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网络合理化建议8篇

时间:2023-05-16 10:16:55

网络合理化建议

网络合理化建议篇1

关键词:光传输网络 采集 评估 优化

中图分类号:TN914.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061-02

1 引言

目前通信网络中光传输网络的规模庞大、结构复杂且安全性差,而且网络中的瓶颈问题严重影响着全网的性能,本文就光网络评估与优化方法着手分析研究。

2 光传输网络评估方法

2.1 网络资源评估

(1)端口占用率。指标含义:一般来讲,核心节点不直接下业务,在核心节点上下挂扩展子架来开放2M端口。经过统计每个扩展子架配置的最大2M端口数量和已占用的2M端口数量,来评估该节点的端口使用率,从而分析其资源占用以及空闲情况。

指标定义:统计分析已占用2M端口数量与最大2M端口数量的比值来得到端口占用率。

评估方法及优化建议:现网中,业务的分布一般是核心节点到其它节点开放,分别统计核心节点和其它节点的配置2M数与实占2M数,并计算每个节点的2M占用率;建议每个节点的占用率小于80%,如超过该比率则发出预警,安排扩容。

(2)槽位占用率。指标含义:由于每一个机框槽位数量是有限的,各个槽位能提供的后背板速率也不相同,所以各个槽位要物尽其用,核心或汇聚节点的槽位问题更是突出。合理有效的安排光槽位和支路槽位,考察空闲槽位数量,分别得到光路扩容能力与支路扩容能力数值。一般只考察2.5G及以上速率网元的剩余光槽位和支路槽位。

指标定义:统计分析已占用光槽位数与光槽位总数的比值来得到光槽位占用率;统计已占用支路槽位数与支路槽位总数的比值来得到支路槽位占用率。

评估方法及优化建议:熟悉掌握各槽位背板可提供的总线带宽,分析所插单板是否与之匹配,统计分析槽位紧张节点,建议占用率小于80%,超过指标则发出预警,调整槽位占用位置或者安排扩容。分析业务走向,合理分担各个汇聚节点业务,不需要对所有资源紧张的站点进行扩容。

(3)交叉占用率。指标含义:一般设备的高级交叉能力都比较充足,低阶交叉能力有限,低阶交叉能力要合理使用才能达到业务的最大化,对低阶交叉配置不合理的情况进行整改或更换大容量的交叉矩阵。

指标定义:统计分析已占用低阶交叉能力与总低阶交叉能力的比值来得到低阶交叉资源占用率。

评估方法及优化建议:在考察时主要统计分析低阶交叉资源利用率。通过统计分析,找出低阶交叉能力不足的站点,建议占用率小于80%,超过指标则发出预警,进行优化或扩容。网络中各个节点所需低阶交叉能力不同,要根据业务分布情况配置不同容量的交叉矩阵。

2.2 网络安全评估

(1)网元保护率。指标含义:网元保护率主要衡量网络中实现自愈保护的网元占全网网元的比率,评估网络中的网元保护情况。

指标定义:统计分析已实现自愈保护的网元数与总网元数的比值来得到网元保护率。

评估方法及优化建议:网元的自愈保护主要是防止光缆阻断或单向光板故障后对业务产生影响。实现网络自愈保护的方式有多种,多数为环形组网,也有部分链型组网;若采用无保护链型组网结构,则链上所有网元均不具备自愈保护能力。网元保护率的理想值为1,越接近该值表明网络保护能力越强。如网元保护率低于0.5,则表明网络中没有保护功能的网元过多,需考虑改链型为环型组网。

(2)关键节点。指标含义:为降低某网元失效时导致的业务失效影响,需合理分摊各个节点所携带业务数量。

指标定义:统计分析网元失效时影响的业务量与全网业务量的比值来得到业务损失比,若损失比较大,则该节点可定义为关键节点。

评估方法及优化建议:一般情况下,要求业务损失比要小于等于30%,合理分摊各个网元携带的业务数量可以避免出现关键节点。如网络中出现了关键节点,可以通过重新规划业务进行分担或者建立双节点保护机制来减少关键节点数量。

(3)同缆环。指标含义:网络中不同段落需采用不同路由的光缆,避免出现一处光缆中断导致网路中部分网元的脱网。

指标定义:一个独立环网上任意两段光路在同一条路由上的环网称为同缆环。

评估方法及优化建议:根据网络结构,分段核查每段路由的光缆使用情况,避免在核心环和汇聚环中出现同缆环。如果网络承载在波分系统上,还需逐段核查占用波道是否同路由。

(4)核心单板1+1保护比例。指标含义:核心单板是设备的命脉,一旦发生故障会影响整个网络。主要的核心单板包括时钟板、交叉板、电源板等。

指标定义:要求重要节点的核心单板全部实现热备份,核心单板保护主要分为:电源板1+1保护、时钟板1+1保护和交叉板1+1保护。一般我们考察2.5G及10G速率以上节点的单板热备情况,未实现的节点尽快增加配置实现。

评估方法及优化建议:建议对2.5G及10G速率以上节点的核心单板进行1+1配置保护。

2.3 组网结构评估

(1)网络层次匹配性。指标含义:为防止网络中由于上层结构容量小限制下挂网络的发展,需对网络中上下层结构的速率进行合理匹配,避免出现上层网络带宽不足造成其下挂网络无法合理扩展。

指标定义:统计分析上层网络带宽与下层接入带宽比值来得到网络层次匹配率。

评估方法及优化建议:建议各层网络带宽依照SDH的速率等级来建设,不要跨速率接入,即10G网络只下挂2.5G网络,2.5G网络只下挂622M网络,622M网络只下挂155M网络;同时下挂网络容量之和不可超过上层网络容量,即一个10G网络最多下挂4个2.5G网络,以此类推。如下挂网络容量和超过了上层网络容量,则需考虑上层网络扩容或者将下层网络割接到其它网络中下挂。

(2)环网配置合理性。指标含义:将网络中每一个环分割,考察每个小网络中网元的数量来分析配置合理性。

指标定义:∣环网配置合理性∣=∣实际站点数-理想站点数∣/理想站点数;根据每个小网络处于整个网络中的位置来分析合理站点数,给出如下指标值:

核心环的理想站点数5-7个;汇聚环的理想站点数6-8个;接入环的理想站点数8-10个;边缘环的理想站点数8-12个。

评估方法及优化建议:环网配置合理性的值越接近0,表明环网站点数量配置越合理。反之,表明环网中的站点数量太多或者太少。合理性参数大于1说明网元数目太多,不利于环网的扩展管理,此时环网需要拆环重新;合理性参数小于1说明网元数量太少,环网的使用率低,可将其它环中节点割接到该环中。

(3)支链配置合理性。指标含义:由于链型组网一般没有自愈保护功能,所以要考察链型组网中网元的多少。

指标定义:统计分析链型网中实际网元数与最大理想网元数量的比值来得到支链配置合理性数值;一般我们建议城区支链的理想站点数小于等于3;郊区支链的理想站点数小于等于5;核心环和汇聚环避免出现链型组网。

评估方法及优化建议:若支链配置合理性的值越接近于0,表明支链节点数量越合理;若超过1,表明支链节点过多,可以实施分割为几个链或者改链成环工作。

3 光传输网络优化思路

3.1 网络资源方面

(1)网络资源的占用尽量做到合理均匀分摊,重要业务要分布到长短路径上,既可以保护业务不会同时阻断,也可提高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在建网初期做好业务规划,如果出现了不合理的分摊要及时进行割接整改,承载业务越多,改造起来越费时费力;

(2)端口和槽位资源的占用要有适当的预留,一般为20%,避免出现需要紧急开通业务时无资源可用。

3.2 网络安全方面

(1)核心节点尽可能在投资允许的情况下实现双节点互联,避免出现关键节点;组网时要分析现有光缆资源情况,尽可能采用有自愈保护的组网结构,一旦网络搭建起来再进行整改,会是一个繁琐的过程;

(2)受地域限制等原因,现网中无保护链型组网情况也很多,尽快减少链型组网中网元数量,无法回避时可以采用折线成环或加入旁路器等方法规避由于某站停电造成的业务影响;核心环汇聚环上所有节点必须实现重要单板热备保护。

3.3 网络结构方面

(1)一张健壮的可持续发展的网络一定要将各层网络的容量配比合理,网络带宽太大可能会造成浪费,太小会影响后续发展,要充分分析业务流向以及后续发展规模合理配置网络容量和节点数目;

(2)尽量减少链型组网,如果在接入末端无法避免链型组网,则尽量减少链上节点数,缩小到3个以内以降低故障时对业务的影响,核心层和汇聚层网络杜绝出现无保护链型组网。

4 结语

网络优化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而且不是短期就可完成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开展实施。同时实施时不仅要对各项网络性能指标熟悉,还需结合投资预算等进行分析,好钢用在刀刃上,在优化过程中要依照重要性,列出计划,逐步进行整改,相信经过不懈的网络优化工作会给电信运营商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增加新的筹码。

参考文献

[1]《光传输网络技术》,何一心.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

[2]《光网络组网技术指导意见书》.华为大学,2010年.

[3]《光网络物理层安全脆弱性的研究》.张引发现代军事通信,2009年.

[4]《SDH设备虚拟环组网方式及典型应用》.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2007年.

网络合理化建议篇2

[关键词]路由;交换;实验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047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064-01

1 网络实验室建立背景

中国石油是国内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和供应商,也是最大的炼油化工产品生产企业。随着中国石油网络改造的推进,所属地区公司多类型的业务呈现出的专业应用及网络架构也不尽相同,这对网络改造的实施带来了影响,尤其对部分行业应用系统的部署造成一定障碍,在此情形下,建立一个专业综合性的网络实验室,为不同网络环境和不同业务应用提供一个专业的测试环境,成为中国石油基础网络建设的当务之急。

2 网络实验室实验需求

中国石油网络实验室要建立成为专业网络实验室,并需要针对中国石油网络整体及局部网络架构、行业应用网络环境、当今主流网络通信技术进行搭建。网络实验室的主要目的是模拟实际网络环境,体现中国石油所属地区公司的网络架构和专业用应平台,以便在实验和测试过程中反映比较真实的场景要求及数据状况,为中国石油所属地区公司网络改造提供部署测试环境,为中国石油其他信息化应用系统提供网络流量模型及支持平台。网络实验室的整体环境需要满足对园区网结构和广域网结构模型进行Route/Switch实验、Frame Relay搭建实验、Security Policy部署实验、Traffic Monitor实验及Content Analysis实验等多种类多应用综合性实验的需求。

2.1 网络实验室网络设备选型

中国石油网络实验室所选用的网络设备是中国石油网络改造选型标准中的设备,均为世界知名品牌,在整体质量、综合性能及多厂商设备兼容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标准。多厂商设备网络环境下,通过分析网络环境、应用程度来整合网络以达到最佳性能。

2.2 网络实验室网络拓扑规划设计

网络实验室的网络拓扑结构以真实环境的网络拓扑和实验需求为依据,以流量模型为基础,构建出符合出中国石油网络标准和测试需求的网络测试环境。在对中国石油所属地区公司网络改造过程中发现,不同的业务需求,产生出不同类别的网络业务流量,据此最终规划出几种不同应用环境下的网络拓扑结构。

2.2.1 油田公司网络拓扑架构

油田公司网络拓扑架构是现代园区网络拓扑结构和远程网络拓扑结构的结合,使用高速光路和远程专业数字电路连接各业务区域,数据处理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办法,用以完成业务通讯,解决油田公司园区内网络高速和远程业务分布距离远的问题。

2.2.2 炼化企业网络架构

炼化企业网络架构是扩展型的园区网络拓扑结构,使用高速光路连接各业务区域,数据处理采用本地化集中式的方法,充分体现区域内网络的高速优势。

2.2.3 销售公司网络架构

销售公司网络架构是远程连接网络拓扑结构,使用长途数字电路连接各业务区域,数据处理采用大部分由本地处理,小部分则通过长途传输集中的方式,充分解决业务区域跨地区、省市的网络通讯。

基于以上网络架构特征,网络实验室网络拓扑的规划设计需要满足中国石油网络架构现状特点,即必须满足模拟高速网络环境的要求:快速收敛特性、确定路径特性、冗余并快速回复特性、应用中心化特性、组播特性及QoS(服务质量)和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等面向高速网络的交换路由技术环境的支持,还必须整合远程连接网络应用技术场景和安全策略等应用环境,将网络实验室测试环境搭建成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测试、实验环境。

3 网络实验室实验实例应用

3.1 实验设备环境要求

实验设计使用四台路由器,其中三台运行OSPF路由协议,一台同时运行OSPF和RIP路由协议。

3.2 实验拓扑(图1 )

3.3 实验目标

如图1所示,从左到右设备名称为R1,R2,R3,R4。

在拓扑图体现相应环境中完成以下配置,并掌握如下知识。

(1)掌握OSPF协议单区域配置。R2、R3、R4通过相互连接的接口同时启用OSPF,并将配置区域配置为主干区域,并进行连通性测试。

(2)验证OSPF邻居建立过程。利用R3的路由日志观察OSPF路由器建立路由邻居并开始相互更新路由信息的过程,理解OSPF工作原理5种报文的意义。

(3)配置RIP协议。R1、R2的连接接口上启用RIP,并进行连通性测试。

(4)验证RIP的update工作过程。通过RIP的路由更新信息观察距离矢量路由路由(Distance Vetor,DV)协议的路由更新过程。

(5)验证RIP协议重分布到OSPF及ASBR的建立和OE2路由的产生。将两路由协议的路由信息相互更新,以验证在多协议的环境下,外部路由条目的产生。

网络合理化建议篇3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管;通信标准;融合;网关

电力通信为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同时也是电力系统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通信网络及网络设备的良好运行,分别建设了各自的网络管理系统,为通信网络及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监测及控制手段。电力通信网管网络互联接口标准在底层普遍采用TCP/IP协议。网络互联的高层标准接口有多种可选择的国际标准,如:Q3接口的公共管理信息协议标准(CMIP)、互联网中流行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标准(SNMP)、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公共对象请求体系标准(CORBA)以及大量的专用协议标准等。这些标准都在一定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并有其优点和不足。鉴于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高层标准接口协议的原因,电力通信网网管系统的建设应强调可接受多种标准接口协议的能力,以保障网管系统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联能力。本文研究一种多网络管理通道融合的技术,使网络管理系统可接受多网络通道、多接口及多标准协议,提高网管系统对于多网管通道的兼容性、融合性,提升与不同类型网络设备互联互通的能力,实现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一体化和标准化。

1多网管通道融合系统结构及功能

1.1系统结构

电力通信多网管通道融合系统位于各电力通信设备的网管系统与上级调度或综合网管之间,把不同厂商的电力通信设备网管数据集中到同一个通信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将不同设备的网管数据发送到上级调度或综合网络管理软件上;反之,上级调度或综合网络管理软件的数据经过集中通道传输后能够分发到各自的通信设备上。中途网管数据透明传输。电力通信多网管通道融合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2系统功能

多网管通道融合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通信通道融合和标准协议转换。实现设备网管到融合系统的多通道融合,进行设备网管数据到级调度或综合网管的融合及分发。同时具有网络管理的功能。1.2.1通道融合和协议转换通道融合分为两部分:第一是系统与设备网管的通道建立和数据交互,第二是系统与上级调度或综合网管之间的通道建立和数据交互。设备网管一般采用CORBA,WebService,SNMP等标准提供北向接口,系统实现对以上北向接口的接入,并且对上提供CORBA北向接口。分别建立相互独立的通道,同时进行数据的收发和数据的解析、编码、封装。系统对数据的融合处理:依据各标准协议从各设备网管获取实时数据,通过系统网关进行上行数据的协议转换,形成实时数据库;从上级调度或综合网管所获取的命令指令,通过网关进行下行数据的协议转换,采用定位分发机制通过相应的通道发送给相应设备网管。1.2.2系统管理实现对接入网管及设备的运行方式、计算机运行状态、设备冗余、故障切换和监视和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通道接入认证配置、系统配置、日志管理。1.2.3设备管理对各种通信设备的矢量拓扑图、设备对象仿真图形的展示;查看每一个接入网管的设备列表。查看网管设备板卡、设备端口、设备VLAN信息;接收和查看网管端产生并经过融合平台进行汇集和处理后的告警信息,以及生成各类数据统计报表。1.2.4网络状态监控监测各通道状态:监控每一网管主机的连接状态和运行状态;监控各个网管系统中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1.2.5Web系统以Web服务的形式进行。包括网络设备及拓扑图、收到的报警信息、以及统计报表。当Web浏览器提出对某设备网络及设备查询时,从实时数据库读取数据并。

2多网管通道融合的关键技术

2.1系统模型

系统主要由应用管理、通道管理、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抽象通道、抽象网关、Web服务组成。其中通道管理是核心组件,包含多个抽象通道和抽象网关。通道和网关之间存在1对1的关系。依照此关系,模型包含对设备网管和对上提供北向接口的通信。北向接口由CORBA客户端执行功能。应用管理负责各个功能部件之间的数据交互。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

2.2实时数据模型

如图3所示,实时数据模型是对象的容器,维护全部网络设备运行数据。同时维护设备端点和连接点等设备之间连接关系信息。实时数据模型对外提供网络集合、设备对象、数据集分组、数据点、设备端点、连接点、拓扑操作等的访问接口。

2.3网关信息转换

网关是在各种协议和实时数据模型之间进行信息转换的中间环节。包括网络单元信息的转换、网络信息转换、网络拓扑分析三个部分组成。网络元素信息转换是获取网络单元功能和网络单元物理部分所需的信息与实时数据模型之间的转换。网络信息转换是逻辑上的网络信息与实时数据模型之间的数据转换。网络拓扑分析综合以上信息,得出各个网络单元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网络物理和逻辑的拓扑连接。网关信息转换模型如图4所示,

2.4通道融合

系统接入某设备网管系统时,动态创建相应的网关读取其网络元素信息和网络信息并转换到到实时数据模型。同时给此通道进行ID+IP标识对标识并纳入通道管理。以此类推接入多个设备网管系统,以不同ID+IP标识区分各个被管网络。在实时数据模型中形成整体网络管理模型。同时对上提供北向接口,使外部获取整体网络信息。

3多网管通道融合的技术实现流程

(1)依据配置建立与被管设备网管的网络通道,以及建立北向接口的网络通道。并且在各个通道中动态创建并启动相应的协议网关进行通信。(2)通过各协议网关从设备网管获取其网络单元信息和网络信息。动态建立自定义网络管理模型的实时数据库,保存一份从各设备网络系统的网络单元和网络实时信息。并通过此信息动态建立网络拓扑结构及连接关系。(3)建立CORBA北向接口,给上层系统提供全网网络单元信息和网络信息。数据来源于本地实时数据模型及实时数据库。从北向接口所获取的命令指令通过网关进行编码,采用定位分发机制通过相应的通道发送给相应的设备网管执行命令。(4)以WebService形式进行信息,依据采集的网络单元信息和网络信息动态生成所管网络的网络拓扑以及设备网管状态并进行图形方式展示。(5)将接收的报警信息以消息总线的形式,提供报警查询接口。(6)将实时数据记录入库,并依据配置自动生成报表,提供报表查询接口;提供信息查询接口,以进行网络及设备信息查询功能、资源管理等功能。

4结语

本文在分析多网管通道融和功能的基础上,使用组件及UML技术设计了多通道融和系统结构,分析了系统模型、实时数据模型、信息转换、通道融合等关键技术,给出了多网管通道融合的技术实现。本文设计的多网管通道融合技术可为网络管理的标准化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浅析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设计[J].通信电源技术,2014,32(2):73-74

[2]乔晶峰,刘超.通信网综合网管软件设计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3).

网络合理化建议篇4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尤其是一些新型的网络技术的出现,人们越来越重视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应用。关注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网络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研究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并详细的阐述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移动 互联网络技术 现状 发展

目前,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传统的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研究的深入,一些运动子网络,以一种相对稳定的方式得到信息,所以,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进行研究是必然趋势。在新形势下,研究高新移动互联网络技术是现在的主要任务。因此,现阶段研究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1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

1.1 新型移动互联网络需要更为先进的理论与协议的支撑

传统互联网络技术是以数据通信作为最初设计,这种网络理论与协议都能符合互联网发展的需求。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对网络协议适应性、可靠性和变化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互联网络理论与协议已经无法满足新型移动互联网络的需求。因此,新型移动互联网络需要更为先进的理论与协议的支撑。传统的路由协议的基础是以最长前缀匹配为原则,一旦运动主体发生位置变化,IP包就会出现错误投递。在此条件下,传统的路由协议与理论不能胜任移动网络数据传输的要求。

1.2 移动互联网络自身特点需要新的路由协议与理论

现代新型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其接入方式、链路形式和通信与应用模式等与传统的固定网络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移动互联网的拓扑结构一般更加稳定,并且承载的无线链路也比较多。一旦某一段子网络受到制约,就会形成更加稳定的运动主体。因此,移动互联网络自身特点需要新的路由协议与理论,而不能照搬传统的互联网协议和理论。

1.3 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需要对运动网络动态连接的支持

为了有效地防止传统移动网络在路由效率、地址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不足,现代新型的移动互联网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需要对运动网络动态连接的支持。尤其是技术和隧道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地解决了终端运动问题,但是无法达到整个网络动态的要求。通过移动IP的应用,各运动子网中都设立了主机路由。由于移动IP的拓扑结构更加稳定,并且其只对传统互联网进行拓展,而不会影响现有的协议。但是,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网络的动态变化,变革路由协议与理论是大势所趋。

1.4 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的研究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在对互联网络进行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主机集合与互联网之间的分组路由机制与理论、连接运动子网与主机集合到互联网的无线技术和主机集合的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等。但是,主机集合与互联网之间的分组路由机制与理论更加具有研究空间,并且有相关的技术支撑。然而,另外两种要素通过现代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因此,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的研究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路由协议的算法和理论

在对移动互联网中的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进行研究时,需要分析路由协议的网络扩展需求,以实现络路由技术和理论的改进。同时,为了保证动态变化网络在有基础支撑网的环境条件下,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路由协议的算法和理论显得至关重要。对移动网络运动主体进行动态研究,不仅包括对主机的研究,还包括对限定子网络的研究,但是,能够实现对移动网络运动主体进行动态研究的前提是这些主置相对比较稳定。高速变化的拓扑关系会对网络流量分布和路由策略实施带来影响。同时,移动网络的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也会对路由协议的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不仅要对子网络的动态拓扑路由进行管理,还应该对移动网络主机运动进行处理。当然,为了实现对路由协议的有效设计,应该根据移动动态变化网络的特点,对运动模型进行分析。同时,对移动网络运动主体结构进行研究,以得到动态环境下路由协议和理论设计的要求。

2.2 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描述理论和方法

由于新型移动互联网具有动态分布、大规模变化和拓扑频率高等特点,因而需要结合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对移动网络的系统结构、运动模型和分配策略等进行管理,从而保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对其理论和方法进行描述时,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描述理论和方法一定要保证将网络拓扑动态复杂高速变化的特点体现出来,使得其能够与移动网络运动主体拓扑复杂性相符合。第二,要充分考虑网络动态变化特点,对网络动态变化的路由协议具有较好的启发式。第三,在拓扑描述方式上新的理论应对传统网络前缀有一定的兼容性。同时,新型的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具有一定的功能性特点。

3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分析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现状的技术上,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未来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旨在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现有互联网络的理论与协议只能满足固定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而无法满足新型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发展的需求。因而需要提出应研究新的互联网路由理论与协议,以满足现代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因此现阶段研究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张宏科.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通信发展论坛,2013(10):5-8.

[2]李强.关于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的探讨[J].互联网,2014(24):75-77.

[3]周卫宁,刘友刚.移动互联网发展技术与安全问题[J].信息科技,2012(2):210-211.

[4]欧祥斌.浅谈会议电视系统及其发展现状[J].民营科技,2009(09).

网络合理化建议篇5

论文摘要:在学校市场化的竞争过程中,学校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信息获取是否及时、信息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信息的反应是否敏感准确,已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校园网的建成和使用,对于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质量、改善教学和科研的条件、加快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开展多媒体教学与研究,以及使教学多出人才,出高精尖人才,使科研多出成果,出一流成果,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同时,校园网在宣传学校、树立学校形象、吸引生源、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各校面临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纷纷规划建设一流的学校。一流的学校必然要有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管理水平需要校园网的支持和配合。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作用将愈加显现。

第一章 引言

当今世界,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极大的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从各个方面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并且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普及,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条件带来更大的方便,我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将更加的紧密和快速。

随着人们对于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信息交流的迫切需求,促使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使用为人类信息文明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自1995年中国教育教研网(CERNET)建成后,校园网的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校园网的建成和使用,对于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质量、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加快学校的信息化进程,开展多媒体教学与研究以及使教学多出人才、科研多出成果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其主要包括各种局域网的技术思想、网络设计方案、网络拓扑结构、布线系统、Intranet/Internet的应用、网络安全,网络系统的维护等内容。对于高校而言,建立校园网的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网络连接,实现与INTERNET连接,提供本校的信息服务,融入世界信息潮流;了解外面世界,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另一个就是建立本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网络,使用多媒体和通讯技术实现远程教学,实现师资力量互补。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对完善,网络应用的展开,校园网建设的重要性与效益才能充分体现。

一、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传输媒休连接的多部计算机组成的系统,使登录其上的所有用户能够共享软硬件资源。计算机网络如按网络的组建规模和延伸范围来划分的话,可分为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我们经常用到的因特网(Internet)属于广域网,校园网属局域网。未来的网络技术将向着使用简单、高速快捷、多网合一、安全保密方向发展。

二、局域网简介

局域网是同一建筑、同一校园、方圆几公里远的地域内的专用网络。局域网通常用来连接公司办公室或企业内部的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以共享软、硬件资源。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局域网标准委员会员会曾提出局域网的一些具体特征:

局域网在通信距离有一定的限制,一般在1~2Km的地域范围内。比如在一个办公楼内、一个学校等。

较高传输率的物理通信信道也是局域网的一个主要特征,在广域网中用电话线连接的计算机一般也只有20~40Kpbs的速率。因为连接线路都比较短,中间几乎不会爱任何干扰,所以局域网还具有始终一致的低误码率。

局域网一般是一个单位或部门专用的,所以管理起很方便。

另外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比较简单,所支持连接的计算机数量也是有限的。组网时也就相对很容易连接。

三、网络的体系结构

网络通常按层或级的方式来组织,每一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不同的网络,层的名字、数量、内容和功能都不尽相同。但是每一层的目的都是向它的上一层提供服务,这一点是相同的。层和协议的集合被称为网络体系结构。作为具体的网络体系结构,当前重要的和使用广泛的网络体结构有OSI体系结构和TCP/IP体系结构。

OSI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缩写,它被分成7层,这7个层次分别定义了不同的功能。几乎所有的网络都是基于这种体系结构的模型进行改进并定义的,这些层次从上到下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中物理层是位于体系结构的最低层,它定义了OSI网络中的物理特性和电气特性。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连网协议)缩写,TCP/IP体系结构是当前应用于Internet网络中的体系结构,它是由OSI结构演变来的,它没有表示层,只有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四、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约定和规范,网络设备必须安装或设置各种网络协议之后才能完成数据的传输和发送,在校园局域网上用到的协议主要有,ICP/IP协议、IPX/SPX协议等。

(1) 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目前在网络中应用得最广泛的协议,ICP/IP实际上是一个关于Internet的标准,并随着的Internet广泛应用而风靡全球,它也成为局域网的首选协议。TCP/IP是一种分层协议,它共被分为个4层次,大约包含近期100个非专有协议,通过这些协议,可以高效和可靠地实现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互连。TCP/IP协议中的核心协议有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和IP(因特网协议)

TCP协议可以在网络用户启动的软件应用进程之间建立通信会话,并实现数据流量控制和错误检测,这样就可以在不可靠的网络上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UD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在传输数据之前不建立连接,也不提供良好的可靠性和差错检查,只仅仅依赖于校验来保证可靠性。UDP不进行流量控制,没有序列或者确认,因此它处理和传输数据的速度快,还被用来传输关键的网络状态消息。

IP协议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数据传输、数据包编址、数据包路由,分段等。通过IP编址约定,可以成功地将数据通过路由传输到正确的网络或者子网。每个网络站点具有一个32位的IP地址,它和48位MAC地址一起协作,完成网络通信,IP协议也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

(2)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是WWW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协议,是用于分布式协作超文本信息系统的、通用的、面向对象的协议,HTTP协议还是基于TCP/I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

(3)文件传输协议(FTP)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是由支持Internet文件传输的各种规则所组成的集合。这些规则能使网络用户把文件从一个主机拷贝到另一个主机上,FTP是采客户/服务器方式服务的。

(4)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全面的、双向的、面向8个比特字节的通信工具,其主要目标是提供终端设备与面向进程接口的标准方法,Telnet是应用层的协议,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工作的,Telnet不仅允许用户登录到远端主机上,还允许用执行远端主机的命令,这样用户就能以极小的网络资源代价完成大型的网络应用。

五、常用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主要是指硬件系统,各种网络设备之间是有着相互关联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每一部分在网络中有着不同的作用,缺一不可,只有把这些设备通过一定的形式连起来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网络设备主要包括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传输介质等。

(1) 网卡

网卡(简称NIC),也网络适配卡或网络接口卡,网卡作为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接口,是不可缺少的网络设备之一。无论是双绞线网络、同轴电缆网络还是光缆网络,都必须借助于相应类型的网卡才能实现与计算机的连接,是计算机与局域网相互连接的惟一接口。每块网卡上都有一个世界惟一的ID号,也就是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计算机在连入网络之后,就是依靠这个ID号才能实现在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网卡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网卡,不同速度的网络需求也要使用不同的网卡。如根据带宽来分的话,有10Mbit/s网卡、10/100Mit/s自适应网卡和1000Mbit/s网卡;如按总线分,有ISA总线、PCI总线、PCMCIA总线网卡等。从目前校园网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工作站网卡选择PCI总线的10M/100Mbit/s自适应网卡最适合。

(2) 交换机

交换机,也称交换式集线器,是专门设计的,使各计算机能够相互高速通信的独享带宽的网络设备。作为高性能的集线设备,随着价格的不断降低,交换机已逐步取代了集线器而成为集线设备的首选。由交换机构建的交换式网络系统不仅拥有高速的传输速率,而且交换延时很小,使得信息的传输效率大大提高,适合于大数据量并且使用非常频繁的网络通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多媒体和数据传输网络。交换机具有很强的网络管理功能,它能自动根据网络通信的使用情况来动态管理网络,因为交换机采用了独享网络带宽的设计。

(3) 路由器

路由器除了有连接不同的网络物理分支和不同的通信媒介、过滤和隔离网络数据流及建立路由表,还有控制和管理复杂的路径、控制流量、分组分段、防止网络风暴及在网络分支之间提供安全屏障层等到功能。根据路由设备的组成可以分为软路由和硬路由。根据路由表的设置方式可以将路由器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因此它可以在网络层交换和路由数据帧,访问的是对方的网络地址。当数据帧到达路由器后,路由器查看数据帧的目标地址,并在路由表查看到达目标地址的路径,根据路径的代价,选择一条最佳的路径,然后把数据帧沿这条路径发送给目标地址。

(4)传输介质

网络要求把各个独立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这样就必然要求有一种介质将计算机连接起来,这就是传输介质,局域网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两种,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有线介质的,因为它的稳定性高,连接可靠,无线介质只是在特殊环境下才使用的传输方式。常用的有线介质主要有以下几类。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以硬铜线为芯,外包一层绝缘材料。这层绝缘材料用密织的网状导体环绕,网外又覆盖一层保护性材料。同轴电缆有许多种不同的规格,最常用是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主要用于建筑物内的网络连接,而粗同轴电缆则常用于建筑物间相连。它们的区别在于粗同轴电缆屏蔽更好,能传输更远的距离。同轴电缆是由中心导体、绝缘材料层、网状织物构成的屏蔽层以及外部隔离材料层组成。

双绞线

双绞线是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双绞线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与其他传输介质相比,双绞线在传输距离、信道宽度和数据传输速度等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但价格较为低廉。目前,双绞线可分为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

光纤

光纤是一种直接为50~100um的柔软的、能传导光波的介质,一般由玻璃制造。光纤分为:传输点模数类分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和多模光纤(Multi Mode Fiber)。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很小,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上只能以单一模式传输,传输频带宽,传输容量大。多模光纤是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上,能以多个模式同时传输的光纤,与单模光纤相比,多模光纤的传输性能较差。

(5) 服务器

校园网中的服务器主有数据库服务器和服务器,数据服务器与服务器主要是面向校园网内部用户的服务,对来自Internet的用户服务也很多,主要是对校园网内部用户进行Internet服务。目前,绝大多数校园网都要求内部服务用户通过访问Internet,这样内部用户就不能直接访问Internet,同时服务器保存着内部用户访问Internet的日志,以作为记费的依据。由于用户数量非常大,也非常集口中,所以在选型服务器时,主要考虑的是要有较大的容量、较高的处理速度和较高的稳定性,一般来说都选用大型服务器作为服务器。

(6)网络设备选型:

1) 骨干网络采用CISCO WS-C3550-12G(配置1000M光电模块)

Cisco Catalyst 3550系列智能以太网交换机是一个可堆叠多层交换机系列,可通过高可用性、服务质量(QoS)和安全性来改进网络运行。凭借一系列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配置,Cisco Catalyst 3550系列堪称一款适用于企业接入应用的强大选择。

2) 接入层网络采用CISCO WS-C2950G-48-EI(配置1000M光电模块)

Cisco Catalyst 2950系列智能以太网交换机是一个固定配置、可堆叠的独立设备系列,提供了线速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连接。这是一款最廉价的Cisco交换产品系列,为中型网络和城域接入应用提供了智能服务。作为思科最为廉价的交换产品系列,Cisco Catalyst 2950系列在网络或城域接入边缘实现了智能服务。

转贴于

3)外部访问网络采用CISCO3600路由器和CISCO专用防火墙(配置1000M光电模块)

路由器采用CISCO3600路由器,CISCO3600路由器包含两个同步Serial口与一个以太网接口,支持E1,DDN,X.25,PSTN等多种远程通信协议,同时还包括一个控制口和一个辅助端口,用于远程和本地管理、软件的安装等。另外CISCO3600路由器还包含16个ASYNC Serial口,可以提供远程用户拨号访问。CISCO专用防火墙PIX535

4)服务器采用APC SURT7500XLI UPS不间断电源

Smart-UPS RT系列,以其更高的性能,为高性能服务器、网络设备、电信系统、工业设备、和医疗器械、以及其它关键应用提供电源保护。秉承Smart-UPS的卓越品质和高可管理性,Smart-UPS RT系列采用双变换在线式结构,具有更高的电性能输出指标、零转换时间、输入功率因数校正等特色功能。 Smart-UPS RT系列配有SmartSlot附件卡插槽,随机赠送PowerChute电源管理软件,并可与APC的全线附件软件产品配合使用。 Smart-UPS RT的原装外接电池可轻松级联。 Smart-UPS RT,不论是UPS还是外接电池,都可以塔式形式安装;如加订机架式转换附件,更可轻松改装成19”机架式UPS

第二章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榆中校区网络平台组建要求及原则

一、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简介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国家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下设2个系,8个研究所,3个研究中心。拥有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学科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个博士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工艺、应用化学7个硕士点。拥有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7人,教授41人,副教授33人。

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国际知名研究机构有学术交往。

化学专业基地班(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本着优化配置、分流培养、集中优秀学生、配置优秀教师的管理理念,将有志于在化学科学领域成就事业的最优秀学生集中到该基地班,进行重点培养。毕业生主要为国家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研究生生源或国家基础科学教学与研究机构高素质化学专业人才。

化学专业(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个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坚实化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独立工作能力的化学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结构化学、仪器分析等。毕业生适宜在科研、高校、化工、石油、环保、医药、冶金、地质、轻纺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含应用化学、放射化学2个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并受到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训练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学、电工电子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环境化学、放射化学基础、核材料仪器分析等及相关实验、实习。毕业生适宜到科研部门、高等学校、厂矿企业和行政部门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培养掌握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原理、生产工艺及设备设计,具有化学、化工和相关应用技术的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导论、化工分离工程、计算机化工应用、精细化工工艺设计、化工过程开发与技术经济、化工优化过程生产实习等。毕业生适宜从事科技开发、化工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

二、网络平台的建设思路

校园网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校园作为一个特殊的网络应用环境,它的建设与使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选择局域网的网络技术时要体现开放式、分布式、安全可靠,维护简单的原则。校园网的建设主要应用局域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为主的各种网络应用技术。局域网技术是一项在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计算机互联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已经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局域网技术成为网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伴随着多媒体信息的应用而得到迅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得到了更快更好的应用,使我们得到了更好更多的信息。校园网是使用了局域网技术以及各种多媒体应用技术,并结合Internet应用等其它的技术来建设。使得校园网能满足现代教学对信息处理的要求,使计算机的应用能对教学管理现代化起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实现信息查寻、教务管理,并与外部网络系统进行交流等多种需要。

建设校园网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各种教学和管理软件提供基础。校园网的建设可以采取分步骤、分层次建设的方法,校园网的建设可以具有不同的层次,如网络电子教室、小型办公管理对等网、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局域教学网,以及面向全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信息网络等。

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硬件设备不是问题,只要花钱就可以做到。关键在于你花了那么多钱,究竟用校园网干什么?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的:一个是管理方面,就是学校的网络化管理,这一点同任何一家企业的网络化相同,通过网络化给学校带来现代化管理。而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去推动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那种灌输式的,老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式。

如果建好了校园网,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把粉笔、黑板换成了计算机、投影仪,还是沿袭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学形式,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质的变化。大趋势应该向自主式教学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侧重点,有自己的特点,不像现在的孩子培养出来都是一样的。这才是网络教育带来的本质上的区别。

在校园网建设后,学校应注重“四件”平衡,即硬件具备、软件跟上、“智件”超前、“潜件”保障。其中“智件”意为掌握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潜件”则是针对教育技术的各种服务和管理。学校的全员培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认识到校园网的功能与作用,以及相应的环境才会促使教师学习和使用校园网。

校园网本质是应用,一般认为,校园网是为学校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管理活动服务的校园内局域网络环境,并且它是建构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之上并与因特网连接的。这个概念比较强调局域网概念,强调多媒体技术。这样的概念会不会造成导向上的失误?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校园局域网建设的封闭型倾向和设备堆砌、技术高难的贵族化倾向。一方面,资源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又是教育资源的匮乏;一方面,设备堆砌闲置,教师对高难度技术望而生畏,另一方面普通学校却难进校园网的门槛。再看目前校园网应用往往是放放Powerpoint幻灯,通过共享调阅调阅文件,学校网站开设的栏目主要有:学校简介、校长寄语、师生风采、校园新貌、教学设施、学校荣誉、校友通讯等内容。这是校园网应有的功能吗?值得深思。

校园生活的核心是学习活动,校园生活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与教师,网络的基本技术特质是开放、交互与共享,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人们主动学习,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因此,校园网络环境必需基于互连网应用。所谓校园网络环境(俗称校园网),是指基于互连网应用的,提供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的,兼顾教学研究与学校管理的网络媒体教学环境。

校园网的基础是管理创新,虽然校园网的建设面临各种困难,也遭受了很多的失败,但多年来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校园网的建设是学校中的“纲”,不仅是教育技术的变革,更是思想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在校园网投入运行之后,应对现存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校园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总体规划可以保证各个系统的集成与协调发展,避免重复投资、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在总体规划下分层次逐步扩大,使工程形成良性循环。校园网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拓宽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所以一定要注重实际效果,选择急需解决、见效又快的环节作为建设校园网的突破口,能够提高师生对校园网的热情。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成熟技术,既可以减少风险,又能做到实施快、见效快,维护更新更有保障。

另外,要加强基础工作,做好调研,弄清学校的真正需求,找到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制订整体规划,研究制订学校的信息规范,做好标准化工作,为教学资源交流与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网络平台的组网要求

校园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网络系统的总体规划、硬件的选型配置、系统管理软件的应用以及人员培训等诸多方面。因此在校园网的建设工作中必须处理好实用与发展、建设与管理、使用与培训等关系,从而使校园网的建设工作健康稳定地开展。首先,校园网的建设是一个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长期服务的工作,因此在校园网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出发,以服务于教育为基本点,结合学校当前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出科学的规划部署。在校园网的规划建设中,一般学校应遵循“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其次在校园网的建设中必须坚持硬件建设与组织管理协调发展的原则,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网络的组织管理水平,不断开发网络的功能,从而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功效,提高校园网对学校教育的服务水平。

1 高校教育信息系统的需求和目标

国内高校由于校园网络发展不平衡,目前在信息系统方面同时并存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单机管理模式,在一些学校里,计算机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计算机之间不能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这些学校仍然停留在面向部门的单项事务处理的水平上,这种状况决定他们的系统经常出现数据不一致,容易发生数据丢失、系统感染病毒等问题;第二种模式是局域网管理模式,可以开展网络上的工作。比如建立局域网上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集中在部门服务器上,为本部门的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共享,这种方式对于部门内部的管理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解决了部门内部的数据冗余和不一致的问题,但是应用软件都在工作站上完成,工作站负担过重,服务器只是实现文件的存储、数据存储和打印共享,网络利用率较低。校内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局域网,各行其事,不能实现不同单位间的数据共享,更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 第三种模式是校园网上的全校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以各部门管理系统为基础,各部门管理的数据除了满足部门内部人员的使用之外,还可以为其他部门甚至全校教职员工提供信息服务。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着下列需求: 加强学校与国内外科技信息的往来; 为学校主要信息部门建立部门的事务处理系统,在疏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渠道的基础上,建立全校共享数据库; 取代传统的落后手工办公方式,现代化办公的支撑环境,提高办公效率。建立基于Web的在线网络教学系统,利用校园网作为教学媒体,传送教学内容,在校园网上实施教学、管理教学,并进行网上测试和网上交流。

2 高校教育信息系统的实现

根据对一般高校情况的分析,可得出学校的信息需求有:服务信息、办公信息管理信息和教学信息。这些需求决定了高校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全校范围的、开放的、分布的、多媒体的信息系统,根据这些信息需求建立学校的信息子系统,即综合信息服务、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信息和网络教学系统。这些子系统面对的用户范围不同,数据的组织方式不同,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解决。对于面向国内外、校内外用户使用的系统,用户使用www浏览器最方便; 在职能管理部门,大多数信息为结构化数据,用户对数据有复杂的操作,应以数据库的管理方式为主,在各办公室之间流通的信息,大多数是非结构化数据,且信息流程复杂,采用Lotus Notes的数据组织方式。

2.1 用WWW技术开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Internet/Intranet出现以后,以WWW技术为主流的信息服务系统迅速发展,由于采用WWW技术,打破了原有信息服务的范围,学校的信息除了面向校内服务,还可以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以校园网为物理环境,对外与Internet相连,提供的信息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在信息的类型上除了日常使用的文字信息之外,还可以提供以音频、视频形式出现的服务信息,比如学校领导的重要讲话录音,内容广泛的学术报告,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的音乐等,视频的信息内容也很丰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以WWW方式提供各种多媒体信息服务之外,还实现了与部门级的管理信息系统(RDBMS)和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NOTES)的有机结合。使信息服务的类型从文件系统扩展到SQL Server数据库和Notes数据库。

由于信息系统用户的广泛性,决定了客户端必须使用通用的跨平台软件,WWW浏览器为信息服务系统提供了良好条件,该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的体系结构,具有易于操作、客户机的软件安装简单以及便于维护等特点。

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由分布在校园网上的多台信息服务器组成,其中一台是面向众多用户的信息主服务器,其他服务器用户可以用指定的专用端口直接访问,也可以从信息主服务器上建立连接,通过主服务器进行访问。

2.2采用Notes技术实现校园网办公自动化系统

在高校的管理部门中,办公信息以两种方式的流动,一个是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流,如校长办公室给系办公室发通知,系办公室再给教师和学生发通知; 另一个是横向信息流,如教务处给人事处信息,人事处给科研处信息等。要提高办公效率,必须改变传统的手工办事方式,应用现代办公技术,建立全校的办公系统。办公系统是建立在校园网上的面向多类用户的信息系统。它采用Lotus Notes作为系统开发平台,Notes具有先进的文档数据库处理功能,不但能够处理结构化数据,还能够处理一般的文档数据、图形、图像、声音等非结构化数据,可以与用户熟悉的软件如MS Word、MS Excel进行集成,对办公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扩展留有充分余地。现在已经开发出文档管理、电子邮件、会议管理、办公讨论区、公文运转和信息等通用办公功能。

网络合理化建议篇6

省农业厅召开全省农业信息网络升级改造启动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市县农业信息网络升级改造和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确保项目精心组织,科学施工,高质量、严标准的如期建成投用。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把网络升级改造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年我省建成开通省市县农业信息网络至今,农业信息网已成为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和市场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受到了农民群众、各级干部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年以后,随着全省农业部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农业部门肩负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项职能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控、草原防火、农机与渔船作业安全、农业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等应急处置任务越来越重,原有的农业信息网络功能定位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加之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网络设备换代周期缩短,原有设备超期服役,故障高发,多次因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屡出故障,导致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网站和邮件服务器中断访问。目前现有的省市视频会议系统也不适应工作的需要:一是视频会议系统不到县,仍需要县里的同志跑路;二是有些市级视频会议室的灯光、桌椅摆放不合要求,会场画面质量差;三是个别市级视频会议室设备调整不符合要求,图像和声音不稳定;四是市级视频会场技术人员操作不熟练,与省厅协同性差。这些都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服务质量,现有的省市县农业信息网络亟待升级改造。对此,厅党组高度重视,审时度势,认为:我国正处于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是覆盖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面临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决定将全省农业信息化体系,作为“十二五”期间全省农业系统“五大体系”(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检、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综合执法)之一进行建设,重点实施“114”工程(1个全省农业数据中心,1个农业信息网站群,4个平台:全省农业视频指挥、农业政务管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业市场信息平台),大幅度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智能化、宽带化、可视化和泛在化能力,发挥农业信息化引领支撑现代农业,聚合农业管理服务的载体作用,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农业行政扁平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今年初省厅就农业信息化工作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以会议专件形式做了部署,随后省厅下发了正式文件。赵国岭厅长在今年初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和8月份在秦皇岛市召开的全省农业系统领导干部会议上,多次进行了强调。今天会议部署的市县农业信息网络升级改造和视频会议系统是“114”工程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性、最急需的任务。在这里,我说明一下,2010年9月省厅就此项工作,专题向省政府报告,省领导高度重视,原省长陈全国、常务副省长赵勇、省委常委臧胜业、原副省长张和分别做出了重要批示,省政府批准立项,2010年底省级财政安排了专项经费。今年9月省厅经过严格的政府采购程序,采用“企业投资上设备,政府花钱买服务”方式,与联通签订了项目合同,由联通公司负责全省农业信息网络升级项目建设和运维服务。解决前期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大,后期网络设备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充分发挥电信运营商的通道优势,确保系统建成后的稳定运行。

二、明确目标,积极配合,确保农业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如期完成

这次全省农业信息网络升级改造是根据农业部关于部、省、市三级农业应急指挥系统和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对网络带宽和网络安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的。涉及市县的任务有三项:一是联通公司负责将省、市、县间原有SDH专线升级MSTP专线,接口为以太网接口;省市间网络带宽由4兆增加到平均20兆,并可根据今后业务需求平滑扩展;市县间网络带宽2兆,原则保持不变。另外增加省农业厅到石家庄市农业局、畜牧水产局的4兆MSTP线路两条。二是更换省、市、县三级光纤设备,建成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光纤传输专网,其中:省厅、11个设区市农业局和142个县(市、区)农业局的光纤设备由联通公司负责更换和调试。三是更新网络核心设备,完善全省农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全省农业信息网络升级改造后,形成部、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专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专门用于传输农业系统内部数据和视频数据。市、县农业部门将不再通过省级接入互联网,从本地就近接入互联网。

全省农业网络升级改造项目点多面广、技术要求严,工期要求紧,市县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联通公司开展工作,特别是设区市农业局要尽快与联通公司确定施工方案,商定有关网络服务协议,确保项目如期完工。

三、严格标准,落实责任,确保农业视频会议系统建成优质放心工程

视频会议系统是全省各级农业部门机关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年以来,视频会议系统已成为全省农业系统提高工作效能,降低行政成本,转变工作方式,积极应对各类农业突发事件的必要手段,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系统已迫在眉睫。这次全省农业视频会议系统,能够为全省农业系统提供视频会议、远程专家诊断、远程培训和应急指挥等多种信息服务支持。视频会议系统向下通过省市县农业信息光纤专网,联通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向上通过部省光纤专线,联通农业部视频会议系统;实现部、省、市、县四级视频会议系统的级联,届时可适时召开部、省、市、县四级视频会议,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市、县两级视频会议和点对点视频会议等多种会议。另外,这次全省农业视频会议系统,充分考虑了视频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县级实际需求和财力困难的,明确了部、省、市间采用高清视频标准,市、县间采用标清视频标准进行建设,在核心视频设备上为县级视频下一步升级预留了接口。各市、县按照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标准进行配套,确保全省视频会议系统效果达到标准。

这次全省农业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省厅统一为11个设区市农业局各配备1套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和1台高清摄像机,为11个设区市和142个县配备相关网络接入设备和系统集成。各市、县农业局还需按照建设标准,按期完成市、县视频会议室环境配套建设和相关设备的自采任务。其中:

(一)市级配套及视频会议室环境要求。一是各设区市需配套市级视频会议室用高清摄像机1台、视频矩阵1个和液晶电视机2台,达到视频会议室视频信号多路输入、输出的标准,满足市、县两级召开视频会议时,市级作为主会场的技术要求;二是配套调音台、功率放大器、数字音频处理器和音箱等音响系统1套,确保市级视频会议室有良好的声音效果。三是视频会议室要按照“简洁、明亮、整齐、舒适”的原则,进行适度装修,会议室采用浅色调搭配,会议室灯光选择非直射三基色灯或日光灯,光线柔和均匀;会议室室内墙壁采用吸音材料装修,天花板做吸音吊顶,满足视频会议系统对光照、吸音、色彩等要求。四是视频会议室布局要合理。会场以容纳40--50人参会为宜,桌椅采用浅色调,采用课桌式布局,摆放规范、整齐,确保图像美观、清晰。五是会议室要有良好的通风、温度调节功能,尽量让参会人员感到舒适。

(二)县级配套及视频会议室环境要求。一是按照标清到县的建设标准,县级农业部门需配套标清视频终端、摄像头和电视机各1台。达到双向参会的基本要求。二是县级视频会议室也要按照“简洁、明亮、整齐、舒适”的原则,进行简易装饰,尽量采用日光灯照明,确保光线柔和均匀。三是会场以容纳20--30人参会为宜,桌椅尽量为浅色调,并采用课桌式布局,确保摆放整齐,保证会议图像效果。

四、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确保农业信息网络升级项目如期建成投用

全省农业信息网络升级改造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按照省厅明确的全省农业信息网络升级改造项目今年11月31日前竣工的要求,工期紧张,任务繁重。各市、县农业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把农业信息网络升级改造项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倒排工期,狠抓落实。市、县农业局的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办,各市、县农业部门都要抓紧成立项目建设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解任务,排定工期,一招不让的抓落实,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一)抓紧落实市县配套资金。全省农业信息网络升级改造项目是经省政府批准,财政重点支持的项目。目前,省级财政已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省市两级视频会议系统骨干设备采购和省市县三级骨干网络设备采购;市县两级农业部门要按照“省市县共建,各级财政分担”的原则,抓紧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其中:市级需配套资金20万元,县级需配套资金4万元,专项用于市、县级两级视频会议室环境配套建设和设备配套采购。据省厅目前掌握的情况,多数市、县的配套资金和建设地点已落实到位,具备了项目启动的条件。尚未落实资金和建设地点的市、县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项目尽快开工,确保全省整个项目的如期完成。

(二)上下联动,确保工期。省厅要求各市、县要力争10月底前完成会议室环境建设,11月底全面完成网络和视频设备集成调试。对此,各市县要按照省厅这次会议的部署,迅速启动项目建设,精心设计会议室方案,认真选择设备型号,合理设定设备参数。具备启动条件的市县,要抓紧履行相关招标采购程序,尽早确定设计施工单位,启动视频会议室的配套建设。为确保市县级农业(农牧)局选好视频设备,达到相关标准。市级视频会议室配套建设方案要报省厅审核确定,县级视频会议室配套建设方案由设区市农业(农牧)局负责审核把关。会后,省厅将及时下发本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项建设标准和施工要求。同时,省厅还为市县两级提供视频会议室建设样板和视频设备选型,供各地参考、借鉴。10月20日前,各设区市要向省厅上报三项材料:一是市县项目建设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和联系人、联系电话;二是市级视频会议室配套建设方案,三是县级视频会议室建设进度。

(三)精心组织,确保质量。“质量无小事,责任重泰山”。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任和对自己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严格遵守各项法规制度,履行各种施工规范和工程建设的招投标要求,把农业信息网络工程组织好、实施好、建设好,真正把农业信息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建成样板工程,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各级农业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勤调度,勤检查,严格项目组织,严把质量关。

网络合理化建议篇7

一、我市电子政务基本成效

1、网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综合布线系统来势较好。据初步统计,全市有50%以上的单位新建办公楼建成了综合布线系统。市政府新办公大楼在搬迁之前,就考虑到了各机关单位网络互联互通,投资150万元完成了市政府新大楼综合布线系统,实现了入驻的23个市直单位网络联通;市政务服务中心也已全部完成综合布线工程。二是以市政府办公室为枢纽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专网)基本建成,并不断延伸扩展。该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基础组件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内网门户网站、市长多媒体热线、基础数据库等。中心机房设在市政府新办公大楼。目前专网已通过专线联接了11个县(市、区)政府,市政务服务中心及省政府办,通过电话拨号方式联接了20多个市直单位。三是市政府公众资源网(外网)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市有32个政府部门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这些网站对宣传政府方针政策,宣传投资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全市政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根据《关于建设全省政府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有关事项的通知》(湘政办函〔121号〕)文件和全省政府系统秘书长会议精神,市政府办公室对全市政府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认真做好规划、指导、建设和管理工作。此系统以市政府小礼堂为主会场,11个县(市、区)政府会议室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室为分会场,分为网络控制系统、扩声音响系统、会议灯光系统、会议讨论系统、多媒体显示及摄像系统、LED电子显示屏等6个部分,全市总投资700多万元。经过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三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全市十二个会场建设已基本完成。

3、政府内网网站内容不断丰富。一是完成了政府文件库建设。现已上传市政府及市政府办文件1000多个,内容包括年1月-年6月市政府及市政府办下发的绝大多数文件。二是新增领导讲话、提案建议,经济动态等8个栏目。其中领导讲话材料82个、提案建议400个、经济动态信息150条、县(市、区)政务信息600条、综合信息92条、外地信息74条、湖南政务要情127期。天气预报栏目每天都有最新的天气预报情况。三是及时更新网站信息。今年我们通过落实栏目到科室到个人,基本做到了信息的及时更新。

4、市政务服务中心网络和管理系统软件正进入最后阶段。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布线,机房建设,及网络测试,与市政府中心机房的联接网络已基本完成。中心管理软件也已基本开发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调试和数据录入。预计7月份整个系统可以投入使用。

5、应用工作逐步展开。一是上内网的人数大幅度增加。由于内网内容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完善,上内网查阅资料人数由去年的16000多人次,增加到今年的40000多人次。二是政务信息的报送初步实现了网络化,无纸化。目前县(市、区)政府和大多数市直机关报送政务信息到市政府都是通过网络报送,不再采用传真。三是市长多媒体热线系统经过升级换代后,受话量不断上升。四是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应用工作全面铺开。我们通过会议系统先后进行10多次的网上远程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目前已完全具备了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的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设想

1、推进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和"金效"办公内网的应用。目前,我市政府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已经可以投入使用,我们以后将要求大多数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该项一年可节省会议经费开支上百万元,另外随着金效电子政务办公内网的正式运行,大量的政务信息、政府公文、会议讲话材料通过政府内网实现无纸化传输,一年可节约经费数十万元,大大减轻财政负担。

2、全面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计算机普及率。要推动各县(市、区)政府、市直部门及中省驻郴单位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普及率,力争年年底前,所有市直部门计算机要配备到科室,有条件的单位要配备到每个工作人员,县(市、区)政府及其部门在年底前配备到股室。二是完成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机关内部综合布线。要在年10月底前完成县(市、区)政府机关和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各单位内部的综合布线,布线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布双线,内外网完全物理隔离。2005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市直机关和中省驻郴单位的综合布线。三是完成各单位内部局域网建设并与实现电子政务内网的互联。年6月底前,完成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政府大院所有单位与市电子政务中心平台(在市政府中心机房内)的网络联接;年年底完成县(市、区)政府及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直单位的内部局域网建设,并实现与市电子政务中心平台的联接;2005年6月底完成所有市直部门内部局域网建设及与市电子政务中心平台的联接。没有特殊需要,部门不要建设纵向网络,部门与下级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中心平台实现。最终形成以市政府办公室为枢纽,联接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县(市、区)政府及市直各单位的内部办公业务专网。

3、努力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一是加快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系统应用,推进审批项目网上运行。年6月份正式投入运行,10月底前实现部分审批项目在内网上进行运行,试行远程审批;并加快"中心"管理系统与"中心"外网的数据交换系统建设,年6月底试行部分审批项目在互联网上进行审批。二是加快公文流转、信息报送、会议通知网络化进程,推进办公无纸化。为避免重复建设及保证公文和信息的统一处理和流转,全市各级机关的公文和政务信息处理等业务工作,必须使用统一的软件系统和数据格式。为此,全市各级机关的子网或远程工作站要尽可能统一使用成熟的"金效"电子政务办公软件。要求在年9月底前所有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全部安装和应用"金效"电子政务办公软件,与市政府实现公文、信息的网上传输,并逐步试行公文网上审批。同时,利用"金效"电子政务办公软件和手机短信平台会议通知,实行会议通知无纸化。年底实现与党委、人大、政协的公文传输、信息报送和会议通知无纸化,从而最终在市、县两级实现办公主要业务的无纸化。三是加强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不断丰富内网门户网站内容。要进一步明确内网网站栏目分工和责任,制定出内网网站栏目分工表,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到科室、到人,建立栏目更新督查制度,督促有关单位和科室按期更新栏目内容,确保各栏目内容能及时更新。要完善建议提案等栏目,增加政府新闻会(视频、文字)直播、最新政务信息、各县(市、区)及部门重要文件等栏目。同时,加快大型数据库建设。一方面要建设好国土资源数据库、人口资源库、矿产资源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库,另一方面要通过购买国家法规数据库及中经、国研等网的大型数据库,加挂在内网门户网站上,丰富和完善内网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四是完善和提升市政府门户网站、县(市、区)政府及部门公众网站,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要通过整合、提升使市政府门户网站由原来的公众信息服务网站逐步过渡到政务信息、提供政务服务、部门网站导航、网上政务公开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已建好的县(市、区)政府及部门公众网站要进行完善和提升,没有建设网站的单位可以通过主机托管的方式抓紧建好,最终实现市政府和县(市、区)及部门网站资源综合利用。

4、努力为推进"金效工程"提供强力保障。一是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公务员电子政务应用能力。要全面提高我市电子政务管理和应用队伍的素质,全面提高我市电子政务管理和应用水平。首先是加强对电子政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聘请青岛大学、中软公司、省政府办公厅技术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和教授,对市、县(市、区)和各单位电子政务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重点培训电子政务规划、应用、管理和维护能力。其次加强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单位电子政务应用人员的培训,重点培训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操作能力及网络安全知识。第三是加强对全体公务员的培训,重点培训电子政务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由市政府办公室与市人事局、市委组织部协调,在公务员计算机培训中,加入电子政务基础知识的培训内容,提高公务员整体队伍的电子政务应用能力。二是完善安全机制。首先是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要制定《关于行政机关数据通信网工作站管理规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电子公文传输管理办法》、《电子政务中心机房安全管理规定》、《电子政务内网用户权限分配及密码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并要求各部门有关人员严格执行。其次,要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所有进入电子政务内网的计算机必须安装网络安全隔离卡,必须实现内网与外网完全物理隔离。网络系统要安装防火墙、病毒入侵检测、加密机等网络安全设备。再次,要建立网络安全事件(网络灾难)应急响应预案。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就可以触发相应的预案处理程序,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网络服务和信息服务,力求把安全事件的破坏力降到最低。

三、需要领导关心的几个问题

1、要尽快理顺管理机制。电子政务工作是办公室一项新任务,必须成立专门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根据济南、青岛、上海、深圳等地的经验,要实施"金效工程",必须尽快理顺管理体制,主要是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市政府办有职能无机构;二是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与市信息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问题;三是避免电子政务管理机构党政分设问题。为此,我们特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一个不与市信息中心合二为一的专门办公室,放在计委,行使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信息化建设的综合职能,办公室8个编制。所需编制,从现在市信息中心等额划拨。二是成立市委、市政府电子政务技术中心,编制8人,由市政府办和市信息中心等额划拨,由市委办、市政府办双重管理,以市政府办管理为主。主要职责为规划全市电子政务工作指导、协调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电子政务工作,并负责中心机房、市政府内、外门户网站的日常的维护、信息更新及其他一些相关应用程序的开发。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级网络的应用、管理和维护。

2、要加强网络资源整合。目前,我市大部分部门的网络建设是各自为阵,自行建设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形成了信息孤岛,造成了大家的财力、物力浪费。所以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整合各种网络资源,要求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即将下发的《市-年电子政务"金效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建设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

网络合理化建议篇8

目前现场总线技术有许多不同的选择,例如LonWork、CAN、Profibus、BACnet等。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在智能建筑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支持在同一网络上使用混合媒体,可使用多种拓扑结构,支持模块即插即用,有开放性和互操作性,适合在楼宇控制领域将各厂商提供设备和子系统连接起来组成相互联系、协同工作、统一监控与管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际上起着通用网络总线的作用。

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是美国Echelon公司推出的一种综合的测控网络。它可以解决在控制网络的设计、构成、安装和维护中出现的大量问题。LonWorks总线的互操作性是指开放网络中的许多智能设备之间可以相互自由通信,而不需加入监控设备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流程。LonWorks系统的互操作标准由LonWorks互操作协会负责制定,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 Neuron芯片

神经元芯片是LonWorks技术的核心,它包含了所有获取和处理信息、传播控制信息和标准协议以及对不同通信介质的访问控制所需要的功能。

神经元芯片主要包含两大系列:MCI43120和MC143150。两种的区别是:MCI43120不支持外部存储器,它本身带有ROM;而MC143150系列则支持,适合较为复杂的应用。两种的共同点是:内部都有三个8位CPU(MAC CPU、网络CPU、应用CPU)。

2 LonTalk通信协议

LonWorks技术的核心是LonTalk通信协议。LonTalk通信协议提供一套通信服务, 使装置中的应用程序在无需知道名称、地址、网络拓扑或其他装置功能的情况下,能在网上对其他装置收发报文。LonTalk通信协议能有选择地提供报文证实、端到端的报文确认、优先级发送以便设定有界事务处理时间。对网络管理业务的支持, 包括参数的重新配置和网络地址、报告网络问题、节点应用程序的起始、终止、复位和下载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网络使远程网络管理工具和其他装置相互作用。

LonWorks协议是一个分层的以数据包为基础的对等的通信协议。和有关的因特网和以太网协议一样, 它是一个遵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分层体系结构要求的标准。可是, LonTalk协议设计用于控制系统而不是数据处理系统的特定的要求。每个包由长度不定、可变数目的字节构成,并且包含寻址以及应用层的信息和其他信息。信道上的每个装置通过监视在信道上传输的每个包,以此来确定自己是否是收信人。假如是收信人, 它处理该包以判明它是否是个网络管理包或者它是包含节点应用程序所需的信息。在应用包中的数据如果是提供给应用程序的, 并且合适的话, 会向发送装置发送一个确认报文。

为了处理网上报文冲突, LonTalk使用类似以太网所用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 算法。LonTalk协议建立在CSMA基础上, 提供介质访问协议,可以通过预测网络业务量发送优先级报文和动态调整时间槽的数目。通过动态调整网络带宽,使网络能在网络业务量较小的情况下不降低网络速度,而在极高的情况下也能继续运行。

3 Neuron C

LonWorks网络的应用程序基本以Neuron C语言编码完成,写成后, 神经元码就编译成神经元能理解的和的集合, 并输入存储器, 连接到芯片或直接输入芯片。在ANSI C基础上,Neuron C有较大的扩展:

(1)新的语句类型,“何时”语句以介绍“事件”和确定任务执行次序。

(2)2个定时器对象,35个I/O对象,37个额外数据类型使装置控制器标准化, 并可以简化其使用。

(3)可用于隐式(网络变量)和显式(逻辑、物理、目的地名称寻址)报文格式的集成报文传送机制。

Neuron C使用以事件为基础编程模型,并具有较为不同的编程聚合转换。简单地说, 应用程序通常由特定节点上的事件或发生在网上其他地方触发。因此网络本身是事件驱动的,由此表明其他网络类型的业务量远高于LonWorks网络,但同时也意味着一个装置不必等待轮询即可报导状况。在某些复杂的应用中, 神经元系列的最大存储器容量和处理器速度都不足以完成LonWorks节点的要求功能。榱耸视φ庑丛拥挠τ茫 某些种类的神经元芯片拥有高速并行接口, 使任何微处理器能使用神经元芯片, 并以一个专用接口应用微处理器(称为MTP应用)作为它的网络通信微处理器来执行应用程序。作为替代方案, 开放的协议可移植在任何处理器上运行。在这种情况下, LonWorks装置并不需要一个神经元芯片, 但是所有这些装置都要分配一个唯一的48位ID。

4路由器和收发器

路由器是Lonworks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用来连接不同通信介质的LON网络。在Lonworks技术中,路由器主要包括中继器、桥接器和路由器三种类型。路由器除连接不同媒介的LON网络外,还能控制网络交通,增加信息流量,提高网络速度等。

LonWorks技术的独特能力是对多种介质的透明支持, 它使开发者能选择最适合他们需要的通信方法和介质。路由器可对多种介质的支持,也能用于控制网络业务量, 将网络分段,抑止从其他部分来的数据流量, 从而增加了网络容量和总通过量。网络工具以网络拓扑为基础自动配置路由器, 使安装者便于安装并对节点透明。路由器装置使单一的对等网络能跨接许多类型传输介质, 支持成千上万的装置。路由器通常有2个互联的神经元, 每个神经元有一个适用于2个信道的收发器, 路由器就连接在这2个信道上。路由器对网络的逻辑操作是完全透明的, 但是它们并不一定传输所有的包。智能路由器充分了解系统配置, 能将没有远地地址的包闭塞。使用了另一类型叫做穿越路由器的路由器, LonWorks系统能在象因特网这样的广域网上跨接巨大的距离。

展望未来的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LonWorks总线将在其中得到广泛应用。故LonWorks现场总线将成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一项最为关键的技术。

参考文献:

[1]付保川、班建民等.智能建筑计算机网络系统.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

[2]马少军.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董春桥、袁昌立、傅海军、王江江.建筑设备自动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凌志浩.从神经元芯片到控制网络[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5]黎连业.智能大厦和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与实施[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盛啸涛、姜延昭.楼宇自动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7]张九根、马小军.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设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8]孙文磊、叶瑰B、翁武林.Lonworks在楼宇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前景.福建电脑.2006,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