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大学生学习论文8篇

时间:2023-03-29 09:20:31

大学生学习论文

大学生学习论文篇1

一、文献回顾

自主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Holec1981:3),当今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研究如何培养学习自主性的过程中,学者们(Wenden1998;White1995;Victori&Lock2hart1995)发现要培养自主性首先要求学习者对自主学习持有正确的观念。如果学习者对自主学习持有错误的观念,如果他们认为自己行为以外的因素对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那么他们很难对自己的学习采取积极、负责的态度,也许他们永远都不会成为自主学习者。学习观念之所以对自主性培养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作为元认知知识的一部分,影响着学习过程中的计划、监控和评价(Flavell1987;Wenden1998)。例如:Zimmerman&Bandura(1994)在研究观念对写作的影响时,发现自我效能观念强的学生会为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积极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制定严格的自我评价标准,并最终取得满意的分数。观念的监控作用体现在它能提供内在反馈信息(例如:学习进展的好坏以及将会如何发展),并找出信息中所含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观念虽然重要,但学习者并不一定都持有正确的观念。研究结果(Mantle2Bromley1995;Wenden1991)表明,很多年轻的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都会带有阻碍他们进步和持久学习的错误观念。学习者的错误观念会成为其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通过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的影响,已形成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有必要首先了解他们的学习观念,纠正他们错误的观念。从Horwitz(1987)提出学习观念的研究以来,很多学者也都为了不同的目的对学习者的学习观念进行了很多研究。例如:师生观念的对比研究(Kern1995),观念和语言水平的关系(Mantle2Bromley1995;Wen&Johnson1997),观念对学习的影响(McDonough1995;Victori&Lockhart1995),调查学习观念的方法(Kalaja1995;Sakui&Gaies1998),观念问卷的因子分析(Cotterall1995,1999;Sakui&Gaies1998)等。但是这些研究中针对自主学习的很少(Cotterall1995),而能把研究结果延伸到教学中的则更少。本文中的观念研究主要是围绕自主学习的三个基本方面展开的:师生责任,自本文出自提供,如果您需写作论文,可以咨询:QQ:357500023主学习能力和对语言学习本质的认识。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必须首先具备两个基本因素:意愿和能力,即学生一方面要愿意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甚至承担起以前属于教师的责任,例如:决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评价学习过程等;另一方面又要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开展好自主学习(Littlewood1996,1999)。同时,对语言学习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成功的自主学习者必备的条件(Cotterall1999:508),是他们能够长期有效地坚持自主学习的重要精神支柱。这三方面都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它们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是:(1)大学生对自主学习以上三个方面所持的观念具有什么特征;(2)针对这些特征,教师应如何协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观念,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书面问卷调查方式,问卷的设计主要参考了Cotterall(1995,1999)和Sprattetal(2002)。问卷是中英文对照,分三部分,一共47项。第一部分13项全部采用里克特5点量表,区分了“完全没有责任”,“少量责任”,“一些责任”,“主要责任”和“全部责任”。第二部分15项也全部采用里克特5点量表,区分了“能力非常差”,“能力差”,“能力可以”,“能力好”和“能力很好”。第三部分前4项也采用了里克特5点量表(区分了“非常同意”,“同意”,“没有明确的看法”,“不同意”和“坚决不同意”);后面15项采用的是排序法,要求学生对各组选项的重要性进行由高到低的排位。调查是在华南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进行的,问卷随机分发给不同专业的四个班级的学生。答题前教师首先向学生声明回答问题和署名都是自愿的,如果问卷上有署名,教师会对他们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接着教师还向他们解释了答题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对题目有疑问,可以随时向教师求助,整个过程大约费时25分钟。一共发出140份问卷,最后收回90份无记名和15份记名的有效答卷,之后笔者对这15名学生都进行了个人访谈individualinterviews)。数据分析中的百分比同构型检验使用的是SPSS10.0版本。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师生责任这部分考查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它要求学生在回答每一个题项时都要区分自己的和教师的责任。为了方便分析,笔者在计算百分比时将“完全没有责任”和“少量责任”归为一档,将“主要责任”和“全部责任”归为一档,同时还对自己责任和教师责任这两组的值进行百分比同构型检验从上表可以看出,3、7、9、11各选项中的两组百分比没有显著不同(p>.01),这表明被调查者对这些问题的态度没有倾向性。其余各项中的每两组百分比有显著不同(p<.01),表明多数学生认同这9项中自己的责任和教师的责任是明显不同的,其中多数学生认为是自己而不是教师应负主要责任的有6项,即第1、2项(课堂、课外学习的进步),第4项(辨识自己的弱点),第5项(使自己更努力学习),第6项(决定英语课程的目标)和第13项(决定课外学习内容)。从这6项的数据可知,大多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这些方面已经具有主动、积极的意识。其余3项的主要责任被多数学生认为是教师的,包括在课堂上选用什么活动和材料学习英语以及课程评价。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虽然学习者在学习目标、学习进步、语言监控、课外学习等方面有了自主的观念,但是在课堂活动、课程学习材料、课程评价等方面,多数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服从的状态。而在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决定英语课程的学习内容、课堂活动的时间分配以及评价自己的学习等方面,多数学生对师生各自的责任模棱两可。在访谈中,笔者发现这些研究对象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自主学习训练,他们习惯于课堂上依赖教师、课外独立学习,认同传统课堂里以教师讲解、学生聆听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把教师作为一种权威,认为教师传授知识、控制课堂学习活动以及评价学生学习是天经地义的(Littlewood1999:85-86),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如果教师把课堂上的责任转交给学生,教师会被认为是本文出自提供,如果您需写作论文,可以咨询:QQ:357500023懒惰的或是不可思议的(Sprattetal.2002)。由于存在这种依赖型的思维,学生不会积极地承担自主学习中的各项责任。如果不改变这种思维,自主学习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2.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部分考查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认识,共15项。在计算百分比时将“能力非常差”和“能力差”归为一档,将“能力好”和“能力很好”归为一档。方面都至少有40%的学生评价自己的能力为“可以”。相比较而言,学生在评价自己写作能力和寻找有效学习途径的能力时表现出的信心要弱一些,选择“差/非常差”的比例偏高,分别为40%和36.2%。写作能力是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而学习策略可以大面积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减轻学习负担,最终达到学习自主性的目的(程晓堂,郑敏2002)。学生在这两方面的不自信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3.语言学习的本质这部分综合了语言学习本质涉及的传统问题和具有自主学习特色的问题,一共19项。在计算前4项的百分比时将“非常同意”和“同意”归为一档,将“不同意”和“坚决不同意”归为一档。后面15项采用的是重要性排序法,1表示最重要,2表示次重要,3表示次次重要,并以此类推。根据学生对每一组的排序分别算出每一项选择的百分比.从表三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因人而异、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必然性以及学习的长期性都有一个正确、统一的认识。引起分歧的是语法这一项,有51.4%的学生认为在能用英语交流之前需要了解英语语法,这说明他们意识到语法对交际的重要性,事实上,语法能力就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Canale&Swain1980);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大着胆子多说”是关键,不重视语法规则,这会使得他们一味强调流利性而忽视了表达的准确性,最终也会制约他们的交际能力。

从表四可以看出,有75.2%的学习者把自己找机会使用语言的重要性排在首位,有43.8%的学习者认为同学提供的机会次重要,有49.5%的学生把教师提供机会的重要性放在最后。从调查中可知,学生普遍反映课堂上使用英语的机会太少,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走出课堂,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更多使用英语的机会。

从表五可以看出,有71.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外做的努力是学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有49.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努力次重要,这表明很多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还有33.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次重要,而绝大多数学生(87.6%)认为同学在课堂上做什么对于自己的学习是四个因素中最不重要的,在调查中他们也证实了这种想法:当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自己要么窃窃私语,要么看书,对回答问题的同学并不在意,有的还认为听别人回答问题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这些现象都值得教师反思。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只顾自己埋头苦干,研究表明(Littlewood1999:75),自主性是相互依存的产物,同学之间和谐的气氛、良好的人际关系都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

反馈是个人所能获取的使他能够将自己的成绩与标准相比较的一些信息。它可以是定性的信息,告知他的表现是正确还是不正确;也可以是定量的信息,告知他的努力效果与应达到的效果之间有多大的差距。经常、及时的反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约翰逊等2001:39)。从上表可知,有70.5%的学生认为自己给自己的信息反馈最为重要,有22.9%的学生认为教师给自己的信息反馈最重要,只有6.7%的学生认为同学给自己的信息反馈最重要。在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自己能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及时的反馈很重要,但他们也认为能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这样的反馈是有一定难度的,自己总是难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毛病,也不能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他们强烈渴望教师指正和评价自己的错误,但又不好意思每时每刻都跑去向教师请教;他们和同学之间很少交流,有的甚至觉得向同学请教自己会没面子。这些调查结果和表五中的调查结果都说明了同样一个问题:学生在初步意识到在学习中应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之后,狭隘地理解了自主学习,没有意识到自己自主和同学(或合作者)自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从表七可以看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52.4%)认为自己的努力是学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有27.6%的学生认为练习是最重要的因素,有15.2%的学生认为使用语言的机会是学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只有2.9%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学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的是,只有1.9%的学生认为信息反馈是学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把信息反馈的重要性排在最后。Cotterall(1999:508)认为学习者对信息反馈的不重视反映出他们对监控和评价自己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也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忽视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监控和评价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忽视这些行为,并逐渐养成学习内容结束学习过程就结束的习惯,不重视纠正自己的错误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的学生已经认识到信息反馈对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只局限在自己给自己反馈的空间(如上述表六中的调查所示),不能获取足够的有意义的信息,因此也无法发挥信息反馈对学习的重要性。事实上,同学(或合作者)之间互相反馈是一种双赢的行为,来自同学的反馈既生动又富有人性,印象深刻;在对别人的学习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实践中自己不断积累经验,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所以,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监控和评价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反馈信息。超级秘书网

四、讨论从以上结果和分析中可总结出本研究中的学习者具有以下特征

1)他们对师生责任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受传统课堂上教师权威的影响;

2)他们在写作和学习方法这两方面的能力亟待提高;

3)他们对于语法学习、学习方法多样性、学习中的错误以及学习的长期性等都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在自己找机会使用英语和勤奋学习等方面具有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愿望。但他们对某些方面的轻视应引起教师的注意,例如同学之间的互助作用、信息反馈的重要性等。针对他们的这些特征,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时应采取的可能教学技巧有:

1.教师应帮助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这种良好的环境应具备三个特征:教师的协助、良好的合作空间以及学习者实际承担责任的角色。如果没有教师有利的协助,学生很难正确地开展自主学习(Littlewood1999:73)。教师可以协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传统教学中属于教师的工作,例如制定教学目标、学习进度、选择课堂本文出自提供,如果您需写作论文,可以咨询:QQ:357500023学习活动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元的各种学习活动,例如游戏、模拟性课堂活动等。和同学之间良好的合作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情感支持,而实际承担责任的角色能使学习者亲身经历如何做选择、做决策、做到对自己负责任。Ho&Crookall(1995)的模拟任务实验就是一个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环境的例子:教师在实验中是“协助者”、“建议者”、“组织者”的角色,学生以小组为单元承担起完成各种任务的责任,包括目标设定、任务进展、语言学习等,通过亲身经历这些活动,学生真正地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

2.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所采取的行为或活动”(Oxford1989)。为找到学习英语的好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针对性地引导他们了解和使用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而现在很多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全新版)系列教材为策略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素材。以写作为例,《综合教程》的每个单元都会介绍写作策略,同时还提供一个checklist帮助学生检查和评价自己的作文,教师如能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进行操练,相信他们的写作技能会有一定的提高。学生在信息反馈方面认识和实践的不足也可以通过策略训练得到改善(纪康丽2002;张彦君2004)。教师应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提高对自我监控策略和自我评估策略的认识以及培养他们自觉使用这些元认知策略的习惯,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对他们能否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是至关重要的。

五、结束语

学习者由于受自身学习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都会对语言学习持有不同的观念(Horwitz1987)。本研究揭示了学习者观念的一些特征,对培养自主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这一探索性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样本较小、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等。观念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后的研究可以做中长期的跟踪调查,深入了解学习观念对培养自主性的作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参考书目

[1]HolecH.Autonomyin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2]WendenAL.Metacognitiveknowledgeandlanguagelearning[J].AppliedLinguistics,1998,19,(4):515

大学生学习论文篇2

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权益施行现状,总体来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层面对教育日益重视,再加上人们对权利本位的关注,大学生对学习权益的关注度也在持续增强,其在学习实践中的自由与个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尊重,学习权益内涵、外延的发展有所拓宽,促进了当前我国方兴未艾的科学教育事业。但与此同时,我国在大学生学习权益方面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大学生及教师对学习权益的认知度不够

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位或缺位现象据笔者对所在学校师生调查发现,对学习权益有比较清晰认识的比例中,教师占比为46.9%,而学生则仅有31.7%的比例,总体来说相对较低。

(二)高校教育评价机制比较单一

目前各高校一般按照《学生课程考核办法》,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方式主要是笔试,对一些社会学方面的课程也进行了一些案例考核和口语考试,但真正与实践联系较紧的技能操作考核方面的评价方式,目前运用得还比较少,从而造成了高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所脱节。

(三)现行教育方式很难让学习自由进行选择

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一般来说,学习自由包括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消极自由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不作过多干预,给予其充分的发展自由;而积极自由则是指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空间[1]。但目前的现实却是,我国大学生课程教学几乎全部由教师来控制,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其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四)基于高校资金匮乏和管理受限

大学生学习权益缺乏有效的物质保障据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各高校校舍、图书馆、实验仪器建设良莠不齐,一些不太知名的高校图书馆规模很小,连最基础的实验仪器有时也没有配备到位,从而导致大学生没有条件去进行自主地学习,限制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拓展和发挥。

(五)我国目前没有形成具体明确的学习权益保障和救济体制

学生很难进行有力地权利诉求和主张经笔者归集发现,我国还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规对学生的学习权益进行明确规定,有的仅是根据“受教育权”来进行相应地引申和发展,大学生相关的学习权益保障和救济更是无从谈起。需要说明的是,在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大环境下,学生对学习权益关注还不多,因此在这些方面的司法和行政救济应用还很少见,但随着社会进步和权利意识的发展,未来这方面的实践案例必然会日趋增多,并且会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议题。

二、大学生学习权益受损的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我国大学生学习权益受损的具体表现,经笔者归集,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既有师生个体方面的,也有教育体制和法制建设方面的,需要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教育的宏观环境和微观行为,进行分析和应对。

(一)从师生个体层面来看

基于学习权益意识的相对薄弱,从而导致学习权益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较差。学习权益从认知、认同到提出要求、权力救济,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顺从和服从,教师对学生的命令和权威,目前仍在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和教师的教育思维模式。据笔者在大学生中调查发现,他们对学习权益缺乏良好的认知,大多数学生均认同“老师所传授知识的正确性、老师教育学生的权威性”,而他们对学习权益受损很难识别,自然也无从进行权益主张和救济。与此同时,笔者对教师群体也进行了相应访谈,由于我国现代教育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真正拥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还相对较少,在教学中能够充分考量到学生的学习权益并进行有益的教学实践的,更是少之又少。目前有比较多的高校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较少运用启发式和创造式教育,长期以往,大学生个体为了迎合教育体制的要求,迎合教学考核的需要,自然也对学习权益有所漠视或忽视了。

(二)从学校教学管理层面来看

由于教学管理体制僵化和各种软硬件的相对不足,造成了大学生学习权益缺乏良好的体制跟进和物质支撑。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也一度甚嚣尘上,教育产业化作为其中一个典型代表,由于其与教育公益性价值取向不相匹配,后来就逐渐退出了官方的发展规划。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在教学体制改革方面,迟迟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而素质教育一时也很难真正树立起来,由此造成了包括学习权益在内的一些现代教育新理念,迟迟没有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充分体现,尽管高校相对要好一些,但由于我国教育经费的相对不足,真正的“大家”“大师”相对匮乏,再加上高校一直也没有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的教育成果与社会认可度、社会评价体系没有进行有效接轨,由此就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学生学习权益的构建和发展[2]。

(三)从法律法规层面来看

权利入宪和依法治国的具体跟进措施没有及时地体现到具体法律法规中,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学习权益受损后,在寻求相应的权益保障和救济时却无法可依。前文述及,我国法律法规没有为学生的学习权益进行科学设计,其根本原因在于“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并没有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不可否认,在目前高校的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很多“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口号,但在具体落实上难尽如意。笔者一直认为,与我国教育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若能在具体条文中给予学习权益以必要的关注,并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和法律手段来推进,不仅有利于“依法治教”政策落到实处,也会进一步推进包括大学生学习权益方面在内的我国社会主义民利进程。

三、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学习权益的保障对策和提升措施

(一)加强培育大学生与高校教师个体良好的学习权益意识

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明晓自身的学习权益,并将其与个人素质提升、学习竞争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争取应有的学习权益,全力培育自身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特别是对事物的系统分析和科学研究能力,从而确保在大学毕业前打造出过硬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社会发展能力,为大学阶段及毕业以后的成功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益,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向大学生灌输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理念,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学习时,要将学习权益教育有机融入其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科学、健康、有益的学习观念,实现大学生个性发挥与教育教学规范的辩证统一,使大学生在现行高校教育大框架内,能够尽最大努力地提升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形成科学、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根据斯克里文有关评价学说的理论,目前大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包括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3]。但笔者调查发现,我国高校目前对大学生的评价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尽管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为了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当前应将学生的主动参与纳入到学习评价体系的核心地位,努力在构建科学、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中有所着力。

(1)注重形成性评价。高校教师要将注意力放在大学生掌握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提升方面,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做法,通过高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在大学生学习结束后形成总结性的评语,提出大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使大学生对自己掌握某一门课程的情况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明晰今后持续改进的方向并保持信心。

(2)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高校大学生学习评价系统中,其对象是大学生,而要想使评价结果让大学生真心接受,吸引大学生参加其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就是一个良好的尝试。在大学生自我评价中,教师的指导和其它学生的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对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结果,理应纳入教师的最终学习评价报告中。

(三)加快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大学生学习权益的载体建设

大学生毕业后,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因此建立起与市场接轨、符合社会要求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机制,是我国当前提升大学生学习权益的重要内容。

(1)“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建议在大学生课程设计中,增加有关的社会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尽早向“社会人意识”方向转变。

(2)以实践性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尽快扭转我国大学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明确要求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合适比例,特别是一些职业技术类院校,更是要将社会实践作为教学考核的核心[4]。

(3)在教学考核体系设计中,还应结合课程要求,帮助大学生设定一个合适的门槛,不宜太高,也不宜过低,让大学生通过切实有效的努力,以及积极的学习力,顺利完成量身定做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将学习权益纳入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完善权益保障和救济途径

从现代法治社会构建上来看,学习权益作为人权的基本内容,理应体现在相应法律法规中,并通过明确而具体的权益内容规制,以及相应的权益保障和救济,从而发挥出学习权益良好的法律效能。

(1)对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在增加或修订大学生学习权益相关条款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大学生学习权益的具体内容,从大学生、教师、学校、行政主管部门、社会组织等层面进行规范设计。

大学生学习论文篇3

一、科学素质的概念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科学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是有效进行科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所谓科学素质,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对自然、社会和科学的态度、观点、能力与习惯,是一个包括科学观、科学知能和科学行为的综合结构。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以往单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加强参与、体验和自主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策略性知识与价值、态度性知识为载体,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往往始于某一问题,为了予以解决,他们先收集和分析资料,提出和验证假设,再做出整理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一个知、情、意、行综合的过程,既与研究者的知识水平有关,也与其科研方法和能力有关,还能体现其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如果能以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学生的科学素质也许就能得到有效培养。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讲,是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策略和方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上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以获取和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试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大学生科学素质

学习方法总是与一定的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研究性学习正是特别适合大学教学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在问题解决式学习、专题讨论、研究性实验、调查访谈、课程论文、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科研立项、参与教师科研等学习形式中,大学生科研立项是一种自主性程度较高的研究性学习形式。大学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特别适合研究性学习。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迈克尔逊干涉条纹自动计数仪的研制”为例,对大学生采用科研立项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一探讨。1.课题目标。围绕核心问题“如何设计制作精确计数迈氏条纹的电子计数仪”,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掌握科研方法,养成科学态度、科研道德及实事求是的精神。2.课题内容。迈克尔逊干涉仪广泛应用于精密测量技术中。以往用它测光波波长时,往往要对数百条明暗移动的条纹进行人工计数,不仅给眼睛造成伤害,而且会带来计数误差,影响测量精度。本项目旨在研制一种精确度较高的自动计数仪。3.课题实施。课题主要由学生协作完成,教师仅起指导作用。包括三个阶段:①选定课题。即在学完大学物理的“光学”部分和“电子线路”部分之后,结合普通物理实验,开发研制记录迈克尔逊干涉条纹数目的电子计数仪。课题把物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②设计研制。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自由组成小组,就设计方案、实验制作和测量调试三个过程分工协作。包括收集资料,设计方案;选择器件,并根据需要改装仪表,正确组装。然后进行样本测试,分析误差,重复测量,反复调试,修留学改重作,直到能比较精确地组装。③结题展示。小组成员展示研究结果、器件、方案和原理的书面报告,要求数据准确、论证严密。其次,做成实物成品进行演示并将研究过程及结果制成网页,放到校园网上,以供交流。4.课题评价。通过网页上的评价模块,所有浏览者都可对课题进行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案设计的合理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报告的规范性以及研究成果的实效性和创新性等进行评价。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传统百分制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理论上合理、有创新的设计方案给予鼓励。超级秘书网

三、采用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大学生学习论文篇4

关键词: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类迈入了“学习化”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已无法使个体应对科学技术与社会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成为一个人毕生面临的发展任务。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要求和未来挑战的“主动”学习者则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应成为对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也是高等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经过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基本上形成了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但是,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仍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而且有关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的整体学习策略水平不高。在学习策略应用上表现为心理学习策略维度和行为学习策略维度的使用水平较高,自我调节策略维度的使用水平较低,说明大学生更擅长运用复述、阐述、组织加工、积极反思、寻求人际帮助、文献求助和实践应用等心理或行为策略。这些策略使用水平较高是因为大学生受过良好的基础和中等教育,这些已有的教育经验较为强调这些策略的教学和运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影响较大。但这种不全面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却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的调节问题,使得学生情感控制、动机控制和理解控制等策略的使用水平相对较低,不利于学生快乐学习和全面发展。从成长的角度来看,自我调节策略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策略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进步程度进行监控、管理朝向目标的前进过程并评价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在必要时做出修正行为,还可消除焦虑,防止因焦虑而产生的注意分散并维持一定的动机水平。

二、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因素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依据元认知,使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控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率的一系列计策或谋略。学习策略可以表现为外显行为,即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过程;既可以是一般性的通用策略,如监控策略,也可以是具体的,与特定学科有关的策略;既可以是有意识的,需要意志努力,也可以是自动化的,无需意志努力。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类型、强度影响学习策略择用的类型、水平和有效性。一般说来,表面的、低水平的学习动机将会导致表面型的、消极的学习策略;而具有深层次学习动机的学生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也往往是高水平的、积极的、主动的。而学习过程是一个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学习策略运用水平高就会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增强学生的信心,进而提高学习动机。Ames(1998)研究表明,能力水平相同的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具有良好动机水平的学生表现出积极的自我监控策略指导,产生更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动机水平差的学生有效策略的使用较少。

2.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进行某项活动并取得成功的主观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影响着学习策略的掌握速度或者择用策略的优劣。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比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更多地使用学习策略。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效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相应的活动,会运用更多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不管原先取得何种成绩,他们的学习都会更加努力、更为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时间,面临困难时更能持之以恒。

3.教师的教学方法

学习策略是一种内隐性学习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以及运用程度有重要的作用。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师在教学关键时候和关键环节给学生授以必要的策略,能使教师有效展示内隐学习策略,压缩思考过程,能使教师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连续的思考过程步骤化,使学生有实例可仿,有程序可依,便于学习与掌握。

4.归因

学生的成就归因、学习策略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学习成败的归因会影响学习策略的运用。如果学生将成败原因指向努力和学习方法,他们就会积极地寻找适当的技能和策略,会在后续的学习中灵活调整学习方法,或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或寻求外部条件的帮助,或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策略。而将落后、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良的学生,往往缺乏合适的学习策略,因为他们认为努力也无用。

三、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加强大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元认知策略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自主学习主要通过个体自己来完成对学习计划的拟定、监控和调节,因此,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是个体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学习策略培养的核心。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要着眼于元认知的认识功能和监控功能的提高,即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材料的特点、学习任务与要求灵活地制定学习计划,并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监控的手段,如自我记录技术、自我记分技术、自我提问技术等,鼓励学生及时、准确、经常地对学习进展情况做记录,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大学生自我调节的手段,即如何通过反馈等方法来对不适当的学习步骤和学习策略进行调整,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增加调节监控方法的储备,这样,学生就能够拥有足够的工具以便在需要时去对付各种不同的学习任务,去达到各式各样的目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加强大学生资源管理策略培养

资源管理策略是学习策略之一,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保障。学习的时间、付出的努力、学习的物质条件和他人的帮助都属于学习资源。自主学习者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有效地管理好这些资源。(1)训练大学生掌握时间管理策略。帮助学生意识到时间计划的重要性、并优先考虑时间的运用。(2)对大学生进行成败归因训练。引导大学生将学习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发展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以更积极的方式去接近学习目标,使大学生更为经常地使用自己已经习得的策略。(3)引导大学生主动寻求学业帮助。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学习困难,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的问题,这时就要求个体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以克服自身的学习困难,交给大学生一些工具性求助策略,使大学生知道何时、何地、如何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

3.加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有助于增强他们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确立掌握知识的深层学习动机和目标。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主要有三种方式:(1)增加学习者的成功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断的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效能感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情境中。(2)积极的自我强化。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关键是使学生建立合适的可以达到的目标,使其能在较近的目标达到后看到自己的进步。(3)言语说服。这是一种极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4.提高高校教师学习策略教学素养

学生的学习策略大多是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策略习得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决定了在学习策略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策略指导的重要性。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术思想、学习行为以及学业成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对于学习策略内容的关注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他们会认为所学知识相当重要而给予高度重视。因此,提高高校教师的学习策略教学素养将有助于促进或加速大学生获得和运用学习策略。

5.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学习策略教学应采取多种多样方法,如发现法、模仿法、讨论法、观察法等,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该做到:(1)激发学习策略的认识需要。因为这种需要在策略学习中是一种重要而稳定的动机因素,对学习策略的学习起推动作用。(2)提供学习策略的具体详尽步骤。(3)提供丰富的恰当方式。使学生能够形成概括化的知识以便于知识的迁移,在恰当场合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78-82.

[2]邢强等.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结构特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3).

大学生学习论文篇5

为了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情况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和南华大学等学校的大学生为被试,发放问卷650份,收回问卷617份,回收率94.92%,有效问卷563分,有效率86.61%。

1.问卷调查内容:

(1)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显示,86.4%的学生坦言除上课和日常生活时间外,自己每天的时间全部用于学习;14%的学生除上课时间外每天给自己安排学习的时间不多于1小时。

(2)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兴趣情况。被调查的学生0.5%的没有兴趣;4.0%的学生有一点兴趣;50.2%的学生有较大的兴趣;45.3%的学生有很大的兴趣。

(3)学生认为网络信息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的情况。76.0%的学生认为网络信息对自己的学习有比较大的帮助;18.7%的学生认为网络信息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3.6%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还有1.8%的学生认为有反作用。

(4)大学生最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资源情况。选名师讲座的学生占33.1%;选名师课程视频的学生占20.0%;选案例分析的学生占20.1%;选电子文档与音屏文档的占14.0%;选交流群的学生占12.8%。

2.问卷调查分析:

(1)模型基本分析。从表1中,模型拟合信息,包括仅截距项的情况和最终的模型情况,其中P值为0.006,所以模型比较显著,整体性较好。表2中反映了三个伪回归系数的值,这些值较为一般。但是引入自变量后,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变量具有较好的显著性水平,查找教学资源的途径在5%的水平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显著影响。其他如年级、性别以及网络对学习的帮助效应也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显著性影响。

(2)模型参数分析。因此,对于一个认为网络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并且查找教学资源的主要用途是供自学学习使用的大学一年级的女生而言,大都会选择听音乐、看电影、旅游、睡觉等方式来解决心理问题;利用网络方式解决的概率仅为7%,反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而传统的排解心理困扰的方法,如求助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使用概率也不高,仅为31%;但要引起注意的是,仍然有1%的概率会放弃。因此,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解决心理问题的效果日趋显著。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对策

1.建立师生网络互动平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交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育理念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心理健康课程必须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利用网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网络教学互动。部分高校在此方面已经做了积极的探索。如:打开广西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的主页(http://mcxsy.gxu.edu/cn)后,可以看到里面设置了课程特色、课程建设、教学录像、网络课堂、心理咨询、学术交流等一系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习资源的内容。广西大学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实现网上教学互动,有效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第二,通过网络QQ、微信、微博的即时聊天和E-mail(电子信箱)发送电子邮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师生互动。这样,学生心理问题和所需知识通过网络可以非常及时、便捷地得到解决。

2.把握学生需求,增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根据大学生最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资源调查的数据,我们需要建立的网络学习资源主要有如下几种:

(1)建电子文档,以网络文字、符号和图像为主的HTML形式的学习资源。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特点来看,有关定义、概念,心理测验量表等辅导型的学习资源和有关课外心理健康知识等资料型的学习资源都可以使用Web形式来编写。

(2)建立名师课程视频、音频教学资源。可在资源库中加入大量的名师网络直播课堂、名师讲座网络视频、音频点播等内容。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源和信息。

(3)建立案例库,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浏览和阅读,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进行学习,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学习,从而调解和化解自己的心理问题。这在时空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建立交流群,以QQ、微信、微博、线上老师咨询和BBS论坛方式为平台的信息交流资源。对不同专业、不同爱好的学生还可以在线答疑和课程指导性的信息,对全体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控制,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5)建立电子图书、心理电影沙龙、动漫、心理游戏等各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化精品,并且力所能及地创作、推广符合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特点、服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群体的需求,在大学生文化产品供应中发挥积极作用。

3.发挥校园网络文化优势,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产生积极影响。探索和用好校园网络载体,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上建立BBS信息、利用E-mail交流信息、整合信息;创办电子刊物,传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疏导技巧,例如我院创办的《心露》(电子刊)心理杂志和举行各种网络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将图文声并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得学生的喜欢。校园网络文化以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觉悟、陶冶情操、构筑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目的,要注重把艺术、时尚、情感元素与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和引导大学生的注意力。

4.精心建设网站,开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天地。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网络资源库是一个动态的工程,必须要做到:

第一,要精心制作网站。制作网站包含很多的内容,整体内容的把握、具体页面的设计与制作、图片的筛选、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动画以及视频录像的创建等等。但要坚持进入该网站操作量较少、方便、快捷的原则,要使新的教学课件、新的电子书籍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源一点就可以查到。

第二,要及时更新学习资源。对于不适合再使用的资源要及时删除与更新,以便提高网站的使用效率。

第三,服务器要定期备份,做好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和完善工作。网络技术有更新快、时效性强的特点,整个数据库的维护也需要大量的投入,不仅仅是财务方面,还有人员的配备和数据库的持续稳定与更新,做好这些相关工作,访问者才可以实时迅速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学生学习论文篇6

明确英语口语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端正自身学习态度,将英语口语学习和英语读写的学习放在同等位置。教师在口语教学中起到一个很好地引导作用,因此在口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脱授课形式单一,内容空泛等弊端。活动设计力求丰富多样,让每一个学生融入其中,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感,使学生在劳逸结合中收获学习技能。学生在张弛有度的听课过程中,还会不经意地放松紧绷情绪,从而渐渐地树立起信心,告别了难开口、开口怕错的现象,可谓一举两得。教师应时常对学生给予肯定和赞美,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二)词汇与语法双管齐下

学习语言之前对词汇掌握十分重要。现代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把重心放在了背单词上。但当大部分学生看到大量的单词时,内心会有恐惧感。当背了一段时间之后,感到枯燥乏味。会发现背到后面时,发现前面背过的似乎没有了印象。慢慢就出现了不爱背单词,逃避背单词的现象。如果出现这一类现象,就证明背单词的方法不正确。背单词主要切记一下几点:1、在适合自己的时间背诵单词。在多次的学习经验中摸索出一天之中最适合自己背单词的时间段。这一方法最能提高背单词的效率。2、学会循环往复记忆法。单词量很多时,可以将单词分成几部分去记忆。在背完后一部分时,适当地对自己之前背过的进行检验。3、学会融会贯通。在背单词的时候,不妨将意思相近或构成相似的词语一并找出,进行记忆。还应把与单词相关的短语背下来,为口语表达打下基础。在记忆一段时间的单词之后,会发现自己还是不会运用单词去完成口语表达。只靠简单地单词串联成句子,会明显地乱了章法。这时,不难发现对于英语语法的学习也相当必要,语法也是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基础。那么在背诵单词和短语时,也要注意相关的句子,分析句子的句法成分和句法结构。固定的语法结构需反复记忆,将一些经典句型背下来,利于在以后的语法学习中融汇贯通。在对英语的记忆和背诵之中,要将时间合理分配,单词和语法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将记忆过的东西应用到英语口语中。

(三)听与说双向合一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了精神层次的提升,对新生代的培育投入了大量心血。许多条件优越的家庭,对孩子英语教学提前到学龄前。其实这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儿童在幼儿时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在牙牙学语时期,大人说什么,幼童就会很自然地在语音、语调上进行模仿。很多大学生可能错失了幼儿时期学习英语的机会,但是我们可以在幼儿习语种学会一种学习英语口语的方式——模仿法。正确运用模仿法的大前提就是要有模仿对象,能听才能模仿,能模仿才会说。谈到模仿对象就会明白,听的重要性。观看美剧、电影、听英文歌也是年轻人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选择。也可以对英文歌进行学习,体会地道的英文吞音。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地模仿学习,不仅语言素材得到丰富,英语语感也自然水到渠成。在国内高校里,英语教师由于平时教学中更加注重读写,且没有出国经验。故自身的口语能力也比较薄弱,发音不够标准,这就给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的模仿发音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教师的口语能力好,能更好地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效仿地楷模。

(四)结论

大学生学习论文篇7

关键词:习惯环境环节机制保障。

引言:

培养大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的良好行为习惯,重要的是,首先让学生们认识、了解这其中的深远意义。在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业的需要、是未来职业的需要、是欲成为一名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所必需具备的条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牢牢地把握引导、置换、对比、体验、总结、升华的各个教育、教学环节,达到学生们在实践中认识,在认识中反思,在反思中内化,在内化中觉悟,在觉悟中升华的目的。把积累、沉淀良好的行为习惯,视为人生最大的财富。把积累、沉淀的过程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动力。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们体验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浓缩着一个人内在的修养、人格的魅力、综合的素质、潜在的能力等。它关系到一个人智慧的展发,能力的提升、身心的健康,学习、工作的效率,以及人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的体现。总之,它是人的首要资本。所以这项工作是系统的大工程。

一、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

现在的学生将成为未来引领新生命的幼儿教师,他们是幼儿潜移默化的行为榜样。这样的一个重要的角色意味着什么?他们对社会将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又将给那些鲜活的生命注入些什么?学生们的客观现状与未来的职业要求的差距,都是教育、教学要完成的工作目标。

这一切的实施,不仅要有科学严谨的规划思路,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细致地纳入在教学的工作环节之中并转化为学生们的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一切对于经历苍白的十几岁孩子而言,难度是非常大的。只凭理论或知识的传授都是无法触及到他们的心灵深处的。所以,只有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学习的广泛实践,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置换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们在非常和谐、自然的气氛下,主动地生起想完善自己的愿望,进而愉快、积极地去实践完成培养良好习惯的训练。

(一)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困难的原因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困难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教育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学生们从主观的愿望上讲,没有不想好好学习的,但所形成的学习效果却常常很不尽意,差异极大。同样的一个老师教,同样的环境作用,结果如此不同。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往往人们会盲目地抛出一个结论——要么是智商问题,把一个不可更改的责任推给了父母;要么是小时候基础没打好,不是学习的料,又把一个责任推给了过去……这样的结论,给老师和学生找到了一个充分的不教、不学的理由。其实教学的过程、就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透过传授知识祛除学生学习障碍的过程,最终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的过程。尤其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成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坚固基石。由此可见,学习困难这个现象,其根源也在于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帮助学生们建立学习的信心

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教学环节,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首先是帮助学生正确总结过去;其次是找到突破畏惧学习的心理的具体方法;其三是创建一个能有效使学生们反复咀嚼体验突破畏惧和品位学习的环境氛围;最后仍是帮助学生们正确总结,使之回归到已设置的建立的良好习惯的实训内容上。继续升华、强化为意识,固化成思维。

二、如何使教学过程成为实训的保障机制

建立良好的习惯,首先需要的是稳定的保障,这种稳定提供了实现重复性的可能。那么学习习惯的建立也是如此——不是说的概念,讲的大道理,它是需要以身心为实验室,成百、上千、上万次的反复训练、从坚固直至到固化。所以它的完成需要一整套严谨、科学的系统规划,既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们能实现学习运用的需要。不仅要有可操作性、可多重复性,还要有“机制”的保障,以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大做文章。围绕着一个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基础,以能转化为可重复的实训为目的,以学生快乐轻松学习为检验标准,来渗透理论,使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环节与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统一的一套规范化、自制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实训流程

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的环节是教学规律的反应点。它是整体教学活动承上启下的枢纽。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鸣的和谐之声。它既可检验教师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驾驭能力,又可检验学生对学习的接受状态。所以需要教师站在教学环节这个全息点上,确立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贯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充分思考、准确的判断学生的客观学习状态,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

(1)第一环节:把培养学习习惯与教学结合

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决定了学习的效果。而学习状态又取决于良好习惯的积累,所以强化学习习惯就是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由此,在设置课程和实施教学工作时,建立一整套的培养学习习惯的流程,围绕的核心是调和感官的协调统一,达到专注和思维活跃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A、笔记规范化,统一书写格式;

B、听读和随记结合,使学生专注,不分神;

C、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变成提问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D、将实训的内容纳入量化分,作为平时的考核成绩;

这样从引起学生的注意开始,才可能改善他们对学习的态度,进而强化学习习惯,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第二环节:思维习惯的训练

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又是艰苦枯燥的,是客观反映学生积累状态的。若只一味地从学上强调,很难达到学的目的。要在这过程中,对学生的心态进行梳理调整,使他们认识到学会什么不是唯一目的,更不是终极目标,而真正透过学习的过程,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学习障碍是什么?排除障碍的思路以及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建立起正确的认识才能把握学习的方向和目标,那么学习的目的也自然能达到。具体方法如下:

A、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当学生们遇到学习障碍时,往往是心里动荡不安立时,也是思维无序混乱之时。此刻给一句针对解决问题的话,会使他们心安。有了一刻安稳、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人会安静理智。这种心态是做抉择的基础,再加上一些思维方式的内容,如:“审视当下的行为,会清楚自己的身心积累”、“自信来源于无我的利他实践”、“做该做的而不是想做的”、“自私会带你走进幽深的黑洞”、“踏实的努力是你忠实的朋友”等。

B、界定清楚概念,是正确实践后的升华。

建立良好的习惯实例,是正确认识的途径,同时也是界定清楚概念的基础。若实训是盲目或主观的,那么,认知也一定会出现偏差的。所以,实训、认知和界定概念要相结合,方可帮助学生正确总结自己的实践行为,激发学生们自我指导和自主接受实训以及巩固效果的目的。这种思维习惯不仅会使学生们心里踏实,还可以培养超强的预测结果的能力,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路清晰、万法随心自然。如:上课前要求全体起立,同学们一同问:“老师好”,老师回应:“同学们好”,看起来一个简单常规的课前、课后的实训,潜移默化地在渗透着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是尊重老师,什么是课堂的严肃性。同时,在课前学生站起的瞬时,可以放下手中与课无关的小动作,打起准备。

(3)第三环节:内化知识的训练

对于内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讨论的形式,设置三个内化环节:一是复述(可强化对知识的了解)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认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状况,以便及时补充;二是帮助学生找寻所学知识与自身的结合与提高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三是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是对知识内化后的检验,也就是同样的知识具体每个人却是非常不同的理解,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了对知识运用的差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这个环节并加以正确引导决定了学生最终的学习兴趣和驾驭知识的思维和行为等诸多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A、复述的重要性:

“复述”,从形式上看,的确非常简单。但它无论以渗透教学整体质量上讲,还是从个人诸多能力的培养上讲,都是需要十分重视的一个教育环节,或者说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它的重视,需要在行为上无数次地重复,并坚固成为习惯。因为复述是接受外在信息后的第一个内化环节,人往往在处理外来信息时,常常会以个人的心态进行取舍,难以完全地吸收,这个环节若不得到重视是很容易出差错的。再是具体的分类,处理和重新排列组合,而达到知识的内创造。通过复述这项行为上的训练,可使学生体会到梳理知识过程的重要性,强化复述的意识,为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B、学习与自身需要的结合:

学生对学习的不注重与被动,最根本的问题是在于与自身不能结合:觉得没意思,没兴趣,不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明知道玩游戏影响学业却无法自拔,为什么呢?其实也很简单,游戏的设置符合了人的天性——人内心是追求愉悦的。若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体会愉悦,他们也一定会投入精力的。所以这个环节最主要的就是帮助学生体会:学习的知识与他们以及他们的未来有着密切的关系。透过讨论这个方法,每个人结合自身的成长讲出了各自对知识的不同理解或知识打宽了他们的视野,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他们分析自己,梳理自己成长的具有指导性的理论,所以学生们越学越爱学。很多同学说这些课程对学其他课程也非常必要,因为这些习惯的养成是能学习、会学习的基础。:

C、对知识的再认识:

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实质上是理论与自身结合的过程,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们的实践?必须首先为他们创造实践的环境。这个过程是帮助学生如何学以致用。除了课堂上抓各个环节的训练之外,还让学生把这些训练带回宿舍、家庭之中:以宿舍(家庭)为单位,以生活、学习、各种活动为内容,分工合作,深化、重复课堂上的行为训练和思维训练。久而久之,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变化,把常规的训练当成了身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结

在两年中,以180名学生的文字实训统计,共12060万字,分三部分:

1.课堂笔记约1368万字;

(180人*19周*1000字*2年*2科)

2.实践体会心得2052万字;

(180人*19周*1500字*2年*2科)

3.每日的《计划总结》8640万字。

大学生学习论文篇8

关键词:习惯环境环节机制保障。

引言:

培养大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的良好行为习惯,重要的是,首先让学生们认识、了解这其中的深远意义。在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业的需要、是未来职业的需要、是欲成为一名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所必需具备的条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牢牢地把握引导、置换、对比、体验、总结、升华的各个教育、教学环节,达到学生们在实践中认识,在认识中反思,在反思中内化,在内化中觉悟,在觉悟中升华的目的。把积累、沉淀良好的行为习惯,视为人生最大的财富。把积累、沉淀的过程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动力。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们体验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浓缩着一个人内在的修养、人格的魅力、综合的素质、潜在的能力等。它关系到一个人智慧的展发,能力的提升、身心的健康,学习、工作的效率,以及人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的体现。总之,它是人的首要资本。所以这项工作是系统的大工程。

一、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

现在的学生将成为未来引领新生命的幼儿教师,他们是幼儿潜移默化的行为榜样。这样的一个重要的角色意味着什么?他们对社会将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又将给那些鲜活的生命注入些什么?学生们的客观现状与未来的职业要求的差距,都是教育、教学要完成的工作目标。

这一切的实施,不仅要有科学严谨的规划思路,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细致地纳入在教学的工作环节之中并转化为学生们的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一切对于经历苍白的十几岁孩子而言,难度是非常大的。只凭理论或知识的传授都是无法触及到他们的心灵深处的。所以,只有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学习的广泛实践,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置换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们在非常和谐、自然的气氛下,主动地生起想完善自己的愿望,进而愉快、积极地去实践完成培养良好习惯的训练。

(一)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困难的原因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困难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教育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学生们从主观的愿望上讲,没有不想好好学习的,但所形成的学习效果却常常很不尽意,差异极大。同样的一个老师教,同样的环境作用,结果如此不同。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往往人们会盲目地抛出一个结论——要么是智商问题,把一个不可更改的责任推给了父母;要么是小时候基础没打好,不是学习的料,又把一个责任推给了过去……这样的结论,给老师和学生找到了一个充分的不教、不学的理由。其实教学的过程、就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透过传授知识祛除学生学习障碍的过程,最终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的过程。尤其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成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坚固基石。由此可见,学习困难这个现象,其根源也在于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帮助学生们建立学习的信心

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教学环节,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首先是帮助学生正确总结过去;其次是找到突破畏惧学习的心理的具体方法;其三是创建一个能有效使学生们反复咀嚼体验突破畏惧和品位学习的环境氛围;最后仍是帮助学生们正确总结,使之回归到已设置的建立的良好习惯的实训内容上。继续升华、强化为意识,固化成思维。

二、如何使教学过程成为实训的保障机制

建立良好的习惯,首先需要的是稳定的保障,这种稳定提供了实现重复性的可能。那么学习习惯的建立也是如此——不是说的概念,讲的大道理,它是需要以身心为实验室,成百、上千、上万次的反复训练、从坚固直至到固化。所以它的完成需要一整套严谨、科学的系统规划,既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们能实现学习运用的需要。不仅要有可操作性、可多重复性,还要有“机制”的保障,以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大做文章。围绕着一个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基础,以能转化为可重复的实训为目的,以学生快乐轻松学习为检验标准,来渗透理论,使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环节与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统一的一套规范化、自制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实训流程

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的环节是教学规律的反应点。它是整体教学活动承上启下的枢纽。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鸣的和谐之声。它既可检验教师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驾驭能力,又可检验学生对学习的接受状态。所以需要教师站在教学环节这个全息点上,确立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贯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充分思考、准确的判断学生的客观学习状态,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

(1)第一环节:把培养学习习惯与教学结合

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决定了学习的效果。而学习状态又取决于良好习惯的积累,所以强化学习习惯就是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由此,在设置课程和实施教学工作时,建立一整套的培养学习习惯的流程,围绕的核心是调和感官的协调统一,达到专注和思维活跃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A、笔记规范化,统一书写格式;

B、听读和随记结合,使学生专注,不分神;

C、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变成提问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D、将实训的内容纳入量化分,作为平时的考核成绩;

这样从引起学生的注意开始,才可能改善他们对学习的态度,进而强化学习习惯,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第二环节:思维习惯的训练

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又是艰苦枯燥的,是客观反映学生积累状态的。若只一味地从学上强调,很难达到学的目的。要在这过程中,对学生的心态进行梳理调整,使他们认识到学会什么不是唯一目的,更不是终极目标,而真正透过学习的过程,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学习障碍是什么?排除障碍的思路以及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建立起正确的认识才能把握学习的方向和目标,那么学习的目的也自然能达到。具体方法如下:

A、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当学生们遇到学习障碍时,往往是心里动荡不安立时,也是思维无序混乱之时。此刻给一句针对解决问题的话,会使他们心安。有了一刻安稳、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人会安静理智。这种心态是做抉择的基础,再加上一些思维方式的内容,如:“审视当下的行为,会清楚自己的身心积累”、“自信来源于无我的利他实践”、“做该做的而不是想做的”、“自私会带你走进幽深的黑洞”、“踏实的努力是你忠实的朋友”等。

B、界定清楚概念,是正确实践后的升华。

建立良好的习惯实例,是正确认识的途径,同时也是界定清楚概念的基础。若实训是盲目或主观的,那么,认知也一定会出现偏差的。所以,实训、认知和界定概念要相结合,方可帮助学生正确总结自己的实践行为,激发学生们自我指导和自主接受实训以及巩固效果的目的。这种思维习惯不仅会使学生们心里踏实,还可以培养超强的预测结果的能力,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路清晰、万法随心自然。如:上课前要求全体起立,同学们一同问:“老师好”,老师回应:“同学们好”,看起来一个简单常规的课前、课后的实训,潜移默化地在渗透着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是尊重老师,什么是课堂的严肃性。同时,在课前学生站起的瞬时,可以放下手中与课无关的小动作,打起准备。

(3)第三环节:内化知识的训练

对于内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讨论的形式,设置三个内化环节:一是复述(可强化对知识的了解)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认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状况,以便及时补充;二是帮助学生找寻所学知识与自身的结合与提高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三是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是对知识内化后的检验,也就是同样的知识具体每个人却是非常不同的理解,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了对知识运用的差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这个环节并加以正确引导决定了学生最终的学习兴趣和驾驭知识的思维和行为等诸多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A、复述的重要性:

“复述”,从形式上看,的确非常简单。但它无论以渗透教学整体质量上讲,还是从个人诸多能力的培养上讲,都是需要十分重视的一个教育环节,或者说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它的重视,需要在行为上无数次地重复,并坚固成为习惯。因为复述是接受外在信息后的第一个内化环节,人往往在处理外来信息时,常常会以个人的心态进行取舍,难以完全地吸收,这个环节若不得到重视是很容易出差错的。再是具体的分类,处理和重新排列组合,而达到知识的内创造。通过复述这项行为上的训练,可使学生体会到梳理知识过程的重要性,强化复述的意识,为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B、学习与自身需要的结合:

学生对学习的不注重与被动,最根本的问题是在于与自身不能结合:觉得没意思,没兴趣,不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明知道玩游戏影响学业却无法自拔,为什么呢?其实也很简单,游戏的设置符合了人的天性——人内心是追求愉悦的。若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体会愉悦,他们也一定会投入精力的。所以这个环节最主要的就是帮助学生体会:学习的知识与他们以及他们的未来有着密切的关系。透过讨论这个方法,每个人结合自身的成长讲出了各自对知识的不同理解或知识打宽了他们的视野,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他们分析自己,梳理自己成长的具有指导性的理论,所以学生们越学越爱学。很多同学说这些课程对学其他课程也非常必要,因为这些习惯的养成是能学习、会学习的基础。

C、对知识的再认识:

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实质上是理论与自身结合的过程,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们的实践?必须首先为他们创造实践的环境。这个过程是帮助学生如何学以致用。除了课堂上抓各个环节的训练之外,还让学生把这些训练带回宿舍、家庭之中:以宿舍(家庭)为单位,以生活、学习、各种活动为内容,分工合作,深化、重复课堂上的行为训练和思维训练。久而久之,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变化,把常规的训练当成了身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结

在两年中,以180名学生的文字实训统计,共12060万字,分三部分:

1.课堂笔记约1368万字;

(180人*19周*1000字*2年*2科)

2.实践体会心得2052万字;

(180人*19周*1500字*2年*2科)

3.每日的《计划总结》8640万字。

推荐期刊
  • 大学
    刊号:50-1178/G4
    级别:部级期刊
  • 大学化学
    刊号:11-1815/O6
    级别:部级期刊
  • 大学数学
    刊号:34-1221/O1
    级别:部级期刊
  • 大学物理
    刊号:11-1910/O4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