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乐理教学方法8篇

时间:2023-06-16 09:27:38

乐理教学方法

乐理教学方法篇1

摘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与相关文化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建构科学合理的审美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审美理念;建构

美,一个充满着无穷魅力的字眼,人们都在不断追求它;美育更是一项伟大而富有活力的教育工程。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首先强调的也是“以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

一、正确理解“审美”

(一) 审美的内涵

审美是指对事物,特别是艺术品的美丑的欣赏与鉴别。音乐学科中主要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鉴别。

审美,本质上是以感性的形式所呈现的“人的一种自我享受”(马克思)。一个是“感性形式”,一个是“自我享受”,这是完整地理解审美活动的实质和内涵的两个互为条件的相辅相成的关键因素。没有“感性形式”的“自我享受”,是理智的认识活动;没有“自我享受”的“形式”的感觉,多半是“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而不具有充分的美学上的意义。

(二) 审美多层面的活动

1.第一个层面是“感官的快适”。这是审美主体由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的审美属性所引起的“赏心悦目”的快感。这是比较表层的美感。

2.第二个层面是“心灵的启迪”。这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的审美属性所引起的“赏心悦目”的多次复现的基础上,进而引起的“怡情悦性”的审美效果。这是向高级层次的美感过渡的中间层次。

3.第三个层面是“人生的体验”。这是审美主体在健康的审美趣味、健全的审美能力、纯正的审美要求、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理想的自觉指引下,透过“感官的快适”和“心灵的启迪”,实现审美主体向生命感悟、宇宙体验飞跃的一种高级审美层面。

二、建构以审美为核心的理论依据

(一) “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课标中的体现

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新课程标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其目的是为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因此,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及至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必须体现这种理念。

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二) 影响音乐审美的要素

影响音乐审美的要素很多,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等方面。教学内容必须具备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方面的因素;教学方法必须遵循一定的审美原则;作为美的传导者的音乐教师也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规范;在音乐教学中还必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审美化的教学环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得遵循美的规律。下面仅从教学方法方面试作简要分析。

三、合理化建构音乐教学方法审美理念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人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一) 体验美

音乐教学的参与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

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

贯彻参与原则进行音乐教学,要求教师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还应将有关的音乐基本文化知识内容融进音乐活动之中,让学生顺带地学习。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教师应为学生的参与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把学生从那种听讲式、没有多少移动余地的座位中解放出来。

(二) 情感美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在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音乐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并培养一定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情感体验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了情感的呼应,就有了对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对音乐兴趣的提高,从而寻找到适合于自己,并与自己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三) 愉悦美

乐理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审美理念;建构

美,一个充满着无穷魅力的字眼,人们都在不断追求它;美育更是一项伟大而富有活力的教育工程。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首先强调的也是“以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

一、正确理解“审美”

(一) 审美的内涵

审美是指对事物,特别是艺术品的美丑的欣赏与鉴别。音乐学科中主要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鉴别。

审美,本质上是以感性的形式所呈现的“人的一种自我享受”(马克思)。一个是“感性形式”,一个是“自我享受”,这是完整地理解审美活动的实质和内涵的两个互为条件的相辅相成的关键因素。没有“感性形式”的“自我享受”,是理智的认识活动;没有“自我享受”的“形式”的感觉,多半是“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而不具有充分的美学上的意义。

(二) 审美多层面的活动

1.第一个层面是“感官的快适”。这是审美主体由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的审美属性所引起的“赏心悦目”的。这是比较表层的美感。

2.第二个层面是“心灵的启迪”。这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的审美属性所引起的“赏心悦目”的多次复现的基础上,进而引起的“怡情悦性”的审美效果。这是向高级层次的美感过渡的中间层次。

3.第三个层面是“人生的体验”。这是审美主体在健康的审美趣味、健全的审美能力、纯正的审美要求、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理想的自觉指引下,透过“感官的快适”和“心灵的启迪”,实现审美主体向生命感悟、宇宙体验飞跃的一种高级审美层面。

二、建构以审美为核心的理论依据

(一) “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课标中的体现

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新课程标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其目的是为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因此,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及至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必须体现这种理念。

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二) 影响音乐审美的要素

影响音乐审美的要素很多,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等方面。教学内容必须具备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方面的因素;教学方法必须遵循一定的审美原则;作为美的传导者的音乐教师也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规范;在音乐教学中还必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审美化的教学环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得遵循美的规律。下面仅从教学方法方面试作简要分析。

三、合理化建构音乐教学方法审美理念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人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一) 体验美

音乐教学的参与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

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

贯彻参与原则进行音乐教学,要求教师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还应将有关的音乐基本文化知识内容融进音乐活动之中,让学生顺带地学习。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教师应为学生的参与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把学生从那种听讲式、没有多少移动余地的座位中解放出来。

(二) 情感美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在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音乐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并培养一定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情感体验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了情感的呼应,就有了对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对音乐兴趣的提高,从而寻找到适合于自己,并与自己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三) 愉悦美

乐理教学方法篇3

乐理,我们一般称其为音乐理论基础,它对音乐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粗略的说乐理学习是学习音乐的入门课程,是学好音乐,掌握音乐技巧的基础。乐理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声音的性质、读谱、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由此可见幼师要想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必须要学习相关的乐理常识。针对幼师乐理课的教学和学习,人们还不够重视,对其视而不见,其教学地位逐渐被边缘化。有的人认为乐理教学过于基础,是“小儿科”,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声乐、器乐、唱奏技能技巧的锻炼上,在理论学习方面也往往偏重于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对基本乐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这里我??需要明白的是幼师只有掌握了牢固的乐理基础知识,才能正确认知和分析、评价种种音乐现象,才能进一步学习音乐的专业技能和技巧。

二、乐理教学的有效方法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常常在想如何改善这一情况,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学习乐理,如何能够让她们把所学的乐理知识运用到其他音乐学科中去?总结了以下几点。

1.用简明而形象的话语来表达

乐理之所以难学,主要是在于学生认为它不像声乐、钢琴等技能类课程那么容易理解,反而带来的是素未谋面的专业名词的堆积。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懂得“深入浅出”,以简明而形象的话语来表述,让学生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概念。例如,我在讲“大调式和小调式”时,学生对“关系大小调”的计算方法并不明确,我给她们举了一个例子:把大调式比作为哥哥,小调式比作为妹妹,哥哥比妹妹大三岁,这样一来,关系大小调之间相差大三度就很容易记住并加以应用了。并且,同时还可以强调像哥哥一样的积极明朗的性格就是大调式的调性色彩,而妹妹柔和忧郁的性格就像是小调式的调性色彩,在新知识的基础上对旧知识加以巩固,因此,学生对这一章内容的理解较为透彻。

2.要重视实践能力

现代的教学课堂与传统型不同主要体现在是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做好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得以反思和实践的机会。例如,我在给学生介绍“节奏与节拍”这一内容时,我请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利用她们熟悉的儿歌来进行即兴的节奏和节拍的改编,当学生在讨论、在创编、在评价时,实际上已经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

3.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在学习乐理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这时候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高其科学性、有效性。这样才能降低基础薄弱的学生乐理学习的恐惧心理。例如,在给大家介绍“七和弦”的时候,我首先从三和弦进行引入,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由于七和弦的种类繁多,且有很多在实际应用的比较少见,所以我把其内容进行了整合,向同学们介绍了其常见的四种形式,并重点讲解了“属七和弦”和“导七和弦”的结构和色彩,为下一阶段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做好铺垫。

4.创新教学手段,扎实乐理知识

实现乐理课高效创新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乐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教师可以通过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幼师的年龄特征,学情状况,创新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音程学习的课程中,由于这堂学习内容较难,乐理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音程转位及其规则,进行音程的转位的原因等。具体教学中,可以先通过让学生听转位前与后的不同,明确转位的用处,让学生明白,根据乐曲的要求可进行音程的转位,学生学的有兴趣。单音程、复音程,主要让学生理解转位后度数的计算,这是这节课要注意掌握的,明确转位后的度数的计算方法等。教师还可以,运用教学中的发现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学习设置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养成勤思、善问、好学、乐于探索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5.加强与其他音乐类学科的联系

在学习乐理的同时,学生还会同时学习钢琴、声乐等多门音乐课程的学习。这时,我们需要对她们的这些学科进行跟踪研究,并把它们作为例子在乐理课堂上加以讲解,使学生能够及时消化,并强化乐理这门课程对其他音乐课程的指导意义,增强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例如在第一节课“认识五线谱”上,我会把她们钢琴课上所学的曲子作为谱例,对其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进行自然而有效地迁移。

乐理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基本乐理教学 理解 记忆 方法

众所周知,基本乐理课程是音乐理论学科的基础课程,也是音乐入门的必修课程之一,其作为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的课程,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形成阶段,具有丰富的课程内容。而面对这样一门音乐基础课程,很多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却并不是那么乐观,通常表现为对乐理的记忆困难、思维混乱以及容易遗忘等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是困扰很多乐理教师的问题。因此,如何才能在基本的乐理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不必花费太大的精力,而又能够获得丰富的乐理知识,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以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正是本文即将探讨的内容。

一、基本乐理教学中常见的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学校中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而随着学生之间基本乐理知识水平的差异化进一步提高,就更需要教师在基本乐理教学课堂中运用有效的方法使其快速理解。当然,不同的教师都有着不同的基本乐理理解与记忆方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笔者通过对多个基本乐理课堂教学中的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进行调研后发现,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无外乎是口诀方法、游戏方法以及图表方法三种。首先,口诀法即是把理解和记忆基本乐理的方法编成口诀,利用押韵等特点来达到快速理解和记忆的效果。游戏法在基本乐理教学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其能够通过在教学中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学习者快速理解和记忆基本乐理知识。而图表法就是利用图表来快速理解和记忆基本乐理,该种方法有着清晰、直观的感觉,目前在基本乐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

二、基本乐理教学中常见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的运用

(一)口诀方法的运用

对于基本乐理教学中运用的口诀方法来说,其主要是将基本乐理内容编成押韵的口诀,这些口诀的编制和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从实践中进行提取,在提取归纳时还需要找到贴切的字词准确表达意思并达到押韵。可见,该种方法对归纳者的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在学习《音程、和弦基本乐理教学记忆术――乐理教学记忆秘笈之二》时,有学者就将介绍音程及和弦协和性规律时其归纳为“纯一纯八极协和,纯四纯五全融合;大小三六能凑合,大小二七动干戈。”明显可以看出,通过该种总结,仅仅需要简短的几句话,便让我们很轻易地对极完全协和、完全协和、不完全协和与不协和音程进行了牢固的记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时刻留意对基本乐理知识的口诀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快速理解还能快速记忆。

(二)游戏方法的运用

在上文中已经论述,游戏方法在基本乐理教学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能够将枯燥的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耍中掌握学习知识,并能牢牢地记住。比如:在学习基本乐理课程中“音名与唱名”时,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做出14张卡片,并将选出来的14名学生按照每组7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人手拿着一个音名,另一组人手拿着一个唱名,让他们通过某种游戏的方式找到各自对应的音名或唱名。通过一通游戏玩下来之后,学生也能够充分掌握了同一音级有音名和唱名两种记法,从而让他们能够真正在游戏中快速理解和记忆乐理知识。

(三)图表方法的运用

在基本乐理课程教学中运用图表的方法,最为直接的效果便是清晰、直观,而且学生最为容易接受,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最为明显的。比如在对基本乐理教学中的“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的内容进行讲解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可以快速理解和记忆度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各种音程相互关系,可以向他们展示下图:

可见,通过把这些音程简要列出后只要将图中括号内的文字提醒学生,也即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明白了相邻两种音程间的关系为半音,向左为减少半音,向右为增加半音,就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的,取得了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传统的“口传心授”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能够在基本乐理课程教学这门基本的音乐理论课程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有效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的运用,再加上教师的总结、引领,一定能够使学生的声乐知识得到不断的丰富,并在日常学习中形成一种理念和思维上的正确导向。

参考文献:

[1]姜秦丰.谈乐理教学中的“举一反三”[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Z1).

[2]李金玲.浅论基本乐理教学中调式调性的分析方法[J].音乐时空,2013,(08).

乐理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乐理教学 课堂有效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里面是以多种方向全面发展,涉及的内容以及培训都是多样化的形式,具有稳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乐理课程的开展已成为课程中的主要核心部分,与学生的发展和培训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学习过任何音乐的基本知识,几乎是零基础教学。对于其他类型的音乐课程还没有开展的情况下,学生在乐理学习中的任务显得非常重要,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学习其他音乐课程中最为基本的知识,是传递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素养的主要前提。因此,必须加强乐理课程的进度,将乐理教学落在实处,使得实现乐理有效教学的需求。

一、目前乐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1 大量难懂的专业术语

在学生开始学习乐理知识的前期,乐理课程最先带来的是乐理中不易懂的专业术语。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此前没有接触过音乐相关基本知识以及技能技巧,所以在最初接触乐理知识的时候的会相对较难,在乐理教学中含有多种理论内容,与其他的音乐学科作比较的话,乐理知识中的概念和其内容都比其他的音乐学科更容易产生枯燥、难懂的心理,这使得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等方面都造成困难。

2 教学方式过于专业化,不创新

根据现有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现象来观察,音乐教学方面在整体上没有得到较高的重视。在学前教育中,乐理课程的教师无论是在技能上,还是对音乐教育的专业知识上都是非常通晓的。但是就针对在学前教育专业这方面却缺乏基本的教育知识,不够了解乐理教学的教学要领,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得教师都是按照专业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导致缺乏创新和趣味,难以让不学产生枯燥心理,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3 学习基础不统一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只有少数的学生学习了解过音乐的基本相关知识,而大多数的学生是零基础,没有了解过相关音乐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这部分的学生对学习乐理知识上的理解都会显得较吃力。因为学习乐理知识前的音乐基础不统一,所以在乐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零基础的状况会影响到其学习效果。

4 重技术轻理论

乐理教学作为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备技能,因而在该专业中,乐器的使用技术占有较高比重,对于理论知识的过量轻视,往往会导致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操作相关乐器,但是在进行教学是不能对处于启蒙状态的幼儿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指导,这会导致后期的发展受限,没有理论知识的引导和铺垫,在进行相关技术处理能力上不能独立实现。

二、怎样提高教育方法

1 加强和重视乐理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从音乐教学的整体来看,很多的地方都没有对其重视,都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还有教师对教学上的不重视。要想实现学前教率得到提升,那么,首先需要使教师的重视程度提高,其次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逐渐对乐理知识的学习产生重视。然而教师在引导学生时,不能单单只对音乐上技巧方面产生重视,要充分的是其认识到学号乐理知识,是学习好其他音乐学科的主要前提。教师在乐理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掌握的内容,尽可能让其他音乐课程的教师去补救,对乐理课程教学的重视必须是所有的音乐课程教师共同的认识,让主要担任乐理教学的教师,还有其他音乐学科的教师都要起到重视程度。在学习乐理知识中,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巩固乐理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途中,正确对待当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理解乐理课程中的重要意义。例如,课后适当的小练习,以及趣味作业,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等等。

2 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一门课程的成败很大程度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在这里,教师的个人魅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教师没有基本的情感,在进行声乐学习中,学生拥有的将是更多地抵触,而不是欣赏,因而在进行乐理教学中,要抛弃纯粹的理论知识,要更多地加入情感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个充满音乐元素,愉快学习的环境。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专注于课堂,避免受到外来环境的影响。其次,要更多地更学生用心交流,以朋友的心态来对待学生,教学设计更多的从团队出发,不是从师生关系出发,这样设置的教学情境,学生容易接受,与学生之间有了情感因素,教学过程就会变得简单的多,学前教育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情感教学,逐渐培育自己的情感教学方法,感同身受,对毕业以后的幼儿教学使用情感教学,将会取到更大的帮助。

3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的方法

教师们在乐理教学前足够的了解学生的兴趣是什么、还有学生心中的自身想法。他们有自己看法和理解,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一般对于学生来讲怎样的学习方式更有效就是适合的教学方式,那么我们就从中采取措施,根据教学的变化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尽可能多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乐理知识和音乐素养上得到提高。将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融入到乐理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中更加认识、更加掌握其知识。

4 加强乐理基本知识

学习乐理知识是音乐技能的重要基础,对乐理知识的掌握不能只是依靠书本来学习,还要通过其他的实践音乐课程才能足够的掌握,例如琴法、声乐等等。要求学生加强巩固乐理的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多些实践应用,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更高的效率。

5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众多的教学过程中都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所带来的教学方式不仅达到视觉上的效果还有听觉效果,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对于音乐课程上来讲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在乐理教学中通过引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演奏会的方式来感受音乐的奇妙之处,将动听的歌声和画面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兴趣,轻松解决问题。这就是多媒体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好处。

6 乐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作用乐理教学与其他音乐学科都是有联系的。在乐理教学中可以连着其他学科一起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拓宽学生对其他音乐学科的认识,还可以充分的为其他学科做好相应铺垫,降低课程的重复性,学好了乐理知识,不仅对音乐学科的学习上也是一种帮助,也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语

为了提高学生的乐理知识和学习兴趣,需要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更形象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为学习音乐打好基础。综以上所述,本文主要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简单阐述。

【参考文献】

[1]张莉,夏艳萍.关于提升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方法--以学前教育乐理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12):161-161.

[2]赵艳琼.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设计优化策略[J].大众文艺,2016,(15):234.

[3]张琼辉.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的有效性[J].科学中国人,2015,(7):213-214.

乐理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人文理念;小学音乐起始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小学一年级音乐课是整个小学音乐教育的开端。一年级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思维方式以直观、具体、形象为主,并且好动、喜欢模仿、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音乐起始课一方面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引发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根据音乐课程整体目标规划音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起点;还要帮助新生适应小学生活和环境,建立音乐教学常规和音乐学习习惯,为他们整个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因此,小学音乐起始课课程设计与教学不是简单的音乐教学这一项内容,也不是仅实现音乐审美价值观念,而是更多地具有人文教育的重要内涵。

一、音乐教育人文理念

2011年音乐课程标准出台,强调音乐“人文性”性质:“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是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1]“人文性”一词,是与科学性、社会性相比较的概念,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内涵的强调,即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认识改造物质世界的自然科学和认识改造社会的社会科学相比较而言,音乐艺术主要是对人自身的精神世界的改造,是人自身思想情感的直接外化。音乐的“人文性”是个体的“人”、社会的“人”、类的“人”对自我的关怀。音乐的人文性是音乐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一切音乐课程与教学的起点与归宿。

人文理念的音乐教育是用音乐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活动,而不只是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能力成长;人文理念的音乐教育是用音乐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不同个体需要的教育活动,而不只是满足人具有普遍性的“美”的需要。人文理念的音乐教育是符合学生全面整体发展需要的综合课程系统,其课程具有整体组织的灵活性;其教学是满足不同教学对象个体差异的对话交往过程,具有现场生成的即兴性。

二、模块组合的音乐课程观

人文理念的音乐教育是符合全面整体发展的综合课程系统,包含促进学生成长的所有内容。因此,人文理念的音乐课程是包括多个内容模块及其组织的完整内容,即,模块组合的音乐课程观。

课程模块之一:培养儿童的社会行为习惯。音乐学习的第一堂课,是明确课堂教学与学习行为规范的重要时机。建立师生课堂教学习惯,建立学生用音乐语言感受、学习、体会、表达对音乐理解和热爱的习惯,成为第一堂课音乐教学最为重要的目标,即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和音乐学习的习惯。音乐学习习惯主要包含听觉、歌唱和表现三个方面内容。所以课堂学习的设计,一开始就要引领孩子们学会仔细倾听,建立正确的歌唱发声位置,并有想象地表现的习惯。例如,“听听几个‘听’字”的游戏,每次老师都可以即兴唱出不同个数的“听”字,请学生计数;同时可以把它作为课堂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课程模块之二:l展儿童的音乐语言。歌曲的学习,离不开音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如何把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相对枯燥的音乐语言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需要把音乐知识技能与儿童现实生活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让学生形象地感受、生动地表现。例如,可以把节拍想象成女皇、公主,把节奏想象成国王、王子、老皇后、骏马等。节奏组合的练习可以为和声的学习奠定基础。再如,歌唱是音乐学习的主要环节,歌唱位置的正确建立会影响一系列音乐体验活动。我们尝试以在身体内部中建立“宫殿”的比喻帮助学生感受腹腔的结实的地基作用:将胸腔的打开比喻成宫殿宽阔的空间,头腔比喻成宫殿隆起的屋顶,鼻腔正像敞开的窗户,可以通过闭口音“M”体会声音在宫殿中自由流动的感觉,用“U”进一步体会宫殿的庞大,感受各个器官很饱满很精神的表现力度等。

课程模块之三:结合儿童的现实生活。歌唱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听与唱的过程中,可以完整感受、分句接唱,可以结合儿童的现实生活与自然现象建立联系,让学生把抽象的音乐体验转化成形象的感受。例如,通过对雨滴落在不同物体上所发出的不同声响的模仿,让学生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为丰富歌曲的演唱,老师可以与学生合作,和谐的合作自然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歌曲中模仿雨声的部分可以加入更多象声词模仿,长音处老师的不同音高加入,和学生一起用不同力度和气息的变化来演绎。由于得到更具象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课程模块之四:开展儿童综合艺术实践。歌唱的表达,是检验学生对音乐理解程度的最好方式。在音乐学习整体的情感体验过程中,最后的完整表现方式,莫过于学生们创造性地组合出来的音乐剧。它是音乐与其他各艺术门类的综合,其中的戏剧、诗歌、舞蹈等都在学生对歌曲的进一步体会和联想中共同展示出来。

课程模块之五:提升音乐学习的人文意义,形成价值观念。音乐是触动人类心灵最深处、并易产生共鸣的艺术形式。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所具有的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使人们的内心情感在美的品味中得到升华。在听、唱、表达的完整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音乐及各综合素质都可以获得系统提升。通过歌曲演唱,可以让学生领略音乐的美妙,再学会用音乐赞美、歌颂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以上多个课程模块的架构是形成每一个具体课时教学的基础细胞或单元。每一课时教学内容既可以以上述模块为基本内容均衡铺陈展开教学,也可以是侧重某一模块的类型课程,从而实现音乐教学课程组织的灵活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模块组合的音乐课程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为意义赋予性、衔接连贯性等特点。

三、人文理念的音乐教学设计方法

人文理念音乐教学设计方法主要为虚拟情境法、角色设定法、联结叠加法、意义行动法等。下面以笔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支持北京市小学教育特色发展音乐项目”所设计的一年级音乐起始课《我爱新校园》为例。

1.虚拟情境法。将所有教学内容和活动设置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景中,结合学生生动、具体、形象的想象,实施相关音乐知识内容的教学。根据一年级学生刚入校的心理特点,以及帮助儿童熟悉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教育任务,笔者以《我爱新校园》为主题进行音乐起始课的设计。将第一堂课音乐教学内容和活动都设置在校园情景中,再现小学生入校心情、小学教室、小学教师与学生、学校校训等内容,不知不觉中开展小学生音乐学习习惯、发声训练、节奏训练、歌曲学唱等教学环节和内容。

2.角色设定法。根据一年级音乐教学主要知识与技能,将一种知识点或一种技能命名为一个角色或一个身份,在角色介绍中引入知识点或技能,在知识点或技能学习中赋予角色以想象,在角色扮演中巩固升华知识点或技能表现的教学。比如,唱名学习,将do命名为紫色的地板,mi命名为蓝色的桌椅,sol命名为粉色的墙,la命名为白色的天花板等。再如,四分音符“ta”名为教师,八分音符“ti ti”名为学生等。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与角色扮演之间获得成就感和快乐。

3.联结叠加法。根据音乐作品学习需要或教学重难点解决需要,将不同知识点技能加以组合联系的教学。比如,“这么炫彩的学校,每个人看到了都会很新奇”。用惊奇的感受找到吸獾姆椒ǎ保持歌唱的积极状态演唱表现教室的各种唱名。再如,将歌曲《我爱我校园》第三、第四句的唱名与节奏组合的练习,解决歌曲音高节奏的难点。

4.意义行动法。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将音乐作品思想内涵升华为小学生日常行动的准则。比如,笔者创作了《音乐入心来》明确学生上课行为规范:“小手放腿上,腰儿立起来,耳朵静一静,音乐入心来。”比如,演唱校训的同时,鼓励学生按照校训所提倡的精神品质在实际行动中履行。

总之,依据音乐教育的人文理念,运用上述教学设计方法,笔者设计了《我爱新校园》。该教学设计一方面体现了音乐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整体框架,另一方面体现了第一节音乐课教学的开端。其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培养学生音乐学习习惯。包括确立音乐让生活富于情趣的认识;塑造自我行为的习惯;专注聆听欣赏的习惯。其二,在校园情景中进行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包括唱名及音高练习(这节课是sol、mi、la);歌唱呼吸训练(这节课是吸气和歌唱口型);节奏训练(这节课是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歌曲音高la的听记、歌词朗读、歌曲演唱(这节课是歌曲《我爱我校园》的学唱);以固定低音伴奏的歌曲二声部演唱(这节课是do-sol固定音型伴奏);歌曲变换拍子的演唱(这节课是二拍子与三拍子的对比)。其三,实现热爱校园的人文意义升华。包括上学开心快乐心情再现;教室空间色彩与高低想象;师生角色扮演;在歌唱中对校训的践行等。

以上内容围绕引发儿童心理体验展开教学,教师教学语言、表情、情绪是唤起学生多种体验无声的课程模块,即心理体验模块,这是音乐教育教学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内容。由此,学生的心理体验在教师声情并茂的组织示范作用下得到实施,多种艺术实践方式的运用也拓展与深化了音乐教学。

乐理教学方法篇7

一、基本乐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基本乐理教学对于我国音乐教学和音乐人才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需要对基本乐理教学进行改革,同时要不断解决基本乐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和调查得知,目前基本乐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没有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通过调查问卷得知,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音乐之前,对于基本乐理有着不同的基础,有些学生仅仅了解一般的乐理知识,但是一部分同学却对乐理非常精通。所以,学生乐理基础知识的不同,为基本乐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针对不同乐理基础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第一,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讲,如果按照普通的基本乐理教学进度来讲,这些学生无法跟上课程的进度,对于其以后的音乐学习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第二,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讲,重复性的教学容易使得他们产生枯燥的心理,同时也浪费了这些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所以,如果不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对课程进行划分,容易使得基本乐理教学陷入困境。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音乐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要参与者,对于基本乐理教学的效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然而,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本乐理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多,然而课程的课时又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很多教师为了能够讲解更多的知识,往往只是进行理论性的概述,而针对一些重点内容不展开讲解,学生无法深入地学习相关的内容,同时对于纯粹理论性的教学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第二,基本乐理教学课程不仅仅需要让学生学习到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能够更好地学习到相关的知识。然而,在开展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一个教师进行理论的讲解,而另外一个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学生如何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基本乐理教学内容比较多,而且存在很多类似的概念,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一些相近的概念不清楚,例如:无法区分调、调式和调性等比较接近的概念,所以很多学生认为三者是等同的,这就体现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没有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述,导致学生无法更好地区分相关的概念;第二,记谱法对于音乐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其重要性,从而使得学生经常性地遗漏一些符号,经常出现一些细小的错误。

二、基本乐理教学的优化策略

目前我国的基本乐理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同时也无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基本乐理教学,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一)基本乐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基本乐理教学虽然听上去像是纯理论的教学,但是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样要求很高,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基本乐理教学,弥补基本乐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要将基本乐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进行课时的安排上面,可以让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互穿插,这样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尽快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学习上面,从而更好地加深对理论的学习印象;第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导师应该做好充分的沟通,使得两者的教学内容具有一致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更好地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做到平衡。

(二)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提倡,在进行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做好课程中的引导工作,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基本乐理教学的课堂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学生希望如何开展课程,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能够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程当中;第二,教师应该在课程中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针对教学进度进行不同的调整。

(三)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专业特点。基本乐理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很多与音乐教学相关的专业都需要学习这门课程,但是与音乐相关的专业比较多,而且各个专业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基本乐理教学的教学效果,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需要对不同的专业内容和特点进行充分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根据专业的特点,调整基本乐理教学的教学内容,从而能够为相关专业打下更加坚实的音乐基础;第二,在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入美学因素,音乐是需要欣赏和审美的,所以如果在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加入了美学元素,那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能够从美学角度更好地学习基本乐理课程的相关内容。

(四)将基本乐理教学与其他音乐课程紧密结合。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不仅仅需要学习基本乐理知识,而且还需要学习其他音乐知识,而基本乐理教学是其他音乐课程教学的基础,因此与其他音乐课程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在进行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其他课程紧密结合,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基本乐理教学与视听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而且需要自身来表现音乐,所以需要将理论知识与视听练习相结合;第二,与其他课程做好兼容和调整,使得基本乐理教学与其他课程之间不能存在过多的重复内容,同时也要求基本乐理教学为其他音乐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结语

乐理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情感的视角,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融情感化与审美化为一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一、新课程音乐教学理念

我国站在音乐学科本体这个角度,按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教育研究中心的精神将音乐教育课程定义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及评价方式等等在内的各种范畴的总和。我国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这个定义为逻辑起点进行各方面的展开研究的,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实施的彻头彻尾的深入式改革。它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融会了多年来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课程理论方面研究和总结的新理论、新成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的礼仪及符合审美规范的仪表、姿态、举止等应恰到好处,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给予学生优雅感,另一方面,教师亲切真诚的问候,简洁而具有启发性的谈话,激励性的话语,富有感染力的语调,精巧规范的乐谱,自信、幽默、真诚的气质,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童心未泯、兴趣广泛的心理品质,以及学识基础,都会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产生音乐审美的渴望。因此,音乐新课程不仅指时间上的“新”,更是指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方式。

二、新课程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1、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生动的思想内涵。在普通高职的合唱教学训练中,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节奏等各种基本功的训练,为合唱教学提供先决条件。在合唱教学的训练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合唱还能使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走进音乐世界。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合唱者欣赏感受音乐,又是合唱者(二度)创作音乐的过程,从而能够得到多层次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电脑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电脑音乐系统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必将对现行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传统的歌曲教学往往是教师弹琴、伴奏、范唱,学生跟唱、模唱的方式。尽管目前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让死板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观,现在的歌唱教学可以有统一的教学参考磁带和教学用光盘课件,但并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利用Soundforge母带处理软件的音频采集、变调、速度变化等功能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二次创作。经过电脑音乐制作加工的音乐课件,丰富多彩,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学好,而且每次播放都有变化,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保持在高涨的状态,对每一次的练习都很期待。

3、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创新”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创新因素融人“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声乐教师肩负的重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歌与舞是相互融合的,学生通过对舞蹈的视觉接触能认识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深远意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置于舞蹈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音乐的美丽、歌舞的结合。欣赏歌舞也是理解音乐意义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乐曲内容需要,伴随音乐教学生一些动作,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中融人音乐意境之中。

4、在配器和表现形式上创造力的培养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内心情感,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可先要求学生选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然后请学生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请他们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氛围。笔者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咚”词语,学生听出这是锣鼓声,马上就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咚咚”的出现,敲响了手中的锣鼓。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教室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笔者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着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正在翩翩起舞,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

三、小结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