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施工设计论文8篇

时间:2023-03-28 14:58:39

施工设计论文

施工设计论文篇1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从工程施工全局出发,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设计图纸,按照工程项目的客观规律及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统筹考虑施工活动中人工、材料、机械、资金和施工方法等五大要素,对全部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进度和相应的资源消耗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为施工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协调性、均衡性和经济性提供最优方案,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它起着指导施工准备工作,全面布置施工活动、控制施工进度、进行劳动力和机械调配的作用,同时对施工活动内容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与外部联系,确保正常施工秩序起着有效的协调作用。

多年来,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在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规模日益庞大,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施工技术也更加先进和复杂,以及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建设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日益建立,特别是我国在建设工程管理中已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工程质量监督制和工程合同管理制,传统的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并没有系统地上升到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科学来认识,还存在着诸多违背现代管理科学原理的弊端,需要改革才能适应这种变革,这已是势在必行了。

二、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未全面规范

施工组织设计按其建设阶段可分为:设计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计划,实施准备阶段投标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中标后实施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三种。

目前,根据我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和《交通部1999年版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的通知》这两个规章来看,公路工程项目仅对设计阶段和实施准备阶段投标前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进行了规范,在设计阶段

重点在施工方案(初步设计)和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图设计),目的是为编制概预算,控制投资提供依据。对投标前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提出了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规范了标前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目的是为规范招投标管理,使评标规范化和标准化。然而对实施阶段中标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在1999年版《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的通知》中仅提到“投标人如果中标将提交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但应与本建议书基本上保持一致”。那么中标后施工企业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将“详细”到什么程度,“基本一致”到什么程度?则没有界定。此外还有一个建设项目、一个单位工程、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建设期限达数年以上的建设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年度施工组织设计和季节性工程施工设计的内容以及较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简化施工组织大纲等所有这些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全然没有规范。这就使得一些中标单位的标后施工组织设计在格式和内容上,深度和广度上参差不齐,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严重地制约着施工组织设计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来分析,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未全面规范违背了系统管理原理。

管理规范化,就是要体现管理过程的系统性、管理内容的全面性、合理性,管理功能的有秩序性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性。现阶段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仅仅规范了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未对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全面系统规范,不符合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原理,使局部脱离了整体,管理整体功能处于无序状态,这将对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整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二)施工组织设计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包括的内容有:工程概况、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资源供应计划、施工平面图设计等。

尽管有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了技术组织措施的内容,但也仅从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保证措施,工程技术性措施较强,管理措施较为薄弱,可操作性差,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及合同措施不力。因此,这样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工程技术性的施工组织文件。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还缺少下列管理措施内容:

1.缺少施工部署措施

工程项目的施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获取项目,企业法人就是项目法人,而施工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在项目上的全权人。施工项目经理在施工前要与施工企业法人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界定项目经理在项目实施中应达到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环保、文明施工的目标,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

因此,项目经理部必然要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和措施对其目标﹑施工组织﹑总包与分包和资源供应进行规划,做出施工部署措施,而过去那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作法就不能适应了。

2.缺少风险管理措施

项目施工中自然存在许多风险,有技术上的风险和非技术风险(见表1),如果工程项目在施工前没有对风险识别、分析,没有做出抗风险对策,导致的后果将是严重的,这已是许多工程施工证明了的事实。而过去那种施工组织设计的作法一旦项目遇到风险,则施工组织设计将是一纸空文,失去指导作用。

风险事件示例表表1

风险因素

典型风险事件

技术风险

设计

设计内容不全,缺陷设计、错误和遗漏、规范不恰当,未考虑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能性等

施工

施工工艺的落后,不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案,施工安全措施不当,应用新技术新方案的失败,未考虑现场情况等

其他

工艺设计未达到先进性指标,工艺流程不合理,未考虑操作安全性等

非技术风险

自然与环境

洪水、地震、火灾、台风﹑雷电等不可抗拒自然力不明的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恶劣的气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等

政治法律

法律及规章的变化,战争和骚乱、罢工,经济制裁或禁运等

经济

通货膨胀,汇率的变动﹑市场的动荡,社会各种摊派和征费的变化等

组织协调

业主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业主和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的协调,业主内部的组织协调等

合同

合同条款遗漏,表达有误,合同类型选择不当,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当,索赔管理不力,合同纠纷等

人员

业主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一般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效率、责任心、品德)

材料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货不足或拖延,数量差错质量规格有问题,特殊材料和新材料的使用有问题,损耗和浪费等

设备

施工设备供应不足,类型不配套,故障,安装失误、选型不当

资金

资金筹措方式不合理,资金不到位,资金短缺

3.缺少全面的技术组保证措施

在一般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组织措施中,仅有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冬雨季施工的措施,没有保证成本、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措施。这是不全面的。

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获得项目后,施工企业将按标价分离,把中标合同价中的企业管理费、企业财务费、计划利润和税金,从合同价中分离出来由企业管理,使企业成为利润中心,其余直接工程费用为项目的成本,由项目经理部管理,使其成为成本中心。由于工程竞争激烈,中标合同价普遍偏低,企业为保证计划利润的实现,企业法人要对项目经理下达一定的成本降低额(率)的指标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目标的前提下,项目经理必然要采取技术、经济、组织、合同措施,在工、料、机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管理费用中通过制订降低成本的计划来实现,这就要制订项目成本目标的保证措施。在过去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中,一般都不编制这方面的内容,导致了项目形成事后算帐的被动局面。

由于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施工单位必须要考虑施工对环境影响防治措施,如:粉尘污染、空气污染、排废污染及噪声污染等的防治措施。施工单位由于在施工前未考虑这些污染的防治,导致被停工整顿,罚款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进度,还导致经济损失,使成本增加。这样的管理不科学,也不合法。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提前考虑到对环境的保证措施并实施。

另外国家建设主管部门颁布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规定,这是一项行业法规,并对文明施工提出了要求和评价标准,如:施工现场的场容场貌,料具管理,消防保卫,生活设施,安全生产与教育,清洁卫生等都有规定,施工中必须贯彻执行,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得到反映,提出切实可行的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是企业现场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体现,也是企业形象的标准之一,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不能达标将会直接影响安全、影响进度和成本等目标的实现。

由此可见,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成本、环保、文明施工目标的保证措施是通过管理手段,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实现合同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施工企业应予以高度重视,切不可粗心大意。

4.缺少全面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同一项目的不同施工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也是不同的。因此,实施性施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应当有评价、考核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应包括:总工期;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水平;总造价和总成本;单位工程造价和成本;成本降低率;总用工量;平均人数;高峰人数;劳动力不均衡系数;单位面积的用工;主要材料耗量及节约量;主要大型机械使用数量及台班量等。而过去的施工组织设计的作法,有的部分作到了,有的基本上没有作到这一点,这就给评价项目、考核项目的施工组织水平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人员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编制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数是大中专以上的学历,除工程管理专业外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如缺乏系统工程、预测技术、决策技术、控制论、技术经济学、线性规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就直接影响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思路,加上编制人员工程经验不足,有的甚至出资请人代编,这样对设计意图难以达到统筹兼顾;有的不熟悉施工规范规程,对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各工序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知之甚少,难以协调贯通。

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多数以手工编制为基础,人为影响因素多、差错、漏项层出不穷,编制组员庞大、耗时长,工序、工艺安排、劳动力、设备、材料供应与消耗等无法达到协调统一,且组织系统自相矛盾,做出的施工组织设计难以达到指导施工、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三、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管理对策

前面谈到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从本质上讲,按传统方法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强调施工方案,是工程的质量计划,是为工程施工准备和施工服务的。它忽视技术组织措施、忽视管理、忽视风险,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在招投标市场竞争中,发包人不仅要考查承包人对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和计划的技术水平而且要考查承包人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水平。只有把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结合起来,工程施工方案和各项计划通过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来实施才能实现项目的目标,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已是无数国内外工程的实践证明了的道理。为此,建议:

(一)建立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规范系统,制订完整、成套的编制办法(规范)。

1.设计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规范的内容可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修改制订。

2.招标投标阶段的施工项目管理规范大纲和标后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范应规范的内容建议如下表2。标前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是由投标人在投标前编制的,用以策划自投标至交工验收的项目管理,指导承包人进行施工项目投标承包和签定施工合同。

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应规范的内容建议表表2

标前项目管理规划大纲

标前施工组织设计

标后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施工组织设计(业主要求)

1.项目概况

1.施工部署(动员周期,运输方式)

1.工程概况及项目管理目标描述

1.工程概况

2.项目实施条件分析

2.施工方案、方法、工序及工艺框图

2.施工部署

2.施工部署

3.管理目标描述

3.施工总体计划表、斜率图、工程管理曲线及冬、雨

季施工安排

3.施工方案、方法、工序、工艺、工段划分,机具选择及安全施工设计

3.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4.拟订的项目组织构架

4.施工总平面布置

4.施工进度计划(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

4.工程进度图

5.质量目标规划和施工方案

5.技术组织措施(质量、安全、进度保证措施)

5.资源供应计划

5.主要材料、机具、设备计划

6.工期目标和施工总进度计划

6.技术经济指标(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6.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6.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7.成本目标规划和施工预算

7.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7.施工平面图

7.临时工程数量表

8.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规划

8.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环保、文明施工、季节施工措施)

8.技术组织措施(质量、安全、进度及季节施工措施)

9.项目现场管理规划和施工平面图

9.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10.目标管理措施

10.技术经济指标及分析

11.投标和签定合同规则

标后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是由投标人中标后在开工前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的,用以策划自项目经理部设立至解体全过程中的项目计划目标、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保证施工项目合同目标的实现。

3.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所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可以从中截取。小项目可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二)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中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工程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国内、国际激烈竞争的形势,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竞争。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我们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必须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编制中应予在体现,并在技术组织措施中予以规划。选用科学方法可参照表3进行。

表3

施工项目管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

现代化管理方法选用范围

施工部署

目标管理、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分析、预测技术、决策技术

施工方案

设备选用方法、排序法、技术经济比较法

技术组织措施

A、B、C分类法,经济库存法,盈亏分析法,价值分析法,TQC﹑看板管理法

施工进度计划

滚动计划法、流水作业法、网络计划法、排序法、“S”形曲线或“香蕉”曲线

施工平面图

线性规划法、库存理论、系统理论、PASS办法

(三)规范和推广应用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标准程序软件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辅助管理功能的不断加强,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已从过去的靠简单的人处理信息转向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处理信息的高智能化阶段过渡。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已深入到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

按照规范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编制办法,建立针对不同设计方案的施工组织设计模式,借助现代数据库技术,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由计算机利用全面、系统的程序软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设计,使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信息的处理更方便、快捷,缩短了编制时间,减轻编制人员的劳动强度,在信息管理上达规范、完善、周密的目的,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应有的作用。

目前,有关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软件的应用开发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如:施工平面图布置的智能化处理软件;工程计划管理软件:HTPM1.0软件(HarvardTotalProjectManager)、TL4.0(TIMELINE:projectManagementandGraphicSoftwareVer.4.0)软件,是由美国Symamteccortoration软件公司开发的针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进度、成本控制、资源优化及图形的处理软件;由美国primavera公司开发的针对进度计划、费用控制的P3软件;Microsoft公司开发的项目施工过程管理软件MP3.0软件(Microsoftproject);清华大学开发的自动生成网络图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同望软件公司开发的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各种软件等等。

(四)加强工程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和本科院校在校生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

项目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人才的竞争,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因此,有必要对项目经理经常进行继续教育。现在这方面已开始在全国进行了。

另外,今天的工科大学生就是今后的项目管理的者,让他们尽早地熟悉和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对于今后无论是从事施工项目管理还是从事其他工作都将非常有益。然而现在许多工程院校对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为了提高整个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大学阶段有关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对项目管理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设置。

3、搞活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四、结束语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是当前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树立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思想和规范化管理的思想,充分认识和掌握“规范化”的概念,是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前提。

规范化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作为一类管理实践,必然是重复性的(PDCA循环)。

规范化的本质是“统一”,这个统一是系统、全面、合理、有序、有效、科学的,而不是简单的命令或片面的或盲目的规定,不是一刀切。

规范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这也是规范化的基本出发点。通过规范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能有序、有章可循地进行,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应。而不是为了应付发包人(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

规范化的内容是“标准、规范、规程、制度等的制订、和实施”,这正是我们目前要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全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施工项目管理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1)

[2]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3)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编,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2)

[4]陈传德、吴丽萍,公路项目施工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6)

[5]廖正环,公路施工与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6)

EnhancetheSpecifyingDesignmanagementforHighwayEngineeringProjectOrganizationsection

WangXue-jun,Zhangzhi-Hong,

施工设计论文篇2

一个工程在招投标中提供技术标,实际上是企业在该项目实施前向建设方表明施工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管理层参与该项目的活动,它应该体现企业的管理规律和企业利用制度来保证项目管理按规定程序运行。当然项目管理内容从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编制投标书进行投标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决算,进行经济分析了后做出项目管理总结作考核、奖惩依据,直到项目回访、保修为这一全过程,本文就招投标中如何在标书中体现项目管理这一程序,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结合新规范谈谈自己看法:目前施工企业在招投标中,往往以施工组织设计来代替项目管理规划,那么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而且应当满足项目管理规划要求。

一、编制依据招标文件及发包人对招标文件的解释。

企业管理层对招标文件分析研究结果。

工程现场情况。

发包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

有关市场信息。

企业法人代表人的投标决策意见。

施工组织设计它显示投标人的技术和管理方案的可行性与先进性,以利于竞争取胜,因此要依靠企业管理层的智慧和经验,取得充分依据,发挥综合优势。

二、编制内容项目概况工程概况应说明工程特点;建设地点及环境特征;施工条件;项目管理特点及总体要求。

施工部署施工部署应标明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目标;拟投入的最高人数和平均人数;分包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机械设备供应计划;施工程序;项目管理总体安排等。

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流向和施工顺序;施工阶段划分;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选择;安全施工设计;环境保护内容及方法。

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应包括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可采用网络图表示。

资源需求计划资源需求由劳动力需求;主要材料和周转材料需求;机械设备需求;预制品订贷需求;大型工具、器具需求等计划,可采用图表表示。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包括施工准备工作组织及时间安排;技术准备及编制质量计划;施工现场准备计划;作业队伍和管理准备计划;物资准备计划;资金准备计划等可采用图表表示。

施工平面图施工平面图包括施工平面图说明、施工平面图、施工平面图管理规划。

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应有针对性和重点,主要内容有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季节施工、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技术措施。

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通过调查、分析、论证、预测其发生概率、后果很可能使项目产生损失的未来不确定项目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因素和素识别一览表、风险可能出现的概率及损失估计、风险管理是重点、风险防范对策、风险管理责任。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信息收集、整理、处理、储存、传递与应用等,对于信息管理也包含与项目经理相适应的信息流通体系,信息中心的建立规划,项目管理软件的选择与使用规划,信息管理实施规划等。

三、关于项目质量控制原则

1)项目质量控制应遵循GB/T19000族标准(2000版)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实施。

2)质量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方法。

3)应满足施工技术标准和建设单位要求。

4)质量控制应包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

5)质量控制必须实行样板制。

施工过程均应按要求三检制(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对隐蔽工程、指定部件和分项工程未经检验或已经检验但定为不合格,严禁转入下道工序。

6)应建立项目质量责任制和考评办法。

7)检验批、分项工程一定要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和认可。

8)承包人对发包人、分包人对承包人负责,承包人对分包人工程还应负连带责任,分包人应接受承包人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程序编制质量计划——实施计划(施工准备阶段、过程控制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质量计划项目质量计划是指项目应达到质量标准和如何达到这些标准的工作计划与安排,其基本原则之一是:施工质量是通过质量计划的实施所开展的质量保障活动达到的,而不是通过事后的质量检查得到的。质量管理从项目质量计划安排开始的,是通过对项目质量计划的实现的。

1)质量计划编制内容有:

(1)编制依据;

(2)项目概况;

(3)质量目标;

(4)组织机械;

(5)质量控制和管理组织协调系统的描述;

(6)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施工过程,服务,检测和试验程序等;

(7)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及作业的指导书;

(8)与施工阶段相适应的检验、试验、测量、验证的要求;

(9)更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程序。

2)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根据招投标文件和施工图纸,编制有效文件一览表;

(2)应进行图纸自审、会审、并形成文件;

(3)材料采购应进行选择和评价;

(4)应对全体人员进行质量知识培训;

3)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1)应按分项、检验批在施工前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2)工程变更一定要有联系单并经确认;

(3)工程测量应符合中前编制控制方案、测量点在妥善保护;

(4)材料采购一定要在合格名录中,进场必须验证,并经监理确认;

(5)材料搬运、储存应符合规定,并建立规范;

(6)现场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应进行标识;

(7)机械设备应按计划调配,并满足施工需求,对操作人员应进行资格确认,持证上岗;

(8)计量器具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9)工序控制:

a)人员持证上岗;

b)按操作规程(企标)、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文件进行施工;

c)工序检验、试验应符合规范要求,对不符合应进行及时处理;

d)管理人员应作好施工工序记录。

(10)特殊过程、指定控制点应按预先编制作业指导书实施。

(11)对成品、半成品应采取有效措施给予保护。

(12)对发生质量事故必须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置。

4)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1)施工单位必须在自检合格基础上才能交付进行竣工验收;

(2)竣工验收必须符合法定程序;

(3)竣工验收时查出质量缺陷应按不合格控制程序处置;

(4)相关人员应在验收文件签字;

(5)应按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要求撤离现场。

5)质量持续改进

(1)应对项目进行评价,识别质量持续改进区域,确定改进目标,选定解决办法;

(2)对验证中发现不合格产品和过程,应按规定进行鉴别、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

(3)对不合格品返修后应重新进行验证。

施工设计论文篇3

电气设计方案是电气工程施工的最主要依据,设计方案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质量。同普通工程相比,电气工程有着明显的特性。一般的工程如果设计方案存在缺陷而未被察觉,就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等到施工时发现图纸有缺陷,及时进行设计变更,对整个工程造成的损失不会很大。电气工程则不同,如果电气工程设计图纸存在缺陷,审查时又未发现缺陷,就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等到施工时发现设计存在问题,想要变更设计来实施补救就会很困难,会对工程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等到完工之后发现设计缺陷,再想进行一定的补救,就会导致整个工程的防御功能下降,严重的会使防御功能完全丧失。因此在设计图纸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避免出现不利因素。近年来我国设计质量不断滑坡,具体表现如下:

1.1设计违背或偏离设计规范的规定,安全性、可信性方面不执行设计规范的现象相当普遍。

很多电气工程设计违背了规范规定的安全性要求,按图施工将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比如喷泉的设计如果采用TN-C低压配电系统,仅引出一根PE干线接地而不作电气保护接地及等电位联结设计,选择的电气设备和电缆不合适等,如果按照这些设计方案施工极容易发生水下灯具及潜水泵漏电而又不能及时断电,导致嬉水时被电击致死的伤亡事故发生。一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合理使用寿命长达50年以上,而变配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仅为20年左右或更短,而且变配电设备还要经常的维修,因此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可用性及维修性,相关设计规范明确规定“应考虑设备吊装及运输方便”,但是很多高层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将变配电所与机房设置在地下层,并且没有设计必要的运输检修通道,这就意味着建筑建成后,如果要维修更换运输设备就必须撬开地板来解决,显然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

1.2设计深度不够。

目前施工图设计深度达不到建设部《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的现象相当普遍,主要是设计文件可实施性方面的缺陷,将直接导致施工安装困难或错误,将影响项目建成的使用功能。按照规定电气照明图中应在主要房间及场所内标注照度标准值,并合理的配置灯具。但是当前只有极少数的建筑在电气照明设计中标注照度标准值并进行照度计算合理配置灯具,大部分的建筑照明的设计是依据建筑的功能凭经验来布灯。

1.3土建与电气人员协调配合度不够的问题普遍存在。

很多建筑电气设计人员与土建设计人员缺乏沟通,配合度不够,导致给排水管道及通、排风管道与照明灯具及电气管道多处相碰,接地钢筋网的连接点的错、漏焊和作为外引接地联结点或检测点预埋件的漏设,尤其是建筑结构转换层,因柱(墙)内主钢筋调整、防雷引下线钢筋错接错焊的情况更易发生。

2做好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设计与施工的建议与措施

2.1加强培训,提高电气人员素质。

电气设计安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种。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电气工程人员,必须了解电气设计规范,充分掌握相关的施工验收标准与规范,具备一定与建筑电气相关专业的知识技能,并了解这些行业的相关标准与规范;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并掌握建筑电气方面的先进技术和高新产品,善于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电气设计人员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坚持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深入实践,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施工及管理队伍的人员培训,将“质量第一”做为施工的核心培训内容,对电气质量管理、监督、检测人员应实行执业资格考核。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工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要熟悉有关规范,从严管理,推动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规范化、操作程序化、质量达标化建设。

2.2加强建筑电气设计安装与各专业的配合。

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体系,只有土建、给排水、电气安装等不同专业相互配合协作,才能保证建筑施工保质保量的完成。如果缺乏统一的调度安排,每个专业和技术工种只考虑自身的工作面和工作要求,就必然会影响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与进度。例如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砌筑和墙面抹灰之前,必须根据施工图纸对相应的管线进行埋设和线路穿管,如果出现漏穿或者少穿,后期的施工中则必须进行补穿和凿孔,这无疑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建筑电气设计人员要同其他专业人员沟通、交流,避免图纸出现施工内容漏项、缺项。

3结语

施工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地铁车站“八”字形线路换乘方式玻璃钢纤维(GFRP)冻结法施工盾构上下重叠推进远程监控系统

1前言

根据上海城市2050远景总体规划,最终规划轨道交通线路总长562Km,共21条轨道交通线,其中地铁11铁,轻轨10条。绝大多数成放射状,而明珠线二期(M4)与明珠线一期(M3)西部线路相结成环,是轨道交通系统中唯一的城市环线。它是联系其他线路的纽带,其主要功能是将其他轨道线路联系起来,使整个上海轨道交通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现阶段来说,地铁4号线首先要与已建的1号线、2号线、明珠一期线西部线路接轨,形成“申”字形轨道交通网络的基本骨架。本文将主要介绍地铁4号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及施工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新的技术特点,以供交流。

2地铁4号线工程概况

2.1线路规模和走向

地铁4号线工程线路全长22.032KM,其中高架线1.25KM,其余均为地下线。共设17座车站,其中地下一层半站2座,地下二层站10座,地下三层站5座,平均间距为1.238KM。设停车场1座。M4工程线路走向为:M3宝山路站——溧阳路——临平路——长阳路——杨树浦路——浦东大道——张杨路——浦电路——蓝村路——浦东南路——南浦大桥——南路——鲁班路——大木桥路——东安路——天钥桥路——上体场路——宜山路——M3虹桥路站。如图1所示。

图1上海轨道交通地铁4号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2.2建设工期及工程筹划

本工程建设年限为2000年初~2004年底,2004年底建成试通车,2005年完成运行设备调试,建设总共期为5年。各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如表1所示,盾构的工程筹划如图2所示。

表1地铁4号线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表

2.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沿线地铁车站一般埋深10~20m,基坑内土性以第①层填土、第②1层褐黄色粉质粘土、第②3层灰色砂质粉土、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粘土、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为主。沿线区间隧道埋深一般在14~21m,隧道主要穿越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以及第⑤1层灰色粘土为主。

浅部土层中潜水埋深浅,一般离地面0.3~1.5m,年平均地下水位离地面05~0.7m;第②3、③2、⑤2层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水特征;⑦1、⑦2层中的地下水,为承压含水层,承压水头离地面埋深5.0~18.0m。

3设计新特点

地铁4号线工程作为上海地铁规划中最重要的环线,城市平面投影完全落在内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与已建、在建、将建地铁线有众多的交叉换乘,是上海地铁交通实现辐射功能的中枢,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建筑、结构、机电、车辆、通信、信号、环控等多个方面。

3.1线路设计特点

1)成环,包括共环与独立成环。在初期运营时(2005-2015年),地铁4号线与已建好的明珠一期成环共营,远期(2030年以后)再考虑独立成环,中期阶段(2015-2030)考虑两者共存。由于前者17个车站全为地下,后者9个车站全为高架车站,针对不同时期的运营要求,既要考虑与明珠一期的设施与界限的兼容性,又要考虑今后的升级,这就意味着,地铁4号线的线路设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设计,需要从建筑、结构、机电、信号、通信等多个方面考虑不同阶段的要求,关系是相当复杂的;

2)障碍条件多,线路设计限制多。上海属于典型的软土地区,又是中国工业化、城市近代化最早的城市,也是近十年来中国发展最快、城市基本建设投入最大的城市之一,地下新老构筑物众多,且存在很多不明障碍物,地面高层建筑、交通市政设施繁多,因地质条件差,大多地面建筑、构筑物都采用桩基(包括近年建造的多层和小高层),加之地铁4号线正好全部建在繁华的中心城区的地下,线路选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逢桩就让,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物也要让,这就决定了要最终选定一个符合功能要求的、满足车辆运行的、经济合理的路线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3)小半径区间多。产生小半径区间,一种原因是成环本身就决定的,因为从虹桥路站转到宝山路站的环转向近270度,由于某些转角偏大,甚至形成了曲线车站,如上体场车站;另一种原因,就是由于许多障碍物的限制导致的,比如从宜山路站、上体场站到蒲汇塘停车场方向去的线路,在不到1公里范围内其连续穿过明珠一期高架及内环高架的数个桥墩之间,由此产生了许多小半径区间及缓和曲线,半径最小的才150米,大的不过300米。过小的半径对盾构施工及车辆运行的要求都较高。

4)桥隧结合。正是由于前述地下线路与高架线路成环的特点,形成标高上的过渡,导致线路“上天入地”,在地铁4号线工程的两个端头,形成桥梁、隧道过渡(中间还有暗埋与光栅坡段)的线路特点。

5)局部线路上下变位重叠。在地铁4号线工程的浦东南路站-南浦大桥站区间及南浦大桥-南路站区间,由于南浦大桥站周围存在密集的桥墩桥基(长桩),使得线路接近南浦大桥站时,水平方向空间不足,不得已改变线形,在近南浦大桥两端头井的二百多米范围内,两区间线路垂直重叠,用垂直空间换水平空间,形成地铁4号线一大特色。由于这个原因,其会形成南浦大桥站的上下重叠的侧式站台,并导致区间盾构施工的诸多难度。

6)局部线路“八”字形

地铁4号线工程停车场选址于中山西路以西蒲汇塘以北处,其出入线以“八”字形分别在上海体育场站和宜山路站与正线接轨,见图3。出入场线右线接轨于宜山路站南端上、下行正线,然后线路以R=250m曲线跨下行正线后,穿过中山西路,在中山西路南侧设盾构工作井。此后线路采用明挖法,线路以R=150m的曲线接入车场。出入场左线接轨于上海体育场站西端下行正线出入场左线,随后以R=300m曲线下穿凯花公寓桩基,下穿中山西路,最后线路再以R=300m曲线折向出入场右线,与出入场右线并行接入车场。

3.2多种站型

地铁4号线的线路设计特点,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车站对站台的选择。多数车站为岛式站台车站,而象临平路车站,则为岛侧式站台车站,而由于前述的原因,在南浦大桥车站形成了上下重叠式侧式站台车站。从车站层数来说,由于标高的变化、地下开发及处理与其他地铁线路的关系等原因,形成以二层车站为主,兼有一层半(如溧阳路车站)及三层(如上体场车站,浦东南路车站)车站。

3.3换乘点多,换乘方式多样

地铁4号线线路的走向及其功能决定了其势必与规划路网中的诸多地铁、轻轨交通线相衔接,形成较多换乘点,17个车站中有11个车站与其他线路形成换乘,而在宝山路及虹桥路接轨段,实现与明珠一期的共线换乘。本工程以既定的规划路网为依据,因地制宜采取了多种换乘形式,如表2所示:

3.4根据地铁现状及规划,解决连接设计

正是由于地铁4号线的环状、与其他线路多个相交的特点,需要解决其与已有线路、在建的及规划线路的连接问题。1)对于已有线路,地铁4号线在1好线上体馆车站处与上体馆车站实现T型换乘连接,前者的站台层穿过后者的站层下方,形成新老一体化结构。设计上采用了托换桩梁的方法对老车站结构的荷载托换,通过设后浇带的形式解决新老结构变形协调的问题,通过冰冻矿山法对穿越段进行穿越设计,形成了地铁4号线设计问题中最难的结构设计问题;在2好线东方路站,地铁4号线的张杨路站与2好线实现平行换乘,并利用东方路站的老地下连续墙结构作为围护及支撑受力结构,对既有线路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的,形成地铁4号线工程设计中又一突出的结构问题。2)对于在建线路,如地铁4号线与M8线在南路站十字相交,由于两线具有同步实施的条件,则在此站采取了统一设计的方法,圆满解决二者的连接。3)对于规划线路,主要采取预留连接措施的办法。如对于宜山路车站,由于其与R4线相交,R4线盾构将在宜山路车站建成后,在车站底板下穿过,为方便以后盾构的成功穿越,在穿越处地下墙下部11.8米深度范围,采用玻璃钢纤维(GFRP)代替钢筋并采用低标号砼(C10)的设计方案;又如东安路车站,由于其与规划中的M7线相交换乘,因此在设计东安站时就预先考虑了十字换乘而在换乘段采用三层结构,以方面今后新老线路的顺利连接。

3.5考虑适当开发

土地与地下空间资源都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地铁4号线设计根据上海市的发展阶段与水平,适当地考虑了地下空间开发及与周边的联合开发。如在浦东南路站、南路站、张杨路站都有数千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开发量,而在临平路站,则考虑了与周边房地产联合开发设计的可能性。对于土地开发,由于停车场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如果象老的地铁线路一样,辟出专门土地只用于停车场之用,则非常浪费,因此,地铁4号线工程停车场考虑了相当量的物业开发,拟在地面一层建造停车场,停车场上部通过巨型框架结构及大厚板转换层进行物业开发及景观设计,等于再造了相当于停车场用地的土地面积,必将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方面的尝试与经验,完全可以用作对以前单纯停车场的物业改造。

3.6土建结构及设备方面不拘一格

1)围护设计:采用多种围护结构,有地下连续墙(800与600),SMW墙;多种接头形式(预制接头桩,锁口管柔性接头,十字钢板刚性接头);并对封堵墙加以灵活应用,一般说来,封堵墙在翻交过程中应用较广,而在张杨路车站中,其被用来切割大基坑为小基坑,通过4堵封堵墙将长条形深基坑分成5块,大大降低了基坑施工的风险;

2)用时空效应指导挖土、支撑设计。由于上海的土层基本上属于第四纪海积相软土,土的蠕变效应明显,因此设计将时空效应引入为设计参数,对规范基坑施工及减少环境影响,起到很好作用;

3)永久结构采用双墙与单墙形式。一般说来,上海由于地下水位高,多采用双墙车站形式。近年,由于地下连续墙施工水平的提高,为地下连续墙作为永久结构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因此在地铁4号线的某些车站(大木桥路、东安路及天钥桥路)采用了单墙结构,效果也不错;

4)连续的结构变化:由于地铁4号线的线路特点,对某些车站、区间都出现了从地下暗埋到地面甚至高架的连续的结构变化。对于车站,如宜山路车站,车站长度达600多米,包括暗埋、明挖基坑、光栅爬坡及高架桥梁等连续结构变化段;对于区间:如宜山路-虹桥接轨站的下行线,中漕井到葡萄糖厂到停车场的出入场线等,出现盾构区段、明挖爬坡及高架桥梁等连续结构变化段。这些对接头过渡部分的设计有较高要求。

5)设备上的突破。采用西门子的前推平开式车辆,使地铁4号线的车站的限界设计与以往平开式车辆有所区别;对于车站结构,考虑到乘客安全、分区环控及节能要求,还采用屏蔽门设计。

4施工新特点

4.1从顺作法到逆作法、框架逆作法及盖挖逆作法

地铁4号线工程的绝大多数车站均采用顺作法施工,局部翻交段采用了逆作法,而只有东安路车站采用了全逆作法施工。采用顺作法的代价是占用道路,牺牲城市交通效率,在象上海这样繁忙的大都市,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而通过东安路逆作法的实践,发现期费用及工工期并未增长,而对周边环境保护相当有利,邻近2.5米处有一2层、天然地基的线性加速器房要保护,施工最大差异沉降不到1/1000,满足特级保护要求。费用未见增长,是因为施工水平的进步及小型挖机的合理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好得益于逆作法化深大基坑为浅小基坑的作用,而对于高温天气,顶板以下的砼施工及养护的环境也是相当有利的。当然,全盖逆作法,有一个材料运输面狭窄的问题。而在浦东南路-南浦大桥区间的过江风井,采用框架逆作法,将可克服这个缺点。对于上海,因为采用封交或翻交的方法,代价是较大的,而市政府将严格控制地铁施工对道路的影响与占用,这就极有可能将逆作法、框架逆作法甚至盖挖逆作法大量推到地铁建设的前台。

4.2盾构技术的新进展

上海1,2号线所采用的FCB盾构仍然在地铁4号线工程中应用,还是采用通缝拼装。但是,地铁4号线工程也从日本三菱公司进口了4台新的盾构,采用1200*300mm的薄管片,错缝拼装,整体刚度较通缝拼装要高。从投入使用的效果来看,防水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纵横沉降小,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应当作为上海今后盾构应用的一个方向。也有遇到盾构覆土相当浅的情况(只有盾构直径的一半),对此采用压重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在用9号盾构开挖浦东南路-南浦大桥上行区间时,采用机械式履带运土代替轨道运土,管片与土方分道,效率大幅度提高,最高每天推进21环,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4.3临近施工及构(建)筑物保护

对于车站,由于上海房屋密集,车站围护距民房过近,有的接近零距离。简单施工不可避免会对民房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带来影响。在采用树根桩等隔离保护,并充分发挥时空效应,取得了较好效果。对于区间,一般上、下行线距离都较近,为了避免二区间同时施工的影响,同向推进时,采用一先一后方式,如浦东大道-张杨路区间,采用6号、7号盾构同向推进,间隔200环以上,可以保证效果;若采用掉头盾构,则基本无影响;有相当极端的情况,如杨树浦路站-浦东大道站区间与相连的大连路隧道同时施工,区间最近距离仅十几米,由于二者均采用较先进的新盾构,相互干扰相对减小,过于临近并未产生不良影响;鲁班路-南路区间与卢浦大桥浦西段桥桩距离同样很近,区间施工时,卢浦大桥的桥墩钻孔桩也在施工,由于区间采用新的12号盾构施工并加强监测与协调,二者并未产生不利影响;南浦大桥两端头区间采用重叠盾构施工,采用先下后上,一先一后的方式,进展顺利。在构(建)筑物保护方面,针对保护对象的特点,因物制宜,也积累了可贵的工程经验。以宜山路站的明珠一期保护和南浦大桥两端重叠隧道后行施工对对先行隧道保护为例进行说明。

1)宜山路站施工对明珠一期高架的保护

地铁4号线宜山路车站的西侧是正在运营的明珠一期高架线路和宜山路车站,已投入使用近三年。待建车站的地下墙外边线至高架线路承台最小距离4.5m,至车站承台最小距离3.8m,至车站建筑外边线2.7m。明珠一期工程基础采用PHC桩,桩径为0.6m,桩长为45m(与地下墙深度接近),分为三节,第一二节接头均在基坑深度范围内,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对明珠一期高架进行保护。为此采取一系列措施:

(1)在地下墙施工方面,采用900mm高的预制、移动式高导墙防止槽段坍方,严格控制新鲜泥浆比重为1.08以提高槽壁的稳定性,间隔施工SMW帷幕,隔断地墙施工对土体的扰动;

(2)在地基加固方面:在车站基坑内根据车站的深度及与高架的关系,采用多种加固形式,在南、北端头井及穿越段采用满堂旋喷加固,在标准段采用深层搅拌桩加固,而在暗埋段则采用双液注浆法施工;

(3)基坑开挖方面:在标准段采用“两明一暗半逆作法”施工,并采用了被刘建肮院士称为“创举”的装配牛腿式钢支撑。严格按时空效应原则组织基坑开挖,作到单元开挖,单元整体支撑。

(4)施工监测方面:宜山路车站采用了自动化监测技术和预报系统,能系统、连续、全面、及时地采集数据,同时监测数据在经软件处理后进入数据库,并由专门编制的工程管理软件进行智能化全过程预测分析和动态反馈分析,实现工程施工监测的自动化。图5为宜山路站现场监测布置示意图。

图4宜山路车站施工对一期高架车站影响自动化监测点分布图(22轴横断面)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明珠一期高架在施工期间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没有发生任何不利情况。

2)浦东南路-南浦大桥区间重叠隧道保护

浦东南路站~南浦大桥站区间隧道工程由于受南浦大桥浦西引桥的限制,在靠近南浦大桥站端头井处,隧道要上、下重叠在一起,重叠长度约为235m,见图6。两条隧道的最小净距仅为2m。如何减少或避免两隧道间相互不利影响,以达到互相保护,在施工措施上的难度之大,在国内隧道施工中尚属首例。

为此采取如下措施,取得很理想的保护效果。

(1)施工时间、空间顺序上采取措施。两个盾构同向、分时错开从浦东向浦西推进,先下后上;(2)采用信息化反馈施工,动态调整物理、材料、空间等参数,始终合理控制推进速度,严格控制土仓压力、出土量及盾构姿态变化;(3)采取动态、全程、可控、精确的注浆加固措施,动态补偿因土层蠕变、地层损失等可能影响的两隧道间的空间关系及结构平衡。为此,a.在盾构掘进时,对盾构与衬砌间的环形空隙压注缓凝浆液;b.在下部隧道施工后,上部隧道施工前,通过压浆孔对下部隧道土体进行二次双液注浆加固;c.在上部隧道推进已成段与先行隧道间,利用隧道内注浆孔全天候、动态双液注浆,直至上部隧道地表沉降稳定;d.在上行线隧道施工时,通过对下行线隧道内的监测数据反馈,调整上行线的推进参数、隧道内注浆量、注浆压力及注浆部位;e.在后行隧道也结束后,根据实测资料,对隧道变形尚未稳定区段,打开剩余的管片注浆孔,再进行双液注浆来达到控制变形的目的。(4)周密安排叠交盾构进洞施工。由于上行线、上部盾构后进洞,基座要腾空架设,由于车站底板的结构强度低,且叠交的上下两条隧道外缘最小净距只有2m,为此建立可靠的盾构基座的支撑体系。并观察基座的变形,为防止变形量过大而造成破坏。

4.4多种地基加固方法

地铁4号线施工中,由于地基的软弱性,为各种地基加固方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有时一个车站就成为多种加固方法的聚会场所(如东安路站在不同时期采用了旋喷,搅拌,注浆,树根桩,冰冻,降水等多种方法)。地铁4号线中较常用的的方法有坑抽条加固(搅拌或旋喷),群边加固(满高),连续墙的墙址加固及钻孔桩的桩底加固,多种方法经常并用,各取所长,往往取得较好的效果。

4.5各种穿越

如前所述,地铁4号线的线路特点就决定施工方面要面临众多的穿越。在施工中常遇到的是盾构穿越房屋,根据目前的盾构保护环境的水平,控制地面沉降在2-3公分内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对其他穿越,还是有相当风险的,主要包括:对高架桥墩的穿越,对黄浦江的穿越。地铁4号线的正线、某些长出入口和出入场线穿越上海内环高架、1好线、2好线及高架明珠一期的桥墩桩基不下于10次,其中上体场站穿越1好线为最难;穿越黄浦江4次,其中浦东南路-南浦大桥区间为Ω大曲线(图6),为目前穿越黄浦江最长的隧道,穿越地层相当复杂,其中第⑥层暗绿色硬土层,地层强度高,为此严格控制速度,隧道下方第⑦层草黄色砂质粉土层有承压水,为此特别注意加强同步注浆管理,严格控制压浆量,充分压注盾尾油脂,防止泥水从盾尾涌入,加强盾构补压浆系统管理,确保螺旋机的密封性能,在盾构转入垂直同向推进时将穿过第②2层含砂量较高的灰色粉质粘土,为此在推进过程中每隔一定距离在盾构前方及螺旋机内压注膨润土或加注泡沫剂,进行土体改良。由于各项施工措施得当,各种穿越均安然无恙,说明地铁4号线工程穿越技术的成熟。

4.6冰冻法及旁通道技术

上海地下水位高,在两区间间打通旁通道一般采用冰冻法施工,主要的冻结法为水平冻结法。而在浦东南路-南浦大桥的过江风井兼深旁通道施工中,采用密闭连续墙内的垂直冻结法施工,如果获得成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4.7时空效应、环境保护与远程监控系统

在上海的地铁施工中,时空效应是很多从都能耳熟能详的词。但是能将时空效应、环境保护与远程监控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在上海地铁建设中还是第一次。无论是地铁工程本身的受力变形,还是周边环境(房屋,管线,构筑物等)的沉降,其结果都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得到即时、准确的反映,方便远程专家决策。

地铁4号线所有车站,都安装了由上海时空软土研究中心开发的远程监控系统。

远程监控系统是指将现场量测数据的远程采集系统与有关分析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一套集数据自动采集、远程传送、数据处理与分析、施工全过程分析、动态施工反馈和预测的集成化系统。其实施过程是:在工程施工中及时监测,及时把监测和管理信息发送到上层管理部门和有丰富经验的专家部门分析并决策,把由决策产生的措施通过管理部门及时反馈到施工现场以指导施工,从而实现现场施工的全过程控制以及工程建设的现代化管理。该系统从2001年8月15日起,在地铁4号线各车站先后安装。在一年内,该系统对施工过程共发现了险情2起,异常5起,但都得到了及时解决,将工程事故扼杀在萌芽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图6为远程监控系统中监测数据测斜分析、工程挖土支撑工况两个子系统示意图。

图6远程监控系统测斜分析和工程挖土支撑工况界面图

4.8自动化监测

地铁4号线工程穿越或影响的内环线高架、明珠一期高架及地铁一、2好线都是上海的生命线交通工程,其的安危是任何时候都必须放在第一位的。为了随时、动态把握可能受地铁4号线工程影响的那一部分的受力及变形反应,采用了自动化监测手段,即将受力和变形传感器连续或间隔地布置在监测对象上,并与自动化数据采集、分析、报警等系统相连,从而达到全天候、精确化监控。对南浦大桥桥墩、地铁1好线、明珠一期的应用表明,自动化监测取得可观的效果,减少了人员开支和劳动,增加了监测对象的安全系数。

4.9结构一体化施工技术

如前所述,由于早期地铁建设未为后来的地铁线路预留连接措施,导致后来线路对先建线路先“外科手术”再“缝合”的一体化施工技术的产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地铁4号线与地铁1好线上体馆站及2好线东方路站的一体化。

1)上体场车站换乘节点的一体化施工技术

地铁4号线上海体育场站为地下三层曲线车站,与地铁1好线上海体育馆站(地下二层、上有漕溪北路高架)呈“T”字相接,见图8。设计车站与1好线车站站厅共享并从上体馆车站下穿过,形成与1好线车站的站厅和站台直接换乘节点。因1好线上体馆未预留任何换乘措施,同时换乘段开挖土层中上部约2.2m为④1层淤泥质粘土,下部4m为④2层砂质粉土夹粉质砂土,施工中极易产生流砂。故为保证工程的安全,尤其是确保1好线、高架的正常运营,本换乘段采取了多种特别措施。

(1)1好线车站与高架的托换:为克服换乘段施工对1好线地墙开孔造成的影响,在换乘段两侧围护边各设置四根Φ1000托换支承桩(长度79m,底板以上部分为450×450H型钢);在各层楼板位置设置托换梁,并通过植筋形式将联系梁与上体馆车站地下墙和主体结构连接;在穿越施工前,换乘段范围上部1好线车站顶板覆土挖除,并在该范围顶板跨中设置一根钢横梁,搁置在两侧托换梁上,并与原车站立柱、顶板连接,以提高车站整体刚度。

(2)U型水平冻结:换乘段结构划分为上行线隧道、换乘通道和下行线隧道三部分进行施工。冻土帷幕采用“U_U”形式进行分期冻结,两个“U”形冻土帷幕厚度取1.5m,中部“_”形冻土帷幕取2.5m。同时,为克服冻胀、融沉、冻土帷幕与原有混凝土结构之间接触薄弱等问题,施工中采取泄压孔放水卸压;泄压孔或冻结孔补偿注浆;冻结管靠近混凝土底板以及打入混凝土连续墙等措施。

(3)矿山法施工:在冰冻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在1好线站台底板下,进行边挖边撑的矿山法施工,换乘通道矿山法开挖:待上、下行隧道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换乘通道矿山法开挖,土方开挖分二层进行,先进行上层3m土方开挖,间隔2m设置45度斜撑;待上层开挖出一定断面长度后,进行下层约3m土方开挖,间隔2m设置2道垂直支撑、1道水平支撑。由于是随挖随撑式,再结合托换桩的作用,可以将影响降到最小。

2)张杨路车站平行换乘节点一体化施工技术

张杨路车站外包尺寸为220.6m×27.3m,深20.5m,为地下三层车站,该车站和已建地铁2好线东方路车站(地下二层)平行换乘(图9)。两车站西端头井贴在一起共用一堵围护墙,标准段两车站最大间距也只有5.4m。

由于张杨路车站比东方路车站埋深深6.9m,为尽量减少张杨路车站建设对已建车站和区间隧道的影响,施工中采取了如下措施:(1)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充分发挥时空效应理论,增设4道封头墙,将220m长的大型基坑划分为五只小基坑,分阶段独立进行施工,以减小对东方路站的不利影响。(2)东、西端头井均采用旋喷加固。西端头井另浇灌一排灌注桩。临近东方路车站一侧4.0米范围内的旋喷桩桩间距加密,加固区底标高超出东方路站围护墙墙底标高,解决基坑开挖原有地下连续墙插入比不足问题。(3)标准段基坑坑底土体采用水泥土搅拌桩与双液注浆抽条加固。(4)东、西端头井施工区内设置两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下一、下四道),其余为φ609钢管支撑,其中标准段内六道支撑为双榀,并对所有钢支撑施加支撑轴向预应力,保持轴力稳定,以控制基坑变形量。(5)加强监测,在端头井基坑与区间隧道间设置自动监测点,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必要时采取一些措施如跟踪注浆等,确保区间隧道的安全。

5结语

地铁4号线线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环线,其建设时机处在上海轨道交通正在大规模兴起之时,时间上是承前启后,空间上是与多条已建、在建及规划的线路相交,是一个巨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工程巨大、困难重重,该工程建设不仅需要上海业已建好的三条地铁线已积累的可贵经验,更需要的是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探索、创新精神,因为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大量的新情况、新困难、新问题,这些问题在上海过去的建设词典中都很难找到答案而又必须要回答的。从地铁4号线工程的建设情况,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对于特大城市和有条件的城市,地铁建设中采用环线加辐射线的模式,形成枢纽核心,可以发挥极高的运输效率,并且从时展与城市交通空间整合的角度看,该种模式具有持续发展、升级的优点。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轨道交通网的运输效率,地铁4号线线结合实际情况,与已建的和规划中的轨道交通线路之间,采取了“L”形、“T”形、“十”字形、同站台、通道以及平行换乘等多种换乘方式,充分体现了作为交通纽带的功能。

(2)地铁4号线工程在设计施工中遇到了大量的技术难题,都牵涉到工程本身的建设与周边环境保护等普遍的矛盾问题,体现了发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解决这些矛盾,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办法,既不是退缩无为,也不是野蛮建设,而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来解决城市交通发展问题。地铁4号线工程为解决这类矛盾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其他城市尤其是沿海软土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3)信息化施工的趋势。地铁4号线工程建设中采用的远程监控系统及自动化监测等系统并取得成功,为高科技的应用和信息化施工在地铁建设中应用作了很好的注解,标志着地下工程建设朝着施工的信息化、监测的自动化、管理的科学化目标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由于地铁4号线截止到本文成稿时,还处于建设当中,本文中所介绍的地铁4号线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所体现的新特点、新技术和新措施等,均是被地铁4号线建设实践证明是科学可行、合理可靠、效果显著的部分,而地铁4号线工程还有一些重大科技难题,目前正在被地铁4号线工程的参建各方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去面对、去攻克。

毫无疑问,地铁4号线工程建设过程中所积累的设计施工的技术和经验,必将成为今后地铁建设可以借鉴的宝库。

参考文献

施工设计论文篇5

学习综合布线技术除了要具备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制图、概预算、建筑弱电安装技术等。学习内容就是首先根据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工作,总结出需要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些知识点融合到几种典型布线系统中,以综合布线为载体,按照综合布线设计的程序讲授、应用相关的知识,此外还要考虑将岗位技能的要求融合到教学中。岗位职责和技术要求:(1)熟悉行业产品规格、技术指标、价格体系。(2)熟悉国家及行业标准。(3)能够绘制与识读工程施工图。(4)熟悉工程招标程序,能够独立编写招投标文件。(5)综合布线工程项目管理。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施的难度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使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尽量承载学生所需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设计

情境一:认识综合布线系统采用讲授法讲综合布线的定义、组成;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标准;传输介质、网络设备;常用的施工工具、测试工具的使用。在讲授过程中利用施工图片展示;学院网络中心现场的介绍;布线材料与工具实物演示;教材及光盘声像资料。情境二:办公室布线施工技术采用教师示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水晶头、跳线的制作技术;掌握信息模块的端接技术;掌握信息插座安装、跳线测试技术。情境三:办公楼布线施工技术采用项目导入法,使学生通过线管的安装熟练掌握办公楼布线系统的管槽施工方法;通过使用弯管器制作弯头,熟练掌握弯管器使用方法和布线曲率半径要求;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能力,训练规范施工的能力。情境四:园区布线施工技术采用讲授法学习掌握建筑群子系统、进线间的概念,采用讨论法组织学生根据建筑群子系统、进线间的设计施工要求,熟悉与掌握线缆引入、楼宇间线缆连接技术。教学基本过程:老师讲授引入综合布线系统学生讨论方案比较老师示范学生练习。

(三)教学评价设计

施工设计论文篇6

鉴于以上问题,我院这些年来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改革和探索。

设计选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为了适应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发展的需求,培养土木工程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选题范围要满足土木工程专业的各个方向。具体做法如下:(1)以结构设计为主的题目,除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外,还包括一部分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设计题目在以往的框架结构设计基础上,增加了小高层结构(框剪结构)设计、地下工程结构、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设计、钢结构框架及钢架结构设计等。选题的深度与广度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毕业设计题目,培养了大土木在各个方向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2)选题要理论联系实际。毕业设计题目改变了以往教师自编题目的传统做法,而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指导教师去各大设计院找一些实际工程设计资料,在设计院的设计人员的指导下整理成为即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能联系生产和科研实际,有一定科研性及学科前沿的综合性的毕业设计题目。题目难度和工作量适宜,大部分学生进行“真题假做”,但对于基础理论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真题真做”。这样选题不但可以使学生构筑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3)毕业设计题目虽然有“真题假做”,但指导教师在指导设计的过程中,严格地按照设计程序要求,设计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设计,图纸按照施工图标准出图。在此期间,指导教师要分阶段给学生讲解规范的相关内容及标准图集中构造节点的应用。

毕业设计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毕业设计组织形式改变了以往统一在学校由指导教师指导的传统方法,近几年,充分利用学生家长或各方的力量,可以自己联系到设计院,采用设计院的既能满足设计要求又与学校设计工作量相当的工程项目作为自联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在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以便使学生的设计更能得到实践锻炼,设计更能满足于工程实践。同学们分别到内蒙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参加某地办公楼设计,有的同学在北京建筑设计总院参加某钢结构厂房设计,有的同学到中冶东方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完成毕业设计。通过计答辩结果表明,在设计院设计的同学从图纸质量、设计内容及节点详图的综合设计能力上不但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而且在设计的有些内容比在校设计的学生的效果更好。

教师的指导与管理

教师对毕业设计指导与管理过程直接影响学生的设计质量。近年来,我系的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采取启发创新、综合运用知识、严格管理设计过程、始终把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之中,保证了学生设计质量。(1)首先,在毕业设计动员中,让学生理解毕业设计的意义。同时邀请设计院的资深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给学生做“如何进行毕业设计”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学生可以面对面的与这些资深专家探讨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2)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教师和设计院的技术人员详细地编写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任务书中合理地体现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内容。同时指导教师将各部分内容分解为设计时间进度表,按照时间进度表有条不紊地指导学生的设计;(3)对设计中的某些问题进行启发创新指导,培养学生创新的萌芽及兴趣。如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题目内容的来龙去脉进行多种方案比较,拿出自己的最佳设计方案,这可谓是创新的尝试。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理论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创新指导。(4)毕业设计要进行中期检查,聘请设计院的资深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对前期学生做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校、院两级督导组不定期地对毕业设计进行检查,督促教师按时辅导学生毕业设计,保证学生设计中的问题能及时解决。

施工设计论文篇7

1.1没有施工组织设计。有些施工单位工程开始施工了还没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导致土(石)方反复挖掘运输,机械设备、人员的需求没有合理计划,进场的材料胡乱堆放,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施工没有保障措施,造成机械降效、人员闲置、材料严重浪费的现象。

1.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不切合工程实际。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监理单位、甲方联合检查,临时让资料员或施工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导致编制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具体人员施工情况、工程管理、机械设备、各类建材不够了解,再加上临时安排,时间十分仓促,而胡编乱造。

1.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差。有些施工单位不懂得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而是写一些各个分项目的施工工艺、随便画一张项目施_[平面图、在墙上编个工程进度网络计划表,就意味着施工组织设计就编制好了。

1.4有些单位领导只重视技术,而往往忽略造价。很多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只片面重视工程施工中各分项工程技术环节的问题,缺乏全面考虑与工程造价有关的工作内容,这样一来容易造成工程在竣工结算的时候,缺少技术资料而受到经济损失。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反映出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工程施工安全运行的重要性,施工单位要从全局出发,认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条件来拟定施工方案,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合理进行现场布置和设备展开;把设计与施工、技术与效益、前方与后勤、施工单位全局活动与具体施工组织等环节联系起来;把整个工程施工中的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工程各阶段、各个分项目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做到各单位、各部门相互密切配合,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优质、低耗、高效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对建设项目整体投资有一个良好的控制,应该从整个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开始,严格按施工程序、从面到点进行全面有控制。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和特点

2.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掌握的三个原则:一是结合工程实际原则;二是权威性原则:也就是在工程备料、配备机械设备及实施的施工方法中,要严格执行经过审批的施工准备工作文件;三是优中选优原则:凡编入文件的各种施工方案,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2.2施工组织设计可分为总体和单体两种。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指的是实施建设项目总体战略部署,对工程建设项目起到总体控制作用。而单体施工组织设计指的是对单一工程项目施工的战术安排,对工程建设项目起重要作用。

2.3工程施工过程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从工程开工破土起,随着施工的全面展开,资金就要不断地陆续投入。就资金的用量而言,施工阶段所需资金最大。施工阶段是最复杂的阶段,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施工阶段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现场工程实体的施工进展。因此,开工以前的各项工作,比如规划、设计以及招标等一些有关的前期工作做得如何,这些工作都要在施工阶段主观或客观地接受考验,前期各准备工作中隐藏的问题会大批地涌现出来。因此,在施工阶段,若不能较好地处理各项问题,工程项目的整个质量就很难保证,施工进度就会减缓而延误工期,项目费用投资就会失去控制。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要点

3.1熟悉工程概况。因为建筑工程有它各自的特点,每个工程项目都有它特有的使用功能,所以就有不一样的结构特点和装饰特点,不同的建筑面积、层高、施工工艺及材质。有些作用相同的建筑工程,在建筑技术水平、建筑标准和建筑等级上也有差异。常常会受天气、不可抗力、地质、水文等自然现象的影响,因此必须要熟悉工程的概况,做到心中有数。

3.2施工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3.2.1设计蓝图接到后,要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图纸,记录好76CHUANGXINKEJI2014.08图纸会审资料,留下存档以备用。

3.2.2组织人员、机械、工具,并组织部署施工现场。

3.2.3组织施工所需材料进场,做好原材料取样、试验及砼、砂浆配比工作。

3.2.4做好施工抄平放线工作,提前做好破土开挖的准备。充分、具体的做好这些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还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3.3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效益的关系

3.3.1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预算定额指的是规定消耗在质量合格的单位工程基本构造要素上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它是计算建筑工程、安装产品价格的基础。这里所讲的基本构造要素,主要指的是分项工程和结构构件。预算定额按工程基本构造要素规定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的消耗数量,以满足编制施工图预算、规划和控制工程造价的要求。预算定额是编制地区单位估价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结算、施工单位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编制概算定额、编制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依据和基础,目前施工企业中机械装备、合理的施工工期、技术工艺、劳动人员的组织为各个分部分项工程消耗量编制的基础。

3.3.2工程造价与施工组织设计二者关系密切。施工组织设计所涵盖的内容:工程概况、现场条件分析、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工艺要求、工期计划等。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才能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措施及工程预算指标。为了保障工程质量,满足甲方使用及T期要求,仍需控制投资、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完善施工方案和技术工艺。

3.3.3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在编制工程造价中也是极为重要的根据。施工单位工程开工前,要求施工安全、技术质量、材料设备、财务计划和工程造价的部门人员需认真熟识图纸、实地勘察,研究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工程造价人员一般都属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小组成员,这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所决定的。因此,在企业内部工程造价人员不仅要懂技术、懂政策、还要懂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也会避免T程决算中的经济纠纷。

4、结论

施工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管理

1、引言

目前的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还存在着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现状,进而提出了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设计上对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设计方案的提交、坡项堆载、结构施工临建的布置等的要求进行了明确说明;在施工上对施工方案编制与下发、施工过程控制、地下水控制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2、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现状

目前的建筑施工,其中的深基坑支护因其专业性较强,一般都分包给了岩土专业施工公司,比较大的公司一般是当地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另外还有一些规模和实力较强的专业公司,当前市场上,个人岩土公司也有一些。

从设计和施工资质上看:比较大的岩土专业施工公司既有施工资质又有设计资质;而一些小的岩土专业施工公司只有施工资质,而没有设计资质,这种情况在当前的岩土工程施工中为数较多。最近两年,一些业主为了提前开工等多种因素,在招标时改变常规,对地下岩土工程部分在结构主体招标前先进行招标,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许多大的建筑总承包单位为了抢占市场,纷纷参与了投标,一些大的建筑总承包单位进入了岩土工程施工。然而,不论是业主还是监理单位,他们都忽视了建筑总承包单位一般都没有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问题,这给将来的施工造成了很多隐患。

从承包模式看:基坑支护施工一般都实行分包,有些是业主直接将基坑工程分包给了专业公司,然后纳入总承包单位管理;而另一种模式是业主将基坑任务交给了总承包单位,而由总承包单位进行分包。前一种模式因业主将任务直接分包,故在总包单位管理时易出现管理难的问题,而后一种模式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从深基坑工程特点看:深基坑开挖深度大,很多深基坑紧邻其它建筑物(或构筑物),施工难度较大,除了合理设计外,必须加强施工管理,确保严格按设计和相关规范施工,必须对基坑边坡和周围建筑物(或构筑物)加强监测,实现信息化施工。

3、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3.1基坑边坡坍塌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基坑施工阶段和基坑支护施工刚结束不久。在北京朝阳区洼里某一工地,基坑支护刚完工不到两天,边坡从上至下整体坍塌,长度达50余米。究其原因,支护施工单位没有经过合理的设计,也没有严格按设计施工,从坍塌的坡面看,尽管是土钉支护,但是没有按土钉支护规范进行。大多数土钉没有注浆,只是打了一些孔把钢筋去;有些土钉虽然注了浆,但是孔内浆体没有注满;有些土钉孔位置根本没有打孔,只是将土钉杆体直接击入土体。

3.2边坡水平位移较大

一些基坑边坡水平位移较大,达到4cm以上,并且经监测,水平位移还在继续加大。面对此种情况,结构主体施工单位停止了地下主体施工,业主不得不立即召集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单位和专家对基坑重新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就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措施。

3.3附近建筑物变形

在城市建设中,很多基坑紧邻建筑物,处理稍有不当,附近建筑物就极易变形。一般来说,建筑物变形都是其地基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出现较大变形后,不仅危及楼上的居民或工作人员的安全,而且也对在施的工程造成威胁,使得工程难以继续进行下去。

4、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的几点建议

针对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出现的一些情况,为了后续的结构主体施工能够顺利、安全、有序地进行,特对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4.1明确基坑支护设计单位

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而深基坑坍塌的事故也频频发生,为防止深基坑工程事故,地方主管部门出台了许多有关深基坑的强制性文件。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深基坑工程事故的严重性和做好深基坑工程的重要性。在包括深基坑支护在内的岩土工程专业施工单位,同时一般也是设计单位。只有明确了深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提交了深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资质,这在将来的施工中如出现问题时才能容易找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可追溯性强。

4.2投标和施工时提交基坑支护设计

深基坑支护施工的依据是深基坑支护设计,故加强深基坑工程设计的审核和监督非常必要。无论在基坑支护投标时还是在基坑支护施工之前,都应单独提交基坑支护设计,设计封面和设计图上均应有设计人、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这样,在基坑支护施工中如出现问题需做设计变更时,才能够很快找到设计人,也便于快速解决问题,同时也便于追究责任。

4.3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与下发

在基坑支护施工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考虑到上报、审阅与返回周期,专项施工方案应在施工前几天编制,并及时上报监理。监理应抓紧批复,在批复后及时返回施工单位,以便施工单位能够及时准确下发到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施工单位在接到正式批复的施工方案前不得进行施工。在当前的基坑支护施工中,施工方案未批复前就开始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作为深基坑支护规范化施工是应当避免的。

4.4施工过程控制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应加强过程控制。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基坑支护设计、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和相关规范等进行施工。施工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由现场技术负责人根据情况的性质和大小,向基坑支护设计人汇报,设计人应及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变更,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5、结语

对于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必须加强管理,要做好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设计应全面考虑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依据和条件,这是做好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前提条件。

(2)深基坑支护应重视设计,加强对设计的全面管理;投标时应单独提供基坑支护设计。

(3)基坑支护施工是工程得以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应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4)“水”是深基坑支护的大敌,应重视对地下水的控制。同时,作为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应限制盲目、过度的抽降。

(5)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管理目前还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做好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丁管理对减少甚至杜绝基坑工程事故、规范建筑施工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勇;海怡大厦项目质量管理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周智勇;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3雷泽鸿;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4覃正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关键问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5茅卫东;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6张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刘力;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与探讨[D];天津大学;2004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