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管理工作建议8篇

时间:2023-06-13 09:25:19

管理工作建议

管理工作建议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质量;质量检测;质量检测管理

1 引言

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发,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尽管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引入监理机制,但是对于很多建筑工程而言,质量检测管理方面仍然缺少有力的制度和执行力,致使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频发。那么,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引起建筑工程质量迟迟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呢?这当中,有制度上的问题,也有人为的原因。如何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水平?这是目前很多建筑工程企业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论文从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入手,详细分析造成质量监管力的原因,并基于此,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质量监管措施,以期能够从制度层面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措施和质量检测管理水平,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现状分析

我国提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机制距今仅仅才走过了20多个年头,尽管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无论质量检测技术,还是质量检测设备,目前都无法满足市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验的需求。纵观目前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质量检验检测理念落后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普遍采用国标,而我国质量标准相较于世界通用标准而言,尚有一段差距,这就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与世界上一流的建筑工程质量无法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我国质量检测人员普遍采用事后质量检测的方法,而国外建筑工程普遍采用事前质量监督、事中质量监管、事后质量检验的措施,这使得我国建筑工程在质量检测理念方面无法与国际接轨同步。

(2) 质量检验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起步较晚,相较于国外发展仍然比较比较落后。尽管目前我国的工程质量检测检验机构非常多,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保证质量检测检验的机制仍然不够健全,最重要的表现在于两个方面:第一,质量检测主体责任人相对不够明确,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都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第二,质量检测主体责任人惩罚力度较小,我国目前对工程质量责任人的惩罚力度相较于国外非常小,也就是说惩罚成本太低,造成了实际上的工程质量的不够重视。

(3) 质量检验技术及设备落后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技术相对落后,同时所使用的质量检验检测设备也无法满足当前市场上的应用需求,很多装备仍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所购买和使用的。面对现如今高质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工程,很多检测设备在检测精度上都已无法保证,因此质量检测技术上的落后同样造成了质量监管不力的局面。

(4) 质量检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起步较晚,因此很多质量检验检测人员都不是科班出身,大多都是由现场的项目经理逐渐演变而来的,承担起项目质量检测的责任。实际上,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是一门系统的学科,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培训的人员才能够胜任;再加上很多质量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不佳,更容易造成质量监管上的漏洞。

3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建议

3.1 质量检验不力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目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发、质量检测不力局面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长效有力的质量检测机制

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所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都是因为缺乏长效有力的质量检测机制。很多建筑工程企业都有自己的质量监管团队或者部门,这种质量监管的实效无法得到保证;还有的建筑工程企业将质量监管外包给第三方监理企业,尽管由第三方实施质量监管与检测,但是即使出现质量问题,很多工程负责人都会通过公关手段解决第三方质量监理所提出的质量问题。这种缺乏质量检测机制下的建筑工程质量市场必然是质量问题频发。

(2) 缺乏质量监管惩罚责任机制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领域,很多工程即使出现了质量问题,或者在验收合格后出现质量问题,相关的人员问责力度也不大,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现阶段下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主体责任不明确,主体含糊不清,导致了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很难界定责任主体;其次,即使责任主体明确,很多也只采用罚款了事,并无相应的行政处罚,这就导致了质量责任处罚代价过低,从而使得很多质量检测检验责任人思想上不够重视。随着近几年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处罚力度的加大,相信会逐步建立起质量监管惩罚责任机制。

(3) 缺乏专业人才的培养输送机制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有着严重的缺口,导致目前现有的质量检验人员压力过多,很多技术人员都同时承担着若干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检验检测任务。造成目前质量检测专业人才的匮乏,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我国目前并没有形成像国外那样的稳定的人才输送体制;第二,我国现有的工程质量检验检测人才培养普遍依赖于职业技术学校和专科学校,普通高校尚未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因此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工程质量检验检测部门工作,进一步加剧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

3.2 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验的现状,结合上文对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的分析,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施:

(1) 构建严格的质量监管机制

结合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省市级质量检测检验机构,进一步细化质量检测检验职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验没有漏洞,主体明确,责任明晰。只有构建严格的质量监管机制,才能够从根本确保质量检验检测的水平。一旦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必须逐层上报,同时审查质量问题原因,双管齐下,确保将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2) 加大质量监管事故处罚力度

逐步建立建筑工程企业质量检测信用等级,按照质量检测结果及质量安全事故等级建立企业的信用等级,按照信用等级实施分级管理;同时,逐步加大对质量监管事故的处罚力度,依法追究主体刑事责任,提高对质量安全事故的管理成本,从而让广大建筑工程企业负责人主动认识到质量检验检测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进而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水平。

(3) 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检验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及质量监管人员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测与检验,从检测密度、检测深度、检测广度三个方面提升质量检测检验的实效性,深入开展质量检测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对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各个因素,如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人员等实施分类专项管理,确保工程现场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4) 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输送体系

一方面,建筑工程企业要加强内部质量检测检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可以通过老带新、一帮一等活动逐步培养自己的质量检测管理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建筑工程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福利待遇等手段招揽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验方面的人才培养机构、人才待遇、用人单位等方面都要加以倾斜,从而能够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领域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以解决技术人才缺乏的局面。

4 结语

建筑工程也可以看做是一件特殊的商品,那么商品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商品的生命。因此,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具有非常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只有自上而下将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与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很多建筑工程公司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尽管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高质量监管水平和执行力度,但是并没有从制度上加以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质量监理人员。本论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水平具有很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崇山.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20-21.

[2] 刘艳艳.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研究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9):39-40.

[3] 周涛.浅谈工民建工程的质量检测[J].城市建设,2009,(32):101-102.

管理工作建议篇2

1.1遵纪守法原则

一个严格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有效进行的制度理论前提,因此需秉承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的原则。建筑项目施工工程的施工管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质量,因此工程管理成为影响中国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因素。因此更要求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人员严格遵守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所需履行的基本职责,例如“企业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廉洁诚信”等基本守则,严于律己,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工作,这是所有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者所必须遵守的基础原则,是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者应当明确自身责任,严格遵守各项基础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在细节处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掌握建筑企业、土木行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建筑管理的基本条例,遵纪守法,提高自身懂法、守法能力,自觉遵守宪法法规等国家法律以及地方企业规章,为建筑项目施工战略性管理打下坚实的法律制度基础。

1.2安全第一原则

建筑土木领域的施工进程中常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威胁着施工者的人身安全,对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极大威胁。为了保证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确保施工进程顺利,就必须遵循安全原则,为员工的人身安全负责。在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同时应对建筑整体的安全性构造进行确认督查,严格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尤其是在进行学校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游泳池等公共基础建筑施工时,一定要秉持安全第一原则,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进程中明确各项安全基本指标,管理施工京城的同时细化各项安全监督步骤,明确各级责任,严格按照合同书形式管理权力,加大执行力度,落实细节处建设,杜绝建筑中的安全隐患,从管理层面开始严格遵守安全第一的原则,杜绝“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1.3科学管理原则

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以科学严谨的管理态度来进行管理工作。一个科学性的、优秀高效的战略性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将对建筑企业塑造建立一个卓越的企业形象,同时可以提升建筑企业的经营利润,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良性循环的发展势头,进而推动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发展、管理层面的科学性将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等。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是一个较为系统复杂的软工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者严格遵守科学管理原则,不盲目、不片面,形成有计划性的、总揽全局、统筹兼顾的科学管理模式,才能将工程施工的进程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步调中,营造良好的施工建筑工作氛围,同时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者对应从科学化的角度出发,对工程资金进行合理预估分配,减少资金上的浪费。科学的管理原则对建筑材料的选取、建筑施工团队的工作效率、建筑施工进程的进行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原则才能做到从管理层面开始,逐渐往下,形成一个分级明晰、效率极高的建筑项目团队,为工程的进行保证了人事资源。

2对完善建筑项目施工战略性管理的几点建议

现今我国的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比如管理者自身素质能力不够、建筑项目成本造价不合理、各级部门信息传递效率较低等问题,导致我国建筑行业整体发展得不到突破,建筑市场周期性萎靡,工程质量整体不够好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模式系统。再次,笔者将针对如何提高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水平、建设战略性建筑项目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2.1施工成本和工程质量统筹兼顾管理

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是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奋斗目标,只有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证明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正确性。提高建筑施工利润,就需要将工程造价管理和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有机结合,综合考虑成本以及工程质量。这就要求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者明确建筑施工成本,选取质量较好的经济性建筑材料,合理估算工程造价,避免造成资金浪费。同时要保证建筑设施的质量,严格符合建筑工程指标,达到业主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提高企业诚信度,树立建筑企业良好业界形象的同时获得较大经济效益。

2.2促进建筑技术创新发展,提高管理效率

现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前沿知识技术更新快,电子计算机在各行业运用广泛。要想提高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者可适当引入新技术,在工程管理上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以及通信网络来进行数据资料的储存、管理、应用等,使管理更加高效化、科学化、合理化。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者可建立电子数据库,将工程监管、施工进程、建筑材料类型等各方面数据进行统筹。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采用新技术,用自动化系统进行施工,运用自动化技术将数据采集、混凝土上料等过程进行,在大大提高建筑施工效率的同时减少人事消费。除了建筑工艺、施工技术以及建筑材料质量之外,相关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人员更应注重创新建筑技术、积极吸融高新科技,从而突破传统的建筑企业运营模式,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合理资源分配以及质量监管问题,树立企业的品牌效益。

2.3建立完善分级工程管理体制

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者可从管理层面开始,逐级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将管理工作精细化、责任化,逐级分配各项工程监管任务,促进管理人员采取举措上传下达的信息传递效率,责任到人,在提高了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将管理型人才的潜力发掘出来,有利于企业选拔优秀的管理型人才,同时形成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氛围,促进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具有更加显著的战略性特征。从管理的层面高度,分级监管,科学化、合理化建筑项目施工进程,促进建筑施工的高效进行,切实有效地对建筑项目进行管理,将工程预算合理科学画,并进一步完善建筑人员的奖惩体制,同时营造充满竞争性、合作性的建筑施工氛围,全面提高施工者的工作热情,促进建筑项目高效完成。

3结语

管理工作建议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是我国目前重点进行管理的任务之一,这是实现建筑工程稳定发展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促进建筑工程得以进一步优化的基本保障,因此本文将重点对这一问题开展论述,详细介绍了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得到有效的提高,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确保其检测质量能够得到不断的优化。

一、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检测质量,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教育程度、专业水平、工作经验和理论基础直接关系着检测结果。建筑工程检测工作应当优先考虑到对人为因素的控制,因为建筑工程检测结果是所有参加建筑工程检测的操作人员与服务人员共同劳动的结果。因此,想要保证我国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质量,首先要保证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建筑工程检测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真实有效的必要前提。

(二)工程使用材料因素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工程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建等。如果工程材料的质量不符合标准,那么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就不可能达标。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应当严格掌控建筑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在检测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筑材料样本的检测,为了保证工程使用材料的真实可靠性,需要对建筑工程使用材料进行样本检测,同时也要保障建筑工程使用材料样本来源的真实可靠性。只有确保检测的样品都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工作才有实际意义。

(三)检测仪器因素

想要实现对建筑工程进行完善的检测,就需要保证使用的检测设备仪器必须达到国家标准。部分建筑工程检测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在建筑工程检测工作中使用质量不过关或者精度不符合要求的仪器,对建筑工程检测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建筑工程检测部门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合格规范的检测仪器设备,杜绝为了节省开支而使用不过关仪器情况的发生。

(四)其他因素

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其他因素的存在也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检测结果。例如环境条件因素和检测设施因素,检测机构在建筑检测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检测设施以及检测环境符合技术规范和相关法律标准,确保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十分复杂而多变,就气象条件而言,温度、湿度、大风、雨雪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检测质量。

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相应措施

(一)培养检测人才

首先,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检领域的人才拓展。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要系统地、有计划地培养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才,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和学习平台以应对大量的市场需求。另外,从企业角度出发,应当尽可能地鼓励人才勇于迎难而上,不断进步,树立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素养。

(二)加强建筑工程技术校核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尤其是关乎工程整体的核心技术的校核,避免建筑工程发生大的事故。同时,为保证工程质量,除对工程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定外,施工技术人员在各项工程施工前,应及时检查,及时应对。如混凝土、砂浆、钢筋、中线、模板等一定要谨慎检测,确保结构尺寸和强度。

(三)工程质检单位要自强,积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质检机构在属性上应当从事业向企业属性转化,从依赖于事业单位向发展独立法人单位转化,这样一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的地位属性和责任意识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其工程建设社会职责和监督职能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并且能够积极树立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责任目标。因而,对建筑工程质检单位而言,树立科学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其现代管理理念形成的必要条件,积极主动学习其他企业和单位质量管理的先进知识使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能够科学有序发展。

(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应对措施

施工和质检人员加强责任意识和法律素养,严格按照建筑工程质量的法律和规定进行施工和质量检测,并逐渐形成一系列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制度,通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制度来确定相关工作人员和质量检测管理人员的责任,对质量检测管理体系进行长期的提升和改善,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最终目标。真正做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方面的治标和治本。

(五)引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责任制

想要做好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政府政策和方针的支持,以及领导的正确、科学引导。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领域的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要首先严抓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责任制真正贯彻落实。清晰地明确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将责任制和监督管理真正结合起来。相关执法部门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严格规范施工质检行为,对于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严格纠察和落实责任,避免质量检验疏忽、失误和蓄意的管理失职,将责任制进行到底。

三、结论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已经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质量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建筑工程检测样本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系统化管理,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从而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质量。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促使建筑行业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春阳.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发展研究[J].工程质量,2014,S2:315-317.

管理工作建议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生产安全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和施工质量双重保障的基础上的。施工项目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工程,为保证施工生产安全和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我们还需进一步认真积累和总结更多的生产经验,探寻更为科学的安全管理办法,依靠落实更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和检查制度,才能够真正实现事故零事故的突破。

1 我国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及成因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的建筑施工行业也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残酷事实使得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异常突出,这就不得不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建筑施工安全保障上。

1.1 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在投资计划上做了一些体制上的改变,以往传统的建筑生产安全管理模式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当下的建筑施工生产方式。传统的生产安全管理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可弥补的管理漏洞,如政府主导安全管理导致管理涣散且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相关适应的经济和法律体系并未成熟。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生产中并没有得到完全地落实,基本处于一种比较分散的管理状态,真正能够起到行业管理作业的扳指可数,这就自然而然地导致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施行标准和管理模式的不统一,管理工作的职责分配交叉不清,最终得到的只有“没利监管失控,有利打架不顺”的现状。

同时,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日俱增,业主单位在招标过程中有意地压低中标报价,在一定程度上对确保施工质量安全的措施费用不予认同并拒绝交付相关地安全费用,合同工期也在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被强力压缩。这样一来,施工单位就不得不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忽略一些在自己看来不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以有限地资金投入实现施工成本和工期目标,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1.2 导致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原因

1.2.1 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

施工单位没有针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负责人,部分施工单位虽有配备却没能真正意义上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职责,落实缺失,纵容施工劳务人员铤而走险,冒险作业,施工操作违章的情况屡见不鲜。还有,有些专职的安全管理负责人由于权限所限,在发现现场施工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请示上一级领导,而不能够直接向最高管理层反映。这样的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情报延误,或根本无法实现向上通报和得到最终的解决结果,以致于安全隐患未能得到及时的整改。

1.2.2 现场施工管理工作脱节

我国建筑施工的劳务人员多为技术水平偏低的农民工,而实施现场施工管理的技术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施工管理的模式主要是施工单位和施工队伍的工长签订一项单项工程的成本合同,包工不包料,二者分别担负的责权很明了,质量安全基本是由施工队伍来负责,而施工单位只片面地追求产值和利润。在施工过程中,抢工期、赶进度的情况非常普遍,短期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施工质量和安全却被置若罔闻,安全隐患处处存在。

1.2.3 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

施工单位参与投标活动,有意压低投标报价取得中标的优势,而在中标后从各个方面刻意削减投入和开支,尤其是一些规范要求的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如劳务工具、安全网等。这些安全防护设施按照规定应该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投入,但实际上并不能够完全做到位。安全设施建设投入明显不足的情况对安全生产是一种非常大的隐患。

1.2.4 岗前专业培训流于形式

施工劳务人员多为农民工,要在施工准确前组织相关的岗前专业培训,主要是针对质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训学习,同时还需要对施工作业中的一些安全技术措施、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等进行防范教育。岗前专业培训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施工单位组织岗前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级安全教育、变化工种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班前安全教育等。问题是很大一部分施工单位并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组织有效地培训工种,仅仅是走过场,实际效果只是流于形式。本来为培训工种作资料记录并不真实,通常都是由施工单位由资料员一手编写,对于施工劳务人员的培训却没有真正达到作用。

1.2.5 转包、分包及以包代管

施工单位中标以后,将工程以分包的形式装包给施工队,施工单位和承包队伍共同牟利。施工单位凭借自身拥有的资质中标,通过中间人承包,包工队专区大部分利润,而施工单位仅仅是赚取小部分作为中标的劳务费。可以想象,这一小部分的利润根本无法满足一个完整项目部的正常运营,施工单位不得已地疏于对现场施工质量及安全的管理,而现场施工安全的管理职责主要就在施工队伍的管理。但是,施工队伍并不受上级相关监管部门所限制,任意妄为,胡干蛮干的情况都是造成安全施工隐患的重要原因。

2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建议

2.1 中央或地方有关施工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监控

中央政府有关施工监管部门主要是通过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对建筑市场经济机制实施操控并发挥其基础性配置作用,同时保证为建筑市场创造一个相对比较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另外,还需了采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策略通过各级监管部门落实对建筑施工实施严格的监控与管制。严格推行安全施工生产的市场准入(即建筑安全资格问题)和退出机制,在施工阶段必须严把施工单位的施工安全资质关,杜绝一切依靠挂靠实现分包代管等转包现象。根据我国《建筑法》内容要求拟建工程所在当地的有关监管部门也需指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规定并给通过安全资质审查的施工单位颁发安全生产的资格认证书,未取得资格认证书的施工单位将不被视为具备安全生产的条件和资格。

2.2 加强各方在工程安全施工监管中发挥的作用

2.2.1 业主单位

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就施工安全问题应达成书面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双方必需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劳动保护、企业安全生产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生产安全的政策与方针。业主单位也要具备安全管理组织体制,对各方面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人配置齐全,并制定各级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2.2.2 监理机构

加强监理机构下属从业人员的队伍素质建设,尤其是在施工安全责任无法明确确立的情况,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制衡体制和手段提高每一名监理人员的施工安全责任意识。

2.2.3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控制安全生产应施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制定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人。施工现场环境必须要达到文明施工的标准要求,施工劳务人员必需经过严格的岗前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持证上岗。

3 结束语

建筑施工行业属于高危行业,整体来说其主要的特点包括高处作业多、露天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立体交叉作业多和劳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尤其是目前我国建设投资逐步实现多元化,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变化。鉴于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高危险性,我们应加强施工过程的生产安全管理与相关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 颜艳.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若干问题[J].价值工程,2010,(02).

[2] 曾海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防治措施探讨[J].广东科技,2011,(01).

[3] 丁鹏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9,(06).

管理工作建议篇5

关键词:房建;项目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房建项目管理工作的特点

1.1、工序多且复杂

各个施工阶段工序彼此之间客观上具有相互关联性,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性。组织施工的整个过程在施工时如果无法整体思考、具备相应的前瞻性,无法慎重考虑不同施工阶段中工序相互制约建立的施工条件,必然导致项目成本的不经济、和进度上的滞后

1.2、外部环境复杂

工程管理需要与外界大量接触,其外部环境也相对复杂。工民建项目大多都是地方工程,从开始施工到完成上交接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过程中,涉及了很多其他部门如:税务、土地、工商、劳动社保、环保、电力、城管、建设、派出所等,也容易和当地居民产生一系列的纠纷,从客观上形成复杂多变的外部施工环境。

1.3、工作量大而复杂

繁多且严格的资料要求,大量的业务工作,以及复杂的房建项目工序,仅一个普通的办公楼需要几百项以上的工序面。对工期短、投资小的现状,足量配齐每一项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是很难完成的,而且每项工序之间持续、间隔时间短,大大增加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在施工同时,如果无法做到组织协调到位、技术先行、以及相应资料的整理,并且为下道工序做好准备工作,必然导致工作没有条理、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2、房建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差

进行房屋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以及高能力的管理人员队伍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大多数房屋建筑工程中,并没有一支良好的项目管理人员队伍,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较差,在素质、知识以及修养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差就成为比较显著的一个问题。

2.2、施工管理不规范

要做好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最首要的问题就是施工管理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但是在我国大多数房屋建筑工程中并没有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无法有效的做好施工管理工作。这就可以看出,房屋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定的不规范的问题,要更好的进行房屋建筑项目管理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2.3、项目管理部门缺乏沟通

房屋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进行项目管理时会涉及到很多部门和较为繁杂的工作内容,这就需要多个部门相互沟通、协调,共同完成。但是在我国大多数房屋建筑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项目管理的有效进行。

2.4、施工现场作业中的技术管理不到位

在对施工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现场的施工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是房屋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大多数施工现场的技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技术管理并不到位,对房屋建筑项目管理的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5、项目资金短缺、材料和设备产生费用难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竞争压力也日渐增大,许多房建企业在投标过程中为了中标而降低价格,导致在正式施工中产生资金不足的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拖欠工人工资、拖欠设备租赁费用另外,房建工程中建筑材料所需种类繁多,工程内容改变导致采购数量也不易控制,同时还要考虑材料性价比,产生费用高低,还有设备租赁成本,使用时间长短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原本不足的资金带来更大的压力。

3、强化房建项目管理的措施

3.1、安全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教育

专职安全员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对进入工地的所有员工进行书面的入场安全教育,对新工人要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新工艺、新设备的使用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接受教育人员要有签字记录。

(2)实行安全设施验收制度

安全设施按照工程技术安全措施配备,为了保证数量、质量、位置、性能都符合原措施规定的要求,必须经公司生产安全部检查验收合格后挂牌使用。对下列项目实行验收挂牌制度:施工防护外架;塔式起重机、搅拌机;四口、五临边防护;施工中为作业安全、机电安全、防火需要等专门配置的其它各种设施。

(3)安全检查制度

每月一次的全面安全检查,由公司生产安全部组织实施,对整个工地从安全意识,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各个方面检查。安全员和施工员每周进行一次例行检查,检查结果在班组会议上进行讲评;每个作业班组结合上岗安全交底,每天开展安全上岗检查,保证操作机具及作业环境的安全。

(4)完善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体系

针对承包施工的单位来说,对其房屋建筑施工的有关安全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其在正常施工的工作情况下是否在充分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结合着对工地进行抽查。根据房屋建筑施工的现场环境和施工工程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监督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将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传到网上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使得监督机关可以及时的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的施工工程调整。均衡施工。均衡安排各个施工单位内部之间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安全生产,提高整体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水平。

3.2、质量管理对策

(1)人员管理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人员的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其次是人员的技术素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

(2)材料管理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把住材料的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

(3)机械管理

施工机械的选择原则既要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又要使综合成本最低,在选用机械类型和相关性能参数时,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和实际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力求合理使用机械,降低使用费用,同时,教育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和管理,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4)加强施工工艺控制

开工前,组织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及主要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并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结合施工图及技术规范,做好施工前技术交底工作。完成分项工程后,经自检、专检合格填写规定格式的检查表,交相关专业的质检员,进行复查,如发现超差或检查表填写数据不真实时,则令其修整、返工,直到合格后,再次申报,重新复查,确认后方可继续施工。

3.3、组织协调管理

(1)做好信息沟通管理,有效统筹组织各方

沟通是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信息障碍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使信息在整个工程建设的系统中得到良好的传递。尤其要做好与业主、监理、施工、设计单位的沟通管理。

对于业主管理方与业主之间的沟通而言,建设指挥部应经常向业主请示、汇报工作,及时收集业主的反馈意见,出现不满意或是冲突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及时处理,与业主方领导不定期沟通,及时协调有关问题;对于业主管理方与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而言,可以通过会议、发文及口头等方式,按专业对口的原则进行有效沟通;对于业主管理方与设计单位之间的沟通而言,加大沟通力度,由部门主管牵头负责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协调,组织设计单位参加设计交底会、工程例会及其他专题会,重视工程师与设计单位在设计变更确认方面的协调沟通。

(2)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渠道

在基建工作中,迅速、高效、准备的信息反馈对施工的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施工动态控制并及时调整计划部署,就必须建立传递施工现场施工信息的快速通道。针对这样一个问题,除了与监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之外,还要设立了以专职质检员、技术人员为主的信息部门,通过专人搜集、整理和传递施工进程、质量动态信息给项目管理部。主要包括实物工程量的完成情况、大型施工设备工作状况、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统计结果。甲方和监理等有关单位就可及时掌握和了解到工程进展状况。

总而言之,房建项目的管理工作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由于该管理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广、种类多,涵盖了项目开发管理、项目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的管理以及建设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管理工作。由于房建项目的管理对于项目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强化项目管理水平,促进整个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以此有效地保证工程的高质量、低成本竣工,为相关的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泽尘.房建项目管理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4,13:159+161.

[2]张玉金.刍议房建项目管理工作中所遇问题及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4,12:308.

管理工作建议篇6

关键词:建筑市场;招投标;管理现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bidding management for the current building industry commercialize a process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However, due to some objective factors, the actual process is also appeared a few problems, need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and perfe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bidding managemen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market; bidding; management status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A

一、招投标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招投标运作不够完善。有的建设单位没有法律、合同方面的专门人才,对涉及招投标工程管理方面的业务不熟悉,制定评标细则时考虑不够全面,导致标底不准确,还存在监督机制不健全、泄露标底、串标等现象,影响招投标文件的公正性。同时因施工企业自身需要,为达到中标目的,有意压低报价,采用微利标、无利标甚至亏损标,致使投标书编制缺乏规范性。

1.2建筑工程交易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近年来,我国的招标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些机构的出色工作对保证招标质量,提高招标效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建设市场机制尚未成熟,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观念淡漠,从业行为缺乏规范。一方面,业主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制约、压价,回扣、垫资、拖期、拖欠款被形象地比喻为压在承包商头上的数座大山。另一方面,非法转包、资质挂靠、偷工减料、逃避保修责任等现象发生在承包商身上屡见不鲜,从而使招标投标缺乏公平和公正,使施工单位的利益受到损害。所有这些,已成为导致工程建设质量低劣,建设市场行为混乱的根源。

1.3评标定标工作缺乏科学性。评标定标是招标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要体现招投标的公平合理,必须要有一个公正合理、科学先进、操作准确的评标办法。目前国内还缺乏这样一套科学有效的评标方法,致使一些建设单位仍单纯看重报价高低,以取低标为主;评价小组成员中绝大多数是建设单位派出的人员,有失公平公正;评标过程中,评标专家作为评标工作的主体,其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和法律知识等因素直接影响评标工作的质量;开标后议标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把公开招标演变为透明度极低的议标招标。建设工程招投标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目前招投标本身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改革措施滞后。市场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够,配套的改革措施还不完善。这样,就给招投标过程带来很大的风险。

1.4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滞后。工程造价不能反映竞争机制的要求。在市场经济范围内,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自由竞争市场体系,建筑领域内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而竞争的核心必然是价格。但事实上现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有碍公平竞争局面的形成。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是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都严格区分,使竞争性费用无法从造价中分离出来。工程招标投标中采用合理低价中标法。合理低价中标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专家的评审选择不低于其成本而报价的投标人,其前提是专家对工程量清单中各项内容的企业成本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但各企业的成本为其商业秘密,因此,专家在评审某投标单位的报价过程中,很难保证有充分理由肯定某家企业报价是否低于其成本价。在大多数情况下,除非投标单位在报价中有明显错误,否则很难确定报价是否真正意义上的低价合理。

二、招投标管理改进措施与建议

2.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招投标运作。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是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要建立对建设单位行为的监督制度,对有依法必须招标而未招标,将工程肢解发包,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明示或暗示设计、降低建设工程质量或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等行为的业主,严肃查处。同时加强与工商、税务、银行及保险、担保机构的合作,将各有关部门和执法机构对企业和专业人员的处罚决定、不良行为记录和履行合同的情况载入数据库,列入“黑名单”,并在网上公布,以加大企业或人员违法违规的成本,利用经济手段强化市场准入管理。

2.2完善招标投标信息网,提高信息透明度。寻找潜在的交易方,签订并履行合同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商务中的运用可以节省大量交易成本。建立全国统一的招标投标信息网,招标方在网上定期招标信息,投标方在网上公布有关自己生产能力、履约情况、技术水平等信息,减少大量的搜寻成本。借助于信息网,还可以提高招标、投标、评标的效率,提高信息透明度,大大节约签约及相关交易的成本。

2.3加强企业内部人才管理,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企业内部定额体系的建立,并把是否具有完备的信息作为企业准入市场的一个条件,由于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过程中,政府逐渐开放价格,定价的自落到企业手中,企业理所当然地应该建立一系列可行的报价制度,企业内部定额体系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和自主报价的依据。同时也要求企业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并能发挥显示企业实力的传递功能和促进企业对现有水平的提高。

2.4强化工程招投标监督执法力度,加强薄弱环节监管。项目法人招标自依法受到保护,对依法制定招标工作的一切活动,应当依法由项目法人自主决定。任何政府部门、机构和个人不得直接参与或者干预具体的招标投标活动。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全过程监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的严格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招投标管理办公室要充实力量,认真履行职能,加强对招投标管理过程中薄弱环节监管。同时,要进一步明确招投标办与建管部门的责任,对招投标工作涉及最多的建设工程实施监督,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和跟踪监督,通过审查、评价、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努力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犯罪,推进建筑市场法制化管理。

三、招投标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3.1大力发展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机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每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科学决策。它是一项具有高度组织性、规范性、制度性及专业性的活动。要使招标投标成果得到充分体现,就要求招标组织具有系统的信息、专业化的分析运作,精细快捷的策划设计、准确科学的决策、周到的服务以及良好的信誉,这些无疑是发展完善的招标机构所特有的优势。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机构(以下简称招标机构)作为机构一种,它的出现在建设工程承包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程招标投标事业的发展。招标的施行,对于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高招标投标质量,扩大招标覆盖面,促进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工作的健康发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3.2全面推进有形建筑市场的建设。围绕有形建筑市场的三项基本功能—信息服务、场所服务和联合办公服务,全面推进有形建筑市场的建设。(1)有形建筑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推进了工程建设的市场化进程,推进了市场主体行为,维护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强化了招投标管理,规范了招投标活动。二是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执法部门的服务水平。(2)有形建筑市场的建立顺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把有形建筑市场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为对招投标活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了载体和手段,有利于《招标投标法》及各项建设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3.3 建立起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机制。《招标投标法》作出了对招标投标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的规定。多年来我们在对招标投标的管理中,主要注重事中监督,随着相关制度的建立,事前监督也有所加强,但事后监督却一直是个突出的薄弱环节。事后监督的重点是工程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由于合同管理这个环节没有卡死,致使建筑市场中肢解发包、违法分包、阴阳合同、拖欠工程款等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为此要把合同管理纳入各级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的重点内容,建立一套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机制,对合同管理人员实行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这项机制的建立,今后对合同管理就有了依据,如果发现违法合同,就可以严厉查处合同签订人员,从而为治理整顿建筑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管理工作建议篇7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次党建工作会议的各项议程全部结束了。会上,王利军同志就切实增强“四种意识”,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管理区几位领导同志根据盟里对口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管理区实际,对抓好各自分管领域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党政办王昶宇同志围绕加强协同配合、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进行了安排,提出了建议,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折不扣地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提升管理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此,提几点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认识。从近年来管理区各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实践看,总体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抓党建的思想认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刚才王书记也指出了这些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以来,中央已经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摆在了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新要求。党工委各部门要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每位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一把手”,要切实担当起从严治党的重大政治责任。一是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工作就是最大政绩的思想,通过抓党建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建设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放到促进作风的改进上、体现在推动各项业务工作的落实上。二是强化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感,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三是深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坚决纠正“基层党建工作是务虚工作”的错误观念,以党建工作的新成效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新形势新任务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围绕基层党建七项重点工作,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一是要明确执政理念,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改善党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二是要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水平。要善于从基层工作实际出发,多听取群众的意见,保证决策的民主科学性。三是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央明确要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封口、继续抓,推进常态化制度化,一定程度说明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党纪党规学习上还不到位,对标合格党员上还有一定差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好已经形成的学习制度,扎实抓好“两学一做”教育。四是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要在解决困难和复杂问题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三、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贯彻落实好上级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做好xx各项工作,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主动作为。要自觉把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到工作实践中,提振干事创业的信心,在地区发展攻坚克难时期有新的作为。对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安排部署的任务、出台的举措、明确的要求都要紧抓不放、狠抓落实,务求取得成果、见到实效。

管理工作建议篇8

代表们认为,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把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作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督检查,打造精品工程,市场化运作等手段,加快了城市建设管理步伐,城区规模逐步扩大,城市的承载能力和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和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目前我市城镇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代表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加快编修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停车场规划等配套的专业规划,抓紧修编乡镇总体规划和重点村庄规划,科学编制旧城改造规划,使其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以形成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随意变更。继续加大对城市规划法和城镇规划的学习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对违反规划和违规建设的人和事要依法查处,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律权威。

二、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开拓城市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化运作新机制,鼓励和吸引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城市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服务运营的市场化。突出抓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停车场、公共交通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开发区和城东项目区建设步伐,增强城市发展活力。要树立精品意识、特色意识和品牌意识,做到精心设计、规范施工,打造精品工程。实施大改造、大整治、大建设战略,加大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力度,把“一事一议”的旧城改造政策转为“简明、统一、有特殊问题特殊解决”的开发政策,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好群众利益,使城市面貌实现新飞跃。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建议从财政、规划、土地、房管、建设、城管、公安、街道等有关单位抽调得力人员,组成联合办公室,具体负责旧城改造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检查、指导、验收等工作。重点抓好假日广场、舜华园小区、金屋小区和开发区诸冯村改造等建设项目,使旧城改造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为目标,发挥好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理顺职能部门、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之间的关系,尽快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乡镇)参加的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使政府职能到位、市场作用入位、社区功能归位,逐步建立起“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社会监督、依法管理”的城市管理新机制。牢固树立“建管并举、以管为主”的思想,不断健全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等方面的法规和制度,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和交通意识,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活动,重点解决背街小巷管理难的问题,塑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把监督检查与考核奖惩结合起来,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注重发挥市民作用,确保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