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8篇

时间:2023-07-03 09:40:58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篇1

关键词:政府会计;合同管理;合同制度;信息系统

一、规范合同管理必要性

(一)完善高校的内控体系,切实做到依法治校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内部控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合同管理,必将是依法治校的重要支撑点之一。强化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有利于完善高校的内控体系,切实做到依法治校,为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执行提供良好的内控环境。

(二)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促进政府会计制度有序执行

随着国家深化改革和教育机制体制的变革,高校开始以独立的民事主体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并且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和复杂,合同已成为高校与社会经济活动联系的重要纽带。高校主要是围绕其三大职能展开经济活动,合同类型主要包含物资设备采购、基建维修工程、科研课题、合作办学等等,高校涉及的合同关系日益多元,引发的合同纠纷日益复杂。2019年1月1日起,高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增加了收入、费用两个财务会计要素,增加了应收款项、应付款项等核算内容。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改变工作思路,了解合同的实质内涵,对经济合同作出专业判断,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当期收入和成本进行合理确认。完善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体系,对保障学校的经济利益和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起着重要作用,为推进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起提供保障。

二、高校合同管理的现状

(一)合同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近几年部分高校已经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逐步建立了合同相关内控制度,但制度更多是针对合同签订、合同的登记备案方面,对合同签订的授权机制、合同履行情况等鲜少涉及,尚未形成合同全过程管理的制度体系。并且已出台的制度更侧重宏观的指导性意见,缺乏对各个环节细化的操作规范。

(二)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不明确,多头签订,监督乏力

大部分高校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不确定,基本按部门职责确定合同管理部门,比如:基建修缮合同由基建部门负责,物资设备采购合同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科研合同由科技处负责等等,对于未明确管理部门的合同,基本由二级单位自行签订管理。采用多头管理的方式,造成信息统计、查询困难,不便于学校对合同签订情况、执行情况进行总体把握。

(三)授权机制不完善,签订混乱

经调查,目前大部分高校财务审批权限均已下放,经费开支实行“审批人负责制”,二级单位经费开支拥有较大的自主权,高校各二级单位日常对外经济业务相对独立。这种情况下,各部门签订合同时只关注是否按照财务报销规定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形式化居多。财务人员审核时更关注票据的合法性,是否按规定签订合同,鲜少关注签订合同的规范性。很多高校都存在未经授权使用部门印章对外签订合同的情况,这将给高校管理带来较大的经济风险。

(四)合同履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

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未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专业人员对合同进行动态监督,合同资料分散在各签订部门,无法对学校所签订合同及履约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基本仍按照实际收款、付款情况确认收入、成本,导致无法依据合同约定条款,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合理确认当期收入与成本。

(五)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水平较低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经济合同种类与数量越来越多,纸质合同传阅、保管已无法满足高校的发展,特别无法适应目前高校多校区管理的状况。即便部分高校使用信息系统对合同进行管理,但基本以面向职能的规划方法,将现有的业务流程对数据关联和系统划分构建系统,这样的做法未能充分考虑业务本身的运行方式,无法打破各单位之间多年来根深蒂固的界限,信息无法在部门之间无障碍传递。财务系统获取合同系统相关信息困难,财务会计无法合同的债权债务进行合理的估计,无法及时确认相应的收入成本,这样情况将严重影响政府会计制度在高校的顺利执行。

三、加强高校合同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管理层观念,提高财务管理

意识,确保政府会计制度顺利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落实,会给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加大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可推动高校财务系统和活动的完善,完善预算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因此,为确保政府会计制度在高校顺利执行,高校管理层需转变观念,意识到会计制度转型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明确新会计制度执行对学校发展起到的重大意义。

(二)梳理合同业务,建立合同管理制度体系

高校要以《合同法》等合同领域的法律法规为基础,按照内部控制建设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全面梳理高校中存在的合同业务,明确合同管理控制环节,系统分析合同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确定风险控制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对高校合同签订、执行、保管等各环节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合同归口管理和分类管理规定、合同授权制度、合同审签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台账制度以及合同档案制度等。强化合同授权机制,明确委托事项、额度、期限等授权范围,严格审查授权委托及签章事项的执行情况,避免发生授权不明确、职责不清晰等责任推诿情况。

(三)基于流程再造,构建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流程是由一系列活动按照一定的逻辑组成的,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人类会进行的一系列相关活动,这些活动的集合就会形成业务流程。90年代美国学术界提出的企业管理新概念BPR,指企业针对市场环境和顾客需求,对其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再造新的业务流程。BPR不仅适用企业,也适用于进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的高校。高校可对原有的合同业务流程进行系统分析,找出流程中全部的执行主体,分析各主体所负的工作职责,同时考虑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报销等数据信息对接,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业务流程,并对流程中的风险点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对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即将信息活动从流程中分离出来,建立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全校范围内合同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及信息共享,尽可能降低合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减轻经办人奔波于多校区多部门之间盖章签字请示验收等环节的负担。财务部门可以自动从信息共享平台查看并调取相关合同信息,及时确认相关收入、成本。

(四)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并将合同管理纳入考评体系

将合同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合同管理各个环节中涉及的岗位职责,对合同签订、执行、保管等各个环进行考核,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功能,加强对经济合同管理的内部审计监督,对经济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问题,要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进行责任追究,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参考文献:

[1]冯艳.基于内控视角下加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08).

[2]韩啸虎.BPR与合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3]徐晨.新形势下规范高校合同管理的若干思考[J].知识经济,2018(13).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篇2

关键词:政府会计;合同管理;合同制度;信息系统

一、规范合同管理必要性

(一)完善高校的内控体系,切实做到依法治校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内部控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合同管理,必将是依法治校的重要支撑点之一。强化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有利于完善高校的内控体系,切实做到依法治校,为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执行提供良好的内控环境。

(二)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促进政府会计制度有序执行

随着国家深化改革和教育机制体制的变革,高校开始以独立的民事主体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并且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和复杂,合同已成为高校与社会经济活动联系的重要纽带。高校主要是围绕其三大职能展开经济活动,合同类型主要包含物资设备采购、基建维修工程、科研课题、合作办学等等,高校涉及的合同关系日益多元,引发的合同纠纷日益复杂。2019年1月1日起,高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增加了收入、费用两个财务会计要素,增加了应收款项、应付款项等核算内容。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改变工作思路,了解合同的实质内涵,对经济合同作出专业判断,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当期收入和成本进行合理确认。完善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体系,对保障学校的经济利益和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起着重要作用,为推进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起提供保障。

二、高校合同管理的现状

(一)合同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近几年部分高校已经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逐步建立了合同相关内控制度,但制度更多是针对合同签订、合同的登记备案方面,对合同签订的授权机制、合同履行情况等鲜少涉及,尚未形成合同全过程管理的制度体系。并且已出台的制度更侧重宏观的指导性意见,缺乏对各个环节细化的操作规范。

(二)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不明确,多头签订,监督乏力

大部分高校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不确定,基本按部门职责确定合同管理部门,比如:基建修缮合同由基建部门负责,物资设备采购合同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科研合同由科技处负责等等,对于未明确管理部门的合同,基本由二级单位自行签订管理。采用多头管理的方式,造成信息统计、查询困难,不便于学校对合同签订情况、执行情况进行总体把握。

(三)授权机制不完善,签订混乱

经调查,目前大部分高校财务审批权限均已下放,经费开支实行“审批人负责制”,二级单位经费开支拥有较大的自主权,高校各二级单位日常对外经济业务相对独立。这种情况下,各部门签订合同时只关注是否按照财务报销规定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形式化居多。财务人员审核时更关注票据的合法性,是否按规定签订合同,鲜少关注签订合同的规范性。很多高校都存在未经授权使用部门印章对外签订合同的情况,这将给高校管理带来较大的经济风险。

(四)合同履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

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未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专业人员对合同进行动态监督,合同资料分散在各签订部门,无法对学校所签订合同及履约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基本仍按照实际收款、付款情况确认收入、成本,导致无法依据合同约定条款,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合理确认当期收入与成本。

(五)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水平较低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经济合同种类与数量越来越多,纸质合同传阅、保管已无法满足高校的发展,特别无法适应目前高校多校区管理的状况。即便部分高校使用信息系统对合同进行管理,但基本以面向职能的规划方法,将现有的业务流程对数据关联和系统划分构建系统,这样的做法未能充分考虑业务本身的运行方式,无法打破各单位之间多年来根深蒂固的界限,信息无法在部门之间无障碍传递。财务系统获取合同系统相关信息困难,财务会计无法合同的债权债务进行合理的估计,无法及时确认相应的收入成本,这样情况将严重影响政府会计制度在高校的顺利执行。

三、加强高校合同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管理层观念,提高财务管理

意识,确保政府会计制度顺利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落实,会给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加大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可推动高校财务系统和活动的完善,完善预算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因此,为确保政府会计制度在高校顺利执行,高校管理层需转变观念,意识到会计制度转型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明确新会计制度执行对学校发展起到的重大意义。

(二)梳理合同业务,建立合同管理制度体系

高校要以《合同法》等合同领域的法律法规为基础,按照内部控制建设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全面梳理高校中存在的合同业务,明确合同管理控制环节,系统分析合同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确定风险控制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对高校合同签订、执行、保管等各环节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合同归口管理和分类管理规定、合同授权制度、合同审签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台账制度以及合同档案制度等。强化合同授权机制,明确委托事项、额度、期限等授权范围,严格审查授权委托及签章事项的执行情况,避免发生授权不明确、职责不清晰等责任推诿情况。

(三)基于流程再造,构建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流程是由一系列活动按照一定的逻辑组成的,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人类会进行的一系列相关活动,这些活动的集合就会形成业务流程。90年代美国学术界提出的企业管理新概念BPR,指企业针对市场环境和顾客需求,对其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再造新的业务流程。BPR不仅适用企业,也适用于进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的高校。高校可对原有的合同业务流程进行系统分析,找出流程中全部的执行主体,分析各主体所负的工作职责,同时考虑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报销等数据信息对接,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业务流程,并对流程中的风险点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对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即将信息活动从流程中分离出来,建立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全校范围内合同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及信息共享,尽可能降低合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减轻经办人奔波于多校区多部门之间盖章签字请示验收等环节的负担。财务部门可以自动从信息共享平台查看并调取相关合同信息,及时确认相关收入、成本。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篇3

1.按合同的内容,可分为工程类、服务类和货物类3种,具体包括:设备货物采购,基本建设及维修工程,勘察、设计、监理、审计服务,科学研究、科研协作及咨询,生产加工,投资、借贷,租赁、资产经营,合作办学合同等。

2.按是否履行招投标程序,可分为招标项目经济合同和非招标项目经济合同。根据国家《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规定,超过一定限额的工程、物资、服务的采购必须要经过招投标程序,因此招投标活动成为影响合同订立的重要因素,而且经过招投标活动的经济合同因其采购金额大、环节多、程序复杂等因素,决定了该类合同的订立具有特殊性。

3.按其他方式进行分类:按合同标的,可分为转移财产合同、提供劳务合同和完成工作任务合同;按合同形式,可分为口头经济合同和书面经济合同;按合同成立是否需要特定方式,可分为要式合同与非要式合同;按照合同的订立先后,可分为主体合同和补充合同等。上述分类方式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联合采用。在经济活动比较多的单位还可以按分类对合同进行二级、三级分层控制。例如:招标活动(一级)的工程类(二级)的主体合同(三级)。

二、加强合同订立环节审核,减少合同签订风险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有多个环节,包括合同草拟、合同订立、合同签署、合同备案、归档等,其中合同订立环节中对合同草案的审核工作尤为重要。审核要点如下:首先,审查合同的主要条款。审查合同的主要条款是否符合双方约定,特别是学校的要求。合同的主要条款有:标的(指工程、服务、货物等);数量和质量;价款或酬金;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根据法律规定的或按经济合同性质必须具备的条款以及当事人一方要求必须规定的条款。其中:工程类合同必备条款包括工程范围、质量标准、价格、质量保证期、履行期限、履行地点与方式、验收、结算方式、付款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服务类合同必备条款包括服务范围、服务期限、酬金、结算方式、付款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货物类合同必备条款包括货物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质量标准、价格、质量保证期、履行期限、履行地点与方式、验收、付款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应对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重要内容等进行审查,做到合同主要条款的内容完整、符合要求,基本要素齐全,格式要规范,条款明确具体,文字表达严谨。合同语言须准确、周密,以防止产生歧义,造成纠纷。同时应重点审查合同条款是否有损学校利益,是否符合国家及学校有关政策和规定,是否有经济合同约定支付标的经费来源,是否有履约保证金和质量保证金等。其次,确定合同的格式或版本。对有国家规定格式的合同种类,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通用版本执行;对国家没有规定格式的合同种类,高校应对各项同类型合同制定各种基本固定的格式。执行国家规定的格式合同时,要对格式合同中的条款(包括协议条款、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均研究透彻,了解其具体含义及法律意义,避免因不明白其内涵造成误解产生漏洞从而给单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对没有国家规定格式的各项同类型合同,在制定合同条款过程中,将合同应有的主要条款内容全部涵盖进去,形成固定的格式,使用经过反复斟酌的基本用语,尽量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文字和不规范的语言,减少文字陷阱,控制合同风险。再次,合同不能与招标过程相脱节。招投标活动产生的合同是招投标活动的最终成果,尤其要注意签订合同时不能出现与招投标过程脱节现象。在审核过程中需要审查合同条款招标前后是否一致,审核内容主要包括标的物是否一致、项目范围是否一致、履行期限是否一致、结算方式是否一致、付款方式是否一致、违约责任条款是否一致等。将招标文件和招标答疑中的重要内容与合同相应条款对应,将中标单位在投标文件中的承诺等内容纳入合同条款。另外,还要通过制定一些补充合同条款来建立合同和招投标过程的关系,使合同的内容涵盖招投标全过程的重要内容,保证招投标活动的效果落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对合同进行全过程管理

1.建立合理、有效的经济合同管理体系建立经济合同管理体系,包括经济合同管理决策机构、经济合同承办部门、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合同监督管理部门,明确经济合同内部管理各部门的职责。经济合同管理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学校经济合同的管理,负责管理合同签订的授权和合同专用章以及相关法律事务的办理;经济合同承办部门是指发生经济活动的具体办理部门,负责合同和相关事项具体手续的办理;业务归口管理部门一般指资产和基建管理部门等,负责负责审核合同的主要条款,负责订立合同等事务;合同监督管理部门一般指财务、审计部门,负责审核合同的主要条款,对合同履行进行监督,确保合同的合法、可行、完备和严密,防止出现不应有的合同纠纷。有条件的高校还可建立专门的法律顾问组织,对经济合同的合法性进行审核,防范合同的法律风险。

2.严格执行合同授权审批制度高校应当综合考虑在有关部门设置有效的合同管理人员岗位,明确经济合同的各级授权委托审批以及签署权限,并严格遵守授权委托权限。对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超出授权委托权限、签署权限签署合同,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借贷等重要经济合同等行为要注意防范。

3.实行合同审核会签制度对于金额较大、影响较深、涉及较高专业技术的合同,在合同签订之前,应当组织法律、技术专家与财会、审计、监察工作人员等共同参与合同条款的审核,必要时还可外请专家出具专业审核意见。专家和参与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的重要意见和事项,经确认后应形成会议记录并妥善保管,已审核后的合同条款应请参与审核的各方面专家对审核意见进行会签,作为合同修改的依据。

四、严格履行经济合同,对合同履约情况加强监督审查

高校应当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主要涉及财务、资产管理、审计部门。上述部门应当参与重大经济项目合同(特别是基建工程合同)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在项目资金筹集、招投标、合同的签订等前期环节以及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都要积极参与,以获取重大经济项目合同的基本信息。对合同履行中签订补充合同,或变更、解除合同等情况严格进行审查;对合同重要条款的执行进行严密监督并保证其按照合同的约定实施;对合同支付金额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学校不发生多支付合同款项的风险。

五、重视合同备案、登记和归档,建立合同的详细信息档案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篇4

【关键词】高等学校;合同管理;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在高校运行过程中,其教研工作及各项业务的开展使高校财务管理需要面对大量的经济活动,为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使展开必须要通过对经济合同进行管理来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现今高等学校经济合同管理情况的调查发现,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固有问题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阻碍,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以下从多层次剖析了其存在的根本因素,并针对高等学校经济合同管理的特点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一、高等学校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固有问题

1.经济合同类型复杂,实际管理僵化

根高等学校的经济合同来看,其主要分为两个种类,收款合同及付款合同。其中付款合同主要包括购置物资、劳务支付、对外支付、个人款项等,而收款合同则包括联合办学合同、资产租赁合同、对外投资合同、国有资产处置合同,接受捐赠合同,应收水电费、取暖费等合同。由此可见学校经济合同类型的多样化及复杂化,而在经济合同管理工作中由于高等学校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经济合同,可以说在高校日常运行中的随时都可能会有相应的经济合同进行履约,但是在管理工作中却无法对合同履行、签订情况进行及时的汇总及管理,无法做到全过程管理的效果,无法达到现今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中对财务合同动态管理的要求。

2.财务管理工作中审核工作与经济合同管理之间脱节

目前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经济合同及审核工作的进行属于不同的人员来开展相应的工作,因此在实际中存在着审核人员对经济合同的了解不够的情况,因此在报销审核工作中无法科学、全面、准确的对项目进行支付业务。如经办部门或者经办人员出现遗漏,财务部门再不精准地掌握合同内容,就容易造成多付款,少收款等问题的出现。

3.合同管理较为粗放

一是高校的每个处室或部门出于职能需要,都会牵头与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签订经济合同。二是高校财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纪检审计部门有时拿不到经济合同,或者拿到经济合同时间比较滞后,也容易在有关款项催收,支付过程中出现纰漏。

4.合同管理意识不强

合同签订部门和人员作为经济合同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缺失。经济合同签订的重点部门是学校的后勤基建部门,招生培训部门等。以上部门容易出现摸不清自己的家底,管不好自己的合同台帐,尽不到合同执行第一责任人的义务,不能第一时间催收催办。

二、解决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1.建立完善、健全的经济合同管理体系

现今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现今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其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需要面对较为复杂的过程及一定的财务风险,为此必须要根据高校实际的经济流动情况来制定符合其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保证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到有据可依、有迹可循。同时,对于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保证其内容的科学性、具体性、可行性等特点,通过管理体系来对合同管理过程进行规范、管理,以此来保证在合同管理工作的进行下可以有效的规避其存在的风险,并维护高校在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使管理体系可以作为管理活动开展的唯一依据。

2.重视财务管理人才的引进及培养

由于高等学校经济合同管理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为此在管理工作的进行中必须要保证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技术,并且在经济合同管理中高素质人才作为其在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对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对人才队伍进行建设。首先,需要扩大人才引进渠道,通过多种途径吸收更多的专业管理人才;其次,制定完善的培训学习制度,保证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可以得到良好的培养,吸收最新的经济合同管理知识,从而使其适应岗位职责;最后,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促使工作人员形成学习意识及竞争意识,从而有效的提升经济合同管理的综合水平。

3.做好经济合同全过程的审查及管理

在经济合同管理工作中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其签订和审查过程的管理,这也是保证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其也关系着合同的履约执行能力,根据就经济合同签订及审查的内容,需要做到以下部分。首先,需要加强对合同签订及审查的重视程度,保证在经济合同签订中可以做到组织审计、财务等部门等对经济合同管理进行共同的审查及管理。其次,相关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对合同的条款内容进行校对及审查,保证后续工作可以得到高效的开展及进行。

4.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动态化管理功能

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平台构建最关键的一个功能就是要实现财务数据动态化录入。财务部门要设定录入端口,由主管会计根据各项收入和支出的动态情况,依据合同目录及时录入收入和支出金额。实现此功能的前提是财务数据要及时更新,对已经收付的款项,在记账软件下账后,要同时在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平台中登记。

三、结语

在高等学校发展中财务管理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经济合同管理更是在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掌握的部分。对于如何提高在高等学校中经济合同管理的水平还需根据学校内部经济形态、资金流动等进行管理,保证管理工作的进行可以贯穿经济合同的全过程,并对其进行系统、全面、规范、动态的管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高等学校需要保证其经济合同内容及环节都是以法律作为基础,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具有合法权益,从而降低经济合同管理所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孙蓉.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4):239-239.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篇5

(一) 由于高校每年都要签订大量的经济合同,故几乎每天都有合同履行时点出现,合同履行情况既无法即时汇总,也实现不了动态智能管理。高校的经济合同从资金流向方向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付款合同,即高校购买货物或者劳务等需支付外单位或个人款项的合同;第二类是收款合同。收款合同又分为联合办学合同、资产租赁合同、对外投资合同、国有资产处置合同,接受捐赠合同,应收水电费、取暖费等合同。

1. 联合办学合同。即高等学校与有关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签订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合同。主要涉及学费、培训费、住宿费的收入分成,收入分配时点,违约责任等。

2. 资产租赁合同。即高校将闲置的教育教学设备以及教室、食堂、超市、房产、车辆等资产对外租赁取得收入签订的合同。

3. 对外投资合同。即高校利用货币资金、实务资产和无形资产向其他单位投资签订的合同。

4. 国有资产处置合同。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资产占有单位转移、变更和核销其占有、使用的资产部分或全部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改变资产性质或用途的行为。资产处置的主要方式有:调拨、变卖、报损、报废以及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等。资产处置应逐级申报,分级审批。资产处置行为应和购买方或接收方签订经济合同,借以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5. 接受捐赠合同。学校接受校友、有关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捐赠均应签订捐赠协议。以证明资产产权转移和作为财务入账业务依据。

以上各类经济合同的履行时点高校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财务报销、审核、入账又需要一定过程和时间。故高校基本上不能即时汇总出所有经济合同的履行情况和结果,也不方便跟踪管理。

(二) 财务审核和合同管理脱节。高校财务部门岗位设置有的合同管理人员和报销审核人员不一致,报销审核人员不了解和掌握经济合同的签订和履约情况,也就不能科学、准确地办理款项支付业务。比如:某一时点,某基建工程款应付对方工程款的总金额?应挂往来科目的款项金额?第二次付款时点?第二次应付金额?留取质保金多少?等。在工程款中还应扣取多少租赁校产款项、水电费等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往来控制要素。如经办部门或者经办人员出现遗漏,财务部门再不精准地掌握合同内容,就容易造成多付款,少收款等问题的出现。

(三) 提供给决策层的数据滞后,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最新、最准确的数据。高校决策层在对学校整体运行情况作宏观部署时,要审议高校的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量情况,收入负债情况。其中,分析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往来款项的依据就是经济合同。由于财务账套确认应收、应付往来科目受对方单位开具发票,本校各部门、各级次签字审核报销程序的制约,故财务确认应收、应付资金情况有滞后性。高校决策层需要审议经济合同整体履行情况,只能发动各部门将繁多的经济合同按收、付款情况分成两种类型分析,故牵扯面广、周期长,比较繁琐,不能为决策层提供即时、最新数据。

(四) 目前的经济合同管理中环节较多,容易出现人为缺失给高校造成损失。目前,大部分高校签订经济合同的程序是部门或处室牵头法律顾问审核分管领导审阅学校决策层会议通过合同签订经办部门交办公室存档编号办公室编号后转交财务备案纪检审计部门存档。如果以上几个环节出现某个纰漏,会给经济合同的执行带来实质性损失。

(五) 合同管理较为粗放。一是高校的每个处室或部门出于职能需要,都会牵头与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签订经济合同。高校财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纪检审计部门有时拿不到经济合同,或者拿到经济合同时间比较滞后,也容易在有关款项催收,支付过程中出现纰漏。

(六) 合同管理意识不强,合同签订部门和人员作为经济合同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缺失。经济合同签订的重点部门是学校的后勤基建部门,招生培训部门等。以上部门容易出现摸不清自己的家底,管不好自己的合同台帐,尽不到合同执行第一责任人的义务,不能第一时间催收催办。

二、抓好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建议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要求。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要求高等学校切实转变发展观念,积极推进内涵管理。这就要求高校将经济合同管理纳入智能化、规范化、精准化的管理轨道。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建议高校开发经济合同动态管理平台,基本功能设想如下:

(一) 网络会签功能。各处室、部门按照职能设立各初始登记入口。合同签订经办部门经办人在签订经济合同之后,将合同的名称、标的物数量、金额、质量要求、付款期限、违约责任等登记到系统中合同签订部门的部门负责人在网上审核法律顾问网络审核财务处网络审核上报分管校领导网络审核校长网络审核(重大合同的签订需经高校领导集体研究签订)法人代表签字、验印经济合同专用章、签订纸质正式合同办公室档案管理员网上编号后收集纸质文档纪检审计部门存档。此功能,相比传统合同会签流程,网络会签能实现无纸化办公,更方便、快捷,而且能实现异地会签,避免传统方式因某一节点人员离校耽误合同签订的缺陷。

(二) 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动态化管理功能。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平台构建最关键的一个功能就是要实现财务数据动态化录入。财务部门要设定录入端口,由主管会计根据各项收入和支出的动态情况,依据合同目录及时录入收入和支出金额。实现此功能的前提是财务数据要及时更新,对已经收付的款项,在记账软件下账后,要同时在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平台中登记。

(三) 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系统要设定合同履行节点自动预警功能。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平台运行时,到关键时点时要实现红字预警功能,及时提醒经办部门及时催收或者办理相关财务报销手续。同时,财务、纪检审计部门和分管校领导都能收到合同到期预警信号。

(四) 根据工作需要可为学校领导设立超级管理员账户,随时调阅每个经济合同的应收和应付情况,并能统计出某一阶段的高校应收金额和负债金额,便于领导层宏观管理和决策。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篇6

一、高等学校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固有问题

1.经济合同类型复杂,实际管理僵化

根??高等学校的经济合同来看,其主要分为两个种类,收款合同及付款合同。其中付款合同主要包括购置物资、劳务支付、对外支付、个人款项等,而收款合同则包括联合办学合同、资产租赁合同、对外投资合同、国有资产处置合同,接受捐赠合同,应收水电费、取暖费等合同。由此可见学校经济合同类型的多样化及复杂化,而在经济合同管理工作中由于高等学校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经济合同,可以说在高校日常运行中的随时都可能会有相应的经济合同进行履约,但是在管理工作中却无法对合同履行、签订情况进行及时的汇总及管理,无法做到全过程管理的效果,无法达到现今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中对财务合同动态管理的要求。

2.财务管理工作中审核工作与经济合同管理之间脱节

目前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经济合同及审核工作的进行属于不同的人员来开展相应的工作,因此在实际中存在着审核人员对经济合同的了解不够的情况,因此在报销审核工作中无法科学、全面、准确的对项目进行支付业务。如经办部门或者经办人员出现遗漏,财务部门再不精准地掌握合同内容,就容易造成多付款,少收款等问题的出现。

3.合同管理较为粗放

一是高校的每个处室或部门出于职能需要,都会牵头与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签订经济合同。二是高校财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纪检审计部门有时拿不到经济合同,或者拿到经济合同时间比较滞后,也容易在有关款项催收,支付过程中出现纰漏。

4.合同管理意识不强

合同签订部门和人员作为经济合同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缺失。经济合同签订的重点部门是学校的后勤基建部门,招生培训部门等。以上部门容易出现摸不清自己的家底,管不好自己的合同台帐,尽不到合同执行第一责任人的义务,不能第一时间催收催办。

二、解决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1.建立完善、健全的经济合同管理体系

现今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现今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其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需要面对较为复杂的过程及一定的财务风险,为此必须要根据高校实际的经济流动情况来制定符合其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保证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到有据可依、有迹可循。同时,对于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保证其内容的科学性、具体性、可行性等特点,通过管理体系来对合同管理过程进行规范、管理,以此来保证在合同管理工作的进行下可以有效的规避其存在的风险,并维护高校在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使管理体系可以作为管理活动开展的唯一依据。

2.重视财务管理人才的引进及培养

由于高等学校经济合同管理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为此在管理工作的进行中必须要保证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技术,并且在经济合同管理中高素质人才作为其在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对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对人才队伍进行建设。首先,需要扩大人才引进渠道,通过多种途径吸收更多的专业管理人才;其次,制定完善的培训学习制度,保证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可以得到良好的培养,吸收最新的经济合同管理知识,从而使其适应岗位职责;最后,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促使工作人员形成学习意识及竞争意识,从而有效的提升经济合同管理的综合水平。

3.做好经济合同全过程的审查及管理

在经济合同管理工作中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其签订和审查过程的管理,这也是保证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其也关系着合同的履约执行能力,根据就经济合同签订及审查的内容,需要做到以下部分。首先,需要加强对合同签订及审查的重视程度,保证在经济合同签订中可以做到组织审计、财务等部门等对经济合同管理进行共同的审查及管理。其次,相关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对合同的条款内容进行校对及审查,保证后续工作可以得到高效的开展及进行。

4.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动态化管理功能

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平台构建最关键的一个功能就是要实现财务数据动态化录入。财务部门要设定录入端口,由主管会计根据各项收入和支出的动态情况,依据合同目录及时录入收入和支出金额。实现此功能的前提是财务数据要及时更新,对已经收付的款项,在记账软件下账后,要同时在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平台中登记。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篇7

关键词:高校;经济管理;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006-02

引言

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经济管理工作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学校的规划发展,更与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息息相关。目前,我国高校经济管理工作存在不少的缺陷和弊端,严重阻碍了高校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也给高校的正常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经济管理理念,积极地探索和实践转变经济管理模式、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优化并实施经济管理队伍的新措施、新方法,切实提高高校经济管理实效性,实现高校经济价值最大化、最优化。

一、经济管理在高校行政与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经济管理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贯穿于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决定着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具体来讲,高校经济管理在高校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高校行政与教学管理过程中:

1.高校经济管理有利于促进行政资产管理的完整性。高校的行政资产分为实物形态和非实物形态两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片面注重看得见的实物形态资产的管理,忽略了非实物形态资产的管理,不利于充分发挥高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作用与价值。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明确阐述了“资产”这一概念,并制定了详尽的“财务管理”规定。在高校的经济管理中引入“财务管理”的概念,利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来管理高效的经济活动,对改进和完善高校经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高校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全面地进行资产管理,保证了高校行政事业单位中资产投资的完整性。

2.高校经济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工作的职能。良好的资金运转是保证高校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的前提和基础。高校经济管理对制定资金运用计划、落实各项经济活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来讲,高校经济管理者通过为各部门提供准确全面的经济资讯,助推各部门制定科学的资金预算,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资金的使用情况,实现高校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当前我国高校经济管理工作现状――以民办高校为例

1.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存在不足。目前,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财务管理预算的编制没有覆盖学校的全部经费收支内容;②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无法公平合理地进行项目经费的拨款,导致学校经费常常被挪作他用或被用作个人敛财工具;③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不完善,难以找出问题根源,无法有效进行改进;④员工业绩考核制度不合理,不能对员工的业绩进行准确评价,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高校经济管理缺乏风险意识。缺乏风险意识是高校经济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许多民办高校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理念的指导,没有制定经济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比如,一些高校为了扩建,大量借贷资金,没有考虑到自身是否有相应的偿贷能力。此外,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合理规划借贷资金的用途,导致借贷资金得不到有效地利用,给高校的经济管理活动造成困难。

3.学校基层经济管理人员控制力薄弱。通常情况下,民办高校的基层经济管理人员大都是学校的基层教学人员,对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一知半解。虽然也有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但是为数不多。从整体上讲,高校的基层经济管理人员控制力比较薄弱,无法有效、客观地进行经济管理工作,导致经济管理各项工作措施很难执行到位,不利于经济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4.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当前,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已经远远跟不上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了。从年龄层面上讲,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存在老化现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面对高校建设、投资、设备采购等经济活动的日益多样化,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明显“力不从心”。从知识层面上讲,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陈旧、操作水平落伍,缺乏判别经济活动形势、反映经济活动信息的能力,造成财务管理工作矛盾加剧。此外,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严重损害了高校的经济利益,也为对民办高校的经济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造成了诸多阻碍。

三、优化高校经济管理与教学水平的对策建议

1.转变高校经济管理理念。传统的以制度为本的管理理念忽视了人的个性、人的需要及人的发展,难以有效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无法取得被管理者的支持和配合。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大环境下,高校经济管理也要摒弃落后的管理理念,树立人本管理工作理念。在制定工作时,充分尊重被管理者正当的经济利益诉求,做好各方面的经济利益的协调工作,以此激发被管理者积极配合和支持经济管理工作。同时,要让被管理者参与制度建设中,提高制度的可行性、约束性。此外,在人才的培养的选用上,要着眼于创新和民主两大关键点,通过以人为本的培养机制和选用机制激励相关的工作人员积极地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中,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建议与方案。

2.向开放型高校经济管理模式逐渐转变。在传统的高校经济管理模式下,管理制度单一、管理方法落后、各管理缺乏沟通,这些现状都违背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规律,难以适应中国经济模式的转变和调整的新形势、新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高校要改革封闭的经济管理模式,逐步向开放性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其具体做法如下:①引进现代管理方法,解放和发展高校的生产力。在现代高校经济管理模式之中,鼓励把别的学科相应有效的管理模式引入进去,诸如在进行现代高校经济管理时,可以有效运用心理学、自然学、社会学、运筹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从而为现代高校经济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②建立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拓宽高校经费来源渠道。结合实际实行开放办学,开展社会活动和交际,主动跻身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从社会中寻找能够拓宽高校经费来源的渠道;③高校经济管理各部门要打破封闭的管理模式,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资源、知识、人才的共享。同时,把各部门的分散力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推动高校经济发展。

3.综合财务预算编制尽量定量化、科学化。预算编制在高校经济管理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要对物质性资源和非物质性资源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在深入调查和研究各部门财务管理原则和财务需求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预算编制将财务资源分配给各部门。高校虽然不直接干涉各部门的财务管理,但可以通过定量化、科学化的预算编制,宏观管理调控各部门的财务事务,保证各部门在预算范围内对经费进行自由支配。

4.对于市场风险要进行合理的规避。高校要做好借贷资金的规划预算,秉着“不浪费、不闲置”的原则,提高借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加强借贷资金的运作管理工作。比如,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动态跟踪资金的使用情况,灵活调度,避免资金闲置或过渡浪费,进而通过积极的财务规划预算,合理规避市场风险,实现成本最低化、效率最大化。

5.建立高校经济管理风险预警系统。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和情况建立经济管理风险预警系统,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通过构建风险预警系统,高校可以对经济活动和财务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财务问题,并找出问题根源、快速解决,以减少财务损失,避免财务危机。同时,要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方案。当财务指标超过设定的临界值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合适的应对方案,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保障高校财务安全。此外,经济管理部门要详实地记录每一次财务管理风险,并总结和反思风险发生的原因、过程、采取的措施,以避免风险再次发生。

6.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经济管理者队伍。良好的经济管理者队伍素质对高校经济管理工作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努力提高现代高校经济管理者队伍的综合素质,把提高和促进高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重要目标来切实完成。其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合理进行人才培养投资。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为经济管理工作者创造学习机会,提供学习平台,将经济管理者队伍打造成一支指挥才能、参谋才能、监督执行才能兼具的现代管理队伍。②建立规章制度,促进经济管理者自我约束、自我完善。通过规章制度规范经济管理者的行为,维护高校的经济管理秩序。此外,还要定期进行综合考评,坚持奖优惩劣,以充分调动高校经济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语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高校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改进和完善经济管理工作,合理妥善解决相关经济问题,促进学校各项资金有效使用,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奠定好基石。同时,促使高校经济管理真正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最终实现高校的健康、持续、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江,沈卫香.青海省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

[2]周群.略论我国民营学校的办学成本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3]祁占勇.落实与扩大高校办学自的三维坐标――高校与政府、社会关系的重塑及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J].高等教育研究,2013,(05).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篇8

关键词:高等学校;合同审签;内部控制

1引言

随着国家对高等学校事业的重视,高校办学规模不断发展、扩大,学校办学、发展科研事业筹措资金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高校经济活动种类逐渐增多,由此产生的经济合同种类与数量也呈不断上升和增加的趋势。为了防范学校经济风险,规范学校的经济合同管理,经济合同审签成为高校内部审计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高校经济合同审签的含义展开论述,分析了经济合同审签的现状、问题,审签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最后对如何加强高校经济合同审签工作做出阐述。

2经济合同审签的含义及必要性

高校经济合同是指学校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在参与社会经济和民事活动中与其他平等主体的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就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所设立的书面协议。按照开展的业务不同,高校对外主要签订的合同种类包括以下几种:(1)基本建设和修缮工程项目合同以及与其相关的材料、设备采购及安装等合同;(2)物资采购合同;(3)房屋租赁合同、资产处置合同;(4)对外合作办班培训合同;(5)科技服务合同;(6)资产租赁合同;(7)委托管理合同以及其他合同。高校合同审签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按照国家、学校相关规定,通过一定的审计程序及方法,对上述经济合同在签订之前,进行的审查、复核和签批工作。高校合同管理是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同审签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合同管理工作,加强对经济合同所涉及的经济活动的监督,防范学校经济风险,维护学校合法权益,提高办学效益。

3经济合同审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经济合同审签权责落实不到位,审计的监督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高校对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视,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合同管理方面的制度,对于合同的文本起草、合同签订、合同执行、合同审签、合同印章管理的部门做出了权责划分。然而在实际的审签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一是部分职能部门并没有认清责任,没有认识到合同审签是合同签订的最后一关,而是把合同审签作为一道屏障和保护伞,在合同文本起草、合同的初审工作中敷衍了事,把本部门应该完成的工作推向了审计部门,使得审计部门既承担了管理部门的初审工作,也是终审部门,原本文件规定的多个部门把关变成了不作为,最后使得审计人员往往疲于奔命,审计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二是有的管理部门以时间紧等为理由在合同已经执行后报审合同,这样形式主义的合同审签基本已经没有意义,审计监督职能难以得到发挥。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管理部门责任意识不强,合同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缺乏追责机制。

3.2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需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管理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涉及的经济业务增加,每年签订的合同呈几何数量增长,伴随着合同签订前审签的结束,合同后续签订、付款、执行的一系列环节均需要加以把控,合同结束后的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可能也要对以前的相关合同进行调用。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对合同的审签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把控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可以使相关部门及学校领导及时了解合同执行的进度,加强对合同的管理。

3.3审计部门由于自身原因造成审计职能及独立性不能充分发挥

高校合同种类广、数量多,涉及业务丰富,合同审签人员既要具有法律、财经、工程多方面的知识,又要做到主动沟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目前高校审计部门一般分为财务审计、工程审计两个科室,对于合同审签需要的法律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从知识结构及人员配备上不能满足合同审签的需要,使得审计的监督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另外由于内审部门与招标办、后勤处等报送合同的部门存在长期合作关系,对于发现的问题可能会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损害审计的独立性。

4经济合同审签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合同管理是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同审签是合同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在合同审签中,内审部门应注意把握以下关键控制点,明确控制措施,通过合同审签提高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1审查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合法性、合规性

学校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或按规定可不签订合同外,均应当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在对合同进行审查时,应按照《合同法》及学校相关管理规定,重点审查以下内容:合同内容及条款是否完整;合同内容及条款的合法性、合规性:合同内容及条款、技术指标与招标文件、投标单位投标文件是否相符:合同内容及条款在重大问题上有无做出不当让步,导致学校合法利益受损或承担额外的法律责任。在对合同的文本进行审核时,对涉及权利义务关系的条款应当进行重点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合同文本须报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应当履行相应程序。

4.2审查合同签订主体的资质,降低合同签订风险

在合同订立前的审核工作中,应调取合同对方材料,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资质证明、信用状况、生产能力等有关内容,评估对方当事人是否具备履约能力。采购合同是学校合同的主要组成部门,对于采购合同,应重点对签订合同供应商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进行审查,尤其是采取预付款方式的,应当按照学校规定权限和流程签署采购合同,防止学校利益受损。

4.3审查合同文本签字双方是否是法人或授权人

正式对外订立的合同,应当由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人签名或加盖规定印章。授权签署合同的,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签署合同。学校应当加强对合同印章的管理,合同经审签后,通过管理部门审批及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人签署后,方可加盖合同印章,降低学校不当损失的风险。

4.4对于高校的技术合同及其他合同

在审查过程中还应注意合同的保管及签订保密协议,防止因合同保管不当或未签订保密协议,泄露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导致学校乃至国家利益受损。

5做好高校审签工作的建议

5.1完善合同管理、审签制度,做到权责分明并建立追责机制

针对还未建立合同管理规定、合同审签规定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省市对合同管理方面的规定建立适合本校的合同管理、审签的相关制度,对于合同的起草、审核、审批、签订、执行、核算、保管和归档,明确部门责任,使得合同管理工作步入正轨,职能部门在开展工作时有制度保障。针对已经建立合同管理相关规定的学校,应完善制度,对于合同各个环节的工作,各会签部门应明确责任,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及追责机制,使管理部门合同责任人不再有“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如相关部门对合同把关不严,未尽到自身责任,应严肃追究,起到防范学校风险,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

5.2建设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注重沟通,营造良好审计环境

大数据环境下,做好审计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保证。高校应建立适合自身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对合同从签订、履行、保管等方面进行线上审批、控制,全面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水平。合同管理、审签工作是多部门协调才能做好的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独奏曲”,而是多个部门通力合作的“交响乐”。在对合同审签过程中,审计部门既不能有做“老好人”的思想,遇到问题应从学校角度考虑,从制度角度、学校利益出发审核,做到维护学校权益,防范经济风险;同时审计部门也不能以审计监督者自居,高高在上,在发现问题时应做到与职能部门认真沟通,态度良好,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学校的合同管理共同做出贡献。

5.3加强高校审计队伍建设,做好合同审签工作

合同审签涉及的合同种类广,数量多,并且随着学校经济业务的拓展,新的经济合同类型也会随之产生,这要求审计人员在埋头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业务的学习,重点学习合同审签相关的经济、法律、工程方面的知识,以及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规定。同时高校应定期组织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与其他高校的同事的交流、沟通、学习,这有助于更好地做好合同审签工作。对于专业技术合同,应充分与职能部门沟通,借助其专业优势进行审核。从多角度,多方面提高合同审核质量,为学校防范经济风险,提高学校的合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海梅.高校经济合同审计的思考[J].市场论坛,2017,(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