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8篇

时间:2023-06-21 08:45:10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篇1

摘 要 现今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出现叛逆行为的学生日益渐多,越来越难以管教,而其所表现出来的事情也越来越超出我们的预想和承受能力,我们找到消除叛逆行为的对策,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或消除体育课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叛逆行为,给学生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叛逆行为 成因 对策

现今的高中体育教学中,经常困扰我们广大体育教师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出现叛逆行为的学生日益渐多,越来越难以管教,逃学、出走、打架、体罚、自杀等高危叛逆行为在现今的学校教学中层出不穷,任何体育教师都不想因管理此类学生而牵扯到该事件中。而叛逆行为又是现今高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高中学生体育教学中出现叛逆行为的成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生自身的心理特点

叛逆行为是高中生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高中生正处于青春的“过渡期”,爱面子非常在乎自己的自尊心,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向往校外生活,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其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为了表现自我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二、不良的家庭教育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国长时间的家长专制思想仍然存在,传统思想影响着家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认为孩子要绝对服从,不可以有自我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社会出现不少“狼爸”“狼妈”。长期处于如此家庭教育环境下,学生不会或很少会把自己的父母当成倾诉对象,他们觉得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安全感”,产生叛逆心理。因此,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有问题时常常找老师帮忙解决。其次,在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孤儿、留守儿童家庭成长的学生出现叛逆行为比例极大。他们缺少完善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呵护,部分学生性格比较怪异叛逆,内心比较脆弱,自尊心极强,性格比较孤僻,不善于和别人交谈,在班级中不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长期的家庭影响让他们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行为。

三、练习的内容与需求不一致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有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对练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他们会厌恶或躲避自己不喜爱的练习内容,练习内容的选择如果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很容易会诱发学生出现叛逆心理,叛逆行为极容易表现出来。在教学中练习内容的难度超过学生的需求,学习目标定得太高或脱离实际,教学方法与手段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无法完成练习,感到特没面子,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这样就有了叛逆心理,叛逆行为很容易被诱发出来。

四、教师因素

在叛逆行为的成因调查中教师的因素占近47%。主要原因就是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表现为:部分教师没有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严师”自居,学生的一切都得按自己的要求做,学生没有自;教师语言刻薄没有一定的语言艺术,对学生批评的时间、场合、时机不恰当;教师专业能力差,没有扎实的业务功底;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教师对学生问题处理不公正,不能秉公办事;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经常无故“卖课”;对女生生理期缺乏“人”情等。以上表现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引起学生叛逆行为。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体育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能做到“里外兼修”,特别是我们年轻的体育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加强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不仅仅指专业能力的提高,还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汲取。我们要把握住教师的角色,有耐心、有涵养地去解决问题,以良好的人格形象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良好的形象“同化”学生,让学生“听其道信其言”,顺从教师。

(二)正确的心理疏导,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疏导。只有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才能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调适和矫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提高自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让学生认清体育课的本质,知道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了解高中年龄段自己的心理特点,懂得不良行为习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掌握正确的心灵沟通方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三)善于和学生“谈心”

例如,在高二时我曾有过这样的一位学生,在一次逃课后被我找来单独谈话,在他的哭诉中了解到他具有严重的叛逆心理,由于受外界社会的影响,他看不起全班每一位同学,认为他们虚假,没有那些社会朋友爽快,不愿和同学们在一起活动,遇到体育课就想以逃课躲避他们。我就以他社会朋友目前的现状来帮助他分析问题,纠正认识,让他逐渐明白同学之间的竞争是学习进步的动力,是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这位学生在班级表现活跃,和同学相处非常融洽。

现今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叛逆行为有其独特性的一面,叛逆行为的成因受多方面综合的影响。对叛逆行为成因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找到消除叛逆行为的对策,帮助我们一线教师了解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内心需求,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或消除体育课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叛逆行为,给学生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疏导 学生叛逆心理 方法

引言

因为叛逆心理具有不可忽视的负效应,轻则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重则可能对家庭甚至社会带来重大的不良影响,所以针对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非常必要。同时语文作为中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它具有知识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点,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又密切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研究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并采取有效措施疏导他们的叛逆心理,减少中学生的叛逆行为,让中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初中生叛逆心理的三种表现类型

1.1自主叛逆心理

它是指由于主体对外界的不满和不科学的认识而导致内心的压抑无法得到正常排解所产生的逆反心理。由于现代的学生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比较大和受社会不良风起的侵袭,致使他们觉得生活无意义,没有希望,人与人之间很冷漠,并且开始愤世嫉俗,觉得只有自己是对的,所有的一切都在与他作对。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内在因素而产生的一种叛逆心理。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好的工作,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好好学习,故自我放纵;比如老师明确要求学生用钢笔写作文,有的学生就认为自己用圆珠笔写的字好看,觉得老师的要求是多此一举、故作刁难,偏偏不去遵守等。

1.2情景叛逆心理

它是指由于没有适时引导或者引导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对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所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特别像一个一触即爆的气球,如果对于外界的一些做法和要求没有和他们的自主要求达到一致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引发他们的叛逆心理,所以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或者引导的时机和场合不合时宜,叛逆心理一触即发。如有些教师经常拖堂,却没有任何的铺垫或者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解释,中学生就容易出现如故意不听讲、或无动于衷以示不满的叛逆心理,再如老师只是单纯地提出禁止要求(比如上网)却没有给出明确解释(沉迷网络的危害),导致学生故意去做禁止的事情,还有在公共场合批评指责学生从而导致学生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而表现出的不满和逆反。

1.3信度叛逆心理

它是指主体由于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而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如果他特别信任一个人或者一种观念,那么他会表现出顺从或者接纳,反之就会表现出逆反。比如:教师为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答应给于某种奖励,却最终没有兑现或完全兑现;此后学生会萌发对教师言行表示怀疑、否认和不屑一顾,甚至故意作对。

2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具体方法

2.1利用课文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疏导

语文教师在讲读课文的时候,除了完成基本的语文教学目标之外,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应如何正确地对待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较强的对立心理和好奇心理,偏激和不成熟的心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家长以及他们的正确或者不太正确的教育方式,恰当地处理自己和家长之间产生的矛盾。此外,这些资源还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他们抵御来自外界的不良思想的侵袭,疏导初中学生形成的叛逆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健康的心理。整体上看,此种方式更易疏导学生的“自主叛逆心理”,同时,由于可以让学生的内心更理智更成熟,也可以为学生的“情景叛逆心理”、“信度叛逆心理”、起到一定的辅助疏导作用。比如在讲授“回忆童年”的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积极的引领学生回忆一下美好难忘的童年,回忆一下自己孩提时的天真无邪,初生牛犊不怕虎,充满爱心等等,回忆和亲人、老师、朋友或者陌生人共同走过的美好日子,学生内心的压抑和叛逆心理就会得到很大的舒缓。

2.2利用阅读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的作品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很多叛逆期的中学生来讲有时候教师和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已经失去了效用,已经完全被学生放入了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内容之中,多说反而无益。倒不如给这些叛逆期的孩子一点自我的空间,给他们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就好像山东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课《为学》中,作者彭端淑选取了与“为学没有直接关系的“蜀鄙二僧”的故事,让子侄辈的人去自己品味其中的道理,这样却会有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2.3 利用写作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周期性的作文。具体来讲就是每学期都要有不少于规定数量的作文要求,(一般每学期不少于四篇)虽然现在学生的作文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讲,作文依然是学生展现内心状态的一个平台。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名师,于老师不仅很早就是声名远播的优秀语文教师,而且在中学生德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她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和情感变化都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把握。这也让我深刻领悟到,于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为什么能很经常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真性情和真想法。这是我们一直所倡导和追求的。于漪老师曾说“文章是人心灵的轨迹”,所以语文老师可以通过作文这个平

台来洞察学生的内心,以反映学生的叛逆心理,并且通过作文这个窗口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真实想法和宣泄内心情感的渠道,从而达到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效果。

3结束语

面对那些充满叛逆的孩子,作为语文教师,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再加上必要的家庭教育疏导,以及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诸如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出游、经常一起开家庭会议,提倡民主平等和开放的家庭氛围等,舒缓孩子的叛逆心理。

【参考文献】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篇3

关键词:叛逆;原因;探究;对待方法;家长;老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252-01

参加工作至今,我都担任小学高年段的班主任,小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就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他们的性格容易出现叛逆。叛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家长和老师如何正确对待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这一主题谈一下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探究学生叛逆的原因

孩子在小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迁就等错误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孩子造成任性的心理。此外,部分父母常常采取指责、暴力等手段,以及用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等,严重侵犯了孩子的尊严。对尊严的伤害必然导致怨恨和愤怒情绪的产生,小学生长期积累的怨恨和愤怒如果不能通过正面对抗等方式及时疏导或释放,就会形成逆反心理。许多学生因为做错事情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也会导致他们产生叛逆行为。

二、探究正确对待学生叛逆的方法

有位专家这样评论道:“对于‘逆反期’孩子的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将使他们一生受益,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成长行为。”可见,当孩子产生叛逆行为时,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采用怎样的疏导方式,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段来化解孩子的叛逆情绪,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下我的做法。

1、家长要努力处理好亲子关系

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就如当一个您所亲近或崇敬的人,他表扬您时您会欣喜不已,他批评您时您会格外愧疚。因此,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1)尊重孩子,不和别人盲目比较

父母拿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的孩子优点比较时,往往只注意自己希望看到的一面,没看到别家孩子另外一面,更没有把自己和别家的父母比较,没有想过别的父母是怎么培养孩子的?自己的方式是否让孩子心服口服?有哪些不足?怎么改进?这样比较也是很不公平的,孩子无从选择,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恐怕不愿意选择这样的父母,而去选择别家看似“完美”的父母。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老是拿孩子与别人盲目进行比较。

(2)敢于承认和改正不足

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对时,就应坦率地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的失误不仅不会影响自己的形象,相反会让孩子觉得您很有勇气,从而大大提高您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促使孩子更愿意和您交流沟通,使你们的关系越来越亲近,力助逆反情绪化解,再犟的孩子也会向你敞开内心世界。

2、老师应该如何与叛逆孩子相处呢?以下几点也许能帮助老师化解学生的叛逆。

(1)心平气和跟孩子沟通,少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

到了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会使他们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这种方式。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避免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了解学生的情绪特征,发现他们有问题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忙,理解他们的感受。教师要给孩子发泄情绪时间,有些事情事后处理会比事发当时效果好,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2)少批评,多鼓励叛逆的孩子

老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叛逆的孩子,哪怕他有一丁点的进步,老师也要看在眼里,并要夸大地来欣赏,坚持鼓励,避免讽刺和斥责,因为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过很多斥责,他们对斥责早已学会了反击,哪怕你再有道理。因此,无论你多生气,都要控制好情绪,别想用你的气势压倒学生,那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还可能在学生心里埋下了一座“火山”。

(3)用师爱去感动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学生很少因为老师言辞激烈而愧疚落泪,而老师肺腑之言,在生活上真诚关心叛逆的孩子,让他感受到你的爱,他就会因感动而改变。

(4)多信任、多宽容叛逆的孩子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篇4

【关键词】青春期 叛逆性 改变 成功

小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就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这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孩子的性格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活体验的加深,不安和好奇心相互交织,心理极不安定 ,形成了叛逆的性格。主要表现为:

(1)他们忤逆正常的规律,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2)他们反抗性极强。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与老师唱反调,这是因其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办,如果老师稍不注意,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就会产生反抗心理。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

(3)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要么废话连连,要么沉默寡言。

(4)他们喜欢自我显示。孩子虚荣心很强,他们穿华丽的服装,在同学中做出哗众取宠的举动,目的就是要显示自己。当然,还不止这些。所以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老师,就一定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寻找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避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正确疏导处于叛逆中的孩子。

那么教师应如何与叛逆学生相处呢?以下几点或许能给老师们一些启示。

1.多和学生沟通,少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

到了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会使他们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这种方式。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绪特征,发现他们有问题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忙,理解他们的感受。比如:他们容易伤感,容易激动,容易发怒,教师要给孩子发泄情绪时间,有些事情事后处理会比事发当时效果好。

2.适当授权,放飞雏鹰,给他们历练的机会

叛逆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不被重视,不被欣赏,而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故意要弄出点动静。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具有叛逆性的孩子,适当的交给他们任务,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适当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同时,通过做事,让他们获得体验,使他们真证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3.多鼓励,少批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哪怕叛逆的孩子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也要看在眼里,并要夸大地来欣赏,坚持鼓励,避免埋怨,斥责。哪怕你再生气,也要控制好情绪。要知道,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过很多斥责,他们对斥责早已学会了反击,哪怕你再有道理,他要是不想接受你也是枉然。所以,教师就要另辟蹊径,别想用你的气势压倒学生,那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还可能在心里埋下了一座“火山”。

4.多宽容、多信任信任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因为缺点多,而不被人信任的时候也多,遭受的批评、责备也多。其实,他们往往因为自尊心太强,不被信任而使他们更叛逆。所以教师要试着相信叛逆孩子的话,哪怕你发现他说慌,作弊,甚至欺骗了你,你也不必急于揭穿。而要在恰当的时候,点到为止,并不断的创造条件,让他再去尝试做同样的事,他会对你的信任而感到愧疚,从而慢慢改正。宽容的对待叛逆孩子犯下的错,给他们改错的机会,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甚至多次。要知道,大人一个错误有时还会犯多次,为什们我们就不能接受孩子犯错呢?关键是要正确引导他们在犯错中改错,在改错中成长。

5.用真情去感动叛逆的学生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篇5

【关键词】叛逆心理 成因 对策 成长教育

中学生阶段是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和教师会发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乖巧,对于长辈的教导和劝告不像以前那样听话,甚至会产生抵触、反抗的情绪,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青少年的交际能力逐渐强大,信息来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识面也较宽,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力,不能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根据专业的分析研究,叛逆青少年具有厌学、辍学、休学、叛逆、网瘾、暴力倾向等行为特征,其中超过85%的青少年的叛逆期会体现在14~17岁这个年龄段。调查表明,青少年的叛逆年龄呈低龄化与扩大化趋势。

一、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

1.主观方面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希望得到承认、理解和尊敬。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自尊心是难以满足的,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还有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任性,常以自我为中心,爱耍小脾气,听不进不同意见,拒绝有意帮助,自控能力较差。

2.客观方面

据我们调查发现,父母与家庭、学校与教师、社会环境是造成孩子叛逆心理的关键因素。

(1)家庭教育对子女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大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时,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我一定要让孩子超越别人。这种想法固然是好,但家长常常把孩子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自作主张地为孩子安排生活,如不按照家长的说法去做,就会受到家长的说教批评,甚至会遭受棍棒式家教。当青少年与家长无法敞开心灵平等相待时,他们会反感家长的做法,进而产生了叛逆的心理。心理学研究认为,父母对于子女过分溺爱或过于专制,可能使孩子产生任性、反抗和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2)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是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老师的重要角色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偏爱优生、漠视后进生,教学方法简单、陈旧,随意拖堂,随意停课,甚至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良好的校风及班风也尤为重要。学生生活在不良的集体或“乱班”中,会使他们生活没有目的,缺乏理想,不完成学习任务,纪律性差,自私心重,不关心集体。部分学生还可能形成小圈子,互相包庇缺点,故意与其他同学或教师闹对立等。

(3)当今社会文化是影响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外在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渠道不像以前那样单一,他们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由于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不够强,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信息随之会被他们所接受。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为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这些不良的价值观想和行为倾向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加上自身心理的不稳定性和模仿性,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二、对策和建议

1.家庭教育方面

(1)家长首先需要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沟通交流

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热情、亲切、平等、民主、信任、宽容,相处融洽,孩子会慢慢敞开心扉。家长应在工作之余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如野外郊游、登山运动等就是很好的方式。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锻炼身体,增加交流的欲望,还可以解除烦恼,顺其自然的消除了叛逆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2)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具有启蒙性、个别性和终身性的特点。家长要尊重孩子,给他们一定的自利,改变“棍棒式”“放任式”“溺爱式”等家庭教育方法,端正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使孩子养成生活、学习、行为三大习惯。家长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2.学校教育方面

(1)“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感情需要交流,心灵需要对话,若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在心灵上沟通,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有可能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这样他们才能把教师当做知己,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而这种师生之间真挚、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动力,唤醒他们内在的最大潜力来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收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2)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

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尊重学生,在生活中教给学生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一理念。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后进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要注意教育方法,语言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向学生道歉,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到学生的尊重。

(3)“身教甚于言教”

作为一名教师,最希望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拥护,最需要权威性,自己的话有人听,自己的号召有人响应,这就需要自身的人格力量来建树。在教育这个神圣的岗位上,作为教师要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应端正自己的思想,纯化自己的师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率先率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事事给学生楷模作用。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篇6

【关键词】青春期 叛逆性 改变 成功

小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就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这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孩子的性格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活体验的加深,不安和好奇心相互交织,心理极不安定 ,形成了叛逆的性格。主要表现为:

(1)他们忤逆正常的规律,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2)他们反抗性极强。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与老师唱反调,这是因其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办,如果老师稍不注意,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就会产生反抗心理。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

(3)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要么废话连连,要么沉默寡言。

(4)他们喜欢自我显示。孩子虚荣心很强,他们穿华丽的服装,在同学中做出哗众取宠的举动,目的就是要显示自己。当然,还不止这些。所以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老师,就一定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寻找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避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正确疏导处于叛逆中的孩子。

那么教师应如何与叛逆学生相处呢?以下几点或许能给老师们一些启示。

1.多和学生沟通,少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

到了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会使他们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这种方式。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绪特征,发现他们有问题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忙,理解他们的感受。比如:他们容易伤感,容易激动,容易发怒,教师要给孩子发泄情绪时间,有些事情事后处理会比事发当时效果好。

2.适当授权,放飞雏鹰,给他们历练的机会

叛逆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不被重视,不被欣赏,而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故意要弄出点动静。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具有叛逆性的孩子,适当的交给他们任务,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适当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同时,通过做事,让他们获得体验,使他们真证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3.多鼓励,少批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哪怕叛逆的孩子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也要看在眼里,并要夸大地来欣赏,坚持鼓励,避免埋怨,斥责。哪怕你再生气,也要控制好情绪。要知道,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过很多斥责,他们对斥责早已学会了反击,哪怕你再有道理,他要是不想接受你也是枉然。所以,教师就要另辟蹊径,别想用你的气势压倒学生,那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还可能在心里埋下了一座“火山”。

4.多宽容、多信任信任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因为缺点多,而不被人信任的时候也多,遭受的批评、责备也多。其实,他们往往因为自尊心太强,不被信任而使他们更叛逆。所以教师要试着相信叛逆孩子的话,哪怕你发现他说慌,作弊,甚至欺骗了你,你也不必急于揭穿。而要在恰当的时候,点到为止,并不断的创造条件,让他再去尝试做同样的事,他会对你的信任而感到愧疚,从而慢慢改正。宽容的对待叛逆孩子犯下的错,给他们改错的机会,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甚至多次。要知道,大人一个错误有时还会犯多次,为什们我们就不能接受孩子犯错呢?关键是要正确引导他们在犯错中改错,在改错中成长。

5.用真情去感动叛逆的学生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篇7

关键词:初中生;叛逆期;教育

“叛逆心理”又称“心理断乳期”,这阶段的学生是最需要我们关心的群体,在这一阶段,走错一步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为学生指明人生方向,纠正错误思想及不当行为,是做为教师应做的并需一直做下去的一件大事。

一、叛逆心理的形成

我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个别人“不接受老师的教导”、“不听老师的话”,常与老师“顶牛”、“对着干”等现象。有的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产生?如何消除不健康的叛逆心理?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和研究、摸索。

我们要消除学生的叛逆心理,首先要“知己知彼”,了解学生之所以会在这一阶段产生叛逆情绪的原因。其实叛逆心理是初中生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多为13~15岁左右,这个年龄是青少年生理发育时期中的最"迅"、最"猛"的时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易引起少年的狂躁与不安。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二、正确导向叛逆心理的对策

1.教师应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教师应该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矫正学生错误的思想,帮助学生们度过叛逆期,告诉学生们叛逆期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指出叛逆期的一些错误的事例,给学生们敲响警钟。教师灌输正确的观念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例如:健康教育课、思想品德课、班会、学校的一些心理讲座等。

2.教师应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师生沟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加强师生的沟通,沟通是最重要的交际方式,所以只有通过与学生加强沟通,才能对学生的身心变化有更加细微的感知,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及时采取行动去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将学生的错误行为导向到正确的轨道上。对教师来说,想要了解一个学生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个就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学生的配合度相融合,这两方面的融合也充分体现了加强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3.教师应严守师德,杜绝言语攻击或体罚学生

教师的言行是一个标杆,教师的师德不仅是这个教师素质的体现,也是评价这个教师是否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只有专业知识牢固,品德优秀,严于律己的教师才可以教出一群有优良品德的学生。近些年来,杜绝教师言语攻击或者体罚学生被人们广泛关注,言语攻击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伤害,这种伤害是无声的,但是持续的时间非常之久。叛逆期的学生心理更加的脆弱,如若教师口不择言的对这期间的学生进行言语攻击甚至人身攻击,那么有些后果是无法料想的,因此,每个教师要认清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不是一样的这一个事实,尽可能的因材施教。人与人之间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A上的,一个严守师德的教师,是会想尽办法与学生成为朋友的教师,威严与平易近人并存,做一个聪明的育人者、聆听着和沟通者。

三、总结

学生叛逆的言、行、思想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必然表现,其中透露着学生自我省悟,希望受到重视,渴望独立,渴望理解,追求创新的良好动机。但是如果不合理引导,可能会使学生由希望的“殿堂”跌落到失望的“泥塘”;从自信滑向自卑;从开放走向闭锁;从积极转为消极。我们的理解沟通常常是通向学生心灵的一座桥梁。我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一种平等和悦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其实,每位学生都是愿意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与表扬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以朋友的诚心对待学生,学生是会理解的,毕竟初中生是懂道理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也要我们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修养,多研究初中生阶段的青少年心理特征,真正成为他们人生的引路人和铺路石。

参考文献:

叛逆学生教育方法篇8

关键词:初中生;叛逆;关爱;宽容;耐心

叛逆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它的出现,存在着明显的年龄特征,青少年期较为突出。叛逆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严重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转化之路,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叛逆学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初中生叛逆是人性的本质使然

初中时期是一个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开始主动承担责任、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成就一个完整的自我过程。初中生的大脑结构和机能已趋于成熟,思维方式或视角已经超越童年期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发展,进而逐渐形成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初中生出现叛逆是一种普遍现象。

(二)初中生叛逆是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现

青少年在心理上的成熟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在心理的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不足,孩子的认识是不坚定的、容易动摇的。思维虽然有独立性、批判性,但认知事物和问题时由于不全面客观而会出现偏激、片面、固执甚至极端化,把家长、教师的劝说、指点、提醒和督促看成是不理解、不尊重的管教与约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出违背施教者初衷的事情。

(三)初中生的叛逆与家庭的不良影响有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本环境,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与个性。家庭中的不良因素有: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命令式的说教,专断式的压制、无休止的唠叨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天长日久,孩子的心理就有抵触,进而产生叛逆心理。

(四)学校教育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是逆反心理产生的主导外因,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由专职的教育者对学生施行的双边活动。因此,对学生心理现象的形成、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对待,就会导致其逆反心理的产生。

(五)大众传播与社会文化对初中生的影响

以电视、网络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是注重大众化、新奇性,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对青少年起负面作用的不良因素,影响并辐射着青少年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二、初中叛逆生的转化策略

(一)投其所好,对症下药

对于已经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对症下药,因势利导。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缺乏知识经验而造成逆反心理的学生,要尽量联系他们的实际,运用具体生动的事例,讲清道理,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形成正确观念;对于教师因处理问题不公正或要求过繁又不严格执行造成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断改进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学生,重新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对于因教师要求过高、过严、过急,导致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摒弃强制手段,更不能求全责备,应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要求,提高他们对执行教师要求的意义的认识。

(二)用关爱和宽容的力量感化叛逆学生

1.关爱的力量

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认同容易入耳、入脑、入心,形成共振效应。反之,则会出现思维盲点,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其效能。因此,要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心理上的认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倾注爱心,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处处体贴关心学生,以赢得学生的热爱和拥护。

2.宽容的力量

对学生过于严厉,一味指责,或过多采取冷处理的态度,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助长他们的叛逆思想,进而使师生之间形成敌对态势。此时,教师不妨一改往日的严苛态度,用宽容的心去接纳学生的错误,再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针对性教育,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耐心和坚持赢得学生的信任

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会耐心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然后对症下药,解决矛盾。当学生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应做出积极的姿态,这可以让学生心情愉快,充满成就感,有利于双方下一次的情感交流。对于学生的偏激行为,教师要耐心细致地疏导,不随意指责或草率评论。学生出现逆反多用“冷处理”,以疏导为主。当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往往来势凶猛,进行公开抗拒和吵闹。这时千万不要实行“关、卡、压”式的堵,而应该先“冷处理”,再想法摸清情况,了解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然后心平气和地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耐心和坚持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对初中叛逆学生的转化,要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要做到使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杜月玲.感化叛逆学生三法[J].广西教育,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