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文本科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3:39

中文本科论文

中文本科论文篇1

关键词:利科尔;文本;作者; 读者

一、利科尔的文本理论内涵

文本理论是利科尔研究的中心,与其他的解释学家相比,利科尔解释学分析的重点在于文本,他认为文本才是解释学关注的中心问题,对他来说,文本世界不是纯粹的符号或象征的世界,而是一种可能的世界,或者说是一种可能的存在模式。文本的距离性包含了,a话语与新表达的事件之间的距离,b 文本与其作者之间的距离,c文本与日常指指之间。文本是任何书写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通过文本向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二、独特的“文本中心论”

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西方解释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解释学家们对此展开了探讨,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采取了“作者中心论”的立场,认为“文本的意义在于表达作者的原意,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就是要去把握作者的原意,也就是说,读者理解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把握文本所传达的作者原意,因此,在读者,文本和作者的关系中作者的原意是整个理解活动的核心,文本成了作者表达自己意图并由读者去把握的一个媒介”[2]根据这种观点,为了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原意,读者们必须以作者的立场去理解,把握,把自己融入到作者的立场去理解作者如何的喜怒哀乐,而完全没有从文中找到共鸣,没有自我,个性,只是不带任何个人观点的复制了作者的原意。这样,在“作者中心论”的视野中,读者自身的个体性和历史性“成了读者正确理解文本的障碍,成了理解活动中的消极因素,成了必须克服的东西,由此可见,这一主张几乎完全消解了读者的个性,读者实际上成了”无个性的“,“无差别”的抽象存在物。“[3]海德格尔完成了从方法论道本体论的转向,他不在把理解看做是一种认识的方法,而是看做存在的方式,甚至理解”主要与追求文本中隐含的作者原意无关,而是与读者自身的生存状态相关。伴随着方法论到本体论的转向,海德格尔对解释过程关注的中心也发生了转移,即由对作者原意的关注转向了读者对文本意义的创造性理解,理解不再意味着读者要通过文本把握作者的原意,而是意味着读者要通过自己的历史性去理解和想象来参与文本意义的创造。“[4]对此,伽达默尔认为,”海德格尔再把此在的历史性作为对它的认知可能性的限制以及对科学客观性理想的威胁,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方法把它纳入他的本体论疑难之中。“[5]通过海德格尔的影响,伽达默尔从他的”作者中心论“转向”读者转向轮“他认为理解活动的中心不是作者了而是,读者,理解应该是从读者自己出发去解读文本,并在文本中能理解出新的意义,也就是说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通过文本产生出新的意义的过程。在伽达默尔看来,任何文本都是向着读者的理解开放的,所以文本自身的意义才能被不断创造和更新。正如他所说的:”文本的意义超越它的作者,这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因此理解就不只是一种重复的行为,而是一创造性的行为。“[6]这样,在斯莱尔马赫和狄尔泰哪里被认为阻碍读者理解文本的”时间距离“,”读者的历史性“和”先见之见“等要素,都存在于理解过程中,并成为决定文本意义的关键因素。

利科尔认为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传统解释学把理解的目标限定为最寻作者原意,这种认识趋向是有片面性的,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虽然强调了理解者的历史性,使之成为理解和解释的重心,但完全切断了理解,解释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因此,利科尔认为“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弃绝方法论也是不妥当的,它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7]

在他那里,正如彭启福老师所说,”文本与理解,解释一起成为解释学的核心概念,而理解和解释都是围绕“文本”来展开的,作者和读者只有通过文本才能彼此关联起来并形成思想的交流,因此,在理解和解释的过程中,文本必然成为重要的中介点。“[8]利科尔认为,借助于对文本的关注可以克服”作者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这两种路向的弊端。

与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本体论看法不同,利科尔认为解释学应该是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那么,如何把这三者统一起来呢?他认为,应走“一条从语义学出发,借助于反思来切入理解的本体论的诠释学之路”[9]一种迂回的方式把理解问题上的方法论与本体论统一起来的特殊路径。这样就不能轻易忽略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也就是说,“他既不能仅仅关注文本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也不能仅仅关注文本域读者之间的联系,而必须在作者,文本和作者之间达成一种协调:一方面不能放弃追求作者的原意,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读者在文本解读中参与创造的意义“[10]这样,不仅真正属于文本自身的客观性得到了尊重,读者的主观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利科尔把解释学和文本理论联系起来,王岳川先生指出,这样做“是有目的地限制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予以解释学的那种广阔性和普遍性,从而达到把本体论的解释学和方法论,认识论的解释学融合为一的目的。这样,文本理论起着沟通本体论解释学与方法论,认识论解释学的中介作用,文本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然而同过对文本和文本世界的分析和解释,人们重新看到了这个世界,开始自我反思,自我认同与自我理解的过程。“这样以来,在狄尔泰那里分裂的解释和理解,在文本解释中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作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解释学和作为本体论的解释学在文本解释的过程中有可能统一起来。

利科尔的文本中心论建立在对西方解释学发展的历史反思这一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对克服以往解释学的弊端具有启迪作用,为推进解释学的发展做出了建设性的尝试,因此在西方解释学的发展进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法】蒙甘:《从文本到行动——保尔利科传》刘自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页。

[2][3][5][7][9][10][11]参阅彭启福:《理解之思——诠释学初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2,63 ,64 ,69, 70, 69, 69页。

中文本科论文篇2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实行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切无效的劳动和资源,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

本文介绍了中小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ERP供应商,并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ERP系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的解决以确保ERP系统能最终适合企业的发展所需,提出了企业在ERP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

关键字: ERP、实施、风险控制

ABSTRACT

ERP is guided by the market and the needs of the customer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terprises inside and outside most optimum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s target, eliminating all of the invalid labors and resources in the course of the operation and real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stream, logistics, fund stream, value stream and business stream.

The paper giv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cess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RP system b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how to choose a right ERP supplier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ome across in our country in putting ERP system process into practice and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effectively to ensure that the ERP system can be suit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s and put forward the projects on the risk control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ation of ERP system by enterprises.

KEYWORDS: ERP, implementation, risk control

正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ERP概述 2

第一节 ERP定义 2

第二节ERP发展历史 2

第三章 中小企业ERP实施现状 5

第一节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5

第二节 ERP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 7

第四章  中小企业ERP软件选择与实施风险 9

第一节 中小企业ERP软件的选择 9

第二节 中小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必要性 10

第三节 中小行业ERP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

第四节 中小企业ERP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 12

第五章 中小企业ERP实施策略探讨 13

第一节 中小行业ERP实施中的对策 13

第二节 ERP实施的步骤和内容 15

第三节 ERP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 18

第四节 ERP实施的风险规避方案 18

第六章 企业实践-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 20

第一节 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20

第二节 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ERP项目背景 26

第三节 ERP环境下主要业务内部控制设计 27

第七章  结 论 32

第一节 中小企业ERP实施策略总结 32

第二节 中小企业信息化未来趋势的展望 32

参考文献 33

致    谢 34

 

 

第一章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化竞争市场的一部分,谋求全球化竞争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但突破地区隔阂的最直接和最有竞争力的核心手段是信息全球化。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发展中的企业往往由于制度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不高,人员素质不高,阻碍企业的进一步扩大发展。同时随着中小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手工管理已无法适应,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实施ERP(企业资源规划)来规范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益。

国内企业借助ERP技术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众多企业应对未来的一致选择。但是导入ERP系统决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技术和管理软件的应用,其实质是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再造,是企业管理的又一次革命。此外,高昂的成本、庞大资金项目、实施单位复杂多变、执行难度大 ,导致国内企业ERP用户中,实施成功率不足30%,出现了ERP的 “三分论”,即“三分之一能用、三分之一失败、三分之一修改后能用”,为此许多企业陷入资金深渊,无力发展。

ERP的先进管理体现在科学制定企业中、长期规划和生产作业计划,规范企业内部整体运作流程,细化各个流程中的每一个业务环节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实时监控,达成精细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让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三流合一,使企业的业务生产、财务管理一体化,使生产成本由事后总结变成事中控制、事前预防,减少企业决策时的迟滞甚至错误,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使企业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成功的实施ERP系统以及成功实施ERP系统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ERP实施案例的分析和探讨,研究如何有效的实施ERP系统以确保企业的发展所需。

第二章 ERP概述

第一节 ERP定义

ERP为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中文翻译为"企业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一词是由Gartner Group. Inc咨询顾问与研究机构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GGI提出了ERP概念及其内涵,面向供需链的管理。把ERP界定内容超越了MRP II,信息集成范围更为广阔,并且支持动态监控,支持多行业、多地区、多模式或混合式。ERP具有强大的系统功能,灵活的应用环境和实时控制能力,是制造业未来信息时代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ERP是目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十分流行的一种形式,大多数的ERP系统在全面解决企业在供销存、财务、计划、质量、制造等核心业务问题方面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并产出效益。ERP的意义在于以经营资源最佳化为出发点,整合企业整体的业务管理,并最大限度企业经营的效率。ERP的概念也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企业最早关注物料、库存(MRP),后延伸到生产计划和制造(MRPII),随着管理外延和产品功能的不断发展,一个比较完整的制造业ERP系统应该包含了MRP和MRPII,不过今天的ERP的概念外延可能更加广泛,几乎是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

第二节ERP发展历史

ERP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基本MRP阶段、闭环MRP阶段、MRPⅡ阶段和ERP阶段。ERP理论的形成是随着产品复杂性的增加、市场竞争的加剧及信息全球化而产生,实现对企业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

一、MRP阶段

20 世纪60 年代,早期的MRP 是基于物料库存计划管理的生产管理系统。MRP 系统的目标是:围绕所要生产的产品,应当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得到真正需要的物料;通过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要的时间来确定订货与生产日期,以避免造成库存积压。

---库存订货点理论:

目的:保障生产、减少库存。

方法:概率理论、最大库存量、安全库存量。

条件:物料消耗、供应稳定,需求独立,价格不高。

特点:根据经验操作。

---物料需求计划:

目的:保障生产、减少库存。

方法:根据订单计算物料需求。

条件:订单有足够的提前量。

特点:根据订单操作(根据需求操作)。

二、闭环MRP阶段

20 世纪70 年代,MRP 经过发展形成了闭环的MRP 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MRP 基本原理是,将企业产品中的各种物料分为独立物料和相关物料,并按时间段确定不同时期的物料需求;基于产品结构的物料需求组织生产,根据产品完工日期和产品结构规定生产计划;从而解决库存物料订货与组织生产问题。MRP 以物料为中心的组织生产模式体现了为顾客服务、按需定产的宗旨,计划统一且可行,并且借助计算机系统实现了对生产的闭环控制。

目的:应对生产条件的变化,保证可行。

方法:能力校验、执行控制。

条件:明确生产过程、及时信息维护、能力资源信息。

特点:生产计划来源于规划和需求、能力保证、执行/监控/调整。

闭环MRP理论认为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MRP)应该是可行的,即考虑能力的约束,或者对能力提出需求计划,在满足能力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物料需求计划的执行和实现。在这种思想要求下,企业必须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

三、MRPII阶段

在MRPⅡ中,包括人工、物料、设备、能源、市场、资金、技术、空间、时间等制造资源都被考虑进来。MRPⅡ的基本思想是: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生产计划,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按时进行生产。MRPⅡ主要环节涉及:经营规划、销售与运作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与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管理、物料管理(库存管理与采购管理)、产品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

目的: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

方法:集成财务管理。

条件:有良好的管理模式。

特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统一。

从一定意义上讲,MRPⅡ系统实现了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集成。由于MRPⅡ系统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一个完整而详尽的计划,可使企业内各部门的活动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整体,它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优化资源。

四、ERP阶段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MRPⅡ经过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企业资源计划ERP 系统。ERP 除了包括和加强了MRPⅡ各种功能之外,更加面向全球市场,功能更为强大,所管理的企业资源更多,支持混合式生产方式,管理覆盖面更宽,并涉及了企业供应链管理,从企业全局角度进行经营与生产计划,是制造企业的综合的集成经营系统。ERP 所采用的计算机技术也更加先进,形成了集成化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

目的:信息集成,集团企业、企业之间协作。

方法: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

条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

特点:生产为主线、财务为重点、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

库存不是生产必需的,它是保证连续稳定生产的手段。在理论上,零库存是可以实现。零库存是整个供需链的零库存,区别于某个环节的零库存。只有链上的企业全部得到优化,才能达到。

归纳起来,ERP的发展简史可由图2-1所示。

图2-1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发展简图

第三章 中小企业ERP实施现状

第一节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组织,如何运营,如何制定、修正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如何形成、发展企业文化,如何吸引、管理人才,如何统筹规划、核算财务等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类问题出现的形式和方式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一样。适时的建立先进的管理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过去的1O多年里,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的竞争变为TQCS (Time、Quality、Cost、Serve)等全方位的竞争。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面临的将不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更重要的是企业如何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以及来自跨国公司的挑战,如何有效的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新型的经济形势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规划是顺应时代要求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新思想相结合的产物。ERP管理模式在全球掀起了强劲的变革狂潮,并已在中国悄然兴起。

一、ERP成功实施案例

2000年8月15日,联想集团就正式对外宣布由联想、SAP和德勤合作的联想集团ERP项目实施成功。联想集团通过实施ERP系统,对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和重组,使业务住处得以准确、实时、集成化的采集长记录,实现了业务过程的实时、全程监控。ERP系统正式运营后的短短一、两年里,联想为客户的平均交货时间从11天缩短到5.7天,应收账周转天数从28天降到14天,订单人均日处理量从13件增加到314件,订单周期由75小时缩减到58小时,结账天数由20天降到1天,加班人次从70人削减为7人,财务报表从30天缩至0.5天 。

国家863计划CIMS应用示范企业之一的江苏昌升集团,致力于市场观念创新、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开发创新,在实施CI-CIMS昌升计算机网络管理过程中,积极推行ERP,实现了企业产品设计程序化、财务核算电算化、传递信息网络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江苏昌升集团应用ERP实现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优化了企业各项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加工质量,增强了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和市场的潜在需求。昌升集团2001年1~9月份完成工业现价产值9268.7万元,高新技术产品价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8% 。

分析以上两个案例,可将其ERP实施的成功秘诀归纳如下:

(一)企业领导重视与支持。在所有ERP实施效果好的企业,高层领导尤其是“一所手”都十分重视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与ERP的实施,并对此特别有具体措施。

(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目标、正确的策略、合理的计划。实施ERP工程应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稳步渐进。

(三)改革旧的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按时ERP思想进行企业 结构调整、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改革、企业文化的更新。

(四)组织落实,政策落实,队伍稳定。采用多级项目组织结构,有专业人员实施监督,使企业各层管理与业务部人员积极参与ERP实施工作。

(五)数据准备与编码标准化工作。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是ERP最重要的技术因素之一,编码标准化也是ERP系统的基础。

(六)资金落实。资金是工程实施的基本保证,必须按照实施计划及时到位,否则将引起工程拖延或停顿甚至半途而废。

二、ERP实施失败案例

2000年,哈尔滨医药集团决定上ERP项目,参与软件争夺的两个主要对手是Oracle与利玛。一开始,两家软件公司不想伯仲,一年之后,Oracle最终击败利玛,哈药决定选择Oracle的ERP软件。然而,事情的发展极具戏剧性,尽管软件选型已经确定,但是为了争夺哈药实施ERP项目的“另一半”—实施服务,2001年10月,利玛联手哈尔滨凯纳击败了哈尔滨本地的一家公司—华旭,成为哈药ERP项目实施服务的“总包头”。但是,始料不及的是,到了2002年3月份,在哈药实ERP的施蒋明炜与60多名同事集体哗变,利玛在哈药ERP项目的实施团队全部离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整个哈药项目也被迫终止 。

许继是以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护及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主的国有控股大型企业,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和河南省重点组建的12户企业集团之一。在机械行业100强排名中,许继排名第29位。从1998年初与Symix公司(现更名Frontstep公司)签单来实施ERP,到同年7月份,许继实施ERP的进展都很顺利。到了1998年8月份,许继内部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机构调整。企业经营结构变了,而当时所用的ERP软件流程却已经定死了,Symix厂商也似乎无能为力,想不出很好的解决方案。于是许继不得不与Symix公司友好协商,项目暂停,虽然已经运行了5个月,但是继续运行显然已经失去了意义,当初实施的ERP如今也成了个负担,那500万元打了水漂 。

从这些失败案例中我们知道,确实有很多企业没有能够从所实施的系统中获得预期的效益,目前业界公认的最乐观的成功率估计仅达到1/3,甚至曾有过“成功几率等于零”的观点。还有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外企业的实施成功率只有约33%,国内则更低,不到10% 。可将其失败的原因归纳如下:

(一)选错软件。ERP软件都有重点问题解决方案。ERP软件没有万全功能的,要根据企业的管理特点来选择软件。如果不懂ERP,只是听信ERP软件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和承诺,往往会被其表面功能所迷惑。有些软件什么功能都有的看上去挺全,但是当你深入了解时,就发现其功能十分有限。

(二)资源配备不足。经常有这样的声音:用ERP软件是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手。但使用了ERP软件,效率没有提高,反而要增加人手。上ERP有什么用?其实,现在增加人手是因为过去整理基础资料时没有做好。实施ERP要从研究开发部门入手,首先要编制《物料编码规则》,再编制工艺路线、产品结构,最后编制BOM。这个过程会增加很多工作量。

(三)人员流动频繁。在中国,ERP人才是紧缺的,接受了ERP培训的人员,往往能找到更高的职位和薪水。往往是企业培养了一批人员就会走掉不少,再培养第二批,又走了些,造成了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也给实施带来了无法估计的困难。

(四)轻视培训和实施。采购ERP时,很多公司要求软件费用与培训结合在一起,现在现在国内ERP软件的价格压得很低,而ERP软件公司的发展又需要大量资金,因此有些地方就能省则省,这即不利于ERP项目的实施,也不利于ERP软件公司的发展。

(五)ERP的局限性。任何一个工具都会有局限性,ERP也是。一是ERP对数据的精度要求高。二是通用ERP并不适合所有的行业。三是有些数据维护比较困难。现在有许多公司通过ERP与其它系统的结合来克服ERP系统的不足。

(六)认识错误。多数用户将ERP示为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范畴,强调ERP对原有业务流程的适应和操作需求,更多地把ERP当作一个“网络计算器”,拿先进的管理工具往落后的管理模式上套,ERP并没有提升到管理流程改造和“一把手工程”的高度。

第二节 ERP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

随着中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资源规划的理念和相应的软件,在中国悄然兴起。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创新。企业必须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促使企业的更一步发展壮大,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

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ERP扩展了管理信息集成的范围,除财务、分销和生产管理以外,还集成了企业的其他管理功能,如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决策支持等多种功能 ,并支持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电子商务等等。

 (二)ERP不仅着眼与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信息管理,而且还能满足同时具有多种生产类型企业的需要,扩大了软件的应用范围。

 (三)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如:图形用户界面技术、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库技术、第四代语言和开发工具、第二代客户机/服务器技术 (C/S)、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等等。

(四)ERP理论为企业管理赋予了全新的定义同时,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在不断促进着ERP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当今企业管理的核心已从传统工业时代注重内部资源、控制生产环节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供应链管理。在Internet时代,为每个客户(包括分销商)提供专门服务将成为现实,客户服务(CSM)将成为ERP中最重要的系统。

第四章  中小企业ERP软件选择与实施风险

第一节 中小企业ERP软件的选择

中小企业进行ERP选型时,建议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选公司

选择商誉卓著、经营绩效良好、经验丰富的公司。公司的知名度及美誉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软件商产品水平和项目服务的能力。据了解,国内目前从事ERP产品和服务的厂商高达数百家,企业不可能对他们进行一一考察和了解。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规模的ERP厂商自然成为企业软件选型时优先考虑的对象。软件业进入门槛很低,但是软件公司要能长期经营的障碍却很高。软件及服务都是无形商品,应该选一家经营绩效良好、经验丰富的公司。

二、选产品

不管是选择国际著名的大供应商 (SAP、Oracle)的产品,还是选择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软件供应商 (如用友、金蝶、浪潮通软)的软件,所选产品的功能一定要适合企业的内 部结构和具体要求。选择的产品不仅要能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和未来多样化的需求,质量要稳定 ,维护要容易。

三、看服务

选择的公司必须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机制,可提供并愿意满足公司各种和各地需求的服务。选型时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软件的供应商是国际或国内知名的大公司,选择的产品也比较适合企业的需要 ,但服务商出于节约人力成本或其他方面的考虑,可能会 “吝啬”对企业的售后服务。这就需要企业事先同供应商或服务商进行沟通甚至谈判,来保证ERP实施的顺利进行。

四、比价格

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一致时,当然应该选择成本较低廉的解决方案。中小企业选择 ERP软件有不少特殊的规律,一般来讲民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不太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投入大量资金去购买高价格ERP软件和服务,希望ERP的上马过程短、平、快,很少采用外包定作形式开发自己用的ERP软件。

ERP选型事关企业的ERP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必须引起企业领导和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ERP的成功也是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已有的实现方式,但无论如何,企业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大可能地保证选型的正确,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节 中小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必要性

由于一直带着传统行业的帽子,中小行业与信息化之间总是被认为存在不小的距离。这种认知和其所决定的行动都造成了中小行业信息化工作起步晚、进展迟缓 。劳动密集被认为是行业的最突出特点之一,也是行业成本优势的典型力量。事实上,传统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维持竞争力,就必须把各种可能的成本大量降低,信息化恰恰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根据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分析,实施信息化改造实在是迫在眉睫的事。

基于中小行业的外向型特点,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服装销售的季节性和时尚性,决定了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生产销售特点。要求中小企业从采购、订单、生产、库存、销售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有敏捷的反应速度,并且各个环节能够科学地统筹结合在一起,以最短时间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流程 追求零库存状态。以原料采购为例,原料采购是每个中小企业都必须关心的重要问题。受供求关系、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市场价格往往有波动这就造成了采购成本的差价比较大。为节省成本,采购除了要按照订单要求满足必要的生产外,还要根据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选择恰当的采购时机进行收购。原料采购如此,生产销售面对的情况就更为复杂。

如何强化采购管理,如何有效缩短从订单到排单生产的时间,如何实现库存生产的合理调配,各部门信息如何及时互通,管理层如何即时了解生产销售进度,如何快速响应客户要求,如何实现业务快速成交,如何根据市场生产现况实现瞬间决策,这些管理上长期存在的盲点,深深困扰着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显然,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化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找到了出路。

但是,我国中小行业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信息化目标需求的多样性推行步骤的渐进性。据翟燕驹介绍,2000年以来企业信息化的投入有了显著的增长,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需求转变,企业正成为信息化项目的投资主体、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ERP在2000年以来需求增长最为显著成为行业的重点需求。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对应用ERP的愿望迫切,而系统的开发方式正从自行开发、合作开发逐步转向购买商品化软件,近两年企业更多倾向于用ERP系统,对内连接生产监测系统对外连接因特网,着眼于电子商务从而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带来新的活力。

ERP的实施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竞争的表现形式不仅仅体现在企业之间,更多的体现在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传统的企业管理考虑的是销售、采购、生产、库存、研发等职能管理,没有考虑如何让职工满意,让客户满意。当前的企业管理重点在于资源管理,管理方法是以流程制代替科层制,使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与中低层员工,员工和客户可以很好的沟通和交流。企业实施ERP,是提升管理能力的必要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改变管理思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已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 及决策的平台工具,使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与客户或供应商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数据交换,从而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生存发展的商业链,体现了企业生存竞争的供应链管理思想。ERP系统相应实现这方面的功能,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

第三节 中小行业ERP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行业既具有制造业的共同特点又有自己的特点,如中小行业的传统性——信息量大,处理手段落后;中小生产过程的多变性——多流程生产,计划变化快;车间作业的复杂性——作业连续、工序多、化学变化很难控制;成本核算的繁琐性——费用分摊难;中小品种的多样性——季节性强、颜色款式多。因此中小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ERP的实施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

我国中小行业ERP实施中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复合型人才

与其他的制造行业一样,中小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有对中小行业、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都比较精通的复合型人才。而事实上,开发人员往往不了解中小业特征,而懂中小业的人又说不清如何用计算机来控制。因此,开发出的产品往往需要不断地修改,拖得企业疲备不堪。

二、实施矛盾多

ERP的集成性与实施中部门间协调困难的矛盾,ERP的先进性与企业人员素质差的矛盾,应用范围广与数据准备工作量浩大的矛盾,计划的精确性与IT系统基础数据差的矛盾,较长的实施周期与 IT技术快速更新的矛盾,企业需求与系统工作重心偏差的矛盾,高投入与慢收益的矛盾,较长的实施周期与企业“一把手”重视程度及心理承受力的矛盾等。

三、不可控因素多

ERP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因此被称为“一把手”工程,但“一把手”工程本身就不可控;对基础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准确性要求不可控;因实施人员的素质因素使得实施质量不可控;因不同层次需求不一致 ,使得需求与验收标准不可控;因各方存在职能与观念的错位,常导致实施主体缺位。

第四节 中小企业ERP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

一、大多数企业没有真正了解ERP系统

近几年,媒体上大量地宣传ERP系统 ,说它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利器,是国有和民营等企业成长壮大的必由之路等等。事实上稍微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真正花大力气宣扬的还是大量的 ERP软件供应商,而且大多数只是从ERP的技术实现手段和主要功能方面去宣传,他们的宣传给社会大众特别是企业造成了一种错觉,以为 ERP只是一种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导致企业在上ERP系统时过分夸大的计算机管理人员的作用。

二、企业在 ERP系统选型时过分求大求全

大多数企业在上 ERP系统时虽然也成立了项目小组,但是在ERP选型时不理解 ERP系统 ,不知道怎样考察软件商和软件,对ERP的需求不明确,总的说来是不知道ERP到底能够给企业做什么。

三、企业中高层领导对 ERP系统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                                

实施 ERP系统是企业业务流程整合与系统实施并行的过程。系统对这两方面要求都很高,如果单纯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没有用 ERP系统来固化流程的管理咨询难  以达到治本的作用;而单纯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原有的业务用计算机管理起来,同样没有达到应有的作用。业内人员常说如果企业对业务流程一点都没有改进,想成功地实施ERP系统几乎是不可能。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在实施ERP系统前对企业的业务流程重新做整合。

四、企业本身基础管理较弱,达不到ERP管理的要求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水平较弱,企业的业务流程 都没有理顺和固化。平时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随意性比较大,对数据的要求也不太高,处理问题只要有个大概就行了,并且长期养成了这种定性分析问题的习惯。而运行ERP系统强调的是定量分析,需要企业的各种基础数据必须准确。

五、企业对ERP系统的期望过高或误解了ERP系统的功能

企业在上ERP系统前,一定听了不少 ERP软件商的宣传,以为它的上线就能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和明的效益。但由于ERP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管理软件,它是通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提高企业的效益的。因此在上线初期,由于流程需要理顺、制度需要建立、数据需要清理,这样一般不容易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收益。有的企业对ERP期望过高,发现上线后没有达到当初设想的期望值,对ERP产生怀疑,怀疑投入了这么多是否值得。这种怀疑情绪一旦在企业弥漫,就容易造成系统风险。

第五章 中小企业ERP实施策略探讨

第一节 中小行业ERP实施中的对策

针对上述中小ERP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参照我国中小行业 ERP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全面人员培训

使用一套全新的工具来管理和运做一个企业,必然伴随着从企业高层领导到一般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这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来解决。关于ERP的教育和培训,有两个重要的目标:一是增加人们的知识,二是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当人们学习了什么是 ERP,ERP能带来什么好处以及如何实施ERP之后,就了解了这种科学管理的新方法,增加了这方面的知识。但这还远远不够,使企业中成千上百的人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学会以正规的方法经营企业才是根本目标。这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和真正的挑战,而这也正是成功实施 ERP的核心。教育培训对象可分为三个层次,一种是面向企业高层领导的,参加对象是企业的总经理和主管生产、财务、工程和市场销售的副总。另一种是面向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参加对象是生产、计划、销售、采购、工程和数据处理部门的负责人。最后是整个企业的广大员工。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原理、概念和技术的介绍。应用方法的研究,即是如何应用这些工具来为特定的企业工作,其目的在于如何管理好企业,以及软件系统的培训,它更依赖于某一特定的ERP软件,注重软件的细节和某些特定的功能,目的是如何操作具体的ERP系统。总之,培训和教育贯穿项目实施和日后应用的始终,也是实施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何强调都不足为过。

二、建立良好的管理基础

ERP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较好的管理基础之上的,因此,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基础优化。企业管理基础涉及许多个方面,总结起来较为关键的有以下几点:

(一)制度基础

特指企业的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等企业基本制度。良好的制度基础是企业建立和使用信息系统的动力源泉,也是突破实施障碍的关键。

(二)业务流程基础

企业的业务流程应该较为固定而且固化成为管理制度。即使业务流程经常发生变化,企业各个部门也应该根据规定按部就班地进行各种调整。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核算、质量管理、仓库管理、合同管理、生产管理等制度。

(三)数据基础

不知道有多少项目因为数据问题而失败,以至于项目实施人员经常发出 “一份技术,两分管理,七分数据”的感慨。因此,必须进行基础数据的整理,要有一套完整、准确的数据资料,它往往是系统成败的关键。

三、企业业务流程再造(BPR)

企业在实施ERP后,企业的管理流程会发生一些变化。一方面,因为ERP的推行实施,企业的业务数据可以共享、业务处理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处理的业务工作量加大了。再之,由于企业的业务数据在网络中传递,使用ERP的业务模块已经可以不是原来的业务职能部门了,如此的业务变更为管理的变革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企业原来的业务管理模式与ERP要求的企业管理及市场营运模式肯定有一定的差异,有些是落后的管理模式,而有些又是与 ERP管理思路、信息流程不相符的管理模式。因此ERP系统的实施与应用离不开进行企业管理模式改造和管理手段改造的 BPR(企业流程再造),与此同时,通过对ERP系统的应用来保障并支撑起新的业务流程。可以说,不进行BPR的ERP应用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ERP失败的。

四、长远规划、分阶段实施

理论上完整的ERP系统,业务流程覆盖广泛,功能繁杂。由于时间、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约束,企业实施 ERP通常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流程同时开始实施。也不可能一下子实施ERP中的所有功能。因此,企业领导者应该长远规划,分阶段实施,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从那些 “瓶颈”业务流程入手,对于业务流程内的功能需 求,优先考虑哪些对改进关键增值活动有明显效益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既有效控制ERP项目的时间、成本,又能切实看到效益,这样后续的ERP项目才能进行。

五、转变实施态度,注重实施工程中的项目监控

ERP上线是一个新旅程的开始。一般来说,ERP项目的先期投资非常大,而期望的应用生命周期也在 1O—20年左右,项目上线决不是结束,而是项目真正 的开始。因此应该保留ERP项目实施小组的主要人员——包括业务和技术人员,以保障ERP的应用,处理应用中的瓶颈问题,改进系统。ERP实施是一项风险很高的工程,需要进行严谨认真的项目监控。具体来说,应该规范项目例会和阶段性评审制度:定期召开由企业的项目领导、各业务部门的领导以及实施咨询人员参加的项目实施例会,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部门协调、人员沟通、技术支持、时间和成本控制等问题,分阶段对项目实施进行评估。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文档管理也是一项关键工作。应该对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文档记录,详尽而规范的实施文档不仅有利于企业、ERP软件厂商、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交流,而且对于ERP项目的后期维护和持续改进都是重要的基础资料。

六、选择合适的系统和实施伙伴

国内外的ERP软件不下几十种,各有特色,企业应选择与企业自身的管理需求、管理理念最一致的ERP系统,这样实施成功的把握较大。ERP实施合作伙伴的选择对企业也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在选择 ERP供应商时要综合考虑的因索有 :其对 ERP系统及其开发工具的掌握、跟踪服务、技术升级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对企业存在的环境、经营理念与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对企业文化与管理思想认同。实施咨询商主要是针对ERP产品及供应商的挑选、企业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的重组等提出意见,协助企业实施ERP工程。对于大型管理软件的实施,企业需要指定明确、量化的应用目标,建立项目管理体制和运做机制,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选择 ERP软件和制定项目实施方法等,这一切仅靠企业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请专业咨询公司介入,不仅是大型企业管理软件实施过程的复杂性所要求的,也符合企业管理软件国际发展经验以及现代产业发展分工细化原则。

第二节 ERP实施的步骤和内容

一、成立项目组

项目组由总经理助理,信息中心主任,软件公司实施顾问及各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在总经理的领导下 ,对ERP项目负责规划,培训组织,协调工作,确保项目按计划、分步骤的顺利实施。

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我们将整个 E R P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运行财务管理系统 中的总账系统,报表系统 、应收应付系统 ,工资系统 、固定资产系统、供需链管理系统中的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仓存管理系统和存货核算系统。第二阶段运行办公 自动化系统 、管理会计 (预算管理 )系统 、生产管理中的生产计划系统、车间管理系统和成本核算系统。

三、做好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包括 计算机基础培训、ERP软件应用培训、编码培训、业务流程培训、初始数据准备培训等。使各部门业务人员学会使用计算机  学会使 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处理。

四、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是在深入调研 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按照 “科学、合理 高效”的原则,继承企业传统管理的先进经验,改进不合理的工作流程。充分利用计算机程序化 的特点对科学的业务流程进行固化和强化。对业务流程再造时,要深入调查研究,要结合软件的功能反复讨论,既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又不能离开软件的功能去搞业务流程重组。业务流程如图5-1

 

图5-1 业务流程图

五、软件实现

软件实现包括ERP软件的原型测试、数据准备、模拟运行、系统转换等步骤。将该阶段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调试解决等过了产品磨合期之后方可正式使用。

如图5-2

 

图5-2系统组成图

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

ERP项目正式运行 标志着新的业务流程和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各项业务的开始。为了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在规定 的时间运用新的手段、遵循新的流程完成任务,项目组一方面每日利用网络系统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另一方面组织项目组人员现场指导跟踪服务,哪里是关键,那里就有项目实施人员。

第三节 ERP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

从ERP长期实施的实践来看,ERP实施能否成功,归纳起来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的产品是否有生命力

如果企业患了致命疾病,由于机制问题内外矛盾严重,或者投资方向就错了,产品根本没有市场生命,没有经营效益甚至处于亏损状态,或者企业没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经营环境,想依靠ERP来“冲喜救命”是不大可能的。有的企业的失败其实并不是因为上ERP导致的,而是本身有ERP无法解决的毛病。不但在开始对企业有这样的要求,就是在实施ERP项目的过程中也要保证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否则ERP搞了一半的时候亏损了,必然也没有精力和实力来继续推进ERP了。

二、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实施决心

企业的领导班子是否具有改革进取的决心,理解ERP,有一致的明确目标且比较团结,如果企业领导没有搞清楚ERP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盲目地实施。也要导致失败。因为实施ERP项目必然要进行管理创新、流程再造,必然涉及到具体的利益问题,必然会碰到很大的压力。如果领导班子没有团结一致,勇往直前地下定决心,而是貌合神离、矛盾重重,还是不要上ERP的好。联想的ERP系统之所以能成功,与柳传志下的决心有很大关系,他在有关内部会议明确表态 :不配合实施 ERP责任人将被撤职,领导一生气,阻力变动力。

三、有没有为ERP项目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这个目标应该是量化的,如资金周转率、市场占有率、利润、股东权益提高多少百分点,生产周期、成本下降少,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提高多少时间等。如果不是一个量化的指标,也就无法考核,要评价ERP是否成功,就要对比目标 。

四、选用的 ERP系统软件以及合作的软件供应商是否合适

ERP软件供应商有没有自己的咨询队伍,有没有自己的专家中心,如果ERP供应商不自觉地在实施ERP时把技术放在第一位,肯定要出问题 。

第四节 ERP实施的风险规避方案

一、考察服务商综合实力

由于ERP系统实施周期长、见效慢,软件的成熟程度只有在企业大规模应用时才能体会到。因此进行ERP选择时 应该重点关注服务提供商的经营实力和服务质量,考察软件公司实力、商誉、经营绩效、研发能力、实施顾问经验、员工队伍及稳定性等各方面,尽量选择规模大、经营良好、行业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

二、避免对 ERP实施的期望值过高

ERP系统涵盖了企业的各个业务管理范畴,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管理能力逐步进行系统建设,清楚划分项目各阶段实施范围及目标,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指导思想,正确地认识技术在系统中的作用,认清ERP系统非企业信息化的全部,避免过度期望,并提前作好应对实施过程中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

三、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ERP系统 2O%的基础数据往往决定8O%的运行效果,企业必须规范数据标准,建立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才能获得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企业应严格按照实施顾问的要求,进行基础数据的整理和收集。软件厂商应提供全面规范的基础资料收集范围,保证收集进度,提供深入的基础资料准备建议,如B0M架阶、物料编码、仓库设置等指导,提供标准的数据收集表格和流程,确保数据质量,提供数据转档的技术支持和相应工具。

四、加强ERP项目人员培训

培训是成功实施 ERP系统的重要因素,培训只限于产品具体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给予企业员工一般管理概念的培训。培训应是两方面的,第一是教育,是观念和知识结构的提升,让员工接受新观念、新方法 ;第二是有关操作技能的改善,加强项目核心小组成员培训,使之成为强有力地推动队伍。

第六章 企业实践-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明晰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本文以一家实施ERP项目的合资企业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分析研究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是如何在ERP环境下设计与完善内部控制的。

第一节 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通信设备制造、销售以及提供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的合资企业,注册资金980万美元,其中中外双方各占50%股份。从1996企业成立至2007年,其经营业绩成倍增长,成立当年销售收入仅几万元人民币,2000年销售收入就已超过四亿元人民币;企业总资产也由成立之初的8000多万元人民币发展到3亿元左右。

一、公司财务

(一)主要会计数据

表6-1会计数据表                                          单位:(人民币)元

项目

2007年 2006年 本年比上年增减(%)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后

营业收入  1,034,886,022.09

837,543,518.52  837,543,518.52  23.56%

利润总额

48,501,103.95  74,952,821.58  75,021,307.98  -35.3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1,050,882.68  52,112,949.17  50,939,763.82  -39.0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3,368,164.30  48,616,273.00  47,443,087.65  -50.7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1,140,588.82  61,882,544.53  61,882,544.53  -17.36%

总资产  949,753,279.24  921,934,487.32  925,358,414.98  2.64%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535,076,108.22  516,686,225.21  520,075,225.54  2.88%

股本  160,500,000.00  107,000,000.00  107,000,000.00  50.00%

(二)主要财务指标

表6-2财务指标表                                            单位:(人民币)元

项目

2007 年 2006 年 本年比上年增减(%)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后

基本每股收益  0.19  0.43  0.42  -54.76%

稀释每股收益

0.19  0.43  0.42  -54.76%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

0.15  0.41  0.40  -62.50%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5.80%

10.09%

9.79%

-3.99%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5.90%

25.97%

24.89%

-18.99%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4.37%

9.41%

9.12%

-4.75%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4.44%

24.23%

23.18%

-18.74%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0.32  0.58  0.58  -44.8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  3.33  4.83  4.86  -31.48%

(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表6-3非经常性损益表                                        单位:(人民币)元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金额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187,182.89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业务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受除外)  1,674,424.00

其他营业外收支净额  -721,132.82

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7,887,124.92

企业所得税影响数  -1,037,054.60

少数股东所占份额  66,539.77

合计  7,682,718.38

(四)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表6-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单位:(人民币)元

项目 本期数 上年同期数

一、营业收入 938,223,826.78  897,313,820.83

 减:营业成本 825,764,633.52  778,780,627.06

 营业税金及附加 3,316,472.15  1,886,255.74

 销售费用 9,792,464.29  9,607,202.36

 管理费用 49,699,013.15  34,541,746.16

 财务费用 11,388,887.00  15,657,345.80

 资产减值损失 836,301.12  -2,315,688.33

加: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 号填列) -68,486.40  68,486.40

 投资收益( 损失以“-” 号填列) -3,707,412.44  -1,750,615.69

 其中: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4,340,481.34  -1,865,724.16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33,650,156.71  57,474,202.75

 加:营业外收入 2,681,711.47  1,914,426.81

 减:营业外支出 1,489,692.19  515,349.13

 其中: 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损失 153,002.83  84,954.88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 号填列) 34,842,175.99  58,873,280.43

 减:所得税费用 12,295,222.77  17,965,408.35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22,546,953.22  40,907,872.08

二、产品流程

(一)产品介绍

 

图6-1 产品资料图

(二)销售明细表

 

图6-2销售明细表

(三)客户分布清单

 

图6-3客户分布清单

(四)入库单

 

图6-4  入库单

(五)出库单

 

图6-5  出库单

(六)调拨单

 

图6-6 调拨单

 (七)送货单

 

图6-7 送货单

(八)开票单

 

图6-8 开票单

第二节 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ERP项目背景

随着企业滚雪球式的高速发展以及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原来粗放式的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成本控制粗放

在原来相当粗放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签订销售订单时主要依据每年修改一次的产品价格目录 ,而且随着通信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产品的销售价格不断下滑,成本预算则是根据一些经验的数据进行估算。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每个销售合同基本上都包含设备、安装、调测、验收等过程,而且一般每个合同时间跨度都在半年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两年,而大部分进口原材料价格基本上每年都有要变化,这样到一个项目完全结束时,成本往往与预算相差很大,在手工核算模式下很难分析原因;而且人工成本更是无从控制,有时一件任务一周就可以完成的,实际上却干了两周,甚至每个项目上有多少工程师在现场都无人准确知道,成本控制更无从谈起。

二、库存越来越高

由于企业是采用手工核算,往往一套设备就包含几十个机盘,每个机盘再往下分解又有几十个零部件,因此一套设备细分下来可能上千种零件,企业在核算上就十分粗放,仅计算机至设备和采购金额,而每次订购原材料时都会多订购一些备用零部件及机盘以备现场需要,但时间一长,对这些备用材料无从查找,致使库存材料越积越多,到2000年就高达几千万元人民币。如何降低库存成为公司管理层的一大“心病”。

三、职能部门之间脱节

在手工核算方式下,各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流困难,形成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对公司管理层的决策很难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而且部门之间经常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扯皮,有责任相互推诱,有利益就互相争取,使管理层将大量精力放在部门之间的协调。

由此,公司决定上马ERP项目,借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加强企业内部控

制。通过比较分析,管理层决定选用国外比较先进的ERP软件—SAP R/3,在这种情况下,ERP系统中单一的数据库,使过去跨部门的审批流程得到简化和压缩。压缩所造成的一个结果是,用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许多审计线索在ERP系统的引入后消失了。同时,企业过去基于文件审批的内部控制机制,也无法适应ERP基于流程的管理需要。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的业务运作更加依赖于ERP系统,这种依赖和信息系统本身特点所导致的脆弱性,形成了企业新的业务风险。在新的业务执行环境中,这些审批处理自动化方法将改变企业内部原有的一些风险特征,这时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就需要重新评估和设计。

第三节 ERP环境下主要业务内部控制设计

当然,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每一功能模块都贯穿了SAP先进的内部控制与管理经验,基于公司的业务状况及性质(根据项目合同组织资源),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整个业务链条是以销售为起点,根据销售签订或预计合同状况,采购及生产部开始准备基础物料,根据合同开工时间工程部安排工程师到现场进行设备安装督导及调试,直至项目完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单位,其基本业务流程如下图:

流程 说明

 

(1)销售部门签订合同,生成物料需求清单(BOM)

(2)采购部门根据系统中的BOM,运行MRP,系统根据库存状况及安全库存自动生成物料采购申请进行物料采购。

(3)生产部门根据采购情况安排组织生产。

(4)工程项目部门根据工程计划及物料、设备组织情况进行现场安装督导。

(5)以上流程中关财务数据同步进入财务系统、从财务系统可以实时反映各项工的财务情况。

图6-9  SAP业务模块关系图

一、销售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特性

(一)系统的定价灵活性和完备性很强。企业可以利用有关规则来定价,并可以存储最复杂的定价情况。可使用户服务代表从复杂的定价劳苦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更致力于本职工作:销售和服务。

(二)在完成订单输入之前,可用性检查主要是核对企业手边是否具有足够数量产品以满足新订单需求。企业可以规定企业的系统是否基于可承诺签约量(ATP)来进行检查,甚至可以检查多个工厂的可用性。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对潜在的交货瓶颈的最新信息,做出销售订单的决策,并且在改善客户满意程度的同时,帮助企业按计划完成商业过程。

(三)在信贷检查方面赋予企业极大的灵活性。企业可以在销售周期中的任何时间内,可以从订单收货到交货,利用信贷限额检查功能。企业可以对集中或分解的运作过程或任何过程之间建立信贷检查,对于一位己知客户,企业可以定义一个总的限额或对一个信贷控制范围定义特定限额。企业还可以在限额超出时确定系统的响应。

(四)系统包含一整套客户服务功能,包括呼叫管理、担保管理和服务合同处理等。它还包含出租或采购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合同,并允许企业记录全过程,确保即时的服务响应和准确无误的开票。

基于以上特性,浙江球冠集团有限企业为了防范销售人员为了单纯追求销量指标而违反甚至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况出现,特制定了以下的控制流程:(如图6-10)

流程 说明

 

(1)销售部门根据公司目录价格及与客户初步谈判情况制定出销售价格,并根据标准成本匡算出项目利润情况供审批人复审及批准,对特殊情况需经公司管理层讨论。

(2)价格确认通过,系统会检查交货条款及客户信用状况(公司工程项目一般为分期付款)系统会根据客户授信额度确认是否通过,如经特殊批准,可以单次追加授信额。

图6-10销售订单流程图

二、采购生产系统

物料管理的目的是满足下列各种处理,即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采购、库存管理、发票确认和物料估价。SAP的各个部分是集成在一起的,MM(Material Management)系统与下列部分有接口:

生产计划和控制

仓库管理

集成的

资源计划

 

图6-11物料管理模块与其他模块的关系图

通过使用采购和仓库/库存系统,系统能够提供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数据。基于消耗的物料需求计划,根据消耗数据生成基于再订货点原则或预测的采购建议,其他需求以采购申请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分配给相应的采购人员。

采购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优化相关的处理过程,即从采购申请的生成到打印采购订单和长期采购协议。在采购过程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报价单生成订单。或首先发出报价单申请。在很大程度上,采购订单可以根据现有的数据自动生成,例行项目可根据采购协议生成。此外,系统可为评价、选择供应商和监控与订单有关的活动提供相关信息。系统为采购人员和物料计划人员提供库存数据、库存可用量(地点和时间)、供应商、采购订单历史、交货时间和未结订单数量。

仓库管理能够定义并管理复杂的仓库机构,可以将仓库分为不同的物理或逻辑单元,例如高架区和存 储区。可以随机的组织和管理,或按图示存储原则组织和管理。系统可利用己定义的策略提示用户货物应存放的区域,哪些区域的货物应取消,或货物应从哪些区域取出。

发票确认(发票匹配或发票取消)功能清晰地表明了系统集成的程度。发票确认需使用物料主数据、采购订单和收货的有关数据,在理想状态下,用户只需要输入对应采购订单项目的发票总额,根据预先定义的参数,所有过帐生效,生成应付帐。如果超出了预定的限额(例如数量、价格和交货期),则冻结对该发票的付款。

三、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SAP的财务系统与各业务模块是紧密无缝的联接,所有业务模块发生的跟

资金或收入成本费用相关的都会自动在财务模块产生数据,均可以查询到对财

务数据产生的影响,其基本关系如下图示:

 成本检验 

应收 财务总帐 应付

 现金流管理报表 

图6-12 SAP数据流向图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业务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业务活动以正确的金额,在规定的会计期间,记录于规定的账户;保证账面资产与实有资产定期核对,并揭示薄弱环节;保证企业经济活动依法、有效、有序地进行。为此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建立了以下实施控制的方法:

(一)组织结构和权责体系的控制

(二)授权批准控制

(三)信息记录控制

(四)财务预算控制

(五)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评估

(六)内部审计

第七章  结 论

第一节 中小企业ERP实施策略总结

总体来说,ERP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企业方的原因,如人力资源结构方面、员工心态方面、企业管理方面、数据管理方面以及管理者思想认识方面;也有实施方的原因,如没有对企业业务进行深入分析、实施方与企业客户对项目成功的理解不一致、实施方没有综合审视企业在其他方面的能力。

针对中小企业 ERP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参照我国中小行业 ERP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提出以下对策:企业要对 ERP有明确的认识,根据自身情况量体裁衣;全面考察,选择最佳的软件供应商;重视复合人才的选拔,组建金字塔式的实施团队;明确的需求分析,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重视用户培训,并贯穿项目始终;企业规章制度的更新与落实;充足的基础数据储备;加强进度控制。

第二节 中小企业信息化未来趋势的展望

中小企业实施ERP可以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实现数据共享,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规范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ERP的实施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ERP系统能够真正适合企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和中国成功的加入WTO,这对我国所有的企业来说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尤其是中小行业,企业面临的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推行ERP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成功实施ERP不仅将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综合实力,更重要的它将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杨映明.ERP系统的实施与风险防范.[M]云南科技管理,2004,(1):40-42

[2]汪国章.ERP原理、实施与案例. [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237-243

[3]陈启申.企业资源计划(ERP). [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9.

[4]初铭畅、谷宝华.国有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5(6):1-2

[5]张佰根.企业资源计划(ERP)项目实施策略. [J].现代计算机,(137):52-54

[6]黄友澎、程晓枫.ERP实施风险分析与管理[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4,32(2):65-68

[7]徐建新.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沿革与扩展. [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1.

 [8]张显悦.ERP系统的实施风险及其防范[J].森林工程,2006,22(6):66-68

[9]朱岩、肖盛金.一种ERP风险评估——企业资源展开法EFD[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S1):1115-1119

[10]温咏棠.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J]企业管理2001年第197期:45-46

[11]刘勇、傅巍.ERP项目的实施风险管理[J].矿山机械,2005,33(7):134-135

[12]李立志.我国企业实施ERP项目的外部风险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11):3-5

[13]刘伯莹、周玉清、刘伯钧. MRPII/ERP原理与实施,[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二版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2000.2:2:233±24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4.5:319–338。

致  谢

中文本科论文篇3

相对于法治较为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教学模式落后、师资整体素质不高、师资管理水平低、教学管理滞后,是我国传统法学本科教学模式产生消极影响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充分认识法学实践教学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探寻法学实践教学得以强化的有效措施,以期消除这些消极影响。

1.积极作用

(1)法学理论创新和实践能力必须以熟练掌握法学理论和法学知识为基础。我国传统法学本科教学模式无疑有助于法学理论和法学知识的传承,处于法学理论创新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地位。

(2)适应传统法学本科教学模式的许多教师都擅长理论研究,其中一些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创新能力,有助于理论创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2.消极影响

(1)不符合法学学科的特点。我国传统的“满堂灌”“说教式”的法学本科教学模式不符合法学学科偏重实践性、兼具理论性的特点。理论教学喧宾夺主,实践教学处于从属的,甚至被忽视的地位,与法治较为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学教学模式差距较大。例如,美国将法学教育视为职业教育,较之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实践教学从过去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模式转化为现在的诊所式教学模式[1]。

(2)师资管理和教学管理存在偏差。我国传统法学本科教学模式下的师资管理:在聘用教师工作中,偏重于应聘人员的学历和学术经历,而较少关注其是否具备法律实际工作经验;在考核教师工作中,只注重科研项目、著作、论文等学术能力,而忽视法律实用人才的培养能力。在教学管理方面,把本应处于重要位置的实践教学课程摆在次要位置,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受到影响,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不能适应社会对法律实用人才的需求。我国传统法学本科教学模式,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者的地位,弱化了学生的个人主体意识,容易造成学生主体性缺位的现象[2]。这种教学模式偏重于记忆能力和求同思维方式的培养,忽视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运用传统法学本科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适应社会对法律实用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对缺乏实际工作能力的学生不满意,法学类大学生就业难、大学文凭贬值等社会问题也就产生了,进而又使一些大学法学院系招生困难,陷入生存危机的困境。

二、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规定,法学本科实践教学包括见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法庭、疑案辩论、实习等。借鉴美国经验,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方法还应包括以法律援助为特色的法律诊所[3]、法律文书写作等。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符合法学学科特点及新形势下培养法律人才的要求

法学本科实践教学借鉴了英美法系国家法学教学的先进经验,符合法学学科特点。在西方,英美法系国家较为强调法学实践教学,大陆法系国家较为强调法学理论教学。由于WTO规则要求借鉴英美法系的精神和制度运作[4],所以,在坚持大陆法系法学理论教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英美法系国家法学实践教学的先进经验,将实践教学置于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改革传统的重法学理论教学而轻法学实践教学的法学本科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适应新的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法律人才。

2.有助于培养法学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及缓解法学院系生存的困境

较之传统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有助于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在传统法学理论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演兼演员,学生只是处于被动地位的观众,缺乏主动的身临其境的参与、分析与思考,虽然能够学到许多法学理论、法学知识,但是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演,学生是处于主动地位的演员,在模拟案件或实际案件的办理过程中,由于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与思考,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培养。所以,偏重法学理论、法学知识传承的传统理论教学,应当与有助于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此外,由于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为社会输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可以解决法科大学生就业难、文凭贬值等实际问题,从而相应地可以缓解一些大学法学院系招生困难、面临生存危机的困境。

三、强化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措施

1.确立法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法学本科教学模式

改革重法学理论教学而轻法学实践教学的传统法学本科教学模式,确立法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法学本科教学模式,是强化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关键。在新的法学本科教学模式下开展法学实践教学,具体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实践教学研究的专题符合学科发展方向,促进学科建设。比如,以培养电子商务法律实用人才为特色的法律院系,在实践教学中就要侧重电子商务法律实务的技能培训和疑难案件的学理研讨。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衔接,将理论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有争议的法学理论问题、疑难案例提交模拟法庭、专题辩论赛、社会实践调研等实践教学环节。③因材施教。法律人才可以分为学术型、实用型和混合型。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发现学生的职业倾向性,引导学生向更适合于他们职业倾向的方向发展。④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实践教学服务于具有专业特色的法律人才的培养。比如,以理工专业为学科特点的综合性大学,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培养科技法律人才、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电子商务法律人才、资源环境法律人才等具有专业特色的法律人才。这样,将专业特色变成法律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既可提升理工专业院校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可解决理工专业院校法学专业的生存、发展问题。

2.建立符合法学本科实践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和师资培训评聘机制

建立符合法学本科实践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聘任教师,既要注重学历、科研能力,也要注重法律实际工作经历。建立复合型的法学师资队伍,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以减少师资成本。此外,聘任具有法律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为辅导员、班级导师,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由于绝大多数法学人才是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为了适应社会对法律实用人才的需求,在美国,法学院教师在任教之前都要求有5~10年的法律实务工作经验。以美国马歇尔法学院为例,几乎所有专业教师都有法律实务工作经历。而且,法学院的学生一般认为,法律书自己也可以看,来法学院读书,主要还是学习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办理案件。因此,在我国的法学教育中,可以考虑建立在具有高学历的司法、法律服务人员中聘任法学教师的制度。②可以借鉴美国法学院的实际做法,法学院系的教师由两部分教师构成,一部分是专职教师,另一部分是兼职教师。这样,既降低了办学成本,又提供了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水平。比如,美国马歇尔法学院,聘任了很多知名的律师为兼职教师,他们白天从事律师工作,晚上给学生们上课,而且兼职教师的数量要多于专职教师。这样,学校就会以较低的成本,开出很多实务性很强的法律课程。③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聘任实践教学基地中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人员等任实践教学工作的兼职教师。建立符合法学本科实践教学要求的师资培训评聘机制,应当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①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特别是理论型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比如,可以通过选派法学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1]的形式来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②可以建立适用于实践教学教师的评聘机制,为他们设立单独的职称、岗位体系和评聘标准。比如,在评聘标准中,用教材、教改论文和教改项目对应于学术著作、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

3.完善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中文本科论文篇4

(一)培养方式有误

民办高校在我国的生存环境受到公办高校的积挤压,竞争十分激烈。民办高校急于求成,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出现了很多的的误区。学校的定位不准,民办高校以公办高校本科教学的标准来衡量自身,用这样的标准来建设学校,没有根据学校的现状、学生的水平来进行继续教育。普遍采用“批量化生产”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教材、教学内容、考核标准都相同。

(二)缺乏特色

民办高校的教育与公办高校的教育是有区别的,民办高校之间缺乏特色也是很大的问题,学历教育定位与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使高校间的继续教育趋于相同,相互之间只对劣势进行比较,没有特色和优势可比。另外,不同区域的民办高校也没有显示自身的地方特色。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结构是各异的,继续教育没有体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之不相适应。

(三)人才培养的时效滞后

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变化的。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的制定,学生对知识的接收都不是实时的,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的继续教育的内容可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之前的市场需求,出现了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学校在设置专业之前,往往只会跟随社会当前的需要,没有细致的分析专业的未来走向,不具有前瞻性,学生接受继续教育完毕后,社会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

二、民办高校本科继续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对策

(一)找准自身定位

要找准继续教育的定位,民办高校首先要找到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潮流中自身的发展空间,明确继续教育在学校教学活动处于什么位置,对继续教育作出具有前瞻性的规划,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时,必须坚持自身的定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二)构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民办高校必须正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摒弃落后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一个能够实现社会与教育之间的交流互动的体系,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原则性的指导。在继续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深化体系改革,完善体系内容。

(三)积极创新,发展特色

教育特色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必须打破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趋同性”,发展自身的办学特色,才能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民办学校在对继续教育进行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学校所处的环境、地域因素、学校周边地区的人口、科学技术水平、文化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在西部的学校教育方式不能沿袭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办学特色,必须结合西部的状况,对教学计划进行制定与调整。民办高校应对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有专业好、适应性强的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实践与创新的复合发展。

(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继续教育的基础,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对学校的综合实力以及继续教育的成果都有积极作用。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师的专业培训,更新他们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学习完毕后,进行相应的考核。构建一支“双师型”的教学队伍对民办高校十分必要,除了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之外,还应对教师的工程技能和实践操作水平作出要求。比如目前在公办大学本科教育中,许多教师既在大学中任课,又是相关企业的工程师,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五)创造“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方式

中文本科论文篇5

1.1理论基础与学习习惯

“中职本科”是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招收的一类本科学生。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和大量的课外接触,该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大多是初中毕业,且对初中基础知识的理解也很有限,日常学习自律性不强,对于课程内容总是浅尝则止,自信心不强,由于之前的学习习惯不好,大多数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习惯,课堂氛围较活跃,对于基础理论缺少兴趣,偏爱实践操作,这与之前所受教育有很大关系。高校“普通本科”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均不适合“中职本科”学生,造成大多同学学习一年后收获少、自信心丧失、学习兴趣减弱。学生不爱动脑思考,觉得“设计”离自己十分遥远。

1.2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

由于目前全国并没有专门的“中职本科”高校,“中职本科”只是普通高校培养的一类对象。普通高校的教师上课由于教学对象不单单是“中职本科”,同时兼有“普通本科”或“高职本科”,故很难划清界限。教学上按照经验讲述原理多,主要按照普本教材章节进行理论讲授,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素材与教材的结合占据了课堂,相比之前的纯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在教学效果上有所改善,但对“中职本科”的学生来讲,还远远不够。

1.3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

目前而言,“中职本科”的培养目标主要被定位为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际教学内容却与此完全脱节。实验实践内容并没能有效结合,验证性实验的偏多,动手操作的较少,和课程衔接不到位,显然不适合目前的“中职本科”教育。课程设计题目多为经典的带式运输机减速器的设计,只有少数同学能按照手册完成设计,但是这么算却说不清楚,学生一头雾水,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方法。

1.4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仍然以主要期末测试为主,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为辅。形成了“高分低能”的社会现象。而“中职本科”的培养目标则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这部分的考核也该在成绩考核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我们制定的改革思路是:教学内容以行业岗位上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及生产实际需要为目标,以解决工程实际设计问题为指导。

2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经过对“中职本科”生源中职阶段培养方案、教学体系、及学生个人情况的调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中职本科”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2.1框图法教学,整合知识体系

整理总结《机械设计基础》中的核心知识点,自编校内讲义或教材,结合一个综合实例,如蜂窝煤压制机、机床C6140主轴箱,以机构、传动、零件三大部分为主线,制作框图,帮助学生快速、直观地理解整个机械设计基础的知识体系,由此知识体系展开教学单元。围绕综合实例,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讲解内容时重点把握能让学生了解典型机械或结构的设计思想、理解装配要点、掌握分析故障和维修。

2.2模型演示教学法

采用玩具激励法(机构部分可以拆装模型,观察机构运动、计算实际的自由度、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慧鱼组合模型可以应用于教学课堂,让学生在验证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理论和动手实践的统一。通过对模型的研究与分析,启发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的认识,并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自己查阅学习资料的能力。既满足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又学到了知识。

2.3设计软件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使用Solidworks等机械设计类软件在《机械设计基础》的课堂上结合典型设备进行建模、模拟装配、指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分析,或结合实验室的试验台,教师建立虚拟实验模型库,课后学生可以利用该模型库进行学习建模、装配、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机械系统。除了大型的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CAD、solidworks,网上有大量机械设计小软件,还有一些企业应用的机械设计软件,该类软件界面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帮助学生计算参数,不需理解繁杂的公式及理论推导,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此类软件,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机械零件的一些参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日后实际工作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2.4项目教学代替章节学习

教学内容及顺序调整:分四大部分,均为先通过先讲整体一个实例,再拆分讲解,类似于项目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各部分。机构部分: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通过参观实验室机构展台通识,以分析玩具的机构组成和原理,带动学习的积极性,拆装,分析,计算。机械传动部分: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通过玩具模型讲解几种传动的特点,再分别介绍具体知识点,轻参数、重结构,轻计算、重原理。机械零件部分:齿轮、轴、轴承、联轴器、弹簧等,本部分设计先以减速器原理讲解为起点,通过动画和实验拆装,逐步进入理论学习。增加机械维修工具、量具部分内容,学生应该进行系统学习。能在实践和工作中更快地进入角色。

2.5实践、设计成绩考核替代期末考核

“普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考核多以期末测试为主,以辽宁科技学院目前而言,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测试占70%。这种测试并不能真实地体现学生的水平,尤其是对“中职本科”的学生。因此,本文认为对于“中职本科”的《机械设计基础》,应以实践考核替代目前的期末卷面测试。

2.6建立班级学习QQ群和微信群

建立班级学习QQ群和微信群,改善师生关系,方便课后复习答疑,沟通情感,讨论问题。90后的学生几乎人人上网,网上的教学及互动不容忽视,以往的网上教学多为网上精品课或论坛,对于不爱学习的学生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因此,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指导和教学不失为教改的一个重要环节。

3结语

中文本科论文篇6

[关键词] 系统工程;毕业论文写作;霍尔三维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42?04

一、毕业论文与系统工程

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锻炼大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毕业论文的撰写,使学生能够以社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汇集知识以解决问题,把所学的理论和技能与社会实践结合。毕业论文写作是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于社会应用型人才、科技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和技能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毕业论文也是对大学生所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其解决问题的水平直接反映着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1]。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毕业论文写作这一教学实践环节,强调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性,在本科教学评估中,毕业论文写作是集中反映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考评环节。从国外的情况看,国外大学生毕业论文成果常常是对一个学生全部大学生涯的一次终结性体现,对于学业成绩的等级划分、学位的授予,以至劳动就业市场上雇主的决定和研究生导师的选择均是至关重要的显性成果[2]。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整体下滑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探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现有毕业论文教学模式乃至学生培养模式,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前急需研究和加以解决的课题。

在大学教学研究中,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水平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CNKI中国知网搜索“本科毕业论文”,2000年以来有700条文献在讨论和研究有关毕业论文的问题,并且呈现研究数量逐年增加、研究质量逐年提高的现象。对于目前大学教育作为一种“国民教育”,毕业论文是一种大学生从学生走向社会的学习阶段检验,对于教学主导型大学来说尤为重要。

作为特定实践范畴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综合集成的实践体系或行动体系。它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与技术,将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工作,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即“系统”,进而针对系统的目标,高效地综合集成各学科、各领域的成果及资源(如法律、制度、标准、人才、技术、设备、信息、文化、艺术、资金等等),认识目标系统的规律,并努力使特定的目标系统变得最好、最佳或最优。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国的神舟载人航天计划等,都是具体的大规模系统工程。毕业论文是针对某一领域问题而探寻规律及解决办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 缺乏研究问题的辨识与界定能力

选题是确定实践问题的内容选择,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如果不能够确定一个研究的科学问题,那么后面环节的意义就无从谈起。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选题环节,目前通常由专业教师依据制定的培养目标,根据现实社会存在的客观问题来拟订,或者由大学生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共同商定,很少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选择题目的。学生不直接参与选题,不是自己去发现现实社会中的科学问题,导致大学生缺乏科学问题的辨识能力。表现在选题时常常是选择的问题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明实质,找到一些伪问题来研究,根本谈不上会有什么好的成果和创新观点。如《某产业市场营销战略分析》,学生往往集中于市场竞争战术的分析,对营销手段、广告方式等的分析耗费了大量篇幅,到了“战略”研究,却一笔带过,忽略了企业市场竞争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以及产品创新等竞争战略问题,从而缺乏对问题的辨识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目前,在我国中学和大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注重理论学习,以学习的知识为中心去找问题,而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为中心,形成为解决问题的理论知识集合,这也是我们常讨论的系统工程,是把社会系统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集合。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是我们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我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我们大学生目前恰恰缺乏对实际问题的辨识和以问题为中心来形成理论和知识的集合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2. 缺乏论文的谋篇布局能力

论文结构和问题功能分析是解决实践问题的重要研究手段,缺乏研究问题结构和功能的分析,不知道“为什么?”谈到论文,很多学生对论文整体模糊不清。缺乏毕业论文问题的实际认识与分析能力。选题意义是什么?问题的结构是什么?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如何定?对这些问题没有“成竹在胸”,所以就不知解决问题从哪里开始。找不到专业知识和理论对问题的解释,更难形成自己应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系统分析问题和科学表达问题能力下降,突出表现在论文谋篇布局上,不知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清楚问题的逻辑结构,无能力进行问题的系统分析,写出来的论文令人无法判断其问题的系统结构,论点与论据偏离,归纳演绎等混乱,立论、本论和结论无法统一等。

3. 缺乏对所研究问题的系统思考

大学教育在理论学习阶段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造成大学生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点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不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缺乏针对实际问题来综合集成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是以问题为中心,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发现问题,更不会以问题为中心来综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表现在虽然学生已经获取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常常无法发现现实问题,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能够以问题为中心集成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侧重于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没有主观能动性。

4. 缺乏研究问题的建模能力

建模是指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建立起变量、参数之间确定的关系,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建模是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是启迪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成为大学生应用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是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桥梁。目前,大学生对建模的兴趣和热情较高,但由于缺乏建模相关系统理论的指导,集成知识和理论的能力欠缺,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他们没有能力构建所研究问题的模型[4]。

5. 缺乏搜集资料的方法与手段,不会搞调查研究

对于选题的资料收集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由于大学生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仅仅是通过查阅期刊、借阅图书或查询网络资源等手段获得第二手资料,不注重实地调查,没有第一手材料的支撑,无法形成对选题准确定位,导致论文不符合实际,也无法形成切实的论证,毕业论文既没有理论意义也无实践意义。直接观察法是指对所发生的事或人的行为的直接观察和记录,是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例如,在进行商场调查时,调研人员并不访问任何人,只是观察现场的基本情况,然后记录备案,一般调研的内容有某段时间的客流量、顾客在各柜台的停留时间、各组的销售状况、顾客的基本特征、售货员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的调查研究是论文写作的基石,对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占有和文献资料收集是写好毕业论文的重要一环[5]。

三、用系统工程理论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

1. 系统方法论是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论基础

系统论是研究现实系统或者可能系统的一般规律和性质的理论。系统概念已普遍运用于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中,不仅应用于技术方面,而且也被应用于研究社会系统上。系统论的整体性、系统与环境、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分析、系统建模、系统决策等对于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突破思维瓶颈,提高科研素质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系统工程概念与毕业论文选题的辨识能力

顾名思义,“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就是科学地认识和运用特定事物或问题(即“原型系统”)的规律,使特定事物(即“原型系统”)达到满意状态或特定问题(即“原型系统”)得到满意解决的工程实践,当然也包括这个工程实践全过程所涉及到的所有因素。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学生往往善于抓住问题的部分进行深入研究,把局部研究的结论等同于总体问题的结论。其实不然,因为局部因素的特征和规律无法替代和代表整体。

在质量管理中,常常用鱼刺图来分析解决问题,产品质量是由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测量六大因素组成。当分析机器对产品质量所产生影响时,我们会把研究中心专注于机器去解决问题,而忽视了产品质量整体因素,机器与人、材料、方法、环境、测量都是相关联的变量,它们的整体才是产品质量的整体。毋庸质疑,整体性的思考才是思考的科学方法,系统概念的整体性和系统工程概念的运用将是我们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3. 系统逻辑思维能力与毕业论文研究问题逻辑

逻辑关系是任何系统中的基本关系之一,逻辑结构也是任何系统中的基本结构之一。思维的逻辑性,是思维的品质之一,指的是善于在思考问题时遵循逻辑规律,如因果逻辑、并列逻辑、时间逻辑等。在人的各项素质中,逻辑思维素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系统工程的这一法则要求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要把握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以及逻辑结构。培养系统的逻辑构造能力或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写作论文时的思维更加缜密、更加流畅。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使表达者思维清晰,语言精练,结构紧凑,具有逻辑性。强化系统的逻辑构造能力或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毕业论文将是一个培养系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系统分析的目的,就是构建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模型。根据系统的关联性,系统内部与外部间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任何单个关联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系统其他要素的变化,最终在整体上影响系统的特性与功能。发现关联性,是透过现象抓本质的重要手段。数据挖掘、预测科学、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与技术的关键,就是探寻系统内外各要素(包括数据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对任何事物、问题或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时,必须显化并理清其关联性。

4. 系统结构与层次的分析和毕业论文研究问题结构与层次

马克思提到:“系统的结构表示的各要素之间组成的形式。结构是系统的构成形式,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方式,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结构。”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研究问题的对象系统,它有不同的结构,毕业论文问题界定的系统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系统本质的变化,在研究中如果想要系统功能优化,必须注重系统的结构分析。

任何系统组成都有着自己的不同层次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成为包括该系统在内的更庞大系统的要素,同样,作为系统的要素也具有内部结构,相对于下一层次它又是一个系统。企业的公司系统包含了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生产系统等。人力资源系统包含了招聘系统、考核系统、培训系统等。毕业论文的问题层次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善于划分问题的层次,并能够根据问题的层次性来构造和研究问题[6]。

5. 系统工程定量方法的应用

任何事物或任何系统,既具有质的规定性,也具有量的规定性。17世纪,数学研究出现了巨大的转折——人类创造出了变量(变数)概念,得以研究事物变化中的量与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和图形间的相互变换,从而使数学成为描述运动规律和辩证规律的工具。数学理论和方法往往具有非常抽象的表现形式,但正是这种非常抽象的表现形式,极其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人类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和人类活动的所有其他领域,通过构造和运用各种数学模型,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先进手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把握事物或系统,自然比单纯定量地把握系统,更进了一步。正如马克思所言:“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定量化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引入数学方法后出现的新术语,是指将原先只用定性方式描述的问题,也用数学的定量方式来描述。定量化的成果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问题的表述更加科学、更加完整,也是人类科学(尤其是仍以定性描述为主的自然科学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常用的数量化方法有指数法、累积分数法、统计分析法、综合判断法等。定量化革命是在原先定性描述、定性研究基础上质的飞跃。它能够揭示事物发展程度,提炼一些普适性的规律。研究问题只进行定性分析不能准确描述一个系统,只有运用定量化分析方法后,人类对事物或系统的认识才能由模糊变得清晰,由抽象变得具体。

6. 霍尔三维模型与本科毕业论文写作

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Hall three dimensions structure),又称硬系统方法论(Hard System Methodology,HSM),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它的出现,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为我们系统思考毕业论文的写作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在时间维度上,我们系统思考学科培养计划和培养过程,分析存在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问题。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培养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实施7个逻辑步骤,也是我们论文研究选题的逻辑。知识维表明我们研究问题所需要的经济、管理、商业、法律、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以问题为对象,形成理论和知识的集合,来解决实际问题[7]。三维结构体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对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一个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了分层次的树状体系,这给我们思考各层次的论文写作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考范式。

四、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见,系统工程理论应该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理论基础。因此,大学本科课程学习阶段应加强《系统工程》理论的学习和系统工程方法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问题为中心集成理论和知识的能力将是一个提升,能为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新厅,付宗堂,周伟,等.本科毕业论文系统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32-153.

[2] 张平,贾伟.建立毕业设计(论文)四阶段三层次全程质量监控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7(01):31-35.

[3] 高艳阳,郭艳丽.强化质量监控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02):88-90.

[4] 曹成茂,李玉洁.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05):113-118.

[5] 江腊生.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跟踪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78(02):18-20.

中文本科论文篇7

本报讯(记者 汪玲)“川大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终于进入了实际操作环节。昨日起,四川大学新闻系2006级的学生们就可以提交申请,选择自己心仪的毕业考核办法。据该校新闻系主任张小元介绍,昨日尚没有学生提交申请,预计本周末最终统计结果才会出来。但根据记者昨日的匿名调查来看,10名同学中,有7位同学还是选择了毕业论文。

据悉,按照规定,学生们可以选择的考核方式有三种。包括毕业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策划;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通讯、评论。

7位同学仍然坚持选择毕业论文。原因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从大三时就有些准备,目前论文脉络已经基本成型”。另一种是“论文比较好上手,套路也比较明晰”。还有同学选择毕业论文的原因是觉得后两种方式的要求都偏高,比较难达到。

中文本科论文篇8

 

近年来是否要取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争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理由充分(1)。其实这种争论的本质是现行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更加艰巨(2)。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毕业生走出学校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系统性的实践课程;笔者认为应该重新审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方法、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将用于现代工程项目中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引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培养目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近年来有被弱化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本科毕业生面临较强的就业压力,往往忙于找工作而疏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教育部2004年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一文中重申了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础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

 

长期以来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定位大多在学生能够综合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个较复杂的课题上。毕业设计的实施手段不外乎开题报告、翻译、教师答疑、论文评阅和答辩。这种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如课程设计)有近雷同的趋势且带有太多学究式的色彩,完全不同于企业对项目的开发方式;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对面临就业压力的毕业生很难提供经验积累。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对大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一次实践检验,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次准职业化的训练。通过模拟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学生能够熟悉企业的工作方式,贴近企业的技术环境和用人标准,符合企业精确定位的用人需求。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通过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可以极大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培养目标除了我们传统的认识之外,当前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包括解决问题的条理性、计划性,强烈的质疑精神,风险规避意识,以及项目团队合作素质等。这些素质的培养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结果、忽视过程的做法,而项目管理的应用能够确保以上素质得到锻炼和培养。

 

二、引入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创建于1969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对项目的定义是:项目是一项为了创造某种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的努力。项目管理就是为了满足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将理论知识、技能、工具和技巧应用到项目的活动中,以满足或超过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项目具有一次性和独特性的特点。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包括九个方面: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集成管理。

 

根据《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的定义,项目管理包括五大过程:

 

1.启动过程:认可项目可以开始。

 

2.计划过程:为完成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而对实际可行的工作计划的设计。

 

3.执行过程:通过人员和资源分配执行计划。

 

4.控制过程:通过监督、检查进度并在必要时采取改进措施来确保达到项目目标。

 

5.结束过程:正式地接受项目并使它有序地结束。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全符合现代项目的特征,理应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水平。项目运行全过程中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只有有效地运用项目管理的科学和艺术,才能极大地提高项目成功的可能性。传统的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指导老师的督促和学生的自觉性,论文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学生是否足够优秀,过于强调高水平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科研素养的培养如沟通、合作等。

 

将项目管理引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也是改变教育脱离实际的一个重要措施。项目管理不是精确科学,通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改进。这就要求指导老师或机构能够不断研究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工具。例如软件类课题的管理,通常需要应用多种工具软件来管理项目,如版本控制软件CVS、项目计划变更软件Project等。

 

将项目管理引入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也是指导老师或机构不断成长、成熟的需要。通过系统化的细致管理过程,可以有效地积累指导项目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不断进行改进。

 

三、在毕业设计(论文)引入中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

 

项目管理是多种理论、方法、手段和工具的综合,经常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权衡,某方面的获得或许需要另一方面的损失为代价。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引入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每个过程是产生结果的一系列行为。五大过程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五大过程之间的关系图

 

(一)启动过程

 

启动过程标志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正式开始,学生认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启动。可以通过较为隆重的大会形式,如学校领导、名教授的参与,往届优秀毕业谈经验,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参与座谈等方式,以此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在思想上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计划过程

 

对毕业设计课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设计应考虑分阶段设置任务,通过设置里程碑的检查点控制项目进展,计划设计应充分考虑人员和资源的应用,关注项目计划中的关键实施路径。项目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并达成共识,项目计划应是科学的和可行的,其变更应是可控的。一些好的项目计划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实施计划过程,如MS Project。

 

(三)执行过程

 

执行过程是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执行过程是建立在项目计划之上的,要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实施执行过程,只有项目计划发生改变,执行过程才能发生改变。执行过程要在控制过程的监督之下执行,要受到控制过程的影响。

 

执行过程中要应用时间管理,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如项目周例会、技术研讨时间、培训时间,项目走读(Review)时间等,形成周报告制度。对学生加强各方面的培训工作,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

 

建立或开发适用于项目管理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信息技术平台,以有利于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收集、沟通和运用。

 

(一)控制过程

 

控制过程不仅直接影响执行过程,而且影响计划过程。当控制过程识别到某些变化影响到计划内容,应该从控制过程回到计划过程,修改计划后再变更执行过程。

 

控制过程应设在学校系一级或教研组,建议成立系级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小组实施项目控制过程,控制过程应在质量标准文件的基础上对项目的计划、执行和结束实行监督和衡量,必要时可以采取改进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质量控制小组的成员应定期参与项目组的周例会,并监督、记录、指出其不符合计划或质量标准的部分。

 

(二)结束过程

 

结束过程表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可以有序地结束,结束过程必须通过控制过程,而不是从执行过程直接进入结束过程。论文评阅指导老师应由质量控制小组的成员担任,应由质量控制小组提议是否允许某论文进入答辩程序,而不是由指导老师确定。

 

四、建立项目管理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机构

 

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变革,传统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机构是不能适应这一变革的,建立项目管理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机构是这一变革的必然趋势。

 

美国PMI学会提出了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PM3,OPM3设计了一组用来提高组织项目管理能力的基本方法。OPM3把组织定义为4个级别:1.标准化的,2.可测量的,3.可控制的,4.持续改进的。

 

项目管理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机构的设置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可以参考OPM3的基本做法,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个细节,确保组织能够获得不断成长,最初应做好标准化的工作,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力争达到4级标准。

 

五、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全符合项目的特点,在执行过程中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只有将项目管理的知识、方法有效地运用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才能极大地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成功的确定性。同时也能够使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机构形成不断改进的项目成熟度模型,确保组织机构的成长、成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