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8篇

时间:2023-06-20 17:05:54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基础教学;教学创新

On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an Ying

【Abstract】With the rapid social sciences, the more urgent national demand for high quality talents. Correspondingly, ou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n the need to focus on the use of new teaching methods develope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Among them, the mathematical foundation course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teaching innovation, especially by the people's attention should focus on training in teaching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stimulate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basic educa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novation.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Mathematical foundations of teaching; Teaching innovation

我国的教育产业发展至今,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纵观我国数学的教育史,其存在的不足也令人担忧。初中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论证训练,以考试为唯一准则的教学,往往会忽略学生对于知识的真正理解吸收。这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等待着老师授课,而不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的教学应更多的让学生掌握一种思考学习方式,故应倡导教学创新,让学生融入学习。

1. 强化教学创新理念

1.1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在授课中应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授课,以此来最大程度的优化教学目的。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对学习的间接需要变成他们的直接需求,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内部的动机及浓厚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从而开启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创新思维模式。在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让学生各抒已见,对学生的疑惑报以肯定的态度,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发现解决问题。

1.2 鼓励学生学习创新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主创新,教师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真正的学习过程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

比如在初中数学中,有题目为“两个连续的奇数积为323,试求这两个奇数分别是什么?”,这类的题目往往是一题多解。有同学说“设较小的奇数为x,另外一个就是x+2,x(x+2)=323,解方程得:x1=17,x2=-19,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也有人“设较大的奇数为x,则较小的奇数为323/x,则有:x-323/x=2,解方程得:x1=19,x2=-17,同样可以得出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 -19”等等。初中数学的教学往往会有多种运算方式解决一个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讨论学习,最后引导学生找一个最简便的方法。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提倡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

1.3 教师创新意识

教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举足轻重,他们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转变传统的观念,将以知识的传授、应付考试作为中心思想的教学思路转化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主动探求问题。课堂的授课不应遵循教师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主角,少数的学生是配角,大部分的学生是听众的老旧模式。课堂应是学生担任主角,大家能够集思广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多向的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取长补短,使课堂学习事半功倍。

2. 游戏创意教学渗入课堂

通过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发现,对于某个数学问题,若以类似游戏的模式发问,例如以一种极其普通且有趣的事物引导,或将一个表面看似毫无联系的情境作一个巧妙的观察,会产生新的思维模式。此时,人们就会是以一种愉悦且自愿的心境来探究一门学科,而这份探究的心境会使所学的学科更易于被人们所接纳,就如古谚语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游戏是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对于初中教学应遵从学生心理发育活动,从他们爱游戏的天性入手,重视学生游戏中所具备的教育意义,使孩子能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时也能快乐的进行学习。如此一举两得,在满足孩子玩乐天性的同时,也达到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寓教于乐,不仅培养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益。

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所遇到的数学理论更深刻的记忆,还能培养启发他们的启发性思维模式。数学的学习不单单是理学知识的学习,而是在数学学习探索中不断发掘更简单易行的方法解决问题,将所遇到的复杂问题简单化。

3. 活动课数学教学

3.1 活动课教学

活动式的教学模式不同于学科式的教学,又与学科式的教学相辅相成,启发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探究。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课程需包含学科的课程和活动课两个部分。初中数学的活动课应探索数学课程问题的研究设计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活动内容应该是生动丰富,讲求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应局限于学习的记忆、模仿和练习,要提倡学生自主阅读、探索、实践及相互间的交流合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2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活动课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基础教学的创新,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活动课式的教学模式就要求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需通过自我实践来进行数学课程探索,通过不断自我探索实现式的学习模式,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发展学习生活的能力。

而教师则主要是从旁进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基础水平、兴趣发展等的不同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使学生自己养成对数学知识探索,从而更加巩固所学的知识,真正达到有效地学习。

3.3 多媒体丰富活动课教学

随着IT技术发展,可使其在充实我们生活同时,也丰富我们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在进行活动课教学时,可配合丰富精彩的多媒体技术,适时播放教学动画、音乐等,有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类比于过去普通单调的板书式教学模式,多媒体包含更广阔的知识面,能给学生提供更为宽泛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轻松幽默的课堂教学中,主动挖掘学习乐趣。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教育 探讨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当今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都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上,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迫切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切实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创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特征和必要性

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具有预期性、参与性、独特性等特征。所谓创新教育的预期性即创新教育要能对即将发生的事件作出预期性的判断、评估和评测,并采用有效手段促使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所谓创新教育的参与性即创新教育离不开广大师生的热情参与,并且在参与过程中,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学生也要发挥积极作用,以获得一定的归属感。所谓创新教育的独特性,即创新教育中的每个链条、每个环节、每个个体都是与众不同的,如学生先天条件和后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每个学校创新教育的基础和实力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创新教育的主导者要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关注和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为每个人的平等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新课改提出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初中生德育、智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全国上下开始认识到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评价方式,尽可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以培养出更多富有创造性的学生。

二、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根本原则

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其发展和实现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那么,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原则有哪些呢?笔者在此做出了总结:1.基础性原则。初中数学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初中数学知识是理工科知识的基础阶段,因此,初中数学创新教育要以学生的数学基础性教学为主,注重学生基础性创新教育,然后再沿着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教育步骤不断前进。2.主体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创新教育中,初中数学教师不但要分清教、学主体,还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吸收和传授新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以实现数学教学目标。3.实践性原则。数学课程与其他科目一样,其知识积累和传授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一些知识后也必须通过实践应用才能巩固、内化知识,提高自身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互动性原则。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双方必须在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和了解,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在初中数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摈弃传统教育理念,大胆实施创新教育。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以丰富自身知识,掌握更多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教学上大胆创新,运用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任务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变抽象的知识为具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欲望。

2.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传授创新学习技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创新教育实施的前提和关键。学生学习和进步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初中数学创新教育中,教师不但要构建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还要给学生留出更多的交流和展示自己的时间,使课堂回归学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归纳比较、设想创新、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方法,发挥自身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3.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是创新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创新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重视教学参与、教学创新的效果,强化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构建新型评估模式。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坚持课堂评估导向的同时,将评估重点转化到学生学习过程上来,用发展、创新的眼光去评估创新教育效果和学生进步情况,发现教学和学生存在的不足,努力修正和完善相关问题;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用科学性的考核方法全面评估数学创新教育成果,用激励性的措施鼓励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张骥 从初中数学教学中谈创新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0年,16期。

篇3

本人在一所农村中学里任教,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现象知之甚少,因此,他们自认为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大用处。此外,他们的家长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引导教育子女,有的甚至向自己的子女灌输“读书无用论”等思想,说什么“学那么多干什么,会认几个字就行了。”面对这种种阻碍和干扰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我深感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于是我常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还带他们走出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实践活动,给他们讲与其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使学生深切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非像学生自己和家长所想的那样一无用处,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领悟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就会对数学课慢慢地产生兴趣。但数学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学生学起来会感觉淡然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变通,使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在上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课时,我用扑克替代正负数让学生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为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出两张,然后把它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使学生在游戏中轻松而愉快地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教学方法是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是师生相互联系活动的方式,活动方式及性质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学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应大力推行启发式教学,摒弃“填鸭式”教学法。有这样的两位老师,他们同样讲授“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节内容,然而却各设计了不同的教法。第一位的教法是:“为了今后研究三角形的方便,我们需要把三角形分类,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按边和角来分类,分别有……”;另一位的教法是:“我们知道,车、船都是交通工具,需要将其分类,如果不分类,所有的车或船都各自用一个相同的字眼来表示,应用起来会很不方便。同样,我们今天研究三角形,也必须将它分类。”同时出示挂图,其中六个三角形都标上了边长和内角度数,“你们看,这些三角形从边或角考虑,各有什么特点呢?”。显而易见,前一位老师的教法,没有创设问题的情境,学生难以展开思维,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法;而后一种教法却提供了较为合适的问题情境,收到了“启而能发,发而能导”的效果,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启发式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的好教法。诚然,中学数学教法中的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讲练结合教学法、教具演示法等,历史较为悠久,且被实践证明了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适用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应在传统的教学法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法,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很用功,但成绩却不够理想,经过细心的观察与探究,发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当有关。特别是数学这一科,如果学习方法掌握得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收效。所以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

教会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学好各学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不会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教给他们课前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新内容提前阅读和思考,以便熟悉内容,弄清楚重点、难点以及自己在哪些地方不明白,从而引起上课的注意和重视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打记号”,如:科学记数法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解,从而做到真正理解和领会这一内容。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尝试地练一练新课后面的练习题,以检验预习的效果。

教会学生听好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得要领,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才能听好课呢?首先,要求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精神高度集中,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要求学生抓重点,做笔记。上课时教师所强调的某些内容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讲时,只是暂时的记忆和理解,因而,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课后复习和巩固。第三,对于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特别是难点更要“认真听,多提问”,以至于深刻领会和透彻理解。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和消化,如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还存在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多想多问,直到弄通为止。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 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因此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道德修养之“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内容的特殊决定了它特有的功能,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本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培养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意志行动的力量源泉.初中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理想尚未完全形成,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教育,不仅仅在政治课、语文课上,数学教学中同样不可忽视我们数学教师上第一节课时,不要急着讲课本的内容,而是要抓住刚入学的这些初中学生对什么都觉得新鲜的特点,用生动、具体、真实地实例介绍我国古今的数学成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同时对初中生学习数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如可以介绍华罗庚青少年时期就树立崇高理想,刻苦自学数学取得伟大成就;陈景润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难道时,花费了几十年时间; 勾股定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关于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之间的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式,在《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中都有记载,还记述了如何用它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还有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父子刻苦学习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学好数学的远大理想. 再比如,我们小学学习过加与减,乘与除,初中会引进负数,出现正与负,数学本身充满着唯物辨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出能帮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培养学生科学探索与创新能力

在强调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实践证实对数学学科德育的重视和挖掘是对未来具有高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肯定.数学课程设立的“数学探究”、“想一想”等学习活动,是对学生自主探索、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还可以通过相关的趣味故事来提高启迪学生的这种思维与道德品质的提升. 也可以 通过对学生介绍IT领域、房地产领域的数学应用,在幕后就有许多优秀的数学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还有在一条直线上找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和最短时,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先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再共同解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培养学生严密负责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将来又不从事数学专业,花那么多的时间学它有什么用。其实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思维严密会得以充分体现。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在学生心目当中可以说是真理的化身,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时刻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 努力做学生的表率,给学生美的感染,备课时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准备充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在教学中,对知识的讲解要有理有据,言语表达言简意赅,板书设计规范清楚,一目了然,对作业的批改不要用简单地对结果的的错与对来了断,仔细地批改出错误所在,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严谨认真、改正错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清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理论,使学生清楚点滴错误都有可能造成巨大无可挽回的损失。从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未来承担的责任和工作条快分割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每个人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学会协作、学会配合,这就是团队精神,只有具有团队精神,这个人才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初中阶段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快速形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如果利用好,并行之有效的对学生开展团队精神培养,这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必然非常有好处,作为初中阶段最重要基础课之一的数学,责无旁贷的要承担起这个责任。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呢?这就要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也就是分组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初中数学课的“想一想”,“议一议’,概率初步的有关内容等我们都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准则.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整合教材,灵活变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188-0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道德修养之"源"。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三性"

针对性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的新特点及变化趋势,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用政治家的敏感去接受新信息,观察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才能有的放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规范性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绝不能随心所欲,想讲什么讲什么,必须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对思想教育的要求,这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依据,必须长期贯彻,克服随意性,不搞运动式,使德育内容规范、完整。

计划性数学教学中要研究哪些内容跟思想教育联系紧,哪些内容能有机结合,要求数学教师要订出整体计划,形成相应序列,这样才能紧扣教材,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目标融入教材。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2.1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利用教师的言传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生群体师生关系的相互示范效应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从教师的具体和抽象的形象中,选择理想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对教师而言,自身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材料。很多内容是教师每届都在向学生讲授的,但教师在每次向学生讲授时,都应对所上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热爱。此外,教师应以自己文明的言语,端庄的仪表,从容的举止,遵纪守法的行为,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学生做出表率,注意以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

2.2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比如在讲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刘徽的割圆术,以及祖冲之的用分数近似地表示圆周率等。教师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介绍,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2.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兴趣;精神;思维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 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解放出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改革落后教学方法,改变陈旧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2. 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1. 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引导学生的创新兴趣。

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好奇心。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搪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来表示,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引出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可引导学生去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2. 利用数学图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教育中,有大量的几何图形,而生活中也有大量的图形都是几何图形,它们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或由几个几何图形的组合,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如:矩形图形中是最合理和最美的图形,矩形的长和宽是用黄金分割来组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线条美和图案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我们带来的美,如:房屋装修中装饰大部分都是几何图案。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创选图形美的欲望,使他们去创新,并激发他们创新。

3.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等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的法宝。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导入新课是教学的起始点,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会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把学生的兴趣开始就牢牢抓住,使学生在整堂课中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学习中。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历程,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这样都可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全方位、多途径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 在知识传授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知识为能力奠定基础,要想激起创新思维,培养能力,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否则,创新就失出了基础,学生的创造欲望即使被激发出来也难以上升为真正的创新能力,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水准上。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观点或态度进行定向迁移,诱发创新思维。

2. 在改进数学教法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德育教育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除了固有的知识性、工具性、客观性等特征以外,本身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性、思想性和情感性。在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之中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在数量关系和图形之间,在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逻辑和解题技巧上都表现出简洁的美。它的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思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由探索而生趣,让学生被动变主动,“苦学”变“乐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使学生始终感到“学犹不足,唯恐失之”,从而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寻求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同时,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数学创造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使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情感升至追求人生美、世界美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其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好作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构建交流平台,开创民主的管理环境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要想做到这点,老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大小强弱,不管学生的学习优劣,教师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也起到了陶冶学生的情操的作用。并且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向教师和同学表达自己获取的信息,自主发现有价值的头号题,并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同时,还使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习惯,乐于接受他人不同意见,形成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从而由点的结合到全面形成团结合作、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

(二)采取灵活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可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参与场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与技能,还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借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明河”的作用,培养学生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又要注意“暗河”的价值,培养学生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倾听、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等习惯,以达到数学似人生,人生如数学的精神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因势利导,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胡思乱想”,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除此之外,情境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故事化、数学信息情景化和开展数学活动来进行。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奋进的品质。

现代教育观指出,不会与他人合作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传统的教育使得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差,与集体合作的意识不够,易造成学生的自私心理。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既主张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索,更强调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新教材中某些问题靠学生个体是很难完成的,需要靠各小组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的教学合作,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品质有很大的帮助,为班级的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德育教育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除了固有的知识性、工具性、客观性等特征以外,本身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性、思想性和情感性。在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之中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在数量关系和图形之间,在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逻辑和解题技巧上都表现出简洁的美。它的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思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由探索而生趣,让学生被动变主动,“苦学”变“乐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使学生始终感到“学犹不足,唯恐失之”,从而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寻求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同时,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数学创造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使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情感升至追求人生美、世界美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其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好作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构建交流平台,开创民主的管理环境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要想做到这点,老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大小强弱,不管学生的学习优劣,教师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也起到了陶冶学生的情操的作用。并且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向教师和同学表达自己获取的信息,自主发现有价值的头号题,并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同时,还使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习惯,乐于接受他人不同意见,形成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从而由点的结合到全面形成团结合作、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

(二)采取灵活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可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参与场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与技能,还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借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明河”的作用,培养学生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又要注意“暗河”的价值,培养学生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倾听、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等习惯,以达到数学似人生,人生如数学的精神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因势利导,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胡思乱想”,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除此之外,情境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故事化、数学信息情景化和开展数学活动来进行。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奋进的品质。

现代教育观指出,不会与他人合作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传统的教育使得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差,与集体合作的意识不够,易造成学生的自私心理。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既主张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索,更强调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新教材中某些问题靠学生个体是很难完成的,需要靠各小组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的教学合作,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品质有很大的帮助,为班级的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