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操作技能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1:58

操作技能论文

操作技能论文篇1

1994年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和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的中等职教教学目标必然要求培养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而我国职教教学中,是否严格按照这一标准来执行的呢?答案并不让人满意。由于我国职教发展的较短,长期以来受传统普教教学、规章制度的,完全没有考虑到职教与其他教育分支学科一样包含着教育本质上的,作为独立的一个领域,也有着自身许多特点。我国中等职教教学中一味照抄照搬普教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只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今天的职校生在走出校门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不扎实的社会现实。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原来被认为“动手能力强”的广大中职校生在面对灵活多变的现场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再加上近年来“普高热,职高冷”的社会现实,使得广大职校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只能处于不利地位。由于目前就业市场疲软,广大职校生在人才竞争中的劣势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中职校的生存问题。

既然目前广大中等职校教学存在这么多弊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改变这种局面,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在中等职教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操作和运用技能能力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呢?本文借助于心观点,剖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特点以及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操作技能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在解释操作技能的含义之前,让我们先对技能的内涵做一表述。“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的基础,通常是在完成各学科任务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只是由于职教教学中更强调教学的实践性,所以这两者就成为紧密的联合体,只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所谓操作技能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具体归结到职教教学中就是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熟练而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判断操作技能是否形成的依据是必须了解学生在操作技能前学会了什么,学习后又掌握了什么。

对熟练的操作技能特征做出描述,有助于广大中职校教师和学生在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检测:

第一,操作技能结构合理。局部操作技能有机组合成一个完美的系统,操作中没有多余动作,各项操作技能之间也没有相互干扰的现象。像弹吉它,初学者往往一步步地来完成每一个音符,即先由谱子上的音符形成视觉形象,接着传送位置的表象,琴弦和手的视觉与这个表象的关系,以及如何移动手指按某个弦等。等学习者掌握了这一套动作之后,这些笨拙的中间环节就会被节省,可以由曲谱的视觉连贯引起手指适当的演奏动作。

第二,操作技能质量高。操作者的速度快、质量高,运用各项技能不但准确、稳定,而且协调、灵活。在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视觉控制只起辅助协调作用,主要依靠操作中肌肉的动觉反应,技能的运用基本接近自动化。如熟练的司机在开车时,总是在不断地调整方向盘。动作速率快且准确,从而有效地避免撞车和冲出道路,使驾驶达到自动化。

第三,操作技能调节自如。熟练的技能操作者技能的控制主要依靠动觉反应,紧张感消失,技能操作达到高度自动化,各子技能之间协调自如。如专业足球运动员,由于平时经过长期、大量的训练,建立了牢固的技术基础,一旦投入到比赛中,那种心理上的紧张感顿时消除,过人、跑位、传球等技术一气呵成,自如,并且能够在各种不利的情况下正常发挥其水平。

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要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依据教育心理学的,可以把中等职业教育中操作技能的获得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认知阶段。这一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要在教师示范、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各部分子技能及子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操作技能的关键点在哪里,从而理解整个操作技能的编制程序。学生在学习某项实际操作技能前,先要让他们了解操作的全过程以及全过程可分解成多少个简单动作,了解操作要求、操作的工具、工作方法和方式等内容以及操作过程如何自检、如何防止出错、如何注意安全等等。例如,讲解锯割操作时,应让学生了解锯割操作的加工范围、锯条选用和安装、起锯的方法、运锯的方式、运锯动作要领以及如何保证锯缝平直、防止锯条折断等。在这一阶段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理解操作过程中的因果关系,通过教师讲解、演示,使学生对有关知识、工艺过程形成正确的概念,为规范化地执行每一个动作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初步练习。在练习开始时,教师要根据这一阶段学生注意范围小、忙乱、紧张等特点,要求学生只集中于个别技能练习。

联系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已经初步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练习,加强有用的反应,排除无用的反应,学生把各个子技能形成大的连锁。这一阶段特点是操作技能依赖视觉减弱,而增强了肌肉的感知力,子技能之间干扰减少,多余操作减少,发现错误能力增强。学生慢慢摆脱只对局部技能和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的学习,从而转向更高要求的发展,即要求用定理、公式、概念等方法解释一些技能,并用局部单元学习来整合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任务。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在学生中加强对技能由单一到综合、由局部到整体的讲解,并要求学生把各项子技能做出整体匹配。由于在第一阶段学习者已经牢固掌握了关于技能简单、局部的要求,这一阶段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习者将局部、分散的知识结构汇总成某一专业领域内连贯、程序化的工作任务。教师依照动作顺序分别组织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在视觉形象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来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把正确动作的视觉形象与动作表象相结合,化为自己的局部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观察,及时纠错,以防止错误动作养成习惯,影响整个操作技能的形成。经过反复的操作训练,学生在动作视觉和动作实际效果的不断对比中,逐渐从依靠视觉控制动作发展到依靠动觉控制动作。在各个工序的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上,按照整个工艺过程,通过训练把局部的基本动作连贯起来,形成动作系统,进而掌握复杂的操作技能。在这一阶段中,要让学生学会把各个基本动作有机衔接起来,逐步消除动作间的过渡和干扰,增强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使动作品质不断提高,速度不断加快,并使之成为自动化动作。

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熟练地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各子技能已经达到协调完善,并达到高度自动化。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的传授者、讲解者,更多地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按操作熟练程度、工序完成的质量、速度和工作协调程度来评价自己的技能,调节自己的活动,最终形成协调和完善的操作技能。这一阶段训练中,训练作品要具有典型性,质量要求要高,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同时,训练的多样性、趣味性会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的主动性、自觉性,为整个技能的掌握提供保障。在整个技能培养过程中,应经常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进行检测,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以便下一步对教学进行调整。一般可以从局部动作训练开始进行量化评估,每一个基本动作、每一个工件都及时认真进行评估,会对整个技能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也可以采用化及多媒体等设施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反馈。在学期期中、期末考核中,把具体的操作技能的要求和熟练程度作为考核标准。这样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双向把握,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对操作步骤有细微的辨别和观察能力,也可以使学习者更轻松自如地运用所学的操作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措施

第一,掌握技能的基本标准。国家已经对我国现在的职业情况进行了细化分类。并制定了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还没有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各级职业学校可因地制宜,自己制订有关标准,或请有关行业的专家与学校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共同制订。标准制订后,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教师可对一些技能的标准通过教学来进行解释,教学中可能要牵涉到一系列概念、规则、公式、定理,要求学生运用长时记忆中大量的知识对现有进行诠释,并在具体的操作运用中来掌握。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对一些抽象的、细微的、不易观察的(如芯片、集成电路等)标准件做形象化的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场、实验室等实训基地或与合作,使学生对一些昂贵的、新颖的、庞大的机器设备有直观的认识。考核时也要严格按照部颁和省统一标准或学校标准来执行。通过与考核,使学习者不仅要对某一专业技能包含哪些步骤都有清醒、正确的认识,而且要对操作步骤中出现的差错做出及时纠正。另外,学校所传授的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不能只注重理论化,还要注意与具体企业实务操作相结合,而且一些标准的制订也要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相联系,让学习者不仅有理性的感知,还有感性的认识。

第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协调。教师与学生是中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两者配合的协调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中职教学的效果。实践中不断出现新的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变成自己的愿望,也要求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并认真地其产生原因,针对各种差异采取不同措施。因为技能形成不仅取决于练习的数量,更取决于学生本身的条件和特点。有些学生在练习中自觉地按照教师讲的和操作进行练习,进步较快。而有些学生则相反在操作技能的练习中也伴随着反馈,多次的练习与反馈使学习者知道练习的成败,使每次练习都有收获。

第三,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体系。中职培养的学生应能反映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也可以使学校直接面向企业办学,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专业设置依据,制订培养方案。在我国资源不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加强中职与企业的合作,并与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是发展中职的明智之举。中职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让学生参加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去在真实的场景中辨别操作技能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臻于熟练。当然中职校要抓住产业调整的新动向,摸清产业需求及劳动力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用得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之忧。

总之,在中等职校的教学中必须重视操作技能的重要性,掌握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特点,使中职校生走出传统教学的旧格局,把中职校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1]潘寂.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5]庄志镐.动作技能训练中的“优化组合”[J].职业技术教育,2000,(4).

操作技能论文篇2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是国家指定的行业准入资格考试。医学生只有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才能获得行医资格。因此,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目标,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指导,提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目标,帮助学生顺利迈进医生阶段,成为口腔医学教育最实际的宗旨。口腔医学院顺应发展要求,加强临床前实践教学培养,积极探索,从根本做起,旨在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

1.结合教学大纲,实行全方位技能训练

(1)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

医生病历作为医疗凭证,对医生、患者的诊疗过程、维权都极为重要,因此,更要重视病历书写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各科室制作常见病标准病历,供学生学习。临床中接诊患者症状各异,要求学生以标准病历为基础,在问诊、采集病史、书写病历后,交由教师检查,合格后才能交给患者。由此培训学生独立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能力。

(2)实践技能操作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分解考试大纲要求,采用模拟教学系统,规范基本操作技能。实现在仿头模上模拟临床操作,最大限度还原临床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基本急救技术

在口腔颌面外科实习同时开展测量血压、吸氧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基本急救技术训练,使学生对基本急救有初步的认识。

(4)检查结果判读

在实习过程中强调口腔作为全身的一个器官,系统疾病常常出现口腔表征,强调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的联系,要求学生知道实验室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意义并且能够进行口腔X线片认症判读。

2.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交流与沟通能力培养

学院从2010年开始,在本科临床前实习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训练。学院通过将2009级、2010级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相关内容,通过临床实习带教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沟通方法。实验组采用新的培养模式即通过角色扮演、专家讲座、小组讨论等三种方式,针对提高自信、仪表礼仪、语言技巧、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训练,系统化、全方位地培养交流与沟通能力。

3.建立多种举措,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学院重视青年教师培养。要求青年教师以优秀的高年资教师为榜样,要求每学期必须进行2次以上的学习性听课,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对青年教师要进行检查性听课,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直言不讳地提出,并现场解决,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授课技能。同时学院坚持每年实习课带教教师必须具备一定资质并且是两名教师同时带教,坚持集体备课,保证授课内容与实习内容不脱节。学校加大对教学的重视力度,实行教学“一票肯定”“一票否定”的制度,在教学考核的基础上,对于教学表现突出、能力出众的教师,给予一票肯定,在奖励和晋升职称方面实行绿色通道。对于不适合教学岗位、有教学事故的教师,停止教师上讲台,在奖励和晋职称等方面不予考虑。

二、新体系施行取得一定成效

1.执业医师通过率明显上升

通过构建及应用实践技能教学培训体系,增加学生对口腔医学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学生临床操作技术明显提高,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实习阶段能够很快上手,实习质量得到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不但考研率高、在用人单位获得好评,而且我院毕业口腔医学生在2012年执业医师通过率为75%。2013年通过率上升为86%。

2.临床交流与沟通能力迅速提高

学院通过组织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种方式评估两组学生的问诊技能水平、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实验组的沟通技巧、问诊内容安排、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引证核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仪表礼仪和尊重倾听以及个人感受均不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的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学生反馈显示:100%的实验组学生认为通过交流与沟通能力训练有助于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能让学习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更感兴趣。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达到100%。

3.教师教学积极性显著增强

操作技能论文篇3

会计博士论文写作难点之确定选题

选题的原则和来源

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呢?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2)前瞻性原则。根据个人的能力,尽量去选择那些尚无人问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经验,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不再适用的问题,经过研究,将其发展、完善,使之更为丰富、完整。

(3)创造性原则。即在财会专业的研究中、业务工作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选择会计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会计工作实务中的新问题来研讨。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方法,都将使该领域科学的发展、改革、业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4)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

操作技能论文篇4

关键词 基础护理 实验研究 心理练习 标准化病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42

Abstract Basic nursing operative skill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nursing work in, with the progress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gradually strengthen the emphasis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e scope and content of nursing work have been varying degrees of expansion, nursing specialty has become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health and safety professional.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nursing skills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the relevant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practice, standardized patients and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the picture of these three.

Key words basic nurs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psychological practice; standardized patient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近年来教育界提出的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其核心是鼓励和支持学习者积极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法,其将基础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彻底改变了学习者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习的主动性及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习者的综合学习素质,非常适用于基础医学的教育。本文中所提到的心理练习、标准化病人以及操作流程图片法都很好地体现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的理念,不论是心理学练习,还是标准化病人、操作流程图片法都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被激发,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1 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关于心理练习的实验研究

心理练习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操作技能的过程中,根据所学技术的动作要领、顺序、方法和时间,作系统的回忆,即在头脑内反复思考身体动作的进行过程。

对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关于心理练习的实验主要采用的是“教学对比实验法”,通过对某校护理专业14级的本科学生134人进行随机分组,从中任意抽取68人作为实验组,并将剩下的66人归为对照组,两组的年龄基本都保持在18岁左右,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男生分别为五人和四人,女生分别为六十三人和六十二人。实验主要是刘晓松主编的《基础护理常用技术》一课中的“铺无菌盘”。对于该实验项目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客观题理论评价试卷,该试卷涉及无菌盘的实验目的、操作流程、操作方法和其他事项等等,一共23道选择题,答对一题得一分,总共23分,对于铺无菌盘的操作考核主要参照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考试的评分标准,实行百分制。对照组按照常规的老师讲授―学生操作―老师纠正指导―学生操作―试卷测试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安排;实验组要求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中加入心理练习,即老师讲授―学生心理练习―学生操作―老师纠正指导―心理练习―学生操作―试卷测试。心理练习环节老师讲授心理练习的目的、方法以及任务,并安排一定的心理练习作业,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冥想,是身体处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通过对刚刚学习的操作技能进行暗示性的表达,促进学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提高,每次心理练习的时间要保持在15分钟左右。实验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测试成绩为19.37左右,操作考核成绩为84.20左右;对照组的理论测试成绩为18.03左右,操作考核成绩为81.25左右。该项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理论测试中还是在操作考核中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劣于实验组的平均成绩。

根据实验的相关资料显示,在实验期间,对照组对于基础护理技能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不如实验组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实验组技能操作环节之前的心理练习,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两者之间的差距。心理练习教学环节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设计,能够让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掌握基础护理的操作技能,等到了实际操作的教学环节,学生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在心理练习环节中学到的操作技能应用到具体操作中,这样学生对于抽象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而且他们会把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分析和解决,从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2 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关于标准化病人的实验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文社会观念的改变,多年来延续的从病人身上学习医疗护理知识的医学教育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临床见习对象问题成为见习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标准化病人是通过对正常人或者病人训练(主要来源于本校教师、本专业学生、志愿者等),使他们能够逼真地复制和再现临床真实情况。模拟情景教学其实很早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已经得到过应用,只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采用的是高仿真模拟病人,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是对高仿真病人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的创新和发展,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的使用突破了高仿真病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局限性。

标准化病人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中的实验研究选取的是某专科学校13级护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将任意选取的95名同学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选取48人作为对照组,剩下的学生为实验组,两个组的学生年龄基本保持在21岁左右,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男生都是六人,女生分别是四十二人和四十一人,考核标准和考核形式参照心理练习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核成绩分别为75.29和74.87,实验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考核成绩。实验结果表明标准化病人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根据相关的实验资料显示,实验组85.8%的学生认为标准化病人有利于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巩固,实验组75.3%的学生反映标准化病人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相关数据显示,在标准化病人基础护理操作的过程当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礼仪、病人病情评估以及人文沟通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标准化病人情景模式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得护理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很好的提高。标准化病人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的沟通交流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还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潮流,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临床操作的平台,对于解决当前难实习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关于操作流程图片法的实验研究

图片是一种教学媒体。加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图片可通过提供编码表象而用于指导学习,并认为在操作技能的学习中,图片往往描绘出操作的顺序及操作所包含的动作,可以为要记住的操作步骤顺序的呈现提供一个有效的媒介。

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关于操作流程图片法的实验研究采用“教学对比实验法”,通过对某专科学校14级学生进行研究,将录取学生随机分成4个班,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五班和六班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五班总人数为69人,平均年龄在17.8左右,其中女生58人,男生8人;实验组六班总人数为60人,平均年龄在17.9左右,女生50人,男生10人。实验组六班和对照组五班的老师选用的是相同的专业老师,实验项目也是刘晓松主编的《基础护理常用技术》中的铺无菌盘。对于该实验项目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客观题理论评价试卷,该试卷涉及无菌盘的实验目的、操作流程、操作方法和有关事项等,一共23道选择题,答对一题得一分,总分二十三分,该实验研究考核的标准与心理练习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以及标准化病人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考核标准相同,分制采用的同样是百分制。首先制作操作流程图片(用相机将操作流程标准拍成照片按顺序打印),然后把打印出来的照片贴在实验组六班实验室的教室黑板或者墙上。对照组五班按照常规的老师授课―学生练习―老师纠正指导―学生练习―理论测试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活动;实验组六班按照操作流程图授课模式进行实验活动,即老师授课―操作流程图展示―学生练习―理论测试。实验结果:对照组五班的理论测试平均成绩为18.2,操作考核成绩为81.24;实验组六班的理论测试平均成绩为18.9,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88.34。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铺无菌盘操作技能训练中的理论测试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操作流程图片作为基础护理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对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操作流程图片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操作流程图片形象直观,能够用具象化的手段将基础护理操作流程以图片的方式展示,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上或者老师课堂上传授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提供便捷的方式。通过对操作流程图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操作流程图片法在护理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另外,操作流程图片凭借着价格低廉、可反复使用以及简单易操作等优势,逐渐成为现今培养专业化实用性高素质基础护理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同时也为基础护理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4 小结

基础护理是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结合病人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尽可能满足病人各方面需求和疾病治疗与康复需要的护理,其内容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书写护理文书等。

心理练习、标准化病人以及操作流程图片法等方法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中的应用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效果,使得基础护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这些方法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以及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护理工作在现今的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护理的支持和鼓励,相关学者也应该继续探索和研究提高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效果的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 苏晗.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的实验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2).

[2] 田莉,张国栋,魏莉.心理练习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5(3).

[3] 张莉芳,蔡益民.标准化病人在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设想[J].中华护理教育,2009(6).

操作技能论文篇5

【关键词】 变式;有机练习;图式理论;护理操作;基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06-02

图式是将具体的知识,图片等内容总结概括出来,通过重组,使知识成为结构化组织[1]。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也是采用有机化练习、感知控制、非身体联系等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降低知觉与负担的压力,更好的适应任何动作任务,既是使用合理的动作图式,为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做出指导;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使用技能图式的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校方2009年9月到2012年6月就读护理专业的60名学生,其中专科的20名,中专的40名;及5名教师,其中2名是主管护师教师,3名护师教师,年龄在30岁到49岁,学生年龄在17岁到21岁之间,女生人数为58人,男生人数为2人。

1.2 方法

1.2.1 文献调查法。在图式理论的文献中,施密特曾经做过大量的实验,他吸收了大量的认知心理学的,同时引进图式概念,从而提出了基础操作技能理论,这便是图式理论。参考施蜜特的研究成果来探讨图式理论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策略;通过查找认知心理学、教学方法等文献,从而找出与之相关的内容,借一参考借鉴[2]。另外还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等,充分了解对象对图式理论与基础护理技能的了解,填写相关调查问卷等。

1.2.2 临床方法。对研究对象摸拟现场徒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观察学生对模拟成人的操作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临床操作,利用变式练习策略,进行不同场景,不同年龄,不同病人的基础护理讲解,具体记下各个学生的护理技能,教师的教学技能;再进行静脉输液的临床模拟实验,教师按照配液、输液、巡视、换药、拔针让学生进行有机练习,统计整个过程中出错与完全正确的学生人数;最后到已经在外进行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

在选取的60名学生中,其中50名同学在学习实习期间使用了图式理论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这50名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实习期间,能够灵活的处理各种情况,患者对于她们的服务都给予一致的好评。然而另外10名学生在学习以及实习上都不尽如人意,因此证明了图式理论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提升护士的能力,可以说,它是作为护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 讨论

图式理论的提出,极大的开发丰富了的研究,所谓的图式理论,便是将一些细微的情节,具体的内容整理并分析,然后重新将其构建出新的知识,然后降低人的知觉和记忆压力,增加对所有动作的适应性。在正确使用基础护理操作系统教学起到了很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在60位学生中,一共有50位同学学习了图式理论,她们可以很好的从细节具体的事物中进行归纳总结。她们在此基础上,能够很快熟悉和应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而另外的10名同学因为没有学习图式理论,在感知、记忆以及适应能力上都不如学习过的同学,因此在学习和实习上就存在了一定的差距。随着临床护理工作需求的不断增加,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的学习恰好适应了这一需求的增加,要求能力越来越强。那么,这样的能力怎么样得来,这就需要在学习图式理论的基础上,在不同的情景中,充分利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3]。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同样的工作,但是解决问题时应对着的人又是不同,不同的事情中,有可能应对的又是同一个人。这就需要护士具有良好的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应变能力。因此在工作中采用变式练习策略,不要反复重复做同一类或者同一件事情,应该熟悉某一类操作技能,学会举一反三,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操作技能的提升;在应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中不能单纯的地模仿,要注重理解操作能力,要做到“三做”什么事情要这样做,要怎么做,做了有什么后果。

基础护理这门学科是临床护理工作上的一大重要学习门科,学生往往在这一学习上不能掌握好细节,在外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这就要求在校期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护理教学时应该注重图式理论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变式练习策略、认知控制策略、有机练习策略、非身体练习策略对学生进行学[4]。在临床工作时会遇到不同的病人,所需要的临床应对技巧不同,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灵活的思维转变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也是必不可少,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变式练习策略,设置不同的临床场景,考验学生的应对能力,内容与形式上的转变能更好的让学生产生多种现场应变能力,经过研究表明,应变式的图式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掌握好不同临床护理技巧,有顺序的操作过程就形成了一动作个图式。基础护理学习不止是单纯模范老师的做法,而是要亲力亲为,教师利用认知控制策略,对学生进行认知性能力的提高,在试验教学中,如果学生上课不认真或者容易开小差,就应该采用灵活式的课堂教学,设置场景让学生自觉考虑将要应对的临床现象,激发学生预知能力,这样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老师会及时发现并且提出解决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操作应变能力。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程序化的有机练习策略,在时间上,练习上分成不同的教学程序,可以进行部分练习或者整体练习,在遇到临床操作技巧程序比较繁琐的练习时,可以分步骤操作,将整体分散开来,可以先进行部分练习,然后再进行第二部分练习,最后进行整体归纳学习,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性的操作练习,也方便学生记忆与掌握。心理学习既是身体练习,学生在掌握操作技巧上要主动记下教师的亲身操作技巧、操作演习,掌握要领并能积极的练习,这也是图式教学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对图式动作掌握得更熟练。

参考文献

[1]朱莹莹.叶永如.新生儿模型在儿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6(09):78-34

[2]亓立祥.郭恒.凌大伟.续筋接骨膏治疗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8(02):34-12

操作技能论文篇6

[关键词]建筑架子工考核监督

2008年4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2008年7月18日 下发了《关于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建办质[2008]41号),2个文件都对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进行了具体规定。将建筑架子工列为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范围。并规定了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对建筑架子工分两类,一类是普通脚手架建筑架子工,另一类是附着升降脚手架建筑架子工。其中规定普通脚手架建筑架子工作业范围包括: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模板支架、外电防护架、卸料平台、洞口临边防护等登高架设、维护、拆除作业;附着升降脚手架建筑架子工作业范围包括: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装、升降、维护和拆卸作业。同时制定了2类架子工安全技术考核大纲。在安全技术理论和安全操作技能方面进行具体规定。综上所述,要切实抓好架子工的培训,必须要认真落实以上2个文件精神,培训考核机构要制定培训考核细则。使培训考核工作做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那么,要抓好建筑架子工的培训考核和监管,主要抓好“五关、三加强、一整套制度”。简称架子工培训考核和监管的“5-3-1”项措施,具体如下:

重点把好五道关

(一)考核条件关

规定参加考核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年满18周岁且符合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年龄要求;2、近三个月内经二级乙等以上医院体检合格且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初中及以上学历;4、符合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对以上条件要认真审核,特别是身体健康和文化程度,如果达不到要求,由于身体生理缺陷,会酿成事故,由于文化程度不够,会造成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甚至不能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所以条件审查关是至关重要的。

(二)理论培训质量关

教师要认真根据大纲进行理论教育,要提前备课,大纲规定的内容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对基础知识要进行重点讲授,特别是业务知识必须让学生真正掌握,在每天学习后,要布置作业,加深学生的记忆。只有掌握了理论和操作技能知识,才能具备实际操作的基础,才能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三)理论考核关

安全技术理论考核,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核时间为2小时,实行百分制,60分为合格。其中,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占25%、专业基础知识占25%、专业技术理论占50%。从考核的比重来看,体现了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不能忽视基础和专业知识。

要抓好考核关,关键要在抓好教学的基础上,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实际操作奠定基础。所以,抓好理论考核关。是极其重要的。

(四)实际操作培训及考核关

安全操作技能考核,采用实际操作(或模拟操作)、口试等方式。考核实行百分制,70分为合格。安全技术理论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参加安全操作技能考核。安全技术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均合格的,为考核合格。

实际操作最好是实物操作,应先选好实习场地,由实习老师先编写好操作程序,对实际操作应掌握的技能要重点讲授,先选定已具备操作能力并已持有架子工证件的带班班长,再选定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起带头作用。在实际操作时,应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安排一名兼职安全员在现场巡查。确保实习操作安全。

在实际操作考核时,应加强考核场地和考核人员队伍建设,注重实际操作考核质量。应先按施工方案进行安全技术和操作交底。同时要对工人讲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考核时要重点考核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和实际操作方法等。实际操作是建筑架子工必备的技能。不能掌握和通过考核,即不能成为架子工。所以,实际操作培训及考核关是架子工必备的技能,是极其重要的。

(五)持证监管关

考核发证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及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对首次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人员实习操作不得少于三个月。实习操作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指定专人指导和监督作业。指导人员应当从取得相应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并从事相关工作3年以上、无不良记录的熟练工中选择。实习操作期满,经用人单位考核合格,方可独立作业。

在独立作业期间,建筑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架子工的监管,对存在违章作业的,记不良记录,对情节严重的,直至吊销证书。

二、加强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1、加强培训教师素质教育

对培训授课教师要加强业务培训,教师要熟练掌握有关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要系统地给学生讲解要点。使学生真正能听懂,会操作。要求教师将当天的重要内容布置为当天学生的作业。认真批示作业,对每位学生都要掌握学习的程度。保证教学质量。

2、加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

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应兼顾实际操作技能的讲授,在实际操作时要兼顾理论知识的复习,同时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要点,便于独立作业。加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是抓好培训考核质量的关键。

3、加强持证期间监管力度

为抓好持证期间的监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架子工进行重点监管,要求聘用单位加强对架子工的管理,特别是要及时对“三违”现象进行记录,对架子工开展年度和日常安全教育。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架子工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

三、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架子工培训考核和监管制度,实现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目标

为抓好架子工培训考核和监管工作,培训和考核单位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一整套培训考核和监管制度,建立参加考核人员条件考核制度、技能培训安全操作制度、学生考勤制度、考试纪律制度、身体健康体检制度、持证监管制度等制度。培训单位要对学生的培训质量负责,考核部门要对考核结果负责,监管单位要对持证架子工加强监管。通过完善制度、强化考核、加强监管。以实现建筑架子工培训考核和监管达到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Z]

操作技能论文篇7

护理实践教学是护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护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也是护理学生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关键。临床实习是检验护理学生理论学习程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阶段[1]。护理学生从学校走入医院,面临陌生的环境和角色的改变,一时难以适应,时常对护理工作不知所措,操作技术不熟练,失败次数增多,导致护理学生自信心下降,长时间不能适应临床实习。为了使护理学生在实习中尽快适应临床护理角色的转变,顺利完成实习过程,自2005年以来,我们对来我院临床实习的护理学生进行了护理技能操作规范化训练。特别是近年来外地护理学生进入我院实习人数增加,规范化操作训练已经成为我们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

1  规范化训练的目标

   

规范化训练是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系统化、整体化护理为核心的前提下,将临床护理技能操作的各环节规范化,使护理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基本的护理技能操作,尽快适应临床护士角色,投入临床实习。

2  规范化训练的方法

2.1  示教演示  进行示教时,先由教师按照规范的操作标准进行操作演示,由同学提出问题,特别是外地护理学生对不同的操作方法提出疑问,教师逐一进行解答,并进行统一规范。规范操作后教师再设置一些操作上容易出现错误的动作,与正确的操作标准进行对比,并联系临床启发教学。每项操作示教后,抽一名护理学生当场演示,先由大家指出错误所在,共同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分解动作演示。如:铺无菌盘如何不跨越无菌区、静脉输液如何能一次排气成功。针对这些情况反复演示,矫正护理学生操作中不规范的动作。

2.2  相关知识讲解  护理工作技能操作性较强,而护理学基础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相关专业知识可以为护士提供有关技术规则。在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护士比其他人员更直接面对病人,因此,在掌握技能操作的同时,必须学会运用基础理论指导技能操作。在示教操作中,边演示,边提出问题,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讲解分析。如:特殊病人在实施大量不保留灌肠时应注意什么;静脉输液时,溶液不滴注的常见原因、如何处理等。设置问题要立足于多角度、多层次及实用。护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必须联系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解答,使护理学生能将理论与技能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2.3  规范化训练  在各种护理技能操作演示后,将护理学生集中在示教室进行2周的训练,自己掌握训练次数。教师通过观察来启发操作手法和要领,矫正护理学生操作中的错误,提高护理学生操作应用能力。使她们由训练的模仿阶段逐步转入熟练阶段。为了更接近临床护理操作,训练1周后,在示教室设置模拟病房,进行模拟训练。护理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模拟病人。对操作项目进行模拟训练。训练时,从操作前物品准备、操作中及操作后语言沟通、物品处理都由护理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按照模拟操作的项目设定模拟环境,设置适当问题。如:在肌肉注射操作时,昏迷患者选择哪种注射部位;如何确定注射体位;怎样进行核对等。护理学生要根据当时模拟操作的环境状况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解答。对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集中进行讲评,重新规范,强化训练。

2.4  评价训练效果  训练结束后,以考试的方式检查训练效果。每位护理学生随机抽取一项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内容。由学校教师、护理部主任、临床带教教师组成考核小组,按照评分标准为考试者打分,并将评分累计平均后给出最后成绩,达标成绩为70分。考试未达标的护理学生延长训练时间,直到达标为止。3  体会

3.1  激发了技能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教师,是直接推动学生的心理动因[2]。规范化训练激发了护理学生对操作的兴趣,使护理学生对护理技能操作产生了极大热情,由开始的被动训练变为主动训练。在操作训练中护理学生经常询问教师,改正错误,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找出最佳的操作方法。许多护理学生主动要求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调动了护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获得自尊、自信。

3.2  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规范的演示、讲解,训练中配合提问、启发,矫正操作中的错误,使护理学生更清楚地感知和理解操作过程,强化了对正规操作的记忆;在进行每项护理操作前后,护理学生通过讲解操作的目的、意义、配合方法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贯穿于技能操作,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  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语言对人的健康、心理及整个机体起着重要作用,语言表达是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现代社会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职业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3]。操作训练中理论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桥梁作用,特别是示教室的模拟训练,迫使护理学生在教师设置的不同环境、不同疾病中不断地思考,运用最恰当的专业语言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培养了护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缩短了理论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使护理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减轻了因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带来的陌生感。

3.4  缩短了护理学生进入临床的适应时间  自2005年开始采用此教学方法的实践证明,经过规范化训练后的实习,护理学生比未经过训练直接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学生适应临床护理角色的时间平均缩短5~7天,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都有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 王远湘.从护理学生实习前后基础护理操作考核结果看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J].护理研究,2004,18(12A):2147.

[2] 伊志琴,耿桂灵.《儿科护理》教学方法选择策略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4,19(3):20-23.

操作技能论文篇8

【关键词】技巧啦啦操 运动员 力量训练 训练内容

1.前言

随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力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力量训练内容是运动员进行训练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证。目前力量训练已经极为重要的深入到啦啦操运动中,但是相关理论文献并不多,尤其在技巧啦啦操这样的新型项目中有关力量训练手段的研究更是十分匾乏。王丽娟[2]的《论我国开展竞技啦啦队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国外技巧啦啦操的发展历史,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指出,我国开展非常系统的、科学的竞技啦啦操的训练是一个必然趋势,而且也是非常可行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力量训练内容的研究。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怀化学院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综述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主要查阅了以下几方面的文献资料:检索技巧啦啦操, 艺术体操,啦啦操,技巧,体操以及体能训练等相关论文。通过各类文献资料的分析,为本研究的设计、构思、分析与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就技巧啦啦操队体能训练内容的问题,向北京体育大学、怀化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啦啦操代表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技巧啦啦操队底座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现状。

2.2.3访谈法

向北京体育大学啦啦操代表队、广州体育学院啦啦操代表队、怀化学院啦啦操代表队的教练员3名、运动员72名发放问卷。就本研究相关课题开展问卷调查。

3.结果与分析

3.1 技巧啦啦操人员构成分析以及力量训练分类

3.1.1技巧啦啦操人员构成分析

通过查阅ICU《2014版全国啦啦操规则》得知,技巧啦啦操人员组成可分为底座运动员、尖子运动员两种运动员。经过底座运动员和尖子运动员的配合完成技巧啦啦操中的各项难度。

本文将对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内容进行研究。

3.1.2力量训练内容的分类

经查阅《运动训练学》力量训练内容分类得出,力量训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A负重抗阻练习、B对抗性练习、C克服弹性物体练习、D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E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F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G电刺激。部位力量训练可分为:A上肢训练、B下肢训练、C核心训练。本文着重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的上肢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进行研究。

3.2技巧啦啦操队底座运动员力量训练内容的研究

3.2.1技巧啦啦操队底座运动员上肢训练内容的研究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在做托举动作时要求最高的就是上肢的力量,上肢专项力量训练是托举专项力量训练中的重点部分,加强上肢力量练习能够使托举的难度变化和难度提高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上肢训练内容主要有卧推杠铃、引体向上、俯卧撑与侧举哑铃等。对于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来说,上肢力量的练习决定着整个难度完成的重要因素。上肢强大的力量训练有助于与尖子运动员难度的配合和难度完成的稳定性卧推杠铃可以有效的练习技巧啦啦操地做运动员的上肢力量。

3.2.2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内容的研究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核心部位专项力量训练意义核心通常上指我们所说的躯干,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运动员强大的核心力量可以起到稳定性、改善控制力和平衡性等重要作用。所以,每个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是力量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核心力量训练内容有平衡垫站立、健身球俯卧撑等。对于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来说,他们在比赛中所做的技术动作需要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证,对于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项目运动员来说,强有力的核心力量能够使躯干得到稳固的支持,对上下肢的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从而保证肢体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技术动作。

3.2.3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内容的研究

技巧啦啦操底座的运动员需要强大的下肢力量,这关系到技巧啦啦操技巧难度的稳定性。所以,加强下肢训练是非常要必要的训练内容。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下肢训练内容有负重深蹲、蛙跳、负重跳台阶等。根据调查结果得出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下肢的力量练习更偏向于负重深蹲这一内容,所以,由此得出,一些负重类的练习是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的关键,负重练习有助于下肢力量的增强。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对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来说,在完成难度动作完成时上肢的力量要求很高,上肢力量训练是力量底座运动员训练中的重点部分,加强上肢力量练习能够使难度变化多样性和难度完成性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4.1.2 对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来说,底座强有力的核心力量能够使躯干得到稳固的支持,对上下肢的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从而保证肢体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技术动作。

4.1.3 对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来说,底座强大的下肢力量对技巧难度的稳定性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4.2建议

4.2.1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在做上肢力量训练时应多做卧推杠铃、引体向上等高负荷高强度的力量训练有助于力量的增强。

4.2.2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时需要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证,多练习腰腹力量以保证托举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