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安全生产论文8篇

时间:2023-03-28 14:58:54

中国安全生产论文

中国安全生产论文篇1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广泛宣传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紧紧围绕电力行业20xx年“安全生产年”工作任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宣传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推广电力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和经验,积极推进电力安全文化建设,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文化保证。

二、活动主题

关爱生命、安全发展。

进一步落实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电力监管机构的监督、指导和协调作用。紧紧围绕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年”总体部署,扎实开展电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加强电力安全知识和电力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典型事迹的宣传,为电力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建安全生产良好法制环境,建立电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杜绝重大以上电力事故发生,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安全、和谐的电力供应环境。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月”活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 “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力度,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作为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年”重要内容抓紧抓好,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扎实开展各项活动,精心组织,务求实效,促进“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2、组织开展好宣传咨询日活动。电监会各派出机构和电力企业要与地方政府的有关安排和要求相协调,突出“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主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形式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基层文化阵地,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年”活动创造的先进经验,促使“安全发展”科学理念深入人心。

3、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安全文化建设情况,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要组织好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和“我为安全进一言”等活动,保证“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人人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4、开展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征文活动。6月份,我会将组织开展“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大力宣传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理念,全面推动电力行业切实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征文活动由我会主办,中国电力报协办(详细活动方案将在《中国电力报》上刊登)。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开展专题讨论和学习交流,自下而上地全员开展征文;同时,要做好本单位征文评审工作,为10月份将要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电力安全发展暨电力应急管理论坛推荐优秀论文。届时,部分优秀论文作者将被邀请进行论坛演讲。

5、组织安全生产图书、音像资料的学习。为配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吸取近年来重大和典型电力事故教训,提高电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我会委托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了《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手册》,制作了《电力系统抵御特大自然灾害的思考》、《电网事故案例》专题片和《电网事故案例》多媒体光盘,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观看。

> 各单位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请于7月1日前以文件和电子文本两种方式报送电监会安全监管局。

中国安全生产论文篇2

1国外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基础

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经验证明,通过体系化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风险识别、控制和管理,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逐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是可以实现本质安全的。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较早,伴随着工业进步,其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也有了飞跃式发展。从法默的安全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安全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从最初的事故学理论到后来的风险控制论,再到现在的安全哲学理论、安全逻辑科学、安全法学理论、安全信息理论、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理论、安全工程理论、安全仿生理论、安全文化理论、事故灾变理论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不断与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相结合,对现代安全及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法默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认为,少数工人由于自身原因,具有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是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和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种理论目前不被大多数人认可。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经历多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中间环节起到预防作用,就能避免事故;只有重视消除轻微事故,才能防止轻伤和重伤事故,否则大事故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1961年,吉布森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是造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及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强调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的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发生。系统安全理论是人们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而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强调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即在设计系统时就用安全工程方法进行风险管控,系统安全工作包括危险源识别、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评价及危险控制等一系列内容。安全行为管理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企业行为安全管理方法,后迅速在欧美及日本等现代工业化国家兴起;由于其成功地为许多知名企业(如杜邦)实现卓越的安全绩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采纳。安全行为管理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理论基础,主要采用“行为前因-行为-行为后果”的行为模型,通过创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鼓励人的安全行为,从而减少由于人的行为而引起的事故,进而实现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目标。

2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比较

基于上述理论,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就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典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是我们熟知的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以下简称HSE管理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标准体系OHSAS18001。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HSE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效果十分明显。HSE管理体系强调以领导承诺为核心,以无事故、无害于员工健康、无损于环境为目标,包括核心和条件部分、循环链部分、辅助方法和工具部分三大要素;体系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建立的准备、初始风险评价、策划和设计、文件编制、执行和实施等。为提升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包括13个要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从我国相关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结果来看,普遍存在重体系、轻日后管理,重机构审核、轻自我提升,重原汁原味、轻联系实际等问题,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与安全管理能力不匹配。此外,有学者认为,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过多地强调管理的标准化,而忽视现场操作的标准化。不可否认,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众多国外企业发现,在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后,虽然企业的重大安全事故比例明显下降,但企业的一般事故却没有得到明显控制。为此,国外企业结合其安全生产管理实际,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推行安全行为观察管理方法,使企业安全绩效得到明显提升。业界一致认为,安全行为观察方法不仅丰富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而且是基层队站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及促进安全团队文化落地的重要工具。

3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随着信息技术在集装箱码头企业的应用普及,部分码头企业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固化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但国内绝大多数码头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仅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文档(法律、法规、制度、应急预案、组织架构、安全目标、安委会会议、安全投入等)电子化、安全检查表等管理功能,针对班组安全的信息化应用却鲜有案例。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360安全体系建设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集成企业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实现现场安全状态评估和预警体系与标准化融合,形成自下而上的安全生产管理优化模式。为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行为管理,可将生产要素抽象分类为5个一级要素和162个二级要素,其中,一级要素主要包括人(即各工种)、设备和工属具、设施(即码头、库房、办公楼、道路等)、环境(即天气、船舶、水域等)、管理(即教育、会议、资金、制度等)。集装箱码头企业的生产作业流程可拆分为11个一级工作场景(包括靠泊、系解缆、集港、装船、拆打加固、揭舱盖、船前准备、辅助生产、提箱、离泊、卸船等),在将工作场景与生产要素交叉后,按照安全行为观察的方法对员工的反应和站位、个人防护装备、工具和设施、程序和标准、人体工程学、现场环境和秩序等标准进行图文采集,从而实现对指定场景员工安全行为标准的数字化处理。此举是推行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安全行为观察和团队安全文化的基础,也是安全职责清单具体化的重要手段。对照安全行为观察标准,员工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反馈观察结果(反馈结果包括现场行为实时照片和定性评价),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分析安全行为结果,并通过系统发送达标行为统计和安全行为标准图文资料,从而对行为不安全人员进行培训,并要求相关责任人确认。同时,系统还具备安全行为随手拍功能,以启发员工发现自身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此外,360安全体系对物(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标准也进行了图文标准定义,并设定相应的排查周期,从而实现安全主体责任层层预警和监控功能及安全预警指数的计算功能。收集到员工安全行为数据后,便可以随时应用安全行为观察方法开展安全行为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结合行业典型安全事故,在360安全体系中定义重点安全行为治理的4个领域,分别是人机配合、高空坠物、流机作业、机械维修,从而使安全管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行为管理。360安全体系提供一键式安全行为排查功能,例如,在针对岸桥高空坠物的安全行为管理中,系统对岸桥容易产生高空坠物的部位进行安全标准化信息(包括易坠落物的标准状态图片、排查周期等)采集。360安全体系定期向指定员工发送排查任务,以便其实施现场排查,反馈排查结果。360安全体系分为以下三大模块:(1)手机端,是隐患群防群治和隐患数据采集的工具;(2)个人计算机端,是各部门落实自身主体责任的工具,同时也是安全管理人员实施监管的工具;(3)系统后台,是企业级隐患评估和安全管理的工具。360安全体系后台有10个有助于安全行为改进的度量指标,称之为“十率”,即检查标准覆盖率、自查隐患率、逾期整改率、较大隐患控制率、标准排查超期率、隐患标准重复率、学习人员覆盖率、标准学习覆盖率、考试人员覆盖率和考试标准覆盖率。“十率”的作用在于: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隐患不排查、系统能觉察,排查不上报、系统能知道,上报不整改、系统有记载,整改不及时、系统有警示的安全生产管理功能。

4结束语

中国安全生产论文篇3

新时期的战略选择: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着重大影响,同时也将不断更新着安全思想、安全理念。经济发展规律将继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观念和行为。全新的价值观念,更务实并富有亲和力的关注安全、珍惜生命、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已成为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的主流。因此,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素质是时代进步表现,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与战略选择。

“三个代表”: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

安全生产工作体现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向劳动者负责,向全社会负责,给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安全生产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和根本利益,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同时,安全生产又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淘汰落后、保护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又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深切关怀;旨在强化和反映全民安全意识的安全文化,又是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人为本:安全文化的核心

安全文化概念的正式、明确提出并引起人们重视的时间并不长。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关国际组织提出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如“核安全文化”(Nuclear­-safetyCulture)、“预防文化”(TheCultureofPrevention)等。不久,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公开发表了“安全文化”专论,深入地论述了安全文化的特征以及对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不同要求,并且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和定性指标,使安全文化这一抽象的概念成为一种有实用价值的体系。

安全文化传入我国后,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安全文化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安全文化的倡导、弘扬和传播都有了较大进展,安全文化的研究日趋深入,安全文化建设者不断取得成效,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特别是安全生产研究领域和部门围绕安全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使安全文化研究和实践,从理论、学术界扩展到了管理、业务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层面,安全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已经超出了一般工业文化的范围,逐步衍生拓展为企业安全文化、城市安全文化、校园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等,不断使安全文化面向生产实践、走向广大群众。

世间人是第一可宝贵的。社会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安全生产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人的安全意识强弱,安全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同时,在创造文化的三要素(时间、空间、人)中,人是最重要的。人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价值实现五个层次上的需求,形成了安全价值体系的需求和观念。可以说“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

安全生产:安全文化的落脚点

安全生产水映着国家的文明程度。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科技和生产力水平较低,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劳动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文化整体素质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从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道路和水上交通、煤矿、化学危险品、公共聚集场所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已经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密切关注和焦虑。在安全生产的实际工作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要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既要依靠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监督管理,更有赖于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有效途径,强化社会成员“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做到自主保安,遵章守纪,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所以,为安全生产服务,为安全生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应当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创建安全文化学: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提升

综观近年来安全文化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在理论深度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少方面长期滞后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显得“生硬”。此外,安全文化建设应当有赖于一支有较高理论素质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材队伍。

解决上述问题,当务之急是创建安全文化学,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对安全文化建设发展进行总体构想和规划。创建安全文化学和建设安全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众所周知,自有人类生产劳动以来就有安全文化。但一段时间里,在我国安全文化发展缓慢。应当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安全文化学是对安全文化加以系统的总结并使其理论化,从而指导安全文化建设的学科,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创建安全文化学和建设安全文化应当走理论结合实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道路,它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发展安全文化产业:安全文化的载体

中国安全生产论文篇4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安全生产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在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开展思考研究安全生产若干重要问题论文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方针、政策,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总体工作部署,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课题,通过开展深入研究,理性思考,把握特点,探索规律,推动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建立安全监管监察长效机制,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论文选题的参考范围

1.巩固发展百日安全督查工作成效。这次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有哪些特点;取得哪些切实成效;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提高;今后的督查工作如何进行。

2.深入持久抓好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是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途径,也是加强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如何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如何使这项工作在基层得到落实,取得实效。

3.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如何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才能保持高压态势,并使安全生产工作常抓常新;北京奥运会之后以及下一阶段,如何有效防止事故反弹。

4.营造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的舆论环境。怎样形成强大的舆论环境,凝聚全党全社会共识,为加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5.抓好煤矿这个重中之重。如何贯彻落实太原“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座谈会”和辽宁“全国煤矿瓦斯治理现场会”精神,建立“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继续整顿关闭不合法、不合格的小煤矿,深化煤矿安全两个攻坚战。

6.抓好各行业(领域)重点工作。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监察的基本思路和要点是什么;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7.探索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监管。如何通过普查、评估、会诊等方法,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科学分类,明确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监管监察工作重点;如何强化责任,逐级落实责任,确保监管监察到位。

8.加强监管监察队伍建设。近年来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最大教训是什么;采取哪些得力措施,让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这个“龙头”摆起来;如何提高各级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的业务素质。

9.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如何才能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立法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10.加强执法体系和执法队伍建设。如何建立健全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体系,当前的薄弱环节是什么;如何建立健全与安全监管监察繁重任务相适应的执法队伍。

11.完善执法手段和途径。现阶段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有哪些手段和途径,如何用好这些手段和途径。

12.加强和改进联合执法。采取哪些办法,才能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提高联合执法的效率效能。

13.落实“两个主体责任”。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如何建立促使“两个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的工作机制。

14.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从生产三要素(劳动场所、劳动工具、劳动者)分析,目前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15.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治标包括哪些内容;治本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才能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16.完善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如何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的权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采取哪些行之有效措施,推动指标体系落实,确保目标实现。

17.建立长效机制。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从哪些环节着手建立长效机制。

18.支撑体系的构成。支撑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由哪些子体系构成;支撑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当前要突出抓好的工作是什么。

19.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的职能任务是什么;如何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发挥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作用;如何建立强大的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发挥专家的作用;安全生产科研攻关的主攻方向和技术进步的重点是什么,*年和今后两年要在哪些重点课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20.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救援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应着力抓好哪些环节的工作。

21.发挥协会和事业单位的作用。协会和事业单位如何服从服务于安全生产这个中心,围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的总体部署和阶段性任务开展工作;采取什么办法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督查检查、评估评价、普查调查、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22.利用好外部资源。如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参与支持安全生产工作。

三、论文的基本要求

1.以上所列22个论文选题为参考范围,可在此范围内根据研讨需要自定题目,但要紧紧围绕所列研讨方向。

2.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体现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理论水平,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回答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增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论文要紧扣主题,观点正确,思路和逻辑关系比较清晰,语言比较精炼,力求数据准确,列举事例具体,分析问题深入,善于抓住本质,把握规律性。

4.论文个人或集体署名均可,字数在3000字左右,请于*年8月底前,将论文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法司,来稿请写明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

四、论文的组织与评选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成立评审领导小组。组长由总局领导担任,成员由总局办公厅、政法司、协调司、监管一司、监管二司、危化司、人事培训司、直属机关党委和煤矿安监局综合司、安全监察司,应急指挥中心等单位负责同志组成。有关组织协调工作由政法司负责。

2.论文的组织、推荐工作,分别由各单位负责。征文期间,各单位推荐稿数不限。

3.奖项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4.获奖论文将汇集成册,编印《安全生产优秀论文集》,并予以奖励。

五、工作要求

1.搞好发动,积极参与。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体干部会议,进行广泛的思想发动,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积极参与论文征集活动,为搞好安全生产献计献策。

中国安全生产论文篇5

[关键词]安全文化;科学发展观;科学文化;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0461(2010)07-0043-04

[收稿日期]2010-03-17

[基金项目]国家航空基金项目( 2009ZG55021);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 B457);郑州市科技局软科学课题( 7-1);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8]-JKGHAGH-651)。

[作者简介]孙兆刚(1976-),男,河南省南乐人,管理学博士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知识管理。

安全包括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等,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安全孕育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了社会对人权的尊重、社会发展和稳定以及社会文明程度。安全生产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经济的持续、协调、健康、快速的发展。基于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安全文化。

一、安全文化的科学性表现

安全伴随于人类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古老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远古时代,原始人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和抵御野兽的侵袭,制造了石器和木器,作为生产和安全的工具。早在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就知道在自己居住的村落周围开挖沟壕来抵御野兽的袭击。大禹治水和都江堰工程更是我国劳动人民防治水患的伟大创举。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安全防护技术随着生产的进步而发展。防火技术是人类最早的安全技术之一,早在公元前700年,周朝人所著的《周易》中就有“水火相忌”、“水在火上既济”的记载。我国古代的青铜冶铸及其安全防护技术都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湖北铜绿山出土的古矿冶遗址来看,当时在开采铜矿的作业中就采用了自然通风、排水、提升、照明以及框架式支护等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

公元132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为人类认识地震作出可贵贡献。在生产作业领域,人类有意识的安全活动可追溯到中世纪的时代,当时人类生产从畜牧业时代向使用机械工具的矿业时代转移.由于机械的出现,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始出现人为事故。公元610年,隋代方巢著的《诸病源侯论》中记载:“…凡占并累和深坑并中多有毒气,不可取入……必入者,先下鸡毛试之,若毛旋转不下即有毒,便不可入。” 公元752年,唐代王涛著的《外台秘要引小品方》中提出,在有毒物的处所.可用小动物测试。“若有毒,其物即死”。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通过生产实践,积累了许多关于防止灾害的知识与经验。公元989年北宋木结构建筑匠师喻皓在建造开宝寺灵感塔时,每建一层都在塔的周围安设帷幕遮挡,既避免施工伤人,又易于操作。在我国古代采矿业中,采煤时在井下用大竹杆凿去中节插入煤中进行通风,排除瓦斯气体,预防中毒,并用支板防止冒顶事故等。公元1637年,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详尽地记载了处理矿内瓦斯和顶板的“安全技术”:“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采煤时,“其上支板,以防压崩耳。凡煤炭去空.而后以土填实[1]。”

进入近代社会,安全文化更加突出,从以下情况即可感觉出安全文化的突出地位。1802年英国政府制定的最初工厂法――《保护学徒的身心健康法》。这些法规都是为劳动保护而设,制定了学徒的劳动时间,矿工的劳动保护,工厂的室温、照明、通风换气等工业卫生标准。1876年德国以锅炉安全运行为目标的“锅炉和电气设备所有者协会”成立;1917年英国成立“安全第一协会”;1923年美国成立“国家安全协会”;1947年在日内瓦成立国际劳工组织;1947年在美国成立“国际飞行安全基金会”;1957年日本成立“全国安全协会”;英国20世纪20年代在大学设立职业安全专业;美国在30年代开始培养工业安全专门工程师,1956年在世界上设立第一个消防工程系;日本1957年在大学开办安全科学专业;在我国,1983年9月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在天津成立,20世纪60年代开办劳动保护专业,1984年国家教委在本科目录中列出安全工程专业,1999年最新修订的本科、硕士、博士学科目录中均设有安全技术与工程学历教育专业。

无论是从古代安全观念和行为文化,或是从现代安全观念和行为文化中,都充分体现了人类追求安全文化进步的向往中,均以科学为基础为前提的,体现了安全文化的科学性质和内涵。

二、安全文化的科学体系

从文化的形态来说,安全文化的范畴包涵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层[2]。

(1)安全观念文化是指决策者和大众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形。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与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原因。当前,我们需要建立的安全观念文化是: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安全第一的观点;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安全性是生活质量的观点;风险最小化的观点;最合理安全性的观点;安全超前的观点;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等,同时还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防范的意识;防患未然的意识等。

(2)安全行为文化指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行为文化既是观念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改变观念文化。现代工业化社会,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是: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掌握必需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等。

(3)制度文化指对社会组织(或企业)和组织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它集中体现观念文化和物质文化对领导和员工的要求。安全制度文化的建设包括从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端正法制态度,到科学地制定法规、标准和规章,严格的执法程序和自觉地执法行为等。同时.安全制度文化建设还包括行政手段的改善相合理化;经济手段的建立与强化等等。

(4)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从安全物质文化中往往能体现出组织或企业领导的安全认识和态度,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所以说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物态文化体现在:一是人类技术和生活方式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二是生产和生活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与自然相适应有关的安全装置、仪器、工具等物态本身的安全条件和安全可靠性[3]。

从文化的对象体系来说,文化是针对具体的人来说的,是对某一特定的对象来衡量的。除了对社会一般的大众、公民、学生、官员等都具有安全文化素质的问题外,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一般说有五种安全文化的对象:法人代表或企业决策者,企业生产各级领导(职能处室领导、车间主任、班组长等),企业安全专职人员,企业职工,职工家属。显然,对于不同的对象,所要求的安全文化内涵、层次、水平是不同的。例如,企业法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强调的是安全观念、态度、安全法规与管理知识,对其不强调安全的技能和安全的操作知识,一个企业决策者应该建立安全观念文化有: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尊重人的生命与健康的情感观;安全就是效益的经济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等。不同的对象要求不同的安全文化内涵,其具体的知识体系需要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来建立。

从文化的领域体系来说,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问题涉及行业、地区、企业由于生产方式、作业特点、人员素质、区域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安全文化内涵和特点的差异性及典型性。因此,从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安全文化涉及的领域体系分为企业外部社会领域的安全文化,如家庭、社区、生活娱乐场所等方面的安全文化;企业内部领域的安全文化,即厂区、车间、岗位等领域的安全文化。例如,交通安全文化的建设就有针对行业内部(民航、铁路内部等)的安全文化建设问题,也有公共领域(候机楼、道路等)的安全文化建设问题。

从体系和科学结构上,认识清楚安全文化的范畴,对建设安全文化能起到重要指导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是保证安全文化科学性的要求。发展先进的安全文化,要求我们从狭义的安全概念发展到广义的安全范畴,从控制伤亡事故的目标扩展到人身、财产、环境安全的综合目标,从安全工作和劳动保护事业的层次发展到安全科学、安全工程技术、安全文化的层次,从强调事后处理和管理的方式转变到超前预防的管理方式,从就事论事的经验管理转变到前因性的科学管理,从纵向的行业管理转变到纵向横向交叉的立体式综合管理,从只分散地只讲责任、制度、措施的无序化管理转变到方针、目标、计划、实施、审核与评价的程式化体系管理,从单一的行政手段发展到行政、法制、经济、科学、文化的多种手段。把安全文化作为一门学问来队识和研究,是安全文化科学性的重要体现[4]。

三、安全文化和科学发展观

文化的发展总是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创新成果是文化的构成要素,是文化丰富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与驱动力量。在现代社会中科技作为文化的属性、特点和功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和突出,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最基本和最活跃的构成因素。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的每一重大发现。甚至是仅仅向前迈出一小步,都会改变唯物主义的形态,改变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和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基本趋向。当安全科学技术以安全文化的形式作用于社会文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就会对于人们的思想、精神与道德的升华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安全科技进步与创新程度决定着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与文明程度,同时也决定着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安全科技创新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为安全文化建设充实新的内容和提供新方法,安全科学技术是构成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但它只有在与安全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形成整体效应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先进作用,因为安全科技往往只具有安全生产所需要的客观内容和科学方法,而缺少安全文化所具有的社会性,意识形态性和思想导向性[5]。

安全文化和科学发展观都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人为本,要求发展的目的不是为少数人利益,也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不仅要求发展是为了人,而且要求发展必须依靠人,要求通过发展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还包括上述各个大的方面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要求全面发展所包括的各个大的方面以及各个大方面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发展中都是相互协调的;不仅是同向发展的,而且发展速度或数量比例关系是相互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强调发展进程的连续性、持久性。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打造安全文化实力,安全文化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过程中集体智慧和力量的体现,是人类从事安全活动时所创造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标准和物态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由于安全涉及到个人生命权,故企业的行为必须围绕人人安全工作这个核心来展开,也就是安全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善企业作业环境,设备之安全状况以及规章体系,搞好企业安全物质文化建设;通过创建职工安全价值观,树立群体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风气,提高职工整体安全素质,从而搞好以素质保安全。向素质要安全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对人的作业行为进行有效管理,改正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不规范、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消灭人为不安全行为,从而搞好安全行为文化建设[6]。通过从企业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行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和社会安全品位和人的安全意识。引导和启发全社会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建设安全文化的理念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信念、最高目标、道德理想、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没有先进的安全文化作基础,没有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搞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工作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抓基础建设尤为重要。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以培育安全理念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广大公民的安全素质为落脚点,以实现安全生产为目标,在公民中广泛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确保社会的长期安全。

四、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安全文化建设

第一,建设安全文化,首先要建立安全哲学原理。即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安全的哲学理论和原则。古代人的安全哲学是宿命论的安全认识论,被动承受型的安全方法论;近代人有了经验论的安全认识论,事后型的安全方法论;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人类进入了系统论的安全认识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21世纪,未来的人类安全哲学必然朝着本质论和超前预防型的安全哲学进发。有了正确的安全哲学思想的指导,未来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的安全才能获得高水平的保障。在安全哲学原理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和探索安全系统论原理、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协同学、事故突变论等安全系统结构、机制、规律和优化,不仅应研究清楚事故系统的规律,更要探讨各种技术安全系统的规律、特点和控制。理清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的关系。研究事故损失的规律与评价技术,安全的效益理论和投入产出规律;研究与事故相关的非价值因素的价值化技术。研究不同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时期,事故保险的运行机制及其与事故预防,实现本质安全的关系和动作机制等[7]。

第二,建设安全文化,安全教育是先导。安全教育是实现安全目标,即防范事故发生的主要对策之一。安全教育是人类生存活动中的基本而重要的活动。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和主导性,这是由于人的生活是靠劳动改造自然和进行生产来维持生命并使之发展下去的,而要安全地生产必须结合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在其中创造和运用安全生产手段和安全生产的技术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各种制度、习惯、文化等复杂体系来进行。人的生活现状以及文化体系不是固定地维持下去,特别是在生活受到灾害威胁的时代,人们要不断地加以变革,并创造更安全的生活和文化。这种创造和变革的活动是人类发展的前提。而教育对这种活动起主导的作用,因为数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过程,它对人的影响最为深刻。安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显然对人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安全教育的目的、性质是社会体制所规定的。安全教育为生产力所决定,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安全教育是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客观规律的反映。

第三,安全立法是建设安全文化的重要保障。人类生产从畜牧农耕业向使用机械工具的矿业转移,从此开始发生人为事故。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矿山塌陷、瓦斯爆炸、锅炉爆炸、机械伤害等工业事故不断发生。在早先安全技术比较落后的状况下,人们想到的是从立法的角度来控制日益严重的工业事故。人类的安全立法正在从孤立走向整体,从分散发展为体系。安全立法的任务突出预防,体现出超前性和预防性,目标体系更趋明确,层次体系更为全面,功能体系更为合理。立法的目标不但包含防止生产过程的人员死伤,还包括避免劳动过程的危害(职业病)以及财产损失、信誉的毁坏。国际通用安全法规、各国的国家安全法规、世界范围及本国的行业安全法规、地区安全法规等,得到全面的发展。在21世纪,我国的《职业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重大工业事故控制法》、《减灾法》、《公共场所意外事故预防法》、《家庭事故预防法》等安全法规和条例,也将陆续颁布和实施。

第四,完善管理方法为建设安全文化保驾护航。从管理对象的角度: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已经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只有强化了隐患的控制,消除危险,事故的预防才高效。因此,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隐患管理的机理。随着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安全管理是人类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之一。科学的管理要协调安全系统中的人―机因素,管理不仅是技术的一种补充,更是对生产人员、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协调。现代安全管理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只顾生产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的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模式;变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8]。管理方法已经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 安全文化论文集[C].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5.

[2] 徐德蜀. 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 [M]. 成都:四川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4:32-36.

[3] 罗云.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技巧[M]. 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10:109-110.

[4] 肖爱民. 事故管理. [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5-7.

[5] 董立斋. 工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187-189.

[6] 金磊. 中国现代安全管理 [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33-36.

中国安全生产论文篇6

李爽博士的著作《我国煤矿安全文化系统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深入对煤矿安全事故进行了整体分析,从系统的观点研究了安全风险的控制问题,发现诱发煤矿安全风险的多个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应从根源去探索长效机制的建立。李爽博士通过十余年的潜心研究,方著就这部富有理论创新、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阅毕全书,掩卷深思,该著作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启示。

首先,作者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研究我国煤矿安全文化,对煤矿安全文化系统的内涵做了明确界定,剖析影响煤矿这一特定行业安全文化的关键因素,从动态演化的视角探索煤矿安全文化的形成机理和演化方法,用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预测煤矿安全文化的发展趋势。

该著作在对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等相关概念逻辑关系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系统的内涵做了界定,指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为目的,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或有目的的人为塑造的,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接受和遵循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理念、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安全生产行为准则及具有特色的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生产运营的主导,它着眼于观念文化,以其为核心辐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等载体的一个系统,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系统全方位、立体式的协调管理。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员工文化素质和技术素养,加强其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就必须对安全文化进行系统研究。作者通过研究,在著作中对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体系构建、运行保障以及综合评价等方面得出了相关结论,这些理论创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其次,作者从我国实际出发,构建真正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煤矿安全文化体系及其运行保障机制,研究科学可行的煤矿安全文化评价方法,并通过案例的比较分析,提出安全文化提升的路径,验证理论成果的实践可操作性,对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安全生产论文篇7

英文名称: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主管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193X

国内刊号:11-5335/TB

邮发代号:82-37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定位于“部级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杂志”。

本刊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为技术支撑,编委会成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和正高级职称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及各个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安全管理专家构成,形成强大后盾的专家队伍。

本刊是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

中国安全生产论文篇8

“经研究决定,授予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140家单位‘2012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授予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25家单位‘2012年全国安全生产月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这是2012年8月7日,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王俊治在2012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交流会上宣读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的表彰决定。会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安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部门领导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单位颁奖。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杨元元指出,表彰先进一方面是为了树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另一方面鼓励和激励各地、各单位更加深入地开展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会上,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家单位向参会的200多名代表介绍了各自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经验做法。

继承和创新并存

“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改进和突破,是继承和创新的结合。” 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主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宣教中心主任裴文田言简意赅地总结。

继承和创新如何体现?裴文田说,2012年安全生产月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安全文化周、应急预案演练周和“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全发展高峰论坛、各类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其中安全文化周、安全发展高峰论坛属首次举办,而其他各项活动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都有所改进。

裴文田介绍说,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今年是第二次开展,在总结2011年活动成效的基础上,201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第二个事故警示教育周活动,并组织拍摄主题宣传片《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中国启动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及事故警示教育片《人命关天》等,起到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目的。各地区、各单位通过组织观看全国性事故警示教育片、身边典型事故案例宣教片和典型事故案例教材,在交通工具上播放警示幻灯片、动漫片,开展事故教训反思大讨论,举办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展览,当事人“以案说法”等方式,提高警示教育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2012年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推动重心下移,让活动内容更贴近基层、贴近职工。“全国的咨询日往各省推动,各省的咨询日向市、县推动。”裴文田举例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副局长杨元元等领导出席了北京市“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暨“护航”联合行动第二战役启动仪式,观看了安全法规、科普知识和科技成果展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杨元元,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鸣起共同出席了山东省暨泰安市“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并现场参加了宣传咨询活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总工程师黄毅出席了新疆伊犁自治州“安全生产月”暨“安全生产伊犁行”活动启动仪式并参加了伊犁州宣传咨询日活动。裴文田说,组委会高层领导积极参加各地的宣传咨询日活动,提高了咨询日活动的影响力,有利于推动全国各地的咨询日活动开展,各地也更加重视咨询日活动。

“2012年‘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侧重专题行。”裴文田介绍“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的改进时说,“缩短‘万里行’经过的省市,转而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地市,使相同类型的地市之间互相比较,这样更突出实效。比如今年选择的云南曲靖、昭通和四川宜宾,主题就是煤矿和道路交通等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虽然跨两省,但这3个市紧挨着,等于不同的省、不同的市之间的安全生产工作都互相有了比较。”

裴文田介绍说,为进一步加大安全文化宣传力度,通过集中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和推动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社区、平安校园创建工作,2012年首次在“安全生产月”期间部署开展了安全文化周活动。在安全文化周期间,主要是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法制建设以及重点工作的落实,促进依法治安和以文化促管理、以管理保安全的良好工作局面的形成。

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的“2012安全发展高峰论坛”也是首次举办。论坛从依法治安、综合治理、突出预防、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等方面议题进行诠释、研讨和交流,对提高新时期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水平,产生了较好的促进作用。新华网对论坛进行了全程直播,这是通过新媒体的手段,扩大安全生产宣传的受众面和影响面。

“对‘安全生产月’活动内容进行改进和创新,核心思想是为了突出‘实’。宣传工作本来就是软工,软工得硬做,虚工得实做,这样才能达到宣传效果。”裴文田一语道破安全宣传工作的主旨。

宣传与成效共赢

“安全生产月”作为一项全国性的大型群众活动,2012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突破和创新,那效果如何呢?裴文田回答说,效果比较理想,最有力的例证就是宣传声势增强和各单位积极性的提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