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测量学的应用8篇

时间:2023-06-26 10:16:16

测量学的应用

测量学的应用篇1

关键词:数学、公路工程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19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数学,是自然科学之首,是一门研究数与量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研究空间形式的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悠久,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不断发展完善,至今数学这门学科的内容丰富,其下门类分科众多,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但其应用又是十分广泛的,其应用范围遍及几乎所有学科,几乎每门学科都用数学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实际问题为数学提供应用背景,数学为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基础。数学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及变化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分支——测量学。

2.公路工程测量学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中,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各阶段,进行的控制测量、地形测绘和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由于建设工程的不同,工程测量又可分为矿山工程测量学、水利工程测量学、公路工程测量学以及铁路工程测量学等。

公路工程测量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在生活中所有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以社会与经济效益为依据,按照自然条件和预期目的,进行规划设计,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在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选取一条最经济、最合理的路线,首先要进行路线勘测,绘制带状地形图,进行纵、横断面测量,进行纸上定线和路线设计,并将设计好的路线平面位置、纵坡及路基边坡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以指导施工,当路线跨越河流时,拟设置桥梁跨越之前,应测绘河流及两岸地形图,测定桥轴线的长度及桥位处的河床断面,桥位处的河流比降,为桥梁方案选择及结构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当路线纵坡受地形限制,采用避让山岭绕线平面线形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而选用隧道方案时,测定隧道进出口大比例尺地形图,为隧道洞口布置选择提供必要的数据。

3.数学与测量学的关系

数学在测量中的应用历史悠久,数学与测量的关系源远流长,数学在测量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应用总体上都是围绕“数”和“形”这两个数学的基本概念进行的。而测量的各个方面在数学的“数”和“形”的应用上又各有侧重。

数学与测量的关系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最早丈量土地就与“数”和“形”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有生产决定的。测量科学也不例外,它是人类长期以来,在生活和生产方面与自然界斗争的结晶。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测量工作在远古时代的人类社会中就被用于实际。早在公元前21世纪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准、绳、规、矩”四种测量工具和方法。埃及尼罗河泛滥后在农田的整治中也应用了原始的测量技术,几何学应用而生。数学为测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解决问题的工具。长期以来,像其他学科一样,测量学就不断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几乎所有的数学分支都在测量中取得了重要应用。

测量学中的大地测量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重力系统。其中,大地测量坐标系统规定了大地测量起算基准的定义及其相应的大地测量常数,是大地测量的尺度标准和实现方式。在我国成立初期,我国暂时采用了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并与前苏联于1942年坐标系统进行联测,通过计算建立了我国大地坐标系统,称为“北京1954大地坐标系”。由于采用了前苏联的参考椭球使得与我国的大部地区产生了偏差。基于测量工程精确的要求,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的IUGG75椭球作为参考椭球,经过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网计算,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我国独立的参心坐标系统,称“西安1980坐标系统”。其克服了前一系统对我国大地测量计算的某些不利影响。这充分体现出测量学对于准确、精确客观的要求,这与数学对于其自身的客观准确性的要求是密不可分的。

4.数学在公路工程测量学上的具体应用

水准测量是测量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水准仪测量高差,用到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几何关系,后期对水准测量成果的处理,如:高差闭合差的计算,高差闭合的调整,都是根据数学原理中的求和求差而计算出来的。

角度测量也是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测量角度的仪器——经纬仪,其本身就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仪器架设,水平度盘、竖直度盘的刻度设置。另外测量成果的处理,也有着统计学的数学思想。

测量学上的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跟数学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算法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测量误差的处理方面,利用到了数学中的算术平均值、众数、相对数等。

同样,导线的测量,也是测量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导线的测量过程中,各种复杂的计算,各种公式的代换,以及为减小误差而做的各种计算,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

平面曲线测设中,利用数学中的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在曲线的计算中用到了三角函数、微积分、角度弧度转换、坐标系转换等数学知识。

归根到底,测量的很多方法,背后都离不了数学的支持。在工程测量的这门学科中,从仪器的使用到对所得数据的处理,从对误差的减小到对计算结果的最终检核,始终没有哪一个步骤,哪一个环节,能离得开数学的支持。未来,随着工程测量学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增加。相信数学和测量学的融入会更加的广泛。正如德国大数学家,号称“数学王子”的高斯曾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从上述可见,就数学为人类提供精密的测量而言,“科学的皇后”这顶桂冠,数学是当之无愧的。5.数学思想对测量的指导

几乎所有学科都应用到了数学,用数学来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而数学又以此为背景为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可见数学在其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而其他学科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的进步,当然测量也不例外。将数学与测量相结合,对数学与测量都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利用数学及其新的分支学科,更有利于测量的发展。

相信随着数学思想在测量应用的不断加深,一定会使得其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娅娅,雒应 《测量学》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年8月

测量学的应用篇2

关键词:数学;测量学;基础应用

中图分类号:TV19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4日

数学的应用早已深入到众多其他学科领域,对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数学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根据所应用学科自身的性质、特点、层次等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测量学中的两大基本问题:对测量成果的计算(常称内业成果计算)和对测量误差的分析,都要用到诸多数学原理、方法和知识。本文将从基本特点、基本内容等方面,浅析数学在测量学中的基础应用。

一、基本特点

(一)基础性。在测量学中应用到的诸多数学原理、方法、知识,特别强调其基础性,所应用的数学知识也几乎都是最基本的,不适合做复杂的推导,也不适合做过多的数学延伸。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数学知识让测量学更简洁、准确、精确;比如三角和平面解析几何的知识,将测量学中的基本计算问题,几乎完全转化成了数学问题,尤其是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的应用,让相关测量结果计算变得方便、直接。而直接影响测量精度的误差问题,更是直接应用了概率统计和微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知识作为工具,同样较完美的将测量学的误差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为提高测量精度提供了数学理论基础。

(二)专业性。在测量学中应用到的诸多数学原理、方法、知识,是服务于测量学的,所以更多的体现了其专业性。几乎每一个数学知识的应用,都有其特定的应用背景。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安排是服从于“解决专业问题”这条主线的。在这种角度下,数学知识之间并不要求严格的逻辑顺序;比如三角和平面解析几何的知识就贯穿了整个测量学的基本计算问题,但其间却又同时穿插了概率统计和微分学的知识,用以解决分析测量误差的问题。

(三)综合性。在解决测量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测量成果的计算和测量误差的分析时,除了测量学本身的要求和数学的强大工具性外,还要用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地理学、物理学的应用等,这是学科间的综合。即便是数学原理、方法、知识本身的应用,也不是孤立、单一的;同一个测量学问题的解决往往同时应用多个数学知识。

二、基本内容

(一)三角与平面解析几何紧密结合共同解决测量成果计算问题。在测量学中,三角知识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在进行测量成果的计算时,从水准测量到角度测量再到距离测量以及直线方位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等等,无一不以三角知识为基础。不仅如此,三角知识还往往与平面解析几何紧密结合,共同来解决测量成果的计算问题。

1、三角的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在测量学中,三角知识应用相当广泛,从勾股定理到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再到反正切、余弦定理等等,从不同方面完成了对测量成果的计算问题。比如,在分析水准尺倾斜产生的影响时,要用到余弦的知识。这样的例子几乎贯穿了整个测量学的基础应用。可以说,三角的知识是测量学中基础的基础。

2、平面解析几何将测量成果计算变得更加直接、简单。如前所述,三角的知识几乎贯穿了整个测量学的基础应用,而与平面解析几何基本原理、方法和知识的结合,则使测量成果的计算有了质的飞跃,这当然直接得益于解析几何自身的优势,将几何如三角的问题转化成了代数的问题,不仅使测量成果的计算更加系统化、统一化,还使测量成果的计算变得更加直接、简单。需要说明的是,数学上通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测量学中实际应用的坐标系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但它们的算理都是一样的。解析几何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在测量学中最基本的应用主要在于确定点的坐标、测算两点间的距离、确定两点间的坐标方位角等等。

(二)概率统计与微分学合力完成对测量误差的分析。中误差是测量学中关于测量误差分析部分的重要概念,也是误差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测量误差统计规律的揭示到测量中误差的定义再到它的计算以及它的变化等等,无不用到数学的原理、知识和方法,而其中最显著的是概率统计与微分学的应用,它们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了对测量误差的分析。

1、概率统计揭示了测量误差的基本规律。测量学中指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多,误差的种类也各不相同,大致涉及仪器的、人为的和环境的三个方面。测量学最关心的是那些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的偶然误差。对偶然误差的基本规律进行的研究、描述,离不开概率统计的知识,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偶然误差是不确定的,但随着观测对象的增加又会呈现越来越明显的统计规律。关于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指出:偶然误差具有有限性、显小性、对称性和抵消性;而更进一步系统性理论性的规律则是通过概率统计中最重要的正态分布体现出来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偶然误差的“抵消性”更是直接指导了实际的测量学外业工作,在角度测量、直线方位测量等实地测量工作中,往往通过左、右测量或往、返测量等方向性相反的测量和多次测量来抵消仪器整平等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偶然误差的抵消性用数学式子可以表示为:

■■=0,

i为各次测量的真误差,n为测量总次数,可以看出,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接近于零。

2、概率统计的基本原理给出了测量中误差的定义。误差的常见基本定义,是测量值与理论真值之间的差,在测量学中依然适用。需要说明的是,测量学在定义测量误差的时候,引入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作为参考,那就是:实际测量工作中,需要对目标反复测量以提高测量精度、降低测量误差,而测量误差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时,是符合概率统计关于随机变量的基本知识的。需要指出的是,测量学中极其重要的“中误差”概念更是直接应用了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性加以定义:m=±■,m称为中误差,i为各次测量的真误差,n为测量总次数。从“中误差”的定义式不难看出,它充分考虑了各次测量真误差之间的关系、差异,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也是衡量观测精度的一个可靠标准,进一步分析,还可看出,它的表达式非常类似于一般概率统计中标准差的概念,当然也就描述了针对同一观测对象一组观测真误差的平均离散程度。

3、微分学完成了对测量误差传播定律的定量分析。测量学的一大特点是,很多量的测量不是通过仪器直接测量、读数完成的,而是借助于其他的已完成的测量成果,通过一定的计算,间接完成的。比如一个简单的例子,要测量一块矩形场地的面积,是通过先测量矩形的长、宽,再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出面积。可以理解,由于各种原因,在测量矩形的长、宽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而这个误差将导致矩形的面积这个间接得到的量也产生相应的误差,这个误差既不是长的误差,也不是宽的误差,但是跟长、宽这两个直接的量都有关系,用测量学专业的语言描述,就是误差被传播了。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就是,间接观测值是直接观测值的函数,而且间接观测值的中误差必然与直接观测值的中误差密切相关,其间对于这种关系的阐述就是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主要有观测值的和或差的函数中误差(如为了求得两点间的高差,在两点间设置若干观测站时)、观测值倍数函数的中误差(如在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量算两点间实地距离)等等。但是由于借助了数学的高度抽象性,这些类型的中误差都可以概括为一般函数的中误差,并最终统一为一个数学式子:

m=±■m■■+■■m■■+…+■m■■,其中,x1、x2、…xn为n个独立的直接观测值,其中误差分别为m■、m■、…、m■,z=f(x1,x2,…,xn)为间接观测量与直接观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间接观测量对第i个直接观测量的偏导数。从误差传播定律的数学式子可以看出,正是微分学的知识完成了对测量误差传播定律的定量分析,其中函数的建立和偏导数的计算又是关键的步骤。

(三)其他数学知识的应用。除了三角、平面解析几何、微分学等数学基本原理、方法、知识外,测量学还用到了一些其他的数学知识:如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和基本几何体的体积计算问题,在根据已测绘地形图量算实地面积、挖填土石方等问题中都有应用;又比如立体几何中空间两直线间位置关系在角度测量中的应用等等。

测量学的应用篇3

1 测量力的大小

例1 如图1所示为悬球式风力测定仪的原图,P为金属球,悬挂在一细长金属丝下面,O为悬挂点,R0是保护电阻,CD是水平放置的光滑电阻丝,与细金属丝始终保持良好接触。无风时细金属丝与电阻丝在C点接触,此时电路中电流表读数为I0,有风时金属丝将偏转一角度,角θ与风力大小有关。已知风力方向水平向左,OC=h,CD=L,球的质量为m,电阻丝单位长度的阻值为K,电源内阻及金属丝电阻均不计,金属丝偏转θ角时,电流表示数为I′,此时风力大小为F,试写出:

(1) 风力大小F与θ的关系式;

(2) 风力大小F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式。

解析 (1)有风时,对于金属球P受重力G = mg,风力F,金属丝拉力T(如图2)保持平衡,由平衡条件:F = T・sinθ①

2 测量加速度大小

例2 如图3所示是一种悬球式加速仪,它可以用来测定沿水平轨道运动的列车的加速度,m是一个金属球,它系在金属丝的下端,金属丝的上端悬挂在O点,AB是一根长为L的电阻丝,其阻值为R。金属丝和电阻丝接触良好,摩擦不计,电阻丝的中点C焊接一根导线;从O点也引出一根导线,两线之间接入一个电压表 (金属丝和导线电阻不计),图中虚线OC与AB垂直,且OC=h,电阻AB接在电压为U的稳压电源上,整个装置固定在列车中,使AB沿着车前进的方向,列车静止时金属丝呈竖直状态,当列车加速或减速前进时,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从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可以测出加速度的大小。

(1) 当列车向右作匀加速运动时,试写出加速度a与电压表的读数U0的对应关系式,以便重新刻制电压表表面,使它成为能够直接读加速度数值的加速度计;

(2) 这个装置能测得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大?

(3) 为什么C点设置在电阻丝AB的中间?

解析 我们知道,加速度是不易直接测量的力学量,但可通过小球的偏移转化成变阻器触点的移动,而使电压表的读数变化,达到测量加速度的目的。

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金属丝与电阻丝接触点D的水平位移跟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找到了这个关系,也就随之得到加速度跟电压之间的变化关系。

(1)设列车加速度为a时,小球偏离竖直方向θ角,解法同例1,如图4所示:

tanθ=ΣFmg ①,且ΣF=ma ②,

tanθ=DCh③

联立①、②、③可得:a=gDCh④

从电路部分来分析,设此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0,根据分压原理和对“均匀电阻丝区间电压与电阻线长度成正比”的关系,有:

U0RDC=UR=DCL ⑤

联立④、⑤两式可得:a=glhU0/U⑥

从上式进行分析 a∝U0 ,由此根据上式,可将电压表的电压读数一一对应地改写成加速度的数值,电压表便改制成了加速度计。

(2)这上装置测得最大加速度的情况是D点移到A点时,这时:U0=U/2 ,故amax=g・L/2h ⑦

(3)C点设置在电阻丝AB的中间的好处是,利用这个装置还可以测列车作匀减速运动时的负加速度大小,这时小球将偏移向OC线的右方。

3 测量速度的大小

例3 如图5是一测速计原理图,滑动触头P与某运动的物体相连,当P匀速滑动时,灵敏电流计中有一定的电流通过,从灵敏电流计示数可得运动物体的速度。已知电源电动势ε=4V,内阻r=10Ω,AB为粗细均匀的电阻丝,阻值R=30Ω,长度L=30cm,电容器的电容C=50μF。观测得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为I=0.05mA,方向由N流向M。试求: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 此题较一般问题新颖,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到电流和速度的关系,只有这样,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可知:

εR+r=UABRUAB=ε・RR+r①

而电阻丝每单位长度的电压:ΔU=UABL ②

单位时间内电容器两极积的电压变化量:

ΔUc=ΔU・v③

单位时间内电容器电荷的变化量:

ΔQ=ΔUc・C ④

电容器(通过G)的充电或放电电流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电容器电荷的变化量:I=ΔQΔt ⑤

联立 ①~⑤ 式可得:v=Ic・(R+r)・L・Δtε・R・C ⑥

将已知条件代入上式可得:

v=0.05×10-3×(30×10)×0.3×14×30×50×10-6=0.1m/s

由于此题所给电流方向是NM,此过程为电容器充电,即运动物体由B向A运动。

4 测量质量的大小

例4 (2001年上海市高考试题)某学生为了测量一物体的质量m,找到一个力电转换器,该转换器的输出电压正比于受压面的压力(其比例系数为k),如图6所示,测量时先调节输入端的电压,使转换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为零;而后在其受压面上放一物体,即可测得与物体质量成正比的输出电压U。

现有下列器材:力电转换器、质量为m0的砝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干电池各一个,开关及导线若干、待测物体(可置于力电转换器的受压面上)。请在如图6所示的方框内完成对物体质量的测量。

(1) 没计一个电路,要求力电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可调,并且使电压的调节范围尽可能大,在方框中画出完整的测量电路图。

(2) 简要说明测量步骤,求出比例系数k,并测出待测物体的质量m。

(3) 请设想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个问题。

解析 在当年,力电转换器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仪器,要求学生通过考题所给的信息,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该议器,并完成对未知质量的测量。力电转换器作为测量质量的工具,应与其它测量仪器一样,(1)使用前必调零:即当受压面上未放物体时,通过对输入电路的输入电压的调节,从而使输出电压为零,这就是力电转换器的调零工作。为了使输入电路的电压调节范围尽可能的大些,因而必须用滑动变阻器组成如图7所示的分压电路;(2)然后根据此题所提供的"被测物体质量与输出电压成正比"的信息,先在受压面上放一质量已知为m0的砝码,测出输出电压U0的值;(3)再将被测物体放在受压面上,测出输出电压U的值。

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让学生对这一测量过程提出一、两个可能出现的问题。

(1)因电源电压不够而输出电压调不到零;

(2)待测物体质量超出转换器量程。

测量学的应用篇4

关键词:《工程测量》;项目教学法;项目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73-02

《工程测量》课程是面向非测绘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前我校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管理、道路交通等多个专业都开设了该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测量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掌握最基本的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熟悉、正确使用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并具有灵活运用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于实际的测绘、测设工作的能力。为了提高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以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施工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工程测量教学中。

一、项目教学法及其实施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的本质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以及会话等学习环境,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圆满完成本项目的任务,最终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将授课内容寓于项目之中,辅助和引导学生实施并完成项目,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相关项目,与此同时,教师也完成了相应的教学内容。

《工程测量》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门学科。在工程测量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测量的积极性,更能提高他们测量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传统的测量教学相比,测量课程实施的项目教学法,是将传统的测量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小的教学项目,围绕着一系列的项目进行组织与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测量项目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这过程中,学习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通过实施项目把测量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

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能够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以及施工放样等。笔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将课程教学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具体项目,现以小型建筑物定位放线为例,谈一谈如何在工程测量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

1.项目设计。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项目设计是关键。教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应以知识够用,重点突出技能为原则,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小型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实际工程项目里经常涉及到的项目,所以笔者选择此项目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建筑物的定位放线主要包括了《工程测量》课程里的角度测量和钢尺量距两项内容。在实施此项目前,学生已通过前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基本的测量知识,能熟练使用经纬仪和钢尺。教师选择合适的场地,准备相关图纸和项目任务书,视情况将学生分成5~6人每组。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任务,提示注意事项。在本项目中,首先是通过知识牵引,让学生能读懂图纸,认识建筑物的基础施工图的作用,也就是识图过程;其次就是引导学生理解测量放样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操作才能实现点位的放样。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项目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项目实施。项目任务确定后,学生应根据项目任务,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利用搜集的信息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包括小组人员的分工,测量方案的编写,工作程序等。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自行制定工作程序,分析方案是否可行。当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的作用是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而不是直接指出错误。例如,某些学生对仪器的操作过程一知半解导致操作不正确或不到位,因而在放样时,发现不能达到工作精度要求。这时教师不能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索,主动发现错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时需要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上来。在反复的实践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当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努力而最终得到成功时,也会充满了自豪感与成就感,自信心与创造力进一步提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发展。

3.项目评估。教师应事先做好项目评估表,项目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例如在本项目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评价标准从识图、经纬仪部件功能、经纬仪放样流程、钢尺读数、工作态度、工作时间等几方面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在自评和互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掌握评价的技巧,既要学会客观评价他人与自己,又要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使评价做到客观、公平、公正。最后教师对该小组的项目工作完成情况做出点评、并总结分析全班的项目工作情况,提出今后改进的方向和注意事项。

三、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证项目教学法在《工程测量》教学中顺利实施,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与传统教法相比,项目教学法组织实施的过程更为复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在项目教学法实施之前,教师必须提前精心地做好教学组织,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收集相关知识及案例,分析研究并确定符合实际的项目任务,制订好项目工作计划和项目活动评价表等指导性资料,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仔细推敲、演练。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理解项目教学法的思路。在课程教学改革初期教学节奏不易过快,应让学生先通过小的简单的项目来熟悉项目教学法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再通过综合的大项目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更有难度的任务,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意愿,锻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由于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应当避免学生的两极分化,特别是个别学困生,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相互帮扶,实现共同进步。

3.重视学生分组环节。项目教学法由于采取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所以分组的原则、组员的搭配、工作的分工、成员的数量等直接影响项目教学的效果。教师进行分组工作时应注意采取互补方式进行搭配,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同时保持小组之间水平相当,并在项目教学中注意营造比赛氛围,根据学生不服输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分组时,每组人数应控制在4~6人,同时注意组员分工明确,防止出现依赖思想。

测量学的应用篇5

关键词:Photoshop;测量;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7.4-4

Photoshop是一款功能强大而操作简单的通用图像处理软件。目前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已成为广受学生喜欢的课程。Photoshop软件具有广泛应用,为大众所熟知的有:平面设计、相片修复、广告摄影、艺术文字、网页制作等。然而,Photoshop在工程、科研等领域的测量应用却鲜为人知,例如,化学中的应用(王昭松和王麟生,2005)、林业制图及面积求算中的应用(耿继斌,2011)、植物叶面积测定(于守超、张秀省和冀芦莎,20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吴怀义和刘滨,2003)等。也有学者注意到的Photoshop软件教学中测量应用的重要性,因而在教材的扩展部分中加入了这方面的内容,例如,联骏编著的《图像编程精髓:从开发自己的Photoshop开始》(电子工业出版社),但是此教材中采用高级编程的形式实现测量方面的应用,生涩难懂,不适合非专业的学生学习。

在笔者讲授的“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讲解Photoshop软件常用功能之余,穿插适当的Photoshop测量应用的内容,操作简单,功能奥妙,能增进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理解、扩充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以及增强逻辑思维等,而且教学过程简单易完成,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一举多得。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增加测量应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探析。

1 案例教学设计

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要求不高,仅需要了解像素的概念、能灵活使用Photoshop的选择工具即可。教学中安排两个案例,讲解第1个案例,然后让学生完成2个案例。教学和练习时间为20分钟。

1.1 案例1

已知图1中商品房的室内面积S,求各厅室的面积Si(其中阳台的面积按50%计算)。计算的思路是,计算商品房室内区域的总像素减去阳台总像素的50%,为室内的总像素面积P,再分别求出各厅室的像素面积Pi与P的比例,与S相乘,便可得出Si的结果。

在Photoshop CS6.0中,计算像素面积的操作方法是,先建立目标选区,选择菜单:图像分析设置测量比例记录测量,便可在新弹出“测量记录”窗口中得到测量结果。以图1中的客厅为例,得到的像素面积测量结果如图2所示。

1.2 案例2

计算洪灾时鄱阳湖岸的受灾面积。图3是某次洪灾时长江中下游的卫星遥感图片,在图片的中部可以清晰地看到鄱阳湖的水面。本例需要计算出洪灾中的鄱阳湖湖水面积,与正常时期相比较,分析得出鄱阳湖湖岸受灾面积。计算的思路是,先计算出图中鄱阳湖的像素面积,如图3(b)所示,再通过图3(a)中比例尺计算出每个像素代表的实际面积,最后得出洪灾时鄱阳湖的湖面面积。最后在网络文献资料中查出正常时的鄱阳湖面积,与洪灾时的面积相减,便可得出鄱阳湖岸的受灾面积。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见文献[1]。

2 教学效果调查

在对2个教学班共185人完成教学后,立即通过教学网站的预设好的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授课前没有人听说过Photoshop具有测量的功能;98.9%的同学认为本次授课内容实用有趣、值得学习;90.8%的同学认为学习内容印象深刻;84.9%的同学认为本次授课内容轻松愉快;77.3%的同学认为增加了对工程测量和科研工作有进一步了解;94.1%同学经过这次学习后,增进了对Photoshop课程的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显示,授课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3 总结

本次教学,以扩充知识面、培养逻辑思维、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学习兴趣为目的。选择难易适当的2个案例,控制授课时间在20分钟左右,很好的解决整个课程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通过调查显示,已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此外,举一反三,还很多有趣的学习内容,比如简单的动画制作等,能否穿插在Photoshop课程的教学中,也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黄秀茵,黎记果,陈仕鸿.Photoshop CS6在遥感地图洪灾淹没面积计算中的应用[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2):31-32.

作者简介:陈仕鸿(1979-),男,广东仁化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贺桂娇(1978-),女,湖南隆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Email:

测量学的应用篇6

【关键词】化学检测;测量不确定度;符合性评定;不相关;相关;分析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方面的问题:在实际化学检测工作当中,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将所得出的检测结果与既定的限定值参数相比较,并作出相应的测定结果符合性声明,以此对测定结果的真实性与精确性作出客观说明。然而我们知道,所有测量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均带有显著的不确定度特征。换句话来说,如果在化学检测过程当中不考虑不确定度因素的影响,我们就无法针对化学检测测量结果作出精确的说明与解释,从而导致评价与决策带有不可避免的高风险特征。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对于化学检测测量结果极其接近既定限定值参数的情况而言,若未针对测量不确定度相关问题引起关注或是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方式存在问题,整个化学检测结果作用之下的结论可能与事实结论背道而驰。相关规范性标准针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系统说明:对于化学检测而言,在检测的目的是将检测结果与既定限制参数相比较的情况下,有关测量不确定度的研究是必要且必须的。据此,笔者现针对测量不确定度在化学检测符合性评定中的应用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不相关分析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部分标准在测量结果与限定值参数的过程当中直接针对测量结果的合格性加以判定的。一般来说,低于规定限定值参数的测量结果判定为有效,等于或是高于规定限定值参数的测量结果判定为无限。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此种判定方式对于化学检测过程当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大小有着间接或是直接的约束行为。换言之,此种测定方式势必会导致决策风险水平的提高。基于此,在做符合性判定的过程当中,大多数产品标准并为就如何应用不确定度的相关内容加以阐述。而从化学检测试验室角度上来会所,在考虑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构影响并进行符合性评定的过程当中,测量结果的合格性情况可以判定为3种,即不合格、合格以及不确定是否合格。这也就意味着:在对测量结果符合与否指标进行判定的过程当中需要扩展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在GUM原则作用之下进行评定,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以及包含因子这两部分构成)。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包含因子在选择过程当中应当依照置信水平、有效自由度以及被测量概率分布这几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一般来说,置信水平参数应当考虑设定在90%以上)。

在部分情况下,我们在获取测量结果并针对其做复合型评定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明确一个相对精确的置信水平。在正态分布作用之下,化学检测测量结果与上限值参数比较之间的计算方式是既定的。相关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基于不同分布假设情况中针对同一测量结果所得到的置信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导致测量分布无法被有效且精确的估计。

2.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相关分析

针对上文有关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不相关状态下如何应用测量不确定进行化学检测符合性评定的相关分析,我们还应当重视另外一种有关测量结果与既定限制的关系情况,即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的相关性。以有关果蔬粉中总抗坏血酸含量测定数据分析为例,化学检测作用之下,测定结果示意表中应当列出的指标包括了质量分数,扩展不确定度参数以及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参数。并有着以下结论:在高质量分数区域范围当中,测定结果与扩展不确定度之间存在一定比例的相关性关系。与此同时,在低浓度质量分数区域范围当中,扩展不确定度参数的变化波动是比较稳定的。基于此,在针对化学检测结果进行符合性评定的过程当中应当依照:常数2+(比例常数?测量结果)2的平方根方式加以计算。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无论合成标准的不确定度是应用何种方式所获取的,扩展不确定度计算均需要纳入基于被测量的分布范围当中加以考量。

3.测量不确定度报告及表示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有关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应当在GUM统一性原则的作用之下加以完成,并以“测量结果±扩展不确定度”的方式加以列示。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对于那部分化学检测测量结果极其接近与该质量特性自然限量(此处的自然限量多指质量分数100%或是自然数0),还有另一种情况在于化学检测结果已无限接近与检出限参数。在此种状态之下,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及表示就需要考虑一个方面的问题:因为此时检测结果所涉及到的包含区间存在可能超出合理范围的部分,为此可考虑直接将包含区间内部超出合理范围的部分直接剔除,这也是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解决此类问题的最普遍方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学检测所涉及到的符合性评定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以测定结果为中心,对所估计真值与限定值进行衡量与比较的方式,其同样也是分布数学期望同数值的比较方式。本文针对测量不确定度在化学检测符合性评定中的应用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科]

【参考文献】

[1]赵则祥,蒋庄德,王海容等.纳米压入法微机械材料力学性能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分类及评价[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2.31.(05):363-366.

[2]祝连庆,陈青山,董明利等.基于双频激光干涉的坐标测量机测量不确定度检定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2006.27.(Z1):108-109.119.

[3]曹宏燕.分析测试中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第一部分测量不确定度概述[J].冶金分析.2005.25.(01):77-81.

测量学的应用篇7

关键词:英语测试;效度;信度 

1 引言

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与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合作研究结果认为:CET4和CET6(简称)是一项信度极高的考试,每次考试客观题的内部信度都达0.9以上;效度相当高,回收问卷中有92%的教师认为CET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笔者以为这里所指的信度和效度的界定很模糊,就某次具体的测试而言,信度和效度是受特定条件限制的,不可能是绝对的。迄今为止,我国的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包括CET等大规模英语测试还是以客观性题型为主,主观题只占10%或20%左右。就评分方法而言,因客观性试题答案的唯一性,可用机器阅卷,从而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和一致性,无疑具有相对较高的信度,但不足之处就是效度难以保证。同时大量采用主观性、直接性试题的测试在阅卷信度上也令人怀疑。这样的困惑总是或多或少存地在于考试的开发、设计和评估过程中。

我们能否使信度和效度同时最大化呢?信度和效度又应如何整合而达到适当的(appropriate)平衡?Bachman和Palmer在其测试理论中认为可设置“可接受的最低程度”(minimumacceptablelevel)的效度或信度等质量指标从而使得语言测试的“效用性”(usefulness)原则中各特征之间达到适度平衡。由于测试总是在一定的价值判断、测试目标、社会环境等约束条件下进行的,本文尝试探索在可行性条件下,测试的总效用(overallusefulness)最大化时效度和信度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2 效度和信度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如果我们想阐释一次特定的考试成绩是否正确反映了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在设计和使用测试时,信度和效度是我们首要关注的特征。Bachman把信度定义为“测试的一致性”(consistencyofmeasurement)。简言之,就是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可靠度。例如,我们可以这样来检验测试的信度:使用同样一份试卷,在两种不同的场合、环境中,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施与同样的学生,如果测试结果基本吻合,那么证明该测试是有信度的。一份试卷的测试结果如果缺乏信度,就没有使用价值,同时也减弱了考试的公正性。当然,要完全消除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尽量把影响不一致性的不利因素控制在最低程度,以便于提高测试信度。

信度所涉及的问题是个体测试成绩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测试误差或其它因素所影响的。效度所关注的问题是个体测试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和个体语言能力相关。因而,我们研究信度的目的是使测试误差造成的影响最小化,研究效度旨在使我们想要检测的语言能力的效果最大化,它们是两个相互补充的目标。一项测试若没有信度,也就无所谓效度。信度是效度的前提或必要条件。权衡信度和效度,效度是首要的。然而Underhill和Heaton指出信度和效度特征在本质上是互相冲突的。测试效度较高的试题有时测试信度较低。反之,测试信度较高的试题有时测试效度较低。Morrow也认为想把测试任务设计得既具有可信性又具有真实性不可能的。Hughes却说虽然测试的各种特征相互排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放弃这些特征。

3 对信度和效度在理论上能达到适当平衡的可行性研究

评价英语测试最重要的原则是总效用性(overallusefulness)。Bachman和Palmer(1996:18)把某一特定测试的“总效用性”看作是由六个因素构成的,即效用性(Usefulness)=信度(Reliability)+构想效度(Constructvalidity)+真实性(Authenticity)+互动性(Interactiveness)+冲击力(Impact)+适用性(Practicality)。这里需要说明的是:Bachman和Palmer之所以把“构想效度”作为“效用性”六大特征之一,是因为构想效度(上节已提到)关系到我们根据测试成绩所作的解释的意义性和适切性。前五者均与测试成绩的使用有关,而“适用性”与测试的方法有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测试的可行性。评价一次考试是否有效用需要综合考察这些因素,在它们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而这一平衡能否实现取决于适用性的大小。对于大规模考试,考试策划者需在试卷设计和考试任务设置时重点考虑信度和效度,而对于一般学校考试,教师就应多考虑考试任务的真实性、互动性和对教学的冲击力(或称后效作用)。 转贴于

4 在英语测试实践中把握好信度和效度的平衡关系

以上已经大致证明:信度和效度作为评估测试质量的两个基本特性,两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但完全可以通过相互协调使之达到适切的平衡,以保证测试的总效用性最大化。这一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英语测试的设计和命题过程中,不能绝对、片面、盲目地追求或强调某一方面而以失去另一方面为代价,只有综合平衡二者的关系才能获得最大的总效用。

4.1 考试内容能否体现新的语言教学观

语言测试随着语言观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更新而更新。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流行的交际功能观和九十年代以后兴起的任务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approach)都对语言测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的四、六级考试题型还是以结构主义语言测试理论为基础的多选题为主,某些语言项目的测试与实际语言能力的相关性不高,很难体现当代语言教学观提倡的英语交际运用能力方面的考查。Bachman和Palmer(1996)也强调测试任务和目标语使用任务(target-languageusetask)的一致性。看来革新CET的试卷结构、题型设置是关键。为了提高考试的效度,可以通过调整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3:2或1:1),多采用直接测试法,增加听力和写作测试的权重,加大口试考核力度并设最低分,变化题型等手段。也可通过采取大题量小分值,细化评分标准,综合使用整体评分法(holisticgrading)和分析评分法(analyticmarking)等措施来提高考试信度。

4.2 能否产生正面反拨效应

测试是教和学的导向。问题是如何提高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减少负面反拨效应。四、六级考试长期以来采用固定不变的模式,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猜题、押题,教师偏向应试教学,产生了不良的教学效果。Hughes提出了若干提高正面反拨效应的建议:测试要培养能力;测试内容要覆盖面广并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尽量使用直接测试法;成绩测试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使用尺度参照等。这些建议多数涉及效度,也与信度相关。信度和效度是影响反拨效应的重要因素,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能使测试产生积极有利的反拨效应。

5 结束语

测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学。作为教师,重视语言测试理论的研究,掌握命题的原则,在试卷编制过程中把握好信度、效度及其它评价指标之间最佳的平衡关系,将有利于优化各类英语测试的质量,更有效地推动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1985,StandardsforEducationalandPsychologicalTesting[M],Washington,DC: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

[2]Bachman,L.F.&A.S.Palmer,1996,LanguageTestinginPractice[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测量学的应用篇8

关键词:英语测试;效度;信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269-02

1 引言

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与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合作研究结果认为:CET4和CET6(简称)是一项信度极高的考试,每次考试客观题的内部信度都达0.9以上;效度相当高,回收问卷中有92%的教师认为CET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笔者以为这里所指的信度和效度的界定很模糊,就某次具体的测试而言,信度和效度是受特定条件限制的,不可能是绝对的。迄今为止,我国的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包括CET等大规模英语测试还是以客观性题型为主,主观题只占10%或20%左右。就评分方法而言,因客观性试题答案的唯一性,可用机器阅卷,从而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和一致性,无疑具有相对较高的信度,但不足之处就是效度难以保证。同时大量采用主观性、直接性试题的测试在阅卷信度上也令人怀疑。这样的困惑总是或多或少存地在于考试的开发、设计和评估过程中。

我们能否使信度和效度同时最大化呢?信度和效度又应如何整合而达到适当的(appropriate)平衡?Bachman和Palmer在其测试理论中认为可设置“可接受的最低程度”(minimumacceptablelevel)的效度或信度等质量指标从而使得语言测试的“效用性”(usefulness)原则中各特征之间达到适度平衡。由于测试总是在一定的价值判断、测试目标、社会环境等约束条件下进行的,本文尝试探索在可行性条件下,测试的总效用(overallusefulness)最大化时效度和信度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2 效度和信度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如果我们想阐释一次特定的考试成绩是否正确反映了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在设计和使用测试时,信度和效度是我们首要关注的特征。Bachman把信度定义为“测试的一致性”(consistencyofmeasurement)。简言之,就是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可靠度。例如,我们可以这样来检验测试的信度:使用同样一份试卷,在两种不同的场合、环境中,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施与同样的学生,如果测试结果基本吻合,那么证明该测试是有信度的。一份试卷的测试结果如果缺乏信度,就没有使用价值,同时也减弱了考试的公正性。当然,要完全消除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尽量把影响不一致性的不利因素控制在最低程度,以便于提高测试信度。

信度所涉及的问题是个体测试成绩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测试误差或其它因素所影响的。效度所关注的问题是个体测试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和个体语言能力相关。因而,我们研究信度的目的是使测试误差造成的影响最小化,研究效度旨在使我们想要检测的语言能力的效果最大化,它们是两个相互补充的目标。一项测试若没有信度,也就无所谓效度。信度是效度的前提或必要条件。权衡信度和效度,效度是首要的。然而Underhill和Heaton指出信度和效度特征在本质上是互相冲突的。测试效度较高的试题有时测试信度较低。反之,测试信度较高的试题有时测试效度较低。Morrow也认为想把测试任务设计得既具有可信性又具有真实性不可能的。Hughes却说虽然测试的各种特征相互排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放弃这些特征。

3 对信度和效度在理论上能达到适当平衡的可行性研究

评价英语测试最重要的原则是总效用性(overallusefulness)。Bachman和Palmer(1996:18)把某一特定测试的“总效用性”看作是由六个因素构成的,即效用性(Usefulness)=信度(Reliability)+构想效度(Constructvalidity)+真实性(Authenticity)+互动性(Interactiveness)+冲击力(Impact)+适用性(Practicality)。这里需要说明的是:Bachman和Palmer之所以把“构想效度”作为“效用性”六大特征之一,是因为构想效度(上节已提到)关系到我们根据测试成绩所作的解释的意义性和适切性。前五者均与测试成绩的使用有关,而“适用性”与测试的方法有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测试的可行性。评价一次考试是否有效用需要综合考察这些因素,在它们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而这一平衡能否实现取决于适用性的大小。对于大规模考试,考试策划者需在试卷设计和考试任务设置时重点考虑信度和效度,而对于一般学校考试,教师就应多考虑考试任务的真实性、互动性和对教学的冲击力(或称后效作用)。

4 在英语测试实践中把握好信度和效度的平衡关系

以上已经大致证明:信度和效度作为评估测试质量的两个基本特性,两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但完全可以通过相互协调使之达到适切的平衡,以保证测试的总效用性最大化。这一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英语测试的设计和命题过程中,不能绝对、片面、盲目地追求或强调某一方面而以失去另一方面为代价,只有综合平衡二者的关系才能获得最大的总效用。

4.1 考试内容能否体现新的语言教学观

语言测试随着语言观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更新而更新。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流行的交际功能观和九十年代以后兴起的任务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approach)都对语言测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的四、六级考试题型还是以结构主义语言测试理论为基础的多选题为主,某些语言项目的测试与实际语言能力的相关性不高,很难体现当代语言教学观提倡的英语交际运用能力方面的考查。Bachman和Palmer(1996)也强调测试任务和目标语使用任务(target-languageusetask)的一致性。看来革新CET的试卷结构、题型设置是关键。为了提高考试的效度,可以通过调整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3:2或1:1),多采用直接测试法,增加听力和写作测试的权重,加大口试考核力度并设最低分,变化题型等手段。也可通过采取大题量小分值,细化评分标准,综合使用整体评分法(holisticgrading)和分析评分法(analyticmarking)等措施来提高考试信度。

4.2 能否产生正面反拨效应

测试是教和学的导向。问题是如何提高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减少负面反拨效应。四、六级考试长期以来采用固定不变的模式,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猜题、押题,教师偏向应试教学,产生了不良的教学效果。Hughes提出了若干提高正面反拨效应的建议:测试要培养能力;测试内容要覆盖面广并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尽量使用直接测试法;成绩测试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使用尺度参照等。这些建议多数涉及效度,也与信度相关。信度和效度是影响反拨效应的重要因素,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能使测试产生积极有利的反拨效应。

5 结束语

测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学。作为教师,重视语言测试理论的研究,掌握命题的原则,在试卷编制过程中把握好信度、效度及其它评价指标之间最佳的平衡关系,将有利于优化各类英语测试的质量,更有效地推动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1985,StandardsforEducationalandPsychologicalTesting[M],Washington,DC: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

[2]Bachman,L.F.&A.S.Palmer,1996,LanguageTestinginPractice[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