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8篇

时间:2023-06-28 10:01:26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篇1

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经济危机过程中小微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受到各界的重视。我国农村小微企业数量越来越多,相关的金融业务需求也逐渐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依据,提出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合理对策。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

我国小微企业繁荣发展,对小微金融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可以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促进银行转型,也为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做贡献。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农村地区还不够重视小微金融业务,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如何解决使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长足贡献。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农村小微企业规模小,有时候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资金周转比较困难,已经开始有农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意识,还有其他的需求,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开始发展。但是由于整体上关于小微金融业务的经验不足,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业务过程中没有完善的规划,小微金融业务的操作流程、制度和管理不严格,各项工作环节之间联系不够,这主要是对小微金融业务认识不足造成的;第二,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范围局限,推出的业务种类少,大多数脱离小微企业需求,也不符合小微企业的特点;最后,农村商业银行对办理小微企业的审核过程不严格,容易发生欠款不归还等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业务是有必要性也有重要性。第一,小微金融业务的金额比较少,推动发展可以让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前来办理,积累客户量,增加银行收益;第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也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求,可以让农村商业银行树立良好的形象;第三,农村地区经济有限,一般金额数量多的贷款业务比较少,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开展小微金融业务,可以促进银行不断变革,也可以提高服务能力,也通过办理小微金融业务的客户,为他们提供与小微企业相关的业务,保证银行正常收益。

三、促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策略的几点思考

(一)国家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提高重视程度

国家重视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加大政策支持。一方面,各省市县镇政府加大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业务操作员工的专业能力,并定期对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开展情况做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推动其不断改进。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要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开展业务过程中要了解当地小微企业的种类和规模,调查他们的需求,从而制定相关业务内容。

(二)农村商业银行变革小微金融业务的机构模式

上一点已经提到,要根据小微企业的种类和规模开展小微金融业务,在这个基础上变革小微金融业务的机构模式也是必要的。第一,不能硬性要求小微企业的规模和资金,要重视挖掘有潜力的企业。在了解当地小微企业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他们发展前景的估计,有些企业可能暂时不符合办理条件,但是其日后会繁荣发展,所以要创新业务规则,挖掘有潜力的企业,从而丰富客户群体。第二,农村商业银行要成立小微金融业务团队,专设办理区域,严格要求团队员工的专业素质。此外,还要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适当定制业务,这个过程要注意管理。第三,合理规划小微金融业务办理流程。农村小微企业的管理人员知识水平有限,对繁琐的规章制度和流程理解不透彻,也容易打消他们办理业务的积极性,所以要让小微金融业务各环节流程尽量简化。

(三)农村商业银行扩展小微金融业务的种类,注意风险预防

一方面,农村小微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类型也繁多,相关的金融业务需求也不同,这就要求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扩展小微企业金融种类,这里可以制定不同类型的贷款方案,将贷款利率灵活化,让小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扩展小微金融业务种类也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小微企业的特点,同时也要保证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不能一味图创新招揽客户。另一方面,在扩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时候,要注意风险预防。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工商部门和财政部门配合审核企业的营业执照、企业收益等是否属实。

四、结束语

总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符合经济发展需求,是促进银行自身变革的新途径,也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点措施外,乡镇政府要重视发展农村小微企业,加大扶持力度,让他们根据需求办理小微金融业务,从而保证企业长远发展。

作者:郑旭琳 单位:江门新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一洪.立足行业及供应链金融发展小微金融——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模式探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篇2

摘 要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逐渐深入,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滞后的状况日益凸显,拓宽及推进国际业务发展势在必行。相应国际业务的稳固发展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创新、防范风险、提升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的特点,最后提出发展国际业务的关键策略。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 国际业务 发展策略

一、引言

随着贸易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国内市场的全方位开放、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和诸家银行国际业务同业竞争的日益剧烈,对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要求提出了挑战。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已全面对外资开放,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滞后的状况也逐步凸现出来,尤其是与本币业务的发展规模比起来,更需要下大力度来发展。国际间贸易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需要用货币收付,货币的收付必然会形成资金的流动,而资金的流动又须通过银行国际业务的各种结算工具来实现[1]。所以,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着力发展国际业务是获取中间业务利润的重要手段,更是品牌营销的有效渠道。

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发展国际业务的关键策略。发展策略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创新、防范风险、提升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重要性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处于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发展国际业务有如下几方面重要性[2],如下图所示。

(一)有效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

重点发展国际业务是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国际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我国巨大的国际业务潜在市场,外资银行凭借其完善的业务品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优质的客户服务以及对国际贸易结算惯例的熟练驾驭能力等优势抢占我国银行国际业务市场份额。在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更应大力发展国际业务,直面竞争。

(二)有效提升农村商业银行效益

目前,随着外资银行的入驻,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单单依赖存贷款利差已不能保证竞争优势,中间业务就受到了银行的青睐和重视,尤其是国际业务。从2012年银行业统计数据的显示来看,国际业务的规模仅仅占到了中间业务的10%左右,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因此,对于以服务区域客户为主的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国际业务发展的重要性极为重要。

(三)完善农村商业银行功能

发展国际业务是农村商业银行建立健全银行功能重要举措。在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今天,我国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门槛。越来越多的农村商业银行的本币客户开始涉足进出口贸易业务。农村商业银行只有在功能上满足客户的需要,健全银行功能,才能有效地避免客户的流失,从而保证银行业务和利润的持续增加,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

三、国际业务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国际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图所示。

(一)存在问题

1.管理困难

首先是业务覆盖面不断扩大,管理难度增加。商业银行从原来集中在国际业务部一个网点来办理现钞、兑换等业务发展到所有支行网点均可办理个人结售汇、外汇兑换、外币现钞业务,部分网点可以直接办理公司、私人客户的汇款业务,业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网点国际业务力量配置较薄弱。柜员同时办理本、外币业务,本币依然是业务重点。管理跨度增大,分行对基层网点的培训辅导、检查监督的压力不断增加。

其次是业务品种不断增加,操作风险加大。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的业务品种是,各种贸易融资、外汇衍生产品、特色外汇产品成为业务的主流。产品操作的复杂程度较之前的基础业务品种有明显的变化,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操作链条长,时间要求高,操作风险不断加大。

2.客户面狭窄

客户群的“二八现象”突出。前10大客户结算量占到全行国际结算量的60%以上。大客户的业务量变化对全行业务形成直接影响,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每年新增客户的同时也不断有客户因各种原因离开,现有客户的潜力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挖掘,业务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3.员工流失制约业务发展

首先,基层外汇业务柜员流动过于频繁。基层外汇柜员一般都是综合素质比较好的重点培养对象,经过外汇业务的锻炼后,相当一部分表现优秀的员工被调到营销、主管等其他岗位,结果外汇柜员始终处于不断的“培训-转岗-再培训”之中,对客户服务的一贯性受到一定影响。其次,专业化的后台支撑不能满足全行办外汇的营销寻求。全行办外汇的营销机制已经形成,但基层营销人员对国际业务知识的掌握仍显欠缺。国际业务部作为专业化的技术支撑,营销支持人员的配置无法满足全行的营销需求,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二)成因分析

1.对国际业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存在问题的成因,很大程度上是全行对国际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虽然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已经实施了多年,但“重本币、轻外币”、“重存贷款业务,轻中间业务”的思想依然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行对国际业务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业务的发展。

2.忽视国际业务的特性

国际业务有其区别于人民币业务的特性,如时效性、专业性要求高等。在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模式下,全行国际业务覆盖面有效提升,但同时在制度设置上国际业务向人民币业务趋同,没有充分考虑到国际业务的特性,制约了国际业务的客户拓展。主要表现在对国际业务客户的授信上,融资额度审批不够灵活。贸易融资业务是国际业务的核心业务之一,对其他国际业务的带动作用达到1:9。然而,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未设专门的贸易融资授信审批部门,在额度审批时对国际业务的客户特性和业务特性考虑较少,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难解决。

3.国际业务专岗设置不足

基层网点没有国际业务的专岗设置,这一点大大限制了基层国际业务的发展程度,从柜面员工和营销员工两方面均是如此。基层柜面国际业务柜员一般由具有较强业务素质的人民币业务柜员兼任。日常工作中,人民币业务占据大量,国际业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附加业务。同时,国际业务办理过程环节多,流程长,对应的政策变化较快,容易出现失误,打击柜员办理国际业务积极性。同样,基层营销人员中也未设置国际业务专岗。人民币业务办理频繁,客户经理掌握程度普遍好,而国际业务客户少,客户经理实际工作中办理国际业务较少,对国际业务产品的掌握相对较差。产品经理岗位人员过少,直接限制了分行本部对基层网点国际业务营销的支持力度,已经成为制约新客户拓展的重要因素。

四、国际业务发展策略

如下图所示,国际业务发展策略可从四方面进行。

(一)提高发展国际业务的意识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大幅提高,我国已正式开放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限制,银行国际业务竞争格局已然形成。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提高对国际业务发展的意识。促进国际业务发展不仅可以推动银行业务多样化发展,更有利于银行整体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二)制定国际业务的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

市场激烈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关注本行业国际业务发展动态的同时,注重为特定客户群提供融资解决方案作为创新目标,着力发展单证业务,实现国际业务综合收益水平的提高[3]。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对出口信保押汇等产品的推广,大力拓展动产及权利质押授信等新业务。创新不同融资产品的组合,特别是集结算、信贷、投资和外汇交易于一体的金融工具。

2.市场策略

借助外国投资资金的大量进入及国内对外投资资金的涌出的契机,加大营销资本项下结算业务。农村商业银行还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抢占本地企业产生的国际业务市场份额。同时,对本地外商投资企业要加大关注与营销的力度,以结算额度来拉动结算量。另外,农村商业银行在抢占本地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应加大跨区域经营的步伐,适度拓展跨区域市场。

3.客户策略

坚持立足本地中小涉外客户的市场定位,深化现有客户资源的营销链条开发新的客户,培植优质客户群。完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既要了解企业现实经营状况,也要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区分不同企业提供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服务。

(三)健全国际业务考核激励体系

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将国际业务指标纳人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设置考核及激励。在国际业务发展初期,奖励薪金比例可以高一些。主要考核手续费收入、结售汇收益、外汇贷款利息收入、押汇利息收入以及外汇存款日均额,再经过风险减值之后折算为模拟利润,按照一定比例提取激励薪金。通过奖励体系的构建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

(四)健全国际业务信息系统

农村商业银行应当对已经上线使用的国际结算业务系统进行定期检验,从前台业务处理系统到后台帐务核算系统,对于出现的系统问题,迅速改进[4] [5]。总之,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信息系统要随时更新,必须实现客户端与银行后台系统业务信息的高效传递,满足客户端在线操作的功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际业务是农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行经营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加人世贸组织,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银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商业银行应将大力发展国际业务,提升其国际业务竞争能力,以全面应对其他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挑战。因此,在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持续加强对国际业务发展的研究,提出发展及应对国际业务的关键策略,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创新、防御风险、提升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原擒龙.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沈靖.论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策略分.财税金融.2010(04):22-23.

[3]陈梓.浅谈商业银行如何发展国际业务.经济师.2011(05):193.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篇3

伴随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力拓展银行中间业务,是完善银行服务功能、扩大银行业务领域、创新银行新业务、巩固与发展银行传统业务的趋势所在。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开展中间业务,可以增加银行的收入、提升银行的公众形象,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一、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1.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国内的一类服务于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股份制地方性商业银行。主要以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县(市)联社为基础组建,并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在辖内设立支行、分理处、储蓄所等分支机构。

2.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客户办理收款、付款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3.中间业务风险特点。自由度较大,只要交易双方认可,就可达成协议;透明度差,大多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许多业务不能在财务报表上得到真实反映;风险分散,分散于银行的各种业务之中;高杠杆作用,是“小本博大利”。

4.中间业务种类。包括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类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承诺类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其他类中间业务。

二、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业务管理不规范

农村商业银行虽然经历了多年发展,但在管理体制上滞后。从最早的人民公社,到农业银行,再到人民银行,直到现在试点省市划归地方政府管理等,几经变动,使农村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上缺乏长期性的行业指导和统一规划。中间业务领域宽广的特点,使得中间业务难以像存贷款业务那样,集中由某一个部门管理,开展业务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事实上需要一个专门机构来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然而,在中间业务的开展缺乏统一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管理部门权限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并与其他业务部门产生利益冲突。

2.人才保障体系跟不上

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通晓各种金融商品和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专家。与国家商业银行相比,这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农村商业银行是极难找到,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目前根本就没有这种人才,因此造成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少,功能单一,缺乏综合性和有自身特色的产品。所以,中间业务专业人员的匮乏严重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成为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3.业务品种少,收益低

农村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单调、缺乏吸引力,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开办中间业务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到如今其中间业务品种只有保险、工资、代保管有价单证、简单的咨询业务、代办开户许可证等业务。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所开办的中间业务层次较低,产品定价低,造成了收益低下。同时,受传统陈旧思想观念影响,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工作思路仍定位于原来的存、贷款业务上,忽略了中间业务的收益性,把开办中间业务仅作为占领市场份额,促进存款增长的一种手段。

三、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改进对策

1.转变管理模式

农村商业银行应注重对中间业务的规范化管理。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的运作方案。把中间业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做到有章可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纠,合法经营。其次,要建立一整套中间业务运作的管理制度。如业务发展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业务考核制度等。再次,要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中间业务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要加大稽核监督力度。适时对中间业务进行常规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把监督机制贯穿到中间业务的始终,确保中间业务的合规性、安全性、效益性。

2.建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农村商业银行省、市管理机构应尽可能的结合各地实际,成立专门的中间业务部门,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建立起定期的培训机制,采取专业化培训和交流培训相结合,理论研讨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加大对一线员工中间业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继续面向社会高起点、严要求地公开引进一批既具有计算机系统知识,又具有丰富银行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为中间业务的研发提供智力支持,从而保证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素质不高,必须重视对中间业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保证及时满足中间业务对人才的需求。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篇4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农村金融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引言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援“三农”,服务“三农”做出了重要贡献。商业银行的发展对推动农村经济,保持社会稳定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一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与城市金融体系接轨,同时还要承担助推农村经济建设的重任,成为金融体系中一支特殊的经济力量。然而,在金融市场环境风云突变的情况下,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履行了自己的使命,又达成了最初设定的目标,在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农村商业银行应该思考的。本文就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做简要的探析。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农村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本质是金融资产的商业化运作,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以负债的形式筹集资金为途径,是集信息中介、支付中介、代收代付、财务咨询为一体的特殊企业。中国银监会将商业银行分为五类,其中,农村商业银行为其中之一。银监会统一管理全国所有的农村商业银行,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农村商业银行属于地方性金融机构中的一种,其所有性质为股份制,其主要责任就是服务于所在地区的农业发展、农民创业以及农村经济提高。

2.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1)改革初见成效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自2001年开始的,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改革初步完成,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2009年,一些农村商业银行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开始在其他区域设立自己的分支机构,其中,天津市就有2家农村商业银行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江苏省16家,安徽省3家。截止2011年,农村商业银行总资产突破28100亿元,税后利润高达301.8亿元。

(2)贷款运行质量低

在2011年末,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87%,比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低0.77。截止到2001年,全国成立的97家农村商业银行来看,农村商业银行中涉及不良贷款率为3.02%。由此可见,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运行质量较低。

(3)基本满足融资需求

农村商业银行在成产伊始,通过多种渠道基本上可以满足融资需求,可以募集到促进“三农”发展的所需资金。2010年12月16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香港H股上市,正式拉来了农村商业银行上市融资的大幕。2011年,多个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都开始积极筹备上市融资。

(4)发展战略不明晰

农村商业银行存活于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之中,其中虽不乏各种机遇,但存在更多的是挑战,因此,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就要立足于根本,认清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通过对自身已有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科学性的发展战略。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优势

(1)效率较高

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相比,由于其规模小,组织结构层次少,业务处理流程简化,工作节奏快,工作效率高。其效率除了体现在业务的办理上,同时还体现在银行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决策的速度。农村商业银行的运作灵活动性,对市场特殊情况的发展反应也十分灵敏。高效率是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优势。

(2)网点覆盖范围广

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农村信用社改制后的基础上形成的。众所周知,农村信用社拥有遍布整个农村地区的、数量较大的网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其他商业银行不断的减少农村网点数量,减少下放的信贷权限。然而,近些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对贷款数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村商业银行覆盖广大农村的特点也就占据了可以拥有更多客户的优势。

(3)薪酬结构合理

农村商业银行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制定了富有挑战性的绩效薪酬结构,将工作人员的薪酬与工作绩效挂钩。一些农村商业银行还建立了薪酬增长机制,如果银行的经济效益发生变化,或者是物价水平,其他银行的薪酬发生调整,银行都会对银行进行动态调整,始终让薪酬的总体水平与劳动生产率保持平衡。每季度和每年,还会根据效益情况,实施激励利计划。

2.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劣势

(1)不重视员工培训

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就必须定期开展员工培训,以严格的考核方式审查培训效果。然而,很多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地处偏远农村,并且只重视业务发展,忽视员工培训,并非制定健全的员工培训机制,不效的制约了员工潜能的发挥,也员工工作能力的持续提高。

(2)管理机制不科学

农村商业银行对岗位与员工的管理一直遵循因事设岗、以岗定员的原则。并且明确划分每个岗位的职责。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被招聘来的员工并没有被安置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岗位的职权划分也很模糊。员工岗位的调动也并不能从全局出发,既限制了员工专业技能的发挥,也不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3)信贷业务管理系统缺失

信贷业务管理是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的重点,银行应该根据信贷业务的办理流程,设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应有贷前调查、授信审查、贷后管理等,同时还要建立科学、适宜的风险管理系统。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受计算机网络的限制,并不能使所有的银行都采用统一的信贷业务管理系统,这就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信贷业务的办理没有形成统一的流程,容易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纰漏,增大信贷风险。

三、探析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

1.优化业务发展结构

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发挥其地域优势外,更为关键的就是打造适合农村地区的、低风险率的特色产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术水平,建立有针对性的专业团队,例如专业理财业务发展团队,专业营销团队等。采用多种营销方式,创新多种营销渠道,提高农村居民对农商行的认可度。结合农村地区经济与人文特点,合理的拓展业务,精化业务,优化业务发展结构。

2.建立客户营销模式

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必段秉持客户为银行发展的重心这一原则,为用户提供适宜的特色优质服务,形成全方面的金融服务体系。客户营销模式的构建,首先要对客户进行分类,农商行客户可以分为大型客户、中型客户以及小客户。对于大型客户,银行应审时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深入调查大客户的资产运作情况,稳步推进与大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中型客户应对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创新金融业务服务。小型客户的维护则在于其服务的实际可行性以及对于小型客户的适应性。

3.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一个阶段内银行是否可以获得利润,经营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银行都会制定详细的计划财务,计划财务作为银行在一定时期内财务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各个业务部门展开经营活动的目标参考。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重视计划财务的作用,就要让计划财务精准的分析出当前银行所面临的财务状况,面对动荡的金融环境,对银行未来业务的发展做一个预测,制定紧急情况财务应急预案,合理的规避金融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风险。财务管理要围绕“目标利润”这一核心,将银行开展的所有业务都纳入到预算体系中来,让所有员工都加入到财务控制活动中来。预算管理要贯穿于银行业务开展的整个进程中来,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体系作为实现预算目标的可靠保障。

4.重视风险管理

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其经营业绩受市场变化因素影响较大。如果银行的实际经营状况与经济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差,银行就可能会蒙受风险。商业银行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几种类型。风险管理是任何一个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严格的管理制度应包括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及因素,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以及风险的处理等。重视风险管理,就要积极主动的探析有可能诱发风险的各种诱因,筹备风险应对措施,制度资本补充计划,将银行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结语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处于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历史大环境下,其发展过程中,既要面对机遇与要面对挑战。居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对金融市场的关注度也日益升温,以及国家政策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讲都是重大机遇。然而,越来越严格的外部监管与货币政策,风险管理难度以及同行业激烈的竞争都是巨大的挑战。农村商业银行想要取得可持续发展,就要立足于自身优势,借鉴其他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维护与拓展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健全业务管理系统,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徐晓亮.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及对策探讨[J].江苏企业管理,2013(8).

[2]王玲,谢玉梅,胡基红.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论丛,2013(5).

[3]刘万里,刘小靖.蛟河农村商业银行召开2013年半年工作会议[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8).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篇5

关键词:市场战略;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120-02

引言

中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源于原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由民营企业、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出资组成的地方股份制银行,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一级法人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并逐步成为了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经历了体制、机制的蜕变,凭借灵活的机制和高效的决策获得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促进经济的发展、金融改革尤其是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也出现了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的道路。要想在社会发展改革的进程中,取得一席之地,农村商业银行就要以市场为导向,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中国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现状

随着中国逐步以计划经济转向为市场经济,中国的银行系统也随之改变。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早期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迫在眉睫。

农村商业银行便是改革的产物,2001年11月28日在江苏省的张家港、常熟、江阴,中国首家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完成。农村商业银行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改革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有效地将旧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与新的市场变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一方面仍然保留了一些旧的农村信用社的特点,如继续支持三农建设,对农村发展提供经济帮助。另一方面也拥有了新型商业银行的特性,主要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盈利为目标。

二、中国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银行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市场导向不明显、业务单一、创新性弱、市场人员缺乏等。

1.市场导向不明显。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转向了市场化的战略,但市场导向仍然不是很明显,主要还是沿着以前的道路在发展,没有以市场为主要发展方向。传统的农村商业银行仍然坚持着辅助农村发展的方向,但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方面有了一定的需求,这就造成了银行发展的矛盾性。一方面,担负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重担,另一方面,以经济效益为主要发展目标,这就需要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协调统一,共同发展。

2.业务单一,创新性弱。与其他的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呈现出了业务单一、创新性弱的特点。在市场发展中,主要就是要以客户的不同需求为服务导向。但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主要还是以自身为出发点,没有过多地考虑消费者,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就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降低了消费者对银行的满意度。农村商业银行一般提供给消费者的业务为存贷款、资金清算等,还欠缺很多与市场密切相关的业务,如网上支付、理财等。没有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明确的分类。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与其他商业性银行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新业务开展能力方面较弱,没有适时与市场联系,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开展新业务。

3.专业市场人员缺乏,素质偏低。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在市场方面的缺乏,也导致了银行系统专业市场人员的缺乏。农村商业银行内的员工大部分来自于原先的农村信用社,受到环境、文化、条件等的影响,学历层次普遍不高,与其他商业银行差距明显。员工的学历层次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素质,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对市场的敏感性弱。而且原有职工所占比例大,很难吸收新的员工。银行本身对员工业务水平的管理有限,较为宽松的管理环境使员工对自身业务能力要求较低,这也间接影响了银行的发展。

三、解决措施

根据以上农村商业银行出现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找准市场定位,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谓市场定位,就是用以将自身与其他同业竞争对手区隔开来的产品或业务。目前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不仅仅是银行自身的战略选择问题,还受金融监管当局政策取向的影响。中国的农村商业银行的应该坚持 “立足城乡、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市场定位,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防范为基础,以发展速度为途径,以资本回报为目标”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首先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守住农村阵地,比如每个农村商业银行都要根据自身所在地区的市场特点而制定不同的市场战略。如旅游地区由于餐饮住宿业务占主要,银行可以联合旅游相关部门开发旅游产品,刺激消费。另外对于农业生产集中地区银行就可以开展小额农贷,还有农业机械、肥料等生产工具的分期付款业务。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地区可以大力推广电子银行业务,使客户能实现网络电子交易,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银行在发展新业务时要有创新精神,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实行差异化战略。

然后在立足本地的同时,要有长远的战略,不仅要丰富本地业务,要想有发展就必须实现业务的多样化。比如实现跨区经营,在其他城市设立网点,这样初期的成本投入大,收益也不会可观,想要发展规模化对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是必走的一条路;当然另一方面在可实行“走出去”的同时也要着力发展“引进来”的战略,引进有些先进银行的投资,像江苏的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引进交通银行一样。

2.扩大业务面,勇于创新。在以后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状况,要积极地扩大业务面。加大创新力度,扩展业务品种,积极开展中间业务。要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开展新业务。要将业务品种的创新提高到保证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中国农村商业银行应将发展中间业务定位于银行经营利润的增长点,中间业务收入是新货币政策时期银行收益的重点来源,对商业银行衡量战略转型的重要标志,就是中间业务收入在各项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程度。现有的存贷款,资金清算等业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市场发展的需求了,银行要扩大个人金融业务的服务范围。特别是在网络发展的今天,电子金融产品是必不可少的,如个人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都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代市场经济中有大小客户,针对固定客户或大客户,可以专门设定VIP服务窗口,根据大客户的需求设定特殊的通道,这就有利于客户关系的维系。

创新治理体制促进中间业务发展。中间业务涉及范围广、跨度大,治理较为复杂,尤其是发展初期需要拿出专门力量,实施重点攻关。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成立专门的内部组织机构,对中间业务进行统一的规划治理与协调,加快对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宣传和推广。对中间业务要切实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将压力层层传递到每个单位、部门和每一位员工,力争使中间业务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同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对中间业务进行重点考核,并把中间业务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收益作为考核重点,引入奖惩机制,努力营造一种全员重视和参与中间业务的良好氛围。

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银行要着力提升人员素质。针对老员工,可以采取培训和竞争上岗的方式,进行提升。当对人员有新要求时,银行要积极组织员工培训,不能止步不前。还可以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能力,合理安排工作岗位。针对新员工,可以从招聘做起。确立明确的人员招聘标准,如学历要求,工作年限要求等。这些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素质,使员工能更好地适应银行的发展。

针对银行员工,要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定期进行业务培养,组织学习新的业务知识,还可以组织员工到其他银行进行参观学习,学习新知识后可以进行考核,直接与绩效挂钩,促使员工认真对待。对于专业市场人员要求则更高,不仅要了解银行本身的业务知识,还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向银行提出可行性建议。

结语

在农村信用合作社母体内部改制发展起来的农村商业银行,在与有业务重叠的国有商业银行竞争的同时,如何学习和应对国内外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找出自身的不足,在夹缝中寻得生存之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途径,迎接挑战是需要长期思考探索的一个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在立足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农村商业银行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全面小康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静.对江苏省三家农村商业银行运作情况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3,(10).

[2] 毛定荣.农村商业银行的困境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8).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篇6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需求追随 发展

    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精神,江苏省赣榆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政府、银行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的支持、监督和管理下,在保持县级机构独立法人地位的同时,实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开业。这次的改革是在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初步解决了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为其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制度性基础。同时顺应城区内农村信用社机构服务对象城市化的实际,把农村信用社合并重组为商业银行,既可以解决产权制度问题,又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是一项颇具意义的改革。

    改制后的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下设44个营业网点,其中营业部1个,支行30个,分理处13个。为广大城乡客户、企事业单位提供存贷款、结算、汇兑、、银行卡和保管箱等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改制后,截止201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0.8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8.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1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9.8亿元。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以更快捷的汇兑业务、更丰富的贷款品种、良好的银行信誉和高效的银行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称赞与信赖。

    一、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理论基础

    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Hugh.T.Patrick,1966)提出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及发展方式的变化,市场主体会逐渐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且随之不断变化。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农村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变革。也就是说,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服务不断完善的动力。二是“供给优先”(supply-lead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他认为,供给先于需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经济发展后反过来又促进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帕特里克同时指出,两种模式特点不同,适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因此不同地区模式的选择也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阶段,“供给优先”型模式居于主导地位,而当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需求追随”型模式替代“供给优先”型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休.T.帕特里克的理论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即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产权选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改革,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刀切”。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因此能够达到商业化金融运行的基础,如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信息共享等。此时,农村经济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根据休.T.帕特里克的“需求追随”理论,农村金融应该针对农业、农民对金融的需求来提供商业化的金融服务。因此,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农村商业银行。

    二、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现实基础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趋势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必要性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业已经率先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生产与经营,产业化过程中的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大,储存原材料、抵抗自然风险、建设完善的外部环境,都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而且,发达国家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产业化越是发达的地区对商业金融的需求越强烈。此外,东部地区在农业已经基本现代化的同时,非农产业迅速发展,二、三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及从业人数持续上升,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公司,与城镇中的商业企业没有任何区别,对商业化的现代金融有着天然的需求。因此,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有着商业银行存在的天然土壤。

    (二)农村信用社自身的良好条件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可行性

    在东部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环境良好,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较少,没有政府指令性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相对领先。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信用社是按照商业化在运作,他们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能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信贷资金的投放方向已经与商业银行无异,完全是以盈利为经营目标。因此,对于这样的信用社保留其合作之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顺应形势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是必然选择,使其在以后的经营管理中更加能够名正言顺、无所阻碍。

    (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公平竞争

    除农村信用社外,早已有一部分商业银行把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作为目标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分支机构。因此,将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遵循同样的经营规则,享受同等的待遇,能够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将会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好的满足地区经济、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效遏制非正规金融的滋生,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规范农村金融市场。

    三、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

    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因农而立、服农而存,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为己任,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几十年扎根农村服务的经验以及与农民所建立的紧密联系,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宝贵财富,也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短期内很难实现的独特竞争优势;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商业银行仍将是农村地区网点最多、客户面最广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以及这次改制,已使农村商业银行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资产质量、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也要看到,在国家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层出不穷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不仅有邮储银行的组建及其资产业务特别是涉农业务的不断扩大,有农业银行的加速回归,还有各种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等。可以说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与竞争是很大的。同时农商行自身在综合实力、风险控制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保持自身的行业优势,在把握好服务“三农”的基本业务基础上,开拓业务模式,走出区域经营,提高综合实力,建设成真正治理有效、以盈利为目标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仍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在经营和改革中要面临的挑战。

    (一)把实现银行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起来

    应该说,商业性金融与乡村信贷、小额信贷不矛盾,完全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根在农村,服务“三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又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同样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服务“三农”必须以确保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必须把农村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大潮中。以前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支农责任而忽视农村信用社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以正确的银行经营理念作指引。这些理念包括市值理念、资本理念、质量理念、风险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等。其中,“追求过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和“银行市值的长期稳定增长”应当作为农商行这种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的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经营理念。虽然通过改制,解决了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这个根本性问题,并实施了财务重组、消化了历史包袱,实现了自我发展,但也要看到真正建立好一个现代金融企业,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内功修炼,要在塑造品牌、丰富渠道、创新产品、建设团队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逐步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形成多元化的利润来源

    中国银行业特别是赣榆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现在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渠道还比较单一,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性过强,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并不大,普遍地只有在10%左右,这与国外银行业利润构成中30%以上来自于中间业务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上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也与成本低廉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由我国金融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所决定的。但这种过于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一旦遇到经济周期向下波动,对信贷的需求减少时,要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就是相当困难的。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存贷款之间的巨大利差逐渐缩小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对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要单纯依靠存贷利差来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可能难以为继。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保持利润的稳定增长,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银行业经营管制的逐步放松和混业经营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利润增长点。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资产扩张过程中,抓住中国金融改革开放、金融自由化的大好时机,努力探索更多更广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在未来一段时期里,形成以存贷利差为主导、各种中间业务利润并存的多元化利润来源。

    (三)把握好业务发展及资产扩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

    发展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有质量的发展。只有防范好风险,发展才有质量。农村商业银行一直面临发展不够的问题,发展业务是首要任务,但风险控制仍然是薄弱环节。当前,信贷风险依然是最大的威胁,我们要做的是全面清收不良贷款,加强大额贷款监管,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今,国际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国内商业银行安全运营带来一定风险和挑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各类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和估量,及时调整发展观念和思路,巩固业务发展成果,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建立起一体化的危机应对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篇7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需求追随 发展

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精神,江苏省赣榆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政府、银行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的支持、监督和管理下,在保持县级机构独立法人地位的同时,实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开业。这次的改革是在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初步解决了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为其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制度性基础。同时顺应城区内农村信用社机构服务对象城市化的实际,把农村信用社合并重组为商业银行,既可以解决产权制度问题,又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是一项颇具意义的改革。

改制后的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下设44个营业网点,其中营业部1个,支行30个,分理处13个。为广大城乡客户、企事业单位提供存贷款、结算、汇兑、、银行卡和保管箱等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改制后,截止201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0.8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8.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1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9.8亿元。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以更快捷的汇兑业务、更丰富的贷款品种、良好的银行信誉和高效的银行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称赞与信赖。

一、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理论基础

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hugh.t.patrick,1966)提出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及发展方式的变化,市场主体会逐渐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且随之不断变化。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农村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变革。也就是说,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服务不断完善的动力。二是“供给优先”(supply-lead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他认为,供给先于需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经济发展后反过来又促进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帕特里克同时指出,两种模式特点不同,适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因此不同地区模式的选择也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阶段,“供给优先”型模式居于主导地位,而当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需求追随”型模式替代“供给优先”型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休.t.帕特里克的理论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即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产权选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改革,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刀切”。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因此能够达到商业化金融运行的基础,如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信息共享等。此时,农村经济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根据休.t.帕特里克的“需求追随”理论,农村金融应该针对农业、农民对金融的需求来提供商业化的金融服务。因此,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农村商业银行。

二、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现实基础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趋势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必要性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业已经率先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生产与经营,产业化过程中的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大,储存原材料、抵抗自然风险、建设完善的外部环境,都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而且,发达国家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产业化越是发达的地区对商业金融的需求越强烈。此外,东部地区在农业已经基本现代化的同时,非农产业迅速发展,二、三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及从业人数持续上升,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公司,与城镇中的商业企业没有任何区别,对商业化的现代金融有着天然的需求。因此,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有着商业银行存在的天然土壤。

(二)农村信用社自身的良好条件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可行性

在东部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环境良好,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较少,没有政府指令性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相对领先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信用社是按照商业化在运作,他们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能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信贷资金的投放方向已经与商业银行无异,完全是以盈利为经营目标。因此,对于这样的信用社保留其合作之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顺应形势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是必然选择,使其在以后的经营管理中更加能够名正言顺、无所阻碍。

(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公平竞争

除农村信用社外,早已有一部分商业银行把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作为目标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分支机构。因此,将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遵循同样的经营规则,享受同等的待遇,能够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将会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好的满足地区经济、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效遏制非正规金融的滋生,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规范农村金融市场。

三、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

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因农而立、服农而存,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为己任,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几十年扎根农村服务的经验以及与农民所建立的紧密联系,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宝贵财富,也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短期内很难实现的独特竞争优势;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商业银行仍将是农村地区网点最多、客户面最广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以及这次改制,已使农村商业银行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资产质量、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也要看到,在国家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层出不穷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不仅有邮储银行的组建及其资产业务特别是涉农业务的不断扩大,有农业银行的加速回归,还有各种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等。可以说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与竞争是很大的。同时农商行自身在综合实力、风险控制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保持自身的行业优势,

在把握好服务“三农”的基本业务基础上,开拓业务模式,走出区域经营,提高综合实力,建设成真正治理有效、以盈利为目标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仍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在经营和改革中要面临的挑战。

(一)把实现银行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起来

应该说,商业性金融与乡村信贷、小额信贷不矛盾,完全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根在农村,服务“三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又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同样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服务“三农”必须以确保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必须把农村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大潮中。以前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支农责任而忽视农村信用社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以正确的银行经营理念作指引。这些理念包括市值理念、资本理念、质量理念、风险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等。其中,“追求过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和“银行市值的长期稳定增长”应当作为农商行这种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的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经营理念。虽然通过改制,解决了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这个根本性问题,并实施了财务重组、消化了历史包袱,实现了自我发展,但也要看到真正建立好一个现代金融企业,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内功修炼,要在塑造品牌、丰富渠道、创新产品、建设团队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逐步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形成多元化的利润来源

中国银行业特别是赣榆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现在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渠道还比较单一,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性过强,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并不大,普遍地只有在10%左右,这与国外银行业利润构成中30%以上来自于中间业务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上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也与成本低廉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由我国金融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所决定的。但这种过于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一旦遇到经济周期向下波动,对信贷的需求减少时,要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就是相当困难的。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存贷款之间的巨大利差逐渐缩小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对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要单纯依靠存贷利差来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可能难以为继。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保持利润的稳定增长,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银行业经营管制的逐步放松和混业经营的发展,给银行业带

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利润增长点。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资产扩张过程中,抓住中国金融改革开放、金融自由化的大好时机,努力探索更多更广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在未来一段时期里,形成以存贷利差为主导、各种中间业务利润并存的多元化利润来源。

(三)把握好业务发展及资产扩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

发展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有质量的发展。只有防范好风险,发展才有质量。农村商业银行一直面临发展不够的问题,发展业务是首要任务,但风险控制仍然是薄弱环节。当前,信贷风险依然是最大的威胁,我们要做的是全面清收不良贷款,加强大额贷款监管,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今,国际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国内商业银行安全运营带来一定风险和挑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各类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和估量,及时调整发展观念和思路,巩固业务发展成果,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建立起一体化的危机应对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四)统筹好金融创新和规范管理的关系

我们要努力开发新金融产品,积极地进行金融创新。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需要,也是作为银行业控制风险的需要,是核心竞争力在对客户提供服务和银行自身发展中最现实的体现。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加快,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商业银行自身面临着更高的风险,而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同样地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风险,它们的剩余资金也需要寻求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慷慨地提供信用便利恐怕不足以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它们不仅需要信用便利,而且还需要更专业、更精细的理财服务,需要更多的金融产品来更好地配置财务资源。同时,制度建设要与业务创新同步跟进,规范管理,不断强化监控,提高风险监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此外,银行业的风险控制固然需要良好的制度安排,但通过金融产品交易来转移分散风险,同时又获得盈利机会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大胆地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五)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篇8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小微金融 发展建议

占我国企业总量97.3%的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塔基”,其良好发展对于鼓励自主创新、吸纳社会就业和创新社会管理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近几年不断出台的扶持政策让小微企业看到了曙光,也令一些中小型银行更明确了发展小微企业的战略定位,然而,融资难仍然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且急需配套相应金融服务的关键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立足地方、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理念下重新认识市场环境,把握时机,促进自身与小微企业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一、开展小微金融业务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稳固客户群,开辟新的利润区域

随着公司债券、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大中型企业通过直接融资的规模将日益扩大,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将逐步降低。同时,农民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及农村产业化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产生了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这些为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客观必要性。农村商业银行应依据自身处于农村、服务三农的地理人文优势及决策链短、机制灵活的管理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短、频、快的资金需求,进而拓宽和稳固客户群体,开辟新的利润区域。

(二)有利于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服务地方经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日益重视,而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更应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利用自身人缘、地缘优势协助当地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执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经营理念,切实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进而获得当地居民及中小企业的认可,形成良性循环。

(三)有利于优化自身客户结构,有效分散风险

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大客户的争夺战是越来越激烈,同时大客户对于银行的粘性也越来越差,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审时度势,利用自身优势重点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尽早占领潜力巨大的小微企业贷款市场,实现客户多元化,有效分散风险。同时,积极进行打包、交叉销售,针对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推进私人银行、理财及贵金属等中间业务的发展,提高综合盈利能力。

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建议

小微金融业务是农村商业银行实行战略转型和“二次腾飞”的战略性业务之一,对客户结构、业务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给出几点发展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顺应政策导向,明确市场定位

随着金融脱媒及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银行业的经营环境日新月异,对于由农信社改制而来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必须尽快从依靠传统业务及大中型企业信贷模式中走出来,重新认识小微企业,把其“缺点”看成“特点”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实施蓝海战略。顺应政策导向,坚持改制不改向,深化“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理念,从盯住大中型企业客户“锦上添花”放贷款,到为小微企业“雪中送炭”,真正以服务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同时,转变小微贷款只是协助政府实施的扶贫手段认识,事实上小微信贷是农商行推动利润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在未来残酷的金融竞争中屹立不倒的核心支撑。

(二)优化小微信贷部门组织结构

现在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已设立了小微金融部,在二级支行也设立了小微企业专营中心。但是在二级支行里,客户经理往往承担着贷前调查、业务营销和贷后管理等不相容职责。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很难保证客户经理能严格执行贷前全面调查,贷后持续重视风险预警信号。为此,建议在小微企业专营中心设置业务营销部、信贷审批部、风险管理部三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制衡的部门,其中,业务营销部主要负责前期信贷市场开发、客户需求调研、细分客户类型,受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并收集贷前所需资料;信贷审批部主要负责评定客户信用等级并建立客户信用数据库,根据客户特点及需求并结合自身产品种类实施审批授权;风险管理部主要负责风险控制和贷后追踪监管,及早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降低风险。

(三)加强信贷产品创新,优化业务操作流程

因前期对于小微金融业务重视不够及小微企业自身类型多样、经营模式灵活多变等原因,目前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种类不多且创新不足,不能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真正有效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农村商业银行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经营手段大胆创新和突破,建立以“量化的市场调研、简化的业务流程、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为目标的小企业专业服务体系,提升小企业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调研产业链上各个角色的利益关系及利益诉求点,分析它们金融需求的特点及经营周期各阶段的现金流入、流出和沉淀特点,针对小企业成长初期、快速发展期、成熟期等各阶段测算融资需求额度,配套特色产品和服务方案,形成特色产品与全方位服务并行的金融服务体系。

(四)创新风险管理理念和工具

从监管统计数据看,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比企业贷款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其中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比平均水平高出四倍,因此,做好小微金融必须以守住风险底限为根本前提,而创新风险管理理念和工具是必由之路。首先,加强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在全行范围内营造重视风险防范或控制的氛围,培养信贷风险管理文化,让员工认识到如果控制不好风险造成坏账,之前的工作和付出都将付之东流。其次,对信贷管理人员的进行持续培训,加强对员工素质的培养,通过培训专业的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人员,提高其业务技能、对风险的敏锐度和道德守法意识。再次,借鉴和参考国内外比较成功的银行小微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风险识别、风险计量方法,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和风险量化技术对以信用风险为主的各类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对贷款进行质量监测和早起风险预警,防范化解风险。

(五)建立与业绩挂钩的约束激励机制

针对微小企业业务特点, 农商行要制定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侧重对信贷人员的正向激励,将信贷人员收入与其业务量、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 形成责、权、利相结合机制,充分发挥信贷人员在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对小微企业信贷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营销潜力和活力,达到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人员三方共赢。

三、结束语

2013年7月20日起央行开始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七折下限,同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贷款利率的放开意味着企业融资渠道将多元化,将促使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如大中型企业将更多通过债券、股票来直接融资,为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留出更大的空间,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农村商业银行要以此为契机,顺应金融环境变化,加快小微产品创新,利用人缘、地缘优势快速抢占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郭锋,王玉梅.浅析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时代金融, 2013(01).

[2] 何虹.促进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J].金融与经济,2011(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