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语文的方法8篇

时间:2023-06-21 08:45:07

学语文的方法

学语文的方法篇1

在诸葛亮一出祁山,兴师北伐时,司马懿引兵出关迎敌,诸葛亮命令马谡率重兵驻守街亭,以阻止魏军。兵马到了街亭,他既不按诸葛亮的意图行事,也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刚愎自用,没有把营盘扎在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路边。却机械地搬用《孙子兵法》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条文,把营盘扎到远离水源的山顶上。于是魏兵蜂拥而至,断绝水源,果然置蜀军于死地。只不过蜀军却没有“后生”,军心动摇,无心恋战,被魏军杀得大败。马谡因此被军法从事,诸葛亮自己也深感用人不当,唱了一出空城计之后自降三级。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马谡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连诸葛亮都敬他三分。为什么连个小小的街亭都没有守住呢?究其主要原因,马谡犯的是纸上谈兵,墨守成规,不能灵活运用战术的错误。那么,马谡的失误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启示呢?

一、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二、切莫墨守成规、纸上谈兵。

失街亭,皆马谡之过吗?当然不是。在这一失误中,诸葛亮也是责无旁贷的。孔明又犯了什么错误呢?孔明把刘备临终“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嘱咐抛之脑后,重用马谡,就犯了未能知人善用、举贤任能的用人之失。诸葛亮的错误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那就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战如此,学习以如此。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才能制定正确的计划;只有充分了解所学知识的情况,才能做到掌握并充分利用知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兵法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那么,我们从兵法中还能找到那些具体的的学习方法呢?下面我们就重点介绍几种。

一、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能够预知同敌人交战的地区,交战的日期,即可跋涉千里与敌人交战,我方诸将方能互相接应而确保万无一失。

这里的“地”和“日”,就是我们学习中的目标,只有明确目标,才有方向,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勇往直前,才不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因此,找准“地”与“日”,确定学习目标,才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需的任务。因为没有它,我们的学习就像没有灯塔的航船,失去了目标,最终只能迷失。

二、未战庙算

庙算,指的是古代用兵前在庙堂举行一定的仪式,讨论决定作战的方针、策略和计谋,类似今天战前的军事会议。凡是未开战前就预计到胜利是因为筹划周密,得胜条件多。只有条件充分,计划详备,才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

作战前,要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新学期伊始,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要制定详细而客观的学习计划。战争讲究不打无准备的仗,学习也一样。只有制定好计划,运筹帷幄之中,才能最终取得学习这个战场上的胜利。一个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三、 实而备之

对于实力雄厚的对手,要加倍防备它。“备”就是积极防御,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敌人”。在语文方面,比如语病题。它是高考的重点,更是高考的难点。再如文学作品类阅读题,更是高考失分最多的题。对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怎么“备”呢?我们不妨用一个专有名词——赋——的方法。就是从多个方面弄懂吃透。语病题首先要牢记六种语病类型,易出又易错的典型例句等;而阅读题,除了要掌握一些约定俗成的答案外,更要重视相同题目下的不同答案,真正用心分析与感悟,灵活掌握,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正真学好语文。

另外,同学也是学习的“敌人”,只有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才有我们的不断进步。因此我们对待这样的“敌人”,更应该时刻小心,处处留意,用他的努力进取,来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四、以正合,以奇胜,正奇相生,出奇制胜

正中生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相变,是敌人无法摸清行动意图,从而收到出其不意战胜敌人的效果。

这里要讲的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多种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在一些常规方法的指导下,要不断积累总结,摸索出自己独特的方法。《孙子兵法》中有一个独立的篇章——九变篇,主要讲述将帅指挥作战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的处理问题,不要机械死板而招致失败。语文具有灵活性特点,学习方法更不能照抄照搬,甚至钻牛角尖,否则只能一败涂地。只有多管齐下,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五、致人而不致于人

转换敌我双方的虚实,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主动权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当然也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怎样才能做到“致人”呢?兵法讲争先机之利,形成先发制人的态势。即“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敌者劳”。

丧失主动权是任何战争的致命点。学习的主动权,除了自主学习以外,我重点想说的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自己学习的主动权。由于升学的压力,每所高中都实行严管理,把课程安排得非常满,甚至连自习课都被划分了。尽管这样可以从时间上加以把握,但却不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在学习中,不是每位考生基础都一样,应该说是千差万别,因此不能什么都大一统。在时间上,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让考生在高考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学生来说,切不能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权利。我们要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要按照自己的计划,不断调整计划,循序渐进,直至成功。

一、语感。培养语感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因为在语言类学科中,我们有时未能掌握理论,但却能做对题,这就是语感在发挥作用。怎样培养语感,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书,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例如早读课时,要大声的朗读。朗读时,要吐字清晰,音准气足,铿锵有力,节奏停顿合理,又要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还要充分表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这样既有利于增强语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同时对字音的掌握,也很有价值。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生僻字时,一定要查字典,看清字音,弄懂字义,反复记忆,加以掌握。这样对字形又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三本多色笔。三本指积累本、日记本和改错本。积累本的正面可根据高考题型划分好区域 ,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知识分门别类记录下来;反面可用作摘抄,把阅读过程中的好句好段摘抄下来,欣赏模仿。改错本用来记录错题,把握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改错本要及时复习整理,把错题变成会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日记本就不用多说了,它对写作功不可没。写日记一定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在写作过程中,要刻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等,形成习惯后,会让你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大吃一惊。

学语文的方法篇2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09-01

众所周知,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中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渡期以及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水平。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建议,希望对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不断促使学生向前。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教师如果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将会受益匪浅。

要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为什么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找出学生不愿意学习的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通过调查显示,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教学枯燥,学生不愿意听讲;很多情况下,学生的答案与教师所讲的不统一,让学生感到挫败感;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不端正,认为语文只要考前突击就可以,学不学都一样等等。针对这些原因,教师要对症下药,解决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的现状,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多为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认真倾听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并给予正确的评价,而不是在课堂上搞权威和专制,否则会大大减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抹杀学生的创造力。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用语文的博大精深告诉学生语文学习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纠正学生对语文的错误看法,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好处,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语文。

2.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形式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书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课堂这一重要关键点,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利用各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其实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和学习中,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2.1分组学习。在目前的教学中,分组学习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分组教学能尽量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同时,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就是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讨论完后,教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对学生的言论正确评价,不能用固定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想。语文这门课程没有固定的答案,固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2利用多媒体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设备也变得丰富多样。在目前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精彩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弥补学生因生活阅历的不足而造成的情感体验上的不足,相比课本上枯燥的文字说明,多媒体设备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态的音、视频,减少学生在文本情感理解上的难度,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更容易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在语文学习中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此外,多媒体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新鲜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师生互换角色。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主人翁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这种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互换角色是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的有效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为其他学生讲解自己的看法,教师作为"学生"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听讲解,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激励学生好好预习、复习功课,为课堂上的讲解做准备。通过这样讲解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挥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学生有了这样公开"讲课"的经历,能够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这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语文的方法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新课导入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114-01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导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故被称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简明扼要、生动有趣的导语,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还可调节课堂气氛,变“呆教”为“活教”,变“苦学”为“乐学”。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巧妙导入,以保证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几种导入方法。

一 故事导入法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学生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如在教授《桂林山水》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桂林的景色是大自然的杰作,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那里的山石、河流、树木、小桥几乎都流传着一段动人、神奇的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有姓龙的父子俩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艘大船,用来搜刮老百姓的粮食,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没有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欣赏呢?再听听那段神奇的故事呢?”

二 情境导入法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有意创设生动、愉快的意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授《鸟的天堂》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当你置身于风景优美、空气清晰的树林中,倾听那美妙、动听的鸟叫时,会有什么感受?”学生闭目遐想,犹如身临其境,争相发言。此时,我将话题顺势一转:“在祖国的南方,有种榕树,上面栖息着很多鸟。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讲了一个美丽的‘鸟的天堂’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优美的文章吧!”这样学生就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很快地接受知识信息。

三 巧妙提问导入法

提问是讲课常用的一种手段。但如何提问需要学问。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吃透教材,把握实质,问在点子上,既要避免满堂问、句句问,又要避免该问而不问,把答案告诉学生。问必须引起学生的思考,讲究“巧”字。围绕课题,设计提问,巧妙导入新课。如教授《绿色的办公室》这一课时,可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的基础上提问:“图中既没有房子,也没有桌椅,为什么叫办公室?还在前面加上‘绿色’二字呢?”这样揭示题目,巧妙提问,让学生立即产生急切阅读课文的心理。

学语文的方法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160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课程的综合化、社会化、个性化和生活化。由此可见,语文学习的生活化也是未来语文课改的方向。同时,杜威认为人们过着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实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目的。

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习得,不关注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忽略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应用,把学习和生活割裂开来了。基于此,教师应注重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过属于自己的语文生活。

一、阅读,用别人的生活来启迪自己

当前,阅读教学越来越追求精细化,如教材的深度解读、课堂的精心建构、课后的有效练习……教师将教学层层推进,努力使课堂的四十分钟产生更大的作用,这自然是好的。但是,教师在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时有没有考虑过:我们课堂所追求的、所训练的是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不是学生在生活中能用得上的?是不是真正能让学生的内心有所感、有所思的?

薛法根老师在指导散文教学时说过:“散文教学要让学生学写法,学活法。而我认为不只是散文教学需要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应该让学生‘学写法,学活法’。”

“学写法”是学语文自己的东西,如课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展开的、怎样表达更加合适等,体现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因此,教师要借助课文教会学生怎样去理解、怎样去表达。例如,学习《夹竹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夹竹桃的韧性所在,学习状物类散文的表达方式。

“学活法”是让课文与自己的生活有互动,从文中获得感受,引起思考,从而影响自己的生活,这更偏向于语文的人文性。还以学习《夹竹桃》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散淡自然而又充满韧性的生活态度,学习作者淡看风云、守住本心的优秀品质。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只是语言学习的材料,还是作者情感生活的表露。因此,读教学不能只关注语言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生活,让语文学习洋溢着更多的温情。

二、写作,把自己的生活展现给别人

写作的根本目的是用来交流,应符合学生的年龄、

心理和学识特点。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导致学生写作“成人化、精品化”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纵观学生写作的过程,教师先出题目,然后学生进行选材,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谋篇布局。乍一看,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掌控学生的写作过程,表面看来是指导,但事实上是一种限制和禁锢。学生写完作文以后,交由教师批阅,教师是唯一的读者。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教师操纵的“傀儡”,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

为了让学生过属于自己的语文生活,教师应该给学生写作的自由。只有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是表达自己、是书写自己、是和别人交流的途径,这时写作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感触最深的时候提起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活法”。

三、生活,用语文的方式丰富自己

中国的士大夫拥有的不一定是优越的生活条件,重要的是拥有高质量、有品位的文化生活。然而,当今中国人的生活恰恰缺少品味,这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担忧。文化生活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的分量实在太少,多以电子游戏、电影电视为主的娱乐方式,占据了绝大多数人的业余时间,导致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没有品味。而有品位的生活离不开文化,更离不开阅读和写作。一个不会欣赏别人、不会表达自己的人,怎么可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呢?很多调查数据表明,中国人的阅读量几乎是世界垫底的,更不要说写作了。

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习惯,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应该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鼓励学生勤于写作,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语文的方法篇5

同学们,首先恭祝你们顺利的通过了中考!人们常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那几道坎,过了那几道坎,乘风破浪,也就畅通无阻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学习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学习的方法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勤读课外书

2、勤做读书笔记

3、勤查字词典等工具书

4、勤于朗读背诵

5、勤于独立思考

6、勤于求教探讨

7、勤于写日记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只要有决心,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这对我们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终生享用不尽。

二、提高语文学习的三种技能

1、学会快速阅读

2、学会快速书写

3、学会快速笔记

同时,巨人专门推出了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以期使这些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首先,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教材本省知识体系的脱节问题。严格按照初高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更加入了对初高中教材脱节知识点的讲解、初高中对接知识点的点拨,让同学们进入高一学习之前,在知识结构上得到无缝链接。

其次,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学习方法、学习模式的衔接问题。初中是以获得知识为主,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高中则以探究性获取为主,是一种主动式的学习。两者差别很大,很多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别,导致刚进高一不久就迅速"掉队".所以我们的课程不仅设有专讲对高中学习方法、高中课程设置进行介绍,更在具体知识点、具体例题讲解中融入了学习方法地渗透,帮助同学迅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高一新生语文学习方法一、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三、语文学习时间相对减少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四、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高一新生语文学习方法1.阅读更多: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

通过阅读,把握全文的总体思路,了解作者的感受、文章的特点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文本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文本教学需要精读、词汇、句子、文本等知识点来掌握各个方面,精彩的语言段落实现背诵;自我阅读文本需要泛读,有些还需要跳过阅读,一次只读一行,以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年来高考项目之一。

2.多画:即在阅读课文的同时,重点句、中心句、名句甚至新词,用不同的符号勾勒出,既可以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和巩固,一目了然。

对于标准句,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句子成分,复句也要表示关系,典型的短语应该分为层次和归纳意义。在遇到困难时,你应该给它打分,以便以后可以向你的老师和同学征求意见。

3.检查:检查什么?看看参考书。

字典,参考书,只要可以使用,尽量发挥参考书的作用。亲自寻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则的过程,也是提高参考书使用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说法,你不妨检查一下你在过去学过的课文,把新的和旧的联系起来,以及“了解旧的和旧的”。对答案进行分析和识别,提高理解能力。

4.问:“三个人,一定有我的老师焉。

”复习过程中不能回避困难,要独立学习,真的不能解决,要善于做好老师、学生的咨询工作。有时问老师一个问题,老师可能会说出不止一个相关的知识,让你明白。

5.多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

不管是平时的学习还是考试,有些学生常把常用单词写错,为什么?这是缺乏写作训练。新词、新词和关键句子可以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重复书写。对于一些作文问题,它们看起来很容易写,但是很难写。他们也应该开始写作,不应该是高尚的或者低贱的。

6.更多的练习:通过做练习,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程度。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意图,明确的目的问题,注意总结,寻找规律,实例,加强考试技巧。做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要有意识地。我们反对让“工作簿”,但是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而不是质量。实践和研究不足,及时反馈修正,为了牢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7.多思考:复习内容可以“想要”巩固。

学语文的方法篇6

    一、系统学习法

    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

    我们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

    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

    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

    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二、零打碎敲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你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同时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览,各门各类的书都翻一下,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用零打碎敲的学习方法,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学习从来都是乐事。

    三、读写结合法

    语文学习,必须阅读、思考、写作结合,才有高效率。一个是阅读伴随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同时,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二是阅读、生活伴随写日记,记下自己阅读的体会、对生活的感悟。三是阅读、生活伴随文章的写作,以具体规范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这样长期下来,近处,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远处说,才能成就事业,才能自成一家,成大家。

学语文的方法篇7

一、突出教材,紧扣中心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目标制定要突出教材中心和重点。目标过高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挫伤学生积极性;目标过低,使学生不善用脑思维,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紧扣教材中心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和应用教材规定的学习知识。

二、讲练结合,提高质量

语文教学不能上成“报告会”,老师“机关枪”式、学生“接收器”式的听。要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边讲边练,使学生在讲读,讲练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三、温故知新,有所创新

学生的语文知识是通过书本、生活、实践等多渠道逐步获取的。学习新教材,要在加强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并有所创新。教师要从“备课备人”人手,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基础,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学习,自主探讨并有所创新。

四、因材施教,突出个性

语文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但更要结合学生的共性进行教学。教学中结合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长,接受能力,因材施教。使基础好的学生出类拔萃,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应有水平,使全体学生都有提高和进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学习,有所创新,开发智力,体现个性。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地教学,体现新奇,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展示个性,发挥特长,深刻理解教材,灵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语文的说话和写话训练,要抓住训练的环节,启发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明白,说通顺。要求学生经常观察周围事物,每天练习写一、二句通顺话,使每句话中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有的小学生写道:“今天下午,我帮爸爸到郊外割羊草。”日久天长的练习,就能提高学壁说话和写话能力。

学语文的方法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法;语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76-02

语法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无论说话、写作,我们都必须要遵循这个"语言法则"。中小学语文教学是汉语规范化教学,它担负着提高全民族语文素质的神圣使命。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适时、适量地学习语法知识是完全必要的。语法教学的意义,大而言之,可以增强学生对母语的科学认识,使之更加热爱祖国语言,激发他们正确运用祖国语言并维护其健康和纯洁的积极性;由于语法是语文学科中抽象性、系统性最强的知识体系,学习它又可以加快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小而言之,可以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基本的语法知识和有关技能,提高准确理解语言和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在中学教语法不是为教语法而教语法,教语法完全是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服务的。"因此,语法知识教学不应当淡化,中学阶段学点语法是完全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虽然说"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但并未完全否定语法教学。如果我们仔细研读课标,就会发现其正文里随处可见对语法方面的要求。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法是有关语言的组织结构的基本规律的知识,学好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能够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课标的教学总目标中强调"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相当的语法修养。

2.有利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有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其中多次提到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而要正确理解词句,是离不开语法知识积累的,连课程标准也说"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阅读句子,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就可以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3.有利于作文教学

语法是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法则,它就必定潜在于言语产品――作文之中,语法系出言语,又服务于言语生产,而作文则是语法的存在方式之一。通过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水平。中学生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具体明确p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但我们常常看到,由于不懂语法,很多学生的作文中错字p病句连篇:生造词语,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顺序不合理… …种种语病大大影响了文章意思的表达,连最基本的"文从字顺"尚且达不到,又何谈条理清晰p文笔生动呢?如一名初二学生在话题作文"榜样"中写到:我的同桌是我学习的榜样。他活泼开朗,虽然他九岁时因为车祸失去了一条腿,学习生活非常困难,可是几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锻炼,使他增长了体质,提高了学习。今年他还被评为学校"行为规范标兵"的光荣称号呢。事实证明,当命运堵住一条道路的时候,只有努力,就会发现另一条道路。

4.有利于文言文教学

汉语语法虽然是针对现代文而言的,但文言文教学也离不开汉语语法。初中语文教材中安排的文言文虽然比较简单,但涉及的语法现象也有很多,诸如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句式及词类活用等等。而要想理解文言文中的这些语法现象,就要首先了解现代汉语中词和句子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分析比较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翻译文句,进而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初中语文课应当向学生传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使学生掌握并运用它来阅读文言文,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5.有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

语法知识的教学是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学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能否学好语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如今,全国各中小学几乎都开设了英语课。而英语和汉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尤其是在语法方面的联系更普遍。学好汉语语法也是学习、掌握、运用英语的重要一环,如果汉语语法掌握较好,英语的学习也就驾轻就熟了。相反,如果汉语语法学不好,想灵活地使用英语也是困难的。

6.有利于初中高中的教学衔接

语文知识本身是有系统序列的,语文教学的进程也是循序渐进逐渐加深的。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比初中阶段更系统、更复杂,但高初中的教材是统一的,高中的学习必须借助初中的知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4]而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法知识的学习。学生了解一定的语法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形成一定的语法思维习惯,可以促进语感的形成。语感固然要靠经验,但更缺少不了语法层面的理性认识。

总之,近年来,"淡化语法"论颇为盛行,中学语法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法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许多语文教师淡化甚至取消了语法教学,导致当代中学生语法知识极为欠缺,语文水平不断下降。修改病句找不到病因,作文语言也常常文理不通,文言文学习p外语学习都受到了影响。语法产生于人们的语言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使人们的语言实践更符合规律p更科学,无论是对阅读教学p作文教学还是文言文教学p外语教学,汉语语法知识的学习都是必要的。因此,语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可独占鳌头,但也绝对不可完全退出,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因子,语法教学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拥有合理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胡明扬.中学语法教学刍议[J].语文建设,1995(4).

[2]刘景农.汉语文言语法[M].中华书局,1994.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