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大学专业调查8篇

时间:2023-06-09 10:02:08

大学专业调查

大学专业调查篇1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滨州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就业意向不明确,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社会、高校、学生三个方面,探讨了导致目前就业现状矛盾突出与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体育专业 就业意向

随着近几年各大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上升以及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特别是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队伍日益壮大。体育专业大学生因其专业限制,就业门路不是太广,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师这一岗位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但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却仍在增加。虽然近几年大众体育发展良好,社区也需要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总体就业状况不是太好。因此,研究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就变得十分有必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并以滨州学院体育专业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文章需要,从中国知网、中国期刊数据库和校图书馆中收集大量论文,通过整理和概括,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的目的和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对滨州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他们的就业意向。共发放300份问卷,并及时对问卷进行回收。其中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可用有效率为100%。

3.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将得到的数据用Excel2003软件进行处理。为理论分析提供基础。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

1.就业意向是否明确

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一和大二的学生都是仅有一人很清楚自己的就业意向,大部分学生不太了解或者没有关注过有关就业方面的问题。大三和大四的学生由于面临考研或者就业,因此不得不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进行选择。大三的学生有31%的学生很清楚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有34%的学生清楚程度一般,23%的学生不太了解就业问题,还有12%的学生没有关注过毕业后的工作问题。而大四的学生即将毕业踏入社会,此时他们中52%的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什么工作很清楚,34%的学生不是很清楚,只有7%的学生对就业的问题不太了解,0%的学生没有关注过。

2.月工资待遇意向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 工资意向出现了一个极端,其中240人(80%)的学生期待的薪酬为3500元以上,57人(19%)选择的月工资待遇意向在2000-3500元之间,只有3人(1%)的学生月工资待遇意向的选择为1000-2000元之间,没有学生会接受月工资1000元以下的工作。

3.就业地域意向

调查显示:有27人(9%)愿意选择在直辖市(京、沪)等发达城市工作,有61人(20.2%)选择在一般省会城市工作,大部分的体育专业学生有大约166人(55.2%)选择去中、东部等中等较发达的城市发展,33人(11%)选择在中西部中等城市,则一少部分人,13人(4.6%)选择留在在小城市工作。从这一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还是愿意去一些相对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工作。

4.就业渠道选择

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渠道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愿意选择的就业途径大都是选择靠父母、朋友、老师和亲戚等一些人的介绍,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想靠自己去寻找或者参加一些招聘会来获得理想的工作。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的就业途径主要是自己寻找、参加一些招聘会、通过朋友和父母介绍等。其中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工作的人占到了36.4%,这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还是希望自己亲身实践来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除此之外,靠父母和朋友帮忙介绍工作的也占到了25%左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通过研究发现滨州学院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意向不明确,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考虑问题。

2.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的就业途径主要是靠自己寻找用人单位就业或通过父母朋友介绍和参加招聘会等方式就业。

3.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研究可以看出体育专业毕业生想自主创业和考公务员的人不多,太多的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难主要是高校扩招、经济发展过快、用人单位不合理、自身能力素质不够等原因造成的。

(二)建议

1.高校在学生的培养上环节上要培养学生就业知识和技能,强化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就业意向。做好专业的积累和能力素质等就业能力的储备。

2.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去向和就要途径,政府、学校应该继续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方面鼓励学生到西部发展学习经验,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知识能力的学习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进一步的强化学生的就业技能。

3.在就业现状方面政府直接创造就业岗位,或者鼓励学生去偏远的地方支教,并继续完善一系列的创业政策并加大对自主创业的学生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去创业。

参考文献:

[1] 黄瑞霞.陕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0,6(29)75-79.

大学专业调查篇2

中国要想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型国家,创新创业是一个大方向,为此各级政府和院校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并开设了大量的相关课程。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产业,创业门槛相对要低一些,为此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学院面向在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开展了创业调查,通过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并找出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

0、前言

问题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很多院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有些院校人才培养的重心在于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有些培养的重心在于商务领域的应用,但不管是哪个方向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把创业能力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为了响应国家创新创业的号召,加快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我们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重点对创业意向进行了调查。

1、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业意向调查分析

1.1基本人数分析

以600人为基准,受访的人中男生有198个人,女生有402人,男女比例分别为33%和77%,男女比例相差较大,女性比男性多两倍。

1.2大学生创业的接受度分析

在受访的600人中420人认同并支持创业,150人对创业表示中立态度,只有30人反对创业,分别占70%、25%、5%。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江西外语外贸的同学普遍对创业的接受度较高。

1.3大学生创业的动机调查

创业动机方面,促使自己创业的动机中324人选择了喜欢充满挑战的生活,408人选择了想要创造更多的财富改善物质生活,246人选择了有符合视窗需求的创业想法,204人选择想要独立,84人选择了受到家庭朋友亲戚的影响,96人选择了没有合适的工作,其中想要创造更多财富是影响人们创业的主要因素。

1.4影响大学生没有选择创业的原因分析

从调查数据得知,在没有创业的原因里228人对创业不感兴趣,204人可以找到合适工作,216人因为难以承担创业失败的后果放弃创业的想法,126人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不支持,102人因为其他原因没有创业的想法。其中难以承担失败后果和对创业不感兴趣两个原因影响的人数最多,分别占36%和38%。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除去对创业不感兴趣外,难以承担的创业风险是大学生放弃创业的最大因素。

1.5创业形式的选择

关于创业形式的选择,48%受访者选择以个体商户的方法创业,42%偏向自办公司,8%选择家庭创业,2%选择其他方式如加盟等形式创业,其中以个体商户形式创业的人数最多。

1.6偏爱的创业方向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偏爱的创业方向调查中,像图表中所示,一半人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创业,19%选择启动资金少易开业的领域,14%选择社会热点领域创业,15%倾向自己所学相关领域创业,2%选择其他方式创业。我们得出这个结论:兴趣和资金是大学生创业首要考虑的原因,在大学生感兴趣的同时创业资金低廉最能吸引大学生。

2、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生对国家创业政策不熟悉

作为评价一个创业项目的好坏,我们的评价标准一般先从创业团队成员分析着手,看其团队成员构成,电子商务类项目还要看其是否有核心技术人员;其次才是看创业项目商业模式,而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否吻合国家政策,项目能否得到国家创业政策的支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国家创业政策知识几科为零,很难获得国家资金、场地、税收等支持。

2.2有过创业实际经历的比率较低

在校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有激情,有想法,敢说敢做,但是很多都是三分钟热度,缺乏耐心和责任心,缺少创业的能力。原因就是大部分的创业者都是凭自己的脑袋空想,没有实际创业经验,对创业过程中的问题缺乏预见和解决能力,这是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为此很好的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先跟着别人干,先熟悉市场,并得到缎练,成功概论会大一些。

2.3创业项目还难与市场接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创业项目都很庞大,需要大量的资金,严重与市场脱节。有想做养老房地产,在线教育平台等大型项目,而团队成员中都是在校大学生,根本没有能力来承担这么一个大项目,为此应引导学生多接近市场,利用自己的资源,找到自己熟悉的,有资源的,喜欢的等项目进行着手,成功概率会大很多。

3、对大学生创业的几点建议

3.1开设创业教育指导课程

在大学生课堂教学中,应该增设创业指导类课程,明确课程目标,建立创业指导教师库。在创业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创业指导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写创业计划书,如果寻找资源、组建团队、寻找合适的项目等,让学生在创业之前就具备一定的创业技能,从而在创业过程中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成功率。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有问题可以咨询创业指导教师库中的指导老师,从而具有一定的保障。

3.2积极参加创业竞赛,以赛促教

很多大学生有一定的创业想法之后,往往比较理想化,对一些问题看不清,容易走弯路。这时可以参加各类创业竞赛,评委会提出很多建议,往往比较有效,而学生为了参加比赛,考虑的问题往往会比平时更全面,从而会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创意会发现实际上什么也不是。3.3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成功率创业之初是最难的,学生要上课没时间,没起动资金,没场所,没资源,这些都是导致创业项目开始就失败的一个很大的原因。为此各院校可以加大扶持力度,对创业的学生进行学分减免,提供创业场地,帮学生寻找资源等,最大限度的帮助创业的学生,从而提高成功率。

4、小结

创新创业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一个永恒话题,每年有千千万万个学生前赴后继的往前冲,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中国的未来需要一大批有梦想又有能力的年轻人。如何了解现代大学生的创业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指导和帮助是我们的一个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彦军等.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与分析-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年12月.

大学专业调查篇3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

0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日益频繁,英语已被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广泛使用。而对于广大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他们在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词汇学习的方法上误区很大。而作为语言构成的最基本元素词汇,研究它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简而言之,熟练地掌握大量的词汇是能否成功掌握英语的关键。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很多语言学家和教育研究者对词汇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了详实研究,但对于高校高校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本科学的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和研究还很少,本文旨在对大学英语专业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进行调查和研究,根据他们词汇学习水平高低来对他们的词汇学习理念,词汇学习策略,进行合理的比较和分析。从而给为学习

词汇学习的策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不少研究肯定了语言学习策略对语言学习所起的积极作用(Rubbin,1995;Oxford,1990)。中国也有学者在学习策略上作了一些研究,如文秋芳(1995),马广惠(1997),吴霞、王蔷(1998)。词汇学习作为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策略的研究在二语习得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近年来,对中国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也不少见,然而,这些研究的对象大部分是汉族大学生和研究生,对于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显然有些不足。

1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现状调查

1.1 本次调查目的

(1)了解被试者的词汇量大小;

(2)被试者普遍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

(3)词汇量不同的被试者在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1.2 调查对象

该课题的调查是在兰州长青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中进行的,共计80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收到有效问卷64份。在这64名被试者中,其中女生共55名,男生9名,被试的年龄都在19岁-21岁之间。

1.3 调查方法和过程

1.3.1 问卷调查

英语词汇量测试卷从12000个常用词中随机抽取了160个单词。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词汇:大学英语四级难度。二级词汇:大学英语六级难度。三级词汇:英语专业四级难度。(本系统为上海新东方学校国内考试部主任、大学英语、考研英语及剑桥商务英语教学研究专家沈昂老师在长期的词汇教学研究中创立)

1.3.2 半开放式访谈

访谈包括以下四个核心问题:你是如何学习、记忆和使用英语单词的(请具体说明)?你为什么这样学习、记忆和使用英语单词?你在何时、何地记忆单词效果最佳?可能影响英语词汇学习的其他几个因素(动机供趣、记忆力、母语词汇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词汇测试卷结果

经过大量的计算和分析,全体被试者的平均词汇量为5647词,词汇量最大为8267词,最小的为3667词。在全体64名被试者中,63人对基础词汇的掌握好于高级词汇,只有1人除外。

2.2 半开放式访谈

测试后,笔者分别选取了排名前十位和后十位的共计20名学生,逐一进行半开放式访谈。被采访者均是在提前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采访的,因而能够畅所欲言,特别是排名后十位的被试者在言谈中没有显示出任何有心理压力的迹象。

现将采访结果总结如下:排名前十位和后十位的被试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一览(这里,笔者将策略进一步划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广晴感策略)。

3 结论与体会

3.1 测试和访谈结果

(1)接受测试和访谈的大学本科英语专业学生们普遍能够使用一些常见的词汇学习策略,这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认知策略,包括推理、分析、总结、练习、笔记等。其次是元认知策略,包括集中注意力、规划记忆方法、掌控、评估学习效果等手段,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时刻了解自身学习情况。但研究也发现,受试者中只有3%谈及了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如自我激励。其他人无一例外地强调一般情况下是自己独立记忆单词。但他们都不否认合作记忆印象深、不枯燥。独立记忆单词是被试学生的显著特点之一。

(2)词汇量大的被试者较之以词汇量小的被试者在策略的使用上占有明显的优势。这一方面表现在他们掌握、运用策略的数量远远地超过词汇量小的同学;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多能使用元认知策略。首先,他们相信学习单词有方法可言,并够有意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记忆单词;其次,他们能够有计划、有条理地学习生词。相比较而言,词汇量小的被试者中有30%的同学根本就不相信记忆单词有方法可言,或认为方法并不重要,记单词靠的是下功夫、死记硬背。由此可见,元认知策略在词汇记忆中似乎起重要作用。

(3)在认知策略的使用上,词汇量大的被试者能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通过听广播、大声朗读、看书看报、写作文等多种渠道学习、记忆、巩固单词。

3.2 本调查研究为今后词汇教学提供的启发

(1)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特别是向词汇策略少的学生介绍一些记忆单词的技巧。

(2)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能够察觉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并采用相应的对策,因人施教。例如,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提出不同的要求。本调查发现:同一学习阶段的学生的有时在词汇量上的差距高达4000词。这是非常显著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此予以必要的重视。

3.3 存在的局限

鉴于本调查样本数量有限且访谈被试的选取依据的仅仅是一次词汇测验的成绩,结果难免会失之偏颇。为加强调查的科学性,今后应该定期给学生做词汇测试,在综合数次成绩的基础上,划分出词汇量大和词汇量小的被试者,并尽可能加大样本的数量。

【参考文献】

[1]Brown, T. &F. Perry. 1991. A Comparison Of Three Learning[Z].

[2]Cohen,A.1990.Language Learning:Insights for Learners,Teachers,and Researchers.NY:Newbury House/Harper Row[Z].

[3]Ellis, R. 1985.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Strategies for ESL Vocabulary Acquisition.TESOL Quarter/y25:655-70[Z].

[5]蒋争.英语构词解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下转第266页)

(上接第91页)[6]吕筠,董晓秋.英语语法教学与语法能力构建[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4(9):79-82.

[7]王文宇.观念策略与英语词汇记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8]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大学专业调查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在武汉地区五所综合性院校全日制医学专业女大学生中按受教育程度、年级等特征以班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共发放1034份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985份,有效率95.26%;汉族学生占94.8%;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占27.9%、26.7%、16.5%、29.0%;有()者118人,占12.0%;年龄16~26岁,平均年龄20.5岁。

1.2 工具 自编调查表,内容包括女大学生的年龄、年级、经济状况、家庭状况、所受教育环境、信仰信念、性相关知识及态度、状况等。该表重测信度系数是0.772。

1.3 统计方法进行一般统计描述、χ2检验等。

2 结 果

2.1 女大学生状况 118名有的女大学生中,数为1个的有69人,2个的21人,3个及以上的8人,最多的数有7个;有6人为同一时期拥有多个性伴,有2人出现过一次与2个性伴同时。一到四年级学生发生率依次为3.3%、11.8%、14.3%和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5.34,P=0.000)。

2.2 女大学生初次状况 118名女大学生初次的年龄为13~24岁(20±2),94人发生在18~22岁;有50人当时采取了避孕措施,有17人事后采取了避孕措施;初次的原因依次为一时感情冲动(33.1%)、好奇(27.8%)、为了加强与朋友的感情(28.0%)、表达对男友的忠诚(19.5%)、迫于感情压力(21.2%)、迫于暴力(0.1%)、为了经济利益(0.1%)等;初次的对象中.88.1%是男朋友,1.7%是一般朋友和熟人,其他还有对象、易对象等;初次的对象主要是学生(75.4%),还有公司老板(3.4%)、公司职员(1.7%)等。

2.3 近一年的状况 在调查前一年内有过的女生有62人,其性生活频率从1~3次/周到1~30次/年不等,其中80.6%的女生每次都采取了避孕措施;是其男朋友的占74.7%,但也有少数为一般熟人、其他人或交易对象;“满足恋人需要和加强与恋人的感情”(43.4%)、“生理需要”(29.6%)是主要原因,另外还有排解孤独(13.2%)、缓解压力(7.9%)、为了经济利益(0.7%)等。

3 讨 论

本调查发现,医科女大学生发生率为12.0%,与文献报道相似。发生率与她们所在的年级有关,高年级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年级;女大学生发生初次的原因多以“好奇”、“一时冲动”“加强与男友感情”等为主,而在调查前一年内有的主要原因则为“感情维系”和“满足生理需求”所取代。可能是受到对非婚、同居等认可的影响,高年级学生有性需求时更愿主动去获取,而较少考虑环境压力。

大学专业调查篇5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兴趣;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本文受西南政法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由韩炜副教授指导。

引言

专业兴趣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从以往的调查结果和笔者切身感受来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度并不高。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专业兴趣的描述方面,即反映大学生对专业是否感兴趣的总体状况,以及与此相关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特征、应对策略等。但对于具体影响大学生专业兴趣的因素涉及较少。

本文通过向重庆市三所高校发放自制问卷,从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四个方面入手,较为全面地探寻影响大学生专业兴趣的具体因素。

一、理论与假设

(一) 兴趣的含义

到目前为止,专业兴趣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我们通过考察与兴趣有关的理论,获得对专业兴趣的启发和认识。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兴趣,如有的学者认为兴趣是一种认识倾向,有的则认为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情感反应,也有的强调兴趣作为内部动机的作用。综合这些学者对兴趣概念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兴趣是对某种对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趋向或选择,具有指向性和动力性方面的特征。此外,西方理论中将兴趣分为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个人兴趣是由个体的倾向性引起的;情境兴趣是当前环境里的某些条件和刺激在个体中产生的兴趣。本文根据兴趣的含义及特征,初步将大学生专业兴趣定义为“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所学专业产生的内在心理趋势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具体表现为对专业知识的渴望、学习的主动性等。同时我们也将专业兴趣分为由个体因素引起的兴趣和由情景因素引起的兴趣。

(二) 专业兴趣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以往对于大学生专业兴趣的相关研究较少,而与此相近的研究多为专业认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研究,且多为反映大学生总体的专业兴趣状况,较少涉及其影响因素。大多数研究都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分析大学生专业认同或学习兴趣等方面的状况。本文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的分析和整理,归纳出可能影响大学生专业兴趣的四个方面的因素,即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四个方面。

(三) 假设

在前文中,我们将专业兴趣分为由个体因素引起的兴趣和由情景因素引起的兴趣。其中,由个体引起的兴趣主要受个人因素影响;由情景因素引起的兴趣主要受外在因素影响,并进一步分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即专业兴趣受到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四个方面的影响,如图 1所示。本文根据以往资料并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四个方面的因素又做了具体细分。

1. 个人因素影响专业兴趣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价值观、行为倾向、心理特征等,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摩擦甚至冲突,从而对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很大影响。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寝室关系与专业兴趣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

自制力是指人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或受很多外在因素影响,从而分散学习的专注度。缺乏自制力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集中精力,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最终影响专业兴趣。

本文中所提出的认知可能影响专业兴趣,主要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对于大学阶段的认知以及对于所学专业的认知可能会对专业兴趣造成影响。具体而言,如若大学生对自身、学习和所学专业认知不清,则会不知道自己想学和适合学什么,也不会知道为什么要学。认知不清所导致的目标模糊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专业兴趣。

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针对个性心理特征,此项调查主要考察个体性格和能力是否会影响专业兴趣。个体的性格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孤僻、自卑等本身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而能力则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成功体验作为一种外在刺激,往往能促使个体更加积极地应对挑战,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良好的成功体验形成了对学习的正向激励,从而又提高了成功的几率,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期望落差影响专业兴趣主要是指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失望、学校及专业的不满、中学阶段的优越感的缺失等影响专业兴趣。

目标冲突影响专业兴趣主要是指丰富的大学生活中,不仅仅只有学习,还有更多的活动。本文希望通过调查,探究丰富的大学生活是否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从而影响专业兴趣。

H1:本文假设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自制力不强、认知不清、缺乏成功体验、期望落差过大以及目标冲突会降低专业兴趣。

2. 家庭因素影响专业兴趣

父母压力主要体现在父母在学习、工作、前途等方面对子女造成的压力。主要表现为“父母只关心学习情况,对学习成绩要求高”、“整个家庭对自己的期望很高,自己几乎是所有同龄亲戚中少数‘有出息’的孩子”、“父母一直以来都为自己安排好了一切,甚至连自己将来的工作、生活都基本设计好了”等情况。

父母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并提出高要求,相对于其他学生,显然会对子女产生一定压力。但本文并不能肯定这种压力有多大,以及由此形成的对专业兴趣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向。

作为同龄亲戚中少数“有出息”的孩子,那么整个家庭必然对之期望很高,这无形中也是一种压力。身处此类环境中的大学生往往会自觉形成一种心理暗示,不能让父母失望。

(二)个体因素相对其他方面的因素更影响专业兴趣

从表 7中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大小来看,个体因素方面的子因素对专业兴趣的影响显著性更强(子因素“性格”和“认知”的Sig值最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影响大学生专业兴趣更多地是个人因素。这与心理学中的有关理论相符:兴趣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强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

(三)学校因素中师资力量影响相对突出

从表 7中影响专业兴趣的学校因素来看,师资力量影响相对突出。教师作为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专业知识传授者和引导者,对于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肩负着重要责任。从实际经验出发,我们也不难理解这个结论。在专业学习的初期,大学生往往对于所学专业的了解很少,这时需要教师向学生打开一扇窗,而这扇窗外的“景色”是否吸引学生,很多时候就决定了学生对于此专业的兴趣。一般而言,教学水平高、教学方式灵活、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更容易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教师和学生的匹配性对于学生专业兴趣的影响。

(四)家庭因素中父母压力影响相对突出

从表 7中影响专业兴趣的家庭因素来看,父母压力影响比较明显。通过与部分被调查者交流,我们得知部分学生还是受到了来自父母方面的压力,如有些父母给孩子早早地划定好了发展方向、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等都给孩子带来了压力。从调查的数据来看,专业兴趣与父母压力呈负相关关系,这一点与现实经验也是一致的。一般而言,父母压力越大,孩子的心理负担可能越大,产生的负面心理影响也会更明显,从而导致专业兴趣度更低。但对于父母压力具体是如何影响专业兴趣的,本文未作深入探究。

(五)启示

从调查结果来看,个人、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大学生专业兴趣的影响相对明显。这启示我们应该主要从这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专业兴趣的引导和培养。

针对部分大学生专业兴趣不高的状况,最主要的是从学生自身出发,加强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结合所学专业相关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是“人本主义”,即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培养兴趣。兴趣可以引导,但不可强加,否则反而可能会成为降低专业兴趣的因素。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其对子女兴趣的影响可能最早,也最为深远。就大学生而言,结合调查中存在的情况,父母应该明白孩子的未来应该由自己创造,父母不要去替代,也无法真正替代。父母最佳的角色应该是建议者和倾听者。父母的经验有用,但并非处处适用。

高校作为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场所,应尽可能为提升学生专业兴趣提供可能。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于学生专业兴趣的影响较大。同时,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发现学生对于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往往伴随着“老师讲课没意思”、“这门课学了没什么用”等现象。这提醒我们,应将教师转变为提高学生专业兴趣的有利因素。教学任务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甚至是最为重要的内容。除去其他原因,如若教师让学生失去了兴趣,难以说明其称职。

五、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此次调查由于时间紧迫、各高校分散较远等原因,只选取了重庆市所有高校中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三所高校。但这三所高校的调查样本对于总体情况的反映程度有限。如果能够选取更多样本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会更有说服力。此外,在调查之初,我们建立起了涉及多方面因素的专业兴趣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由于模型涉及众多因素,在数据分析中建立的模型的自变量就更多,这会影响模型的准确性。如果能够对模型进行修正,效果可能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刘连龙,徐丹,何山等:《大学生专业兴趣调查及对策研究》。

[2] 董满生, 胡传海等:《大学生专业兴趣研究》。

[3] 胡志海、黄和林:《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间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6年第6期。

[4] 北京大学心理系 INSIGHT 工具组:《PES心理测评工具箱》, 2003年版。

[5] 童腮军、范安平:《大学生专业类型与专业兴趣吻合程度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5期。

[6] 张德等:《组织行为学》,2011年6月第4版。

作者简介:

李海涛: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2011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调查活动主要负责人。

大学专业调查篇6

关键词: 大学生专业满意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调查结果 对策与建议

在我国,有许多对大学生所学专业满意度课题的调查和研究,对其原因进行了系统而仔细的分析,而后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已有的研究表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大学生普遍出现学习热情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1],甚至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性格也随之变得暴躁,再加上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专业设置是否适合学生及社会发展的需要[2],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已经成为高校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专业满意度的状况,我们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获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样本多项目的数据,建立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数据库,利用Excel软件的分析功能,采用频数分析、交叉表分析、因子成分分析和卡方检验的方法,对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并且针对调查分析出的影响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因素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希望能为高校在如何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的方面提供正确的对策与建议。

1.统计指标设计

为了确保调查过程的可行性与正确性,调查问卷中列出了与同学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内容,同时列出对专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的数据项[3],并将它们分为三类(见图1)。

图1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分析结构

在这次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中共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收回有效问卷2373份。

2.调查结果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0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总数约为14500人,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000名在校本科生作为样本数据,然后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样本进行调查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目的。

数据分析采用“总―分―总”的模式,即先从总体上推断大学生对自己所在专业的满意度情况,然后采用因子成分分析法得出假设影响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因素,再采用列联表交叉分析及卡方检验的方法对假设的因素进行一一计算与验证,最后得出影响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因素并且针对这些因素提供正确的对策与建议。

采用频数分析法来分析在校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Y)(见表1)。

表1 对专业满意度的频数分析表

由表1可知,在2373份有效问卷中随机抽取2250份,在被调查的2250个大学生样本中,有9%的学生对所学专业非常满意,有38%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表现为满意,有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不理想(包含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专业满意度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仍有3%的学生对自己所在专业非常不满意。

根据因子成分分析法我们得出可能影响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因素有:对自己所在专业的感兴趣程度、性别、专业所属科学范畴、年级、就业形势及学校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

(1)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兴趣差异分析。

当大学生对专业感兴趣程度(X1)比较高时,专业满意度(Y)表现为较高;反之,当感兴趣程度较低时,专业满意度则表现为较低。我们对变量X1(专业感兴趣程度)和Y(专业满意度)进行了交叉分析(见表2)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如下:

表2对专业感兴趣程度与专业满意度的交叉分析表

①对专业很感兴趣的学生中,有71.14%的对专业满意度也比较高,有4.3%的表现为不满意;对专业一般感兴趣的,有24.15%的专业满意度表现为高,有20.4%的表现为不满意;对专业不感兴趣的,有8.33%的专业满意度表现为高,有74.17%的表现为不满意。由此可见,对专业的感兴趣程度与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表现为正相关,即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专业满意度低,对专业感兴趣程度比较高的学生专业满意度高。

②经卡方检验,P远小于0.01,故按α=0.05的标准(P值<0.05)拒绝H0假设:对专业的感兴趣程度对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无显著影响;接受H1:对专业的感兴趣程度对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2)性别、专业种类差异对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理工科的男生对专业的满意度比较高,女生的满意度比较低;反之,在文科类专业,女生对专业的满意度比较高,男生的满意度比较低。我们对变量性别(X2)和专业所属科学范畴(X3)与专业满意度(Y)进行频数分析法、无重复双因素分析法和卡方检验,分析得到结论如下:

①理工科类:男生中,有43.3%的对专业满意度比较高,有19%的表现为不满意;女生中,有24%的表示对所学专业很满意,有39.7%的表现为不满意;文科类:男生中,有21.7%的对专业满意度比较高,有33.3%的表现为不满意;女生中,有41%的表示对所学专业很满意,有21%的表现为不满意。

②经卡方检验,P远小于0.01,故按α=0.05的标准(P值<0.05)拒绝H0假设:专业所属科学范畴与性别对大学生专业满意度无显著影响;接受H1:专业所属科学范畴与性别对大学生专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3)年级差异对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当大学生年级越高时,对专业的满意度越高;反之,当年级越低,对专业的满意度越低。我们对变量年级(X4)与专业满意度(Y)进行交叉分析法和卡方检验,分析得到结论如下:

①09届的学生中:对专业满意度较高的学生占27%,有40%的学生对自己所在专业不满意;08届的学生中:有43%的对专业满意度比较高,21%的对专业满意度比较低;07届:57%的学生表示对自己所在专业很满意。明显表示不满意的只占11%。

②将卡方检验:P远小于0.01,故按α=0.05的标准(P值<0.05),拒绝H0假设:年纪差异对专业满意度无显著影响;接受H1:年纪差异对专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即年级越高的年级对自己专业的满意度越高。

(4)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就业形势差异分析。

当该专业有较好的就业形势时,他们对专业的满意度就会相应的高一些;反之,当专业的就业形势表现一般时,对专业的满意度就会相应低一些。我们对该专业就业形势(X6)与专业满意度(Y)进行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如下:

①认为专业就业形势比较不理想的学生中,有17.3%的专业满意度表现为较高,51.0%的表现为较低;认为就业形势一般的学生中,有27.7%的专业满意度表现为较高,18.7%的表现为较低;认为专业就业形势比较好的学生中,有44.8%的专业满意度表现为较高,8.0%的表现为较低。由此可见,就业形势与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表现为正相关,即就业形势较差的学生专业满意度较低;就业形势较好的学生专业满意度较高。

②经卡方检验:P远小于0.01,故按α=0.05的标准(P值<0.05)拒绝H0假设:就业形势对专业满意度无显著影响;接受H1:就业形势对专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5)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学校重视程度差异分析。

大气科学是我校重点专业,学校的大部分经费与师资都优先考虑到大气科学,有60%的大气科学专业的学生表示对自己所在专业很满意;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自动化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也相对于大气科学降低了不少。物流管理是我校新增专业,学校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物流管理同学的专业满意度虽然比不上大气科学,但比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自动化的同学高了很多,达到了24%。会计专业的同学大多数表示自己对会计专业的满意程度一般。学校对专业的重视程度,即所花经费与师资力量是否充沛是影响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因素之一。综上所述:学校重视程度(X5)对学生专业满意度(Y)有较大的影响。

3.结论与建议

通过这次对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我们得出影响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因素有大学生对所在专业的感兴趣程度、性别、专业种类、年级、学校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和专业的就业形势六个方面。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从学校及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大学生入学前、入学初、在读中、毕业后为线索,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开辟多种信息渠道,为高中生提供完善的专业信息。

学生专业满意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考填报志愿时的失误。由于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之间衔接上的漏洞,学生在填报志愿时缺乏全面的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正确有效的指导。为了避免这种因素影响,高校应该开辟多种信息渠道、通过各种媒介向广大高中生传播最完善的专业信息。除了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媒介,高校还应该联合设置专门的专业宣讲小组,分散到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专业宣讲,用面对面的方式对高中生进行专业选择指导。同时,高校本身也要密切关注外部信息,及时排查那些在非正规渠道传播的伪信息,防止高中生上当受骗。

(2)加强对大学新生的专业教育。

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该以兴趣为基础,结合自己的个人性格及特长,再综合专业的发展前景及社会现实,参考老师与家长的意见。但是由于高考成绩、学校地理位置等外在因素,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选择到自己完全感兴趣的专业。常见的是,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应该要学习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将来能在哪些行业就业都只有感性的认识。所以要在大学生刚入学时对他们进行专业教育,教他们辩证处理好“冷”“热”专业的关系,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兴趣,使他们具备初步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建立专业自豪感和成就感。

(3)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均衡学校对各个专业的重视程度。

师资队伍水平决定着专业教学的质量、办学水平和学生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综合实力,所以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优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师资队伍意味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意味着学校综合实力的增强。同时学校还应该均衡对各个专业的重视程度,但这里所谓的均衡并不是指表面上的平均,而是要根据每个专业不同的特点按比例分配学校资源。因为各个学校的历史与发展背景的不同,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专业是一个学校的招牌,所以学校在特色专业上投入大量金钱与精力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其他专业学校也应该加以重视,比如在非特色专业的理工科专业加大实验设备器材的投入力度,在非特色专业的文科专业增加师资力量的投入等。

(4)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专业内畅通的交流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理论能力,更多关注的是实践操作能力及职场应变能力。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联系,制定对应的方针政策,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专业内畅通的交流机制的建立,通过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长学姐的经验,总结出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并依此对在读大学生进行有意识有方向的培养。当学生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工作准备,就能够有自信地面对企业招聘中出现的各种挑战,就业自信度会提高,专业满意度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卢雪松,杨倩,鲁烨,汤苏扬.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与专业满意度关系的研究[J].文教资料,2008,202-203.

[2]赵婷婷.大学本科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对本科毕业生的网上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

[3]李华峰,郑海霞.数据挖掘与信息教学改革研究――在校大学生就业自信度的调查分析[J].研究与探讨,2007,(7):57-60.

大学专业调查篇7

关键词 日语专业 大学生 消费行为

地处上海东南部的南汇大学城,集中了上海水产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工商外国语大学和太平洋金融学院等多所高校。关于大学城生活园区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已经有了不少研究文献,但是,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大学生整体上的调查,忽略了大学生专业差异导致的不同行为方式。笔者于2006年11月,开展了一次上海水产大学日语专业学生的消费行为问卷调查。希望能够了解日语专业的学生消费行为模式特征。

水产大学的日语专业学生共四个年级,学生总数约400人,四年级学生由于课程较少、出外实习等原因,经常离校,且消费行为已经不具有在校学习的特征,所以约100名四年级学生不再调查之列,有部分学生是中日合作办学性质,已经赴日本相关学校学习,因此。在校日语专业学生约250名。本次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52份,基本上能够反映日语专业学生的总体行为方式。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男生47人、女生105人,其中118人来自城市,22人来自乡镇,12人来自农村。调查内容主要是大学生日常消费总额、主要消费去向、消费行为以及消费心理等。笔者期望通过这次调查,比较客观地了解日语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以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理性消费。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日语专业学生总体消费状况

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消费数额如下,47%学生消费数额集中在500-1000元之间,另外43%学生消费额度在300-500元之间,即300-1000元之间的消费额度占据了大学生总体的90%。从下图可以看出,5%的学生消费额度在1000元以上,这个水平有点奢侈。还有5%的学生月消费额度在300元以下,这个与我校全校的特困生比例是吻合的。从而可以得出,两端消费人群大体持平,但过大的经济上差距,往往拉开了贫富两端学生心理上的距离,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大学生生活费的主要来源依靠父母的占86%,依靠勤工助学的占5%,这表明日语专业大学生整体上来讲仍然是纯粹意义上的消费者。一般认为,日语专业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兼职机会,但是,调查结果并没有发现很高的兼职收入比例。

(二)园区日语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根据调查,大学生个体消费的主要项目按照学生认为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伙食费83.6%、交通、话费67.8%、学习费用(书籍)46.1%、购物(衣服、饰品)37.5%、其他(娱乐等)27.6%和交际费用7.9%。

从消费数额来看,如下图所示:

以上六个项目的消费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伙食31%,交通、话费25%,购物17%,学习费用14%,包括娱乐在内的其他消费10%,交际费用占据3%比例较小。

从以上两图可知,无论从重要性排序选择角度,还是消费数额角度来讲,伙食和交通、话费已经成为日语专业大学生消费的主要项目。

42.1%学生伙食消费集中在200-300元之间,25.7%学生伙食消费超过300元,从学生个体来看,83.6%的学生把伙食消费看作是主要的消费项目。但是从消费数额来看,把伙食费只占消费总额的31%,对比恩格尔系数(低于0.4,达到国际小康水平)可知,日语专业大部分学生的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这与大部分学生来自上海有密切关系,并且,日语专业很可能需要出国进一步学习,因此,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日语专业学生的交通、通讯费用仅次于饮食占据消费的第二位,这可能主要与学校地理位置有关。本问卷大部分调查对象都是上海生源,分布在上海市内各个区域,而水产大学新校区处在上海东南郊区的南汇(以前属于南汇县),自然学生每周往返的车费,以及手机费等通讯费用不菲。由于学校地处偏远,外地学生购物、逛街或者体会上海市的繁华,自然花费也不少。同时,由于学校地区郊区。获得信息的途径较少,但是网络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此重任,故上网费也是一较大开支。调查显示,79.6%的学生每周都要上网(这个于有电脑的学生比例相吻合),平均每周的上网时间为12小时,有的高达60小时,平均每周的上网花费为22.3元,平均月上网费超过90元。

另外,只有14%的学生把学习费用看作是自己最重要的支出,可以看出学习开支没有放在大学生消费的第一位。而且从学生如何利用课余时间,也可以看出(如下图所示):

学习是放在社交(包括恋爱)和娱乐(上网、打游戏)之后的第三位。在校外上培训培训课的花费仅为500-800元,每学期,低于学生每月的上网费。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好好利用课余时间,大部分时间花在社交和娱乐方面,学习的氛围不浓厚,所以每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同时遇到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少学生都是从网上下载,有的甚至连版式都不编辑,从网上照搬过来。从部分班干部那里也可以印证,大部分学生都懒得动手,“反正抄抄,老师也会给及格”。

调查发现:手机、电脑、mp3等电子产品,在学生中的拥有率都超过2/3。92.8%的大学生已拥有手机,其中超过七成的学生有更换手机的记录。拥有电脑的学生71.7%,而且对55.8%的新生,电脑已经成为人学的必备“家当”之一。在拥有电脑的学生当中,电脑的单价超5000的有79人,占总数的72.5%。其中67.8%的人拥有MP3。这种消费状况反映了日语专业大学生却是家庭条件很好,同时也与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心理有关。不过,大部分学生的这些东西没有好好地利用,比如电脑,(从对个别学生的访谈得知)很多男生用来打游戏,女生用来看电影。

二、日语专业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日语专业大学生中的城乡差距较为明显,贫富差距较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人们的收入拉开了差距,在高校里也都明显的体现,特别是在上海这个全国性的大城市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学生的生活水平和各方面的表现都有差异。首先,从电脑的拥有量上来看,不同生源地的学生拥有电脑的比例不同,如下图所示:

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学生拥有电脑的比例分别为:79.7%,50%和33.3%,这个数据与我国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成正比。有的学生家庭较为富裕,探亲的时候,都是坐飞机来回。而有的贫困生为了节省开支,寒假都不舍得回家。上海的学生也一样,每到周末有的学生都有“专车”接送,也有的学生,为了节省来回十几块的路费,好几个星期不回家。

这样一种经济上的差距,往往会在富裕学生和贫困生当中竖起一座无形的墙,特别是对外地贫困生产生一种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一种压力。因为经济上的压力,导致贫困生同学很难参加需要少许花费的集体活动,不自觉地将这些贫困生排除在正常的交往之外。同时,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他们在宿舍里也是难以相互容忍,产生不少宿舍矛盾。所以,每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都有不少的贫困生同学要求调动宿舍或者搬离宿舍。我有个学生是外地的,她大一下学期就不想住在学校来,后来我了解到:她原先寝室里的其他人都“太有钱了”。这样脱离集体的生活。会给心理本来就比较脆弱的贫困生同学造成一种人际交往的障碍。

(二)存在攀比心理,消费道德亟待关注

由于存在着贫富差距,有些好强的学生为了变现自己不比别人差,就用超出承受能力之外的开支,买一些自己可能用不到的商品。前一段时间,我遇到这样一件事情:在走访学生寝室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宿舍里4个女生竟然有4台笔记本电脑,但是这4个学生都是在享受贫困补助的贫困生。后来经过调查发现,他们这些笔记本差不多是同时买的,有的是靠自己的奖学金,甚至是部分的国家奖学金也在预算之中;有的是问父母要的钱,但是她来自宁夏的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母亲只有800元的月收入,还要养她和弟弟,另外一个学生是靠自己从小攒下的零花钱和勤工助学的工资,只有一个学生家庭稍微好一点。这个群体性案例,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她们每个人的买电脑的过程,听起来都比较心酸。我问她们买电脑的用处,她们都说是一个老师的课上经常要求作PPT,所以想到要买电脑,而且认为笔记本携带起来方便。后来从别的途径了解到,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有电脑。她们也觉得自己应该有,而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这种盲目攀比的心理,给她们也带来了损害,后来其中一个学生告诉我:想想母亲那么不容易,而且自己还要买手提,夜里都睡不着。她们自己的良心上也有不安。这可能跟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有关。

大学专业调查篇8

[关键词]中医药 大学生 就业价值取向 调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20-02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在校大学生。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

(三)调查内容

调查涉及多项内容,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别、x择所学专业的原因。就业前景的展望:对就业前景的了解情况、地域的选择、薪酬的期望、就业机构的选择。以及对中医药政策、中医药专业人才的社会供需状况和社会期望的了解情况。

二、基础数据

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396份,回收率达到99%。其中女生占 66.9%,男生占33.1%,生源地中农村占47.7%,普通小城镇占35.4%,而来自大城市的仅占16.9%。有30.8%的学生所学专业为中医学类,22.2%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类,28.6%为中药学类,18.4%为针灸推拿类。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情况

在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中,个人爱好占39.2%,热门专业和其他类各占13.6%,父母或其他人的建议占27.3%,容易录取占6.3%。对目前所读专业的满意度中非常满意占17.4%,比较满意占46.7%,一般占30.6%,不太满意占3.8%,非常不满意占1.5%。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的了解情况中非常了解占9.6%,了解的比例占到一半,为50%,不太了解占37.9%,没有了解过占2.5%。有9.9%的学生认为就业非常容易,47.2%的认为就业比较容易,27.0%的同学认为一般,15.9%的认为就业不太容易,没有同学认为就业非常不容易。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政策中时刻关注,非常了解占10.1%,大致了解占38.4%,不太了解占45.7%,不了解占5.8%。由结果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关于中医药的政策是比较了解的,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也是比较负责的,对于自己的就业情况也是很乐观的。

(二)择业方面

从进入大学起就考虑过自己今后的择业问题中认真考虑过占34.1%,偶尔想想占48.5%,很少想到占11.1%,从没想过,到时候再说占6.3%。毕业后从事中医药专业相关工作的意愿强度非常强占19.4%,强占35.4%,一般占32.6%,不太强占9.3%,不强占3.3%。可见有近83%的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想过择业问题,毕业后,从事所学专业的也占大多数,这也与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身所学专业相一致。

(三)毕业后的打算

40.7%的同学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10.3%打算自主创业,49.0%打算继续深造。除去打算继续深造的学生中,首选的就业机构中政府机关占13.7%,三甲医院占30.3%,中医药院校占18.4%,科研院所占9.1%,社区卫生服务站占7.6%,医药企业占11.1%,自主创业占6.3%,其他占3.5%。这表现出大学生就业取向多元化。就业地域的选择倾向中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占25.2%,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占26.3%,回家乡占32.6%,国家急需人才的边缘农村地区占5.8%,只要能就业地域不重要占10.1%。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为了毕业后更好的发展,会更倾向于继续深造,在就业的地域选择中,也会更倾向于经济发达的地区。

(四)就业考虑的因素及期望

在选择就业考虑的因素中,专业对口比例最高,为33.1%,个人兴趣占25.8%,薪酬与福利占15.6%,社会声望占5.8%,家庭影响占8.3%,地域、晋升机会和单位性质的比例很少。在对首次就业薪酬的期望中,3000至5000元占55.3%,5000至8000元占32.6%,8000至10000元占5.8%,10000元以上占6.3%。在择业过程中最希望学校提供的指导服务中就业政策形式分析和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各占32.1%,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占9.1%,提供就业信息占21.4%,就业心理咨询占3.3%,其他占2.0%。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及近年一些地方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的计划等举措的态度是赞成,也愿意去的占56.8%,赞成,但也不愿意去的占36.4%,不赞成的占6.8%。由此看出,当前,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日渐增强,强调自我需要和兴趣的满足,专长的发挥,普遍倾向于关心个人利益、实现个人价值,主张通过自身的实力去参与竞争,更加注重自我,就业行为的出发点直接指向“自我”,对其行为结果的预期也更加地与自身需要相联系。[1]

四、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指导的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更加注重职业本身带来的个人发展机会、发展空间,追求职业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大学生的择业态度,来看待他们对当前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的认同度以及对待择业活动的积极性,这也是就业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1]青年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对于社会和祖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了一种大众化的教育时代。[2]“扩招”的出现,就业困难的问题已经屡见不鲜。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端正就业态度,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指导的建议。

(一)大学生自身的努力

1.重视专业课业知识的学习

中医药专业的大学生相对来说课业压力大,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抵触情绪,继而出现兴趣逐渐消失、上课不认真听课甚至逃课等现象。社会中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对未来更加迷茫。这要求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正视自己面临的困难,找出所学专业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潜能,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找出问题所在,理性对待,积极解决问题,正确择业。

2.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大学生要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前做好就业准备。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我们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好积极准备。其次,大学生要清楚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能力,清楚认识自身优势与劣势,选择好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就业地域,同时不能好高骛远,敢于吃苦,做好从基层工作的准备。

3.以实践来提升自己就业能力[3]

中医药专业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只懂得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校的实验课程中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多向老师学习,在老进行项目研究时,多多向老师虚心请教,做到熟练操作各种基本技能。同时,在寒假和暑假的时候,也可以到医院、药房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见习、实习。这样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大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实践,尽早熟悉所学专业的工作环境,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这样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就业。

4.树立正确的就业心理

调查结果中,大学生更趋向于大城市,即使生活条件没有想象中的好,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选择到县城和城镇就业的学生更加少。同时工资高、待遇好、工作稳定轻松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更加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而到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农村地区,待遇福利较差的工作单位的大学生却占到少数,使得就业形势出现“一窝蜂”的局面。这表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并不是很健康,应该正确对待就业单位环境和自身职业发展。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后就业,先把握住就业机会,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这样以后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也不会太难。

(二)社会和学校的努力

1.政府和学校的合作

由于存在应试教育的弊端,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所学基础知识与临床不能完全符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的素质、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所以这需要政府和学校的通力合作,政府提供有利可靠的参考数据,学校以此为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的指导方案。[4]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2.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

就业政策形势分析、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就业信息的及时提供和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等就业指导对就业生是非常有用的。就业成才教育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就业指导工作应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5]

3.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只有加强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才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满足学生们对工作的需要。[6]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不仅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还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一些优惠政策。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把知识付诸于实践,同时现代大学生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和创新精神都可以成为成功创业的基础。这都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社会实战经验,进而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4.高校应强化专业知识意识

高校应强化大学生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一旦大学生意识到依托专业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既能强化大学生专业价值取向,也能淡化部分大学生过度重视薪酬之拜金主义意识,消除部分大学生相对狭隘的工作地域就业价值取向。[7]

(三)家庭的影响

子女是父母的希望,父母对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孩子从小到大一直被父母灌输“上好大学,找好工作”的思想,这既是父母疼爱子女的 表现,也是父母养育子女希望得到的回报。这在无形中使大学生有找到满意工作的期望,这使得他们到偏远地区,薪酬低的单位工作的期望大大减弱。家长不合实际的期望影响就业价值观。[8]这就要求家长们鼓励子女敢于吃苦,勇于从基层做起,磨练自己的意志,降低期望值,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就业形势,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同时,家长在给子女就业意见的同时,不要过多的干涉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顺应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这也许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就业。

【参考文献】

[1]石志成,乔琳,孙莉.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05):96-99.

[2]蒋阳飞.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朱新江.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和分析――基于浙江传媒学院的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14(10):

94-98.

[4]田青亚.中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J].青年与社会:上,2015(06):146-146.

[5]干旭,李雪莲,程静.四川省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7(05):53-56.

[6]钱玺.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

2013.

推荐期刊
  • 大学
    刊号:50-1178/G4
    级别:部级期刊
  • 大学化学
    刊号:11-1815/O6
    级别:部级期刊
  • 大学数学
    刊号:34-1221/O1
    级别:部级期刊
  • 大学物理
    刊号:11-1910/O4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