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4-03 09:48:58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1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教育是以提升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生活质量,满足和解决他们的教育需求为目标,利用各类教育资源而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很多社区内有高校图书馆,它有社会服务的职责,更有社区教育的义务。现在是微媒体时代,人们普遍使用微信获取信息,包括教育信息。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平台服务社区教育,不失为社会服务的一条途径。

1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少,人力资源不足,教育资源缺乏;社区图书馆数量少,发展缓慢,管理体制落后;社区图书馆面积小,藏书册数少。当前社会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党和国家也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强调人们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因此,滞后的社区教育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继续学习的需求,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当下一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向社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但是存在很多不足。如在数字资源服务上,多为提供专业知识信息,并未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整理相关信息,忽略了社区居民的真正信息需求;社区与高校联合开展的各类教育课程培训,缺乏科学管理与有效实施平台,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引入一个中介平台,整合居民需要的教育资源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社区教育,为居民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微信平台恰好契合这一要求,能帮助高校图书馆开创社区教育新服务。

2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社区教育中的优势

现在是微媒体时代,微信自问世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人们的一切活动几乎都离不开微信,社区居民同样在广泛利用。微信平台具有很多功能优势,如微信的功能和操作简单,无论哪个层次的用户都会使用,它的活跃用户远超国内其他同类平台;微信相较于其他平台更加稳定;无论是个体还是单位,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为目标群体服务;微信一个公众平台,可以同时面向众多个体用户,信息推送瞬时同步完成,所有用户接收信息没有时间差;微信借助手机移动端,可以随时随地推送信息,个体用户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传递的信息;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过程中,传播不受影响,信息到达率为100%;微信公众平台每天限量为用户推送一条信息,信息量不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微信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分组,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推送;微信“朋友圈”的转载、转发及“@”功能可以将微信内容分享给其他用户,扩大用户的覆盖率,提高信息的传播率;微信推送信息不局限于文本传输,还有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传播形式;个体用户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微信平台所推送内容;利用微信这个已有平台开展服务,可以节约程序开发与新平台维护的成本等。基于微信平台上述优势,高校图书馆可以改变传统服务手段与方式,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社区教育。这样既可以迎合现在社区居民普遍使用手机获取信息和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又可以将图书馆服务扩大到更大范围的社区居民中,而不再是仅满足部分居民,起到更广泛的育作用。

3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社区教育中的应用

3.1传播图书馆信息,接收反馈意见

社区居民有别于校内读者,进出高校图书馆受到限制,同时高校图书馆动态多采用馆内通告形式,因此,社区居民对高校图书馆缺乏一定的了解。反过来,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见,高校图书馆也不能很好掌握。基于微信平台上进行信息传播,社区居民通过手机终端接收到的信息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图书馆、查看图书馆动态,既拉近了社区居民与高校图书馆的距离,又给社区读者提供了便利,同时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职能。微信平台上信息传播,可以是图书馆信息,如图书馆规章制度、校外读者守则、借阅须知、图书馆使用指南等;可以是文献信息,如图书馆馆藏布局、热门借阅、新书目录等;也可以是活动宣传和报道,如图书馆公益性讲座、读书活动、其他文化活动等。基于微信平台上进行反馈,可以接收到社区居民对图书馆的意见与建议,社区居民也可以接收到图书馆的回复与解释。既促进社区居民与高校图书馆的相互了解、交流与沟通,又优化了图书馆管理机制,促进了图书馆自身发展。

3.2开展线上活动,提供互动交流

线上活动的开展不受场地、时间与形式等的限制,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其中,参与度与自由度明显高于线下活动。线上活动还能覆盖到每一个社区居民,线下活动则有人力物力等资源限制,活动难以惠及每一个参与者。基于微信平台线上活动的开展,可以是好书推介、美文赏析,也可以是有关教育的焦点新闻和热门话题,还可以是社区居民普遍关注的话题等。可以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各类方式发起互动话题,社区居民在交互栏目下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微信平台的线上活动,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与精神世界,又在互动中实现了继续教育,还增进了社区居民的感情,拉近了彼此距离。

3.3收集网络教育平台,推荐数字教育资源

网络上有很多免费教育平台,高校图书馆发挥专业优势,收集相关平台,在微信平台上推介给社区居民,满足社区居民继续教育需求。如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是国家开放大学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网络平台,资源均为优质教育资源,内容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社区居民可以利用该资源进行自我充电和学习。爱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网络平台,资源也为优质教育资源,不仅面向高校师生,同时也面向社会大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需求。另外还有中国公开课、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学堂在线、顶你学堂、好课网、在线开放网络课程平台等,社区居民可以利用这些平台继续学习。

3.4推送社区教育信息资源,满足不同教育需求

社区居民人员复杂,且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教育信息需求不一样。图书馆推送多元化教育信息资源,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如对于党员提供党员党性教育信息资源;对于有法律需求的居民提供法律法规教育信息资源;对于家庭提供和谐家庭教育、亲子教育信息资源;对于老人提供健康养生教育信息资源;对于生活、工作压力大的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对于教师、高学历和科研机构的人员,应提供提升科研素养的教育信息资源;对于需要丰富业余生活的居民提供休闲文娱教育信息资源;对于公职人员提供职场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对于有求学就业需求的居民提供求学就职教育信息资源等。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2

>> 论微型实验进入科学习题课的重要性 论微型实验进入初中科学习题课的分析教学 高校微型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基于微型学习理念的网络 课程微型化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型案例的微型移动学习材料设计与开发 微型学习:理念、环境与资源 微型游戏项目教学的学习“整形” 移动学习视角下微型学习视频资源设计研究 论微型企业的社会功能 论聂耐的微型诗艺 基于SECI模型的移动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 微投技术支持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 高中数学微型学习课堂的自主设计 适应成人自主学习的微型课程设计 肯普模式对微型学习活动设计的启示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微型学习设计 开展“微型课题”学习教师指导的现状与启示 论初中化学微型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论微型汽车的保养与维护 移动微型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6]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7] 李龙.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版)[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29.

[8] 李龙.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培训报告[R].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2-2005.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3

【摘 要】台湾资讯教育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又吸收了西方民主和科学创新的教育思想,海峡两岸既具有相似的东方文化氛围和教育发展历史,又具有教育的差异。本文针对台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走访了12所学校,深入课堂与学校和师生进行了深度沟通和交流,探讨了海峡两岸资讯科技在教育中的信息互通和智慧共享,为促进海峡两岸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台湾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操作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台湾;教育信息化;资讯技术;科技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5-0073-04

2014年10月,笔者有幸作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赴台湾进行为期15天的台湾教育现状考察交流访学活动。访学考察期间,随广东赴台访学团绕岛一周,行程1600多公里,走遍了除基隆市之外的台湾所有市县,参访了12所学校,入班观课72节,听了4次高端讲座,通过粤台两岸教师教学探索、名师对话、访谈交流和实地考察,实现了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智慧的启迪。每一天都有震撼、惊喜和收获,这次台湾之行可称为是一次全方位的教育之旅、文化之旅、交流之旅、磨练之旅、友谊之旅和感恩之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和科技教育工作者,在随团参访之际,我针对台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进行了重点考察和分析,探讨了海峡两岸信息科技在教育中的互通性和共享性,为促进海峡两岸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台湾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操作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次考察交流访学活动像一扇窗户,为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信息互通和智慧共享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台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历史回顾

台湾地区称教育信息化为资讯教育。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台湾地区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领导机构,制定了资讯教育战略规划和白皮书,并在重点计划和施政报告中大力推进资讯教育。1982年,台湾地区设立“资讯教育推动小组”,开始有计划推进资讯教育;2013年1月,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合并电子计算机中心等机构成立资讯及科技教育司;截至2013年,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共有19份施政报告中强化资讯教育,内容涉及推动资讯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公平、云端学习等[1]。由此可见,台湾地区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应用。

台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

1. 台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台湾地区称信息技术为资讯科技。台湾九年一贯阶段资讯科技课程是让学生能将资讯科技运用于生活与学习,强调资讯科技要面向“应用”;而高中资讯科技课程则着重由应用导入学理层面,强调资讯科技的“科学”内涵[2]。台湾地区于2008年1月新修订的高中资讯科技课程纲要包括必修模块“资讯科技概论”和选修模块“资讯科学”。“资讯科技概论”计2-4学分,内容包括:资讯科学导论、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解决问题和资讯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选修模块“资讯科学”又包括“基础程序设计”1-2学分、“进阶程序设计”2学分和“资讯科学与应用专题”1-4学分,每所学校可以根据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办学特色等选择开课计划和教学内容。以高雄市立瑞祥高中为例,该校在高一开设“资讯科技概论”必修科目,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资讯科学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高二、高三开设选修科目,内容包括 “Visual Basic程式设计范本”“C/C++程式设计范本”“Scratch程式与游戏设计范例教本”、“PhotoImpact影像设计范本”“App Inventor2手机程式设计手册”等多种教学内容供学生选修学习。另外,天主教高雄市明诚高级中学(私立学校)选修科目还开设了“Googel Sketchup 3D建模设计”“3D打印机的应用”和“电脑机器人制作”等课程。课程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深入探索资讯科学相关领域的机会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资讯科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台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台湾中小学办学的硬件设施配备齐全,无纸化办公已开始推行第二代校务系统。教师电子白板应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网络资源应用方面,台北市拥有“品德教育网”“教育人口网”“教学益教网”“线上资料库”“数字气象网”“数字远程天文台”等网络资源。台北市教育资讯的未来规划提出“校校是e创学校,班班是未来教室”的宏大构想。台北市中小学正在推行“行动学习电子书包”方案[3]。如台北市成功高级中学共有71个班(只招男生),每间教室和功能室都配备多媒体平台,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配备了1100台平板电脑用于一个年级进行电子书包教学实验,所有学科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平台上课等。教师教研交流一般采用Facebook(脸书)、Line(连我,类似微信)等平台,教师课堂教学一般采用魔灯(Moodle)平台,问卷调查采用Google class平台等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各学科教师把网络系统的对话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网络教研通过网络社区进行,如很多教师加入了台北的翻转课堂社群。教学资源一般集中放在云端共享,供师生随时下载分享利用。

3. 台湾地区中小学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现状台湾地区开展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采用多种形式,校内、校外和家庭多方联动,教师、往届校友、课外培训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辅导学生进行电脑机器人和其他科技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科技教育效果。

(1)在生活科技课中开展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活动

“生活科技”的主要内容有科技发展、科技世界、创新设计与制作、传播科技、营建科技、能源动力与运输科技。该模块相当于大陆高中“通用技术”,但“生活科技”讲述的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入,其教学内容包括电脑机器人设计制作、科技创新等内容。如台北市立内湖高级中学配备有机器人课室和25台乐高蓝牙NXT机器人,高三年级“生活科技”选修课中开设机器人课程。同时,教师利用课后业余时间和节假日辅导学生参加各级机器人竞赛和其他科技竞赛活动。

(2)利用校本特色课程开展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活动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台湾地区校本课程已经占据了新的地位。校本课程是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如台北市成功高级中学根据纯男生学校的特点,充分发挥男生理科特长的优势,开发了多种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学校配备有机器人实验室、网路资讯中心等。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做科技问题的研究,选出优秀的研究成果去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去上海参加科普夏令营(台湾共有15所学校参加),和大陆的学生一起参加科技比赛和科技交流,组织丰富的科技探究活动,进行小等;同时还组织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和世界级机器人比赛,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生物科技竞赛等,多次获得国际比赛大奖,多位学生因此获得直接保送上大学的资格。

(3)通过科技社团开展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活动台湾地区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各种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已经成为台湾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风景线。每所学校都会统一时间组织各类社团活动,指导教师由本校教师或往届校友担任。社团活动每周一次,每次为2个小时。资讯科技类的社团活动有硬件维修、软件设计、电脑机器人、网页制作、电脑绘画、动画制作、资讯奥赛、Scratch设计制作、科技论文、科技发明等。如台北市成功高级中学每年都有往届校友回校指导学弟开展电脑机器人设计制作活动。2014年暑假组织学生到斯里兰卡参加世界机器人比赛,并获得了世界冠军。

(4)学生通过课外补习班开展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活动

台湾地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补习班。据台湾教育部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小学生有70%参加补习,初三学生97%参加补习,高中生90%选择上补习班,整个台湾地区有各类补习班共计17,551家,其中资讯类389家。在台北市还形成了一条闻名遐迩的补习一条街——“南阳街”,街上各种补习班琳琅满目[4]。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两侧楼房墙壁上挂出“张三化学”“李四物理”之类的个人家教广告牌,这也是台湾的一道别样风景。有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参加电脑机器人和各类科技教育项目的补习班,由家长出面联合其他学生自己组织报名参加各类机器人竞赛或其他科技类竞赛,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4. 台湾地区中小学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应用情况

从2012年底在台湾就流行一组新名词,“知识碎片”“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一股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其中,微课和翻转课堂在两岸教育界迅速流行和普及[5]。目前台湾地区很多教师都把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来。例如,笔者在台北市立丽山高级中学听了一节蓝伟莹老师讲授的化学课《原子结构》就是运用翻转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教师用Google class提前一周布置任务,学生可以在家利用电脑预习,也可以用手机上网学习。学生在Google class上完成问卷调查,并在网上提前观看微课(视频短片)预习教学内容,教师提前一天导出问卷统计学生预习的结果,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上课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组探究,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完成教学任务。再如,高雄市立瑞祥高中信息技术课《电脑硬体知识》和台北市立内湖高级中学语文课《桃花源记》也是用翻转课堂的形式组织教学;还有国立兰阳女子高级中学、台北市成功高级中学(男校)等多个学校都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验。基本操作模式都是课前利用Google class进行上课问题调查、学生发表反馈意见,教师课堂教学一般采用魔灯(Moodle)平台提供微课、慕课等视频短片,上课时每位学生一台平板电脑,通过讨论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答疑解惑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目前还是部分教师在应用实验,没有在所有教师的教学中全面铺开,应用效果还有待在今后实践中验证。

5. 台湾地区在资讯科技教学中Scratch课程的开展情况

Scratch在台湾的推广基本上是由各级学校通过正式与非正式课程使学生接触到。2007年Scratch正式发行,台湾中小学的推广于次年展开,各县市教育与网络中心陆续举办Scratch教师研习工作坊与研讨会活动。2009年起,高雄县、台中县、宜兰县等着手组织Scratch竞赛,之后陆续有台北市与新北市等县市加入,逐渐增加了Scratch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上的能见度[6]。如高雄市立瑞祥高中就把Scratch作为高二、高三年级资讯科技选修课开设,所用的教材是《Scratch程式与游戏设计范例教本》。在台湾有许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也陆续将Scratch引入课堂中,Scratch降低了程序设计的学习门槛,使学生易于进入程序逻辑的训练。学生可以使用Scratch来创造故事、动画、音乐和交互游戏,延伸创意思维。运用Scratch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中小学生开拓了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的新园地。

台湾地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对大陆的启示

1. 尽快推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新一轮改革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大陆目前实施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2003年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为依据制订的,依据此标准开发的信息技术教材已应用了10多年。而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更新,原来的教材已不能适应现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需要,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新一轮“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组织学科专家开发与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教材。

2. 推进电脑机器人、3D打印技术、Scratch设计为基础的创客教育

随着互联网热潮和3D打印技术、微控制器开源硬件日益成熟,创客教育正在全球掀起一股教育变革浪潮。目前全世界已建立1400个创客空间(Maker space),随着创客空间的普及,创客精神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教育者的思考和共鸣[7]。因此,我国要想培养一批创新型的人才,必须重视科技教育。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可在中小学技术课程中开设电脑机器人、3D打印技术、Scratch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创客教育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支持和努力,出台扶持政策,解决开展科技教育购买设备和工具的经费,培训一批掌握科技教育核心知识的专业教师,推进我国创客教育的良性发展。

3. 在中小学积极探索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应用实验

目前,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流行语,其来势之猛,大有颠覆传统课堂、迎来课堂教学革命之势。几年来,大陆各地都开发和征集了大量微课资源,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应用也在积极探索中,笔者在分析“翻转课堂”和“研学后教”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和构建了以“微课”和“研学案”为教学载体的“微课导学”教学模式[8],并把“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小学机器人等实操型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新的探索实验[9]。慕课虽然是源于美国的教学形式,但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内许多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9月成立了慕课中心,并组织了高中、初中、小学慕课联盟(C20 MOOCs)[10]。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对于海峡两岸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种新生事物,需要两岸学者共同携手、积极探索和实验研究,共同探索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应用实验。大陆地区可以借助教育部深入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春风,大力推动教育理念变革,促进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的创新。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4

学校教科室紧紧围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工作重点和学校的发展方向,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大力开展教育创新,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结合学校"读好书,写好字"活动的开展,学校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并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了阅读的书籍,开展基于问题的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开展了班主任读书论坛、教师读书论坛和教师读书反思评选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二、有效开展课题的研究,引领学校的教革方向。

本学期,学校的历城区"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文化建设与生活德育研究"和"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研究"进入了课题结题阶段。课题组认真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并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向历城区教科室提交了课题结题材料。

2015年11月,学校成功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子课题《节日文化与家长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新的课程的成功申报,为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提供的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机遇。

在"十二五"课题研究的同时,本学期各教研组也积极开展微课题研究,其中,语文组开展了"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微课题研究;数学组开展了"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研究"微课题研究;英语教研组开展了"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微课题研究;品生社教研组开展了"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创造高效课堂研究"微课题研究;科学教研组开展了"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微课题研究。在微课题研究中,各教研组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并以微课题的研究作为教研组活动的主题开展了展示课活动。

三、开展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安排,有记录,有总结。每月各教研组还要上报活动总结和过程性活动资料。本学期,学校英语组、语文教研组和品生社教研组还承办了教育办的学科特色教研活动。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在活动中促进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五、教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教师的成长。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微信;本土化;移动教育

微信公众平台给用户提供一种社交情境。高度的相互关注和高度的情感连带是互动仪式理论的核心机制,其关键要素在于相互关注度高的微信矩阵、增强情感能量的语音服务、以交往实践建构交往关系、以深度合作增值多种服务和以粉丝经济开拓盈利模式等。[1]继微信公众平台在商业模式上成功,微信平台在教育模式上的推广及应用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可以理解为在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模式下实现的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学习方式。微信公众平台所具备的移动互联网“4F”思维,即粉丝思维(Fans)、焦点思维(Focus)、碎片化思维(Fragment)、快一点思维(fast)[2],可以进一步成为继MOOC之后泛在学习最有效的教育技术。通过微信平台实现网络・技术・教育・服务的创新与整合,将教育作为育人的服务产品重新定位,这也是分享经济时代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现状

少年商学院是教育界知名的微信公众平台,其通过微信“内容服务化”功能,跨界儿童创新教育这一垂直领域,打造掌上国际教育助手,设立线上线下工作坊和游学项目,同步欧美中小学实践课程,最早引进Design Thinking。目前,用户已过10万。[3]工业设计协会也推出自己的微信公众订阅号,下设微互动、微参与与微阅读三部分内容。设计公司洛可可也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分为“找”“我”“玩”三个菜单,体现时尚、幽默的亲民特点。设计类微信公众号知名的还有普象工业设计小站、良仓、新设技、Billwang工业设计、求是设计会、设计癖、CMF产品视觉体验、工业设计师俱乐部、搜狐设计干货等。设计院校如南京艺术学院的黄瓜园艺讯和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创意汇等。

2 “汉・禾・设”微信平台

2.1 “汉・禾・设”微信平台的构建要旨

“汉・禾・设”微信平台旨在推行设计教育微生态,实现轻、快、博、省、易的信息时代设计教育特色,将本土化设计教育结合微信平台的移动技术,探索和革新新世代地方应用型设计教育模式。[4]其构建要旨有:第一,面向本土化、民族化的中国设计教育诉求,以立足中华民族根本传承嘉兴江南本土文化,响应嘉兴区域经济发展,培育地方应用型人才为主旨构建课堂教育的补充机制及学科建设特色,通过激发师生用户的“网络效应”,重构新世代的设计信仰,完成设计育人的最终目标;第二,通过微信平台实施微格教育,提供一个缩小的可控的微教学环境,把综合复杂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容易理解学习的教学片段,浓缩教学课程精华,使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内容变为可观察、可互动、可分享和可统计的教学资源;第三,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信自媒体,合理高效地管理碎片内容及碎片时间,通过课程讨论话题等学生自管理方式,以及思想・资源・渠道等互动模式实现UGC(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扩容,增强理解的趣味性和随机性,并实现“无界”课堂的新型教育目标。

2.2 “汉・禾・设”微信平台的构建

(1)“汉・禾・设”微信平台的LOGO设计。“汉・禾・设”微信平台Logo如图1所示,以简化的阶梯构图,表现以国学为基台、以设计为核心的“中国・嘉兴的・设计”三个递进主题;电路的抽象符号设计象征互联网的时代背景。

(2)“汉・禾・设”微信平台的结构。平台以建设设计学院特色设计教育为目标,将国学、嘉兴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文化、名人思潮的传统文化特色模块和时尚嘉兴・智慧生活的现代科技商业模块结合进传统设计教育模块,其网络结构秉承微型,亲切的风格包含汉禾风采、他山之石、联系汉禾社区三个板块。汉禾风采包括国学、嘉兴与中国设计;他山之石是关于日本与欧美的设计信息采集;汉禾社区则强调学院教学互动,具体网络结构与对应菜单如图2与图3所示。

(3)“汉・禾・设”微信平台的管理。“汉・禾・设”微信平台的管理由笔者指导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后台自管理,锻炼学生观察、阅读、采访、思考与书写软文的能力。学生根据网站结构与菜单建立EXCEL后台管理表来轮值管理各自负责的工作,责任明晰、任务平均并且能进行全方位的信息采集、学习、写作与分享,图4为学生的轮值管理表与素材管理中的软文。

(4)“汉・禾・设”微信平台的教育互动。除了汉禾风采与他山之石的情报分享,汉禾社区是教育教学与学院生活的互动平台,在话题提供了BLOG的功能让学生发帖晒图分享学习体验。另外设计俱乐部、学生社团,展会与竞赛,书籍推荐等多元化的课外内容都可以在该菜单中推广。汉禾课堂是为教学而设的特色菜单,教师可以在该菜单中教学PPT,学生无须下载只需收藏就可以便携地进行课堂交流与课后复习。此外,汉禾课堂还可以学生作业辅助教学交流并进行渠道宣传,如图5所示。笔者在关于服务设计与商业创新的教学中,让学生对1分钟语音公众号“逻辑思维”的碎片化阅读与课堂讨论,通过课堂内渗透的微格教育,达到短时间里生动理解和掌握核心概念的教学目标。

(5)“汉・禾・设”微信平台的技术要求。平台系统运用了JAVA编程语言和My 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开发工具,主要实现了汉・禾・设的信息精华以及校园生活学习的分享・评论・贴图・等汉禾社区辅助服务功能。该系统设计要求逻辑关系紧凑,结构层次清晰,操作简单明了,界面美观大方,各层解耦合运用得当,系统可扩展较强,对信息的处理快捷而方便,权限分配合理并方便管理者及用户的使用。

3 结论与展望

随着“汉・禾・设”微信平台的发展,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以实验中心为主体的汉禾实验和关联紧密的汉禾・工(工程学院)和汉禾・商(商学院),力图通过平台树立和传播嘉兴学院设计学院的品牌,将设计学院内容师生服务扩展到嘉兴学院以及嘉兴地区,助力学院的实验中心设备运营率以及学院各院系协同教育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韩庆年.微信接入教育情境的现状、需求和实践探索[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10).

[2] 顾铉.移动互联网“4F”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技术,2014(10).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6

广东省广州开发区第二小学(以下简称“开发区二小”)结合“微笑教育”理论,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微笑教育品牌学校”为办学目标,把“微笑”融入校园的每一个文化理念中。

一、思微笑内涵,寻行动关键

作为学校教育哲学的“微笑教育”,就是教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教育艺术感染学生,用发自心底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在充满师爱的激励中经常保持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自尊,增强自信的教育。由此启发,开发区二小以“尊重”“自信”“快乐”为行动的“关键词”,旨在打造乐观向上、自立自信的学生形象,面带微笑传播知识的教师形象,微笑面对孩子喜怒哀乐的家长形象。

二、践微笑行动,创欢乐校园

在“微笑教育”理论的引领下,开发区二小将聚焦“微笑德育”“微笑课程”“微笑课堂”“微笑教师”等行动项目,创建欢乐校园,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一)“微笑德育”――以情感人,以德服人

“微笑德育”行动以“笑”为德育的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德”为核心,以“活动”为路径,以“亲近自然,笑对生活”为理念,旨在构建以学生自主参与、实践体验、自我教育为特征的德育模式。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微笑教育”的熏陶和指引下,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以真挚的微笑打动学生,以细腻的情怀感染学生,以高尚的德行服化学生。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自主地认识、体验与践行德育内容,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微笑课程”――以情促智,以智增情

开发区二小“微笑课程”行动以“关注儿童,关注生活,关注科学”为理念,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努力创建“生活世界的教育”与“科学世界的教育”一体化运行的“微笑课程”体系,着力建设完善 “微笑课程基地”和“微笑社团”,并开始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激励,积极打造“微笑”雏鹰奖章,致力于形成“微笑课程”下学生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微笑梦想”的引领下,欢快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微笑是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外在表现。“微笑课程”行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实践过程中,强调付出真挚的热爱的情感,并通过以微笑的姿态唤起学生积极的感情,由此达到知情意并茂,实现以情促智,以智增情,让学生在情智并进中知识、技能、思想、性格等都得到积极的发展。

(三)“微笑课堂”――三F教学,渔愉兼得

“微笑课堂”行动以“教给知识,留下微笑”为理念,以学科为单位构建“微笑课堂”教学模式群,以质量提升追求探索“微笑课堂”有效教学体系,并通过微笑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与学生双方快乐互动,共同建构知识,探索真理,学生在“微笑课堂”中收获知识、收获智慧的同时也收获“微笑”。

1.教学模式

“三F教学模式”:Fish――“鱼”,Fish――“渔”,Funny――“愉”。

此教学模式的含义是,在微笑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无拘束地、轻松愉快地去思考、学习,从而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得到“鱼”;在互动、交流的学习情境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收获“渔”;课堂中,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快乐学习,感到“愉”。其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创设情境,培养情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情促智,情智互促,提高素质”为基本思路,强调教学的情景性、激情性、民主性、参与性等,要求教师带着爱意、微笑、激情进课堂,并通过“微笑导学”“微笑示学”“微笑活学”“微笑研学”“微笑赏学”的基本策略有序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2.基本结构

3.基本特征

①主导性与调控性。②情景性与激情性。③民主性与宽容性。④参与性与示范性。⑤合作性与艺术性 。

4.具体措施

关注核心理念,构建 “三F教学模式”群。

(1)要站在学生立场,不断深化“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的观念,逐步创建自然、和谐的“微笑课堂”。

(2)重点加强教师对儿童认知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改进教学方式。

(3)探讨具有学科特色的“微笑课堂”模式。

(四)“微笑教师”――传播知识,传递快乐

“微笑教师”行动――教师把微笑毫不吝惜地传递给朝夕相伴的学生,传递给精诚团结的同事,传递给满怀希冀的家长。

“微笑教师”是身心健康、兴趣广泛、知识渊博、时时处处传递正能量、传播新知识的教师。他在教育引导学生时,以关爱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鼓励学生,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信心和向上的勇气。他在与同事合作共处时,为实现共同的教育事业,常常交流分享各自的教学思想,团结教师科研队伍,热情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他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以微笑面对每一个不同类型的家长,以平等、合作的心态处理家校合力教育的具体事宜,旨在把微笑撒播在每一个家庭,为家校合作搭建起爱的桥梁。

三、依微笑教育,促学校发展

为形成完善的有特色的学校办学体系,开发区二小还将依托微笑教育理论,深入开展“微笑文化”建设、“微笑管理”模式、“微笑教育”研究等,以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促进学校的品牌提升。

1.以“微笑文化”建设保障办学特色形成

学校以微笑文化为引领,按照高品位、高档次的要求,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环境、文化设施、师生的精神风貌等都有了一个大的提升。

2.以“微笑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学校以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愿景,积极探索“微笑教育”背景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努力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微笑管理”模式。

3.以“微笑教育”研究加速学校理性成长

学校建立与“微笑教育”相适应的教科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立学校龙头课题,让教育科研成为学校成长的助推器。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7

一、提升德育质量,大育化小,回归教育原点

小微德育成长工程的目标,指向提升学校育人能力,挖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力点,增强德育工作时效性,把握德育工作总体要求,形成工作体系,聚焦在一点上做文章、立柱子、寻突破,不求气势磅礴的大叙事,强调充满个性的小情怀,使中小学德育工作实现由大到小、由空洞到具体、由体现共性到体现个性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微德育成长工程模式的实施不仅是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必然选择,更是沈河教育提升德育质量、厚积薄发的智慧之举。

1.以人的成长规律为原点

“原点”是事物的起点,教育的原点在哪里?就在于“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党的教育方针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微德育就是以此为原点“立德树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种原点,就是德育时效性的起点。

2.以最近发展区为逻辑起点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把握好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儿童的发展。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主要是就智力而言的。其实,在学生心理、情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最近发展区”,德育工作也可以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小微德育工程,立足生命的成长,关注立德树人的良好品德和习性的构建,从生活常态中选取熟悉的事项入手,加之以逐层深化的引导,集体中的相互沁润,所营造氛围的熏陶,使学生的道德认知与行为由熟悉的领域扩展到未知领域,使其德行得以深化与提升。

3.以德育工作的系统性为发展支架

多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基本形成了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各校基于自身学校文化、办学目标而推进的育人手段,也是“立德树人”培养目标达成的主要保障。因此,德育工作因校而异,有各自的内容系统性,而这也为各校的小微德育成长工程搭建了从小而实到逐步成长壮大的整体发展链条和相互支撑保障的系统发展路径,成为助推小微德育工程的发展支架。

4.以沈河区“适合的教育”为生命土壤

沈河区有中小学校50所,其中小学30所,初中11所,高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各阶段在校学生52666人。

长期以来,沈河区以“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核心理念,努力兴办“适合的教育”,以尊重学生个性为核心理念,以多样实践为形态特征,以主动选择为行为方式,以终生发展为育人目标。以“适合的教育”为主导思想,要求各校的德育工作必须立足于学校实情,搭建整体德育的工作框架。而做细做小做实,成为各校德育实效性、针对性、丰富性、可感性的工作立足点和实施操作的基本手段。“适合的教育”成为小微德育成长工程得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生命土壤。

5.以“一校一品”的深化和发展为目标

沈河区坚持“以特长促特点、以特点促特色、以特色促品牌”的办学思路,全面推进学校特色品牌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校一品、一班一色、一生一长” 的育人格局。在德育、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在省市乃至全国富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小微德育成长工程的“微+项目”,深化了学校“一校一品”的工作体系和内涵,使学校的品牌可操作、可实施,让品牌落地,做实“最后一公里”。

二、提升德育质量,以小求精,历练工作智慧

为了推进小微德育成长工程,沈河区教育局遵循“工作有部署、过程有指导、成果有展示”的工作步骤,实施了“明确主体、全面动员、典型引领、持续坚守”的工作策略,全程推进小微德育成长工程。

1.构思小微工程,确定“13355”模式

小微德育成长工程是以“小”和“微”为形式,寻求细化“立德树人”工作的操作系统,可概括为“13355”模式。“1”是指把握一个操作理念,即从一个“微+项目”做起,微是形式,项目则是具体的育人方略或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德育工作落小落细落实;第一个“3”是指向三个维度,即加强学生人格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教育;第二个“3”是开发三个层次项目(课程),即优秀传统项目、持续发展项目和年度创新项目;第一个“5”指向五个实施主体,即学校、班级、社团、家庭、社区;第二个“5”是实现五个追求,即以小求实、以小求精、以小求适、以小求新、以小求长。

在此基础上,沈河区教育局还构建了“四个平台六个体系”小微德育工作框架,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人文教育资源”四个平台,“课堂渠道渗透、班队活动强化、节日文化熏陶、生活情境实践、社会实践体验、国学经典传承”六大体系,全面推进小微德育进程。在实施过程中,沈河区教育局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牢牢抓住“以小求实,以小求适”的基本原则,把握“育人”这个中心不动摇,切实将工作重心放到提升公民素养上来。

2.组织专家论证,制定工作实施意见

在区域层面,沈河区教育局召开了小微德育成长工程专家论证会,组织专家对德育工作思路和相关措施进行了论证。并结合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下发了《沈河区中小学推进小微德育成长工程实施意见》,将实施主体定位为全区中小学校,重点开发提炼和认证学校“微+项目(课程)”,并指导学校结合工作意见,以班级和家庭为主体开发提炼特色“微+项目”。

“微+项目(课程)”是小微德育成长工程的工作支撑,是表现形式,也是具体要求,正在成为沈河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种新常态。所有学校都要认真研究办学思想、校风校训,对过去的工作状况、有无德育特色项目、效果如何等方面认真梳理,具体定位在主渠道教育、德育常规管理、德育队伍建设、德育活动(课程)、家校共育等方面寻找破题点,进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微+项目(课程)”。

3.全面动员部署,组织学校提炼

捕捉“微现象”,预防“微问题”,开发“微课程”,创设“微组织”,实现“微体验”,搭建“微平台”……经过重新梳理和认真定位,一个个独具特色、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微+德育项目”纷纷涌现。

沈阳市岸英小学以榜样引领为项目,充分利用学校岸英文化馆教育资源,形成“一种榜样,一个展馆,一张照片,一个故事,一个行动”的学生成长印记;沈阳市同泽女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引领,开展了“晨说巾帼”项目,形成了“一段历史,一个时段,一名巾帼,一个感悟,一个价值”的学生成长模式;沈阳市育源中学,以“小团队,微管理”为学生小微成长项目,建设友善团队,发挥德育功能,形成了“一组团队,一个主题,一次合作,一次评价,一个价值”的班集体建设模式。

此外,全区多所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总结提炼了小微特色成长项目。

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以加强诚信教育为重点,设计了一系列小微工程项目,其中诚信考场和诚信水站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沈河区泉园二校设计了“时事沙龙”项目,遵循“明确主题、收集素材、确定观点、交流辩论、点拨提升”的工作步骤,促进学生不断成长;沈河区二经二校把家长资源请进了校园,“三微见行”把学校、孩子、家长编织成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张网络;沈阳市第七中学德育工作遵循“七中七德七微养德”工作理念,通过“以餐明义、以餐明知、以餐明礼、以餐明责、以餐明德”活动,使学生良好的品德在就餐过程中逐渐养成;沈河区文艺二校提出“小习惯大未来”的“微+项目”,通过微小行动从“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沈阳市第143中学提出“自省微课”项目,每天的班长总结、课代表总结、自省反思、荣誉时刻、教师总结等一系列微环节,让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中明确价值观的内涵;沈河区大南一校的“千人午诵”,使每名学生都以最饱满的状态诠释着传统文化的经典;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小实践、微课题”、第八中学的“微视频讲价值观”、第九中学的“名师微导读”、文化路小学的“读书微漂流”、82中学的“校园达人秀”……每一个“微+项目”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体现。

4.依据实施时间,明确项目类别

德育小微工程启动之初,学校的第一反应是松了一口气,因为历来德育大工程较多。但真正务到“小”之后,却发现很难把握,因为过去拼的是规模、拼的是场面、拼的是包装,真正去做小而精的东西反而不容易。

为了推动工作落实,首先组织全区中小学对以往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并结合学校工作进行开发和提炼。结果发现,有些学校的德育项目实施时间已经在10年以上,并已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解决德育热点和难点问题上取得了明显实效,对全区德育工作有示范推广价值。此类工作项目被定位为传统品牌项目。如岸英小学利用有特殊意义的小时段开展学习与交流,至今已经坚持了数十年,德育活动融入到一点一滴的互动中,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在交流与体验中收获了成长。

实施时间在1~10年之间的项目,具有了一定的持久性,被定位为持续发展项目,如育源中学的项目。还有的项目是结合年度工作和新形势的要求,所开发的“微+项目”经过了一个学期以上的实践检验,具有应用推广价值,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和拉动学校德育工作,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此类项目被定位为年度创新项目,如同泽女中的“晨说巾帼”项目。

5.开展交流展示,持续推动发展

在项目定位评选的过程中,有些学校对小微项目的理解有误区,如在思想认识上,申报的项目大而广,不够具体,内容空洞,不足以支撑起项目;主题无特点,不能结合学校实际;无新意,无亮点;缺少理论依据,无可提升空间。在具体操作上没有时间和人员的实施保障;学生参与率低,受教育面窄;无明显的操作流程等。

针对基层单位存在的理解误区,沈河区教育局把小微项目申报和评选工作作为促进德育队伍能力提升和学校德育特色品牌提炼的良机。沈河区教育局召开了由初选学校的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以及德育科全体成员参加的德育小微项目评审工作会议,初选入围的学校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自我总结、修改和完善。在此基础上,沈河区教育局对首批17个获奖的“优秀德育小微项目”及17位“优秀小微项目设计人”进行了网上展示和表彰,年底还将召开阶段工作总结会。

三、提升德育质量,小题大做,未来始于足下

小微德育工程在沈河区全面推开后,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中国文明网进行了全面报道,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辽宁省政府主办的民心网,推出了2015年7、8月城市经验信息评选结果,《沈阳沈河区:在全国首推小微德育成长工程》获得了冠军经验信息。2015年,小微德育成长工程获评教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2016年,《中国德育》杂志对沈河区教育局侯德安局长进行了专访……

小微德育成长工程给学校、师生、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犹如教育的“新引擎”,为学生的成长开足了马力, 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扎实了,使家庭更关注孩子的品行、习惯的培养了……在此期间,还涌现出大量的好人好事……

岸英小学一位学生突患白血病,班主任牵头在校内捐款。活动结束时,校长惊呆了:“全校捐款12万元,而事实上,学校90%以上学生家庭并不富裕。这笔巨款,生动地展现出孩子们心中价值观的光芒。”

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的“地铁男孩”、沈阳市第七中学的“地铁好少年”更是用自己的善举,折射着沈河区中小学生人格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的价值成长。

梳理两年来的工作,我们有如下感悟:“小微德育成长工程”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德育思维的转变。

一是要以小求实,从小处着眼,让德育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这种对接,就是德育时效性的起点;二是要以小求精,让每一个教育者都俯下身去体察学情,把事情做深做透,这就是“精”的基础;三是要以小求适,沈河区“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小微德育的基本土壤,小微德育一定不是一刀切的德育,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要展现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四是要以小求新,在教育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德育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五是要以小求长,实践证明,“求实、求精、求适、求新”的项目,一定是能坚持做下去的事情,这是一个价值积累的过程,当价值的空间达到临界值时,就会涌出巨大的能量,实现令人震惊的变化。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篇8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xx年全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做好全国、全省《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和《关于X市加快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收官工作,传达学习贯彻20xx年X省老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X在视察市老年大学新教学楼启用时的讲话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全市老年教育工作,交流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老年大学和省级达标老年大学创建经验及成果,谋划20xx年全市老年教育工作。下面我向大会报告两个方面内容: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各级老年大学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X老年大学、省老年大学协会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在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的直接领导下,始终把老年学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按照“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工”的原则要求,坚持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齐抓共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各方重视推进有力。各级党政部门、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老年教育工作。省、市领导十分关心支持我市老年教育发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X和省级老领导X、X、X等出席市校新教学楼启用仪式。省校常务副校长X为全市老年大学暑期线上培训班授课。市领导多次听取老年教育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市校新建教学楼、教学设备配置采购等重大问题。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支持老年教育工作,分管领导亲自兼任老年大学校长,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担任校务委员,充实校领导班子。X区建立健全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区以“文化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推动老年教育发展。X县县委副书记担任校长,牵头成立X县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一名在职专职副校长主持学校日常管理工作。X县县委书记深入学校调研创建“省级达标校”工作并现场办公,县领导多次检查指导县老年大学新教学楼建设,增加学校办学经费X万元。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推动了全市老年教育工作开展,促进形成了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政治建校成效显著。一是强化政治引导。各校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疫情期间,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主线,采取专题研讨交流、线上讲座学习等各种形式,兴起大学习热潮,引导学员学深悟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市校举办X次红色大讲坛,邀请……等作线上讲座。二是强化党建领航。市、县两级老年大学与老干部党校融合发展,市校建立“X”培训机制,抓好校党支部、退休干部党支部、临时党支部“三类支部”建设,开设“老党员之家”,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和党日活动,打造“红色阵地”。X区老年大学成立X党建工作室,X县老年大学党支部被中共X省离退休干部工作委员会、中共X省委老干部局授予“示范党支部”。三是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讲好校园故事,传播好党的声音,积极弘扬正能量。疫情期间,市校依托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和宣传栏、LED显示屏等线下窗口,及时公布权威信息,宣传防疫常识,稳定老年学员情绪;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引导学员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凝心聚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三)防疫教学统筹推进。一是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各校第一时间成立新冠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严格管控校内人员流动,全面摸排教职员工健康状况和疫情接触史,做好体温监测。校内所有活动场所一律暂停开放,集体性、团体性活动一律取消。同时向学员积极宣传引导:第一时间向学员群推送致老年大学学员的一封信,把相关疫情防控知识和有关事项以一封信的形式告知每位学员;利用微信公众号持续传达中央、省、市委疫情防控的指示精神,让广大学员知晓防控知识并自觉助力疫情防控。全年持续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了“一账三案”(每日消杀台账、防控方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定期消毒办公区、教学区、公共区,把“防疫情、促发展、保稳定”落在实处、抓出成效。各校师生员工还走出校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贡献:各校工作人员协助社区粘贴标语通知,驻点值守,为出入居民信息登记、体温测量;全市师生员工捐款X万余元、口罩X万个;X区校协助区委党校集中隔离安置点夜间值守;X县校与县委老干部局、关工委、老科协等涉老部门形成合力,带动全县约有X人次老年人配合村居开展抗疫工作;X县校工作人员获评县战“疫”最美志愿者及三星志愿者;X区校和X市校学员协助当地防控宣传录制方言版防疫宣传视频等。二是线上线下教学无缝对接。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保障学员“停课不停学”,各校发挥“互联网+老年教育”优势,创新思路、改变形式,由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年初,市、县两级老年大学及市校各分校全部对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网上老年大学”、X老年大学“空中课堂”和移动、联通、电信“三网三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市校X%的学员(X名)注册参加线上学习。市校向各平台以及校网站、微信公众号自制上传了X门X集原创视频课程,其中《形体舞蹈》《钢笔画》均有X万多人次点击学习,收视率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平台位居榜首;在X老年教育新媒体平台开设《声乐歌唱》《单人拉丁舞》“同步课堂”课程;每年投入X万元与X市电视台合作开办《X都金秋》栏目;开设《拉丁舞》和《民族舞蹈》直播课;依托班级微信群开展线上学习;线上送教下基层、示范课受益老年群体累计达X多万人次。学校荣获中国老年大学协20xx年战疫教学荣誉证书,自制《写意花鸟画视频课程》《钢笔画视频课程》获评第七批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特色视频课程。各校在用好全国、省、市老年教育平台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地方特色。X区校组建“X云党课”直播平台,X区校开辟“多彩课堂”,X区校在班级微信群里直播插花班和剪纸班教学视频,X市校和X县校在校微信公众号推送自制视频课程,X县校在抖音直播瑜伽班教学视频,市校金太阳分校各教学点组织院内老人教学活动X场;X区、X区、X区、X县等校积极制作课件,其中X的《……》和X的《……》获评“20xx年全省老年大学网络精品课件”一、二等奖。三是借助各类平台展示教学成果。各校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各类公益展出和比赛,展示我市老年教育教学成果,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办学影响力。全市各级老年大学学员积极参加全国“同心抗疫,老年大学在行动”作品展、全国老年大学线上运动会、全国和全省武术协会太极拳比赛、全省老年大学摄影大赛暨优秀摄影作品展、全省老年教育X周年教学成果展、省广电全国校园特长生艺术盛典赛、X音乐舞蹈节大赛等,其中市校、X区、X区、X县等校均有作品获奖。市校举办“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作品展,推送各校原创作品X余幅;校艺术团配合录制“十邑”春晚节目;学员管理处组织摄影班参加X最美园林摄影大赛,一幅作品获一等奖。X区校组织学员参加区文联文艺百花奖演出,获优秀组织奖和音舞类三等奖。X市校以全国道德模范X事迹为原型编演的X剧小戏《身边好人说不完》,入选X市委文明办“道德典型故事汇”优秀节目。X县校X幅学员防疫抗疫作品被县档案馆收藏。X县校举办X场“助推民族团结大融合,喜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主题讲演活动。X县校山歌曲艺班获评“市理论宣传先进集体”,该班老师被县委宣传部推荐参加“理论宣传先进人物评选”,先进事迹被《X老年报》报道,葫芦丝班获海峡两岸葫芦丝才艺展示全国联赛组织奖;市校五一中路分校举办廉政文化长廊书画、摄影作品展。四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各校组建各类学员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开展红色宣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我们的节日”春节、拗九节、端午节、重阳节以及“X·X终身教育活动日”等,开展敬老爱老、双联双扶、移风易俗、法制宣传、垃圾分类、爱国卫生、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积极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市校组织艺术团、临时党支部、志愿者队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志愿服务X余人次。X区校组建文化志愿服务队开展助力世遗志愿服务活动。X县校文化小分队进老年公寓送慰问演出。新店分校志愿者开展慰问消防救援中队活动。

(四)学校建设常抓不懈。全市各级老年大学紧扣全国、全省《老年教育规划》和X省终身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做好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老年大学和省级达标校创建工作。市校、X县校获评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老年大学,其他县级校和市校五一中路分校、新店分校获评省级达标校,如期完成省老年教育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各校还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平安建设(综治工作)等创建活动。市校获评X-20xx年度省级文明单位,平安建设工作在局系统名列前茅。市校X分校获评市“诚信单位”荣誉称号。创建活动推动各级老年大学办学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强硬件建设。各校利用疫情防控、学员居家学习这段空档期,加大经费投入,修缮校舍美化校园。市校建筑面积X万平方米的新教学楼于20xx年X月X日正式启用,预计可满足约X万人次的学习需求,购置教学设备X多万元,新增LED自动体外除颤仪X台;数字化校园二期建设方案开展论证工作。X、X区校与区图书馆共建区老年大学图书流通点。X区校规划建设新教学楼。X县校引入千兆光纤,实现校园WIFI全覆盖。X县校投入X多万元对校园建设进行二次提升。市校五一中路分校新增办学面积X平方米。X、X等县校也增添了新设施设备。二是加强软件建设。制度建设方面:市校重新修订《学员学籍管理规定》《“四个十佳”评选表彰暂行办法》《工作人员挂钩班级微信群管理制度》等制度;X区校完成第二版制度汇编修订工作,形成X大部分X类X项制度;X县校形成目标管理、岗位职责、规章制度、社团章程四个方面规章制度。教研教改方面:开展优秀教案评选,汇总市校及X所分校、X个县(市)区校的X门课程优秀教案,合订《全市老年大学示范课教案汇编》。三是加强理论研究。召开全市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收集X篇理论文章参加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十四次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论文征集评选;收集X篇理论文章向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投稿;参加第四批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研究课题评选,我市共有X篇文章获奖。市校和省校撰写的《全国“十省市”老年教育发展历史、现状和现代化路径》得到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的通报表扬。X市校理论文章《兴趣吸引,多管齐下——老年大学古典诗词教学践悟》被《老年教育》刊登。X区校《探索长者学堂建设,打造老有所学平台》入编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市老龄委办公室、市老年学学会论文集。四是加强宣传报道。各校通过简报、校报、校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形式,积极宣传老年教育工作,进一步扩大了老年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市校认真办好“一网一微一刊”,宣传报道我市老年教育工作动态,各类新闻通讯、学术文章被《中国老年报》《老年教育》刊出X篇,《X老年报》刊出X篇,《X日报》《X晚报》刊出X篇,被X老年大学、X市委文明办门户网站采用X余篇文稿。校微信公众号刊发信息X期,关注总人数达X万人,推送信息阅读量X余万次,单条最高阅读量X人。

(五)服务基层扎实开展。一是开展业务培训。市老年大学、协会通过举办全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全市老年大学校长工作交流会议、理论研讨会、教学示范课、暑期培训班、教师培训会等各类培训班,引导全市老年教育工作者开阔眼界思路,增强业务本领,提高专业化水平。二是开展指导推动。市老年大学、协会领导多次赴各分校、各县(市)区调研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老年大学和省级达标老年大学创建工作,指导X县校获评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老年大学,其他X所县级校和市校X所分校获评省级达标老年大学。在老年大学、协会的指导推动下,X区校建成X个街镇长者学堂,X区校成立新港苑养教结合教学点,X区校在华煦养老院成立宦溪分校和老年远程教育收视点。全市老年教育蓬勃发展,“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四级办学网络基本形成。截止20xx年X月,全市建成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X所,学员数达X万人次,全市老年人老年教育参与率X%;乡镇(街道)老年学校X所,建校率X%,村居(社区)老年学校X所,建校率X%;开设远程教育收视点X个,注册学员数达X万人。X区获评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示范区,X获评全国老年远程教育实验区。三是开展送教帮扶。市校和X、X、X区校、市校新店分校等,组织优秀教师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让基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市校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送教,每节课在线学习人数均超X万人次。X选派X位优秀教师到X个街镇长者学堂送教,参加学习达X多人次。X区、X县等老年学校协会下拨帮扶经费,X老年学校协会协调基层校办学补助经费,推动村居(社区)老年学校建设。

回顾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当前新形势、新变化下,老年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比如,后疫情时代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我市老年教育在提升办学内涵、打造特色品牌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全市在老年教育资源均衡方面有待完善,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正确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20xx年工作意见

20xx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市老年教育发展X周年,我们要谋好篇,开好局,起好步,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老年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全省老年教育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X在视察新教学楼启用时的讲话精神,精准发力,补齐短板,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面,推动我市老年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打造新时代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

各级老年大学(学校)要始终坚持政治立校的办学理念,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一要持续将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贯穿老年教育全过程。依托“红色大讲坛”“道德讲堂”等平台,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辅导、学习交流等形式,引导学员学深悟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要进一步推动老年大学与老干部党校融合发展。紧扣“X”培训机制,做好临时党支部和老党员之家建设。各校要建立长效机制,满足老年学员党员的政治学习需求,为学员党员开展活动提供服务和保障,推动老年教育和党建工作双向融合。三要继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积极老龄观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扎实开展,营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浓厚氛围,增强老年学员自尊、自立、自强、自爱意识,让广大学员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推动者、弘扬者,争当“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新时代老人。

(二)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加快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要提升教学服务水平。在课程设置上,从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积极开设老年人喜爱的新课程,主动了解后疫情时期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与关注点变化,开设智能手机等应用课程,帮助老年人克服“数字鸿沟”;在教学内容上,横向上不断拓展,纵向上不断加深,时尚课程不断跟进;在教学管理上,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力度与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及信息反馈机制和教学奖惩制度;在教学方式上,要坚持寓教于乐,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二三课堂活动。二要加强自身建设。要引导老年教育工作者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切实增强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要通过开办校长、业务骨干、干部队伍和教师培训班等途径,引导和帮助老年教育工作者开阔眼界思路,增强业务本领,提高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优质师资力量到老年教育机构工作,建立老年教育师资库。市里将继续举办全市老年大学暑期培训班。各县(市)区也要抓好教师、工作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三是统筹做好复学复课工作。各级老年大学(学校)要科学研判疫情防控形势,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恢复线下教学的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一系列的防控工作制度,确保人员、设施、物资、能力、制度五个方面落实到位。

(三)进一步融合线上线下教学,不断完善老年教育资源

一是继续发挥“互联网+老年教育”优势。市里继续与市电视台合作开办好《X都金秋》栏目,建好“同步课堂”,办好“直播教学”,积极向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网上老年大学”、X老年大学“空中课堂”、X老年教育新媒体电视平台推送课件。各县(市)区要畅通基层学习渠道,积极建设全国老年远程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加强学xxx台的宣传推广,指导学员使用;有条件的学校要加强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做好全国、全省老年大学优秀视频课程和微课程推荐工作。二是发挥各级老年大学的辐射带动作用。主动靠前服务,开展好“示范课”“送教下基层”活动,让优质资源与基层共享。充分发挥市、县老年大学(学校)协会的联络指导作用,在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开办分校、基层教学点,推动老年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际调研,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用科研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市里将适时召开全市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交流讨论全国、全省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经验做法。

(四)进一步展示教学成果,不断扩大老年教育影响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