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8篇

时间:2023-06-26 10:16:22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篇1

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人的科学,它试图依据人类的生活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地研究人,并且特别强调尊重人类的差异性和文化的概念。

音乐教育学是研究音乐教育过程中的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它兼具音乐学与教育学的性质。讲到音乐教育学中的人类学的观念与方法,则不得不提到音乐人类学。音乐人类学把音乐置于文化和社会的语境中来研究,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也研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特别是通过对异文化的考察和理解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本土音乐文化。音乐人类学颠覆了以西方的音乐文化体系作为理论框架的传统音乐学,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在其著作《音乐人类学》中指出:音乐人类学既不是西方的音乐学,也不是西方文化的人类学。总体上,音乐人类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音乐的价值观方面与西方音乐学趋向不同,它试图打破欧洲中心论的桎梏,建立全人类音乐文化的音乐研究。

从时代的视角来看,音乐教育学在学科方向和方法论上经历着后现代的学科转向和变革,以西方知识体系为中心的音乐教育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以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学习音乐教育,应该形成一种教育的生态学,要发挥音乐教育在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不管是在音乐教育还是在音乐人类学中,观念的设计都非常重要。因为观念预示着行为,同时观念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又是不一样的。声音、概念、行为这一界定是音乐人类学家的共识,声音既包括有规律的,也包括非乐音的,而脱离了音乐行为,音乐音响便没有意义,因此在音乐人类学中,对音乐存在的理解,实际上是对不同文化中的音响及过程的总体组织。

在音乐教育学中,树立新的音乐价值观至关重要。文化价值相对论在人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音乐进行研究,必须联系它在某一文化结构中所处的地位,绝对的价值标准是不存在的,这就给了音乐教育学一定的启示,即不存在教育方式的刚性约束,音乐教育教学的内容应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文化价值相对论也是多元文化价值的基础,音乐教育学向多元文化渗透已是不可抵挡的趋势。

以下是人类学的概念和主张,对音乐教育学的理论建构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一、强调差异性

认为教育的文化背景不是普遍的、统一的,反对把教育变为同一性的,强调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差异性。

二、对欧洲中心论的质疑

人类学认为各个民族种类的文化价值是平等的,以欧洲或西方为权威的神话应该被消解。教育不是复制文化的手段,一种文化背景下的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可称为拥有教育价值。

三、研究方式的转变

人类学主张在全球范围内平等地思考不同文化的价值体系,尊重个体,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四、对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的向往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篇2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 教学改革 分析

【基金项目】南阳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实践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NIT201 6SJJG-02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8-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音乐课程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作为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据此为了实现该目的,高校应对音乐教学予以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笔者将分别从:《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分析、高校音乐教学现状、《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教学改革措施应用,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分析

总的来说,《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特点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定位培养目标

实际上,《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这门课程原本就属于学科教育学范畴内,它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的课程目标为: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同时树立音乐教师的责任感,帮助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工作。其课程内容则包括:学校音乐教育历史、音乐教育教学基本理论、音乐教材分析、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研究、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分析等。

(二)选编教学内容体现了学术性、原理性、实践性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的编写不仅体现出音乐教学论的基本框架,同时还结合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问题,不仅沿袭了传统教育理论,还引用了当代教育思潮,总的来说,对音乐专业学生今后的教育实习奠定了重要基础。另外,《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还具有一定实践性,该教材中引用了多个教学案例,将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在一起,避免了“纸上谈兵”的现象发生。

二、高校音乐教学现状

(一)缺乏先进教学观念

当前大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时仍然应用传统填鸭式以及满堂灌的模式,仍然存有的教学理念为以教师为中心,或者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方法缺乏新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学习热情,因此难以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音乐思维。举个例子,在上音乐课时,教师在播放某一首音乐时通常要先介绍该音乐的曲式结构、创作手法和背景、作者简介、配器手法、思想感情以及乐器知识等。虽然看起来好像教师讲解的内容很丰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内容并不太感兴趣,甚至听完这些理论后已经没有兴趣再欣赏音乐,而且教师讲解完这些内容后已经没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这样,课堂教学质量自然无法提高。

(二)缺乏对作品的深入探究

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陶冶性情的过程,还是一个了解新事物、积累新知识的过程。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内容缺乏自己的探究和理解,仅仅照本宣科,以教科书为中心,缺乏多样的教学思路,缺乏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举个例子,教师在播放《欢乐颂》,贝多芬的名曲,这首曲子有着鲜明的形象,非常有感染力,学生接受程度高。但实际上,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作者欲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能够感受作品的深层意境,教师可以选择引导、启发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些,仅仅用乐器将作品演奏几遍,或者教学生唱作品的高潮部分,这样就导致音乐教育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因此也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三)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时热衷于设定标准答案,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就会进行引导。举个例子,教师在播放《野蜂飞舞》乐曲时,一味的想让每位学生想象野蜂飞舞的情形。实际上学生得到的感受除了野蜂飞舞,还可能有飞车、飞机行进等,即便这些想象不算贴切,但也反映出学生的联想能力,如果教师能够往这方面稍加引导,就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力。

三、《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教学改革措施应用

(一)采用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法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也被称之为微型教学法,微格教学法是通过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使用一些教学技能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小规模的教学活动,通过录制录像和视频,从而给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及时分析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讨论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微格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设备,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根据微格教学法的教学要求将音乐教学分为若干个部分,引导和带领学生对各部分进行定格研究,通过感受以及观摩等增强学生对音乐各部分知识的理解,并对学生各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训练和总结,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高校音乐在开展微格教学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通常以6-8人为一组,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微格教学对学生的分组方式非常重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综合考虑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根据不同教学科目以及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灵活分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如果教师在教学初期,对学生还不够了解,可以按照入学时的复查成绩或寝室为单位进行分组。有教学实践表明,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采用灵活的分组方法,能够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学习其它同学的长处,及时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尽量保持小组成员的稳定。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详细做好发言和讨论的记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总结内容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对讨论记录的分析,及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微格教学。

(二)优化结构体系

大学生早已经错过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期,想要在有限时间内学会专业音乐技巧和理论有些不科学。针对这种情形,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制定合理并有效的课程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品的赏鉴与音乐的基础知识学习属于必修课程,针对文化层次,两者都非常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其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也有所不同。针对其内容,它将音乐知识面进行了拓宽,增加了信息量,并有效减少知识点难度。因此,对于音乐素质的教育还需要先培养出优秀的教学结构体系,将音乐素质的教育全面贯彻于整个教学体系中,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有效的课后学习

课后的学习和训练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微格教学法所组织的学习小组有助于学生课后的学习,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训练专题,引导学生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学习,比如在学习古典音乐这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课后讨论莫扎特的个人作品及作品风格,学生通过网络和录像等方式收集作者生平、经典作品、创作背景、作品特色以及音乐风格演变等资料,学生共同讨论和分析,并记录整个学习过程。通过这种课后学习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完善的评价体系

微格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不同,重视对学生技能学习过程的关注,所以需要对学生的音乐技能学习状况进行系统的衡量和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改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微格教学法的评价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使评价更为全面和客观。另外,过程评价与激励评价、多元化评价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开展实践活动

针对音乐的学习,主要还需要学生自己来领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他们的学习特点同时也决定了其创新思维是否能够有效形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教师所教内容转化为自身的东西,然后在教师传授的技巧上,从而衍生出新的观点。为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程度,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从活动中找到相应的灵感,并需要试着创作歌曲,且还可以通过舞台设计与配乐朗诵来激发自己的创作潜能。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其中感受到来自美的愉悦,能够得到情感的熏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对其创造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着培养与促进的作用。如果有条件的话,学生可以去剧院或音乐厅去看音乐会,可能这种氛围中得到灵感的启发与思维的碰撞。

四、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的内容特点,高校音乐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这种现状下,我们必须对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根据《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内容,加大对音乐人才的培养,分别从:采用微格教学法、优化结构体系、有效的课后学习、完善的评价体系、开展实践活动,五个部分进行了阐述,以此促进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的高质量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博.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教育教学能力――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 音乐时空,2013,14:142-143.

[2]林英碧. 音乐教育理论的新视角探论[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9:90-92.

[3]于学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科课程的反思与构建[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3:165-168.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篇3

一、引言

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人类向社会表达思想感情的窗口,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小学进行音乐教育能使学生的儿童时期变得更美好。给予音乐熏陶,使学生通过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够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从音乐作品中发现美并且创造美,让小学生能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小学音乐教育课程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培养出小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都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勤奋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审美能力的培养,人类通过音乐来感受美、欣赏美并创造美。小学音乐教育能启蒙学生对音乐的认知,通过聆听音乐、自己演奏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充分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这些情感吸引着他们朝着健康的、积极的方向发展,使小学生逐渐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积极的乐观态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审美素质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其可以帮助人们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而审美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来实现。

音乐教育集中了人类审美的全部精华,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起到的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科技产物接触许多低级的“文化垃圾”,这对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通过选取富有朝气的、积极的歌曲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如《左手右手》《梨花开放时》等歌曲使他们懂得取舍,提高他们辨别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徜徉,这有助于学生们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为他们今后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从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们对作品的理解都各不一样,学生的自身特点在音乐学习中就会得以体现,有些学生外向,表演欲望强烈;有些学生内向,不愿意展示。而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些问题。有些学生具有表演天赋,就可以在音乐课上,尽情地让他演唱;有些学生节奏感强,就让其控制节拍,做一个指挥者。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让他们各自负责音乐作品中的一部分,从中找到快乐,找到自信,节奏感好了,学生也更加愿意去尝试演唱了。喜欢演唱的学生也会更加愿意学习其他的内容。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不仅是其他学科的学习,还有生活中的困难,他们都会积极面对。

3.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是一个集体活动,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在接受着相同的音乐教育资源。音乐教育课程不同于文化课程,它可以借助更多的表演、演奏方式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一些小小音乐剧《去同学家》《木桶有个洞》等,通常会将其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来演绎。有些学生负责乐器,有些学生负责舞蹈,有些学生负责唱歌,等等,一个完整的音乐剧表现出来,必然少不了团队之间亲密的合作,只有团队相互协调才能完成。学生从音乐学习中可以学会如何与别人交流,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音乐这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要求必须具有团队的协同合作才能完成,自然而然,小学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学生们从中可以意识到并不是某一个人唱得好就可以,而是需要每一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完完全全理解团队的要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够成功。这些独特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的协同合作的能力以及参与集体团队的意识,能够真正地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4.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专注力、记忆力等综合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通过演唱、弹奏、舞蹈等一系列的方式,将音乐传输给学生们。这些方式生动活泼,能够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要学会老师教的动人的歌曲,就必须认认真真听课,认认真真记住。一方面,专注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记忆力也得以提升。

在小学音乐的学习中,美妙的音乐,可以将学生们带入他们联想的世界――草原、大海、高山等,能够大大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富有感染力的、节奏欢快明亮的乐曲都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的是真实的美的体验,呈现出来的是自身对于美的种种联想,这样的教学不仅时时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借助于音乐,学生们可以勾勒出自己脑海中的世界,大大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总之,小学音乐教育提升了小学生记忆力、专注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5.小学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智力的l展

音乐是对人类大脑与肢体都要求极高的艺术,演唱者必须很专心才能不漏节拍、不抢拍。演唱者必须认真听到乐曲的节拍,反应到大脑中并做出指令,处理好演唱中的技巧。弹奏者也必须手、脑、眼、耳相互协调,乐器演奏的反复练习直接对大脑的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从而使大脑反应更加灵敏。另外,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还得接触大量的关于作品以及作者的背景知识,使学生们从中学习到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相关的知识,大大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储备。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重要性是其他学科根本无法替代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建立健全的人格,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小学生当前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影响巨大。

三、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小学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是如此重要,可在当今社会,小学音乐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使得音乐教育始终无法顺利地开展。

1.小学音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虽然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与城市的教育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小学音乐教育也是一样。在城市里,小学的音乐课程会有钢琴、长笛一系列的乐器的学习,有多媒体教室,有电脑、光盘等现代科技产品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课程大多也只是空设,没有相关的音乐传播设施,有些学校上音乐课也只是让学生们唱几首歌而已,并不能让学生得到系统的音乐学习。有些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按照自己的喜好,随便放几首流行歌曲,并没有真正去备课,没有进行专业的剖析,也并不考虑这些歌曲是否真的适合小学生去理解、欣赏。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反而使学生的审美观念被歪曲。

另外,城市和农村的师资质量悬殊,城市里的小学音乐课教师基本上是专业的音乐院校毕业,通过了严格的考核才具有教师资格,这大大保证了教学质量。而在农村小学,教师本来就少,更别说专业的音乐教师,小学音乐课程教师也是由其他文化课教师兼任,有时候不仅没有让学生接触到音乐学习,而且课时还被用来上其他的文化课。目前,我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农村的音乐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许多的农村学生对音乐一无所知,素质教育更加无从谈起,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

2.小学音乐教育被重视程度低

小学是学生开启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艺术美感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但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家长和学校不重视,音乐教育虽然很重要,但大多数家长更加关心的是小学生的文化课程,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才能,家长们往往忽略。虽然素质教育推行了许多年,但家长们重视的依然仅仅只有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的学习。这就使得音乐课程的设置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学生们喜欢却不能像文化课那样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许多家长甚至觉得学习音乐是在浪费时间,不愿意学生们去学习。有些学校注重升学率,大部分的课程都是所谓的“主科”课程,更有甚者,占用音乐课的时间讲解习题,上“主科”课程。这些现象足以说明校方并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政府不重视。音乐教育相较于文化课,需要的资金投入很大,对场地设施要求很高,政府不重视,没有相应的关于音乐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没有教学设施、教学场地,学校的音乐课程就形同虚设。政府必须加大投入,才能在学校中真正将音乐教育开展起来。

3.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乐种单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的教育水平也跟随各地的经济实力,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在东部。经济发展的地区,音乐教育融合了国外的音乐教育模式,加大了教育资金的投入,使得义务教育音乐教育课程的实施得到了有序的开展, 学生们受益良多。小学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中,音乐教学内容中包含了西方艺术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五大类,这五类包括有民歌、歌舞、说唱、戏曲、乐器等。而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很难做到,由于设备与场地以及师资各方面原因的限制,一方面,需要许多各种各样的乐器,需要专门的场地;另一方面,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擅长各类音乐的演奏。所以,这就导致课程设置的内容,往往很难达到。

目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西方著名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几乎占据了音乐课堂,对于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戏曲却很少提及,学生们对音乐了解很片面,对音乐无法形成系统的结构体系。在一般的城市小学,仍然是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老师为中心,基本上是老师唱一句,学生们跟着学一句,大大束缚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创造性,这与音乐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想要改变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首先,我们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音乐教育。许多家长和学校依然困于应试教育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家长一味追求学生的语数成绩,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都没有将学生的素质培养放到第一位。我们应该逐渐改变家长以及学校区分“主科”“副科”的观念,音乐以及其他的艺术类课程同其他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一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学习好音乐等艺术类课程,不但不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而且还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彻底消除“主科”c“副科”之分。教育部门应督促各教育机构严格按照课程表进行科目教学,严禁以任何理由占用甚至取消音乐教育课。重视音乐课程,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使音乐教育得到充分的施展空间。另外,政府应该加大音乐教学的投入,建立音乐教育的专项资金。根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音乐教学目标,划分合适的经费。对小学音乐教育经费应该有明确规定,确保音乐课程的顺利开展。根据各地区的发展情况,确定经费的投入主体。例如,有些地区可以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支出,有些地区则必须依靠国家的专项拨款。

学校应该每年做出相应的规划,对所必须具备的音乐教学用具、音乐教室以及其他的相应的音乐教育投入做出预算,加大音乐设施投入。丰富音乐教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使音乐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

加大专业音乐教师储备,在师范类院校开展音乐专业课程,系统地培养专业技术强的音乐教师,使专业的音乐教育人才不仅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国家大力推广下,向广大的农村地区输送专业的音乐教育人才。政府和学校方面应提高重视程度,向全社会征集优秀的具备音乐专业素养的教师,从而解决目前严重缺乏音乐教师的困境。另外,应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定期考核,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技能。针对音乐师资力量的匮乏,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加大兼职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让业务能力强的老师进行带动,多去专业院校参观学习,加强互动交流,全面提高教师音乐专业素养,使音乐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与理念的改革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往往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收音乐知识的模式进行。而音乐知识以这种模式来传授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大大地挫伤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理念的改革也已经迫在眉睫。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建立在以学习主体(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否则一切的改革都将只是空谈。这些教育方法必须充分符合小学生身体以及心理的成长轨迹。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好动的阶段,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只是一味让他们被动地听课,使得他们对音乐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1)以小学生为主体,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提问引导,将演唱与表演相结合,并注重情感教育以及开展丰富的小学课外音乐教育活动等方式改变教学方法。①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选一些节奏感强烈的曲子,让学生们跟着节拍来拍手或者跺脚,例如,歌曲《如果你高兴》就是一首很好的控制节奏的曲子,让小学生跟随节拍与旋律,或快或慢,或者分组来进行拍打,不仅能够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而且特别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要打节拍,他们就会很认真地听着旋律,听着歌曲,对他们的专注力有很大的提升。另外,一会儿拍手,一会儿跺脚,这些看似在游戏的动作,对小学生的协调能力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锻炼。②采取适当提问引导的教学方法。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维持的时间很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辅助用具,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欣赏一首描绘田园的音乐中,哪些是显示虫鸣,哪些地方体现鸟唱,在引导学生们体会的同时,可以问一下“哦,那你们心里的虫鸣、鸟唱是什么样的呢”,适当地提一些学生可以模仿声音的问题,问一些学生可以用语言描绘的画卷,不仅可以从他们的回答中了解到这节课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们进行思考,结合他们自己的所闻所见,能够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个音乐课堂中,学生们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这就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③采取演唱与表演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们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有些学生爱唱歌,有些学生爱舞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他们相互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象的场景或者内容用自己的动作或者语言表现出来,可以进行分组比赛,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课堂的兴趣,也能够激发他们的表演天赋,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心理素质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在小组比赛中,也能够锻炼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④注重情感教育教学方法。音乐是有灵魂的,而赋予音乐灵魂的就是情感。音乐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原因就在于对情感的表达。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当然,小学生还处于情感培养的初级阶段,其心智的发展需要审美情感的激发,所以说,音乐教学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情感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里,在与同学与老师的互动中,感受音乐之美,在音乐的情感流露中,找到与自己心灵向契合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的第一目标,情感教育方法的实施,是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将学生带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设立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在课堂上可以借助教具,结合教学内容,对环境进行模拟设置,使学生能够很快的跟随音乐进入到情境中,跟随教师的引导,将自己的所想所感表达出来。例如,欣赏一曲《百鸟朝凤》,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对动物进行模仿,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每首歌曲都蕴含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授课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作品产生共鸣的目的。可以借助于夸张的想象、动人的演唱、流畅的演奏、合适的表演等,让作品灵活生动起来,将作品中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更加适合小学生的理解。只有教师自己真正投入情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作品中,才能够带动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体验到作品想要表达的真正内涵,达到理解音乐作品,感受艺术的目的。⑤开展小学课外音乐教育活动。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局限于课堂,不仅场地受限,而且教具、乐器均不完善,大大的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开展课外音乐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兴趣小组,例如,哪些学生喜欢弹钢琴,哪些喜欢吹笛,哪些喜欢西方古典乐,哪些喜欢中国传统音乐,根据这些对学生进行分组归类,再系统地进行教导,有侧重地指导,在课外,可以将乐器交到组长的手中,让学生可以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乐器,有助于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与一些音乐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可以让学生去体验音乐培训机构的课程,使用乐器,参加其举办的音乐比赛等,让学生从课外的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准。在自身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校外学习资源,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使小学音乐教育能够有效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激发。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将科技引入音乐教学课堂是一个大趋势,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越来越被广大的音乐教师以及学生所欢迎。多媒体使音乐欣赏更加实体化,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所描绘的情境。

(2)想要达到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是音方逃发展的最大阻碍。要想真正让音乐教育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将教师与学生从应试教育和陈旧的传统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建立小学音乐教育的宏伟目标,创新改革教育理念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①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原有的教学理念往往拘泥于讲授音乐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对其他方面的需求。教师应该跟随学生的兴趣点,将所要教授的音乐内容合理的与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相结合,注重多元化教学。在每一节课都能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音乐知识。②注重身份的转换,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都以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动跟随老师的节奏来进行学习,一方面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对课堂失去兴趣。教师应该转换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则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去创新,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音乐思维”。③冲出音乐教材的束缚,实行“因地制宜”的教育理念。我国地大物博,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各地区经济发展快慢不一导致教育资源分布参差不齐。小学音乐教育全部做到统一并不现实,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该跳出课本,从自身的条件出发,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将这些运用到音乐教育中来,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当地的民族音乐,民族舞蹈,不仅可以让学生们耳目一新,还使当地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实行“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在音乐教育中,教会学生音乐技巧、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在教学中,让其体会、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在有限的课时内,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将对音乐的体会表现出来,尊重学生的自身观点,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创新的源泉,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给予他们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日新月异。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也应该时刻跟随时代的脚步,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做好小学音乐教育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l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1):15-22.

[2]张向侠.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1):58-59.

[3]马 达.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现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6-53.

[4]肖玉兰.国外中小学音乐教育透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3):45-47.

[5]邢彦琴.国外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8):48-49.

[6]刘元平.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甘肃教育,2005(7):122-123.

[7]冯 坚.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6):46-47.

[8]郭正航.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120-122.

[9]杜伟祥.关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黄河之声,2011(3):24-26.

[10]王 婷.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 97-98.

[11]赵翠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探析[J].大舞台,2011(2):154.

[12]张 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0(19):88.

[13]邱 艳.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初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14]朱则平.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当代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7(2):50-55.

[15]刘 锦.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音乐教育[J].音乐时空,2014(10).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技能 音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2-02

一、前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最终目标是高技能、高素质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声乐技能课是学生走上幼教工作岗位不可或缺的主导课程,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会唱,而且还要会教。然而,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技能课大多是以教授声乐唱法和技能为主,与音乐教法课程脱节。因此,如何将声乐技能课融会贯通以适应当前幼儿园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声乐教学模式单一及教材体系陈旧

幼教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声乐技能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音乐课的综合教学能力。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脱节,教学多为单纯的技能传授,上课内容多为专业的民族、美声歌曲。教学方式为教师讲授、学生模仿、技能训练,缺乏学生对幼师声乐教学模拟训练,学生学会了怎么唱,却不知道怎么教。这种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不适应幼儿园对一线教师的要求。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内容单一,没有相应的声乐教法课程,内容设置为专业声乐技能知识,缺乏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理论知识,练声歌曲缺乏儿童歌曲,导致幼师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歌曲资源储备不足,无法快速适应幼儿园音乐课实际教学岗位。

2.声乐技能课教师缺乏音乐教法素养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教师对音乐教法课程掌握层次相对薄弱,教学上仅限于发声方法和技能训练,缺乏声乐教学组织方面的引导,难以实现和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切合。很多学校尚未开设音乐教学法课程,开设课程的学校也是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法课程分开教授,技能实践和幼儿园教学没有融合在一起,难以实现“学以致用”。

3.实践技能基础经验欠缺

如何将学到的声乐知识转化成幼儿声乐教学的材料,是从事幼师工作的基础和着重点。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声乐训练,声乐基础相对较差,对音乐教法课程没有实际经验。除此之外,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还是沿用音乐学院的考试评价方法,声乐考试仅注重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却忽略了学生声乐教学能力的考察,不利于从事幼教工作的能力培养。

三、音乐教学法课程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的重要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是一个师范课程,师范课程主要特点就是师范性,而音乐教学法课程是实现其师范性的载体。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声乐课程,最终都将作用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可见无论你的声乐技能达到了多少级别的水平,要想从事幼儿园的教学工作,都要科学系统的学习相应的音乐教学法课程。

通过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运用,将所学习的声乐技能知识通过音乐教学法的设计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实现组织音乐活动,编制具体声乐活动教案,并对幼儿的声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的幼儿教师,可见音乐教学法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学习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四、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策略

从当前幼儿园对一线教师的需求角度,社会需要我们培养能够掌握声乐专业知识的幼师教学性人才,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声乐演唱技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将声乐技能课程与教法课程有机融合起来,构建以实用性为基准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策略探讨:

1.转变单一的声乐技能专业教学模式,重建具有幼师特色的声乐教法综合课程。

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把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与中职院校声乐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中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幼儿园一线教学的幼儿教师,要求学生在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工作。同时,在幼儿园教授声乐课,需要学生能够独立的设计并教授声乐活动课。幼师毕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声乐技能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将声乐技能用音乐教学法展示给幼儿,用科学专业的音乐教学法引导幼儿完成音乐上的感知。

转变目前的声乐技能课程和音乐教法课的单独授课的陈旧课程体系。在声乐技能课中贯穿音乐教法的知识,让学生边学边教,在音乐教法课中以技能教学课为示例,使学生在声乐教学实例中理解音教法专业知识。

2.促进声乐技能教师与音教法教师的学科交流与切磋,加强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培训。

声乐技能课教师与音教法理论课教师在各自专业方面都有独特优势,也有相对的不足,加强技能课与理论课教师间的知识融合,能各自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对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当前的技能课教师多数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师范院校,在声乐技能上具有较高水平,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加强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认识和创新。

3.鼓励一线教师创编声乐校本教材。

幼儿园教学实际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特点,不但要突出声乐专业知识,更要侧重如何设计声乐教学,我们当前使用的声乐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是声乐技能方面知识,缺乏声乐教学方法的应用知识,陈旧的课程体系不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组织相关专业的行家和从事幼师专业教学的一线专业教师针对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际编写声乐校本教材,从幼儿园对幼师学生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立足本校幼师学生的声乐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注重声乐专业技能课与教法理论课程的交错融合,使学生在声乐技能课中通过课堂声乐教学理解巩固所学的声乐技能知识,促进幼儿园声乐教学能力的提高。

4.改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评价体系。

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大多沿用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的考试评价体系,侧重学生声乐技能方面的考核,忽略学生对声乐教学方法的教学能力考核,不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园工作的声乐教学实际。改革当前的声乐考试评价体系,增加学生小组模拟幼儿园声乐授课,通过对声乐教学的展示,增强学生对自己教学能力查缺补漏。同时,声乐考试评价融合音教法课程应用,切实促进学生幼儿园实际教学能力提高。

5.在幼儿园声乐见习、实习中激发学生对声乐技能与音乐教学法的整合意识。

幼儿园的声乐教学能力是检验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合格与否的尺度,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课程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上相互融合,而且要通过声乐教学见习和实习技法,激发学生对技能与理论整合必要性的观念。

通过幼儿园教育声乐见习,观摩幼儿优秀教师教学课堂,用写总结的形式启发学生意识到从事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声乐技能,而且要学会把声乐专业技能知识通过设计教案、组织教学,认识到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从观念上整合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的整合。

五、总结

声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摇篮, 要摒弃落后的不适应幼儿园声乐教学的教学体制,改变教学观念,整合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法课。本文从幼儿园对一线幼儿教师的实际要求出发,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桂林.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徐金阳. 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策略[J]. 艺术教育, 2013,(4):6.

[3]于洋. 对学前音乐教育研究的探索[J]. 大众文艺, 2011,(2):3.

[4]刘铁男. 学前音乐教育发展误区与完善策略[J]. 时代教育, 2012,(2):5.

[5]黄虹.引入音乐概念学习,建构普通音乐教育课程模式[J]. 中国音乐教育, 2000,(8):10.

[6]刘效东.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J]. 兰州学刊, 2000,(1):50.

[7]刘效东. 尊重游戏活动规律是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前提[J]. 兰州学刊, 2000,(6):52.

[8]沈雯. 幼儿艺术教学情境主题的类型[J]. 学前教育, 2009, (11):2.

[9]丛立新. 课程改革与课程微观结构研究[J].教育研究,2000,(7):60.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篇5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乐理 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60-02

乐理与视唱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这一课程能够更好地掌握乐理中的基础知识,从而为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基础。然而,当前的学前音乐教学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的学习劲头不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此,要求学前音乐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出先进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失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学前教育乐理与视唱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近年来在高职教育中得到了广泛普及,为一些音乐天赋良好的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新出路,学前音乐专业学生通常来自于高考失误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文化课程底子薄,学习动机不明确,本身就缺少自主学习能力。学前音乐教育专业在实际招生中也存在问题,招生主要依据高考分数,忽视了音乐专项基础等考查,使得一些原本不具备艺术天赋,没有音乐爱好的学生也前来报名,其中的一部分学生不具备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实际学习过程中也倍感困难,自然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甚至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部分学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是在师长的参与和驱动下前来报考学习,自身却对该专业持抵触或厌烦态度,再加上缺少兴趣,过于严格的师长催促甚至会令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的情绪。

(二)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动机不明确

音乐教育专业的学习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同时,对音乐有天赋、有热爱之心,这是音乐专业教学的前提条件,然而,实际的调查与教学实践表明,抽取200个学前音乐专业学生样本,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到,将近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具备合格的音乐基础,出现了唱歌时掌握不好节奏,音乐识谱能力差,唱歌与伴奏无法融合统一。其中仅有34%的学生能够达到弹奏与演唱结合,远远达不到规定的标准。

同时,也对学生的乐理知识进行了考核评估,结果发现仅有16%学生达到优秀,20%学生处于中游水平,14%学生处于一般水平,其他的50%学生则在乐理知识方面完全不合格。由此可见,薄弱的音乐乐理知识是影响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一大瓶颈。也正是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学生无心配合课堂教学,自身无法投入到乐理专业知识学习中,学习动机不明确,缺少前进的学习动力,影响了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进行。

(三)教学模式简单枯燥,课堂沉闷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是一门以音乐教育为主的专业,其课堂教学本应生气勃勃、充满欢乐,然而,现实的学前音乐教育专业课堂教学却简单枯燥、沉闷不堪,主要是因为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单一,一些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由于长年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或者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在学术研究以及科研等工作中,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的思考,教学模式单一落后,缺少更新、缺乏创造力,过于简单枯燥的教学课堂沉闷凝重,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特别对于一些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学生,枯燥沉闷的教学课堂更令他们倍感无聊,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无故扰乱课堂,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学前教育中音乐专业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当务之急是要找到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创造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逐渐优化、改造、改良教学,改变目前这种困顿的教学状态,逐步引导学生更加乐于主动学习,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涵和意义

奥尔夫作为知名的音乐家、作曲家与教育家,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等方式不自而然地表现出来。”在奥尔夫看来人类借助歌曲、舞蹈等来诠释内心情感、表达内心诉求是人类天生具备的能力,也是人类的本能性反应。奥尔夫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自成体系的教学法,那就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成为音乐教学的独创方法,该教学法体现出新鲜、活泼、生动等特点,也具有新颖独特的特征,是对传统音乐教学的创新与挑战,这种教学法目前已经得到了音乐教育行业的认可。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集学生听力、节奏、动作与互动等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它支持学习者深入走向乐理与视唱环节中,从感性、情感以及人性等方面去塑造音乐学习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使他们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能够自觉融入自身情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音乐乐理知识学习与视唱演练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体现为:更加关注学习者的内心诉求,关怀学习者的心理发育、发展情况,让学生带着一颗自然、淡定的心去自然熏陶接受音乐,带着平淡形态去学习,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让音乐学习不再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性,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更投入地学习学音乐,并能借助音乐来自由表达和诠释内心世界。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运用

(一)辩琴音,唱旋律,强化听功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听力也是对音乐学习者音乐整体能力评估的一大标准。特别是音乐中的视唱环节,奥尔夫教学法提倡通过辩琴音,唱旋律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

第一,辩琴音。正式视唱前,让学生先说音名,例如:教师弹奏出若干音符,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培养学生的音符熟练度,再逐渐过渡到音组,培养学生的辨音能力。

第二,听旋律辨乐器。通过让学生听旋律,来辨识出其演奏乐器,再要求学生哼唱其中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

(二)多融合,找感觉,优化动作

在奥尔夫教学理念下,主张音乐教育与动作教学的结合应用,最终达到一种综合平衡教育效果。结合肢体动作来学习音乐,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示范动作,根据某一节奏结合肢体的律动,让音乐、肢体动作与舞蹈等配合起来,让学生在活跃的动作下感受旋律、体会音乐节奏。学生所发出的每一个动作都要以音乐节奏为依据,肢体动作中又融入了游戏、形体表演等,一边听节奏旋律一边动作的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音乐学习生活,也增添了学习乐趣。

例如:在学习《幸福拍手歌》时,鼓励学生通过边唱边结合旋律中的节奏来拍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三)仿声音,借乐器,辨识节奏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看来,节奏是构建音乐的首要因素,失去了节奏的音乐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命,由此可见,音乐中节奏辨识的重要性。

第一,认知节奏,模仿声音。学生通常无法用于语言解释节奏的概念,但是能够感觉到音乐中节奏的快慢、长短、高低,节奏训练也是音乐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可以单独对学生进行节奏的引导与认知,先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节奏。

例如:下小雨的声音是淅淅沥沥,小河流水声则是哗啦哗啦,时钟指针走动的声音则是滴答滴答,通过教师的教育、训练,使学生领悟生活中各种声音的节奏,并鼓励学生去模仿这些节奏,以此来激起学生的热情,为其音乐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感受节奏,辨别练习。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出个别相对基础的节奏引导学生来辨别,并需要学生精准地说出该节奏的名字及其构成等,再逐渐过渡到复杂音乐片段,由浅入深逐步引导。

第三,乐器辅助节奏图谱教学。图谱属于视觉材料,它可以帮助音乐教师把复杂的材料形象化、具体化,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乐器通过观看图谱来演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其中最关键是要选好歌曲,优选节奏感强、歌词简单顺畅、结构清晰且吸引学生的曲目,这样才能更容易配合乐器的演奏。

正式配乐训练前,应该先让学生复习已经掌握的节奏类型,例如:大小切分、浮点音符等,并随意结合各类节奏,逐步练习,学生也可以开创更丰富的学习形式,例如:自主结合节奏来制作卡片,展示图谱格式等,以此来更加清晰地展示出各种音乐旋律中的节拍、节奏等,是对学生音乐能力逐渐培养的过程。

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法,适合于学生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发育特点,有着先进的引导性与科学性,学生在这一方法的引导下能够更加乐于配合,勤于学习。在该教学方法下,学前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从中体会到了音乐学习的乐趣,将音乐作为一种自然的旋律来自然习得,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带来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探究[J].音乐时空,2015(1)

[2]陈萱萱.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对学前教育专业《乐理 视唱 练耳》课程的启发[J].大众艺术,2013(3)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篇6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 创新 学前教育

乐理与视唱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音乐课程。这门课程作用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五线谱、乐理、视唱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声乐、钢琴、幼儿合唱与指挥等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乐理与视唱分为乐理和视唱练耳两部分内容,由于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没有音乐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基础知识的融汇和专业知识的贯通,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情操。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乐理与视唱教学,充分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育理念、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一、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现状

(一)学前音乐教育教法单一、内容枯燥

在以往教学中,存在教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教师多采用以自我为主体,“照本宣科”的单一教学方法,一节课“满堂灌”,既没有去和学生沟通,也不去掌握学生的感受和理解程度;教学内容也是枯燥无味,往往都是一些基础的乐理视唱理论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随着高等学校近些年的扩招,除了一部分热爱学前教育专业、立志从事学前教育的学生外,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学前教育是因为上不了其他更好院校的无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主要依据高考文化成绩,术科考试分数所占比例很小,忽略了对音乐基本素养的考察;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全面细致的音乐专业知识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薄弱,参差不齐,导致这些学生缺少学习热情,没有上进动力,加上目前专业教学的“一锅煮、一勺烩”方式,缺乏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而且当前学前教育就业形势前景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不足,有待提高。

(三)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

笔者在对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两百余人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中了解到,50%的学生在弹琴时不会唱歌,或者跟不上节奏,没有良好的歌唱状态;有的歌唱比较好,伴奏确实经常中断,明显不能统一,只有35%的学生能做到完整边弹边唱。另外在一组对乐理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中发现有15%的学生掌握很好,20%的学生掌握较好,24%的学生掌握一般,41%的学生掌握不好,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是制约教学质量的关键。

由此可见,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乐理与视唱教学中采用和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非常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借鉴和运用

(一)听力教学是奥尔夫教学法提倡运用好的、合格的“音乐耳朵”(即好的音乐直觉感受)去领会感受和理解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乐理视唱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音乐听觉的能力。在以往教学中,都是单纯借助黑板、粉笔、录音机、钢琴或电子琴等教具来传授知识,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呆板,缺乏生气和活力,极大地限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结合辨琴音、听歌曲等教法练习学生的听觉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辨琴音。常规性听力训练,在每次唱视唱之前,都要进行说音名的训练,进行听辨琴音练习能更好提高教学效果以便形成相应的技能,教师用琴弹出一个或几个音符(音组),让学生试着说出其名称来,提高感知音符的能力。用琴弹奏音符或音组,让学生学唱,增强听音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2.品乐器唱旋律。可在聆听某个乐曲后,让学生分辨出是由哪种或哪些乐器发出的音响。例如:(1)《山村来了售货员》(唢呐);(2)《凤凰展翅》(笙);(3)《光明行》(二胡);(4)《渔舟唱晚》(筝);(5)《威尼斯狂欢节》(长笛)等,然后把主旋律哼唱下来,这样训练更增加学生听音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听歌曲熟悉调式和调性。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上用收录机播放不同唱法的著名歌曲,让学生在欣赏性的歌曲过程中,进行感知歌曲的训练。例如:(1)大调歌曲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还有《我爱你,中国》、苏芮的《牵手》、汪峰的《春天里》、曹格的《背叛》、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五月天的《知足》、光良的《童话》;(2)小调歌曲《牧羊姑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天下黄河十八弯》;(3)五声调式歌曲《彩云追月》《打靶归来》《幸福在哪里》等。

(二)动作教学――奥尔夫教学法主张原本音乐教育,即将动作结合音乐教育才能实现综合平衡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得最多的就是身体动作,他的教学法理念根本是开发学生原本性的教育,要求每个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将动作、舞蹈、语言联系起来。这也是学生天生的表现形式。而人本身所具有的动作,无论是简单的走跑还是日常生活劳动中的动作,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这都为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源泉。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包括身体各部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身体的造型活动、配合游戏、形体表演、即兴的民族民间集体舞等等。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它是由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动作组成的。例如:在听赏《幸福拍手歌》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一边跟唱一遍做出拍手的动作;在欣赏《赛马》这首名曲的时候,引导学生做出骑马动作,也可以用三个手指敲击桌面模拟马儿蹄声,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听赏音乐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平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奥尔夫主张的原本的音乐教育。

(三)节奏教学――卡尔・奥尔夫教学法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源泉

1.认识节奏,模唱训练

节奏就是将长短不同或相同的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的,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不易理解的,但是他们对节奏的感觉却是比较敏感的,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节奏:例如,流水的声音“哗啦哗啦”,小鸡的声音“叽叽叽,叽叽叽”,牛的叫声,“――――”,火车在正常行驶时的“嚓嚓嚓嚓”的声音,轮船的汽笛声:“呜――”,钟表的“滴答滴答”声音等。通过教师细心的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声音,并且模仿这些声音节奏,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交响乐,学生就会对节奏产生极大的兴趣,为他们学习音乐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感受节奏,听辨训练

在教学中,可以随机选取一些简单的节奏组合进行听辨,要求学生准确说出节奏的名称或结构;在此基础上可以反复欣赏音乐片段,说出节奏名称或结构。

3.节奏听记,强度训练

节奏听记是学习音乐的一项基本技能,科学有效的记法是首先记住符干,其余部分等全部记完再写,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来书写关键的内容。

4.利用乐器进行节奏谱(图谱)的教学

教学中常用的乐器有身体乐器和打击乐器,其中图谱是一种视觉符号材料,它是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复杂的音乐材料具体形象化和将某一种事物作为另一种事物的替代物的过程。为乐器选择歌曲很重要,应该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节奏感较强,歌词朗朗上口,乐句比较清晰结构规整的歌曲。只有学生喜欢的歌曲,才能更好更容易配乐。在配乐器开始之前可先和学生复习以前所熟悉掌握的节奏型,比如:前八后十六、四分附点音符、大切分、小切分等。先将几种节奏型任意组合,预先练习,如果有新的节奏型,先练习熟练。学生自由结合制作卡片,出示节奏谱(图谱)的格式。针对学生差异自由选用节奏型。这样练习可以将谱例旋律的高低走向、节拍、节奏、小节等精确地表现出来,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轻松掌握节奏型,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内心听觉。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法主要是针对节奏训练、听力训练、语言学习、律动训练、器乐、创造性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唱、跳、说、演奏、表演、绘画等音乐表现形式,既提高了学生音乐的能力,又提高学生动脑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专注性、合作意识、反应能力等,对于此课程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学前音乐教学中,无论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具有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极具灵活性、包容性、开放性,除了其本来的教学内容,教师都可依据自己的教学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既要符合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也要符合每个地方、地域的特点。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在继承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同时,力争汲取国际的音乐教育的先进经验方法,进而不断改善提高我们的音乐教学水平,使我们的音乐教育尽快取得更好的成绩。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缩小城乡学前教育的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谢平.奥尔夫教学法的三大特点[J].陕西教育出版社,2003(12).

[2]崔伟.探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观[J].教育实践研究,2003(7).

[3]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3.

[4]秦德祥.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44.

[5]李晋瑗.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21.

[6]尹爱青,曹理,缪力编著.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98.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篇7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方法;效果

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创造型人才的教学目的,其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在相关教学活动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1]。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素制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音乐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提升其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最终适应时展需求,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

1 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效果

1.1 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题地位,以学生兴趣为教学出发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2]。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身身份的转换,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为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机会。基于此,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均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较之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1.2 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只有切实提高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才能有效展开相关教学活动,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音乐教学需要以兴趣为依托,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配以相应的练习,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进诸多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解音乐和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激发其音乐学习的兴趣。

1.3 增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其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相关策略,增强其创新意识。小学音乐教学在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其教学过程中引进创新教育,能够促进其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为其日后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方法

2.1 营造美妙的教学环境

小学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其更加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审美意识和主观经验来完成相应的学习[3]。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美妙的教学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环境的展现可通过教师的布置和教学氛围的营造来实现,并加以优美的音乐,将学生带入美妙的音乐场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红蜻蜓》的歌曲学习过程中,教师在上课前将教室进行布置,墙体布置涓涓流淌的小溪,并在溪水中辅以荷花装饰,上面映衬着机智蜻蜓,同时教室天花板上可垂悬下飞舞的蜻蜓。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溪流的声音,与教师的装饰遥相呼应,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氛围。当学生置身其中时,教师为学生播放《红蜻蜓》,使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妙,在播放后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并要求学生在课后描写学习感悟,记录本次音乐课的心得体会,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描写如果自己是一只蜻蜓,飞舞在山水之间时的感受。

2.2 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本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略这一事实,而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不足。将创新教育引入其中,对学生主体性地位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开展相应的互动活动,从而建立师生平等的互动机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竹竿舞》活动为例,教师为学生播放竹竿舞相关视频,并对学生进行关键动作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开展练习活动。练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行组织练习活动,教师一改说教者身份,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之间,师生间互相监督,对动作不标准的给予指出纠正,从而形成平等互动的教学机制,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

2.3 开展启发式教学活动

创新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启发式教学活动的支撑,传统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乐理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4]。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利用,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小学生肢体语言较为丰富的特点,引进相应的音乐游戏,启发学生进行一定的创新活动。以《蜗牛与黄鹂鸟》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在制定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或单独或同学之间合作进行黄鹂、蜗牛或者葡萄架的模仿,模仿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或者想象力为依据,配合自身的肢体语言完成相应的模仿,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4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中获取素材为教学活动服务,进而提升创新教育的成效[5]。例如在《老爷爷赶鹅》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鹅叫的声音,并引导学生体会赶鹅的场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模仿老爷爷和买鹅人进行对话,富有较强的生活气息,使得学生在生活场景演绎中理解歌曲自身的精神情感表达,从而领会其中的精神韵味。同时在此基础上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以生活实际为基础,运用其创新思维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形成一定的判断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适应了社会发展新形势,将其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有利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其音乐创新意识。在小学音乐创新教育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环境的营造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在此基础上开展启发式教学活动和联系实际的教学尝试,以此实现创新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文华.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方法与效果[J].音乐大观,2014,(13):82-82.

[2]郑娜.浅议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8):178-179.

[3]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B版,2014,(2):221-221.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篇8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艺术实践;意义;实施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为了响应国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必须在音乐教学中重视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认识到艺术实践对学生音乐水平的影响,并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积极探索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一、艺术实践教学方法

艺术实践通常应用于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中,是指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在大众面前通过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表演。在艺术实践教学中,需要学生对专业音乐知识进行细致的学习和了解后,才能在舞台上进行相应的艺术表演。艺术实践教学,可以锻炼学生演奏、演唱等方面的音乐技巧,但是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因为有升学的压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但是艺术实践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对学生的音乐水平还对学生其他能力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应该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该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考虑。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应该认识到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中采用艺术实践教学的意义

高中音乐在教学中采用艺术实践的方式,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在音乐教学理念上也发生重大的改变。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能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其他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1.能加强学生对音乐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传统的音乐教学不重视实践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是对学生进行机械式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艺术实践教学,学生在加强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能对相关音乐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通过艺术实践,也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2.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通过艺术实践学生可以对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环境有更深刻的了解,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艺术实践中的竞争与合作,也能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因为音乐本身具有陶冶性情的作用,所以,通过音乐艺术实践,也能提高学生的情操,所以,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艺术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在以后的工作中,确立为国家奉献的目标。

三、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

1.转变对高中音乐教学中艺术实践教学的认识

原有的学校的领导、老师及学生和家长忽视了音乐教学中艺术实践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导致各方在具体的音乐艺术实践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课程安排、教学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出现问题。为了使艺术实践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需要转变原有对艺术实践教学的认识。学校领导应该加大对艺术实践教学的投入,在教学安排上给予艺术实践教学更多的时间,因为在艺术实践教学中需要用到表演道具和表演场所,所以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充裕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艺术实践表演,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艺术实践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变学生对艺术实践的认识,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

2.丰富艺术教学的形式

在平时的音乐艺术实践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的机会,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校园演出、社会演出等活动来丰富艺术实践教学的形式,使艺术实践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自信心,多积累艺术实践的经验,提高艺术实践的水平。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想取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中采取可行的艺术实践教学方法,明白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