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8篇

时间:2023-06-09 10:02:09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重要性;存在问题;完善建设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设立和开展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但是在相当一部分学校并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和学校在呼吁重视学校的小学体育教学,由此可见,小学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很多学校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而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则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本文将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设立和开展的重要性进行入手分析,针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设立和开展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都是广大的小学体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增强都可以依靠教学常规的科学实践来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在符合学校相关的教学规定基础上,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趣味性的认识,充分地调动起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好的小学体育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开展方式,从而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讲求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体育教学的全面健康发展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的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学习观念根深蒂固

一项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那些传统的方式和观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可以更好地加强教育方式的改革,但是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依然存在着。甚至一些学校至今没有重视起小学体育教学,更谈不上建设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2.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于随意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不健全的,甚至是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或者是直接聘请一些兼职代课老师。这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由于一些专业素养的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一部分的小学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过于随意,课堂教学不规范等现实存在的问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没有依据课堂教学常规来进行,这些都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3.课堂纪律不严明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生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执,甚至相互殴打,这样不文明的行为不仅在学生中引发恶劣的影响,而且需要体育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此类事件,耽误了教学时间,同时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如何更好地完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要进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完善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原有的落后的教学观念。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运用,不仅可以全面推进学校的整体素质教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来规范课堂秩序,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和水平,才能发挥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效果,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效果。应当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招聘进行严格的把关,并组织培训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进行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的建立,严明课堂秩序

(1)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磕碰的问题,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应当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注意安全,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注重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常规

在体育课前,要换上适宜运动的服装,不要带尖锐的东西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以及班级干部要进行课前的检查。在体育课的进行过程中,要清点人数,告诉小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来进行体育活动。在体育课结束后,组织学生积极归还体育器材、做放松运动,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体育教师也要进行总结,总结下堂课的注意事项。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体育教师可以把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以供体育教师进行参考。

(4)在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作为体育课的委员,并实行轮岗制

在帮助体育教师处理一部分琐碎事项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以及积极性。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设立和开展,需要尽快得到完善,虽然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传统学习观念根深蒂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于随意,课堂纪律不严明等,但是为了完善建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的建立,严明课堂秩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雄华.运用课堂教学常规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林业教育,2008(2):39-41.

[2].吴沛林,张超.加快发展我国课堂教学常规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0(7):83-85.

[3].张玉红.课堂教学常规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0(2):42-43.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常规 意义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16

1 引言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仍存在较多的课堂常规问题,使得体育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较大改变。由于小学生大多是6~12岁的未成年人,其思想还未独立,自我约束力也较弱,故很难约束自己认真上完一节体育课,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抓好小学体育课堂常规,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

2 关于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意义分析

体育课堂常规主要包含: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清点人数及出勤、准备活动等内容[1]。这些内容既是维持正常体育课程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意义。

2.1 集合整队、师生问好的意义

在体育课程开始后,集合整队是最早的课堂常规。对小学生来说,集合整队能够将玩耍中的孩子聚集起来,且有利于号召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而师生问好则有利于学生礼貌、礼节的培养。

2.2 清点人数及出勤情况的意义

该环节是体育教师管理课堂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点名方式,教师能够较快认识学生,并让学生受到关注。在师生较熟悉之后,则采取清点人数的方法取代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则能有效预防小学生由于擅自离开课堂而发生意外。比如,某位教师在课开始时先对人数进行了清点,在课中又集合对人数进行了一次清点,下课时再清点了一次,如果学生人数变少,就及时找出是谁缺席、为何缺席等,有效降低了学生由于缺席而发生意外的可能。

2.3 安排见习生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有许多较调皮的学生装病而不出勤,若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便能大大减少该类现象的发生。同时,安排见习生做相应的事,有效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中必不可少。

2.4 宣布课堂内容及要求的意义

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一般会向学生介绍本课学习的内容及任务,以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并做好心理与思想上的准备。比如,在上《立正、稍息》该节内容时,教师在完成了集合整队、清点人数等课堂常规后,则应向学生讲明本节课的任务是明白什么是立正、稍息,并能做好这两个动作。除此之外,教学还要利用相关要求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5 准备活动的意义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也要有充足的准备。与其他课程教学不同的是,体育教学的实现需要活动全身大部分肌肉,属于一门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身体肌肉的粘滞性,使人体温度升高,然后促进人体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接受运动技能。同时,在接受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才能顺利完成难度与强度均较大的练习。除此之外,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还能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率。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创新课堂常规的形式,只要达到教学目标即可。比如,有位教师曾经这样进行准备活动:在冬季上体育课时,学生大多怕冷而不愿意出去,教师便喊出一句话“老师今天设置了几个藏宝点,谁能找到就属于谁。”老师话刚说完,学生便活跃地开始寻宝旅程。待学生跑得满身大汗时,教师才宣布本节课的内容是“耐久跑技术”。由此可见,合适的准备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6 安全教育、检查的意义

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及安全检查活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因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较弱,故教师应通过安全教育反复强调安全的要求,学生经常听则容易记住,进而大大降低了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比如,教师在每堂课开始之前强调“上课期间,不能跑去楼顶玩”“不能和同学打架”等,学生在听多了之后便能在脑中有较深的印象,不仅能自己做到,还能有效监督身边同学的行为,对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3 关于小学体育常规的若干思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怎样开展体育课堂常规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是小学体育教师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以下是对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若干思考:

3.1 根据学生兴趣进行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教师应在平时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时尽量选用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比如,小学生喜欢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死板的内容转化为游戏,这样就能提高他们的参与性。

3.2 广开言路,加强创新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广开言路,加强创新。比如,积极收集可行性较高、效果较好的课堂常规,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经常向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学习,倾听他们的建议,并进行自我反思。在学习有效课堂常规的同时,还应加强创新,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课程要求。

3.3 实行“教学三维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矫正及自我超越的一个过程[2]。课前、课中及课后反思,称为“三维反思”。课前反思怎样根据新教材特点及小学生特点进行课堂常规;课中反思如何将着眼点与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课堂常规有利于学生发展与否;课后反思要不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已落实。

4 结束语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实施,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及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且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体质锻炼,是小学生接受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此外,在实施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时,教育者可根据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或形式进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学要求与目标,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守武.在教学中把“快乐体育”融入课堂方法初探[J].民营科技,2009,(6):68.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篇3

一、 有效课堂规则的基本特点

课堂规则是学生进入课堂和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应遵守的一种规范,是构成课堂管理行为最常见、最熟悉的一个要素,同时也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内,保障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保障全体学生有效学习不可或缺的条件。可以说,课堂规则是一所学校校风、学风与教风集中影响的结果,是以学校的管理制度与规范为基础,在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中形成的。有效的课堂常规,是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一种要求,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适当、积极地处理有效课堂教学的诸因素为前提,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的一套有系统的规则[2]。

1.明确

明确,是有效课堂规则最重要的特点。有效的课堂规则首先应该是清晰明了的。要用积极、肯定的方式说明这些规则,即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告诉学生“不应该做什么”。实践中,许多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难以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些规则过于含糊,在现实那里失去了意义。采用这种积极的表达形式,一方面是为了“明确”,而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出现学生没有想到的行为。如,“教室里不能乱跑”这个规则,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因为除了“跑”以外,还有很多方式可以从教室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如蹦、跳等。如果老师希望学生慢慢走,那么这项规则就应该是“慢慢走”[3]。如,某个小学的班级规定:“上课时,精神饱满,坐姿自然,目视教师,思维跟随教师活动……”某初中班的课堂要求中这样写道:“对待学习认真,刻苦努力……” [4]这些规则中关于“精神饱满”、“坐姿自然”、“思维跟随教师活动”、“对待学习认真,刻苦努力”的含义都是非常含糊的,不应该写进课堂规则中。

2.合理

合理的课堂规则不能违背学生的天性,也不能超越学生的能力去执行规则。一般来说,课堂规则顺应了学生的天性,就能够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反,过于严厉的课堂规则常常违背学生的天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一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常常刻板、严格地要求学生的坐姿,如“坐姿端正,左手臂向下,右手臂搭在左手臂上,双臂平放在课桌边”。事实上,没有证据表明“坐直”可以帮助学生学得更好[5]。因此,有关规定学生坐姿的机械、教条性的规范恰恰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从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也很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可实施

课堂规则的可实施,最基本的意思就是要求课堂规则制定者能够使它们发生。一方面,课堂规则的实施要针对班里所有学生。如果一位教师规定每个学生都要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那么在一个比较害羞的学生身上实施这个规则就会有困难。另一方面,课堂规则的实施要针对整个课堂教学。一些课堂规则难以实施是因为它们仅仅在部分教学时间内有效。如,一些教师将“发言时都要先举手”列入课堂规则,但在开始上课时却说:现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不要举手,我会点名让人回答的。这是一种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的提问策略,但是它直接违背了已经张贴出来的课堂规则。因此,教师要避免制定并非适用于所有场合、所有时间的课堂规则。

二、 建立有效课堂规则的基本策略

建立小学课堂规则时,教师要形成对课堂规则的正向态度,以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

1.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儿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一套需要、能力和看法。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需求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如果教师对小学生的发展了如指掌,那么制定有效课堂规则就容易得多。课堂上许多所谓的“课堂纪律问题”其实是课堂规则本身没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造成的。因此,只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期望与其成熟水平相匹配,就可以减少许多“课堂纪律问题”。也就是说,小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可以较快地吸收新思想,接受新变化,发展独特性。同时,总体上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逐步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发展的阶段。总之,有效的课堂规则的制定,既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发展需求,更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在制定课堂规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活动的需要。儿童需要活动,教师应该允许儿童的身体活动,而不是总想着尽力使儿童保持安静。另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权力、关注、接纳需求。阿德勒提出,权力、关注与接纳是人的基本需要,它们可以使个人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并获得归属感。这些需要既适用于成人,也适用于儿童。

2.形成对课堂规则的正向态度

教师产生一种积极正向的态度是建立课堂规则的前提。积极正向的态度是教师肯定自己所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从而对教学具有强烈的胜任感。

首先,课堂规则不是用来控制学生的,而是教育学生的。课堂规则本身不是目的,它是组织课堂的一种手段。运用课堂规则进行管理是教学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控制学生。建立课堂规则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自律。课堂规则为学生检查自己的行为提供了指导与参照,使学生在没有规章制度的情况下也能正确行事。

其次,课堂规则是教师课堂管理的依据,建立课堂规则是中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专业能力。许多学科教师对制定课堂规则的认识存在误区,忽视规则。他们常常认为“建立课堂规则只是班主任教师的事”,“因为课上有很多东西要讲,没有时间制定”。这些认识都是狭隘的和有害的。

最后,良好的课堂规则会赢得学生及家长欢迎。因此,教师在建立课堂规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学习,即使他们假装不想学;(2)大多数学生都真心喜爱和蔼可亲而且乐于帮助他们的老师;(3)大多数学生对学校都具有正向的态度(虽然有时候他们会假装对学校不具好感);(4)大多数学生也想有位成人监督他们学习;(5)几乎所有学生都希望教室里有公平而且合理的规定,并希望能够执行;(6)大多数学生讨厌在教室里捣乱的人(但他们可能会注意这些人,哄堂大笑,结果反而增强这些人的不良行为);(7)所有父母都希望子女好好学习;(8)大多数父母都大力支持教师;(9)大多数有子女在学的成人都认为教师的工作是有意义的[7]。

3.以相关法律法规与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

首先,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关权利与义务。制定课堂规则,一方面要正确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教师被赋予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等权利,也必须履行“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等义务。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强调:儿童享有一个人的全部权利,最基本的权利可概括为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也都对学生的权益做出了明确规定,要依法定规。

其次,学校的规章制度。课堂规则的制定权一部分掌握在教师手中,另一部分则要遵循学校的有关规定。一定意义上,教师既是学校纪律和规程的执行者,也是自己课堂规则的制定者。学校规章制度是制定班规的直接依据,课堂规则是学校规章制度依据班级学生实际的具体化。因此,在开学前要熟悉学校的纪律和规程,以便将这些规定融入到自己的课堂规则中。聪明的教师甚至在制定课堂规则时,在最后会加上“遵守学校的所有规章”这一条[6] 。

最后,需要补充一点,如果校规单单是维护学校的“统治”,而侵害了学生的基本权利,这种校规并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总的来说,虽然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的时候都是出于对学生的考虑,但是这种规章制度的基础要合法,如果与学生的权利相抵触、相矛盾,那它就是非法的。

4.让学生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

当学生参与了规范的制定,并遵守这些规范时,就会产生归属感,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在课堂上,学生会觉得自己是主人,他们体验着集体生活,而这些正是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集体感丧失的灵丹妙药。那些力求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的教师,让学生参与制定课堂规则,并帮助学生理解制定这些规则的原因。而学生参与程度以及如何参与、参与何种规章制度,应该由教师来决定。

首先,和学生一起探讨课堂常规的价值。制定课堂常规的第一步是和学生一起探讨课堂常规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一些问题作为讨论的开场白。例如:为什么成人有那么多的规则,如遵守交通规则、排队上车等。在讨论中,让学生知道班集体和学校就是一个社会,就像那些更大的社会群体一样,当人们都遵守这些有利于形成安全、充满关怀的行为准则时,这个社会的群体功能就会发挥出来。在讨论中,学生会形成“为什么课堂规则如此重要”的认识。

其次,编写课堂规则清单。制定课堂规则的第二步是让学生将他们认为重要的规则都列出来,要求学生描绘他们在课堂上怎样表现会使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在学生描述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来陈述。如:当学生提出“在别人说话时,你不要讲话”,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当别人说话时,其他人要安静地倾听”来代替;同样,当学生说“学生不能偷其他同学、老师和学校的东西”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其表述为“如果需要什么东西时,可以找其他人借”。列完所有的行为规则后,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根据适用与否对这些行为规则进行汇总,最终形成正式的课堂规则,并把它贴在教室里最显眼的地方。

第三,实行承诺。许多成功的教师会让学生实行承诺,这一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课堂管理的共同责任感,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整体发展。正式的课堂规则确定后,要组织一次讨论会对每项规则进行说明,并要学生表明是否能接受这样的行为准则。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规则清单带回家让父母签字(通常要附上一份对多次违反规则的学生的处理说明),然后再返还给教师。这种方法适用于解决那些认为很难遵守规则的学生的问题。当送规则清单和处罚说明给家长的时候,最好要附上一份关于课堂管理和教学思想的简要说明,旨在表明规则与有效教学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

第四,监督与评估课堂规则的执行。当学生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规则,并承诺遵守这些规则后,下一步就是帮助他们识别和监控他们的行为。然而这一环节常被教师忽视。对小学生来说,有一个办法非常有效,即轮流表演规则中所描述的行为。每个人既要表演适当的行为,还要表演不适当的行为。当他们表演的是适当行为时,要求其他的学生举手表示认可,相反不举手表示不赞同。这个活动能够增进学生对课堂规则的理解。

在小学课堂里,对规则做定期的评估尤为重要。最好的办法是在规则制定后的一周内每天放学之前做一次评估,在第二周内进行三次,之后则每周进行一次。另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将规则贴在教室里最显眼的地方。第一周,在每天学习开始之前,对规则做简要的讨论,然后在每天学习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评价自己这一天的行为,看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这样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全班同学的行为都很得体,而且较前一天有进步,那么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带一封表扬信回家。规则实施一个月后,仍要不时地提醒学生对规则的注意。最好的方法是每两周对规则做一个评估,看规则是否仍具有意义或是需要做修改[7]。

参考文献

[1] 从一则常规看课堂管理.中小学管理,2003(3).

[2] 杜萍.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8] [美] Edmud T.Emmer CarOlyn M.Evertson & Murry E.Worsham.中学课堂管理.田庆轩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王晓春.课堂管理会者不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5] Joyce McLeod,Jan Fisher,Ginny Hoover.课堂管理要素.赵丽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篇4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步课堂;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8-0064-05

一、问题的提出

分布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疏农村地区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因学生人数少,被统称为小规模学校。[1] 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128,703所乡村小学和88,967个教学点。[2]是否真正促进了教育公平,最简单的评价就是要看是否为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群提供了帮助。[3]沉淀在农村底层“后20%”的农民家庭,他们难以供子女进城上学。农村小规模学校满足了他们就近入学的需求,保障了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对教育公平具有“托底”的至关重要的意义。[4]

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师资条件的改善,但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教师。农村小规模学校现有教师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知识陈旧。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短缺,且小规模学校处于最差的境地。[5]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编制的标准是生师比23:1,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生师比实际约为15:1[5],表面上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超编。但由于小规模学校学生人数少,教学缺乏规模效应,所以现有的“看似超编”的师资队伍仍无法完成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的教学任务。

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短缺长期得不到补充,迫使很多地方聘请“代课教师”,代课教师多为当地落榜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他们没有受过正规严格的师范训练,薪酬较低,半耕半教,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有的地区采取“下点支教”的办法,要求中心学校教师必须到小规模学校支教1年以上才准许晋升职务,或者要求免费师范毕业生必须先到小规模学校任教2年以上才能获得正式工作岗位,这些“流动”的教师在小规模学校难以兢兢业业地工作。有的地区采取“联校走教”的办法,安排中心学校的教师到各教学点上课,但中心学校的师资本身并不充足,加上山路崎岖漫长,遇恶劣天气走教中断,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计划常常未能完成。有的地区采取“复式教学”的方法,几个年级的学生在一间教室,由一名教师执教,这对教师的素养要求极高,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往往难以胜任。有的地区采取“包点上课”,把一个教学点的教学任务全部包干给一位教师,这位教师必须教所有年级所有科目的课程,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英语等科目常常只能被“省略”。有的地区采用“学生寄宿”的办法,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幼,生活自理能力有限,本来就薄弱的学科教师还要兼任保育员,雪上加霜。[5]

短时期内,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补给大量优质教师资源不可能实现。上述办法又难以长效地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短缺问题。在信息技术空前快速发展的时代,是否有新的办法破解这一瓶颈呢?目前,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在中心学校与小规模学校之间建立“同步课堂”,使小规模学校的学生远程加入到中心学校的班级授课中去。“同步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远程开放教育理论指导下,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将中心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及课件画面传输到小规模学校,将小规模学校班级的场景也传输到中心学校,从而实现两地班级同步互动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6]通过“同步课堂”,扩大中心学校优质教师的服务范围,缓解小规模学校师资短缺的压力。偏远地区的学龄儿童得以就近入学,共享中心学校相对优质的教师资源。这样的同步课堂,环境如何构建?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教学效果和发展前景如何?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步课堂环境构建

农村同步课堂环境的构建,必须同时考虑教学支持性、技术可行性以及建设与维护的经济性。

1.同步课堂环境的教学性

把小规模学校的学生远程纳入到中心学校的班级授课中去,该教学环境必须满足班级授课的需求,比如:使中心学校的师生与小规模学校的师生相互看见听见,使小规模学校的学生能参与班级授课中听讲、答问等基本教学环节。[7]湖北恩施武商小学(中心学校)主播教室的场景如图1所示,店子槽教学点(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场景如图1中的①所示。课堂观察发现,武商小学教师讲课的声音,在店子槽教学点听起来纯净洪亮;武商小学主讲教师的影像,在店子槽教学点显示得清晰流畅;武商小学主讲教师播放的课件,在店子槽教学点高清同步播放;店子槽教学点的学生参与武商小学的听课环节完全没有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武商小学的主讲教师时常从液晶屏上看看店子槽教学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时点店子槽教学点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展开远程会话,会话过程中能感觉到大约1秒钟的延时,但不影响交流。在武商小学主播教室听店子槽教学点同步班级的学生说话也很清晰,店子槽教学点的学生参与问答环节基本顺畅。恩施以视频双向直播为核心技术构建的同步课堂教学环境,能够使中心学校与小规模学校之间的同步课堂成为常规的教学方式。

2.同步课堂环境的技术性

恩施目前采用的同步课堂建设方案为:在中心学校主播教室的后端安装摄像头,对着讲台方向,采集主播教室教学实况,这一路视频通过因特网传输到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显示在教室前端左边的液晶显示器上,画面细节可辨、清晰靓丽。主讲教师用头戴式拾音器拾音,主播班级学生用吸顶式话筒拾音,这两路音频信号与来自计算机(课件)的声音都输入调音台,混音以后通过因特网传输到小规模同步教室播放。中心学校主播教室计算机输出的VGA信号被编码为流视频格式,传输到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显示在教室前端右的液晶屏幕上。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前端装有摄像头,采用固定机位景别采集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内的实况,这路视频信号通过因特网传输到中心学校主播教室显示在教室前端及中部的液晶显示屏上(参看图1中的①和②),画面清晰流畅。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讲台上放置有圆盘式话筒,拾取同步教室里的声音即时传输到主播教室。可见,同步课堂用到的技术主要有光纤通信、视频直播、音频直播和VGA流式传输,这些技术都成熟、可靠。

3.同步课堂环境的经济性

除开光纤网络不计,中心学校把原有的多媒体教室改造为主讲教室,只需添加:摄像头1个(固定机位拍摄教师),头戴式拾音器1个(拾取教师讲课的声音),吸顶式拾音器1个(拾取全体学生的声音),液晶显示器2台(显示小规模学校同步班实况),功放音箱1套(播放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内的声音)。小规模学校教室升级为同步教室,只需添加:摄像头一个(固定机位拍摄全体学生),圆盘式拾音器一个(拾取全体学生的声音),液晶显示器2台(分别显示中心学校主播班级实况和主讲教师呈现的多媒体课件),音响一套(播放中心学校主讲教室内的声音)。建设一对这样的同步教室,成本约6万元,这些设备可服务期限约6~8年,平均每年约合将近1万元,费用低廉。小规模学校只需每个年级拥有1套这样的设备,就可以基本实现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目标,小规模学校的师资短缺所带来的压力得到很大缓解。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步课堂运行机制

1.硬件设备维护

同步课堂的运行对网络和设备的依赖程度很高。如果网络中断,或者视频音频系统出故障,都将使同步课堂无法进行。为了提高同步课堂教学硬件系统正常运行的概率,建设该环境时必须选择高可靠性的光纤网络路径,必须采用高可靠性的视频与音频设备,把硬件故障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加强对中心学校主讲教师和小规模学校助课教师的技术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以及基本的维护技能。同步课堂环境建成以后,应该预算专门的经费用于硬件设备的检修,可外包给信息技术公司,把常规检修与应急抢修相结合,公司安排专人负责,把学生没有课的一个半天定为常规检修时间,每个星期由技术人员上门对设备做全面检查、修复。如果在上课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主讲教师和助课教师应立即报告同步课堂管理中心,通知技术人员立即抢修,把同步课堂不能正常工作的时间减到最少。

2.教学信息共享

同步课堂除了强调课堂现场的共享,也强调数字化教学信息的共享。结为同步课堂的两个班级,应该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学校主讲教师每周应提前把教案、课件、作业等教学资源上传,使小规模学校同步班助课教师能提前了解教学内容,以便在上课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对小规模学校同步班级的学生进行辅导。如果万一同步课堂教学硬件系统出现故障,小规模学校的教师能以教案、课件等为基本依据,立即“亲自”执行教学任务,确保小规模学校的同步班总是跟上中心学校的教学进度。一所小规模学校应该至少拥有一网的计算机和打印机,使教师能够访问同步教学资源,打印教案、测验试题等教学材料,与主讲教师联络。结为同步课堂的两个班级共用的存储空间可选用云存储公共服务,比如360云盘,无需任何费用,中心学校主播班级各科目的主讲教师及小规模学校的同步教师都可登录该云盘,存储、查看学期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课件、作业、测验与教学反馈等教学信息。

3.教师协同工作

为了降低成本,恩施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步课堂环境建设方案中,没有包含两间教室之间板书的相互传输,只能把主讲教师演示的多媒体课件传输到同步教室。由于传统黑板的共享性差,所以同步课堂最好不用黑板,而是尽量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主讲教师尽量把需要显示给学生看的信息预置在课件中。中心学校应挑选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强、普通话过关、讲课声音洪亮的教师担任同步课堂的主讲教师。

同步课堂环境建成以后,小规模学校依然是需要教师的,如果能保持每个年级有1名教师最好,这名教师全程跟踪这个年级所有的课程教学。在本研究中我们把这位教师称为助课教师。每天晚上,助课教师都需要备课,他备课的方式与一般学科教师备课的方式不同。助课教师需要登录同步课堂云盘,浏览中心学校各科主讲教师为第二天的教学准备的教案和课件,以便对第二天的教学内容心中有数。中心学校主播班级各学科主讲教师也应加强与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师的沟通,除了上传教案、课件之外,还应该通过SNS、电话等方式与同步教师共商细节。白天,如果同步教学设备运行正常,则小规模学校的同步教师观摩中心学校主讲教师的授课,并为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如果同步课堂设备出现故障,同步课堂无法进行,则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必须依照中心学校的课时计划,教授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完成当日学习任务。

访谈中,研究人员了解到,很多教学点只有1名教师,从早到晚,唯一的教师困在教室,守着几个学生,长期封闭在教学点,极少有机会与同行接触、交流,中心学校、教育局管理人员一年也难得来一次。开了同步课堂以后,教学点每天与中心学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步课堂本身也是一个教研系统,助课教师在大量的同步课上观摩中心学校教师的教学,巩固学科知识、增长教学技能。中心学校、教育局的管理人员也可以时常从同步课堂的视频中看到教学点的状况。教学点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

在湖北省恩施州龙凤镇所建设的4对同步教室中,主播教室的学生演板在黑板上完成。黑板上的书写不能清晰地传输到小规模学校去。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唯一的摄像头对着学生方向,没有摄像头拍摄黑板,所以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黑板上的书写也无法传输到中心学校主播教室去。课堂观察发现,在演板的环节上,武商小学主播班级和店子槽教学点同步班级是分别完成的。当武商小学的主讲教师在组织主播班级的学生演板时,店子槽教学点同步班级的学生在各自的草稿纸上演算,助课教师一一查看指点。由于小规模学校同步班学生人数少,学生每人平均获得的教师的个别指导比主播班级的学生多。所以,同步教学环境在支持两地学生演板环节上所存在的局限,并不对同步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影响。

4.教学活动连贯

为了使中心学校主播班级与小规模学校同步班级教学活动总是同步连贯,这两个班必须使用相同的教材,执行相同的课表和授课计划;中心学校与小规模学校之间必须保持网络畅通、同步课堂设备正常;网络中断、设备故障时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师及时“顶上”。但有的课程,小规模学校教师确实无法胜任,比如英语、音乐等,该如何保持小规模学校教学活动的连贯,跟上中心学校的教学进度呢?恩施的做法是把“走教”作为保障小规模学校教学进度的最后一道防线。即当小规模学校的学习任务落下时,中心学校的主讲教师当日或当周,来到小规模学校为同步班的学生补课。即使同步课堂教学设备一直运行良好,中心学校的主讲教师每个月到小规模学校去一次,与同步班的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同步班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络感情,以便进一步搞好同步课堂的教学工作。中心学校和教学点的教师都表示,同步课堂,最好是“一拖一”,即一个主播班级只带一个同步班级,不仅视频连接方便,教学设备出故障的概率小,而且主讲教师与同步教师之间沟通方便,教学进度更容易保持一致。上课的过程中,主讲教师如果需要关注两个同步班,就显得注意力不够用,教学效果不好。如果万一碰上网络不通或设备故障,主讲教师需要课后“走教”补课的话,有两个同步班,主讲教师就更忙不过来了。

5.教学效果良好

在湖北恩施调研过程中,研究者问小规模学校同步课堂的学生,“喜欢这儿(小规模学校)的老师上课,还是喜欢电视上(中心学校)的老师上课?”孩子们一致表示喜欢电视上的老师上课,当问及原因时,他们说“因为电视上的老师讲得好些”。可见,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对同步课堂持赞同态度。据小规模学校的助课教师介绍,期中和期末考试,小规模学校与中心学校使用相同的试卷,在两个班级学生的整体排名中,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处于中等的位置。中心学校的主讲教师在同步课堂中感受如何呢?对此,研究者也进行了访谈。主讲教师表示,“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比较频繁的关照小规模学校的学生,经常要看看他们,有时要点他们回答问题,以便保持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和注意。比带单一班级多了一桩事。不过熟练之后倒也不觉得增添了很大负担。跟‘走教’比起来,同步课堂轻松多了。”而小规模学校的助课教师则表示,“由于大部分的课时通过同步课堂完成,所以我们备课、讲课的任务减轻了很多,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个别指导上,对提升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很有帮助。中心学校的教师有时到小规模学校来一下,有些交流,比‘包点上课’时的封闭状态要好。”可见,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对同步课堂也持欢迎态度。

四、农村小规模学校同步课堂前景展望

1.对改进同步课堂环境设计方案的建议

笔者认为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试点的4对同步课堂,其环境设计有一项可考虑改进。中心学校主播教室前端用来显示同步班级实况的液晶屏如果放置到教室后端去可能更好。按目前的设计,这块屏前置,引起的问题是:此屏显示的内容容易引起主播班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对学习活动产生一定干扰。如果把这块液晶屏放置到教室的后端,学生需要回头才能看到这块屏,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几率会减小很多。设计这个方案时,把这块屏放在教室前端,是为了使主讲教师走下讲台时也便于查看同步班级的学生,但实际上,把这块液晶屏安装到教室后端去,也方便教师走下讲台时查看同步班级的学生。所以,把主播教室原本前置的液晶屏改为后置,有益而无害。

2.有助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开齐课程

当小规模学校的班级成为中心学校的同步班级时,就意味着小规模学校的这个班级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方面几乎达到了与中心学校同等的水平。从笔者在恩施调研的情况来看,小规模学校的同步班的学生在同步课堂中受到主讲教师关照的程度与中心学校主播班级的学生是基本相同的,听课、参与互动的效果都不错。未实行同步课堂的区域,小规模学校开设的课程约占国家规定课程的五成左右,实行同步课堂的区域约为九成左右。可见,同步课堂当前有望成为实现农村小规模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这一目标的最短路径。这需要国家解决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光纤通信、视音频设备等基础设施问题。有少部分课程无法通过同步课堂完成,比如,信息技术上机课、体育室外活动课等,这是同步课堂的局限所在。

3.建议执行小规模学校教师特岗计划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农村学龄儿童数量呈现上升趋势。[5]农村小规模学校将会长期存在,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补充师资力量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同步互动课堂模式下,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工作方式与一般教师的工作方法并不相同,再加上小规模学校地域上的偏远性,国家有必要拟定并执行专门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在招生环节上,注重生源与小规模学校的地缘性,放宽录取条件,增加生活补贴,签订回乡下点任教协议;在培养环节上,注重适应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特殊性,执行专门培养计划,注重同步教学、全科教学、复试教学、信息化教学等知识与技能,加大实习实践力度;在分配环节上,注重落实协议,落实待遇,严禁协议之外的任何单位以任何形式接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特岗计划”人才任职,使“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特岗计划”人才到小规模学校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编制方面,国家应进行相应调整,比如,小规模学校一个年级学生达到10人,应为这个年级核算教师编制1人;一个年级学生不足10人,应该为两个年级核算教师编制1人。确实必须保留的教学点,即使学生总人数不足10人,也应为其核算教师编制1人,确保每个教学点至少有1个教师编制。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生师比应远远小于一般标准23:1,农村小规模学校义务教育成本高于人口稠密地区,这是不可规避的,国家应纳入财政预算。

参考文献:

[1]靳晓燕.不撤并,“小”学校如何坚守[N].光明日报,2014-12-15(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12-522.

[3]阚枫.农村小规模学校困境重重 专家吁为教育公平“托底”[EB/OL].http:///edu/2014/11-16/6781494.shtml,2014-11-16.

[4]李新玲.小规模学校重返乡村[N].中国青年报,2013-12-14(3).

[5]郭清扬,赵丹,范先佐.中小学布局调整与教学点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104,130,141, 165.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篇5

一、备课方面

首次将新课程提出的不太容易操作的"三维目标"简化为"二维目标",即"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表面上看似乎少了一维目标,但实际上已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兰维目标融在二维目标之中。这里所说的"知识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里的"情感目标",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上课方面

在教师上课方面,明确提出了8点要求,其中对教师本身提出了"严谨上课、文明上课"的要求;对课堂教学提出了"目标明确、教程简明、指令清晰、训练到位、调动有效、习惯养成"等6条衡量标准,这也是今后我市评价一节课是否符合教学常规的标尺。

1、目标明确

首次提出"课堂教学的双重目标"—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长期以来,不少教师把"知识与技能"目标等同于课堂教学的全部目标,忽视了"学生情感培养、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明显误区。我们要追求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并重。因为,情感目标的实现是知识目标实现的前提与保证。

2、教程简明

首次提出"教程简明"。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教程都特别的简沽,节奏控制得非常得当,且教学程序之间过渡自然流畅。新常规旨在引导教师把课堂从复杂变成简单,切忌把简单变成繁杂。如,用一句话可以解决的事,有的教师要花好几分钟时间来解决。把简单变复杂,是低效课堂的共同特征之一。

3、指令清晰

首次提出 “教师教学指令三要素”明确提出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指令包含三要素,即"明确的任务、约定的时间、恰当的检评"。指令是否清晰完整是判断一位教师是否富有经验的直观标志。教师指令清晰,教学过程就落实得到位,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好c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自觉地养成"发完整课堂指令"的好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训练到位

首次提出"当堂训练15分钟底线"。课堂教学高效决定于4个字一一落实到位。同样,练习尤其是笔头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我们提出当堂练习15分钟是课堂教学的底线,不能以任何理由减少或取消课堂练习时间L重返"以教代学、以讲代练、以口头头、以少数代多数"的错误之路。当然, 15分钟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死规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更不能理解为教师每节课留15分钟让学生无目标地随意学习。这里的练习既可以是笔头练习,也可以是口头练习;既可以是师生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互助;既可以是集中时间练习,也可以是"分段讲授、讲练结合"。严格控制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总量。

首先,提出"快速指导"的要求。面对学力差异日益严重的现状,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在当堂练习过程中快速指导学习小组与个体学生的本领。只有不断地对后进生(甚至"放弃生")进行实质性的帮助,才有可能重树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其次,将"建立学习互助小组,选用小组长,培养使用学科小先生"列入教学常规。与"保证当堂练习15分钟底线"一样,这一常规既是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实质性举措;更是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当然,学习小组与学科小先生一般要在小学中高年级以上推行。

5、调动有效

首次把调动课堂列入教学常规。面对学生现状,课堂调动越来越成为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位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但缺乏课堂调动意识与能力,也就可以说这位教师缺乏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在备课与上课时都应考虑,如何通过课堂调整、精讲精练、分段讲授、讲练结合、恰当评价、适时激励等途径,对全体与个体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调动。实践证明,一位缺乏课堂调动意识与能力的教师将会越教越累。因此,首次把"调动有效"写人课堂教学常规之中。

6、习惯养成

首次把“教师上课随带‘五个一’”列为常规。可以说,当知识遗忘之时,剩下的就是方法与习惯了。新常规中提到教师上课应随带"五个一",其中的“直尺”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教师规范做图,包括英语教学人门阶段的书写规范横线;二是用于当做教鞭,以保证教师在讲授时能避免自己的身体将板书内容遮住;"红笔"主要用于当堂练习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练习批改、个体激励;"成绩册"主要用于记录课堂提问次数及打分、作业完成情况及其他课堂表现记录,以便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首次将“学生上课随带‘五个’”列入常规。其中的"红笔"是用于课堂练习时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后的"同桌互批、小组长批改、小先生批改",用于学生自己订正练习的错误。实际教学中有必要时应增加"尺子",以备教学过程中的做图之用。

三、作业方面

首次提出"作业批改先生后师"的要求。长期以来,教师以一己之力替代全体学生批改作业已成为天经地义的事。事实上,这种教师替代学生进行作业批改的做法是违反"教学不替代"原则的,其批改的有效性值得商榷。新常规要求无论是学生学习疑问、课堂练习还是课外作业,都必须先问同学、先让同伴(同桌同学、学习小组长或"学科小先生")批改而后,教师全面检查、重点批改,注重讲评。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之外的科目教师,应追求才巴基本练习落实于课堂,把主要作业批改于课堂,课外作业应追求少而精,并做到"四有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改必评)。

四、辅导方面

首次提出辅导的重点从课外移到课内,把教师辅导改为"教师辅导与

同伴互助"并重。与以往要求不同,在要求课外辅导的同时,加强课内辅导。教师利用学生当堂训练时间,通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个体辅导""4人自然小组的同伴辅导""一对一辅导"等形式,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 实际学习困难,以促进学生学习信心的树立。在继续做好辅后工作的同时,特别要强化培优意识,提高优秀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考核方面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篇6

一学期来,我们根据既定的研训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了系列主题研训活动,现将本学期的研训活动做一小结回顾:

1、精心确立研修主题

为制定比较科学有意义的研修主题,学期初,我们教研中心组成员多次协商讨论,群策群力出几个认为比较可行的研训主题,在教研大组内与老师们交流,在此基础上最终确立了本学期的研训主题。但考虑到“学生课堂学习常规”所涉面很广,点很细,我们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又在各小组内积极讨论,最后通过中心组成员的整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重点地选择常规加以落实。为此,我们确定:一、二年级侧重关注学生“听、读”的学习常规;三、四年级侧重关注学生“说、写”的学习常规;五、六年级侧重关注学生“思、写”的学习常规。

2、有序开展研修活动

本学期的主题研修活动分三个阶段(学习思辨——实践研讨(一)——实践研讨(二)),每次活动,我们努力做到主题明确、注重过程、人人参与,强化研讨、反思、总结,使研修活动力求达到高效。

学习思辨阶段:

在确定了研训主题之后,我们马上组织全体语文老师人手一份集中学习宁波市的《语文学科教学常规》,并由杨雨老师组织,对这份材料做了比较详尽地讲解与说明。接着小组分散重温《语文课程标准》,组内交流“课堂学习常规细则”,学习搜集的相关材料,撰写学习心得,在此基础上交流课堂学习常规细则,由年级备课组长汇总,整理出本年段的“课堂学习常规细则”初稿,教研大组长综合完成《市实验小学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常规细则》(讨论稿),并设计出了相应的课堂教学观察表。通过这一阶段的讨论、交流、学习活动,教师们明白了“听、说、读、写、思”这些常规所包涵的细则,了解了培养这些良好学习常规的一些策略、途径,在理论层面上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为后续的教学实践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实践研讨(一):

本学期主题研训的实践研讨(一)这一环节,我们整合了学校开展的常规课堂检查和在我校举行的“奉化市领雁工程带徒活动”,充分运用课堂观察表,通过跟帖、集中评课等方式扎实地开展实践研讨(一)活动。

我们语文组的老师根据自己所在年段有选择地聆听了以上这些老师的常规课堂,关注了这些教师对学生学习常规的指导情况,并就本年段的研训主题以网上跟贴的形式进行了评课,3月30日,我们全体语文大组的老师又与骨干班的学员一起,就这些家常课堂的有效性以及课堂学习常规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地探讨与交流,代表年段做了主题式评课。

在学校开展的常规课堂检查活动中,杨老师与俞老师率先代表高低段进行了常规课堂教学展示,老师们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到了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常规是否良好,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对此进行了有效地指导、点拨。接下来,又有邬敏敏等6位老师进行了常规课堂教学展示,老师们也积极地在网上进行了跟贴评课,探讨良好的“听、说、读、写、思”习惯应包涵哪些常规细则,以及如何培养以上常规的策略与途径等等,从操作策略层面上对本次研训主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实践研讨(二):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篇7

一、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定义

所谓课堂教学常规,顾名思义,就是在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教学模式”。这些“行为规范和教学模式”是广大体育教师经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程序性工作,是每位老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自身的道德修养提炼出来的。

二、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基本内容

(一)课前教学常规

1、每个学期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专业教学计划制订出学期授课计划,经教研组讨论后提交教学领导审批执行。2、每次课前教师必须写好教案、备好课才能上课。3、体育委员课前必须和任课教师联系,配合教师布置和检查教学场地和使用器材。4、做好培训体育委员和小组长工作。

(二)课堂教学常规

1、整队集合与师生问好。整队集合是体育课开始后的第一个课堂常规,也是中国体育课的传统。师生问好是各科教学都有的一种课堂礼节。在东方的儒教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等都有这样的仪式。一上课师生高声互相问候,除了表示互相尊重外,还有互相振奋精神的意义。声音洪亮、精神饱满的师生问候,能够为课的开始营造一种融感情和气势于一体的教学氛围。

2、点名或清点人数。教师接任新班级,点名是师生相互认识和沟通感情的有效手段。当师生都相互熟悉之后,可不必每次课都点名。但清点上课人数,了解缺勤学生的姓名及原因,则是每次课都不可缺少的,这不仅是上课组织教学的需要,也是课后了解缺勤学生与进行辅导的需要。点名或清点学生人数是教学管理的必要手段,也是保证学生安全和师生权益的重要环节。

3、宣布课的任务和内容。上课伊始,教师向学生报告本课的教学任务和教材内容,也是中国体育课堂教学的传统,其意义在于让学生了解本课要学什么,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心知肚明,并把学习目标转化成自己的学习行为,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4、安排见习生。为见习学生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和辅助教学的任务,既是区别对待的,也是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一种措施,更是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的管理和约束。避免一些特殊情况发生。因此,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例行工作。

5、检查服装及佩带物。检查学生的服装是否符合运动的需要,检查学生服装上是否有安全隐患的佩带物及首饰,如徽章、钥匙、小刀、耳环等,这是体育课堂教学所独有的,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保证学生安全学习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堂常规。

6、安全检查与安全教育。教师除了要对教学环境、学生服装、运动器材等进行安全检查外,还要根据本课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学生进行安全行为规范的教育,并提出有关安全的要求。由于这些“预警”性的安全提示,具有良好的安全效果,因此,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常规。

7、准备活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准备的过程,上体育课要进行身体锻炼和学习运动技能,因此,就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有些练习内容还具有较大的难度和练习强度,不做好准备活动,不仅影响对基本教材的学习和掌握,而且还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上体育课准备活动是不能不做的,一定要针对不同的项目充分活动开。

(三)课后教学常规

1、每次课后教师要做好教学小结,总结经验教训,改革教学工作。2、课后及时登记平时考查成绩,期末提出考试或考查评分成绩。3、每学期召开二至三次教学座谈会,征求体委、小组长、体育积极分子、不同类型的学生意见改进教学工作。4、学期结束时,应认真写出专题或全面的教学总结。

三、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意义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实施,能使教师责任明确,教学秩序稳定,逐步使教学规范化、制度化,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和其他工作岗位上的程序性工作有着同样的意义。而且,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也是符合学校的有关教学规定,并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程序相匹配的教学制度。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必须的和重要的。

四、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实施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在我们的心目当中,总是有一些枯燥乏味的感觉,因为它往往是规定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所以,教师就要尽量多想一些办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常规”变为习惯。

五、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误区

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也和其他学科一样,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开放性、生成性,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我们的体育课堂如果只是一味追求那种教师条分缕析的讲解示范、学生循规蹈矩的听说练习的次序井然,按部就班的话,师生将会在一种预设性的教学设计中失去了灵性、个性、创造性,教学成为了一种充满了程序化的机械流水作业,体育课堂也失去了本身充满生命力的精神性活动性。师生在教学中丧失了对话的激情和精神上的享受,那么即使在体育课堂上学生达到了老师预定的目标,也不能够称之为成功的教学。

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用语 问题

新课程要求小学生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英语来进行教学,从而构建一种英语交流的良好氛围。然而,目前小学英语课堂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不容忽视,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并且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之后,才可以让小学生接受规范的英语教学,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1]。

1.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用语存在的不足

1.1.课堂用语不规范,说话错误多。 ①词形不准。There are two woman.(There are two women.) ②用词不当。Please make a sentence about “how old”.(Please make a sentence with “how old”.) ③搭配不全。Pay attention the difference.(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

1.2.课堂用语不系统。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使用英语用语较为随意。如:“同学们看看例句。”“Open your books at Page 27, 做练 。”

1.3.课堂用语不活泼。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经常可以见到下面这类语言:Good!Payattention to… Understand?在大部分的情形中,小学英语教师采用这些用语并非错误。但是,课堂中的情形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小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也会发生改变,教师采用的课堂用语也必须要做出改变。

2.强化小学英语课堂规范用语的措施

2.1.要提升教师对课堂用语规范化的认识。对于国内大多数小学生来说,英语课堂中教师所教的英语通常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英语的唯一途径。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必须保持积极且严谨的工作作风。倘若英语教师对于规范的课堂用语不够重视,在课堂中随意使用错误英语以及中式英语等,会对小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小学英语属于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起点,一句不准确的英语语调,或者一个错误的英语句子,非常容易伴随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尽量书写教案,而教师在课堂中所说的每一句英语句子都必须经过仔细思考,要保证这些句子没有错误之后再进行使用,如此能够防止因为准备不够充分,在课堂中出现错误的用语。

2.2.有效运用课堂教学用语。小学生因为刚刚接触英语,对于英语单词与句子了解非常少,而在英语课堂中所学习的句子也是非常简单的。而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采用的教学用语应该尽量简单,并且可以加上眼神、表情、动作、手势等方法给予辅助,也可以采用简笔画来加以提示。例如,在说“Look at the blackboard.”时,教师可以用手指着黑板;说“Say after me.”的时候可以用手指一下自己的嘴,倘若学生还不能明白,则可以采用手势表示“开始”,让学生跟着自己读;在说“Turn to page…”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翻书的图画,并在上面标注页码,与此同时,教师做翻书的动作示范。而教师在使用英语教学用语的进程中,不用去担心学生无法听懂,也不用对学生进行翻译,要将体态语言与直观教具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加强语感。

2.3.恰当运用课堂教学用语。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母语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Speak English if possible, speak Chinese if necessary.”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课堂英语化,可以显著的促进学生排除对母语的依赖以及来自母语的干扰。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每一句母语或者每一个词语都将减少学生用英语学习和思维的时间,打断学生采用英语进行联想与猜想的思维,剥夺学生采用英语听说的机会。英语课堂用语大部分都是需要反复使用的,教师只要长久坚持,学生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下,迟早能够听懂这些课堂用语。而这种从不会到明白的进程本身就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规律[2]。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努力实现课堂语言的规范化,帮助学习用标准正确的英语来进行语言交际,实现英语课程标准的二级目标,为学生在中学继续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