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8篇

时间:2022-04-05 01:12:44

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

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篇1

一、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矛盾

(一)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投入与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高等教育的共性。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薄弱,设备设施简陋,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尽管我国对教育投入的总量不断增加,但是学生平均占有教育经费数却相对减少。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一种廉价教育,其办学成本往往要超过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经费投入不足仍将成为困扰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规模发展与学生就业的矛盾

近几年全国高等教育扩招,主要增加的是高职(专科)名额,因此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就业情况如何,将决定高等职业教育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个人与家庭的问题,而是牵涉到整个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凡是与企业结合紧密的学校,其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培养的学生素质较高,受社会和企业欢迎和接受的程度也高。

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对发展现代高职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有效扩大办学经费投入

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教育领域,有效扩大办学经费的投入,对于解决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投入与教育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校企合作有效促进就业

在合作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研究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和岗位需求提出岗位技能人才素质标准,使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生产建设一线需要,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切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就业,也可从根本上解决规模发展与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

(三)有利于提高“双师”素质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舞台,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的要求,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生产技术和实践素质。

(四)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学校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学生能在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环境氛围中受到锻炼,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技术、提高能力。

三、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建立高职教育中社会实践的科学机制

(一)社会实践的积极意义

1 实现思想教育中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贡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使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思想和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做到在“知”的基础上达到“信”,从而指导“行”。

2 实现技能教育中课堂教学与社会的平稳衔接

课堂教育是强调逻辑的阐释、推理的论证以及间接经验的传承,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传授和累积、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从而使得受教育者拥有一技之长。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师生获知一线的技能资讯和情报,从而使他们的技能培养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社会实践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

1 建设教师队伍功能

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充足的实践经验,从而在实际技能的丰富和拓展上能给学生更多的指导。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可能全部由一线的熟练工程师来充实,因此高职教师在社会实践中,无论是以员工角色顶岗工作,还是以指导老师身份参与实际操作,或是以参观学习和科研课题研讨等方式进行,都将起到促进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功能。

2 优化课程体系功能

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通过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检验理论知识,还可以检验课程体系,从而根据实际做出灵活的调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其中,将碰到的问题反馈给指导老师,从而实现课程体系有意或无意的优化功能。

3 提升技术素养功能

当今社会人才构成体系基本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种,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其培养的高职毕业生是介于工程型与技能型之间的技术型人才,他们将占据社会分工体系中的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智能型操作岗位。

4 推动校企合作功能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掌握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体现这一目标的直接评委――企业将决定这一目标的效用。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实现灵活的校企合作将是决定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

5 推广就业品牌功能

商品变成消费品惊险的一跃是由消费者做出的,而高职院校要成功地将学生变成员工则是由企业来把握的。在这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就业品牌的打造直接决定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呼吸空间。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的良好素质使他们成为就业市场的宠儿,也使学院在酒店业界享有良好的口碑。

(三)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教育中社会实践科学机制的探索

1 以逐步完善的制度建立社会实践的科学机制

将高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明确实践环节的比例和计划安排,建立明确科学的指标,并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以防止和纠正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随意性和不平衡性。高职教育的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要求教师在理论讲解的同时,要更多地进行实践指导。高职教师只有经常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深入基层,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完善。

2 以日益精彩的内容建立社会实践的科学机制

在内容上科学界定社会实践的基本功能、地位和作用,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形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开展社会实践,从而保障实践效果的科学机制。并且实践活动要体现时代主题。只有富有时代性、具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因此,要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明确活动的主题和指导思想,赋予实践活动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开展,实现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

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篇2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是目前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根本宗旨,也是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最好的教学方法。“就业导向”是我国新时期发展职业教育所确立的办学方针,它把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和有助于实现就业,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

随着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目标也有所调整,如何培养更多的适合于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另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适应当今形势和企业的需求,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也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所面对的新课题。

一、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打造全方位育人环境

实践教学是主题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学的课程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社会与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做与学”结合,让实践性教学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1.以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为依托,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

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作为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发挥着网络教育的优势,每学期都组织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渤海船舶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以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为依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在线联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并规定:思政课实践环节学期考核总成绩20分之中,参加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活动得分10分;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上阅读“人生导师—名篇鉴赏”栏目,提交5篇读后感积分5分;参加思政部组织的大学生在线联盟活动获得奖项的,最低得5分,最高得10分。这种考核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在线联盟活动的积极性。参加大学生在线联盟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既丰富了我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水平。

2.与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是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实践性教学的具体课堂内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另外,思想政治概论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学生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实践性课程的内容设计,要充分调查学生的需求,对于学生有困惑或者迷茫的知识要重点讲解,确保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程中。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后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和实践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交流总结,确保学生学有所用。

3.以理论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

大学生社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在众多类型的学生社团中,最具有鲜明特色的就是理论社团。理论社团以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宗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学习和宣传党的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校园文化以及开展社会实践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理论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准确把握社团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切入点,以理论社团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理论宣传、志愿服务、主题辩论、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自2007年以来,我院思政教研部以“理论之光”、“知行社”和“美的协会”等理论社团为载体,开展了“红色记忆——永远的丰碑”、“环保校园行”等大型宣传系列活动,受到了市、院各级领导部门的一致好评。

4.与专业实训实习相结合,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由于高职院校的专业实习多,把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与学生专业实习结合,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相互渗透,从而解决课时紧张、经费不足和实习基地难找等的问题,使之成为高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5.与学院党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思政课实践教学比理论课的教授范围更广,教授难度也更大,需要投入的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更大。学院党团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实施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主要环节。思政教研部与院团委、学生处密切配合,将学期实践教学与院团委、学生处开展的假期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教学活动中更多融入一些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策划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案及实施步骤,并负责实践教学的全面落实,从而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完善知行统一的综合性考核方法

学院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考核方式,采取知行合一的综合考评方法,分别从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表现和日常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考核,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目标评价相结合,形成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理论认知与实际表现相结合的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具体操作分为平时考核、实践环节考核和理论考核。

1.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20%,具体考查:

①学生在校思想品德表现。本项给分参照学生学期德育量化积分。

②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表现。主要对学生出勤、课前5分钟时事政治报道、听课状态、课堂发言等进行考核。

2.实践环节考核

实践环节考核主要对学生活动参与程度、活动表现、获奖情况、合作水平、实践能力等进行考核。实践环节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30%,具体考查:

①学生参加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活动情况。一是规定活动,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上阅读“人生导师——名篇鉴赏”,提交读后感;二是自选活动,参加思政部组织的大学生在线联盟活动,根据获奖情况评定积分。

②参加思政部、院团委、学生处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情况。

3.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50%,主要采取开闭结合的复合型考试形式。闭卷主要适用于知识性识记的客观试题,开卷主要适用于综合应用性的主观试题。开闭结合的复合型考试,既检测了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的了解和掌握,又检查了学生理解和运用科学理论的能力,克服了单一考试的不足。

总之,通过实践化教学模式实现从教材为主体向教学为主体的转变,以及从教学为主向培养学生能力素质为主的转变,形成以问题为核心,专题内容为单位,各自独立的且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欧阳剑波,苏冰星.“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生思政教育亟待实现的四个转变[J].职教论坛,2008,(12):47-49.

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篇3

关键词:学生社团;社会实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1综述

目前本研究的现状:到目前为止,据我们查阅大量的有关资料,尚未发现本课题在国内外有比较深层次的研究,特别是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更为欠缺。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搜索,主要有不多的几篇:王凡,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如何改变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使其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以此促进校园文化健康良好的发展与建设进行了探析;张进竞,我国中职学生社团活动的多样性以及知识的丰富性,能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促进中职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从而带动中职学校整体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对中职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有重要意义。但在研究的系统性、深入性上还存在较大的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2本课堂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特色与创新之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以在校大学生和高职学校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负责人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并对兰州市三所高校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试图将理论与实证调查相结合,提出切合实际的、可供操作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用的新举措,即“以院系班级三级活动相融合、以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双翼,最终实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体要求”的“一体两翼三级”的新型体制机制。以期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2.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下

(1)全国石化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2)兰内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取得的经验及典型做法;(3)结合调研情况对石化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分析;(4)结合调研情况对石化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路径进行研究;(5)构建创新型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体两翼三级”体制机制。

2.2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重点:省内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取得的经验及典型做法;难点:(1)结合调研情况对石化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分析;(2)结合调研情况对石化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路径进行研究;(3)构建创新型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体两翼三级”体制机制。

2.3特色和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的创新。本课题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充分借鉴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经验总结法等,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客观性。(2)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突出。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石化类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改革,提升文化育人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现实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4基本思路和方法

2.4.1基本思路(1)通过调查问卷,对全国石化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全面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2)实地访谈,对兰内三所高校进行全面深入地调研,归纳总结了已经取得的成绩,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3)在调研石化类高职院校和兰内高校的基础上,勾勒了目前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发挥的现状及其原因。(4)在对石化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素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情况,对石化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研究。

2.4.2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个案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利用各种渠道查阅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果,包括目前存在的问题、成因、表现形式和各种应对策略。(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对全国石化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全面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3)实地访谈法通过实地访谈,对兰内三所高校进行全面深入地调研,并归纳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4)经验总结法对国内外石化类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成功地经验和典型做法进行归纳总结,选择性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并推广。

3本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

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篇4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实践教学对高职护生自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6月对参与健康教育临床实践的高职护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于进行临床实践教学前后采用SCL-90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实践1月后,护生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得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实践前,其心理健康比例、积极应对、自尊、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均高于实践前。消极应对和SCL-90总平均分呈正相关,自尊、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与SCL-90总平均分呈负相关。结论:临床实践教学能促进高职护生自尊、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自尊、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是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因素。

关键词 高职护生;自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64

The influence of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self-esteem,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on the clinical practice

LIANG Guo-long,SHI Wen-qing,CHEN Yu-lin

(Faculty of Nursing,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Nanning53002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self-esteem,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on the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The 90 vocational nursing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s,before and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 clinical practice.

Results:After one month of clinical practice,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was better than before practice,the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average score,social support,self-esteem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were promoted.Negative coping style was correlated with bad mental health,while self-esteem,social support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were correlated with good mental health.

Conclusion:The mental health level,social support,self-esteem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of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were promoted by clinical practice.Social support,self-esteem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may be the promoted factors of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Self-esteem;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Mental health

目前,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关于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较少,关注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这些应激中介因素对高职护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就更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实践教学对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心理健康与高职护生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探索促进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12年5~6月参与某三甲医院鼻咽癌放疗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临床实践的2010级我校高职护生90名,均为女生。平均年龄(20.3±2.1)岁。我校共有156名2010级高职护生报名,在接受10学时的“鼻咽癌健康教育”培训及6学时的“健康教育项目化管理”培训后,最终90名护生通过考核,参与本项目。这90名护生,在带教老师、责任护士或主治医师的指导下,一对一地对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然后连续1个月追踪、鼓励患者采用新掌握的方法开展自我护理。

1.2工具及方法(1)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1~5级评分,统计9个症状因子平均分和总平均分;均分在1.0~2.0提示为心理健康,2.1~3.0之间提示为亚健康状态,3.1以上提示为不健康。(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积极应对12项,消极应对8项,共20个条目,按0~3级评分,分别统计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的平均分,分值越高表示该应对方式使用越多。(3)自尊量表[1]。共1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总分值范围10~4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尊水平越高。(4)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共12个条目,采用1~7级评分,所有条目分累计,得分越高表示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问卷调查在项目开始前、开始1个月后,分2次进行。2次调查各发放问卷90份,均有效收回。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践前后受访护生SCL-90各因子均分比较(表1)

2.2实践前后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表2)

2.3护生实践前和实践1个月后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平均分比较(表3)

2.4实践1个月后参与护生的自尊、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的得分与SCL-90总均分相关性分析(表4)

3讨论

结果显示,实践前参与临床实践教学护生的SCL-90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的均分高,与王永红、高珩、邱映明和陆小兵等学者调查临床实习前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相同[1-4]。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等症状因子低,又与他们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和临床实践教学与临床实习的不同,第一次调查在完成实践前培训考核后进行,参与护生得到额外的辅导与社会支持,参与的护生都经过考核挑选等诸多因素有关。自尊是个体对自身价值、自我能克服生活挑战过上幸福生活的肯定,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社会支持是个体在社会生存环境下,能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和物质上的支持或援助,缺少或不能很好地利用时,个体面对应激的心理、生理反应就会较为显著[5]。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则有负面影响[6]。在实践1个月后,SCL-90各项症状因子均分均低于实践前,自尊量表得分、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积极应对平均分都显著高于实践前,消极应对的均分显著低于实践前(P<0.01),表2显示,学生心理健康较实践前明显好转,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个结果可能与护生在帮助鼻咽癌患者的实践过程中自尊的提高、获得更多社会支持、从患者身上学到更多积极应对等因素有关。

表4显示,参与临床实践教学护生的自尊、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的得分与SCL-90总均分呈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的得分与SCL-90总均分呈正相关(P<0.05),提示自尊、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能促进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消极应对方式能损害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

4小结

临床实践教学能促进高职护生自尊、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自尊、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是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因素,消极应对方式是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损害因素,在今后的护理教学改革中应特别重视这些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永红,韩爱敏,王荣,等.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应对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150-151.

[2]高珩,何英利.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J]. 全科护理,2010,8(7A):1696-1698.

[3]邱映明,叶小青,邹晓波.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85-87.

[4]陆小兵.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1-3.

[5]顾瑜琦,刘克俭.健康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7-42.

[6]吕文艳,侯爱和,王会芳.高职护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相关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16-519.

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篇5

1.理论模型

本研究对于大学生领导力发展水平的评估及其影响的探索采用“领导力发展的社会改变模型”(TheSocialChangeModelofLeadershipDevelopment,简称SCM)。该模型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等教育研究院开发,是诸多大学生领导力模型中提出较早并极具影响力的一种。SCM特别强调大学生领导力开发的价值维度,并且认为有意识的关注价值应当成为任何领导力开发的核心。*该模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促进积极的社会改变。SCM以“改变”为核心价值,包括自我认知、一致性、承诺、合作、共同目标、以理相争和公民责任等7种重要价值,这些价值可划分为个体价值(自我认知、一致性、承诺)、团体价值(合作、共同目标、以理相争)、社会/社区价值(公民责任)三个维度。

2.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是考察中国大学生的社会参与状况对领导力发展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此调查问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领导力发展评估量表,另一部分为社会参与影响因素量表。领导力发展评估量表采用了基于SCM而开发的“社会责任型领导力量表”。影响因素变量主要由个体因素(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政治面貌)和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兼职工作)两个部分组成。鉴于当前国内还没有“社会责任型领导力量表”的中文版,本研究对英文版量表进行了翻译。为保证该量表的理念能够适用于中国大学生,针对不同的中国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多次试测,多次修正中文翻译,剔除了量表中的负向题,以提升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就本研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来看,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水平。本研究使用SPSS19.0对量表的信度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该量表及其8个维度的克伦巴赫a值均超过了0.7,表明该量表信度良好,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3.研究假设

根据文献研究的结果,以及当前国内高校所具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途径中社会参与的现状,本研究做出以下假设:(1)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总体水平高于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2)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发展具有正向影响;(3)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总体水平高于未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4)参与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发展具有正向影响;(5)参与兼职工作的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总体水平高于未参与兼职工作的大学生;(6)参与兼职工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发展具有正向影响。

4.样本信息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高校本科生,共计发放问卷5000份,实际回收3331份,回收率为66.6%。缺失值处理采取整列删除,剔除含有不合理数据的问卷,有效问卷为3150份,占回收问卷的94.6%。样本主要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20所高校,其中9所为“211”高校,占总样本量的45.0%。调查所涉及的学校类型广泛,不仅包括综合性大学,如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也包括专业类高校,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样本共涉及12个学科门类。在3150名大学生中,男生占45.3%,女生占54.7%;年龄主要分布在19-22岁,其中19-20岁占46.9%,21-22岁占44.1%,16-18岁占5.2%,23岁以上占3.8%;一年级占30.5%,二年级占31.7%,三年级占27.2%,四年级占10.6%;政治面貌方面,中共党员占16.1%,共青团员占80.5%,群众占3.4%;生源地方面,农村生源占44.3%,城镇生源占55.7%;独生子女占62.5%,非独生子女占37.5%。调查显示,在3150名受访大学生中,57.4%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过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3.5%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过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23.1%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过学校行政职能部门的兼职工作。

二、研究结果分析

1.社会参与因素与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差异分析

对于研究假设(1),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过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在社会责任型领导力上存在总体差异,差异显著(P<0.01)。由均值可知,参与过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得分高于未参与过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对社会责任型领导力的8个维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参与过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与未参与过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在8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由均值可知,参与过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得分高于未参与过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对于研究假设(3),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过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在社会责任型领导力上存在总体差异,差异显著(P<0.001)。由均值可知,参与过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得分高于未参与过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对社会责任型领导力的8个维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参与过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与未参与过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在8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由均值可知,参与过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得分总体水平高于未参与过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对于研究假设(5),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过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兼职工作的大学生在社会责任型领导力上存在总体差异,差异显著(P<0.001)。由均值可知,参与过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兼职工作的大学生得分高于未参与过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兼职工作的大学生。对社会责任型领导力的8个维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参与过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兼职工作的大学生与未参与过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兼职工作的大学生在8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01)。由均值可知,参与过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兼职工作的大学生得分总体水平高于未参与过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兼职工作的大学生。

2.社会参与因素与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影响关系

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和兼职工作的参与情况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的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由表2可知,是否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和兼职工作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型领导力发展具有显著影响(p<0.05)。假设(2)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得到了证实,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发展具有显著影响(p<0.05)。以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为参照组,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型领导力水平优于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系数估计为0.254),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处于社会责任型领导力“高”水平相对处于“中”和“低”水平,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处于社会责任型领导力“高”和“中”水平相对于处于“低”水平的发生比,约为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的1.289倍。假设(4)参与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得到了证实,参与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发展具有显著影响(p<0.05)。以未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为参照组,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型领导力水平优于未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系数估计为0.292),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处于社会责任型领导力“高”水平相对处于“中”和“低”水平,以及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处于社会责任型领导力“高”和“中”水平相对于处于“低”水平的发生比,约为未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的1.339倍。假设(6)参与学校兼职工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得到了证实,参与学校兼职工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发展具有显著影响(p<0.05)。以未参与学校兼职工作的大学生为参照组,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参与学校兼职工作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型领导力水平优于未参与学校兼职工作的大学生(系数估计为0.342),参与学校兼职工作的大学生处于社会责任型领导力“高”水平相对处于“中”和“低”水平,以及参与学校兼职工作的大学生处于社会责任型领导力“高”和“中”水平相对于处于“低”水平的发生比,约为未参与学校兼职工作的大学生的1.408倍。上述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参与对于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在校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和兼职工作对于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型领导力的发展具有正向影响。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篇6

【关键词】高职生;提升;社会实践能力;途径

社会实践是高职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环节,是高职生择业、就业、创业的前提。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和培养高职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能够就业、创业打下一个坚实地基础。

1.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涵义

所谓实践能力,就是实践的能力,反映个体合理运用自身已具备的知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它反映个体主体性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一般实践能力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一般领域中,其能力包括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是解决各种综合性问题的基础;专业实践能力是从事特殊或专业性实践活动所必备的能力,解决专业领域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则是指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和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高职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高职院校突出以实践能力为本的培养模式,顺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以致用,深入实践”,高职生的学习重在实践,这对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高职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首先,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高职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社会认知能力是个体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行为做出推测与判断所具备的某些心理条件。80后、90后的学生从小在溺爱中长大,“蜜罐”里泡大,即使在学校,老师也是对孩子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所有人围绕着他转,学生一旦面临困难就无所适从,这就使得中国的年轻一代在对社会认知上存在较大的缺陷,由于社会实践活动是让高职生以一个“准社会人”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因此,许多工作就需要自己独立完成,许多问题需要自己独立解决,而不是一群人帮助他解决困难,这就使得他对社会、对自身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独立生活,独立生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练自己;其次,社会实践可以培养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由于很多社会实践活动不是高职生个人孤立地进行的,他必须与各色各样的人员进行交往,只有学会交往,才能正确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工作效率和事业成功。

3.提升高职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途径

为了提升高职生社会实践能力,笔者认为,主要从专业能力培养、加强就业和创业教育、实践成果交流以及管理机制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促进高职生长才干、讲奉献、树品格、精专业,增强社会责任感。

3.1高职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不仅是一种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种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应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高职生假期社会实践更应该与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专业是高职假期社会实践的目标之一。只有这样高职生才具有符合行业岗位要求的实践工作能力。

因此,需要积极分析研究社会实践与专业、企业的结合点,更好地搞好高职生的社会实践与专业的对接。我们应在高职生社会实践立项中寻找与行业企业的切合点,调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用人需求,不断探索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才能真正地做到社会实践与专业的融合,达到社会实践增长学生专业能力和水平的目标,使学生更快地成为合格的生产一线需要的人才。

3.2加强就业和创业教育,提高高职生实践能力

以培养和提高高职生实践能力作为突破口,加强高职生就业和创业教育,将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结合起来,从而增强高职生就业竞争力,增加高职生就业机会。高职需要应该加强实践教学,重视顶岗实习,引导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是高职学院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包含实验、实践、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拓展,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1]

3.3交流社会实践心得,强化社会实践效果

不论哪种形式、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要注重最后的总结和交流,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报告会、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形式,让高职生交流社会实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自我教育的方式扩大社会实践的成果,带动更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分享社会实践的成果,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同时,通过表彰先进和优秀实践个人的方式,扩大社会实践的影响,并在全校掀起参加社会实践的热烈气氛。

3.4构建高职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高职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主要从组织管理机制、全过程参与、全员参与和建立社会实践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构建,确保社会实践工作长期、有序地进行下去。

3.4.1建立全员参与的组织管理机制

学校党、政部门要成立高职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党(校)办、院团委、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等单位为成员。其职责是部署高职生社会实践活动,明确指导思想、实施方案、步骤和内容、划拨经费、制定考核办法等。同时各二级院系成立实践活动指导小组,由院系团总支牵头、党总支、教研室、学生会派代表参与、负责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只有这种上到校领导,中到专职教师和辅导员,下至普通学生,全体参与,才能解决高职生社会实践的全员性问题,才能解决教学计划内和教学计划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问题。

3.4.2建立全面参与的管理机制

全面参与是指轮岗作业,即拓宽实践项目。目前,在高校高职生社会实践的活动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参加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一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回报父母、长辈做一件实事;开展一次社会调查;读一本好书;参加一项文体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如家教、货品推销员、餐饮店服务生等等。

3.4.3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社会实践的服务保障体系

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要建立起一整套社会实践服务保障体系。[2]要建立一个部门、一套完整管理制度,保障高职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高职生的社会实践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预案,确保师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安全。同时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积极为学生维权,在实践过程中与用工单位发生劳务纠纷、受伤或者发生安全事故时,学校要有具体的部门出面与用工单位交涉,尽可能的确保学生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总之,各高职学院应该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下转第50页)(上接第9页)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教育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科]

【参考文献】

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篇7

本文结合“概论”课新教材特点和笔者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探讨了在高职院校中“概论”课“案例+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和操作实践,以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模式 案例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8-02

一、“概论”课教学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概论”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我国各类高校的必修课。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一直以来均对其进行重点建设,各高职院校也纷纷强化对这门课的引导和改革。然而,当前“概论”课在高职院校仍是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即教学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环境、以教师为主体,从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被动接受。因此,这就对“概论”课的实效性建设构成了严重制约。

“概论”课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学方式上,过分强调灌输理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之间形成了“一言堂”、“满堂灌”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不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获取知识渠道多、信息量大、独立意识较强等特点。因此从教学效果来看表现为:“过程 ―无趣; 结果―无用”。

其次,我们使用的“概论”教材内容涉及面广,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内容,教材的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都很强,因此就容易导致教师在对教材的把握上严格按照章、节、目的体例来贯穿讲授。“概论”课应用这种“讲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来教学,虽然信息量大,体系完整,但相对于我院高职学生知识结构的现状和学时安排偏紧的实际,很容易囫囵吞枣,弄成夹生饭,也制约了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性。

再次,考核方式单一,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考试以期末“一考定乾坤”,但这种考核方式仍然侧重于对知识记忆的考核,局限于教材、教师划定的范围,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因此,往往不能完整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造成当今大学生“知行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概论”课中的应用

1.“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

“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在“概论”课的应用,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的学习手段,把专题式案例教学与社会实践耦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引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核心理论,引导学生阅读原著领悟伟人们思想的精华,带领学生社会实践,让他们感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正含义,以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学习。具体而言,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采取自主学习、案例分析、研究讨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方式,有组织、有计划的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和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

2.“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概论”课中运用的必要性

“概论”课教学能否带来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高职学生群体中,许多学生因为专业偏见,认为像“概论”这样的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实际作用,导致其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动机,面对理论性较强的“概论”课,更是“索然无味”。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政治理论课缺乏系统性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积累不足。因此,进入到大学阶段后,对于老师所教授的政治理论内容往往不甚了解,更无法产生共鸣和实现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也就逐渐失去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不足。

因此,要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只有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达到理论教学同高职学生在思想实际、成长需求以及全面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最佳结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思路与视野,使他们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为此,一是,根据现有《概论》教材体系的框架结合,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概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选择,设计了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12个专题教学内容。二是,每一个专题教学以案例引导,针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抓住理论的重点和闪光点,紧密联系实际。让他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找到解决自己思想困惑的最佳钥匙。三是,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效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每个专题根据教学内容插入文本案例、音频、图片、视频等材料,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四是,紧密结合学科体系和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要求,仔细推敲高职学生接受特点、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制订“概论”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和社会实践教学方案。“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采用“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学生自主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3-5人组成团队的形式开展“概论”课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并以PPT等多媒体方式进行汇报总结(占“概论”课程总分30%)。而教师在课堂进行总结性评价,以激励为主,指出学生写得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认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践性很强的理论,要很好地把握它们,必须要紧密联系自身的实际来学习、领悟。这种社会实践教学形式克服了以“课堂为环境”的传统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发挥教学的动态生成性。

众所周知,理论只有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出切实的功效,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尤为如此。

三、“概论”课“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概论”课应用“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虽已积累一些经验,但总的来说仍不尽如人意。与“概论”课理论教学的规范性和系统性相比,“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还不成熟、不完善,在具体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使用“案例+社会实践”模式教学,教学形式活泼、生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填鸭”或“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由于“概论”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搞案例教学。再加上高职学生本身就对“概论”这样的理论课缺乏兴趣,因此在对互动性要求较强的案例教学的评估分析中,会出现学生参与不够,甚至会出现冷场、僵局等问题,而教师又慢慢的回到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当中,导致案例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此外,即便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时很感兴趣也很主动,重视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却缺少对基础理论知识及理论的强化与总结,加之学生课后不看书,更不会有意识地去记忆相关知识点,缺少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把握。因此,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讲解透彻的基础上开展案例讨论,才能较好地取得实效。

第二、“案例+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限制。教学也以课堂和课外的不同方式同步进行,尤其是在社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师 “一包到底”的现象,即从确立实践主题、制定实践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总结、成果汇报,都由教师主持进行,依然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地位;同时又由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性,加之“概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涉及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教师很难完全跟踪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只能对其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限地监督,由此也就不能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有效地指导、监督和考核,从而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如何撰写调查报告,导致学生认真参与的愿望降低,学生对“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敷衍了事的心理增强,甚至有的学生的调查报告都直接从网上下载,复制和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反映出某些不良学风,而且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在“概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四、小结

中职生社会实践总结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晓音(1973-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思政)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蒋晓云(1966-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政体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与研究”(项目编号:HB13MK020)和2013年度河北省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科研项目“高职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A201300106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152-02

一、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而实践教学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在论及“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时,明确提出要“加强实践环节”“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求通过加强实践教学途径,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而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练就能力、造就职业素养的重要保证。只有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才能使学生在实践的平台上展现自我、锤炼本能、服务他人、感受人生、思考未来,感悟理论的力量,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以正确树立,促进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虽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构建一个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需要、能更好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框架,形成比较规范和科学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个人政治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公共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而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围绕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以学生为实践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创造性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为特征的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实践教学起主导作用,是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实施者。学生是实践教学的实施主体,学生自由结成实践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实践教学方案,结合自身的知识、能力、兴趣、特长及方向,自主选择主题实践项目、制订实践方案、进行实践过程、总结实践成果并评价。学生在亲身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把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成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论指南,最终将理论内化为品质、知识转化为能力、感悟上升为行动。

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相贴近,结合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内容,注重职业性、地域性、创新性,科学设置思政课主题实践项目,合理制订思政课实践方案,整合开发思政课实践资源,建立以过程考核为主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保障机制,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双提升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是服务于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运转有序的大德育实践教学体系,它整合了校内外各方面资源优势,包含思想体系部分、资源体系部分、方法体系部分、评价体系等。

1.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思想体系部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最大特征是强调“知行统一”,要求学生用眼去看、用手去做、用心去体验、用脑去思考和创造。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学部门和教师的努力,更需要构建一个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相互配合的思想体系。首先,以“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为核心,建立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及组织管理机制,制定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相统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总体规划与科学指导,并结合实际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其次,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包括:(1)管理制度。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学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考核及评价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2)监督制度。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及监管以及评价与反馈,注重过程评价,确保实践教学有效运行。(3)激励制度。进行实践教学评估,落实实践教学学时及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构建有效奖惩机制,激发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2.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体系部分。“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丰富实践教学资源的支撑。(1)要有相对充裕的人力资源。思政课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效果、发展如何,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能力大小、积极与否有很大关系。因此,应不断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学院党团组织工作者和各系辅导员密切协作的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同时,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及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其实践教学的知识与技能,提高教书育人的效果。(2)要有充分的基地支持。高职院校应根据思政课教学内容和社会需要,结合本地区特色,发挥地源优势,建立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地方特色,开发利用周边具有典型意义的资源,如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资源等;选择具有时代先进意义的企业、事业等单位;建立与专业实习、学生社团实践、社区援助、勤工助学等相结合的多种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3)要有相对充足的财力资源。实践教学中交通费用、校外聘请专家授课报酬、参观考察门票费用等都是基本的必要经费开支,应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项基金,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此外,还要加大校园硬件建设、校园网络软环境建设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3.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体系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形成了由“课内实践项目、校内课外项目和校外社会实践项目”三个层面组成的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课内实践项目主要开展征文演讲、知识竞赛、辩论赛、专题讲座等。校内实践以主题实践项目方式进行,覆盖全体学生。校外实践项目采用的方法主要有:(1)参观访问法。以石家庄高职院校为例,可以利用西柏坡、烈士陵园、中国人民银行旧址、石家庄解放纪念碑、省博物馆等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强化感性认识,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2)调查研究法。组织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夜市经济、道路交通安全法、企事业单位改革、社区建设和学生所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调研,发挥实践教学基地作用。通过实践体验,强化知识理解,提高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使学生在实践体验、角色模拟中完成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责任感、使命感。(3)多向结合法。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如结合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和“调研河北”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专业实习实训、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求实精神。(4)网络互动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为平台,开通网络课堂,占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阵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之,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实现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总体目标。

4.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部分。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的质量与水平、成效与缺陷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并据此不断修订实践教学计划,调整教与学的行为,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部分主要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第一,建立多元的评价主体。由思政课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共同参与,多向互动评价。思政课教师亲自组织和指导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教学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审查、管理和监督;学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自己和一同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第二,健全综合的评价内容。要将思政课教师的组织指导、学生的参与情况及相关部门的配合情况都纳入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方面,着重进行过程评价,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科学探究精神等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第三,实施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育评价目的,立足学院实际、学生实际和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际,参照国家实践教学标准体系的结构、原则等制定,包括对教学地位、教育队伍、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第四,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采用小组“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主题单元考评方式,对学生思想进步、态度转变、心智发展、能力提升的点滴进步进行过程化评价。帮助学生养成客观公正、自知自省的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