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8篇

时间:2022-12-04 10:15:07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1

魏军卓:我经常在梦里梦到自己身处在不同的地方,做着一些我从未想过和做过的事。我想,在这些奇奇怪怪的梦中,那个人可能就是生活在不同时空中的另外一个我吧。或许,他也曾在他的梦里,梦见过处在另一个时空的我。

钱思辰:我希望另一个“我”不要像我这么体弱,不要像我这样经常生病,太难受啦!我希望她健健康康,可以肆意地活蹦乱跳,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韦明华:我想遇到这样一个“我”:当我只说了半句话,她就已经知道下半句话是什么;我们会异口同声地喊出同一句口号;有些想法我还没说,她就已经脱口而出;我们有很多共同的爱好,连习惯都出奇地相似甚至相同;我们都彼此珍惜对方……有这样的“我”陪伴,我想,即便呆在一起什么也不干,也会有很舒服的感觉。

张文君:如果“我”有很多个呢?有胆小的我,有笨笨的我,有不会唱歌的我,有写字写很丑的我,有爱漂亮的我,有爱跑步的我……那么会不会有很多个另一个“我”:有胆大的我,有聪明的我,有唱歌很好听的我,有写字很漂亮的我,有不爱漂亮但酷酷的我,有不爱跑步又懒懒的我……

臧浩林:我希望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截然不同的“我”,我们说不同的话,唱不同的歌,却可以为同样的事兴奋,为同样的事伤心。我们可以为一朵花的盛开一同欢呼,也会为看到心酸的画面而沉默落泪,我们有时甚至还可以感应到对方那有力的心跳,多美好啊!

翁子涵:另一个世界的我,不会害怕夜晚的黑,不会害怕在人前大声说话,不骄傲也不自卑,能让人有安全感,可以很潇洒很坚定地去完成很多事……如果我也是这个样子,那该多好啊!

张毅弘:真的有这样一个“我”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正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一个我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双胞胎也会有着不小的差异,更何况是一个个拥有着自我思想的人。

吴睿嘉:这个世界上总有让你渴望成为像他(她)那样子的人,可能是你的父母、同学、至交好友,或许还可能是某个明星、偶像甚至陌生人。我想,在他们身上,我们总能多多少少地看到许多自己欣赏的东西。当你看到他们时,你会觉得那算是另一个你吗?显然不是!

唐彦文:为什么大家都渴望寻找到另一个自己?我觉得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在现实之中感受到了孤独,找不到认同感!所以才会期待在梦中出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或者是说,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李幼枫: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幻想:遇到了另一个自己,两人背对着席地坐在落地阳台,阳光洒在地板上,外面海浪拍打着沙摊,音乐在卧室里舒缓地演奏着,我们一同朗读着美丽的诗文……多么浪漫的事啊,可是,其实我们都明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倪一彤:遇见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其实不过是一个很美丽的幻想。人生,要现实很多,而我们除了坚强,别无选择。

周智轩:说白了,不过是给自己设立一个心中羡慕的对象,让自己无须努力与奋斗,就可以获得那些自己期望的人生。所谓的另一个我,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一块遮羞布罢了。有了这块遮羞布,就可以掩饰自己的不作为、不努力、怯懦、懒惰……

杨依依:我觉得吧,我们必须先找到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真实自我,才能找到“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而不是以现在不满意的自我为镜子,去寻找一个让自己期望的“镜中人”。

张琼文:我觉得,在另一个世界上,或许有一些微小的可能,存在着另外一个我,她在那里,经历着或许我本该经历的一切。或许她比我先看到我一直寻觅的胜景,过着让我艳慕的生活。可是,这终究是我们的人生,在我们的世界,即使有着种种的不如意和诸多限制,我们也必须勇敢地走下去,因为决定我们未来的人,是我们自己。

吴子怡:我们不能这样想:将努力寄托于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他(她)做着我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而我们却只能在现实面前无力挣扎。如果总是这样想的话,只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荒芜。我们应该这样想:一切要靠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心中的愿望,让自己成为心中所期望的那一个“我”。去吧,去做那一个勇敢的“我”吧!自己选择的路,永远不要后悔!

胡婧怡:人的交往对象往往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有着类似的品格。即使有这样的一个“我”,即使有一天他(她)真的出现,我想,那样与你不同的人,或许也不会想认识现在的你。你们之间更多的可能性,是擦肩而过而不是惺惺相惜、促膝长谈。除非,在遇见另一个“我”之前,你能让自己变得离他(她)近一点。即是说,你首先得成为一个更好的、你所欣赏的那个你。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2

在与人打交道中,亲见人内心世界的种种复杂的情形:骄傲与怯弱、顽固与天真、虚荣与可爱、得意与失落……常常会触发思考这样的问题:判定一个人自私的标准是什么?

那么究竟如何判定一个人是否自私呢?关键看他是怎么对待另一方的,尤其是他的对手。总的来讲,一个人能够事事做到从另一方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事情。这个人可认为已超越自私。具体地讲,可看以下几个指标:

一、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讲谦虚。

一上来就是自己,而且一路上下去也是自己,滔滔不绝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人可能要认为这人是智者或大师,事实上,这最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场景:躁狂病人走进了心理诊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超越自私的人更愿意先给对方机会,这应该不只是礼貌,也是客观而全面地了解对方的必要。不管一个人自认为有多牛,都应该给另一方机会,如果连机会都不愿给一点,不是自私又是什么?

二、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察优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都认为这句话是告诫世人要虚心学习,不错,但学习什么呢?这句话更是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另一方的优点和长处,懂得欣赏和尊重另一方。应该说,人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甚至相当一部分还显而易见。一个人如果不能够发现另一方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很可能就是私意蒙蔽。极端自私者当然就是所谓“攻其一点,不计其余”了。

三、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有和气。

有无和气是判断一个人人格修养成熟与否的根本指标,一个人没有和气,不管他自认为怎的咋的什么的,原则上都是血气之私。紫禁城最核心的三大殿皆以“和”名,曰“太和”,日“中和”,日“保和”,匠心独运也。一触即跳,愤然作色,这样强大的“我执”,不是自私是什么?即便是“愤”,也应该是和气着愤,要正! 《呻吟语》云: “当可怨、可怒、可辩、可诉、可喜、可愕之际,其气甚平,这是多大涵养。”真良言也!

四、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善启发。

一个超越自私的人会有比较强烈的爱心,能够放下自我,搁置争议,求同存异,从另一方的角度乃至另一方既有的东西来进行启发,增量推进,循循善诱,渐入佳境。与循循善诱相反,自私自利者更喜欢夸大分歧,制造对立,从而显示自己的高超与英明。就像老是抓住另一方的缺点一样,自私自利者也喜欢抓住双方之间的分歧,他们喜欢为斗争而斗争,不注重“笑到最后”。

五、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能耐烦。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一方常常会对另一方发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或是“恨铁不成钢”的感慨。当此情势,正是考验一个人能否超越自私的关键时刻。耐不住烦,甚至暴跳如雷,无疑就是私意见光。耐得住烦,甘于寂寞,甚至无声无色,自然就是大道为公。一个没有耐烦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帮助另一方的,更不可能推己及人,普度众生。为什么会没有耐烦心呢?因为他原本就只有他自己,一旦屁股被摸,当然暴跳如雷。

讲谦虚、察优长、有和气、善启发、能耐烦,一方如果能对另一方做到这五点,基本可以断定:在这一双方关系中,这一方对另一方超越了自私,达到了爱的高度和境界。如果这一双方关乎的是利益,则意味着这一方看到的利益更大。如果这一双方关乎的是理论,则意味着这一方掌握的理论更真更具包容性。如果这一双方关系的是男女恋爱,另一方应该当机立断,以身相许。

做一个全面的人:讲谦虚,察优长,有和气,善启发,能耐烦,最后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真正超越自私的人,一个自己觉悟也觉悟他人的人,一个自己快乐也快乐他人的人!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3

那么究竟如何判定一个人是否自私呢?关键看他是怎么对待另一方的,尤其是他的对手。总的来讲,一个人能够事事做到从另一方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事情。这个人可认为已超越自私。具体地讲,可看以下几个指标:

一、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讲谦虚。

一上来就是自己,而且一路上下去也是自己,滔滔不绝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人可能要认为这人是智者或大师,事实上,这最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场景:躁狂病人走进了心理诊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超越自私的人更愿意先给对方机会,这应该不只是礼貌,也是客观而全面地了解对方的必要。不管一个人自认为有多牛,都应该给另一方机会,如果连机会都不愿给一点,不是自私又是什么?

二、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察优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都认为这句话是告诫世人要虚心学习,不错,但学习什么呢?这句话更是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另一方的优点和长处,懂得欣赏和尊重另一方。应该说,人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甚至相当一部分还显而易见。一个人如果不能够发现另一方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很可能就是私意蒙蔽。极端自私者当然就是所谓“攻其一点,不计其余”了。

三、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有和气。

有无和气是判断一个人人格修养成熟与否的根本指标,一个人没有和气,不管他自认为怎的咋的什么的,原则上都是血气之私。紫禁城最核心的三大殿皆以“和”名,曰“太和”,日“中和”,日“保和”,匠心独运也。一触即跳,愤然作色,这样强大的“我执”,不是自私是什么?即便是“愤”,也应该是和气着愤,要正! 《语》云: “当可怨、可怒、可辩、可诉、可喜、可愕之际,其气甚平,这是多大涵养。”真良言也!

四、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善启发。

一个超越自私的人会有比较强烈的爱心,能够放下自我,搁置争议,求同存异,从另一方的角度乃至另一方既有的东西来进行启发,增量推进,循循善诱,渐入佳境。与循循善诱相反,自私自利者更喜欢夸大分歧,制造对立,从而显示自己的高超与英明。就像老是抓住另一方的缺点一样,自私自利者也喜欢抓住双方之间的分歧,他们喜欢为斗争而斗争,不注重“笑到最后”。

五、看一方对另一方是不是能耐烦。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一方常常会对另一方发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或是“恨铁不成钢”的感慨。当此情势,正是考验一个人能否超越自私的关键时刻。耐不住烦,甚至暴跳如雷,无疑就是私意见光。耐得住烦,甘于寂寞,甚至无声无色,自然就是大道为公。一个没有耐烦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帮助另一方的,更不可能推己及人,普度众生。为什么会没有耐烦心呢?因为他原本就只有他自己,一旦屁股被摸,当然暴跳如雷。

讲谦虚、察优长、有和气、善启发、能耐烦,一方如果能对另一方做到这五点,基本可以断定:在这一双方关系中,这一方对另一方超越了自私,达到了爱的高度和境界。如果这一双方关乎的是利益,则意味着这一方看到的利益更大。如果这一双方关乎的是理论,则意味着这一方掌握的理论更真更具包容性。如果这一双方关系的是男女恋爱,另一方应该当机立断,以身相许。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4

“每个人都有一个真正属于他的灵魂伴侣”,这不过是人类对抗孤独的一种美好愿望。生活中我们没有找到真正的生死相与、荣辱共享的朋友或爱人,于是在灵魂的世界中去求索。

在另类创世纪里说:“上帝创造的人原本是一体,没有女人与男人。他们整天游玩,无忧无虑,无所事事。上帝对他们那种无意义却很满足的生活感到担忧,于是把每个人分成两半,一部分为男,一部分为女。从此男人女人出生后就不得不因为要寻找自己的另外一半而苦恼、孤独,只有努力发展自在的价值来对抗本体的缺陷感,生活开始具有了意义。幸运的人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身体相伴,灵魂相合,回到那种无忧无虑的、幸福满足的状态中。”

“谁是谁天生的那一半”是一个让爱情变得千回百转、魂牵梦萦、阴差阳错的原始情结。中国的梁山伯祝英台,欧洲的罗密欧朱丽叶,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却不能结合,活着就失去了意义,成为爱情的悲剧情结。不过,在哲学层面讲人是永恒的孤单,终其一生人就是要搞清自己是谁,至死也不一定明白,那么谁是自己的灵魂伴侣就更是不得而知。Soul mate(灵魂伴侣)这个英文词似乎更像心理学说的“另一个自我”,其意义是一个人只有完全地悦纳自己,爱上自己,才能得到内在的和谐与完美,也只有爱自己的人才能全心去爱属于她的另外一半。一个不能接纳自己的人,对同质的灵魂伴侣也难以做到喜爱。灵魂是生命的精神介质,在宗教寓意中灵魂是可以脱体存在的,那么灵魂的伴侣应该附着他的身体。庄子有篇文章说,一个人经上百年的灵修终于得到灵魂脱体的能力,他告诉徒弟他要去神游,一年以后回来,要徒弟好好侍奉自己的身体。他的灵魂来到美丽的天界,流连忘返,忘了回去的时间,等他想起世间已经过了三年。徒弟第一年很好地保护着他的身体,第二年徒弟开始怀疑师傅是否真的会回来,第三年徒弟相信他的师傅是真的死了,于是烧了他的身体转投它地。等他匆匆赶回他的道观,已经找不到他的身体,于是虚空中就飘荡了一个惶恐凄凉的声音:“还我躯壳来!”在这里,灵魂的伴侣应该是自己的身体。

心理学更喜欢“心灵”这个词,心灵是一个身体的心和灵魂的灵共构的一个词,寓意是身与灵不可分。爱惜自己的身体如同爱惜我们的灵魂,没有健康的身体也难维系光明的灵魂。真正不能与我们自己分割的伴侣是身体的影子,只要有光线,我们就能感知它的存在。同理,我们把身体看做是灵魂的影子,只有我们神清心明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关照到我们的身体,抚慰我们的身体也就抚慰着我们的灵魂。找到自信圆满的自己,就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在爱这个情感现实中,男女之间不仅有身体的相依,还有灵魂的相伴,才会有心灵的饱满和愉悦。那么,如果我们全然悦纳、喜爱对方每一时刻的身体,同时也悦纳、欣赏对方全部的精神世界、情绪世界,我们才有心与灵与对方完美结合的可能。可笑的是,往往男女之间没有身体的结合,在精神与灵魂方面的相依反而变得明晰和重要,徐静蕾演绎的“一个人的爱情”告诉我们,人往往爱上的是内心的自己。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5

“二人成为一体”这是上帝对他独特的创造对象――“人”的最重要的启示之一,这个启示本身具有极其伟大不凡的意义和人不易猜度的奥秘。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是,亚当最初将夏娃从自己身体分离出来是奉上帝的命令,上帝对亚当叮嘱的话是“这是你骨中的骨,肉中的肉”。用“骨中的骨,肉中的肉”这句话来比喻夫妻之间关系再恰当不过了,这句话清楚地表明,“妻子是丈夫内在生命的部分,妻子在丈夫生命的深层,而不是丈夫身外的附庸。”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会宴篇》中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柏拉图借着阿里斯多芬的口解释说,最初的人是男女同体,当天神宙斯将人劈成两半后,两个一半的人就产生了强烈的思慕,渴望能与另一半再度合成完整的一体。如果能实现这合二为一的梦想,他们的思慕之情就彻底结束了,他们便实现了人生的完美。

从表面看,这些古老的宗教和神话传说似乎离我们太遥远了,它们所启示的真理在自作聪明的现代人看来似乎有些荒诞不羁,但如果你愿意将自己智慧的目光投向人类生命的本质,去思考人活着的真正意义,你一定会认识到它们所启示的真理与智慧远远高于我们可怜的理性。

“二人成为一体”意味着:“你不再是自己”,“不再是旧的自己”,“你已经被再造,并且成为一个愿意与你共度一生的男人的一部分”。

“你不再是自己”,不是意味着你的个性将会被无情地消灭,也不是意味着你必须全方位否定自己以迎合你将要附身一生的那个男人的需要,而是意味着你愿意自觉地更新自己,再造自己,使自己的心――身――灵都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对于任何一个女性来说,从单身到为人之妻的过程都是一次心灵诞生的机会,而且是人生最最重要的心灵诞生机会。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这个世界只有极少数女性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绝大多数女性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更不要说去努力实现这一难得的心灵诞生任务。固守原来的自我,固守原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把与男人的结合看成是一种被动的选择,这无疑是导致许许多多女性婚姻失败的根源之一。因为这一被动心理的背后隐藏着拒绝结婚的潜意识作用,隐藏着极强的自恋心理。

一个女性若是在这种拒绝结婚、拒绝成为一个男人的一部分的自恋心理持久影响下,是绝对不会心甘情愿地与她的另一半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亲密关系的,她绝对不会用心灵去经营自己的婚姻,也不可能在婚姻关系中重新发现自己并积极促使自己成长。任何一个女性都必须清楚,没有一个心智健全的男人能够容忍自己的妻子在嫁给他之后还保持单身的心态,还在漫无边际地乱用她的自恋。

男人不能容忍自己的妻子在结婚后继续乱用她的自恋心态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搞外遇。男人搞婚外情的动机不一定是为了性,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觉得他们只是和一个女人结了婚,而没有实现和一个女人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心灵与身体的合二为一。

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而灵性极度贫乏的时代,一些思想浅薄而激进的人极力鼓吹夫妻之间松散的结合,认为这种关系更符合人性,更能让男女之间的关系天长地久。殊不知,这种荒谬观点的背后隐藏着他们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在男人和女人当中都极为普遍,这种恐惧对人生的破坏作用不亚于精神分裂症,它是制造婚外情、婚外、相互敌视与猜忌等坏行为的元凶。心理学早已证明,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源于幼年没有获得真正的爱,源于深藏在潜意识中被疏离的伤害,而绝不是什么时髦的学术观点。

“成为一体”,这是婚姻真正的目的,也是唯一能够确保婚姻永葆活力的前提。“我不再是我,而是他的一部分;他也不再是他,他是我的一部分。”夫妻之间只有有了这种信念之后,他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心――身――灵的相互统一,他们才愿意为了对方的幸福不断无私地牺牲,也才能在各种困苦与诱惑面前经受住考验和试探。合二为一体不单单是为了你的另一半,也是为了你自己。伤害了你的另一半就是伤害你自己;让你的另一半感受到了幸福,你自己也一定能感受到幸福。在你的人生之舟遇到狂风险浪时,你一定会发现唯有你的另一半和你伫立舟舱,紧握同一个桨板,共同与风浪作战;在你沐浴于人生得意的春光,享受人生各种荣耀和富贵时,你也会发现,你的另一半可能默默隐于幕后,继续为你不断地奉献、牺牲。这一切都只能在夫妻双方有了强烈的“一体意识”之后才能变成现实。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6

真的,这一下就想着说只要他好就行了,就在于别无所求,只要是他特别的幸福特别的开心,让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去得到就得得到一笔勾销的这种感觉就是一种主要我们是互相欠了彼此挺多的东西,总觉得要是自己让他生气的话,那他就会有那一种报复性的心里,他就一定是有说我自己的离开的那一份伤害的,他一定也因为我们的感情特别的能过过,但是等自己认真的去想一下的话,这一个不是说他会有那种报复性的新日记,不希望说遭受到他的那些很伤心很伤人心的那些行为表现,就自己不喜欢说自己在联系他的时候他离那里更想要去和自己说话的心情都没有,其实自己现在也很害怕这样子的,即便特别感性的时候,自己就觉得其实对于他来说他也很想要,自己去联系一下他的吧,可能他也觉得我们两个人的关系不应该就这样子,然后阴魂不散,然后又不明不白的就这样子去分开了,但是两个人却又活在你的那种记忆中,其实也对下一段感情也是极为不尊重的。

其实自己也有在想说,要是另一个男孩子出现在自己身边,然后进入一直就没憋住不去联系他最后介意又是怎么去对待下一段感情的,就这一种觉得如果自己不要再去联系他,然后等另一个人的出现,这就满心欢喜的去和他开启另一段感情了,其实也是极为不尊重的,不管是对他还是对我,还是对于接下来的另一个男孩子,即便自己现在都不抱希望了,不抱希望,说有另一个男孩子的出现在,但是其他人就是说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去接触其他的更加优秀的男孩子的成绩才会一直忠心于他,可能等有另一个男孩子出现自己对他就不会有这么复杂的感情了,可能就会觉得当初的自己特别的优质,怎么就会最喜欢上这样子的男生,但是就现在的话,其实也可以说就没有其他的男孩子出现,又可以说是已经接触到了其他的男孩子,但是自己就终究觉得他才是自己最喜欢的那一种类型。

说来说去其实真的就是要是想到说他不愿意去接自己的电话,那一定就是很生气,然后对自己也是很失望,失望之后又不希望说和自己再有瓜葛了,其实自己就这样子的,就是自己是一开始就希望说可以是这样的效果的,因为就这样子代表说这一段感情伤害过他他也挺难受的,但是等自己现在再去想一下的话,自己就会觉得自己并不需要说得到这样子的结果,自己还是希望说我们能跟人可以好好的谈一谈就是一遍,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很欧气,这些想要在他面前表现的已经不在乎了,但是就理智一些的话,自己就会觉得其实还是需要去让对方感受得到自己的在乎的,不要再总是这么去伤害自己了。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7

老刘是大院里公认的一位有热情的老人,经常看到他和邻里街坊在一起开心地聊天,不论和谁都能搭上几句话,一旦话题投机,便是谈笑风生,大家都觉得能遇到老刘会给自己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乐的开心老人,却不愿意和老伴交流,用他自己的话说:老两口面对面经常是“无言以对”。老伴是一个文静的知识分子,喜欢居家看书,喜欢独自散步,喜欢一切安静的事情,唯独不乐意看到老刘在家中“忙前忙后”的样子,不愿意听他的唠叨,更不要说和能言善辩的老刘“侃大山”了。在老伴看来,老头子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顽童”,一刻也不能消停。

于是,老刘就这样经常“被安排”出来活动,他也好像习惯于自己找人、找话题、找“乐子”,用这种消遣方式打发寂寞的时光,说够了、玩累了,再回家和安静的老伴相伴。老刘说,原来上班时间匆忙,不觉得时间空余,也不觉得和老伴无话可说是个问题,但退休后,对外不再有事可做,家里这种不和谐的感觉就明显了,好在自己能适应。说这话时,老刘还是一副乐天派的样子,可他心里,或许还是多少有点无奈吧!

生活案例二:琴瑟不合的尴尬

一次退休人员聚会,我遇到许久不见的范姐,乘车邻近座位给了我们一次交谈机会。范姐说遇到我这个从事心理专业的人不易,话题便不由自主地转到自己与丈夫的关系上。我比较熟悉这对夫妇,虽说他俩性格不同,但感情基础还是蛮不错的。言谈中,范姐说丈夫年岁大了之后不如以往厚道宽容了,变得爱较真、爱挑剔,凡事总要理论一番,总是与自己的想法相左,弄得家庭气氛有点不和谐。范姐说为了缓和紧张气氛,她不得不主动联络昔日老友经常外出走走,换换空气,换换环境,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换换心情。范姐说自己不明白,为什么两口子老到该相依为命的年岁了,反倒如此话不投机了,不得不用躲避的方式应对尴尬的关系?

心理分析

其实,夫妻发生争执时暂时分开,可以避免双方继“针尖对麦芒”,是缓解情绪的一种方式,但是如果后面没有缓和关系的表示,没有向对方传递出你的关注和温暖的话,估计对方会更加不满,并不能真正和解。通常夫妻一方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对另一方的态度做出解释,然后针对其态度做出反应。比如说:丈夫感觉你离开仅仅是为了不和他争执,不过是临时采取息事宁人的一种方式,这样想,他可能就会消消气:但是他如果认为你的离开是出于厌倦而躲避的话,或许他就很难接受自己在关系中“被抛弃”,就会更加愤怒,你回来之后看到的是更加不对劲的情绪状态。

面对家庭中一方的“不通情达理”,另一方需要静下心来重新感受一下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好好梳理一下夫妻感觉,就可以找到关系不顺的症结。因为每个人对伴侣的脾气秉性最为熟悉,最清楚用什么办法能够舒缓关系,改变最终还得指望自己,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吧。

前面两个案例就像是众多老年家庭生活的一面镜子,不少家庭都是以这种模式生活着,延续着再平常不过的夫妻感情。我觉得,案例中的两对夫妻已经习惯于以自己多年来习惯的状态和另一半“共存”了,尽管有一些不合拍,但能生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适应。想想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繁杂琐碎,就像是“一地鸡毛”,说不清,道不明;一生中发生在家庭里的磕磕绊绊,永远无从论是非,判对错。对于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夫妻们,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老人身边的那个伴儿或许就是他(她)的一个影子,活着时围在身边转,时常碍手碍脚,少不得吵上几句怄怄气;可一旦老伴不在了,“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无人说话、无影相随的日子是多么的寂寞冷清呀!

据报道,国外的心理学家曾经对年轻夫妇和老年夫妻进行过调查,研究结果却是结婚时间越长,夫妻之间反倒越陌生,而婚后两三年间,才是夫妻最渴望交流,了解最透彻的时段。看来,肯于相互交流才能让两颗心的距离靠近,而不是依赖时光的打磨让彼此更为了解。这种结论实际上也是给我们一种提示:一旦当爱情融入于忙碌琐碎的柴米油盐之中,当爱情悄然地演变为亲情之后,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到无须修饰的时候,怎样经营爱情,怎样润色婚姻,在争执不满中学习和摸索,夫妻之间的“功课”就开始了。

心理处方

从恋爱激情到步入婚姻,双方经历着自己所能营造的诸多浪漫,最初的感情往往都美妙得出奇、感动得落泪,正是这些美好的情景和记忆让人们基本不去设想未来婚姻“长途跋涉”中会有多少艰辛和感慨,不去思考怎样经历人生最漫长的考验――在有生之年去实现执手一生的诺言。在这一生中,夫妻要把自己对亲密关系的种种期待、幻想转变成现实,而“现实版”中不仅有温馨、幸福,也会有矛盾、冲突和不如意,甚至可能要经历大喜大悲,乃至终了大失所望。这个过程毫不客气地检验夫妻双方是否有心理准备去接受(承受)对方大大小小的缺憾,一路坚持走下来。如果说把走入婚姻当做开场曲的话,那真正的大戏在后面,在未来那一天的平凡无奇甚至是庸碌重复的光阴里。

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篇8

不知不觉,高三的时光。已剩下三个月的时光,回首过去的时光,我们失去了很多,同时,也得到了很多。但是,有时候,我总是隐隐的感到,心中的压力越来越大,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甚至可以说是无可奈何。静坐在书桌旁,看着那些沉甸甸的书本,反过来问自己一句:什么时候才能放下那些,那些我们为之数十年奋斗的书本和所谓的知识,有时候我真的想告诉自己,可不可以不要这么累,可不可以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去好好的放松一下,去找寻这个世界适合自己的另一片天空;另一片海洋;另一片土地;另一块人生;另一个新的自我。

时光,留念。或许,我们每个人都逃不过。也不能逃过。所以,每次总是提醒自己勇敢的面对,每次都是被冷言冷语打击的一无是处,每次的事过后,总是提起自己心中那份久违的信心,再一次踏上征途。可是,正当我一个人孤军奋斗的时候,是你,你走进了我的世界,带给我快乐,送给我鼓励。并且,总是在我耳边说:“没关系,不管别人对你怎么样,我一定陪你走过高三剩余的这一段生活。”其实,我很感动,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女生这样对我说过话,真的,高三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有了你,我不再感到无助,而是感到了久违的一种。于是,我决定重燃梦想,点亮心中那盏熄灭已很久的明灯,重新扬帆起航,去与风浪搏击,找回自己的辉煌和自己失去的一切。这时,你说:“相信自己,我支持你,你一定可以成功的,不管往后的路多么艰难,有多少荆棘与坎坷,我一定陪你走过!”我微笑着,说了声谢谢。你那腼腆的脸上露出了很诗意的笑容,那时,我感到很满足!真的,你明白吗?

或许,亲爱的朋友,你可能会说我幼稚,可能会说我无知,但是,还是那句话:我的世界,你不懂。你不懂我的世界,正如你猜不透我的梦想!

2012,我们的高三,我们一起走过。为了梦想。我们共同努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