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考语文论文8篇

时间:2023-04-03 09:48:57

高考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论文篇1

文言阅读是古典文学中的精粹,记载着历朝历代圣哲先贤的事迹,他们或事亲至孝,或兼爱他人,或清廉刚介,于无声中润物,让我们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诲。《晋书•嵇绍传》中,嵇绍在动荡不安的政局混乱不堪的朝政下,仍能尽职尽责,不阿附权贵,不媚众取宠,在叛贼围攻皇帝时为保护帝王而死,“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还有《宋史•朱昭传》《花云传》《何灌传》,朱昭面对夏人的大举进犯,在明知结局的情形下依旧誓死抵抗战死沙场;同样,花云为明太祖立下汗马功劳,在与陈友谅的交战中奋勇杀敌力战至死;何灌亦如此,面对咄咄逼人的辽使,他不卑不亢,以高超的技艺震慑敌手,而在金军南下宋军全线溃退,金兵直逼京师,他战死阵前。这些文臣、武将忠君爱国,在很多人以识时务者为俊杰作为苟且偷生的借口时,为国为君为民是他们唯一的选择,马革裹尸、青山埋骨成为忠臣志士唯一的追求。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他们会明白忠君爱国不是愚钝,也不是口号,而是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去做的。在出国热、移民潮的今天,无疑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在12年课标卷中萧燧又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萧燧,宋朝人,才华出众,本可前途无量,然秦桧当权,想让他秋闱舞弊替儿子打开方便之门,面对权势滔天的宰相,萧燧断然拒绝,丝毫不为所动。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仁政爱民施惠百姓。国家不仅需要有安邦定国的武将,亦要有济世安民的文臣,不屈从权势,能直言进谏,能把百姓放在心上。萧燧给百姓带来的不仅有做人的品行,也有做事的准则:做人则坦荡无私、刚正不阿,做事则尽心尽力,为官则泽被百姓。煌煌二十四史留给我们的不只是详实的史实、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更是先贤的光辉成就和高尚德行。

二、实用类阅读中的传承

带给学生良好教化的不只有圣贤,还有现当代那些前辈,他们或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或躬耕田亩、为民谋福,或寄情山水师法自然……《寻找教育的曙光》记录了中国教育的先驱陶行知先生以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探索的生命力开拓中国教育这块沃土的事迹。陶行知践行“学博为师,德高为范”的最高教师标准,在他的引导下,聚集了大批热血青年,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实验热潮,演绎了一段教育史上的佳话。《杂交水稻之父》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为全世界人谋福利却自甘贫苦的伟大科学家。他的科技成就使每年增产的粮食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国际声誉日隆的袁隆平依然风趣、幽默、像个农民一样朴实。在《画之大者———黄宾虹传》中,让我们又认识了一位艺术界的大家,人生路上的先行者黄宾虹,与齐白石齐名的黄宾虹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家,他的绘画艺术与选文题目一样“下笔不觉师造化”,艺术成就不可估量。可做人却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一生力避卖画,过着清寂的生活。

三、结语

高考语文论文篇2

语言测试作为一种实现教学目标和评价教学质量的手段必然会对外语教学产生某种影响,这就是休斯所说的反拔效应。至于反拔效应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休斯对反拔的定义为“测试对教学的影响”。并且他认为反拔效应可能是积极的或消极的。肖哈密将反拔效应定义为“外部语言测试是影响和驱动学校教育中外语学习和作用”。麦克纳马拉认为反拔效应是测试对教学的影响,他相信测试在决定学生生活机遇,影响教师和学生名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不管在定义反拔效应上存在多少差异,但广大学者都有一个共识,即反拔效应是测试对学校教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既是积极的也是消极的。许多学者都对决定反拔效应性质的因素感兴趣,在何种程度上测试能直接导致教学的变化?还有其他哪些因素会影响反拔效应的性质。一项测试的测试内容的测试方法与教学目的出现分歧,极可能它将产生有害的反拨作用。巴克曼指出“积极反拔效应将会在测试过程中反映出课堂中所教授的能力和技能是产生作用的”。这意味着测试效度越高,其产生的积极反拔效度越大。但受教学系统中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个不好的测试也可能产生积极的反拔效度,而一个好的测试也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反拔作用。因此也可以说任何一个测试无论好坏,如果它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师的教学活动,我们就可以说这项测试产生积极的反拔效度。但测试质量并不是决定反拔作用性质的唯一决定性因素,测试的能力和权威促使政策制定者将它作为控制教育体系,课程和新的教学方法的有效工具。任何测试都可能在某一情况下产生有益作用。同时一项拥有更高质量的测试一旦被不当运用,也会产生不利后果。

二、目前高考英语测试的概况

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大纲)与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在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教学观点之后都要关注阅读的重要性,同时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它强调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理解和吸收文本信息的方式。教学大纲也把要求让学生逐渐获得独立的阅读能力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高校的教学任务就在于教会学生理解他们在英语课本中学到了什么,同时教会他们怎样应用恰当的学习策略来开展学习活动。高考英语不仅注重英语能力的测试,同时注意平衡考试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与其他常识。每年的高考英语阅读测试中都会出现一些生词。阅读测试所需要的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到70字,速度要求越来越快,阅读测试问题的类型由以下题型构成:理解文章主旨,理解具体信息,猜测文章中陌生词汇或短语的意思,判断和推测,理解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目的和态度,理解文章中的文化信息。从阅读上讲,高考英语阅读测试考察了许多考生的阅读技巧,包括利用词汇,短语和结构理解短篇文章快速浏览,推测作者意图等能力。目前,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大多采用多项选择的方式。尽管多选测试的测试效应无法得到保证,但试题是客观的,高效且可信赖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考生能完成更多的课题,研究范围更广阔,这能保证测试信度的提高。但这种多选题考察模式也有明显的缺陷,比如猜测因素无法排除,诱导答案设计困难等等。阅读明显是考试的一项内在心理活动,考试不会在阅读中表现其内在的活动,因此我们无法通过观察来评价考生的真实阅读水平。高考英语阅读究竟对英语教学产生了怎样的反拨效应呢?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认为高考对高中英语教学有决定性影响。高考对高中英语教学有积极反拨作用,或者说其产生的积极反拨作用要远大于消极反拨作用。高考英语测试阅读理解部分的文章布局合理,体裁丰富,主题广泛而实际。高考英语阅读测试能够并且及大地反映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高考英语科学的议题原则、高信度和效度,给予了学生一个激发潜力的平台,并让他们在这里发挥出他们本应该做到的最好的水平。因此教师应该根据高考英语阅读的指导不断调整其教学方向。只有这样,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语言运用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三、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高考语文论文篇3

参考文献

[1]李建平,闫顺丽.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D].光明日报,2015,19(11):274-275.

[2]施海燕,何晓凤.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4,16(01):154-155..

[3]徐波,何二元,王晓音.历史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14(05):13-15.

[4]文素芳,刘秋霞,彭立平.浅析历史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10):67-68.

[5]邓俊华.浅谈故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4,19(05):131-132.

[6]胡燕.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的分析叶课外语文(下),2015,(2):148-149.

[7]高越.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田.青年时代,2015.(7).163.

[8]王欢.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技创新导

[9]王玉香.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187-188.

[10]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126.

[11]孔雪清.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56-57.

[12]王金禾.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05:147-149.

[13]王标.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5:35-38.

[14]白丽波.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197+212.

参考文献

[1]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58-259.

[2]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126.

[3]朱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3,01:249.

[4]龙菁.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J].成功(教育),2013,08:274.

[1]胡朝萍.小学语文“导课”的几点做法.东西南北·教育,2014(6)

[2]陈文一.小学语文导课技能策略.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1)

[3]林爱婷.浅谈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新课程·小学,2016(5)

[4]高成亮.小学语文导课艺术初探.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4)

[5]牛传发.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1).

[6]陆云峰.素读:阅读教学的根性觉醒——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审视与本质探寻[J].新课程研究,2009(1).

[7]郑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现代交际,2014(5):121-123.

[8]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州:高校教育出版社,2013.

[9]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

[10]袁政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1]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2]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知识出版社,2014.(责编韦雄)

参考文獻:

[1]孙洁.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9).

[2]程剑.浅谈如何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J].读书文摘,2015(20).

[3]高安淑.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7):45-46.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5]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高考语文论文篇4

如何使学生在高考语文复习时改变“大运动量”的被动状态,关键在教师如何领路。

高考命题遵循《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教学当然要严格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逐项逐条熟悉和掌握《考试说明》,认真研究和领会其精神实质,把《考试说明》做为复习的依据。这无须赘述。

为了保证测试更公正、更合理,坚持考查能力为主,试题取材于课外是必然的。“高考”不再考虑直接从课文中出题所占的比例,但绝不等于扔掉课本,而是很重视“课本依据”。命题更灵活地以课外材料检查课内学习质量,所考查的知识有的在课文中学过,或间接涉及过,有课文依据。一九九四年全国高考出现了判断“令尊、令堂、令郎、令媛”几个传统礼貌称谓正确与否的题目。大多数考生找不到它们的出处,这是因为他们不熟悉课文。熟悉课文的学生会想到《守财奴》中的两段:

“小姐,令尊既不愿意把产业分开,也不愿意出卖,更不愿意因为变卖财产,有了现款而付大笔的捐税,所以你跟令尊共有的财产,你得放弃登记。”

“哦,你得在这张文书上签个字,表示你抛弃对令堂的承继权,把你跟令尊共有的财产,全部交给令尊管理,收入归他,光给你保留虚有权……”

两段话,五次出现这类传统礼貌用语,只要熟悉课文,谁称谓谁,具体含义是什么,都弄清楚了,解答此题难度不大。

命题的难度要求,能力要求,与课本的要求“相当”。1990年全国高考题中有“阅读文天祥《念奴娇》,完成××题”,文天祥的《念奴娇》学生没学过,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规定的基本篇目。学生背熟苏轼的《念奴娇》就不难推断出此题答案。

我们应当尽力改进课堂教学,科学有效地使用课本,在复习中充分重视课本的作用。教师对课本要讲深,讲透,讲全面。高考中反映出来的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关键在于课内的学习不扎实,不得法。应多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思想的深度及文字表现特点方面去发掘教材。

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成了全卷的难点,这是师生公认的。教师当然要认真研究近几年所出的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但有一条最根本的作法必须牢牢抓住不放,即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逐渐养成精读的良好习惯。教师只是一般性地、笼统要求学生仔细、认真、反复读,不行;必须指导学生具体地掌握精读的基本方法,抓住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的精读能力在训练中不断强化。因为精读乃是掌握各种阅读方法的基础。

在阅读训练中,要使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准确地解释词义,选择恰当的义项,对陌生的词语进行恰如其分的解释。使用工具书不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借助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根据构成该词语的各个语素推断词义的能力。还应该使学生熟悉词语的适用范围,要理解某些特殊词语的特定含义和作用。

在阅读训练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句子的确切含义,要让学生练习抓住并突破关键词语。因为有些句子意思的表达和句中某些词语关系至为密切,抓住了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也就容易理解确切了。有些句子要让学生结合句子表达上的特点来理解它的确切含义,或让学生通观上下文,以辨别句子含义,对含义抽象的句子可举例说明。还应该让学生具有对句子的含义进行提要式或评析式概括的能力。

不同体裁的文章,运用的表达方式不同,所以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对依靠逻辑思维进行写作的文章,要训练学生采用提取中心语句的方法来抓住文章的内容要点;对小说、戏剧和一部分散文,要让学生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抓住人物的特点,来概括作品的主旨;有些文章应训练学生善于借助背景材料,即作家的思想、经历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文章的内容要点,需借助材料来表现,不能对文章中材料作出确切分析,就难以准确抓住内容要点。因此,平时要训练学生对材料进行量的分析,即明确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哪几件事例,哪些方面的情况;不同逻辑层次上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不可混为一谈,要训练学生分清材料的隶属关系,同一类属的材料,在文章中处于不同部分,也应恰当归纳;主要材料是观点的直接支撑物,而陪从材料则从反面或侧面起到对比烘托的作用。要让学生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

要训练学生理清文章层次及作者思路,熟悉常见的层次关系,如纵向递接的关系、横向并列的关系、逆向转折的关系、阐释解说的关系、因果推论的关系、比照烘托的关系等。这样,可全面了解作者意图,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此外,运用图解法分析文章层次关系较好,因为图解过程就是使分解和综合的思考活动进一步明晰化的过程。

学生具有以上所说的“精读训练”作为现代文阅读的扎实基础,教师再注意到近几年高考试题选文多样化的特点,适当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选文精当,不拘一格,让学生在阅读训练中把握各类文体的不同要求。同时,根据题型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加强解题技能的训练。突破现代文阅读这一难点是有可能见效的。

高考作文命题方式几乎年年不同,或采用传统的一卷一文命题方式,或给文字材料作文,或给图画材料作文,或一卷两题一大一小,或两文两体(或两种表达方式)。怎样才能使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呢?

首先,在思想方面,要使学生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健康的思想感情,一定的政治理论常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观察研究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写出思想正确,感情健康,有积极意义的文章。的基本哲学观点近些年好像不大流行了,其实还有许多现实意义,诸如“存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外因和内因”,“现象和本质”,“主流和支流”,“坏事和好事”,“偶然和必然”等等,不仅政治课上要向学生灌输,而且作文课上也应以此武装学生头脑。使学生面对不同题目或所给的不同材料,能用正确的观点做出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分析,这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而这方面恰恰是终日忙于应考的众多学生作文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其次,切不可让学生的思想终日禁闭在备考的象牙塔里,应引导他们随时注意观察、体检、研究、分析自己所接触到的人和事,从而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和社会有很多接触和联系,日常总会耳闻目睹一些社会现象,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他们听到或见到过坚持实事求是好作风的干部,也听到或见到过某些人身上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言过其实的坏作风。教师要引导他们分析研究。他们也听到或见到过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时代中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与特长的强者。教师要引导他们讴歌与赞颂。他们还听到或见到过能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舍生取义”的英雄模范人物。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习与效仿。他们还听到或见到过祸国殃民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种种丑态。教师应引导他们斥责与批判。总之,要引导学生平日准备写作材料,就像为了做饭准备柴米油盐一样,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既有骨头,又有血肉的好文章。

再次,要克服偏重议论文训练,忽视记叙文训练,偏重给材料作文训练,忽视命题作文训练的错误倾向。注意“叙议并重”的试题走向,从强化实践操作角度兼顾说明文与应用文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各种文件,各种方式的写法。

高考语文论文篇5

高中语文 高考 接轨

一、引言

高中语文新课改在目标设计和课程结构设置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给人的信号是:不能仅以一次考试和一次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而是要与过程性评价要挂钩,以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地学习和发展。这也与当代高考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标统一起来。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与高考接轨,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之间如何接轨,旨在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使其更好地与高考接轨。

二、高中语文新课改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培养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生得以终身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同时它也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学生便有了一定的素质,而学生所具备的这种素质是经得起高考考验的。具体而言,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1)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了解自己在学什么以及学习到何种程度,使其有意识地主动参与至各种学习活动之中;(2)注重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语文知识的习惯,并使其养成动笔、动手以及动脑的好习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学习;(3)积极培养学生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4)要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有条不紊;(5)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其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毅力和个性等心理因素。

三、依据新高考命题走势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

1.突出课改亮点,变“镣铐”为“鲜花”,举着鲜花跳舞,让新课改为高考添彩

比如,“综合性学习”就是新课改的亮点,但是许多学校都称师资不足,班级太大太多,无法开展,综合性学习名存实亡,以至于高考一遇到综合性的试题就头疼。认为考试的难度太大,要求降低难度。这是理解的误区,仿佛认为综合性学习就是上大课,要语文与音乐体育美术等各科目综合,其实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中。比如,课程中的的梳理与探究,就是很好的训练材料,教师没有充分运用;每篇课文的综合性能力的培养也没有认真完成;学校许多的综合能力培养活动(演讲,研究性学习,比赛等)只是少数同学参与。如果把综合性学习寓于课堂教学当中,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将来的高考还是“镣铐”吗?

2.新课改要求与高考的要求一致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指出,高中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能力,不断地拓展其观察事物的视野。而对于高考语文的要求也如此,也是在拓展学生视野以及加强学生的社会洞察力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对于传统的教学与备考模式而言,已经不适应新高考的根本要求和考试目的。因此,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就提出了应该创新传统的教学与备考模式,注重与高考接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应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务必让学生走出语文学习仅限于教学课堂以及语文复习的怪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对当代文艺给予高度地关注与重视,关注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生,尤其是重要的社会主流媒体报道或者探讨相关问题,努力做到语文课堂内外的有机整合以及导学与自学之间相结合,这样就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

三、注重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变化

有人曾经说过,一堂课“像不像样”,主要是看“一课”有没有“一得”,即是该堂课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预习课最后就是要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不结巴,不错,不漏,明白文章大致意思;教读课就是要学生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写作课就是要学生会使用一种文体完成800字左右的文章;等等。现在,新课改赋予了语文教学新的内涵,但是我们教师仍然不能忽视课堂以及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课堂效果。新课改后,我们仍然要改变对灌输知识这一词的看法,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现实中,直接灌输不仅少不得,而且还要加强,不然,鉴于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完全自学达不到预期效果。语文新课程的重心是回归课堂。所以说,我们既然强调“回归”,就必须要考虑“课堂”定位:只有将教读课、自习课、写作课、语文活动课的课堂定位准了,才能考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比如,有老师认为,作文就是将文章提供的材料抄在开头,中间加上平时背诵积累的文章片段,结尾再将文章材料稍作改造,使之形成“照应”,就算完整;也有老师说,改高考作文卷,凡卷面不整洁或者字体不工整的一律“不及格”。而我认为,就作文指导而言,应该是平常或总复习的某节课怎么上,如先确定写什么文体,具体安排训练某种文体结构以及掌握某种写作技巧,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有可能会提高。

四、新课改的教学内容能够与高考考点相融合

对于新课改而言,紧紧地抓住了高考考点,在高考考点进行深入地分析的基础上,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内容进行改革。例如,高考语文中有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这一项,语文新课改内容中对这一项也有所反映,并以专题的形式对这个考点加以练习与训练。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高考要考好只靠解题能力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必将使应试能力得到增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高考没有突出的矛盾。那种认为只要高考不变就谈不上课改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所谓的解题技巧等是与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分不开的。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的要求与高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新课改与高考的接轨程度日益增强,排除了以往高考语文中所出现的一些与语文教育目的不相符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体现高考语文的根本价值。

参考文献:

[1]冉启红.小议新课改与高考的关系[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0,(7).

[2]袁菊.高中语文新课改如何接轨新高考[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0,(1).

[3]曹茂才.高考语文走向何方——感伤高考语文所考与实际语用的背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高考语文论文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高考;接轨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34-02

引言:高中语文新课改在目标设计和课程结构设置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给人的信号是:不能仅以一次考试和一次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而是要与过程性评价挂钩,以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地学习和发展。这也与当代高考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标统一起来。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与高考接轨,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要对学生有一个阶段性的要求

这是一个总要求,即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教育,让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在有计划有规律的学习中掌握语文学习技巧,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借用一位老师的话来对高中三年的阶段性目标进行概括。第一年“学会”,即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品读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二年“会学”,即学生能够使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阅读任务;第三年“学好”,即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能够“理解、运用、鉴赏、评价”。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有些资料显示,海南中学语文组学分构成情况是:平时成绩占40%(其中学生自评占5%,课程研修考勤占5%,平时作业、检测成绩占30%),最后终结考试占60%;而北京一中学的终结性所占比例是70%或80%。由此看来,学分认定真还是个需要我们研究的大难题。我认为,鉴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学分认定的原则必须遵照“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强调教学对象,因此终结性考试权重不能太重。我们更要考查学生平时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时间、态度、课堂记录、课堂表现、课外作业、学术成果等,并将这些细化为重要的学分认定依据。为了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以及加强家长对学生的监督,我们也主张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比如学生自评应当是全方位的,但要有具体细目,教师要进行适当引导;学生互评必须是有具体的评价内容,如字写得如何、有无拖交作业、大作文能否达到800字、有无完成背诵任务等等;家长评价可以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完成家庭作业的程度等等。教师评价要注意强调其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三、对于新课改后教材的把握

新课改后从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到编排体系等,都与过去的教材有了较大的变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对新教材有新的的理解与把握。专家说,新教材选文的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思想内容健康,第二语言文字规范,第三适合教学。比如,像戴望舒的《雨巷》,学生往往读起来心情随之摇曳,他们将此当情诗来看待;对于《包身工》,因为此类事情离我们太遥远,文章读后学生只剩麻木。这些文章,我们应当从从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上去把握这些作品,如此一来,教学实践就会截然不同。因此语文学习我们也要强调的是对语言文学素养的积累、感悟和熏陶。语文教师还要学会对教材进行再创作。对教材的再创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决定着新课改的美好前景。再创作,做起来却是很不容易的。教师必须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运用聪明才智,充分激发学生才能。

四、注重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变化

有人曾经说过,一堂课“像不像样”,主要是看“一课”有没有“一得”,即是该堂课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预习课最后就是要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不结巴,不错,不漏,明白文章大致意思;教读课就是要学生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写作课就是要学生会使用一种文体完成800字左右的文章,等等。现在,新课改赋予了语文教学新的内涵,但是我们教师仍然不能忽视课堂,以及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课堂效果。新课改后我们仍然要改变对灌输知识这一词的看法,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现实中,直接灌输不仅少不得,而且还要加强,不然,鉴于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完全自学达不到预期效果。语文新课程的重心是回归课堂。所以说,我们既然强调“回归”,就必须要考虑“课堂”定位:只有将教读课、自习课、写作课、语文活动课的课堂定位准了,才能考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比如,有老师认为,作文就是将文章提供的材料抄在开头,中间加上平时背诵积累的文章片段,结尾再将文章材料稍作改造,使之形成“照应”,就算完整;也有老师说,改高考作文卷,凡卷面不整洁或者字体不工整的一律“不及格”。而我认为,就作文指导而言,应该是平常或总复习的某节课怎么上,比如先确定写什么文体,具体安排训练某种文体结构以及掌握某种写作技巧,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有可能会提高。

五、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

我认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表现在处理《语文》与《语文读本》、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等这些学习资料和自学的关系上。这里有两点必须要理清:一是《语文读本》的阅读落实问题。我认为,学生应当读,读懂即可。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选择诱导性阅读和检测性阅读的方法进行检测。二是对名著(比如《论语》《大卫?科波菲尔》之类)、名言警句的的处理问题,我赞同学生学生自学进行整理积累而不是依赖老师教读。

综上是笔者对于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粗浅思考,面对新课程改和一年一度的高考,我认为,只要师生齐心协力,把握好原则和规律,最后不仅可以从容地应对高考,而且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也能开拓出一片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高考语文论文篇7

除此之外,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态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态度不端正、抄袭现象时有发生、指导教师的建议不重视等,其日语专业的毕业论文也出现上述的问题。该专业的学生以后从事语言研究的人数不多,他们就业时唯一有利的也只有说明自己日语考试的级别证书,如果招聘企业没有特别说明,学生们也不会主动说自己的毕业论文情况,这种招聘形式反馈到了学校后,学校的一些老师对于毕业论文不重视的情况由此出现。本文从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入手,从培养人才任务出发,寻求一种有着高职文化的毕业论文写作测评的方式。 

一、高职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测评体系改变的原因 

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当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说:在学校期间学习日语专业的过程中仅仅注重写作方面的培养,在听、说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了在实际过程当中不能很好的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出现这种情况和一直延续下来的教学方法、教学设施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和社会当中日语能力考试的考核方法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日语的社会测评方式是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引入,至今已经有20余年的时间,因为中国和日本都属于汉字文化,所以学生一般能够在放弃听力的情况下达到有关考核的标准,这样一来就让一部分人拥有日语二级或者一级证书但是并没有达到证书的颁发要求,在听、说方面还没有达到标准,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作为培养全面的日语人才目标,显然这种考试并没有对于学生的全面能力进行测评,因此,需要从高职教育的培养需求入手,探究如何完善教学成果的另一种方法——畢业论文。 

通常的高职日语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学习之前为零基础,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日语是一个没有基础的语言学科,但是往往都采用学习英语的模式来学习日语,现在日语也没有改变“聋哑日语”的情况,但是在这三年当中,不仅仅有日语考试,还有毕业论文,今后的实践等考验,所以,就一定要求在学习和实践当中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毕业论文就是两者联系的一个枢纽。 

二、高职日语毕业论文改革初步实践 

其毕业生的日语语言使用能力,在通常情况上来看就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其毕业论文也可以从这几项能力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实施以及规划,毕业论文能够将听力能力以及翻译能力作为最基本的能力,使用“听—翻译—写综合”方法,最后使用答辩等手段来完成,这样不仅仅能够对于学生日语学习情况给予综合的评价,也能够让老师反思在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在这种角度来看,高职日语“听—翻译—写综合”的方法可以依照下面的顺序进行: 

(一)“听” 

指导老师所提供的题材范围应该比较广,并且主题确切,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内涵性,比较适用于学生采纳,也不会产生侵害知识产权的现象。在其录音资料所出现的内容中可以确保同学们借助网络平台搜查到相关的参考资料与文献,也可以确保其完全不抄袭。当同学们选择好录音材料之后,应将其录音内容采用相应的方式转换为文字模式。而这一过程也就是“听一译一论”的综合体现,这项能力不但可以有效的评定学生们的听力水平,也可以对其以后的深入化学习形成重要的影响,进而为指导学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译” 

在日语和汉语中,原本均源自于汉字文化,继而导致学习日语专业的同学们在多种情况下均忽略了对译文表达的不断训练与深化,在一般情况下翻译也仅停滞在“日式中文”中。学生们不断练习“译”,不但能够更深入的提升其自身的学识与素养,也可以有效改善这一课程的学习内容。 

(三)“论” 

在NHKjournal录音内容中,可以包含多个领域,并且学生们在此能够按照其想法进行选取。当完成听和译两项流程之后,学生们能够自主的进行思考,并且在搜索有关的文献以及资料之后,采用“论”的模式将个人的观点与理论进行阐述,继而表明出学生个人的认知、想法与目的,使其毕业论文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乃至于上升至新的层次,得到升华。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促使学生们在搜索文献资料以及创新能力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经过学习知识均可迈向这一层次,一般均是源自于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四)“答辩” 

即便是在听—译时期,有很多学生也会出现投机取巧的现象。但是,只要正确的应用录音资料,便可以针对某一程度进行评定,继而顺利完成答辩流程。在答辩过程中,通过对其应对能力进行观察,便能够有效判断出其能否应用日语来体现出个人的思维活动。在“听—译—论”综合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听与说之间的关系是呈正比的,均受对方的影响。 

三、高职日语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 

“听—译—论”也是在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实际操作之后方可进行应用的,然而,其所应用的效果却为大家提供出了较多的经验与启发,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拓展。 

首先,一定要正确的理解高职教学和普通的本科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高职教学能够切实的尊崇职业化以及实际化的原则,进而培育出符合大众发展需要的全能型人才。在最近几年以来,因为大学教育已经面临大众化,所以本科教学针对此也逐渐开始迈向实际化与职业化的模式进行发展,在这种状态的驱使下,高职院校更应当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改善教育方案,方可得到有效发展。 

其次,在日常的生活中很难对毕业论文有所意识,所以对其指导教师而言也具备极强的工作强度与难度。此项专业自身如果没有切实的尊崇其相应原则,而学生则将会更加难以对其认真对待与学习。大学毕业生在其完成学业之后仍旧会存在很多学艺不精的现象,由此则可证明在日语专业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然后,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汇报与总结的时候,日语水平测试则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毕业论文则属于一项严肃的过程,不但可以改正测试中所存在的不良之处,并且也能够体现出测试不能取代的效果。 

最后,“听—译—论综合”这一流程比较明确,并且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能够凭借自身的感受进行思考,进而引起无限的遐想,极其有利于加快教学改革的实施。在实现这一流程之后,学生们能够切实的掌握到一种正确的外語学习方式,极其有利于其今后各项能力的开展,并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毕业论文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在日语专业中,“听—译—论综合”的论文模式在世界各地中均未对其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探讨,然而,实际结果则表明,这种方式是比较可行的。假设能够在此专业中将这一学习模式广泛推广及使用,不但能够有效改善其本身的不足之处,也可以为教学活动增添活力色彩。 

参考文献 

[1]符小军.高职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4:46-48. 

[2]王小伟.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9:34-35. 

高考语文论文篇8

一、有的放矢,了解高考英语写作要点

要对高考英语写作的题型及内容有所了解,才能把握好高考英语写作的考点,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及方法。纵观近几年各省高考英语试题中,写作测试的命题思路,有一种从指导性写作逐步向半开放式写作过渡的趋势。半开放式写作,具体地说,就是给考生们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图、文或图文结合)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进行书面表达,这样的考题形式,既限制了考生随心所欲的思维,又给予考生适当的发挥空间。这种命题方式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而在文体方面,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及书信为最常见的写作题材。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写文章就像工厂里制造一台机器那样,首先要确定机器由几部分组成,然后对这几部分分别细化,形成初步的设计图;再根据要求对初步的设计图进行完善、补充、修改,随之形成最终的设计图;然后我们再按照图纸的设计,使用我们所掌握的零件去制造出机器;同样的道理,学生写作时可参照以下模式:

1.理解话题:学生在动笔前必须对指定的话题进行反复细读,认真思考,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了解出题者的意图,这是进行写作的第一步;

2.明确文体,确定人称时态:这一阶段的判断中,主要强调近十年高考最常见的两种文体:(1)说明文:必须按照事物的原貌加以说明、介绍、解释,常采用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也常使用;(2)记叙文: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描述本人的经历或耳闻目睹之事;或用第三人称讲述他人的事情,如果是过去的事情,要用过去时。

3.初拟提纲,再理解话题:明确文体的基础上,草拟写作提纲;提纲是文章的骨架,可以是一句活,也可以是一个词组,由于考试时间所限,提纲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体现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路;目前绝大部分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时,还习惯于使用母语进行构思,然后将构思好的中文内容翻译成英文,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关键在于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必须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

4.开始写作:提纲完成后,应根据提纲充实内容,如果说提纲是骨架的话,那么这时你必须将骨架填充血肉;具体的说就是要扩展要点,连词成句,适当地变换句型,组句谋篇成文;注意应简明扼要,层次分明、用词准确、语法概念清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然后在写作完成后,还要对文章进行快速的检查,减少单词的拼写错误和句子表达的错误。

二、高考英语写作指导的具体策略

根据以上对历年高考英语写作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1.细读材料,认真审题

仔细阅读书面表达题所给材料的全部内容,准确理解题目要求。需要认真审查的内容有:(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否已给出;(2)用第几人称写作,书面表达要求中会明确指出使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3)提供的情景是图画、图表,还是提纲,如果是连环画,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连贯性,确定合理的情节发展;(4)是否提供参考词汇,如果提供有参考词汇,写作中最好要用到;(5)采用什么文体,如果是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和结论三部分。如果是应用文,要注意其格式。如果是记叙文,要抓住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情起因、事情的发展与结果。

2.恰当选择词语和句式

认真审题后,就可以列提纲了,将重点单词、短语、句型写在提纲里,关于选词切忌使用生僻词语,要求做到用词准确、得体、达意。选择句式时,尽量使用多种句式,如强调句、倒装句、各种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固定句型等,长句和短句视情况交错使用,这样可以提高文章的档次,使文章生辉。

选词大多是在一组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进行。例如,我们要表达“好”这个意思,一般来说,大家会马上想起“good”,因为口语中我们经常说agoodfriend、goodluck、agoodpicture等。但是,在不同的短语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英语单词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形象。

3.多背常识性语句,扩大知识面

语言是有规律的,不同体裁的书面表达都有其常识性语句。如果同学们平时有大量的语句积累,在写作时就能把积累的东西调动起来。这些常识性语句既可增加文章的连贯性、逻辑性和可读性,同时还能提供地道的表达方式。写人物介绍时,应着重写人物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高、健康状况、业余爱好、工作态度、与人相处和社会评价等语句。例如:lipingisagoodteacher,whoisthirtyyearsold.heis175centimetrestallandheishealthy.等。

【参考文献】

[1]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0(1)

[2]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