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职教改革论文8篇

时间:2023-03-28 14:59:03

职教改革论文

职教改革论文篇1

论文摘要:近几年,高职语文教育逐渐边缘化。而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待于提高和加强。如何解决这一难点问题?文章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思路与合理化建议。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这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感受颇多,可谓是几多欢喜几多忧。喜的是,近几年,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前景良好。忧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育却逐渐处于边缘地位。且高职语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对于如何改革,同行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我也想谈谈对高职语文改革的几点建议。

加强高职语文教育。发挥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近几年,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更是倾其全力加大对专业及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相反,对公共基础课的投入却明显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专业课程直接影响学生将来就业,而语文课不可能立竿见影地达到人们预期的功利性目的。另外基于对公共基础课“必需、够用”原则的不同理解。部分系、专业的教师认为经过中小学十多年语文的学习,学生“必需”的语文能力应该是已经“够用”的了。再者,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样缺乏明确的认识,认为语文课和找工作关系不大,学不学都一样。由此,导致了从领导、老师到学生都认为语文课是一门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课程。

但是,从近几年毕业生及在校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情况很不令人乐观。很简单的一张假条,学生往往写得是语意罗嗦重复、错别字也很常见。专业老师常抱怨学生的毕业论文思路不清、文笔不畅,结构、格式、用语等总有些不妥。即就是我们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也感到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这不是笔者个人的感受,而是同事问的共鸣。这样的语文水平,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后劲。

再者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它既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也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都有推动作用。语文中的写作训练不仅是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思想的训练,更是学生完整人格形成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项工程。因而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语文类课程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希望高职院校的领导能在教学上做出调整,营造—个有利于语文学习的环境。

加强课程建设,逐步形成高职语文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语文教学地位的边缘化,使得高职语文的教育理论目前也处于贫瘠的状况,理论的薄弱势必导致教材的差强人意。

目前,高职语文教材版本不少,但内容编排上了无新意,教材缺乏高职的针对性。大多数语文教材是按文学史的线索或按体裁来编排。有的按照阅读和写作知识两大板块来编排;有的依旧是三大文体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教学加文学鉴赏。总体上看,内容编排上显得杂乱,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且这些教材,内容上与中学语文教材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复。因此需要一套适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

语文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高职语文教材不能仅仅给学生一个文学史的基本框架。在内容编排上。应该打破惯有的文选讲解的模式,要从文化的层面,选择大学生关注或应当关注的内容,通过一组组相关美文,引导学生在品味其文辞表达之美的艺术感染中体验文化、探讨社会人生问题,培养学生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

另外,现在的大学生比较实际,尤其是大量扩招之后,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特别讲实用。所以,教材在内容选用上,应结合时代特征,突破传统语文的教学空间;既要注意提高大学生品味,又要适当照顾大学生口味;既要满足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实际需要,又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样,高职语文教材就不能仅仅只盯着经典作品,还应该安排一些贴近大学生心理的内容和更多能适应大学生实际需要的实用性内容。

再者,除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加强相关后续课程的建设,并作适当的调整、补充,使之形成较为合理的序列,包括文学鉴赏、名著导读、实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高职语文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切合学生实际和时代需要的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高职语文地位逐渐边缘化。另一方面,从开设语文课的情况来看,其现状确不令人满意。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基本是依篇讲析,课堂缺乏生气和活力,学生对语文学习无新鲜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职语文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教法上,必须摆脱语文教学篇章分析模式。老师的作用在于导读,从大处着跟,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师资安排上,应尽量安排课堂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教学,并实行分块合作式教学,即根据各个老师专业教学和科研特长,每人负责一个或几个各自领域的专题,轮流讲授,而不是只由一个老师统讲到底,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师的专业特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改变过去“一只粉笔,一张嘴”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声情并茂、寓教于乐的教学课件。

职教改革论文篇2

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操作型、技能型复合人才为目标,这决定了其教学必须以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为核心。因此,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便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当前,高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仍然以课堂、教师、教材及电视广播技术为主体,以培养和训练趋同性思维见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技能的提高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已不能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寻求改革的出路。而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实现教学内容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力推广和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毋庸置疑将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1]国际国内把“现代教育技术”比喻为教育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在新世纪教育中处于有利位置。这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将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发挥出了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首先,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使内容形式呈现出多样性。这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几个环节构成,多媒体技术则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引导学生直接揭开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例如,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以及一些事物的运动规律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多媒体技术可以放大或缩小时空距离,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总之,怎样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就怎样操作运用。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习的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巩固,就越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2]其次,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应用于教学可大大增强学习者的参与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体现教学的个性化,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习娱乐融为一体,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发散型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再者,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好,在教学中,好的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均可通过集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形式在相关的教学领域中传递、交流,使更多的学习者可以通过课件的学习获得在普通教室中难以得到的精神食粮。另外,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适当应用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亦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首先,网络教育具有资源共享,信息量大的特点,这大大提高了教育过程的科技含量。目前,在Internet上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3]运用网络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问题,有利于发展其联想思维能力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其他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其次,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综合应用提供了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充分体现出了个性化教学和层次化教学的特点,这是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先进的教与学方式。学生通过相互之间协作交流,对学习的内容会理解得更深刻,学习思路会更开阔,学习方法会更多样化,智能培养也就会更高效,学习效率也就会更高。此外,网络教学还可突破学习时空的限制,现代远程教育通过网络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每时每处都可以学习的条件和模式,使学生接受优等教育和公平教育的机会增多,接受教育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育和在校教育,学习不再是接受某一学校、某一种单一的教学,而可以接受多种形式的教学,使学习多元化。总之,网络教育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多向性、反馈性的特点,可以使学习者成为教材制作的设计者,许多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可以是从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中产生,并影响教学设计和教学改革,有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培养。[4]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虚拟现实,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高度交互的多媒体环境,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完全沉浸在计算机所产生的虚拟世界中。虚拟现实具有多媒体的诸多特点,如高度集成了多种媒体,信息表征具有高度交互性、多样性、灵活性,要求学习者积极参与。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模拟,能够表现某些系统(自然的、物理的、社会的)的结构和动态,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供他们体验和观测的环境。例如,在虚拟的化学系统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假设,将不同的分子组合在一起,电脑便能虚拟出组合的物质来。通过这种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很有可能研究出新的物质。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建设虚拟教学环境可以减少硬件投资,却可以达到和实际实验环境等同的教学效果。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教师或学生能在电脑上精确地做各种试验,包括在现实环境中不可能去做的实验,并达到真实实验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同时又可避免真实实验或操作所带来的各种危险。如在虚拟的地理实验室里,可以做地震波传播、火山喷发等实验;在虚拟的生物实验里,可以做各种解剖实验。以往,对于危险的或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实验,一般采用观摩电视录像的方式来取代,学生无法直接参与实验,获得直观感性认识;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则既可以免除可能的危害,又可以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此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技能训练。如军事作战技能、外科手术技能、教学技能、体育技能、汽车驾驶技能、果树栽培技能、电器维修技能等各种职业技能训练。由于这些虚拟的训练系统无任何危险,学生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操作技能为止。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还可进一步构建协同虚拟环境技术下的网络虚拟实验室、虚拟教室,实现合作实验,远程验,协同研究。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自由地、无顾虑地随时上网进入虚拟教室或实验室学习,获得与真实实验一样的体会,从而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完成实践技能的训练。[5]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置身于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需灵活地进行决策,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充分锻炼和提高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和高职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之间具有一致性。我们可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促进高职教学的改革。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教学观念改革高职教学以培养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个性化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这对一些传统的教育理论和观念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方法和技术决定于相应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却认识不到教学方法尤其是教育技术的能动作用。这是由于过去教育技术发展比较缓慢,远远落后于理论的更新速度,技术对理论的反作用没能充分体现出来。目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媒体与传播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教育教学方式和人们的学习方式,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很多方面超出了原有的理论范畴,对理论的牵动作用越来越突出。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就指出:“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6]对职业技术教育而言,传统的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将发生新的变革,如何变革?只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教学模式改革入手,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的形式、手段、方法、环境等,寻求提高学习效率,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才能完善对传统的教育理论、课程结构、师生关系、人材培养模式等的根本性变革。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为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素质教育、超前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活化教学、发展个性等等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必将逐步确立,这些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又会进一步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发挥优势,为职业技术院校的建设发展,为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职业技术院校因投资经费欠缺,往往难以大力进行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这制约着实践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操作步骤事先写清,学生只要照着步骤一步一步做,得出实验结果即可。对于设计性、创造性的题目,教师的工作量就会增大,同时又很难对所有学生进行指导,常常只能用固定的仪器仪表来进行实验,这使学生多数只能局限于掌握使用方法,要想进一步开展研究非常困难。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而且能大大拓展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范围,突破对职业技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时空限制,拓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时间与空间。[7]例如,建立基于网络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的实验室,一方面比购买硬件设备建立的实验室节约经费,另一方面,网络技术无时空局限的特点和虚拟仪器模块化、开放性和可重用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可以根据实验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水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选择相应的实验课题和实验任务进行操作,也便于教师因材施教,进行个别指导,从而实施教学改革。又如,运用虚拟现实对学生进行汽车驾驶培训,学生在汽车驾驶模拟器上进行驾驶训练,不用害怕出现不可预测的紧急事故或因决策错误而造成的可怕后果。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这类软件还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技能性、实践性强的教学改革中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智慧和创造力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革新积极性。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关系的改革高职教育应以学生能否熟练掌握技能为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训练,否则技能培养就会流于空谈。但传统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和内容,掌握着教学的进程、方法和结果,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多被摆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教”为主导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突破了原来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产生了两方面的转变:一是对学生学习的监控、评估和指导作用加强。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或课程,合理调动、组合各种教学资源,使其发挥各自优势,把注意力集中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讲课上。二是教师将成为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人员。课程软件的质量及适应性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直接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师应是课程开发设计的主要人员,这是因为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实施教学,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学经验,通过他们来制作课程软件,针对性强、适用性广、教学效果好。另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使教师与学生构成一种伙伴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学生由被动的“听”变成主动的“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过程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和个别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习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各取所需的学习过程。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将会更加深刻、巩固。[8]超级秘书网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信息化的教育技术,能把图、文、声、像等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进行大容量储存,成本低,信息量大,检索速度快,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输,使得教育教学信息的传递形式、速度、距离、范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现代技术优势,使得各类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可能。首先,教学形式实现开放化,远距离教学趋于完善,它将有效地覆盖职业技术院校各个单元的计算机网络。通过校园网把所有的教室、实验室以及办公室和学生宿舍连在一起,学生和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教学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讲解、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听教师讲解、收集资料、请教问题、交流心得体会,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任何一个站点学到相关的知识,同时还可以自由地选择课程和教师。这就使院校、班级、专业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使教育形式将不再那样”垄断”和僵化,而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开放化。其次教学过程实现个别化。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状况,决定学习内容及其顺序、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次数、复习时机,以及是否需要补习、回答问题,是否需要反馈,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充分学习和有效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自由度较大的各取所需的学习过程。同时,多媒体文件和便于自己使用的编辑工具,使教师能对课程做出相关安排,实施柔性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计划,已不再按传统的知识组织与结构的观点来制订,这使得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内容可以变成一些单元体系。这些单元可以互相调整和调换,学生也就可以按照各自的学习特点和现有水平,选择一条最适宜自己的发展途径。

三、结束语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重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将关涉到教学过程各个组成因素的相应改革和变化。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促使教学观念发生变革,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而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完成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工程,尚有很多问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转变教学观念,身体力行,大力普及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教学改革必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

[2]张奇.学习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

[3]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EB/OL].gradiose@20021

[4]罗伯特.M•加涅.教育技术学基础[M]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

[5]汪成为.灵境(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应用[M]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

[6]张际平.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热点和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99,(5)1

职教改革论文篇3

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在选取Word的教学内容时,教师更侧重Word的实用性,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完之后能够用得上。本文着重选取了九个模块的内容,即Word2003基础、制作文本、段落格式、字符格式、文档格式、表格、图形对象、长文档及批量文档。在“Word2003基础”模块中主要选取有创建文档、Word2003的工作环境、保存文档、查看文档、管理文档、文档安全及打印文档这些内容,在“制作文本”模块中主要选取有移动插入点、文本编辑、超链接、查找、替换和信息检索、输入字符、校对或修订文本、修订、批注和摘要这些内容,在“段落格式”模块中主要选取内置段落格式、段落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及多级列表这些内容,在“字符格式”模块中主要选取字体、修饰字符及中文版式这些内容,在“文档格式”模块中主要选取切分文档、页眉和页脚、主题、背景和水印及页面设置这些内容,在“表格”模块中主要选取创建表格、编辑表格及设置表格格式这些内容,在“图形对象”模块中主要选取绘制基本图形、自选图形、编辑图形、图片和剪贴画、艺术字、文本框、图示、图表、数学公式及图形对象的格式这些内容,在“长文档”模块中主要选取编辑大纲、主控文档和子文档及引用这些内容,在“批量文档”模块中主要选取信封和标签、大量邮件、窗体这些内容。通过两年的试验,学生基本掌握了文档编辑的基本内容。

2Word理论课教学的改革

2.1理论课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进行Word理论教学时,教师主要采用了“自学-提问-讨论-讲解”的教学方式。在Word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学课程内容,这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学会发现一些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会首先要学生把理解不了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将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对一些简单的问题马上进行回答,对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让学生们首先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让每一组派一个代表来回答。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查阅很多的资料,可以翻教材、可以找参考书、也可以上网查找答案,而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查阅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难理解的知识内容。在完成了前面三个环节之后,再由教师对这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讲解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理论知识系统化,二是重点讲解难点知识,让学生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2.2理论课教学手段的改革

以前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手段是在教室里借助黑板来边板书边讲解,后来逐渐用到了投影系统。但这些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因此,在进行Word理论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积极改革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其教学效果。在Word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用到的教学手段主要有:黑板、投影系统、世界大学城空间、qq学习群及电子邮件。黑板和投影系统这里不多讲了,世界大学城空间主要是将一些Word的教学资料上传进去,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进入到里面去学习,qq学习群是供大家在课后的时候来进行在线交流与讨论,学生可以在课后的时候通过qq群与同学和老师在群里面来一起解决遇到的问题,电子邮箱是当老师没在线时,学生可以通过邮件的形式来向老师提问,当老师上线后就可以马上看到,然后来对学生的问题以邮件的形式进行回复。

3Word实践课教学的改革

Word实践课教学改革的思路归纳为五步:“明确上机任务-学生上机操作-帮助不会做的学生-当堂对学生进行测试-对测试情况进行点评登记”。“明确上机任务”就是在上机前,将任务进行细分,并布置下去,这样就保证了学生上机的时候有事可做。“学生上机操作”就是让所有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去进行任务操作。“帮助不会做的学生”就是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不会做的学生进行帮助,学生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当堂对学生进行测试”就是在学生都完成了上机操作之后,对学生掌握任务的情况来进行测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检查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正掌握了任务的相关操作。“对测试情况进行点评登记”就是在完成测试之后来对学生的测试情况进行登记,纳入到期末的考核当中,并查出学生还有哪些任务是没有掌握,对所有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公布,让学生自己加强这些问题的学习,通过同学和老师的帮助最终来解决这些问题。经过两个学期的试验,学生的上机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4小结

职教改革论文篇4

(一)教材不太规范

教材内容总是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已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税收政策等也会进行不断的修订。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税收政策等的变化,财会类教材也要随之进行修订。但财会类教材的修订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较难跟上会计实务工作的需要,从而产生教材内容总是明显跟不上于实际会计工作的需要。

(二)进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困难较大

虽然企业、事业单位都设有会计工作岗位,但岗位数量有限。会计工作因为会涉及到单位的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实习生不太容易被接受,即使接收,也只是很少部分,很难满足大部分实习生的需求。每年各高职院校要安排大批的学生进行实习,顶岗实习较为困难。因此,能否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具有很大难度。

(三)师资队伍中的老师缺乏实践经验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绝大部分缺乏会计实践工作,只有数量很少的一部分教师在外兼职从事会计工作。

(四)教育理念需要更新

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合并组建升格而成,从事高职教育的时间很短,缺少高职学校教学的实践,职业教育认识不足,观念老旧,还未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理念。

(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在的高职学生,从小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特别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有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不喜欢学习,甚至厌学。

二、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高职会计教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品德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学、做”成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确立正确的会计教育目标

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会计知识要顺应环境。即使教材不断更新,学到的知识到工作中还是会落后的。因为教材不能预测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会计教学要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人的能力素质包括两方面,一是显性素质,以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另一是隐性素质,它体现在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即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二是职业思想(意识),三是业务胜任能力。

(二)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四个方面:

(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知识结构坚实、专业技能较高。

(3)终身学习。教师要把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新政策。

(4)有创新精神。

(三)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具体包括:

(1)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2)建立校内实训、实习基地。校外实训、实习成本高,建立难度大,因此要建设好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实习室。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操作。

(四)提高就业率

会计专业毕业生与会计岗位形成了突出的供需矛盾,导致一些毕业生不能从事会计工作。高职校要明确社会的需求,有针对的制定培养方案。学生不仅要拿到毕业证,还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样,高职校的毕业生才能为社会所用,提高对口就业率。

(五)改革会计教学方法

第一,推广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是会计教育改革的重点。目前,教学中仍然沿用“老师满堂讲,学生课堂听”的传统方式,教学实际上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但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开展,知识的增加,学习经验逐渐丰富,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变为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案例源于现实,所以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一个案例包括的知识,涉及到财经、管理、税法等多门学科。通过分析案例,各种知识互相渗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第二,开展专题讲座。对会计、财经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开办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知识面,及时更新知识。第三,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具体、生动及信息量大等特点,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结语

职教改革论文篇5

[论文摘要]数学是各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功能,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还存在学生基础薄弱、一些学生放弃数学学习,教学方法传统,缺少和职业的结合等新问题。职业院校数学教学应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校本探究,改革考核方式。

一、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1数学是学生各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

数学知识在许多学科里有广泛的应用,如会计基础,统计原理,计算机电工基础,建筑、测量程序设计等。没有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学科是没有办法学习。因而数学在职业学校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而且必须让学生建立起一定数学的基础,才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2数学教育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功能

数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大量的数学基础知识,还能学到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虽然一些数学知识学生可能会很快忘记,但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新问题、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却得到了逐渐培养,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才谈得上学生素质的提高。

3数学教育是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条件

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建立了基础,尤其是为学生以后继续深造或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创造了条件。参加就业的学生数学知识不够,工作效率就低,升迁的机会肯定就少。这在已就业的学生中体现得很充分,凡是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发展得都不错。但数学不好的学生情况却相反。即使升学到了高一级的学校,数学基础差了学习将很困难,甚至不能完成学业。数学知识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生存和发展。

二、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新问题分析

1学生基础薄弱。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在初中是中等偏下的,有许多学生在小学的学习状况就存在新问题,初中的学习已没有了信心和喜好。这些学生连初中数学最基本的概念、基本的运算都搞不清。这样基础的学生要想让他们来学职业学校的数学难度很大,不太可能把大部分内容学懂。

2一些学生在思想上放弃数学学习。不少学生不仅是数学成绩差,他们从进入学校来学习的那天开始,就认为可以不学数学。这种情况导致许多学生不专心学数学或根本不学数学。学校和老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数学学习,在行动上体现勤学好问,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形成一种认真学习数学的良好风尚。

3教学方法传统缺少和职业的结合。大多数的教师现在用的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的教学。这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这是不适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没办法让他们接受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教师大多数是在为教学而教学,和专业课,和现实生活结合太少,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我们应该采用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并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教学方法改革。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学中要求学生基本概念必须把握。对于定理,公式,任课教师要强调使用的前提条件及方法,免去推导过程。同时,通过做大量和专业联系密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探索社会需要的新的教学模式,要改进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要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太增强学习意识,培养学习能力摘要:使中职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前途;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并不是学会做题,是学会一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一旦形成,用它思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多种形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职教改革论文篇6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终结性;普通教育;终身教育

当前,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台湾与祖国大陆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由于同属中华民族,二者在文化背景、社会心态等方面具有颇多的相似性,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目前的学制

台湾自1968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分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学生初中毕业后即面临分流,进入普通教育体系或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普通教育体系包括普通高中、大学和研究所。普通高中修业年限三年,以“发展青少年身心,并为研究高深学问及学习专门智能之预备”为宗旨。大学指的是本科层次的大学及学院;台湾《大学法》规定,大学教育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它是通过在大学或学院里设置研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中心和有条件的学术研究机构也可以培养研究生。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包括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研究所。高级职业学校属于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相当于祖国大陆的中等职业学校,它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修业年限一般为三年。高级职业学校以分类设置为原则,以“养成健全之基层技术人才”为目标。专科学校,即专科职业技术学校,它以“教授应用科学与技术,养成实用专业人才”为目标,它也是分类设置,并且按不同入学资格分设二年制、三年制和五年制。二年制专科学校招收对象为公私立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三年制专科学校招收公私立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五年制专科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它以“教授应用科学及技术,养成高级实用技术人才”为目标,分二年制、四年制。二年制招收专科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入学考试成绩合格者;四年制招收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入学考试合格者。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专科学校在台湾全部属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体系不存在专科学校。第二,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在职教体系称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在普通教育体系称大学或独立学院。第三,和普通教育体系一样,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也存在研究生教育,培养硕士和博士。

二、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同祖国大陆一样,虽然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台湾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但由于受传统士大夫观念及文凭主义的影响,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并不被家长、学生及社会重视。当学生初中毕业面临分流时,大都会优先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就读,只有当不被普通高中录取时,才会考虑进入职教体系。职教体系的学生因此常被形容为“多数的弱势”,即空有较多的人数,却是个弱势的团体。

世纪之交,围绕如何建立面向21世纪的职教体系,台湾有关方面作了多方面积极的探索。

(一)完善教育体系,构筑人才成长立交桥

台湾早期的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很小,但由于经济的发展急需各种实用型人才,台湾当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例如:1967年普通高中与高级职业学校的比例为6∶4,1970年调整为5∶5,1981年又调整为3∶7。但由于过去把职业技术教育定位在“养成教育”上,目的是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毕业后直接就业。因此,他们继续升学的机会非常少,职业技术教育带有明显的终结性色彩。1983年,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专科学校的机率只有7.2%,专科的毕业生考入大学的机率只有2‰。台湾教育界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周岁蛋糕型”,即蛋糕上只插有一根蜡烛,也有人称之为“避雷针型”,表示职教体系的学生继续升学的机会非常少。这样的教育制度,在早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因为当时需要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才。

现在,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一教育体系已无法满足一般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且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也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出台了一些措施,以便让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学生也有完善的升学渠道。这些措施主要有:

1.扩充本科层次的职教招生规模,把办学绩优的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如1995年,技术学院只有7所,而截止到1998年8月,已有18所专科学校顺利改制为技术学院。

2.把部分技术学院改为科技大学。中国人都非常重视校名。以往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最高学府为技术学院,虽然台湾《大学法》明确规定大学含独立学院,但学院名称听起来总不及大学响亮。为此,台湾教育部在1996年制订了《大学及分部设立标准》,规定独立学院具有12个以上学系,三个学术领域即三个学院的规模,办学成绩优良者即可申请改名为大学。到1998年底,已有六所技术学院改名为科技大学。

3.在普通教育体系方面,台湾1996年出台一项政策,让普通大学附设二技,以衔接专科学校的课程。到1998年底,附设二技的普通大学已有23所。这样,从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到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普通大学附设二技,已构成一个相当完备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学生初中毕业面临分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及专长等来选择是进入普教体系还是进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就读。

(二)落实职业证照制度,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

随着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构建,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不像过去那样把教育目标局限在“养成教育”上,完全以就业为目标,而是兼顾学生的升学与就业。但是就职业技术教育本身的价值来讲,它提供给学生的这种实务能力的养成还是必须加以重视的。在台湾,加强实务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落实职业证照制度。职业证照分三级,即丙级、乙级、甲级,它是通过职业证照鉴定考试取得的。职业证照有利于学生的升学、就业或就业后的续薪、升迁,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不仅能取得毕业资格证书,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职业证照。从1992年到1998年底,已有35万职校学生取得丙级的技术士证照。

在落实职业证照的基础上,为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台湾当局修订了《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历的办法》,规定持有职业证照的人士,在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之后,也能取得相应的同等学历资格,如丙级证照加五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普通高中毕业,可以参加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乙级证照加四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专科学校毕业,可以参加大学附设二技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试;甲级证照加三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毕业,可以参加研究所(硕士、博士)的入学考试。从而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

此外,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也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

过去,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往往被视为“二流的教育、次等的选择”。现在,由于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变,甚至有部分普教体系的本科毕业生回头报考二专,以求获得一张职业证照,习得一技之长。

(三)职业技术教育摆脱终结性色彩,与终身教育相结合

职业技术教育摆脱终结教育的含义,除前面提到的职业技术教育目标要兼顾升学与就业外,还在于它与终身教育的结合,使公民有随时返校进修学习的机会。为此,台湾职业技术教育作了如下一些调整:第一,对于职前教育,在教学上采取“直达车”的设计,使学生毕业直接升学或就业;对于在职培训,在教学上采取“区间车”的设计,为公民个人随时返校进修创造条件。第二,在入学方案上做到多元化。除原有的四技二专联考外,像学校推荐、申请入学、行业推荐甄试等入学方式都在积极地试办。第三,规定在职人员的入学考试,依据其职业证照及毕业后工作年限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加分优待。如丙级证照在专业科目总分的基础上加上总分的5%,乙级证照加10%,甲级证照加15%;就毕业后工作年限的长短而言,毕业两年以内的不加分,毕业三年,在总分的基础上加分3%,毕业四年加4%,以此类推,毕业年限最高加分无上限。

三、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对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同志去年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在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今年“两会”上也有代表指出:我国管理型、研究型人才高能低就,实用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严重缺乏的现象十分突出。可以说,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其相当的合理性及现实基础。然而,80年代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的职业技术教育,自9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之后,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发展势头锐减。其表现一是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数量剧减、生源质量下降;二是“新高职”同样也存在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低下等问题。

这其中既有教育内部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但笔者认为:终结性的职教模式和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相悖,从而导致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严重不足,这是导致当前职业技术教育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为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这说明,宏观教育政策已经为终结性职教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机遇。

借鉴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应以“改革终结性职教模式,构筑人才成长立交桥”为出发点来完善祖国大陆的职业技术教育,构建一个和普通教育相互衔接、其内部相对完整的、与终身教育融为一体的开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实行高中阶段毕业会考制度,确认普通教育文凭与职业技术教育文凭的等值关系,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贯通和衔接的教育体系

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各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之间,虽然它们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但由于同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可考虑举行高中阶段的毕业会考。会考内容为高中阶段的文化课,会考参加对象为上述高中阶段的毕业生。通过高中阶段毕业会考,即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从而建立起中等职业学校文凭与普通高中文凭之间的等值关系。规定只有取得高中毕业资格,才能参加当年或以后各年的高考,从而实现高考报名的社会化;允许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及社会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报考普教体系还是职教体系的大学。

(二)改革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使职业技术教育目标兼顾升学与就业,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

在衔接方式上,把入学考试制度作为主要方式,同时辅以保送生制度、用人单位推荐等。入学考试采取“3+X”制度,“3”指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课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以此成绩作为入学的主要标准;“X”作为入学的参考标准,具体内容由各个学校自行确定,它既可以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可以是某一门(或某几门)与所报考类科相关的专业科目的考试,也可以是职业技能测试。为了有利于高职院校招收到适合自己的学生,也可试行若干所高职院校举行联合考试的方式。

为了使职教目标在就业的基础上兼顾升学,使中职教育也成为培养较高层次实用技术人才的预备教育,必须做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这种衔接既包括教学,也包括学制等方面。首先,考虑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专业性、就业性,教学中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养成。为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应在职教体系实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规定获得不同层次证书的学生在升入高一级学校时享有不同的优待,如给予一定的加分、免于技能测试或专业科目考试等;同时,切实实施职业准入制度及就业预备制度,使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者更易于在社会上就业。其次,考虑到学生继续升学和将来进修的需要,中职教育还要注重语、数、外等基础性、工具性学科的教学,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

(三)改革现有“新高职”终结性教育模式,形成完善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首先要突破“新高职”办学的专科层次限制,鼓励部分院校试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第二,考虑到普教体系中原有的高等专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把这些专科学校全部转入职教体系,并将部分办学条件较好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高职院校。第三,大力发展包括本科层次在内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扩大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规模。第四,创造条件使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能和普通教育体系学生一样有接受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教育的机会。只有形成一个包含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完备体系,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才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定位于LEVEL5B相吻合。我国劳动、人事等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与LEVEL5B相当的职业资格标准。这也是我国面临加入WTO,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四)职业枝术教育的改革要着眼于与终身教育的衔接和融合

终身教育将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视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该体系中,任何一点上的教育都具有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的机制。现代社会是终身教育的社会。配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可考虑:第一,职业教育要做到把职前教育与在职进修、培训结合起来,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第二,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施自学考试制度和成人高考制度。第三,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毕业文凭之间建立一种等值互换关系,在社会上树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如规定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上若干年的工作年限,即相当于取得相应层次的毕业文凭,也就是获得同等学历。第四,规划多元入学方案,规定只要取得相应的毕业文凭,不管是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抑或是同等学历者,都可以参加高一级学校的入学考试;根据不同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工作年限,在入学时享有不同的加分优待。这样,公民个人无论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形式取得的毕业文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从业年限都能得到承认,并作为公民在终身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或取得新职业的起点。

至此,祖国大陆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可设想如图1所示。

总之,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应围绕着构建一个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的,其内部相对完整的,与终身教育有机统一的开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个体系既能顺应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又能满足公民个人接受教育的需要;既能满足公民个人现时的接受教育的需要,又能满足公民在职进修的需要。我们相信:这样一个立足于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一定会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张凤莲.亚洲“四小龙”教育制度与管理体制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194.

[2]林腾蛟.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术报告集(第二辑)[C],2000,(3).

[3]高教信息[N].中国教育报网络版,2000.3.8.

[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回顾与展望[N].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ReformandDevelopmentofTaiwanVTEandItsEnlightenmenttoOurs

职教改革论文篇7

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不完善

纵观10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历程,研究的深度、广度和西方现代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若干理论问题都没有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分门别类的研究,完善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西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人云亦云,在多篇研究文献中,在同一层次上阐述同一个问题,并不罕见。例如,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很多文章介绍其内涵和几种典型的教学方法,论述的深浅程度基本一致,没有新意。②对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中普遍运用的典型教学方法研究力度不够,单纯就一种方法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虽然强调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忽视了综合性和互补性。③某些基本概念认识模糊,甚至出现歧义。例如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概念认识不清,在一些研究文献中可见将教学模式混同为教学方法的现象。

(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亟待健全

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起步已有20多年,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多方的探索,但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分类依据不够科学。合理的分类是构建、完善教学方法体系的基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注重教学外部形态和知识的呈现形式,忽视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对象是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标准,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教育对象,包括教育对象的规模、参与程度等等。(2)内部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新的教学方法没能有机地融入我国职业教育方法体系之中,教学方法的内容显得陈旧。教学方法分类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选择的行为,也即教师能否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程度。

(三)教学方法改革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近年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专业建设、课程结构体系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有长足进展。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相继颁布了统一的专业目录或指导性的专业目录。近年教育部建构了中等职业学校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将传统的三段式课程结构模式,变成模块化课程结构,增强了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柔性化,同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改变了按原有学科体系构建教材的定势,实现了教材内容体系综合化、模块化。相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进展很慢,在全国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的行动,各级各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于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短期利益,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从而忽视了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因此,教学方法改革长期以来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而日常的教学方法改革往往是任课教师自发地进行摸索,进行局部、点滴的方法革新,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四)我国职业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受普通教育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都是辅助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核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职业教育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教学模式不改变,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

(五)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

我国职业教育大多是由普通教育改制而来,城市与县级职教中心目前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这些学校一般是由城镇或农村的普通中学转制而来,而高等职业学校多是“三改一补”或是普通高等院校的二级学院、职教系。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载体具有明显的普通教育的特性,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用协作教学、现场教学、能力分组制、开放教学等组织形式。

(六)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影响了职业教育学方法的改革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采取高考制,而且近年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困难,学生、家长、学校都把焦点集中到了升学率上。“3+X”或“3+综合”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考核只是附加项目。高考的方向、模式制约了职业教育教学的运用。为了提高升学率,怎么考,就怎么讲;考什么,就讲什么。如果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以知识教育为主转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轨道,将会导致学生整体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升学率降低,这样不仅影响学校的生存,也影响学生的前途。基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高考制的实施,任何一所职业学校也不敢放手大胆地对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彻底的革新,只能在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局部的试验,以渗透新的教学理念。

(七)现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如下弱点,阻碍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①我国职教师资队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不是经过严格的考核,而只是经过常规的认证。②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常常是一体化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例如行为导向教学法既教理论,又教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同一个过程展开。

(八)学科本位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制约了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

教学方法指向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教育的价值观决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此同时也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此外,教学内容及教材与教学方法是统一的,方法总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总是方法化的。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没有完全摆脱学科体系。中等职业学校尽管改革力度较大,但在课程内容构建以及整体结构上仍然带有学科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基本是本科课程的压缩,课程改革没有明显的进展。学科体系的课程与教材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思想观念上就给新教学法的引进带来很大的障碍。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上普遍缺乏对新教学法的适应;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实施新教学法需要应付两种不同的课程体系,这确实是一件相当吃力的工作。

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一)加强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与探讨,从理论到实践,从微观到宏观展开深入研究,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理论体系,依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及时更新研究内容,拓展研究领域,使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的新成果能够在优化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巩固。另外,我国有着悠久的教学理论研究历史,从春秋战国到两汉,以至唐宋,出现了许多知名教育家和享誉中外的教育理论家,研究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财富,并注意将这些理论与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结合起来,构建符合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需要的教学理论体系。

(二)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分类,完善教学方法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重新分类的依据要突出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教育类型的特殊性。职业教育以传授技术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环节,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学科教育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以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要目标,而实践教学主要目的是验证理论。不同的教育类型需要建构不同性质的教学方法分类体系。职业教育方法分类要充分考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方法应该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学科教育教学方法应突出知识传授教学方法的重要地位。(2)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某个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普通教育的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较强,专注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以被动接受学科知识为主,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比普通教育更为丰富多彩,更为灵活多样,以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进行监控和统筹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尽早把教学方法改革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一同纳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轨道,充分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为改革试点提供倾斜政策,鼓励在教学中运用新方法。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专门的机构和组织,开发研制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把教学方法改革纳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轨道,巩固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该突出两点:①提高教师素质,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责任感以及执教的基本技能、技巧。参照国外的做法,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外聘的兼职教师等必须经过一年以上严格的专业训练,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并经过统一的考试考核才能够上岗。②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两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并且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永远保持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发达国家职业院校一般不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择教师,都是选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到学校任教。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兼职教师除外),一般都直接来自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够在教学中自由地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构建教育立交桥,改变原有的职业教育升学考试制度

改革教学方法也要建立在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基础之上,逐渐取消高考制,实行开放制或证书制,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上述两种入学制度,宽进严出,比如英国的开发大学、美国的社区学院等。实行开放制或证书制,教师不再为应付高考而集中全部精力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也会从枯燥的课本中走出来,拓宽学习的空间,丰富学习内涵,教师将集中更多的精力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技巧。

(六)转变传统的办学形式,创造适宜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环境

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建立在整体办学形式转变的基础之上,因为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存在于同一统一体内部。职业教育应尽早建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转变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走出课堂,转变师生角色,为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比如,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典型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书本知识教育,摆脱书本、课堂的制约,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实施某个项目,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是指导者、协调者,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是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而不是被动的接收。因此,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原有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都需要发生结构的性的转变,否则难以运行。

教学方法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教学的其他环节构成了相辅相成的整体,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所以教学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方法体系的建立不单是教学论自身的问题,而是需要牵动教育教学的整体。

参考文献

[1]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职教论坛,2001,(9).

[2]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00,(22).

职教改革论文篇8

(一)过度强化专业课程学习,弱化公共基础课作用

在职业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由于对基础教学重要性认识缺失,加之就业形势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强化专业教学而忽视基础教学现象,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由压缩基础课,使学生原本薄弱的文化基础知识更加贫乏,人文素养缺失。基础知识对专业知识的铺垫与支撑力度不够,最终会影响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再提高,影响学生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更降低了社会对高职生的认可度,难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自成体系缺乏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

公共基础课改革滞后,教学未脱离学科体系,没有真正把高职教育理念贯彻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如数学、计算机、英语不能与各专业的教学做有效衔接与扩展支撑,教学内容未及时删减更新,造成教育资源与教学时间的浪费。

(三)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相适应

随着高职院校单招生比例不断增加,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普遍薄弱,而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定位较高,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其的认知水平不相适应,影响高职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随着WIFI全面覆盖,网络交流的更新与发展,反衬教学方式的单调,师生互动贫乏进一步加剧了讲台上与讲台下的距离。因此,教学方式与沟通手段的改革日益凸显。

二、公共基础课不同侧重点改革的思路与创新

(一)基础课程改革要有不同侧重点的结合专业任务需要做实践化教学

以数学课教改为例,在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数学教改一直是难点。数学的教学体系应该由“理论系统”数学逐渐转化为“应用系统”数学,无论高等数学或初等数学,只要适应专业需求,就要结合专业特色与专业课老师作区别化的共同教学,以专业项目工作过程做背景,用数学建模的思想,结合数学软件优势,协助专业教师解决项目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使数学成为专业技术的支撑,既融入专业,又形成应用领域的实践教学,在应用中实现数学教学的价值。数学不仅在理论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型人才的实际工作中表现更为突出。一个只会焊接和调试线路的学生,与一个既会焊接调试,又能用数学软件快速解决必要计算,懂得其原理并能加以解释,甚至有创新想法的学生,质量和水平显然不在同一个档次。缺少了“必要的理论”“系统的知识”“必要的定量计算”,就不是高等教育。高层次的操作者和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数学水平。目前,高职院校间举办大量的技能操作竞赛,数学水平的高低是不可回避的内容。可以预见未来的高职院校一定会举行专业化的应用数学竞赛。因此,有条件、够水平的高职院校一定要率先重视数学课的改革与发展。

(二)基础课程改革要有专业特色、新颖实用,紧跟专业发展前沿领域

以英语教改为例,针对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开展特色化行业英语教学,如汽车工程系做汽车行业英语,开阔汽车领域的国际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先进销售策略等;经济管理系做涉外会计英语、国际贸易英语,紧跟专业领域世界发展变化。诸如此类,既可以锻炼学生专业学习的能力,又开阔专业领域的视野,学以致用。以计算机教改为例,计算机应用日新月异,但多数高职院校教学依然局限于基本操作及获取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应试教育,教改严重滞后于其发展。因此,学生的职业背景来设计和规划计算机课程,依据专业领域前沿需求,讲授以应用为目的的计算机课程,如土木工程系需要学习的公路CAD,数学配合学习Math-CAD,结合专业课及就业岗位需求,做新颖实用的前沿化教学改革。

(三)基础课程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需求及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展开

狭隘、陈旧的教育观点认为基础课只为“为专业学习服务”,忽视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变更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就业指导课多为高职院校的新开课,是一门引自于国外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辅导课。正如一位改革者所言,“学校生活应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准备,而这种职业应该是经过认真选择的”,“学校必须帮助学生理智地选择职业,并使之有目的、有准备、有洞察力地开始其职业生涯”。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欠缺,开展较为零星,这一课程可作为基础课的延伸与实践,推进高职院校基础课的改革步伐,使课程建设趋于多元化。

三、结束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