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铅球教案8篇

时间:2023-02-18 14:15:36

铅球教案

铅球教案篇1

关键词:协调能力;素质;铅球教学

长期以来,铅球运动都不受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女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铅球对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以及教学模式的落后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学生的铅球成绩普遍偏低。铅球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力量,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提高高中铅球的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高中铅球的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基本功的专项训练

铅球运动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项目,也是体现力量与速度协调发展的一个项目,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相关专项素质的训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和技术的训练,而最基础的训练是力量的训练,铅球能力的提升以力量的增强为基础。

1.加大跑跳练习的力度

跑跳是铅球运动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帮助运动员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很多学生在练习时不注重这一环节,没有认识到跑跳能力的在铅球运动中的巨大作用。实际上,跑跳练习有助于增强学生膝关节、踝关节的力量,而力量又是铅球运动的关键因素。因此,重视跑跳环节的练习,可以为投掷铅球打下良好的基础。

2.做好推铅球的练习

推铅球就是用手肘将铅球推出去,而不是扔出去,只有这样,才能将铅球投掷得更远。然而,不少初学者,尤其是女生,在训练中,往往是将铅球扔出去,这是一种错误的抛球动作,不仅很难将铅球投掷得更远,还极易造成肌肉拉伤。因此,体育老师必须详细讲解推球的动作要领,并在学生的实践训练中加以指导。在握好球后,要注意肘关节的位置应低于肩部,太高或太低都容易出现“扔”的动作。推铅球的正确训练方法应该是学生握好球后,对着投掷方向,两脚向左右方向站开,左脚尖指向前方,与右脚弓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右膝稍微弯曲,上体稍向右扭转,保持重心落在右脚上,然后以左肩为轴,将右侧身体转向投掷方向,注意要挺胸、抬头,接着,用右臂将球迅速向前上方(约40~42度)的方向推出。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重复练习这一内容,深刻认识“推”的动作的内涵。

3.做好推铅球时的转体

在抛出铅球时,要做好转体动作,推铅球的关键在于充分扭转身体,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爆发力。然而,初学者往往将扭转身体理解为向右侧体,这样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爆发力,还容易引起腰部损伤,因此,在练习中,教师应强调转体蹬腿动作,加强学生的转体意识。

4.注重力度与速度的有机结合

相关研究表明,人的肌肉在经过大负荷练习后,如果逐步减小负荷,那么运动中枢不会立即随之调整,还会保留大负荷练习的“记忆”,运动员可利用这一点进行速度的练习。例如,可先进行较重器械的握推练习,然后进行轻重量斜上推的练习,最后进行推铅球的练习,随着负荷逐渐减轻,而运动中枢还保持着“记忆”,推铅球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这样长期练习下来,能有效提高学生推的速度。

二、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新课改模式下,高中教学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中铅球教学中,应尝试优化教学方法,逐步创新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组合训练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依据学生之间身体素质的差异,合理安排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训练,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1.把握好不同性质练习的时间差

力量练习与技术练习是铅球运动的两个关键因素,在做两者的练习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先做力量练习,再做技术练习。两种练习的动作和肌肉的工作方式不同,即使它们都能提高下肢力量。所以,在进行力量和技术的训练之时,应把握好转换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下肢肌肉的力量。

2.合理搭配组合训练的负荷

在组合训练时,对训练符合大小的搭配应当合理,不能有失偏颇,也不能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例如“力量+技术组合或力量+速度组合”,都应合理安排各部分的训练负荷。如果力量的训练负荷过大,会影响技术或速度的练习,而技术和速度练习更为重要,这样只会得不偿失;如果力量的训练负荷过小,后面的技术或速度的训练又缺乏动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训练组合的负荷进行合理搭配,将训练的效果最大化,而不应顾此失彼。

总之,高中铅球课堂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应将铅球运动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高中铅球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铅球教案篇2

晋级制是一种竞争机制,由多个任务不同的训练周期组成,每个训练周期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训练任务的不同而定。下面以甘肃省高考体育专业考试一般身体素质测试项目中的原地推铅球为例,介绍我在体育训练中实施晋级制的具体过程。

我所带的34名高一年级体育专业考生,开学初的第一个训练周期结束后,我对他们的原地推铅球成绩进行了测试,男生在7~10m之间,女生在5~7m之间,成绩不理想。根据这次成绩我对他们进行了等级确认,成绩在5~6m之间的定为5米级,成绩在6~7m之间的定为6米级,依此类推。如某个学生的铅球成绩是8.80m,该生铅球就是8米级,男生成绩在满分12.60m以上、女生成绩在满分9.60m以上的定为最高级。分级办法公布后,训练的34名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都明确了自己的级别,在接下来的第二个训练周期,我开始实施我的“晋级制”方案。

第一步,明确奋斗目标。每个学生在第一个周期成绩测试后,都要根据自己的级别制订第二个周期的奋斗目标,如6米级的,他的第二个周期的奋斗目标就是7米级。

第二步,成立互助小组。将34名训练学生按铅球技术的好坏和训练自觉性的强弱分成两两组合的17个互助小组,使他们在训练时既可以相互对推,便于组织教学;又可以在学习技术和提高原地推铅球能力的练习中相互帮助、相互竞争。

第三步,学习原地推铅球技术和提高原地推铅球能力。互助小组成立后,我就开始教他们原地推铅球技术,并穿插提高原地推铅球能力的练习。这个过程中,当互助小组的一个成员在技术上出现问题时,另一个可以予以纠正;当一个训练不主动时,另一个可以督促和鼓励,使他们在互助中竞争,在竞争中互助。

第四步,重新晋级。通过一个周期的训练,学生成绩由于技术的改进和推铅球能力的提高,大部分学生的铅球成绩或多或少都有了进步,这时,按照晋级制计划,就要重新进行晋级的测试,测试的成绩在哪个级别,就重新定为几级,对于因自己主观不努力或训练时不动脑而成绩下降的学生,就要予以降级处置。

晋级制的每一个训练周期由以上四个环节组成。在一个训练周期,互助小组的两个成员是固定的,但到下一个训练周期,就要按照互助小组成立的原则重新组合互助小组,达到使每个互助小组搭配更合理的目的。在不同的训练周期,学习原地推铅球技术的重点也不一样,如刚开始的第一个周期,以学习握球、持球和原地正面推铅球为主,而在第二个周期,就要以学习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为主。提高原地推铅球能力的练习每个周期也不一样,侧重点也不同,应根据每个周期的训练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铅球教案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22502

1引言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课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在实施体育新课标时,不少体育教师,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正确的理解,把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错误理解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过分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那么到底何谓“主导”又何谓“主体”呢?是否只能取其一而不能兼顾?在教学过程中二者的如何结合?本文试图通过对三个教学过程的个案剖析,并通过教学实际效果比较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教材是原地侧向推铅球。

2三种教学过程

(1)第1种教学过程。

A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课上以“讲解―示范―练习―中间讲解―再练习―个别辅导―总结”为主线的教学过程,来组织学生学习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方法。学生课堂上积极性不高,学生没有动脑筋思考,反而教师在不断的讲解、示范,很费力。课堂上学生练习的时间比较少,教师讲的多,教学效果比较差。

(2)第2种教学过程。

B教师上课给学生讲解示范一下动作顺序,然后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各小组要自主学习,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如此这般学生们自己练习开了。他们有的小组在讨论怎样把铅球推远,有的小组在组织铅球推远比赛,有的小组轮流自由地推掷,或在一边聊天,嬉笑,有的小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巡回于各组之间。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度很大,在分组练习后对教材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认真练习,而有些学生则比较消极。一节课推下来有些学生稍有收获,有些学生没有什么收获。

(3)第3种教学过程。

C教师课前按照教学内容和调查,设计的教学目标为①学生通过原地侧向推铅球的练习能找到将铅球推远的方法。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上课开始,教师向学生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为原地侧向推铅球后,首先请同学们自己尝试找出怎样把铅球推远的方法,可以自由结组或自己尝试,可以与身边的同学交流讨论,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方法最好,然后让学生进行尝试。同学们都踊跃参加,努力想办法使自己把铅球推得更远。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教师请学生交流,学生边说边示范,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示自己的动作。教师表扬同学们想法都很好,能这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动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向学生讲解,示范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方法。请同学们在练习中把自己的动作和教师的动作比较一下,哪种方法能推得更远。经过尝试有的学生意识到教师的动作推得远,开始模仿教师的动作练习,有的学生根据教师的启发,在改进自己的动作。练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进行推铅球比远比赛,这样一来学生兴趣培增,他们千方百计想战胜对方。比赛结果,按教师动作方法练习的学生优势明显地显示出来,教师便顺水推舟,自然揭示了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技术要领。余下的时间里,教师要求学生自由结对或结组,让学会原地侧向推铅球方法的学生,帮助未掌握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学生。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纠正,相互评价,在愉快的活动环境中,学会了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表现教师表现教学效果

A松散、练习时间少讲解示范多,比较吃力差

B一般,部分学生能自主练习作用小,往返于巡回辅导一般

C积极,主动思考,主动练习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较好

3三种教学过程的分析

(1)这里的第1种教学方法,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死板枯燥没有活力,只能成为一堂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课。

(2)对于第2种教学方法,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没有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堂课没有目标要求,没有相应的评价,变为了一堂学生“自主学习”课。

铅球教案篇4

提出问题应建立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础上,它是表现以学生为主的内容。乔治·玻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对你自己提出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课内或课外以及社会的有关问题,作为教师是很喜欢和关注的,并尽可能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解答。但在实际上大多数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仅仅是做不出的练习题,很少能提出有分量的实质性问题。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开动脑筋,启发思维,敢于课前、课堂中提出一些见解、观点来,并争取在课堂中得到解决。教师要有更多时间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解决它。例如,在初二物理课“阿基米德原理”一节中,原理的得出并不是靠逻辑推理,而是靠实验证明它的。所以我在课堂前创设情境,先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如万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石头沉到水底还受到浮力?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所以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做几次测量木头、石头所受的重力,木块、石头在水中所受的重力,木块、石头排开水的重力。在实验中提出一些看法、一些质疑,看看自己在实验中找到什么答案等等问题来。想想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在酝酿之后即能计算出重物所受水的浮力F浮=G排。在问题中得到析疑,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这样的效果是明显的。在课堂中如果没有设疑、质疑这一环节,而直接推出F浮=G排,学生是很难接受的,或者也是机械性地接受。通过经常性创设情境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也愿意多提问题,学生也由学会变成会学了。当然问题多了并不等于质量好了,课堂分为活跃并不等于教学效果提高了。

教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一般来说会对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教师如何分析问题,采用什么方法、方式来分析问题呢?如何抓住这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从现代的教育观来讲,虽然这一环节教师唱主角,但学生的参与进来是很重要的。教师必须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即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式上来。教师要给学生留有空间,有发挥的余地,教师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有这样一道题:两个实心球的体积相同,其中铜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而铅球则从桌面边缘由静止开始落向地面,则:A、两球都在桌面上时重力势能相等;B、铜球的重力势能始终大于铅球的重力势能;c、两球的机械能始终相等;D、铜球的机械能始终大于铅球的机械能。这是一道机械能转化过程的题目。大部分的学生遇到这类较复杂一点的题型是较为模糊的。因此,在分析题目前,我提示学生注意所学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分析:因为铜的密度大于铅的密度,而两者体积相同,所以铜球的质量大于铅球的质量。它们都在桌面上时,所处高度相同,因此铜球的重力势能打,铅球在下落过程中,势能逐渐减少动能逐渐增加,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但它的机械能并没有增加,所以铅球的重力势能始终小于铜球的重力势能,因此铅球的机械能也始终小于铜球的机械能。所以选择B、D正确。学生在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知识点的因故关系联系起来,不但掌握了分析复杂题目的要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更自如,同时也会觉得学习物理这门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是很普遍的,教师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把答案直接给予他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才是关键。

解决问题的强弱,反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就目前中考、高考试卷已转向检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主要目标。如何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工作成败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目前的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铅球教案篇5

关键词 铅球 力量与速度 高远结合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123-02

初一学生的基本教材内容是学习原地侧向推铅球。由于初一年级同学力量素质差,协调控制能力较差,加上铅球技术枯燥乏味,因而掌握正确的动作比较因难。请看下面一组统计数据:

通过汇总表可以看出三个问题:

1.男、女生达标人数和比率,女生远远高于男生接近十个百分点。08年女生达标率69.9%,男生只有60%;09年女生达标68.9%,男生只有58.9%;10年女生66.2%,男生57.1%。总人数上男生比女生略多一点点,但达标人数女生比男生多。

2.差值:男生大于女生。

3.技术动作:女生要比男生掌握的好,协调性、柔韧性和模仿能力都要好于男生。

鉴于以上统计情形,近两年来我采用力量与速度及高远结合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一)根据“肌肉收缩功

1.肌肉做功,是指肌肉做的机械功。肌肉做功与载荷及速度大小有关,载荷大时做功就大,载荷小时做功就小。正如“希尔”方程所说,肌力与速度以及人体活动时关节活动幅度及肌肉收缩幅度有一定的关系,3公斤铅球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载荷较大,因此掌握做功顺序及方向就非常重要。

2.肌肉功率是指人体活动能力的大小,体育成绩的高低及动作技术质量的优劣,往往取决于肌肉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速度。

因此,我在上铅球课之前,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力量(手臂力量、腿部力量、腰腹肌力量)的练习,采用了爬立杆、推小车、俯卧撑、下蹲起、负重5~10公斤的杠铃下蹲起、仰卧起坐、提举5公斤的杠铃等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力量,特别是臂力,再进行铅球课教学,这样对学生完成技术和提高成绩有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的力量下,速度越快,这个力给铅球的动能就越大,转化为功的能量就越多,对铅球所做的功就越大,推出铅球的效果就越好。在教学中我采用快速向前上方推手,双人互握手快速推手,仰卧垫子上快速推5公斤的杠铃或4公斤的哑铃等来训练学生的出手速度,有了一定的力量和出手速度,再把力量和速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很好地完成技术动作和提高成绩。

(二)势能的转换与用力顺序的正确性

1.动作的幅度。在做动作之前,往往有一个反向运动作为前导,原地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前导就是转体收腹、含胸、屈体、下蹲,前导动作使得即将完成动作的肌肉被拉伸,从而积累了形变势能。由于肌肉在不同收缩形式时,其力量大小不同的特性,铅球项目对初一学生是初步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在人体重力及惯性力的作用下,载荷力距作用于大肌群的拉力距,因此伸肌群被拉伸,作退让收缩,当膝腰关节向最大幅度扭转下蹲时,上述两力距平衡,肌肉自退让式收缩转换为等长收缩,随着动作的进行,当膝、腰关节的伸展力距大于阻力距时,肌肉也有等长收缩快速转换为克制性收缩,借助于半下蹲、扭腰、含胸、收腹等势能迅速转换成蹬、转、撑、扣、顶、挺、推、拨等功能,给铅球以做功最大的力。

2.推铅球的力量来自人体本身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所以正确的推铅球技术与肌肉的合理收缩顺序是密切相关的。原地侧向推铅球,对初一学生讲深奥的理论,不如让他们直观地进行模仿,在技术模仿基础上进行理论性指导,但负重过大,对技术动作要领掌握很困难,所以应该让学生从两公斤的小实心球开始练习,这样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我的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两公斤的实心球,两脚与肩同宽,技术动作同前,技术动作右手为例,右膝半蹲、扭腰含胸、收腰、持球位于锁骨窝,并紧帖颈部(实心球垂直落地点在脚外)左臂自然下垂,左脚弯曲,脚尖内侧着地。看谁推得高,出手角度呈75~60度角推出,这样有利于掌握用力顺序和用力的直线性,对克服动作不协调、僵硬,有多余动作,动作不连贯和节奏不清楚有很重要的作用,每人掷12―16次,同时思考每次推出的效果,然后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进行讲评,再换用三公斤的铅球练习十次左右。

第二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正确持球和用力顺序,克服常规教学中整课学习单一技术的枯燥感,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学好技术。①发展各方面的身体素质,为学习技术奠定基础。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采用多种练习手段,如实心球、沙包、垒球等各种教学器材,练习的形式、手段、方法、要求不同,这样既发展身体素质,又克服了常规教学中技术学习教学中手段上的不足,保证学生上每次课都感到新鲜,不枯燥,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之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初一学生就能基础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技术动作,同时达标率又大幅度提高,请看2011年~2013年初一学生铅球达标率汇总表:

通过上面两次数据统计,我们不难看出,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同时更利于提高成绩,提高达标率,身体素质又得到了强化,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铅球教案篇6

【关键词】挖补法 高中物理 解题 教学

“挖补法”是较为实用的解题方法之一,尤其在解决天体运动和带电体物理问题的时候,有着意想不到的妙用,不但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大大简化解题步骤和过程,使原本复杂抽象的题目简单化和明朗化。

例1:半径为R的绝缘球壳上均匀地带有电量为+Q的电荷,另一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放在球心O上,由于对称性,点电荷受力为零,现在球壳上挖去半径为r(r≤R)的一个小圆孔,则此时置于球心的点电荷所受力的大小为多少?(已知静电力恒量为k)

解法一:可以等效为在挖去一小圆孔的关于球心对称的另一侧放一等量同种电荷q’,对球心处的q产生的电场力,因为q’=r2Q/4R2,且它与q是同种电荷,所以F=kqQr2/4R4,方向由球心指向小孔中心。

解法二:利用“补偿法”求解。 在球壳上挖一小孔,相当于圆孔处放一等量异种电荷,电量为q’=πr2/4πR2,因为挖去小孔前受力平衡,所以挖去后受力即为q’与q的库仑力,即F=kq×r2/4R2×Q/ R2=kqQr2/4R4,方向仍由球心指向小孔中心。

点评:高中学生在求解关于电场强度的物理题型时,可以利用“挖补法”将研究对象从非对称体转换为对称体,将非理想化模型转换为理想化模型,达到简化研究对象结构的目的,从而顺利地求解出正确的答案。

例2:一半径为R的绝缘球壳上均匀地带有电量为Q的正电荷,在球壳上挖去半径为r(r≤R)的一个小圆孔,求此时球心处的场强大小及方向。(已知静电力恒量为K)

解析:利用“补偿法”求解。本题为求不规则带电体所产生的场强问题,在高中阶段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学生可以将圆环的缺口补上,并且使之带电情况和其他部分一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电荷分布均匀的完整圆环。环上处于同一直径两端的电荷在圆心处的场强叠加后合场强为零。由于球体的对称性,因此球面上各点的正电荷在球心处所产生的合场强为零,故挖去部分产生的场强和剩余部分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则相反。挖去部分所带电荷的电量Q’=πr2Q/4πR2,由于r

本题利用“挖补法”,可以将不规则的带电体转化为学生较为熟悉的规则的带电体,从而引导学生将研究对象简单化,并且使计算过程也大大简化。

例3:铅球A的半径为R,质量为M,另一质量为m的小球B距离铅球球心的距离为d。若在铅球内挖一个半径为R/2的球形空腔,空腔的表面与铅球球面相切,且空腔的中心在A、B两球心的连线上,则A、B之间的万有引力为多大?

解析:利用“补偿法”求解。假设将铅球内的空腔用相同的材料填充,使得带有空腔的铅球A和所填部分球O’组成质量分布均匀的球A’,球O’和球A’对小球B的万有引力均满足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公式的使用条件。

设所填部分球O’的质量为m’,则有

m’/M=R3/8R3=1/8,即m’=M/8

球O’对小球B的万有引力为

F’=GMm/8(d-R/2)2

球A’对小球B的万有引力为

F=GMm/d2

根据叠加原理有

F=F’+Fab

所以带有空腔的铅球A与小球B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ab=GMm/d2-GMm/8(d-R/2)2

=GMm(7d2-8Rd+2R2)/2d2(2d-R)2

点评: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公式是用条件为质点之间、天体之间或者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计算,而本题中带有空腔的铅球A因为空腔缺损而不符合上述计算公式的使用条件。运用“挖补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不规则的球体转换为规则的球体,从而满足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公式使用的条件,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例4:用铜线AB弯成半径为r=100cm的圆,但在A、B间留出很小的间隙,其宽d=2cm。电荷量为q=3.13×10-9C的正电荷均匀分布于铜线上,则圆心处的电场强度为多大?

解析:此题也是典型的用“挖补法”来解决的物理题型。学生可以假设铜线弯成为完整的圆环,由此将不能解的问题转化为能解的问题,从而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此题的答案为9×10-2C/N,在此就不做更详细的解答。

由以上几例可知,“挖补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很多的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是一种处理实际问题的重要物理思想。学生灵活掌握“挖补法”,不仅是快速理解和解决不规则图形和非理想物理模型的有效途径,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解题的信心和物理成绩。

铅球教案篇7

关键词 河北省 田径优势项目 形成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20.2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北省田径运动优势项目的形成与发展。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几年国内发表的有关河北省田径优势项目的文章和论文,了解主要研究成果。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河北省田径优势项目各市体校其中50名运动员发放问卷,了解运动员的详细信息。

(3)访谈法。对教练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训练模式及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

(4)数理统计法。通过访谈教练员从而得到的有效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河北省田径优势项目的确立

河北省在近五届全运会上取得前三的田径项目分别有女子项目:铅球、三级跳远、铁饼、标枪、跳高、400m栏和4?00m接力;男子项目:110m栏、三级跳远、铁饼、200m、400m、800m、50km竞走和4?00m接力。综上所述,我们将女子铅球和男子三级跳远这两项确定为河北省田径运动的优势项目。

2.2河北省田径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基地分析

河北省田径优势项目男子三级跳远和女子铅球能够一直取得优异成绩,是因为有一批优秀年轻的后备运动员源源不断地为河北省的竞技体育作出重大的贡献;这些后备运动员的出现,使得优秀运动员层出不穷,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运动员来供给支撑河北省的田径优势项目,还特别成立了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因此,由于河北省有强大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源源不断供给优秀运动员,并且出现了像男子三级跳远中段岐峰、吴冀、李延熙、曹硕等,女子铅球中李梅素、李梅菊、巩立姣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使得河北省田径运动优势项目形成。

2.3河北省田径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分析

2.3.1河北省田径优势项目运动员年龄分析

通过调查,充分显示出河北省田径优势项目后备运动员的发展随年龄的增长运动员人数也会不断增长,18岁达到一个顶峰,而在19岁以上年龄越大,运动员人数越少,可以说15到18岁是后备运动员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因此要把握好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牢牢抓住培养河北省田径优势项目运动员的机会。

2.3.2河北省优势项目运动员选材方法分析

总的来说,运动员主要依据以各种测试成绩为主经验为辅,通过在运动会上和教练推荐这两种方法上对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当然仅靠测试成绩为主要依据来选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为这样一来会造成很多人才的流失和浪费,对竞技体育长期发展来讲有一定的影响。女子铅球教练员在访谈中提到选材应结合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特点,女子铅球运动员在身高上应选择在1.7m―1.8m之间为最好,否则在训练上会产生一些弊端。

所以应进一步完善教练员的文化底蕴,加强其它一些选材渠道,为河北省今后优势项目人才培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3对河北省田径优势项目的特殊经费支持

以石家庄的两所体校为例,以长安体育场赵显志带领的男子三级跳远和中山体育场范焕文带领的女子铅球这两项作为河北省田径优势项目在发展,不断为河北省争得荣誉,因此得到了国家及省里的大力支持。在访谈中赵显志教练最后谈到:“有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作为教练,我们要做的就是搞好前途教育,帮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让学生投入更高的热情,按时训练,保证好出勤、出功和出力,那么优异的成绩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我们还应控制好学生的早恋倾向,遇到困难给予帮助,共同度过难关,保持训练激情是体现毅力的最好方式。”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河北省田径运动优势项目为男子三级跳远和女子铅球这两项。(2)河北省田径运动优势项目的形成是因为有强大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出现了一批优秀运动员。(3)河北省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年龄结构较为合理,选材方法较为科学。(4)河北省后备人才培养省里领导重视,给予特殊经费支持,对今后河北省优势项目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2建议

(1)研发更科学、更先进、更完善的教学训练方法用于实践中。(2)在教学招生上希望教委能够提供支持,拓宽选材渠道,优先选材,在训练时间上给予保障,提高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祖林.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阚福林,等.发展我国高水平女子铅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的探讨[J].体育科学,1992(3).

[3] 王法祥.推铅球训练大纲[Z].中国田径协会,1999.

铅球教案篇8

一、正确认识原地推铅球技术

推铅球属于典型非周期性运动项目,以力量为基础,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重器械,要求运动员必须在2.13米直径圈内(不犯规)持球瞬间出后完成蹬、转、送、挺、撑、推、拔、维持平衡一系列连贯动作,投掷中任何一环节的失误或者偏差都直接影响最后的成绩,对体能与技术要求之高可见一斑。基层教练员要正确认识推铅球的本质特征,才能制定恰当的训练方案,提出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法。

二、规范技术的准确性是关键

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遵循动作技能形成三阶段。

泛化、分化、自动化的学习过程,具体操作:先徒手后持球,先圈外后圈内、先分解后完整,完整与分解相结合的技能学习方法,这是教练员必须坚守的原则,也是遵照客观规律。

初级阶段教学是整体中最艰辛的过程,尽管用分解、辅助、诱导等降低难度的直观手段指导帮助考生规范技术学习,但考生身体素质、心智、意志品质的差异,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早期的错误动作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形成错误的技术定型,再回头纠正就很难。要求教练员要敬业,更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敏锐的观察力和教学技巧。纠正错误抓重点,不要提出同时克服几个错误,以免学生无所适从,要耐心亲切,激发学生改正错误动作的意愿和信心。

持球练习阶段,先圈外进行,解除投掷圈限制的心理影响,器械重量由实心球,轻铅球到标准铅球逐步过渡。中等强度易集中注意力易建立条件反射,因此练习强度控制在80%力量。限制区域,目标指向等手段有较好效果。当正确技术动作定型前,不急于全力投掷,更不能追求远度,始终把掌握技术准确性放在第一位。正确技术动作定型后,还需常抓不懈,巩固,防止退步。

三、强化心理素质训练

集中注意力,自我暗示,放松训练等心理训练方法有助于考生建立积极的适宜的心理状态,创造优异成绩。但笔者认为比赛才是最有效的心理素质磨练。比赛的环境、气氛、条件与平时训练有很大不同。比赛强度高,追求最好成绩,此时不同程度会出现紧张,压力下动作走形,成绩自然下滑。我们常说某运动员是训练型的,不是比赛型的,正是抗压能力差所致。多进行模拟测试,强化心理,抗干扰训练,严格按照高考测试规则要求操作,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练出来的技术才能在实战中发挥作用,也是检验正确技术动力定型的唯一标准。

四、考前训练安排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