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8篇

时间:2023-05-28 08:21:42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篇1

40多年来,霍乱疫情时起时落,流行菌型也发生过几次变化,目前O139群霍乱弧菌霍乱发病的优势菌型。近年来由于加强了肠道传染病防制知识宣传、群众生活卫生条件改善,使霍乱防控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由于影响流行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依然存在,疫情随时都可能发生或流行。

今年仍要重点抓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卫生技术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的培训模式。把霍乱防治知识培训纳入规范化培训,并进行重点考核。

一、培训目标

重点抓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一)使医务人员掌握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加强专业人员对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卫生人员,掌握霍乱等肠道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对象

本院医疗组长、防保组长、传染病专业人员。我辖区内各村卫生室医务人员。

三、培训内容

(一)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四、培训时间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 传染病 效果评价

传染病是临床殊的病种,传染病患者护理对于传染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传染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它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取得的显著效果,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与认可。笔者以肠道传染病患者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为例,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住院的肠道传染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46例,平均年龄30、25岁。肠道传染病判断以常规诊断标准为参考,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

1.2 研究方法

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住院的肠道传染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护理中开展全面的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教育结果,分析比较患者在教育前后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作为数据录入软件,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健康教育前后肠道传染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前,患者对于肠道传染病的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很低,尤其对于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了解不清。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后,知晓率明显提高.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0.05)。详见表1。

2.2 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

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综合满意率达到80.17%,在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以百分制为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时性、趣味性以及全面性。趣味性得分较低,评分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此次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肠道传染病是“粪一口”传播,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肠道传染病可经苍蝇传播,饭前便后洗手可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在外用餐应选择干净卫生的餐厅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家中常备“泻立停”等应急药物,肠道病菌会随手、食物、饮用水等经口而感染等,与肠道传染病相关的知识。健康教育后的知晓率明显提高,提示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次研究中,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评分较低,相关人员可以采取各种方式,综合使用文字、图画、视频等媒介增强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从而使患者更加容易理解记忆相关知识。

在传染病防治中,健康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有利于传染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在开展中,突出传染病的特点,教育人群以预防为主,做好消毒隔离。鼓励相关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增强病人的法纪观念、道德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使患者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对他人负责。

第二,有利于病人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相关研究表明,98.21%的患者关心自己的病是否传染,96.80%的患者不了解传播途径,而且大多数病人及亲属不知道消毒隔离方法及隔离时间.又恐惧患了传染病。医院已经转向了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及亲属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教育,可以增强病人自我预防和保健的意识,消除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三,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的传播手段和技巧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后护理质量。整体护理中,主管护士应该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篇3

一、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通过板报、宣传栏、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向群众宣传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了公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县疾控中心重点加强了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对外环境水源(琴江河)水质进行了应源检索。

(三)县、乡医疗机构按照要求设立了肠道门诊。我县对县级医院、14个基层卫生院自4月1日起均按时开设了肠道门诊,对肠道病人进行了诊治。县人民医院设立了专门的诊察室、观察室,并有专门的医师坐诊,设备设施齐全,诊疗、消毒、隔离等各项制度健全。各基层卫生院设有兼用的诊察室、观察室,有防蝇纱窗纱门,配有消毒药品与消毒设施,备有碱性蛋白冻水,有腹泻病人登记本,大多数肠道门诊医生能做到对腹泻病人规范处置,及时登记和报告。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受房屋(少)的限制,多数基层卫生院的肠道门诊无专用诊察室和观察室,设备设施不够完善,个别单位存在肠道病人登记不够及时,兼用诊察室未安装防蝇、防蚊纱窗纱门,洗手消毒设施不全等问题。督导组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现场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

二、今后工作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普及防治知识,促进公众自我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二)各基层卫生院按照肠道门诊设置要求,完善设备设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篇4

关键词:小儿感染性腹泻;健康知识;调查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99-01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肠道门诊最常见的疾病,在肠道门诊发现相当多的家长对感染性腹泻认识不够,院前家长自行给药情况相当普遍,用药上存在着滥用抗生素、滥用止泻药、缺乏液体疗法等众多用药误区。我们对本院肠道门诊就诊的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家长200例进行相关院前健康知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院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来肠道门诊就诊的小儿感染性腹泻家长200例。年龄23~55岁,文化程度:小学50例、初中102例、高中30例、大专以上18例。200例家长诊断均符合感染性腹泻病诊断标准[1](GBl7012-1997):1)有相应流行病学资料。2)腹泻、大便每日大于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粘液便、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3)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4)粪便常规检查:粪便的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粘液便、血便。镜检可有较多红白细胞,亦可有少量或无细胞。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内容根据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关健康知识情况:感染性腹泻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发病时首选救治行为、相关用药情况主要为抗菌素、止泻药物;液体疗法;饮食管理;健康知识来源。

2结果

2.1小儿感染性腹泻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知道病从口入即进食不洁饮食引发的20例占10%,认为受凉引起的52例占26%,不知道原因的占128例占64%。

2.2发病时首选就治行为:家属自行购药治疗92例,占46%;村、街道医务室治疗的56例,占28%;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治疗的44例,占22%;认为腹泻不需治疗的8例,占4%。

2.3肠道门诊治疗前相关用药情况:滥用抗生素较普遍,认为腹泻就提示有炎症,得用抗生素的162例,占81%,就诊前已使用了148例,占74%,且在村、街道医务室百分之百使用了抗生素。使用头孢类、青霉素176例,不清楚所用抗菌药物名称24例。滥用止泻药也相当突出,认为拉肚子了,就应当立即使用止泻药的152例,占76%;已经使用了84例,占42%。其中药店建议使用56例,村、街道医务室建议使用有28例。

2.4液体疗法:145例家长认为腹泻后应多补液体,但大多数家长主张用开水或用饮料补充,仅36例知道应用糖盐水补给,但均不知道如何配制。知道并使用ORS液的仅20例,占l0%;在村、街道治疗的56例中给足液体的仅5例。给予ORS液口服的仅4例。其他不了解45例。

2.5饮食管理:有46例家长认为“越吃越拉,应减少进食或短时问内禁食”,以减少腹泻的次数,占23%;有52例“吃归吃,拉归拉”,仍然不注意饮食卫生,占26%;有68例家长认为“可以继续饮食,但需要有所选择的如忌油脂食物等”,占34%;有32例家长知道进食流质,但往往加糖食用而不用盐,占16%。

2.6健康知识来源:来源于书刊、杂志的56例,占28%;来源于墙报、宣传资料以及科普资料50例,占25%;来源于广播、电脑等媒体30例,占15%;来源于长辈、同事、他人或自己感悟的64例,占32%。

3讨论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肠道门诊最常见的疾病,是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引起感染性腹泻病因比较复杂,常见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治疗强调尽早口服补液、继续喂养、脱水征的识别、补锌治疗,提倡母乳喂养,推荐应用新ORS配方。本次调查发现:1)家长卫生知识淡薄:多数小儿感染性腹泻家长没有把好病从口入关,不注意饮食和手卫生,患儿使用的奶瓶没有每天消毒,给患儿准备食物前,没及时洗手。 2)不及时就医:自行不合理用药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其一,滥用抗菌素,滥用主要表现为盲目用药、给药次数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病程超过1天时使用率明显增加,本调查中24例不知道所服何药情况下服用了抗菌素,可见盲目用药的比例不低;同时相当一部分感染性腹泻的患儿不需要用抗菌素[2],只要正确的饮食指导,调理肠道、采用肠粘膜保护剂、微生物调节剂及液体法即可获痊愈,并且不恰当的抗菌素治疗可使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吸收及消化功能障碍致腹泻迁延不愈。其二。滥用止泻药物,其实一般的感染性腹泻均不需要使用止泻药,因为使用止泻药和抑制肠道蠕动的药物[3],会使肠道内的食物滞留时间延长,助长毒素的吸收,患儿使用后常出现腹泻暂停,腹胀痛。呕吐加剧,更有甚者出现高热,加剧原有病情。盲目给予止泻药非但无效[4],反而会影响腹泻对机体保护的一面,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3)对液体疗法知识缺乏认识,虽然大部分家长知道需要补液.但往往只知道多饮开水。其实患儿大量饮用低张或无张性液体,再加上患儿本身上吐下泻,使得大量电解质丢失,常合并低钠低钾出现,常表现为乏力、四肢酸软。同时.相当一部分村、街道医务工作者对液体疗法知道甚少,表现在补液不足,没有常规给予ORS液治疗。4)饮食管理还远没有被家长接受,相当一部分家长仍然采用传统腹泻饮食疗法即控制饮食,甚至短时禁食,还有一部分家长仍然不注意饮食。其实,实验已经证实,感染性腹泻时大部分的营养物质仍可被有效吸收。合理饮食可阻止肠粘膜双糖酶活性下降,促使肠粘膜的再生修复,只是,感染性腹泻期间应给予低脂流质饮食嘲,少食多餐,病情好转后给予易消化、少渣饮食[5]。5)家长获得健康知识来源比较单一。本组资料调查显示:家长对感染性腹泻相关知识认识缺乏、模糊,相关就治行为存在众多误区,因此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为此,各卫生防疫机构应通过广播、电台、网络或利用宣传单、书刊等方式进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村、街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我国卫生部制订并了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6],该方案在全国的实施对提高我国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降低腹泻病的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杜绝滥用止泻药物,推广新ORS液的应用,正确的饮食指导,鼓励医务工作者面对面向家长进行腹泻相关健康知识宣教,缩短腹泻病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传播。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编.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手册[C],2004,82

[2]张兰.腹泻病患儿家长健康知识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64

[3]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编.肠道门诊培训教材[C],2005,15

[4]王吉耀主编.内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467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篇5

今年以来,全国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但手足口病仍处于较高发病水平,部分地区还暴发了肠道埃可病毒30型引起的病毒性脑炎疫情。目前已进入盛夏季节,霍乱、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此外,近期德国等国家发生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疫情,由于我国对外交流人员往来频繁,存在输入性疫情发生的风险。为进一步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对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本地区肠道传染病流行特点,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防治工作。特别是针对近期德国等国家发生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疫情,要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感染防控方案(试行)》要求,认真做好疫情监测及防控工作,防范该病输入和传播。

二、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

各级疾控机构要重点强化对托幼机构、学校、流动人口聚居区、建筑工地、饮食服务从业人员等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认真做好对海、水产品和养殖场所的标本采集和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病原学监测,切实做好霍乱、手足口病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感染等肠道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中国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各地的支持和指导,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

三、加强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感染性疾病科(或肠道门诊)建设,完善预检分诊制度,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筛检和报告,切实作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一旦发现霍乱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感染疑似病例,当地疾控机构要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切实落实传染来源追踪、密切接触者管理及疫点、疫区的消毒处理等措施。特别是要做好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置,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疫情一旦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按照相关法规和预案,做好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四、加强医疗救治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改善危重病人救治的设备、设施条件。必要时,可指定医疗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医疗机构作为定点救治机构,进行重点肠道传染病重症病例的集中收治,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切实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实施标准预防,做好病例的隔离治疗,科学掌握出院标准,防止疫情扩散。

五、加强疫情的联防联控

各地卫生部门要加强与宣传、教育、农业、质监、工商、检验检疫及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配合教育等部门,加强对辖区托幼机构和学校的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督促落实晨检、巡查、缺勤登记、病例报告、消毒、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和健康教育等防控工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防控工作的指导,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健康教育和轻症病例的随访等工作,指导患者家庭和相关人员做好防护,减少疫情传播。

六、加强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工作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加大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控措施及饮用水卫生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防止食源性、介水性传染病和学校群体性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通报教育等相关部门。各地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将食品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纳入地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依法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做好食品安全事件处置工作。

七、加强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

各地要发动全社会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清理卫生死角,清除暴露垃圾和污水坑塘,消除蚊蝇孳生地,做好改水改厕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搞好家庭、居民区以及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环境卫生,切断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

八、做好技术和物资准备

各地要不断强化对医疗机构及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专业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早安排、早部署,作好相关药品、试剂、疫苗等应急物资准备。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篇6

20**年,全镇传染病防制、疫情管理工作以甲型流感、人禽流感、霍乱、不明原因肺炎等重大疾病防制为重点,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管理,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继续加大督导、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综合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重大疫情预测预警能力,确保我镇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一、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要着重规范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程序,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大对疫情信息的利用,加强疫情预测预警,为我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1、高度重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落实各项制度,强化责任意识,确保直报网络正常运行。对每个网络直报单位要进行网络直报技术现场工作指导,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促使网络直报月报告率达100%。

2、定期对疫情进行分析,全面掌握辖区内的疫情动态,每日对门诊日志进行审核,每月5日、15日、25日对门诊日志实行双填字制度,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信息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重卡等情况。

3、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预测预警工作,定期及时书写预测预报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局,充分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对传染病信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浏览报告卡片,主动搜索报告病例的聚集现象,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暴发,特别是出现时间、空间等病例聚集情况时,要实时做出预警。对网络直报预警系统每日浏览一次,同时对存在预警信息进行核实,如是暴发疫情,要迅速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并将结果反馈至市疾控中心。切实做到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100%;暴发疫情、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暴发疫情调查率达100%。

4、继续指导辖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门诊登记、传染病疫情信息核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填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等工作,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科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衔接,保证疫情报告及时、科学、准确,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发生。促使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达100%;医疗机构无传染病漏报。同时,严格遵循《全国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方案》要求,每年要开展一次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评估辖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现状,并将调查结果及时上报市疾病控制中心。

5、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必须不少于2次上网审核直报单位所报卡片,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审核卡片之外,还要求每天15:00之前的报告卡15:00之前必须审核。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点每天15:00之前诊断的报告卡必须当日进行网络直报。疫情直报点对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核实订正;对逻辑错误卡片要及时进行核实订正;在每日审卡完成后,对年初至当日已确认的卡片进行查重;每日查看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公告栏,对上级相关工作要求做出安排部署和落实,并做好工作记录;每月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卡和统计报表导出后,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

6、接到职责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后,要立即对信息进行审核。信息确实者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其中,事件相关信息级别只能选择未分级。在网络直报的同时,立即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并配合县疾控中心在进行网络直报的第二个工作日之前对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级确认,并于分级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订正分级。

7、按照《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逐步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

二、传染病防制工作

(一)人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1、要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的管理,密切注视呼吸发热病人的动态情况,督导检查辖区内呼吸发热门诊做好病人就诊登记,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2、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卫生部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要求,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要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诊疗、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早期发现病人的意识和诊疗能力。一旦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医院应在12小时内组织专家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3、继续开展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人群中流感样病例的发生及其流行特征,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流感或流感样病例的暴发或流行。

4、强化与教育系统的协作配合,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学校、托幼机构建立流感、水痘、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落实晨检和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学校、托幼机构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相关症状聚集性发病现象,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确诊疫情后指导学校做好消毒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若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按规定进行事件的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5、及时开展免疫接种,做好重点人群的保护工作。各预防接种门诊要充分认识流感、水痘、肺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组织、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充分认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意义,自觉接种疫苗,提高重点人群的保护率。

(二)急性肠道传染病

要高度重视我县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统一部署,要严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1、各村卫生室要强化工作责任,专人负责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要完善急性肠道传染病各项应急预案,理顺肠道传染病工作流程。要建立健全肠道传染病应急机动队,并做好机动队培训、演练工作,提升应急机动队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配备必要的药械、交通工具及个人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切实做好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2、加强腹泻病门诊监测工作

加强对腹泻病门诊和专桌的督导、管理工作,腹泻病门诊实行独立区域,20**年5月1日~10月31日实行24小时开诊。要强化医疗机构全员培训工作,认真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腹泻症状病人首先要到腹泻病门诊排查治疗,确保及时发现和隔离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腹泻病门诊医务、检验人员要熟练掌握腹泻病诊断、治疗、抢救、检验、疫情报告、抢救知识,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做到“有泻必登、有泻必查、有泻必治、有泻必报”,不得有任何漏项。县级腹泻病门诊霍乱快诊率必须达到100%,可疑标本必须经由检验人员或腹泻病门诊医务人员按要求封存,详细登记基本资料后,及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鉴定。

3、加强疫情报告,严格疫情处理

各村卫生室及本科室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要用最快办法逐级向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尽快上送菌株进行鉴定。对霍乱疫情,要按照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的具体要求,及时进行处理。其工作重点是迅速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彻底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快速灭蝇、彻底消毒饮水和外环境,对密切接触者及疫区的现症腹泻病人采便检验和预防性服药,搞好环境和食品卫生。

5、认真做好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痢疾、伤寒等的监测和防控

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痢疾、伤寒等的防治工作,开展全员培训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应迅速转入上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重点救治,同时采集标本送检。要加强对其他传染病的监测与管理,掌握疫情动态,提高对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处理能力。

6、卫生宣教

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广播、宣传单、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和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以提高群众的防病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各腹泻病门诊要在5-10月份经常进行预防肠道传染病卫生知识宣传。要印发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宣传单,做好重点人群的预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

(三)自然疫源性疾病

1、狂犬病防治工作

(1)我院按照《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设置规范(试行)》和《旬阳县疾控中心狂犬病监测方案》等要求,加强对辖区医疗机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技术指导,及时掌握暴露数量和处置情况。各村卫生室狂犬病门诊要每月5日前将上月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情况形成文档,同时汇总上月暴露和处置情况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甘溪中心卫生院。

(2)科学有效处置疑似狂犬伤人事件,遏制狂犬病疫情;发现可疑犬伤人事件要立即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组织人员对暴露人员根据暴露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2、乙脑防治工作

(1)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在流行季节做好防病措施,教育群众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加强乙脑疫苗接种,保护重点人群。

(3)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医疗机构培训,及时发现和转诊病人,坚决避免延误治疗现象发生。要加强疫情报告,防止漏报和迟报,要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发病率和病死率;发现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和处理。发现暴发和出现死亡病例,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3、钩体病防治工作

(1)在流行季节前广泛开展宣传,提高群众(特别是农民)对该病的防病知识的知晓率,教育群众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加强疫苗接种,保护重点人群。

(3)加强医疗机构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此病诊疗水平,及时发现和转诊病人,坚决避免延误治疗现象发生。要加强疫情报告,防止漏报和迟报,要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发现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和处理。发现暴发和出现死亡病例,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四)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

按照各种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要求,为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得到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支持,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各村卫生室要配合甘溪中心卫生院,努力做好甲型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的实验室样品采集,对麻疹、乙脑、钩体病等我县高发传染病要采集血液标本。

三、应急机制建设

1、举办重点传染病防制培训,以逐级培训机制继续加强基层的应对能力;

2、开展那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的演练,提高应对突发重大疫情、传染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做好防护物资准备和后勤保障工作,及时预测预警,规范处理、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篇7

夏秋季是手足口、霍乱、痢疾、甲肝、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极易暴发或流行。近年来的传染病防控经验表明,做好手足口、霍乱等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在预防。只有及时阻断传染病的传播渠道,才能有效控制各类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这也是我们现在召开这次防治工作会议的主要原因。今年以来,卫生部门认真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保证了我县传染病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从目前我县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看,虽然发病人数总量小,但也存在重症患者,特别是随着季节性的温度升高,手足口等夏秋季传染病高发季节即将到来,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前发生的疫情是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的民生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到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要强化职责,积极应对,尤其重要的是要克服麻痹思想、轻敌意识,清醒地看到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复杂性,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百倍警惕。要把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和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民心工程来抓,提早动手,认真总结过来传染病防治工作经验,扎实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全力保护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突出重点,硬化措施,全力做好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

当前,正值各类传染病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机率大大增加,我县传染病防治工作也将面临严峻形势,不容乐观,更不容忽视。我们要在重点环节预防、重点区域筛查和重点病种治疗上狠下功夫,做到“不留死角抓预防,不误时机抓送诊,不惜代价抓救治”。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各场镇和相关部门,特别是宣传、教育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要紧密结合“健康*、幸福人民”行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采取板报、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讲解预防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使广大群众了解其危害、明白其传播途径、掌握其预防办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积极预防疫情的发生和扩散,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要组织开展以传染病防控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防病能力,保护身心健康。同时要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县卫生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疫情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对外任何手足口病疫情,新闻宣传部门要严肃新闻纪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口径,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抓好舆论引导,并对社会上流传的谣言及其他容易影响稳定的因素,要及时澄清实事,以正视听。

(二)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疫情处置能力。各级医疗机构都要做好准备,尽快设立肠道门诊,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提高对手足口、霍乱、痢疾、伤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监测敏感性。对前来就诊的病人要逐例、逐项登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县疾控中心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和我县《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加强对手足口病、霍乱等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和报告,认真做好病例登记,发现可疑疫情,立即按程序上报、及时救治。要对重症病例或聚集性病例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变化做出科学的预测、预警,一旦出现暴发苗头,迅速采取措施,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严防疫情发生和蔓延。同时,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健全处置队伍,积极开展培训和演练,发现暴发疫情,及时报告并调查处置。

(三)加强医疗救治,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实践证明,重症病例的早发现和救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尤其是EV71肠道病毒所致的神经元性肺水肿不同于一般重症肺炎的治疗方案,时间和效率就是生命。一要建立健全医疗救治预案。各级医疗机构要依据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试行)》、《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和我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认真制定本单位的肠道病毒(EV71)感染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并抓好落实。二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防疫救治水平。要分层次、分内容办四类培训:一是对医疗机构儿科、传染科主任、医生、业务院长、卫生院院长进行培训;二是辖区内医务人员特别是对乡村医生进行全员培训;三是对托幼机构进行培训;四是对幼儿家长进行培训。三要加强收治管理。卫生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承担的医疗救治职责,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筛查登记、留观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的治疗和转诊行为,对每一例患者都要进行明确诊断,凡诊断为手足口病的,要及时报告,全力施治。要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深入各医疗机构进行巡诊治疗,一旦发现重症患儿,要立即转诊到市级定点医院,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要加大投入,配齐配强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最大限度提高救治水平。要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逐级分诊负责制,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做到不漏诊、不误诊,不能不负责任的转诊。四要严防院内交叉感染。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隔离治疗患者,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限制住院病人陪护和接触者人数,认真落实消毒措施,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四)加强重点人群防控,严防较大疫情发生。婴幼儿、学龄儿童是手足口病等夏秋季传染病易感、高发人群,也是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的传染病管理,制定应急措施,积极采取以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疫点终末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发现疫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学校要随时了解幼儿和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全面实行学生健康晨检制度,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的登记工作,做到校园不漏班、班不漏人。卫生、教育部门要指导各中小学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为学生提供安全饮水,保证教室、宿舍经常通风换气和室内空气消毒,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患者,必须立即隔离,及早动员患病学生到医院接受治疗。要指导幼儿和学生家长搞好家庭室内外的环境清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经常消毒,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尽早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五)加强卫生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搞好环境卫生治理,是减少疾病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调查结果表明,手足口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与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环境卫生状况有很大关系,养殖小区附近和环境较差的农村居民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因此,各场镇和各相关部门要以“五清理、一消杀”(即清理垃圾、清理厕所、清理沟河池塘、清理庭院住宅、清理摊点和消杀病虫媒生物)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降低发病风险。要加大村庄、生活小区、学校、托幼机构、饭店、大型建筑工地等公共场所人群聚集地的环境卫生治理,深入开展食品、饮用水和公共场所卫生专项整治行动,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不断提高城乡环境卫生质量和群众健康水平。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篇8

[关键词] 健康教育;有效控制;肠道线虫

肠道线虫病在我国感染率很高,主要包括钩虫感染、蛔虫感染、蛲虫及鞭虫感染等。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我国卫生建设的不断提高,此类疾病已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与人民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卫生条件的改善是分不开的。但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地区还是十分贫困,还有很多群众对肠道感染性疾病的认识不够,所以,此类疾病还是需要我们认真的对待。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使患者自觉的采纳一些对健康生活更有益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做好对待患者的健康教育,不仅是帮助患者康复的关键,也是防治患者复发的关键[1]。本文通过对42例肠道线虫病的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指导,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肠道线虫病患者42例,其中25名女性,17名男性。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6岁,平均年龄14岁。均确诊均为肠道线虫病感染者。其中钩虫病20名,蛔虫病10名,蛲虫8名,混合型感染4名。患者均出现体重下降、贫血、腹泻等肠道线虫病感染症状。

1.2治疗方法

针对各个患者的肠道线虫病进行个性化的药物治疗,同时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系统的肠道线虫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出院1年后进行复查,检查是否有复发感染现象。

1.2.1常规治疗

一般采用:口服甲苯咪唑,每次1片(100毫克),在第两周或者第四周再次重服1片;[2]外用氧化锌油膏(10%)直接涂抹在口,以减少自身的再次感染并起到止痒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患者的各自情况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六神丸塞肛治疗等方法。

1.2.2健康教育

通过问诊了解,42例病患感染肠道线虫病的主要共同点有:1、加多住在农村,卫生条件都比较差。2、平时不太注意个人卫生,爱咬指甲和不经常洗手等不良习惯。3、对肠道感染线虫病的知识不过了解。4、吃过没有经过检疫的猪肉等鲜活食物。根据以上情况对患者进行逐一的指导和纠正,对患者及家属也进行讲座式健康教育指导。课程安排有:1、肠道线虫病的症状。2、肠道线虫病的致病原因。3、肠道线虫病的种类和主要用药指导。4、肠道线虫病患者的康复和恢复中的注意事项等课程。帮助患者改正自身的不良卫生习惯,提高肠道线虫病方面的知识积累,和积极地培养、习惯好的生活习惯。

1.3疗效评价

通过健康教育的指导,以问答题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患入院前后对待肠道线虫病的认识调查。均由同一个护士做出入院前后的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和自身习惯的改变情况的负责任的评估。

1.3.1患者及家属对肠道线虫知识的了解情况的评价

在对患者和其家属在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前后分别回答同一套试卷,试卷内容涵盖了肠道线虫病的发病原因,如何感染,常见的临床表现等问题。每道问题都有相应的分数,100分满分。做答结束后计算分数,等待整体的结果分析。

1.3.2患者自身的不良卫生习惯的改善分析评价

在进行健康教育前由患者本人进行填写自身不良卫生习惯的调查表。内容包括是否勤洗手、是否爱咬手指[3]、家庭的卫生情况的好坏、饮食习惯是否健康等,每项按自己的平时习惯做出打分(表现很好5分表现良好4分表现一般3分表现不好2分表现十分不好1分),100分满分,在进行过健康教育后,根据各个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并让家属、护士起到监督的作用,在出院后再次填写此调查表,算出两次成绩,等待总体分析。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检验,以P

2 结果

通过本院的健康教育,病人出院后本人及家属对肠道线虫的防护感染常识情况明显好于入院前,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低于入院治疗、教育前,55例患者在出院后1年内复发2例,复发率(3.6%),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经过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均在短时间内恢复了健康,粪便常规检查无异常。55例患者在出院后1年内复发2例,复发率(3.6%)。

3 讨论

肠道线虫病的复发率很高,很多都是由于患者本身不注意个人卫生而造成的再次感染。所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现已有地区通过大规模的健康教育控制了肠道线虫的发生率,使感染率逐年下降[4]。更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是肠道线虫病的高发人群,儿童由于对自身的保护意识不强,所以更需要我们的干预和指导。

虽然肠道线虫病可以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此类疾病如不认真对待就会造成复发,会形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所以我们应积极地通过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改变患者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起到对此类疾病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此次研究更加增添了本院对治疗肠道线虫病的信心,也从中认识到不仅要积极传播应对疾病的方法,更应该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不良嗜好,避免患者由于自己的生活方式造成不必要的病情反复。

从本文的探讨中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在健康教育前后肠道线虫病患者及其家属对此疾病的认识产生了极大的变化。由于正确的指导和积极地干预也减少了患者病情的再次发生。所以作为医护工作者要更加注意治疗与预防的同时进行,避免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引起患者的再次感染,对于健康教育在控制肠道线虫病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我们更应该加大宣传,细致的、耐心的普及肠道传染性疾病的常识,让更多的病人早日恢复健康,不再遭受肠道线虫病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方小群.健康教育在儿童铅中毒整体护理中的运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7):96―97.

[2]朱涛.丹阳市肠道线虫病监测[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20(6):430―43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