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8篇

时间:2023-06-04 08:38:50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篇1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ore developed c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more stringent, s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building intelligent support has become a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city. This article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idea of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work experienc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cas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the future, providing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development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中国分类号:TU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建筑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和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可以说建筑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折射。当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智能化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而本文就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今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一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智能建筑指的是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服务、系统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最优化的设计,以提供一个具有舒适、高效和便利的生活建筑空间。我国的建筑智能行业近几年来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每年都有20%的增长态势,下面本文就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一)建筑智能化发展规划存在问题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说在施工之前,前期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这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规划中,由于缺乏能够承担建筑智能化发展规划的设计人员,导致建设目标不明确的情况出现,智能系统得不到优化,技术得不到改进,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的长远发展。

(二)智能建筑在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的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中设计到很多学科的内容,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格外的注意,施工人员要掌握好各种技术知识才能够确保工程的质量。虽然建筑智能化发展的速度快,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表现在管理欠缺上,智能建筑中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不仅会影响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健康发展状况,同时也会对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效益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说管理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管理还是存在一些漏洞,造成建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竞争无序的情况;其次是对技术的研究和软件的开发力度不够。建筑智能化的施工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持,同时由于建筑智能化自身的发展需要,还需要注重相关软件的开发,这样才能够实现建筑和智能的完美结合,但是目前的智能建筑发展过程中,对这一环节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施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最后施工中的问题表现在设计与计划相脱离。在智能化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业主往往会对施工的过程做详细的计划,制定完善的目标,但是到了实际的设计中,往往会出现与计划不相符的情况发生,设计者不根据实际的投入和需求进行智能系统方案的制定,二是盲目的追求先进的规划,最后造成计划和设计的相背离,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三)建筑智能化需求不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一批从事智能建筑的专业人员也逐渐多起来,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智能化需求不合理的情况,往往是片面的追求高标准而造成工程的浪费,工程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智能化系统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二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建筑行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智能化建筑也成为当今最有发展潜力的,在建筑行业也成为主流的发展方向。上文论述了目前情况下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现状,下面本文就针对现状分析建筑智能化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实现技术发展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在经济得到发展和建筑业实现繁荣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生态的恶化和环境的破坏,因此说在今后建筑业发展的过程中,在保证建筑智能化的同时,实现其发展和生态环保理念相结合,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所谓绿色建筑,就是综合的运用当今生态学和建筑学的知识,综合其他的科学技术成果,把建筑住宅区域打造成为一个生态型的活动范围,为居民提供一种自然气息浓厚,生态环境良好,生活舒适和谐的环境。绿色生态建筑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与智能建筑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说,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与生态环保建筑相结合,在建筑设计上既体现出智能的优势,有能够充分展现出生态的理念,这是今后智能建筑发展的大趋势。

(二)大力推动建筑智能化结构和材料的发展

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要与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相结合,还要推动系统结构的升级和新型材料的更新发展。例如可以进行修复混凝土的应用,即在混凝土中加入装有树脂的空心纤维,当结构的构件超过标准出现裂缝时,里面的树脂就会自动流出进行粘合;再如智能化平衡结构的应用,使建筑物的结构趋于平衡;光纤混凝土也是新型的材料,将其应用在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显示出结构的安全性能和程度。由此可见,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向着高科技和新材料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适当的扩大区域范围,使智能化建筑涵盖医院、社区、公共场所等因素,使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朝着智能化小区和智能化城市的方向发展。

(三)智能化建筑将实现无障碍发展

在当前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合理制约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涉及到多种复杂的机构和环节,管理不善将会造成程序繁杂,浪费时间,也会对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制造一定的障碍。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变革,今后可以将建筑智能化的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行管理,促进了系统内各项业务的发展,例如在建筑智能系统中,能够预见消防服务业、物业管理等,其他的项目也都能够得到升级管理,这是今后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也是能够很快实现的目标。

(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会得到升级

建筑智能化的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实现信息采集和传输的工具,因此说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建筑智能系统的优化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在飞速的发展,最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它们的技术提升能够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优化实现更广阔的提升空间。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技术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建立起多个系统的服务体系,使得系统扩展到整个建筑社区,这样不仅能够发挥技术的优越性,还能够避免重复投资,提高效益,这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结束语: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今天的发展趋势,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也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主流。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在目前情况下建筑智能化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论述了今后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希望本文的论述对于今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促进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为其发展开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葛红 刘雪峰 建筑智能化存在问题以及改善对策分析 中国住宅设施,2009年第09期

[2] 晁东 王复军 浅析建筑智能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建材与装饰·下旬,2011年第10期

[3] 傅伟航 建筑智能化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中国房地产业,2011年第10期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篇2

一、“深”,深刻领会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正所谓“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通过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中国科协、江苏省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工作的意见、方案、通知,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充分依托省科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地位超脱的优势,着力打造党政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逐步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新型科技创新智库体系,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提供智力支撑,意义重大。

二、“实”,脚踏实地、真心实意了解情况

调查研究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带着问题去,循着方向去,奔着原因去,不是为调研而调研。我们坚持边调研边学习边对照检查,不打招呼、不增加负担、直接深入调研单位,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一是聚焦研究院分中心建设成效,赴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和实践基地,讨论“2019年度江苏省农业特色田园乡村科技交流研讨会方案”,商讨解决分中心发展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二是注重接长科技创新智库工作手臂,赴南京工业大学科协调研江苏科技智库基地建设情况,发掘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整合课题研究方向,征集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建言献策素材。三是着力强化省科协调研课题研究的过程控制,赴重大战略类课题的承担单位,就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中期评审专家意见建议的整改情况、课题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建言献策的针对性等方面展开调研。四是积极放大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的舆情收集功能,选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有代表性的站点进行调研,对前期近200篇上报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针对科技工作者普遍反映在创新创业政策落实、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关于近期江苏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科技界情况的专报》。

三、“准”,准确分析工作中存在的成绩和不足

调查研究由调查和研究两个环环相扣的部分组成,调查研究最终的成效如何直接取决于调查是否准确深入、研究分析是否准确深刻。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定要找准方向、找准症结、找准原因,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动工作与时俱进。调研了解到智库建设的现状:一是“小中心、大”智库网络初步形成。发挥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在江苏省科技创新智库建设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建强四个研究中心,不断扩大和延伸智库建设工作手臂。推进智库工作与媒体融合,加强对科技界的政治思想引领。二是多层次多形式决策咨询工作卓有成效。积极参与中国科协重大课题研究,精心组织省科协课题研究,扎实开展专项调查研究,《江苏省科技工作者建议》、《江苏省科技智库专报》品牌效应逐步扩大,真正体现了智库作为党委和政府“智囊团”的优势,有效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三是新模式新平台“互联网+智库”上线运行。以中国科协智慧科协样板间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江苏科技智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改版升级工作。建设智库的微信推广平台,打通与科技工作者沟通交流的网上通道。组织开展第二次江苏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不断拓宽科技界舆情汇集平台,提升调查研究和舆情收集能力。四是第三方评估工作全面开花。评估项目的层次越来越高、项目来源的渠道越来越广、专家团队越来越稳定、评估工作的流程越来越规范、评估成果越来越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同时也发现了相关不足:一是引智工作还有待加强。省级重点培育智库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优秀智库的合作,积极引进复合型的智库学者,整合专业、高端、优质的人才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发展高新产业,为我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服务。二是用智领域还有待拓宽。省级重点培育智库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层次、全方位、广角度等特征开展研究。在归纳总结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动理论研究创新和应用实践创新。以省委省政府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围绕决策、服务决策、献言决策,扩大智库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凝智机制还有待完善。凝聚智力资源过程中,我省平台建设整体规划尚有不足,与智库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遴选、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激励机制以及薪酬制度有待完善,课题设置、研究、转化等方面的工作机制有待健全,决策咨询课题类型有待丰富,以《科技工作者建议》和《科技智库专报》数据库为基础的成果和转化平台还有待完善。

四、“细”,细致比较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要作出宏观的正确决策就必须首先搞清楚微观的事情,往往微观搞得越清楚,宏观决策就会越明晰,越有生命力,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就会越强。所以,我们力图以“解剖麻雀”的精神多聚焦典型、聚焦实际,精准发问,精准剖析,力求得出精确的结论。一是关于如何更好的集聚科技智库专家人才,我们参考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聚智模式。该智库是凝聚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为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建言献策的一个高端平台,是海外留学人员、国际专家、华人华侨学者和国内专家学者智慧交融的一个智库。致力于把海内外不同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对中国与全球化发展中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的研究成果集合起来,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与国际接轨。二是关于如何提升建言献策决策咨询的能力,我们学习了“中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的相关成果。改研究院以项目课题为基础,紧紧围绕国家政策解读做文章,特别是在前瞻性研究课题方面,提出、发表了上百份建言献策报告,在全国政学两界影响较大。三是关于如何更好的打造第三方评估品牌,我们研究吸取“新加坡隆道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经验。该研究院是具有公益性质的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在追踪世界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和高端培训方面具备很强的实力。四是关于如何当好科技工作者和党委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对“布鲁金斯研究所”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布鲁金斯研究所是美国一家研究公共政策的非赢利组织,一向被誉为美国最有影响力、最值得借鉴和最受信任的智库,旨在充当学术界与公众政策之间的桥梁,向决策者提供最新信息,向公众提供有深度的分析和观点。

五、“效”,用调研成果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篇3

【关键词】工程机械;智能控制技术;应用

1引言

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处在一个爆发期,不仅基础建设工程量非常巨大,并且有多种多样的基础建设类型,有桥梁、隧道、建筑、水坝等多种难度不一的基建类型,因此工程机械的需求不仅数量多、类型多并且要求高。目前我国的工程机械制造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是对于我国工程机械的市场规模来说,还不能对应,尤其高端的工程机械市场还被美国、德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占据。智能技术的应用是我国实现技术水平追赶的绝佳时机,工程机械的发展方向便是智能控制,智能技术控制下的工程机械能够做出比人工操作更复杂的动作,工程施工能够更加精细和高效。将智能控制技术与工程机械结合起来,将促进我国的工程机械水平提高,也能同时促进我国基础建设水平提升。

2智能控制技术现状

智能技术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种模拟人类思维的新兴技术,它利用数学运算模拟人类收集信息做出判断的过程,随着计算机硬件算力提高和体积缩小,使得智能技术有了进入实际应用的基础。智能技术可以通过计算解决复杂的控制问题,精准的信息收集使它能够做出相应精准的判断和反馈,并且智能技术还能够自我学习和升级,其在学习方面与人类的相似之处使它能够替代人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已经展现了它的能力,“阿尔法狗”在围棋方面战胜世界顶级棋手柯洁之后其在数据处理和判断的实际应用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智能技术也已经在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方面崭露头角,如果智能控制技术与工程机械结合起来,可以解决许多传统方式不能解决的难题。

3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控制中的应用

3.1工程机械设备施工所应用的场景

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场景施工对象也没有太多变化,作业方式稳定,对工程机械的操作方式和工作成果有具体的品质要求,所选择的工程设备也比较单一,但是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一般对工程进度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另一类场景施工对象变化很多,施工过程中存在无法预期的变化,施工的过程中也没有很多具体的标准需要遵守,施工方式也多种多样。

3.2挖掘机的智能控制

要实现对挖掘机的智能控制,就要使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挖掘机的负载或者动力系统的控制。负载控制类型是使挖掘机的发动机动力输出保持稳定,而通过对挖掘机动力输出的调节使各部分按照所需动力进行分配,动力控制类型是在挖掘机进行不同的动作时调节发动机功率使其动力输出匹配挖掘机的动作,这是一种根据需要提供动力的模式。为了保证挖掘机具有良好的工作效率,挖掘机势必会搭载智能控制系统,除了控制系统之外,还要有适配的发动机类型和动力传输控制系统,尤其是液压传动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挖掘机的工况及载荷调节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并且可以根据不同部分的载荷状态调节动力分布,这样可以减少动力分布不均的装填,减少部分设备空载时间,提高动力利用效率,降低油料消耗,不仅节省能源,并且降低排放,绿色环保。

3.3盾构法隧道掘进机的智能控制

盾构法隧道掘进机的使用工况是载荷没有明显变化的一种情况,隧道掘进机工作状态十分稳定,只有当遇到土质有显著变化的会影响挖掘组件的运行速度,智能控制系统的优势便是可以识别和处理意外状态。智能控制技术一方面需要随时监测土质状态,检测到土质和成分发生变化就根据变化情况调整隧道掘进机的动力输出;另一方面智能控制系统也在同时检测隧道掘进机的工作状态,检测各部分结构的运转速度、温度、压力等数据,在显示设备上为施工人员即时反馈施工状态。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分析和处理传感器反馈来的数据,向设备操作者提供设备状态,使施工人员时刻了设备和施工状态,同时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给出解决方案,使得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迅速的解决,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智能控制系统还能够根据传感器状态分析得出设备是否出现故障,可以给设备操作者提供合适的设备修理方案和充足的问题解决时间。

4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

智能控制系统是未来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参与,任何高新技术的进步都需要业内人员的不断创新。智能控制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催生的门类,智能技术的进步也离不开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技术的更新换代,硬件为其提供高水平的算力,软件为其提供优秀的算法,而网络技术则可以拓展智能控制技术施展空间的大小,这些都是支持智能控制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持。目前智能控制技术还是处于初级应用阶段,我们要接受暂时出现的问题,要迎难而上积累经验,使智能控制技术早日能够普及应用。

5结语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篇4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093-02

随着智能电网技术和理论体系的日趋完善、自动化技术的成熟,智能调控一体化模式在电力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调控一体化的应用不仅能有效的改善对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控,还能有效的提升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运行效率,因此智能电网的调控一体化技术是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此,笔者对智能电网的调控一体化发展进行研究。

1 智能电网下调控一体化的特点

智能电网模式下的调控一体化系统要能有效的发展作用,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

1.1 实时性

具体体现在下述两方面:

第一,通过电力系统的厂站遥测、遥信技术,及时准确的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真实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并传输到信息数据库中,以便调控工作人员能够实时了解和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

第二,电力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对传递过来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实现遥控指令的快速响应,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输到厂站端,以便实现对厂站端的有效控制。

1.2 开放性

智能电网的调控一体化技术要以开放式的框架结构为基础,构造开放性、兼容性的平台,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数据、信息及通讯的有效连接。

1.3 系统性

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下述三方面:

第一,调控一体化系统能实现对电力系统中所有网架和变电站的实时监控,一旦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能及时迅速的向控制中心报警;

第二,通过分析系统收集到的信息,对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和分析,如状态评估、潮流分析、安全性分析等,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

第三,对数据库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及时进行反馈,以便工作人员能及时根据数据信息评估和判断电力系统的状态并做出正确决策,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智能电网下调控一体化的主要功能

2.1 实时监控及智能告警

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实现电力系统运行数据信息的实时传送和分析,为了实现该目标,智能电网下调控一体化的设计必须考虑下述几方面:

第一,电力系统运行过程的实时监控。对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及电力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监测,以便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监视全景化;

第二,变电站集中监控。对变电站运行的监控包括故障信号、远程控制、防误闭锁等;

第三,自动电压控制,要实现对电压的控制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是确保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无功功率的就地平衡。采集电力系统的实时数据,在确保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对电力系统中的设备进行在线优化控制,以便有效降低电力系统的网损;

第四,智能告警。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异常状况,智能告警功能及时发出警告,该功能还能实现对各类告警信息的汇集、分类和管理,还能通过显示屏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全方位的综合告警提示。

2.2 网络分析

网络分析的功能主要是通过采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种数据信息,使用第三方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对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具体包括下述几方面:

第一,状态估计。对量测的估计值进行求解,并将所得到的结果作为判断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是否异常的检测依据,并未其他方面的应用提供精准的数据;

第二,潮流分析。根据数据信息使用者的具体状况在电力系统的模型上进行投运数据设置,然后对潮流进行计算,并根据结果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潮流分布变化进行分析,并及时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调整;

第三,安全分析。按照调度工作人员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电力故障进行组合定义,显示出故障结果,并及时将故障的危害程度告知调度工作人员。

2.3 智能分析及辅助决策

智能电网下的调控一体化系统为了减少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电力系统运行的数据信息帮助调度工作人员对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决策,在不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时候,能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来完成,不仅有效的减少调度员的工作量,还极大的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3 智能电网下调控一体化的发展

3.1 配网管理具有统一模式和标准

智能电网下的调控一体化是一项繁琐、复杂、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调控一体化管理,要制定统一的管理模式和参考标准,以具有可操作性和互换性。

在智能电网模式下构建调控一体化时,必须要实现人机的有机结合,根据绿色电力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的关键要确保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有许多复杂的电力设备、变电设施及电缆,一旦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对电力系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就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

3.2 充分利用GIS系统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篇5

关键词:220kV智能变电站;变电站检修;二次安全检查;电力系统;电力事故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4-012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4.065

为了适应整个社会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供电企业开始对自己的机器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有些企业甚至从根源上对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理念进行反思和改革。其中作为整个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变电站所进行的改革是最为深刻和成功的。现阶段,我国220kV智能变电站增长势头极其迅猛。智能变电站虽然在造福人类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与限制,220kV智能变电站二次工作依然存在较大的风险。为了最大限度提高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我们必须始终贯彻执行智能变电站检修二次安全检查工作的推行,积极构建完善的、全面的、系统的220kV智能变电站检修二次安全检查体系,以确保智能变电站检修二次安全检查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与进行。

1 智能变电站设备的主要特征

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采用场外就地数字化的方式采集二次量,二次设备之间运用光纤通信、网络传输数据流,部分设备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小小的变化。下文重点分析与智能变电站检修二次安全检查工作有直接联系的新型化功能与设备,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 数字化通道

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的相关设备与装置的设计与组装多以操作简约化、检测便捷化、数字管理化为原则。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智能变电站的每种数据流多是由变电站内部相对应功能的设备与木块输出数据流,并由虚端子作为连接媒介,将数据流输送到各个既定设备与装置的功能模块数据集之内,最终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数据通道。除此之外,智能变电站系统中的软压板作为整个结构体系中有效控制变电站数字通道的重要工具,通过开启、切断数字通道的方式进行与完成间隔层设备的检测、保护、自检等任务,是确保整个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1.2 检测与检修体制

除了上文提到的数字化通道与软压板之外,为提升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系数,从根本上实现智能变电站安全管理的高效性与科学性,当前使用范围较广的智能变电站多增加了自检与检修机制。一般来说,当智能变电站相关设置投入检修硬压板之后,设备与器械便会自动进入检修状态,通过检验数据流状态的方式,了解智能变电站的运营状态,并及时屏蔽出现故障或者安全隐患的相关功能,实现智能变电站的自我安全管理。

1.3 光纤通信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主要通过光纤来进行信息传输,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流判定信息传输是否正常。如果通信线路出现中断,智能设备的界面或是显示通信线路异常信号,或是相关的功能被自动屏蔽,或是指示灯熄灭等,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以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备检测,并选择高效的、科学的补救措施与改革措施,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智能设备通信问题,以确保从根本上减少智能设备以信息交流不畅而引发的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2 维护与管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安全检查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智能变电站既是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整体部署的重点,也是未来变电站技术发展的风向标,因此对其进行的二次安全检测能够确保智能变电站安全运行,甚至是影响整个智能电网的运行状况的关键因素,更是工作人员必须始终关注与做好的核心工作之一。

2.1 开展智能变电站二次安全检查工作有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享受到智能变电站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建设智能变电站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如果采用非专业人士进行维护安全工作,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如果不主动开展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运行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或者为了“节约”企业成本,使用非专业人员进行运营管理,那么智能变电站就形同虚设,极有可能引发故障,一旦发生故障,所有的努力和成就都有可能功亏一篑。这样一来,就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后期的整修工作,不仅没有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同时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工作进度,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受到了威胁。因此一个企业如果想实现真正的安全生产,就必须开展智能变电站的二次安全检查工作,并将这种工作变为企业的一种自觉意识。

2.2 开展智能变电站二次安全检查工作有利于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转

目前,我国大多数供电企业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运行维护与检修工作体系已经构建成功,基本上都引进了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维护,极大地提高了维护与检修工作的效率,在极短时间内就能使设备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转,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3 开展智能变电站二次安全检查工作有利于彻底根除安全隐患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首要的。传统的变电站事故频发,对于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是极大的损失。智能变电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棘手的难题,因为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故障问题都是有因可循的,绝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要么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要么是因为长期潜伏的安全隐患突然爆发所引起的。如果工作人员能够提高警惕,大力开展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维护与检修工作,追根溯源、刨根问底,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或操作失误,并在第一时间内制定有效的补救措施,那么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彻底根除企业生产的安全隐患问题。

3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安全检查的具体措施

3.1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维护方式

时代在进步,科技也在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也随之变得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其组成要件变得更加小巧精细,即使是外界最轻微的刺激,这些设备都会给予极大的反应。因此对进行维护工作的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把关,进行严密的检测与维修。同时为了使二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工作人员还必须根据产生故障的原因和类型等进行深层的剖析,也就说工作人员必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更要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此避免更多类似的故障发生,也为后来的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另外,工作人员除了解决已经发生的故障之外,更要做到对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即通过检测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现有的工作状况,发现其潜伏的安全隐患,以此做到防患于未然,实现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维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后,在整个检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都要做好记录,主要有设备的运行状况、发生的故障及其原因、解决办法、存在的问题等,所有的问题和思考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为之后的大规模检修提供第一手资料,更为之后可能会出现的二次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做好充分的备案。

3.2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类型及其处理办法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故障类型多种多样,即使是最严谨的理论、最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也无法将其详细地罗列完整。实际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是不能被完全预测的,因为理论和经验往往是被理想化的,而实际的情况往往是更复杂、不可预设的。但为了将错误率、事故率减少到最低,我们仍要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试验,做出合理的猜测和假设。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故障类型主要有合并单元故障、智能终端故障、交换机故障等。以下是对这些故障类型及其处理办法的具体阐释:

3.2.1 合并单元故障。当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发生合并单元故障时,工作人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采集合并单元故障的真实状况,及时向相关人员汇报调度,之后投入装置“检修状态硬压板”并重启,待装置恢复正常以后,再退出“检修状态硬压板”,一般便可以解决合并单元格故障。

3.2.2 智能终端故障。智能终端故障是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故障的主要类型,该故障一旦发生,工作人员要在第一时间上报汇报调度部门,投入装置“检修状态硬压板”并退出出口硬压板,然后运行人员可再重启一次,装置恢复正常之后,便可以退出“检修状态硬压板”、投入出口硬压板。

3.2.3 交换机故障。交换机出现故障时首先要关掉交换机电源,停用该交换机对应的全部保护装置,投入相关保护装置检修压板。如果之后交换机故障仍未得到解决,就要及时上报调度部门,并交由检修部门处理,顺利解决二次设备的运行问题。

4 结语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作为电力系统核心的变电站,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方向。220kV智能变电站作为当前使用范围较广的变电站形式之一,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程度较高,操作方式更为简便、解决,安全系数更高。为始终确保220kV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供电企业必须按照要求做好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安全检修工作,提高相关专业人士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意识,将安全生产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注重检修二次安全检查工作的开展,优选更为高效的、科学的、完善的检查措施与检测措施,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切断智能变电站可能会产生各种安全隐患,加快推进现代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曹楠,李刚,王冬青.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5).

[2] 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等.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09,(33).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篇6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网络;优化方法;优化工具

伴随着知识时代以及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正以空前的速度发展,面对庞大的信息,人类以前所依靠的自然智能越来越吃力,怎样用人工打造的智能来模仿自然智能,以实现对信息的智能处理,这是当今信息社会所面对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人工智能长久以来都处在计算机科技的前沿,它是人类面对知识经济巨大挑战以及走向信息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信息社会对于智能的强烈要求是推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工智能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全新时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网络领域的应用,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呈现出越来越高的智能化,使我国的网络显现出全新的面貌。与此同时,智能网络的优化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概述

1.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也就是所说的机器智能,简称为AI。它是由计算机学、信息论、心理学等诸多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形成的一门科学。该科学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智能活动,就科学的层面讲,人工智能可看作计算机学的分支。总体来看,人工智能极富挑战性,研究人工智能的目的是用机器来完成一些需要人类自然智能才可以完成的较复杂工作[1]。

2.人工智能的优势

毫无疑问,人类智能是最高级复杂的天然智能。然而,无数例子表明,人类思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一是对于信息加工处理效率并不高。二是人脑容量有限且准确性比较差。三是人脑在功能及活动空间上有限。四是人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精神状态、生理状况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向人类思维那样工作,而且还能很好的克服人脑的局限性,因此人工智能体现出很大的优势。

3.人工智能的发展史

人工智能的实现需从计算机刚诞生时算起,其发展可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人工智能形成的阶段。1955年香农发明一种树形结构程序,该程序运行时,其在树中寻找与答案最接近的分支探索,从而得到正确答案,该程序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正式起步[2]。

第二阶段即发展阶段。人工智能从该阶段由纯理论探索转变为应用研究,从而相继产生专家系统、自动程序设计以及语言理解等重要技术。

第三阶段即人工智能全新高速发展阶段。此时机器翻译全面复苏并走向市场。数百家公司加入研究,人工智能不断完善。智能机器人以及第5代计算机研制产生。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的概念和内容

1.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的概念及意义

伴随通信技术的发展,客户数目不断增加,因此对通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成为热点问题,由当前智能通信网络降低信道拥塞,从而实现通信的高质量。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是在对智能网络运行状况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手段,对智能网络中不恰当的部分加以调整,从而使网络实现最佳状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性质的工作,必须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才能实现网络的良性运行[3]。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指的是在运行的智能网络提取并分析数据。对影响网络运行的因素及网络运行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加以分析,经过参数的优化以及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实时处理,从而对智能网络运行状况进行更新,以至于令当前网络的状况最佳。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的目的是提高智能网络的通信质量并保持智能网络的通信质量。若从网络的层面来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的目的是提高移动通信质量,同时尽量减少进行网络维护所需的成本。

2.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的内容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即对网络运行状况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对当前的智能网络数据来进行采集并加以分析,若发现影响网络质量的因素,应立即采取不同的技术或手段来对网络加以调整优化,从而使网络呈现最佳状态,同时优化资源。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的内容包括排除设备故障,维持网络均衡以及话务均衡,提升通话质量,改善智能网络运行指标,配置网络资源并建立维护智能网络的优化平台以及智能网络优化方案[4]。

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的方法

随着我国智能网络的迅猛增长,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建设愈加重要。利用快速有效的智能网络优化方法,改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性能以及服务质量,成为当今智能网络运营商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1.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

目前多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依赖维护人员经验以及生产商所提供的一些智能网络优化工具,很难实现智能网络优化的系统性、自动化及连续性。所以将较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网络优化相结合,来开发智能网络的优化工具就显得很重要。

智能IA即基于庞大信息,其中包括事实,数据,领域知识经验,来模拟人脑思维的集成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是高层次网络维护工作,在优化过程中会涉及到网络软件及硬件等各部分,并使用到多方面的技术。因不同厂商所提供的参数及采集的智能网元性能不同,因此智能网络优化应同时考虑不同厂商系统和设备的不同特点。

2.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过程

(1)智能建模

表征智能网络特性的即从厂家OMC所采集庞大数据,为实现基于智能网络特性评估上的网络优化,必须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从而判断网络运行状。ISO-CMCN采取模糊隶属度,模糊智能网络性能数据,将它们描述成自然语言,从而建立能够合理描绘网络运行状况的量化模型[5]。

(2)模糊知识库

ISO-CMCN智能网络优化工具中,使用的是基于事例以及规则上的模糊知识的表达方式.所谓规则表达即将智能网络优化经验归为前提到结论的模式,并且引进模糊因子来反映知识的不确定性。事例表达即以“事例-属性”的形式描绘智能网络的优化。采用的是模糊量化方面技术。从应用角度讲模糊表达方式可有效描绘工程师具体网优化时所用的知识。

(3)信息推理

信息推理即运用经验知识以及实时信息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IOS-CMCN设计了在规则及事例基础上的推理机。推理机自动识别优化模型后,进入规则、事例推理。应用规则推理时,以现有网络运行事件作为驱动,通过模糊知识库模拟实现优化专家的思维。应用事例进行推理时,推理机分析事件特征,根据库中典型事例,通过推理方式来进行智能网络优化处理。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网络优化方法,推动了智能网络优化的自动化及智能化,降低了对人的依靠,并且提高了优化效率,为智能网络优化提供了新方法。但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期待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找到更完善更优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任锦,彭玮.浅析人工智能技术[J].科教文汇,2010(12).

[2]杜建凤,宋俊德.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智能优化方法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24).

[3]冯隽逸.基于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智能分析优化系统[J].电脑与电信,2009(10).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篇7

关键词:智能控制;电网规划;发展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一、对智能控制技术发展的简单分析

从目前生活中各种智能化的现象我们不难知道,其实所谓的智能控制也就是通过一些对人的行为的模拟,例如学习、工作等等,在一定的条件下的策划、推理、判断等等,从而做到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程序的有效控制。目前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涉及的领域已经很广泛了,但是我们还是无法对智能化作以完整的解释。但是智能化控制必须是要模拟人的行为进行学习和适应已经被普遍的认同。

智能控制的原理主要是根据被受控制的主体、所处环境、要完成的任务的复杂程度而设计出来的。近些年来,各种智能控制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进程。所以,在电网规划方面,我们也根据智能控制的广泛应用,通过此技术对我国电网规划作以有效规划。

二、电网智能的发展趋势

电网智能调度要做到自动化所产生的相关系统是应电网调度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最新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原有电网调度的基础之上,还要进一步的发展;例如标准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等等多个全新的科学技术来对调电网调度自动化这一部分进行完善。

虽说目前电网调动有多种发展趋势,但是智能化还是其最终的发展目标。电网的智能化发展是运用数据的调动集成科技,对相关的电力系统存在的一些动、静态或者暂停工作的状态的不同的信息做到科学的整合,对相对应的电力检测系统的正常工作以优化和动态预防,进而对电网调度在工作过程中所发生的故障,做到智能的识别和故障后进行分析及其系统的恢复处理。在比较紧急的情况下对电网的协调控制,可以实现在调度、运作及其智能化工作和一些可视化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应用功能,同时还能对电网的调度进行控制方面的指导,从而使其正常工作和更好的控制故障系统恢复。

电网调度智能化要做到的最后目标即是构建一个与同步信息的互联网维护及其紧急控制一体化的创新理论技术,同时还能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基础维护、故障后体统的基本恢复、紧急情况处理等等一些相关的系统协调处理和控制从而实现有多种防备的紧急应对措施的安全保护防护体系。

三、智能控制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有效应用

综合智能控制技术是多项科学知识相结合的产物,不仅仅从控制理论的角度着手来对其进行研究,我们还能从信息理论、生物学角度、社会科学方面等等来对其进行讨论和探究。对我国电网的综合智能控制不仅包括现代化智能控制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的结合,例如自适应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模糊变结构控制等;此外它还包括一些智能控制方法的结合综合应用,例如,模糊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模糊控制等等。

迄今为止,在对我国电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相对较为科学的综合智能的控制系统还很少,但其中也有佼佼者,例如加拿大的魁北克水电公司的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的互联网构建专家系统。在八九十年代,随着一些工作人员的陆续退休和长期搁置不用,就使一些在六七十年代加拿大电网快速发展时期,相关科研工作者研发的一些有关电力系统构建设计的专业知识被人们抛之脑后,而魁北克水电站就是看到了这点,把专家构建的系统看成是对前人的专业经验和知识的保存,从而对电网规划进行更上一层的发展。

对我国电网的建设是一个集资金和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项目,我们所采用的电网中德线路和准备的配置都是要有一定的质量保证,最重要是要有使用时间的保证,这些对国家电网的综合效益都是有较大影响的。就针对当下我国电网发展状况来说,如何对我国电网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如何促进我国电网甚至是整个电力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相关单位十分关注的话题。

伴随着我国各个方面的不断发展,电网的智能化发展当然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目前我国电网在时代信息化、科技化的不断推动下有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同时这种形势对于我国电网以及电力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个挑战。我们只有根据现代化发展对我国电网规划做到合理化、科学化的决策,才能真正实现电网的综合发展,由此才能达到电网以及电力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所以,在电力规划中遇到的一系列的决策问题,成为我们特别注意的内容。

对电网的规划需要大量确定性的决策,并且这些关键的决策在时间上和理论空间上是彼此影响着的。当前,由于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还没有具体的措施把这些决策放在一起进行综合统一的考虑。由此,我们会把其分解成许多的相对较为简单的个别问题,然后会通过每个问题之间的关系再做调节。如果按照这些问题我们将电网规划进行划分,大致可分为:稳定性分析电网规划、短路电流电网规划、网架规划等等。

对电网的合理科学的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结合传统的电网规划系统与新时代的相结合,从而创新出一套新的电网规划体系,对我国电网进行有效的规划。就目前我国电网规划状况来看,利用智能控制技术是对电网规划的最有效手段。在对电网规划措施进行创新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适当的引用国外先进技术,把比较适合我国电网规划状况的方法做到有效的结合从而出奇制胜,把智能控制技术在我国电网规划发展中德作用发挥到极致。

四、结论

综上所述,智能控制技术已经是目前我国电网规划发展的必然途径。我们只有结合目前智能技术的发展状况月我国电网的发展前景,把多种发放相结合,从而创新出适合我国电网规划的新方案。在对电网进行规划时,我们不难发现,知识的运用和对事故的处理占了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就要引入智能控制技术来对电网中出现的一些事故作以处理和系统恢复。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些对智能控制技术在电网规划使用方面的探索,并寄予了很大希望,希望我们的科研工作人员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利用综合智能控制技术来加强我国电网规划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智能电网自动化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3).

[2]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7).

[3]智能配电网调度[J].天津电力技术,2012(1).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篇8

一、互联网发展对国家治理提出的挑战和要求

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的国家管理或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1.信息来源多样化对思想统一的挑战。过去信息渠道单纯、来源单向、种类单一,人们思想认识容易统一。现在互联网上信息主体多元、来源多样,在各种大量繁杂的信息冲击下,民众思想容易混乱。

2.信息传输快捷化对管理层次的挑战。层次管理是多少年来的办法,传达文件、布置任务要层层下达、层层开会。现在互联网信息跑在了管理层次前面,如果仍然按照过去的习惯,严格按层次走程序,很多事情可能就难以得到妥善的处理。

3.信息影响复杂化对社会控制的挑战。互联网时代,信息高度开放,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对受众影响复杂化。

4.信息处理智能化对组织结构的挑战。以高速移动网络、大数据分析、云存储计算和智能感应能力为标志,信息数据挖掘、采集、整理、分析和处理智能化,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传统依赖人力劳动为主的管理组织结构,从体制编制等组织形式到运行方式都需要改革。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信息化手段的依靠和利用

积极适应时展,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我所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1.治理主体的多元契合需要全方位的信息沟通。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进行,把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人民意志集中起来成为宪法、法律,严格规范稳定地贯彻执行,形成社会共识和法制约束。中央强调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体现了一种与过去不同的多元主体协调共治的理念。在经济生活中,政府、企业、居民和社会中介组织等市场主体也是一种合作共治关系。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不仅需要有统一的意志和合理的分工,还需要相互情况的及时了解和有机配合,这就要求主体之间(包括与公民个体之间)全方位迅捷沟通和传播信息,只有依靠现代智能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系统才能实现。

2.治理机制的协同缜密需要高集成的信息处理。国家治理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制度、法律法规和运行方式,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机制安排。现代社会生活涉及面越广,复杂程度高,信息变化快,国家治理就像一台大机器,涵盖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高度协同,缜密运作,综合集成,避免政出多门、互相掣肘、形成内耗。这就需要利用智能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系统,按照统一目标和具体规则,协同运转、处理问题、化解矛盾,为创新治理制度机制提供基础性平台保证。

3.治理反应的灵敏高效需要精准的信息分析。无论是战略层面的运筹决策,还是情况层面的处置应对,对置于国内外诸多矛盾威胁下的国家治理都至关重要。只有实时广泛地捕捉、采集海量信息,并进行快速精准的判别、筛选、分析和处理,才能及时提供决策依据和处置方案。

4.治理方法的民主公正需要无障碍的信息互动。通过互联网和信息高速路,架设起上达中央下至百姓的无障碍沟通渠道,实现各个部门、各类机构、各种窗口随时随地与公众互动交流,把调查研究、决策咨询、集思广益、监督诉讼等各种工作都放在网上进行,使得党群联系直接化、民主管理扁平化、信息交流对称化、决策过程透明化和治理结果公平化。

三、走向智能信息化的国家治理前景

智能互联网增加了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应,在此基础上可形成强大的服务能力。近年社会应用发展势头迅猛,如智能交通管理、移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国家治理本质上也是服务,微观服务与宏观调控可以高度融合协调。以智能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把握时代的明智选择。

从国家治理层面看智能信息化应用前景:

一是执政党建设智能治理体系。把电子党务提升到智能党务水平,从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状况、组织生活状况、学习工作状况、家庭和财产状况、群众评价反映状况等,到各级党组织的工作和活动状况,都可以通过智能互联网及时掌握和做出分析判断。目前全国有多少党组织处于涣散状况,有多少党员处于虚名状况,在各个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里党员和党组织分布状况、活动状况,包括在港澳、在非公企业、在基层劳动群众及在全国各地各类社会组织中发展党的队伍,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情况,都可以利用网络及时掌握。利用智能互联网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指导、组织管理、党规党纪约束,让好人正大光明,坏人处处害怕。要求党员干部通过网络直接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网上进行党员干部优选劣汰,可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机制。

二是国民经济智能调控体系。利用智能互联网,可以在一个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实时掌握各类商品、服务、金融等现期货市场的价格、供求变化和企业经营动态,以及能源和自然条件的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经济走势,这就为国家的中长期计划引导、政策调控和市场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更好地把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宏观调控“两只手”的作用结合起来,促进供求平衡,协调稳定发展,防止经济紊乱和动荡。在环境治理领域,可通过智能互联网增强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和防治能力,采用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加强对全国环境污染状况的实时动态监测,实现环境监管全国“一张图”,促进生态文明。智能互联网对各种经济形式和各种资本运作情况也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和运行状况做出质和量上的科学研判,以利于加强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防止落入私有化、附庸化陷阱。全民财产所有者和私人财产所有者都可以通过网络服务系统随时随地了解自己所有资产使用和变化情况,对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变“黑箱”为“白箱”。通过智能互联网的自动监督和调节功能,还可以促进国家财政透明化,使税收更加规范,分配调节更加合理,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更加有效,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为因素,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思想文化智能管控服务体系。思想文化领域既要有向心力、控制力,又要有活力、创造力,关键是要有效掌控各种媒体特别是互联网阵地。要根据党领导国家意识形态各领域的思想纲领、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规定,通过一体化的网络智能管控服务系统,对所有的网络信息、学术信息、课堂教育信息,以及文化艺术信息,进行大数据动向分析和重大问题研究;对日常言论依据宪法法规智能鉴别,进行严格管控;对需要辨别真假、澄清是非的问题,迅速调集数据库资料和现实情况予以公布,以正视听。对经过审查确定为正能量的各类思想文化产品,自动放行,一路绿灯,摆脱各种人为关卡。对好的作品提供主动服务,沟通市场桥梁,扩大宣传面和消费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社会反响和国内外舆情关联动态,也能依靠智能网络及时反馈和分析处置。这样才能有效防止舆论乱象,形成保护和激发正能量的思想文化治理体系,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

四是国家民主政治和法治智能支持体系。在传统人力管理的体制机制下,要真正满足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各种要求,在技术上是有困难的。因为中国人口太多,管理层次太多,各种职能机构太庞杂,大量民众意见要反映上来、集中起来太不容易。国家法治应该是保护人民民主,保障民益,维护民主秩序,但在现实社会里很多事情处理受到客观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干预,法治有时可能难以实现甚至损害社会公正。现在推行电子政务,主要为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这是很不够的。解决政治民主问题和法治公正问题,不仅要政务公开,也要法务公开;不仅是单向公开,而且应该互动公开,让公民从国家宏观层面到社会微观层面,对各类事务决策管理具有民主参与的条件。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智能感应能力和高速移动网络支撑的智能互联网平台,使得整个社会上下直接沟通,左右横向交融,信息路线扁平化,治理行为透明化,人民才会有主人的感觉,才能合法行使自己参与管理、监督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政治权力,法治也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

五是社会治理智能服务体系。社会治理涉及面很宽泛,需要把政府、社区、居民、学校、企业、公共事业部门、中介组织等各方面的主体作用融合起来,为社会和谐发展服务,而智能信息化服务是必然发展趋势。目前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健康管理、智能家居服务、移动智能电子商务等发展很快,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覆盖全社会居民生活领域的智能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养老和社区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大力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促进优质教育、医疗和生活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和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联动监管和联合惩戒等。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