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统计分析的步骤8篇

时间:2023-06-18 09:57:06

统计分析的步骤

统计分析的步骤篇1

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以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给予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为了便于实施和管理,规定网络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以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为毕业实践的课题,每个毕业生通过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开发一个比整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步骤,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实际经验。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及各步骤的基本内容如下:

1、 系统分析

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项:

确定系统目标

系统可行性分析

2、 系统调查

系统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和业务流程分析。其中系统的组织结构图应画成树状结构。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

3、 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图(系统关联图、顶层图、一层数据流图、二层数据流图)

数据词典

代码设计

4、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系统的功能结构图,每个功能模块的主要工作内容、输入输出要求等。

系统控制结构图

5、 数据库设计

概念模型设计:实体、实体间的联系、e-r图

关系模式设计:e—r图->关系模式的转换规则

关系模式

数据库表设计:数据库表结构

6、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

7、 人机界面设计

8、 模块处理概述

9、 系统测试和调试: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结果

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

1、开发工具

开发工具可由学生任选。如delphi、foxpro、vb、access等,这些工具的使用全由学生自学。

2、注意事项

(1)项目开发步骤的完整性(系统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物理设计、系统环境和配置、系统实施以及系统测试和调试等)

(2)每个开发步骤所得结果的正确性(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词典、hipo图、e-r图、关系模式、人机界面设计及模块处理等的详细分析和说明)

......

目录:

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的和内容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

统计分析的步骤篇2

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以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给予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为了便于实施和管理,规定网络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以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为毕业实践的课题,每个毕业生通过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开发一个比整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步骤,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实际经验。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及各步骤的基本内容如下:

1、 系统分析

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项:

确定系统目标

系统可行性分析

2、 系统调查

系统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和业务流程分析。其中系统的组织结构图应画成树状结构。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

3、 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图(系统关联图、顶层图、一层数据流图、二层数据流图)

数据词典

代码设计

4、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系统的功能结构图,每个功能模块的主要工作内容、输入输出要求等。

系统控制结构图

5、 数据库设计

概念模型设计:实体、实体间的联系、e-r图

关系模式设计:e—r图->关系模式的转换规则

关系模式

数据库表设计:数据库表结构

6、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

7、 人机界面设计

8、 模块处理概述

9、 系统测试和调试: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结果

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

1、开发工具

开发工具可由学生任选。如delphi、foxpro、vb、access等,这些工具的使用全由学生自学。

2、注意事项

(1)项目开发步骤的完整性(系统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物理设计、系统环境和配置、系统实施以及系统测试和调试等)

(2)每个开发步骤所得结果的正确性(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词典、hipo图、e-r图、关系模式、人机界面设计及模块处理等的详细分析和说明)

......

目录:

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的和内容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

统计分析的步骤篇3

【关键词】财务分析高职特色

笔者担任财务分析课程主讲教师两年,对此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以及相关方法论形成一定的看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色,特罗列以下几点建议想法。

1概念前后应统一。

高职院校学生多数对参考书籍的使用不够积极,而仅仅限于使用课堂教材,那么在教材的使用和选择过程中应注意前后概念的统一性,降低在教授过程中出现再次解释不同称谓下的同一概念的几率,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现特举两例进行分析。

首先是多数财务分析教材中谈及的趋势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该方法主要是将两年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出差额,观察绝对额的变动大小,以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规模与盈利变化趋势。有的教材在第一章讲解了方法,在后面的章节才开始使用该方法,但在开始使用后却出现了临时变更名称的做法,例如,将此法的称谓改做了水平分析法,而并未多做解释。笔者认为,这种改法虽然可成为老师授课之必解释的内容,却毫无必要因教材本身的前后不统一而浪费学生掌握方法内容的时间。尤其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所需要掌握的不是理论而是技术方法,更无必要在此问题上多做探讨。若针对的是本科学生,那么可罗列大量的参考教材于其中,而高职院校学生则不然,应更注重其执业技术能力培养,避免使其落入纯理论探讨的误区。其次,多数财务分析教材中将列为综合分析法的必学内容,当然,笔者同样承认其重要性。但是其中所涉及的公式,却有待进一步地注意其本身的正确性,必须对公式进行剖析。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又称杜邦分析法,该法主要以权益净利率为核心,通过计算企业三方面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各自的大小变化,分析企业三大专项能力各自对股东获利情况的影响。其中主要涉及的公式是: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该公式是由权益净利率所发展而出,等号左边代表股东获利,右边三个比率分别代表的是企业三项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笔者认为,在此理论公式的讲解过程中应添加一句必须之说明性文字:考虑到杜邦财务分析法中所涉及到的项目出自不同报表,为使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统一,所有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均应先计算当年的平均余额,然后再代入计算公式。例如,权益乘数=资产÷所有者权益,在杜邦分析法中所涉及的权益乘数的计算公式就应当改为权益乘数=资产平均余额÷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这样,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的这个等式才能成立,否则,动态与静态指标不相统一,该等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运用上都无法成立,并且也会造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诸多不稳定想法。

鉴于以上两点的归纳,笔者认为,在使用和选择教材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论的统一性,方便学生的学习,针对不同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教材。

2方法步骤不统一具体化。

提到方法步骤不统一具体,其实是指的在分析报表层面的时候,多数教材并未给出具体的方法步骤。虽然大多数教材在第一章已提出了多种分析中所使用到的方法,但始终未能具体统一地使用。笔者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色,特提出以下想法。

对报表层面进行分析讲解的时候,多数学生即使知道比较分析法等等方法,却不知从何开始下手。笔者认为应为学生找到切入点,按步骤一步一步切入,然后再使用各种方法,这才是助其学习之上策。

例如,对资产负债表进行结构分析的时候,并不是一次性地将自身的分析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而是将分析步骤先进行讲解,然后观察资产负债表和已有分析内容是否按该步骤进行。笔者认为,该步骤的讲解应归纳如下:

资产结构分析步骤:第一步———计算出各项目占总资产的百分比,并得出两年结构变动差异。可相邻几项求和。第二步———分析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各自对资产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三步———分别分析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中各个项目对资产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并针对每个项目的变化提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负债结构分析步骤:第一步———计算出各项目占总资本的百分比,并得出两年结构变动差异。可相邻几项求和。第二步———分析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各自对资本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三步———分别分析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中各个项目对资本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并针对每个项目的变化提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有了这样的分析步骤之后,按此分析步骤即可引导学生更轻易地学习到对报表层面的分析应从哪里入手,方法步骤也更加具体化。

3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色,财务分析课程教材在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中,至少应注意其概念使用的前后统一和方法步骤的具体化。如有必要,则可自行编写教材,以提高授课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分析技术方法而不是一团雾水。[论文格式]

参考文献:

[1]谢志华,《财务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统计分析的步骤篇4

【关键词】财务分析高职特色

笔者担任财务分析课程主讲教师两年,对此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以及相关方法论形成一定的看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色,特罗列以下几点建议想法。

1概念前后应统一。

高职院校学生多数对参考书籍的使用不够积极,而仅仅限于使用课堂教材,那么在教材的使用和选择过程中应注意前后概念的统一性,降低在教授过程中出现再次解释不同称谓下的同一概念的几率,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现特举两例进行分析。

首先是多数财务分析教材中谈及的趋势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该方法主要是将两年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出差额,观察绝对额的变动大小,以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规模与盈利变化趋势。有的教材在第一章讲解了方法,在后面的章节才开始使用该方法,但在开始使用后却出现了临时变更名称的做法,例如,将此法的称谓改做了水平分析法,而并未多做解释。笔者认为,这种改法虽然可成为老师授课之必解释的内容,却毫无必要因教材本身的前后不统一而浪费学生掌握方法内容的时间。尤其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所需要掌握的不是理论而是技术方法,更无必要在此问题上多做探讨。若针对的是本科学生,那么可罗列大量的参考教材于其中,而高职院校学生则不然,应更注重其执业技术能力培养,避免使其落入纯理论探讨的误区。其次,多数财务分析教材中将列为综合分析法的必学内容,当然,笔者同样承认其重要性。但是其中所涉及的公式,却有待进一步地注意其本身的正确性,必须对公式进行剖析。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又称杜邦分析法,该法主要以权益净利率为核心,通过计算企业三方面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各自的大小变化,分析企业三大专项能力各自对股东获利情况的影响。其中主要涉及的公式是: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该公式是由权益净利率所发展而出,等号左边代表股东获利,右边三个比率分别代表的是企业三项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笔者认为,在此理论公式的讲解过程中应添加一句必须之说明性文字:考虑到杜邦财务分析法中所涉及到的项目出自不同报表,为使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统一,所有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均应先计算当年的平均余额,然后再代入计算公式。例如,权益乘数=资产÷所有者权益,在杜邦分析法中所涉及的权益乘数的计算公式就应当改为权益乘数=资产平均余额÷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这样,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的这个等式才能成立,否则,动态与静态指标不相统一,该等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运用上都无法成立,并且也会造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诸多不稳定想法。

鉴于以上两点的归纳,笔者认为,在使用和选择教材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论的统一性,方便学生的学习,针对不同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教材。

2方法步骤不统一具体化。

提到方法步骤不统一具体,其实是指的在分析报表层面的时候,多数教材并未给出具体的方法步骤。虽然大多数教材在第一章已提出了多种分析中所使用到的方法,但始终未能具体统一地使用。笔者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色,特提出以下想法。

对报表层面进行分析讲解的时候,多数学生即使知道比较分析法等等方法,却不知从何开始下手。笔者认为应为学生找到切入点,按步骤一步一步切入,然后再使用各种方法,这才是助其学习之上策。

例如,对资产负债表进行结构分析的时候,并不是一次性地将自身的分析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而是将分析步骤先进行讲解,然后观察资产负债表和已有分析内容是否按该步骤进行。笔者认为,该步骤的讲解应归纳如下:

资产结构分析步骤:第一步———计算出各项目占总资产的百分比,并得出两年结构变动差异。可相邻几项求和。第二步———分析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各自对资产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三步———分别分析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中各个项目对资产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并针对每个项目的变化提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负债结构分析步骤:第一步———计算出各项目占总资本的百分比,并得出两年结构变动差异。可相邻几项求和。第二步———分析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各自对资本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三步———分别分析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中各个项目对资本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并针对每个项目的变化提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有了这样的分析步骤之后,按此分析步骤即可引导学生更轻易地学习到对报表层面的分析应从哪里入手,方法步骤也更加具体化。

3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色,财务分析课程教材在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中,至少应注意其概念使用的前后统一和方法步骤的具体化。如有必要,则可自行编写教材,以提高授课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分析技术方法而不是一团雾水。

参考文献:

[1]谢志华,《财务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统计分析的步骤篇5

ス丶词:嵌入式浏览器;并行化;加载;解析;排版;多线程

ブ型挤掷嗪: TP311.1;TP393.092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 A parallel parsing and layout method for embedded browser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By putting the controlling and layout into the master thread, loading resources and parsing into the slave thread, this method paralleled the serial parsing and layout process for Web pag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browser’s slow response to users, the message scheduling method for the browser combined with thread scheduling model in Operating System (OS) was also design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and the speed of rendering the first screen to users is improved by 4%-17% costing less than 64@MB memory according to the testing cases.

Key words: embedded browser; parallel method; loading; parsing; layout; multithreading

0 引言

浏览器是一种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的客户端软件,其主要功能[1-2]是从网络服务器下载网页文档、图片、层叠样式表等网页元素,首先按照这些元素的语法解释、执行,然后通过计算确定各元素在网页中的布局,最后将各元素输出到屏幕呈现给用户。桌面浏览器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嵌入式浏览器技术正在蓬勃发展[3-5]。由于嵌入式设备CPU处理速度、存储空间及功耗等资源的限制[6],这对嵌入式浏览器的资源下载、解析、排版等技术提出了挑战。

目前,大多数浏览器针对单个网页处理时,对网页的处理采用下载、网页元素解析、构建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树、计算样式、排版呈现到屏幕的单线程串行处理过程。随着网页内容的不断丰富,在嵌入式浏览器中,解析、样式计算及排版呈现对计算的要求越来越高,占用CPU等资源也越来越多,导致网页显示速度慢,用户体验变得越来越差。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通过引入多线程,将嵌入式浏览器的控制、解析和排版并行化处理的方法。

1 相关研究

在普适计算[7]中,根据终端可以获取的资源会动态改变并且是不可预测的特点,文献[8]提出终端应该根据提供的资源和这些改变,具有自适应特性。该自适应架构基于嵌入式系统,并使用模糊控制理论分析了自适应应用的设计方法。使用自适应技术的浏览器在获取图片、文本等资源以及显示等效果上,取得了良好的浏览性能。从本质上讲,这是利用了网络的延迟特点,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加载部分采用多线程加载[9],并在JLBrowser[10]中得到了验证。

另外,利用多线程提高应用程序响应的优点,文献[11]提出了微客户/服务器机制,使用多线程机制实现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GUI位于硬件平台及嵌入式操作系统之上,为应用程序提供编程接口,并负责与用户的交互及对用户动作的响应。当一个操作耗时很长时,整个系统都会等待这个操作,不会响应键盘、鼠标、菜单等操作,而使用多线程技术,将耗时的操作置于一个新线程,可以避免系统“假死”。

在现有的嵌入式浏览器中,除对网页文档的加载采用多线程这样的并行处理方法外,也出现对图片编解码采用辅助线程加载图片[12]。

结合以上嵌入式浏览器的实现技术,本文主要对网页资源的解析、计算样式、排版等操作,以及嵌入式浏览器界面实现,采用引入辅助线程并行化处理的方法。

2 系统设计

2.1 嵌入式浏览器多线程基本结构

在嵌入式浏览器中,按照影响用户体验相关程度,将对一个网页的处理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两个部分。其中,与用户体验密切相关的,主要包括用户控制模块,也就是图形用户界面(GUI),用于显示页面的排版模块以及呈现模块;另一部分主要负责网页的加载解析,主要包括资源加载模块,解析模块以及JS (JavaScript)解释执行模块JSCore。平台支撑部分主要提供网络库、图形库以及相应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平台。结合文献[1]中给出的浏览器参考体系结构,将嵌入式浏览器多线程基本结构划分如图1所示。

2.2 基本模块功能

控制模块 是浏览器交互的入口,响应用户输入网址等信息,显示用户需要的网页。

排版模块 负责网页元素的布局计算,样式更新的计算,该模块是嵌入式浏览器中相对消耗CPU时间片的部分。

呈现模块 通过平台支持部分提供的图形库,将排版的结果绘制到屏幕,将网页内容呈现给用户。

解析模块 负责解析到达的网络数据,并根据网页元素构建对应的DOM树;遇到脚本时,调用JSCore模块处理脚本;当需要排版时,讲排版需求通过消息传递到主线程。

JSCore模块 负责解释执行JS脚本。

资源加载模块 用于网页网络资源的加载,触发平台网络库发起加载请求;当下载资源时触发解析模块解析。

平台支撑部分 主要包含用于网络数据加载的网络库,用于排版呈现的图形库以及嵌入式浏览器所运行的OS。

3 关键技术

3.1 消息类型及优先级

消息类型

根据前面对嵌入式浏览器的基本结构的线程划分,主线程处理的消息类型主要包括鼠标键盘消息、排版消息、样式计算消息以及浏览器退出消息;从线程处理的消息类型包括网页资源加载消息、网络数据到达消息以及网络资源加载请求消息。

消息优先级

在主线程处理的消息中,鼠标键盘消息和浏览器退出消息优先级相同;排版消息和样式计算消息优先级相同;前两者优先级高于后两者,这样就达到优先响应用户操作的目的。从线程中,网页资源加载消息优先级高于网络数据到达消息和网络资源加载请求消息,后两者优先级相同,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优先响应用户的网页加载请求,以处理用户的最新请求。

3.2 主线程处理流程

主线程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具体描述如下:

主线程处理流程如下所示:

步骤1 启动浏览器,初始化浏览器,创建从线程,进入主线程,等待接收用户输入及从线程消息,转步骤2;

步骤2 查看主线程消息队列,若为空,转步骤2;否则,转步骤3;

步骤3 处理主线程消息队列;

步骤4 查看是否处理控制和排版消息,若需要,转步骤5;否则,转步骤6;

步骤5 若为鼠标键盘消息,处理鼠标键盘消息;若需要加载网络资源,向从线程发送加载消息;否则,执行鼠标键盘JS脚本,转步骤2;若为排版消息,执行排版输出到屏幕,转步骤2;若为计算样式消息,执行计算样式,转步骤2;

步骤6 查看是否为浏览器退出消息,若不是浏览器退出消息,转步骤2;否则,转步骤7;

步骤7 主线程销毁从线程、释放内存等资源,浏览器退出。

3.3 从线程处理流程

从线程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具体描述如下:

主线程处理流程如下所示:

步骤1 从线程初始化,等待主线程消息,转步骤2;

步骤2 查看从线程消息队列,若为空,转步骤2;否则,转步骤3;

步骤3 处理从线程消息队列;

步骤4 查看是否处理解析和加载消息,若需要,转步骤5;否则,转步骤7;

步骤5 若需要处理网页资源加载消息,通过网络加载模块加载资源后转步骤2;若需要处理网络数据到达消息,解析网络数据和构建DOM树,转步骤6;

步骤6 若需要加载网络资源,请求网络资源加载,转步骤5;若需要排版,发送排版消息到主线程,转步骤2;若需要计算样式,发送计算样式消息到主线程,转步骤2;

步骤7 查看是否为浏览器退出消息,若不是浏览器退出消息,转步骤2;否则,转步骤8;

步骤8 从线程释放内存等资源,从线程退出。

4 系统测试

为验证本系统,在嵌入式Linux(2.6内核)上搭建嵌入式浏览器平台,同时基于QT/Embedded 4.5.1提供的虚拟帧缓冲(QVFB)显示工具,用于嵌入式平台的浏览器显示。为快速构建系统,使用浏览器引擎WebKit[13-14]提供的网络加载、HTML解析、排版呈现、JS脚本解析等基本接口,结合QT/Embedded提供的图形库,实现嵌入式浏览器多线程基本结构,并对其做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4.1 功能测试

通过打开网页,对嵌入式浏览器多线程结构、网页浏览等基本功能测试显示效果如图2所示。通过测试,嵌入式浏览器对相关技术标准支持的具体情况见表1。

4.2 性能测试

为了对比多线程架构浏览器与原始版本之间的差异,性能测试主要测试网页首屏显示消耗时间和打开网页的内存消耗。网页首屏显示消耗时间反应了浏览器对用户操作一个网页的响应速度的优劣,而内存消耗反应嵌入式浏览器在内存使用上的优缺点。

在测试网页首屏显示消耗时间时,考虑到网络因素的影响,将网页下载到本地,通过本地加载的方式削弱网络因素对嵌入式浏览器首屏显示速度的影响。同时,通过多次测试求平均值的方式,减少因偶然因素造成的测试数据的波动性。由于默认页受程序启动因素的影响,未作统计。通过测试,原始版本与多线程架构的具体测试数据见表2。通过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多线程架构的版本在首页显示速度上有了一定提高,提高百分比在4%~17%。当网页很小时,提升的百分比并不明显;而当网页很大时,由于原始版本在处理数据上的串行缺陷,导致对首屏的显示更新得不到充分的保证,而多线程架构在排版计算、样式计算上的主线程处理与加载解析相分离,使得首屏的显示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对内存消耗的测试对比,通过统计网页完全显示时嵌入式浏览器所消耗的内存数目,并对要测试的网页依次打开,统计每次打开一个网页并全部显示后的内存。同时,同样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式,削弱偶然因素对测试结果造成的影响。通过测试,依次打开默认页、Baidu、Hao123、Sohu首页、Sohu新闻、Sohu娱乐等,对内存的消耗对比测试数据见表3。

其中,网页显示屏幕数目是在浏览器显示分辨率640×480下统计的结果。由测试数据可以看出,由于嵌入式浏览器本身多线程的划分,以及网页资源加载时线程数目增加,多线程架构在内存消耗上有一定的上升。内存增加量为1~3@MB,增加百分比为2%~8%,打开网页的内存消耗的要求23~56@MB。内存消耗增加后,仍在嵌入式浏览器要求的内存64@MB的控制范围之内,多线程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存。

5 结语

利用本文方法开发的嵌入式浏览器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在一定内存消耗增加范围之内,对首屏显示有较快的速度。同时,在网页控制、解析与排版的并行化处理方面,也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经实例测试,嵌入式浏览器并行化处理方法能够支持大多数技术标准。目前,还不支持Flash插件等,在提高用户响应速度的同时,进一步控制对内存的消耗,也是完善该方法进一步要做的工作。

げ慰嘉南:

[1] GROSSKURTH A, GODFREY M W. A reference architecture for Web browsers[C]// Proceedings of the 21st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Washington, DC: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5:661-664.

[2] CAMPOS A, LANE B, CLARK N,et al. Conceptual architecture of Firefox[EB/OL].[2011-02-10]. web.uvic.ca/~hitchner/assign1.pdf.

[3] 深圳市茁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EB/OL].[2011-02-14].ipanel.tv. 2009.

[4] YAMAKAMI T. A microcomponent architecture approach for next generation embedded browsers[C]//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bedded Software and Systems.Washington, DC: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5:102-109.

[5] NF浏览器[EB/OL].[2011-02-10]. .

[6] 李双全,张激. AVS IPTV数字电视机顶盒浏览器的设计[J]. 计算机工程, 2008,34(2):245-247.

[7] SATYANARAYANAN M. Pervasive computing:vision and challenges[J]. 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2002,8(4):10-17.

[8] 李允,熊光泽,罗蕾,等. 普及计算终端的自适应性技术研究[J]. 电子学报, 2002,30(8):1121-1125.

[9] 刘海雄. 嵌入式浏览器底层设计与实现[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5.

[10] 阳富民,李俊,周正勇,等. 嵌入式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3,25(4):39-41.

[11] 朱莉. 面向嵌入式Linux的图形用户界面的研究与实现[D]. 南京:东南大学, 2004.

[12] 周兴俊. 嵌入式浏览器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4.

统计分析的步骤篇6

关键词:ERP PM 钢铁冶金

全球钢铁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环境瞬息万变,如何适应激烈的竞争,就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要把我国钢铁企业做大、做强,应用、开发ERP信息化系统,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钢铁企业发展方向,必走之路。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英文原意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进行计划,从而达到最优及最佳资源组合,为企业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本文将以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为例,重点介绍一下ERP中的PM功能在钢铁冶金行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PM意为工厂维护,包括检查、预防维护、修理三个过程,是ERP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全力推进PM系统,加强设备系统基础管理,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负荷,制定设备的阶段性、周期性和防备性的维护计划,并对突发故障产生响应,提供故障诊断支持;记录设备的历史档案和备品备件管理,方便对设备进行最优化管理与维护,保证在线设备受控、高效、零缺陷运行的有力手段。

首先是检查。检查的主要方式就是点检,而检查的主体就是点检中心点检站的点检员。点检的基本流程如下:(1)设备点检管理系统根据点检标准、点检路线自动生成点检计划。

(2)点检站点检员定期将点检计划下载到点检仪,并由系统自动提示点检所需的点检工具清单。(3)点检站点检员持点检工具到现场进行数据采集。(4)点检站点检员将现场采集的数据上传到设备点检管理系统,由系统自动对点检员到位情况及漏检率进行统计,以便对点检工作进行业绩考核,同时系统还自动生成点检劣化趋势分析和点检履历。(5)由设备点检管理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自动进行分析。当点检员根据点检劣化趋势分析判断需要对点检标准进行维护时,进入PM三级系统数据维护管理流程对点检标准进行调整。(6)由设备点检管理系统自动判断采集到的数据是否异常,如有异常,则由系统将异常信息以自动方式上传到四级系统,如无异常信息,则转入步骤8。(7)上传到四级系统的异常信息直接进入点检异常信息处理管理流程进行处理(创建维修定单),确认异常信息的处理方式后修改点检异常通知并将异常信息处理方式信息下传到设备点检管理系统自动更新异常信息的处理方式(包括简单处理、监护运行、日修、定修、大修、抢修、公司立项、非隐患), 由点检站点检员在设备点检管理系统中将处理完毕的异常信息进行手工关闭。(8)由设备点检管理系统自动判断点检结果中是否有缺油或换油信息,如有缺油或换油信息,则转入步骤9,否则结束流程。(9)由系统自动生成给油脂任务单,进入给油脂管理流程。

其次是预防维护。预防维护主要包括高压预防性试验、继电器保护试验、防雷接地、特种设备检验鉴定的操作等。此处以防雷接地系统周期性试验计划管理流程为例:

(1)点检站点检员查看系统检验通知并向设备科报检测点。(2)设备科电气设备管理员汇总上报检测点到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3)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设备管理员审核二级单位上报的统计表。如不通过,则返回步骤2,二级单位重新上报检测点;如通过则进入步骤4。(4)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设备管理员根据防雷接地测试计划创建试验定单并排程。(5)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科长审批试验订单和排程,如果不通过则返回步骤4重新排程,如通过则进入步骤6。(6)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设备管理员起草技术协议。(7)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科长和主管部长审核技术协议,如不通过则返回步骤6重新修定。

第三,就是修理。修理的过程涉及到了点检员和维修员之间的接合,简单步骤如下:

(1)由点检站站长查看设备点检管理系统上传的点检异常通知及系统外的点检异常通知。

(2)由点检站站长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

(3)由点检站站长判断异常信息是否需要到现场去进行分析,如需要现场分析则转到步骤4,否则转到步骤5。

(4)由点检站站长指派点检员到现场去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并将意见反馈给站长。

(5)由点检站站长根据对异常信息分析判断是否需要事故抢修,如需要抢修,则进入事故抢修管理流程,否则转入步骤6。

(6)由点检站站长判断异常信息是否为隐患故障,如果是隐患故障,则转到步骤7,如不是隐患故障则转到步骤14。

(7)由点检站站长判断是否需要派工进行处理,如需要派工则转到步骤8,否则到步骤13。

(8)由四级系统根据隐患情况创建隐患缺陷及事故故障通知。

(9)由点检站站长确定隐患处理的方式,如果确定为公司专项工程立项则转入公司专项工程立项审批流程;如果为大修项目,则转入大修计划管理流程然后进入检修计划安排管理流程;如为日修处理则转到步骤11。

(10)由点检站站长判断公司专项工程立项的项目是否审批通过,如通过则进入公司专项立项计划管理流程及公司专项立项执行管理流程,如审批没通过则返回步骤9,重新确认隐患故障的处理方式。

(11)点检站站长判断需要日修的隐患是否需要在定修期间处理,如需要在定修期间处理,则进入定修计划管理流程,如不需要在定修期间处理则转入步骤12。

(12)由点检站站长在系统中确认需日修处理的隐患的处理方式,并释放通知,然后进入检修计划安排管理流程。

(13)点检站站长判定为不需要发生费用的检修则由站长指派人员到现场简单处理或监护运行。

(14)由点检站站长将判定为需要抢修、大修、定修、公司专项工程立项、日修、监护运行、简单处理和不是隐患故障的异常信息在四级系统中进行处理方式的确认,并修改点检异常通知,最终将异常信息处理方式下传到设备点检管理系统,由点检员在异常信息处理完毕后将异常信息进行关闭。

PM不仅包括检查、预防维护、修理三个过程,而且涵盖了设备的历史档案和备品备件管理的范畴。点检员在编制点检标准、维修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等的同时,也要担当起及时申报备品备件以及对已有设备档案、文档及图纸资料的管理工作。

PM的应用,建立了多层次的设备安全运行体系,规范了设备基础管理,增强了设备检测和故障诊断手段,将点检责任落实到人,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进而控制事故,降低维修费用。

在势不可挡的信息化热流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开发ERP,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突破制约企业发展和管理落后的瓶颈,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在未来几年是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黄金时期,将飞速步人信息化时代的轨道,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是钢铁企业必走之路。

参考文献

统计分析的步骤篇7

【关键词】 成本会计 难点 建议

【abstract】this text analyses the weakness of students and the difficulty of teachers at the course of cost accounting teaching ,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personal teaching experience.

【keywords】cost accounting difficulty suggestion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成本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每次上这门课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学生对这门课带有一种“畏惧”感,担心学不好这门课。的确,成本会计作为一门会计专业课,它必须掌握《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对产品的成本进行预测、计算、分析,最终为有关决策者提供信息。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计算量大且抽象的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学生“畏惧”《成本会计》课程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WwW.133229.COM部分学生的《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知识掌握不牢固,遇到相关的会计处理不知从何下手。如对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区分不清;对材料成本差异的形成和结转似懂非懂等。

㈡不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当中的要素消耗。对大多数专科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题,因为一般的专科学校财经类专业不开设生产工艺类课程,所以,学生不可能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的过程,各生产阶段的要素消耗自然不清楚。

㈢学生缺乏“系统”的观念。产品成本的计算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成本的构成要素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的成本项目是关键,要正确计算成本项目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全局的、系统的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以学习财务会计的思维学习成本会计,弄不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而感觉所学知识很凌乱。

㈣计算能力相对较弱。会计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差一些,尽管成本会计当中没有高等数学知识,但是也存在一些较抽象的数学计算,许多学生难于应付。

㈤教材内容的差异。目前,成本会计的教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在内容和体系的编排上也是差异很大,这给教和学都带来一些不便。比如在成本的预测、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编排顺序(主要是一次交互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成本的分析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

二、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教学当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㈠消除“畏惧”心理 。 为了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我在第一节课不去直接讲成本会计的概念和内容,而是通过身边的几个问题进行启发式的提问,由学生来回答并展开课堂讨论分析。第一,“你们使用的桌子和椅子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这里我有意没有限定生产场所),生产当中都有哪些消耗?”。这时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有些学生是看着桌子找答案;有些学生从车间的情况回答问题;有些学生则联想到采购、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消耗;还有些学生则联想到买树、伐木、采购、生产、销售过程的消耗来回答问题。针对这个状况,我把其中的一些意见归类写到黑板上,让其他学生进行分析,接下来我给他们一个参考答案。最后,强调指出成本会计要做的就是算出桌子在生产过程中的耗费,这就是成本会计的第一部分内容。通过这个简单的讨论,把成本会计这么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到学生身边的东西。其次,成本会计并不是就成本算成本,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这样又提出成本会计第二个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提高效益的途径有哪些?”,此时学生提出许多降低成本的方法和增加收入的途径,这样成本会计的第二部分内容-—“成本控制”自然就引出了。通过这个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打消了学生的“畏惧”情绪。

㈡树立“系统”观念 为了给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概念,在讲解制造成本法时,仍然以桌子为例,桌子可以被看成一个整体,他由桌面、桌腿、桌斗等部件组成,只要这几个部件做好了,组装起来便成为桌子。同样道理,产品成本也是由几个项目组成的,只要产品成本项目算出来,当期的产品生产消耗便能找到,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等于算出了成本,并据此初步引出制造成本法的一般思路。

㈢突出“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计算是成本会计的一大特点,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注意:

1、费用要素的分配 从理论上讲,所有费用分配的基本思路是一样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费用的分配标准,这一点在讲费用要素的分配时必须讲清楚。如材料费用分配的标准可用定额材料消耗或重量,人工费的分配标准可用实际(定额)工时等。有关公式的描述最好采用文字方式,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如分配费用的公式可概括为:

费用分配率=

某受益者应得分配对象数额=该受益者的分配标准×费用分配率

2、关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安排 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安排上,顺序分配法和一次交互分配法先讲哪一个呢?从目前的教材编排来看尚无统一标准。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我认为应先讲一次交互分配法,后讲顺序分配法。因为有了一次交互分配法的交互分配结果,在排列辅助生产部门的顺序时就容易多了,否则还要专门计算一次辅助生产部门的消耗,加大了计算量。尽管这样做没有考虑分配结果准确性的逐渐增加。

3、适当保留小数,尽可能提高费用分配的准确性 费用的分配尽管带有一定的人为因素,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符合实际情况,但也应力求准确,尤其在分配率的处理上应保留小数点后4~6位,否则,利用分配率计算的结果和差额法计算的结果差异很大,从而使有关费用分配不准确。有的教科书对这一点不太在意,同一个例题中分配率的小数点保留位数不尽相同,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

4、把握成本计算方法的难点和关键点 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解。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当中,品种法是基本的方法,熟练掌握品种法对于学习分步法和分批法均有帮助,因为品种法的程序体现了其他两种方法的程序,利用分步法和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离不开品种法,因此要求学生对品种法必须熟练掌握。

⑴教学中,对品种法除了一般的讲解外,最主要的还是通过例题介绍其计算步骤和方法,这一部分并不抽象,主要是太繁琐,通过做题使学生掌握步骤和方法是关键。为此,我一般讲两个例题,一个是教材上的例题,这个例题不难,有助于学生了解品种法的过程,但是,它不宜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第二个是自编例题,在讲解这个例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分析其思路,进而完成其全部计算过程。通过这两个例题的课堂讲解,学生基本上可以掌握品种法。

⑵分步法有两种费用结转方法,即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难点在于成本的还原,还原的基本方法是: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上一步骤产出的半成品成本结构进行分解,如此自后向前逐步分解还原,直到第一个加工步骤为止,然后再将各加工步骤相同成本项目的金额加以汇总,从而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具体计算当中有两种方法,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我认为应先讲第一个方法,再从第一个方法中推出第二个方法,两种方法分别是:

① 倒推法

上步骤半成品成本项目构成=

半成品成本还原为某成本项目金额=本步骤产品所耗上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上步骤半成品成本项目构成

② 比重法

某步骤成本还原分配率=

半成品成本还原为某成本项目金额=本月上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中该成本项目金额

×某步骤成本还原分配率

由以上可以看出,两种方法计算公式所包含的内容完全一致,形式上的区别仅在于分式的分子和后面的成数项换了一个位置,前者在理解上更简单一些。目前,许多教科书是直接给出第二个方法,虽然这样做起来简单,但不易理解。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难点在于:一是结转过程的抽象性,这个必须通过图示说明,一般的教科书均有相关图示,尽管各种表示不完全一样,但基本道理是相同的;二是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各生产步骤费用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广义在产品的理解和某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计算。广义在产品从定义上理解,只要产品生产最后的加工步骤没有完工均按在产品处理,实际计算中采用如下公式更简单一些;

某步骤广义在产品约当产量=后续各步骤期末在产品数量

+该步骤月末狭义在产品约当产量

另外,计算某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时,若最终产品耗用某步骤的半成品数量不是一个,则转入产成品的份额就必须考虑这个耗用量的问题。在这里必须加上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一辆自行车有两个轮子、若干根辐条、若干颗珠子等等。用公式可表示为:

产成品耗用某步骤的半成品数量=产成品数量×单位产成品耗用该步骤半成品数量

5、关于成本报表的分析方法

⑴在成本报表的分析当中,连环替代法是一个基本方法,这个方法应该强调的是影响总指标的各种因素的排序,在排序的时候应该先数量指标后质量指标、先内含指标后外延指标、先实物指标后价值指标,同性质指标看相关性。替代方法虽然简单,但必须让学生明白替代顺序,具体做法是按指标的排序结果由前至后逐个指标由基期到报告期改变,在改变某一个指标时,该指标前面的指标固定在报告期,而该指标后面的指标固定在基期,某一指标改变前后的总指标的差即为该指标对总指标的影响。

⑵在可比产品成本降低分析中,无论是计划降低指标还是实际降低指标,其对比基准是相同的,即以上期实际指标为基准,所不同的只是计算总成本时采用的产量不同而已,前者采用计划产量后者采用实际产量,这一点必须让学生清楚,否则容易引起混乱。

⑶因素分析中,纯产量变化不引起成本降低率的变化,对学生来说也不好理解。这里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产量变而结构不变,它对降低率的影响是降低率公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比例变化,因此结果不变。这样讲学生似乎表面上理解了,其实课后问学生,他们大多都似懂非懂,对这个问题我的处理方法是给他们讲一个小例题,这样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统计分析的步骤篇8

【关键词】 成本会计 难点 建议

【abstract】this text analyses the weakness of students and the difficulty of teachers at the course of cost accounting teaching ,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personal teaching experience.

【keywords】cost accounting difficulty suggestion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成本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每次上这门课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学生对这门课带有一种“畏惧”感,担心学不好这门课。的确,成本会计作为一门会计专业课,它必须掌握《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对产品的成本进行预测、计算、分析,最终为有关决策者提供信息。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计算量大且抽象的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学生“畏惧”《成本会计》课程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部分学生的《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知识掌握不牢固,遇到相关的会计处理不知从何下手。如对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区分不清;对材料成本差异的形成和结转似懂非懂等。

㈡不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当中的要素消耗。对大多数专科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题,因为一般的专科学校财经类专业不开设生产工艺类课程,所以,学生不可能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的过程,各生产阶段的要素消耗自然不清楚。

㈢学生缺乏“系统”的观念。产品成本的计算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成本的构成要素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的成本项目是关键,要正确计算成本项目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全局的、系统的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以学习财务会计的思维学习成本会计,弄不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而感觉所学知识很凌乱。

㈣计算能力相对较弱。会计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差一些,尽管成本会计当中没有高等数学知识,但是也存在一些较抽象的数学计算,许多学生难于应付。

㈤教材内容的差异。目前,成本会计的教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在内容和体系的编排上也是差异很大,这给教和学都带来一些不便。比如在成本的预测、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编排顺序(主要是一次交互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成本的分析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

二、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教学当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㈠消除“畏惧”心理 。 为了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我在第一节课不去直接讲成本会计的概念和内容,而是通过身边的几个问题进行启发式的提问,由学生来回答并展开课堂讨论分析。第一,“你们使用的桌子和椅子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这里我有意没有限定生产场所),生产当中都有哪些消耗?”。这时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有些学生是看着桌子找答案;有些学生从车间的情况回答问题;有些学生则联想到采购、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消耗;还有些学生则联想到买树、伐木、采购、生产、销售过程的消耗来回答问题。针对这个状况,我把其中的一些意见归类写到黑板上,让其他学生进行分析,接下来我给他们一个参考答案。最后,强调指出成本会计要做的就是算出桌子在生产过程中的耗费,这就是成本会计的第一部分内容。通过这个简单的讨论,把成本会计这么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到学生身边的东西。其次,成本会计并不是就成本算成本,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这样又提出成本会计第二个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提高效益的途径有哪些?”,此时学生提出许多降低成本的方法和增加收入的途径,这样成本会计的第二部分内容-—“成本控制”自然就引出了。通过这个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打消了学生的“畏惧”情绪。

㈡树立“系统”观念 为了给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概念,在讲解制造成本法时,仍然以桌子为例,桌子可以被看成一个整体,他由桌面、桌腿、桌斗等部件组成,只要这几个部件做好了,组装起来便成为桌子。同样道理,产品成本也是由几个项目组成的,只要产品成本项目算出来,当期的产品生产消耗便能找到,在没有在产品的情况下就等于算出了成本,并据此初步引出制造成本法的一般思路。

㈢突出“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计算是成本会计的一大特点,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注意:

1、费用要素的分配 从理论上讲,所有费用分配的基本思路是一样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费用的分配标准,这一点在讲费用要素的分配时必须讲清楚。如材料费用分配的标准可用定额材料消耗或重量,人工费的分配标准可用实际(定额)工时等。有关公式的描述最好采用文字方式,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如分配费用的公式可概括为:

费用分配率=

某受益者应得分配对象数额=该受益者的分配标准×费用分配率

2、关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安排 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安排上,顺序分配法和一次交互分配法先讲哪一个呢?从目前的教材编排来看尚无统一标准。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我认为应先讲一次交互分配法,后讲顺序分配法。因为有了一次交互分配法的交互分配结果,在排列辅助生产部门的顺序时就容易多了,否则还要专门计算一次辅助生产部门的消耗,加大了计算量。尽管这样做没有考虑分配结果准确性的逐渐增加。

3、适当保留小数,尽可能提高费用分配的准确性 费用的分配尽管带有一定的人为因素,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符合实际情况,但也应力求准确,尤其在分配率的处理上应保留小数点后4~6位,否则,利用分配率计算的结果和差额法计算的结果差异很大,从而使有关费用分配不准确。有的教科书对这一点不太在意,同一个例题中分配率的小数点保留位数不尽相同,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

4、把握成本计算方法的难点和关键点 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解。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当中,品种法是基本的方法,熟练掌握品种法对于学习分步法和分批法均有帮助,因为品种法的程序体现了其他两种方法的程序,利用分步法和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离不开品种法,因此要求学生对品种法必须熟练掌握。

⑴教学中,对品种法除了一般的讲解外,最主要的还是通过例题介绍其计算步骤和方法,这一部分并不抽象,主要是太繁琐,通过做题使学生掌握步骤和方法是关键。为此,我一般讲两个例题,一个是教材上的例题,这个例题不难,有助于学生了解品种法的过程,但是,它不宜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第二个是自编例题,在讲解这个例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分析其思路,进而完成其全部计算过程。通过这两个例题的课堂讲解,学生基本上可以掌握品种法。

⑵分步法有两种费用结转方法,即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难点在于成本的还原,还原的基本方法是: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上一步骤产出的半成品成本结构进行分解,如此自后向前逐步分解还原,直到第一个加工步骤为止,然后再将各加工步骤相同成本项目的金额加以汇总,从而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具体计算当中有两种方法,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我认为应先讲第一个方法,再从第一个方法中推出第二个方法,两种方法分别是:

① 倒推法

上步骤半成品成本项目构成=

半成品成本还原为某成本项目金额=本步骤产品所耗上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上步骤半成品成本项目构成

② 比重法

某步骤成本还原分配率=

半成品成本还原为某成本项目金额=本月上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中该成本项目金额

×某步骤成本还原分配率

由以上可以看出,两种方法计算公式所包含的内容完全一致,形式上的区别仅在于分式的分子和后面的成数项换了一个位置,前者在理解上更简单一些。目前,许多教科书是直接给出第二个方法,虽然这样做起来简单,但不易理解。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难点在于:一是结转过程的抽象性,这个必须通过图示说明,一般的教科书均有相关图示,尽管各种表示不完全一样,但基本道理是相同的;二是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各生产步骤费用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广义在产品的理解和某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计算。广义在产品从定义上理解,只要产品生产最后的加工步骤没有完工均按在产品处理,实际计算中采用如下公式更简单一些;

某步骤广义在产品约当产量=后续各步骤期末在产品数量

+该步骤月末狭义在产品约当产量

另外,计算某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时,若最终产品耗用某步骤的半成品数量不是一个,则转入产成品的份额就必须考虑这个耗用量的问题。在这里必须加上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一辆自行车有两个轮子、若干根辐条、若干颗珠子等等。用公式可表示为:

产成品耗用某步骤的半成品数量=产成品数量×单位产成品耗用该步骤半成品数量

5、关于成本报表的分析方法

⑴在成本报表的分析当中,连环替代法是一个基本方法,这个方法应该强调的是影响总指标的各种因素的排序,在排序的时候应该先数量指标后质量指标、先内含指标后外延指标、先实物指标后价值指标,同性质指标看相关性。替代方法虽然简单,但必须让学生明白替代顺序,具体做法是按指标的排序结果由前至后逐个指标由基期到报告期改变,在改变某一个指标时,该指标前面的指标固定在报告期,而该指标后面的指标固定在基期,某一指标改变前后的总指标的差即为该指标对总指标的影响。

⑵在可比产品成本降低分析中,无论是计划降低指标还是实际降低指标,其对比基准是相同的,即以上期实际指标为基准,所不同的只是计算总成本时采用的产量不同而已,前者采用计划产量后者采用实际产量,这一点必须让学生清楚,否则容易引起混乱。

⑶因素分析中,纯产量变化不引起成本降低率的变化,对学生来说也不好理解。这里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产量变而结构不变,它对降低率的影响是降低率公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比例变化,因此结果不变。这样讲学生似乎表面上理解了,其实课后问学生,他们大多都似懂非懂,对这个问题我的处理方法是给他们讲一个小例题,这样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