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多元化投资风险8篇

时间:2023-06-01 08:53:33

多元化投资风险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1

(一)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不良,结构不合理

1.金融结构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金融结构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相互影响。一方面金融结构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在金融市场可选择的投资工具和投资比例;另一方面养老基金作为金融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基金管理人根据情况调整资产组合,会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金融资产的供给,进而影响金融结构。为了保证在长期内能够支付养老金的需要,养老保险基金还要求投资具有相当大的安全性,这就使它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金融工具的风险分布以及收益分布产生了重新归整的内在要求,从而推动了金融工具创新,相应地也会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

2.我国的金融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近几年来,有价证券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与之相反,货币性金融资产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持续上升。货币性金融资产比重上升,主要表现为各项对公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在金融总资产中比重的上升,而与之对应的是我国连续8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的降低并没有使得存款数量降低,反而增加。这说明了我国目前资金投资渠道的匾乏,资本市场还不是资金理想的投资场所。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影响了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也阻碍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步伐。目前,将养老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也是无奈之举。

(二)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缺陷,发展滞后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但资本市场近几年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原因主要应归结于资本市场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度缺陷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也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制度缺陷主要体现在:

1.体制缺陷。体制缺陷是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的制度缺陷。我国资本市场按理说它应全力贯彻市场经济的规则,但行政权力和行政机制的大规模介入,我国资本市场被一定程度地行政化,己经成为可随意调控的资本市场。

2.结构缺陷。我国资本市场内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陷:一是在总体设计上,我国的资本市场只有现货市场,即股票、债券等的现货交易,缺乏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这种单方向的结构设计在现实中最明显的弊端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只有做多机制,而不具备做空机制,没有期货期权市场有的价格发现功能,套期保值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这就大大抵消了资本市场本身所固有的优点和优势。二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结构不合理。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呈现“强股市弱债市”特征,债券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一直处于弱势。

3.机制缺陷。由于资本市场的发行主体缺乏明确的产权关系,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三重缺失,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发展和进取的动力源泉。

4.功能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功能是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通过具有独立意志和利益的经济主体之间竞争来形成市场价格,并通过市场价格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流量、流向、流速和流程,从而完成资源优化和合理组合的配置过程。我国资本市场上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还不具备,价格的起落并不是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资本市场的功能也就无从实现。另外,融资投资机制不健全,也制约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实现。

5.规则缺陷。资本市场正常运行和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有一套反映市场经济本质要求和资本市场内在规律的完善法律制度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但是,我国许多应有的法律和规则不具备,而且己有的一些法律也偏离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股票市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偏大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股权分置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一个独特现象,即上市公司的股票被分为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以及可上市流通的社会公众股。股权分置问题是造成我国股票市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偏大的重要因素。

1.股票市场投机盛行。股权分置使股票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基本丧失,股价难以反映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客观规律被人为割裂,股价扭曲发出错误的信号。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和广大散户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都是短期化的,不可能长期持股和实行价值投资,整个市场投机盛行。养老保险基金作为一类机构投资者注重价值投资,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率,显然,目前的股票市场并不适合养老保险基金投资。

2.一些上市公司质量低劣,投资价值低。上市公司的质量是稳定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而决定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分置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客观上形成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间内在的利益冲突,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受到明显的行政干预,作为流通股股东的中小投资者通常在公司治理方面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由此可见,股权分置下公司治理基础的缺失,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交易,最终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大。股权分置使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缺乏健全的制度基础,不健全的制度基础使得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扭曲: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以圈钱为目的;投资者短期炒作,盲目跟风;各种题材、概念的炒作层出不穷;坐庄、操纵股价的行为频发。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大,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大。而且股权分置与全流通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内股市最大的利空因素。当投资者发现这些好的预期一个个落空时,股指又陷入了绵绵阴跌之中,而且不断创出前期新低,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暴露无遗。

养老保险基金作为参加者的“养命钱”,资金的安全至关重要,有强烈的风险规避倾向,我国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高,缺乏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手段,使得当前养老保险基金不可能大比例投资入市。

(四)债券市场分割,品种单一,市场化程度低

从世界范围看,债券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投资工具。债券的性质比较符合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需求。然而,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抑制了养老保险基金对债券的投资。

1.债券市场不统一,处于分割状态。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各债券市场所发行的债券品种不同:银行间市场发行记账式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交易所市场发行企业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和部分记账式国债;柜台市场发行凭证式国债和不上市的企业债券。在债券发行之后,由于转托管的限制,大多数债种在各市场之间不能自由流通,因此,二级市场上各市场交易的债券品种必然呈现很大的差异性。各个债券市场分割的状态造成了我国债券市场深入发展的诸多问题:如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基准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信号传导机制不畅,两市场间债券的交易价格存在差异等。

2.债券市场的品种单

一、结构不均衡。我国从开始发行国债以来,国债期限以中期为主,短期国债的品种仍然十分匾乏。企业债券也存在着品种单一问题。企业债券都为担保债券,缺少信用债券和抵押债券。企业债券大多为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少。

3.利率市场化程度低。首先,国债利率缺乏独立性。国债利率是比照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设计的,而银行存贷款利率是中央银行制定,故从利率决定方式看,属于行政方式确定,这样必然不能准确反映市场情况。其次,国债利率缺乏弹性。我国的国债发行利率属固定利率,国债发行利率确定后,若在发行期内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调整,国债的票面利率也随之调整,但发行以后,不管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如何变化,国债票面利率均不作调整。这就存在国债利率既不能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也不能运用国债利率政策,灵活地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运行。

二、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绩效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发展对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绩效至关重要,因为资本市场今后将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主要场所,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可以说,资本市场今后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前景。

1.强化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坚持市场化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我国政府愈加重视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不仅为治理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历史积弊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未来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创新空间。股权分置改革不仅在宏观层面上有利于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稳定预期,为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和市场创新创造条件,而且在微观层面上也有助于建立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制约机制及估值体系,形成成熟的股权文化和股东意识,从而有效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上市公司管理层真正转变为公司价值管理者,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而公司大股东更加关心股价的长期增长,将成为上市公司价值管理的重要参与者。

2.着力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市场的互动

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为减持国有股筹集养老保险基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和平台。股权分置改革以对价的方式使国有股、法人股获得上市流通的权利。今后,国家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出售国有股获得的资金划入养老保险基金,直接用以弥补养老保险的历史欠账和做实个人账户,然后,既将这部分资金以委托投资方式投资于股票市场获取较高的收益率,也可以将国有股划拨给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持有,每年的分红收益用于弥补养老金的收支缺口和做实个人账户。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而且有助于我国股票市场从以散户为主的结构转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结构,从短期投机为主转向长期投资为主,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应着力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市场的良性互动。

3.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1)建议发行特种国债,为养老金收支缺口融资。鉴于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比较大,国家应多方面筹措资金,除了财政转移支付、出售国有资产外,还可考虑发行特种国债筹集资金来弥补我国养老金的收支缺口,做实个人账户。

(2)发展市政债券。发展市政债券可以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便利。同时,市政债券是机构投资者控制投资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和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比较适合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而目前我国市政债券尚属空白,市政建设所需的资金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资金信托、政府补贴、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债等准市政债券形式筹集。

(3)建立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市场。公司债券的理想投资主体是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而目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市场还未形成。公司债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首要的是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公司债券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和监管。在公司债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要运用市场机制,避免走股票市场的弯路。

(二)以市场化、私营化为目标,建立新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模式

养老保险基金通过多元化投资来提高投资收益率,必须以市场化、私营化为目标,建立新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模式,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来促使基金保值增值。

1.管理模式市场化、私营化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可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统筹账户结余的基金由政府社会保障部门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不进行市场化、多元化投资。同时,还应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的统筹层次,由目前的市、县级统筹提升为省级统筹,最终实现全国统筹。

对做实后的个人账户基金,我国可采用相对集中管理模式。将个人账户基金的经营权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降低由政府直接投资运营所带来的效率损失,而行政管理权由政府集中行使,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2.投资运营市场化、多元化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绩效与基金的资产配置密切相关。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抑制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多元化。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除股票和债券外,还可考虑以BOT的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或投资于开放式基金、信托产品、抵押贷款等。在投资比例上,社会统筹账户结余基金应全部投资于风险较小、收益率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企业年金基金因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较高、风险承受能力强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考虑将一半左右的资金投入风险和收益较高的权益类资产。个人账户基金则应将小部分资金投入权益类资产,大部分资金投入固定收益类资产。

[摘要]本文认为在我国金融市场存在发育不良、结构不合理,资本市场制度缺陷、发展滞后,股票市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偏大,债券市场分割、品种单

一、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在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风险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资本市场;多元化投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国刚.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层次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林义.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制度分析[J].财经科学,2005,(4).

[3]马勇,张阳.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关系研究:实证及基于中国的具体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4,(1).

[4]马君潞,牛凯龙.中国资本市场结构矛盾和系统风险[J].南开经济研究,2004,(1).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2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投资;财务风险;预警;防范;管理

在企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多元化投资已经成为诸多企业开展投资活动的重要模式,对于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尽管企业多元化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仍然有一些企业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导致出现了一系列财务风险,使多元化投资失败。这就需要企业深刻认识到可能面临的一系列财务风险,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加强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工作,促进企业多元化投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是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投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关键性、核心性、突出性问题,只有加强风险预警与防范工作,才能使多元化投资取得成效,否则就会制约企业的发展,甚至会出现较大的问题,企业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1企业多元化投资面临的财务风险

对于企业多元化投资来说,由于投资领域不断扩大,这也使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在当前金融环境下,使企业多元化投资面临诸多财务风险,企业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企业多元化投资将面临财务决策风险,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一些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不注重投资领域、投资范围以及投资强度的控制,在对某一领域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不注重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导致出现了盲目投资的现象,最终由于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查以及自身管理能力的弱化,出现比较突出的投资失败案例;企业多元化投资将面临一定融资风险,由于多元化投资的数量较大,因而企业是否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对于实施多元化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有的企业由于不注重自身经济实力特别是融资能力建设,导致在开展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出现后续资金不足,甚至由于出现“资金链”断裂而导致投资项目亏损,比如某投资公司在开展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与很多商业银行具备战略合作关系,因而投资强度较大,但由于商业银行“收紧”,导致该投资公司无法及时获取资金,使很多投资项目不得不“搁浅”,给该投资公司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多元化投资将面临内部控制风险,由于企业多元化投资涉及方方面面,而且分公司的数量相对较大,由于一些企业没有采取比较科学和完善的财务战略,导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不够到位,进而导致内部控制风险,比如一些企业在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腐败问题,就说明多元化投资内部控制风险相对比较突出,因而需要大力推动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工作取得突破。

2企业多元化投资下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存在的问题

2.1财务风险预警理念缺乏创新。要想更好地控制多元化投资方面的财务风险,一定要在创新财务风险预警理念方面下功夫,但目前一些企业还没有重视到财务风险预警理念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很多企业还没深刻认识到多元化投资需要构建系统性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比如一些企业在开展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财务风险与财务决策的关系,没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入手开展财务决策工作,甚至没有制定比较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导致企业偿债能力受到极大地影响。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综合性建设,特别是在构建财务预警体系的过程中缺乏深入地调查和分析,而且财务决策、财务监督、财务分析等缺乏相关性,导致财务风险预警无法有效实施。2.2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在开展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进而实现多元化投资效益的显著提升。但从当前一些企业来看,尽管在多元化投资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也能够找准投资项目,并且在预测市场前景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但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不完善,极易导致出现财务风险。比如某投资公司在开展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在风险防范方面缺乏全面性和全程性,尽管投资项目前景较好,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比如在预算管理方面缺乏全面性,再比如在内部控制方面缺乏特色化和针对性等。2.3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做好多元化投资方面的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工作,还要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上升到更高层面,而且要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但目前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方面还存在比较落后的问题。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财务部门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强,而且财务监督职能十分落后,甚至出现了比较多的盲目投资。深入分析企业多元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还没有从战略高度和促进投资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2.4财务风险监测机制不够健全。目前一些企业在财务风险监测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比如一些企业不重视多元化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而且没有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地监督,特别是一些企业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资金运营战略机制,特别是没有正确处理好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启动资金与后续资金之间的关系,进而导致一些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风险监测当中,比如没有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财务风险调查与分析工作,也没有构建比较有效的财务“风险点”监测平台等。

3企业多元化投资下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的优化对策

3.1创新财务风险预警理念。企业要不断创新财务风险预警理念,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财务风险预警的系统性建设,正确处理好财务风险与财务决策的关系,强化财务风险预警的根本性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财务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多元化投资财务风险决策咨询委员会,在开展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要对拟投资的项目进行深入地调查和分析,对于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排查,并且要做好各方面的化解预案,对于可能出现重大财务风险的投资项目,企业一定要持谨慎态度。创新财务风险预警理念,还要进一步强化财务风险预警的综合性建设,将财务决策、财务监督、财务分析、内部控制等紧密结合起来,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可以迅速行动并做好化解工作。3.2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由于企业多元化投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而一定要在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方面下功夫,通过设立多元化的财力风险“防线”,确保多元化投资取得更好的收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除了要找准投资项目之外,还要对其市场前景等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在正确处理好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的过程中,做好二者的对比,如果投资风险远远大于投资收益,企业要慎重投资。要更加高度重视财务风险防范的全面性和全程性,将财务风险防范纳入多元化投资与经营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切实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财务控制,比如可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有效控制等。在完善财力风险防范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强化运行体系建设,比如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并且根据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特别是对于重大财务风险应当进行综合管理,努力使重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更小。3.3改进财务风险管理模式。企业要改进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努力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有效性。要高度重视企业多元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规范化和持续性作用,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创新性建设,更加高度重视财务监督职能的发挥,特别是在投资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系统性,既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也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审计,同时也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责任审计,只有通过多元化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才能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在改进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还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系统性管理,比如对于已经出现的风险应当制定比较完善的规避机制,避免在遇到同类风险之后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对于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和效能性。3.4健全财力风险监测机制。企业在开展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由于涉及众多投资领域,资金的投入比较大,因而应当构建科学和完善的财务风险监测机制。要更加高度重视在多元化投资过程中实施财务战略,特别是要在构建资金运营战略机制方面下功夫,正确处理好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启动资金与后续资金之间的关系,强化资金的科学配置,避免在多元化投资过程中出现资金瓶颈。要大力加强财务“风险点”的监测工作,比如企业可以建立“去会计”平台,再比如还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监测工作,对于发现的风险点应当及时报告并制订有针对性的化解方案,努力提升财务风险监测的针对性和全面性。健全财务风险监测机制,也要进一步强化财力风险监测的综合性,特别是要将财务风险监测纳入方方面面,除了从财务角度进行监测之外,也要在投资全过程中进行监测,而且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3

国外学者则基于“公司投资者-公司风险投资项目-创业企业”三元结构逻辑分析框架开展研究。针对美国公司风险投资的研究,Dushnitsky等(2006)发现企业投资创业企业的金额与企业价值存在积极的线性关系[7]769,但Allen等(2007)认为公司风险投资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6]279-280,Uotila等(2009)研究发现探索性公司风险投资与企业价值呈“倒U形”关系[12]。这些学者的研究存在两个不足:首先,考虑到公司风险投资涉及到相关三方,公司投资者、公司风险投资项目、创业企业(具体如图1所示),公司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均可从公司风险投资中获取战略价值[13],因此国内“公司投资者-公司风险投资项目”二元分析框架存在科学性和可靠性问题;其次,上述学者的研究均基于创业企业同质性假设,研究专注于独立的或总体的公司风险投资活动。但是,大量的实证研究显示企业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14],因此上述学者创业企业同质性假设存在科学性问题。为此,万坤扬等(2014)、Yang等(2014)基于创业企业异质性假设,采用“公司投资者-公司风险投资项目-创业企业”三元结构逻辑分析框架,实证研究发现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U形”关系,组织冗余对此关系有积极的调节效应[8]156[15]1993,弥补了针对第一个问题的现有文献的不足。问题是,这些研究并不能回答企业关注的第二个问题,并且现有研究均假设所有企业均可通过公司风险投资实现价值创造,不符合现实中不同价值水平的企业类似投资但价值创造绩效有显著差异的事实。局限条件究竟是什么?不同局限条件下的公司风险投资决策该如何?为此,本文在作者的前期研究[8]156-166基础上,基于“公司投资者-公司风险投资项目-创业企业”三元结构逻辑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从公司投资者、创业企业异质性视角,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不同企业价值水平下的公司投资者投资的创业企业组合多元化对其价值创造的影响差异以及组织冗余调节效应的差异,以期找出企业通过公司风险投资来实现价值创造的局限条件,以及不同条件下公司投资者如何组织公司风险投资活动以便更好的创造企业价值,弥补现有研究的空白。本文除了能够对企业开展公司风险投资活动提供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还丰富和拓展了公司风险投资研究的理论文献。

二、理论基础

实物期权理论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研究企业战略中各种设定条件下的管理决策问题[16]。实物期权给予权利而不是义务去参与需要更多投资的未来战略机会[17]。实物期权需要一个较小的初始投资或权益投资来创建期权,这种初始投资可以通过公司风险投资的形式来进行[6]278[18]333[19]960。从NPV的角度,多元化一方面会降低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影响投资组合的净现金流收益,但另一方面能降低系统性、非系统性风险水平并增加管理者经验从而降低组合的整体风险水平。因此,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NPV之间均存在“U形”关系[8]158。从GV的角度,相关行业投资会产生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多元化不利于组合期权价值。但是,相关行业重复投资这种“近视学习”和局部搜寻造成的“熟悉陷阱、成熟陷阱和临近陷阱”[21]等会逐渐降低组合期权价值。而随着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的资源互补、探索性学习行为、远距搜寻和跨行业知识积累有利于组合期权价值,并最终反转多元化对组合期权价值的不利影响。因此,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GV之间存在“U形”关系[8]159[15]1998。在这两种“U形”关系作用下,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U形”关系[8]159[15]1998。作为一项投资,必然受到资源的约束。组织冗余是指组织内超过特定产出所需最小资源的那部分资源的集合,能直接或间接被利用的有价值的资源[22]。较少的组织冗余迫使企业进行公司风险投资时必须进行权衡和取舍,对投资按轻重缓急排序,甚至不得不放弃潜在的投资机会,减少无实体实验的机会[23]和风险承担行为[24-25]从而影响企业价值创造。因此,组织冗余对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关系有积极的调节作用[8]163[15]1999。尽管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U形”关系并受组织冗余的调节,但通过公司风险投资来实现价值创造能不能成为所有企业的可行选项?不同价值水平下的公司投资者该如何组织公司风险投资?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特有的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经济绩效的源泉[26],资源的发展过程具有耗时和路径依赖特性,因此资源常常是企业特有的和异质的[27],企业必须配备独一无二的资源并以独特的方式整合使用这些资源来创造价值[28]。由于公司投资者价值创造主要源自于识别新机会和发展新业务关系[29]。因此,尽管公司风险投资提供了价值创造的战略平台,但不同企业拥有的不同资源可能会有助于会有碍于其识别、整合公司风险投资搜寻到的“技术窗口”或“业务窗口”机会。例如,对低企业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而言,一方面可能由于自身知识资源或能力的缺乏导致无法识别新机会从而不能够打开或开发新的生产机会从而不利于价值创造。毕竟机会识别与先前的知识基础紧密相关,组织结构和资源禀赋等初始条件决定了学习的轨迹[30]并影响学习的效力[31]并使学习会产生路径依赖性[32];另一方面,较低企业价值的公司投资者可能由于路径依赖无法获取、开发新的资源而形成“核心刚性”[33]或落入能力陷阱[34]从而无法吸收、整合公司风险投资提供的新“技术窗口”或“业务窗口”机会从而无助于其价值创造。另外,虽然资源约束会迫使企业投资时必须对投资组合进行权衡和取舍,但不同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获取、开发新资源的能力不同从而在投资时面临的资源约束可能显著不同。例如,具有高识别能力和整合能力的公司投资者,由于能够准确识别机会并吸收、整合机会,较少的公司风险投资机会就能实现价值创造的目标,因此投资所需的资源较少,资源约束的影响小。总之,尽管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存在“U形”关系并受组织冗余的调节,但不同价值水平的企业拥有显著差异的识别、获取、整合新资源和新业务、新技术窗口机会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会产生路径依赖,使得通过公司风险投资实现价值创造不能成为所有价值水平公司投资者的可行选项。不同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面临资源约束的影响不同,因此组织冗余对不同价值水平公司投资者通过公司风险投资实现价值创造的调节效应不同。

三、研究设计

(一)计量模型

借鉴同类研究文献,例如Dushnitsky等(2006)[7]759-761、Yang等(2014)[15]2000-2002和万坤扬等(2014)[8]159-160的变量设置,本文分别构建了公式(3)所示的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关系的基本计量模型和公式(4)所示的组织冗余对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的基本计量模型:

(二)研究方法

传统的最小二乘(OLS)回归模型考察解释变量x对被解释变量y的条件期望E(y|x)的影响,本质上是均值回归,只是刻画了条件分布y|x集中趋势的一个指标而已,如果条件分布y|x不是对称分布的话,条件分布E(y|x)无法反映整个条件分布y|x的全貌,因此会隐藏很多有用信息,甚至会导致结论出现偏差。为此,Koenker等(1978)提出“分位数回归”(QR)[35]。与OLS不同的是,QR是基于被解释变量y的条件分布来拟合解释变量x的线性函数的回归方法。在不同的分位数水平可以得到不同的分位数函数,随着分位数值从0到1的不同取值,就可以得到y在x上条件分布的轨迹。随着Koenker等(1996)运用线性规划提出分位数回归的内点算法[36]后,QR逐渐大量应用于各领域的实证研究。本文目的在于考察不同价值水平下的公司投资者,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对其价值创造影响的差异以及组织冗余调节效应的差异,因此分位数回归是个可行的方法,可以对企业价值分布不同分位点上的差异进行分解,从而考察不同价值水平层次上的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的具体影响情况以及组织冗余的调节情况。实证研究中,根据公式(3)和公式(4),本文先使用广义面板数据线性回归(GLS)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传统回归分析作为面板分位数回归的参照结果。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中,本文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分位点(0.1、0.25、0.5、0.75和0.9)探讨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下,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对企业价值创造影响的差异以及组织冗余对两者关系调节效应的差异。计量估计采用Stata12计量软件来完成。

(三)数据样本

通过对沪深主板上市的1200余家企业根据2000-2012年期间参股、控股或设立公司风险投资项目的信息挖掘,并通过CVSources数据库对这些项目在此期间对创业企业进行公司风险投资的记录进行查询,剔除只有一条投资记录的观察样本以及主营业务为房地产企业参与的公司风险投资项目进行投资的样本,最终实证采用的样本数据是由78家上市企业,686个创业企业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

四、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的分位数计量估计结果

分位数回归给我们展示企业价值水平分布不同位置的变量的贡献率,具体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GLS回归结果显示,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呈“U形”关系。①从分位数回归结果来看,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的线性项仅在0.5、0.75和0.9分位下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的平方项仅在0.5、0.75和0.9分位下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因此,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仅在0.5、0.75和0.9分位下呈“U形”关系。以上回归结果说明,通过公司风险投资实现价值创造并不能成为所有企业的可行选项,突破了以往研究中对所有企业均可通过公司风险投资实现价值创造这一假设的局限,研究结论更加符合现实实际,由于识别、获取、整合新资源和新业务、新技术窗口机会的能力有限,较低企业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不能采用公司风险投资的方式来实现价值创造。从表2还可以看出,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线性项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消极影响的绝对贡献率和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平方项对企业价值创造的积极影响的贡献率随分位数由低到高均呈递增趋势,因此企业价值的不同分位数下,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U形”关系也呈现不同的趋势,具体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分位数越低,“U形”极值点时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临界值越大。在0.5、0.75和0.9分位下,“U形”极值点时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临界值分别为0.76、0.33和0.32。说明在较低的企业价值水平下,公司风险投资项目必须投资多元化程度更高的创业企业组合才能通过公司风险投资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目标;高企业价值水平下,公司风险投资项目只需要投资较低多元化程度的创业企业组合就能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目的。从图2所示的“U形”关系还可以看出,在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负相关阶段,增加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对高企业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价值创造的消极影响要大于低企业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在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正相关阶段,增加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对高企业价值水平公司投资者价值创造的贡献要大于低企业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以上结论说明,对于相对较低企业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而言,由于识别、获取和整合资源及机会能力的相对局限,必须进行更多的投资尝试才能迈过多元化的“门槛”获得学习效应[37]从而克服并反转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不利影响。

(二)组织冗余与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的交互效应的计量估计结果

不同企业价值水平下组织冗余与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交互效应对公司投资者价值创造影响的差异分位数回归结果具体见表3所示。交互项为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参照Aiken等(1991)[38]36-39和Co-hen等(2003)[39]193-254的处理程序,对交互项变量先各自进行变量中心化处理,然后使用中心化后的变量相乘带入回归方程中。从表3可以看出,组织冗余的回归系数仅在0.75分位点和0.9分位点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组织冗余只对高价值水平企业的价值创造有贡献;组织冗余与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线互项和平方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仅在0.5、0.75和0.9分位下显著正相关,说明组织冗余只对较高价值水平条件下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关系具有积极的调节效应。同样的,在组织冗余调节效应下,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的“U形”关系也只在0.5、0.75和0.9分位下才成立。以上结论说明,即使在组织冗余的积极调节效应下,低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仍然无法通过公司风险投资来实现价值创造。按照Aiken等(1991)[37]36-39和Cohen等(2003)[38]193-254的方法,可以绘制得出图3所示的企业价值不同分位数下,高组织冗余(=组织冗余均值+标准差)、中等组织冗余(=组织冗余均值)和低组织冗余(=组织冗余均值-标准差)与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的交互效应差异。从图3可以看出,尽管组织冗余对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U形”关系在企业价值水平不同分位数下均有积极的调节效应,但效应的大小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低组织冗余对中等企业价值水平公司投资者的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U形”关系的调节效应大于高企业价值水平或低企业价值水平公司投资者,中、高组织冗余对高企业价值水平公司投资者的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U形”关系的调节效应大于低企业价值水平或中等企业价值水平公司投资者。这种调节效应使得低组织冗余下,“U形”极值点时的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临界值依次为0.9分位>0.5分位>0.75分位,中、高组织冗余下,“U形”极值点时的公司风险投资组合多元化临界值依次0.75分位>0.5分位>0.9分位,具体如表4所示。以上结论说明,低组织冗余条件下,企业价值相对较低或较高的公司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应比中等价值水平公司投资者选择更高程度的多元化;中、高组织冗余条件下,中等企业价值水平的公司投资者应比企业价值相对较低或较高的公司投资者选择更高程度的多元化。

五、结论、启示与展望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4

由于行业不同,风险不同,企业可以通过行业的选择来降低风险,比如海星集团,电脑行业是一个新兴的高科技行业;因此存在着较高的风险,而超市和饮料属于传统产业,成熟产业,虽然利润较低,但利润比较稳定,风险较小,通过两个行业的同时经营可以转移消化一部分风险。再看巨人集团,电脑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但它随后涉入的房地产和保健品在当时也是新兴行业。利润较高但风险也较高,结果三种业务结合,不但没有降低风险,反而还放大了风险,最终因危机同时出现,导致企业陷入危机。

因此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投资时,特别是为分散风险而进行不相关多元化时,一定要注意行业之间的匹配。一般的是高风险匹配低风险,传统行业匹配新兴行业,高利润行业匹配利润稳定的行业。

在行业选择时,除了风险匹配外,还要注意生命周期的匹配。

国民经济各行业也存在着生命周期,存在着“朝阳产业”、“夕阳产业”之分。

有的行业已经历了长达100多年甚至是几百年的漫长发展过程,其产品的相对技术含量逐渐降低,产品盈利水平逐渐下降或者已经出现经常性亏损的状况,行业结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按企业生命周期的提法,这种行业已经进入了老化阶段,正在逐步走入衰亡。这种行业利润较低且存在着较多风险,不宜进入,应该尽早撤出。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淘汰一些旧行业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些新兴行业,如通讯、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这些行业掌握了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当然,由于经济发展存在区域性,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步,即便是同一行业,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发展前景也并不一致,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企业在多元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易犯的错误,那就是不以企业现有实力为基础,而采取快速多元化,结果导致企业过度负债,资本结构恶化,最终因为一些意外事故而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危机。在这方面,一些韩国企业失败的例子,值得我们深思。

韩国大企业多实行多元化经营,且普遍采取章鱼战略,即自各个产业领域伸出自己的触角,把企业办成“百货公司”。到了20世纪90年代,位于前30名的大企业,少则介入了五六个产业,多则介入了几十个产业。

从金融角度分析,多元化经营的首要问题,就在于它使企业的发展时时处于资金不足的硬约束之下,进而使得国内对资金的需求大大超过国内的资金供给。一般来说,在专业化经营条件下,受所经营产业的技术经济规律和市场规模制约,在一个确定时间内,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在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条件下,由于经营每个产业都有着形成“门槛”的最低资金需求量,加总起来的企业资金需求量将远远超过全社会的资金供给。进一步看,如果说在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条件下,多元化经营对资金的需求量还可能收到国内市场规模制约的话,那么,在以开发国际市场为主要目标的条件下,它就几乎是无限的了。

为了缓解资金约束,韩国企业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高负债政策”是其核心环节。

企业的营运资金,从性质上说,可分为权益性资金(资本金)和债务性资金两类。由于权益性资金积累的规模和速度受到收入水平(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水平等)、金融市场成熟程度、投资者意愿及其他制度条件的制约,运用这类资金来为大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支持,其难度较大,也不易迅速见效。与此相比,筹集债务性资金的渠道相对较多,其容量也较大,而且资金的积聚速度较快,特别是当政府对此采取积极支持时,债务性资金来源甚至可以通过金融部门的存贷款派生机制来开拓。另外,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也可以成为企业筹集债务性资金的重要渠道。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企业在背负高债的情况下进行了过度地多元化扩张,当亚洲金融危机到来时,许多大企业纷纷破产。

因此,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扩张时,要首先注意风险的平衡,防止出现行业匹配不当造成风险积累,同时还要关注企业资本结构,通过发展原有业务和控制多元化扩张的速度来实现财务风险平衡。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5

【关键词】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风险匹配;降低风险

在企业资本扩张中,尽管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风险,特别是非系统风险,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这种风险。

由于行业不同,风险不同,企业可以通过行业的选择来降低风险,比如海星集团,电脑行业是一个新兴的高科技行业;因此存在着较高的风险,而超市和饮料属于传统产业,成熟产业,虽然利润较低,但利润比较稳定,风险较小,通过两个行业的同时经营可以转移消化一部分风险。再看巨人集团,电脑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但它随后涉入的房地产和保健品在当时也是新兴行业。利润较高但风险也较高,结果三种业务结合,不但没有降低风险,反而还放大了风险,最终因危机同时出现,导致企业陷入危机。

因此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投资时,特别是为分散风险而进行不相关多元化时,一定要注意行业之间的匹配。一般的是高风险匹配低风险,传统行业匹配新兴行业,高利润行业匹配利润稳定的行业。

在行业选择时,除了风险匹配外,还要注意生命周期的匹配。

国民经济各行业也存在着生命周期,存在着“朝阳产业”、“夕阳产业”之分。

有的行业已经历了长达100多年甚至是几百年的漫长发展过程,其产品的相对技术含量逐渐降低,产品盈利水平逐渐下降或者已经出现经常性亏损的状况,行业结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按企业生命周期的提法,这种行业已经进入了老化阶段,正在逐步走入衰亡。这种行业利润较低且存在着较多风险,不宜进入,应该尽早撤出。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淘汰一些旧行业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些新兴行业,如通讯、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这些行业掌握了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当然,由于经济发展存在区域性,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步,即便是同一行业,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发展前景也并不一致,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企业在多元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易犯的错误,那就是不以企业现有实力为基础,而采取快速多元化,结果导致企业过度负债,资本结构恶化,最终因为一些意外事故而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危机。在这方面,一些韩国企业失败的例子,值得我们深思。

韩国大企业多实行多元化经营,且普遍采取章鱼战略,即自各个产业领域伸出自己的触角,把企业办成“百货公司”。到了20世纪90年代,位于前30名的大企业,少则介入了五六个产业,多则介入了几十个产业。

从金融角度分析,多元化经营的首要问题,就在于它使企业的发展时时处于资金不足的硬约束之下,进而使得国内对资金的需求大大超过国内的资金供给。一般来说,在专业化经营条件下,受所经营产业的技术经济规律和市场规模制约,在一个确定时间内,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在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条件下,由于经营每个产业都有着形成“门槛”的最低资金需求量,加总起来的企业资金需求量将远远超过全社会的资金供给。进一步看,如果说在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条件下,多元化经营对资金的需求量还可能收到国内市场规模制约的话,那么,在以开发国际市场为主要目标的条件下,它就几乎是无限的了。

为了缓解资金约束,韩国企业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高负债政策”是其核心环节。

企业的营运资金,从性质上说,可分为权益性资金(资本金)和债务性资金两类。由于权益性资金积累的规模和速度受到收入水平(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水平等)、金融市场成熟程度、投资者意愿及其他制度条件的制约,运用这类资金来为大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支持,其难度较大,也不易迅速见效。与此相比,筹集债务性资金的渠道相对较多,其容量也较大,而且资金的积聚速度较快,特别是当政府对此采取积极支持时,债务性资金来源甚至可以通过金融部门的存贷款派生机制来开拓。另外,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也可以成为企业筹集债务性资金的重要渠道。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企业在背负高债的情况下进行了过度地多元化扩张,当亚洲金融危机到来时,许多大企业纷纷破产。

因此,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扩张时,要首先注意风险的平衡,防止出现行业匹配不当造成风险积累,同时还要关注企业资本结构,通过发展原有业务和控制多元化扩张的速度来实现财务风险平衡。

最后用李嘉诚的话来强调做好主业经营的重要性。

李嘉诚在回答如何带领集团从金融风暴中突围时分析道:“过去6至7年集团以地产为主,但已分散于其他行业,尤其在海外其他24个国家所经营的各种行业发展良好,可为集团两三年后带来重大利益。”“而集团在海外经营的行业,除石油港口外。主要都是在香港经营有素有具有专长经验的,从而使得经营和管理都处于较为有力的地位。”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继承与扩张的重要关系。

【参考文献】

[1]吴晓波.激荡三十年[M].中信出版社,浙江出版社,2007.

[2]吴晓波.跌荡一百年[M].中信出版社,浙江出版社,2007.

[3]郎咸平.整合[M].东方出版社,2008.

[4]松下幸之助.经营沉思录[M].南海出版社,2009.

[5]马钧.中国最具狼性的总裁[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6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投资风险;风险控制

一、绪论

市场的供求平衡了,可是对于房地产企业来时,却使得企业的风险加大,企业的平均利润减少,企业间的竞争加强,导致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所以为企业计划出新的战略定位和决策,新的投资方向,迫在眉睫,企业多元化投资,随着时代孕育而生,一方面依靠国家采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另一方面,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拓展行的业务领域,以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但是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于多元化投资,应当仔细的审视企业的是否具有相应的技术,资源,人力,财力和管理竞争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多元化投资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也可以保证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的可控性。多元化投资可以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行业规范化、产业化、系统化,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增加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具有非常的必要性。

二、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的理论

2.1风险的概念

风险一般是指某一行动的结果所具有的变动性,例如,我们在对项目做出预算时,由于何种原因,我们并不能完全做到丝毫不差,我们对未来的预见性是极其有限的,未来的某些变化有时却不在我们的掌握中。风险的大小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对于一个项目的投资,其不确定性是可以根据时间的减小而变小的,当事件完成的时候,事件的结果自然也是确定的,因此,风险只是在一段时间内才有的,是极其具有预见性的,是具有针对性的。由于风险的可预见性,所以我们并不难可以用数字的形势,来分辨风险的高低,大小。在财务管理中,通过相关的理论知识我们不难知道,企业的风险的来源是经营风险、投资风险、财务风险和筹资风险。但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富贵险中求”“只有高风险才会有高收益。”本文所研究的就是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企业的收益。

2.2风险的特征及其成因

在企业的发展中秉着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认识风险,风险具有哪些特征,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减少风险损失、完善相应的风险机构,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的大小是对于未来的预见,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数据化的计算和比对。进而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

(2)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风险是根据数据的分析,整理所等到的客观结论,所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主管意识而转移。

(3)风险具有的普遍性,企业在经营、投资过程中会产生风险,在财务方面和筹资方面会产生风险,在资金的进入市场,流通市场和甚至是退出市场的过程中,都会存在风险,不会随物质的改变而改变的。

(4)风险具有一定的损失性。风险的存在和资产的相应减少是一组此增彼长的过程,虽然数据可以提现风险的大小,可是数据下面暗含的是资产的流通过程。

(5)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风险的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时间的长短、行业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出台等等,适合的改变则会减少风险,不然则相反。世间的万事万物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我们不难看出,风险的也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我们不仅要明确的知道风险的特征,我们还应该明确风险成因。

(1)市场风险。在企业的发展中,离不开的就是市场,因此市场的供求关系,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趋势,行业中的横向和纵向的竞争力的存在,也是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

(2)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风险。在企业的发展中,内部控制和外部经济环境,企业的风险都或大或小的存在着。不论是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企业管理层和资金链的变动等,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

三、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存在的风险

3.1房地产多元化投资规模风险

投资规模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对某个项目的投资额的大小。投资规模一旦确定,那么投资金额也就可以确定下来,而投资金额的确定又关系到市场上供求方的力量多少,因此投资规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投资供给与消费需求的比例关系。多元化投资规模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成本和价格波动,其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若投资规模不足,在同行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进入新领域,如果投资规模不达标,那么产品就会因为投资额的不足导致质量的劣势,或者会为了收回成本而使价格比同行业上涨,这就会导致竞争弱势。经费不足而导致无法引进先进的产品、技术,有从何谈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创新呢,若产品不能发展及创新,跟上社会的潮流,那最终影响的就是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使得企业投资于回报不成比例,增加了企业的资金风险,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2)若投资规模过大,影响投资效率的提高。

如果在不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条件下,就进行盲目的投资且投资规模又较大的情况下,容易照成企业资金供给不足,以至于企业资金链的断裂,直接影响到企业日后的生存和发展。如若在没有进行认真考量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盲目投资,则会增加企业的负债,极易导致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

3.1.1可行性研究风险

可行性研究是指企业在进行投资前对项目是否会产生效益的可行度进行研究。但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极少数的企业会在项目投资前进行深入、细致的可行性研究,特别是在项目规模较小,所投入资金较少的情况,“积少成多”长期以往,不少的企业因为小单而导致负债累累;而一些企业则是管理层为了证实自己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做出虚假的项目可行性报告,用项目本身来证实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正确性,这本身就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3.1.2市场风险

所谓市场风险既是在市场条件的改变下,产品在市场中所占份额及市场价格中改变所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在对项目进行决策中带来的,其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市场上产品总量的预测是实际市场需求量的偏差较大;二是市场中产品的价格和产品本身定价相差较大。

3.1.3外部环境风险

在企业投资项目中,外部环境也是投资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外部环境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风险(2)经济风险(3)国家政策风险。

3.2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运营阶段风险

多元化投资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投资项目后,不同领域之间运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营不善所带来的风险。其风险主要包括资金风险、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

3.3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退出阶段风险

多元化投资退出风险是指企业对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资金撤出所产生的风险。企业选择撤出项目的方式不同,对于企业带来的损失也不同,撤出的方式包括出售或转让股权、资产清算等方式,当企业提出撤资意向时,就要估算企业资金撤出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方式,以保证企业损失最小。

四、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控制

4.1多元化投资决策的阶段的风险控制

4.1.1流程的控制

投资决策对于公司的风险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在投资决策阶段对投资做出了可行性分析,那么才能更好的应对投资项目实施之后所面临的各项突发风险。

根据项目的投资、发展需要,经相关审核部门进行审核通过以后才报管理部门进行决策、分析。

审核通过后的投资项目可以通过相关部门或相关中介机构进行风险审核,并出具相应的审核报告,在公司投资专家预审后,报管理层进行决策。

4.1.2风险控制的方法

多元化投资风险在房地产企业中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风险回避,它是企业完全放弃多元化投资行为的一种规避风险的行为,企业为了壮大自身通常不会采取此项措施去规避风险,因为企业深知“只有高风险才会迎来高收益,”当风险和收益并存时,企业会权衡,只有在以下情况中,企业才会放弃风险。(1)对该风险极端厌恶。(2)在同一个项目中,有收益相同而风险更低的方案。(3)无能力消除或转移该风险。(4)项目风险发生后极易导致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

第二损失控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风险,或者是降低风险所带来的人力、经济等损失,损失控制在项目发生中具有持续性。

第三风险转移和分担,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减少企业的损失,实行这种策略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承担风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经济报酬;第二,将风险分担和转移给能够承担这种风险的企业或个人。转移风险是指将投资者所投项目的风险转移至第三者的行为。可以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风险的分担和转移:出售、发包、开脱责任合同和保险与担保。

第险自担,意味着项目投资方独自承担风险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且企业有能力承担这种高风险。但风险自担这种承担风险的方式也有可能是被动的,例如在企业中的呆坏账,都是企业被动承担风险,最好的例子。

4.2多元化投资运营阶段的风险控制

4.2.1流程控制

在项目投资过程中,进行层层把关的政策,由相关的投资专业人员对投资进行持续性的全程监督,认真、细致、全面的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做出相关的可行性报告,上报决策层。

投资运营后,投资专业人员进行全程的监督,并且做到信息及时反馈、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成立该项目投资专业小组,及时对重大的经济变化、重大的事故进行及时的处理。

4.2.2控制方式

控制方式具体表现:(1)在不可抗力的因素下,采用保险与担保的方法;(2)在工程对外承包时,采用风险分担的方法;(3)由第三方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客观的可行性分析,采用风险转移的方法。

风险自担:(1)在项目投资过程中,损失在资金允许的浮动范围内;(2)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收益增加而风险不变。

4.3多元化投资处置阶段的风险控制

4.3.1流程控制

在投资专家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分析,编制相应的可行性报告,财务认真核实,做出盈亏核算,上报管理层经行决策、审批。如若风险过大,则通过第三方介入,分担、转移风险,减小公司的损失。

4.3.2控制方式

在项目的资金退出阶段,主要以风险回避为主要方式。企业可以根据项目投资中,市场需求情况、项目本身的经营情况,决定项目是否退出。在项目投资中,如若市场竞争力大,而市场需求量较小,风险较高时,就可以选择撤出该项目的投资,保证项目撤出时,对于企业而言,损失最小。(作者单位:西京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旺平.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期权博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3.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7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资本市场;多元化投资;政策建议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面临的风险

(一)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不良,结构不合理

1.金融结构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金融结构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相互影响。一方面金融结构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在金融市场可选择的投资工具和投资比例;另一方面养老基金作为金融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基金管理人根据情况调整资产组合,会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金融资产的供给,进而影响金融结构。为了保证在长期内能够支付养老金的需要,养老保险基金还要求投资具有相当大的安全性,这就使它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金融工具的风险分布以及收益分布产生了重新归整的内在要求,从而推动了金融工具创新,相应地也会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

2.我国的金融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近几年来,有价证券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与之相反,货币性金融资产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持续上升。货币性金融资产比重上升,主要表现为各项对公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在金融总资产中比重的上升,而与之对应的是我国连续8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的降低并没有使得存款数量降低,反而增加。这说明了我国目前资金投资渠道的匾乏,资本市场还不是资金理想的投资场所。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影响了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也阻碍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步伐。目前,将养老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也是无奈之举。

(二)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缺陷,发展滞后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但资本市场近几年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原因主要应归结于资本市场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度缺陷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也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制度缺陷主要体现在:

1.体制缺陷。体制缺陷是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的制度缺陷。我国资本市场按理说它应全力贯彻市场经济的规则,但行政权力和行政机制的大规模介入,我国资本市场被一定程度地行政化,己经成为可随意调控的资本市场。

2.结构缺陷。我国资本市场内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陷:一是在总体设计上,我国的资本市场只有现货市场,即股票、债券等的现货交易,缺乏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这种单方向的结构设计在现实中最明显的弊端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只有做多机制,而不具备做空机制,没有期货期权市场中特有的价格发现功能,套期保值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这就大大抵消了资本市场本身所固有的优点和优势。二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结构不合理。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呈现“强股市弱债市”特征,债券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一直处于弱势。

3.机制缺陷。由于资本市场的发行主体缺乏明确的产权关系,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三重缺失,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发展和进取的动力源泉。

4.功能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功能是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通过具有独立意志和利益的经济主体之间竞争来形成市场价格,并通过市场价格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流量、流向、流速和流程,从而完成资源优化和合理组合的配置过程。我国资本市场上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还不具备,价格的起落并不是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资本市场的功能也就无从实现。另外,融资投资机制不健全,也制约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实现。

5.规则缺陷。资本市场正常运行和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有一套反映市场经济本质要求和资本市场内在规律的完善法律制度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但是,我国许多应有的法律和规则不具备,而且己有的一些法律也偏离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股票市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偏大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股权分置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一个独特现象,即上市公司的股票被分为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以及可上市流通的社会公众股。股权分置问题是造成我国股票市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偏大的重要因素。

1.股票市场投机盛行。股权分置使股票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基本丧失,股价难以反映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客观规律被人为割裂,股价扭曲发出错误的信号。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和广大散户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都是短期化的,不可能长期持股和实行价值投资,整个市场投机盛行。养老保险基金作为一类机构投资者注重价值投资,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率,显然,目前的股票市场并不适合养老保险基金投资。

2.一些上市公司质量低劣,投资价值低。上市公司的质量是稳定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而决定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分置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客观上形成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间内在的利益冲突,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受到明显的行政干预,作为流通股股东的中小投资者通常在公司治理方面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由此可见,股权分置下公司治理基础的缺失,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交易,最终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大。股权分置使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缺乏健全的制度基础,不健全的制度基础使得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扭曲: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以圈钱为目的;投资者短期炒作,盲目跟风;各种题材、概念的炒作层出不穷;坐庄、操纵股价的行为频发。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大,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大。而且股权分置与全流通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内股市最大的利空因素。当投资者发现这些好的预期一个个落空时,股指又陷入了绵绵阴跌之中,而且不断创出前期新低,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暴露无遗。

养老保险基金作为参加者的“养命钱”,资金的安全至关重要,有强烈的风险规避倾向,我国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高,缺乏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手段,使得当前养老保险基金不可能大比例投资入市。

(四)债券市场分割,品种单一,市场化程度低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8

[关键词] 投资组合 多元化经营 风险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内掀起了多元化经营浪潮,海尔、中信等国内知名企业迅速崛起。从发展实际来看,大多数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主要动机有两个:一是进攻型的,到新的领域去获取更多的利润;二是防御型的,将部分资源配置在不同领域以规避风险。因此,多元化经营如何实现同等收益下风险最小化或同等风险下收益最大化,就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投资组合与企业多元化经营理论分析

1.投资组合

(1)投资组合概述。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并不把其所有资金都投资于一种证券,而是同时持有多种证券,即投资组合。投资组合的有效性建立在对不同证券投资风险与收益分析的基础上,实现风险不变收益提高或收益相同风险较低的目标。

(2)投资组合风险分类。①可分散风险。某些因素对单个证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如个别公司工人罢工,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失败等。这种风险可以通过证券持有的多样化来抵消。②不可分散风险。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证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如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国家税法的变化、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都会使股票报酬发生变动。这些风险不能通过投资组合分散掉。

2.企业多元化经营

(1)多元化经营概述。多元化经营是当整个产业趋于成熟以及竞争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企业考虑既有事业范围之外的成长,是企业进入与自己原有经营业务相关或不相关的新的产业或经营领域,以充实系列产品结构或者丰富产品组合结构的经营模式。

(2)多元化分类。①水平多元化。企业利用现有市场,向水平方向扩展生产经营领域,进行产品、市场的复合开发,从而达到规模经济的目的。②垂直一体化。企业进入生产经营活动或产品的上游或下游产业,形成一条龙式的生产经营态势,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③同心多元化。企业利用现有技术、特长经验及资源等,以同一圆心扩展业务。同心多元化的相关性佳,协同效应强,有较大的获利性和较低的风险性。④混合多元化。企业进入与现有经营领域不相关的新领域,在与现有技术、市场、产品无关的领域中寻找成长机会。混和多元化的相关性差,协同效应弱,企业难以管理多种不同业务,无法获得战略匹配带来的优势。

3.多元化经营与投资组合对比分析

(1)投资行为对比。证券投资是通过虚拟资本的投资介入新的行业与市场,投资者根据自身对风险的厌恶程度,选择多种证券进行组合;多元化经营则是企业进行的实业投资,是通过介入不同的业务领域,实现行业经营的多元化。

(2)投资目的对比。证券投资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投资收益,因此,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是投资收益最大而风险最小。多元化经营目的是为了企业的持续成长,是通过跨行业投资,实现行业互补,从而规避经营中的风险。其中:

①不可分散风险。市场上所有的证券由于宏观环境影响可能造成损失;多元化经营中同样容易受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打击,造成整个企业亏损甚至倒闭。

②可分散风险。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单个证券投资是存在风险的,在不同情况下,证券投资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投资收益,进行投资组合可以规避单项投资带来的风险,从而实现收益的最优化。企业多元化经营将资源分散到不同产品或行业经营中,避免经营范围单一造成企业过于依赖某一市场,使企业在遭受某一产品或经营领域的挫折时,通过在其它产品或行业的经营成功而弥补亏损,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尽量减少风险损失。多元化进入技术、机构、职能活动或销售渠道能够共享的经营领域,可以由于范围经济而使成本降低。

二、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规避模型设计

在分析了投资组合与多元化经营的相似之处后,基于投资组合中业已成熟的理论,把相关变量重新定义并引入新的影响因子。该模型运用于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的实践中,指导企业如何通过最优化的跨行业组合,有效降低经营风险以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

1.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型假设条件

(1)竞争市场是有效的。各行业的行情反映了其内在经济价值,每个经营者都掌握充分的行业信息,了解各个行业的期望收益率及其方差。

(2)经营者投资某个行业的目标是在给定风险下收益最大,或者在给定收益水平下风险最低,即经营者都是厌恶风险的。

(3)行业经营者以期望收益率以及收益率的方差作为选择经营方案的依据。如果要他们选择风险方差较高的方案,都要求有额外的投资收益率作为补偿。

(4)各行业的收益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相关系数或者收益率之间的协方差来表示。

2.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型变量说明

(1)多元化经营投资的概率(Ei)。第i个行业在多元化经营中所占的投资比例,其投资组合的概率之和为1。

(2)多元化经营的期望报酬率()。各个行业的期望报酬率以其投资比重为权数计算出来的加权平均数。假定在经营中通过不同行业组合,收益率达到预定目标,即。

(3)多元化经营的方差。方差越大,表明多元化经营组合的投资收益的不稳定性越大,相应的投资风险也就越高,反之则越小。影响标准离差的因素包括,经营者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市场中各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经营者预期的收益及概率等。

(4)多元化经营的行业间的协方差(σij)。是反映多元化经营中行业间相关程度的指标,即行业间的互补情况。随着企业多元化经营中包括行业数量的增加,单个行业的标准差对整个企业多元化经营总体的标准差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各个行业之间协方差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当企业多元化经营中包括行业数量的增加时,单个行业的标准差对整个企业多元化经营总体的标准差造成的影响程度趋向于零。这就意味着通过跨行业的经营,可以使隐含在单个行业中的风险得以分散,从而降低多元化经营的总体风险。

(5)行业进入壁垒影响因子(F)。进入壁垒是在一种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

3.企业多元化经营均值――方差模型

(1)企业经营n个行业的期望报酬率为:

――多元化经营的期望报酬率

Ei――第i个行业在多元化经营中所占的比重

Ki――第i个行业的期望报酬率

n――多元化经营的行业总数

(2)多元化投资n个行业的风险用组合的方差表示为:

――多元化经营的方差

σij――第i j两个行业的协方差

Ei――第i个行业在多元化经营中的比重

Ej――第j个行业在多元化经营中的比重

(3)行业进入壁垒影响因子

行业进入壁垒=F{结构性进入壁垒,行为性进入壁垒,政策性壁垒}

结构性壁垒=f{规模经济,资本量门槛,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

(4)多元化经营的优化组合模型

①在一定的预期收益率下,行业组合的方差越小越好。

②在组合一定风险的情况下,行业组合的收益率越大越好。

三、结束语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实现持续成长可采用的发展模式之一,证券投资组合相关知识给了多元化有益的借鉴。本模型说明,只要行业间不具有完全的正相关关系,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就一定小于单个行业经营风险的加权平均值。因此,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是选择相关程度较低的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