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主题文化论文8篇

时间:2023-03-27 16:39:31

主题文化论文

主题文化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旅游规划;主题策划;方法;模式

O.引言

主题公园始于1955年,诞生在美国。在我国经历了“人造微缩景观”、“人造景观”、“人工景观’、“主题公园”等阶段。国内主题公园诞生伊始,对于它的定义,学术界、舆论界就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兴趣。一直试图给出准确、统一的定义:保继刚认为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旅游资源,它着重于特别的构想,围绕着一个或几个主题创造~系列有特别的环境和气氛的项目吸引旅游者;魏小安等则认为主题公园就是以特有的文化内容为主题,以现代科技和文化手段为表现,以市场创新为导向的现代人工景区;董观志把主题公园称为旅游主体公园rI01urismPark),他认为旅游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作为主题公园的一个分支,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但从众多学者对主题公园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可以用以下文字概括: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是以民俗文化为主题,具有多种吸引物(包括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开展多种有吸引力的活动而为旅游者的消遣、娱乐而设计和经营的场所。

1.研究目的及意义

旅游规划的任务不仅仅在于发现、认识区域的特色,而且要在开发实践中将其突出出来,形成鲜明的风格,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面对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的民俗旅游市场.众多旅游景区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旅游景区开发实践中,设置哪些旅游项目、规划什么旅游产品、如何将景区无序的空间通过旅游项目安排变成有序的空间、怎样进行游客游览线路的安排,这些问题都和景区的规划主题息息相关。

在对景区进行规划设计时。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主题是成功开发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因为主题策划是成功策划的灵魂,只有将产品概念进一步提炼、升华成为形象化、情节化、甚至戏剧化的主题,才能对消费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主题策划方法

2.1主题选择原则

2.1.1与时俱进: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主题应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旅游需求,选择那些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主题。并在主题选择上应有较大的扩展余地,使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具有较大的弹性,能延展开发相关联的旅游产品。

2.1.2注重地方文脉:任何一个成功的旅游规划,都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以本土山川灵气和地方历史文化为根基,才能找到正确的旅游规划指导思想,山川灵气与人文历史文化精髓的结合体是主题思想确立的根本。

2.1.3差异性:主题应具有鲜明的个性魅力,在能够满足现代旅游的时尚需求的基础上,还要与周围相类似的旅游景区形成区别,差异性竞争.满足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1.4符合市场需求:旅游主题应具有个性、创意,并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反映旅游者的态度、爱好和动机,能贴近游客的求新、求奇、求特的心理需求,符合游客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兴趣取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体现“人文关怀”原则。

2.2构建主题框架

董观志探讨了主题公园主题选择的框架,时问、空间和文明是主题选择的基本轴线,三个轴线有机组合构成了旅游主题公园的主题选择框架。主题公园主题选择策略:

2.2.1沿单一轴线方向的选择策略:

2.2.2沿两个轴线构成的平面型选择策略:

2.2.3沿三个轴线构成的立体型选择策略。

根据董观志的旅游主题三轴线(时间、空间、文明1选择框架,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主题选择的三框架为时间、空间和文化。时间轴是由纪年决定的过去、现在,可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期限为中期。在时间轴上选择主题时,应通过特定的时间隧道缩短与旅游者认知的距离,形成旅游者容易辩识的民俗文化特质和旅游主题公园线索;空间轴应是现实可及的、大中系统的真实空间。在空间轴线上选择主题时,要处理好空间尺度和旅游者的相互关系.应通过特定的空间转换缩小与旅游者认知间的距离,形成旅游者容易辩识的空间特质旅游线索;文明轴也即文化轴,在该轴上,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主题定位座标只有传统文化(具体为民俗文化)主题选择应遵循文化差异原则进行,形成旅游者容易辩识的文化特质和旅游线索。

2.3主题的甄选

2-3.1静态类民俗旅游:指以民俗物品的观览、品尝、选购为主.包括民居、民具、衣饰、民间食品、民间工艺品等.它借助静态的民俗物品展现一时一地的民间风俗。静态类民俗旅游的最典型代表即是当今各地的民俗博物馆,以陈列展览民俗文化中重要的标志性器物为主,呈献给游客的是静态的民俗画面。

2.3.2动态类民俗旅游:即以活动的安排为主,游客通过参与或半参与进人具有特定的民俗文化氛围的主题公园内,并从中得到愉悦和陶冶。

2-3-3精神类民俗旅游:即挖掘民俗中的精神文化因素.并转化为旅游产品,它涉及敬神、祭祖及其他信仰性活动。

2-3.4语言类民俗旅游:指对声音、语言而传承的民俗内容加以开发和应用.包括戏曲、山歌、曲艺、方言等。如广西的三月三歌会。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主题选择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上几类,但随着游客旅游需求的迅猛增长以及整体旅游开发的实际需要,单纯的选择某一类主题已远远跟不上当今的旅游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在开发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时,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注重主题的多样化。例如韩国民俗村,在建成早期仅是一个纯观光型的户外民俗博物馆,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改革之后,融人了动态类的民俗旅游产品如手工制作、传统体育活动等;精神类的民俗旅游产品如祭祀活动等;语言类民俗旅游产品如传统歌舞表演等,最终成为一个年游客量达到18O万人次的国际著名民俗旅游景区。

3.主题策划模式

首先.根据规划地的旅游资源特征和类型以及区域系统中地域分工确定主题公园的性质,其次,由主题公园的性质限定可供选择的主题类型范围;最后,通过是否突出了该地旅游资源特色和是否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原则从主题类型范围内确定该主题公园的主题类型。在上面的主题策划模式当中,检验主题可选类型是否符合旅游市场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对体现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主题公园开发过程中.通过相关问卷调查显示,人们对于少数民族独特的歌舞表演、饮食习俗以及生活习俗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该少数民族的精神信仰、文艺作品等的关注度略低,这就要求规划人员在策划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主题时,注重迎合人民大众的消费口味和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主题的定位,为下一步的开发建设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超级秘书网

主题文化论文篇2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1959年,英国著名学者C。P。斯诺在剑桥大学演讲中提出,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由于科学家与人文学者在教育背景、学科训练、研究对象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他们关于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判断经常处于相互对立的位置,并且还相互鄙视、甚至不屑于去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这一现象被称为“斯诺命题”。斯诺认为两种文化的分裂必然会妨碍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概念

科学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科学成果与财富的总和,大致可划分为物质、规范、精神三个基本层次。物质文化是指科学文化的物质,主要是科学能够被人类所利用其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科学的规范文化是科学文化的服务中介,包括科学的伦理规范、科学的法律规范和科学的政治、组织规范。科学的精神文化主要是指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文化是关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它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研究、认识与掌握客观事物及其本质与规律的,是求真,研究“是什么”的问题。

人文文化是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体认和追求的结晶,它关注对象是“人”,而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强烈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特征。人文文化活动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侧重于人类生存意义、方式与价值的关怀与维护;其文化体系的主体内容是人文学科知识体系及体现人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价值理性、精神境界的价值观念体系。人文文化是关于精神世界的,它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满足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满足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研究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一)更新观念,认清两种文化的交融点

要整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和融合,首先就应该从更新观念入手,努力改变人们或者只重视科学文化,或者只重视人文文化的偏激态度,尤其重要的是使自然科学家与人文社会科学家之间进一步沟通。试想,如果作为科学文化主体的自然科学家和作为人文文化主体的人文社会科学家之间都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沟通和交流,从何谈起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和融合?研究两种文化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两种文化的融合起着前导性作用,只有通过加强自然科学家与人文社会科学家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倡自然科学家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人文社会科学家应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才能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和融合打好基础,共同促进两种文化的进_步融合。

(二)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利用两者融合的契合点

科学文化的弘扬恢复了理性,人文文化的倡导树立了人的尊严,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要形成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于一体的现代科学文化,并以人文文化来引导科学文化的健康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和融合的可能性就在于两者都是富含人性的。显而易见,人文文化因其关注人、重视人的价值而被认为富含人性。科学文化作为一种一种人的活动,终究是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服务的。如此,我们也能清晰地体察到科学技术的人性因素及其价值意蕴。进一步分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和融合的可能性不仅在于两者都富含人性,也在于它们对人性的理解都有自己的贡献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对人性的理解上都有各自的贡献,也都有自己的缺陷,两者统一和融合的目的就在于达成人性的完满实现。

总体而言,人类生存和发展要面临和处理两层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前者需要人文文化的导引,后者需要科学文化的支撑。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类是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共同推动下前进和发展的。因此,把坚持以人为本当作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最佳契合点,正是因为以人为本既是建设人文文化的价值指导原则,也是建设科学文化的价值指导原则。

二、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沟通,有效夯实两种文化的基础点

主题文化论文篇3

时至今日,相信所有餐饮同仁都能深切感受到同质化竞争的严重性和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不断有新的餐厅(包括酒楼,下同)招兵买马、开张迎客,也不断有老的餐厅无力为继、关门大吉。并非诸位餐饮老总不懂市场、不懂经营、不懂竞争,可林子就这么大,鸟儿又这么多,而且还越来越多,为了生存、为了争抢有限的食物和空间,竞争当然就无可避免。那些身体差的、年老体衰的、笨得不懂得掌握觅食技巧的鸟儿,当然只有落得要么被饿死,要么被驱逐出去的下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既然竞争是逃避不了的,与其消极面对,不如积极应对,或迎难而上全面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或另辟蹊径避开竞争最激烈的锋头、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独特的竞争优势,也就是所谓差别化的竞争优势。

在我的餐饮服务经历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新入行的老板:资金实力并不雄厚,所以餐厅规模不大,档次也不高,但在餐厅创建之初他总是雄心勃勃、信心满满,放言要通过特色的菜品、优质的服务、优雅的环境等等的打造来创立品牌、占领市场。这并非不可能,但我认为难度很大,往往会泼冷水。我首先会跟这些老板沟通他的投资预算和经营成本,了解他是否有良好的薪资体系来保证能聘到优秀的大厨和经理人,并能激励员工热情积极地工作,是否有足够的菜品研发费用来确保菜品具有特色、品质上乘(除非他本来就拥有独门菜品绝技),是否有充足的培训费用来支撑员工的服务技能通过培训达到一个稳定的高度,是否不惜房租压力为使各方面的筹备工作都做到位而给予充足的筹备时间,是否有专项的装饰设计费用以使得店面的环境具有相当的品位和个性,是否买得起那些优雅的餐桌椅,是否……确实有太多的“是否”。如果这位老板基本都能回答“是”,那他至少从财力、物力上具备了使他创建竞争优势的条件。倘若他的答案大多都是“否”,那我又会问一句:“您有特殊的社会背景吗?”若没有,最好把钱揣兜里吧,别拿来打水漂了,他想象的菜品、服务、环境几乎都不可能实现。

若投资者的实力足够强,又决心成为市场的领导者,那确实可以去尝试建立多方位甚至全方位的竞争优势,包括规模、档次、环境、人才、产品等等,那可是用钱堆砌出来的。但若不属于这种情况,那么就得量力而行了,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因势利导培养自身相对比较容易实现且能持久的竞争优势。这个竞争优势就只能建立在某一两个方面,绝不可以盲目追求全方位的优势,那不现实也做不到。建立独特竞争优势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在这里,我主要想从打造餐厅的主题文化方面来进行探讨。

二、打造主题文化,创造竞争优势。

对于那些资金不多、规模不大的餐厅老板,我更愿意建议他开一家具有鲜明主题文化的餐厅,或许这能帮助他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在主题文化的引导下,餐厅的装饰、特色菜品、服务模式,甚至员工服饰、餐具、家具等,就很容易被赋予一种与众不同的个性,不一定高档,但一定有特点,使这家餐厅能从众多的同行企业里脱颖而出,很容易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及好感。

其实,相对于打造菜品优势、服务优势、档次优势,文化的优势是更容易实现、也更能够持久的一个选择。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如今餐饮市场的菜品可以说就是天下一大抄,你抄我的,我抄你的,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菜品已经很难寻找到了,就算今天你有几道新菜特色菜,可能一个月后就在n多家餐厅都能吃到了,很快也就成老菜了特色不起来了。从食材、烹饪方式、味型等几方面,要想保持持久的创新能力那是非一般的高高手而不能为的,有几个老板请得起这样的高手呢?其二,餐饮服务模式都大同小异,创新的空间不大,要想把服务做出优势、做成品牌,一方面得请到非常专业非常有敬业精神的管理人员来领导员工,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还有就是需要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必要的成本,就算这几方面都做到了,也不敢保证你的服务就能远远高出对手,因为,别人基本上也是这么做的。其三,如果想以高档次作为优势血拼市场,那是最事倍功半的事,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到装修、设施等硬件上,维护费用自然也相对高得多,过个三年五年如果硬件的风格过时了,档次自然就降低了,而且,算嵌金镶玉的,如果没有相匹配的服务和菜品,没有文化和理念做支撑,再高的档次顾客也不一定买帐。其四,文化是一个没有标准但有思想性的东西,没有标准使得它的表现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变化无穷,非常有利于创新和延伸,也不需要付出象到高档装修那样昂贵的代价;而文化的思想性使得其具有生动的内涵和个性,总能被一些人所喜爱和追逐,能够吸引相对固定的顾客群体。再者,菜品、装修、服务很容易被模仿,但主题文化却很难被复制和模仿,即使有些雷同那也是各有千秋。

三、如何建立主题文化。

1、根据自身特点(区位特点、环境特点、经营规模、资源优势等)来进行经营定位,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确立自己的主题文化。

餐厅的主题文化不是为文化而文化,做文化的目的是更有利于做市场,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什么是市场?我认为顾客就是市场。只有根据自身特点确立了经营定位,目标客户才会清晰地展现在你面前,那你的文化必须符合这个目标客户群体的身份特征和喜好追求。在这一层意义上来说,文化是有区隔、有界限的,不同主题的文化它的受众,它的崇拜者、追随者和爱好者是不尽相同的,比如:嘻哈文化主要被青少年所接纳和喜欢,养生文化主要被高收入、高修养的中老年人所推崇,乡土文化更多地被希望返朴归真的深居城市的人们所喜爱,……只有被目标客户广泛地接受和喜欢了,这个主题文化才是成功的,经营才能获得成功。所以,主题文化不是想怎么做都行,绝对不能脱离于经营定位而天马行空。

2、餐厅的筹备:策划先行,有的放矢,先慢后快,少走弯路。

很多餐厅老板的开店程序是这样的:有了资金和投资打算寻开店商铺装修、装饰设计、施工确定主要的经营人员:比如总经理、厨师长、大堂经理等进行项目经营规划后续工作。有问题吗?如果餐厅老板自己就是行家,自己已经完成了关于主题文化的策划工作,那这种程序就没什么大问题。但如果餐厅老板自己没有能力或没有精力来做前期的策划工作,恐怕开店程序就应该改成这样了:

有了资金和投资打算项目策划、论证,确立主题文化确定核心的经营人员:总经理、厨师长完善项目经营规划寻找适合的开店商铺装修、装饰设计、施工后续工作。

这两种程序最大的不同,在于把策划放在了前面,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表面上看,增加了筹备成本,延长了筹备时间,使得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双双上升。其实不然!真正的效果是,有了科学的、细致的策划方案,才有了明确的开店方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才能使筹备工作效率更高,最大程度上节约老板的投资,甚至挽回可能因错误决策而造成的投资失败。

3、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刚才说到,如果老板自己就是行家,那这个事情就比较简单了,可以省去了一大笔人工费、策划费、市场考察费等等。但恐怕没几个老板能胜任这个工作。所谓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老板也许在自己的生意领域,在投资嗅觉和投资理念上很有造诣,但涉及自己缺乏经验的专业性的具体工作,就不能抱着试一试或者玩票的心态去做了,那是在跟自己的钱过不去。也有一些餐厅老板或许这样想:既然的花钱聘请了总经理、厨师长,他们就应该去完成主题文化建设这项工作。诚然,很多的总经理和厨师长除了经验丰富,还很有思想很有创造力,这当然是正确的选择之一,但不一定最好的选择。即使总经理、厨师长有这样的能力,往往也需要一些外部资源的配合才能做到更好。所以,在餐厅的主题文化策划这一块,老板须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一个合理的经费预算,交给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去完成。

4、重在落实和执行。

若落实不到位,或执行力度大打折扣,那再适合的、再优秀的主题文化策划方案也会沦为一堆废纸,更无从谈起建立经营的特色优势。从老板到普通员工,应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主题文化的打造融入餐厅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规程当中去,并不断提高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素质和修养,使主题文化在每个员工的身上都能体现出来。

主题文化的表现有静态和动态之分。静态的表现形式包括:餐厅名称、VI系统、装修装饰、店内的音乐、餐用具、文化菜品、员工服饰、菜谱、专用小礼品,等等。动态的表现形式包括:服务模式、员工的服务礼仪和服务语言、主题营销活动,等等。无论静态动态的,都需要对它的使用和执行做出准确的、细致的规范,形成严格的制度,并对员工反复进行培训,直到熟练掌握。比如,文化菜品都应当有一套独特的解说辞,这就需要有人去做具体的策划,然后对员工进行强化培训,然后要求服务员在服务的过程中、在点菜和上菜的环节严格按照规范的语言对客人解说,这样一来能使客人通过对菜品的认识加深对餐厅主题文化的了解和好感。

5、贵在坚持。

要想把餐厅的主题文化做出名气,做成优势,要坚持一贯性和持久性。不是一劳永逸的,不能只是开业时候或者想做营销活动的时候摆出来做做样子;也不是可以朝三暮四、随意改变的。

6、敢于创新。

餐饮经营就怕铁板一块,死气沉沉、没有新意。前面说到过,文化是一个没有标准但有思想性的东西,没有标准使得它的表现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变化无穷,非常有利于创新和延伸。我们能确立的只是一个文化主题而已,而在这个主题下可以挖掘的元素,可以说无穷无尽,取之不竭。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确立了乡土文化的经营主线,那我们的菜品可以到全国所有的农村乡下去挖掘,既可以照搬照抄,也可以利用独特的原材料进行创作开发,除了菜品,还可以把土特产、乡土餐具、乡间用餐习俗等都加以利用,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创新源泉吗?

四、消除对餐厅主题文化认识的一些误区。

1、打造主题文化就是复古。

在很多人(包括餐饮业内不少人)的观念里,一提到文化就是复古,而复古就是文化。也许是餐饮企业中把复古作为打造主题文化手段太为常见的缘故吧。但两者远远不能划等号。餐厅的文化,可以复古,可以洋为中用,可以凸显某个地域特点,也可以超越现实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比如绿色低碳主题),什么文化都可以用,只要对路,只要能用得好。关键是要有一个能被广大顾客所认可和喜欢的主题性,这个主题要有一定思想内涵,不落俗套,不能太过肤浅、太低俗。

2、开主题文化餐厅就好象开文化馆。

打造主题文化,重在打造神韵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切记我们开的是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餐厅,而不是售卖酒菜的文化馆。既然是餐厅,永远不能脱离餐饮经营的本质,不能忽略了餐饮经营的核心内容(管理、菜品、服务、营销等),不能过分倚重于文化。巴国布衣酒楼在全国算得上是文化餐饮的开山鼻祖了吧,因为文化它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后来,巴国布衣却因为过份倚重于文化而迷失了方向,整个经营的重心都放在了文化的挖掘和塑造上,对服务和菜品的品质却重视不够。于是,连锁店由盛转衰,纷纷关门停业。由此可以看出,主题文化不是餐厅的救命稻草,不是有文化就活了。文化之于餐饮企业,就好比穿着打扮之于人,如果一个人懂得打扮自己,懂得如何穿衣衬托和美化自己,那他就会被很多人喜欢和记得住。但是如果离开穿着打扮,他应该也是一个健康的人,首先体质要好,要由内而外散发出精气神。

3、没有主题文化的老的酒楼无法再建立自己的文化体系。

如果一家老的酒楼经过了成长期和最兴旺的成熟期,开始进入衰退,或者一家新开不久的酒楼,因为缺少特色而难以为继,要想改变经营状况怎么办?我觉得,融入新的文化个性,融入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模式,焕发新的活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主题文化论文篇4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动因;途径

中国经济型酒店在历经几何数量增长的同时,伴随“如家”连续两个季度亏损的经营状况的,宣告经济型酒店的黄金时代结束了。面对众多竞争者及经济型酒店发展拐点论的出现,如何拓展空间,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经济型酒店过于简单的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需求,如何将文化和自然融入酒店品牌,赋予简单单一的酒店产品以不简单的内涵与外延主题,是酒店实现差异化的重要策略。因此。引入主题概念,增加品牌价值,实现主题化发展会成为经营者的选择。本文将在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发展途径方面做些探讨。

一、经济型酒店主题化特点

主题式经济型酒店的定义不同于主题酒店,同时也区别于一般经济型酒店。主题酒店具有自己独特的运营体系,除硬件先进、完善之外,还重墨浓笔打造文化,主要强调的是氛围,目的在于形成差异化特色来吸引客源,基本上都是高档酒店。而经济型酒店的最大特点是简单,将酒店的设施和用品简化到最低限度。经济型主题酒店与经济型酒店都是以“经济”参与市场竞争、以“经济”占领市场、以“经济”赢得市场,受成本压力所限,不可能效仿一般主题酒店的运营模式。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发展的核心实质是基本功能兼顾基础上的、类似目标顾客群体的个性化和体验感受的满足。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需求,开辟新的“蓝海”,有些经济型酒店把“经济型”与“主题化”相结合,推出了主题式经济型酒店品牌,竞争对象直指四星级酒店。这类经济型酒店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

主题范围选择比较广泛,强调可接受性和趣味性,角度比较新颖独特,内容健康,只要具有独特的文化性和丰富内容的人文、地理、自然、历史等素材,都可以作为酒店的主题。主题产品设计是文化内涵在美学、视觉和实用功能中的外化表现,通过专业人员对主题的把握,将文化内涵外化为具有美学价值,视觉享受和实用功能的产品。它首选大容量的主题内容含量,因为经济型酒店通常是连锁经营的,如何在连锁酒店中复制主题的独特性,使之具有普遍性和标准性是产生吸引力的关键,在进行主题的选择时,过于狭窄的酒店主题会使目标市场规模太小,不足以维持酒店自身的发展。此外,关注细节成为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发展瓶颈的突破点。受到经济型酒店规模小,成本投入低的特点限制,与豪华的主题酒店的装潢风格不同,经济型酒店对于主题的表现更多的体现在细节,如色彩、图片、小纪念品、房间布置等方面,匠心独具的展示主题所蕴涵的内容就足以达到效果。在主题风格布置上投入太多,超出成本控制范围将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二、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动因

1“红海”危机和市场拐点的出现

目前,酒店业产品同质化诱发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单纯的价格竞争对体验旅游的发展及国外连锁式知名品牌酒店抢摊国内大中型城市而言,将面临巨大挑战。而引入主题化发展趋势,为解决问题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如家”酒店成功从美国纳斯达克募得1亿美金进行全国性拓展、锦江统一打包进入“锦江酒店”在香港成功上市之后,经济型酒店这一新兴商潮也逐渐走人竞争激烈的“红海”。尤其是外资紧随其后纷纷进入中国,更加使这一商业领域变得压抑起来。经济型酒店的最大优势是“经济”,其意义一是指投资经济。新建经济型酒店几乎没有从征地、土建开始的,使用的房屋大都从原来的厂房或者招待所改装过来的,装修简单,经营的目标客户以商务性质的散客为主。而装修上的工厂化也是经济型酒店之所以“经济”的原因之一。他们的内部装修大多采用工厂生产、现场拼装的方法完成,不铺地毯,简约家具,一间客房比普通酒店能节省一半的装修费用。二是运营经济。酒店在管理上实行标准化服务,按比例配备少量的客房服务人员和前台接待,工作人员很少,基本上是星级酒店的一半。但是,根据《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国内经济型酒店平均出租率从2005年的89%降到2006年的82.4%,平均门市价格从2005年的328元降到209元”。对比3年前,占据其核心成本的物业租赁成本已上涨100%以上。“锦江之星”最初开业时,单间价格是140元,现在已经涨到238元;一个中等规模经济型酒店过去的运营经费约200万元,现在是600万元。人员薪酬、营运成本、物业等成本的上涨导致行业的利润、出租率、房价以及每间客房日平均收益都明显下降,加之次贷危机的爆发,投资界对于经济型酒店的热情比之往年明显减退。经济型酒店的“经济”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如家”连续两个季度亏损的经营状况,宣告了经济型酒店“不需要营销,开出来就好”的黄金时代的结束。

2中高端商务酒店渐成投资热点

“如家”酒店集团宣布今后将实施多品牌战略,并推出定位于中高端商务的和颐酒店品牌与之前“如家”普遍的“经济型”定位不同,“和颐”将定位于商务型酒店,目标锁定在中高端商务人士,采用四星级酒店标准装修,舒适中兼具齐全的商务配套功能,定价为600—900元左右。这一定价与汉庭集团的高端商务汉庭酒店300元左右的定价拉开差距。“如家”酒店集团对中高端商务酒店的投资介入,表明目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出现了新“经济”的趋势。金融危机的冲击不但冲击了人们兜里的钱,也冲击了人们的原有消费信心,使高端星级酒店的市场份额大幅缩水,商务人士和旅游者不约而同的降低了自己的出行标准,却给经济型酒店提供了一次新的拓展市场的机会。根据《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51.8%的消费者表示将来外出会更偏好经济型,46.7%消费者认为未来外出的住宿花费会有增加”。这表明,在高端酒店市场出现疲软的时候,中高端的商务酒店将给高端层次的消费者提供理想的选择。这会加大对三四星酒店的竞争冲击。一些经营不利的三四星酒店在资本的支持下,会成为经济型酒店收购的对象,即缓解了经济型酒店建造的成本压力,也会形成良好的空间集聚效应。3目标市场细分的结果

酒店主题的选择必须考虑正确的目标市场定位,不同的目标市场有不同的需求偏好和经济支付能力,市场定位正确与否是成功的关键。经济型酒店面对的市场群体也不是单一的,其价格水平也表现为是个区间,不同区域不同地点,这个区间范围是不同的,面对的目标顾客群体,受其需求偏好的不同,会选择不同品牌的不同房型;同时,不同品牌的经济型酒店在推向市场时,也会不约而同地推出自己的诉求点,这需要有不同主题的内涵作支撑,才能在标准化的“经济”运营模式中找到差异化的竞争点,实现“蓝海”战略的突破。深圳华侨城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旗下的“城市客栈”,可以说是标准与主题的汇流之所,每一家店都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浓缩。成立之初就有着主题酒店特立独行的建筑风格和令人目不暇接的主题文化,其消费主体是年轻一代的时尚群体,拥有活跃的思想、高尚的品位和对品质更为苛刻的要求,这正代表着“城市客栈”的客源市场。为适应“城市客栈”发展的准确定位,提出了“经济型也要出精品”的“城市客栈”理念,摒弃以卫生、舒适、方便的基本要求,追求在此之上的现代、主题、简约和时尚。同时,将浓缩的城市主题融入其中,使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客栈”的主题灵魂。当然,“城市客栈”一样有着统一的标准、一致的功能设施、一致的服务程序,更重要的是有着一致的后台运作管理。但是,在每个店里都能找到它的不同,这种不同来源于环境的差异。

4有限服务催生品牌建设

品牌效应的不足已经成为酒店业发展的瓶颈,因为品牌的建立是主题确定的直接竞争结果,主题的不明确不突出,使品牌的建设面临缺少灵魂的支持。突破思维定势,为传统的经济型酒店的“有限服务”提供超越期望的服务和体验,是酒店业拓展市场份额和突破发展瓶颈要充分考虑的问题。目前,经济型酒店市场的竞争还没有上升到品牌阶段,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个性鲜明的品牌将获得迅速发展。根据《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提到经济型酒店第一想到“如家”的只有39.4%,第一想到“锦江之星”的只有12.2%”,说明行业领先品牌的绝对知晓度很低。而从品牌记忆度来看,“如家”的品牌记忆度只有51.9%;从品牌识别度角度看,只有63.4%的消费者能想到“如家”品牌。如家因为鲜明的品牌个性,重产品和服务层面都受到了客人的认同,在品牌知晓度方面远胜于“锦江之星”。而在品牌个性方面,普遍认为“七斗星”是一个充满情趣,时尚而有品味的“第三空间”,鲜明的品牌个性使七斗星开业不到1年,综合知晓度就跻身行业前三。顾客对酒店的评价显示了酒店的品牌理念能否被客人体验和感知,也能表明一个酒店是不是具备明显的个性,而个性的发挥需要依托主题的建立,标准满足顾客的共性需求,特色主题满足顾客的个性需求,鲜明的个性将留给顾客深刻的印象,这些正是影响品牌记忆和品牌识别的关键。

三、经济型酒店主题化途径

一般主题酒店的投资和运营费用较大,对经济型酒店而言实施主题化发展的切入点不在大的投入,而在于精确的市场定位基础上,通过挖掘多角度的主题内涵,实施基于成本考虑基础上的多主题途径。主题的挖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通常认为,主题酒店在选择主题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所在城市的文脉内涵及城市感知形象,从文脉特征中提炼主题,升华主题认同感,强化城市感知形象。那么,对于经济型酒店而言,除了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可忽视的就是建设成本,它影响着客源市场规模的大小及客源的直接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因为经济型酒店的定位本身决定了直接目标顾客群是确定的。根据《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选择经济型酒店人住的消费者公事外出的住宿价格集中在150—224元之间,比例达到了4成左右;消费者私事外出的住宿价格集中在100—224元之间,略低于公事外出的住宿价格;选择150—174元的比例最高。由此决定了需要在兼顾成本的基础上,按照重点突出、与众不同以及令人信服的宣传主题的特征,融入主题因素,遵循“剔除——减少——增加——创造”模式创造价值,以达到体现差异化内涵,实现低成本的目标。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引入主题设施和客房产品

主题设施与产品是顾客在消费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并且在和顾客的长时间接触中始终传递着酒店的主题,体现着主题的始终如一。如设计酒店的标志,并印刻到所有主题设施和产品上,增强顾客的视觉感受;通过美味的菜肴和淡淡的花香来体现酒店的特色,给予顾客独特的嗅觉体验;选择与主题相一致的标准色作为酒店的基本色调,进行其他色彩的搭配与变换,以色彩来传递主题。客房是客人放松身心、消除旅行疲劳与压力的最佳场所,更是经济型酒店最重要的竞争产品。目前,主题客房的内部设施大多还是采用饭店客房用品市场的标准化产品,而与刻画主题相关的个性化创新尚显不足。在核心产品和实际产品不突出的前提下,可以从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考虑主题途径。酒店经营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数目的主题客房,对房间的每个细节下工夫,通过不同定位,每种房型推出一个主题,床上用品、窗帘、装饰画的色调和图案都与该主题相配合。如此,可以提升现有客房的产出价值,主题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配合,既保证酒店有足够规模的目标市场,又为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文化支撑。“如家”、“莫泰168”,哈尔滨本地的“禧龙”、“大象”、“勃莱梅”,以及有外资背景的“速八”等在进入哈尔滨市场时,强调让客人花较少的钱,享受到充满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服务。在哈尔滨的“如家”舒适型酒店里,卫生间内配备了两种颜色的毛巾、牙具,可避免两位客人同时入住时弄混。在勃莱梅文化客栈内,有男士房、女士房、休闲房、行政房等7种房型,可以为不同需求的客人提供服务。如在为纯商务人士准备的行政房内,放置了一张大大的会议桌,可以省去客人召开会议时租用会议室的费用;在专为年轻人准备的卡通房中摆放风格简约的卡通沙发十分吸引人,房内的配饰也以卡通为主,十分符合年轻人的欣赏口味。在“禧龙酒店”的情侣房间内,为营造温馨、浪漫的气氛,摆放了一张大大的圆床,显得与众不同。无论是对客房进行性别、用途的区分,还是对客房内物品的摆放和造型设计的差异化,目的都是对客房产品做深层次挖掘,从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角度寻求突破点,既可以做到兼顾成本基础上的差异化竞争,同时也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凭借超品质的个性化服务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2创造“体验”环境的主题活动

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摩尔认为,体验是指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体验是一种有别于产品、商品、服务的独立经济提供物。顾客在酒店中的体验需求主要是通过主题活动获得的,有主题活动的主题酒店将大大增强顾客的体验感。营造一种贴合主题文化的主题体验环境,使顾客能投入到体验环境中,产生对酒店的认同感,从而形成顾客忠诚。经济型酒店的主要产品面积有限,设施用品相对简单,旅展“主题化”的空间相对狭小。如何在狭小的空间中通过创造主题活动,营造出“体验”环境,成为主题化发展的可选途径。如长春市出现的新睡眠酒店就在现有经济型酒店条件不变的基础上,对设施、用品进行创意变换,实现在“经济”中演绎出“新睡眠”这个大主题。该酒店把温馨、时尚与浪漫融合在一起,凸现与众不同的“新睡眠”的感觉,是其低成本打造差异化的成功思维,取得了“不变中见大变”的实际效果。其中,最突出的是运用视觉色彩冲击,在十多平方米的客房中,通过对被子、枕头、窗帘的颜色变化及图案的搭配,创造出素静中显靓丽,淡雅中见鲜艳的独特效果;另外,客房的墙壁颜色也不是单一的,三面是浅米色的,一面是紫罗兰色的。酒店客房虽然不足百间,但围绕“新睡眠”主题,却推出诸如豪华主题、浪漫主题、梦幻主题、亲密主题、温馨主题、极简主题、韩式主题、日式主题等的主题客房,各类主题客房在总体装潢和陈设上都不同。在新潮创意和经济简约的同时,酒店兼顾了基本功能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如对卫生间马桶盖弧型边罩的防水配置、客房上方增设顶灯和顶角线下的长日光灯的配合,烘托出整个客房的色彩和朝气。很明显,“新睡眠”主题的推出在兼顾睡眠医学保健的同时,主要是满足对特定细分客源市场中追求活泼奔放的心理切合,通过创造出“体验”环境的空间氛围,达到现有产品的价值最大化。3适时推出中高端主题品牌酒店

金融危机中,四五星级酒店的困境成就了经济型酒店拓展市场的利好时机。目前,经济型酒店市场份额正急剧增加,如何以主题设计为本,融合传统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打造经济型主题精品酒店文化对行业发展有重大意义。如家、速八等品牌酒店对2008年底及2009年的市场环境持平稳态度,表示扩张不是主要任务,将在现有市场份额中拓展中高端市场。如家酒店连锁在上海推出和颐品牌,价格定位在400-600元之间,以四星服务为标准;速八的加盟商则以禅修为主题,推出了吸引众多佛教人士人住的以信仰为主题的中高端如是主题酒店。这些由经济型酒店推出的新品牌,价格大多定位在三星酒店和四星酒店价格之间,竞争对象直指四星酒店,但是竞争手段却是在主题中寻求突破口。因为经济型主题酒店不是参与主题酒店竞争,而是在“经济型”市场中更加细分市场,寻找相对经济支付能力强、文化水平高,对酒店的选择越来越倾向于有品味、有内涵、能给他们带来文化享受的客户群体,而这部分客户群体大多以商旅消费者居多,他们不会对四星酒店标准配备中的桑拿、娱乐等附加项目感兴趣,诉求点更多在于个性化、私密性和安全性。如,如是酒店在内部装修中大量运用能够体现静修味道的手段和方式,还定期举办各种佛教讲堂,并与佛事展结合,使素质较高的客户群体相对固定,同时考虑把佛教哲学融合进企业高管培训之中,满足企业高管追求释放压力的途径需求。无论是通过去繁就简,围绕核心产品赋予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把设计主题溶入简洁与时尚中,挖掘品牌本身的内在气质,把对传统与多元文化的理解用设计语言充分表达出来,还是通过推出具有特定服务标准的特定经营模式,其实质既没有脱离“经济”定位,又通过主题立意的新颖和独具匠心,达到了“经济”中见个性与豪华的效果。

4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

酒店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顾客、酒店合作伙伴、专家、社区居民、员工等。在与这些利益相关者沟通时需要消耗大量成本,传统的营销方式显然不适合经济型酒店。通过建立电子信息系统,实现网络化运营的方便快捷和节省成本是可选途径。如,酒店各部门将其酒店的有关信息通过电子网络传送到信息接收中心,包括产品开况、顾客数量、顾客满意度以及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等;信息接收中心将信息分类处理后存入信息库,供有关部门查阅。另外,可将酒店有关情况、安排、服务价格等信息制成数据库,主要供客人了解酒店情况和服务使用。如可以将触模式多媒体装置置于酒店所在地自己的互联网站上,也可以放在市区主要车站处。电子系统的建立可方便各利益相关者快速获取酒店信息,酒店经营管理者应充分利用该信息系统,主动真实地公布酒店可以对外的相关信息,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酒店动向,并利用网络进行全球营销。再则,可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利益相关者参与讨论有关酒店的主题发展和定价等问题,征询他们对主题的需求。这样,既可以获得他们的建议和支持,又便于掌握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他们新的需求,并争取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四、结论

经济型酒店引入主题化发展作为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是一种共识。经济型酒店也要出精品,主题酒店成为一种填补市场竞争空白缝隙的有力途径。在主题酒店发展理论体系日臻完善的今天,需要在经济型酒店领域寻求新的实践途径。欣慰的是已经有实践者走在了前面。如桔子酒店集团的强势推出一举撼动着中国酒店的传统星级酒店及经济型连锁酒店的格局,打破了传统经济型酒店对“经济”涵义的理解,而是赋予酒店似“桔子”的体现自我的含蓄张扬的个性内涵,并在合理经济的价格范围内,除了满足顾客基本住宿需求,更用有创意的设计与服务主题,赋予顾客特殊的住宿品质和心情,满足顾客对需要的与众不同和体现自我的要求,推出所谓“必须有,以及没必要有”的主题理念,成为经济型主题酒店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经济型主题酒店借助庞大的社会资源、多元文化的融合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必将取代三星级酒店,成为酒店业中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邹益民,彭雪蓉,主题酒店产品顾客体验关键要素的探索性研究[J],旅游论坛,2008,(8)

[2]李朝辉,姚昆遗,郭宁,关于发展经济型主题酒店的思考[J],服务经济,2007,(10)

[3]张明,廖培,主题酒店主题文化选择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6,(7)

[4]刘婷,主题型酒店:发展、问题与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

主题文化论文篇5

工人阶级的界定问题

由于对外投资或将生产外包到不发达国家,以及由于经济中非物质性的商品和服务的比重加大,发达国家产业工人的相对和绝对数量都在下降。但是,马克思将工人阶级界定为生产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者,因此像编辑、教师和歌手等生产非物质的雇佣劳动者也是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应该重新回到马克思的这一定义,从工人阶级的教育水平、工作性质和工作场所等方面的变化来研究当代工人阶级的特征。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问题

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阶级的状况在恶化:工资下降,退休金减少,工作时间延长,国家对医疗和教育的预算削减。农业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资本主义使发达国家农民和发展中国家农民相互斗争,展开贸易战。资本的理由是,面对全球化市场上不发达国家的低工资劳动力的竞争,它不得不这样做。在这里,资产阶级使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发展中国家工人阶级的利益相互对立。我们需要发展出一种战略,将发达国家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发展中国家工人阶级的利益联合起来,将世界上最大的两大工会组织世界工联和国际自由工联联合起来。现在迫切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研究。

社会主义国家的混合经济问题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阶段。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在共产主义阶段将实行按需分配。而中国和越南这样的社会主义导向的经济并不属于这两阶段论中的任一阶段,它们只是属于社会主义导向的混合经济,这些混合经济利用了国外和国内的资本,而且开始以一种新的非对抗性的斗争方式调节资本主义部分。马克思主义对此应该发展出新的理论概括。

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投资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投资,似乎都不能用传统的帝国主义论来解释。尽管任何资本主义投资都涉及剥削剩余价值,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指导资本流向社会平衡发展所需要的领域,社会主义国家接受外国投资也是为了最大增长而不是最大利润。所以外国资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投资不能被认为是帝国主义行为。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对外投资也不能被认为是帝国主义行为。这些企业当然也从外国工人身上取得剩余价值,它们在资本主义反劳工的大环境下,为了取得竞争力不得不这样做。如果取得的剩余价值最终壮大了社会主义国家,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应该被认为是损害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技术结合的问题

资本反对对科学技术进行辩证的解读。马克思主义者应该重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技术的结合,这对人类解放有巨大的作用。美国曾经有一门反动的所谓“生物社会学”的学科,认为基因决定白人应该成为统治阶级,黑人不能接受高等教育。20世纪60年代,纽约基础教育系统接受了这套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家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结合起来与这套谬论斗争,终于改造了纽约的基础教育系统,在这一过程中,美共起了领导作用。

主题文化论文篇6

关键词:主题公园;文化内涵;景观

1 主题公园的概况

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场所。它是根据特定的主题创意,主要以文化复制、文化移植、文化陈列以及高新技术等手段、以虚拟环境塑造与园林环境为载体来迎合消费者的好奇心、以主题情节贯穿整个游乐项目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主题公园作为一种专门为旅游休闲活动设计建造的娱乐场所,既超越了“人造景观”“人工景观”等内涵的局限,也更加凸显出旅游主题公园的特征、性质及发展方向。

1.1 主题公园的产生与发展

主题公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源远流长,大体经历了从贸易媒体到户外娱乐活动,再从户外娱乐活动形式发展成专门化娱乐活动场所,然后从专业化娱乐活动场所演变成为游乐园,后来从游乐园的发展成为了旅游主题公园的历史进程,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演变、转化和提升的发展过程。我国的主题公园行业起步较慢,经历了从传统的庙会、集市式的游乐场所到机械式游乐场所,然后,再到主题公园的一个过渡的历程。而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真正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上的。

1.2 主题公园的特征

主题公园特征有以下几个关键的方面:第一,主题公园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在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和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条件下,依靠大量投入而建立起来的为旅游者服务的活动场所。第二,主题公园是一种新型旅游娱乐景区。传统旅游景区分为两种类型:自然遗产为主体的自然旅游景区和以文化遗产为主体的人文旅游景区。第三,主题公园中所谓“公园”只是借用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园”概念,以此用来为满足游客游玩旅游景区的空间形态和形象进行定位;而“主题”是指经过人工设计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震撼力效果的游玩方式,让旅游者参与其中吩谄渲胁⒒翊又械玫教厥獾母惺埽弧爸魈狻钡拇匆庠谥魈夤园中十分重要居于核心地位。

2 主题公园的文化内容与景观特征

2.1 主题公园文化表达的原则

主题公园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主题”塑造的一种具有特殊旅游活动规律的现代旅游景区。“主题”是主题公园的灵魂和精髓,也是旅游者参与旅游主题公园休闲娱乐活动的游园特色线索。从一定意义上讲,“主题”就是一种文化状态的代名词,这种文化状态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色的“休闲文化”。正因为如此,主题公园就具有了通过“主题”解释文化和传递文化的功能,而且,旅游者把“主题”表现的内容作为文化来理解能够更好地去接受。

2.2 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表达方法

景观环境是主题公园中营造独特旅游氛围和让公园具有特色的关键。景观环境在功能上的规划、文化的精准定位和特色建筑设计是奠定主题公园未来成功的根本要素。主题公园在景观环境中具有整体性、连贯性和复杂功能性,必须由多方面的专业人士根据专业化的“景观环境”理念去创造性地设计完成。主题公园是游客的独特的游乐空间和体验对象,因而在景观环境的营造过程中,应提倡“创造性思维”的原则,围绕“主题”尽一切可能“与众不同、别出心裁”将其艺术气息和文化气氛表现出来,创造出有具有特色的景观环境和想象力丰富别出心裁的空间形象,并且通过这种经过精心设计的景观环境赢得旅游者的认同和喜爱,这样可以形成主题公园与旅游者之间完美的交流和沟通。

2.3 主题公园的文化内容和形式特色塑造

建立一个主题公园带动一个产业辐射区域经济和传播区域文化越来越成为主题公园倾向的发展理念。在主题公园遍地开花的今天,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长盛不衰没有强大的社会文化后盾做支撑是无法做到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兴建主题公园的景观群和景观区时充分利用文化优势,夯实文化软实力,大力发挥文化效应。

主题公园的设计在追求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必须具有一种全新的意境,在文化内涵上不仅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历史的承载力。同时在视觉上、感官上要给人以震撼力和时空的穿透力。一个好的主题公园,一定是文化和艺术氛围十分浓烈、游玩和休闲娱乐都兼备,由具有在全国各地不可复制、不可移动、品味十分高尚、景点景观所组成;所以,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开发,绝不仅仅是为了一种旅游产品的形成,而是为了表现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一种特定的城市价值而建设的文化产业链,从而体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现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层次和发展中的综合实力。

3 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研究

3.1 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的成功案例

模拟微缩类的主题公园是我国较早成熟的主题公园类型,深圳华侨城集团的“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是这类主题公园的代表。锦绣中华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建设成果为鲜明标志,形成了“一步迈进历史,一日畅游中国”的品牌形象,成为深圳市对外宣传的窗口,不断跃升为海内外最著名的旅游主题公园之一。从对“锦绣中华”创意过程和策划实践的回顾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锦绣中华”孕育过程的艰难和执着,“锦绣中华”横空出世的慎重与必然。

世界之窗公园中的各个景点都按照原始世界著名建筑不同比例自由仿建,以弘扬世界文化为基本准则,是一个把世界奇观、历史遗迹、古今名胜、民间歌舞表演融为一体的人造主题公园。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景区环境和丰富的活动内容、辉煌的舞台表演以及配套齐全的优质服务蜚声中外,成为游客来深圳必游的旅游景区。

3.2 特色文化在案例中的应用

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两者有着改革开放之初的特殊区位,是国人了解自己,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全民心理需求。在当时经济发展迅速,人们迫切地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建设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微缩景观的世界文化迎合了当时人的心理,这也是其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而欢乐谷时期人们经济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是休闲文化来临的时刻,人们更加追求的一种享受。欢乐谷所传递的快乐文化切合当时人们的心理。

4 结语

在主题公园中文化是其得以生存的灵魂,文化的创新是其发展的根源所在。对主题公园进行文化探索对推动主题公园的开发和建设能起到指导性的作用。高起点的规划、设计,合理的开局是主题公园建设成功的关键。因地制宜地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文化表达方法,遵循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主题公园具有的意义才能使中国的主题公园得以健康发展,实现其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焕杰.中国主题公园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 欢乐谷.中国的欢乐谷:构建主题公园的连锁品牌[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3] 杨绿冰.主题公园中园林景观的多样性[J].风景园林,2006(1):76-79.

[4] 徐君亮.广东旅游景区规划理论与实践的若干思考[J].广东旅游,1996(12):11-13.

主题文化论文篇7

关键词:新农村 文化建设 意义 任务 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主体是农民。也就是说,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使农民持续增收最有效的途径,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所谓现代农业,就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所谓市场经济规律,首先是产生的产品要适合市场的需要。第二,市场经济有两个显著特点,即具有契约经济和法律经济的特点。第三,市场经济有严格的市场运行规则。所有这些,对刚刚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且从总体上看文化水平还不高的广大农民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时,农村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还要与时俱进地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努力培养与建设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农民。从目前农村的一些地方和农民来看,集体主义思想,团结互助精神有些淡化,法律意识淡薄,诚信度不高,发展意识、竞争意识不浓,文明意识、健康意识不强,一些传统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新风尚、建设乡风文明要求格格不入。必须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推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顺利进行。

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

农民不仅要富,农民还要有乐。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虽然我们党和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农村文化建设还是相对滞后,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任务艰巨

从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环境和条件来看,任务繁重而艰巨。

1、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从我市县、乡、村的文化设施来看,市区一级虽然都建了文化馆、图书馆,但标准都不高,事业经费也很少,乡镇文化站建设更令人担忧,大多数文化站的活动场所,如电影院、礼堂等,有的年久失修,有的早就拆除。村文化大院一缺场所,二缺设备,三缺管理。农村文化设施,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这样一个现状,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是极不相适应的。

2、文化人才匮乏

不论是专业人才、管理人才,还是经营人才,都严重不足。乡村文艺人才更是缺乏,人员是进不来出不去。这些状况不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任就难以顺利完成。

3、文化产品严重不足

据调查,现阶段农民对文化的需求,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学技术,二是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三是文学书籍,四是文化娱乐。从现有的文化产品来看,是严重的供给不足。

4、农民的文化消费能力低

目前广大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明显改善后,对精神文化生活十分渴求。但从他们生活消费支出的安排来看,首先是盖房子、看病、保子女读书及日常的生活开支,基本没有剩余的钱。农民不是不需要文化而是没有钱去享受。

5、财政投入不足

除一次性文化项目设施建设或文化活动财政有一定的投入外,日常的事业经费基本没有。即使有一点也少得可怜,不到财政支出的0.2%。

综上所述,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就形成了明显的两对矛盾和三个焦点。两对矛盾,即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农民有消费需求,而又无消费能力的矛盾。三个焦点,一是财政要加大投入,二是要多出农民所需要的精神产品,三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消费能力。而要解决这些矛盾和焦点,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就决定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繁重性和艰巨性。

三、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正因为农村文化建设重要而紧迫,任务繁重而艰巨,所以,我们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来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1、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从体制上讲,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真正做到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切实增强事业的内部活力。尤其是乡镇文化站的体制,要十分明确。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公益性十分鲜明,因此,文化站作为第一线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在乡镇配套改革中不能改变。对文化站作用的发挥,关键是要创新机制,调整职能,明确责任。

2、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从现阶段来讲,一是要整合一切用于农村、服务农民的各项文化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如教育、科技、党员电教、村级活动室建设等。二是要建设好三个层次的阵地,即县(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剧团;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特别是要把乡镇文化站建成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并做到国有、民营一起上,大力培育和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村文化科技中心户等。为了促进三个层次的文化阵地建设,要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市)、文化先进乡镇活动。以创建活动激励阵地建设。三是要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农民图书、农民健身、民间艺术发掘利用这六大工程。四是要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文化扶贫活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变送为“种”。

3、不断提高文化生产力,创作出更多更好适合农村农民所需要的精神产品

一是要大量出版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二是要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农村生活、激励农民斗志的优秀作品,并把它搬上银幕,立上舞台,更好地服务农民。三是大力发展民间文化艺术,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或民族特点,农民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活动项目。四是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农村文化人才的培育。特别是要加大农民自身文化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骨干队伍,让他们长期扎根农村,成为不走的庄户剧团,使其卓有成效地为农民提供服务。五是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

4、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功能作用

从目前县(市)区、乡镇的财政实力来看,大多数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每年挤出一定的财政实力,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应该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5、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按规划、有步骤的顺利进行

主题文化论文篇8

关键词:张良诗 人格独立 避祸远害 吟咏

引言

张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已经成了张良的代名词。以至于宋人黄震在《黄氏日钞》中直称张良为“三杰之冠”。[1]张良作为帝王师的形象千百年来深入人心,因此在历代文人的诗集中对他的吟咏就代不乏陈。今天所能见到的吟咏张良的诗歌有近百首,而其中以张良功成身退而隐逸山林为主题的诗歌就不下30首,这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一主题为何引起历代诗人的共鸣,他们对张良隐居的态度是否一致,有何差异,差异的原因何在,都有待进行深入的分析。下面具体进行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追求自由与独立人格

元代郭钰的《张良咏》就是将张良的归隐看做其自由独立人格的彰显。诗云:“昨日相从赤松子,今日已见淮阴死。控御天下汉业崇,不受控御真英雄。”[2]认为张良功成身退,不受任何势力的制约,追求独立的人格才是真正的英雄。在张良的人格中体现最多的是他对先秦士人优秀士风的继承和发扬。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以匡救天下为己任。像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各派宗师莫不如此,即便是看似消极的庄子也不例外。张良虽然整日把“为韩报仇”当作自己入世的原因,但真正的“为韩报仇”却在那惊天动地的博浪沙一锥之后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为匡救天下而对刘邦殚精竭虑地辅佐。一直持续到汉朝的建立、全国的安定。

其二,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先秦杰出的“士”从来不屈体于王侯,而是以王侯的师友自居。张良与刘邦的关系在楚汉相争时期一直都是半宾客、半师友的关系。虽然张良认定刘邦是唯一值得辅佐的贤君,但另一方面张良又有意识地与刘邦保持着可进可退的距离,对此刘邦也是心领神会。刘邦平时说话极为粗鲁,对臣下动辄“乃父”,即便对吕后、萧何也不客气。然而对张良却非常地尊敬。通读《史记・留侯世家》中刘邦和张良的所有对话,刘邦询问前总是客气地称“子房”或“先生”。当刘邦取得天下,登上皇帝的宝座之后,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时候,士人再也没有良禽择主而事的自由,而是必须对皇帝效忠,这与张良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理想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他最终辞官归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后世诗人对张良的这种人格魅力多有赞赏。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白《赠韦秘书子春二首》(之二) “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3]李白平生最仰慕的就是战国士风。他视天子如僚友,不走寻常的科举之路,试图以一席话感召皇帝,加卿相之位而平步青云,建功立业之后,归隐山林。这种人生理想与张良的人生轨迹是十分契合的。当时虽然已无实现之可能,但他仍然心向往之。此外还有张九龄的《商洛山行怀古》“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避世辞轩冕,逢时解薜萝。”李商隐的《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4]南宋隐逸诗人李弥逊《过留侯庙》“壮岁早从黄石计,功成却伴赤松游。当时不与人间充,应有文风静九州!”这些诗句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这种对建功立业与独立人格的追求体现了在中国古代儒道两家思想共同作用于士人内心的普遍现象。“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左思《咏史・其一》)这种人生范式是他们共同的追求。儒家提倡积极入世,希图做一番定社稷、安黎元的功业,由此设计了一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道路。而道家则蔑视功名富贵,追求精神的超脱与心灵自由。儒学这种只顾前进不讲后退的人生追求势必导致人生的由盛转衰。因此,道家哲学鼓励士人超脱逍遥,就成了对儒学思想的缓冲与弥补。所以,功成身退,既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自然价值,也就成为士人心往神追的一种理想人生。

此外,也有诗人认为张良如陶渊明一样是“性本爱丘山”的。如陈子昂《答洛阳主人》:“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李德裕《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诗以谢》:“未谢留侯疾,常怀仲蔚园。闲谣紫芝曲,归梦赤松村。”这些诗歌表现的是一种悠闲的佛道生活,然而,这主要是因为诗人在人生道路上遭遇到了各种挫折,故从积极进取转为遁世归隐,是以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因为,还没有任何资料表明张良天生有着纯粹的热爱山林之表现。

二、避祸远害的手段

避祸远害,在乱世与危急的环境中,保存自己的性命不受伤害,是道家黄老人生哲学的根本。而张良正是黄老哲学的化身,他用黄老哲学来进行人生的自我防护更是炉火纯青而游刃有余。

高祖十一年,张良正式向刘邦辞职归隐“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5]而这一年正月,韩信被杀;两月后,彭越被杀。因此张良借辞官隐居而避祸远害的用意就非常明显了。司马光《通鉴考异》对此评价道:“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6]

因此,后代诗人认为张良是为了避害迫不得已隐居就非常自然了。如白居易在他政治热情高涨而仕途颇为顺利的前期对从赤松游的张良颇不以为然,曾嘲讽说:“乘舟范蠡惧,辟谷留侯饥。”(《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三十六韵见赠猥蒙征和才拙词繁辄广为五百言以伸酬献》) 但当他因谏捕捉盗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而得罪权贵,遭贬江州司马,真正认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之后,从而主动寻求归隐生活以避祸远害,唱出:“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萧洒可终身”(《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的诗句,最终认识到张良的睿智,充分地感受到了张良的归隐所具有的“避祸远害”的功能。唐代诗人徐寅在《招隐》中也写道:“陶景岂全轻组绶,留侯非独爱烟霞。”其中“留侯非独爱烟霞”便表明张良归隐的目的并不是纯粹为了喜爱山林与自由,而是为了避祸全身。贺铸《留侯庙下作》“岂眷万户封,仅与萧A均,淮阴败晚节,顾亦非吾伦。愿访赤松子,逍遥云汉津。” (庆湖遗老诗集・卷三)将张良的善始善终与韩信的晚节不保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肯定了张良的人生选择。元代白朴《阳春曲・知己》说:“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把张良和范蠡相提并论,指出张良的“辞汉归隐”“从赤松子游”和范蠡的“归湖泛舟”,虽然手段不同,但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为了“全身”、“远害”,避祸自保。明代王恭《题张良归山图》也说张良归隐是:“如今悟得全身计,不似从前博浪沙。”清人王士祯《紫柏山下谒留侯祠》:“辟谷真从赤松隐,授书偶作帝王师。也知鸟喙逃勾践,未屑鸱夷学子皮。”张良了解刘邦猜忌功臣的心机与越王勾践一样,为了全身必须归隐远去,但他不屑于像范蠡那样改名换姓,逃亡异国(实际上也无异国可逃),而是以学仙修道的手段巧妙地避免了刘邦的猜忌,得以善终。

张良的这种选择在后世诗人眼中不光有飘逸绝俗的一面,同时也有无奈和悲情的一面。后世诗人对此体悟也很多。卢思道《春夕经行留侯墓诗》:“少小期黄石,晚年游赤松。应成羽人去,何忽掩高封。E芜枕绝野,逦迤带斜峰。坟荒随草没,碑碎石苔浓。狙秦怀猛气,师汉挺柔容。盛烈芳千祀,深泉闭九重。夕风吟宰树,迟光落下舂。遂令怀古客,挥泪独无踪。”卢思道不再感叹张良作为帝王师如何春风得意,而是在“坟荒随草没,碑碎石苔浓”的凄凉中感叹人生的渺小与脆弱,而这感喟无疑有着鲜明的个人悲彩。宋代女词人朱淑真也有一首《张良》诗:“功成名遂便归休,天道分明不与留。果可人间恋驹隙,何心愿学赤松游。”更是将张良的归隐看成一种无奈之举,悲剧色彩更为浓郁。唐人费冠卿在《闲居即事》中写道:“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就是把自己人生际遇的困惑之感与张良的归隐结合起来,显现了作者对自己人生走向的无奈和迷茫。

结语

张良的人生历程契合了中国古代大多数文士的集体意识。对张良归隐的吟咏,表达了历代诗人们共同的生命向往,这是张良让所有吟咏者感叹不已的关键所在。从历代文士对张良归隐的吟咏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张良的接受和对他完美生命轨迹的期待。他超凡的人生经历和过人的智慧,远远超越了他那个时代。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在张良身上寄托着不同的人生理想,直到今天,仍然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参考文献

[1]韩兆琦.史记选注集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宋嗣廉.历代吟咏《史记》人物诗歌选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3]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