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4-03 09:47:41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高层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多,而高层建筑物开始以多功能、综合用途的方向发展,厚板转换层工程也随之增多,但是带厚板转换层的理论及试验研还未深入,因此带厚板转换层在我国高层建筑中应用还较少。本文对厚板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施工进行简要探究,以期保证我国现代预应力技术及厚板转换层结构合理应用。

一、高层建筑转换层的重要性

(一)高层建筑转换层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高层建筑朝着多功能及综合用途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综合用途的高层建筑物建筑结构设计时,下层作为大型商场、饭店及娱乐设施,中部楼层作为公用办公区,上层建筑物多以住宅旅馆为主,少数高层建筑在顶层也会设立直升飞机停机坪或者旋转餐厅。不同用处的楼层所需要空间大小、结构也有所不同,为了满足建筑多功能的需求,就需要通过转换层的设置保证结构转换楼层上下结构可以稳定,不同转换层因其结构形式存在差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进行转换层的施工。

(二)转换层在高层建筑内的类型

转换层按照结构转换形式可以分为3类分别为:一是,上下层结构类型转换;二是,上下层柱网轴线改变;三是,同时结构形式及结构轴线位置的转换。在高层建筑所用的转换层结构有桁架式、空腹析架式、箱式、梁式和板式,在施工中最常用的是梁式转换层,而转换结构形式及结构轴线位置也随着建筑功能造型的不断变化所被人们使用,二板式转换形式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高层建筑案例

25层的高层住宅建筑,在不包括两层电梯机房及水箱房的高度为83.8m,建筑面积为49300m2,同时高层建筑的两层地下室层高均为4m,停车场设在地下一层,箱基在地下二层,同时地下二层作为储存室使用。两层裙房的层高分别为4m和5.1m,柱网尺寸为7×8.4m及6×8.4m,两层裙房是采用框剪结构建筑,使用强度等级C40的混凝土,作为商场使用。三楼开始的楼层都是作为民用住宅使用,每层都是标准层高2.9m,采用剪力墙结构,同时使用强度等级为C35及C30的混凝土,用于3层~10层以及10层以上的建筑施工,保证住户房间内没有梁、柱,在生活中方便使用。

不同的转换层上下结构形式,同时完全错开的上部楼层轴线和下部柱网轴线,使整个高层建筑结构形式较为复杂,在第三层时需要采用预应力厚板转换层,使用1.17m的厚板及强度等级C45的混凝土。预应力厚板转换层具有布置灵活、改善受力状况,厚板厚度抵抗随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受水化热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厚板厚度的选择需要根据最大柱距所决定,一般在1/3到2/5左右。此次设计中8.4m为最大柱距,因为使用预应力转换厚板,使混凝土的抗冲切能力有所提升,所以厚板的取值为柱距的1/4.9即1.71m。设置直线型预应力筋在厚板板面及板底中,同时通过柱上板带对其施加黏结预应力。

三、高层住宅工程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设计混凝土配比

根据施工要求可以分两层进行浇筑,因为转换板厚度为1.71m,所以第一层浇筑厚度应为600mm,第二层浇筑厚度为110mm。在第二层中由于采用C45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水热化,所以在混凝土原材料及配置比例上要多加研究。降低水热化可以通过粉煤灰及高效减水剂来达成,根据实验可知在混凝土中每立方中掺加二级粉煤灰73kg,就可以有效降低水化热五摄氏度。通过不断实验研究可知,混凝土最佳配比应该为水泥381kg、砂子643kg、石子1100kg、水180kg、外加剂58kg、粉煤灰73kg。在水泥中所掺加的外加剂应为UEA多功能外加剂。

(二)混凝土浇筑施工

在工程中混凝土浇筑必须要在每层进行整体连续浇筑,因此,选择对称浇筑线路线,由转换板的中心向两侧进行浇筑施工,一侧施工段采用现场搅拌配合泵送完成浇筑,另一段需采用商品混凝土完成浇筑,在施工过程中,两种混凝土在总量上要按照一比一进行划分,同时两者速度要保持一致,从而使脚手架受力均匀,从而避免出现偏压,浇筑有侧向位移的趋势。

在浇筑过程中采用斜面分层法进行薄层浇筑,通过自然流淌连续浇筑到顶的方法进行。分层厚度为500mm,自然流淌坡度控制在1:4左右,最大建筑断面的浇筑厚度为500mm时,需要80m3的混凝土,按照混凝土初凝时间为12小时计,从而满足浇筑要求。

振捣时选用50或其他类型的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施工,30插入式振捣器适应于墙、梁、柱等钢筋密集区进行振捣操作,振捣时需要做到快插慢拔,每点振捣时间在25s左右,振捣间距要小于500mm,在梁、柱、墙等位置振捣时需要对振捣密实进行注意。振捣标准为不在明显下降的表面水平线,气泡的消失,灰浆从表面泛出3点为指标。

混凝土密实度及结构的整体性,受到泵送混凝土的影响较大,因为泵送混凝土具有流动性较大、泌水多的特点。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应该在板四周测模底部、上口开设排水孔,使水可以自然地从孔内排出。

(三)混凝土分层浇筑界面和表面处理措施

浇筑结束后需静止一个小时,模板面上的钻孔排水泌水需在混凝土面泌水渗出后进行,在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中要用30mm~60mm的碎石作为石笋进行铺放,碎石在埋入水泥浆中时,要有一半暴露在外,同时要筛选水洗作为石笋的碎石。在对600mm的厚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需要先将锚筋按照设计要求绑扎好,钢筋支架要在每隔700mm的横纵处进行布置。通过锚筋和支架可以将上下层的混凝土拉结在一起,从而增强了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对于大面积混凝土泵送表面水泥浆较厚的情况,需要在浇筑过后进行处理。在初凝前一个小时之后,采用长刮尺按照标准高度进行刮平,在终凝以前也需运用铁滚筒将大面e混凝土进行多次碾压,将裂缝收缩闭合。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中,使用分层浇筑进行工程操作时,采用抗剪筋及外加碎石的方法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剪力,从而满足施工要求。浇筑C45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水泥含量较高,同时水泥具有较大的水化热,所以使用双掺技术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种类及配比的选择。浇筑方法采用斜面薄层推进、一次到顶,分两个工作面进行,从而使推进浇筑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1]韦秋凤.浅谈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243-243.

[2]冯云龙.浅析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7):259-259.

[3]冯士力,练仁,蔡少江,等.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300-300,2743.

[4]杨林.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2):2611.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技术;应用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概述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建设需要的投资额度比较大,而且其施工建设的专业性比较强、工序流程比较复杂,建筑的结构自重大、具有复杂的结构受力特点,必须采取合理化的施工技术,才能够确保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施工目标的实现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降水、土方开挖、基坑的防护、基础混凝土的浇筑等系列工序组成。基础施工占到整个土建造价的20%至30%左右,而工期则大约占到总工期的1/5。根据建筑施工结构设计要求基础地基的埋置需要根据楼层的总高度进行填埋。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天然地基应该为高层建筑物总高度的1/12,桩基应该为1/15,其中桩基不应该记在总高度之内。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的建筑密集区,工程施工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对工程周围的建筑、基坑工程的稳定要求十分严格。而且由于基坑工程多为临时工程,施工风险比较大,如果设计不符合要求,很容易发生工程事故。对于基坑深度超过五米以上的高层建筑施工项目,必须针对边坡的防护、基坑的开挖以及地下降水等设计专门的工程施工方案,并进行必要的专家论证后才能够实施。

1.2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密切相关。抗压强度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其中,混凝土中要坚决避免水泥标号出错;此外,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重要的影响,二者比值较大,混凝土的强度就会越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关键是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目的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因为,从客观上来看,混凝土的离散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尽量降低使其达到最小值。事实上,混凝土的标准差能够切实地反映出建筑施工单位的科学化施工水平。可以说,控制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是要做好标准差的控制。

1.3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结构下部的楼层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上部楼层承受的压力一般较小。因此,在进行正常的布置时,下部的刚度比较大、柱网比较密、墙的数量也较多,而到上部以后墙、柱的数量逐渐减少,相邻轴线之间的距离也逐渐加大。在实践中,为了满足高层建筑功能的要求,往往会采取相反的方式进行必要的布置。上部空间小、下部空间大,上部以剪力墙为主,而下部则刚度较小的框架结构为主。要实现这一目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设置结构转换成来实现的,其中,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形式。

事实上,转换层的高度对于高层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建筑物的转换层的高度比较高,则上下层之间内力突变就会比较明显,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应该尽量限制转换层的高度。而对于转换层较低的剪力墙结构,可以采取加大高层建筑筒体及落地墙的厚度、提高钢筋混凝土的强度等方式来提高高层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1.4高层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

目前,在我国高层建筑结构中,由于建筑物的功能和建筑造型的需要,经常会采取把建筑物的高层主楼与底层的裙房连在一起的形式进行布局。一般情况下,高层主建筑与裙楼会同时施工,这样可以进行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以便于进行上部建筑结构施工。针对上部建筑结构,无论是与裙楼同时施工,还是分为先后进行施工,都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而对于高层建筑、裙楼之间相连的基础梁以及上部结构的梁、板,也必须结合建筑施工图预留浇带,待主体竣工以后,往往再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后浇带的位置经常选在结构受力相对较小的位置,比如,在梁与板的反弯点处,该位置一般弯矩相对比较小,而且剪力也不大,能够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总之,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无论处于工程施工中的哪一个阶段,施工单位都必须严格按照的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综合使用各种施工技术,确保高层建筑物的质量能够满足其功能需要。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关键的施工技术主要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展开,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物的普及和发展,高层建筑技术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2.1外墙施工技术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结构墙体实行的全面浇筑结构,高层建筑墙体的规模化浇筑已经逐渐得到普及,为了提高高层建筑墙体的性能和工程施工的质量,外墙施工的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加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对于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实用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2.2厚板转换施工技术的发展

高层建筑结构中,不同的建筑物转换层的高度有所不同,这主要与建筑物本身的施工工艺、设计目的有关。常用的转换层结构主要有板式、梁式以及桁架式等三种形式,其中,厚板式转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尤其是随着结构预应力技术研究理论的发展,该项技术在解决高层建筑物跨度大、挠度大等方面的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新材料施工技术的发展

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关的建筑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材料与整个建筑的质量、性能以及负荷能力等密切相关。近年来,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物的工程质量,我国对新材料的研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对于确保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结论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这对于确保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能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现有高层建筑施工理论和技术还不够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层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力度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理论,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研讨和分析,结合我国现有的实践经验,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对高层建筑工程进行科学地、规范地管理,使我国高层建筑行业逐步迈入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torey more and more widely.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conversion layers, is the need of practice. This paper adopts data analysi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e re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conversion layers of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d take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Keywords: high building; Conversion layer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的不断增高,高层建筑因为上下受力不同,转换层结构的跨度以及承受的竖向荷载都比较大,这必然会带来连续施工强度大,施工过程复杂的问题。为了实现建筑上下结构形式和轴线安排的自然过渡,转换层的施工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纽带,施工技术如何直接决定着建筑的正常施工、安全质量与寿命等。为此,有必要针对这一技术展开深入探讨。

一、转换层及其结构特点

在高层建筑物中上下受力不同,由此也造成柱网疏密、墙多墙少的差异,为了实现建筑上下结构形式和轴线安排的自然过渡,就有必要设置转换结构构件,而转换层就是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是连接不同结构形式之间的要点。可见,结构转换包括上、下层结构类型的转换、上、下层柱网轴线改变以及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位置的同时转换。转换层的结构形式分为梁式、空腹析架式、桁架式、板式和箱式等主要形式,其中以梁式转换层尤为常见。转换层结构一般为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厚度和施工荷载都比较大,要比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厚、钢筋密、体形大、混凝土使用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以及较高的施工技术要求。转换层墙柱使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在施工时很容易产生温度与收缩裂缝。为了控制温度变形裂缝,就要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需要控制好结构物的结构厚度、平面尺寸、约束条件等一些因素。

二、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

(一)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技术

由于转换层结构尺寸和施工荷载都比较大,施工中高层转换层支撑系统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必须用严格的论证和详细设计来保证施工质量。一是做好高支撑体系设计。转换梁下面各层模板设计荷载之和小于施工时的最大荷载92.5kN/。转换层模板的支撑系统可以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用δ=12mm胶合板来拼装转换层的楼板模板。脚手架支撑和梁模支承架都采用Φ48×3.5mm钢管。要按照转换层相应位置立杆搭设计要求加强支模架。二是做好框支梁支模。因为框支梁下面各层楼面设计荷载之和小于转换层框支梁(h=2.2m)施工时产生的荷载,所有框支梁均采用“斜撑三角形钢管桁架支模”的方案,柱梁内相应增加Φ25ram抗剪钢筋。三是强化支模安全保证措施。高支撑模板搭设完成后要验收。转换层施工速度要快,混凝土浇筑一次性完成,模板支撑数量大。

(二)钢筋的连接及施工技术

主要把握好钢筋的连接和钢筋施工两个重要环节。连接分为板钢筋、柱主筋和梁筋的连接,按照前面所述顺序,分别采用搭接、电渣压力焊、直螺纹机械等连接方法。钢筋施工时,在搭设临时钢管支撑和框支梁的钢筋绑扎之后(钢筋需插入柱内1.2~1.5m),柱内混凝土才可以进行浇筑。而后拆除柱模,并重新搭设正式的框支梁支模架。预埋剪力墙钢筋安装定位后,要在梁、板面筋上加焊一根≥l0通长的定位钢筋。框支梁在梁宽≥850mm时采用Φ25(L=150mm)短钢筋作垫块。

(三)混凝土浇筑和裂缝控制技术

水泥宜选用中热的火山灰水泥(发热量270-290Kj/kg),或低热矿渣水泥。具体浇筑,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含泥量应小于等于1%。细骨料含泥量应小于等于3%。在一个施工段内,一般按照浇墙混凝土、浇梁板混凝土的顺序连续浇筑。最后,施工缝只能留在后浇带处。

1.混凝土浇筑方式。大体积混凝土要结合结构尺寸大小、钢筋疏密以及混凝土供应条件等具体情况浇筑。具体可以采用“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斜面分层布料方法施工。采用插入式振捣,分出料点、坡脚处、斜面中部等。第1道使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第2道保证混凝土下部密实,第3道在斜面上各点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以及插入深度。混凝土凝固前要进行表面二次振捣,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裂缝。选用Φ35nun振动棒在梁柱节点及明显钢筋密实处配合振捣,保证其密实度。

2.防裂施工技术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为此,可以沿梁中竖向设置管径为25mm两套循环降温管、水箱回路以降低梁核心温度,降温管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为50cm,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用14.75%的粉煤灰(SiO2应大于40%,SO3应小于3%),代替20%以上水泥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水灰比。加入适量的缓凝剂来降低水化热,并推迟水化热的峰值。在梁底模及侧模外铺设2层塑料薄膜,以防止混凝土表面热量和水分散发过快,造成内外温差过大,与胶合板一起作为梁底面、侧面的保温层。平面共布置9个测点,采用JDC一2建筑电子测温仪进行混凝土温度监控。每个测点布置3个测温传感器和测温探头。其次,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提高抗裂性,可以选用热膨胀系数小的骨料。最后,选用水泥浆量较少、热膨胀系数小的骨料粒径较大的混凝土,能够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从而提高其抗裂性。

三、施工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一)一次性支模浇筑

由于是一次性浇筑,在施工工期上有很大优势,并且安全可靠。适用于支撑材料较多而转换层位置又较低的情况。

(二)叠合浇筑法支模

应用叠合梁原理,分2次或3次将转换梁(板)浇筑成型,仅需要考虑支撑系统承受第一次的混凝土自重以及施工荷载,采用三层的支撑投入少,施工简单。仔细分析叠和构件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必要时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第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三)荷载传递法支模

在转换层位置较高时,通过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构成的梁下排架体系,转换层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可以向下传递,由已浇筑楼层来分担荷载,同时要通过计算已浇筑楼板的承载力、混凝土强度值等来确定支撑楼板的数量。或者通过钢牛腿荷载传递法支模。这种方案需要投入大量的型钢,也需要预先制作钢桁架,施工过程中难度较大,安装时间长也不经济。

(四)埋设型钢法支撑

在转换梁中埋设与模板连为一体的型钢,共同承受转换层梁板自重及施工荷载。转换层一次浇捣成型可以节省模板支撑材料。这种方案中转换梁可以使用钢骨混凝土结构。

高层建筑的转换层起着传递上面结构荷载,稳定整体建筑结构的作用,也是建筑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热点。而要提高转换层的施工技术,需要从最基础的技术工作做起,做好技术设计,重视施工细节,根据施工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从而保证施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廖昌宇.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J].中外建筑.2010(6).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框支柱;框支梁;钢筋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且其结构形式也在不断向着更加大型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催生了转换层这种可以有效实现上下建筑空间和结构变化的结构形式,对于现代建筑结构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转换层有多重应用形式,如梁式转换层、桁架转换层、板式转换层、斜柱转换层等,它们各自具有突出的优缺点,其中尤以梁式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最为普遍,而本文正是结合梁式转换层的主要特征,对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要点进行了探讨。

二、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施工的相关概述

当前,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其在使用功能上对空间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针对这一需求,相比于其他的结构来说,梁式转换层结构由于其众多的优点,获得了非常广泛的运用。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随着梁式转换层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更是不断获得了扩展,甚至在目前百分之八十的高层建筑中都运用了梁式转换层结构。梁式转换层结构的主要传力方式采用墙-梁-柱,其传力比较直接、明确,在工程应用中计算和分析起来比较方便,同时,施工也比较简单。当前应用在建筑中的梁式转换层结构样式较多,而且其原理也大多采用下部的转换大梁来支托上部结构。本文根据梁式转换层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征,认为当前主要的梁式转换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图1 梁式转换层主要的结构形式示意图

三、梁式转换层中框架与框支梁的主要特征

(1)要求较高的直螺纹连接技术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因为钢筋的直径比较大,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其自重,因此,在对钢筋进行连接时,不容易使用电弧焊等手段进行连接,而且有着较高的操作难度,难以真正保证质量。不过,当前应用最多的为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在该种技术的连接之下,通过采用 i 级接头对框支柱及梁直螺纹接头进行相应的处理。不过由于滚压直螺纹钢筋的连接需要在现场进行预制和连接,对位置的摆放便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将其位置固定,而且还要按照相关的要求预留一定的空间。

(2)复杂的梁式转换层受力结构

梁式转换层的受力结构也较为复杂,这是因为对于其截面宽度方面来说,框支柱与框支梁相同,而且,梁和柱自身有着数量众多的钢筋数量,较多的数量也增加了其排列密度。而且柱顶梁柱锚固筋与板筋、梁端根部钢筋应该穿插搭接,种种原因都造成了节点施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节点施工来说,如何能够科学地对工序进行安排才是有效保证梁式转换层施工的关键之所在。

(3)梁式转换层中钢筋的自重较大

对于梁式转换层的框支梁来说,一般情况下其钢筋的自重能够达到9.44t,在安装的时候主要借助于塔吊的方式,安装吊装对框支梁上部纵筋进行安装。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按照传统的支撑体系对梁下支撑进行设置,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会对梁板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由于模板支撑体系的原因还会带来变形叠加的现象,同时会使楼板发生开裂等一系列比较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

(4)梁式转换层的构件特征

一般情况下,梁式转换层的构件截面尺寸一般较大,而且主筋及箍筋种类多、直径大。正常情况下,梁式转换层的层高一般为5.53米,而框支柱的截面积为1200 ×1200、1200 ×1800;框支梁截面分别为 1200 ×2000、800×1800;框支柱主筋直径为 36mm、32mm、28mm,框支梁的主筋直径为 32mm、25mm,并且都是三级钢筋。因此,由于大直径钢筋的重量比较大,在施工过程中运输并不是很方便,因此,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合理对人力和设备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确保可以及时对钢筋进行下料。

四、框支柱(梁)钢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框支柱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对于框支柱钢筋的施工技术来说,其要点主要包含箍筋绑扎、纵筋绑扎以及留置浇筑孔等方面。首先,在绑扎箍筋时,一般情况下需要弯锚入相应的框支梁或楼层板内,将一小部分纵筋延伸到上层剪力墙楼板顶。还要注意对弯锚长度的计算是从框支柱边缘开始算起,在绑扎钢筋时需要在规定的间距要求之下进行,绑扎势必要到位;其次,对于纵筋的绑扎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存在着较多数量的主筋,而且还存在着需要锚入梁内或板内不同的位置,就使得框支柱的纵筋会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这就使得为了施工过程中的方便,可以采取对没跟纵筋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编号的方式。

(2)框支梁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对于框支梁钢筋施工技术来说,其施工要点一般包含了节点处理、钢筋吊装、钢筋安装等几个方面。首先,在节点处理时,由于施工过程中钢筋的数量较多,再加上有着相同的截面宽度,这就给在同一竖向平面处弯锚框支梁纵筋增加了较大的难度。按照施工经验,由于在梁上层、底层、端部其弯头筋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多排,在绑扎框支梁钢筋时,要保证梁上部每排纵筋间距应该在1.5d以上,而且需要大于30mm;其次,在吊装钢筋时,最好采用塔吊的方式对纵筋进行逐根进行吊装的方式。同时,在吊装之前最好在纵筋的中部附加上同样长度的架管,以保证梁的截面尺寸;最后,对于钢筋的安装来说,为了方便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在事先架设好的梁底模板的两侧,搭设用于施工的架子,与梁纵筋设计标高相比,通常情况下,架子高度要大于相应的设计标高。对于梁上部纵筋的重量,通常情况下通过架子来支撑。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抬高纵筋的高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套箍筋、穿底部纵筋等。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层建筑正在向着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以及功能更齐全的方向在快速的发展着,而梁式转换层作为能够有效对上下层建筑物的结构进行转换,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除了要牢牢把控本文所述的施工要点以外,还需要结合梁式转换层施工中的梁、柱或板的尺寸较大,施工位置较高等现状,采取严格的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措施,以促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乔振伟.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方案优化设计及工程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3.

[2]张博.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原理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1.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某城市住宅区的一栋高层住宅楼工程项目,由主楼和裙房两部分组成,主楼地下两层,地上三十二层;裙房地下一层,地上五层。设计建筑面积50826m2,该工程结构形式为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六层以下为框支结构,第六层设置厚板转换层,六层以上为短肢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板厚为1650mm,框支梁高分别为1850mm、1900mm,板顶标高为+20.00m。梁的受力钢筋为直径32、36、40 不等的规格,箍筋直径为14,厚板的受力钢筋为双层双向直径25@120 钢筋。厚板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混凝土采用一次浇筑成型的方式进行施工处理。

二、转换层模板主要施工技术

(一)斜撑施工

所有斜撑杆按小于或等于45°角设置, 排距沿柱面竖向为1m,梁底斜撑杆同梁底模板的外钢楞相协调,间距为400mm,其上端伸至模板底并与梁度模外钢楞相扣接,并作双扣件抗滑移保险,斜撑杆的下支点主柱面预留的内设定位短筋的凹槽, 最下排斜撑杆的下支点为所在楼层的柱根部。梁底斜撑支架尽量与梁下排架同时搭设,如跟不上,也必须保证在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前搭设完毕,以确保斜撑支架与梁下排架同步受力。

(二)立杆和扫地杆施工

立杆的上端直接与梁底的内楞、外楞分别相扣接(外楞紧贴在内楞下面),从而形成双扣件抗滑移保险,立杆的下端支撑在楼面上铺设的通长木板上设置的钢垫块上。梁下排架下设扫地杆,中间设两道大小横杆,梁底排架两侧,横向设置斜撑,纵向设置双肢剪刀撑,同时将梁下排架与楼层满堂架连为一体,以增加排架的空间刚度。

三、钢筋方面主要施工技术

(一)钢筋连接

考虑到接头数量较多,结合规范要求,通过对不同钢筋连接方法进行技术经济综合对比,主要采用了四种方法,即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套筒冷挤压和锥螺纹连接。中部的构造钢筋采用绑扎接头。钢筋的连接方式依钢筋的型号各异。Φ16-Φ25 的柱、墙、梁筋采用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和电弧焊,Φ28-Φ32 的梁筋采用套筒冷挤压和锥螺纹连接。钢筋中间部分连接采用锥螺纹连接,梁端头带弯头的钢筋一端采用套筒冷挤压连接。梁下部钢筋接头部位在支座内,上部钢筋接头部位在跨中1/3 范围内钢筋的连接相邻接头错开不小于35d。板筋按25%数量错开,相邻接头位置错开不小于35d钢筋的连接。

(二)钢筋绑扎

绑扎下部钢筋,按顺序抽走下一排筋支撑面,下落下一排钢筋至梁底部位,并绑扎。放置横向@1500mmΦ20 分隔筋,抽走下二排支撑面,下落第二排钢筋至设计要求部位,并绑扎,依此类推,直至所有下部钢筋绑扎完毕,依此类推,直至上部钢筋绑扎完毕。梁钢筋安装绑扎时,必须在梁底模两端划定出每排中Φ32 纵筋的分布位置,以确定各自在柱节点的位置,并且对号入座。由于转换梁内钢筋骨架重,为保证保护层厚度,用短钢筋头作垫块,保护层垫块成排布置,排距1.0m,统一垫在主筋下,在梁的骨架就位前放置好。

四、转换层混凝土主要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应先中间、后周边, 向两个方向推进, 转换梁、板混凝土采用“一个坡度, 薄层浇筑, 一坡到顶, 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方面,这样浇筑加大了混凝土部分工作面的面积,有利于混凝土部分水化热排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的侧压力。节点部位的保证措施,转换层中梁、柱、墙节点部位钢筋过于密集,为确保此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密实,须采取以下措施:采用同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浇筑上述部位、对局部钢筋过于密集处要作适当调整,确保插入式振动器有足够的工作界面;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检查墙、柱等竖向结构的侧模,如发现墙、柱混凝土浇筑到位后模板经敲击发出空响声,则应立即通知混凝土浇筑人员,对此部位加强振捣,并补浇混凝土,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墙、柱混凝土浇筑完18 小时后,对钢筋过于密集的墙、柱节点处的侧模应折开一部分进行混凝土的质量检查,若混凝土存在缺陷,须采用可靠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并建立备忘录,后用超声波仪器检查,确保混凝土强度。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极其重要, 转换层混凝土浇筑可以通过测温来了解混凝土的内部变化情况。测温的方法是通过在混凝土的内部埋设热电阻传感器,用测温仪进行量侧。免费论文。采用XMX-02 型热电阻和温度数字显示仪测温,测温设备要妥善布置,否则直接影响测温结果,测温的导线应夹在两个钢筋之间, 测温用的热阻传感器应用导热性良好的铜箔包好,以免损坏。免费论文。根据混凝土水化热温升规律确定测温时间大约为10-14天,测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升温阶段,第二个阶段为降温阶段。各测点温度测量前72 小时每3 小时测一次,72 小时后每6 小时测一次,并做好测温记录,及时分析测温结果,以便调整混凝土的养护措施。混凝土的养护。转换层混凝土初凝后,上表面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袋子并浇水养护,不宜浇水过多,保持混凝土的湿润即可。厚板侧面及底面采用保留模板的方法养护, 部分钢模板的部位要采用外包塑料薄膜和干草袋的方法保温,养护时间不少于14 天。

五、结语

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其关键因素在于转换层结构的支撑系统、混凝土的浇筑方案、混凝土的后期养护、混凝土的温控技术。免费论文。而这每一个方面都是转换层施工面临的崭新的课题, 为确保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的顺利、有效的完成,这就要求其施工应根据工程实际的情况,能方便的运用一些可直接套用的理论体系,并结合类似工程的经验,能快速、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参考文献:

1.唐兴荣.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周光毅,刘进贵.结构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技术.2003(4)

3.戴凯伟,周旭.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方案与施工要点.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2)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民用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多,城市的商业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断施工的城市建设工作,给市政工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现有的土地形式之下,建筑的形式已经从传统的发展到如今的转换层建筑。所谓的转换层建筑主要是指,在建筑的底层主要用于大面积的商业用地和娱乐场所的建设,而建筑的上层主要用于居民的日常居住。而转换层的施工主要是两个结构之间的一个过渡层。下层大型娱乐场所的柱体数量少,空间大,而上层的民用住宅格局比较紧密,柱体数量多,为了弥补两个不同层面之间的受力结构,需要设置一个转换层用于力学的转换。

一、民用建筑转换层施工特点

所谓的民用建筑转换层就是指民用建筑能够将其转折功能实现的一种大型水平构建,通常情况下,民用建筑自身转换层结构和其自身支撑系统的结构尺寸都比较大,其楼面的支撑荷载也比较重,再加上其支撑系统能够灵活布置,实现民用建筑的分层浇筑,可以将先浇部分的构建承载,进而借助下部的竖向结构卸荷等等特点,民用建筑自身的楼面荷载比较重,其转换层的结构构件尺寸也比较大,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对楼面水平的刚度有十分严格的要求。民用建筑的转换层施工过程中,还要保证一次叠浇构件在日常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和民用建筑施工阶段里面的承载能力。在民用建筑的转换层设计过程中,要将下部主体结构具有的刚度很好的强化,将民用结构上部结构刚度适当弱化,这样能够保证民用建筑转换层结构具有延性。通过对支撑系统进行灵活布置,能够有效地将转换层结构抗震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同样能够很好的避免民用建筑转换层在结构上下层方面发生的刚度突变以及剪力突变。在民用建筑的转换层设计中,最好采用钢骨架或者预应力钢筋,这样能够将结构自重很好的减轻,进而将民用建筑抗震的性能进一步的提高。

二、民用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一)民用建筑转换层的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通常情况下,民用建筑的支撑以及模板这二者组成了模板系统,要求模板必须要具有很强的承载力以及刚度,从模板角度来看,必须要满足相关要求,要保证模板接缝不能出现漏浆的现象,在实施民用建筑混凝土浇筑工作前,其模板应该浇水进行湿润,但是,必须要保证模板表面不能存有积水;还要将模板和砼接触面之间进行清理,保证模板表面无杂物、洁净,还要适当的涂刷一定的隔离剂,便于拆模。民用建筑的转换层施工要求既能够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同时又能够尽量降低经济成本。首先,安全性的保证需要选择具有承受能力的建筑材料,通常我们选用木质的建筑材料和钢材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选用不应该单一,可以依据不同的建筑需求,进行合理化的搭配。同时,当前的建筑材料市场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建筑商需要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最终选择具有质量保证的低价格的材料,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不合格的材料必须杜绝进入施工现场。为了保证建筑的整体外观形象,不影响下层娱乐场所和购物场所对于档次的需求,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表面施工作业,确保混凝土的外部审美,磨平处理工作至关重要。

(二)民用建筑转换层的临时支撑工程施工技术

在民用建筑转换层的结构支撑架中,脚手架自身的纵向长度、竖向的高度以及横向的宽度相对来说都比较小,因此,我们必须要进行连墙件的设置工作,原因就在于,在荷载这一种作用下,连接杆件自身的扣件节点所呈现的抗转动能力比较强,对于民用建筑的转换层支撑架来说,必须要满足其方便性、实用性、系列化、多功能性以及安全性等等多方面的要求。随着施工质量的不断提升,在进行转换层施工计算的过程中,需要对转换层不同的施工形式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同时还要对受力结构进行量化和数据论证,随时应对转换层施工的变异。我们都知道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会制约建筑的整体质量,所以,尽量选择具有质量保证的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 题。

(三)民用建筑转换层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转换层的施工技术特点要求,它的混凝土必须采用大体积的建构模式。大体积的混凝土使用一直是我国建筑施工的一个弱势环节。首先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量比较大,施工的技术难度高,少有管理上的漏洞,混凝土的外部结构就会受到缺损,影响混凝土的使用质量。所以,提高民用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关键是提高转换层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将温度应力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尽自己最大可能将混凝土自身内外温差以及内部温度降低,在民用建筑的转换层施工过程中,我们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混凝土能够实现配合设计。要求我们首先要尽自己最大可能来将用水量降低,将混凝土所具有的强度很好的提升,将混凝土的外加剂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在混凝土使用过程中要事先埋好的冷却水管。其次,混凝土的质量提升,不仅需要进行提高搅拌的质量,还要在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的全过程进行及时的管理,并在施工之前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和方案,由专业的负责人员进行落实和监督。最后,混凝土的施工需要保证施工的环境和施工的温度以及水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转换层功能结构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主要运用科学的构建模式和施工建筑工艺,在辅助相应的高质量建筑材料,转换层的施工能够满足受力负荷,提升建筑整体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当然,现存的民用建筑转换层的施工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只要各个施工单位和技术人员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民用建筑的转换层施工技术将会逐渐的成熟和完善起来。

参考文献:

[1]徐培福,薛彦涛,肖从真,王翠坤.带转换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拟静力试验对抗震设计的启示[J].土木工程学报,2005,09) .

[2]唐舟,邓祥飞,夏宁.浅析转换层结构形式与梁式转换层的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

[3]崔嵬,杨晓杰,杨文柱.论高层超高层钢结构工程安装施工的重点、难点及对策[J].安装,2011,(12)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 转换层 监理分析 综合楼建筑

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涌入,导致了大、中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从过去的单一使用功能逐渐向多元化智能型过渡。于是,在工程中对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换层施工技术已经成为这类高层建筑中关键的环节。在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对于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我们将在下面进行具体的探讨。

1 工程监理概况

本工程位于英德市区,为一类高层办公商业住宅综合建筑。设一层地下室,层高为 4.8m;地上层数 26 层,地上一至四层为商场、酒店、办公室,层高为 4.8-5.9m,5 层至 25 层为住宅,层高均3.0m。由于五层以上为小空间住宅,而五层以下为需要较大内部自由空间的公用建筑,这种建筑物功能的改变就要求建筑结构形式的改变,而上、下结构形式的变化,就需要一个转换结构,以完成上部结构力传递至下部结构的要求。这样转换层就设在五层,通过转换层将上部刚度较大的剪力墙转化为下部刚度较小的框架柱,使下层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以满足较大空间的使用功能要求。

2 施工准备工作的监理

2.1 技术准备

配合施工单位认真熟悉图纸,施工规范、国家标准,参加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安全交底,要求施工单位编制《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并认真审核(必要时须聘请专家对脚手架搭设、拆除方案进行论证),协助施工单位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2.2 材料准备

转换层的材料(半成品)主要有钢筋(包括直螺纹套筒)和混凝土。监督施工单位必须使用大厂的钢筋,且必须有合格证(质保书),合格证必须数据齐全,发货批号、炉号等必须与钢材上的挂牌吻合,没有合格证或证货不符的钢材禁止进场;进场的钢筋每批次均应按规定及时见证取样,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严格审查直螺纹套筒供应厂家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确保其具有可靠的质量保证能力;对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丝接头加工质量进行全数检查,并按照规定见证取样,实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序的施工。严格审查商品混凝土厂家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及业绩资料,确保其具有可靠的质量保证能力和供货能力,同时要求其提供本转换层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报告及其相关材料检测报告,如有必要应对商品混凝土厂家进行实地考察。

3 对转换层各分项工程的监理

3.1 脚手架工程

由于转换层的框支梁比普通框架梁的断面大得多,转换层楼板的厚度也比普通楼板厚得多,因而转换层的楼层荷载比普通楼层也大得多,这些荷载,施工时全部由梁板下的脚手架支撑并向下传递。作为监理工程师必须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审定的《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和按照相关安全施工规范、规程进行脚手架的安装搭设及拆除工作,保证施工安全。

3.2 钢筋工程

对转换层钢筋的监理工作,主要控制以下几个工序的施工质量:钢筋加工成型质量,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丝接头加工质量,钢筋剥肋直纹滚轧螺纹连接质量,钢筋的绑扎质量等几个方面。

3.3 模板工程

对转换层模板监理工作,主要检查柱模板的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角度以及复核模板标高特征值。梁模板主要检查轴线、标高、梁的断面尺寸、模板的平整度。同时严格检查柱、梁、板模板拼缝是否严密,安装是否稳固。转换层的混凝土体积大,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范畴,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的规定,混凝土的浇铸、测温及养护工作是转换层施工过程的重中之重。监理工程师应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审定的《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的规定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具体要求如下:

(1)转换层混凝土浇铸前,要求施工单位必须确定转换层施工组织机构人员,主持召开转换层混凝土浇铸专题会,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分工,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2)在浇铸混凝土之前会同建设、施工单位相关人员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的规定,共同选择有代表性的数个测温部位,每个测温部位埋设2个测温点,按规范进行温度测试并作好测试记录,随时监控混凝土的质量。

(3)由于转换层的钢筋数量多,钢筋与钢筋之间的缝隙非常小,如一次浇铸柱墙梁板混凝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对转换层的混凝土分两次浇铸,第一次浇铸柱及剪力墙等竖向构件,浇铸至转换层梁弯锚筋下约30mm,第二次浇铸转换层梁板。

(4)按规范要求转换层梁板应连续浇铸,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5 小时,监理应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作好用电应急准备,自备柴油发动机,保证施工机具和施工照明用电。浇铸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安排专人负责与混凝土厂家保持通讯联系,以便及时掌握混凝土供应状况,如有必要应定期派专人到混凝土厂家了解生产动态情况。

(5) 混凝土建筑时,监理应监督施工单位必须按审定的《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规定的浇铸顺序、浇注方向进行浇铸,应先浇铸主梁后浇铸次梁,最后浇铸板。浇铸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斜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继续浇铸,循序渐进。

(6)浇铸混凝土的过程中,振动棒要快插慢拔,插点控制在振动棒的有限振幅范围内(400~500mm),并均匀布置插点。

(7)浇铸过程中,监督钢筋工作好护筋工作,模板工作好护摸工作。在楼板面的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适当时机(用手按混凝土面能轻松按出痕迹而又不沾手),用木抹子搓平,以闭合部分干缩裂缝。接着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以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且又保证在养护期内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温热潮湿状态。

(8) 监督施工单位派专人进行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并保证混凝土内温控指标符合规范的规定,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 天。

2 转换层结构的整体施工特点与控制要点

2.1 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

转换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一般都很大,要选用合理的模板支撑方

案,并进行支撑体系的设计。模板支撑系统设置后,由于转换结构施工阶段受力状态和使用阶段不同,转换梁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的验算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时要减小混凝土水化热,防止新浇混凝土温度裂缝。由于转换层的跨度和承受的荷载很大,配筋比较多,钢筋骨架较高,施工时应确保钢筋骨架的稳定。为了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可以在转换层中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设计模板支撑时利用钢骨或者预应力平衡施工荷载,改善支撑受力性能。

2.2 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

转换板的自重、施工荷载以及结构荷载往往非常大,施工中要选择可行的模板支撑方案,根据转换板的结构特点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板,施工时应考虑采取减小混凝土温度差值、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措施,以防止新浇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应该及时做好转换板施工期间板的变形、混凝土施工温度的监测,及时掌握各种对施工质量不利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纠正。

4 结构转换层监理控制实践

由于结构转换层具有与一般结构层相比结构重量大、几何尺寸超大、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都非常大、受力复杂等特点,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给转换层的施工及其质量、安全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果施工监理控制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返工的重大损失。因此,对转换层的施工监理控制,要高度重视关键的施工技术问题,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可行的施工监理控制方案,从而保证转换层施工的可靠性。

4.1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监控

本工程高大模板存在于五层转换层:楼层层高 5.9m,最大框架梁跨度为 8m。五层转换层梁截面有 450×1000、1200×2600、900×2000 和 750×2100、650×2100 和 500×1800 等规格,其施工面线荷载大于规定值 15kN/m,属高大模板;楼板厚度 200mm,施工面荷载大于 10kN/m2,属高大模板。由于转换层层高较高,梁跨度较大,截面较高、较宽,梁在楼层平面中纵横交叉比下层梁多,各梁竖向、梁底标高不一,梁的宽度高度不一,支模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较大。因此,监理人员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使工程的质量、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制

本工程五层转换层也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监理的控制主要是以控制混凝土水化热和内外温差过大可能所带来的一系列质量问题。

(1)严格审批施工方案,抓好施工准备工作

①审核施工方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重点检查大体积混凝土材料供应、浇捣等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及混凝土养护等施工组织及专项技术措施。②组织参建各方针对大体积混凝土降低水化热等技术措施进行专题讨论。并在正式开盘浇筑混凝土前,检查施工单位在技术上、组织上的落实情况。③组织监理人员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监控要点的技术交底,明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监理重点,并明确每个监理人员的职责。

(2)严格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监理人员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理,及时纠正一些不规范的操作。①在浇捣过程中,督促施工单位安排专职人员观察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有无异常变化,如发现有松动、变形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撤离作业人员,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加固施。②框架结构中,柱和梁板的混凝土浇筑顺序,应按先浇筑柱,后浇筑梁板的顺序进行。浇筑前先浇筑一层铺底水泥砂浆, 以减小下部垫层对上部混凝土的约束,浇筑楼板时应随浇随整平,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不得让混凝土大量堆积在某个施工片,造成局部荷载过大而对模板及支撑不利。浇筑过程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并确保支撑系统受力均匀,避免引起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失稳倾斜。③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随时去商品混凝土厂家检查配料是否按配合比进行,现场对坍落度进行抽查;出现堵管时,要协助施工单位分析原因,尽快排除,避免因拖得过久而形成冷缝。④布料设备不得碰撞或直接搁在模板。在楼面上砼输送管道要架在专门制作的 200 高的钢筋马凳(间距 3m)上;竖向的砼输送管道不能走外架,要在楼面处预留孔(300×300)使管道穿过,泵管用钢管保护架层层进行支顶、加固,保证管道输送砼时不与楼面模板碰撞引起模板的位移。⑤振捣器电缆不得在钢筋网上拖来拖去,以防破皮漏电,电缆长度不应超过 30m,操作者应穿胶鞋(靴),戴绝缘手套。振捣器需维修保养时必须切断电源。施工现场电动振动设备应有专人使用,不能随地丢放,特别要加强钢筋密集部分的振捣。

(3)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监控

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往往是因养护不当而造成,在混凝土浇筑之后,需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在监控时要特别注意底模、侧模的保温问题。

5 安全文明保障措施的监督管理

5.1 模板和脚手架系统在安装、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必须采取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转换层的脚手架系统必须经各方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5.2 夜间施工必须保证作业面及安全通道均必须有充足的照明,避免因视线不佳造成安全事故。

5.3 对转换层梁板混凝土同条件混凝土试件立方抗压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值的100% 之后,才允许施工单位拆除混凝土脚手架。

5.4 转换层施工时产生的废料、垃圾应及时清运出场,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卫生。

6 专家论证审查

(一)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已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

(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组必须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施工企业应根据论证审查报告进行完善,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

(三)专家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应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在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安全专项方案组织施工。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工程转换层的施工中采用了以上行之有效的监理控制,使在建工程的支撑系统稳定牢固,模板系统可靠严密,混凝土密实确保了建筑的质量。同时也符合设计强度要求,满足高层建筑结构规范、标准要求,满足高层建筑结构建设中的强制性条文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玉芹. 浅谈高层建筑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J]. 科技信息. 2008(26)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区域型经济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建筑行业不断追求体型复杂化、功能多样化,促使我国高层建筑不断向高度、外形多样、技术先进的方向发展,不断给建筑施工单位更高的标准要求,特别注重高技术、精专业、严管理,铸造城市地标性的高层建筑,并积极完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强化建筑结构、施工工艺和技术的提升,进一步完善我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系统性、理论性。

1、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概要

1.1 我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现状

在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猛,特别是建筑正向外形复杂化、功能多样化、结构类型复杂化的目标不断发展,但由于高层建筑具有楼层多、建筑高、结构复杂多样,对施工工艺和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施工工期较长,对施工完整性、结构荷载科学、施工工序等要求较高。所以,为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国家开始重视高层建筑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不断引入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施工合同制、工程监理制,强化和规范建筑工程施工,特别针对高层、超高层建筑,加强对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督、对施工安全的监控,并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地、全方面地考核,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1.2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依据高层建筑特有的工程施工特点,国家和建筑施工单位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的研发和施工理论的革新。目前,高层建筑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建筑为主,并不断发展为钢结构或钢混结构,有效减轻建筑自重。针对施工材料,不断优化和筛选性能优良、便于施工和运输的施工材料,并考虑配合混凝土进行浇注或模块化处理。

1.2.1 高层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中,地基基础是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的结构基础和支撑点,依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高层建筑的地基深度应为建筑高度的1/15左右,因此,深地基施工工程俨然成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

地基桩基施工技术。桩基施工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较成熟的一种地基处理形式。其中,发展和应用最广泛的是灌注桩施工技术,它不仅适应各种复杂地质,还能根据荷载选择施工级别。现浇灌注桩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其整体承载力可达1万KN以上,而传统桩型中泥浆护壁孔桩,因其适用性强,已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要桩型之一,国家积极推广建筑基础桩底、桩侧后注浆技术,并配合超声检测技术,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灌柱桩施工集成技术,并不断研发动态、静态测量技术,并开发相应的计算机模块,适时掌控桩基承载力的状况。

地基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我国高层建筑得到快速发展,但其施工地基基坑深,开挖难度大,已成为制约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由于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是集挡土、支护、防水、监测等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研发的基坑支护系统分两种,分别是逆作拱墙和土钉墙,两种支护的造价都明显低于传统支护价格。

1.2.2 高层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相关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土石材料,特别是在浇筑方面需要大批混凝土,而混凝土重要的指标是抗压强度,影响其抗压性能的因素主要是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强化混凝土出厂的检验和混凝土制备中的检测,确保使用混凝土的性能。强化施工混凝土的泵送技术,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施工单位应积极开发研制混凝土浇筑新工艺,在确保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不断革新现有的支模技术,加强支模材料的优选,动力提升设备的研发,并向大模块方向发展,集约化发展拆模施工技术,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进度。

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领域,钢结构因其特有的超强度、抗压抗弯、自重小等优势,并且施工进度快、节能环保、抗震性能好,在我国得到不断地推广和发展,特别是在钢结构的吊装、连接和钢结构表面防护等方面发展迅速。

2、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在引入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我国自身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理论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施工技术,充实我国现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1 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发展

建筑结构中的转换层可以根据功能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设计、施工工艺。目前,我国现有结构转换层的形式主要有梁式、桁架式和板式。其中,梁式结构转换层因其设计简单、施工方便等优势在工民建筑中得到发展和应用。但是,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厚板式转换层设计理念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相关结构预应力技术理论研究的深入,促使我国高层建筑、特别是跨度大、高挠度、强剪切力等建筑结构问题都有较完善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2.2 高层建筑工程中新材料的施工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相关建筑材料行业也得到发展和提升,特别是在新材料的研发和制造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建筑材料关系到高层建筑结构本身的性能、建筑荷载的能力及其防火、采暖保温等功能。因此,对新材料的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或规范执行,加强建筑装饰材料的研发管理力度,特别是加强对新材料施工技术的研发,如玻璃幕墙的设计施工,明框暗框的设计、施工材料的安全性能等方面,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3、结论

我国高层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和壮大,施工技术的不断升级。但是,由于我国现有高层建筑施工理论和技术还不成熟,国家必须加大力度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理论,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研讨和分析,结合我国现有的实践经验,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并呼吁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规范,对高层建筑工程进行科学地、规范地管理,使我国高层建筑行业逐步迈入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