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校英语论文8篇

时间:2023-04-08 11:31:10

高校英语论文

高校英语论文篇1

学生的情感因素,对于其英语写作能力提高有重要影响。如果学生的情感因素被英语写作学习调动起来,那么学生就可以投入到英语写作学习中。但如果学生的情感因素得不到成功调动,那么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堂就会如一潭死水。就笔者来看,绝大部分的学生从心理抵触英语写作学习,认为英语写作学习的难度超过了其可以承受的水平,无论自己怎么学,都不可能学好的。学生的写作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2、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策略分析

加强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下面,笔者就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策略进行分析:

2.1加强对英语写作学习的重视

英语写作是一项技能,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写作,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到社会中工作,必定须要一定的英语交际。可想而知,如果一低头不语同职院校毕业生连英文E-mail都写不好,个人简历都无法独立翻译,那么毕业生如何立足于具有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呢?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需要关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高,帮助学生建立起较高的英语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英语写作兴趣的提高。

2.2加强学生语言习惯与造句能力的培养

学生写的能力,需要在读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英语写作是听、说、读、写的结合,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需要对多个方面的能力进行提高。首先,教师要加强听写训练。将听与写结合起来,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听写单词,还要听写句子,从而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进行规范。让学生以听短文的练习来促进学生了解英语文章的构思方法。听写训练需要从简单向难进行过渡,听写的次数也要合理,一般以三次为准。学生在边听边写的过程中,会实现写作水平的潜在提高。其次,教师要加强造句训练。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而段落是由句子组成的。要写好一个英语作文,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造句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单词,让学生造句。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句法,让学生通过应用语法进行造句。

2.3利用改写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改写的角度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对课文的人称加以改变,对时态加以改变,对语态加以改变。更可以让学生对连词的使用进行替换,对句型进行转换等等。通过长时间的改写,学生的写作语言错误会减少,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有重大意义的。

3、结语

高校英语论文篇2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最先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三所大学的写作类课程的设置情况: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开设3个学期的商务英语写作课,教学内容从基础写作逐渐过渡到商务应用文写作。在第5、6学期开设的高级英语课程也以写作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没有单独开设外贸函电或商务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是在基础阶段开设英语语法与写作课,在高年级开设进出口函电课和高级商务英文写作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开课情况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相似,是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了一个学期的基础英语写作,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在二年级开设了两个学期的商务英语写作课,不同的是没有单独开设函电或商务应用文写作的课程,高年级的写作训练融入其他课程之中。

由于近年来高中毕业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已基本具备基础英文写作水平,所以,生源质量较好的学校没有单独开设基础写作类的课程,例如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虽然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但水平还是参差不齐,特别是很多普通本科院校认为学生有必要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系统地夯实一下语言基础,再接受与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如进出口函电或商务应用文写作。

由此可见,各类院校尚未对商务英语写作类课程的设置达成共识,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尚有待明确。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二年级两个学期开设了基础英语写作课,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了进出口函电课,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了英语商务应用文写作课。由于这些课程的开设时间和内容满足不了目前《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中对于写作能力分级要求规定的内容,所以,笔者提出了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写作类课程群的方案。

二、构建普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写作类课程群的具体方案

(一)方案设计依据

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1],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分为两个阶段:基础阶段(1-2年级)和高年级阶段(3-4年级)。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着重打好英语基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策略意识和良好的学风,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年级阶段在继续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重点提高商务专业知识,有选择地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商法等商务专业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两个教学阶段中课程设置应有所侧重,保持四年教学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自始至终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分析以上课程设置的要求可以看出,一、二年级基础阶段的课程应以夯实英语基本功为主,帮助学生掌握语言习得策略,形成良好学风。三、四年级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所以,根据以上要求,写作类课程可以贯穿两个阶段,即基础和高级阶段。因为两个阶段都强调了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写作作为主要的交际手段之一,有必要贯穿四学年的教学,可以根据两个阶段的侧重点适当安排课程。

参考开设本专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认为可以在基础阶段开设三个学期写作类课程,即一年级下学期开设基础英语写作课,每周2学时,二年级开设两个学期的商务英语写作课,每周2学时。高年级以学习商务专业知识为主,可以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一个学期的高级商务英语写作课,每周2学时,该课程可以使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同时巩固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10周的论文写作指导课,每周2学时,为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做准备。这一方案把原来的进出口函电课和商务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内容整合到二年级的商务英语写作和三年级的高级商务英语写作两门课程中。这样设计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做到了自始至终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避免出现英语和专业知识学习两层皮的现象。

(二)课程群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确立了各门课程的关系及时间安排,整合了相关课程之后,就应对教学中相关知识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原有的课程设置中其内容常常有重复或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如何按照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对课程群内的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再设计,包括教材的重新选编是对每一位任课教师的挑战。

根据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一年级下学期开设的基础英语写作课可以和语法课的内容进行整合,主要内容可以包括基本的写作规范,如写作格式,拼写和标点,英语书面语中有效表达的用词及句式特点,段落展开方式及常见文体的写作特点,以议论文为主。语法知识主要体现在用词和句式两部分,让学生在写作中发现使用英语时出现的语法错误和不足,可以更好地把已有语法知识转化为技能。二年级开设的商务英语写作课可以分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以内部商务交流以及其他公关或日常办公类函件、传真和电子邮件等为主,目标就是达到《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中对于四级写作水平的要求,例如备忘录、电邮、电话留言、名片、商务信函、履历表、求职信、会议记录、经贸短文摘要、商务图表分析、个人发言提纲等写作任务。第二学期以外贸商业书信为主,因为这一学期本专业开设了国际贸易课程,对一些专业知识有了一定了解,所以,可以选用之前外贸函电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这一学期里完成。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高级商务英语写作可以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对于八级写作水平的要求,课程内容应该包括经贸著作读书报告、商务报告、商务演讲稿、商业计划、商务合同、商务论文等写作任务。四年级开设的论文指导课由于课时有限,只能针对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选题做相关指导,所以,写作能力培养的重点还是应该集中在前四个学期。

三、方案实施的配套改革措施

(一)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

组建以课程群为单位、以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首的大团队有利于课程建设乃至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大团队的教师比单一课程的教师更有全局意识,可以要求每位教师都尝试讲授课程群中的课程,形成“一人多课,一课多人”的形式,这样可以改变单门课程的备课模式,能够综合考虑四个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组成员应该发挥各自所长,探讨教学内容,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资源,研讨科研课题。在这种大团队的合作中,不同层次或教育背景的教师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例如,长期教基础写作的教师可以对高年级阶段的写作能力的要求更加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有所侧重,为学习商务写作奠定有力的语言基础。这样的团队建设比传统以备课组或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团队更有利于教师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也更有利于实现整个专业学科的大发展。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写作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从传统的结果教学法、过程写作法、体裁教学法、交际任务写作法到机辅写作教学、语料库写作教学、写长法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了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项目基础上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方法[2]符合目前商务英语写作类课程群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这种方法集众家之所长,选用学习效能较高的“项目教学法”作为基础教学模式,将商务英语写作课设计成整体的项目。将其他教学法中的精华根据阶段性的教学目标融入主体计划中,并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多模态的设计”[3],可以使师生互换角色,构成多重评价体系。同时网络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商务写作相关的行业知识和常用表达方式等资源,对于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写作知识可以一次性系统地提供给学生。这样可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写作兴趣和能力,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运用到商务英语专业写作类课程群的教学中,在基础写作入门阶段可以“发挥过程写作法和任务写作的长处,解决学生知识结构和写作内容贫乏的问题”[2],利用“写长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并在语言使用中发现词汇和语法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阶段可以充分利用项目教学法和网络平台辅助教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在整体项目框架下通过写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四、结束语

高校英语论文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开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此高等职业教育才驶入快车道,到2004年全国所有的专科院校基本上都已经过渡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包括“国家211高校”在内的综合性大学里的专科也都已经转变为职业技术学院。由于高职院校倾向于实践,通常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时间两年,实习一年。这就使得高职学生文化课学习时间较短。英语课程开设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有些学校是一年,有的学校是一年半,课时量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加之,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是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综合英语,教材的内容侧重于文学方面的题材,强调趣味性和情节性,缺乏实用性和职业性。英语教学还存在另外一些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缺乏实用性、师资力量薄弱等。

1存在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多数高职院校将公关英语等级考试(PETS)的过关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惟一标准。学校在学生人校时就开始针对三级考试进行训练,学生通过了三级就不再学习英语。尽管很多学生虽然取得了英语三级合格证,但是学生连最基本的日常会话都进行不了。教育部高教司对高职英语培养目标的说明是,“高职英语应紧跟市场、紧贴学生实际、紧密围绕行业和企业对外语技能要求、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另外,2006年1月四六级教学改革已在全国180所院校进行,到目前为止已推广到了全国。这是对以前大学本科英语教学片面追求四、六级考试过关率而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的矫枉过正,教育部门取消考试证书,改用成绩通知单,而高职英语又在走同样的弯路,这就告诉我们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2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段落和词汇讲解。课堂上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教师还是以传统“填鸭式”的授课形式逐字逐句精写精讲。学生的主题地位并没有被激发出来,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实践性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难以实现。加之,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教学已遍布全球,然而我们多数院校由于教学器材配备不够,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多媒体教学课题难以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1.3教学缺乏实用性

高职英语教学仍然以普通基础英语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重语法,轻运用。不具备实用性,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需要关联不大。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缺乏兴趣,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应用。“英语无用论”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盛行。

1.4师资力量薄弱

在对一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做过一个调查后,发现大多数教师是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由于师范院校中不开设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例如:酒店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所以这些教师对所教的这些课程缺少实践锻炼和专业背景。因此,他们对学生未来的目标岗位知之甚少,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也不知什么对学生有用。从而导致采用综合英语的讲解方法来讲授这些课程,课程的特征没有突出,教学质量不高。

2解决方法

2.1明确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高职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高职英语应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将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为: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岗位所需英语为目标,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要达到以上目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必须引进专门用途英语。

2.2因材施教

针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存在差异的现实,采用“分级教学”。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意味着他们的学习目标是多种多样的,要分层次教学就必须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来设计课程体系。根据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理论,研究学生的需求就是研究学生缺乏什么、需要什么、期望什么、必须和应该学什么,确定其学习的起点和终点以及两点间的距离。在新生入学时,我们可对新生的英语进行测试,按学生的基础分A、B、c三个级别,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一个学期的基础英语,第二学期学习应用英语与实用英语写作,第三、四学期学职业英语;B级学生英语基础一般,所以应学两个学期的基础英语,第三学期学习应用英语与实用英语写作,第四学期学习职业英语;c级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应多花点时间打基础,可学三学期的基础英语,第四学期学习应用英语与实用英语写作。

2.3专业差异中求同存异

高职院校中开设的专业较多,各专业存在一定得差异,专业不同的学生从事的行业往往大不一样,专业相同的学生也未必就从事相同的行业,同一行业未必都用同一专业的毕业生,在许多行业如证券、保险、旅游、商务等都会有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希望掌握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也会因为其职业兴趣存在共同需要与个别需要,如涉及求职用途的英语,涉及办公用途的英语是大多数学生都需要的,而涉及具体行业的专业交流英语则是由毕业生就业的行业规则、岗位要求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调查各专业的共性和特性,尽量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共同需要与个别需要。

2.4改进英语教学方法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师们逐渐认识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因此,高职教育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ESP课程的特点,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网络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增加课程的信息量和趣味性。采取任务型教学法,将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可以结合学生将来的岗位工作任务,用项目导向或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从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

2.5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英语教学的难度较大。因为教师记得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得对各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当前,高职英语教师难以胜任专业性强的ESP课程教学。究其原因是缺乏信心,相当一部分教师会很担心自己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而且没有参加任何专业培训就投入到教学中,对于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没有把握。因此,事先对这些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很有必要。此外,高职院校也可以将英语基础好的专业教师经过语言教学的基本方法训练和语言技能培养,充实到专业英语教学中来。随着高职院校与各种企业间的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学校也可以聘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的英语水平高的专家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兼职教师,或者将老师派到企业去实践和了解相关的专业要求,来提高他们的专业背景知识。加快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优、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高职师资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超级秘书网:

高校英语论文篇4

(一)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置实践课程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提高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不能将学生视为“容器”或被“灌输”的对象,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解除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禁锢,将“授之以渔”,即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放在首位。首先,以学生为本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绝不能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也应该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导演的角色。[2]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用生活化的实践语言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化语言开展实践教学训练,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语言实践课程;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探究性的思维方法,开发创新一些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精神鼓舞和思想升华又能灵活运用的商务语言素材作为实践课程的材料;此外,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强调学习中的体验和感悟,侧重思想交流和共鸣。

(二)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岗位群设置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应该以学生将来预期要参加工作的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出发,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的岗位群模块主要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外经贸领域的业务工作岗位,就业岗位包括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外贸助理人员、企业营销人员等等;第二类岗位主要涵盖中外事业单位涉外秘书兼商务英语翻译岗位,就业岗位有接待员、业务谈判人员、涉外秘书、陪同翻译等等;第三类岗位主要是指各类涉外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岗位和拓展岗位,包括外贸业务管理人员、办公室管理人员、人事专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岗位群方向的不同选择开设适合本专业方向的实践课程,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3]

(三)以专业特色为抓手,从服务地方经济出发设置实践课程

专业是高职院校服务经济建设的载体,也是高职院校联系社会的纽带。商务英语实践课程设置,要依据学校办学能力和特色,同时做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调研,开展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实践课程教学研究。比如,结合当地某外资企业参加广交会的需要,专门开设交易会系列集训;根据当地某大型涉外接待活动开展涉外秘书、陪同翻译等系列集训等等,根据市场需要动态调整实践课程。在常规实践课程中,可以试行整周的全外教语言实践教学和整周的商务操作流程实践教学等等。总之,要根据社会市场调研、企事业专家的建议、毕业生反馈等相关信息,将语言交际能力、商务业务能力和办公设备操作能力等职业能力融为一体,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软件等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培养与时俱进、富有职业特色的复合型商务人才,形成富有一定影响力,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毕业后能顺利上岗的特色实践课程。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优化与创新

(一)以学科特点为依据,建立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应遵循学科特点及实用性的原则安排课程,突出英语优势和商务背景的结合能力,建立以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基础、以商贸操作能力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校企互动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首先,要依据科学性、发展性、创新性原则,将能够及时反映商务新知识、贸易新趋势的内容应用于实践课堂;其次,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要把实践课程教学从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采用专业的商务英语实践课程教材,配备专职的商务和语言实践课教师;再次,要加强实践课与其他课程的渗透。实践课程的实施不能独立开展,它与其他课程是一个整体,要将实践理念渗透到其他各门课程之中。[3]

(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按照模块分级设置综合实训课程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培养目标,要针对未来职业岗位的特性,优化相应的综合实训课程。首先要设置以强化基础能力为目的的实训课,将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英语口译与商务沟通、贸易洽谈、制单跟单、货检出关等单项实践课程优化整合,划归为实践课程第一阶段,即基本实践能力积累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各种外贸单证制作能力、外贸跟单执行能力、贸易纠纷处理能力、熟练的往来信函处理能力等等;其次,要设置基于工作项目和网络软件的商务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训练为能力提升的第二阶段,即巩固提高阶段,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开拓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等等;另外,要设置按照工作流程,用现实的工作任务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知识有机结合,结合办公软件操作、考证培训、中英文打字等实训课程为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第三个阶段,即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贸易谈判的能力、商务现场翻译能力等等,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5]

(三)以产学合作和工学结合为途径,不断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需要通过产学研结合来实现由学生到真正“职业人”的转变,通过真实的企业工作岗位经历和体验,即顶岗实习来实施技能训练和能力提升。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积极与本地企事业单位推行订单培养,大力开展工学结合,确保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其次,要紧密联系当地行业企业,实行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践课程的实训条件;再次,要注重及时更新实践课程内容,以企业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为主体,组织实施实践训练;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和车间,开展虚拟实验,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抓手,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企业和行业对最新发展的专门技术人才的客观要求。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和劳动预备制度,是提高就业人员素质的重要举措,持证就业上岗将是我国就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商务英语专业应当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实践课程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可靠保证。

(五)以创新为实践课程改革的核心,体现商务英语专业的时代特色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著名论断,提出学生要走出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情景。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学会总结和提高。同时,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当密切关注、调查研究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变化,根据实践课堂的变化、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主动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效果的评价研究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实践课程效果的评价对实践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过程中要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努力探索能够适合本专业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效果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实践课程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是多元化的,为了保证实践课程评价的质量和效果,必须采取多元目标、多元主体、多元方法的多元化评价原则;其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践课程效果评价的重心在学生身上,应该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实践课程效果的主体;再次,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导向性原则。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要高起点、严要求,做好学习实践的过程考核和评价;此外,要突出改革与创新原则,要在确保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设置一些能够展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课程。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效果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高校英语论文篇5

语言学就是一门把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同时,对于语言学来说,它所探索的范围并不是单一的。比如,语言的相关规律、语言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语言具有怎样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语言学还会对其它和语言相关的问题予以探索。相应地,对于英语语言学来说,它也是对英语进行研究的语言学。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门课程予以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以及对语言予以研究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可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学对教学有着非常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基于语言学理论的高校英语教学

从当下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最为严重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教学实践与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因此,本文作者从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对相关方面予以了分析。

1.衔接理论与高校英语教学。一般来说,在教学中,衔接就是相关语篇分析的领域里面的一个基本概念。相应地,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学的衔接则是以语篇的连贯为基础,建立起一种关键的词汇以及语法手段。它会借助对应的方式来展现出来。比如,替代、连接、照应。与此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衔接手段在这些方面随处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比如,写作、翻译。相反,在听力方面的应用却很少。比如,在这些听力材料中,衔接手段的使用。例:M:I’dliketocashacheck,please.Ihaveanaccounthere.W:Fine。Justmakeitoutto“cash”.针对这段对话,问到的问题是这段对话发生的地点在哪里。在听这段听力材料的时候,需要把对话衔接在一起,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比如:“haveanaccount”和“cashacheck”。由此可以从中知道该段对话发生的地点是在银行。

2.输入理论与高校英语教学。在第二语言习得之中,输入理论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理论,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这主要是因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于那些刚习得的语言,能够使自己处于那种可以对语言信息的输入予以理解,并把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反馈到学习环境中去。相应地,想要使这些可以理解的信息增强,就需要创造出多样而真实的语言材料以及现实的学习环境。面对这方面的要求,教学需要对学生予以文化方面的输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增强。除此之外,据相关研究表明,个人以及社会群体对目的语所持有的态度会对外语的习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英语的语言教材予以充分地把握与选择。以此,来使文化与语言都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展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更能融入到语言环境中,调动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对于语言环境创设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

3.隐喻理论和高校英语教学。在语言学习中,隐喻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作为一种认知手段以及思维方式,隐喻是人们使用那些简单而形象的经验来对那些复杂而抽象的概念进行重新构建的构成。从实质上说,它就是一个认知领域步入到其它的认知领域。相应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隐喻是英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即听力教学、翻译、阅读理解方面。比如,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隐喻知识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对问题深层次的探入埋下伏笔。

高校英语论文篇6

专门用途英语的全称是: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缩写为ESP。它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设计、开设的英语课程,不同于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划分了很多的专业列别和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以及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运用专业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二、ESP的特征

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者都有着直接明确的学习目的:掌握特定行业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以达到阅读和交流的目的;在从事相关职业的时候,通过对专门性英语有的了解和掌握,能更进一步的得到相关指导和最新信息。专门用途英语重在“专门”二字,它是英语基础教学的扩大和延续,是从英语基础能力培养向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的过程。

三、ESP的国内现状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高职英语所开设的课程过于宽泛,没有专门拟定的教材,也没有对相关专业进行专业的英语指导和培训。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最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教材都是英文版的,专业术语和用词都是英语,而学生学习的却是大学英语,没有专业英语指导老师,也没有专门的计算机英语课程。而专业英语课程的任课教师也并非专业教师,基本上是由普通英语老师来担任,专业知识不够具体,专业指导存在盲目性,专门用途英语教育与普通英语教育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欠缺和专业理论上与实际的脱轨,在真正步入社会运用于实践之时,高职院校学生并没有相较于本科大学学生的优势。

四、ESP理论对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指导作用

(一)ESP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育的指导作用对于非英语专业人才而言,现在在学校里学习的基本都是统一的课程,我们称之为大学英语。面向的是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材的统一和教师的分工注定了大学英语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意义只在于这是英语基础教育的延生,对于这些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并不能带给他们与专业相关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将ESP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中,能进一步细化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的掌控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有着绝对重要的作用。对于和英语息息相关的计算机专业而言,如果能通过ESP理论,将大学英语细化分类,转为专业级计算机大学英语,无论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还是对于他们作为高职高专学生这一定位,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社会实践中,包括毕业以后的社会竞争中,都能让这些高职高专学生和大学本科学生的竞争中占到绝对的优势。当然,除了计算机英语,还可以分类为机械英语,汽修英语等等,在这个与国际化日渐接轨的必然趋势下,掌握专业技术英语,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工作和进修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ESP理论对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育的指导作用现在一般的高职院校专业英语都有了细化分类,比如英语教育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旅游英语专业等等,这正是ESP理论逐渐应用到高职高专学校的一个体现。但是目前英语专业的分类非常统一,并没有特色专业,这会导致高职高专学生在毕业之后与本科学院学生产生比较大的竞争,却往往竞争力弱于本科专业学生。而ESP理论对于高职高专学院的指导作用并不只在于此。细化英语专业,开设特色英语专业才是高职院校学生具备更大竞争力的手段和方法。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应该更强调实际应用,在本科大学不涉及的专业方面细化和分类,才能让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发展壮大。幼师,护士护理等专业的开展这是适应这一需求的发展结果。

(三)教材选编在目前的高职高专大学的英语教学中,要选择一本适合自己学习和专业的英语教材对于许多教师以及教学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教材的选择要注重学生的需求发展,专业要求,同时也要结合当前的专业发展趋势,教学实践。对于能达到这种教学目的的教材,对于每个高职高专大学而言都有各自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基本的教材之外,自己动手编写教材,是英语教学更加专业化和实用化。

高校英语论文篇7

1、当前高职专院校当中英语教学中问题简述

高等职专学校作为以专业技术为优势的人才培养学校,其在发展的同时相比较传统的综合性大学,更强调的是对实践能力尤其是动手表达能力方面的培养,例如在挖掘机学校中,更多的是对挖掘机操作方面的培训,而厨师学校当中是对厨师本身厨艺的精深培养。而伴随着我国现阶段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开始进入我国市场,与我国各个产业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也伴随着经济的融合,逐渐开始改变着我国当前的产业布局,那就是以中外合并或者直接外企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市场。广大的高等职专学校作为一个朝外输送专业人才的摇篮,迫于形势为了让学生能够及时地达到相应外企或者中外企业的要求,英语课程在广大高等职专学校中纷纷建立,以英语教学为依托的英语四六级考核工作也随之而行。在了解了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出现的原因之后,纵观我国高职专院校的英语教学课程的发展,不难看出我国英语教学科目在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两大问题。第一、高职院校对于英语专业态度的不重视。第二、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大过实践、口语化训练大于写作训练的严重偏差现象。第一类原因当中,不难看到高职院校对于英语专业态度不够重视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数高职专院校仍旧秉持着院校技术才是院校学生唯一出路的理念,而院校英语专业的出现,其本身更多的是对于当前社会教育界中英语风气盛行的一种应对,一种被动的应对,这种被动的举措让多数高等职专院校缺少对于英语专业的承认度和支持度,因而导致了领导方对于英语专业不重视甚至漠视的态度,导致高职专英语专业多数时期不能和其他专业课一样作为必修课,而是以选修课课程供学生选择。第二类原因当中,在多数职业教育学校学院当中,英语教学阶段尤其是英语教师对于其英语教学方案方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偏差,这种偏差指的是,多数高职专学校英语教学人员认为高职专院校当中学生出去之后,从事书面英语的可能性过低,而从事相应交流类口语英语活动的机会较多,因而加重对于英语口语的训练尤其是学生英语对话水平的提高,而在英语相应的写作方面,多数教员认为专业类学生在毕业之后会从事自己专业类的实践性工作,而不会像诸多文学类大学生一样从事编纂、编辑、记者工作,因而就在无形之中放松了对高职专学校英语写作水平的训练,这也是导致当前高职专学校学生英语写作水平较低的一大原因。

2、英语教学中学员写作水平提高策略初探

要提高高职专院校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能力,除了要看到上文所列出的两个重要缺陷之外,更要从学员的日常思想培养方面下功夫。高职专学校作为一类以专业技术而擅长的技术性学校,其更多的时候是向社会提供实用性人才,其人才多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而进入学校的诸多学生也多是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目的,因而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就必须要从学生礼仪的源出发点,进行相应的策略实施,其总结归纳如下:第一,加大对学生工作中英语写作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学生进入高职专学校多数是为了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而在之前的技术学习阶段,广大教学人员需要从职校的教育理念中,向学生灌输英语写作能力在未来工作或者创业中的重要性,使其养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自觉性,提高其英语写作水平的热情。例如,在对某届学生演讲的时候,学校领导可以通过举例某个学生在校努力学习之后,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做出了自己的一个专利性发明,并且将发明专利用英语写作的方式投送到国际发明展示会上,流利的英语外加详细的英语阐述,在展示会上崭露头角,成为人生赢家的正能量故事,以以此来说明英语写作的重要性,无形之中让学生把提高英语写作水平作为自己成功之前的必要阶梯一样重视,以此获得英语写作能力自觉锻炼提高的源动力。第二,要解决当前的高职专学校学员英语写作水平较低的现象,需要广大高职专院校领导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真正看到社会教育界中如此流行英语培训的真实涵义,认识到英语写作能力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并且在认知的过程中改变传统随大流顺大波的被动英语教学类工作的态度,真正重视起英语教学工作,在众多的教学体系当中提高英语教学的重量与地位,坚决把英语教学这门课作为和其他专业课一样的重点课程进行教学工作,而不是现在这样被动地把英语教学任务当做一个上级颁发的责任性任务进行完成,从根本上提高广大英语教学者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英语教学工作的质量。第三,要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当中学员英语写作水平较低的现状,除了校方和学员本身需要努力之外,作为英语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英语教员,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其承担的是承上启下的接引功效,既要把上级对于英语功课的看重转化为自己的工作动力,提高学校英语教课的工作效率,又要积极地对广大学员做多次的英语写作培训及重要性认识演讲和培训,在保证学生和校方相协调的情况下,主动改变己身对于英语教学中的偏见缺陷,坚决把英语口语培训和英语写作能力平等看待,不偏不倚,齐头并进。

高校英语论文篇8

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交际能力,英语教学亦是如此。而英语教师从事语言教学的同时,在文化的传播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教师自身具备高层次的文化素养,才能将学生引领到更高的文化素养境界中。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多元文化意识,不断“充电”,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异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社会生活等,洞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关注当今国际社会文化现象的不断更迭,自觉形成对多元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才能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资源,更新教材内的陈旧信息,及时补入与时代和社会相符的最新内容,将最“新鲜”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如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英政府发行人民币债券、新西兰总理高呼民众预公投更换国旗等,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适当的教学研讨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化信息的热情和自主学习意识,主观能动地进行文化熏陶,增强文化素养。

2.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

在文化信息的认知及传递过程中,除了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固有内容之外,教师还要及时通过多种渠道开发文化学习资源。可通过外文歌曲、音乐、杂志、报纸、歌剧、电影、纪录片、网站等资源,在引导学生了解异国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等基本信息之外,引领学生领略异国多元文化的独特风情,如新西兰毛利文化的触鼻礼、哈卡战舞,印度绚丽的纱丽,苏格兰高地的“格子控”,墨西哥的玉米情结,南美洲玛雅文明等。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声像资料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制作符合学生和教学实际的多媒体课件,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同时,加大文化信息量,增强文化信息学习的趣味性、时代性和交互性,将学习渠道扩宽,将文化教学多层面地有效地渗透到语言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的实际运用能力。

3.构建文化课程群,优化教学模式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高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是着眼于培养出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因此,各高校除了开设英语专业基础及技能课外,还开设了诸如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短篇小说选读、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西方社会与文化概论等课程。这几门课课程,涵盖了英、美等几个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学、习俗等内容,既相互独立,又彼此渗透。因此,高校英语专业应开展课程群建设,优化教学资源,增强课程间的层次性和知识的递进性[1]。同时,改变目前很多教师各自为战的单一、松散性的课程建设状况,进行学科之间的联合,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优化整合相关课程,形成课程的科学完整体系,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遗漏,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改变陈旧的“三尺讲台一言堂”的传统教育理念,突破单一的语言知识传授或讲解模式,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启发引导学生,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有效传递,结合课外网络阅读、小组合作等方式,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在课内外组织学生开展诸如历史事件陈述、“我眼看世界”、人物再现、主题研讨、展示、文化知识手抄报、情景演练、微剧、微电影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同时,通过互动网络平台,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活动。

4.接触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意识

国家无论大小,无论历史长短,都是人类文化不可切割的一部分,都具有其特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模式,不存在优劣和高低之分。文化包容,基于文化平等,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文化平等的观念,反对那种对不熟悉的文化模式予以怀疑和敌对的“文化自我中心”倾向,又要反对那种“外国月亮圆”的文化自卑意识。了解异族异国文化,看到不同文化的优点,即使自身不接受,也要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理解这种文化形式的地理、历史条件和生存空间。发挥“有容乃大”的优良民族传统,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大量接触具有特色的异域文化,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对比和探究,培养学生用新的视角了解异族异国的社会习俗和思维方式,用尊重的、开放的、宽容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

5.增强文化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客观批判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