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艺术考察报告8篇

时间:2022-02-19 03:54:40

艺术考察报告

艺术考察报告篇1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

考察时间:从XX年5月21日至5月26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着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典范之作。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为婺源的东线景区。主要考察了思溪延村,大鄣山景区,李坑,汪口,江湾,晓起,等地。

我们到婺源之后,第一站就是晓起村,也是我们这次写生的住宿地点。这里的房屋多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建筑,也有少量系明代所建。民居建筑风格大同小异,多为一层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用风火山墙围起,大门为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最令人称奇的是古宅栩栩如生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

行程第一天去的是思溪延村,延村以群屋一体的建筑格局着称,若逢雨天, (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 踩着光可鉴人的青石路,从村头走到村尾,穿堂入户而衣衫不湿。庄园特色极具,在环绕延村的河岸上还可以捕捉到水彩画般轻灵、蒙胧、滋润的画面。思溪的古民居则以幽深的庭院风格见长,鎏金匾额,回廊护栏、天井书斋,亦庄亦趣。有些村落中,至今依然保留一些当年的古驿道,它们在村庄与村庄之间宛如飘带一般蜿蜒伸向远方。那些规模较大的村落更是有着江南风光田园诗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树,曲曲弯弯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有一种国画中的韵味。

艺术考察报告篇2

这次考察选择北京,是比较理想的地方之一,在发展中的北京,历史于现代的冲突在时时上演着。这次考察,老师主要让我们对专业知识进行整理,增加对在校所学知识的印象。宋庄的美术馆、798艺术区及一些当代著名画家工作室,使我们对当代艺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故宫博物院

通过天安门就进入了故宫,故宫博物馆是我早已向往的地方,气势雄伟的建筑群,层层高墙,严明的建筑等级标志,分明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帝王集权的权威,高高的站立在中国之上。

故宫很大,很严肃。

故宫给我的印象最深是:宏伟的建筑,红墙、黄瓦、汉白玉、青砖、浮雕,可谓是能工巧匠。根深蒂固的等级文化。等级森严,宫中勾心斗角,随处可见。人与人之间不平等。体现中华文化积淀的深厚,故宫是一座文化遗产的宝藏。有青铜器、名书名画等等很多稀世之宝。爱国志士,捐献文物,可敬可佩。

潘家园。

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位于北京东三环南路潘家园桥,占地四万八千五百平方米,市场分为工艺品大棚区、古旧家具区、古旧字画书刊区、古玩区等四个经营区,共有三千多个摊位。市场的经营者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除了汉族外,还有回、满、苗、侗、维、蒙、藏、朝鲜等十几个少数民族。

走进大棚区,随着人流,地摊上的各种旧货,这里的货物应有尽有,如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陶瓷、中外钱币、竹木牙雕、佛教信物、文革遗物等。这里的东西让我们眼花缭乱,也有许多外国人来这里光顾,去了大棚区南边的书刊区,这里的书籍真的很多,有许多书都是在书店买不到的,价格也很便宜,我们都尽量去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书籍,潘家园是我们获得战利品最多的地方。

琉璃厂。

琉璃厂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和平门外,是一务著名的文化街。一个集图书、古玩、文具、书画于一街的文化中心。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槐荫山房、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有人说:琉璃厂因荣宝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为“荣宝斋”。著名书法家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三个字。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

走在街上,感觉像是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以文,字,诗会友的时代,刚才还是高楼大厦,充满着现代气息,现在已经是如此古朴,宁静,里里外外两重天啊。任你心情有多沉重,到这里应该会轻松起来的,心也会虔诚起来,在这里很有一种归属感,毕竟这里充满着古老的气息,很能让人产生联想。况且这里也是是我们的先人治学、经营人生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高官贵族,文人志士,经国之才在这里驻足过,高谈阔论过。甚至以前的大清皇帝也常来这里吧。

在琉璃厂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我们平时很难看到的画和一些大师们的作品,一间间画坊一幅幅作品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颐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宋庄

宋庄镇位于首都东部,通州新城北部,地处首都东部发展带和百里长街东延长线上,东邻潮白河西邻的温榆河,是东北及环渤海地区进京的交通要塞。宋庄镇地域面积116平方公里,下辖47个行政村。宋庄镇作为北京的东大门,是东北及环渤海地区进京的交通要塞。宋庄艺术村,始于1994年。1995年再因圆明园画家村的被解散,在之后的时间里,促成了以圆明园艺术家为主力成员的集体大迁移。至今形成了颇具规模并不断完善和扩大的自由艺术家群。这里的画家来自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地域,操着不同的方言,坚守着不同的韵味,令宋庄的色彩丰富起来。

宋庄画家村作为北京资格较老的又一个艺术家聚集的地区,相比于热闹的798,这里则显得安静许多。虽然表面看着安静,但是这里的艺术更加原生态。宋庄画家村艺术家由原来单纯的架上画家,增加到现在的雕塑家、观念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家、摄影家、独立制片人,原创音乐人、自由作家等等,其中仍以画家群体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兴盛不衰的当代绘画艺术、公共艺术、综合材料艺术、艳俗艺术及新媒体艺术等主要现代艺术流派都集中在这里。

798艺术区

早在还没有去的时候就听说了好多关于798艺术区的种种种种,今天终于可以亲自去感受一下那里的艺术氛围了。了解了798的历史,艺术区所在的地方,是前民主德国援助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1964年4月上级主管单位撤销718建制,分别成立了706厂、707、718、797、798以及751厂。因为园区有序的规划、便利的交通、风格的独特的包豪斯建筑等多方面的优势,吸引了众多艺术机构及艺术家前来租用限制的厂房并且进行改造,逐渐形成了集画廊、艺术工作室、文化公司、时尚店铺、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由于艺术机构及艺术家最早进驻在798厂所在地。因此这里被命名为北京798艺术区,在我看来,798也的确是艺术的殿堂,处处洋溢着年轻人的活力,使我们被它的气息所感染忘记现实中的琐事,在这里完全得到了心灵和视觉上的享受,在北京这样的一个闹市,走进798你会忘记身在北京。798有很多个性的原创,我很喜欢。苍旧厂房,高大、斑驳,锈迹斑斑的输气管道在厂区里豪放地七拐八弯,白色的烟囱寂寞地树立着,红砖墙体上,不时还可以看见颜色暗淡的巨大文革标语,由于央美的搬迁使得798工厂得以逐渐被利用。当时由于798工厂的租金便宜,厂房高大,非常适合搞艺术创作,所以吸引了大批的艺术家入住逐渐形成艺术区,一时间798成了最时尚最前卫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区,这里构成复杂,机构丰富,不仅有工作室,画廊,酒吧,餐厅,超市等一应俱全。

当我们进入这里,不少艺术家的构思就赫然在目,在这里到处都是个性的展示、艺术的张扬,然而艺术的招牌却更为招人,到处都是,说明着聚集的诸多艺术工作室。798街区到处可以看到外墙的装饰,各式各样。而798这里的规模样貌都显得像样,别样艺术创造的味道充盈,随处一站就是风景:到处都有艺术所在的涂鸦,民风古俗味十足。

入住798艺术区的人中,有曾经放荡不羁,愤世嫉俗的艺术青年,也有恪守传统,因循守旧的画家、雕塑家。两群截然不同的人在此共生,一群人在巨大厂房中建起自己的创作室,搞的完全是纯艺术,作品很难被普通人理解;而另一群人则是将厂房、仓库改造成另类的艺术空间、店铺或餐馆,并将自己的作品拿来销售,且以此为生。相异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理念,没有影响到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尊重。厂房前那些相邻停着的跑车和自行车,仿佛他们关系的写照。

在798里看到的大多数都是表现性的作品,这里的作品仿佛和社会和社会现实和现实主义题材形成了一个鲜明的界限,在这里你感受不到现实的气氛,感受到的都是艺术家用一种世外桃源的思想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精神上超现实的东西。798的创造理念让我感到震撼也让我感到好奇,798的考察让我在今后的创作中有了更多的思想理念。

面对当今的当代艺术现状,面对众多的艺术家和作品,我们可以什么层次都全面了解,但同时也必须有自己对于当今艺术现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评价标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标准,知道自己正出于什么位置、找出自己现在欠缺什么这些就是我们现在的学习重点,也是这次北京考察的收获。

这次北京考察虽然路程很短,时间有限,但是收获很大,相信在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大的帮助。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二)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 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几天的考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通过考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徽派建筑的“内行”。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土地。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在专业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在纪律、团队协作、艰苦朴素等方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这是一段值得一生好好珍藏的记忆。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三)

为期10天的毕业旅行到今天已经结束了,可是我心里还有一些念念不舍,不仅是不舍与同学们的旅行,也不舍福建带给我的异域风情。 细细整理思绪后,决定就自己最感兴趣的几个点来做一个总结,以此希望将福建带给我的感受与我对它的思考留下,以后再回头看,相信是很值得怀念的。

从漳州,泉州,厦门着三个地方来说。

漳州云水谣,一个山川秀美,如诗如画的地方 ,这里有百年老榕树,神奇土楼,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这里地方不大,但宁静舒适的氛围保留的很好,老榕树的存在见证它的历史,树荫下容纳许多人乘凉遮阴,也有溪水潺潺经过,走在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上,透过树叶的阳光洒在脸上,周围只有水声,风声,树枝摇曳声,这种氛围里,人也放松了,老镇应该就是这样的,不吵闹,不喧哗,只安静的呆着,就能有心灵的互动。

这里最有名的景点是土楼,福建土楼闻名已久,今日得缘相见了,它的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圆形的高大建筑驻立在山区里,成为一道奇异的风景,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最有名的土楼群是田螺坑土楼群,由 1座方形、3座圆形和1座椭圆形共5座土楼组成,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令人叹为观止。之所以这里会建造土楼,也有一段历史,土楼的前身是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建筑,它主要作用是防止强盗的侵入,具有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

离开云水谣,就要讲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精髓,木偶戏了,要把漳州和泉州连在一起说。

木偶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国乡土艺术的瑰宝。现代木偶戏的品种主要有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和布袋木偶戏三种。

漳州主要是布袋木偶戏,布袋木偶戏因为演出使用的木偶,除了头、手掌和脚的下半部以外,手部和腿部都是用布缝制而成的,形状酷似布袋,所以被称为"布袋木偶戏"。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主要是用手指活动来操作的,所以又被称为"掌中戏"。在漳州木偶剧团,团长给我们做了示范,相较提线木偶它更为小巧灵活一些。

泉州则主要是提线木偶,古早时称“悬丝傀儡”、“线戏”、“木人戏”等。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 泉州傀儡戏形成以“生、旦、北(净)、杂”四大行当为核心的“四美”艺术规制,泉州傀儡头像刀法洗炼,线条圆柔优美,造型生动传神,其精美程度,为其它傀儡戏头像所难比拟。不管是哪个剧种的木偶,都是中国艺术的瑰宝,应该要好好的保留下来。

木偶戏是一个让木偶活起来的艺术,想起小时候家里还可以看到像阿凡提这样好的木偶动画,可是现在木偶剧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新时代的小孩也看不到这样有内涵的艺术了,我觉得很遗憾,不过,这里的木偶剧,也在朝着新的时代前进了,来自台湾的木偶融合了现代元素,结合现代审美创造了新一代的木偶,虽然目前比较偏日式,希望在继续的探索里,找到更适合我们国家的,有民族特色的木偶戏,这纯属自己的一个愿望,当然自己也会努力的。

接下来就是最后的一站了,来自海边最坚强的女性,千古风流惠安女。

惠安,来到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街上穿着奇异的女人,她们头戴黄斗笠、身穿蓝上衣、系着银腰带、穿着宽黑裤,一律戴着头巾,遮住脖子与耳朵,据说,如果男生看了她们的脖子与耳朵就要嫁给他,她们就是惠安女。她们不是少数民族,也不是典型汉女,她们自成一派,在这靠海的小渔村里撑起她们的一片天空。

惠安女最大的特点是举重若轻任劳任怨的勤奋精神,在这里不论是在菜市场,采石场,小商店,码头都能看到她们戴头巾的身影,就来开车的司机也是她们,这个偏远的小里村,丈夫都在外地工作,她们不仅要在家照顾孩子,照顾婆婆,在外还要像男人一样成为家里经济的主来源,她们有苦自己咽,任劳任怨,所以她们被称为最贤惠的女人,最体现了中华女性的美德,可是我觉得她们是悲惨的,她们不是没有苦,也不是没有怨,而是没办法,她们的辛酸都掩盖在被遮挡的头巾里面,她们的服饰特别,却有着浓厚的局限,那里只有很老的老人才把头巾摘下,她们老了依然爱美,扎着小辫子,还要带朵花,却依旧风韵犹存,她们只是在弥补曾经失去的遗憾吧。

不过现在的惠安女也不是像以前了,年轻的女孩们也不再戴头巾,不过她们依旧勤奋,保留了以前的习俗,服装也不再局限,走向多样化,但是我还是希望传统的服饰保留下来,有历史才有那种内在的美,我是这么认为的。

厦门园博苑。厦门园博苑位于集美区杏林湾畔,拥有9座特色风光岛,百个地域史实园林,真实再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更兼有世界各地园林特色风光。门口参观版面有园博园的整体规划,园博园规划片区总面积6.76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3.0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园博园主展区、生态湿地公园、水景及水上运动、温泉度假村等商业配套设施。园博园片区规划以半岛、岛屿的形式进行总体布局,由九个岛屿和两个半岛组成。其中五个为展园岛屿,四个小岛为生态景观岛。以此为基础,分期规划建设东边的自然原生岛、西侧的杏林苑、中部的教育之园、石文化园和北侧的山林休闲园,形成一片中央公园式的大绿地。

我们这次主要参观了园博岛(主岛)、闽南文化岛(辅岛)和贯穿两岛的园博大道,分别为中国四大园林流派园区(江南园区、北方园区、岭南园区、民族风情园区)、现代园区、国际园区、风景园林师园区和公共园区。走进园博园能清晰地感受到各地园林艺术不同风格和魅力,领略到古今中外园林艺术迥异的美感。

通过为数7个多小时的紧张的游览,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感触颇深:

1、园中园的处理手法。

在园博园主岛上分别布置的北方园区、江南园区、岭南园区、民族风情园区、现代园区、国际园区和风景园林师园区等园区,各园区分处主岛不同方位,与整个园博园不可分割却又自成体系,包括道路系统、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等园林要素的设计运用,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同时与园博大道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游览体系,营造出一个个形散神不散的景观空间。

2、比例和尺度合理宜人。

作为集会、庆典的重要场地,园博广场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要,而且必须满足景观比例和尺度的要求。在设计手法上设计师采用了“尺度变异”的手法,用夸张的尺度通过巨型花盆改变广场的尺度感,60CM宽的花坛压顶,近3M高的花盆,使之与宽阔的园博广场尺度协调统一。而在其他小面积的园区内,你就会发现与人的活动尺度相协调的诸多小空间,如小型花架和亭廊等。

3、设计手法形式灵活多样,变化多端,充分发挥了设计师的想象力。 例如:园博广场的设计主题“鹭舞琴韵”,地面铺装以深浅带状形式寓意琴键,“白鹭”造型灯仿佛一群白鹭飞向水面,映衬厦门特色“钢琴之岛”和“鹭城”的美称;以“白鹭展翅”作为设计灵感的门形构架为入口标志;青岛园以青岛啤酒瓶造型设计的坐凳等等,那么自然,那么贴切,使人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想象力。

总之,万变不离其中,园博园各园区的设计是我国传统园林的集大成之作,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发展。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参观学习,我更加深了对我国著名园林的理解,感知了各种设计手法的运用,有助于我们不断探索现代园林发展的方向。

厦门是一个海岛城市,虽然面积较小,但凭借独特的亚热风情将其独有的城市韵味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到了中山路的商业街, 有趣的是,这里白天却鲜少有人,走在大马路上既没车也没有人,安静舒适,这里的小吃独特,金包银,肉夹馍都是这里的特产。也去了闽南佛教圣地——南普陀寺,这里香火鼎盛,来拜的人都很虔诚,处处有种安静祥和的佛门气息。短短停留的几日,最推崇的还要算厦门的鼓浪屿, 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清洁幽静,空气新鲜,岛上树木苍翠,繁花似锦,特别是小楼红瓦与绿树相映,显得格外漂亮。 鼓浪屿楼房鳞次栉比,掩映在热带、亚热带林木里,日光岩奇峰突起,群鸥腾飞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我印象中它是一个小岛,岛中有椰树环绕,沙滩海景,应是应有尽有的,不过在看过了鼓浪屿的海滩后我却有点小失望,虽然也有海滩,但不是我想象中的模样。当然,鼓浪屿让我着迷也不是它,而是岛内四处可见的别出心裁的有趣小店和那些可爱迷人的猫咪。

因为有了这些有意思的小店,鼓浪屿让我有种置身童话世界中的感受,不论是从色彩的装扮中,还是在小玩意的摆设上,都是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由于处在海边的环境,整个厦门的颜色都是非常的响亮的,艳而不俗,红配黄配绿配蓝,色彩不能说艳,是一种达到饱和的亮度,让人舒适有精神,鼓浪屿就是如此,色彩的各个配合很是巧妙,店铺门前不时放的可爱的猫,帅气的猪,威武的武士,和五彩的墙壁,古雅的墙壁,欧式的护栏一起,周围还摆放着小巧的植物,它们做出欢迎的姿势,微笑的表情,这里是它们的世界,童话般的梦幻,邀请你的进入。很神奇的感觉,以前虽然也逛精品店,可是这样大规模的雅致小店是第一次见到,走进店内,只能用眼花缭乱来形容,布偶,书本,纪念册,装饰品,很常见的饰品被精心的展示在我面前,它们各司其职,为我展现它或它的一方领土,有一起微笑的兔子,有母子相亲的长颈鹿娃娃,有在窗前守候光芒的阳光娃娃,太多太多已不能详尽,只恨自己不能多停留些时候,再和这些亲切的朋友相处。

在这些小布偶和娃娃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造型多种多样的可爱猫,每个小店中都有猫的痕迹,当时我并不了解原因,通过询问才知道鼓浪屿也被称为猫岛,这里是猫咪的天堂,对小店来说,猫就是它的守护者,看它们百变的造型,时而憨笑,时而调皮,时而威严,时而相拥,时而对望,和谐温馨,不仅守候了小店,更为它增加了一道亮色。像有名的张三疯奶茶铺,就是因为门前张三疯这只可爱憨猫而被人所熟知。当然,鼓浪屿中真实的猫与人也是相处的很好,不枉费它猫岛的称呼。

离开鼓浪屿前,我偶然在一家叫厦门故事的客栈前停住了,这里也成鼓浪屿中了我最喜欢的地方,吸引我的是那里面散发出的一股怀旧的气息,我一直觉得去一个地方旅行,就有必要了解它的历史,所以我走进这家怀旧客栈。里面的陈设其实简单,红色的地砖,石砌的桌凳,古朴的门窗,前面放着两尊大石像,像狮子又不是,据说这是闽南地区专属的守护者,风狮爷,在更里面的矮墙上也有几个造型夸张的的狮子形象,它们与风狮爷是一样的,不过它们又有了地区的变化,叫做石狮爷,也称石敢当。这些都是有典故的,古人为了辟邪常在墙上安放着一尊尊石制偶像:有的状如石狮,民间称之为“石狮爷”、“石狮王”;有的则仅置一块长方形石条于墙根,上面镌刻“石敢当”三字,或干脆素面无纹;有的则取一方石,四面刻上佛像,称为“四仙石”。人们将之统称为“石敢当”。在街区的石顶巷、石壁街、草埔巷、外清巷、四仙街等地随处可见,被视为小巷的镇巷神。而在距厦门仅一水之隔的金门也有许多类似的石制偶像,名唤“风狮爷”。这是由石狮爷演变过去的,除了辟邪还有防风沙的祈祷性。

石敢当,在他们的身上承载了多少历史的积淀,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在城市旮旯里毫不起眼的东西,就渐渐消失了,所以在这里看到了它们,感觉很珍贵,客栈里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石像,石雕,我坐在石凳上,旁边有一棵椰树,矮墙上放置着许多珍贵的盆景,守护的石敢当在生机勃勃的植物前,也像一个守护者,安静的呆在这片空间里,营造出又一片的生机。

艺术考察报告篇3

这次考察选择北京,是比较理想的地方之一,在发展中的北京,历史于现代的冲突在时时上演着。这次考察,老师主要让我们对专业知识进行整理,增加对在校所学知识的印象。宋庄的美术馆、798艺术区及一些当代著名画家工作室,使我们对当代艺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故宫博物院

通过天安门就进入了故宫,故宫博物馆是我早已向往的地方,气势雄伟的建筑群,层层高墙,严明的建筑等级标志,分明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帝王集权的权威,高高的站立在中国之上。

故宫很大,很严肃。

故宫给我的印象最深是:宏伟的建筑,红墙、黄瓦、汉白玉、青砖、浮雕,可谓是能工巧匠。根深蒂固的等级文化。等级森严,宫中勾心斗角,随处可见。人与人之间不平等。体现中华文化积淀的深厚,故宫是一座文化遗产的宝藏。有青铜器、名书名画等等很多稀世之宝。爱国志士,捐献文物,可敬可佩。

潘家园。

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位于北京东三环南路潘家园桥,占地四万八千五百平方米,市场分为工艺品大棚区、古旧家具区、古旧字画书刊区、古玩区等四个经营区,共有三千多个摊位。市场的经营者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除了汉族外,还有回、满、苗、侗、维、蒙、藏、朝鲜等十几个少数民族。

走进大棚区,随着人流,地摊上的各种旧货,这里的货物应有尽有,如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陶瓷、中外钱币、竹木牙雕、佛教信物、遗物等。这里的东西让我们眼花缭乱,也有许多外国人来这里光顾,去了大棚区南边的书刊区,这里的书籍真的很多,有许多书都是在书店买不到的,价格也很便宜,我们都尽量去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书籍,潘家园是我们获得战利品最多的地方。

琉璃厂。

琉璃厂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和平门外,是一务著名的文化街。一个集图书、古玩、文具、书画于一街的文化中心。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槐荫山房、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有人说:琉璃厂因荣宝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为“荣宝斋”。著名书法家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三个字。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

走在街上,感觉像是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以文,字,诗会友的时代,刚才还是高楼大厦,充满着现代气息,现在已经是如此古朴,宁静,里里外外两重天啊。任你心情有多沉重,到这里应该会轻松起来的,心也会虔诚起来,在这里很有一种归属感,毕竟这里充满着古老的气息,很能让人产生联想。况且这里也是是我们的先人治学、经营人生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高官贵族,文人志士,经国之才在这里驻足过,高谈阔论过。甚至以前的大清皇帝也常来这里吧。

在琉璃厂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我们平时很难看到的画和一些大师们的作品,一间间画坊一幅幅作品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颐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宋庄

宋庄镇位于首都东部,通州新城北部,地处首都东部发展带和百里长街东延长线上,东邻潮白河西邻的温榆河,是东北及环渤海地区进京的交通要塞。宋庄镇地域面积116平方公里,下辖47个行政村。宋庄镇作为北京的东大门,是东北及环渤海地区进京的交通要塞。宋庄艺术村,始于1994年。1995年再因圆明园画家村的被解散,在之后的时间里,促成了以圆明园艺术家为主力成员的集体大迁移。至今形成了颇具规模并不断完善和扩大的自由艺术家群。这里的画家来自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地域,操着不同的方言,坚守着不同的韵味,令宋庄的色彩丰富起来。

宋庄画家村作为北京资格较老的又一个艺术家聚集的地区,相比于热闹的798,这里则显得安静许多。虽然表面看着安静,但是这里的艺术更加原生态。宋庄画家村艺术家由原来单纯的架上画家,增加到现在的雕塑家、观念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家、摄影家、独立制片人,原创音乐人、自由作家等等,其中仍以画家群体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兴盛不衰的当代绘画艺术、公共艺术、综合材料艺术、艳俗艺术及新媒体艺术等主要现代艺术流派都集中在这里。

798艺术区

早在还没有去的时候就听说了好多关于798艺术区的种种种种,今天终于可以亲自去感受一下那里的艺术氛围了。了解了798的历史,艺术区所在的地方,是前民主德国援助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1964年4月上级主管单位撤销718建制,分别成立了706厂、707、718、797、798以及751厂。因为园区有序的规划、便利的交通、风格的独特的包豪斯建筑等多方面的优势,吸引了众多艺术机构及艺术家前来租用限制的厂房并且进行改造,逐渐形成了集画廊、艺术工作室、文化公司、时尚店铺、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由于艺术机构及艺术家最早进驻在798厂所在地。因此这里被命名为北京798艺术区,在我看来,798也的确是艺术的殿堂,处处洋溢着年轻人的活力,使我们被它的气息所感染忘记现实中的琐事,在这里完全得到了心灵和视觉上的享受,在北京这样的一个闹市,走进798你会忘记身在北京。798有很多个性的原创,我很喜欢。苍旧厂房,高大、斑驳,锈迹斑斑的输气管道在厂区里豪放地七拐八弯,白色的烟囱寂寞地树立着,红砖墙体上,不时还可以看见颜色暗淡的巨大标语,由于央美的搬迁使得798工厂得以逐渐被利用。当时由于798工厂的租金便宜,厂房高大,非常适合搞艺术创作,所以吸引了大批的艺术家入住逐渐形成艺术区,一时间798成了最时尚最前卫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区,这里构成复杂,机构丰富,不仅有工作室,画廊,酒吧,餐厅,超市等一应俱全。

当我们进入这里,不少艺术家的构思就赫然在目,在这里到处都是个性的展示、艺术的张扬,然而艺术的招牌却更为招人,到处都是,说明着聚集的诸多艺术工作室。798街区到处可以看到外墙的装饰,各式各样。而798这里的规模样貌都显得像样,别样艺术创造的味道充盈,随处一站就是风景:到处都有艺术所在的涂鸦,民风古俗味十足。

入住798艺术区的人中,有曾经放荡不羁,愤世嫉俗的艺术青年,也有恪守传统,因循守旧的画家、雕塑家。两群截然不同的人在此共生,一群人在巨大厂房中建起自己的创作室,搞的完全是纯艺术,作品很难被普通人理解;而另一群人则是将厂房、仓库改造成另类的艺术空间、店铺或餐馆,并将自己的作品拿来销售,且以此为生。相异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理念,没有影响到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尊重。厂房前那些相邻停着的跑车和自行车,仿佛他们关系的写照。

在798里看到的大多数都是表现性的作品,这里的作品仿佛和社会和社会现实和现实主义题材形成了一个鲜明的界限,在这里你感受不到现实的气氛,感受到的都是艺术家用一种世外桃源的思想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精神上超现实的东西。798的创造理念让我感到震撼也让我感到好奇,798的考察让我在今后的创作中有了更多的思想理念。

面对当今的当代艺术现状,面对众多的艺术家和作品,我们可以什么层次都全面了解,但同时也必须有自己对于当今艺术现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评价标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标准,知道自己正出于什么位置、找出自己现在欠缺什么这些就是我们现在的学习重点,也是这次北京考察的收获。

这次北京考察虽然路程很短,时间有限,但是收获很大,相信在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大的帮助。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二)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 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几天的考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通过考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徽派建筑的“内行”。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土地。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在专业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在纪律、团队协作、艰苦朴素等方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这是一段值得一生好好珍藏的记忆。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三)

为期10天的毕业旅行到今天已经结束了,可是我心里还有一些念念不舍,不仅是不舍与同学们的旅行,也不舍福建带给我的异域风情。 细细整理思绪后,决定就自己最感兴趣的几个点来做一个总结,以此希望将福建带给我的感受与我对它的思考留下,以后再回头看,相信是很值得怀念的。

从漳州,泉州,厦门着三个地方来说。

漳州云水谣,一个山川秀美,如诗如画的地方 ,这里有百年老榕树,神奇土楼,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这里地方不大,但宁静舒适的氛围保留的很好,老榕树的存在见证它的历史,树荫下容纳许多人乘凉遮阴,也有溪水潺潺经过,走在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上,透过树叶的阳光洒在脸上,周围只有水声,风声,树枝摇曳声,这种氛围里,人也放松了,老镇应该就是这样的,不吵闹,不喧哗,只安静的呆着,就能有心灵的互动。

这里最有名的景点是土楼,福建土楼闻名已久,今日得缘相见了,它的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圆形的高大建筑驻立在山区里,成为一道奇异的风景,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最有名的土楼群是田螺坑土楼群,由 1座方形、3座圆形和1座椭圆形共5座土楼组成,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令人叹为观止。之所以这里会建造土楼,也有一段历史,土楼的前身是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建筑,它主要作用是防止强盗的侵入,具有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

离开云水谣,就要讲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精髓,木偶戏了,要把漳州和泉州连在一起说。

木偶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国乡土艺术的瑰宝。现代木偶戏的品种主要有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和布袋木偶戏三种。

漳州主要是布袋木偶戏,布袋木偶戏因为演出使用的木偶,除了头、手掌和脚的下半部以外,手部和腿部都是用布缝制而成的,形状酷似布袋,所以被称为"布袋木偶戏"。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主要是用手指活动来操作的,所以又被称为"掌中戏"。在漳州木偶剧团,团长给我们做了示范,相较提线木偶它更为小巧灵活一些。

泉州则主要是提线木偶,古早时称“悬丝傀儡”、“线戏”、“木人戏”等。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 泉州傀儡戏形成以“生、旦、北(净)、杂”四大行当为核心的“四美”艺术规制,泉州傀儡头像刀法洗炼,线条圆柔优美,造型生动传神,其精美程度,为其它傀儡戏头像所难比拟。不管是哪个剧种的木偶,都是中国艺术的瑰宝,应该要好好的保留下来。

木偶戏是一个让木偶活起来的艺术,想起小时候家里还可以看到像阿凡提这样好的木偶动画,可是现在木偶剧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新时代的小孩也看不到这样有内涵的艺术了,我觉得很遗憾,不过,这里的木偶剧,也在朝着新的时代前进了,来自台湾的木偶融合了现代元素,结合现代审美创造了新一代的木偶,虽然目前比较偏日式,希望在继续的探索里,找到更适合我们国家的,有民族特色的木偶戏,这纯属自己的一个愿望,当然自己也会努力的。

接下来就是最后的一站了,来自海边最坚强的女性,千古风流惠安女。

惠安,来到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街上穿着奇异的女人,她们头戴黄斗笠、身穿蓝上衣、系着银腰带、穿着宽黑裤,一律戴着头巾,遮住脖子与耳朵,据说,如果男生看了她们的脖子与耳朵就要嫁给他,她们就是惠安女。她们不是少数民族,也不是典型汉女,她们自成一派,在这靠海的小渔村里撑起她们的一片天空。

惠安女最大的特点是举重若轻任劳任怨的勤奋精神,在这里不论是在菜市场,采石场,小商店,码头都能看到她们戴头巾的身影,就来开车的司机也是她们,这个偏远的小里村,丈夫都在外地工作,她们不仅要在家照顾孩子,照顾婆婆,在外还要像男人一样成为家里经济的主来源,她们有苦自己咽,任劳任怨,所以她们被称为最贤惠的女人,最体现了中华女性的美德,可是我觉得她们是悲惨的,她们不是没有苦,也不是没有怨,而是没办法,她们的辛酸都掩盖在被遮挡的头巾里面,她们的服饰特别,却有着浓厚的局限,那里只有很老的老人才把头巾摘下,她们老了依然爱美,扎着小辫子,还要带朵花,却依旧风韵犹存,她们只是在弥补曾经失去的遗憾吧。

不过现在的惠安女也不是像以前了,年轻的女孩们也不再戴头巾,不过她们依旧勤奋,保留了以前的习俗,服装也不再局限,走向多样化,但是我还是希望传统的服饰保留下来,有历史才有那种内在的美,我是这么认为的。

厦门园博苑。厦门园博苑位于集美区杏林湾畔,拥有9座特色风光岛,百个地域史实园林,真实再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更兼有世界各地园林特色风光。门口参观版面有园博园的整体规划,园博园规划片区总面积6.76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3.0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园博园主展区、生态湿地公园、水景及水上运动、温泉度假村等商业配套设施。园博园片区规划以半岛、岛屿的形式进行总体布局,由九个岛屿和两个半岛组成。其中五个为展园岛屿,四个小岛为生态景观岛。以此为基础,分期规划建设东边的自然原生岛、西侧的杏林苑、中部的教育之园、石文化园和北侧的山林休闲园,形成一片中央公园式的大绿地。

我们这次主要参观了园博岛(主岛)、闽南文化岛(辅岛)和贯穿两岛的园博大道,分别为中国四大园林流派园区(江南园区、北方园区、岭南园区、民族风情园区)、现代园区、国际园区、风景园林师园区和公共园区。走进园博园能清晰地感受到各地园林艺术不同风格和魅力,领略到古今中外园林艺术迥异的美感。

通过为数7个多小时的紧张的游览,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感触颇深:

1、园中园的处理手法。

在园博园主岛上分别布置的北方园区、江南园区、岭南园区、民族风情园区、现代园区、国际园区和风景园林师园区等园区,各园区分处主岛不同方位,与整个园博园不可分割却又自成体系,包括道路系统、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等园林要素的设计运用,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同时与园博大道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游览体系,营造出一个个形散神不散的景观空间。

2、比例和尺度合理宜人。

作为集会、庆典的重要场地,园博广场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要,而且必须满足景观比例和尺度的要求。在设计手法上设计师采用了“尺度变异”的手法,用夸张的尺度通过巨型花盆改变广场的尺度感,60CM宽的花坛压顶,近3M高的花盆,使之与宽阔的园博广场尺度协调统一。而在其他小面积的园区内,你就会发现与人的活动尺度相协调的诸多小空间,如小型花架和亭廊等。

3、设计手法形式灵活多样,变化多端,充分发挥了设计师的想象力。 例如:园博广场的设计主题“鹭舞琴韵”,地面铺装以深浅带状形式寓意琴键,“白鹭”造型灯仿佛一群白鹭飞向水面,映衬厦门特色“钢琴之岛”和“鹭城”的美称;以“白鹭展翅”作为设计灵感的门形构架为入口标志;青岛园以青岛啤酒瓶造型设计的坐凳等等,那么自然,那么贴切,使人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想象力。

总之,万变不离其中,园博园各园区的设计是我国传统园林的集大成之作,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发展。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参观学习,我更加深了对我国著名园林的理解,感知了各种设计手法的运用,有助于我们不断探索现代园林发展的方向。

厦门是一个海岛城市,虽然面积较小,但凭借独特的亚热风情将其独有的城市韵味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到了中山路的商业街, 有趣的是,这里白天却鲜少有人,走在大马路上既没车也没有人,安静舒适,这里的小吃独特,金包银,肉夹馍都是这里的特产。也去了闽南佛教圣地——南普陀寺,这里香火鼎盛,来拜的人都很虔诚,处处有种安静祥和的佛门气息。短短停留的几日,最推崇的还要算厦门的鼓浪屿, 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清洁幽静,空气新鲜,岛上树木苍翠,繁花似锦,特别是小楼红瓦与绿树相映,显得格外漂亮。 鼓浪屿楼房鳞次栉比,掩映在热带、亚热带林木里,日光岩奇峰突起,群鸥腾飞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我印象中它是一个小岛,岛中有椰树环绕,沙滩海景,应是应有尽有的,不过在看过了鼓浪屿的海滩后我却有点小失望,虽然也有海滩,但不是我想象中的模样。当然,鼓浪屿让我着迷也不是它,而是岛内四处可见的别出心裁的有趣小店和那些可爱迷人的猫咪。

因为有了这些有意思的小店,鼓浪屿让我有种置身童话世界中的感受,不论是从色彩的装扮中,还是在小玩意的摆设上,都是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由于处在海边的环境,整个厦门的颜色都是非常的响亮的,艳而不俗,红配黄配绿配蓝,色彩不能说艳,是一种达到饱和的亮度,让人舒适有精神,鼓浪屿就是如此,色彩的各个配合很是巧妙,店铺门前不时放的可爱的猫,帅气的猪,威武的武士,和五彩的墙壁,古雅的墙壁,欧式的护栏一起,周围还摆放着小巧的植物,它们做出欢迎的姿势,微笑的表情,这里是它们的世界,童话般的梦幻,邀请你的进入。很神奇的感觉,以前虽然也逛精品店,可是这样大规模的雅致小店是第一次见到,走进店内,只能用眼花缭乱来形容,布偶,书本,纪念册,装饰品,很常见的饰品被精心的展示在我面前,它们各司其职,为我展现它或它的一方领土,有一起微笑的兔子,有母子相亲的长颈鹿娃娃,有在窗前守候光芒的阳光娃娃,太多太多已不能详尽,只恨自己不能多停留些时候,再和这些亲切的朋友相处。

在这些小布偶和娃娃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造型多种多样的可爱猫,每个小店中都有猫的痕迹,当时我并不了解原因,通过询问才知道鼓浪屿也被称为猫岛,这里是猫咪的天堂,对小店来说,猫就是它的守护者,看它们百变的造型,时而憨笑,时而调皮,时而威严,时而相拥,时而对望,和谐温馨,不仅守候了小店,更为它增加了一道亮色。像有名的张三疯奶茶铺,就是因为门前张三疯这只可爱憨猫而被人所熟知。当然,鼓浪屿中真实的猫与人也是相处的很好,不枉费它猫岛的称呼。

离开鼓浪屿前,我偶然在一家叫厦门故事的客栈前停住了,这里也成鼓浪屿中了我最喜欢的地方,吸引我的是那里面散发出的一股怀旧的气息,我一直觉得去一个地方旅行,就有必要了解它的历史,所以我走进这家怀旧客栈。里面的陈设其实简单,红色的地砖,石砌的桌凳,古朴的门窗,前面放着两尊大石像,像狮子又不是,据说这是闽南地区专属的守护者,风狮爷,在更里面的矮墙上也有几个造型夸张的的狮子形象,它们与风狮爷是一样的,不过它们又有了地区的变化,叫做石狮爷,也称石敢当。这些都是有典故的,古人为了辟邪常在墙上安放着一尊尊石制偶像:有的状如石狮,民间称之为“石狮爷”、“石狮王”;有的则仅置一块长方形石条于墙根,上面镌刻“石敢当”三字,或干脆素面无纹;有的则取一方石,四面刻上佛像,称为“四仙石”。人们将之统称为“石敢当”。在街区的石顶巷、石壁街、草埔巷、外清巷、四仙街等地随处可见,被视为小巷的镇巷神。而在距厦门仅一水之隔的金门也有许多类似的石制偶像,名唤“风狮爷”。这是由石狮爷演变过去的,除了辟邪还有防风沙的祈祷性。

石敢当,在他们的身上承载了多少历史的积淀,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在城市旮旯里毫不起眼的东西,就渐渐消失了,所以在这里看到了它们,感觉很珍贵,客栈里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石像,石雕,我坐在石凳上,旁边有一棵椰树,矮墙上放置着许多珍贵的盆景,守护的石敢当在生机勃勃的植物前,也像一个守护者,安静的呆在这片空间里,营造出又一片的生机。

艺术考察报告篇4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艺术考察报告篇5

经过这次可以说是对我的人生很有意义的一次美术考察,使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看着古人们的一件件的美而精致的艺术品让我是那么的沉醉与流连忘返,为什么古人能够创造的出至今连我们现代人都无法超过的境界呢?我有时在想,在某些方面我们是不是落后于古人了,还是什么?对于艺术这一词也有了点新看法。谈到艺术,我们毫不犹豫地可以说出一系列艺术作品,可以举出无数的艺术家。但是,当我们真正追问是什么使他们(它们)成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艺术的内在本质究竟是什么时,我们又变得茫然起来。艺术是什么?对于此,前人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而且接着他们的思考,我们仍可以继续回答下去。在前人已经提出的所有解释中,任何一种解释都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任何一种解释也并不是有道理,我们即使将所有的解释加在一起也还无法说明什么是艺术。

第一站 西安

西安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2017年多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

秦始皇兵马俑

到西安,不得不说的便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了,这是我们的考察第一个考察景点,以前只是听闻兵马俑的壮大,但并未亲眼看过,亲身体验过它的震撼,这次算是真正的领会到了,每个俑的刻画十分精细,形象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有不同,没有一个与之重复的,古人当时的艺术审美发展已经很为壮大,也为秦始皇的威武感到兴奋激动,为世界留下了这么一大笔财富。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兵马俑到底是有哪些奇迹,这些地方我们应当怎样学习,考察。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陪葬坑。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先后有200多位国家元首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世界经度109.2733e,纬度34.3853n。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市区约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陵墓的一部分。

兵马俑的建设堪称奇迹,是现人无法比拟的,通过秦始皇兵马俑的参观,我们现在所学的艺术仅为接触的一点,古人都能够制作奇迹,可是我们现人为什么却做不了前人能做的堪称奇迹的东西,而这些经验也是在我的设计生涯上起到的重要的作用,现在大家想的都是怎样设计前卫,时尚,却从未考虑能否从以前吸取经验而设计出更有古典风味的艺术之美。

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

秦始皇兵马俑参观完后,我们便直接乘车来到了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内,陈列出陕西省一路出现的历史,时光也跟随博物馆一步步的前进倒退了1000多年,现在回味一下历史的长河。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 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部级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馆区占地 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多达 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 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古人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以以前的技术想制造出这么精细的东西是很有困难的,但古人也能够依靠精细的技术,专制的细心做到堪称完美,我们设计中也是如此,不能缺少古人的细心,和有那么两手的技术,古人也在设计理念上有很多创新,使得博物馆不是那么枯燥乏味,更像是随时会有精细出现在你面前,这更是值得我们艺术设计学习的地方。

大雁塔

大雁塔被视为古都西安(陕西)的象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2017年1月17日,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正式获批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雁塔也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丝绸之路申遗中国段22处申遗点之一。大雁塔是8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而在大雁塔旁边的便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喷泉景观优美,壮丽,很有震撼感,这也是一种设计,设计让水具有美感,也可以让世界都充满美感,我们对我们未来的设计还是很有期待的。

第二站 敦煌

敦煌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美的出乎意料的沙漠—鸣沙山

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

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以月牙泉命名的歌曲有两首,另外月牙泉多为游戏里地图场景名称。

赶了30个小时的火车,疲惫至极,下车首先闻到的就是一股土腥气味,其次便是好大好大的,真的是好大的风,好大的尘土在空气中弥漫着,依旧乘上我们大巴车,组队去了我们向往已久的荒凉大沙漠,在电影里少给我留下的印象一直都是恐怖,谁进去了沙漠就死定的感觉,但当我第一次走进时,那种美,简直是美的一塌糊涂,什么30小时的火车,什么满身的沙子,全部都是浮云,大自然何尝不是在做设计,大自然的设计是一种永不过时的时尚,路上的所有抱怨,一切的一切全部都被眼前的美景冲掉了。

雅丹地貌,汉长城

今天乘坐了3个多小时的汽车来到了雅丹地貌,魔鬼城,天气异常的炎热,枯燥,(沙漠里面的蚊子也是别有一番味道),但是下车的时候依旧很震撼,还是被眼下的美景所折服,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而汉长城虽然与雅丹地貌相比会略胜一筹,汉长城虽然不美,但是还是为古人保家卫国,修建长城,把长城修满,把国家护起的爱国精神和毅力所打动,汉长城已被风侵蚀的不知所措,但是还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来到雅丹地貌,魔鬼城我才真实的了解到,设计业是可以带有地方味道的,这样的设计更是能体现出这里的独到之处,这也是一种很不错的设计理念。

第三站 洛阳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1]之一,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2],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3],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4-5]。

洛阳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十三朝古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6],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城市。道学、儒学、佛学、理学或渊源于此,或首传于此,或光大于此,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4]。国花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

艺术考察报告篇6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 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艺术考察报告篇7

论文关键词:艺术考察课 实践性 可操作性 创新 

 

不身临其境也就无法真实感受。在传统的艺术教学中,我们只能通过临摹的手段达到学习与借鉴的目的。今天,当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数码技术的便利去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校的大学生已经越来越不愿意走出去了。探寻其原因不难发现,除了学生对网络、数码科技的依赖之外,还存在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艺术考察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问题。当代的教育改革创新是以实现专业教学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改革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而当代的高等职业教育更以突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相结合为培养目标。 

 

一、艺术考察课的实践性 

艺术考察的目的是通过考察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学校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生活,贴近自然,从中汲取创作素材,激发设计灵感,鼓励学生在考察中多听、多记、多想、多动手。因此,在艺术考察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成为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艺术考察课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考察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应设计符合本专业特点的考察目标与教学计划,使考察课具有更强的操作性。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有准备的教学活动与有计划的教学过程相结合获得最有效的考察结论。在考察的实践环节中,指导艺术考察课的专业教师应是配角,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把所学专业与要考察的对象联系起来,让艺术考察课体现出实践性的特点。 

1.系统地规划艺术考察课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考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环节并进行综合性实践。通过对考察课题的设计,增强实践操作,更新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索更多的科学艺术考察课教学方法。在考察的过程中突出考察课程的主题性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考察报告作为实践结论的方式,搜集资源、获取考察内容以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2.以多元化、多样性的考察课题,体现考察课程的过程性与开放性。采取教师与学生针对不同的课题、共享资源进行考察课题的讨论、评析、构思、设计和总结,完成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来加强考察课题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3.借鉴其他院校的考察课教学方法,尤其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考察报告方面吸收其他院校中合理而具有创造力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考察中积极思考,敏锐观察生活及身边事物,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予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艺术感知能力,通过观察、感知、归纳、实践和联想等方式循序渐进地认知自然事物的过程, 强调学生对考察课程过程的体验,强调设计草图的实践,要有多种设计方案备选,经常性地进行师生的教学互动。 

授课教师设定考察的目标、具体计划,考察的任务、路线,并与学生讨论实施方案的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开启个性思维,把这些想法最终通过他们最熟悉的表现形式(如速写、摄影、dv录影、文字等)表达出来,展示在他们的考察报告中。思维被打开的一刻便是考察的开始,这个过程在考察的实践中加以扩展,在考察的最后阶段得到升华,到学生作品出来的一刻得到结晶。 

 

二、艺术考察课的可操作性 

当下各类艺术高校大都开设了艺术考察课,但考察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让人提出一些疑问,存在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类专业方向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情况。课程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课程理论的指导与缺乏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失偏颇,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实施中存在重技术、轻创造力培养的倾向,等等。 

1.教学基地的建设。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生建立稳定的艺术考察课教学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以往艺术考察课教学的对比,笔者认为,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能满足学生写生与实践的基本需要,这种基本需要包括写生环境与人身安全。 

2.对考察基地的文化了解。依据立足生活、研究自然的原则,考察基地为学生提供自然地表现客观现实的空间。因此,学生有必要对确定的考察基地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出书面的材料以备考察中使用。如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将专业考察、社会实践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和历史进程的考察,增强了学生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为了保持实践教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该院与相关地方和部门联合组建了“湖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并在湖北省的红安、麻城、洪湖等地建立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基地成为师生稳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基地建设水平和质量。 

3.考察线路的安排。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都有相对固定的艺术考察课线路和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如四川的洛带古镇,安徽的宏村、西递村,云南的丽江古城、西双版纳等地,这些地方在不同的季节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师生进行写生或考察,而考察线路也大都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 

艺术考察教学基地的建设、考察基地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艺术考察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可操作性,是艺术考察课教学运行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三、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的艺术考察课的教学已日臻成熟,但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考察课教学中仍存在教学与学生多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对待此门课程的学习态度、课程考试制度、学生的学习方法,等等。经过艺术考察实践后,学生递交考察报告作为考察课的总结。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形式是他们最愿意接受,也是最容易完成的考试方式。但一些学生利用网络下载相关资料或文章拼凑考察报告,更有学生直接从网上原文下载,打印出来的考察报告其网址还在上面。 

学生应利用考察中获得的资源,图片、影像、速写、文字等资料,在考察课结束前的一周,利用回校后的时间经过整理、修改、制作,完成自己的这份考察报告。最后,院系根据参与此次课程的学生数量组织一定规模的主题性考察展览,展出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宣传使本院的师生、兄弟院校的师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参观展览,通过考察学生形式多样的作品与报告,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在课程设置和管理中,还应确定艺术考察课成绩的评判标准。艺术考察课应由专业教师带队,依据学生在艺术考察前期的准备、考察过程的实践情况、考察结束后的考察报告,综合评定后给出学生的考核成绩。在艺术考察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将以往的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相关课题进行整合,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课程有机结合。而学生也应通过考察实践将其学习行为自觉地与本专业相关领域进行结合,提高艺术创新能力。 

 

四、艺术考察课的创新 

艺术考察课的创新是以实现高等职业院校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为目标,充分发挥各方向专业课的学习特点,并与艺术考察课紧密结合,探索有效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为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开启创造性思维提供手段和条件。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校外学习的适应性。我们必须清楚,艺术考察课的目的是巩固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展览,并以此为契机,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讨,鼓励学生发表相关的一系列论文或其他作品。有计划地组织实地考察,到博物馆、美术馆、名胜古迹去观看美术作品,以增强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艺术考察报告篇8

关键词:艺术考察课 实践性 可操作性 创新

不身临其境也就无法真实感受。在传统的艺术教学中,我们只能通过临摹的手段达到学习与借鉴的目的。今天,当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数码技术的便利去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校的大学生已经越来越不愿意走出去了。探寻其原因不难发现,除了学生对网络、数码科技的依赖之外,还存在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艺术考察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问题。当代的教育改革创新是以实现专业教学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改革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而当代的高等职业教育更以突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相结合为培养目标。

一、艺术考察课的实践性

艺术考察的目的是通过考察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学校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生活,贴近自然,从中汲取创作素材,激发设计灵感,鼓励学生在考察中多听、多记、多想、多动手。因此,在艺术考察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成为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艺术考察课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考察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应设计符合本专业特点的考察目标与教学计划,使考察课具有更强的操作性。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有准备的教学活动与有计划的教学过程相结合获得最有效的考察结论。在考察的实践环节中,指导艺术考察课的专业教师应是配角,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把所学专业与要考察的对象联系起来,让艺术考察课体现出实践性的特点。

1.系统地规划艺术考察课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考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环节并进行综合性实践。通过对考察课题的设计,增强实践操作,更新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索更多的科学艺术考察课教学方法。在考察的过程中突出考察课程的主题性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考察报告作为实践结论的方式,搜集资源、获取考察内容以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2.以多元化、多样性的考察课题,体现考察课程的过程性与开放性。采取教师与学生针对不同的课题、共享资源进行考察课题的讨论、评析、构思、设计和总结,完成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来加强考察课题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3.借鉴其他院校的考察课教学方法,尤其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考察报告方面吸收其他院校中合理而具有创造力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考察中积极思考,敏锐观察生活及身边事物,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予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艺术感知能力,通过观察、感知、归纳、实践和联想等方式循序渐进地认知自然事物的过程, 强调学生对考察课程过程的体验,强调设计草图的实践,要有多种设计方案备选,经常性地进行师生的教学互动。

授课教师设定考察的目标、具体计划,考察的任务、路线,并与学生讨论实施方案的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开启个性思维,把这些想法最终通过他们最熟悉的表现形式(如速写、摄影、DV录影、文字等)表达出来,展示在他们的考察报告中。思维被打开的一刻便是考察的开始,这个过程在考察的实践中加以扩展,在考察的最后阶段得到升华,到学生作品出来的一刻得到结晶。

二、艺术考察课的可操作性

当下各类艺术高校大都开设了艺术考察课,但考察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让人提出一些疑问,存在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类专业方向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情况。课程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课程理论的指导与缺乏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失偏颇,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实施中存在重技术、轻创造力培养的倾向,等等。

1.教学基地的建设。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生建立稳定的艺术考察课教学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以往艺术考察课教学的对比,笔者认为,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能满足学生写生与实践的基本需要,这种基本需要包括写生环境与人身安全。

2.对考察基地的文化了解。依据立足生活、研究自然的原则,考察基地为学生提供自然地表现客观现实的空间。因此,学生有必要对确定的考察基地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出书面的材料以备考察中使用。如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将专业考察、社会实践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和历史进程的考察,增强了学生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为了保持实践教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该院与相关地方和部门联合组建了“湖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并在湖北省的红安、麻城、洪湖等地建立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基地成为师生稳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基地建设水平和质量。

3.考察线路的安排。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都有相对固定的艺术考察课线路和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如四川的洛带古镇,安徽的宏村、西递村,云南的丽江古城、西双版纳等地,这些地方在不同的季节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师生进行写生或考察,而考察线路也大都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

艺术考察教学基地的建设、考察基地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艺术考察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可操作性,是艺术考察课教学运行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三、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的艺术考察课的教学已日臻成熟,但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考察课教学中仍存在教学与学生多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对待此门课程的学习态度、课程考试制度、学生的学习方法,等等。经过艺术考察实践后,学生递交考察报告作为考察课的总结。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形式是他们最愿意接受,也是最容易完成的考试方式。但一些学生利用网络下载相关资料或文章拼凑考察报告,更有学生直接从网上原文下载,打印出来的考察报告其网址还在上面。

学生应利用考察中获得的资源,图片、影像、速写、文字等资料,在考察课结束前的一周,利用回校后的时间经过整理、修改、制作,完成自己的这份考察报告。最后,院系根据参与此次课程的学生数量组织一定规模的主题性考察展览,展出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宣传使本院的师生、兄弟院校的师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参观展览,通过考察学生形式多样的作品与报告,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在课程设置和管理中,还应确定艺术考察课成绩的评判标准。艺术考察课应由专业教师带队,依据学生在艺术考察前期的准备、考察过程的实践情况、考察结束后的考察报告,综合评定后给出学生的考核成绩。在艺术考察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将以往的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相关课题进行整合,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课程有机结合。而学生也应通过考察实践将其学习行为自觉地与本专业相关领域进行结合,提高艺术创新能力。

四、艺术考察课的创新

艺术考察课的创新是以实现高等职业院校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为目标,充分发挥各方向专业课的学习特点,并与艺术考察课紧密结合,探索有效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为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开启创造性思维提供手段和条件。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校外学习的适应性。我们必须清楚,艺术考察课的目的是巩固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展览,并以此为契机,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讨,鼓励学生发表相关的一系列论文或其他作品。有计划地组织实地考察,到博物馆、美术馆、名胜古迹去观看美术作品,以增强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转贴于

如现代图形、图案设计是综合美学、心理学与现代构成学多学科的专业课程,较之传统设计课程无论是图案的表现手段还是表现领域都有极大的丰富,成为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训练的设计基础教学课程。艺术考察课的创新将起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艺术考察课的模式,建立起与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此外,考察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数周的考察课学习,使学生在与自然、现实生活的接触中,感受艺术生活的真实,体会绘画艺术或设计艺术的无穷乐趣。只有这种亲身的接触才能唤起学生的艺术思维,使他们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真正涵义!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