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市场经济研究8篇

时间:2023-06-08 09:14:16

市场经济研究

市场经济研究篇1

关键词:期货市场;国民经济;价格发现;风险转移

一、引言

我国期货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办以来。经历了不平常的发展道路。经过数年的整顿规范,我国期货市场的市场环境、内部结构、市场规模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期货市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期货市场交易规模近来出现了持续的恢复性增长。

值此期货市场蓬勃发展之机,我们更应该在反思中国期货市场走过的曲折道路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期货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人地探讨,客观认识我国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揭示期货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这样才能够为促进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保障。

二、文献综述

关于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即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的理论分析。据其对期货市场经济功能强调重点的不同,研究可分为三大观点:首先是传统的观点,即认为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就是风险转移,如samuelson(1965)首先将商品期货界定为“票据”,然后通过对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价格的两种形式的分析,指出商品期货市场具有稳定价格(价格熨平)的功能,同时还具有风险分摊(套期保值)的功能。其次是期货市场的流动性理论,working(1962)和telser(1981,1986)认为,就风险转移而言远期比期货更有效。所以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风险转移,而在于为市场参与者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流动性。而williams(1986)则提出了隐性借贷理论。他认为套期保值实质上是一隐性借贷行为,所以期货市场是一种隐性借贷市场。故而期货市场的重要作用应是规避信用风险,减低交易成本。综合上述观点,hieronymus(1993)指出,最接近自由竞争的期货市场,其主要功能在于确定投机价格,提供风险转移机制和建立公平的融资渠道等几方面。

在国内,由于期货市场长期处于试点、整顿阶段,故而关于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探讨一直都未停止,但这些探讨大都集中于宏观层面的实践总结。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常清(1999)提出,应在反思10年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对诸如经济发展与期货市场建设;期货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改革;期货市场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期货市场会否制造泡沫经济等有关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陈述云(2001)指出期货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有利于商品生产经营者改善内部经营管理,避免价格风险。提高经营效益;(2)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提供价格决策信息;(3)有利于完善市场体系与市场价格形成机制;(4)有利于建立各种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和均衡关系。姜洋(2005)认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有助于确立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助于推进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机制,并且有助于健全我国石油安全机制。田源(2005)亦指出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决定了它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能够帮助国家化解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趋利避害,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而马文胜(2005)则将新形势下期货市场的功能归结为:(1)宏观功能,包括保护国民经济安全与国家利益、对产业调整起宏观调控作用和联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等三方面;(2)微观功能,包括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和形成良好投资渠道两方面。曹和平(2005)也提出:期货行业是一个能够直接为gdp带来增长的实物性产业。期货市场不仅能够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而且由于它自己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比其它的银证期保类产业要快,这就使它能够成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剂。

综述国内外有关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期货市场作为高级的市场组织形式,具有形成价格进而优化资源配置的根本作用。故而期货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就在于:(1)风险转移功能,也就是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能够有效的转移价格风险,其实质就是期货市场通过形成合理的风险价格(套保费用),将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在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之间进行有效转移。(2)价格发现功能,也就是由于期货市场具有公开性、预期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期货价格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当前和未来的市场供求,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在两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期货市场可衍生出一系列具体的派生功能。首先是期货市场的宏观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促进经济增长;(2)平稳经济波动;(3)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其次是期货市场的微观功能,主要是帮助企业转移价格风险,锁定生产成本,保障经营收益。事实上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也就在于此。

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探讨很多。但前期文献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前期文献的理论探讨多为局部均衡分析或简单经验判断,尚未发现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运用金融经济学基本理论对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进行规范分析的成果;同时全面系统地理论研究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状况的具体文献也几近于无。这就说明国内外在这两方面的工作实际尚未展开,而这种状况既与目前国内期货市场高速增长的现状不相适应,更会阻碍未来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

所以,下面我们即对期货市场的两个基本经济功能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

三、期货市场通过风险转移功能优化资源配置

这部分的研究我们主要从微观角度人手,讨论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期货市场没有出现以前,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承担来自于季节性的变化、自然因素的影响和政治因素的影响的全部价格波动的风险,这种风险会给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期货市场出现以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来将价格波动的风险有偿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这就是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功能。

我们认为,期货市场通过风险转移功能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这一点可以通过下面的局部均衡分析来证明。

不确定的价格会影响到风险厌恶的厂商的生产行为。对于这一点,理论界早有研究。早在1971年,agnar sandmo就在模型中严格证明了,风险厌恶的厂商在面对不确定的价格的时候会减小自己的产出(sandmo 1971)。但是一旦存在远期市场、期货市场及期权市场等这些可以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市场的时候,厂商可以将自己面临的价格风险转移给金融市场中的买方和其他投机。holthausen(1979)及lapan等人(lapan et.a1.1991)也证明了当期货价格与未来现货价格的期望相等时,也就是所谓的期货价格是无偏的时候.厂商的产量与它面对一个等于未来现货价格期望的确定的价格下所选择的产量一样。这也就是说。通过包括期货市场这些金融市场的引入,可以提高厂商的产量(相对没有这些市场时而言)。

在现有的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将主要对不存在期货市场和存在期货市场两种情况下风险厌恶的厂商的生产决策研究,以此发现期货市场风险转移功能对市场参与者的福利的影响情况,从而证明期货市场的确能够通过风险转移弥补现货市场的不足,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1.无期货市场时的厂商决策。

在这部分中,我们遵循sandmo(1971)的框架,分析没有期货市场时厂商的生产决策。我们假设:

(1)厂商处于完全竞争市场。

(2)厂商从其利润中获得效用。其效用函数为一个以

2.存在期货市场时的厂商决策。

此处我们在模型中引入期货市场,并研究这一市场的引入对厂商生产的影响。为了分析的简便,我们这里借用hohhausen的假设,即市场的参与者并不是像现实中那样在期货合约到期之前平仓,而是持有期货合约一直到期并履行合约。因此,实际上这里讨论的更像是远期市场。但是只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无套利关系能够始终成立,这里的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真实期货市场的状况。

假设厂商在期货市场上有总量为h的套期保值头寸。期货合约的当期价格为f,未来价格为b。则厂商的最优化问题可以写为

由(10)式可以得出结论:当存在期货市场时,厂商的生产决策只受期货价格b的影响。当期货的价格等于未来现货市场的价格的期望时(b=e[p]=μ),厂商的行为与完全竞争条件下面对确定价格时的行为一样,即 而厂商的风险厌恶程度仅仅影响厂商在期货市场的头寸。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没有期货市场的情况,期货市场的引入能提高厂商的产量( ),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产量。

进一步,当期货的价格b<μ时,厂商的产出低于价格为确定时的产出。此时期货市场的引入是否会增加厂商的产量(相对于没有期货市场,而价格又是不确定的情况),是不确定的。具体要依期货价格而定。而当期货的价格b>μ时,厂商的产出高于价格为确定时的产出。这就说明,如果期货市场非有效,则其对现货市场乃至资源配置的作用很可能是负面的。

基于微观角度,我们发现在不确定的情形下,有效率的期货市场确实能够弥补现货市场的不足。即其通过转移厂商面对的价格风险,促使风险厌恶的厂商做出有效率的产量决策,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四、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功能促进经济增长

下面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作为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所谓价格发现是指在期货市场上通过公平竞争、高度透明和集中交易的方式所形成的,最接近市场真实需要,能够反映当前和未来供求关系,指导现实生产和经营的价格水平。

由于现货价格在形成过程中的时滞性、分散性和更重要的信息不对称性,其价格的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以其作为市场信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形成高昂的交易成本。而由于规则公平,买家和卖家众多,期货市场积聚了各方面广泛信息。由此信息集中过滤所形成的期货价格,必然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真实的供求状况及其未来价格变动趋势,形成正确的价格信号。这样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就显著地降低了相关商品的交易成本,促进了商品的交易乃至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根本作用就是显著降低商品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williams(1986)则从另一角度论证了期货市场降低交易成本的基本作用。他指出原则上任何一种商品和服务都应有一个市场,但为了降低整个交易成本,市场的数目应在满足交易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有的商品或服务没有必要在有形的市场中交易,而可以在隐性市场上进行交易。两个有形的市场交易一般就可以衍生出一个隐性(市场)交易。事实上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借贷市场就是这样相互联系的。所谓套期保值,就是期货交易和现货交易的结合,其实质包含着一种隐性的商品借贷交易。所以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期货市场是一种隐性借贷市场。故而期货市场的重要作用应是规避信用风险,减低交易成本。

下面我们采用yang和borland(1991)建立的新兴古典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研究期货市场是如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经济增长的。

由上可见,交易条件越好,交易成本越低,则分工的演进就越快,专业化经济优势就越强,从而经济增长也就越快。

而期货市场恰恰就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我们可以延续上述思路具体分析一下:

在t=o时,分工水平很低,每种贸易品均有多个生产者。因而购买者可以选择其中任一,即使购买者在这一生产领域已停止人力资本积累。所以此时存在一个瓦尔拉斯机制。然而可以证明,由于熟能生巧和专业化经济,经济可能演进到极端分工的状态:每种产品只有极少生产者,每个人作为他的专业产品的出售者就是一个垄断者,而作为其它产品的购买者,相对其中的生产者而言是没有竞争力的(因为此人已停止在此领域的人力资本积累)。所以在t很大时,存在一个对称的多边垄断机制,垄断造成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了阻止专业化经济优势被充分利用的内生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

而以期货市场为代表的长期合约制度安排,可用于限制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内生交易成本。如前假设,所有交易都是通过一个合约系统和一个期货市场来进行谈判。在t=o时期的一个瓦尔拉斯机制决定所有的长期合约。这些长期合约不能在以后重新谈判。t=-o时期任何人都没有生产活动的经验,因而人们事前完全相同并无“专家”与“外行”之分。因为所有的交易通过合约系统被在t=o时期运作的期货市场完全决定,因此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者会从熟能生巧中获得垄断权力,但在合约签订之时还没有垄断权力存在。与所有人的理性预期假设结合,t=o期的瓦尔拉斯机制是可行的。因此期货市场的功能就是消除由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内生交易成本。如果没有期货市场,由熟能生巧和专业化经济引致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根据新兴古典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我们发现期货市场能够降低经济体系的内生交易成本,促进社会分工水平的提高,最终促进经济增长。

市场经济研究篇2

关键词:期货市场;国民经济;价格发现;风险转移

一、引言

我国期货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办以来。经历了不平常的发展道路。经过数年的整顿规范,我国期货市场的市场环境、内部结构、市场规模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期货市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期货市场交易规模近来出现了持续的恢复性增长。

值此期货市场蓬勃发展之机,我们更应该在反思中国期货市场走过的曲折道路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期货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人地探讨,客观认识我国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揭示期货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这样才能够为促进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保障。

二、文献综述

关于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即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的理论分析。据其对期货市场经济功能强调重点的不同,研究可分为三大观点:首先是传统的观点,即认为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就是风险转移,如samuelson(1965)首先将商品期货界定为“票据”,然后通过对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价格的两种形式的分析,指出商品期货市场具有稳定价格(价格熨平)的功能,同时还具有风险分摊(套期保值)的功能。其次是期货市场的流动性理论,working(1962)和telser(1981,1986)认为,就风险转移而言远期比期货更有效。所以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风险转移,而在于为市场参与者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流动性。而williams(1986)则提出了隐性借贷理论。他认为套期保值实质上是一隐性借贷行为,所以期货市场是一种隐性借贷市场。故而期货市场的重要作用应是规避信用风险,减低交易成本。综合上述观点,hieronymus(1993)指出,最接近自由竞争的期货市场,其主要功能在于确定投机价格,提供风险转移机制和建立公平的融资渠道等几方面。

在国内,由于期货市场长期处于试点、整顿阶段,故而关于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探讨一直都未停止,但这些探讨大都集中于宏观层面的实践总结。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常清(1999)提出,应在反思10年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对诸如经济发展与期货市场建设;期货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改革;期货市场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期货市场会否制造泡沫经济等有关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陈述云(2001)指出期货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有利于商品生产经营者改善内部经营管理,避免价格风险。提高经营效益;(2)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提供价格决策信息;(3)有利于完善市场体系与市场价格形成机制;(4)有利于建立各种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和均衡关系。姜洋(2005)认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有助于确立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助于推进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机制,并且有助于健全我国石油安全机制。田源(2005)亦指出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决定了它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能够帮助国家化解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趋利避害,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而马文胜(2005)则将新形势下期货市场的功能归结为:(1)宏观功能,包括保护国民经济安全与国家利益、对产业调整起宏观调控作用和联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等三方面;(2)微观功能,包括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和形成良好投资渠道两方面。曹和平(2005)也提出:期货行业是一个能够直接为gdp带来增长的实物性产业。期货市场不仅能够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而且由于它自己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比其它的银证期保类产业要快,这就使它能够成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剂。

综述国内外有关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期货市场作为高级的市场组织形式,具有形成价格进而优化资源配置的根本作用。故而期货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就在于:(1)风险转移功能,也就是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能够有效的转移价格风险,其实质就是期货市场通过形成合理的风险价格(套保费用),将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在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之间进行有效转移。(2)价格发现功能,也就是由于期货市场具有公开性、预期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期货价格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当前和未来的市场供求,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在两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期货市场可衍生出一系列具体的派生功能。首先是期货市场的宏观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促进经济增长;(2)平稳经济波动;(3)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其次是期货市场的微观功能,主要是帮助企业转移价格风险,锁定生产成本,保障经营收益。事实上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也就在于此。

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探讨很多。但前期文献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前期文献的理论探讨多为局部均衡分析或简单经验判断,尚未发现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运用金融经济学基本理论对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进行规范分析的成果;同时全面系统地理论研究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状况的具体文献也几近于无。这就说明国内外在这两方面的工作实际尚未展开,而这种状况既与目前国内期货市场高速增长的现状不相适应,更会阻碍未来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

所以,下面我们即对期货市场的两个基本经济功能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

三、期货市场通过风险转移功能优化资源配置

这部分的研究我们主要从微观角度人手,讨论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期货市场没有出现以前,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承担来自于季节性的变化、自然因素的影响和政治因素的影响的全部价格波动的风险,这种风险会给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期货市场出现以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来将价格波动的风险有偿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这就是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功能。

我们认为,期货市场通过风险转移功能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这一点可以通过下面的局部均衡分析来证明。

不确定的价格会影响到风险厌恶的厂商的生产行为。对于这一点,理论界早有研究。早在1971年,agnar sandmo就在模型中严格证明了,风险厌恶的厂商在面对不确定的价格的时候会减小自己的产出(sandmo 1971)。但是一旦存在远期市场、期货市场及期权市场等这些可以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市场的时候,厂商可以将自己面临的价格风险转移给金融市场中的买方和其他投机。holthausen(1979)及lapan等人(lapan et.a1.1991)也证明了当期货价格与未来现货价格的期望相等时,也就是所谓的期货价格是无偏的时候.厂商的产量与它面对一个等于未来现货价格期望的确定的价格下所选择的产量一样。这也就是说。通过包括期货市场这些金融市场的引入,可以提高厂商的产量(相对没有这些市场时而言)。

在现有的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将主要对不存在期货市场和存在期货市场两种情况下风险厌恶的厂商的生产决策研究,以此发现期货市场风险转移功能对市场参与者的福利的影响情况,从而证明期货市场的确能够通过风险转移弥补现货市场的不足,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1.无期货市场时的厂商决策。

在这部分中,我们遵循sandmo(1971)的框架,分析没有期货市场时厂商的生产决策。我们假设:

(1)厂商处于完全竞争市场。

(2)厂商从其利润中获得效用。其效用函数为一个以

2.存在期货市场时的厂商决策。

此处我们在模型中引入期货市场,并研究这一市场的引入对厂商生产的影响。为了分析的简便,我们这里借用hohhausen的假设,即市场的参与者并不是像现实中那样在期货合约到期之前平仓,而是持有期货合约一直到期并履行合约。因此,实际上这里讨论的更像是远期市场。但是只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无套利关系能够始终成立,这里的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真实期货市场的状况。

假设厂商在期货市场上有总量为h的套期保值头寸。期货合约的当期价格为f,未来价格为b。则厂商的最优化问题可以写为

由(10)式可以得出结论:当存在期货市场时,厂商的生产决策只受期货价格b的影响。当期货的价格等于未来现货市场的价格的期望时(b=e[p]=μ),厂商的行为与完全竞争条件下面对确定价格时的行为一样,即 而厂商的风险厌恶程度仅仅影响厂商在期货市场的头寸。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没有期货市场的情况,期货市场的引入能提高厂商的产量( ),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产量。

进一步,当期货的价格b<μ时,厂商的产出低于价格为确定时的产出。此时期货市场的引入是否会增加厂商的产量(相对于没有期货市场,而价格又是不确定的情况),是不确定的。具体要依期货价格而定。而当期货的价格b>μ时,厂商的产出高于价格为确定时的产出。这就说明,如果期货市场非有效,则其对现货市场乃至资源配置的作用很可能是负面的。

基于微观角度,我们发现在不确定的情形下,有效率的期货市场确实能够弥补现货市场的不足。即其通过转移厂商面对的价格风险,促使风险厌恶的厂商做出有效率的产量决策,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四、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功能促进经济增长

下面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作为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所谓价格发现是指在期货市场上通过公平竞争、高度透明和集中交易的方式所形成的,最接近市场真实需要,能够反映当前和未来供求关系,指导现实生产和经营的价格水平。

由于现货价格在形成过程中的时滞性、分散性和更重要的信息不对称性,其价格的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以其作为市场信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形成高昂的交易成本。而由于规则公平,买家和卖家众多,期货市场积聚了各方面广泛信息。由此信息集中过滤所形成的期货价格,必然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真实的供求状况及其未来价格变动趋势,形成正确的价格信号。这样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就显著地降低了相关商品的交易成本,促进了商品的交易乃至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根本作用就是显著降低商品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williams(1986)则从另一角度论证了期货市场降低交易成本的基本作用。他指出原则上任何一种商品和服务都应有一个市场,但为了降低整个交易成本,市场的数目应在满易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有的商品或服务没有必要在有形的市场中交易,而可以在隐性市场上进行交易。两个有形的市场交易一般就可以衍生出一个隐性(市场)交易。事实上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借贷市场就是这样相互联系的。所谓套期保值,就是期货交易和现货交易的结合,其实质包含着一种隐性的商品借贷交易。所以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期货市场是一种隐性借贷市场。故而期货市场的重要作用应是规避信用风险,减低交易成本。

下面我们采用yang和borland(1991)建立的新兴古典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研究期货市场是如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经济增长的。

由上可见,交易条件越好,交易成本越低,则分工的演进就越快,专业化经济优势就越强,从而经济增长也就越快。

而期货市场恰恰就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我们可以延续上述思路具体分析一下:

在t=o时,分工水平很低,每种贸易品均有多个生产者。因而购买者可以选择其中任一,即使购买者在这一生产领域已停止人力资本积累。所以此时存在一个瓦尔拉斯机制。然而可以证明,由于熟能生巧和专业化经济,经济可能演进到极端分工的状态:每种产品只有极少生产者,每个人作为他的专业产品的出售者就是一个垄断者,而作为其它产品的购买者,相对其中的生产者而言是没有竞争力的(因为此人已停止在此领域的人力资本积累)。所以在t很大时,存在一个对称的多边垄断机制,垄断造成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了阻止专业化经济优势被充分利用的内生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

而以期货市场为代表的长期合约制度安排,可用于限制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内生交易成本。如前假设,所有交易都是通过一个合约系统和一个期货市场来进行谈判。在t=o时期的一个瓦尔拉斯机制决定所有的长期合约。这些长期合约不能在以后重新谈判。t=-o时期任何人都没有生产活动的经验,因而人们事前完全相同并无“专家”与“外行”之分。因为所有的交易通过合约系统被在t=o时期运作的期货市场完全决定,因此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者会从熟能生巧中获得垄断权力,但在合约签订之时还没有垄断权力存在。与所有人的理性预期假设结合,t=o期的瓦尔拉斯机制是可行的。因此期货市场的功能就是消除由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内生交易成本。如果没有期货市场,由熟能生巧和专业化经济引致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根据新兴古典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我们发现期货市场能够降低经济体系的内生交易成本,促进社会分工水平的提高,最终促进经济增长。

市场经济研究篇3

关键词:期货市场;国民经济;价格发现;风险转移

一、引言

我国期货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办以来。经历了不平常的发展道路。经过数年的整顿规范,我国期货市场的市场环境、内部结构、市场规模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期货市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期货市场交易规模近来出现了持续的恢复性增长。

值此期货市场蓬勃发展之机,我们更应该在反思中国期货市场走过的曲折道路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期货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人地探讨,客观认识我国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揭示期货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这样才能够为促进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保障。

二、文献综述

关于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即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的理论分析。据其对期货市场经济功能强调重点的不同,研究可分为三大观点:首先是传统的观点,即认为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就是风险转移,如Samuelson(1965)首先将商品期货界定为“票据”,然后通过对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价格的两种形式的分析,指出商品期货市场具有稳定价格(价格熨平)的功能,同时还具有风险分摊(套期保值)的功能。其次是期货市场的流动性理论,Working(1962)和Telser(1981,1986)认为,就风险转移而言远期比期货更有效。所以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风险转移,而在于为市场参与者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流动性。而Williams(1986)则提出了隐性借贷理论。他认为套期保值实质上是一隐性借贷行为,所以期货市场是一种隐性借贷市场。故而期货市场的重要作用应是规避信用风险,减低交易成本。综合上述观点,Hieronymus(1993)指出,最接近自由竞争的期货市场,其主要功能在于确定投机价格,提供风险转移机制和建立公平的融资渠道等几方面。

在国内,由于期货市场长期处于试点、整顿阶段,故而关于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探讨一直都未停止,但这些探讨大都集中于宏观层面的实践总结。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常清(1999)提出,应在反思10年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对诸如经济发展与期货市场建设;期货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改革;期货市场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期货市场会否制造泡沫经济等有关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陈述云(2001)指出期货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有利于商品生产经营者改善内部经营管理,避免价格风险。提高经营效益;(2)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提供价格决策信息;(3)有利于完善市场体系与市场价格形成机制;(4)有利于建立各种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和均衡关系。姜洋(2005)认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有助于确立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助于推进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机制,并且有助于健全我国石油安全机制。田源(2005)亦指出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决定了它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能够帮助国家化解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趋利避害,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而马文胜(2005)则将新形势下期货市场的功能归结为:(1)宏观功能,包括保护国民经济安全与国家利益、对产业调整起宏观调控作用和联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等三方面;(2)微观功能,包括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和形成良好投资渠道两方面。曹和平(2005)也提出:期货行业是一个能够直接为GDP带来增长的实物性产业。期货市场不仅能够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而且由于它自己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比其它的银证期保类产业要快,这就使它能够成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剂。

综述国内外有关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期货市场作为高级的市场组织形式,具有形成价格进而优化资源配置的根本作用。故而期货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就在于:(1)风险转移功能,也就是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能够有效的转移价格风险,其实质就是期货市场通过形成合理的风险价格(套保费用),将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在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之间进行有效转移。(2)价格发现功能,也就是由于期货市场具有公开性、预期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期货价格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当前和未来的市场供求,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在两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期货市场可衍生出一系列具体的派生功能。首先是期货市场的宏观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促进经济增长;(2)平稳经济波动;(3)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其次是期货市场的微观功能,主要是帮助企业转移价格风险,锁定生产成本,保障经营收益。事实上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也就在于此。

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探讨很多。但前期文献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前期文献的理论探讨多为局部均衡分析或简单经验判断,尚未发现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运用金融经济学基本理论对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进行规范分析的成果;同时全面系统地理论研究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状况的具体文献也几近于无。这就说明国内外在这两方面的工作实际尚未展开,而这种状况既与目前国内期货市场高速增长的现状不相适应,更会阻碍未来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

所以,下面我们即对期货市场的两个基本经济功能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

三、期货市场通过风险转移功能优化资源配置

这部分的研究我们主要从微观角度人手,讨论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期货市场没有出现以前,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承担来自于季节性的变化、自然因素的影响和政治因素的影响的全部价格波动的风险,这种风险会给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期货市场出现以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来将价格波动的风险有偿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这就是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功能。

我们认为,期货市场通过风险转移功能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这一点可以通过下面的局部均衡分析来证明。

不确定的价格会影响到风险厌恶的厂商的生产行为。对于这一点,理论界早有研究。早在1971年,AgnarSandmo就在模型中严格证明了,风险厌恶的厂商在面对不确定的价格的时候会减小自己的产出(Sandmo1971)。但是一旦存在远期市场、期货市场及期权市场等这些可以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市场的时候,厂商可以将自己面临的价格风险转移给金融市场中的买方和其他投机。Holthausen(1979)及Lapan等人(Lapanet.a1.1991)也证明了当期货价格与未来现货价格的期望相等时,也就是所谓的期货价格是无偏的时候.厂商的产量与它面对一个等于未来现货价格期望的确定的价格下所选择的产量一样。这也就是说。通过包括期货市场这些金融市场的引入,可以提高厂商的产量(相对没有这些市场时而言)。

在现有的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将主要对不存在期货市场和存在期货市场两种情况下风险厌恶的厂商的生产决策研究,以此发现期货市场风险转移功能对市场参与者的福利的影响情况,从而证明期货市场的确能够通过风险转移弥补现货市场的不足,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1.无期货市场时的厂商决策。

在这部分中,我们遵循Sandmo(1971)的框架,分析没有期货市场时厂商的生产决策。我们假设:

(1)厂商处于完全竞争市场。

(2)厂商从其利润中获得效用。其效用函数为一个以

2.存在期货市场时的厂商决策。

此处我们在模型中引入期货市场,并研究这一市场的引入对厂商生产的影响。为了分析的简便,我们这里借用Hohhausen的假设,即市场的参与者并不是像现实中那样在期货合约到期之前平仓,而是持有期货合约一直到期并履行合约。因此,实际上这里讨论的更像是远期市场。但是只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无套利关系能够始终成立,这里的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真实期货市场的状况。

假设厂商在期货市场上有总量为h的套期保值头寸。期货合约的当期价格为f,未来价格为b。则厂商的最优化问题可以写为

由(10)式可以得出结论:当存在期货市场时,厂商的生产决策只受期货价格b的影响。当期货的价格等于未来现货市场的价格的期望时(b=E[P]=μ),厂商的行为与完全竞争条件下面对确定价格时的行为一样,即而厂商的风险厌恶程度仅仅影响厂商在期货市场的头寸。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没有期货市场的情况,期货市场的引入能提高厂商的产量(),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产量。

进一步,当期货的价格b<μ时,厂商的产出低于价格为确定时的产出。此时期货市场的引入是否会增加厂商的产量(相对于没有期货市场,而价格又是不确定的情况),是不确定的。具体要依期货价格而定。而当期货的价格b>μ时,厂商的产出高于价格为确定时的产出。这就说明,如果期货市场非有效,则其对现货市场乃至资源配置的作用很可能是负面的。

基于微观角度,我们发现在不确定的情形下,有效率的期货市场确实能够弥补现货市场的不足。即其通过转移厂商面对的价格风险,促使风险厌恶的厂商做出有效率的产量决策,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四、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功能促进经济增长

下面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作为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所谓价格发现是指在期货市场上通过公平竞争、高度透明和集中交易的方式所形成的,最接近市场真实需要,能够反映当前和未来供求关系,指导现实生产和经营的价格水平。

由于现货价格在形成过程中的时滞性、分散性和更重要的信息不对称性,其价格的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以其作为市场信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形成高昂的交易成本。而由于规则公平,买家和卖家众多,期货市场积聚了各方面广泛信息。由此信息集中过滤所形成的期货价格,必然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真实的供求状况及其未来价格变动趋势,形成正确的价格信号。这样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就显著地降低了相关商品的交易成本,促进了商品的交易乃至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根本作用就是显著降低商品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Williams(1986)则从另一角度论证了期货市场降低交易成本的基本作用。他指出原则上任何一种商品和服务都应有一个市场,但为了降低整个交易成本,市场的数目应在满易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有的商品或服务没有必要在有形的市场中交易,而可以在隐性市场上进行交易。两个有形的市场交易一般就可以衍生出一个隐性(市场)交易。事实上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借贷市场就是这样相互联系的。所谓套期保值,就是期货交易和现货交易的结合,其实质包含着一种隐性的商品借贷交易。所以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期货市场是一种隐性借贷市场。故而期货市场的重要作用应是规避信用风险,减低交易成本。

下面我们采用Yang和Borland(1991)建立的新兴古典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研究期货市场是如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经济增长的。

由上可见,交易条件越好,交易成本越低,则分工的演进就越快,专业化经济优势就越强,从而经济增长也就越快。

而期货市场恰恰就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我们可以延续上述思路具体分析一下:

在t=O时,分工水平很低,每种贸易品均有多个生产者。因而购买者可以选择其中任一,即使购买者在这一生产领域已停止人力资本积累。所以此时存在一个瓦尔拉斯机制。然而可以证明,由于熟能生巧和专业化经济,经济可能演进到极端分工的状态:每种产品只有极少生产者,每个人作为他的专业产品的出售者就是一个垄断者,而作为其它产品的购买者,相对其中的生产者而言是没有竞争力的(因为此人已停止在此领域的人力资本积累)。所以在t很大时,存在一个对称的多边垄断机制,垄断造成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了阻止专业化经济优势被充分利用的内生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

而以期货市场为代表的长期合约制度安排,可用于限制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内生交易成本。如前假设,所有交易都是通过一个合约系统和一个期货市场来进行谈判。在t=O时期的一个瓦尔拉斯机制决定所有的长期合约。这些长期合约不能在以后重新谈判。t=-O时期任何人都没有生产活动的经验,因而人们事前完全相同并无“专家”与“外行”之分。因为所有的交易通过合约系统被在t=O时期运作的期货市场完全决定,因此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者会从熟能生巧中获得垄断权力,但在合约签订之时还没有垄断权力存在。与所有人的理性预期假设结合,t=O期的瓦尔拉斯机制是可行的。因此期货市场的功能就是消除由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内生交易成本。如果没有期货市场,由熟能生巧和专业化经济引致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根据新兴古典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我们发现期货市场能够降低经济体系的内生交易成本,促进社会分工水平的提高,最终促进经济增长。

市场经济研究篇4

根据相关性原则:一切人类事务必须对相关者公开。以这一原则为准绳,可以把人类活动分成两大领域,一个是仅与自己或周围少数人相关的领域,即私人领域,发生在这一领域的是私人事务;另一个是与一定地理区域内所有成员相关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发生在这一领域的是公共事务,如国家大事。何谓公与私?简言之,公与私是指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关系。细分之,公私关系是一对矛盾,公私矛盾有三种含义:一是利益范畴,公指社会公共利益,私指个人利益;二是财产范畴,公指社会公共财产,私指私人财产;三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范畴,公指公有制,私指私有制。本文侧重于前两种含义的公私关系的研究。根据对立统一的规律,公与私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而相互依存。作为矛盾的双方,没有私,就无所谓公,没有公,也就无所谓私,失去了其中任何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在中外历史上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两个领域并没有用法律规定出明确的界限。往往是统治者的“私”凌驾于国家的“公”,国家的“公”又凌驾于臣民的“私”。个人在私人领域内的自得不到保障。“私”就是属于“公”,故必须对“公”公开。“公”是统治者的私事,天下的事也是帝王的事,与普通的民众无关。“公私之辨”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论题之一,公而不私,大公无私是这一辩题的基本结论。可是,理论与实践总是有间距,在实际社会政治生活中,私心、私欲人所难免,谋利、逐利或难舍弃。于是千百年来,有公有私,或公或私,何去何从,论辩不已。早在先秦时代,儒学宗师们就倡导“公而不私”,《尚书•周官》中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①的提法,法家的韩非子则提出“公私之相背也”和“去私心,行公义’,②认为“公”与“私”是根本对立的;汉儒则概括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③这样一来,“私利”就被排除出道德的价值规定。显然,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公私观是一直把“兴公灭私”看作是国家富强的秘诀,也就是强调公与私的绝对对立。于是,“私”被彻底逐出了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活乃至语言文字。但其结果不是使得中国人更加“崇公”,反而更加重私;不是使中国变得更加富强,反而使中国更加贫弱,并最终迫使中国走上了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市场经济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公私观念。市场经济完全承认个人追求“私利”的权利,它不要求牺牲私人的正当利益。

二、市场社会要求和谐的公私观

(一)强调公私和谐是近代以来的西方传统。在西方文化中,公与私,虽有分野,但并不存在深刻矛盾,强调只有公、私并立的社会才可能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而且,当公私冲突时,总是忧心“公域”侵人“私域”。西方文化承认公私矛盾,但并不认为两者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阴暗、高尚与卑劣的不可调和的关系。就国家、社会而言,两者互为必要条件。艾德维尔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悖论:“私人的罪恶产生公共利益。”④,亚当•斯密和曼德维尔更进一步,在他们看来,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使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就会造成社会利益的总实现。与此同时,个人只有在为他人利益服务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自己的私利。这样,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就神奇般地达到和谐。传统的“尊公灭私”的公私观之所以注定行不通,就在于公与私的关系在实际中不是势不两立的。然而,公私也不是二元平等的,而是公必须以“私”为依托的。两者不是谁消灭谁的问题,而是相互协调的问题。既然每个个人都对自己的生存承担了不可取代的责任,他就有权利为自己的生存谋取必要的利益。公的重要,不在于抹煞私人利益及取缔属于私人事务的领域,而是在于它能代表众人之私,实现众人之私。背离众人之私的“公益”只能是一己之私。故公来自私,私是公的本位。这也正是公民应当具有参政权和议政权的正当性来源。应当承认,公私之间会存在的某种冲突,甚至是剧烈的冲突。即便如此,对公主要的威胁是统治集团的自私,不是普通个人的自私。

(二)市场经济的确立改变了公私两个领域之间公私不分、以公压私、化公为私的界限模糊的状态,为私人领域从公领域的分离与独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市场经济的正当性、可行性来源于它认为人是追求自身利益的动物,并完全承认个人追求“私利”的权利。承认“我”与“私”的正当性是约束“私”泛滥与“我”膨胀的最有效、最正当的途径。市场经济意味着市场中的商业行为要依据法律,更重要的是政府行为也必须依据法律。市场经济的相对独立性基于公私的区分,公共权力的作用应该被严格地限定在公共领域;而且在私人生活方面,个人通过各种联合和结社,基本上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日常事务。国家不能代替个人处理私人事务。例如,不能通过宪法或法律规定,谁与谁应该结婚,或是谁应该抽某个牌子的香烟。立宪国家不应介人公民的道德事务,不能逼迫人们去事事都追求至善至美。、共和都是旨在解决公共领域的间题,而不是规定和控制纯私人性的行为。市场经济为公民提供了经济上的独立以免受国家权力的绝对支配。公共利益是在特定的制度架构内追求个人利益的产物。私人利益之和便是公益。但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人所刻意追求的私人利益之和,却未必是公益。而刻意追求公益的结果往往只会有益于特殊利益。在自由的市场之下,私人的利益会造就公共利益。促进公共利益往往是政府扩大其权力和规模所援引的理由,但这会瓦解正常的市场秩序。公益只能是私人利益的和谐组合,脱离了私人利益便无公益。国家只是公民的集合,除公民的个人利益,国家自己没有特殊的利益。所以,公共利益要求的是限制政府权力的作用和范围,而不是相反。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权力不受限制,就不免会破坏市场秩序的自主和完整。宪法正是勘定国家权力的界限以确保其不被逾越的最权威、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也只有具备了上述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才能解放和保护个人及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营造出最适合经济发展和财富增值的政治制度环境。那么,在市场经济下,怎样划分公与私的界线呢?对每个人来讲,“私”包括个人自由和私人领域。个人自由又包括人身自由和经济自由。经济自由即追求财富、创造财富的自由,也就是谋利的自由。而私人领域由私人自主支配的空间构成,它的存在是要为个人追求其正当的利益造就一个受保护的空间。而涉及每个成员的利益的公共事务及其管理就构成了公共领域。它是为了实现“私”而出现的,它是私的派生。公的确像黄金一样可贵,但“私”却像粮食一样必不可少。黄金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在必要时能换来大量的粮食。公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能服务于众人的利益。公益要么作为私利之“和”,要么作为实现少数人之私利的工具。公益的立足点在于公私利害之一致。一旦为公必须废“私”,为私不免害公,最后公私两亡。

三、确立正确的公私观的现实价值

(一)确立正确的公私观才能真正实施。之于宪法,犹如法治之于法制。的本质的确是而且必须是限制政府。为了限制政府,人们创设了分权制衡的制度。弗里德里希认为的核心特征是分权。主张权威的基础在于人民,把政治纳人法律程度形式法治。它意味着法律上,意味着政府的行为必须服从宪法和法律,而不是服从掌权者的意志。产生的重要前提之一是,观念领域和突然领域有公共事物与私人事物之分。政府由公共权力机构组成,社会由非公共性自治团体组成,后者在性质上之所以是私的,是因为这些组织的建立是以满足一些公民个人的需要为目的。在这种公私两者的基础上,政府行为的范围被多样地限制在公共领域;从而个人自由得以保障,个人利益才具备了实现的机制。

市场经济研究篇5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路工程;经济管理

一、基于市场经济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竞争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十分激烈,而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也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在其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此之外,公路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物资材料,必须有良好的工程经济管理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而建筑公司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应该学会顺应经济的发展,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消耗,完成公路工程建设。

二、基于市场经济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路经济管理人员的市场经济意识不足,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相关设备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动态没有与市场对应,因此,在进行材料的选购、设备及技术的引进方面都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2)公路工程的经济管理模式过于单一,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导致公路工程的经济管理体系无法正常进行。而工程经济管理主要以静态发展为主,主要的精力会放在工程完成后的结算部分,这样导致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施工成本超出预算,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3)由于公路工程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一旦公路施工管理工作中有些许的调整,都会影响公路施工的进程,而目前的经济管理工作对于公路工程施工的效率、质量等都没有提升作用。

三、基于市场经济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策略分析

(一)创新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模式

由于经济市场的发展与进步,目前的公路工程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已经没办法满足经济管理的需求,为了更好的控制公路工程的成本预算,因此要引进全新的动态成本控制方法。而这种动态成本控制方法就是通过对施工全过程的成本都进行分析、控制,不仅包括施工的最后核算,也包括了施工准备阶段以及实施阶段的成本支出,而这种动态的成本空置房那个发主要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物料成本的增加或减少有一个动态调整的范围,即使市场价格发生一定的变化,也都在可控的范围内,避免了预算不足的问题的发生。动态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能够弥补之前的成本控制的不足,及时对工程的成本进行动态调整,对促进公路工程的经济管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完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制度

要想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体系,就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而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不仅要制定严格的监督制度,还要将已有的经济体系进行完善,引进正规化的财务申报流程,规避财务混乱等问题的出现,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成本,对公路工程经济发展有着促进的作用。面对目前有些混乱的经济管理体系,相关的管理人员也要提高综合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全面提高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提升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效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工作效率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生命力。而目前的公路项目不断的增加,可以适当的引进一些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策略,有助于经济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多项目管理就是众多管理策略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多用于对公路工程进行合理分类,实现公路项目工程资源共享,推动工程建设的进度,不仅有利于项目的技术交流,也可以更好的提升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更好的控制施工成本,大大的缩短工期,推动公路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公路建设的推荐,消耗的成本也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控制公路工程建设成本,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才能够有效的推荐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研究。综上所述,公路工程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快,随着经济与技术的进步,则需要有更多的进步与发展。而目前来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的负责人不断的改变经济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从而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推动公路工程建设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市场经济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应用与发展[J].章秋雯.科技经济市场.2014(08)

市场经济研究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犯罪现状成因对策

一、市场经济下经济类犯罪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的生产、交易、流通和消费环节,经济类犯罪案件的数量日益增多。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结构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巨大转变,从而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旧的体制尚未被取代之前,新的经济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市场经济的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和漏洞,使得犯罪分子抓住时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最终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市场经济下经济类犯罪的特点

(一)主观故意性

在经济类犯罪当中,犯罪分子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形态。其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金钱和私欲而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而且在经济类犯罪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犯罪主体具有身份特定性,他们利用职务之便,、贪图钱财,最终走上不归路。

(二)技术性

经济类犯罪案件当中,犯罪分子的行为大多侵犯的是国家、企业或者个人的财产利益,并未对被害者进行人身方面的损害。而且在犯罪的过程中,往往利用高科技为犯罪行为提供便利。比如犯罪分子作案的交通工具、手段、和方法,大多甚至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用于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现。从而加大犯罪侦查的成本和时间。

(三)团队性

由于经济类犯罪的复杂性,大多数的犯罪分子为了追求犯罪结果的发生,往往采取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作案。走私罪就是团队协作的一种典型经济犯罪。

三、市场经济下经济类犯罪的成因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特点,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经济主体能够通过合法的行为获取最大利益。但是,在市场经济允许下的自由竞争能够谋取到的巨大经济利益却容易导致犯罪分子的不法行为。因此,市场经济对于经济类犯罪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导致市场经济主体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市场主体必须是具有独立的经营权,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能力才能成为企业法人。而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由于经济的独立性,使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弱化,使得企业内部员工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萌发犯罪意图,最终导致犯罪的发生。

(二)市场经济的营利性助长了犯罪意图

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生产商品并不是满足消费者对于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而是在买卖的过程中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市场经济的营利性导致许多人趋之若鹜,为了追求巨大的经济效益,不惜铤而走险、采用非法的手段来谋求自己的利益,从而构成犯罪。比如走私犯罪、犯罪、信用卡诈骗罪等,都是由于犯罪分子在市场经济营利性的驱动下,萌生了犯罪的意图。

(三)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导致犯罪分子不法行为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其允许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一定的自由当中展开公平竞争。竞争促使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能够不断的创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争取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正是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时刻威胁着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根本,一旦在竞争中处于弱势,便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一些企业就在竞争当中,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利益,致使不法行为的产生。

四、预防和控制经济类犯罪的对策

(一)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由于社会舆论对于公民的行为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我们要通过报纸、电视、讲座和活动宣传的方式,在思想上进行宣传教育,向群众普及国家打击经济犯罪的决心和举措,以及预防经济类犯罪的常识,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鼓励公民举报经济类犯罪案件线索,把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相结合,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观念,通过强化社会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最终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减少经济类犯罪的发生。

(二)不断完善经济立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

当前,经济类犯罪案件的层出不穷,使得市场经济受到很大的波动。因此,在经济立法的过程中,应当适当考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把握经济类犯罪分子的心理,努力调整立法规范,争取让犯罪分子五可乘之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在法律层面上,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发展。

(三)强化司法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侦查水平

经济类犯罪案件的特殊性使得执法机关必须培养一批能够严厉打击经济类犯罪案件的队伍。因此,必须重视执法司法队伍建设,对其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使其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转变执法观念,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水平,强化法学专业素质。专业的执法司法队伍的建设将对社会形成一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深层上解决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现象。

(四)加大科技手段的投入,严厉打击经济犯罪

由于现代经济类犯罪大多依托高科技进行犯罪,使得在实际操作中调查取证和侦查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执法机关要主动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主动适应新形势。在案件侦查和取证阶段,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获取犯罪信息和线索,积极探索打击经济犯罪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对经济类犯罪案件的严厉打击,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时期,既存在经济类犯罪案件的经济基础,也存在诱发经济犯罪案件的思想因素。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经济犯罪的客观条件,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类犯罪案件的发生,依据市场经济和经济犯罪的共生性原则,充分认识到严厉打击经济类犯罪案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加强经济犯罪知识的教育宣传,强化执法司法队伍建设,利用高科技手段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减少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从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扬春洗,高格.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研究[J].北京大学出版社

[2]马克昌.经济犯罪新论破环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研究[J].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3]朱兴有魏赛娟新型经济犯罪研究[J].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5月.

[4]任克勤.经济犯罪案件侦查[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市场经济研究篇7

一、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房地产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房地产行业稳定的基础,同时也是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保障。因此,在当前对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是保障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此外,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对我国竞争力提升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首先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1.提升国民收入。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总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我国的国民经济之所以能长久健康的稳定发展与房地产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房地产经济的效益提升在所有的行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也为我国国民收入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在生活质量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住房需求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给人们的住房条件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楼房的多层建筑到高层建筑,再到花园式别墅,这给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带来了极大的帮助,生活品质也明显得到了提升。

3.推动社会进步。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最基本的方式就是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房屋的销售工作和建设工作等。在房地产的整个建设到后期的销售等多个环节中所需要的人才数量是很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毕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就会。而施工中所需要的劳动力也比较多,也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了我国就业紧张的局面。

二、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1.价格与价值波动引起的市场反应。

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征首先就是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为我国的经济创收的同时也出现了价格与价值不相符的情况。正常的价格应该是围绕着价值来上下小幅度波动的,但如果价格已经高出价值过多,那么就会出现波动式的购买行为。近年来我国的房产价格一路飙升,如果市场真的是供不应求那么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而是因为过多的炒房团和非法占地的开发商所引起的,导致经济市场出现了不良的情况。

2.泡沫经济所引起的市场波动。

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房地产行业中存在着泡沫经济。价格上升的越快,说产生的价值背离也就越多,从而造成更加明显的经济泡沫风险。当前人们在购房的同时会产生很多的银行信贷,行业经济一旦发生资金缺损的问题,那么银行将会直接受到损失,这种损失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行业的经济发展,使得市场经济维护起来比较困难。

3.缺少环保型战略。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对各行各业的环保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地产经济建设的开发与环境平衡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因此,它的环保型也对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众所周知,房地产建设需要大规模的土地资源和林业资源等各种能源等来作为基础。因此环保建筑和材料的使用情况将成为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而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建筑市场上的环保住宅和绿色建筑等十分少见,使得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出现背离的情况,无法达到统一。此外,在房地产的建设地理位置选择上,很多的开发商由于资金问题会选择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带,虽然价格较低,但周围建筑并不完善。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鬼城”的现象,同时也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了麻烦。长时间以来势必会导致房地产经济受到影响,从而造成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

三、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措施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需要依靠相应的对策来进行解决。当前我国的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协调问题,对我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下面将从政府控制等方面来对房地产和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保障我国的市场经济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1.做好房地产价格控制。

房地产产品价格与价值之间的不符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那么长时间的发展下去将会对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经济泡沫出现,最终使整个经济市场陷入到瘫痪状态。因此,一定要做好房地产价格与价值的协调工作,将价格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但并非说要强制性的将房价调低,而是应当遵照房地产商品价值来制定出相应的价格范围,实现供需之间的平衡。当前房地产价格的过高已经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主要矛盾,我国也一直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宏观调控。只有价值和价格之间呈现合理的趋势才能保证房地产行业健康的发展。

2.加强市场监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哪个行业,国家和政府都应积极的做好金融监督工作,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不断的呈现出价格过高等问题,主要就是因为监督工作不够到位而引起的。我国部分房地产企业并没有开发大规模房地产的实例,但可以通过银行借贷的形式来实现投资,长久以来将会引起银行的经济出现问题。因此,在房地产的开发进城、贷款模式和偿还能力等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核,强化银行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性,并对房地产的贷款行为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资金能处于正常的流动状态。此外,银行应将传统的信贷模式进行积极的创新,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避贷款的高风险,从而实现市场经济与房地产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3.加快房地产经济转型。

为了保障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国家各个地区政府应当积极的进行宏观调控,根据当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情况来进行行业规范和市场调整。保障房地产向着经济型、环保型等方面来发展,同时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自持,帮助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能有传统的经济模式逐渐向低碳环保的模式发展。此外,我国还应制定有关规定来鼓励房地长相关行业也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例如建筑材料行业等,积极的推进新能源和新型环保材料的使用。从而使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向着环保方向发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房地产的建设中,开发商应当重视起地理位置的选择,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而是应该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在选择良好的位置基础上来进行建筑不仅能提升建筑的未来发展效益,同时也能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市场经济研究篇8

1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1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基础性市场需求

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中,如果建设一定数量的基础公共设施,就可以有效的转变市场中立民众的消费需求与倾向,以提高基础消费需求水平,有效的提高基层民众的生活质量。此外,房产经济的健康发展,还能够有效缩小城乡差异,提高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因此,房地产经济发展能够带动基础性市场需求。

1.2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周边行业的发展

房地产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其具有一定的先导性特点,这一行业的涉及范围较广,并且业务内容相对复杂,其发展状态与周边的各个产业息息相关,这些周边产业中包括建筑材料生产、化工生产、冶金材料生产、电力、运输以及水利行业等。在房地产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行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1.3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房地产经济能拉动现代市场经济的稳定增长,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可刺激市场经济建设事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我国宏观性国民经济建设的健康推进提供支持条件。如果发生金融危机,现实市场经济体制发生剧烈的波动性变化,这时如果房地产行业能够保持稳定发展,能吸引家庭性资金要素,发挥对公开金融市场中通货膨胀问题的抵御与缓解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平稳进行。

2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

2.1没有确定与节能环保相关的长期发展方向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正在不断提高,以节能环保为基础的长期发展,逐渐受到了各行各业进行发展规划时的关注重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开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进行节能环保时所获得的能源消耗水平,能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进行房地产开发工作的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林业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各种不同的能源,如果能够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用环保性的建设材料与建筑结构,就能够有效的提高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性,实现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我国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仍未确定与节能环保相关的长期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

2.2商品房产价格与价值严重不符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交易价格必须遵循在商品本身价值上下波动的状态,这是市场中进行商品交易的最基础原则,只有确保交易过程中长期遵循这样的原则,才可以建立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所有商品的交易都处于最佳状态。但是,由于会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目前的商品房交易过程中,供需关系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直接造成商品房的交易价格要远远高于其自身价值,导致商品房交易市场无法遵循商品交易的最基本原则,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促进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的具体对策

通过对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并且找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后,为了促进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

3.1有效的提高实现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转型的力度

为了实现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我国政府及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幅度提高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要以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状态为基础,实行适当的市场交易规范与激励性政策,对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开发与施工企业进行正确的引导,确保它们能够向着绿色经济、低碳环保的方向持续发展,并且能够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政策与足够的资金支持,有效的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着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转型。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及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还需要根据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实施有利于其发展的推动政策与相关规定,并且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监督与鼓励,使其建立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积极的引进并应用先进的低碳技术与新能源技术,推动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3.2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

为了实现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我国政府及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需要出台专门的行业管理规范与监控政策,提高政府对房地产建议市场的监管与控制,站在宏观的基础上,有效的控制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方向,提高对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所有细节问题的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还要确定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目标,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获取贷款的基础条件,房地产项目规模以及信贷模式等,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从根本上防止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出现。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房地产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确保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能够协调发展,我们必须明确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发现二者共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的具体特点与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孙玉明.探讨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

[2]朱晓林.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27):1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