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有线通信论文8篇

时间:2022-03-21 02:19:31

有线通信论文

有线通信论文篇1

关键词:教学方法;无线通信与网络;五环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7-1534-03

Research on the Five-stage Teaching Method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Course

CHEN Xiao-ming, LEI Lei

(Colle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rring, Nanjing Univ. of Aeronaut. and Astronaut., Nanjing 210016,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and the hardness existed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we proposed a five-stage teaching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This method includes active lesion preparation before class, mutual discussion in class, simulation and testing after class, knowledge enhancement by practice at the middle of a term, and theory improvement at the end of a term. The five stages are interlocked each other and improve stage by stage, so they can stimulate the main role of the teacher and arouse the activity of the students.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effectively, and can obtain a favorable effect on the thinking, work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 teaching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five-stage teaching; creative ability

1无线通信与网络课程体系的特点

近年来,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各种新技术与新概念层出不穷,包括MIMO、OFDM、认知无线电、中继、自适应调制等等[1]。这些技术将共存形成一个多无线电环境来为用户的各种应用提供不同的服务能力,“无论何时、何地,任何人均可以任何方式进行任何内容的通信”成为了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发展的理想目标。在这种形式下,各大院校纷纷在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中开设无线通信与网络课程;在上述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设计中,也有很多和无线通信与网络相关的课题。

无线通信与网络课程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无线通信简介、无线信道、无线通信技术、无线网络和无线通信系统标准等几部分[2]。在无线通信与网络的教学和研究中,无线信道的建模、无线通信技术的设计和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具有理论性强和覆盖面广的特点[3],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丰富的专业知识面,同时无线网络和无线通信系统标准又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使得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这一课程的内容。因此,本文提出利用五环教学方法,包括课前主动预习、课中互动讨论、课后仿真验证、期中实践强化和期末理论升华,层层推进学生对无线通信与网络的理解,并最终掌握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2无线通信与网络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无线通信与网络的教学,以及在指导与无线通信与网络相关的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无线通信与网络的教学环节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被动接受,难以深入掌握课程内容。

现有的无线通信与网络的教学环节,以教师讲授式的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做传播的知识与理论。由于无线通信与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进行无线信道的建模、无线通信技术的设计和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时,涉及很多的数学理论和分析,往往使得学生觉得这一课程枯燥无趣,产生厌倦心思。并且由于这一课程是逐层推进的,一旦有一个环节没有掌握好,就很难理解之后的内容。这些都会降低学生学习无线通信与网络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2)学生的知识往往局限于某一具体技术,难以对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整体把握。

学生在初学无线与网络时,对这一课程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某一些具体技术,比如MIMO技术、OFDM技术等,但是他们往往对整个无线通信系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不知道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是怎样的,系统这些通信技术在系统中起到了哪些作用。以至于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3)课堂知识陈旧,难以跟上学科发展的前沿。

当前无线通信与网络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很成熟但是又很陈旧的知识,这些知识只能让学生对这一学科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学生缺少对无线通信与网络的发展前沿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就难以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3五环教学方法

针对第2节中提出的无线通信与网络的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本节在分析这一课程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五环教学方法。

3.1课前主动预习

无线通信和网络具有理论性强和覆盖面广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课程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教师往往会将通信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利用数学分析的手段讲解无线通信的内在原理和思想,但这也会提高学生掌握这一课程的难点。因此,为了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跟上教师讲解的进度,需要学生进行课前主动预习。在指导学生预习时,需要有针对和有重点,不然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点,将无从下手,以至于很难达到课前预习的效果。在课前预习时,还可以布置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理论,这样也可以减少课堂讲解的时间,专注于无线通信理论本身的数学分析。

3.2课中互动讨论

无线通信和网络的课程的重点是通信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的艰深和其中穿插大量的数学分析和推导,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思。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一味被动的接受填鸭式教育。首先,在每节课的开始阶段,可以让学生讲解一下上一次课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回忆起前面的教学内容,也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上课过程中,需要避免连续不断的讲解,需要掌握讲课的节奏,并且要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使得他们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并且也能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在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讲解结束以后,需要安排一趟相关内容的讨论课。这一讨论课以学生为主角,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这一章知识点进行梳理,对这一章所涉及的通信技术的提出背景、实现方法、实现难点和性能效果等进行深入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

3.3课后仿真验证

在课堂教学环节,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师生之间的讨论,学生对无线通信和网络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这一理解只是停留在理论本身,学生对这些理论和技术的设计与实现仍然很模糊,这种模糊的认识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退,并不能转化为自身的认识。实践表明,只有通过更加直观的比较和认识,学生才能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无线通信与网络课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仿真。目前,关于通信系统的仿真软件很多,例如Matlab可以对具体的通信技术进行仿真[4],OPNET可以对网络协议进行有效的仿真[5]。图1是利用matlab对不同的通信技术进行仿真,所得到的效果图。通过这一效果图,可以很直观的看出不同通信技术的性能差异,有利于学生对这些技术的理论,也便于他们在系统设计时进行通信技术的选择。

3.4期中实践强化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对各种通信理论和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往往都是局限于特定的技术上,对整个无线通信系统仍然缺乏一个完整的认识。学生们不知道一个通信系统需要包含哪些部分,具体的通信技术如何应用到通信系统中,如果将具体的通信技术组成一个符合设计需求的通信系统。因此,有必要通过实践强化,使得学生对通信系统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进而自主的设计一个通信系统。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要求设计一个系统框图,如图2给出了一个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机框图。基于这一系统框图,对其中每一个模块包含的通信技术进行论证和设计,最后在FPGA和DSP中实现这一通信系统。经过一个完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

图1 Matlab仿真效果图

图2网络运行过程监控文件片段

3.5期末理论升华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无线通信与网络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但是,由于无线通信的迅猛发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很难跟上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为了使得学生了解无线通信发展的前沿,在学期末时,可以指导学生撰写课程报告。首先,指导学生搜集最新的相关资料,了解前沿理论。然后对这些资料总结归纳,进行合理综述,最后阐述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指导他们钻写学术论文,采取创新式教学。

4总结

本文针对无线通信与网络教学及相关课题的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五环教学方法。实践结果表明上述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无线通信与网络的理解,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立军.数字通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Tse D,Viswanath P.Fundamental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 Rappaport T.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2nded.Prentice Hall,2002.

有线通信论文篇2

【关键词】投稿平台 在线投稿 PHP Mysql 编辑管理

1 引言

传统的投稿方式有邮寄和电子邮件两种。邮寄投稿方式时间长,反馈慢,并有可能邮寄失败。E-mail投稿方式基于网络环境下,利用现在网络社会中提供的各种电子邮件服务投寄邮件。与传统的邮寄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在时效性和安全性上都迈进了一大步,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作者本人邮箱容量的限制、编辑邮箱邮件承载量限制等。

论文投稿平台的设计开发,主要是为了能够合理、高效率和更完善的处理论文投稿过程投递错误、半路遗失和处理不及时等引发的问题。该平台适用于各种类型编辑部门,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作者的在线投稿、专家审核、论文、论文下载、论文管理和稿件状态查询等。

论文投稿平台功能包含为作者提供在线投稿功能;为审稿专家提供在线审稿功能;为论文投稿平台管理人员提供各类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统计和查询等功能;和自动更新论文投稿平台的一些常规信息,如有关论文投稿平台的情况介绍以及近期稿件录用情况。

2 总体设计

本平台是针对论文在线投稿、在线审核、在线等相关内容进行设计的,主要是展示网站最新的论文动态,介绍论文在线投稿相关的步骤,专家对论文进行审核的主要流程以及读者在线阅读和下载的基本程序。另一方面,平台具有读者、作者、专家编辑登录注册功能。论文在线投稿平台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网站前台展示了整个论文投稿简介、最新、编委会以及编读园地等一系列的相关信息,全面向网站用户展示了平台的特色。提供在线投稿功能,满足了作者通过网络在线投稿论文的需求。通过网络对论文编辑流程的管理,大大提高了论文投稿的效率。网站后台实现了各类型用户信息的管理、对投稿论文进行管理以及用户的留言信息等,有效的实现了平台的主要功能。

文投稿平台是一个利用PHP+Mysql数据库相结合开发的应用程序,由前台基本模块和后台管理组成,平台功能模块如下。

2.1 前台展示区

主要内容包括首页、期刊简介、编委会、投稿指南、编读园地、刊文选读、期刊订阅、联系我们、帮助、留言、在线投稿、稿件查询等。2.2 后台功能管理

主要功能是更新平台的基本信息、管理前台论文信息、最新通知和公告信息、注册信息管理、在线投稿论文的管理、留言信息管理和系统信息管理等。

3 数据库设计

分析网站功能模块,论文投稿平台需要使用数据库来存储投稿论文管理、用户留言、读者信息管理、作者信息管理、审核者信息管理、编辑者信息管理和管理员表。采用的数据库是Mysql,该数据库中定义如下数据表。

3.1 投稿论文表(表名:tg)

投稿论文表主要用于保存投稿论文基本信息,结构如表1所示。

3.2 作者信息表(表名:zz)

作者信息管理表主要用于保存作者基本信息内容,该表结构如表2所示。

编辑者信息管理表主要用于保存编辑者基本信息内容,该表结构如表3所示。

4 投稿平台设计实现

论文投稿平台的前台主要是期刊的简介、编委会功能职责、投稿指南、编辑园地、刊文选读、期刊订阅的介绍,并且具有在线投稿、在线审核和稿件查询模块等模块。实时更新以及论文检索页突显在网页的前台。前台要求网站界面简洁、尽量展示在线投稿的方便、实用和快捷,并且要求操作方面,便于用户注册登录和浏览下载论文,故整个平台的文件架构比较重要。

前台页面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网站导航:为浏览者提供清晰明了的浏览路线,也为各类用户介绍了网站的基本功能。

(1)期刊简介模块:介绍论文期刊的基本格式、字数要求、论文类型等相关信息。

(2)编委会模块:介绍编委会的主要成员以及各自的职责。

(3)投稿指南模块:介绍在线投稿基本流程以及投稿须知。

(4)刊文选读模块:介绍各类型刊文、选读技巧、提供选题方案。

(5)联系我们模块:为读者、作者、审核者提供在线实时对话帮助。

(6)帮助模块:为各类型用户提供帮助。

(7)用户登录区模块:读者、作者、审稿专家、编辑者可以在此模块进行注册登录。

(8)在线投稿模块:作者可以通过此模块进行在线投稿。

(9)稿件查询模块:读者和作者可以通过此模块对所要查询的论文进行检索。

(10)动态模块:展示平台最新更新论文、通知、公告以及最新录用信息。

网站后台主要使用PHP+Mysql数据库实现前台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等功能,在论文中不做展开。

5 小结

文章在对在线投稿的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在线投稿具体流程的要求,设计开发出一个具有在线投稿和稿件的编辑处理功能的投稿平台,该平台目前已经在少数几个杂志社投入使用,平台运行稳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平台大规模推广使用之前,应该再对平台再进行改进,以使平台能够更加满足在线投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隋兴芳,薛爱华.全面实行电子稿件管理系统处理稿件的体会[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16):25-30.

[2]陈翔.基于B/S的期刊稿件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0):33-38.

[3]苏波.基于web应用的性能测试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3(09):41-45.

[4]郑阿奇,汤玫.PHP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07).

[5]汪晓军,钟平.PHP网络开发技术(第二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06).

有线通信论文篇3

关键词:在线评论;信息特征;品牌信任;体验型产品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在线口碑是传统的线下口碑借助互联网的发展而演化成的一种特殊的口碑类型,而在线评论(Online Reviews) 则是在线口碑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口碑传播形式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和企业营销重要的信息来源。依据消费者在购买决策前是否需要获得产品属性的客观评价的程度,可将产品类型分为搜索型产品和体验型产品。本文主要从体验型产品的角度,运用消费者认知过程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对在线评论与品牌信任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一)在线评论信息特征分析

根据信息传播理论,在线评论为消费者提供了用户视角的产品信息,有用的产品信息可以提高消费者感知。在线评论有用性是指在线评论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感知价值,是消费者对其他互联网用户提交的评论对自己购买决策是否有帮助的一种主观感知。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与研究发现,在线评论有用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在线评论的信息特征、在线评论信息的发送者特征和接受者特征。其中,在线评论信息特征的维度上讨论最多的主要包括评论星级、评论内容、评论数量、评论差异。

1.评论星级

评论星级是指在线评论中消费者以星级的形式给产品或服务评分。多数在线评论平台的评论等级都定为从高到低、从正面到负面的五个星级,其中五星为最高等级,为极端正面评价,而一星为最低等级,为极端负面评价,中间的三星则为中立评价。凭借用户的评价星级,消费者可以清晰地判断评论人对该产品的情感倾向。Sen和Lerman指出在线评论的情感倾向对在线评论质量有显著影响,评价星级越高,评论的情感倾向越倾向于极端正面,评论质量越高[1]。也有学者得出不同的结论,认为评价星级越低而信息越可靠,因为消费者自身对产品有负面情感倾向,面对大量正面评论信息,极端评价的可信性受到质疑。对于体验型产品,Forman(2008)认为星级高的比星级低的在线评论更有价值,体验型产品消费者对商品抱有正面情感倾向,认为用户负面评论的动机应归因于个人而非产品[2]。

2.评论内容

在查看评论星级之后,消费者还会通过阅读评论内容来进一步了解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具有可读性的评论内容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评论质量较高。评论的写作风格,即评论者在撰写评论时使用的词语、是否有拼写和语法错误、语句的长度等会影响评论的可读性,进而影响在线评论的有用性[3]。通常认为评论的长度和字数与评论的质量的相关性较大,评论较长,所包含的信息内容较多,但是太长又会增加消费者的认知成本;评论较短,则不能全面地表达评论者的观点。石旭(2011)通过对一种体验型产品(酒店)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易于理解的简明的在线评论信息更容易被消费者获取,能够让消费者快速理解评论的核心内容和情感倾向。所以,评论内容的可读性、易理解性成为消费者判断评论质量的主要特征。

3.评论数量

当消费者借助其他用户的在线评论做出购买决策时需要一定的信息总量,信息总量不仅与评论内容有关,还与在线评论的数量有关。在线评论中评论数量是最重要的特征[4],评论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总量。在线评论平台中的用户评论越多说明该产品的购买者或者关注者越多,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容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从而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意向。通过对亚马逊书店的实证研究,Chen和Wu(2004)等发现在线评论的数量与图书销量呈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5]。从信息结构的角度出发,Lee和Park用实证方法对口碑数量与信息有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认为信息总量随着网络口碑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口碑数量的多少影响着消费者对信息有用性的感知[6]。

4.评论差异

评论差异主要指消费者所的评论信息存在的差异或不一致性,评论差异反映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观点分歧,持有不同观点的消费者会给该产品或服务打出不同的评价分数。所以,对于评论差异的度量指标通常会用评论分数的方差或标准差。产品或服务的评论信息差异越大,说明产品或服务覆盖的消费者细分市场越多,评论信息在不同细分市场之间的越分散,公众获取该类评价信息的概率就越大。所以,评论差异作为在线评论的一个特征受到学者们的较多关注。Martin等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被试者在电影选择上更倾向于影评分数差异较大的,该研究认为评论差异会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消费者会产生更多的消费需求。Clemons等学者也利用共鸣理论证明该观点,认为口碑评论的差异程度对产品的销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众多学者的研究发现评论星级、评论内容、评论数量和评论差异是评价在线评论信息质量和有用性的主要特征,我们将分别从这四个在线评论信息特征对体验型产品品牌信任的影响作用和影响路径进行实证研究。

(二)基于消费者认知的品牌信任分析

品牌信任(Brand Trust)的概念由Howard和Sheth(1969)提出后[7],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了品牌信任的涵义,其中金玉芳(2005)采用头脑风暴法和深度访谈法,定性地研究了消费者对品牌信任的理解,认为品牌信任是消费者在众多的品牌中对某一品牌所持有信心的态度。迈克尔・R・所罗门和卢泰宏在《消费者行为学》中指出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构成,这三种构成成分可以表达为ABC态度模型,分别为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的态度、基于行为学习过程的态度和基于享乐主义消费的态度。其中,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的态度模型(图1)表明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决策过程就如同问题的解答过程一样,消费者要通过积极收集有关产品和品牌的信息来形成产品和品牌的认知,通过评价这些认知继而形成一种情感[8]。该模型假设消费者对购买决策是高度参与的,消费者会被激励收集大量的信息,仔细权衡利弊才最后做出决策。体验型产品的消费者为了降低网络购物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对网络信息更加依赖,使用更为频繁。因此,体验型产品消费决策的特征符合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的态度模型的假设。本文将依据认知信息加工模型探讨对于体验型产品,在线评论提供给消费者的信息是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继而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形成品牌信任的(模型中的虚线部分)。

假设1和假设5未通过检验,且存在负向影响关系,说明高评价星级对于消费者的产品认同和品牌认同产生反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评价星级是消费者在消费体验产品后给出的综合评分,产品评价星级高,很有可能是消费者没有深入了解产品信息而习惯性地给出高分评价,而评价星级低的一般是消费者结合自身消费体验和感受给出的真实评价,信息来源于消费者真实情感倾向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信息更可靠。另外,假设1和假设5未通过检验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网络水军一般是指受网络公关公司的雇佣,以发帖、回帖为主要手段,在网络论坛中大量灌水,为雇主进行网络造势的人员。“网络水军”这一新兴现象在2009年被央视报道以后,不少网虫们纷纷加入网络水军一族,为企业提供品牌炒作、产品营销、口碑维护、危机公关等服务。对于产品或服务的在线评论,受雇于企业的网络水军们一般给出较高的综合评论得分,造成消费者对评论星级较高的评论持怀疑态度。因此,消费者更愿意参考评价星级较低的评论信息。

三、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本文以典型体验型产品化妆品为例,实证分析了在线评论信息特征对体验型产品品牌信任的影响,回答了在线评论信息对消费者品牌信任是否存在影响及影响路径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线评论信息特征中,评论内容、评论数量和评论差异性能够通过提高消费者对体验型产品的认同感,进而影响消费者对体验型产品的品牌信任,进而影响消费者对体验型产品的品牌信任;消费者的产品认同感既可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品牌信任,也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间接影响消费者的品牌信任。体验型产品的消费者需要参考更多其他消费者的经验与评价,才能更为准确地判断其真实质量。在线评论给消费者的品牌认同与信任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在线评论的管理是体验型产品购物网站的重点管理内容。

本文结论对体验型产品购物网站的在线评论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引导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通过影响消费者的产品认同和品牌认同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品牌信任,购物网站在线评论的管理者们可以通过对消费者的在线评论内容进行合理引导,从而使得消费者的品牌信任有效提高。管理者们应该深入了解消费者最为关心商品属性,有针对性地引导消费者从这些属性方面展开评论,如将单独的一个评价文本框分割成若干个文本框,分别标注产品质量、产品外观、物流速度等不同的消费者关注的商品属性,引导消费者在无形中给予更为全面的评论信息。 管理者们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激励消费者给出更多有价值的评价信息,如鼓励消费者可以通过上传图片、微视频的方式给出有事实依据的客观性的评论内容,对于这样的评论或者评价内容超过一定字数的给予积分奖励、返现等,鼓励消费者更为真实全面的信息,提高评论内容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从而提高品牌信任。

(二)增加评论数量

消费者的在线评论越多说明该产品的购买者或者关注者越多,在产品质量相差不大时,评论数量比星级评分对品牌信任的影响更加重要。在线评论管理者们应该关注在线评论数量的增加和在线评论传播广度的加强,通过各种措施鼓励消费者在购物后在线评论,使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了解、认同和信任产品及其品牌,促进产品销售。

(三)管理负面评论

有差异或不一致的评论信息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评论差异越大说明产品覆盖了更多的消费者细分市场,越有利于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全面理解和认同。一般来讲,正面积极的评论信息可以直接有助于消费者建立品牌信任,而对于负面消极的评论信息,在线评论的管理者们应该有效管理,消除其负面影响。如商家应该有危机意识,应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互动关系,及时回复评论,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并承诺改进,避免负面信息的影响扩散。另外,商家应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表现出对消费者的关心,鼓励消费者提出更多产品或服务的改进意见,甚至可以邀请一些消费者参与新产品的试用,从情感上建立消费者的品牌信任。

(四)清除虚假评论

购物网站应该在大多数用户看到虚假评论之前对其进行过滤,清除假扮成普通消费者的网络水军,在购物网站上明文规定禁止网络水军的评论,对于有虚假评论的商户给予一定的处罚;同时,鼓励消费者尽可能地使用实名进行评论等,保持购物网站在线评论的清洁,以提高在线评论信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S. Sen, D. Lerman. Why Are You Telling Me This? An Examination into Negative Consumer Reviews on the Web[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007,21(4): 76- 94.

[2]C Forman, A Ghose, B Wiesenfeld.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views and Sales: The Role of Reviewer Identity Disclosure in Electronic Markets[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8,19(3):291-313.

[3]廖成林,蔡春江,李忆. 电子商务中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软科学, 2013(5):46-50.

有线通信论文篇4

关键字:无线携能通信;功率分配;Stackelberg博弈

信息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地位与作用急剧上升,信息及通信安全问题因此而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安全通信技术的研究是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安全通信是无线通信网络研究的P键方面。无线通信的安全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不能影响到合法用户对信息的接收,确保其通信的可靠性;(2)不能让窃听用户得到任何有用信息,确保其对保密信息的不可知性。

1 无线携能通信技术及Stackelberg博弈论

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节点能量一般是由电池供应,电池更换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更换,比如放置在病人体内的心脏起搏器电池。节点的电池一旦耗尽,就会立刻退出网络,这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和整体功能的实现。从周围的环境中收集可再生能源来给通信网络中的节点供电,则不失为一种方便且经济环保的方法。

无线携能通信,又称无线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SWIPT)是将无线能量传输与无线信息传输相结合的产物,是实现能量与信息的并行、同步高效传输。L.R.Varshner 首次提出了SWIPT的概念[1]。该概念一提出后就受到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4]。

Stackelberg博弈模型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博弈模型[5]。Stackelberg均衡由经济学家Von Stackelberg在1952年首次提出,主要用来解决具有主从用户结构的决策问题。

2 系统模型

4 仿真结果与分析

在本小节中,我们将通过仿真来讨论本文所提的基于博弈论的SWIPT系统中功率分配优化算法的性能。在仿真中,我们随机生成1000个TTI的信道,对优化算法在各个信道中获得仿真结果后去除极端数据后获得了优化算法的平均优化目标值。

图2为优化算法下的系统接收速率与SNR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到,随着用户节点所要求的SINR值增大,接收端接收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表明应用本文所提算法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性能。

5 结语

本文首先对无线携能通信技术和Stackelberg博弈理论进行了介绍。然后,根据在恶意窃听和人工干扰下的安全通信SWIPT系统模型,建立优化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博弈论功率分配优化算法。通过仿真验证本文所提算法能够有效提升系统性能。

参考文献

[1]. Varshney L R. Transporting Information and Energy Simultaneously[A]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C]. 2008:1612-1616.

[2]. Grover P, Sahai A. Shannon meets Tesla: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A]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 Proceedings[C]. IEEE, 2010:2363-2367.

[3] Huang K, Larsson E. Simultaneou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 for Broadband Wireless Systems[J]. Mathematics, 2013, 61(23):4444-4448.

[4] Zhang H, Song K, Huang Y, et al. Energy harvesting balancing technique for robust beamforming in multiuser MISO SWIPT system[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Signal Processing[C]. 2013:1-5.

[5]. Wang An, Cai Yueming,. A stackelberg security game with cooperative jamming over a multiuser OFDMS network[C]. 2013: 4210-4215.

有线通信论文篇5

【关键词】双粘性;菲利普斯曲线;研究状况

1.研究意义

货币政策是经济运作的中心,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因此,最优货币政策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由于分析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是菲利普斯曲线的重点,而当前我国就业和通货膨胀的难题亟待解决,因此,通过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研究,以此作为理论指导来提出最优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货币当局为判断宏观经济状况、维持价格稳定以及“合理的”产出增长,须面对如何测量核心通胀以及潜在产出问题。因此目标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是货币政策规则的两个核心问题。同时也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的两个重要指标。这就使研究菲利普斯曲线与研究最优货币政策之间有了理论联系。

李斌、刘凤良(2007)借助对粘性信息下的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推导,并利用中国数据对该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中国数据比较吻合。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只是在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中引入了垄断竞争、粘性价格以及理性预期等思想,而并没有引入粘性信息。因此粘性信息下的菲利普斯曲线作为政策制定的理论指导比传统的或者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更为合理。

粘性信息理论是近十年来新兴的不完全信息理论之一。从曼昆和瑞斯(2002)首先提出了粘性信息菲利普斯曲线以来,国外学者对此理论不断进行了发展研究,经检验发现粘性信息下的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数据比较吻合,优于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Tomiyuki(2008)提出了双粘菲利普斯曲线,是既具有粘性价格又具有粘性信息的双粘性经济模型,认为双粘性模型比单纯的粘性价格和纯粘性信息模型更好地解释价格水平、产出等指标的粘滞现象。此理论目前还未用于研究中国经济。

本论文将通过构建中国双粘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研究中国产出缺口与目标通货膨胀率,并研究中国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通过简单工具规则(泰勒规则)和目标规则,利用之前研究的产出,目标通货膨胀率情况,分析中国最优货币政策。

2.研究方案及其实施

2.1 研究方案

2.1.1 推导双粘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模型并检测模型的适用性

模型中目标通胀率和产出缺口作为不可观测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运用双变量非观测成分模型——状态空间模型,估计中国的目标通胀率和产出缺口,通过卡尔曼滤波平滑推断程序,将季度通胀和产出分解为趋势成分和平稳周期成分。

2.1.2 中国双粘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检验

运用广义矩估计法(GMM)对模型进行估计,观察通货膨胀率与目标通胀率、产出缺口有关以及前一期通货膨胀是否有关。检验双粘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在中国是否适用。

2.1.3 在中国双粘菲利普斯曲线的背景下,进行最优货币政策研究

通过目标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的特点,分析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讨论最优货币政策应当如何制定。本文也拟对双粘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进行改进,通过附加利率,来研究最优货币政策制定。提出货币政策建议。

2.1.4 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国双粘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推导;检验中国双粘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适用性;对模型中目标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进行估计;推导出的菲利普斯曲线如何反映了中国目前存在的经济问题;目标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附加利率的双粘菲利普斯曲线。

2.2 研究方法

2.2.1 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

理论分析通过相关的经济理论构建经济模型,为经济现象提供理论基础;实证分析借助经济数据的处理对经济现象做出解释;规范分析则研究应该如何做出经济决策。本文将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双粘菲利普斯曲线,使实证研究具有理论根基。然后采用中国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估算出建议。

2.2.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主要是对经济现象的性质、特点等做出经验性的判断,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具体化,使分析更加科学、准确。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揭示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本质和特征。

2.3 可行性分析

中国的双粘菲利普斯曲线。运用双变量非观测成分模型——状态空间模型,估计中国的目标通胀率和产出缺口,通过卡尔曼滤波平滑推断程序,将季度通胀和产出分解为趋势成分和平稳周期成分。由此得到双粘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下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运用广义矩估计法(GMM)对模型进行估计,观察通货膨胀率与目标通胀率、产出缺口有关以及前一期通货膨胀是否有关。检验推导出来的双粘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在中国是否适用。然后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双粘菲利普斯曲线下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内在的货币政策含义,并提出相关的政策。

粘性价格模型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粘性价格考虑到菲利普斯曲线中的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粘性信息模型在国外近10年来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完善,有理论和观点的可借鉴性。粘性信息模型以信息在经济主体间的缓慢传播为基础假设,分析价格的动态调整,与传统的粘性价格模型相比,粘性信息模型对货币政策的描述更为准确,可以准确地说明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作用的延迟。双粘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是将粘性信息引入到粘性价格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可以得到更符合现实情况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因此使用双粘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在理论上逻辑是严密的,合理的。

可以通过国内各项数据网站,中国国家统计年鉴获得年度季度数据,完成广义估计法(GMM),Kalman滤波。

3.研究成果

3.1 目前国内的研究状况

由于粘性信息模型是近十年来学术界的一个新领域,国内关于粘性信息模型和粘性信息菲利普斯曲线的关注大部分都是对该理论的介绍和综述(王军2009)(彭兴韵2011),实证文章比较少,如:孟令玺(2009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了中国的粘性菲利普斯曲线,对中国粘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进行了推导。国内已有许多学者运用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来研究中国的货币政策和经济问题,如:高虹(2007东北财经大学)评述了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姜梅华(2008吉林大学)研究了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政策机制的研究,但是他说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适用性,但只是简单的评述了一下经济政策机制,并没有对最优货币政策进行研究;沈燕波(2010浙江工商大学)专门研究了一下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货币政策含义,并基于了1993年-2008年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陆军、刘威和李伊珍(2011)研究了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框架下的中国动态金融状况指数,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刘翏(201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了粘性信息下的最优货币政策;郭航(2012)对粘性信息宏观经济模型进行了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最优货币政策进行了研究。但是粘性信息菲利普斯曲线下货币政策的研究国内并没有,双粘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国内也暂无研究,用此模型研究货币政策也还没有进行。

经过阅读大量外文文献,了解粘性信息及粘性价格的产生背景以及发展,充分理解了粘性信息与粘性价格的区别及相关的地方以及理论模型的推导;了解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发展过程。研究通过借鉴外国的经验方法,构建了双粘性的基本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常规的双粘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该模型为下一步的实证研究做了基础。讨论了两种极端情况,模型对中国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对最优货币政策各种规则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欲在各种规则中寻找到最适合双粘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分析环境的最优货币规则。由于该部分的分析需要结合双粘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来进行,通过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建立菲利普斯曲线与最优货币政策之间的联系。因此目前仍处于一个思路的状态,不知道实证检验的结果究竟应该选择那种货币政策规则。

3.2 下一步实施内容

(1)检验双粘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估计出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运用GMM观测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关性,以确定是否适用。

(2)将利率代入双粘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分析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中泰勒规则在双粘性背景下的运行能力。

(3)利用估计出来的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结合价格水平,分析目标价格或目标通货膨胀率下的最优货币政策选择。

4.研究心得

有线通信论文篇6

[关键词]在线评论;购买行为;传播途径;可信度

[DOI]10.13939/ki.zgsc.2015.41.069

1 在线评价体系研究内容

在线评论是一个新兴的独立产品信息来源,日益普及和重要,引起了业界和大众媒体的极大关注。而当前在线评论网站的异军突起,更催生了在线评论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对在线评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在线评论的有用性影响、购买行为的影响、情感因素的影响、传播途径的影响研究等。

网络口碑在我国的出现及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学者及专家对其研究并不多,企业和营销者也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对于网络口碑的概念,首先由国内第一家网络口碑研究和咨询公司CIC 公司提出,网络口碑用IWOM 可定义为:两个或者多个消费者之间以电脑为中介进行的文本交换,即将其定义为潜在、实际或者先前的顾客对产品或者公司的任何正面或负面的评论,该评论能通过网络传递给大众群体或者组织。这些讨论相应的传播效力会影响到这个品牌、产品及服务的信誉度,也就是网络口碑,从而也会在某些方面对其生意造成一定的影响。尽管学者们对网络口碑的定义并不相同,但可以看出网络口碑包括了3 个基本特征:①交流的主体是消费者;②交流渠道通过互联网进行;③交流的内容是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评论和交流。

在线评论,又被称为在线消费者评论,作为网络口碑传播的一种新形式,是消费者在网络上的,以文本形式为主对产品的评价,这些评价包括对产品的赞美、抱怨,或个人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购买和使用感受。在线评论作为新的网络口碑形式成为企业和消费者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备受关注。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6―2011年在线评论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得出当前在线评论研究主题集中于:在线评论对销售绩效、营销策略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在线评论特征和在线评论信息挖掘方法五个方面。但总体而言,现有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涉及的行业较狭窄,研究结论的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2 电子商务背景在线评论的研究

2.1 在线评论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

Chatterjee(2001)在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在线评论与消费者个体购买和选择行为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无论是对在线购买者以及实体商店购买者来说,网络上的负面评论对于消费者对商店的信任程度和购买动机都有负向的影响;而这种负向影响的程度与消费者对于店铺熟悉的程度成反比例关系,而且,因为低价而选择购买的消费者越容易受到负面评价的影响。

研究消费者在网购方面的涉入度、评论数量,评论内容和质量、评论者资信度、价格折扣以及消费者接受淘宝网在线评论程度与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者涉入度、评论数量、评论内容质量、价格折扣对消费者接受在线评论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评论者资信度与消费者接受在线评论程度没有显著性关系,因为淘宝网资信度体系并不健全,若等级高的买家发表不实评论,不会受到处罚,所以其他消费者不会因为等级高而信任该评论者。

2.2 在线评论可信度的研究

通过实证研究和网上调查提出在线评论可信度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从信息源、信息内容、接收者、社会影响四个方面来研究在线评论感知可信度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评论者资信度对在线评论感知可信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评论者资信度越高,接收者对在线评论的感知可信度越高。评论内容的质量对感知可信度的影响是最大的,即接收者对一则评论可信度的感知判断,主要还是基于评论内容本身的评论内容的质量越高,接收者感知可信度越高。接收者信任倾向对在线评论感知可信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接收者类型不同,评论者资信度因素对在线评论感知可信度的影响不同。

在线评论可信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站的形象。可信度高会使网站形象在消费者心中不自觉地加以提升,相反可信度低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网站形象受损,信誉下降。所以商家非常注意在线评论的可信度。可信度高的作用非常突出,首先信任度的提高对购买意愿的提升有显著影响。其次,通过提供正向的在线评论和塑造高的可信度能在消费者之间得到广泛认可。第三,可信度高的电商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会最大限度挖掘消费者购买欲望。

2.3 在线评论的情感因素研究

从在线评论的信息结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情感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分析情感词的使用及倾向性分析,产品特征词对有用性感知的影响,情感倾向性的方向、强度和混合程度对评论有用性感知的影响。最后得出积极的情感词的使用使在线评论更具有可信度,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情感词的使用如果大量使用强调性副词,会增加评论者的情感因素。另外,在线评论中包括产品的特征词和产品的使用的情况也会增加消费者的情感因素。

在线评论与消费者情感的关系研究,这类研究大多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对各种的假设进行论证。而另一些研究者是研究性别在情感因素中的作用,进而影响在线评论的评论方式。当消费者关注信息本身的质量对自己决策的影响时,信息性影响产生了,当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在接收信息时,在线评论的作用就产生了,这就意味着在线评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购买行为的影响,还影响消费者的心理。

2.4 在线评论传播途径的研究

评论内容是影响在线评论再传播意愿的最重要因素;评论来源可信度是影响在线评论再传播意愿的重要因素,但在在线评论来源可信度的三个维度中,只有可靠性对接受者再传播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专业性和客观性无显著影响。针对在线评论传播在不同主体上的研究,在线评论传播框架模型越来越完善。互联网时代,每个消费者都可能既是评论的接受者,又是评论传诵的发出者。除了评论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外,还有一种传播主体,其自身没有直接参与过别人所推荐的产品或服务,但处于某种动机,也会将该推荐信息继续传播下去,称为口碑中间人。不同的人对评论信息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对在线评论传播框架的研究会帮助营销人员更有效地使用在线评论成为更好营销的手段。

2.5 在线评论的地区差异性影响研究

对口碑的研究都集中在人际关系的影响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网络口碑的影响。口碑交流已被证明能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判断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特别普遍,当在考虑购买一个新的产品或服务时,口碑对购买结果有强烈的影响。营销人员需要考虑电子论坛的发展,产品推荐和支持从未见过的人之间的宣传已经成为一个额外的通道,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后续购买的选择会有影响,理解消费者在不同的网站上的行为能够使营销人员去发现,潜意识里克服消费者选择的障碍。

3 结 论

在在线评论影响力日益显著的现实背景下,在线评论如何影响消费者进而影响企业盈利,消费者和企业如何有效利用在线评论这个新兴的信息媒体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的在线评论的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和相应的研究趋势。①对于中外在线评论行为的差异性研究较少,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文化背景,消费习惯,思维方式等加以研究。②在线评论的负面影响研究也相对较少,未来在负面评论的研究应该会有所突破。③在线评论的结论的普遍性程度有待验证,需要研究者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收集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孝俊,徐伟青.口碑传播的影响力要素及其对营销创新的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2004,26(6).

[2]Henning.Electronic word of mouth motives and consequences of reading customer articulations on the interne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04(2).

[3]Litvin,S.W.,Goldsmith,R.E.,Pan,B.Electronic word of mouth in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J].Tourism Managerment,2008(29).

有线通信论文篇7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在线评论; 投票数; 文本挖掘; 语义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7. 050

[中图分类号] F71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7- 0088- 04

1 引 言

在线评论被认为是传统口碑的数字化表现形式[1],承载了消费者的直接产品体验,蕴含了大量的管理和决策支持信息。其价值可以从买方和卖方两方面来分析:

(1) 买方价值:在线评论属于一种无偏产品信息,其可信度大大高于商家的促销信息,对潜在客户的购买决策具有重要影响[2]。

(2) 卖方价值:厂商可以通过对用户发表的在线评论的研究,来发现用户对本企业产品的满意程度,本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的优势和劣势,据此对产品进行改进,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然而,随着在线评论的不断增加,在线评论也出现了信息爆炸时代的普遍问题——信息过载[3-4]。在线评论数量的巨大和质量的参差不齐严重干扰了评论阅读者对产品质量的有效判断,增加了信息搜寻成本,降低了决策的效率[5]。因此,有效地识别在线评论的价值就显得至关重要。

许多电子商务网站会鼓励阅读者对自己看到的在线评论进行投票,然后利用投票数来评价一条评论的有用性。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在线评论投票数的影响因素模型。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更好地解释为什么有的评论会得到较多的投票数,而有的评论只得到很少的投票数。

本文收集了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网站——京东商城热门手机的在线评论信息,结合文本挖掘技术和实证研究方法,从数字特征、写作风格和语义3个维度来研究在线评论投票数的影响因素、作用方向和重要程度。本文内容组织如下:第2节,根据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提出理论假设,建立在线评论投票数的影响因素模型。第3节,阐述数据采集、处理和实证分析的过程,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第4节,给出研究结论及其意义,并指出研究局限和后续研究方向。

2 模型与理论假设

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的在线评论投票数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2.1 数字特征维度

数字特征指的是不涉及文本内容的信息,包括:① 产品的平均得分,记为AvgScore。② 评论者评分,记为Rating。③ 评论发表距今的时间间隔,记为ElapsedDay。④ 评论者是否填写了产品的不足,记为NoDisadv。

文献[6]研究表明评论者是否填写了产品的不足对投票数没有显著影响,这与之前的研究略有出入。消费者通常会认为负面信息比正面信息更具诊断价值,因而在做购买决策时更多地依赖负面信息[5] ,而产品的不足反映的正是其负面信息,由此,本文提出假设H1。

H1:评论者是否填写了产品的不足对投票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2 写作风格维度

写作风格反映了评论人写作的特点。写作风格主要体现在正文各部分内容(优点、不足和使用心得)是否相同,文本长度,平均句长和评论的主观性等方面。

评论可以分为标题和正文。标题通常比较短,评论者的写作风格主要体现在正文里,所以本文中写作风格主要指的是正文风格。写作风格包括:① 正文各部分内容(优点、不足和使用心得)是否相同,记为Same。② 文本长度。评论分为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标题长度记为TitLen,正文长度记为ConLen。本文将长度作为文本信息量的一个度量指标。③ 平均句长,记为AvgLen。④ 评论的主观性,记为Sub。本文把评论中形容词所占比重作为评论主观性的指标。

正文各部分内容(即优点、不足和使用心得)是否相同以及评论的主观性是本文新加入模型的影响因素。

评论者在优点、不足和使用心得中填写相同的内容,可能的原因是:用重复来强调自己满意或者不满意的强烈情感;发表评论仅为了获得网站的积分,复制粘贴可以节约时间。基于以上的分析,并不能断定正文各部分内容是否相同对投票数的影响是正向还是负向。正文分为优点、不足和使用心得3部分,通常来讲,优点是对产品的正面评价,不足是对产品的负面评价,使用心得是对产品的总体评价,表达正面情感或者负面情感均可。若优点和不足填写了相同的内容,评论者可能是想通过这种重复来强调自己的某种情感(满意或者不满意),那么它对投票数有正向影响;若使用心得和优点或者是不足内容相同,这样就会减少评论的信息量,可能会对投票数有负向影响。由此,本文提出假设H2。

H2:正文各部分内容是否相同对投票数有影响,但不确定是正向还是负向。

H2a:评论优点和不足内容是否相同对投票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b:评论优点和使用心得内容是否相同对投票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H2c:评论不足和使用心得内容是否相同对投票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文献[7]把评论文本内容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类。文献[8]研究了文本的主观性对在线评论有用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评论的主观性越大,评论的有用性越低。由此,本文提出假设H3。

H3:评论的主观性对评论的投票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有线通信论文篇8

[关键词]博弈论;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

中图分类号:TM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287-01

无线频谱是十分有限的资源,为了实现多种无线应用服务,频谱管理部门采用固定频谱接入方法排除了其他干扰因素,即将频谱分配给多个用户,让其单独应用,因此,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有资格使用频谱,对于大部分非授权用户而言,根本就无法应用频谱。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无线频谱的需求量大量增加,由于可用频谱已经被完全分配,从而使频谱成为十分稀缺的资源。此外,由于频谱利用率比较低,大部分频谱都被白白浪费,由此可见,频谱短缺的问题除了资源少之外,还包括其较低的利用率。本文通过阐述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现状,对其频谱共享问题进行分析。

一、认知无线电与频谱管理

认知无线电(CR)提出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美国将认知无线电定义为能够随时根据无线环境变化,而发生动态改变、发射参数的无线电技术。因此,认知无线电可以密切感受附近环境的无线频谱状态,并且自动搜集利用率较低的频谱,按照相应的算法将其改变工作参数进行改变,以便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使频谱的利用率得到提高。认知无线电通过接入空闲频谱(频谱空穴),能够对频谱合理进行利用,实现了DSA,具体如图1所示。

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频谱利用率,因而产生了认知无线电网络,其研究内容比较多,包括高层协议、网络社交,并成为了未来产业化研究的趋势。对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频谱管理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以使频谱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应用。一般情况下,频谱管理的主要内容有频谱感知、判决、共享以及切换。

对于认知无线电的频谱共享问题,常选择基于图论的图着色的方法、基于注水算法以及基于博弈论的拍卖等方法。下文主要以博弈理论为前提,对认知无线电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频谱共享问题进行分析。

二、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

目前,存在很多动态频谱接入技术,分级接入模型和频谱管理政策是最兼容的,尤其是衬底式频谱共享可以机会式的使用空闲频谱,避免对网络用户造成影响。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频谱问题,可以提高空闲频谱共享的积极性,提高其利用率。博弈论方法能够更加清楚的分析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问题,使其利用率最大化。

1.博弈论基本内容

博弈论的概念是有经济学中发展而来的,上世纪40年代后期,逐渐形成了合作博弈理论,通过对个体合作进行假设,对其最优策略进行分析。博弈论最初被应用在生物领域,之后逐渐发展为更多领域,包括工程学、社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成为了分析个体之间合作、竞争性关系的十分有效的工具。传统博弈分析里边有一个基本假设条件,也就是参与者是完全理性的。一条信息P是共同知识,指群体G当中每个参与者都知道“P”,并且每个参与者都知道“每个参与者都知道‘P’”……不断循环。理性即参与者选择使自身效用最大化时的行动。在上述假设下,博弈的解便是参与者预测的结果。完全理性的接设条件在现实中很难满足,但博弈论的应用对象主要为计算机,因此可将其看做理性范围。

一般情况下,博弈类型主要为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是参与者根据效用函数选择的理智行动,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利己,选择各自的策略。而非合作博弈的内容很多,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中。一个博弈之中,某个参与者的自身信息也许不被其他参与者知道,因此根据参与者彼此的了解程度可以将博弈分为两类,即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博弈。除此之外,一个博弈里边,参与者可能一起行动,也可能有顺序的行动,因此可以根据其行动次序分为动态博弈、静态博弈。静态博弈是参与者在不知道他人选择的情况下做出的策略决策,参与者完成决策后,表明博弈结束;动态博弈中,参与者难以获得参与者的全部信息,即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2.博弈论应用在频谱共享的可行性

因为频谱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但在通讯技术的发展下,人们对无线频谱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采用频谱共享技术解决这一供需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实现频谱共享问题,就要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网络基础设施差异、用户移动性及不同用户的行为等。在整个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网络授权系统和认知系统是共存的,每个系统中的用户都存在不同的行为,有些网络用户是互相协作的关系,在网络拓扑中能够完成传输任务,有些用户仅完成自己的通信任务,个别用户甚至肆意破坏别的用户的通信状况。只有系统分析网络用户的行为及相互作用,才能更好的实现频谱共享。博弈论主要研究彼此竞争或者合作的个体,和动态频谱共享问题的研究内容一样。可以采用博弈论分析频谱共享问题,并得到解决措施。结合认知无线电技术进行动态频谱共享时,博弈包括的要素主要有参与者、策略空间以及效用函数。

参与者是授权网络或者认知网络,也可以是两者的组成,根据参与者构成内容及数量,组成相应类型的博弈。因此,采用博弈论可以更好的解决认知无线电的频谱贸易问题。

三、性能仿真分析

1.参数设置

文章主要对重复库诺特频谱共享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由主用户、次用户共享15MHz频谱的认知无线电环境,所有认知用户的目标BER均为,博弈动态模型为下列公式:

上述公式中,bi(t)是某个时刻t次用户i可以分到的频谱;ai是次用户i速度调整参数,ri是此用户i的收益,公式中则是此用户的传输速率;k是频谱密度效率,x与y都是非负常数,c大于等于1。主用户价格函数采用X=0,Y=1,c根据环境评估予以调整。主用户频谱价格w=1,则次用户收益ri=10。

2.仿真结果分析

由于信道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纳什均衡在不同点上,因为使用的是自适应调制技术,次用户能够在频谱一样的情况下,得到更好的传输速率及收益,对于次用户而言,要动态库诺特博弈中频谱共享轨迹能够说明次用户i速度参数为ai=az=0.14;在速度相同的参数下,纳什均衡点信道质量良好,能够使曲线出现更大变化。

图2是不同信道质量和稳定区域的关系,不同信道质量稳定范围在a1~a2上,若此范围的数值设置在此区域,可以确保频道共享的稳定性;若超出此范围,则说明共享不稳定,容易出现较大波动。

三、结语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已经受到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其发展应用能够为通信技术做出重要贡献。进一步研究认知无线电技术,通过借助博弈论的相关内容,能够减少频谱资源有限带来的通信束缚,从而使无线通信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