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8篇

时间:2023-01-10 06:53:23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

篇1

关键词:军队 装备质量 信息化

开展装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推进装备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军队装备质量管理水平、完善装备质量管理体制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装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效益的需要。

一、装备质量信息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展开,传统落后的质量信息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对装备质量信息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共享性的需求。现行装备质量信息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装备质量信息管理手段落后,效果差。目前,军队装备质量信息管理处理方式以手工和半自动化为主,质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缺乏科学管理,数据科学性较差[1]。

(2) 装备全寿命周期质量数据完整性、时效性差。我军装备质量信息的管理缺乏统一标准、统一模式,致使装备质量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局限于某一时期、范围或阶段,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科学性得不到保证。

(3)装备质量信息共享性差,利用率低。质量管理系统局域网建设尚不完善,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在物理上基本是完全隔离的,加上网络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4)装备质量信息反馈不及时。装备质量管理中,基层与领导层、部队与地方工业部门的质量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充分,造成装备质量信息传递滞后,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2]。

二、装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一)基本功能分析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目标是将分散的质量信息通过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处理,及时地传输到相关部门,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质量数据处理功能:对各种形式的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传输、处理、检索、查询等。

(2)质量管理规划功能:对质量管理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提高产品质量。

(3)质量控制功能:对质量管理全系统全寿命过程的监测、控制。

(4)辅助决策的功能:对未来可能的结果进行预测,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

(二)结构框架分析

如图1所示,从管理层次上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系统,其层次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层,即战略和决策计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控制层。战略和决策计划层的功能是决定当前和未来的行动,进行战略性规划等;管理控制层辅助日常作业管理;操作控制层完成数据处理和操作等。

图1: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层次结构图

(三)信息流程分析

质量信息流是依靠信息的传递实现的,它贯穿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如图2所示。质量信息的输入由质量管理相关部门完成,对输入的时间、数量、内容等做出定量化的要求;质量信息加工处理包括逻辑处理和数学处理;信息的输出是指经过处理的质量信息向有关部门传递[3]。

图2: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流程图

三、装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一)体系结构模型

通过对军队装备质量管理的调查,依据管理信息系统通用的三层结构模式对系统体系结构进行构建,如图3所示。

图3:装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1)系统层次维

从装备质量管理职能角度划分,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其中,决策层机构为军队装备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机关;管理层机构依据决策层的决策,管理本部门的装备质量工作;执行层机构完成装备质量管理内容的具体实施。

(2)装备类别维

为了实现对装备质量信息的归类处理,方便信息编码分类,结合军队实际分为陆、海、空、二炮以及其他装备。

(3)质量管理相关业务维

根据军队装备管理流程,装备质量管理相关业务主要包括:合同管理、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监督、研制阶段质量管理、生产阶段质量管理、使用阶段质量管理和日常办公等。

(二)总体功能模型

采用IDEF0方法对装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型进行构建,系统总体功能模型的确立,基本反映了系统输入输出的内容,体现了系统的基本功能,如图4所示。

图4:装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功能模型

(三)信息系统流程

装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装备质量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查询以及质量信息的分类、统计、分析、评价、改进等处理功能。根据质量信息是否满足要求分别进行汇总和统计,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质量信息进行分析诊断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中,其信息流程如图5所示。

图5:装备质量管理信息流程

四、几点思考和建议

为实现装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保证系统的实用性、高效性,系统建设必须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标准化:为保证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装备质量信息共享,系统在网络建设、信息规范、技术体制等方面必须统一标准。

(2)保证安全性:必须保证系统的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库系统安全。运用网络安全技术,采用网络分区规划、防火墙、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等对系统安全进行管理。

(3)注重人才培养:系统的建设、运行以及维护需要一支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队伍中既要有技术管理人才,又要有系统设计人员,还要有操作技术、信息装备维护维护人员等。

[参考文献]

[1]胡山林.对装备质量信息自动化管理的探讨[J].国防技术基础,2002,3:42.

[2]焦秋光.军事装备管理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103.

篇2

【关键词】 汽车企业;DYK;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创建

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2012年,全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90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纪录,已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

汽车产销量的极速增加给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家用汽车召回71次,累计台次达2765065辆,汽车产品的质量已关系到汽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能以科学的管理理念和高效而又简捷的管理方式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已成为各大汽车企业的战略需求。

一、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改善、传输和存储,并通过电子平台实现人机对话的管理体系。它是以过程为基础,将若干个相互关联的过程及其子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管理,并通过PDCA循环,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提升。

二、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汽车企业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继承了汽车行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及经验,在把握改善机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升顾客满意度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快速传输质量信息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网络基础上建立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它与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相比,能实现信息录入与使用同步化,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汽车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完善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质量监督、管理和应用的系统,它能实现众多公司若干产品的质量信息汇总和产品质量的自动控制,并能通过系统先期发现和把握改善的机会,通过PDCA的反复循环,实现汽车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

3、有效地节约成本

完善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网络系统,应用多种质量管理软件,对以往和现在产品的质量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给质量改善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

(1)通过质量信息系统能有效地监管各公司的产品质量现况,实现质量目标和实绩的对比,并按实际需求调配和共享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成本的节约。

(2)通过质量信息系统,能自动检测产品质量的波动状态,并自动提示改善时机和改善信息,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的先期改进,避免事后返工的成本损失。

(3)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通过质量信息系统能迅速地收集历史相关信息和改进措施,能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品的质量改进。

4、丰富的历史案例

完善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储存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包括部件的设计、选材、开发、生产、储存、运输、工艺过程和作业标准等),记载着丰富的历史案例(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丰富的信息和案例给新车开发、质量分析、质量改进等带来极大的便利。

三、汽车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许多汽车生产企业开始研发并使用供应商质量管理、装配过程质量管理、售后质量管理等信息平台,并将这些与质量相关的信息构建系统,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DYK作为一个新兴的汽车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倍受关注,公司2009年产销24万辆,行业排名第17位,2012年产销突破48万辆,跻身行业前7强,短短的3年时间,实现了市场占有率的倍增。

DYK在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快速发展,使得它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也倍受关注。DYK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质量目标管理系统、研发质量管理系统、供应商质量管理系统、制造质量管理系统、售后质量管理系统、计量设备管理系统、质量改善系统以及完成车评价系统等8大系统,基本实现了从车辆的设计到最终顾客反馈等系列质量过程的覆盖。DYK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代表了国内主流汽车企业的构建水平,且具有先进性。下面就以DYK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为例介绍国内汽车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构成及其功能。

DYK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名称为GQMS(Global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它将质量管理从目标的设定开始,监控研发质量、部品质量、整车制造质量等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过程,形成基本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1、质量目标管理系统

质量目标管理系统是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通过对各分工厂上一年度质量的实绩统计和新车型开发数量等参数的综合评判,制定各分工厂的质量目标。各分工厂根据起亚总社的质量目标要求,将总目标分解到各个子公司或分部门,以目标完成率作为各公司及部门的质量业绩依据,进行质量监督和考核。

2、研发质量管理系统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设有专门的产品研发系统,但研发系统是高度的机密,所以GQMS系统中的研发质量管理系统主要提供整车生产工艺标准、检查工艺标准、检具、夹具标准以及完成车的评价及扣分准则等。

3、供应商质量管理系统

供应商质量管理系统包括供应商名录、业绩&目标、工艺过程、ISIR(Initial Sample Inspection Report)、产品改善查询系统、产品试验&认证、售后反馈等七个子系统组成。产品改善查询系统包括供应商自我质量改善部分和整车厂反馈的质量问题改善部分;售后反馈系统是整车售后发生的部件质量反馈记录及对其改善的详细信息。

4、制造质量管理系统

制造质量管理系统包括综合现况、问题点现况、车辆别现况、WORST TOP、改善率现况以及基础信息管理等子系统,系统支持车辆从焊装、涂装、总装、入库、发货等过程的检查记录和历史车辆的过程质量查询。

5、售后质量管理系统

售后质量管理系统由车型别理赔现况、理赔信息查询、CSI、SSI 等子系统构成,该系统支持理赔单台账查询,并展开售后旧件返回跟踪管理,实现旧件返回过程管控。系统还支持理赔信息损失分析、车型别理赔分布分析、零部件分布分析、早期故障率分析等质量统计分析等,为整车质量可靠性改进提供有效输入。

6、计量设备管理系统

计量设备管理系统支持计量设备检定、校准或检验的状态查询,并自动提示不符合使用条件的计量设备警示。计量设备系统始终按照设备的检定、校准或检验日期的序列排列,以便信息查询。

7、质量改善系统

质量改善系统分为质量现况、部门别质量改善、部品别质量改善、完成车质量改善、售后质量改善5个子系统。系统自动生成部品及部门别质量现况,并按时间别(年度、季度、月度)质量问题排序。系统支持过程、整车及售后反馈等过程的质量故障及改善过程的信息查询。

8、完成车评价系统

完成车评价系统包含部门评价系统、公司评价系统以及全球评价系统。部门评价系统详细记录整车日常评价的问题点、改善状态等信息;公司评价系统是指由公司级高级质量评审团定期对车辆抽查评价的问题点记录系统;全球评价系统是指由起亚汽车株式会社委派专职人员,定期到世界26个工厂进行车辆质量评价,并记录质量评价结果。

四、国内汽车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不足和改善措施

虽然国内主流汽车企业(包括DYK)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都实现了从质量目标的设定到各过程质量的监控,从而实现对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过程全面的质量管理,但国内汽车企业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还处于初期,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下面仍以DYK为例说明国内汽车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改善需求和方向。

1、整车部件信息

DYK的整车部件除安全气囊、ECU、BCM等核心部件有条形码信息存贮外,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没有录入其它部件的详细信息(发动机、变速箱、FEM模块等仅录入总成加工信息),部品的生产批次仅能通过产量的推算获取。当市场反馈某一部件出现故障需要追溯时,仅能根据该部件的生产批次,推算可能的生产车辆,而不能准确地确定车辆的范围,给车辆的追溯带来了困难。

改善方向:供应商和整车厂识别关键部件(包括摆臂、拉杆、紧固螺栓等),通过条码或适用起点的形式,区分车辆别部件的加工信息,使得车辆的VIN码能与关键部件的加工信息(包括材料、加工设备、工艺参数等)保持一致。

2、生产过程工艺信息

生产过程的工艺信息包括生产过程设备、夹具、检具、环境等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过程信息。DYK部分生产设备(如焊接机械手、烤漆房、制动液或冷媒加注设备等)没有运行状态的存贮功能,而在扭矩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存贮车辆的扭矩紧固信息,但该设备运行信息没有和质量管理系统联网,所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生产过程工艺信息仍处空缺。

改善方向:增加设备的存贮功能,并将设备、夹具、检具、环境等运行参数与车辆的VIN码相对应,运用联网或录入的方式,实现过程信息的全覆盖。

3、分析运用功能

DYK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没有充分运用计算机软件的计算、统计、推理和分析的功能,仅对问题进行简单的排列,如TOP10、改善率等。

改善方向: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功能,通过质量现况统计,系统能综合分析设备、夹具或人员等因素,并运用数理统计、人机功效、FEM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潜在的或系统的改善需求和改善方向。

4、人机对话

DYK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将管理职责和管理要求有机地联系起来,也没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或通讯优势,实现人机对话和管理的自动化。

改善方向:系统综合分析质量信息,并将改善或管理需求按人员的职责进行区分,并通过网络或通讯系统提示相关人员需要管理或解决的事项,系统自动跟踪处理事项,直至形成管理事项的闭循环。

五、未来汽车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质量管理科学的发展,未来汽车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将会融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运用标准化的开发平台和海量的数据资源,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网络化和自动化。

1、整车部件信息通过电子扫描系统自动录入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现在不能实现的整车配件信息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输入成为可能。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扫描,自动识别和存贮整车各部件的条码或电磁信息(在部品内植入电磁芯片),当车辆的某一部件出现故障,能通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查询该部件的诸如设计、材料、试制、生产、检查、设备以及整车使用状态等系统的过程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数据与该部件以往相关故障事例的对比分析,能迅速地分析部件的失效原因或改进方向。

2、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记载车辆的生命周期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与车载电脑的远程对接,跟踪和记录车辆的使用状态。当车辆需要维修或保养时,车载电脑能自动提示客户需要维修或保养的事项,并存贮维修或保养信息(包括更换件的批次等),从而实现车辆生命周期的记载。

3、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网络化和自动化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自动收集、分析和处理相关的质量信息和管理过程,并通过网络自动提示相关人员的质量管理业务,相关人员也可通过网络,查询自己质量工作相关业务的处理状态。这种自动收集、分析和处理相关的质量信息,以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对企业产品质量的自动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网络化和自动化。

六、结语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质是通过网络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网络自动反馈质量信息、控制产品质量过程,并以一种高效而又简捷的管理方式,实现产品质量的全面管理。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做好这一工作。

【参考文献】

[1] 段桂江.集成质量系统实施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

[2] (美)德鲁克.巨变时代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罗键.现代集成质量系统原理与应用[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篇3

[关键词] 质量管理体系;可重构性;QMIS

[中图分类号] F2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9-0074-03

[作者简介] 李小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质量管理、公共管理。(江苏 南京 210098)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体系中,质量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管理工作均由员工操作,导致企业质量数据准确度不高、质量管理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当今企业管理的要求。从日本质量管理的成功开始,新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涌现,“质量至上”的观念逐渐被社会和企业所接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在1987年颁布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在全球范围内规范质量标准,并逐步成为各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按此标准建设自己的质量体系。

我国企业要适应快速多变的国际环境,就必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这必然要求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因此,开发可重构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当今企业和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针对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存在的质量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系统化思想和方法,即可重构的思想和方法,并构建出一个实现此方法的模型――可重构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Qua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QMIS)模型,并按照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法的开发思想,分析开发可重构QMIS的设计方法。

一、可重构QMIS概述

(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现状

作为一个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为多数国家所接受。近年来,由于意识到质量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性,我国各类企业都试图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但是,由于经营理念和管理策略的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很多企业只是做一些表面工作,根本不花时间去研究如何把标准的基本要求与企业的管理体系相结合,提高经营和运营的效率[1]。他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准备认证所需的各种文件,并未把质量认证看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纵观全局,我国的ISO9000质量认证在企业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企业质量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两者的结合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质量认证标准的实施需要以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平台,例如:业务过程的持续改进需要具有良好柔性的信息系统的支持;另一方面企业QMIS的有效运行,需要先进质量管理思想的指导和大量质量信息的支持。

(二)我国企业QMIS的应用现状

随着质量管理理论的演进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管理质量信息的系统,即QMIS――一个参照系统原理、控制理论和信息理论建立的主要从事质量信息服务的管理系统,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企业质量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推动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和信息化水平的发展。

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偏低,这种状况直接制约企业QMIS的实施。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在功能上,大多数企业的QMIS仅局限于与质量相关功能的实现,没有与其他部门进行很好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应用水平较低。(2)质量信息系统对产品的依赖性很大,缺乏适应生产环境变化的能力。系统柔性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以顾客为中心的生产方式。(3)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不高,领导者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整体科技水平不高,QMIS开发受制于自身的科技实力。

(三)可重构的QMIS

1.柔性与可重构性。柔性,本意即:柔韧的、灵活的、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通融的。 20世纪末由柔性企业文化和技术管理两条途径被引入管理学中[2],在这里涉及的主要是后者。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实行柔性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智能技术进行敏捷制造,柔性生产,使整个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代表性、弹性、动态环境适应性以及可重构性等。

柔性需要重构技术的支持。重构既与构造有关,也与系统设计方法有关,它是在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能够动态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实现系统的柔性管理。所谓信息系统的重构实际上是对信息系统柔性的要求,它要求系统能够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迅速对原有系统进行重组,以满足新的要求。

2.可重构管理信息系统的由来。自计算机诞生以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MRPII、ERP等企业信息系统为企业生产带来巨大方便。然而,在信息化进程中企业信息系统面临着来自于各种各样变化巨大挑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所处的业务环境的变化;二是信息系统技术的变化[3]。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集成应用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出现了可重构的QMIS,它可以突破传统质量管理系统的种种限制,满足企业对质量管理的需求。企业开发可重构的QMIS是为了实现全面的、集成化的管理,把孤立的、有限的资源和信息系统经重构后集成为一个具有柔性的、全局统一管理的、能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信息系统。可以说,能够实现上述要求的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可重构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它本质上是利用柔性信息系统对企业进行集成化管理[4]。

3.可重构QMIS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关系。可重构QMIS与其他信息系统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方面,可重构QMIS改变了以前QMIS只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个子系统的地位,它用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指导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将QMIS置于企业信息基础平台的位置,从其他信息系统获取基础质量数据,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可重构QMIS并不能取代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它只是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过程管理服务,并不实现真正的业务过程,这些工作还需要其他信息系统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去做。

二、可重构QMIS的分析与设计

(一)企业质量管理与质量信息分析

1.企业质量管理的层次结构分析。从管理层次的角度来看,质量管理与其他管理一样,表现为三层金字塔式的结构[5]。计划决策层,位于QMIS的最高层,主要负责企业质量战略的策划、制定、监督,决策有关质量方面的重大事项等。管理控制层,位于质量管理结构的中间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负责各职能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业务执行层,位于质量管理结构的最底层,是具体业务工作的操作层,主要负责企业日常质量活动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2.企业质量信息的流动。质量活动历来为各企业所重视,特别是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成功普及,使企业的质量活动从企业本身延伸到企业外部,包括客户、供应商以及其他环节,企业内部信息与企业外部信息进行交流,企业从外部采集质量信息,并将企业内部质量信息反馈到企业外部,质量信息的流动频繁(如图1)。因此,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根据模块化设计的要求建立一个新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并要求这个系统能够根据质量信息的流动情况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具有良好的柔性。

(二)可重构QMIS的功能模型分析

1.可重构QMIS的功能模型分析。顾名思义,可重构QMIS除具有一般QMIS的基本功能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迅速进行重构实现其他新的功能。因此,按照功能划分,可重构QMIS可分为运行子系统和重构子系统两个模块:(1)QMIS运行子系统。企业开发、实施QMIS的主要目的是将企业计划的质量要求有效地应用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因此,QMIS运行子系统是系统开发、实施的真正目的,也是系统开发的主体。(2)QMIS重构子系统。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也是随时变动的,同时企业自身部门调整、业务路程的重组等,以及企业合作伙伴的建立和解散等都需要企业的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柔性。重构是实现QMIS柔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企业实现柔性管理的主要方法。

2.可重构QMIS的框架模型分析。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变化和市场游戏规则的不确定性客观条件,结合一般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可以采用层次化与模块化、结构化相结合的思路构造可重构的QMIS体系结构模型[6],整个系统由若干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的功能层次模块构成,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和层次性(如图2)。

(1)系统层:系统层由有硬件、网络平台、操作系统(OS)、及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平台构成,是质量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支持平台。可重构QMIS是一种典型的多信息源、多用户的网络化、模块化、集成化的信息系统,系统开发采用基于C/S的网络模式,能较好地支持系统正常运行。

(2)质量信息层:它位于QMIS和基础数据库平台的中间层,在系统层的支持下对QMIS提供一个运行平台。同时,质量DB和网络DB用来存储相关数据信息,供功能模块层使用。

(3)功能模块层:这一层是可重构QMIS的核心层,由两个子系统构成。根据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可知:要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适应性,较好的方法就是将功能模块化,并将每个模块独立封装起来。

运行子系统:由独立的若干模块组成,其中扩展功能接口是为实现系统柔性设计而预先保留的一个标准借接口。一旦需求变化,它可以通过重构子系统迅速将所需的功能添加进来,或者改变现有功能。

重构子系统:它根据运行子系统的请求或者自身得到的信息,选择重构模块或利用现有的质量信息模块库迅速重构出新的功能模块,并传递给运行子系统,完成重构。这一过程不影响原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4)接口及外部拓展层:接口层主要提供上下层交换信息时的协议转换,以及标准的接口规范,使各外部拓展层的应用系统能根据需要随时增删。外部拓展层就是建立在QMIS基础之上的各类信息系统,如MIS、DSS、CAD等。它们在质量信息系统的指导下实现各种具体的功能,能够较好地贯彻2000版ISO9000提出的以客户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要求。

(5)应用层:本层是一个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包括企业内外所有的授权人员或者合法用户均可以访问、使用该系统。

3.可重构QMIS的重构流程分析。QMIS处于工作状态时:一方面运行子系统根据要求完成各项功能,一旦发现收集到新的质量信息或功能需求,立刻将此情况向重构子系统发送;另一方面重构子系统根据自身得到的信息或从运行子系统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7]。然后,利用库存的质量信息模块或工具进行重构,而运行子系统正常运行。最后,系统管理模块进行备份,并通过标准接口反馈给运行子系统,完成一次重构。在重构子系统运行的同时,运行子系统仍在采集、输送新的信息给重构子系统――如此循环下去,实现系统的柔性和可重构性。

(三)可重构QMIS的设计方法。可重构的QMIS来源于常规的信息系统,但是又高于常规的信息系统,核心思想就是系统柔性和重构性。因此,在设计可重构的QMIS时,既要应用常规的系统设计思想、方法,又要高于、不同于常规的设计思想、方法。在遵循一般设计规律进行系统开发的同时,还应该做到:(1)模块化设计:使各模块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易于集成和重构。(2)标准化设计:各层次之间、各子系统之间接口标准统一,使系统易于维护。(3)数据结构化:引入数据仓库中的信息封存机制。(4)系统结构化、层次化:使系统体系清楚、结构合理。

(四)可重构QMIS的技术支持。可重构 QMIS和其他信息系统一样,在开发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撑。具体而言,需要如下技术来维持:(1)需要有较高版本且具有柔的支持系统重构的基础系统平台。(2)需要有较好的安全保证技术,防止系统被恶意破坏。(3)分布式数据库及网络技术,以支持系统的远程登陆作业。(4)具有可利用的各种技术资源,包括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适合开发的设备等。

参考文献:

[1]查勒斯G.库博.从质量到卓越经营――一种管理的系统方法[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冯周卓.走向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丁秋林,黄传奇,吴笑凡. 现代企业信息化重构[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李群明,张士廉,王成恩,宋国宁.可重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信息与控制,2001,(8).

[5]邱少强.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巧设计[J].企业标准化,2004,(11).

篇4

[关键词]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经济

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实质是经济基础的对称性和稳定性,并在此状态下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指标,它的基本要求并非是经济总量,而是特定时段内经济结构的协调性。因此,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一方面是提高产品质检部门工作效率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实现经济新常态化的需要。在实践中,产品质检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需要重点围绕四个层面来开展:一是质量数据的统计,二是质量档案的建立,三是专业设备的完善,四是人才队伍的组建。对此,本文立足产品质检单位的工作实践,围绕上述四个层面对经济新常态下质量管理系统的构建进行探讨。

1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1.1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当前,在计算机快速普及的背景下,为提高工作效率出现了很多信息管理软件,其功能多样,同时也具有强大的利用价值。对于产品质检部门来说,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拓展业务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它的实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其一,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为产品质检部门提供了快速和便捷的信息处理、加工、储存和传输服务,这一系统的出现,淘汰了传统手工信息管理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二,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了产品质检部门的业务流程,如样品登记、检验和出具检验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对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新要求和新规范。其三,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产品质检部门的综合管理力度,并通过数据管理为日常工作中做出的一些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1.2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

一是精确性。它能精确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数据,准确显示数据的录入时段和变化情况,协助产品质检部门处理各种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二是快捷性。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简单,信息传输速度快,平时以数字化状态储存于计算机系统中,一旦需要使用,则可立即打印成纸质文件。如产品检验结果的打印,与产品检验相关的所有数据都储存于计算机中,一旦明确了检验结果,则能立即打印成检验报告并转给送检方。三是灵活性。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能自动处理输入的各项数据,并能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四是集成性。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由多种功能和多个子功能构成,每一个功能和子功能都对应一个单独的数据处理模块,在实践应用中可根据需要将它们集合,又能将它们分散。

2经济新常态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2.1质量数据的统计

要建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首要前提是统计当前的质量数据。对于产品质检部门来说,质量数据主要是指日常工作中收集到的关于产品质量的相关数据。在实践中,产品质检部门将每一季度或每年接收到的送检产品的数量、质量情况进行记录备案,通过整理成为质量数据。同时,在每个季度或每年的质量数据统计中,将合格率以百分比的数据形式进行呈现。然而,质量数据的统计和储存需要一个软件平台,当前,可用于数据统计和储存管理的软件主要包括FoxTable和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其中,FoxTable集Excel、Access、FoxPro和易表的功能于一体,在数据录入、统计和管理等方面有着强大的功能;而lims则是包括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通讯软件和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内的高效集成系统,它以“实验室”为核心,实现了数据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等综合因素的有机结合,便于产品质检部门和各中心单位更高效快捷地进行质量数据统计和管理,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统计的有效性。

2.2建立信息化质量管理档案

档案管理是产品质检部门内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档案管理以档案柜储存档案材料,以人力完成建档、归档和档案利用等一系列过程,不仅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极低。而建立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后,相关人员可将档案录入信息系统,将纸质化的档案转化为数字化档案,在方便管理的同时也方便查阅。在实践中,产品质检部门可通过两个层面建立信息化质量管理档案。其一,利用ETL数字仓库技术建立信息化质量管理档案。这一技术为产品质检部门的日常工作提供了软件支撑,它的工作特点是,涵盖了从档案录入到档案利用中的所有环节,提高了档案储存、传输和共享的效率。目前,ETL属于综合性管理软件,它的代表性软件主要包括Informatica、Datastage、OWB、微软DTS、Beeload和Kettle等,它们之间可以相互组合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归档通讯系统互补,如将ETL与PACS和LCS等归档系统相结合,或与莱微、金锐、易度等信息管理软件组合,在提高档案储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通过多方共享来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其二,创建档案信息检索系统。检索系统是产品质检部门质量管理档案的“总目录”,它涵盖了质检部门在一定工作期限内关于产品质量检验的所有数据。但按照类型划分,检索系统中只包含了两个类型的信息,其一是对外信息,如某一时段内样品送检的数量、合格率、出具检验结果的时间段等;其二是对内信息,包括内部管理的所有环节,如财务、制度等。档案信息检索系统的创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对于产品质检部门而言,鉴于其工作性质与企业不同,不需要复杂的财务、规划、人力资源等信息,因此,其工作的核心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分类检索语言的设置,将档案内容按照字母编号录入检索系统,便于随时查阅;其次是检索内容的分类,主要包括档案类型检索、存放位置检索、文档部门检索和录入时间检索四个类型。

2.3质量管理硬件设施的构建

随着产品质检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对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随之配套的计算机系统也应不断进行完善,一方面可在部门内部扩大信息化、数字化工作模式的普及范围,另一方面可为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提供硬件支撑。在实践中,产品质检部门首先要构建一个集业务、财务、部门、职工等综合一体化的计算机工作平台,部门下属的各个中心单位都要以计算机平台为工作载体,将相关的数字化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收集、公布、传递与共享,提高质量管理效率。其次,通过产品质检部门的整体规划与部署,对各个中心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步升级与完善,更新换代要及时、有效,保障信息流程畅通,从而建立起以计算机为载体、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为媒介的高效工作模式。

2.4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

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模式下,无论是软件操作还是硬件的更新,都需要通过专业的人才队伍来实现。因此,产品质检部门应加大在人才队伍组建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现有职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实践中,产品质检部门可组织职工定期参加计算机应用培训,让职工了解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软件、硬件的使用和维护,或在单位内部让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职工演练和讲解软件、硬件的操作。同时,将计算机操作能力作为一项评定指标纳入职工的绩效考核范围,督促职工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另一方面,产品质检部门也可与当地的职业院校进行合作,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单位进行实训,营造出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工作氛围;同时,也可让职工参加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培训,从而通过产品质检部门与职业院校的合作,组建一支专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为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3结语

经济新常态下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既包括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又包括了软件、硬件系统的建设以及日常工作模式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化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的效能,从而使质检部门为社会提供更加快捷和高效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代红梅,黄忠全,张根保,等.ISO9000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用性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2004(8).

[2]吕庆领,唐晓青.支持产品协同制造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4).

[3]吕庆领,唐晓青.基于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的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2(9).

[4]贾晓燕,杨晓英.产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0(5).

篇5

[摘 要]本文在分析基于Client/Server技术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上,从汽(火)车预报、数据采集、判定审核、自动填充、质保书、组批等方面探讨其业务变化,并阐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新增业务,以期为钢铁行业的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质量管理;自动判定;智能化;网络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30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02

|量信息管理系统于2006年9月在河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钢承钢”)正式上线,该系统上线后建立了覆盖原燃料和产成品质量检验、管理及工序质量检验、管理的信息系统,加强了进厂原燃料的质量控制,堵塞了管理漏洞,固化了检化验和取样制样流程,保证了质检数据追根溯源,缩短了判定周期和结果时间,实现了质量分析功能。

2012年,中滦煤化工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上线,实现了中滦自产焦、煤、煤焦油等中间产品的质量检验业务;2013年,产品质保书实现了网络在线打印功能,促进了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发展;2014年,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与自动取样系统整合,实现了下作业指令单、取样、制样、一次加密业务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自动化;2015年,按国标、企标实现原燃料检验结果的自动判定、自动预警。

1 系统架构设计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基于Client/Server架构,前台采用PowerBuilder 9.0、后台采用JBuilder 2005,中间件为Tomcat 4.0,数据库为Oracle 10。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由3层组成:数据库服务管理层、应用业务管理层、终端用户操作层。

该系统承载着河钢承钢外进大宗原燃料、铁前中间产品及钢后带钢、棒线材产成品的质量检验工作。部门应用单位主要是检验检测中心、炼铁厂、采购公司,采购公司根据铁路大票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原燃料的火车预报、订单匹配工作;检验检测中心完成汽车预报、组批、检验、加密、判定、审核工作;炼铁厂完成入库工作,后台接口程序完成检斤与质量信息的整合、扣水、扣杂工作,并汇总质检、检斤信息到ERP。

2 业务变化

2.1 汽(火)车预报

原有模式为:检斤系统检斤完毕后,上传汽车的车号、订单、供应商等信息到检斤系统的接口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再获取接口表的数据,由检验检测中心业务人员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上完成汽车预报工作。火车检斤后按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预报号匹配检斤系统相关车号信息。

现有模式为: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获取检斤系统汽车进厂检斤刷卡后的信息到接口表,由原料站取样人员完成质量系统的汽车预报工作。检验检测中心组批完毕后按发站、车号、物料自动获取检斤系统的检斤量,更改检斤系统的预报号,完成预报号的自动匹配。模式改变后解决了汽车无故丢失、火车预报号匹配错误等问题。

2.2 数据采集

原有模式:仪器采集数据后,业务人员手工抄录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现有模式:仪器采集数据后,自动上传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完成水分分析仪的自动提交、化学检验工作,省去了手工抄录环节,避免数据误录、漏录,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大大减轻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劳动效率。

2.3 判定审核

原有模式:评审岗位人员按国标、企标对批次进行手工判定、审核。该模式易出错、工作量大、效率低下。

现有模式:业务管理人员事先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中按发站、矿号、物料、供应商维护预警信息、预警规则,系统自动按预警标准进行预警判断。对于预警范围内的批次,系统自动按照国标、企标完成批次的批量判定、批量审核。对于稽查、抽查批次系统按允差标准、允差规则完成系统的自动允差,允差范围内的正样批次才允许自动判定、自动审核。超允差、超预警的批次进行批次的详细记录,详细记录哪项超允差、超多少,哪项超预警、超多少,使评审人员一目了然。

2.4 自动填充

原有模式:焦炭、球团等物料检验人员按订单、物料、发站、矿号批进行手工查找。该填充方式工作量大、易出错。

现有模式:系统自动按订单、物料、发站、矿号统计上一批次的检验结果,自动填充到本批次。该填充方式省去了人工查找、核查、校验环节,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

2.5 质保书

原有模式:质保书项目单行显示,灵活性差;质保书为纸制质保书,邮寄工作量大。

现有模式:质保书单行项目无法显示时,系统自动变为多行显示。可按业务人员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设计质保书格式。业务人员把质保书打印成本地图片,然后再把质保书图片保存到数据库中。客户可在线打印网络质书,信息传递及时、方便、快捷,省去邮寄环节。

2.6 组批

原有模式:原料站批手工按订单、供应商、物料等信息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下作业指令单、取样、一次加密、制样等工作。

现有模式:检斤刷卡后通过自动取样系统,按订单、供应商、物料等信息自动完成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下作业指令单、取样、一次加密、制样等工作,简化了业务流程,缩短了质量检验周期,加快了结算流程。

3 新增业务

公司的整合,业务的扩展,新上中滦煤化工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中滦煤化工自产焦、煤焦油、煤等质量检验业务,并做到与检验检测中心质量检验业务的区分。

当前,针对澳矿粉、PB块等外矿,普遍在系统外进行手工统计。为进一步规范其业务,经研究决定,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保管入库后,系统自动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中完成ERP的子库存转移业务,完成与ERP系统的直接对接。

规范菲律宾矿等外委加工产品,经研究决定,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保管入库后,系统自动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中完成ERP的账户别名业务,完成与ERP系统的直接对接。

钢后产成品入炉加热后,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获取加热炉信息,完成试样编号委托工作,对重点工程的批次重点标识,保证重点工程用钢质量,提高河钢承钢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 结 语

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根据业务需求变化,进行相应改动,满足了行业发展的需求,符合业务发展的变化,实现了原燃料自动允差、自动预警、自动判定、自动审核,也实现了产成品网络质保书的在线打印功能。该系统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有效堵塞了原燃料管理漏洞,缩短了质检周期,加快了结算流程,促进了钢铁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供应链 质量管理 信息系统

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框架

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应面向产品的全部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实现对产品设计质量、生产质量和使用质量的全面控制与管理,保证整个供应链上所有成员间的信息集成和过程的集成,从而实现企业间共同协作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该系统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由核心企业负责系统的建立、维护管理,核心企业、各级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和用户都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该系统,系统提供面向产品全部生产过程各个阶段和各层次的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支持,实现供应链所有成员的数据同步,达到真正的全员参与共同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目标。为了实现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系统网络采用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互联网、企业内网和企业间互连网的合理信息共享,以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信息的存储,通讯连接通过TCP/IP通讯协议,运用浏览器实现信息的录入与查询(如图1所示)。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依照前面的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图2所示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实现了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的核心功能,即: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协同产品设计质量管理、产品销售质量管理、供应商评价与选择、销售商评价与选择、客户反馈及评价和系统管理等功能域。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实现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传递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后的产品信息的反馈,它包括:质量计划管理、不合格品管理和质量改进管理。

协同产品设计质量管理模块用于向整个供应链发布协同产品设计信息并选择确定协同设计参与的对象。它包括:协同设计计划和协同设计确认。

产品销售质量管理模块用于监控分销商和零售商的服务质量,它包括:分销商服务质量管理和零售商服务质量管理。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模块用于对各级供应商进行评价,通过统计日常生产过程质量模块中不合格品的信息和协同设计质量模块的数据和信息实现真正科学的、公正的对供应商的评价,从而可以淘汰不符合核心企业发展要求的供应商,使整个供应链始终都能按照核心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要求发展。

销售商评价与选择模块通过对产品销售管理模块提供的数据的分析,实现对分销商和零售商服务质量的科学评价,从而更加科学有效的选择符合核心企业发展要求的分销商和零售商。

客户意见反馈模块作为与客户的接口,它主要负责客户对产品质量的反馈和产品销售过程服务质量的反馈。

系统管理模块通过用户/角色/权限三级控制策略,实现了系统的权限的控制,将用户的权限控制细化到记录级别,为整个系统提供了安全保障。它由核心企业按照供应链质量管理模式的要求分配适当的权限,从而有利于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

应用系统进行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流程

(一)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处理流程

核心企业确定各级供应商产品质量标准,输入质量计划管理模块,各供应商通过该模块可以查阅本企业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其上游企业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当确定上游企业传递的产品质量的检验标准后,对其产品进行检验,通过检验把不合格的产品信息通过计算机输入到不合格品管理中,不合格品信息会自动共享到质量改进管理模块和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模块。各级供应商通过查阅质量改进模块可以确定传递到下游的产品中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信息,对其快速反应。

(二)协同设计过程的处理流程

供应链上各企业根据需求确定自己的协同设计需求后,输入协同设计信息计划中。有意向的成员企业,把自己的意向信息输入到协同设计公告中。当协同设计企业确定协同设计企业的名单后,输入协同设计确认中,各企业通过查询协同设计确认中的信息可以清楚的了解参与协同设计企业的名单。

(三)用户反馈过程

用户购买产品后登陆系统输入产品质量反馈和服务质量反馈同时服务质量信息会共享到零售商评价中,产品质量反馈可以使企业较快的了解客户的需求。

(四)供应商评价与选择过程

通过共享不合格品信息到各级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模块,实现对各级供应商的科学评价与考核,以满足供应链成员动态更新的要求,实现供应链整体的质量管理的要求。

(五)销售商评价与选择过程

零售商可以通过分销商评价对分销商进行评价,核心企业通过零售商对分销商的评价信息确定对零售商的考核,同时通过用户提供的服务质量的反馈信息实现核心企业对零售商的考核与评价。

(六)用户对产品质量的反馈信息的处理过程

用户作为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对产品质量的反馈对于企业确定自己的产品质量标准以及产品质量发展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核心企业通过对用户反馈的质量信息的分析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提供了一个信息系统平台,使得异地分布的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能够快速、经济地部署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质量管理信息的协同、质量控制的协同和产品设计的协同,真正实现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信息系项目 质量计划 质量保证和控制 变更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反映着满足既定需求和潜在需求。信息质量管理是信息系统项目工作的灵魂,也是评判项目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由于软件产品不同于硬件产品的唯一逻辑特殊性,它也被称为“无形”产品,软件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设计的过程,而影响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决不可以硬件管理的方法来生搬硬套在软件的管理上。不同的项目有着不一样的质量定位和标准,所以,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从质量的计划、质量的保证和质量的控制三个方面更应该加强。

1 充分的用户需求分析是保障项目质量的基础

在信息系统的项目质量管理中,用户需求获取和分析是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所以,必须注重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按照用户的需求类别排列优先等级。特别是面对大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工程,用户有可能包含较多部分和人员,工作量十分庞大。这就需要提前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确定出客户种类及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明确需求来源,以排列工作顺序,计划工作程序。二是在基本确定需求程度的基础上,要专门派系统分析人员深入用户办公环境中观察他们的办公程序,以更好地掌握用户的需求目的。为了更加有效的获取用户的需求,以避免误解或错误的分析用户需求,可以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以用例文档或模型的形式向用户展现和描述,让用户更加直观的了解信息系统管理的相关工作,找到更好的切入点,这样可以更加提升用户需求获取的质量和效率。

2 质量的计划

质量管理第一步便是有一个科学的实施计划,然而一部分思想认为可以边做边计划,专门安排作计划在耽误时间。但通过实践可以看出,没有一个好的计划,所有的行动都会是没有目标的前行,或许在初期会省时,但长期来看就会因缺少计划性而损失质量控制。我们可以在确定用户需求后与用户共同修改调整系统功能计划,而后由上至下、由浅入深的完成详细完备的计划。在质量计划时,可以使用多种分析方法,类比筛选出适应信息系统管理的有效方法。另外,充分的高质量的计划可以使团队成员进一步提升业务,增强责任感和计划性。

3 代码走查

代码质量很大一部分决定着信息系统管理的质量。在信息系统管理项目中,其团队成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编程能力、工作习惯,以及对需求方意图的理解有所不同,所开发出来的代码,应用侧重和质量水平也是不同的。在这种环境下,信息系统项目工程的实施很有可能造成用户长期使用不便。而开展全套的代码审核又过于繁琐,所以,在软件开发伊始就应当根据系统建设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代码审查。这样可以督导程序员提升代码质量,说不定还可以获得一些计划外的收获,使软件的开发更加受到保障。

4 形成测试工作长效机制

信息系统项目相关工作的质量把关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测试就是对软件产品最客观最直接的检验。它是结合用户的要求对信息系统建设是否符合项目合同规定进行的必要检查,由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两部分组成,一般在模拟环境下进行,也只有通过了测试要求,才能算是合格的软件产品。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让用户从始至终就对测试工作进行参与监督,注重聚焦问题导向,带着问题查,以达到最早期、最全面的发现系统建设中每一个阶段产生的问题和缺陷,并对问题进行销号管理,为后期的整改落实打下好的基础。

5 质量保证

一般由质量监督验收部门专门负责系统项目的质量保证。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质量保证和把关。一是健全完善质量体系采集制度。只有掌握准确的质量信息,项目质量才能有准确的把关,信息的调度在不同系统中有着不同的方法,可依实而定,但要保持探索钻研、见缝插针的工作态度。要指定分项负责人,确保责任到人;二是建立质量监督评审机制。再好的机制也需要扎实的落实,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督导机制是落实好各项把关制度的根基。及时的审查和督导可以帮助程序员及时发现和改进系统问题,以避免将问题带入到下一个阶段。

6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监控具体的系统项目结果,改善和规避问题的有效手段。主要通过栏竦牟馐岳赐瓿芍柿靠刂疲内容和程序相对较复杂。而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项目组对项目质量的控制是随机和随时的,整改调试工作也是根据问题的情况随时开展的。整个过程最好组织相关人员全员参加,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的配合意识。

7 变更管理

项目的质量管理计划可能制定的非常好,但完全没有变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项目控制过程中,对变更的管理尤为重要,项目变更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客户产生了新的需求,或项目在需求分析阶段对用户的需求分析提炼度不够,没有挖掘到部分重要的需求,或在政策导向的改变或由于一些新技术的出现等,所以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必要的变更管理措施。

8 总结

综上所述,进行充分的用户需求分析是准确确定项目质量的基础。质量的计划和代码走查,并形成测试工作长效机制,做好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变更管理相关工作是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张筱舟.论信息系统项目的整体管理[J].科技风,2012(13).

[2]张学彦.基于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J].信息系统工程,2010(04).

[3]周伟良.软件开发过程质量与产品质量度量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12.

[4]冯海旗.信息系统管理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彭莉(1983-),女,湖南省株洲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当前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

篇8

【关键词】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管理系统;3D;地质管理

一、引言

地质测量是煤矿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该工作有利于采掘的顺利进行,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而加强测量信息的管理有利于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指导煤矿生产,避免安全隐患。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我国煤矿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文章结合煤矿地质测量的实际情况,介绍了一种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通过实际运用表明,该系统顺应了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管理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实际运用效果,在实践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二、系统结构

1、系统总体架构。该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存储层。用户界面层用于数据的输入、数据的采集、分析、查询、统计等结果的显示。业务逻辑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数据的查询、更新、统计、分析、计算、等等。数据存储层用于元数据的管理、数据表的管理、存储、数据安全管理以及数据的其它事物处理。

2、系统业务体系。从业务体系上来看,该地质测量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地质管理、测量管理、储量管理、水文管理、档案管理以及其它专业管理,这些系统相互联系,共同统一于整个系统中,发挥各自的功能,保证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功能既要满足地质测量信息管理的实际需要,又要方便地质测量,该系统在功能的设计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功能模块构成。该地质测量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的是B/S+C/S混合模式,属于B/S模式的远程管理系统,并通过服务器和网络实现各项管理工作,包括地质、测量、水文、储量、灾害预警、档案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属于C/S模式的包括二维图形系统和三维可视化系统,分别实现地质、测量、水文、储量等专题图要素的绘制,以及三维效果的制作、展示等等。对于该系统模块来说,如果按照专业来分,可以将其分为地质、测量、水文、储量、档案等专业内容。而如果按照功能来划分的话,可以分为地质管理、测量管理、水文管理、储量管理、灾害预警管理、档案管理等等。但不管是按照何种方式进行划分,功能模块的构成涉及到多个方面,满足了地质测量信息管理的实际需要,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发护着重要的作用。

2、专业模块关系。在地质管理、测量管理、水文管理、储量管理四个专业内容中,不论是远程管理中的报表数据、还是二维图形系统中的专题图要素,亦或是三维效果中的钻孔、井巷、断层,它们都基于同一数据库。档案管理的内容与这些不同,它是由特定的文件存储空间进行管理和控制。

3、功能模块描述。为了让人们对该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下面将进一步介绍该系统的功能模块。

第一、地质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勘探线数据管理、煤层数据管理、断层数据管理、钻孔数据管理等等,该模块还可以提供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排序、查找等的功能。

第二、测量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是该模块的核心内容,主要用于导线、水准资料的计算、整理、存储、打印输出等等。同时,数据管理还提供煤矿测量常用的辅助计算工具、管理工具、安全工具,比如方向交会、后方交会、高斯正反算、坐标换带、胶带中线偏离计算等等。

第三、水文管理模块。主要包括长观孔、水文孔、松调孔、地表水观测数据管理、水文相关断层管理、突水系数等值线管理、老窑区采空区管理、强含水层管理等等。

第四、储量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块段储量管理、储量采损计算、储量计算等内容,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储量管理中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第五、灾害预警模块。分类建立矿井灾害实时数据库,并对与灾害相关的实时数据与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确定矿井地质灾害的类别,产生预警预报、决策分析,并提交地质灾害防治与分析处理的决策报告。

第六、档案管理模块。采用分类管理方案和文件存储方案,以图形和文档的编目标准为档案管理系统分类的参考依据。文件的编码方式为一级代号.二级代号.三级代号.文件编号。

四、系统3D应用

该系统利用3D GIS技术进行三维空间分析,它可以动态的、自动的构建所有复杂地质体的矿山地质模型,可以实现和地质测量动态图形及测量数据的无缝衔接。并且它还可以随着开采过程动态建模,实现三维建模、三维剖切等多种功能。

1、三维建模。使用地质测量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能够建立煤矿三维模型,从而使得对煤矿地形地质的分析和处理变得十分方便。与此同时,还能够实现三维可视化系统和二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数据的集成,方便对数据的加工和处理,大大便利了煤矿的开采工作。

2、三维可视化显示。利用该系统不仅能够对三维地层进行建模,还能够实现对其它实物进行建模。比如三维巷道、钻孔、监测设备、监测探头等等,利用该系统能够对这些实物进行真实的数据建模,并实现三维可视化现实,具体如图1所示。

3、三维剖切。利用该系统还能够实现三维剖切,并且可以自动生成剖面图,这些剖面图符合制图规范,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如图2所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