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8篇

时间:2023-06-08 09:14:40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篇1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058-03

随着社会各行业的快速变化与发展,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全社会各阶层都在关注的话题。不仅仅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和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也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命运和家庭幸福,对国家长治久安、和谐稳定有着重大影响。

一、就业中产生的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经过用人单位、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有力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工作,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中仍产生了不少问题。

1.创新意识薄弱,竞争意识欠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长率加快、知识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知识转化的速度猛增。在这种情形下,知识的接受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选择、整合、转换、操作。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摄面广、迁徙性强、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识,而这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构建”和“再创造”,这就需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当前,大学生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独立性思维品质、发散性思维品质以及想象力,不能把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当中。许多毕业生对于创业虽有一些想法和冲劲,但缺乏信心和勇气,也不愿意承受创业的艰辛和风险。很多大学生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等、靠、要”现象比较严重。

2.缺乏集体主义意识,社会责任感淡化,公德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要求学校、家长、社会给予足够的空间来张扬个性、追求自我,但是过多的自由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只强调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或集体,有的大学生不积极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缺乏集体意识,不注重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带有严重的功利色彩,重实际和重物质的现实主义思想泛滥。

3.价值观取向存在一定的偏颇,功利性较强。据调查显示,在就业的区域选择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希望留在大城市以及沿海城市,不愿意去西部边远地区或是条件较差的基层工作;在职业定位上,普遍追求安稳的职业,认为进政府、学校等一些机关单位、事业单位才是好工作;在收入报酬的选择上,多数毕业生希望自己低付出就可以拿到很高的薪水。

4.专业素质不高,心理素质脆弱。目前,高校学生自身学习比较被动,专业基础不扎实,知识了解过于表面化、浅显化,并且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大学生一毕业突然发现面临着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渴望独立与习惯依赖等各种矛盾,这就会滋生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受不了挫折的自卑感,习惯依恋父母的依赖心理,看到某些社会现象缺乏判断力的从众心理等。

5.缺乏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目标不明确。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一片茫然,就业目标模糊不清。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对自己正确的认识和规划,部分学生在参加人才交流会或者去人才市场应聘都没目标,缺乏必要的准备,全靠碰运气。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就业中产生的问题和就业环境的变化,高校应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在就业指导的内容、方法和环境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不断丰富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教育。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纷至沓来,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的思想变得复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积极开展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国情教育、职业教育、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道德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个人材料、简历弄虚作假,随意毁约,冒名顶替等诚信缺失问题,开展诚信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以及公平竞争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主要是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陷入劳动法律纠纷,这与他们欠缺法律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知法”、“懂法”不应该只成为法律专业学生的专利,而是应该将法律知识普及到每一位学生。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法制教育,除了进行一般性的法律知识普及之外,更应该着重于与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比如《劳动法》、《合同法》。大学生有了扎实的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守法”,并利用法律这一武器更好地来保卫自己的权利。

3.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当前处在就业、学业的巨大压力下,而优越的生活和一帆风顺的成长环境并没有赋予他们多少抵御这些压力的经验和能力,使他们体会的人生挫败感会更强烈,这种内心的压力会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是正常的生活。所以,重新认识并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势在必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来实施。集体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教育,比如可以开开“座谈会”。而个别教育则是针对性地采取不同且单独的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保证教学效果的灵活多样。另外,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平等待人,想学生之所想,谋学生之利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

2.榜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榜样教育是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榜样的先进事迹,以其具体形象的形式,易于接受和仿效,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能够产生正面激励作用。同时榜样所体现或代表的先进思想,深刻寓于具体事例当中,易于学习和理解,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上进行榜样教育,我们不仅要注意搜集优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典型事例,而且要注意发掘不同领域的先进典型代表,尽可能请他们现身说法。同时,榜样教育还要与社会实践进行密切结合。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大学生提供深入基层或是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对口的实习机会,使得他们的视野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书本中,而是深入社会,开阔眼界。从而促使学生把学习先进与推动自己的学习、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价值观。

3.日常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日常教育就是从入学教育开始,就把大学生就业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因此,就业教育应当从大一入学开始,贯串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全过程。再结合毕业时的集中教育,针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焦点,采取专题讲座、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等形式,邦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只有把日常教育和毕业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不断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1.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一方面,重视校园环境的优化,加强校园卫生的管理以及硬件的投入,确保校园形成一种干净整洁、健康向上的面貌。另一方面,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内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课内外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打造高雅校园环境、丰富学校制度文化,弘扬校园主体精神。

2.优化网络舆论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手段和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互动性、灵活性也在不断增强。当今大学生面临的不再是单一的现实环境,还包括虚拟的网络环境。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努力创建积极、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健全规章制度,制定政策法规,加强网络管理和监督,创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和价值导向。其次,努力占领网络阵地,创新就业教育的形式。利用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掌握最新用人需求,及时分析整理,结合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来引导和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针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借助网络平台将其反映出来。把多媒体有效地运用到课堂以及其他就业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思想素质在得到全面提高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优化社会环境。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指导老师要引导毕业生对社会就业大环境有明确且充分的认识,并教会学生自己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分析。只有这样,毕业生分析正确,准备充分,掌握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和岗位要求,再根据市场用人的需求,正确地评价自己,改进自身,以实现自我素质的提升,最终顺利实现就业。

总之,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是确保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教育环节,政治思想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分析研究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才能实现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汪玲,朱文星.试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J].思想政治,2011,(01).

[3]涂德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9).

[4]赵旭阳,周永杰,任春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03).

[5]刘莉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昌大学,2010.

[6]李守香.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篇2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67-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从原来的“精英教育,统招统分”模式转变为“大众教育和自主择业”模式,这给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据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21万人,2011年达660万,2012年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680万人[1],加上前些年未就业的毕业生,近年来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高达上千万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也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家前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指出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政治思想方面。就业中大学生思想方面主要表现在就业观、择业观、人生观、职业理想等方面。一是就业理念陈旧。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只想到待遇高、形象好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当一名公务员,工作稳定,“铁饭碗”,在对就业与择业的认识上,存在“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想法,所以报考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毕业生逐年递增,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有的同学为了事业单位的招考,暂时放弃了就业,有的连考几年并未放弃。对异地就业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去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备的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不愿意去条件艰苦的西部地区工作,而西部地区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要求量很大。二是缺乏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当代的大学生85%都是独生子女,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中长大,生活独立能力差,就业意识差,没有强烈的自主创业的意识。大多数学生怕吃苦,自主创业不容易,对于就业抱有一定的“坐、等、靠”的心理,缺乏自主创业积极性。三是自我定位不准确。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认为在当前就业压力大,名牌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难,二、三流大学生就业就更难,缺乏自信心。另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身的价值,眼高手低,就业眼光只放在大城市,就业期望值偏高,造成“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人才“伪过剩”的现象[2]。

2.心理方面。在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时,许多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如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焦虑、沮丧、抑郁等等[3]。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制度还不完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诸多不利于身心发展的事件,加上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同学,更不会和别人相处,往往比较任性,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在面临就业压力时,表现迷茫,出现不良情绪和极端行为。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尽管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西方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已经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但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法制纪律观为主要目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构建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2.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规范[4]。不同的职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不尽相同,良好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他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改变,从而树立政治思想、道德、法律、世界观;树立正确道德、伦理观念;遵纪守法;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就业指导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校要组织相关的报告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当今的就业形势,可聘请校外的专家学者举办专场,或邀请本校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专场报告,分析当今的就业形势,提高学生的认识,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一方面鼓励学生到基层、边疆就业,号召大家选择到基层就业,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正确就业观,改变学生“坐、等、靠”的心理,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社会主义的平等劳动观。二要积极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请成功人士来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创业道路,让学生理解成功是不容易的,需要付出,懂得有付出才有回报的道路,正确认识这些社会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独立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开设相应的辅导课,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加强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指导,引导自卑型学生由消极向积极转变;对自负型学生调整浮躁思想,为其确立正确的创业规划,改变好高骛远的思想,防止定位错误,扩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2.丰富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不断丰富就业指导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立了专门咨询指导中心,对工作进行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首先完善体制。就业指导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提高教师素质、经费投入、硬件设备上不断完善,促进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培养一批业务强、留得住、爱爱岗敬业的教师。其次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一是转变观念,不管是领导还是一线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再次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的政策与指导工作,根据现实情况加强相应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教育,如将学生关注的职业道德、成功人士经历、创业过程、党的十八精神等等问题搬上课堂,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不再惊恐,敢于正确面对并进行客观分析,用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并与就业指导部门、劳动人事部门、人才交流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形成上下贯通的指导网络,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及时解决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认知和心理障碍。也可以在我国的德育内容中加入心理教育、人格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等内容,增加学生的心理需求,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学到用得上、解决问题效果好的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会分析判断自我的行为,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发挥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研究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笔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今后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秦璟,张敏,赵丹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63-66.

[2]张胜贵,等.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2):8-10.

[3]王涛.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篇3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研究;指导思想;体育锻炼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是目前我国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时期人才而做出的非常具有远见性的教育决策。而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体育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的体质得以增强,另一方面还能保证学生增长知识,使学生的整体意志得到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智力[1]。怎样将素质教育更好的实施于中学体育教学中,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方面

中学体育教学中,“锦标主义”和“应试教育”占有非常打的比重,很多体育教师只注重业余竞赛运动和体育尖子生的运动训练,也有很多学校领导将学生的体育成绩纳入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评价的指标,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与身体素质造成了忽视,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陷入了很大误区。虽然我国的《体育教学大纲》已经明确指出要进行终身体育学习的教学主张,然而,在具体中学体育实践中,却不能将这种体育教学理念进行全面贯彻与转化。

2.体育教学内容方面

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项目存在非常严重的重复性,其中占据教学统治地位的是竞技类运动,枯燥无味的技术动作与模式成为主要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此外,由于设施条件及其它原因的局限性,使的很多为学生所喜欢的闲暇娱乐项目和具有现代化的体育项目等无法进入体育课堂,导致很多中学生出现所学体育内容和在社会中所进行的体育项目严重脱节的现象。

3.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

相关体育调查发展,很多体育老师都不够重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他们仍然停留在强制命令式和灌填式的体育教学阶段,对教师中心过于强调,而造成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此外,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法令,学生被迫遵守,身顺心违”的情况随处可见。还有的学校推出“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体育学习中学生本身的差异性[2]。以一种教学模式来应对千人的体育教学现象非常多,还有的学校直接对学生进行“放羊式”体育教学。

4.体育教师的严重匮乏

由于很多学校不足的体育教师配置,导致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工作比较繁重,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到了体育老师上体育课的质量,而且还会因为体育老师经验不足而不能让学生正常的进行课外活动,像: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足球、篮球、田径以及乒乓球等活动训练队的组件无法正常开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中学体育教学具体策略

1.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中学体育老师在对体育教学课程进行安排时,避免一味的根据体育大纲中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由于学校的运动场地与体育器材比较有限,而且场地设施与器材设备也不是特别完备,所以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不能根据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方式来进行体育教学。将这些种种客观因素都考虑在内,根据学校教学大纲中突出的具体要求,并与学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对学校运动场地与体育器材进行合理利用,以此来安排中学生的具体体育教学内容。此外,还可以依照各个地方的具体特色,像民族特点和生活习惯等,开设一些民族性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民族体育教学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确保其能够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老师就不用浪费时间去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2.体育教学方式多样化

重复应用一种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习就起不到特别好的效果。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老师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教学手段与方式来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比如: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可以通过韵律操、徒手操、舞蹈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玩的小游戏等作为引导,以充分调动学生高涨的体育情绪。

在向学生传授一种新动作或新技术时,通常体育老师都会用示范加讲解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所以,体育老师在向学生讲解时,一定要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尽可能的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而且对学生所示范的动作一定要规范标准,能够让学生感觉到优美、漂亮,自己也想学的冲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保证学生主动、自觉的进行体育学习。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具有集体性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来实现,比如:排球、篮球、接力赛以及足球等集体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按实力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比赛的方式让其学到知识。确保学生在进行教学比赛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体育赋予他们的意义和乐趣,并以此使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得以激发。在学生做身体素质练习的过程中,体育老师要对学生身体情况予以随时注意与观察,让学生适当放松,恢复与放松学生的疲劳身体与紧张心理,使其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热爱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真诚、融洽、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体育老师既可以倾听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的忧愁,同时又可以与学生分享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快乐,做到以情激情,用体育老师的真诚与和善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有彼此的隔阂消除了,学生才能对老师推心置腹,体育老师针对性的教学,能够达到调谐共振的效果,确保体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同时,为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优良的条件。

4.加强体育师资力量

依照现阶段体育教师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为我国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中学一定要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学校灵活的体育办学方针。此外,还要加强培养体育教师的师资能力,对体育教师业务培训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予以加大。悉心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对经验不足的体育教师进行教育与指导,尽可能多的举办一些教学观摩活动,确保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能够多层次、多渠道的提高。此外,对体育老师的师资待遇予以改善,进一步提高体育老师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三.总结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才能推动体育教学任务与内容更好的完成[6]。所以,在未来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老师一定要对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予以充分利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尽可能的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篇4

Abstract: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guidance, analyzes and studies in earnestly the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guid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strengthens and improv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unceasingly, forms in the career guid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tire journey, strengthens it to the career guidance effectiveness.

关键词: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Key word: Career guidanc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ffectiveness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就业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有够针性的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个性特点和人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解,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2009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强调新形势下充分做好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 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对于大学生把握就业形势,正确理解就业政策,面对实际,实事求是的对自己进行就业定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提高大学生对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志愿同国家、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结合起来,在政策的范围内顺利就业。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就业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解答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中的困惑和疑问。

(二)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的基本途径。 正确的就业观念能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素质,以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和的需要,树立良好的求职道德,能促使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尽快转变角色。让大学生认识自己、了解社会,树立职业理想,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和提高,从而初步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并在今后职业生涯设计中不断完善,使之更适合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就业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就业体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良性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第一,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有力的推动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第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教育政治工作,不仅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关注大学生的个人需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存在的困难。

(二)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存在片面追求就业技巧、就业信息及途径等的指导,以就业指导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与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不紧密。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问题,积极地对待择业和创业,愉快的走上工作岗位。

(一)加强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是应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来确定。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要求,体现“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教育理念,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

(二)形成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化

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引导大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不仅在问题出现之后能有理有节地处理它,解决它,而且要善于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阶段、不同时期思想特点而产生的不同需求以及接受程度,分别确立不同的教育重点,分析大学生每一阶段的思想动态和某种状态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晓敏.论新形势下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探索,2007(4)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篇5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培养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在当前市场经济时代,市场成为就业的导向,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受到一定的冲击,又出现了过多地强调信息服务、技巧培训等实用性指导,回避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这样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和学生就业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内容和手段枯燥乏味。另外,就业指导人员和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存在“两张皮”的情况。从事就业指导的不懂思想政治教育,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懂就业指导,不能把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大影响了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仍然不强。

纵观我国高校这几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情况及效果来看,学生普遍反映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不少教师缺乏一定的就业实践,盲目的照搬教材中的理论,无法做到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且对学生高度关心的就业问题以及择业观点不够重视,使学生对就业指导课兴味索然。另外,不少学生认为就业问题与思想政治两者关系不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相关理论教育持忽视甚至拒绝的态度,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3、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健全,总体素质偏低。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好坏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主要存在队伍不健全和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1)队伍不健全。很多高校对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对队伍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措施不够完善,队伍不健全,队伍结构不合理。(2)总体素质偏低。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总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服务意识不强。就业是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为学生实际利益着想,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然而不少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转变观念,仍然高高在上,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二、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不断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首先要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建立由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广泛搜集并及时提供用人信息,开设就业指导课,进行就业政策和择业观教育,组织洽谈会。要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校内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就业指导到个人的工作目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因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宗旨应该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生活中的各项心理负担,及时加以疏导和引导,提高认识,化解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消除心理障碍服务。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2、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按一定的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人员,逐步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

着力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科学合理地配备学生专职辅导员,要确保每个学院配备有研究生辅导员;根据专业特点、学生规模等,从专任教师、党政管理干部中选聘一定数量的兼职辅导员。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的选聘、考核、评比与管理等制度。注重对辅导员骨干的培养,具备条件的,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根据本人的条件和志向,也可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输送。与此同时努力提高队伍的素质。学校将辅导员、共青团干部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紧紧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硕士点等学科平台和专业优势,着力提高辅导员的学历和学位,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通过多层次、多渠道抓好思想政治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的培训,选好学科带头人,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形成学术团队,使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3、不断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要有载体,要有行之有效的各种形式。近年来,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说教方式,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了解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和择业取向已成为常规工作,教育方法和途径越来越丰富,不少学校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形式新颖的教育活动,在帮助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信意识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项重要的工作,当前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少大学生在思想上、态度上以及行为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甚至消极逃避的状态及行为,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教师加强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帮助他们认清社会现实,鼓励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热情和负责任的态度投入就业这项大事中,抛弃短视的偏见及行为,通过这些心理干预和引导,使大学生能够更顺利的完成择业和就业。

参考文献:

      [1] 钟敏华.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 希望月报(上半月), 2007, (05) .

      [2] 熊治梅.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24) .

      [3] 夏金元.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 辽宁教育研究, 2007, (05) .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篇6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认识 创新理念与方法 加强队伍建设

近年来,高等院校普遍加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但实际就业指导中的思想组织教育仍较薄弱。很多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在就业过程中地域选择性强和过分强调工资及福利待遇,在就业价值标准与企业需求发生矛盾时易出现心理问题。这是因为就业指导未与思想政治教育很好结合。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队伍建设。

一、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只是上几节就业指导课,分析就业形势与政策,讲解求职基本技能和注意注意事项,需求信息,等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内容不明确,一些高校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本身有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就业指导的功能、目标、内容决定了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就业指导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思想教育是就业指导的一条主线和一个重要环节,二者的紧密结合,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契机、重要途径和重要切入点。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就业指导应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范畴;作为一门课程,就业指导应属于思想教育理论课的延伸[1]。因此要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理想与择业观的教育,培养其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毕业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竞争,正确看待就业过程中的挫折,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勇于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二、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科学的就业观、成才观逐渐形成和完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主体性不断增强,在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的机制下,大学生就业有选择的权利和需求,同时承担选择的后果。这都要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和知情权,发挥大学生自身的能动性,树立适应时展和大学生需求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采用新方法。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强化教育者的尊重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利益,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位大学生都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作为人生主体[2]。具体而言,要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想实际出发,把重视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情绪等问题,开展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时加强对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从而切实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树立全程化全方位的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使大学生尽快适应当前的就业状况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就要将就业服务理念贯穿于大学生涯,从新生入校到大学毕业,分时期、分阶段,将大学生成才教育、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知识教育、就业技能提升、具体的个性化求职指导和就业技巧等相互贯通、层次递进、有机连接,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体系[3]。具体而言,针对大一学生,可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完成角色转变,引导学生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针对大二学生,主要可进行综合能力培养、提升就业技能,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进一步明确就业目标;针对大三学生,为他们提供就业实践机会,开展走进名企,推广创业计划大赛、营造学生创业氛围,模拟面试等活动,调整职业规划与心理预期;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择业与岗前教育,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和自身竞争力。同时,在做好普通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同时,关注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服务需求,为家庭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障碍等学生提供专门的指导服务。

3.榜样教育与岗位实习相结合

榜样教育是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采用榜样教育,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发现,有针对性地搜集与大学生紧密相关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如深入基层、勇于创业等各层次代表的人物典型,组织大学生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其次要选择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有代表的先进典型,尽可能请他们现身说法,从不同角度教育学生,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最后,榜样教育应与岗位实习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基层、企业或到专业对口单位参加岗位实习锻炼,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实际,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这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准确认知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全面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老师队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高校的就业工作机构在承担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也承担处理毕业生档案转移、就业计划录入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时间和精力分散过多,真正用于研究和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时间很有限,面对需要个性化指导的就业个体,往往只能采用讲座、主题教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这就容易造成就业指导“隐形缺位”的现象。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首先,要以专职为主,培养一支专业化、专家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就业指导的专职队伍应包括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领导及专职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他们应有与就业工作相关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从源头上保证就业指导队伍的质量。同时,高校应鼓励优秀的就业指导老师成长为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形成一个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专家团队,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业务核心和榜样的作用。只有科学化的培养和建设,才能使就业指导老师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也从根本上解决就业指导老师的职业定位问题[4]。其次,整合高校就业指导兼职教师资源,培育兼职就业指导老师,实现专兼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就业指导兼职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高校思想专职理论课程的开设几乎涵盖了除毕业年级外的所有年级,从教学时间安排看,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就业指导的内容,就业指导的受众面将扩展至所有学生,实现指导的普及化。同时,就业指导课程也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业观、创业观、成才观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既能实现思想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又能使就业教育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取得良好效果。另外,一线学生工作者是就业指导兼职教师队伍发展的生力军,利用一线学生工作人员加强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一线学生工作人员在就业工作中,始终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在就业信息收集、、反馈等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熟悉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可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最后,聘请心理专家、社会成功人士等来校讲学,对学生进行较系统的心理教育和指导,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社会。

参考文献:

[1]高香,赵志玲,王振.浅论在就业指导中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29.

[2]涂德祥.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85-86.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篇7

【关键词】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2004]16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通过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个性特点和人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解,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高校必须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十分完善,大学生就业思想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不断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毕业生顺利走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思想问题

1.择业观念存在一定偏差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不清当前的形势,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择业观、成才观严重滞后于当前就业体制的变革,没有从精英定位转向大众化定位,择业期望值过高,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表现在就业岗位选择上,很多高校毕业生仍然将目光聚焦在大中城市上,而那些急需人才的基层、偏远地区却少人问津;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机关、事业单位是众多毕业生关注和向往的地方,但很少有人考虑到中小企业就业;薪资待遇期望值过高。

2.就业心理素质较差

由于就业压力较大,竞争激烈,大学生因就业问题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呈上升趋势。很多毕业生存在自我认识过高、理想脱离实际、心理封闭、害怕困难等心理问题。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很弱;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差;自卑感强烈,缺乏自信,导致与人交流、沟通的障碍等。

3.自身素质存在某些缺陷

随着世界科技的突飞猛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表现在道德品质薄弱,缺乏诚信意识,专业知识不牢固,能力素质欠佳,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等方面。

二、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克服不良思想的影响

李岚清同志讲:“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调整就业期望值,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重,自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还要探索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和相应措施。”正确的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能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加强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择业观和就业观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并给予适时引导,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克服不良思想的影响,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可成才的择业观,鼓励大学生抓住当前社会的各种契机。

2.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法制和道德观念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启迪他们的道德觉悟,激励他们的职业感情,通过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志来养成个人对待职业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全面帮助大学生了解和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就业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树立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自觉遵守毕业生就业市场规则,抵制各种腐败现象和违法行为。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保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就业、尽快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以及正确分析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帮助学生增强求职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对理想的坚定信念,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求职心理;同时,还可以及时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求职中的挫折和失败,以积极和良好的心态去参与竞争,帮助他们克服坐、等、靠的心理和岗位终身制的不良观念,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就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三、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服务意识、政策水平、业务水平等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就业指导的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2.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等。

3.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过去单纯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途径。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避免理论与学生实际脱节;要使课堂教学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等的综合作用;要把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要把就业指导与日常教育结合起来,避免为了就业而教育,强化育人功能。

从创新角度而言,就业指导人员要不断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促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4.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由于当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结合起来研究的理论成果还不够丰富和系统,因此,就业指导人员应借鉴国内外有益的经验和理论成果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加以研究,面对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使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步入新的轨道。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应不断探索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新措施,正确地指导和帮助学生,使他们在就业等各种压力和挑战面前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勇于克服困难,赢取胜利。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2009】3号文件的重要精神,在就业指导中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毕业生工作,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引导和服务,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不断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夏金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2]尚丽娟.思想政治教育应生活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10).

[3]姚红雨.强化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J].皖西学院学报,2009(1).

[4]江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1).

[5]罗元.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6).

[6]刘俊峰.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作者简介:

中学教育指导思想篇8

关键词: 高校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择业与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就业指导有机融合,切实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就业指导观念,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的作用

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就业指导的作用,主要以大学生个体为中介实现。即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个体的塑造,增强就业指导的作用,形成内外合力,增强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1.有利于切实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高校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也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但是,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仅仅注重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却忽视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提高,成为能力上的“巨人”,道德上的“矮子”。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频频出现诚信缺失、违约率较高、毕业后拒不还款等不良行为。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尤其要以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纪律及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职业价值观是职业人需要具备的首要的核心理念,决定职业人的生涯发展过程。大学生虽然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观,但是没有形成个体职业价值观。这职业价值观需要高校有意识地加强职业教育,加强就业指导。最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3.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和择业观念,是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就业政策的解读、就业观念的澄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非功利性和理性的就业观,抛弃功利、随众、感性的就业观,树立符合自身特点和能力的就业观,从而帮助大学生尽快进入社会,进入职场。帮助毕业生客观认识就业难现状,准确定位自己;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引导毕业生就业偏好与政府政策激励相一致。■

4.有利于大学生完善自身综合素质,保障其顺利就业。

就业指导往往是显性的教育方法,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具有隐性教育的功能,能够增强就业指导的教育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能力,保障其顺利择业、就业、创业。

5.有利于促进国家就业政策的实施,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视国家及地方政府就业政策的导向性,在就业选择价值标准上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更多关注自我,关注物质利益,这就造成政府政策激励方向与毕业生就业选择偏好的错位。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选择建立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将个人的主观愿望同国家、社会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家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去。

二、构建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转变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和难点。当今多元化的就业价值观导致一些大学生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经常被表面现象迷惑,出现思想上的摇摆,进而造成价值选择迷惘、价值观偏差。而且,由于个体职业价值观受到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大学生个体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缺乏独立的价值观,且对国家就业政策和人才需求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因此,可以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式地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将大学生个体的就业价值观转变到契合国家需要和个体自身的价值上。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按年级,分层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一进行价值体会认识,了解自我;大二则设置职业生涯教育相关课程,加强理论知识指导;大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自身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契合度;大四,就业指导技巧和知识传授。二是帮助大学生进行“价值澄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帮助大学生了解内在的职业价值需求,以及个体价值趋向。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根据大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能力、素质等要素进行价值引导,鼓励大学生树立符合自身职业发展的职业价值观。

2.以科学就业观教育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

科学就业观教育是指在科学发展指导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和对待就业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的过程。科学就业观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灵魂,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突破口。科学就业观是指求职者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为前提,在客观评价自我、理性认识就业环境的基础上,指导求职者职业发展,并最终实现自身需要与社会发展相和谐的就业观念。要树立科学就业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就业观教育模式,将就业理念转化为教育对象的主体自觉活动,从大学生思想和生活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发展和合理需求出发,思考有效的科学就业观教育模式。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坚持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工作理念,反对只注重个人发展或者社会发展的单一向度;二是要坚持技术测评与教育引导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反对只注重技术测评或者教育引导的单一方式;三是要坚持分类指导与分层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反对不顾个人发展特点的“一刀切”引导。

3.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设职业测评、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技能、个人特质和职业价值观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估。这种认识和探索有利于大学生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长远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行动的自觉性,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高校应该以此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相衔接,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具体应包括职业咨询和服务、职业指导教育、职业指导活动、职业指导学科建设四个层面。一是开展职业咨询和服务。开展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职业规划训练营、职业辅导工作坊等,帮助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技能、个人特质和职业价值观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和评估。有利于大学生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长远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行动的自觉性,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二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以职业认知教育为切入点,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等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另外,还要多开展就业实习、社会实践、职场讲座等方式,引导大学生积极探索职业社会,加强职业认知教育。着重从职业目标、职业情感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把职业目标和祖国的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相结合,另一方面,把职业情感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三是职业指导学科建设。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学科建设,增加经费投入,组建专业化、专家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就业指导学科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必须将职业指导上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来保障就业指导,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职业人才。

4.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功能,探索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应该根据现有的教育形式和大学生发展的特点,不断转变指导模式,以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第一,在就业指导中,更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功能。隐性教育作为一种非正面的、非直接的、非强制性的教育手段,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受到影响。高校应认真探索构建就业指导教育平台,努力构建树立榜样隐性施教平台、实践实习隐性施教平台、互动交流隐性施教平台。■第二,重视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就业心理的分析,同时通过网络传递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就业思想信念,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第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使得大学生有良好的心态面对社会挑战,增强就业信心和就业意识。第四,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作为就业引导工作的灵魂和主题。而且,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还将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要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逐步成熟的就业理念,并且将专业学习作为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激励学生在所学专业上能够有所感悟,增强自身专业自豪感和使命感。

5.打造以辅导员为核心的就业指导队伍,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

高校就业指导需要一支专业化的核心队伍。在现有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下,仅靠就业指导部门力量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在就业指导部门的宏观指导下,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的指导队伍体系。辅导员自身的条件决定了他可以深入到学生个体层面进行个体化指导和全程化指导。首先,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辅导和培训,增强辅导员的意识,提高自身就业指导水平。其次,要加强对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量化考核,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以此来检测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成效。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工作,及时总结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理论进行指导。最后,指导辅导员要注重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就业指导理念等方面的教育,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6.打造良好的就业文化氛围,增强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

就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就业文化,积极的舆论导向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有力保障。第一,学校应通过专业教育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明晰行业发展认知和专业就业市场认知,促进主流单位就业;第二,学校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开设职业素质培训、素质拓展培训等课外培训,举办职业规划大赛、创业大赛、模拟招聘等就业创业相关活动,增强校院就业文化的感染力;第三,增加学生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假期行业走访、企业挂职或见习、各级专业培训,邀请企业专业人士作报告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对就业岗位和现状的了解把握;第四,通过表彰和奖励积极到基层或国家社会需要的地方就业的毕业生,广泛开展毕业生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树立典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到基层。

参考文献:

[1]陈立新.浅谈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274-27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