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环保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4-18 17:46:13

环保教育论文

环保教育论文篇1

在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如高一化学课本,在硫酸的工业制法这一节,介绍了环境保护初步知识,在授课时我们可列举一些实例,比如,列举远的“世界上著名的公害”。近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海湾战争”,大范围的“外国、外盛外地区”,小范围的“本盛本区、本乡甚至本校”。再增加一些具体数据,比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一亿五仟万吨,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即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然在补充介绍这些内容、实例时,要注意体现常识性,不要超越学生的可接受性,适可而止。

另外,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例如,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此外,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象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O3,稀HNO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12月

〔2〕高级中学《化学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2月

环保教育论文篇2

憙一、从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看加强环保教育的重要性。憖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产生了大量的工业“三废”,使得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据有关资料记载,1943年9&127;月美国洛杉矶首次发生崐了光化学污染,即“洛杉矶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8日在英国伦敦崐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在日本,曾因含汞废水通过生态系崐统食物链的转移、循环、累积而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俣脖事件;由于崐全球温室效应,引起人体组织缺氧,导致头痛、神经麻痹,甚至危及生命崐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国的上海、兰州等工业城市上空已出现了浓重崐的化学烟雾;我国长江以北的地区已找不到一条未被污染的主要河流;我崐国的一些大工业城市近年来连降大量的“酸雨”……显然,环境的污染已崐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严峻的环境危机,使得加强环保教育成为我崐们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教委也从1990年起把环境教育纳入九年崐义务教育大纲,并在《关于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中指出:“把崐环境教育渗透到有关学科教学中去。”由此可见,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崐民族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

憙二、结合化学教学,加强环保教育。憖

环保教育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全民性等特点,涉及到自然科学、社崐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目前在我国尚崐未有专门对中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教材和大纲。而化学学科与环境问崐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渗透的内容很多。因此,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崐之中,是广大化学教师应努力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1.在化学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

中学化学课本中,将近一百七十多个化学实验,多属于有毒、易燃、崐易爆物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同时又接触到了工业制硫酸、硝酸、合成氨工崐业、炼铁、炼钢、电解、电镀等化工生产过程,可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的内崐容很多。在每章、每节的教学时,加强对环保教育的渗透,从化学角度出崐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原崐理上明白危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例如讲到水污染时,应重点讲明白水污崐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含有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的使用。常崐见的重金属离子为钡离子、汞离子、铜离子、铬离子等。这些重金属离子崐可使生物体内蛋白质凝固,一旦含有这些重金属离子的水被人饮用,则会崐使人体中运输血液的血红蛋白凝固而导致缺氧窒息死亡。又如在进行有关崐“酸雨”的教学时,重点讲明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由于工业上酸性气体如硫崐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所致。结合我国南方省份多崐“酸雨”的事实,使学生明白,“酸雨”可使地表水质酸化,毒害鱼类及崐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农业减产,腐蚀建筑物,破坏名胜古迹等。通过崐在化学课堂上环保教育的渗透,既能对学生拓宽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崐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联系地方环境状况,加强环保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除了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渗透外,还可紧密联系崐当地实际,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工业状况,环境现状以及本地崐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无锡地区地处太湖之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崐无锡的工业和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城市污水、崐工业“三废”的无节制排放,使得美丽、富饶的太湖变得不再那样光彩夺崐目。使学生了解到太湖水质的污染不仅阻碍了农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崐而且给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危害,严重危及了人体的健康。同时也让学生崐了解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的努力下,太湖及其周边环境的污染问崐题正在加紧治理,不久的将来,一个美丽、富饶的太湖会再现在我们面前。崐另外,苏南地区交通业的迅速发展引起的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了城崐市空气的严重污染。这些耳闻目染的环境现状都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崐良好素材。通过这些看得见、听得到的素材,使学生更加增强了对环境的崐保护意识。

3.开展第二课堂,加强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论文篇3

我国在加强环保立法的同时,适时地扩大了环保执法队伍,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环保工作的进程,使我国的环保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我国的环保执法人员的环保责任和个人环保保护意识还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环保的要求。为此,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当重视和加强对环保执法人员的环保意识的教育,以增强环保执法人们的自觉性、规范性和科学性。1.科学培养环保工作人员,包括工人、技术工作人员、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环保队伍的培育和成长建立在科学教育的基础上。2.特别要重视对在职环保人员的使用和教育工作。使他们尽可能地成为合格的环保人员。3.建立健全环保部门内的奖罚机制,严格的要求环保人员的执法行为。防止环保人员。在重视环保教育工作的同时,应当加强环保执法工作力度。

二、环保执法是环保方面的关键性工作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法律,各部门,各地方政府,也先后制定了地方环保法规、规章。我国环保执法的重要任务是: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统一监督管理,增强环保执法实效,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健全制的机制,加强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提交执法能力水平。十七大提出: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当前,我国环保执法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依靠法律手段,防止环境污染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又是一个经济问题。由于我国人口较多,自然资源分布广,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的利用律低,同时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要落实国家环保的基本政策,必须依靠法律的手段。环保执法,是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环境问题,只有走向依法治理环境,才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只有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才能有效地防止各类污染的产生。[2]具体措施如下:1.对环境环境污染有影响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及域开发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批制度。2.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项目,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治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设施必须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或使用。3.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单位,必须向环保行政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工作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污染的有关技术资料。4.对向环境排污物或超过规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法征收排污费。5.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扰民突出的企业,单位实施限期治理。6.强化污染现场监督检查力度,依法对排污情况、污染治理情况、污染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7.建立污染的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8.依照法律规定,对排污单位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

环保教育论文篇4

人们往往认为环保是社会事业,与学校教育无关;除了环境专业和与环境专业相关的专业外,当前高校也很少有意识地把环保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去的。很多高校的环保教育都是通过一些社团组织主办的一些公益讲座或行动倡议来进行的,而这些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走个过场,就算对得起教育的社会责任和良知了。殊不知,环境保护,教育为先,学校教育是环保教育主阵地,而大学是学生在校系统教育的最后一站,这一阶段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明显增强,抓住这段时间的教育对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有着深远意义。高校大学生环保教育应该成为我们今后思想教育紧抓的一个大方向,因为环保教育也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校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总体水平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之间的距离很大。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食堂方便饭盒白色污染,大学生乱扔垃圾、浪费水电、随地吐痰、不爱护植物等行为随处可见,大学生基本环保知识的缺乏和环保行为的无意识状态让我们深感环保教育势在必行。要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确环保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滴行为中。

2工科院校开展环保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环保教育也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重视,不少研究者认为应该将环保教育列入高校整体教育体系中,并且要加大对环保教育的人、财、物的支持,建立相应的教育机制。但是就现状而言,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相应的大政方针的出台到各个高校进行贯彻落实,从而形成系统完善的环保教育模式,尚待时日。从西方国家以破坏环境为提前的工业文明的大发展,而后又遭受环境问题困扰与报复的情况来看,紧迫的形势不容我们再重蹈覆辙,不容我们再袖手旁观了。高校的管理者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对环保教育的投入,利用目前的教育资源加强和完善环保教育。下面就笔者所在的工科院校为例,谈几点开展环保教育的实现途径:

2.1将环保教育纳入到工科院校的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相关章节中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是教育体系内规定必须要修习的课程,特别是政治理论课,覆盖面广,课时有保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对培养学生的“三观”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各高校也在不断深入探索这两门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在这两门思想政治课程中将环保教育设立为独立章节完全有可能。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与实际相结合,更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课堂形式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如参观考察,现场辩论,知识竞答等,让环保教育不断深入人心。

2.2将环保教育纳入到工科院校选修课的必需开设的课类中高校的选修课制度就是为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开设的,对于广大非环境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增加环境保护类或相关的选修课程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工科院校是以机械、电工、电子信息、水利、土建、化工、管理等专业为支撑的高等学校,这就为环保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专业和师资方面的支持。工科院校可以通过提高课酬和学分鼓励等方式来激励师生开设和选修环保课程,还可以通过改革选修课考核方式来提高师生们对环保类选修课的重视程度。相对于其他途径来说,通过这种系统教学的选修课的方式更利于加强对大学生的环保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

2.3将环保教育纳入到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校园精神、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及传统习惯的总和,主要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环境和无形的精神文化环境两个部分。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校园文化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内在的教育作用,教育渗透性很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会将全校的师生员工带入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环境中。那么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将环保教育纳入其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到科学健康地对待资源、珍惜环境的环保思想,从而起到其他方式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可以通过学报、广播、网站、宣传栏等媒介进行环保的宣传与倡议,利用世界环保日、世界粮食日、世界地球日等纪念日来进行主题班会、座谈会、专题讲座,也可以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比如:环保时装秀、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摄影赛、环保征文演讲比赛、环保科技创意展等,调动学生投入到环保知识的宣传和传播中去,并对努力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的先进个人、先进事例进行表扬和激励。

2.4将环保教育与工科院校的实验实践课相结合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更直观明了地普及环保科学,在开设理论课的同时,工科院校可以利用环保专业实验室或相近专业的实验设备,鼓励大学生观察或动手进行实验。比如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废旧材料的不合理扔弃对环境的危害,我们可以在材料专业实验室里开展废旧材料无害化处理,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客观检测到底废旧材料有多大的危害,并且怎么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如何才能将重金属和高分子材料进行回收再生利用;还有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电子产品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等方面,都可以在实验课的开设进行教育。另外,现在高校里已经成立的环保志愿者、环保志愿联盟等学生社团组织,走进社区,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环保公益活动,广泛地将环保知识宣传和传播到社区的居民中,让更多的群众了解环保知识,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做起,让更多的人投入到人人有责的环保事业中去。除此之外,笔者考虑能不能尝试将大学生的环保行为与在校大学生的评奖评优、保研等方面相挂钩,以及如何把握其中的衡量考核标准。这些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可以探讨和实践的问题。

环保教育论文篇5

在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如高一化学课本,在硫酸的工业制法这一节,介绍了环境保护初步知识,在授课时我们可列举一些实例,比如,列举远的“世界上著名的公害”。近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海湾战争”,大范围的“外国、外盛外地区”,小范围的“本盛本区、本乡甚至本校”。再增加一些具体数据,比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一亿五仟万吨,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即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然在补充介绍这些内容、实例时,要注意体现常识性,不要超越学生的可接受性,适可而止。

另外,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例如,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此外,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象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O3,稀HNO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绿色奥运环境保护教育

一、“绿色奥运”形成之背景

回顾奥林匹克运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是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日趋严重,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的社会活动之一,对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为修建高尔夫球场和滑雪场而砍伐大片的森林,有些国家为举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会,特别是举办奥运会和洲际运动会,不惜毁坏大片森林、农田和绿地,大兴土木修建体育设施,造成对环境的严重破坏。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进而思索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人们经过反思认为,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及运动会的筹办也应尊重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协调一致,从而保证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寻找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点,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社会对这一点已达成共识。国际奥委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环保方面的要求,并在国际体育界率先采取一系列维护环境的措施,并将环境保护逐渐政策化。1991年《奥林匹克》增加了一个新条款,指出应努力使奥运会在确保环境问题受到真正关心的条件下举行,提出举办奥运会的所有城市必须提交一份环境计划。1992年6月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萨马兰奇提出了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张。此后,国际奥委会将环境作为继体育及文化之后第三个标准衡量举办奥运会的组织工作。1994年8月,国际奥委会与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签定合作备忘录,加强两个组织间的合作,共同致力于保护环境。1995年7月瑞士洛桑体育与环境会议上,国际奥委会明确指出把保护环境和体育、文化共同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三个方面。1996年在亚特兰大举行的国际奥委会会议决定成立环境委员会,并重申:“所有申办奥运会的城市都必须考虑到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之间的这种至关重要的联系”。1997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针对举办悉尼运动会召开了“绿色运动会”研讨会。1998年第18届长野冬奥会的组委会把“爱和参与”视为举办奥运会的宗旨并把“人类与大自然共存”定为大会的主题,使20世纪最后一次冬奥会展示出强烈的“绿色、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随后于1999年制定《奥林匹克21世纪行动议程》,明确奥林匹克运动要全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要求申办城市必须在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下举办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在继承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上,又以可持续发展观进一步强调了“绿色奥运”的时代指向。至此,绿色是成功及举办是否圆满的关键因素。

二、“绿色奥运”的内涵

“绿色奥运”是奥林匹克的精神支柱绿色是大自然的主色调,奥运和绿色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体育与环境的关系。人们向往绿色是期盼生存的环境能得到保护,人们向往绿色是希望地球的生态平衡不再被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999年制定的“奥林匹克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奥林匹克要全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它要求每一座申办城市,必须首先检查自己在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情况下,举办“奥运会”的能力。“绿色奥运”有它特定的含义和时代背景,它不仅是视觉上的绿色、听觉上的绿色和嗅觉上的绿色,它还意味着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价值观念。最基本的精神就是体育的无公害、纯洁、公正、科学、进步和发展。体育要为人类更好地生存、为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和平作贡献,用体育全面协调的思想和手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自身的三大和谐的时代文明。国际奥委会已经把体育、文化和环境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支柱。

在新世纪之初,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响亮口号,它是针对北京这座文化古城在发展为现代化世界一流城市所遇到和将要遇到的问题而提出的。2008年奥运会将在绿色的北京举行,北京将为奥运会提供一座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现代化世界一流大城市。

绿色和奥运的关系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体育与自然相结合,使人与自然重新结合在一起。既锻炼了身体,又享受了大自然的美景;二是要求体育活动要尊重资源、保护资源和利用资源。

加拿大科学家戴维?谢纳申科在对“绿色奥运”研究之后指出:“绿”代表“人们的渴望”和对“更高水平的期望”。“绿色奥运”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

(1)绿色技术在体育运动中广泛应用。如种草、植树、绿化城市;改善生态系统和人文景观;水和大气污染的治理;无公害材料的利用等等,主要关注环境对体育的影响,偏重于技术层面。

(2)文化和环境,相互协调、均衡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在体育运动中各民族的体育项目,能够逐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残疾人体育得到普遍的支持;体育与文化、自然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大众体育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等

等。

(3)树立和形成新的发展观念。探究体育运动不和谐问题产生的经济、社会原因及在此基础上的解决途径。强调从技术到体制到文化的全方位透视和多学科研究。举办一届“奥运会”,不是一瞬间的事,把“绿色奥运”观念视为一个进程而不是一个“快速的结果”,是“绿色奥运”追求的最终目标。

三、绿色奥运与环境保护教育

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申请时北京失败,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北京的环境质量问题。为了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奥组委提出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为改善北京的声讨环境作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北京申奥成功,充分说明环境保护已成为现代奥运的主题。

环境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蕴含着一种重要的道德价值,它在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同时,唤醒人们的生态论理良知。这里所说的环境意识,是指人们关于环境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观点、知识、态度、价值和心理的总称,它不仅仅包括文化科学知识,同时也包含思想和道德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说,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意味着帮助个人和社会群体形成对整个环境及其问题的认识和感受。环境意识既是各种具体环境教育形式的必要基础,也是环境道德发展的先决条件。人一旦有了环境意识的敏感性,就会有保护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环境教育的内容是由目的决定的,它与国际倡导的环境教育应是一致的。环境教育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进行环境教育,不仅体现了现代科学和教育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更体现了现代教育

实践中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是当代环境教育的主要特点,它对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实施

绿色奥运的提出能更进一步的让全世界人民提高环保意识,也能让所有的体育工作者树立新的理念。现在许多体育管理部门和体育工作者在研究、规划体育事业发展大计的时候,无不以这种新的理念为指导。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行动计划共包括30条,其中包括建立绿色社区、绿色商业、绿色旅游、绿色单位、绿色企业、绿色使者等。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行动计划是集思广益之作,因为北京人口密度大,工业用地广,交通拥挤,流动人口多,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大气和水污染严重,所以我国的绿色奥运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不仅要完成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还要搞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形成人人保护环境、参与行动的良好社会风尚。为达到绿色奥运的目标,北京将采取引进清洁能源、调整工业结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措施。希望通过筹备和举办奥运会在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生态和水质环境、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通过实施绿色奥运的行动计划,我国将切实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努力建设与奥运会相适用的自然环境保护。并将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加强中国乃至全球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强化环保,开展民用工业全民体育环境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将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先进环保理念相互融合的结晶,是北京对当今国际环保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

五、结束语

环境是资源的载体,保护环境就是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奥林匹克运动会经历了百多年的历史,在可持续发展中认识了绿色奥运的重要性。人-体育-自然环境就像大自然中的“生物链”一样,环环相扣,不可分割和对立。举办“绿色奥运”,强化环境保护教育,提升生态体育和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观念和意识,对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天:共建人文奥运,共享奥运文化.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环保教育论文篇7

在生物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很多。高中人教版第三册教材《稳态与环境》中,就有两章内容《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环境保护问题之间有密切联系。除此以外,教材中还有很多其他内容也具有环保教育价值,如何恰当地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素材,传授给学生环保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利用教材中的环保教育资源,对于环保教育乃至整个生物教学活动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以后,学生了解到绿色植物对于控制大气中氧气的浓度、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此给学生介绍:当前地球植物覆盖正在急剧减少,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仅仅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就已经消失了一半;与日本百分之六十的森林覆盖率相比,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线等内容。结合刚学习的知识,学生对于绿色植物的减少所带来的环境危害会认识得更加清晰,会有效地树立学生保护绿色植物的理念。

二、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来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尤其是生物学科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着直接的联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生物环保教育的资源。因此,教师在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把它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渗透环保理念。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可以让我们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这样,把环保教育用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但会让环境保护变得更加具体实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为“绿色之美”能够在生活中实现发挥出力量。

三、结合社会热点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中,一些事件一旦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很容易会演变成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与环保有关的社会热点对于我们的环保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教育素材。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效的环保渗透。例如,在给学讲到“食物链”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笔者就给学生举了一系列的例子,最典型就是“水俣病”。人以动物和植物为食,那么人与自然因依靠食物链而有了联系,动物和植物又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而生长的,当环境里有了汞污染,通过一些微生物的作用汞变成了有机汞,水里的鱼类吃了这些微生物,有机汞就在鱼体内富集,附近的人们吃了这些鱼,有机汞进入人体神经细胞,引起蓄积中毒就会患上水俣病,这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对于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并不陌生,而结合“食物链”的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食物链的知识更专业的分析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既加深了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也强化了环保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四、利用生物实验深化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论文篇8

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即是提高学生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其适应环境能力的有效方法。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仅会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上努力,同时还会在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方面,对学生渗透一定的知识。在环保教育方面,由于化学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教学上的便利,充分提高学生对环保工作的认识,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勇于承担环保责任。目前农药、化肥、杀虫剂等一系列的化学产品正在广泛的使用,对土地和各种再生资源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学习化学当中的环保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些污染物的性质和危害,从而主动预防或者在客观上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二、挖掘和延伸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对于职校化学教育来说,不仅仅在化工材料的运用和配比上进行教学,同时很多的内容都可以延伸到环保教育方面。从主观的角度来说,目前很多教师对环保教育并不是特别在意,他们往往更加愿意在专业性的知识方面下功夫。我国的社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环保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直接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在化学教育方面,需要进行环保教育。比方说,在学习“非金属单质与化合物”后,应向学生介绍大气污染的主要“杀手”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除了给学生讲清它们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外,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的产生,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中毒后如何处理等等。从以上的阐述来看,环保教育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具有很多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环保教育。

三、规范实验操作,进行环保教育

职校化学教育与普通高校的化学教育具有很大的差别,职校主要是以实践技能为主,因此从职校走出的化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在把握试剂含量以及试验方式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职校化学教育在实验操作的时间上非常宽裕,因此,在日后的环保教育当中,必须规范实验操作,进行全面的环保教育:

(一)健全实验室各种环保设施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环保的意识固然很重要,但环保的方式才是最终决定结果的因素。在试验当中,如果操作方式或者设施不齐全,很有可能导致污染出现,为了保证在日后的试验当中,充分的减少污染,让学生从小事上树立环保意识,我们必须健全实验室各种环保设施,如在实验室设立台面通风口、通风橱、辅助通风扇;废液缸、沙箱、药品回收处,有条件的可建立废水、废气处理回收系统,以减少实验对环境危害。

(二)应用微型化学实验方法,尽量减少化学污染的产生

在过去的化学教育当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试验的过程和结果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因此在试剂的用量和试验的时间上,做出了很大的调整,这种方法固然让学生更加了解试验,同时在操作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负面影响在于环境污染较大。本文认为,在日后的教育当中,可以采用微型试验,减少化学污染。微型试验可以看作是正常试验的“迷你版”,这种实验方式所使用的仪器小巧,并且在试剂的用量上也很少,同时又可以使整体的化学反应变得更加鲜明,丝毫不会耽误学生的学习。另外,采用微型试验的好处还在于,非常安全、污染小、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比方说在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依照原教材规定每次需要0.3g~0.5g硫来反应生成0.6g~1g二氧化硫。但微型实验每次只需0.03g,完全反应只产生0.06g二氧化硫。由此可见,在采用微型试验以后,试验方式和试验结果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优化,今后可以大范围的推广。

四、总结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