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8篇

时间:2023-04-14 16:50:03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篇1

景观设计师的职业定义是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外空间环境创造等方面工作的专业设计人员。他们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室外空间环境创造;景观资源保护。它的专业及核心是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及设计,其相关专业及知识包括城市规划、生态学、环境艺术、建筑学、园林工程学、植物学等等。其实在国外,景观建设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已成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一部分,形成了教育、注册、培训、执业和继续教育等一系列完整的职业制度,也聚合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优秀的领军人才。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而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普通老百姓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极大地促进了景观建设的蓬勃发展。

我国的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明确了景观设计的企业资质核准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景观建设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大部分景观建设项目的设计也由相应的设计单位完成。由于设计单位的人力资源需要,促使我国的大专院校纷纷成立了景观设计专业,而该专业又长期包含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诸专业设计之中。好话不多说,既然有这么好的就业平台,那么现在我国大学里的景观专业是否能为我们提供足够的专业技能呢?那就让我们走进两所大学,去看看他们特色的景观设计专业吧。

同济大学 景观学系

同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风景园林课程、创办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之一,该系隶属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前身为风景园林系,1990年代曾更名为风景科学与旅游系,2005年正式命名为景观学系。现设有景观学本科专业及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

景观学系具有48年办学积累,与建筑学、城市规划构成三位一体的学科优势,形成以国际现代景观学为办学核心导向,融合建筑工程、农科、管理的独树一帜的景观学教育体系。2005年,在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盟(IFLA)等学会组织的协助下,景观学系主办了有99所院校机构参加的首届国际景观教育大会。

为了培养中国景观规划设计人才,为培养面向整个国土、城乡生态保护与人居环境建设,培养掌握生态与环境保护建设、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景观生态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景观建筑设计、景观资源保护、旅游开发管理等方面知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该系已形成围绕景观资源、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三大领域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资源学、景观生态学、风景区规划原理、建筑设计、中外园林史、园林植物应用、城市绿地规划、种植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园林工程学等。

景观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形成了围绕景观资源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三大领域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资源学、景观生态学、风景区规划原理、建筑设计、中外园林史、园林植物应用、城市绿地规划、种植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园林工程学等。

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前身可追溯到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造园研究室。创始人陈植教授是我国杰出的造园学家和现代造园学的奠基人,1956年城市居民区绿化专业创建,1980年园林专业恢复招生, 1999年4月,风景园林学院正式成立,是我国南方地区第一所风景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现代思维”的规划设计人才为办学理念。目标定位为建成以风景园林为优势,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院。目前学院设有风景园林系、城市规划设计系、景观建筑学系等三系及五个研究所和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办公室。其中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园林、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和方向,园林专业为部级特色专业,据《2010中国大学评价》,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在全国110所开设园林本科专业大学中名列第二。景观建筑设计专业为江苏省高校首设专业,景观工程专业方向为全国首设专业方向。

风景园林学院的办学特色是以园林专业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从事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设计以及相关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有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将对全国的城市和环境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环境建设做出贡献。

本科阶段重在培养掌握景观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获得景观设计师基本训练,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景观工程技术人才,也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型人才。以景观建筑设计系列课为专业主干课程。其中包括:美术、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景观设计初步、建筑学概论、景观生态学、建筑技术概论、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建筑史、中外园林史、景观设计初步、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艺术及设计原理、景观规划设计I、II、III、IV等。

看到这里,或许是第一次听说景观设计专业的同学,是不是也略懂一二了呢?最后,还是找个业内人土聊一聊吧,欢迎笔者的神秘嘉宾张同学:

笔者:毕业院校?学历?是否有美术功底?

张同学:2007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2011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设计硕士专业,上大学前没有学习过美术,上大学后课程设计中有美术课程。

笔者:本科期间的课程让你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

张同学:本科期间课程学习主要围绕风景园林理论与技术和园林植物展开。并且由于学校地处东北,所以我们学校的园林专业还特别注重寒地城市环境特点及植被特点,注重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交叉融合。但是这些课程都以基础知识为准,培养专业基本素质还是足够的,但若要学到更专业更前沿的知识,我认为研究生的阶段的教育很重要。

笔者:毕业后就业情况如何?你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吗?觉得未来发展潜力如何?

张同学: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们班就业率有80%以上,另外选择出国深造或读研,本科生大多去房地产企业,研究生毕业以设计院居多,我现在就职于深圳一个甲级设计院,外企。现在每天的工作很充实,压力也很大,主要是不断地学习国外的新思路新设计,因为毕竟这个行业在国内还是较新,国外有很多可以参考的东西。当然这份工作收入尚可,在深圳硕士毕业的话一般设计院底薪都有6000以上,目前来看发展前景不错。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篇2

一、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大多数高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风景区、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生培养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学生发展特长和爱好的空间,导致的结果是:在植物栽培与养护方面,没有园艺专业学生强;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强;在设计表达方面,没有美术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强;而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学生,则实践能力差,适应工作的时间长。这种培养模式增加了企业对人才的再培养成本,加重了学生就业难度。

(二)实践教学相对较弱,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差

大多农林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实贱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教学实践、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四大部分组成,但课程实践时间和认知实习时间较少,理论讲授较多。学生动手机会少,毕业后适应社会能力差。

(三)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距现代园林发展要求较远

现代园林专业涉及的工作范围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不同的层面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不同,对规划要求也不同。宏观层面的工作内容是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包括对规划地域自然、文化和社会系统的调查分析,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各类动植物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社会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学科。绿化——蓝化规划是现代园林学宏观环境建设的核心工作。中观层面的基本内容是场地规划,是对建筑、设施、地形、给水、排水、绿化等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等系统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城市设计是中观园林的重要内容。中观层面的规划成果包括绘制各类地图、概念性规划、分项规划、报告文本以及其他用于政府各主管部门审批所需的文件资料,其规划设计的内容控制了最后所建成的工程项目的详细设计。微观层面的内容包括: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庭院、古典园林、园林小品等具体详细的内容。这一层面上的规划设计比较接近于传统园林的概念,偏重视觉形象的欣赏。农业院校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局限于微观的植物研究和中、小型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与当前迅速扩大的专业领域存在一定的距离。

二、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自2004年开始创办高职园林专业以来,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同时兼顾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的教学,主要培养风景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设计、施工、管理、栽培养护、植物繁育等方面的人才。多年来,该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这些人才活跃在省内外园林及相关领域,为园林专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经过9年的发展,园林专业在师资队伍上已趋稳定,教学计划几经修改已趋于合理。但是在新形势下,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较为滞后于专业的发展,为此,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基于2009年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多元化、职业化背景下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9-NZYGH-002,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改革。

(一)契合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园林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它所包含的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十分广泛。园林人才的从业范围囊括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到区域性的景观规划。因此,无论哪个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将每个方面的知识学好学精,成为一个适应园林行业各部门需要的通才是不可能的。因此,园林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有所侧重,使学生在3年内既掌握园林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又掌握某一方面的专门技能,从而适应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要。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专业针对往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专业培养目标划分为3个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园林植物方向。学生可以通过一年的在校学习,深刻理解园林专业内涵、当代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在二年级的时候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

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培养具有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公园设计、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园林效果图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规划设计事务所、园林绿化设计企业、园林工程公司及其他需求相关职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规划方案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图绘制等工作。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培养具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现场监理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工程施工单位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监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等工作。

园林植物方向: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绿地养护、园林苗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园林、城市建设、农业、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构建“强基础、强实践、突出方向、提高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1、课程教学符合教育规律。改革后的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从专业教育、园林构成要素认知开始,到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复杂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知识的传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分成两个阶段:专业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深化教育阶段,使学生在基础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基本能力方面得到逐步提高。

2、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在开始学习专业课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方向,为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完整的知识体系。新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构架了一个园林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保证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上,遵照学生意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持续发展的规律要求,突出某一方向,从而提高了学生择业与自主创业的能力。

4、运用学院相关专业优势,依据知识群体组织课程模块,进行开放式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科领域,重视学科交叉培养,突出学院特色,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在课程大纲设置中采取专业方向“模块化”(有些模块课程是由其他专业比如旅游管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与拓展课程“巧于因借”的手法。

专业知识模块化。我们根据专业特点为园林专业学生提供了6个模块。

一是园林规划设计模块。课程包括景观评价、公共建筑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园林表现技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乡土景观、脆弱生态环境下的景观安全、风景区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

二是园林工程模块。课程包括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设管理与法规、园林工程概预算。

三是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盆景与插花艺术、造园材料、草坪地被植物的应用、园林苗圃。

四是艺术设计模块。课程包括3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Photoshop平面设计、3Dmax与动画设计。

五是环境评价与规划模块。课程包括环境规划学、环境质量评价、水土保持、环境安全、资源与环境质量评估、恢复生态学等。

六是风景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风景区文化历史、风景旅游区规划、风景旅游区管理、生态景观规划等。

其中,前3个模块由园林专业开设、艺术设计模块由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环境评价与规划模块由资源环境专业开设、风景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模块由旅游规划管理专业开设。我们在园林专业课程大纲中完全按照其他专业开设的课程名称、开课时间等设置这些课程,让园林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同上课,具有同样的专业效果,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三)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始终

园林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和独立工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实践教学作为本学科的改革重点贯穿于三年的教学全过程。

1、教学实习和专业认知实习全面展开。依据地区优势,笔者所在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有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洛阳的龙门石窟、国花园和白云山森林公园;焦作云台山森林公园;郑州郑东新区湿地公园、静泊山庄等。丰富的游历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增强其对于自然、城市和人文的认知和感悟。

2、专业劳动和专业调查作为培养专业精神和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与教学同时进行。本专业与河南省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河美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河南中亨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鄢陵和潢川苗木繁殖基地等多家园林企业签订合同,通过专业劳动,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生产性劳动实践,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园林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吃苦精神。

3、每年一次的园林专业设计竞赛加强了各年级和相关专业学生的沟通交流。连续几年的全国景观设计专业毕业作品展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举行,使学生了解全国园林专业学生的状况,向有实力的院校学生看齐。

4、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近年来,学院专业教师先后完成了南阳市新野县城的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中牟县公安局的景观设计等10多个项目,将学生带入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全过程,将所学的知识牢牢地联系起来,使理论知识得以完善和运用。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园林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一、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大多数高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风景区、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生培养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学生发展特长和爱好的空间,导致的结果是:在植物栽培与养护方面,没有园艺专业学生强;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强;在设计表达方面,没有美术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强;而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学生,则实践能力差,适应工作的时间长。

(二)实践教学相对较弱,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差

大多农林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教学实践、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四大部分组成,但课程实践时间和认知实习时间较少,理论讲授较多。学生动手机会少,毕业后适应社会能力差。

(三)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

距现代园林发展要求较远现代园林专业涉及的工作范围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不同的层面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不同,对规划要求也不同。宏观层面的工作内容是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包括对规划地域自然、文化和社会系统的调查分析,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各类动植物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社会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学科。中观层面的基本内容是场地规划,是对建筑、设施、地形、给水、排水、绿化等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等系统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城市设计是中观园林的重要内容。中观层面的规划成果包括绘制各类地图、概念性规划、分项规划、报告文本以及其他用于政府各主管部门审批所需的文件资料,其规划设计的内容控制了最后所建成的工程项目的详细设计。微观层面的内容包括: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庭院、古典园林、园林小品等具体详细的内容。

二、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分析

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偏重于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同时兼顾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的教学,主要培养风景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设计、施工、管理、栽培养护、植物繁育等方面。

(一)契合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园林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它所包含的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十分广泛。园林人才的从业范围囊括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到区域性的景观规划。因此,无论哪个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将每个方面的知识学好学精,成为一个适应园林行业各部门需要的通才是不可能的。

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培养具有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公园设计、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园林效果图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规划设计事务所、园林绿化设计企业、园林工程公司及其他需求相关职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规划方案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图绘制等工作。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培养具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现场监理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园林植物方向: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绿地养护、园林苗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园林、城市建设、农业、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强基础、强实践、突出方向、提高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1、课程教学符合教育规律。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从专业教育、园林构成要素认知开始,到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复杂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知识的传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

2、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在开始学习专业课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方向,为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完整的知识体系。新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构架了一个园林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保证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上,遵照学生意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持续发展的规律要求,突出某一方向,从而提高了学生择业与自主创业的能力。

4、运用学院相关专业优势,依据知识群体组织课程模块,进行开放式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科领域,重视学科交叉培养,突出学院特色,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在课程大纲设置中采取专业方向“模块化”与拓展课程“巧于因借”的手法。专业知识模块化:一是园林规划设计模块,课程包括景观评价、公共建筑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园林表现技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乡土景观、脆弱生态环境下的景观安全、风景区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二是园林工程模块,课程包括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设管理与法规、园林工程概预算;三是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盆景与插花艺术、造园材料、草坪地被植物的应用、园林苗圃;四是艺术设计模块,课程包括3大构成即Photoshop平面设计、3Dmax与动画设计;五是环境评价与规划模块,课程包括环境规划学、环境质量评价、水土保持、环境安全、资源与环境质量评估、恢复生态学等;六是风景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风景区文化历史、风景旅游区规划、风景旅游区管理、生态景观规划等。

(三)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始终

1、教学实习和专业认知实习全面展开。丰富的游历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增强其对于自然、城市和人文的认知和感悟。

2、专业劳动和专业调查作为培养专业精神和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与教学同时进行。通过专业劳动,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生产性劳动实践,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园林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吃苦精神。

3、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当代社会园林行业迅速发展,在园林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中,园林专业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改善学院园林专业学生教学状况不断努力。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被誉为当今朝阳产业的园林行业,其人才缺口很大。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园林专业在教学体系改革、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体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高等园林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龙昌;;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应用类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0年01期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1 引言

中国园林从粗放的自然风景苑囿,发展成为现代人文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以公园为主体的城市园林绿化的境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中国园林独具风格,有优秀的造园艺术传统和文化传统,而被誉为“园林之母”。园林是美的,它的规则是以自然为依托,而又高于自然景观,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括,是自然美的再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讲究,希望也越来越高,比如城市整体绿化率、环境卫生、空气纯净率、道路、网管、基础设施配套等等,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园林艺术作为一个新景观正迈入我们的视野,那么,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力量去创造具有新文明的园林?怎么样使得我们的园林具有当代文明的气息?当代园林艺术已经不仅仅是以前所谓的“小农经济”,而是真正作为一门学问值得我们去研究,这就为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 自治区内园林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基本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精神生活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空间,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对“家”的向往,而是更多地追求对“园”的营造;不再仅仅满足于“居其有”、“居其完善”,而是更多地追求“居其环境”、“居其人性化”的优秀的理想家园。

近几年,自治区的园林建设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级园林管理局及规划局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及城市绿化事业也随之如火如荼的展开;同时,我区的园林设计、园林工程绿化公司也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各城市园林局、规划局、各类公园、园林工程公司、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绿化部门、房地产行业及物业管理公司需求大量的园林设计、建设和管理的一线技术人才;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园林行业职业岗位主要分为园林设计岗位、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岗位、园林工程预算岗位、园林工程资料编制岗位等四大类职业岗位。

3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

3.1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制定的依据和原则

3.1.1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制定的依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3.1.2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4)加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5)贯彻产学结合思想,实行“教、学、做”合一的办学模式。

3.2 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3.2.1 专业特点

为使我院的高职教育能够跟上全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为了认真贯彻和执行教高16号文件精神关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也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院增设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并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探索。同时,综合各兄弟院校的同专业特点及我区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实际,我院开设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的特色:

(1)根据社会对高职高专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遵循高职教育特点确立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具有明显的职业方向和岗位针对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性。毕业生既有一毕业就能就业顶岗的适应性,又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根据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在理论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整合过程中,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遵循主要为职业能力课服务,并与职业能力课有机融合、重构;在职业能力方面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老三段”模式,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同时满足社会需求和就业需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做到“模块组合,突出素质”实现“一专多能”。在实践教学方面,强调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同等重要,并突出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完成专业知识传授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任务。实现了高职教育、劳动就业、职业资格培训紧密结合,体现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主流。

(3)设立“5+1”教学模式,达到毕业就能顶岗的要求。前五个学期,学生以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实训为主,主要完成基本素质课、主干职业技术课、主干职业实训课的教学任务以及一些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穿插其中,循环互动。第六学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具体岗位技术能力的要求,将岗位实训分成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资料汇编等方向,在各个具体岗位进行实训,由现场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以产学结合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也在岗位实训中根据具体的实际要求综合考虑完成。

(4)实践性教学占有足够大的比重,保证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3.2.2 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园林工程综合职业能力,具备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园林施工技术、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养护与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资料汇编等能力的高技术型专门人才。能在园林设计、施工和管理等部门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咨询、施工、养护、预算、资料、管理和监理等工作。

3.2.3 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城市建设部门、大中型企业、园林公司、房地产公司、物业管理公司、花卉企业及其相关企事业单位,在园林工程技术员、绿化员的职业岗位上,从事中小规模的小庭院、道路景观、广场绿地、滨水景观、居住区景观、公园规划等各类园林绿地的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管理和维护、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规划设计与文本制作等工作。经过适当年限的工作锻炼,能达到助理工程师以上的任职条件和业务水平。

Ⅰ.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1)具备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思想道德及法律、外语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基础与辅助设计、绘画、园林制图等园林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3)了解园林美学基础知识;

(4)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造景和观赏园艺等方面的知识;

(5)掌握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知识;

(6)掌握园林工程材料、构造的理论知识;

(7)掌握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基础知识;

(8)掌握园林工程概预算知识;

(9)了解园林工程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方面的知识。

Ⅱ.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具有较强的手绘和计算机表达设计方案的能力;

(2)具有绘制施工图和图纸会审的能力;

(3)具有中小型园林设计的方案规划设计能力和园林艺术鉴赏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园林工程项目现场技术指导与安全质量检测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园林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6)具有一定的园林工程预、决算能力;

(7)具有一定的园林工程招标、投标、签订合同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园林工程资料汇编的能力;

(9)具有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和管理的能力;

(10)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

Ⅲ.毕业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1)具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服务的政治思想素质,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实干创新的精神,具有法制观念,有在园林工程施工、养护和设计行业生产一线建功立业的志向;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职业素质,热爱园林工程行业;

(4)具有较强的园林工程行业一线需要的业务素质;

(5)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自治区园林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需求,将本专业定位为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方向,面向7个岗位;按照实际工作任务的要求设置课程单元,以培养建筑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形成对应岗位能力、脉络清晰的专业课程结构(岗位能力分析见图1)。

图1 职业岗位能力体系分析图

根据园林景观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本专业的学习领域和典型工作任务,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各专业课程更具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配套的专业教学文件,建成一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完善教学基础工作建设,包括试题库建设,习题库建设,实习实训任务书与指导书、技能考核标准等等。

(1)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职业能力与素质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

(2)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在实践教学中强化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比例为44.5%:55.5%。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见表1、表2。

表1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A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 B职业素质与能力课程

思政 基础英语 园林美术基础 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工程管理

大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体育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 园林建筑与小品工程 中外园林艺术赏析

形势与政策 园林建设法规 园林工程制图 园林道路工程 园林管线工程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园林设计初步 园林工程概预算 园林内业管理

法律基础 ―― 园林建筑材料与构造 室外环境表现技法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

表2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计算机基础实训 园林制图实训 美术基础实训 社会实践

风景写生 园林建筑与小品工程模型制作实训 观赏植物识别 综合实践调研

(认识实习)

居住区园林设计实训 园林道路工程实习 园林工程测量实训 毕业设计综合训练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 园林工程施工操作实训 园林工程概预算实训 顶岗实习

5 结束语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的制订,有利于对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育的指导。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中的两个核心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从而推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春梅.2l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园林,2001,(4):13-14

[2]黄东兵,陈岭伟.中等林业学校园林专业职业能力结构的探讨[J]_中国林业教育,2001,(2):21-22

[3]邱国金,曹仁勇,刘玉华.园林专业“4+1+1”教改模式探索[J]_中国农业教育,2005,(2):27-28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篇5

关键字:风景园林 园林行业体系 综述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一、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二、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四、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篇6

看了俞孔坚“还土地和景观以完整的意义:再论’景观设计’之于’风景园林”,(以下简称“俞文”)之后,感觉到俞文对风景园林有片面理解,存在一些误区。表现在:

(1)把风景园林曲解为“唯审美论”、“唯艺术论”。

俞文先把“园林”和“风景园林”推到“唯审美论”、“唯艺术论” 的一个角落,于是“园林”和“风景园林”,就只能是19世纪“小农意识” 的延续,只能归入landscape gardening(英国式自然风景造园)之列,而不配和Iandscape architecture相当了。这是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广大会员的理解不一样的,也是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理解不一样的。

众所周知,风景园林是自然和生活的境域,不是平面艺术,从来就不是用“唯审美论”、“唯艺术论”所能概括。历史上众多的风景园林类型中,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除了审美因素之外,还包含了很多政治、文化活动和游憩的内容,更不用说宗教园林、群众游乐园林和风景名胜区等类型了。历代帝皇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禁伐令以及俞教授所推崇的风水理论也不全是为了审美。

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风景园林学科进入城市绿地系统层次,园林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游乐休息、美化环境和改善生态”。70年代又开展了风景名胜区工作,80年代以后风景园林工作领域更加拓展,包括水系、湿地、高速公路、人居环境、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等各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其业务范围正逐步向着大地景物规划延伸。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理事、专家曾多次阐明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强调风景园林学科是包含游憩、审美、生态的综合性学科。这和一些学者认为现代LA学科的三元素是基本一致的。曾经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硕士的俞孔坚否认这点,认为风景园林只是“唯审美论”、“唯艺术论”,恐怕是不大符合当年读学位时的学科实际吧。

(2)用“景观”的“完整的意义”取代风景园林的完整含义。

俞文说:“字典和《大百科全书》不能告诉我们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的名称”。因而从字典去查找Iandscape和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解释就是缘木求鱼了。果真如此吗?

Landscape在英语里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学科里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译成汉语,不能都用“景观”一个词来对译。辞书中不是没有“景观”和“景观学”这两个词。《辞海》对“景观”和“景观学”已有详细的解说。俞孔坚在《导读》中引用《辞海》的解释时,有意删去了这两个词条的第一句话——定性语·[景观]地理学名词;[景观学]自然地理学的分支。混淆了地理学科和LA学科对landscape的不同内容和含义。难道这就是他所倡导的 “景观”的“完整的意义”?

Landscape在LA学科中真正的内容和含义是什么?J.O.西蒙兹在其经典著作《风景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俞孔坚译为《景观设计学》)第六章:景的特征(the character of landscape俞译为景观特征)有详细论述。我们就引用俞的译文,看看其中的几个小标题:美、和谐、不协调要素的剔除、引入强调要素、使用性、适宜、协调、对比、变化……。这些和我国风景园林学研究的内容是多么吻合。足以证明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的landscape不是地理学的概念,也不是生态学的概念,正是风景园林的概念。

每个学科都应该有自己的定位。风景园林(LA)学科的定位是“一门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与其周围的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和科学”。艺术是风景园林学科的主要因素之一(不是惟一),风景园林学科是要从艺术的角度去研究和处理土地,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如果取消了艺术这个要素,风景园林学就和地学、生态学、林学甚至城市规划学(不包括城市设计)没有什么区别了。包罗万象的“完整的意义”只能是定位模糊。

(3)风景园林过时了吗?

俞文说:“LA的过去叫园林或风景园林,LA的现代叫’景观设计学’,LA的未来是’土地设计学”’。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把中国现代的LA——风景园林学推向过去,而把他首创的“景观设计学”取而代之。这完全是不正确的结论。

我国现代风景园林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经济不发达和政治的原因,历经曲折坎坷,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复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正是欣欣向荣的黄金时代。而且在理论上和业务领域方面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并没有过时。不必讳言,中国现代的风景园林学科在理论、实践和教育方面,和国际上先进国家相比,在总体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大地景物规划层次某些内容还未开展,这是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造成的。但即使和IFLA各个会员国比起来,也是各有长短、各有特点。特别呈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例如世界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园林城市的创建“和国际Nations in Broom”评选活动的参与,对国土生态的重视,人居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和国际水平的拉近,也是世界公认的。我们现在从事的工作,和国际上LA学科的内容 和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怎样缩短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和国际的差距,俞文提出的解决之道的情景A和情景B,都是建立在他所认为的风景园林就是风景审美的片面认识之上,是站不住脚的。他所提出的“景观设计学”的新瓶子里装的是什么酒呢?从实践方面看,北大景观设计中心及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完成的各类项目,并没有超出《中国大百科全书》园林学所指出的传统园林、城市绿地系统和大地景物规划3个层次的范围。俞文说:“斗胆试问,有多少以正宗风景园林师自称的设计师或设计院在这样的新城镇和城市新区的总体设计中,除了参与其绿地环境设计以外,到底还发挥过多大的作用?”据我所知,正宗的风景园林院系毕业的设计师在全国各省市的城市规划设计院担任院长或总工的大有人在,做具体城镇规划设计的就为数更多了。仅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例,风景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在城市规划所、风景园林所、历史名城所、旅游规划中心等所室的都有,他们的工作就不局限于城市绿地环境设计。像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修编、深圳宝安区、龙岗区分区规划、安徽黄山市(含屯溪、徽州、甘棠三区)总体规划、湖北十堰市总体规划修编等项目,也是由风景园林师主持的。风景园林专业是十分广博的专业,任何人都没有可能或能力把园林专业所有的内容做全做好。就象医科一样,学习的时候不分科,毕业出来工作时再分科。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的设计师,所处工作岗位不同,有的人微观的项目做得多一些,有的人偏重宏观一些,也是很正常的事。不能由此得出风景园林不等同于LA的结论。

风景园林教育方面,我国与国际的比较,应着重在本科方面,这是基础;研究生已有了本科的基础,可以再细分研究方向。美国的风景园林(LA)专业本科设立在建筑、农林、艺术学院的都有,课程设置也各有侧重,但是核心的社会、生态与艺术三位一体,不可偏废。我国的情况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本科专业在1998年前设在理工、农林、艺术等院校,课程设置基本上是规划设计和生物生态并重,有关社会方面的课程比较薄弱。应该说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质量还是不错 的,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在校学生多次在IFLA大会的设计竞赛上超过外国学生,屡屡得奖,就是证明。教育部1999年撤消了理工学院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本科,仅在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在农林院校保留园林专业本科(偏重于植物)。把一个完整的综合性专业分开设置在农林和理工院校里,不能不影响到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和它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然而这并不是风景园林专业本身的过错。至于北 京大学的“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由于建立时间不长,而且没有本科,目前还看不出它的效果如何。

要改变上述情况,光靠改变名称就能解决问题吗?如果从汉语词汇的约定俗成来看,“景观”还不如“风景园林”。社会上有多少非专业人士能了解“景观”的“完整的意义”?单纯从字面上去理解可就真的会变成“唯审美论”和非生态性的了。看看有些房地产开发商打出的 “景观”牌是什么内容,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承认俞教授在翻译介绍国外风景园林理论、教育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 作。他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些弊病的批评,虽然在言辞上有些矫枉过正,却也切中时弊。至于他叫他的“景观设计学”,我们认我们的风景园林学,大家都明白这是相同的学科和相同的内容,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可是他非要推倒风景园林学科,自立山头,我们就不得不把事情挑开来说了,这已经超出学术之争的界限了,争论可以到此为止了。 参考文献

[1]汪菊渊.园林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风景园林设计分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风景园林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作品集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李嘉乐,等.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园林,1999(1).

[4]李嘉乐.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内容及其形成过程[J]中国园林,20029(4)

[5]孙筱祥风景园林(LA)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国—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J],中国园林,2002(4).

[6]刘滨谊.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J]中国园林,2001(1).

[7]孟亚凡.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学科教育[J]中国园林,2003(7)

[8]J.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篇7

摘要:在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园林景观设计技能作为中心,从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构建、课程衔接以及完善实践教学等方面对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着重突出对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期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切实提高园林专业的人才质量。

关键词:园林;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72-02

@林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对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要求很高[1,2]。在国家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对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改革,不仅顺应历史潮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园林应用型人才,是园林专业教师所必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要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没有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行不通的。因此,对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一、玉林师范学院现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有公共必修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公共体育等)、学科基础课(园林绘画、园林史、植物学、园林艺术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园林制图、园林测量学、园林生态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设计基础)、专业选修课(园林效果图3DS MAX、园林效果图Photoshop、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筑环境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等)。虽然园林专业课程的涵盖了园林植物繁育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内容,但整个课程体系中还存在亟需改进的一些问题。

1.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向不够突出。目前,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只设置了园林植物与园林规划两个方向,这与园林行业就业方向的人才需求相距甚远,不能完全满足园林行业的岗位需求。在实际的岗位需求中,园林行业不仅需要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繁育与养护方向的人才,还需要概预算、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因此,应根据实际的社会需要来突出专业的培养方向,让学生有更加明确的技能学习目标,让老师有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各学期课程安排不够合理,专业课程衔接不畅。在园林专业现有的课程安排中,有些专业课程的设置顺序比较混乱,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安排,使得有些课程前后衔接不畅。主要表现在有些专业基础课程开在了拓展课程之后;有的课程如植物学、园林花卉学与植物生长物候期不相吻合;第7学期课时安排较少,毕业设计没有及早布置,致使学生清闲,第8学期安排毕业设计与学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相冲突。

3.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偏低,实践体系不够完善。园林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强调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玉林师范学院现有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实践部分所占比例不到总学分的30%。因此,实践部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现行的实践课程体系中,仅有第5学期的综合性专业见习1次,第8学期的专业见习12周,以及第8学期的毕业论文12周。单个课程如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学、园林工程等课程的教学实习均未有设置,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二、改革措施

1.根据人才需求状况突出培养目标,增设专业培养方向。从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目前就业岗位多集中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这几个方向,其中又以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的岗位为主。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培养目标修订为“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城市建设、园林、农林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城镇园林绿地、风景区、森林公园等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有较强的自主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在专业培养方向上,重新修订并设置了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管理三个方向,以满足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求。

2.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中心构建课程模块。从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不管是园林景观设计岗位还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位,这些岗位对园林人才最核心的能力要求其实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能力,即使是从事园林工程的毕业生也要具有扎实的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能力必须作为专业核心能力来培养。

在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重特色课程设置原则指导下,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框架是:以园林设计理论教学为龙头,构建以生态学为重点的园林设计理论课程模块;始终贯穿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条主线,构建以园林植物为重点的植物学课程模块和以园林美学为重点的园林艺术类课程模块;以实践技能培养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两大支撑,构建以园林设计与效果图表现为重点的技能培养课程模块和以表达、沟通、协调为重点的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模块;以园林综合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园林景观设计实践课程模块。

3.通过园林专业课程的整合和渗透,解决课程衔接问题。园林专业无论是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施工与管理类课程还是植物栽培养护类课程,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前后衔接都非常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次的调整中,将《园林史》从第2学期调整至第1学期,将《园林艺术原理》从第三学期调整至第2学期;将《园林测量学》从第3学期调整至第5学期,以便为第6学期的《园林工程》做好衔接;将《园林树木学》从第5学期调整至第4学期,以便能更好地与树木的物候期吻合,利于学生对园林树木的识别和掌握;将《园林工程概预算》从第7学期调整至第6学期,以便能更好地与《园林工程》课程互相渗透结合。

4.增加强化相关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完善实践体系。园林专业的教学实习分为单一课程实习和综合实习两个方面。单一课程教学实习主要是解决各单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深化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和掌握;而综合性教学实习主要是解决各相关课程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全面理解掌握。为了提高实践课程的综合效果,采取以下相应措施:一是将相关课程的课内实验独立出来,单列成为一门实验课程,并适当增加实验学时;二是增加综合性教学实习的次数。原来的综合性教学实习仅有1次,对于学生来说,在没有见习基础的情况下突然进行大型的综合实习会让他们措手不及,不敢动手,也不会思考相关的专业问题。因此,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于第2学期和第4学期各增加了一次综合性教学实习,并将第7学期的综合实习调整到第6学期,加上第8学期的毕业实习,这样就可保证学生每年都能有综合性实习,并且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而循序渐进,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有很大的帮助。三是适当增加教学实习的时间,由原来的2周增加到4周;对于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的比例达2∶1,专业见习达到4周,毕业实习达到24周。

三、小结

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经过5年的积累和探索,以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特点逐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逐步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也需要不断完善[3]。我们会通过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导向,从教学和课程体系方面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切实提高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俊英,王刚,金煜,王楠.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2,(02):4-6.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篇8

一、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变化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仍采用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且缺少植物景观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内容,学生很难想象出园林植物景观建成后的效果。虽然部分教师借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能直观、形象地展示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组合在一起的群落特征和景观效果,但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缺少板书,导致理论讲述和图片展示速度过快,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记忆。长时间处于多媒体教学的高度紧张状态,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僵化影响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国内农业类院校开设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名称不同,内容也有差异。多数农业类院校开设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都以生态学、植物分类学为基础设置教学内容,缺少理工类和综合类院校教学中所强调的景观美学、空间构成等内容,同时存在着重视理论内容的讲授,缺乏对实验课、实习课等实践教学的重视。多数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实验、实践课程仍停留在写实验报告和实习论文等传统方式上,与城市规划与设计计算机园林辅助设计等相关教学内容缺少联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课程体系的完善。

(三)具有园林设计专业背景的师资力量不足杨学成等将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为6个字,即引导示范实作,并指出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不在于教师传授了多少具体的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一个教学过程结束后能够掌握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农业类院校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多具有园林、植物学、农学、生态学、林学、果树学、园艺学等专业背景,缺少园林设计专业背景,所以园林项目方案的设计水平与表现能力不是很强,授课中难以利用手绘形式或电脑辅助制图的方式来进行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具体引导与示范操作。多数授课教师都把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视为园林植物教学的范畴,只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无法用图示语言讲解植物景观设计的内容。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授课教师由于专业背景的限制,缺少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实战经验,因此实践教学中的很多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项目都是虚拟的,任务书中缺少对设计项目场地环境的界定,没有场地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补充设计阶段的评图训练。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设计,课程结束后学生除了记住相关的理论知识外,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要领和表现技法掌握得较少。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严重脱节,导致很多风景园林本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独立承担复杂的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只能完成简单的方案描图和景观建模工作。

二、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兼顾工科和农科院校课程教学特点确立教学新思路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工科院校,非常注重培养风景园林本科生的平面构成和空间构成的设计能力,这一做法对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农业类院校授课教师受自身专业背景的限制,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中对植物群落空间布局和平面构成讲授不够深入,学生作业显示在平面线条、空间安排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可借鉴工科院校的授课形式,在突出地形、道路、水系、建筑小品等影响景观规划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园林植物这种软质景观要素参与方案的平面构成和空间塑造,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植物只能成为景观配角的问题。

(二)基于一课+三课课程群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项目教学涉及植物规划、植物设计、植物种植及成果表达等4个方面,设计尺度包括宏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观的绿地景观设计和微观的植物种植设计。为了较好地完成课程作业,学生应具备场地规划、场地设计和植物种植设计能力。所以,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建设中建立配套课程群是至关重要的。针对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课程设置的特点,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与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和计算机园林辅助设计等3门不同的专业课程进行了统筹安排。教学中以城市居住区为设计对象,在完成居住区规划、居住区场地设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居住区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宅间和宅旁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等内容,形成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群建设的新体系。

(三)构建网络+软件教学平台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植物分类知识和空间塑造能力。为了进一步强化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植物景观的空间感知,课程组编写了一系列多媒体网络课件,同时教师在课程 教 学 中,积 极 采 用 Auto CAD、3D StudioMAX、PhotoShop、SketchUp等计算机园林辅助设计制图软件来完成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场地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补充设计等各种过程。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的组合模式和空间效果。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VR软件教学,以动态的方式展示不同类型场地、不同设计阶段的植物景观设计效果。虚拟与现实技术的合理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设计的积极性,提升了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

(四)项目教学与基地实习相结合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学院与哈尔滨多家园林公司和部门开展了密切合作,为本科学生的绿化实习提供了基地。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了4种项目教学方法。

1.虚拟项目法在没有具体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前提下,授课教师多途径搜集居住区、道路、广场、公园、厂矿、机关等一些典型绿地的图文资料,编写相应的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教学任务书,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中的要求,独立或合作完成虚拟项目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案。

2.真实项目法授课教师将自己主持或在校外实训基地参与的植物景观设计项目作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针对实际项目进行场地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补充设计等阶段内容的讲授,并安排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设计,使学生充分了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各阶段的进度安排和成果要求,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3.引导项目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定期去广泛查阅国内外植物景观的经典案例,对比分析各经典案例植物景观设计的要点。在课程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电脑和手绘形式进行植物景观节点的临摹,并以汇报的方式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对植物景观设计案例的解读能力。

4.互评项目法东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验课的考评多以学生的实验报告、实习论文等为主要内容,这种考评方式容易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了客观评价学生的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能力,教师采用了互评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相互点评其他同学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增强学生对植物景观设计方案的鉴别能力与方案点评技巧。

(五)确立科研与教学互促共进的发展模式在东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中,逐形成了以研促改、教研结合的发展新模式。授课教师申报了多项横向、纵向科研课题,先后获得了部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6项,授权专利3项,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科研成果。同时科研成果提升了授课教师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这种从教学中来,凝练为科研方向,形成科研成果,最终又将科研成果服务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耦合发展,促进了教学效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