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8篇

时间:2023-05-15 16:13:02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1

关键词:教师;定位;课堂;角色

那么,如何正确定位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中的角色呢?

一、教师应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促进者,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优化学生学习的外部、内部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优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因素,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的学习。

二、教师应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指导学生自我设计学习活动和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教师可演示课件,图上有一条公路,如果两辆汽车从这条公路上的两地同时出发,行驶的方向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通过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探究出运动情况,使教师和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现了同步成长。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咨询者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疑问,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应成为他们的咨询者。教师是他们失去目标时的问路人、迷失方向时的指路人,而不要充当学生的领路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不同意见。

四、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

如果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如同“导演”,那么,学生学习中的合作者就是“演员”。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合作意味着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具有自主求知、自主发展的特点。

五、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者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关系,使教师从“权威”变为“合作伙伴”,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

近年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教师在课堂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2

一、桥的角色

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近教材,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和教材产生感情、认知共鸣。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教师首先要带头对课文质疑,有了老师的带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迅速的被带动起来。然后教师有计划地由自己提出问题而过渡到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思路,诱使每一个学生开口。当学生动起来后,要引导学生反复深入地思索。从而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同时,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舵手的角色

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老师当好"舵手"这一角色是很关键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正确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意发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铺陈出许多问题。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被一些热情的称赞搪塞过去,这无疑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造成消极影响。还有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答问,不少老师显得没有太多的办法。或者置错误答问而不顾,找别的学生继续回答;或者简单否定其回答;或者就事论事地引发一番,不得要领。这种不但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课堂角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妨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思考、理解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

三、钥匙的角色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只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紧密结合与教材相适应的阅读读本,引导学生打开阅读视野的大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做好阅读的指导,让他们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渠道。

四、导演的角色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 我认为教师更应该做一名“导演”,把演出的“舞台”让给学生,课堂上使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教师指导下的积极主动的“体验者”。 作为“导演”的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在于“上台表演”,而在于指导“演员”们领悟“剧本”,鼓励他们大胆展现自己,在倾吐表达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发展自身潜能。?教师作为“导演”,是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角色,吸引学生在投入地“演出”中体验情感,掌握知识,感悟语言。同时,“导演”设计角色时要把握面向全体,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的原则,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乐趣,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向教材,让学生有新的发展,进行新的开拓,在探究发现中达到一种新的境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五、天使的角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同教材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从而实现语文文本的情感目标。

六、擦火石的角色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老师在教学时应扮演好擦火石的角色,让学生感情产生共鸣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维擦出创新的火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上飞起来。教师要善于创造学生感情同教材的临界点,积极营造学生思想同教材的着火点,然后不失时机的给学生“煽风点火”让他们的感情沸腾起来,让他们的思想活跃起来,进而完成文学作品人物思想、情感等的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达成目标要求。

七、记者的角色

如今,学生作文的内容及体裁都呈现开放的状态。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的考试形式。平时在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老师可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说开去,会有说不完的话语,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想。这时,教师就要扮演记者的角色,针对某一个话题,事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设计好不同的问题,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题、立意、写作,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时另寻他法的能力,这样文章才有深度、广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平”只有独僻稀径,才能看到高山雪莲、空谷幽兰。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3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教师角色

一、引言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的思维交流过程,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需要通过一定方式了解。课堂提问即是方式之一。课堂提问不仅作为教学方法,还被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手段。提问过程即信息反馈过程。充分利用提问反馈,捕捉信息,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因此,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但长期以来,由于许多教师对提问原则研究不够,对其自身在课堂提问中所承担的角色缺乏应有的了解,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致使许多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在看似活跃的气

氛之下,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比例甚低。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人本主义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以及潜能的发挥,提倡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全人教育的理念,教学中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和系统功能语法代表人韩礼德的语言实质理论推动了外语教学的变革。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其基本功能是交际,语言学习只能通过学生的交际活动来完成。而二十世纪70年代关于中介语理论和学习者个体因素的研究,更让人们认识到学生才是外语学习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师只是促进者。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重新定位和调整了“教”与“学”的关系,并对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的界定,使外语教学回归了自然。学生成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有参与决策和进行个人选择的能力。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媒介,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同时,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同,又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那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阶段,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三、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的角色

(一)问题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善于提问,提出好问题。而一些无关痛痒的提问,跟学生“较劲”的提问,不仅不起任何作用,反而使人索然无味,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发展。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设计不露雕凿痕迹的问题,使学生在对其探索中寻求到一种学习的快乐。

1.分析课堂提问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设计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

问题的分类标准不同,其分类也不尽相同。仅从回答者回答的自由度上来分,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提问;聚合式和发散式提问;展示型和参照型提问。封闭式、聚合式和展示型提问大都是信息再现性的,一般有明确的答案。开放式、发散式和参照型提问则是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做出创造性的回答。这类问题无固定答案。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尽可能地增加发散式提问所占的比例,启发学生思维。

2.提问应该适时、适地、因人而异。

当学生处于不知而急于想知或已知某一问题而又想进一步深化认识时,于颇具思考价值处恰当地提问,把握时机,提出问题,对促进思维发展十分有效。具体而言:(1)当要形成某一学科的理论知识、概念或原理,要想揭示其内在联系时;(2)学生凭借“旧识”可以独立探索“新知”时;(3)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4)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5)当学生的思维有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6)当学生有观点极想表达时。在这些时候提问,就恰到好处。

(二)课堂提问中学生的启发者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充分开动了自己的大脑才是真正的参与,才有可能提高个人或是集体的素养。要提好问,就得讲究提问的技巧,提问的艺术。提问方法得当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思维,使师生进行最佳的心意交流和信息传递。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问对象,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例如,一堂课有时如果能用一个新颖、切题、有趣的导入式提问开头,无疑会有利于学生一开始就全神贯注。进而用讲授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悬念,引人入胜。最后用内容总结式提问结尾,不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加深印象、提出问题、发人深思的效果。

(三)课堂提问中的协调者与控制者

1.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答案,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很多教师都习惯于这样实施课堂提问:在提出问题之后,只要有学生回答出了预设的答案,就继续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其实,在教师满足于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能够说出课前预设的问题答案的同时,实际上却使更多的学生失去了思考问题、锻炼思维的机会。较为理想的做法是,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扮演引导者或助手的角色,要求学生加工或反思自己的回答。如,教师可以追问:“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大家了解他在思考什么,在怎样思考。以这种方式启发学生反思回答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在学生回答错误,或是回答有困难时,教师不宜急于让其他学生补充、完善,而应该及时变换提问的方式、提问的角度,或提供回答这个问题的铺垫性的问题,让回答有困难的学生继续思考、回答。这样的追问,也被称作“加工性问题”,与教师先前提出的“核心问题”共同构成了有效的提问。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工性问题比教师提出的初始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它直接针对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完善、丰富自己的回答,发展思考力。

2.鼓励生――师、生――生交流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提问引发的交流模式有三种;师――生交流模式,生――师交流模式,生――生交流模式。但是在英语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师问生答的状况,问题的交流只局限于师――生交流模式。如果在课堂上,我们大量地只是要求学生被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只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依赖教师,只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惰性。在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并且以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为契机,形成师――生、生――师、生――生等多向互动的交流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学生回答的评价者与鼓励者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对学生而言,即要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满足自我实现。在英语课堂提问中,适时地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例如设计问题时,不是想法让学生答不出,而是让学生感到跳一跳能够得着,多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合理与否,都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以便教师从中发现问题,加以指导。不以简单的对错来评判学生的答案,不以是否获得知识来判断学生的发展,而是将学生的学习看作有意义的思维过程。树立这样的观念,有助于我们设计真正对学生有发展价值的提问,并能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

四、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这种最古老的、到目前仍然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和作用。教师应在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的前提下,探索如何通过课堂提问培养与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丁晓晖,董科胜.“以学生为中心”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廖锦超.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J].外语电化教学,2005,(1).

[3]柳英林.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现代教育科学,2002,(1).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4

一、教师角色定位应转变为“指导者”、“协调者”,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指导学生收集利用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运用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教师要在新理念指导下,当好“导演”,注重学生的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着眼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思维过程,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师角色定位应从“导师”转变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者

《课标》中明确提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要达到上述目标,作为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调整自己的角色和与学生的关系,由“导师”转变为“同桌”,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他们平等合作。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做参谋,以平等的姿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设良好的情景,使学生成为教师的帮助者,让他们热情又毫无保留地提供各种方案。在交流中,学生的表现欲望才能被充分调动。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融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参与整个过程,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解决问题。教师不再牵引着学生走,而是作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伙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师角色定位应变成帮助学生寻找知识的引路人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5

关键词 课改 课堂教学 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基础教育历来是以课程为核心,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无不把课程改革视核心,以提高培养高质量人才,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根据规划,2006年下半年,福建省第二批进入新课程的改革,如今已有八年了,五届学生毕业,笔者作为教育教学一线老师,亲历了新课程改革八年来的种种变化,如今,党的十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了新的设想和要求,本人就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角色的转换这个话与各位同行切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普通新课程改革课程的实施,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都有比较大变化,数学科同样不例外,实现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数学教师是关键,我们应首先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认真领会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清楚自己将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所要担当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

1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堂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去探究数学发展史和创造的历程,”所谓教学就是“上课”, 很多教师包括认为仅仅简单把书本知识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学生,从来不管学生的体会,像这种单向传递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把教学信息强灌输给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俨然成为传递――接受的关系。把教师的这种简单的教学行为视为主动性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视为被接受教育活动,这种的教学行为完全忽视了教师和学生这种互动关系,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及动态生成起到关键作用,也导致知识形成和技能的生成在机械的传递――接受过程中丢失。

我们知道,旧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成长经历和亲身体会,在传统教学中,人们习惯认识是,以教师、课堂及课本为中心,以一种固定有变的教学模式――复习旧知识讲授新课讲解例题巩固练习;教学一定是教师面对学生讲解某种知识技能,然后学生进行掌握与操练从而达到记忆与应用。事实上,教学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传统的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改变原有的这种教学方式,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积极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而不以权威自居,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教师角色转换的具体行为

随着党的十八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将进一步深化,大家对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角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教书匠”,不能只会灌输给学生知识就罢,还有人认为教师就是“能师”,就不仅能传授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启迪学生的智慧,但根据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像是一种“人师”,他们必须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精粹的专业知识,他们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促进者、合作引导者、开发者和创造者。

2.1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者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首先从以往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活动载体,以全体学生身心个性健康为准则和谐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创设学习情境,要有意识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具体情境,去吸引,感染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情感体验,进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指数函数》这一章时,先用幻灯片放映一些与指数函数有关的背景资料: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的图片,能大大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课本知识不能作为信息而被简单地传递,它是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的对象,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而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针对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讨论研究,要尽可能反应出学生在整个事件的思考过程,做到学生能自己探讨出结论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能独立思考的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给其更多的机会,使学生学习的过程真正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过程。

2.2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引导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平时上课中,我们除必须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外,要根据课堂情况有选择地组织学生对课本上的某些重点内容适当地拓展和延伸。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是课堂教学组织者,但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体验问题,去经历“情境―建模―解释―应用―拓展”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创造的历程。

2.3教师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发开者

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我们教师起到关键作用,我们不仅是高中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而且是高中新课程的研发、发展和资源开发的主要力量。高中新课程确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体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学会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将此数学问题设计成学生身边或可解决的熟悉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情境,平时上课中,当然除教材提供的内容外,生活、社会中更有丰富数学素材,应加以收集、整理充实数学内容,让学生做适当的课堂笔记,使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拓深数学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2.4教师应该成为课程实施的创造者

数学知识是人类社会文化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以来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样承担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初、高中数学课程体系知识等,而且要有课程改革理念,要有数学思想方法论知识,要不断学习,只有终身学习,才能持续发展。教学中要有反思。如笔者学校在每月教学常规中要求,数学科每节有小反思,每周要有一大反思,每月要有一案例,使得每位教师带着质疑的眼光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中,用怀疑的眼光审视、探究、分析教学活动中的种种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反思教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讨论,达到积累经验,升华理论,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之,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八年了,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课题,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如今,党的十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许多问题需要重新认识,重新探索,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是坚决拥护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是新课程改革的忠实维护者,我们在工作过程中需不断实践,勇于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郑强,邱忠华.走进高中数学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叶禹卿.新课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评析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6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角色定位;师范生培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新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潜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要改变教师之前已经习惯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角色定位。

随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渐渐进入课堂,学生们也越来越多的加入到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新课改只是提出了教学的思路和要求,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才是真正将新课改的要求付诸于实践,利用到课堂中。因此,在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理解自己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教师又怎样才能扮演好新课改需要的角色,师范生教师角色定位意识教育在师范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又占怎样的比重呢?

一、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改改革的内容有很多,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但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却可以超出传授知识这个范畴之外。在改革前,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改革后,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改革前,教师是学习的导师,改革后,是学习的促进者;改革前,教师是学生信息的来源,改革后,课堂成了教师与学生交流信息的平台。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努力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努力扮演好这些角色,与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打成一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要求,如何定位好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怎样才能成功的把自己扮演成一位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促进者和信息的交流着。

新课改的改革力度之大,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从前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也因此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思维,把自己放在与学生一样的高度,来思考学生的需要。在课堂上,再也不能用自己的一家之言来压抑学生的活跃思维,而是扮演一位倾听者和建议者,通过提示使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自己答案或是观点的正确与否。同时,教师应扮演一位组织者的角色,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性学习,这也是新课改改革的一大特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已达到的知识水平,组织他们进行围绕所学知识点的合作探究,使他们能从根本上了解知识的来源,从而掌握知识。

教师素质是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制度的变革为新时期的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教师应该庆幸自己所处的时代,庆幸这场改革是由教师来执行和完善的。

二、新课改后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与分析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需要一个从被动抗拒的阶段到主动适应与发展的转变过程。改革已然推行了十余载,改革的初试阶段也已经过去。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育媒介进入中小学的课堂,教师可以省却很多板书的时间,并利用这些时间与学生们充分的互动。那么在现代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中到底是怎样的角色定位呢?

(一)教师是课程的策划者

一堂生动的课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积极鼓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已经不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课堂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送的地方。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进步的地方,教师需要充的学习教材与大纲,理解教材所想传递的思想和知识,然后教师适当的加入自己的见解。北师大王磊教授推介的“高端备课”模式,是基于专家支持和现代科学教育理论与方法(理念)的指导,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超越和创新已有教学模式的一种基于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备课方式。教师应该是凌驾于教材之上的,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删减、改造或者重新创造。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课堂中表现的游刃有余,也能更好接受学生的思想。教师策划者的角色也就淋漓尽致。

(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该根据所学内容的性质,适当的调动课堂的氛围,或热烈或严肃,或活泼或严谨,课堂氛围的好坏很能说明一名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一堂丰富多彩的课少不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作为组织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经验,研究教学方法与方式。

新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很容易接受,而且也很了与尝试;而一些老教师虽然也或多或少的进行了一些改变,可是他们从根本上还是很难改变自己的教师应该是课堂权威的这种思想。老教师往往是说教的成分多,而新教师则喜欢与学生打成一片,融入学生中去。多数老教师表示新课改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他们在课堂中如果将自己定位成组织、引导者,那么将大大放慢课程的进度,无法按时完成课时目标,最终将会影响考试甚至升学。年轻教师尤其是刚刚进入教学岗位的老师,他们多数对新课改之后的教学形式感到新鲜并且觉得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很有好处,在实践过程中虽然有难度,但是值得去尝试,而且他们对于在课堂中将自己定位成组织、引导者这样的角色表示赞同和认可。

但是新课改中,教师也面临着一些困扰与问题:

1. 新课改所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中学教育是一个好的改革,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他们还没有能力进行探究式学习。

2. 教师作为改革的实施者决定了课改的成败,如果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无法改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那么改革也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和成功。

3. 新课改毕竟才推行十余年,而教师的年龄总体结构还是偏大,所以应该组织中老教师进行新课改思想理念教育,帮助这些教师在思想层面接受新课改,在教学层面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贯彻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

4. 学校的升学制度与课改要求不能很好的匹配,导致教师无法顾及课改要求,从而一味地追求升学率。

三、新课改后师范教育中对教师角色定位意识的培养及其重要性

新课改不光是对现任教师提出了改革要求,也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教育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其中,培养师范生树立正确地课堂角色定位意识尤为重要。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生力军,让他们尽早的接触新课改,了解新课改关于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的要求,能让他们在进入教师岗位后很快的适应现代的教学形式与课堂形式。为此,师范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要让他们了解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认清新课改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关系,这样能帮助他们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然后慢慢摸索和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师范院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课堂中参观见习,让他们了解现代课堂的教学形式和现代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让这些未来的老师很直观的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况。

(三)定期组织教学比赛,让师范生在相互切磋的过程中汲取知识,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思想,为进入校园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新课改的推行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更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一次重大的改革。教师在课堂中扮演何种角色极大地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结果。通过调查和分析,只有贴合课堂的、贴近学生的教师角色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创造和谐活跃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1] 杨雯.把握新课改特点,谈教师角色转变[J].科教导刊, 2013(08).

[2] 梁建刚.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转变[J].神州,2013(11).

[3] 唐芳贵等.改革与对接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互动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李玲玲等.实习与人才培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 有宝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与任务[EB/OL].临沂教育科研信息网,2008-08-05.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7

一、营造师生融洽氛围 夯实有效课堂基础

“严师出高徒”一直为许多从教者所认同,认为其是“立人之本”和“立教之本”,似乎以一定的规矩,才使学生成方圆,似乎以一定的威严,才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尊师重道,似乎以一定的严师形象,才使学生成绩更上一层楼。然而,真理往往跨前一小步就是谬论,学生因为“怕”你,出于心理畏惧等缘故,课堂上常常不敢踊跃发言,因怕答错而不敢回答,因不敢回答,“一言堂”就变成了老师在课堂特色,这样,老师的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就走样了;当然,这样的课有没有效果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了。因此,我认为老师在课堂上不是“电闪雷鸣”式的一锤定音,而是“春风化雨”般雨露滋润,不是紧张有序而是五彩缤纷,不是让学生心惊胆战而是让学生如沐春风。教者应改变和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对学生尊重,对学生关心,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和谐融洽,学生个性特质才能充分显露,学生问题意识才能被激活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最终才能上好一堂有效课。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奠定有效课堂前提

如今的课堂,有许多老师进行所谓“提问”时,从前面走到后面,从后面走到前面,总是几个比较固定的同学回答问题,这成为当今许多年轻老师上课套路,为什么其他同学不回答呢?难道老师给出的“问题”有难度,还是其他原因?实际上,课堂绝不是老师和几个同学的课堂,是所有学生构成的整体。所以教者在备课中,所预设的问题,应该针对和考虑学情,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质及差异,由浅入深,由纵向到横向,由宽度到广度,逐层深入递进,富有梯度,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当然,对学生个性特质及差异应区别对待,否则,会走向事情的另一面,收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老师在备课设置问题时,应从学生角度考虑设置问题,学生已知什么,想知道什么,什么是难点,要心中有数。

问题不能过浅,但是也不能太难。有位老师上了一节小说阅读的复习课,他借用的材料是《日行月色》,评析学生的答案时还总结答题方法,以及告诉学生出题的角度,感觉很好,但是在后面的一点时间里,师问:请从其他角度设置几个问题?学生思考了一段时间以后,老师鼓励学生回答,终于有两位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一位学生的问题是:男女主人公的动作描写,体现人物什么心理?另一位学生问题是:13节最后一句话,为什么唾沫像一个砣秤锤?老师让学生说出答案,之后便结束了这一流程。对于这一节课,我觉得设置问题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还有点难度,如果放在学生复习一段时间以后,可能会更好,同时,对于学生设置的问题,老师也应该结合考点要求及命题角度加以点评,否则便是流于形式,这也可能是因为当时时间紧。

三、着力文本“用教材教” 牢记有效课堂根本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又怎么会学不好呢?比如,我们在教学文言文时,要让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积极发言,很多学生答案纷呈精彩,而且很有见地。这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情况,而且还能给学生充分展开和发散的空间,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学生答案涉及历史及现实社会,甚至还包括一些古典名著,儒家道家思想等等,充分体现学生具有广阔的阅读面。这样不局限于课本,能让学生跳出课本,联系前后所学各种知识,联系社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不自觉的喜欢语文。

我想,问题设置不仅要体现文本核心,而且要有内在逻辑联系,否则太散,理不清思绪。同时,还应跳出课本这个小圈子,不仅是教课本,而是借教材教。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走入社会,让学生真正地对她产生兴趣。

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那么就会主动细致地接触她,在阅读时便会有自己的见解,甚至会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的思维闸门被开启,让学生在课堂里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老师以此为教育的契机,与学生相互研究与切磋,相互砥砺与启迪,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8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生主体地位;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97

在学校教育中,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提到高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地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因此,自主学习型英语课堂是学生终身学习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与此相适应的是英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角色。

传统教学方式表现在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高度控制的讲授式为主,题海的覆盖,大运动量的训练,极易造成基础过盛。同时,传统教学注重程式的记忆和套用,教学高效的要求也制约了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发现”“活动”等教学策略的使用,致使常常出现重结果轻过程、重逻辑轻思想、重“良序结构”轻问题意识培养、重技巧模仿轻方法思考的教学现象。这种对自主学习能力关注的忽视,对学生自主思维空间的萎缩,对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缺失,尤其是日复一日地被动接受、机械记忆与重复再现,也加重了学生负担,泯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侵蚀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而《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学生探求新知的好奇心、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都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所具有的或需要培养的。英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因此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型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的角色主要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

目标设置既是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成分,又是影响个体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研究表明,具体的目标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严格来说,自主学习目标的设置是由学生来完成的。但是,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任务,这样他们的学习目标多数情况下是由教师制定的。教师给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必须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的重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体明确。从而有利于学生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学生知道了自己要学什么,学习应该达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标准。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设置学习目标的方法。例如,把长远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近期的、可以完成的目标,如何围绕学习目标分配学习时间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一种由需要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人们把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由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它是以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表现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起推动作用的。直接的学习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的,这种动机出自于对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或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新颖的教学内容、优良的学习成绩、教师的赞扬以及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求知欲望、成功的愿望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学习目标呈现之后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尝试自学。在自主学习型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因而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巧妙设计导语,如可利用照片、视频、实物、幽默故事等开头,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集中精力,进入最佳学习状态。通过导入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进入新知识的自主探索过程。二是对学生的自学进步进行表扬,对他们的成功作能力和努力方面的归因反馈。

三、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

课堂的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学生自己学习,简单地看看书。在自学之前,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自学提纲,这样学生就会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知道重点看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除此以外,在自主学习型英语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上仅可能地减少讲授的时间,保证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比如教师在要求学生做一定速度的快速阅读理解时,应事先估计好时间,并明确限时。如果自学不足,自主就缺乏实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或听公开课时,我们经常发现有时英语教师为了完成教案计划,认为学生自学这段时间过长,课堂没气氛,匆匆结束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结果学生不能有效的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四、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探究与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需要探究与合作。在个体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当自己经过探究不能解决时,就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当被求助者也不能解答时,可能就需要分工协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利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以让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学习策略展示给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中的教育资源,实现学生自己解答疑难、减少教师讲解的目的,使教师的作用真正定位在"导"上,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比如,笔者在习题课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做题中存在词汇问题以及错题。从实践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这样就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使枯燥的习题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五、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英语课堂中常常可以看到,教师在激情满怀地讲课而学生则在昏昏欲睡。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体会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在处理SEFC Book 2 Unit 15 Integrating Skills: Getting There- Travel Tips and Practical Advice 阅读部分最后一个环节时,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旅客、导游、旅行社工作人员和旅行专家,并为每组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激烈讨论、相互合作、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和体验所学知识。在自主学习型英语课堂中,诸如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活动,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活动、理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利用其他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困难的活动,以及主动参与交际、自主选择并参加丰富多样的课内外学习活动等,都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六、重难点内容的讲授

自主学习型英语课堂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尽可以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但是对于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理解或掌握的问题,就需要教师的精心讲解。

七、设计练习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在自主学习型英语课堂中,通过学生的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对重难点的讲解,大多数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和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安排口头或笔头的练习,对学生的听读说写进行训练,还可以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讲演,当堂讲评。比如,笔者在完型填空专题课上,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发现完型填空的解题技巧,然后让他们运用这些技巧完成相关的习题,从而巩固了上面的技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八、总结所学内容

在自主学习型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还必须组织完成一个总结的过程,对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内容加以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作为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总结和评价的能力,课堂总结可以由学生进行,教师给予适当补充。

总之,自主学习型英语课堂必须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出发点。

作者简介:王 华,任职于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通辽市优秀教学能手,学校十佳青年教师。多次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推荐期刊
  • 教师
    刊号:46-1072/G4
    级别:省级期刊
  • 华夏教师
    刊号:10-1045/G4
    级别:部级期刊
  • 教师博览
    刊号:36-1222/G4
    级别:省级期刊
  • 英语教师
    刊号:12-1319/G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