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8篇

时间:2022-04-17 00:30:00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1

为了能更好的传达嘉华情感文化,增进消费者对“嘉华珠宝”的印象和记忆,以品牌带动销售,现制订本活动方案。主要是借助“母亲节”这一事件,以“嘉华珠宝”名义传播“母亲节”概念,提醒目标消费者对“母亲节”的关注,引发其对“母亲节”的庆祝活动,使“母亲节”深入目标消费者情感深处,从而起到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指名购买率的营销目标。

二、目的

1、为天下所有的母亲送一份真诚祝福

2、带动嘉华店内产品销售

3、承载嘉华品牌“万种情怀,由我表达”的品牌使命

4、传递传统婚姻观念,确立嘉华珠宝婚庆市场第一珠宝品牌的市场地位

三、主题

感恩母亲,珠宝传情!

四、目标市场

迎合目标消费群心理,满足情感需求。

目标人群是25岁~45岁之间,在政府机关、企业担任中高层职务的人士。由于工作繁忙,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一般较少,特别是与父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更少,所以一般都存在“回报养育之恩”的心结,可以引发其潜在情感需求。

五、活动时间

5月11日—5月14日

六、活动内容

1、凡活动期间光临嘉华珠宝店的顾客,均可领取康乃馨一枝。

2、在嘉华店内消费满5000元以上(折后价),xxx婚纱影楼为您的父母免费拍摄婚纱照一套(执行方式:可在当地联合一家婚纱影楼,另外设计一套简单的婚纱照系列,并以“献给母亲的爱”为套系名称。)

3、结婚13周年以上的母亲,可凭相关证件,到嘉华珠宝领取精美礼品一份。(名额有限,赠完为止),并可享受折上8.8折优惠。

七、宣传方式

1、城市主要街道悬挂“母亲节”内容条幅

5月11日~13日,在城市人流量大的街道高密度悬挂条幅,以“嘉华珠宝”的名义,采用富有煽情色彩的语言提醒大家关注“母亲节”,形成浓厚的节日气氛。

2、发送“母亲节”亲情短信;短信发送活动内容。

5月11日~13日,以“嘉华珠宝”的名义,向 “嘉华珠宝”新老顾客发送“母亲节”精彩短信,提醒消费者5月13日是“母亲节”,以情感交流打动消费者。5月9日、10日,通过短信发送活动内容,告知目标消费者5月11日~13日“嘉华珠宝”的活动内容,以及开展活动的主要地点。

条幅及短信可选内容:

1、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是儿女们感情的温度表。人生最圣洁、最美好的,就是母爱。

———————嘉华珠宝

2、妈妈,您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今天是母亲节我想对你说:“妈妈我爱您。”

———————嘉华珠宝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祝母亲节快乐!

———————嘉华珠宝

4、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亲——您是我至上的阳光,比钻石更夺目。

———————嘉华珠宝

5、感恩母亲,珠宝传情!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2

到底语文课堂文本的阅读之道在哪里?我幻想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断听课,阅读一些相关文章,与语文老师交流探讨,在苦苦追寻我幻想的心目中的语文课堂,去发现到底怎样用读来启动语文课堂教学的奥妙。

最近,有幸听了王崧舟老师的一堂课,课题是《慈母情深》,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要寻找的理想的语文课堂吗?

从王崧舟老师身上,我悟到了语文老师多么需要才情、智慧和诗意。长长而又短短的一堂课,我谓之长,是因为这节课早已超出了常规的40分钟;谓之短,是因为这节课让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都觉得意犹未尽。在王老师的课堂上,真可谓“字字如珠玑”,每个字,看似平常,却被挖掘得非常深,这样的“一字功夫”应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学习的。

“孩子们,‘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母亲明明把一元五角给了我,一分不少,一句话没说我,按理我应该高兴才对。但是此刻的我没有丝毫的高兴、丝毫的喜悦、丝毫的欢欣,只有眼泪擦洗过的四个字――鼻子一酸。”对此,学生感悟不到,怎么办?

读,再读,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教师再范读,学生再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么浅显的道理,可为什么在我们老师的课堂上,却全变成“告诉”了呢?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这是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被王老师抓住了,成了这节课成功的一条非常重要的主线。

“想象一下,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想象一下,明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想象一下,去年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想象一下,明年、后年、又一个后年,母亲将来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当课进行到这里时,我的心中只充满了一个问题:王老师还会怎样去演绎课堂?

还有哪些地方令你鼻子一酸?看来,王老师依旧没有脱离设计好的主旋律。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按理来说,三句话可以合成一句话,按理来说,“我的母亲”只用一个放在前面就行了。为什么这样呢?

比较句子: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在这一环节,我发现,高明的王老师竟把电影中的“慢镜头”引入了课堂。随着慢镜头的推进,学生也逐渐地进入了形象的情节之中。

“闭上眼睛,师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你看到了什么?还看到了怎样的背?你还看到了母亲的背吗?你看到了母亲的肩甲骨吗?这是我母亲的背吗?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的背是怎样的?

“闭上眼睛,继续看!师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你看到了怎样的脸?这是我母亲的脸吗?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拥有一张怎样的脸?”

“闭上眼睛继续看!师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当这节课在满文军的《懂你》中结束时,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课堂成了艺术!

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王老师引领孩子们读出了意、研出了情、悟出了境、品出了韵,精致和谐而又恢弘奇崛,缜密细腻而又大气开放。学生不仅思绪如滔滔江水般喷涌而起、一泻千里,同时又无疑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精神洗礼。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3

关键词 高年级;阅读教学;整合;语用能力

新课标呼唤新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但教师们更多地还是依照“老经验”,将“教材内容”当成语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把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思想情感的感悟方面。崔峦教师曾说过“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这句话很正确,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学生的角色依旧是收纳知识的机器,课堂留给学生进引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时间很少。这样的课堂结构高耗低效,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大。

人教版教材多数按人文主题设计教材单元,相对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特点。单元中围绕一个主题词,把读写口语交际或综合实践活动加以优化整合,使之彼此渗透,互相联系,留出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为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需要对课堂的教学结构和方式做一定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应有效整合单元教材,构建“自学解决字词――接收信息――解决疑难问题――研读特色片段――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方式。

一、解决字词关

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自学能力,在预习的环节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自主解决本单元的所有字词。在进入单元学习的第一节课,教师安排学生组成四人小组,互查字词掌握情况,并对存在较多错误的读音和难理解意思的词进行难点突破,最后通过听写或造句等方式进行巩固。教师每学期第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就是提出预习要求,并在学期初的训练中不断地督查、普及,让更多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小组的互动中提高自学能力。

例如阅读课的预习要求可以设置为:①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②画出文中喜欢的词语,不知道意思的查字典,并给课后的生字组词。③边读边想,从哪些词语、句子、片段中,接收到哪些信息或疑难问题?写写批注,以备小组交流。每天的预习要点可以根据课时情况和作业量的把控分点进行。

二、通读单元课文,交流阅读信息

根据预习要求,组织四人小组学习交流自学(预习)的收获,重点交流各自接收了哪些信息。此环节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改变了以往课堂上的发言者仅仅只有几位胆大、勇于发言的学生主导课堂的局面。在小组交流信息的过程中,人人需要发言,这样学生的实践面大了,尝试自由表达的阵地有了。教师是引导者,在小组交流信息后派代表向大家汇报信息,再有教师适当引领和点拨。如此循序渐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自然也会提高。

三、学会质疑,解决重难点

语文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于是处处都要不停地追问,直到教师自己把重难点全部讲解一遍才放心。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的进度也是有限的,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呢?最有效的方法是放手试试,看看学生自己能学多少。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先在小组中讨论,看看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的再提交到课堂解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揭秘者,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要选取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例如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篇精读课文和《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两篇略读课文。这四篇课文,虽然选材的角度各不相同,但在写法上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来体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无私。通读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必太小,甚至可以提出大问题,如对本单元几篇文章中父母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看文章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对原因的寻找表述就是学生自己对课文的初解。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堂上教师稍放手,学生的各抒己见就会形成,对学生的思维空间的拓展及阅读质量也会得到提升。

四、研读有特点的片段,感悟有特色的表达方式

再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译文,学生对内容的认知是了解,但对于实际生活的拓展并不能很好地延伸。而《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两篇,虽是略读课文,内容浅显,但表达有特点的片段较多,可以让学生多花些时间感受语言的魅力。

1.品味对话,初学短语式的对话。两篇课文都有很多的短语式的对话,通过对比,感受两位妈妈的内心 世界。

在本组课文中,学生第一次发现对话中可以不加提示语,省略号也可以这么多。《慈母情深》中这段对话特别简短,读起来感到短、快,简洁到不能再简洁了,好像多说一个字就是浪费一样。因为在这样简短的对话背后是一颗为了一大家子而情愿自己操劳、忙碌的慈母心。话语重复,“我……”“我……要钱……”读到了“我”的没有勇气,连话都说得断断续续。这样的对话描写形象地表现出车间内的忙碌和嘈杂,也使人物语言与人物个性、生活环境保持了一致性。

感悟了《慈母情深》,再读《学会看病》中的特色片段,学生对人物特点及文章的表达特点也就明了了。通过对比整合教学,减少了授课时间,却加深了阅读感受,练习的机会也多了。

2.特色的“慢镜头”和“快镜头”的对比。以《慈母情深》为例。

镜头一:“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镜头二:“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忙碌……”

通过对比朗读,学生会发现镜头一的句子将“我的母亲”倒置,并进行多次反复,这样的表达效果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画面中母亲的挺背――转身――抬眼望都是那么艰难,读者仿佛与作者一样亲眼看到了母亲的背、脸以及眼睛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变化,她是那么疲惫、劳累。作者也感受到了母亲赚钱养家的辛苦,这样的句子字字有真情。而镜头二恰恰让人感觉是个快镜头的画面。这个句子中“立刻”也多次反复,但同样让读者感受到母亲挣钱的不易与生活的艰辛。

另外心理活动的大量描写也十分之妙。例如《学会看病》的第21自然段到27自然段,写出了母亲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变化,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中,体会到母亲的感情变化线索: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从而习得以心理活动,情感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写法。

五、梳理有特点的表达方式,读写结合

以上板块的整合学习在课时上的盈余可以多进行言语实践活动,可以把课内与课外生活经历有意识地沟通起来,进行比较,多元解读体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梳理单元中有特点的表达方式。以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教材为例。

(1)学会选合理场景。在本组教学后,学生对没有提示语的对话模式很感兴趣,那这样的对话用在哪些场景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梳理后总结:当对话的双方一直在进行谈某个话题时,就可以使用不加提示语的分段式对话。如:争辩、赶时间时的交流、两人的讨论等,这样的表达简短明了。

(2)表达有特色的表达方式的模仿。文中的快镜头的句段的学习模仿,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事件中呢?如迟到了,运动会的短跑比赛,人物的特写:风风火火的她(他)……

(3)大片段心理活动描写素材的收集,学生谈到了:考试中的偷窥,做事理亏了,做了错事,或独自一人要解决没有经历的事等等,都会有很大的心理波动,需要用上心理活动的描写。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4

母亲节主题班会策划方案一

一、活动目的:

1、了解母亲节的来历,知道母爱的伟大;懂得珍惜亲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懂得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养育之恩、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道德准则。

2、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并学会感恩。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

3、使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会关心他人,能积极主动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活动内容:

1、通过下周一(5月6日)国旗下演讲,进行全员发动,宣布我校感恩母亲节活动方案。

2、学校组织开展一次感恩母亲节诗歌散文朗诵比赛,各班在班级开展预赛推选选手参加学校比赛。

3、班级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召开《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养育之恩,使学生认识到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写给父母一封信,抒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可以把一些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感谢妈妈的话大胆表达出来;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做饭、拖地、洗脚等);开展一次感恩卡制作活动:自制一张送给父母的感恩卡,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送一句祝福语。

三、活动要求:

1、充分重视各班要以此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强势开展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活动。

2、加强指导班主任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认真做好活动的指导工作,主题班会要指导学生提前进行分工准备。感恩卡在活动后各班推选10张参加学校评比和制作展板。

3、注重实效各班要在开展此项活动的基础上,将感恩活动的内涵,进一步延伸,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感谢与关怀他人,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了解体会父母师长的辛劳,懂得助人以及回馈他人,培养感恩的心,做一个感恩的人。

母亲节主题班会策划方案二

活动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行为表现爱自己的妈妈。

2、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内容:

活动一:语言活动学说妈妈我爱你,妈妈你辛苦等爱的鼓励的话。

活动二:综合活动

帮妈妈做一件小事情,用相机或者DV记录下来,班级老师编辑到一起,制作成视频进行分享。比如:在家帮妈妈拿东西,做妈妈的小助手。

活动三:美工活动

制作一张简单的小贺卡,可让幼儿剪一些喜欢的图案活动花型贴在贺卡上,也可让幼儿自由装饰,最后教师帮忙再写一句最想说给妈妈的话,制作完送给自己的妈妈。

活动四:歌唱活动

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不再麻烦好妈妈》

活动五:节日绘本分享

给幼儿讲一讲这些故事《给妈咪的礼物》、《猜猜我有多爱你》、《妈咪我来帮帮你》等,引导幼儿通过绘本感受妈妈的爱。

中班活

1、能够主动说出对妈妈的爱

2、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培养幼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一:谈话活动

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围绕感恩话题进行妈妈,我永远爱您的主题谈话。

DV拍摄,幼儿将自己想说的话用DV视频记录下来,母亲节当天在大屏幕播放。

手工制作漂亮的花裙子,送给妈妈最美的裙子。

活动四:综合活动

组织幼儿画一张绿色健康饮食食谱作为送给所有妈妈们的母亲节礼物。

活动五:歌唱活动

祝福我的好妈妈,鼓励孩子们用稚嫩而美妙的歌声为妈妈祝福!歌曲分享:《爱的人间》、《感恩的心》等。

大班活动

1、幼儿能够知道5月8日是母亲节。知道母爱的伟大。

2、能够用各种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3、体会妈妈的艰辛,培养幼儿尊重妈妈的情感。

活动一:语言活动

《我的妈妈长的什么样子》,每一个小朋友的妈妈都长的不一样,而你是否有仔细观察过你的妈妈呢?请每个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妈妈。

活动二:绘画活动

《我的妈妈》绘画,将妈妈的样子用画笔画下来,教师进行装饰后布置在班级墙面上。

活动三:综合活动

《我给妈妈寄封信》,选择一个妈妈可以收到信的地址,给妈妈一个惊喜。教师可以帮幼儿写上幼儿想说的话,或者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妈妈要说的话,每人准备一个信封,写上幼儿提供的地址,寄给妈妈最美好的祝福。

活动四:社会活动

《我和妈妈有一个约定》,和妈妈定下一个属于只两个人的约定。比如:幼儿每天晚上帮妈妈捶背、按摩;妈妈可为幼儿讲故事,或进行亲子游戏。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5

母亲节主题班会策划方案一

一、活动目的:

1、了解母亲节的来历,知道母爱的伟大;懂得珍惜亲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懂得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养育之恩、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道德准则。

2、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并学会感恩。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

3、使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会关心他人,能积极主动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活动内容:

1、通过下周一(5月6日)国旗下演讲,进行全员发动,宣布我校感恩母亲节活动方案。

2、学校组织开展一次感恩母亲节诗歌散文朗诵比赛,各班在班级开展预赛推选选手参加学校比赛。

3、班级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召开《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养育之恩,使学生认识到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写给父母一封信,抒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可以把一些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感谢妈妈的话大胆表达出来;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做饭、拖地、洗脚等);开展一次感恩卡制作活动:自制一张送给父母的感恩卡,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送一句祝福语。

三、活动要求:

1、充分重视各班要以此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强势开展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活动。

2、加强指导班主任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认真做好活动的指导工作,主题班会要指导学生提前进行分工准备。感恩卡在活动后各班推选10张参加学校评比和制作展板。

3、注重实效各班要在开展此项活动的基础上,将感恩活动的内涵,进一步延伸,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感谢与关怀他人,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了解体会父母师长的辛劳,懂得助人以及回馈他人,培养感恩的心,做一个感恩的人。

母亲节主题班会策划方案二

活动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行为表现爱自己的妈妈。

2、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内容:

活动一:语言活动学说妈妈我爱你,妈妈你辛苦等爱的鼓励的话。

活动二:综合活动

帮妈妈做一件小事情,用相机或者DV记录下来,班级老师编辑到一起,制作成视频进行分享。比如:在家帮妈妈拿东西,做妈妈的小助手。

活动三:美工活动

制作一张简单的小贺卡,可让幼儿剪一些喜欢的图案活动花型贴在贺卡上,也可让幼儿自由装饰,最后教师帮忙再写一句最想说给妈妈的话,制作完送给自己的妈妈。

活动四:歌唱活动

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不再麻烦好妈妈》

活动五:节日绘本分享

给幼儿讲一讲这些故事《给妈咪的礼物》、《猜猜我有多爱你》、《妈咪我来帮帮你》等,引导幼儿通过绘本感受妈妈的爱。

中班活

1、能够主动说出对妈妈的爱

2、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培养幼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一:谈话活动

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围绕感恩话题进行妈妈,我永远爱您的主题谈话。

DV拍摄,幼儿将自己想说的话用DV视频记录下来,母亲节当天在大屏幕播放。

手工制作漂亮的花裙子,送给妈妈最美的裙子。

活动四:综合活动

组织幼儿画一张绿色健康饮食食谱作为送给所有妈妈们的母亲节礼物。

活动五:歌唱活动

祝福我的好妈妈,鼓励孩子们用稚嫩而美妙的歌声为妈妈祝福!歌曲分享:《爱的人间》、《感恩的心》等。

大班活动

1、幼儿能够知道5月8日是母亲节。知道母爱的伟大。

2、能够用各种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3、体会妈妈的艰辛,培养幼儿尊重妈妈的情感。

活动一:语言活动

《我的妈妈长的什么样子》,每一个小朋友的妈妈都长的不一样,而你是否有仔细观察过你的妈妈呢?请每个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妈妈。

活动二:绘画活动

《我的妈妈》绘画,将妈妈的样子用画笔画下来,教师进行装饰后布置在班级墙面上。

活动三:综合活动

《我给妈妈寄封信》,选择一个妈妈可以收到信的地址,给妈妈一个惊喜。教师可以帮幼儿写上幼儿想说的话,或者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妈妈要说的话,每人准备一个信封,写上幼儿提供的地址,寄给妈妈最美好的祝福。

活动四:社会活动

《我和妈妈有一个约定》,和妈妈定下一个属于只两个人的约定。比如:幼儿每天晚上帮妈妈捶背、按摩;妈妈可为幼儿讲故事,或进行亲子游戏。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6

我所上的《金色花》一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获得些许的赞扬。反思本节课一个个真实的情景,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建构活力课堂颇有感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金色花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语文金色花教学反思范文一《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 “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吟读”环节中,为读好最后两节,指导学生分析语言的句式排列;在“解读”环节中充分利用点评,指引学生在解读中赏析语言。这样的安排简化头绪,为学生赢得更多朗读和思考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语文金色花教学反思范文二我所上的《金色花》一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获得些许的赞扬。反思本节课一个个真实的情景,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建构活力课堂颇有感悟。

1、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课堂

程少堂老师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富有学科个性和教学个性的审美快感。

在《金色花》一课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学生读得非常认真,虽然读得不是很好。于是在我的启发诱导之下,有不少的同学大胆地用稚嫩的童声来读,重音、语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例如冯尔学当读到“我不告诉你”时,那稚嫩的略带撒娇的童声引起在场听课老师及同学们的笑声。

2、关注动态生成,把握瞬间精彩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就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他还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引领课堂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金色花》一课时,我在课的结尾设计了一个环节:以“假如你在妈妈生日的这一天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会变成什么呢?” 请学生倾诉内心至爱。有一个男孩子说,会趁妈妈出去的时候,偷偷地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把家里的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也有同学说,希望变成一架飞机(一艘轮船),让妈妈乘坐到世界各地去旅游。也有同学说,希望变成一棵树,春天勤生绿叶,长得枝繁叶茂,夏天母亲可以在树下乘凉,为她遮风挡雨,秋天树上的果实成熟了,母亲可以摘下解渴,如果她需要钱了,就砍掉自己身上的树枝去卖……我以及听课的老师都被同学们的真情深深打动了。在这种氛围中,许多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都纷纷发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我说出了此番结束语:同学们,沐浴着母爱成长的你们要懂得加倍地回报,去爱你们的母亲,爱你们的同学,爱你们的老师,爱祖国和人民。愿你们在被爱与给予中拥有一个丰富美好的人生!”

在这里,学生在老师营造的和谐的对话氛围中,与本文对话、与自我对话,敞开心灵,思绪飞扬,从而在熏陶感染中建构起新的思想链条,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在课堂上,没有纯粹的理念,一切细节同时都是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人所上的《金色花》一课在许多细节处理上反映了教师的理念仍有待转变。如:问题的探究未够深入,学生的思维仍受着老师的操纵。我想,要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归根结底还是要转变理念,提高自身素质,让语文课因每一个富有个性的“我”而精彩吧。

语文金色花教学反思范文三《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 “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 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7

【关键词】对外汉语;听力课程;辅助教学资源;公益广告

根据教育部网站的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来华留学生的总人数已达到39万余人,分布在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目前,在高等院校中,留学生(长期进修)的汉语课程设置基本分为综合课和单项技能训练课。综合课是承担语言教学任务的主要课型,是必修课。后者包括口语课、听力课、汉字课等课型,这些课程是单项技能的强化训练,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是综合课无法取代的。其中尤以口语和听力为重,也是留学生的必修课。

一、听力课的现状

在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听是排在首位的,也必须排在首位。因为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首先要听,“听”是信息输入的一个过程,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大脑的分析判断,然后才进行信息输出,也就是“说”。如果在第一步“听”的问题上出现了错误,那么就无法进行第二步信息的输出,即使是“说”了,也一定是所答非所问,并不能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虽然听力课是如此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听力课却始终不能尽如人意。学生们往往会感到听力课无法真正帮助他们提高听力水平,走出教室以后还是听不懂中国人说话,看不懂中国电视。因此对听力课的重视程度很低,认为是可上可不上的。即使是上听力课,也有一些人会觉得听力课很无聊,在听录音的过程中昏昏欲睡,使得课堂气氛沉闷,进而逐渐丧失对听力的兴趣。而对课程的轻视和兴趣的缺失,反过来又导致了学生听力水平进步缓慢,造成了恶性循环。在我校每学期对留学生进行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中,各个年级学生对听力课程的总体满意度总是会低于综合课和口语课。而其中“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技能”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两项又是满意度最低的。学生们普遍认为听力课难学。

另一方面,老师也认为听力课难教。由于课型的限制,听力课无法向口语课那样,组织大量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练习。不管教学方法怎样改革,怎样创新,首要的目标都是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即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要求,依照教材来进行授课。听力课不可能没有一本教材作为依托,而目前各种教材中,听力文本的内容多以听力技巧的训练为基础,很难兼顾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肯定会有大量的时间是听的时间,而听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无法强迫学生完成的。

教师既无法抛弃教材进行自由发挥,又无法让教材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兴趣,切实提高听力水平。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辅助的教学资源,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二、歌曲、影剧等几类资源的优势与局限

在补充资源的选择中,最简单、最传统的一项便是中文歌曲,尤其是当下的流行歌曲,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加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然而将歌曲作为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存在着先天的缺陷。首先,歌曲中汉字的发音并不是标准发音,而是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发生变化,这与对外汉语强调学生掌握标准语音的目标相悖;其次,歌曲中的歌词诗歌化明显,这本是歌曲应有的特点,然而诗歌化的语言往往会忽略语法结构,并不能直接用于语言交际,这样也很容易给学生造成迷惑和困扰。因此中文歌曲并不是课堂教学辅助资源的一个好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手段日益常态化,越来越多的影像与声音相结合的视听资源,如影视剧、卡通片、纪录片等,进入了我们的选择范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 25%,如果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则能够接收知识约65%”视听教学的特点在于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实用性和观赏性强,能够同时刺激大脑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从而加强记忆的长期储存。

上述视听资源所展现的情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都是人们日常交际的真实场景,其中的语言真实自然,鲜活生动。将这些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逼真的语言环境,提供立体丰富的语言内容,甚至还包括表情和各种身体语言,这样无疑会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教学效果。

然而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上述视听资源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局限。例如影视剧,虽然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可是时间冗长,利用课堂时间欣赏影片和语言学习往往无法兼顾;纪录片,例如《舌尖上的中国》这样反映中国文化的,内容对留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然而语言又很难做到浅显易懂,能够覆盖大多数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卡通片的语言浅显易懂,而对成年留学生来说,又难免显得有些幼稚无聊。

三、公益广告作为课堂辅助教学资源的优势

能够同时满足时长适中、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创意新颖、内涵丰富的,最合适的就是影视广告。近些年来,影视广告作品已不再只是人们心中简单粗暴的产品推销,而越来越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一年一度的戛纳广告节所展示的广告作品,更是可以媲美奥斯卡大片。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非营利的特殊广告形式,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关注社会性问题,以合乎社会公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和社会风尚。央视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公益广告,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道、诚信为主题,采用故事性的叙事风格,立意新颖,贴近生活,制作精良又饱含人文关怀,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以这些公益广告作为课堂的辅助教学资源,不但具备上述视听资源所共有的优势,还能有效避免其局限,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公益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以直观鲜活的呈现方式和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承载量,将宏大抽象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中国的新气象、新面貌,凝结在短短几十秒的影片中,传递给留学生,引导他们了解或认同中国的价值观。这种文化传播的优势是其他资源无法比拟的。

四、以《别让等待成为遗憾》为例

该广告时长44秒,全部广告词共96个字,内容如下:

(画面一:一个母亲蹲在自己要去上学的儿子身边,帮他整理衣服)

母亲: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

(画面二:母亲站在比自己高一头的儿子身边)

母亲: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

(画面三:儿子终于与心爱的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母亲: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

(画面四:奶奶坐着,孙女贴靠在奶奶温暖的怀抱里)

孙女:奶奶,等我长大了,就让你享福哦!

(画面五:母亲独自在家,生病晕倒,儿子在外奔波)

儿子:妈,等有时间了,我带您出去好好玩几天。

儿子:妈,你等等我,你再等等我!你再等等我!

(画面六:母亲的病床前)

儿子:妈!

母亲:回来了。

(画外音)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这则公益广告无论从语言还是从内容方面,都非常适合作为辅助教学资源加以应用。

首先,全部对白仅有96个字,按照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编制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除了“享”(乙级)和“遗憾”(丙级)以外,其余皆为甲级。因此这段对白适用于经过一个学期以上(350学时左右)训练的所有学生,覆盖面广,对于这两个词,教师只要结合影片稍加解释,学生就能明白,绝不会因为字词的障碍而产生挫败感。

其次,对白吐字清晰、发音标准,都是标准普通话配音,没有方言俚语和俗语,语速适中且音质优美。利于学生听懂并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第三,对白的句式相对简单,复现率高,前三句都是“等你……,妈妈就享福了。”这样简单的结构易于掌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下一步进行拓展型操练做好了铺垫。

第四,从内容上看,该片呈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家庭: 母亲将儿子视为自己的希望,为家庭默默地付出着,直到儿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有了下一代;小孙女对祖母的孝顺,祖母享受着天伦之乐。这些都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紧张忙碌的节奏又冲击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独生子女、空巢老人这些中国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也在短片中反映出来。此外,片中还涉及到一个既取决于主观感受,又受文化价值影响的“享福”这一深层次议题。如此丰富的内容与信息量,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文化教学。最简单的,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家庭,进而了解中国社会;进一层可以引导学生将中国家庭与自身社会形态下的家庭对比,分析异同及原因;再进一步,提出短片中所反映的社会及价值取向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我将这则公益广告应用于初级、中级水平班级的听力课的补充教学中,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要想上好听力课,必打破传统的放录音、做练习、对答案的陈旧模式,但又不能不顾汉语教学的规律性和系统性,信马由缰地随意选取材料进行授课。只有将课本教学与辅助教学资源相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公益广告自身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非常契合,将公益广告作为辅助教学资源,能丰富听力课的教学内容,它是听力课辅助教学资源的一个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刘颂浩.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2001(1).

[2]刘海凤.以影视广告为教学资源的对外汉语视听说课程设计[D].保定:河北大学,2014

[3]娄玉娟,梅忠波.图式理论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学术月刊,2007(7)

[4]冯维刚.视听说教学及其教材的编写[J].世界汉语教学,1995(4)

[5]赵妍.让中文影视剧走进对外汉语听力教学课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8)

[6]王多明主编.中国广告词典[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7]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6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8

    关键词 《弟子规》 孝 境界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位列“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首。

    在古人看来,履行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1。但是,由于受“五四”以来“打倒孔家店”的影响,加之市场经济的冲击,当前人们对“孝”存在很多狭隘、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本文以《孝经》和《弟子规》为依据,尝试性剖析“孝”的三重境界,以期完整、准确地理解“孝”的含义。

    《孝经》借孔子与曾子的问答,提出了“孝”的三重境界:“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2 事亲,即敬养父母,是孝的原初境界,也是其他道德原则的伦理基础;事君,即忠君爱国,是孝的扩充境界,体现了孝与忠的完美结合;立身,即爱众亲仁,是孝的升华境界,体现了孝与仁、爱的有机统一。《弟子规》则以简单质朴的语言,分别阐述了“孝”的三重境界。

    一、孝的原初境界:敬养父母

敬养父母是孝的原初意义,是忠君爱国和爱众亲仁的伦理基础。按照《弟子规》的论述,敬养父母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生事爱敬、死事哀戚,养父母之身。为人子女者,在平时要多关心父母的饮食起居,做到“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根据季节和时令变化,积极、主动地满足父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父母生病时要悉心照料,做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照顾父母按时服药,注意父母生病期间的饮食禁忌,防止病情恶化;如果父母不幸去世,要按时祭祀父母的亡灵,做到“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其次,谨遵教诲、恭聆训勉,悦父母之心。为人子女者,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遵父母的教诲,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用恭敬的心态,及时回应父母的呼唤,努力落实父母的命令,严谨遵奉父母的教诲;在行为习惯上要顺承父母的心意,做到“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努力改正和去除那些令父母厌恶的做法或习气,让父母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在处理兄弟姊妹的关系时要团结和睦,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礼让。

    再次,弘扬美德、劝谏过失,厚父母之德。为人子女者,要努力继承和弘扬父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启蒙经典《弟子规》,用简单质朴的语言阐述了“孝”的三重境界。其中,敬养父母是孝的原初境界,是其他道德原则的伦理基础;忠君爱国是孝的扩充境界,体现了孝与忠的完美结合;爱众亲仁是孝的升华境界,体现了孝与仁、爱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弟子规》 孝 境界

母的美德,牢记“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做到“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弘扬和彰显父母的美德与教诲;如果父母在思想或行为中存在某些不妥当的地方,要善巧方便地予以规劝,做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以恭敬、柔顺的语气和态度,努力劝谏父母改正错误,当劝谏不奏效时,仍然要保持耐心和恭顺,做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二、孝的扩充境界:忠君爱国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里,“孝”并非单纯局限在子女与父母之间,而是可以扩充和迁移的。“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3“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4 在当代社会,“忠君爱国”早已没有了封建时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专制和愚忠色彩,取而代之的是对国家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和对领导的尊重与服从。《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其可贵之处在于:它没有泛泛地空谈“忠君爱国”的口号,而是从人们的日常行为入手,把忠孝思想贯穿在待人接物当中,体现在人们履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上。

    在对待各级领导方面,《弟子规》要求人们“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保持谦虚和恭敬的态度;“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注意必要的礼节礼貌;“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运用合适的语音语调。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时,《弟子规》要求人们“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努力向思想进步、业务精良的同事学习;“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时时警醒自己,忠于职守,发奋工作;“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不介入同事之间蜚短流长的议论,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对待本职工作上,《弟子规》要求人们“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耐心细致地完成上级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既不拈轻怕重,又不粗心大意;“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勇于正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失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改正错误。

    三、孝的升华境界:爱众亲仁

自汉朝以来,中国的历代君主均崇尚以孝治天下。这其中当然会有“愚民”的成分存在,但更多的,是统治阶级希望通过对孝道的宣传和弘扬,达到教民亲爱、移风易俗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要把对父母的孝敬之情,升华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众亲仁境界。

    这也就是《孝经》里讲的:“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5《弟子规》对于孝的升华境界的论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爱众。古人认为:“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6 为了履行孝道、敬养父母,为人子女者必须恭敬地对待他人。受此思想影响,《弟子规》提出“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主张用慈悲仁爱之心,普遍地对待一切人民,而且要努力做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把对父母的孝升华为对人民的爱。

    其爱众思想表现在:与人交往要有平等心,“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待人接物要有恭敬心,“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对他人的善行善举要有随喜心,“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对他人的缺点错误要有包容心,“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对他人的帮助要有感恩心,“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亲仁。为了履行孝道、敬养父母,为人子女者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防止出现“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后果。这种对自身修养的重视,在《弟子规》里升华为了“亲仁”的境界。由于“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所以在结交朋友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拣择,做到“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否则就会“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那么,怎样判断谁是仁者呢?《弟子规》给出了三条参考标准:“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从外表判断,仁者举手投足透着稳重和威严,令人折服;从言语判断,仁者讲话真诚坦率,不顾虑重重;从态度判断,仁者温良恭俭让,不奴颜媚骨或哗众取宠。

    参考书目:

[1]《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2]《孝经·士章第五》。

    [3]《孝经·广扬名章第十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