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8篇

时间:2023-05-26 08:53:34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1

1、收益性原则

不同种类的债券收益大小不同,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例如国债是以政府的税收作担保的,具有充分安全的偿付保证,一般认为是没有风险的投资;而企业债券则存在着能否按时偿付本息的风险,作为对这种风险的报酬,企业债券的收益性必然要比政府债券高。当然,实际收益情况还要考虑税收成本。

2、安全性原则

投资债券相对于其它投资工具要安全得多,但这仅仅是相对的,其安全性问题依然存在,因为经济环境有变、经营状况有变、债券发行人的资信等级也不是一成不变。因此,投资债券还应考虑不同债券投资的安全性。例如,就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而言,政府债券的安全性是绝对高的,企业债券则有时面临违约的风险,尤其企业经营不善甚至倒闭时,偿还全部本息的可能性不大,企业债券的安全性不如政府债券。对抵押债券和无抵押债券来说,有抵押品作偿债的最后担保,其安全性就相对要高一些。

3、流动性原则

债券的流动性强意味着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将债券兑换成货币,同时债券价值在兑换成货币后不因过高的费用而受损,否则,意味着债券的流动性差。影响债券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债券的期限,期限越长,流动性越弱,期限越短,流动性越强。另外,不同类型债券的流动性也不同。如国债、金融债,在发行后就可以上市转让,故流动性强,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则相对较差。目前,我国的企业债发行后再到交易所申请上市,债券是否上市的流动性差别很大,上市前后债券的流动性差别很大,上市后债券的流动性还受到该债券发行主体资信情况的影响。

而在债券投资的具体操作中,投资者应考虑影响债券收益的各种因素,在债券种类、债券期限、债券收益率(不同券种)和投资组合方面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根据投资目的的不同,个人投资者的债券投资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

(1)完全消极投资(购买持有法),即投资者购买债券的目的是储蓄,获取较稳定的投资利息。这类投资者往往不是没有时间对债券投资进行分析和关注,就是对债券和市场基本没有认识,其投资方法就是购买一定的债券,并一直持有到期,获得定期支付的利息收入。适合这类投资者投资的债券有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和资信较好的企业债。如果资金不是非常充裕,这类投资者购买的最好是容易变现的记账式国债和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企业债。这种投资方法风险较小,收益率波动性较小。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2

随着债券中场的发展,债券基金也发展成为证券投资基金的重要种类,其规模仅次于股票基金。如在美国,1997年初债券基金资产总额为886亿美元,占美国基金资产总额的25%,而同期股票基金所占的比例为49%:在香港,1997年初债券基金资产总额为70.5亿美元,占香港基金资产总额的17%,同期股票基金的比例为60%。

债券基金与利率的走势紧密相关。市场利率的波动会导致债券价格和收益卒的变动,债券基金投资于债券,其收益水平当然会受到利率变化的影响。这一点在利率高度市场化的美国表现得尤为明显,1985年,由于美国当年利率下调,增加了债券投资的吸引力,当年流入美国政府公债基金的新增资金从74亿美元激增到42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6倍。而1996年由于利率上调,债券投资的吸引力下降,当年流入政府公债基金的资金比上年减少13S亿美元。债券基金的收益和所投资债券的信用等级也有密切关系。有的债券基金大量投资于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风险较低但收益也不高。有的债券基金主要投资于垃圾债券(如标准。普尔3B以下、穆迪Baa以下的债券),风险较大但收益也相对较高。

按所投资的债券种类不同,债券基金司分为以下四种:①政府公债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库券等由政府发行的债券;②市政债券基金,主要投资于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③公司债券基金,主要投资于各公司发行的债券;④国际债券基金。主要投资于国际市场上发行的各种债券。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3

关键词:高收益债券;信用等级;共同基金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9-0107-03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High-yield bond market booms in the U.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U.S. The European and Asian high-yield bond market is inchoat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lobal high-yield bond market. Then co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referringconsidera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high-yield bond market.

Key Words: High-yield Bond; Credit Rate; Mutual Fund

高收益债券(High-yield Bond)又称垃圾债券(Junk bond),是指主要由非金融企业发行,不具有投资级别或投资级别被主要评级机构评为投资级以下的债券。这类债券具有较高的违约风险,但能支付比高信用等级债券更高的收益,从而吸引投资者。美国是高收益债券发展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国家,欧洲和亚洲的高收益债券起步比较晚。本文分析了美国、欧洲和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现状,并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或可为我国将来思考推出高收益债券提供一些借鉴。

一、高收益债券的发展历程

从高收益债券发展的历程来看,欧洲和亚洲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尚未经历完整经济周期,并不算成熟市场。美国是高收益债券发展最成功的国家。

(一)美国

高收益债券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存在,最初仅是由小型公司为开拓业务、筹集资金而发行。由于高收益债券的信用等级很低,所以当时问津者较少。大约经过了40年的时间,高收益债券才开始复苏。

20世纪70年代,迈克・米尔肯和其所在的兰伯特公司发现了高收益债券的投资机会,将其与杠杆收购联系在一起,为资金不足或是想从高财务杠杆中获益的收购方提供融资。高收益债券一时间风靡美国债券市场。1987年美国发生股灾对高收益债券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而之前的高速扩张过程中债券的质量也在下降。1989年,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发行高收益债券的公司没有足够的利润来偿付高额利息,高收益债券的违约率在1987年的基础上呈现显著上升,发行量也出现急剧萎缩。

此后,伴随着美国经济走稳,高收益债券的违约率则转而明显下降,发行量重新上升。2000年-2002年,IT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再次进入衰退周期,高收益债券市场也受到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违约率升高和发行量萎缩,但市场存量仍保持稳步增长。

(二)欧洲

欧洲高收益债市场从1999年起步,主要得益于欧洲货币的统一和经济整合,也得益于欧洲债券市场一直以来的低违约率和低利率水平。同时,欧元区内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也是一个推动因素。这些中小企业不能获得投资级的评级,只能发行高收益债券。刚开始的时候欧元区主要是少量的经营稳健的大型企业发行高收益债券,随后这个市场向纵深发展,具有风险的小型企业也开始发行高收益债券。这使得欧洲高收益市场快速发展。到2005年,欧洲高收益债券发行量达到260亿欧元①。

(三)亚洲

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是最近开始发展的,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的高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全球信贷市场的超额流动性、公司层面上更高的透明度和良好管理以及从金融危机中复苏的亚洲投资者的高度信心。此外,全球投资级别债券的价差很小,这让越来越多的美国和欧洲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亚洲,亚洲有超额收益,且日益发展的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为他们提供了跨行业的多种选择。国际私人银行、区域性资产管理经理、新兴市场基金、美国高收益基金和对冲基金现在为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除日本以外,韩国、泰国、印度和印尼等亚洲国家都有企业发行高收益债券。与欧美市场发行人主要是初始发债评级就在投资级以下的情况不同,日本高收益债券发行人主要是从投资级降级而来的前蓝筹公司。目前,日本高收益债券初次评级为BB或以下的债券并不多见,收益率也通常仅高于国债100bp左右,但投资人在衡量风险后仍不愿购买,因此日本高收益债券的利率仍不足以称为“高收益”。

二、高收益债券市场的现状

随着高收益债券市场的逐步发展,其债券种类不断创新,发行人和投资人类别日益丰富,发行和交易等过程逐渐规范完善。

(一)债券种类

随着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发展,除了普通债券(Straight cash bonds)等常见种类以外,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高收益债券,如分息债券(Split-coupon bonds)、以现金或其他证券支付的债券(Pay-in-kind bonds)和递延利息债券(Deferred-interest bonds)等。

(二)发行人类别

目前,高收益债券发行人主要有以下几类:经营历史较短但具有成长性的新兴企业;曾经是投资级但目前处于困难时期的企业;希望调整财务结构而发新债的企业;从事杠杆并购的机构②;在国内缺乏熟悉投资者的国外政府和企业。

(三)投资人类别

各类投资者都可能投资高收益债券。个人直接购买或通过共同基金持有高收益债券;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等。债券市场协会( Bond Market Association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③,欧洲高收益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大体是,投资基金持有41%,对冲基金持有27%,商业银行持有15%,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持有13%,剩余部分由其他投资者所有。这一投资者结构显示了机构投资者在高收益债券市场的主导地位。

(四)风险与回报

一般来说,信用等级越高,其违约回收率也越高。高收益债券的回收率平均为32%左右,远低于所有债券约50.08%的平均回收率。高收益债券尽管风险较大,但回报也较高,其信用溢价虽然会随着经济周期上下波动,但均比国债等高信用等级债券回报高几百点。根据Bloomberg的统计, 高收益债券信用溢价1986-2003 年的平均值为554bps,1992-1998 年为413bps。1990 年和2002年前后分别出现高点,信用溢价达到了1000bps 以上。

(五)发行和交易

高收益债券单笔发行规模较小,美国市场平均发行额为1-4亿美元,欧洲市场平均发行额为1-2亿欧元。由于欧洲本土投资人不足,欧洲企业发行的高收益债券多以美元计价且在美国销售。投行在高收益债券承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在二级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除了美元高收益债券以外,以欧元定价的高收益债券也大多由美国投行承销,例如1998年到2001年,约57%的欧元高收益债券是由高盛、美林、瑞士信贷波士顿第一银行或者所罗门承销。

高收益债券交易主要集中在场外市场,并由做市商做市。美国高收益债券很少在纽交所交易,大部分在场外市场交易,并由全美 40多个债券做市商对高收益债券做市。欧洲高收益债券主要在场外交易,通过电话或Bloomberg信息进行交易。根据高收益债券流动性的高低,做市商的数量从1-15不等。

三、国际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

从国际经验看,美国高收益债券的发展比较成功,欧洲和亚洲的高收益债券刚刚起步,但美国也出现了米尔肯(Michael Milken)事件,对市场发展产生了双面影响,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高收益债券发展与宏观经济周期正相关

美国、欧洲高收益债券市场景气度与当时的宏观经济状况密不可分,研究表明,在经济处于上升期时,打包后的高收益债券预期收益高于高等级债券,风险也较小,但当经济不景气时,资产包内各高收益债券违约的相关性明显上升,整个高收益债券资产组合的系统性风险显著增大。因此,我国如果发展高收益债市场的时机选择应该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时候。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发展前景良好,盈利呈现增长势头,一方面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比较旺盛,另一方面企业偿债能力也会相应比较高。

(二)市场繁荣取决于投融资双方的需求

一个成功的金融产品,必须拥有足够多的购买者和发行人,即需求方和供给方要匹配。单纯的企业融资需求无法催生出成功的高收益债券市场。这条经验在美国的高收益债券发展史上显得尤为突出。20 世纪70 年代之前,虽然有为数众多的企业发行非投资等级的债券,或者企业因经营不善而落入投资等级以下,高收益债券并不受到机构投资者的欢迎。直到米尔肯认为各个企业之间的违约相关性较低,多样化的投资会带来风险的分散化,并呼吁投资者逐渐参与这个市场,才使得原来几乎没有流通市场的低级债券有了流通性,一个巨大的高收益债券市场逐渐形成。

根据我国现行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投资者的债券投资对象主要是高等级债券。并且,在目前市场没有规避信用风险的衍生产品,对信用风险的定价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大部分机构投资者风险规避倾向较强。因此,如果我国要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必须放开对机构投资者投资范围的限制,并推出相应的信用衍生产品。

(三)完善的市场环境和基础设施

美国高收益债券的市场发展,和其信用评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会计审计制度等完善的制度环境,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司法程序,成熟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安全高效的交易结算系统是分不开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诸如CDS(Credit default swaps ,信用违约互换)等信用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对违约事件的冲击更具有弹性,对近年来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建立了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和信用评级公司等中介机构也在发展完善,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和改进,这为推出高收益债券奠定了基本条件,但和国外的金融生态环境相比,还有待改善。

(四)发行目的和道德风险的影响

上世纪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衰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收益债券发行利润丰厚,各证券公司纷纷加入,很多企业不顾高利率水平,以投机心态发行高收益债券,道德风险很大。近几年高收益债券市场的繁荣,一个主要原因是高收益债券发行已不再建立在杠杆收购基础上,而是与普通债券类似,成为发行人实现稳健扩张计划的一种有效融资方式。

因此,在我国发展高收益债券时应该考虑到,可以由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或创投机构针对特定投资者发行,以提升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能力,但不能将其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五)机构投资者是主要力量

1989年美国高收益债券危机显示出机构投资者是高收益债券需求的主要力量。在美国高收益债券第一次陷入危机时,美国国会要求储贷机构出售其所持有的高收益债券。美国保险监理官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Commissioners ,NAIC)要求保险公司为高收益债券的潜在损失提取更高的法定损失准备。同时,当时个人或规模较小的投机者倾向于投机性的炒作,形成巨大的风险。主要机构投资者的缺失和非理性投机者的存在使得疲软的高收益债券市场雪上加霜,1990年几乎没有高收益债券问世。

国外经验表明,在信息披露充分及时,市场基础设施和中介服务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合格机构投资者是高收益债券的投资者主体,场外市场是高收益债券交易的主要场所。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市场,是一个只有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的场外市场,已经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框架和登记托管结算体系,以及运行平稳的发行、交易和结算系统,能够为高收益债券提供合适的投资者和交易场所。

参考文献:

[1]Biais, B. and F.Declerck, 2006, “Liquidity and price discovery in the European corporate bond market,” working paper, Toulouse University.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4

今年以来,极度紧绷的资金面以及城投债危机的爆发,让债券投资者很受伤。晨星中国债券型基金指数显示,截止11月14日,该指数今年下跌2.04%,为2004年11月以来首次录得负收益。不过,10月以后,随着CPI下降趋势的确定、资金面的逐步放松,债券基金也“苦尽甘来”,迎来了反弹。

那么,在债市的“寒冬”过后,投资者究竟应该如何投资债券基金?由于较之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容量较小,加之多数债券在我国属于非个人投资品种,债券基金也总是“蒙着面纱”羞答答的出现在投资者面前,因而,笔者将在下文中从债券基金的基本知识谈起,以期让投资者重新认识债券基金。

什么是债券基金?

按照中国证监会的基金分类方法,债券型基金是指基金资产80%以上投资于债券的基金。这一看似简单的定义,其实已经将债券基金的收益特征以及风险告之我们:首先,由于债券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因而相对权益类品种来说,其收益相对稳健、风险也更小,且其投资收益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债券市场的收益情况,这也就是为什么数十年以来债券基金的走势基本能独立于其他类型基金的根结所在。

其次,由于债券的种类有多种,按照发行者不同,可大致分为国债、地方政府债、城投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等;按照期限不同又可分为长、短、中债;按有无抵押担保又可分为无担保债券(信用债)、有担保债券;按照有无特别的约定,又可分为可提前赎回债券、可转债等等,正是由于债券的多样性,这80%的债券资产如何分布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债券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差别。而今年上半年不少债券基金惨遭“滑铁卢”,也正是由于资产中配置了大比例的城投债和转债。

再者,80%之外的资产投向何处也对基金的风险以及收益起着一定的作用,风险偏好高的基金可能会选择直接投资与二级股票市场或者参与打新股,而嫌恶风险的债券基金或许会将债券的投资比例调至100%,只专注于债券。

债券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

构成国内债券基金风险的三类资产分别是股票、可转债以及纯债资产,这是由国内特殊的债券市场环境决定的。三类资产对应的风险依次递减。

从国内债券基金的资产配置来看,它们大概可以分为三类投资风格。其一,专注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其业绩的贡献更多来自于股票资产,承担较高的市场风险,如富国优化增强债券。其二,谨慎参与新股申购,同时适当配置可转债,在参与股市投资的同时适当控制风险,代表基金如汇添富增强收益债券。其三,无论是一级市场股票,还是二级市场股票,基金基本不参与,收益的来源主要是纯债,同时也会少量配置转债,组合整体以控制风险为主。这一类基金的代表如中银增利、长信中短债债券等。

同样投资于股票市场,多数债券基金通过网下进行具有锁定期的新股申购,力求本金安全、收益稳定;有些则是通过选股择时以及仓位控制的手段来获取二级股票市场的收益。不过一级市场新股申购的收益率在逐渐下降,且一旦市场遇到系统性风险,一级市场锁定的新股和二级市场股票的风险几乎是相当的。

一类基金由于主要投资可转债,其同时具备股性、债性。当“债牛股熊”时,其风险收益特征更接近债券基金,而当“股牛债熊”时,其风格又更倾向于股票基金,从一定程度说,这类基金看似“退可守进可攻”,但是遇到“股债双熊”也难于幸免。

如果是非常看重风险的投资者,纯债基金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从投资品种来看,纯债基金仅投资于固定收益类品种,因而其风险收益特征与债券市场的走势更为贴切,也更能走出独立于股市的行情,以投资类纯债的中银增利债券基金为例,今年以来获得了3.22%的收益,同期中债总指数的收益率为4.28%,中短期债券指数收益为3.95%,而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则为-13.77%。

债券基金的收益及其影响因素

由于债券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是债券,而对于债券市场而言,从风险补偿的角度出发,基础利率是投资者所要求的最低利率。一般用无风险国债收益率作为基础利率的代表,并分别针对不同期限的债券选择相应的基础利率基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债券基金的大致收益范围,即基础利率+风险补偿。

也正是由于基础利率、风险补偿直接影响着债券基金的收益,故而一切能够影响基础利率及风险补偿的因素,都可能会对债券基金的收益造成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通货膨胀时期,基础利率通常会上涨,故而带动债券收益的上涨。又譬如央行出台种种货币政策,导致基础利率的变动从而影响到债券收益。此外,由于债券期限、债券发行者信用度以及是否具有提前赎回条款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债券的风险补偿额度也不同,通常来说期限越长、信用度越低、附有提前赎回权的债券往往要求比较高的风险补偿。

总得来说,对于债券基金而言,久期是衡量利率变动对债券价格影响的敏感指标,久期越大,说明利率变动对债券基金收益影响的波动越大。

债券基金在基金组合中的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站在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债券基金具有与其他市场关联度低,收益稳健、风险小的特征,因而投资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在及基金组合中配置适当的债券基金,从而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或许有投资者会问,股票基金中不是已经配置了一定量的债券吗,何以还要再选择债券基金?投资者需要知道,股票基金或是混合基金中债券的配置是机动的,很可能会由于基金经理的人为的因素(风险偏好、投资经验等),造成债券的配置比例“微乎其微”,而一旦股市面临系统性下跌时,又难以及时调整比例。

故而配置一定比例的债券基金对于一个稳健的投资者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通常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逐渐减弱,可以逐渐加重债券基金在基金组合中的比例。具体来说,有个小规律可以遵循,即债券的配比大致与年龄等同。

如何选择债券基金

在上文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债券基金的不同类型以及收益特征,投资者在选择债券基金时,可以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合适自己的债券基金。建议债券知识掌握不多、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尽量选择持股比例低、而持债又主要以信用级别高的品种为主的债券基金。而对债券有一定了解,投资经验相对丰富的稳健型投资者可以在详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后,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收益的债券产品。

不过,如果仅仅从平衡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纯债基金是比较好的品种。

此外,投资者还需关注以下几个因素:

费率。不同债券基金的费率往往有着一定的差别,因而投资者应尽可能选择费率低的基金,“赢在起跑线上”。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5

关键词 债券投资 风险 防范

债券投资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的对外投资,它是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债券按其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动幅度,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与债券投资相关的所有风险称为总风险,总风险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1 债券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1.1 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为系统性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债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政策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1.1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债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债券价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通常有一定的规划和政策,以指导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1.2 税收风险

对于投资免税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税率下调的风险,税率越高,免税的价值就越大,如果税率下调,免税的实际价值就会相应减少,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对于投资于免税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所购买的债券被有关税收征管当局取消免税优惠,则也可能造成收益的损失。

1.1.3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债券是一种法定的契约,大多数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等其他金融资产,减少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部分资金流回债券市场,增加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上涨。同时,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

1.1.4 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错觉。其实,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也会下降,当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时,就会造成有时候即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了,但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减少。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过债券利率水平,则债券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

1.2 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叫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债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回收风险、再投资风险、转让风险和可转换风险。

1.2.1 信用风险

当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债券中,公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支付本金和利息,则债券投资者就会承受较大的亏损,就算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良好,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它存在财务状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公司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就会发生它不能按约定偿还本息,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1.2.2 回收风险

对于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债券票面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而发行公司提前收回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产生了回收性风险。

1.2.3 再投资风险

由于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将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0%,短期债券利率8%,为减少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6%,就不容易找到高于6%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

1.2.4 转让风险

当投资者急于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有时候不得不在价格上打点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因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变动就产生了转让风险。

1.2.5 可转换风险

若投资者购买的是可转换债券,当其转成了股票后,股息又不是固定的,股价的变动与债券相比,既具有频繁性又具有不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在经过这种转换后,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一些,可转换风险因此产生。

2 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2.1 合理估计风险的程度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投资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1)从宏观方面,必须准确分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动情况;了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动以及影响利率的各种因素的变动。

(2)从微观方面,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其次要对影响国债或公司债券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充分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发展前景和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其中公司的信用等级状况可由专业的债券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完成,其余的各种因素必须依靠投资者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后,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的结果。

2.2 全面确定债券投资成本

确定债券的投资成本也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开展,债券投资的成本大致有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三部分。

(1)债券不是免费的,我们要获得债券还须等价交换,它的购买成本在数量上就等于债券的本金,即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债券发行价格的乘积,若是中途的转让交易就乘以转让价格。对附息债券来说,它的发行价格是发行人根据预期收益率计算出来的,即购买价格=票面金额的现值+利息的现值。对贴息债券,其购买成本的计算方法为:购买价格=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

(2)债券在发行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转让,如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还得交付自己的经纪人一笔佣金,不过,投资人通过证券商认购交易所挂牌分销的国债可以免收佣金,其他情况下的佣金收费标准是:每一手债券(10股为一手)在价格每升降0.01元时收取的佣金起价为5元,最高不超过成交金额的2‰。经纪人在为投资人办理一些具体的手续时,又会收取成交手续费、签证手续费和过户手续费。

(3)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税收成本,虽然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是免税的,债券交易也免去了股票交易需要缴纳的印花税,但我们投资公司债券时要交纳占投资收益额20%的个人收益调节税,这笔税款是由证券交易所在每笔交易最终完成后替我们清算资金账户时代为扣除的。

2.3 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债券的投资收益包括利息、价差和利息再投资所得的利息收入。这仅仅只是其名义收益,即投资债券的名义收益=面值×持有年数×债券年利率+价差+利息,这里的价差在债券溢价发行的时候应该是负值。但实际上,收益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它必须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或者说成通货膨胀因素,所以,当我们来计算实际收益时,还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指数,即实际收益=名义收益/价格指数,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2.4 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

所谓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即自己单位或个人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数量,一般而言,我国大部分单位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十分有限,能用于债券投资的仅仅是一些暂时闲置的资金。采取期限短期化既能使债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又能取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由于所投资的债券期限短,投资者一旦需要资金时,能够迅速转让,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采取这种投资方式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需要密切注意利率的变化,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但若是进行短期投资,就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反之,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

2.5 选择多样化的债券投资方式

所谓债券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别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债券,如国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各种债券的收益和风险是各不相同的, 如果将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种债券可能会产生种种不利后果,如把所有资金全部用来购买国债,这种投资行为尽管非常安全、风险很低,但由于国债利率相对较低,这样做使得投资者失去投资公司债券所能得到的高收益;如果全部资金用来投资于高收益的低等级公司债券,收益可能会很高,但缺乏安全性,也很可能会遇到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最终连同高收益的承诺也可能变为一场空。而投资种类分散化的做法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稳定收益的目的。二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上,投资者手中经常保持短期、中期、长期的债券,不论什么时候,总有一部分即将到期的债券,当它到期后,又把资金投资到最长期的证券中去。假定某投资者拥有20万元资金,他分别用4万元去购买1年期、2年期、3年期、4年期和5年期的各种债券,这样,他每年都有2万元债券到期,资金收回后再购买5年期债券,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方便,能使投资者有计划地使用、调度资金。

总之,债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那么,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各类风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对其加以测算和衡量,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规避风险,力求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投资收益最高。

参考文献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6

关键词债券投资风险防范

债券投资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的对外投资,它是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债券按其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动幅度,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与债券投资相关的所有风险称为总风险,总风险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1债券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1.1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为系统性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债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政策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1.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债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债券价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通常有一定的规划和政策,以指导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1.2税收风险

对于投资免税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税率下调的风险,税率越高,免税的价值就越大,如果税率下调,免税的实际价值就会相应减少,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对于投资于免税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所购买的债券被有关税收征管当局取消免税优惠,则也可能造成收益的损失。

1.1.3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债券是一种法定的契约,大多数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等其他金融资产,减少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部分资金流回债券市场,增加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上涨。同时,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

1.1.4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错觉。其实,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也会下降,当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时,就会造成有时候即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了,但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减少。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过债券利率水平,则债券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

1.2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叫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债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回收风险、再投资风险、转让风险和可转换风险。

1.2.1信用风险

当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债券中,公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支付本金和利息,则债券投资者就会承受较大的亏损,就算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良好,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它存在财务状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公司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就会发生它不能按约定偿还本息,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1.2.2回收风险

对于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债券票面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而发行公司提前收回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产生了回收性风险。

1.2.3再投资风险

由于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将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0%,短期债券利率8%,为减少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6%,就不容易找到高于6%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

1.2.4转让风险

当投资者急于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有时候不得不在价格上打点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因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变动就产生了转让风险。

1.2.5可转换风险

若投资者购买的是可转换债券,当其转成了股票后,股息又不是固定的,股价的变动与债券相比,既具有频繁性又具有不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在经过这种转换后,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一些,可转换风险因此产生。

2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2.1合理估计风险的程度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投资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1)从宏观方面,必须准确分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动情况;了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动以及影响利率的各种因素的变动。

(2)从微观方面,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其次要对影响国债或公司债券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充分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发展前景和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其中公司的信用等级状况可由专业的债券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完成,其余的各种因素必须依靠投资者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后,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的结果。

2.2全面确定债券投资成本

确定债券的投资成本也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开展,债券投资的成本大致有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三部分。

(1)债券不是免费的,我们要获得债券还须等价交换,它的购买成本在数量上就等于债券的本金,即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债券发行价格的乘积,若是中途的转让交易就乘以转让价格。对附息债券来说,它的发行价格是发行人根据预期收益率计算出来的,即购买价格=票面金额的现值+利息的现值。对贴息债券,其购买成本的计算方法为:购买价格=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

(2)债券在发行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转让,如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还得交付自己的经纪人一笔佣金,不过,投资人通过证券商认购交易所挂牌分销的国债可以免收佣金,其他情况下的佣金收费标准是:每一手债券(10股为一手)在价格每升降0.01元时收取的佣金起价为5元,最高不超过成交金额的2‰。经纪人在为投资人办理一些具体的手续时,又会收取成交手续费、签证手续费和过户手续费。

(3)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税收成本,虽然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是免税的,债券交易也免去了股票交易需要缴纳的印花税,但我们投资公司债券时要交纳占投资收益额20%的个人收益调节税,这笔税款是由证券交易所在每笔交易最终完成后替我们清算资金账户时代为扣除的。

2.3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债券的投资收益包括利息、价差和利息再投资所得的利息收入。这仅仅只是其名义收益,即投资债券的名义收益=面值×持有年数×债券年利率+价差+利息,这里的价差在债券溢价发行的时候应该是负值。但实际上,收益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它必须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或者说成通货膨胀因素,所以,当我们来计算实际收益时,还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指数,即实际收益=名义收益/价格指数,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2.4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

所谓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即自己单位或个人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数量,一般而言,我国大部分单位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十分有限,能用于债券投资的仅仅是一些暂时闲置的资金。采取期限短期化既能使债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又能取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由于所投资的债券期限短,投资者一旦需要资金时,能够迅速转让,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采取这种投资方式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需要密切注意利率的变化,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但若是进行短期投资,就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反之,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

2.5选择多样化的债券投资方式

所谓债券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别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债券,如国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各种债券的收益和风险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将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种债券可能会产生种种不利后果,如把所有资金全部用来购买国债,这种投资行为尽管非常安全、风险很低,但由于国债利率相对较低,这样做使得投资者失去投资公司债券所能得到的高收益;如果全部资金用来投资于高收益的低等级公司债券,收益可能会很高,但缺乏安全性,也很可能会遇到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最终连同高收益的承诺也可能变为一场空。而投资种类分散化的做法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稳定收益的目的。二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上,投资者手中经常保持短期、中期、长期的债券,不论什么时候,总有一部分即将到期的债券,当它到期后,又把资金投资到最长期的证券中去。假定某投资者拥有20万元资金,他分别用4万元去购买1年期、2年期、3年期、4年期和5年期的各种债券,这样,他每年都有2万元债券到期,资金收回后再购买5年期债券,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方便,能使投资者有计划地使用、调度资金。

总之,债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那么,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各类风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对其加以测算和衡量,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规避风险,力求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投资收益最高。

参考文献

1詹姆斯·C·范霍恩.现代财务管理(第十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伯恩斯坦,达摩达兰.投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7

1.1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为系统性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债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政策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1.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债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债券价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通常有一定的规划和政策,以指导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1.2税收风险

对于投资免税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税率下调的风险,税率越高,免税的价值就越大,如果税率下调,免税的实际价值就会相应减少,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对于投资于免税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所购买的债券被有关税收征管当局取消免税优惠,则也可能造成收益的损失。

1.1.3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债券是一种法定的契约,大多数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等其他金融资产,减少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部分资金流回债券市场,增加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上涨。同时,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

1.1.4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错觉。其实,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也会下降,当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时,就会造成有时候即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了,但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减少。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过债券利率水平,则债券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

1.2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叫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债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回收风险、再投资风险、转让风险和可转换风险。

1.2.1信用风险

当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债券中,公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支付本金和利息,则债券投资者就会承受较大的亏损,就算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良好,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它存在财务状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公司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就会发生它不能按约定偿还本息,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1.2.2回收风险

对于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债券票面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而发行公司提前收回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产生了回收性风险。

1.2.3再投资风险

由于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将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0%,短期债券利率8%,为减少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6%,就不容易找到高于6%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

1.2.4转让风险

当投资者急于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有时候不得不在价格上打点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因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变动就产生了转让风险。

1.2.5可转换风险

若投资者购买的是可转换债券,当其转成了股票后,股息又不是固定的,股价的变动与债券相比,既具有频繁性又具有不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在经过这种转换后,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一些,可转换风险因此产生。

2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2.1合理估计风险的程度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投资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1)从宏观方面,必须准确分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动情况;了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动以及影响利率的各种因素的变动。

(2)从微观方面,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其次要对影响国债或公司债券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充分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发展前景和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其中公司的信用等级状况可由专业的债券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完成,其余的各种因素必须依靠投资者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后,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的结果。

2.2全面确定债券投资成本

确定债券的投资成本也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开展,债券投资的成本大致有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三部分。

(1)债券不是免费的,我们要获得债券还须等价交换,它的购买成本在数量上就等于债券的本金,即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债券发行价格的乘积,若是中途的转让交易就乘以转让价格。对附息债券来说,它的发行价格是发行人根据预期收益率计算出来的,即购买价格=票面金额的现值+利息的现值。对贴息债券,其购买成本的计算方法为:购买价格=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

(2)债券在发行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转让,如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还得交付自己的经纪人一笔佣金,不过,投资人通过证券商认购交易所挂牌分销的国债可以免收佣金,其他情况下的佣金收费标准是:每一手债券(10股为一手)在价格每升降0.01元时收取的佣金起价为5元,最高不超过成交金额的2‰。经纪人在为投资人办理一些具体的手续时,又会收取成交手续费、签证手续费和过户手续费。

(3)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税收成本,虽然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是免税的,债券交易也免去了股票交易需要缴纳的印花税,但我们投资公司债券时要交纳占投资收益额20%的个人收益调节税,这笔税款是由证券交易所在每笔交易最终完成后替我们清算资金账户时代为扣除的。

2.3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债券的投资收益包括利息、价差和利息再投资所得的利息收入。这仅仅只是其名义收益,即投资债券的名义收益=面值×持有年数×债券年利率+价差+利息,这里的价差在债券溢价发行的时候应该是负值。但实际上,收益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它必须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或者说成通货膨胀因素,所以,当我们来计算实际收益时,还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指数,即实际收益=名义收益/价格指数,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2.4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

所谓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即自己单位或个人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数量,一般而言,我国大部分单位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十分有限,能用于债券投资的仅仅是一些暂时闲置的资金。采取期限短期化既能使债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又能取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由于所投资的债券期限短,投资者一旦需要资金时,能够迅速转让,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采取这种投资方式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需要密切注意利率的变化,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但若是进行短期投资,就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反之,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

2.5选择多样化的债券投资方式

所谓债券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别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债券,如国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各种债券的收益和风险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将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种债券可能会产生种种不利后果,如把所有资金全部用来购买国债,这种投资行为尽管非常安全、风险很低,但由于国债利率相对较低,这样做使得投资者失去投资公司债券所能得到的高收益;如果全部资金用来投资于高收益的低等级公司债券,收益可能会很高,但缺乏安全性,也很可能会遇到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最终连同高收益的承诺也可能变为一场空。而投资种类分散化的做法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稳定收益的目的。二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上,投资者手中经常保持短期、中期、长期的债券,不论什么时候,总有一部分即将到期的债券,当它到期后,又把资金投资到最长期的证券中去。假定某投资者拥有20万元资金,他分别用4万元去购买1年期、2年期、3年期、4年期和5年期的各种债券,这样,他每年都有2万元债券到期,资金收回后再购买5年期债券,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方便,能使投资者有计划地使用、调度资金。

总之,债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那么,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各类风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对其加以测算和衡量,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规避风险,力求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投资收益最高。

参考文献

1詹姆斯·C·范霍恩.现代财务管理(第十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伯恩斯坦,达摩达兰.投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先治.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荆新.财务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8

1.1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为系统性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债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政策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1.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债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债券价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通常有一定的规划和政策,以指导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1.2税收风险

对于投资免税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税率下调的风险,税率越高,免税的价值就越大,如果税率下调,免税的实际价值就会相应减少,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对于投资于免税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所购买的债券被有关税收征管当局取消免税优惠,则也可能造成收益的损失。

1.1.3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债券是一种法定的契约,大多数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等其他金融资产,减少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部分资金流回债券市场,增加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上涨。同时,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

1.1.4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错觉。其实,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也会下降,当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时,就会造成有时候即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了,但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减少。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过债券利率水平,则债券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

1.2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叫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债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回收风险、再投资风险、转让风险和可转换风险。

1.2.1信用风险

当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债券中,公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支付本金和利息,则债券投资者就会承受较大的亏损,就算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良好,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它存在财务状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公司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就会发生它不能按约定偿还本息,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1.2.2回收风险

对于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债券票面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而发行公司提前收回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产生了回收性风险。

1.2.3再投资风险

由于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将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0%,短期债券利率8%,为减少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6%,就不容易找到高于6%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

1.2.4转让风险

当投资者急于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有时候不得不在价格上打点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因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变动就产生了转让风险。

1.2.5可转换风险

若投资者购买的是可转换债券,当其转成了股票后,股息又不是固定的,股价的变动与债券相比,既具有频繁性又具有不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在经过这种转换后,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一些,可转换风险因此产生。

2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2.1合理估计风险的程度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投资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1)从宏观方面,必须准确分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动情况;了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动以及影响利率的各种因素的变动。

(2)从微观方面,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其次要对影响国债或公司债券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充分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发展前景和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其中公司的信用等级状况可由专业的债券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完成,其余的各种因素必须依靠投资者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后,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的结果。

2.2全面确定债券投资成本

确定债券的投资成本也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开展,债券投资的成本大致有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三部分。

(1)债券不是免费的,我们要获得债券还须等价交换,它的购买成本在数量上就等于债券的本金,即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债券发行价格的乘积,若是中途的转让交易就乘以转让价格。对附息债券来说,它的发行价格是发行人根据预期收益率计算出来的,即购买价格=票面金额的现值+利息的现值。对贴息债券,其购买成本的计算方法为:购买价格=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

(2)债券在发行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转让,如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还得交付自己的经纪人一笔佣金,不过,投资人通过证券商认购交易所挂牌分销的国债可以免收佣金,其他情况下的佣金收费标准是:每一手债券(10股为一手)在价格每升降0.01元时收取的佣金起价为5元,最高不超过成交金额的2‰。经纪人在为投资人办理一些具体的手续时,又会收取成交手续费、签证手续费和过户手续费。

(3)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税收成本,虽然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是免税的,债券交易也免去了股票交易需要缴纳的印花税,但我们投资公司债券时要交纳占投资收益额20%的个人收益调节税,这笔税款是由证券交易所在每笔交易最终完成后替我们清算资金账户时代为扣除的。

2.3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债券的投资收益包括利息、价差和利息再投资所得的利息收入。这仅仅只是其名义收益,即投资债券的名义收益=面值×持有年数×债券年利率+价差+利息,这里的价差在债券溢价发行的时候应该是负值。但实际上,收益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它必须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或者说成通货膨胀因素,所以,当我们来计算实际收益时,还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指数,即实际收益=名义收益/价格指数,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2.4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

所谓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即自己单位或个人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数量,一般而言,我国大部分单位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十分有限,能用于债券投资的仅仅是一些暂时闲置的资金。采取期限短期化既能使债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又能取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由于所投资的债券期限短,投资者一旦需要资金时,能够迅速转让,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采取这种投资方式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需要密切注意利率的变化,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但若是进行短期投资,就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反之,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

2.5选择多样化的债券投资方式

所谓债券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别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债券,如国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各种债券的收益和风险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将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种债券可能会产生种种不利后果,如把所有资金全部用来购买国债,这种投资行为尽管非常安全、风险很低,但由于国债利率相对较低,这样做使得投资者失去投资公司债券所能得到的高收益;如果全部资金用来投资于高收益的低等级公司债券,收益可能会很高,但缺乏安全性,也很可能会遇到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最终连同高收益的承诺也可能变为一场空。而投资种类分散化的做法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稳定收益的目的。二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上,投资者手中经常保持短期、中期、长期的债券,不论什么时候,总有一部分即将到期的债券,当它到期后,又把资金投资到最长期的证券中去。假定某投资者拥有20万元资金,他分别用4万元去购买1年期、2年期、3年期、4年期和5年期的各种债券,这样,他每年都有2万元债券到期,资金收回后再购买5年期债券,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方便,能使投资者有计划地使用、调度资金。

总之,债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那么,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各类风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对其加以测算和衡量,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规避风险,力求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投资收益最高。

参考文献

1詹姆斯·C·范霍恩.现代财务管理(第十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伯恩斯坦,达摩达兰.投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先治.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荆新.财务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