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视觉艺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3-28 14:59:10

视觉艺术论文

视觉艺术论文篇1

视觉艺术形象主要为特定商业内容和主题而设计的,所以要求视觉形象本身必须和设计主题相关联,使形象与特定的活动、产品、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类型等等建立广泛的视觉联系,以达到视觉形象本身与设计内容溶为一体,最终形成观其形明其意具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视觉艺术形象缺乏这种关联性,它就失去了它的商业价值和存在的合理性,成为徒有其表的图形符号和装饰纹样。现代商业种类繁多,企业本身形式多样,各种不同性质和目的的活动纷繁复杂,它们都有自身的本质特点与独特的元素,这些特点和元素都要通过形象的视觉造型表现出来,从而将设计主题和企业特征固化于形象的外形中。在进行视觉艺术形象设计中,应充分分析设计主体的本质特征,研究需要表现的本质元素,将设计主题的表现元素一一提取出来,通过于设计主题的相关人员讨论确定重点表现那些元素及以何种视觉造型形式表现。视觉艺术形象视觉元素的关联性的体现依靠视觉经验和生活经验,将视觉经验和生活经验中与主题相关的视觉元素整合重组形成形象雏形。现实生活中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视觉元素相当的多,一部分元素能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受到,如物体的外形、行为动作、色调等等,另一部分视觉元素是通过人长期的感受形成一种综合的视觉印象,如人物和动物的个性、人的精神风貌等等。而视觉艺术形象正是通过剥离出原始主题形象的本质特征,将其创造性的融入到自身形象之中,使形象与主题自然关联在一起。如:多哈亚运会吉祥物“奥利“(ORRY)通过对典型视觉元素——代表亚运会主办国特征的卡塔尔羚羊的解构,将其从意识形态的语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其中的原始意味并赋予了形象新的运动的元素。通过这样的设计把主办国的地域特色、亚运会的主题思想与这一视觉艺术形象完美的关联在一起。

二、视觉艺术形象设计视觉独创性原则

视觉艺术形象的独创性是指形象的视觉特征和视觉感受是独一无二的,形象的造型风格、基本色彩、声音、形态动作、性格特征都必须有区别于其他任何形象,形成自身独特的韵味。视觉艺术形象设计时,通常要根据设计的主题分析其主题元素中区别于其他任何形式的本质特征,提取表现本质特征的视觉元素确定形象的原型及形象本体视像特征。真正具有独特性、生活气息的角色,是由这个角色典型的视觉元素与形象的表意特性决定。典型的视觉元素构成了形象的独特表征形态,它既有符号性的直观描述,也具有典型的寓意内涵;既有艺术视觉传达的视觉特征,也有符合情景的时空结构。视觉艺术形象典型视觉元素的提取必须必须依靠视觉现象的条件,不同立场提取的独特元素有所不同,如传达对象的质、量、形、时空和环境的关系等等。典型的视觉元素的提取与视觉感知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形象的独特视觉元素的产生于也与当时的社会风潮密不可分,如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流行皮肤白皙,眼睛大大的女孩,于是迪斯尼创造了白雪公主。迪斯尼赋予了这个童话人物真正的生命和近乎完美的形象。它的皮肤洁白如雪、双眼明亮动人、红红的嘴唇、乌黑的头发、这些都是这个时代美丽的符号。直到21世纪的今天,白雪公主仍然是全世界观众心中永远不老的青春偶像。1950年随着《飞瀑怒潮(Niagara)》的上演,玛丽莲.梦露式的金发美女形象成为那时的流行元素,这自然变成了迪斯尼50年代角色形象的标准。1950年的灰姑娘,1951年的爱丽丝,以及1953年的《小飞侠》中的角色形象等等无一不是金色长发。韩国设计的视觉艺术形象PuppyRed选取了动物典型视觉特征包括颜色、形态等作为设计的参考,成功俘获了大量的女性。

三、视觉艺术形象设计视觉性格气质塑造原则

视觉艺术形象设计时必须考虑拟人化的赋予形象“生命特征”,只有当视觉艺术形象具有了“生命特征”,形象才会具有艺术感染力、强大的传播效应和与大众的沟通能力。而无论人或拟人动物最能被人们感受和吸引的生命特征是他们的性格和气质。性格和气质是塑造他们自身独特内在特征的重要因素。因此,视觉艺术形象的性格和气质的塑造将是形象推广和应用的关键因素。个性鲜明、气质出众的形象将会得到更多受众的认可和喜爱。

1.视觉艺术形象的性格塑造

通常性格是指表现在人物对周围世界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是内化于人物外表和言行中的内在生命特征,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中。现实中的人物众多,千千万万中的人物性格都不尽相同,这里我们可以列举一些典型的性格特征如:活泼开朗、温文尔雅、重情重义、乐天达观、成熟稳重、幼稚调皮、郁郁寡欢、正义正直、疑神疑鬼、多愁善感、豪放不羁、老实巴交、圆滑老练、脾气暴躁等等。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多方面的,可能在情感方面他多愁善感;在行为处事方面他重情重义;也可能在言行举止方面豪放不羁。视觉艺术形象在设计时首先应该模拟人物的性格特征结合形象设计主题与应用领域和相关人员沟通设定形象的性格总特征,对形象的性格进行精准的定位,再通过与设计主题相关人员沟通确定如何有效的使用视觉表现手段塑造形象的性格。视觉艺术形象性格塑造主要通过形象的面部形象表情、形象的外表、形象的声音语言、动画中的故事情节、动画形象的言行等等来表现。面部形象表情是反应性格的最直观的视觉方式,不同的眼神、不同的五官和面部会给人不同的性格感受。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第一时间体会到的是人物面部形象表情带来的视觉感受,不同的面部形象往往是人物性格判读的第一要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察言观色,因此,在形象性格设计塑造时首先对形象的五官、面部特征及常用的表情进行精确的设定。形象的外表主要是形象的衣着、配饰、静态动作等,衣着及配饰也会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人物的性格,夸张色彩与造型的服饰和张扬的静态动作常常给人活泼开朗、豪放不羁、古灵精怪、追求刺激等性格特征,中性色彩、传统正规的服饰和内敛的静态行为诠释着温文尔雅、成熟稳重、小心谨慎和务实实际的性格特质。动画是塑造视觉艺术形象个性特征最为全面的视觉表现手段,形象的性格可以通过动画的故事情节、声音语言和动作行为全方位塑造。

2.视觉艺术形象的气质塑造

视觉艺术论文篇2

网页页面设计的第一重点在于排版,现在排版理论可以分为三个方向,即从点、线、面展开排版,以往的艺术形式中,都是以点带线,以线画面,但在网页设计中恰好相反,是以面为主要构成,以线为重点分割,以点作为辅助,比如在一个网页页面中,最重要的是版面设计的主体基调,如搜狐的版面当中最大的窗口面是当天发生的重要新闻,这个新闻版面占据整个网页的六分之一的位置,非常醒目并且配合剪辑画面,能够让人一眼清晰地了解到最新新闻的内容,给予一个“大面”抓住浏览者的眼球,其次才是版块的划分,如生活版、军事版、历史版等等,这就使线的分割,每一个线路都非常明确能够让浏览者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从而进入到连接当中欣赏内容,最后才是围绕划分内容做得一些辅助和补充。例如,观看磨一话题时在旁边能够浏览到相关的话题,通过超链接进入。再比如,会有一些辅的淘宝、苏宁的网商的广告,诸如此类分散的点构成了整体的辅助效果,充实了页面设计。因此,网页设计版面的视觉效果应当从“面、线、点”三个方向逐一排序,让浏览能够把握到主次顺序,使整个视觉效果不会被淹没在冗杂无关注点的文字新闻当中。

2文字视觉艺术构成

文字视觉艺术的重点在于吸引,近年来兴起的标题党就是最好的视觉艺术呈现,文字视觉艺术做成标题形式,能够迅速地抓住关注着的眼球,并且最大程度的吸引关注着。例如,“农夫山泉买矿泉水”这样的广告标题不能吸引任何关注,但将其改成“农夫山泉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则迅速在浏览者的脑海中产生了疑问,希望能够点击了解,这就形成了吸引的视觉效果。再比如,最近很红火的一个亲子标题“我陪别人的老公在家,我老公带着别人的媳妇去了游乐场”,其实是“妈妈带着儿子在家温习功课,爸爸带着女儿去游乐园”这样的文字标题有让人遐想的隐晦空间,所以也时常使用的手段之一。因此,文字视觉效果不仅是最方便吸引眼球方式,同时也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另外,文字视觉艺术还包含“引导视觉艺术”,举例说明。例如,“领导人的秘密生活”这一标题,大家在网上围观的过程中会将视线集中在领导和秘密两个词汇上,因为中国的特殊性质“,领导”近年来成为百姓关注的重点,再加上“秘密”的延续引申就会收到引导观众的效果,这是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理,同时增强了观众对于网页的探索热度,诸如此类的手法比如“变换式”“、遥控式”等等都可以归纳到文字视觉艺术的领域当中。

3图片视觉艺术的构成

图片视觉艺术和色彩视觉艺术是对视觉冲击感最强的表现方式,其重点在于如何配置插图将图片和所要表达的文字进行完整的融合,并且要控制图片与文字的比例,图片太大则会显得网页特别好混乱,图片过小则会显得网页特别臃肿,图片清晰度不高则会让观众对网页内容产生质疑,现在网页图片设计要做到三点,第一风格统一、主色调一致,统一风格的图片能够起到连续性的带动作用,色调一致的图片能够加强人对图片的连续性的感官,并且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第二传递信息清晰明快,选择的图片要最大限度地凸显文字中表达的内涵,要做到图文并茂,若是图不答意则会使观赏者产生错乱的情绪,很难持续吸引观赏者,最要做到突出重点,即图片要符合标题的内涵,并且每张图片能够有清晰的重点,这些重点连接而成能够形成完整的故事,从而保障网页宣传内容的合理性,最大程度的吸引视觉效果。第三传递过程中表达设计者或网页主旨内容,图品虽然要有自身的风格,与文字形成正确的统一性,但也要注意与网站的目的符合。例如,新闻网站中应当多以新闻图片为主,热卖网站中应当多以商品图片为主,等等,方式与效果的统一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强网页页面设计的整体性,同时能够加强人们对此网站的视觉整体效果,让网站的视觉表达更加传神更加具体。

4色彩的视觉艺术构成

色彩的视觉艺术构成比较难把握,因为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甚至不同人对于色彩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正常的网页设计要做到的就是色彩迎合大众,但同时色彩的渲染时整个网页的渲染。因此,色彩要紧紧围绕网页的主要色调,这就需要在色彩视觉表达设计当中做到两个点,第一要符合当下色彩的融合形式,符合社会大众的需求,同时要围绕网站主体进行色彩运用,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整个页面的色彩选择,确定一个主色调,这一色调应有利于体现网站主题宗旨.现在多数的网页色彩设计,一般以浅颜色为背景的居多。例如,浅灰色、浅黄色、浅蓝色、浅绿色,以浅颜色为底,柔和、淡雅,配上深颜色的字,如黑色,读起来自然、流畅,符合人常规的视觉认知习惯,也有利于突出页面的重点,更容易为大多数人认可和掌握其他一些次要内容。例如,背景图片、线条适宜采用不抢眼的颜色,以免喧宾夺主。只有少量精心选择的元素,为了突出强调,可采用明亮艳丽的色彩,这些色彩亮点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如果用得太多,就会形成一种均匀的噪声,而达不到强调的效果。其次,网页背景的色调搭配上一定要注意不能有强烈的对比,特别是同时使用色彩对比的颜色大面积颜色适宜采用低纯度,过于丰富的背景色彩会影响前景图片和文字的选色,严重时会使文字溶于背景中,不易辨识,所以背景一般应单纯为宜。最后,色彩的设计应当尽量选取“原色”搭配为主,原色的视觉感受比较清晰,同时不像其他调成色彩在搭配的过程中产生排斥与反衬托的作用,一般网页设计过程中会选择两个原色作为网页的主色调,三种以内的变色作为网页的搭配设计,无论是排版框架、文字色彩还是图片的基础色调都不会超出这五种色彩之外,这样能够形成统一的风格进一步强化网页设计的主体性。

5结语

视觉艺术论文篇3

(一)高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自身状况。在我国高校园但凡学习艺术的学生或多或少都自律意识较差,管理较难,自身往往带有自由性,纪律松弛,我行我素,好像艺术学生就是天马行空的感觉,这种特性一方面源于艺术本该受束缚,灵感需要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发挥的观念影响。

(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方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业课包括CI设计、广告设计、摄影、标志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教学上着重强调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高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常规学生管理表现死板,没有深入到该专业学生的内心需要,不深刻了解该专业的学生,一刀切的实行普通学生的普通管理,这与专业教学脱节,管理不深入。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室导师制”应运而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包括设计设计素描、设计色彩、CorelDraw、三大构成、装饰画。培养良好的视觉传达专业设计人才的第一步就必须具备和接受良好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这样就必须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逐步建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各方向设计工作室、实验室,拓宽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途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自由选择,优化专业内合作。这样即体现了老师教,学生学做一体化的紧密结合,导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等进行学生管理,效果较好。也构建了以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内容体系,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在教学上全面推行教学新技术应用,增强教学互动性。将多媒体教学与专业课相结合,将相关设计软件应用作为学生实训课,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二、改革实践

(一)改变传统的单纯“严管”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以及自觉探索和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严管”,利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与依赖,结合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等环节,发挥专业教师队伍的特殊作用,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以及自觉探索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探讨的问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包括设计设计素描、设计色彩、CorelDraw、三大构成、装饰画。培养良好的视觉传达专业设计人才的第一步就必须具备和接受良好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这样就必须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如改素描为设计素描;改色彩为设计色彩,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以造型创造能力和主题创作表现力为训练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实践的需要,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以及自觉探索和创新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与“育”脱节现象,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针对高校艺术设计学生的特点,疏导和治理相结合是有效的管理方式。我国设计艺术起步较晚且长期处于一种模仿和经验型状态,人才积淀薄弱,课程设置的目的性不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缺乏提示与提炼。针对这种状况,必须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使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需要相结合,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着重强调针对性原则,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将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紧密结合。如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结合;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作业展览常规化;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常规化。这样既提升了学生专业基础课的实践动手能力,又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了经验积累,最大限度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管理方式,实现有针对性管理。逐步建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各方向设计工作室、实验室,拓宽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途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自由选择,优化专业内合作。这样即体现了老师教,学生学做一体化的紧密结合,也构建了以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内容体系,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在教学上全面推行教学新技术应用,增强教学互动性。将多媒体教学与专业课相结合,将相关设计软件应用作为学生实训课,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特别是“导师制”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成长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思想教育与引导,让学生能够信服。

三、模式成效

(一)“工作室制”实现专业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解决“教与育”脱节。由于视觉传达设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要要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相互的结合,采取多种教学的形式,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弥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能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培养促进,实施多维度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导师制”可以实行有针对性的成长方案,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导师制”可把课堂教学与地方经济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二元一体”的“导师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地方组织的各种比赛,如大道墙体彩绘比赛等。这是社会实践与课堂理论的完美结合。这种把课堂教学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扬学生不怕苦和累,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既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又服务了地方经济。

视觉艺术论文篇4

关键词:影视动画;镜头;视觉艺术表现

影视动画是一门幻想艺术,能够把不存在的事物转变为镜头语言和动画场景,这样不但能够满足了人们想象的需求,还能使人们想象力更为丰富,因此,在对影视动画镜头进行运用时,工作人员要掌握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及方法,这样才能发挥出影视动画的魅力,从而使镜头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一、影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特征分析

影视动画主要以电影、绘画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在视觉艺术方面与电影有着众多相同点,电影美学是影视动画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其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很多电影理论家认为电影美学的主要意义在于对现实生活进行复现,并以此为创作基础,在纪录片中得到了有效体现,使得电影美学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其不仅能够把电影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增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了解,还能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使得电影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从而满足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需求。但把这一现实理论运用到影视动画中具有一定局限性,虽然影视动画与电影艺术有很多相似处,主要以再现现实为基础,但在视觉艺术表达方面具有较强的独特性,这是电影艺术所无法代替的。

从动画英语词“animation”可知,动画主要是把不具有生命的事物转变为具有生命性的艺术活动,其在拍摄技巧方面体现了影视动画自身特性,动画与漫画之间有一定联系,漫画主要停留在二维平面上,当把漫画进行三维处理时,能够给人们在视觉上带来较强的体验,从而产生影视动画,从某些方面来看漫画是影视动画的基础,影视动画是漫画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目前影视动画视觉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成熟,由于动画种类众多,在对其进行视觉艺术表现时,工作人员要根据动画特性进行具体分类,把其分为传统动画、定格动画等,这样不但能够增强人们对各种类型动画的了解,还能对影视动画进行有效划分,从而使视觉艺术表现更为丰富。传统动画主要指运用手绘形式对动画镜头进行合理设计,以此把相应的场景及角色进行充分展现。定格动画主要指运用摄影机对事物进行逐格拍摄,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再进行连续放映,受众在观看时会产生动态效果。电脑动画主要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对动画进行二维、三维处理,此种类型动画具有较强的立体效果,这既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还是影视动画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长远角度来看,电脑动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漫画创作相比,影视动画创作更为复杂,所涉及的内容众多,但漫画艺术自身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人们不应该认为漫画是影视动画中低端的一种形式,漫画具有较强的独特性,不仅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还是影视动画的基础形态。因此,人们要对影视动画进行全面看待,一方面处理好影视动画与电影、漫画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发挥出影视动画自身的优势,从而对影视动画进行良好的视觉艺术表现。

二、影视动画镜头视觉构成分析

目前影视动画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在视觉艺术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在流动动画镜头中,对镜头画面进行视觉分析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够对动画创作过程进行有效还原,另一方面能够对镜头语言进行全面分析,掌握构图、景别使用情况,从而提高影视动画的艺术性。镜头是构成画面的基础,无论是影视动画还是电影都由众多镜头所构成,由一个个镜头所组成一幅幅画面,使影视动画更加完整,镜头画面不仅对外在视觉的再现,还是对流动影像的静止化反映,对于影视动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影视动画进行创作时,需要对角色、动作进行合理设计,确保视觉元素符合情境需求,这样才能使镜头画面更加合理。影视动画视觉构成元素包括几个方面内容:

其一,构图。这是影视动画视觉表现中的结构画面,对于表现内容有着重要影响,在影视动画中所使用的构图合理,能够使镜头具有深层的含义,这样不但能够增强视觉表现力,还能使影视动画内容、情感更为丰富。构图主要体现在人物、场景设计方面,工作人员运用合理的光线把其赋予在镜头中,一方面能够增强人们对于动画的了解,明确侧重点,另一方面能够使人物设定符合客观规律,进而提高艺术的表现性。

其二,色彩。这是影视动画视觉中重要内容,在影视动画艺术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影视动画类型、主题不同,使得色彩的运用也有所差异,例如,在《机器人瓦力》中,作者根据场景赋予了不同色彩,地球是人们赖以生活的家园,在动画中表现出暖色调,而飞船是科技的一个体现,运用冷色调进行展现,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不仅在视觉上给受众较大冲击,还能增强了受众对影视动画的了解。色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能够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因此,在对动画进行设计时,作者常常通过色彩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以及作品隐藏的内容,让受众通过色彩更加深层次的了解画面,提高影视动画镜头的真实性,从而为动画主题服务。同样以《机器人瓦力》为例,在这部作品中一小撮绿色是该动画关键线索,绿色与情节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一方面绿色代表着生机、希望,象征着主人公对于未来的信心,另一方面通过这一绿色能够让受众受到启迪,从而对生活充满热爱。

三、影视动画镜头视觉艺术表现的审美分析

最近几年,影视动画制作技术不断发展,使得三维动画成为动画产业的发展主流,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动画形式,与电影、电视等艺术门类相比,影视动画起步时间较晚,其与科技、信息技术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影视动画不仅能够对时代思想进行有效展现,还能提高人们的审美性。目前影视动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文化产业,使得影视动画视觉表现手法越来越成熟,既打破了传统的局限,为影视动画注入新的活力,而且拓展了艺术表现形式,使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影视动画由众多镜头所构成,镜头画面是影视动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工作人员要把镜头进行有效组接,使画面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一方面能够使情节更加完整,另一方面能够增强视觉艺术表现力,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数字技术在影视动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在视觉表现形式上实现了数字化,还在创作理念方面得到了有效体现,目前3D动画作品越来越多,受众在观看时会使得视觉受到较大冲击,从而满足受众心理实际需求。与电影相比,影视动画在审美特征方面有着较大差异,影视动画镜头视觉艺术表现具有较强的多维性、全息性,能够对受众感官进行有效调动,并且还能增强受众对于情感的把握,从而使受众内心活动更为丰富,有效弥补现实艺术存在的缺陷。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使得动画制作手法发生较大改变,工作人员可以利用3D技术进行创作,把其与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不断能够对人物、场景进行充分展现,还能使故事情节更为流畅,提高视觉的连续性。在新时期,人们对于影视动画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合理创作,确保每个环节都合理,这样才能提高影视动画的审美性,进而满足受众对于影视动画欣赏性。所以,创作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审美能力,这样不但能够使镜头画面具有较强的视觉艺术效果,还能使镜头语言具有一定的美学质感,让受众通过影视动画镜头受到感染,进而提高受众文化素养。

四、结语

影视动画成为重要的艺术门类,通过对视觉艺术表现进行分析一方面能够增强受众对于作品的了解,另一方面能够使影视动画镜头更为丰富,因此,创作者要注重视觉艺术表现性,把其在影视动画中得到有效体现,进而提高镜头的视觉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佶。影视动画镜头的视觉艺术表现分析[J]。电影文学,2013(03):74—75。

[2]绪言,张思民。影视动画镜头的视觉艺术表现分析[J]。民营科技,2017(02):238。

[3]殷俊,康璐璐。动态视觉交响乐:浅析森本晃司影视动画视觉符号的传达[J]。当代电影,2015(06):155—158。

[4]吴亭霏。影视动画镜头的视觉艺术表现观察[J]。现代装饰(理论),2015(11):147。

视觉艺术论文篇5

关键词:影视动画;场景设计;视觉艺术;现状分析;改革措施

在影视动画中,动画设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便是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使观众产生强烈的观看欲望,但通过我们对各种案例的不断调查并结合现实情况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动画设计人员仅仅追求了视觉效果上的强烈刺激,完全忽略了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对于艺术的追求,从小的方面来说出现了视觉上的误差,从较高的层面来说,给观众完成了很大程度上的错误引导。

1我国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发展的现状

影视动画设计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历程,通过多年来的不断研究和探索,有时动画设计已经形成了各种特定情境下的各类美化风格。但是,这也造成了我国对于影视动画设计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理论变更不被重视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我国影视动画设计的专业评价领域与国际上有些较大的差距。现如今,我国影视动画设计人员对于视觉效果过于看重,从而忽略了视觉艺术效果,造成了艺术元素重叠性堆积、故事情节与场景不相符等问题的发生。

2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制作流程

2.1美术设计

影视动画场景设计首先需要根据剧本和导演的要求,利用美术设计人员为每个特定的场景设计相应的平面图,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出主要人物的活动空间以及行动路线。

2.2绘制镜头背景设计稿

在相关人员进行动画创作之前,美术设计人员需要将各个分镜头进行细化,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出详细的设计图稿。设计图稿主要分为镜头背景设计稿和前景运动路线图两种类型。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镜头背景设计稿,这类设计稿通常需要利用铅笔进行描绘,从而明确光线的强弱和方向。

2.3制作镜头背景

制作镜头背景的首要前提是绘制好镜头背景设计稿,当镜头背景设计稿完成后便可以进行背景制作。由此可见,镜头背景设计稿在背景设计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3动画场景的创造性改革措施

3.1镜头不同视角下文化艺术的内涵

影视动画场景设计需要领会不同视角下文化艺术的内涵,注意不同民族文化下的语言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动画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时代的特点,从而制作出一个肩负视觉艺术与视觉冲击的动画佳作。另一方面,动画设计人员应从中、外、古、今等多个角度吸取其文化的精髓,从而树立起多元文化思想内涵。

3.2主观色彩的应用能力拓展

一个优秀的动画创作,在主观色彩上的应用必须十分到位,主观色彩的应用是否恰当合适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的成功和失败,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动画设计的高雅和低俗。在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色彩层次应相当明确,光线的明暗应有明显的变化,但相关设计人员应注意不能出现浓妆艳抹的现象,从而影响前景设计对于角色的衬托效果。

3.3有效利用科学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逐渐被影视动画场景设计所引用,在动画设计当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拓宽场景设计思路,从而使得动画创作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动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效果有着较大的提升,将平面二维图稿转化为立体三维动画,给人一种空间体积感和纵深感,使观众有一种更为贴近生活的真实感,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的视觉艺术展现。

4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我国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发展的现状和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制作流程,从而提出了几点动画场景的创造性改革措施,例如相关专业人员在进行影视动画是场景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对我国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且设计人员应对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的制作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在完成这几项基础工作之后,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方式和设计工具进行影视动画创作,但必须注意到一点问题,设计人员在进行影视动画创作过程中不应过于重视视觉刺激,从而忽略了视觉艺术对于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的重要作用,应站在不同的角度,从视觉刺激和视觉艺术两个方面进行动画创作,从而保证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等,以期为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视觉艺术论文篇6

在中国文字艺术中占重要地位的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汉字本身既表音又表意的特征,决定了设计者会考虑在设计中用到汉字,因为这解决了平面设计中要求一形多义的问题。由于书法的形式多样,不同的书法体呈现不同的式样,同样也彰显不同的内在意蕴,那么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转换,实则是用有中国韵味和文化气息的文字元素与现代结合,结合现代的观念以及集合现代信息的一种艺术处理手法。

书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转换,一个是象,“象”可作“形象”之“象”解,亦可作“象征”之意解,形和意义的问题也是平面创意中所强调的。杰出的创意需要简洁精准的手法表现,怎样把众多的概念集中到一个简洁的形中,需要我们恰如其分地表现,书法本身的形以及作为汉字其独特的表意特点使之成为可能。另一个是墨,借助传统书法中运用的材料墨和宣纸,体现其独特的笔画层次和笔势特征,借以表达汉民族的历史属性以及传递文化信息。这种手法在中国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的设计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我们说任何一种视觉艺术的革命,都不可能离开古典传统的规范,离开了其传统的历史属性,就如同人类没有了灵魂。

既是视觉转换,就涉及如何转的问题,如何转也是我们平面设计中表现方法的探索。既然是转化就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原封不动地照搬只会使创意陈旧、老套、毫无新意。强化作品的视觉效果,是书法艺术向现代设计转化的核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是平面设计中对形的要求。转换的手段多种多样。第一,同构。可以对文字进行同构手法的处理,也就是将不同的文形、不同的文字种类进行组合、拼接,所书写的文字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个手法在现代艺术家徐冰的作品《新英文书法入门》中得到充分体现,作者用标准的楷书笔画对应英文字母,采用汉字的方块字型和间架结构书写成新型“文字”,这是一种新语义的转化,也是对传统文字样式的颠覆。

在平面设计中所不同的是我们还强调文字的可读性,在可识别性的基础上进行语义的转化,来达到平面创意中所要求的信息传递的功能。第二,求异。可以在表现形式上,采用新材料、新工具来达到新的视觉效果,借用现代表现手法改变传统的工具表现,保留书法体本身的字形特点。传统的书法材料是毛笔、墨、宣纸,那么在平面设计中的书法可以是除毛笔之外的任何工具,木棍、塑料,甚至是电脑都可以与书法来结合,这也是运用新材料、新工具与传统书法的结合。既传承了书法本身的文化属性,又结合现代手法,这也是平面设计中所提倡的打破常规的思维习惯达到求异的效果。第三,借用。

运用书法体本身运笔特点,借用局部书法笔画来结合现代图形,借用的是书法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属性以及书法笔画潇洒恣意的形态。结合其他有现代感的形来产生鲜明的对比关系,这种手法在一些标志设计和包装设计中都有很好的表现。第四,意象。用书法本身具有的气韵体现内在的精神气质,注重的是“势”,势有形势、姿势、态势之别,就其整体形来说关注的是整体形的精神面貌。是厚重少文的稳势?是典则俊雅的雅势?是质而不野的拙势?

视觉艺术论文篇7

关键词:视觉艺术风格视觉艺术形式心理形式视觉范式

一、视觉艺术风格与视觉艺术形式的涵义

“视觉艺术风格”与“视觉艺术形式”是视觉艺术的两个基本概念。在深入研究视觉艺术的形成和转换的基本原因之前,有必要对这两个概念的涵义有一个了解。

“视觉艺术形式”涵义源于哲学“形式”概念。形式(form)是一事物的构成和组织方式,也是事物的结构和关系。西方哲学史上和艺术史上对于“形式”的经典划分最早是由柏拉图做出的,柏拉图将形式分为内形式和外形式两种:内形式即理式、共相,而外形式则是内形式所对应的外界,即殊相、现实。视觉形式是指目之所见的形式,即外形式,也就是可见、可感的形式。从构成因素上讲,视觉形式是一系列由点、线和色彩、肌理、笔触等构成的空间关系。视觉形式的对于视觉艺术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视觉形式,视觉艺术可以作为直观的表象呈现在人们面前。

与视觉艺术形式相比,“视觉艺术风格”一词更倾向于气质性和精神性的表现。视觉艺术的“风格”(style),是视觉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来具有独特性的精神面貌。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或制作个性,它是通过艺术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更为内在和深刻的、从而也更为本质地反映出特定时代或民族的艺术家的个人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实质等内在特性的外部印记。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或艺术家在艺术创造上摆脱了各种模式化教条的束缚,从而形式具有特定个性和较为成熟稳固的创作倾向的反映,它是艺术家或艺术创作趋于或达到成熟的基本标志。[1](P228-229)而从艺术创作本体上讲,艺术风格的形成实际上表现了一种人与世界的存在关系,风格的变化也预示着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变化,意味着人类一种感觉领域的消退和另一种感觉领域的打开。艺术风格在与世界的构成关系中一般展现为抽象的个人风格、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这种抽象风格通过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各种工艺品等艺术风格而得以具体化。

比较而言,视觉艺术形式是实体性的、实证性的存在,是视觉艺术展现的整体的结构,它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视觉艺术风格则是视觉艺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集中体现,是视觉艺术形式的整体结构之上表露的情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前者是形而下的、单一的,是物质基础;后者是形而上的、相当于上层建筑,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精神的体现;后者通过前者而表现出来。如在诗词中,格律声色,指的是形式,我们看得见、讲得出;而它的神理气味,则是风格,需要我们用心去细细品味。

维奥赖特·勒·迪克在谈到风格与形式的关系时认为,风格的逻辑内聚力“就是像古典的先辈们一样透过现象看到真实的和自然的原理”,这些伟大的风格就像是一个庞大的演绎体系,其中的每一种形式都来源于建筑师所采用的中心原理。从这一意义来说,风格“是一种自发的形式的扩散”,“一旦某一群艺术家和手工艺人完全受到了这种逻辑原理的影响——各种形式都是人们通过这些逻辑原理从物品的效用中推导出来的——这种风格就会在所有手工制造物,从最普通的罐子到最高级的纪念碑中表现出来。”[2](p339)

但是,在艺术哲学或艺术史的某些著作中,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一般并不做严格的区分。如李格尔在《风格问题》一书在论述几何风格的形成时,就将风格和形式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他说:“最终线条自身成为一种艺术形式,……结果,直线就变成了三角形、方形、菱形、之字图案等。而曲线则产生了圆形、波状形、螺旋线。这些都是我们在平面几何中熟悉的形状。在艺术史上,它们被统称为几何图案。结果,完全或者主要以采用这些图案为基础的风格被称为几何风格”。[3](p8)如果我们严格按照风格和形式各自的概念来使用的话,李氏这里所说的“几何风格”基本上应该由“几何形式”来代替。同样,德国艺术史家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称为一部“视觉形式学”,风格与形式也并未做严格区分。因此可以说,除却对于艺术风格或艺术形式进行一种专门的美学研究,二者基本上可以混同使用。

二、视觉艺术风格和视觉艺术形式转换的原因

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曾指出,对于艺术风格发展变化原因的考察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历时方面;其二,共时方面。历时方面的考察是指对风格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的研究,包括创作主体所处的时代传统,他们从前人那里学习了什么以及他们对后人有什么样的影响,等等;共时方面的考察则是根据某种艺术特有的手段来对艺术风格传统进行的研究,特别是对某一部落、某一民族或某一历史时期所有艺术活动作为集体精神的表现而进行共时性分析。比较而言,前者是一种外在式的考察,后者是一种内在式的考察;前者与后者在艺术风格形成和转换过程中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分述之。

(一)视觉艺术风格形成和转换的外在因素

在艺术风格研究的思想史上,法国哲学家丹纳首倡一种艺术形成的外在式研究。在《艺术哲学》中,他明确阐述了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时代”、“环境”及“种族”三因素之间的制约关系。在他看来,“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4](p46)丹纳的这种研究既是对在他之前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总结,同时也为后来的艺术风格发展特征所不断证实。我们看到,由于民族、地域和时代的差异,艺术风格的确呈现不同的面貌特征。如在建筑柱式上,多立克粗犷严肃、科林斯细柔优美;在设计形式上,古典主义重装饰、轻功能,现代主义者则重功能、轻装饰,而包豪斯设计则重表现,突出形式美;如此等等。

实际上,丹纳的这种看法也有其人类学依据。从艺术的起源来说,艺术是人社会实践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所属的民族、所生存的环境以及所处的时代。因此,每一种艺术的形成与风格特征都是特定民族、环境和时代精神的折射,并深深打上它们的烙印。从艺术的创造来说,艺术品不仅仅是个人的创造,而且还是文化的外显性产物,即艺术品经由个体创造而表征着特定的文化属性。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的成长本质上是一个由自然的人变成社会的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定的文化圈(地域或民族)会将自身的文化特性“强加”在个人身上,使个人不仅成为一个社会的存在者,而且成为一个文化存在者。个人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无不打上与群体的其他成员相似的文化烙印。设若这个人恰好是一个艺术家的话,那么他很可能会通过某一艺术形式或风格来对这种群体文化意识加以自觉或不自觉的表现。艺术的文化风格属性由此产生。在原始时代的原始艺术中,这种艺术形式或风格是平面的和二维的,普遍具有对称性、重复性和节奏性等特征。这种形式或风格的呈现,是原始人对外部环境认识的结果。原始人长期处于自然的无秩序环境中,心理上对秩序和安定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追求,因而,“他们自己创造了用几何和立体形状表达的绝对符号。他们对生命感到迷惑和震惊,于是,在无生命中找到避难所,因为生命永远不息的躁动得以消退,一种持续的稳定感产生出来。”[5](p18)到了农业时代,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人类的手工制品和主要工艺艺术品也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特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或精雕细刻,或错金镂彩,或镶金嵌银。受农业文化影响,这时期视觉艺术在总体上传达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植物纹为代表性装饰纹样,工艺品在视觉形式上追求一种与自然物一样的自然形式美。中世纪的艺术与基督教裹缠在一起,因而出现了表现基督崇高精神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强调空灵、高耸、纤瘦,重视光线的射入,利用高侧窗层的玻璃窗的美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多彩的光线以一种神秘的光辉充盈着中庭,创造出一个有巨大威力信仰的意象。特别是尖峭的拱券,造成了一种上扬的动感旋律——通过高、直、尖的象征手段体现了宗教弃绝尘寰、接近天国、由物质向非物质上升的观念。德国的科隆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以及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这种新的建筑形式有别于过去历史上任何时期的艺术形式,明显地具有时代文化特征。

同样,艺术史家沃尔夫林通过比较哥特式风格和文艺复兴风格,也得出了时代精神对艺术风格的影响强大的结论。他说,“哥特式的举止肌肉僵直、动作刻板;什么都是尖利的,没有一点松弛。也没有一点柔软。在这种最明确的形式之中,处处都表现出一种意志。哥特式的鼻梁是消瘦俊美的,一切笨重的形式,一切宽阔和平静的东西都已消失。人物是细长的,好像踮着脚。与此相反,文艺复兴时期则表现的宽松大方了,形式的每一部分都充满了生气,无论形式是在运动中还是处于静止状态。”[6](p344)

我们还可以从艺术发展史上的其他一些代表性艺术风格,如巴洛克风格、维多利亚风格以及欧洲后来出现的“工艺美术运动”所倡导的新风格中得出同样的结论。十七世纪的巴洛克时期,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封建统治者与资产阶级勾结,疯狂掠夺海外成为巨富,他们在生活上追求豪华奢靡,不再满足肃穆沉静而要求华贵生动。时代特征反映在教堂与宫殿建筑和装饰等艺术形式上,就是他们将建筑、雕刻及绘画融合在一起,在运用直线的同时强调线形滚动变化的造型特点,通过冗繁的装饰达到华美的视觉效果。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由于实行对外扩张,国力强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生活富足,人民对未来充满希望,人们普遍追求艺术上的繁琐装饰,在工艺设计上大量采用中东和伊斯兰的形式语汇,并将其无限制地用于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和版面设计上。矫揉造作之风一时颇为盛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在西方各国的纵深发展,人们开始厌弃这种华而不实的设计风格,“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于是产生,它提倡美术和技术相结合,反对维多利亚艺术的繁冗主张,这就又推进了艺术风格与时代特征的紧密结合。

不单是西方视觉艺术的风格和形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社会及民族特征,中国的视觉艺术之风格与形式也同样如此。举例来说,汉代艺术的深厚博大,追求艺术形式的崇高、雄浑造型——这与秦统一后使得汉代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有关。唐代艺术具有富丽而丰满的风格特征,既与隋代的统一疆域有关——隋的统一为唐代经济繁荣打下了基础;又与唐代社会的开放发达有关——唐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亚洲各国交往频繁,为唐代艺术吸取大量异域艺术风格形式提供了可能,使唐代艺术容易进入高度成熟的阶段。

当然,由环境、时代、民族等外部因素制约着的艺术形式与风格虽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仍然会呈现出一些共性特征。因为“每一种风格不仅凭借一定的形式因素——构架和轮廓的样式等——来确定自己,而且这些因素的每一种当中都表达了某种特定的整体取向,或眼睛的某种精神性倾向”,而且,“被决定者和决定者,它们都包含着一个民族的全部世界观点的基础”[7](p109-110)如果我们单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艺术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其处于不同时代,因而艺术风格存在着较大差异,但若将其与其他国家的艺术相比,它们在整体上却有更多的“家族相似性”。如古希腊的艺术风格历经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各时期的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别。但是,古希腊艺术风格在整体上表现出强调多样性和基于自然主义数学规律相统一的共同特征。之所以有这种共同性,可能是由于存在着“民族的感觉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形式感与精神的和道德的要素发生着直接关系”之故。[8](p8)

(二)视觉艺术风格形成和转换的内在因素

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思想史和艺术心理学研究的长足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种族时代说”解释模式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艺术现象,特别是对于现代艺术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艺术风格,这种解释模式往往不具有丝毫的阐释效力。由此,人们自然会推想:一种艺术之所以具有这样的风格而不具有那样的风格,一种艺术风格之所以转换成另一种艺术风格,除了受制于环境、时代及民族等外部因素外,一定还有其内在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视觉艺术的思想史研究首先帮助人们认清了这个原因。

视觉艺术思想史的研究表明,视觉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转换在根本上受制于其内在发展规律及逻辑演化规则,艺术史家李格尔曾将这一“规则”概括为“艺术意志”。李氏通过考察后期罗马工艺风格特征,认为晚期罗马时代建筑、雕塑、绘画和装饰艺术显示出共同的形式发展趋向和目标。这种“趋向和目标”即为“形式意志”。“形式意志”的本质为“艺术意志”,即人之生存世界观。李格尔认为,这种艺术意志的特性总是由某一特定时期的世界观所决定的,这种世界观不仅寓含在宗教、哲学、科学中,而且也可以存在于政府组织和法律形式中,因而,“艺术意志”或“形式意志”就十分类似于黑格尔的“绝对观念”。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把历史视为“绝对观念”自我发展过程的体现,并把这个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视为某个特定民族发展的辨证过程的一步。一个民族的艺术同该民族的哲学、宗教、法律、道德科学技术一样,总是能反映“绝对精神”发展所处的阶段,所有这一切方面都能表明一种共同的东西,即时代的本质。所以,就如沃尔夫林所说,“解释一种风格不外乎意味着,将该种风格置于其一般的历史背景里,并证明它与当时其余的‘喉舌’发生了一致的‘声音’。”[9](p95)而李格尔的“艺术意志”论虽然是一个唯心主义的解释模式,但由于其紧紧抓住了艺术是人类精神的崇高表现这一基本艺术事实,所以它实际上达到了“种族时代说”解释模式所不曾有的认识高度,为我们从艺术风格的视角探讨人类精神的逻辑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同时,这种理论也为人们进行艺术心理学的风格转化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现代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揭示,艺术意志或形式意志最终来源于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卡西尔指出,“‘人性’是‘形式’得以产生、发展和繁荣的绝对普遍的媒介。”[11](p110)人性即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基本属性,它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并以社会遗传的方式一代又一代积淀而成的人之基本特性。人性不是抽象的、静止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它作为各个历史时代现实的、具体的人的抽象,反映了人类的共性。这是哲学、社会学视野中人性的基本概念。然而,对于决定艺术风格或形式的人性问题又必须从心理学角度、从人类的深层意识和无意识中得到解释。这种解释对于把握作为人类精神反映的艺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指出,人的心理结构中最深、也最隐秘的部分是在个体无意识之下潜藏着的集体无意识,这种无意识是单个个体所无法意识到的,但它却积聚着人类历史以来的几乎所有的经验和情感能量,而个体无意识只是潜藏在意识下面的一个心理层次。以此分析,艺术家在画面上的自觉表现往往构成了画面的主题和社会内容,而形式的选择则源于一种无意识的把握。其所以如此,概由于画家“集体无意识”左右的结果。苏珊·朗格说,“我们叫做‘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以及加速、抑止、极度兴奋、平缓和微妙的激发,梦的消失等等形式——在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这是一种感觉的样式或逻辑形式。……音乐是情感生活的音调摹写。”[12](p35)

因此,艺术意志一方面是一种有着独立目的趋向的形式意志,与人的特定心理感觉如触觉和视觉有关;另一方面又同特定时代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这使得艺术意志在性质上或多或少地与文化或文明发生关联,呈现出一种人类一般精神意义上的自觉和目的的趋向,艺术作品隐含着一个时代人们知觉方式的秘密。[10](p111)所以,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抛开其时代精神不论,最终都要归结为艺术家的创造——即艺术家的创造本能和创造冲动的原因上来,此二者才是艺术意志的真正内涵,才是艺术风格演变的最原始的推动力。

至此可以说,视觉形式是一系列由线、色彩、肌理、笔触等构成的空间关系,这种关系是依照人的心理形式而组织起来的,而视觉形式与人的情感形式及心理形式则有着逻辑上的一致性。人的情感形式通过视觉形式而呈现出来,从而为人类的感官所把握。视觉形式之所以发生变化,其内在原因也在于人的心理形式或情感形式的改变。人的心理形式是由人的情感、认识、理性等多种要素所构成的,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积淀”的成果。因此,艺术的形式或心理的形式,不是什么神秘难解的东西,它就植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也是人性的历史展开。“人性不是自然性(动物),也不是社会性(神或机器)而是‘自然的人化’,即动物性生理基础上的感知等等各种功能的人化。它们仍然是感性的、个体的、心理的,具有偶然性于其中。但有历史来作为理性的根基。这就是心理形式,也即区别于动物的心理本体。……这人性——心理本体是经由文化,首先就是那种以语言为基础的巫术-图腾-礼仪活动,即所谓人类的原始文化所构建所塑造,所形成的。”[13](p475)

通过艺术风格转换原因的分析,也使我们获得了对于艺术创造意义的全新理解。艺术创造的本质在于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来把握世界,这种把握不是对世界的简单描摹,而是艺术家通过感性创造活动来对宇宙、历史及人生进行的深度阐释与意义重建。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则是这种阐释或创造活动的感性显现。正因为如此,通过艺术形式,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艺术家的个性心理与文化修养,还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社会、政治及历史的认识和理解,看到艺术家对于宇宙、世界和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甚至看到艺术家所处的整个时代的精神状况。时代过去了,艺术风格转化了,而艺术却并没有消亡——艺术通过一批批优秀的艺术作品得以保存——由此我们又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命题:艺术是什么?海德格尔说:“艺术是自行置入作品中的真理”,艺术“是对作品中真理的创造性保藏”,“艺术是人的创造和保藏。”[14](p256、292、307)在今天看来,海氏的这些说法似都不为过;它启示我们:在科技理性昌明的今天,人类仍有一份心灵的净土在养育着什么,人类仍有一双清亮的眼睛在凝视着什么,人类仍有一份执着的真诚在呼唤着什么……

三、视觉艺术风格转换的实质:视觉范式的转换

视觉艺术风格的变换本质上是一种视觉范式的改变。“范式”一词是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的概念,原本用来解释科学革命发生的依据,后来被运用到多数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递变的原因解释中。所谓范式,按照库恩的看法,“就是一组共有的方法、标准、解释方式或理论,或者说是一种共有的知识体”。在库恩看来,所谓科学中的革命,就是从一种范式向另外一种范式的转换。他认为,科学形势中出现的危机使得范式的更新成为必然,革命就是一组科学信念的转换——即“范式”的转换。[15](p26)换言之,范式的转换就是一种信念的转换。正如科学活动领域里的每一个重大的突破几乎都是范式的转换一样。新的艺术风格的转变本质上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和解释范式的变化,是一种视觉范式的转变,转变的结果是艺术新形式、新风格的出现。沃尔夫林在《艺术风格学》中,曾用五对概念概括了艺术史的发展规律,即:从线描到图绘的发展;从平面到纵深的发展;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的发展;从多样性到同一性的发展;主题的绝对的清晰和相对的清晰。这五对概念实际上就是五种艺术范式,五种概念的演变也就是五种视觉范式的演变。

在传统上,知识以信念和知觉、理性和天启为基础。新科学不再把所有这些作为理解大自然的手段,而是把经验——实验和批判性观察——作为知识的基础和对知识最终的检验。这样,新的方法把知识建立一个全新的基础之上。[16](p100)同样,艺术范式的转变意味着我们从一种看世界的方式转变为另一种看世界的方式。从前,如古典时期,艺术得以成立在于它是如实地建立在透视、还原、自然主义的基础上。而现代艺术则建立在平面化、打破透视的基础之上。视觉形式的呈现,并非照相机一样原封不动的再现,而是主体心理的投射。希尔德布兰特把这种“虚的”意象唤做“感性空间”,意指“视觉”的空间,认为“视觉可以建构空间”;通过“建造方法”可以说明呈现和描绘这种空间形式的系统构造。[17](p86)这种“视觉建构空间”的原理是“画家没有纯真之眼”的一个证据。所谓“建造”,也就是通过主体的力量来组织和安排艺术作品。创作主体的感觉、认识,甚至世界观和人生观都通过艺术作品呈现出来,而这种呈现是经过构建的格式塔的呈现,即整体直观的呈现。艺术成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成为主体内心思想和情感的投射,而非对自然事物的简单描摹。歌德说,就我们能够通过可见可感的形式所获得的知识而论,“风格”乃植根于知识之深层,植根于事物的本质之中。[18](p70)如同哲学的每一次转向都在人类的认识模式中有其深刻根源一样,每一次艺术风格转向也都可以从人的思维方式的变化中找到根源。

结语

对于视觉艺术风格形成及转换规律的考察,实际上又是一种对于人的视觉观感方式变化规律的考察。视觉形式本质上是一种语言,它同人类其他语言一样,是一种符号性、关系性和结构性的存在。洪堡曾多次指出,“每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特定的、根本的思维取向和表象都是用一种语言类型表达出来的。”[19](p108)因此,对艺术史风格或形式变化原则的研究不仅应从历史的、环境的及民族的等外在的因素进行考察,更重要的是要从艺术自身发展演变的内在的逻辑方面、从人的心理结构和艺术范式的转换要素中去探寻。通过这种探寻,使我们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获得对于人类认识能力和认识方式发展演化规律的基本把握,这种把握反过来也会对人类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2]、[6]、(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

[3](德)阿洛瓦.里格尔.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4](法)丹纳.艺术哲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5](德)沃林格尔.哥特形式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7]、[11]、[18]、[19](德)恩斯特·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8](德)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英)E·H·贡布里希.论风格[M].载入:艺术与人文科学.贡布里希文选[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

[10]张坚:《视觉形式的生命》,[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12]、[17](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3]李泽厚.李泽厚哲学文存(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视觉艺术论文篇8

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中,视觉符号通过图形语言的传播,控制课程相关的信息,把视觉符号的各个因素按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的要求,进行有机合并,并通过图文并茂的画面,令聋人学生敏感的视觉感官受到强烈的视觉刺激,充分弥补了在听觉上的缺陷。使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从而激发聋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例如,一个特殊教育专业的平面设计教师他在上字体设计、宣传册设计、标志设计、图形创意等这些专业课程时,可以把在自己的课件中多放一些相关的视觉符号来索引本门课程,在案例分析时把其中的视觉符号让聋人学生进行交互学习,谈谈他们的心得体会。而这时教师会发现在聋人学生所设计的宣传册中亮眼的视觉符号带领观者进行观看。在字体设计中的创意自己联想,视觉符号让他们思路活跃和记忆深刻。很显然,视觉符号对于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视觉符号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的特点

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中,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主要强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视觉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视觉符号进行艺术创造,能够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能够掌握艺术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能够对其进行恰当地理解和分析,以及对视觉信息的主动探求能力和方法。

2.1视觉符号的应用有利于激发聋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中视觉符号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让聋人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了解到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知识以及在今后设计中的应用。例如,在视觉传达专业和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中多采用视觉符号来引导聋人学生的学习,能有效地激发聋人学生对于此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真实的情境能激发聋人学生主动探索、互相交流来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获得。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将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利用每个人对图形、色彩以及对美的不同感知能力进行教学,课堂上,PPT展示图片,让聋人学生看好,并记住,然后闭上双眼,教师关掉投影仪,让聋人学生通过刚才看到的图片进行联想并在纸上描绘此图形。让聋人学生画好的图形或图像到讲台前面来展示给同学们,同学对此作品进行讨论,加强班级凝聚力以及感知力。激发聋人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视觉符号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视觉符号是最直接的外部刺激,对于聋人学生的学习能起到积极作用。人类获取外部信息83%来自于视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获取知识甚至高于90%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由此可见视觉的重要性。而视觉对于聋人学生来说,是他们获取艺术设计知识的唯一途径。视觉符号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中不仅有利于聋人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有利于激发聋人学生的创造性。

3视觉符号在特殊教育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