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8篇

时间:2023-07-05 15:57:00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1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初中生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基本情况,从理论层面探讨短跑专项力量对短跑的重要性,结合初中阶段短跑训练的特点,并通过教学训练和分组实验,探求合理化的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实验前后表明,短跑成绩有显著性差异,从中说明:合理的专项力量训练对初中生短跑成绩的提高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 100米 专项力量训练 初中生 理论 方法

运动实践反复证明:正确的专项理论和技术理论是训练取得成功并登上顶峰的前提和保证。短跑运动是应用合理技术,借助肌肉系统工作的原理,推动人体快速向前移动的高强度运动。短跑运动员的成绩主要取决于身体的力量素质,因此,如何提高和改进力量训练方法是当前教练们努力研究的课题。专项力量训练是短跑运动员的基础力量,对短跑速度和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短跑理论强调后蹬和大负荷杠铃练习,破坏了用力的连续性,会使身体重心轨迹波动较大,降低了整体运动的效果,影响运动成绩。此次研究,在充分认识专项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的价值和初中生的基本特点,认清初中阶段短跑成绩提高的专项力量训练的基本特征、训练原则以及主要方法,为短跑训练的教学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某市某初中初二男子短跑运动员20名,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17岁,平均年龄15.50±1.41岁,身高170.56±2.35cm,体重55.94±6.18kg,测试时运动员无任何伤病情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主要查阅对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科研成果和相关论文资料,并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

2.观察法

记录实验过程的相关数据和训练方法,将实际训练的操作转化成相关理论。

3.实验法

将所研究的对象20名运动员分成两组,即对照组10名,实验组10名.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结果分析

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训练四个月试验前和试验后分别进行测试,记录结果。由表2所显示,在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短跑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短跑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短跑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

(二)目前初中生短跑专项力量训练存在的普遍问题

1.对专项力量训练的概念掌握不清

在基层老师训练过程中,学生们都将杠铃负重练习视为唯一的“合理”手段和方法。所以,杠铃的联系时间和强度都加大甚至过量,最后导致学生们的身体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具体表现有:肌肉粗壮,肌纤维变短,肌肉弹性和柔韧度减退,尤其在跑的练习中更表现为动作僵硬。基于以上认识,应该清晰的认清专项力量的基本概念,针对于初中生来说,更要辨清传统短跑后蹬技术与当代屈蹬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盲目片面地追求“大”负荷量

学生往往把负荷量看成是评定力量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只要提高了最大负荷的能力,也就提高了运动员的力量水平。其实不然。通过研究表明,虽然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有着很高的相关系数,快速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大力量,但最大力量的训练如果仅依靠负荷重量的增加,其本身并不能充分地发展快速力量,不仅不能提高快速力量,相反会影响发力速度,造成慢发力的动作定型,并且容易使运动员肌肉僵化,柔韧性和协调性下降,还会造成技术动作变形,引起肌肉拉伤。

3.力量训练缺少定量的评判标准

在专项训练后又可用多种监测训练负荷的生理和生化指标,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进行分析和评定。而在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基础力量和专门性力量训练过程中,则缺乏综合评定影响负荷因素的客观标准,如杠铃的运行速度与轨迹、橡皮筋的弹力与拉力等,对于这些因素教练员往往只能是依靠主观的感觉和经验来要求动作,控制训练。而在力量训练课中或课后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酸、胀、硬、痛”的自我感觉来评估本次力量训练课的刺激深度,由此再来确定下次力量训练课的时间内容和运动负荷,力量训练的意义和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三)提高初中生100米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

1.计时单足和计时跨步跳:练习的距离应逐渐加长,以保持尽可能快的动作速度为目的,如果动作速度明显下降,应缩短练习距离和延长休息间隔时间,该类练习可采用负轻重量进行,以提高练习效果。

2.沙滩赤脚加速跑和跳跃练习:在沙滩和松软的地面上赤脚进行跑跳练习,有利于提高掌趾和踝关节肌肉的退让与超等长收缩能力。

3.手持壶铃半蹲前跳:尽量用前脚掌着地。

4.两换台阶跳:可采用单足、双足或负重完成。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短跑专项力量训练对于初中生百米得训练成绩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2.掌握先进的短跑技术理论,深刻理解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本质,优化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3.目前初中生短跑专项力量训练存在的普遍问题应加以注意。

(二)建议

1.切实建立完整的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理论,科学指导训练实践。

2.把握专项力量训练的主要特征,科学合理的安排专项力量训练。

3.切实处理好发展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陈起倪.中学生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及其训练[J].福建体育科技.1997.4:31.

[2] 王卫星.我国短跨项目力量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田径.2001.9:95.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2

关键词 建筑初步 教学改革 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风景园林学是关于土地和户外空间设计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它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建筑初步课程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关于建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其授课目的就是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启蒙教学的课程,其在风景园林专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大体有三个方面:训练风景建筑表现技巧;训练风景建筑制图方法;训练风景建筑设计方法和原理。通过两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在该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专业方向上存在一些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1内容庞杂

目前,课程的训练内容很多,既要有建筑知识的涵盖,又要有绘图的基本训练、模型的制作以及构图色彩方面的训练,虽然这些都很重要,但是内容过于庞杂,之间又没有联系,结构也很松散,容易让学生把握不到课程的主要方向,疑问重重。

1.2课程之间协调差

建筑初步课程的安排都在一年级,课程内容广泛,与其他很多课程的内容重复,讲授深度较浅显,每个内容都是蜻蜓点水,讲授较为不合理。

1.3重基本功训练,忽视思维训练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建筑初步课程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以训练绘图基本功为主要目的,忽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导致很多学生喜欢模仿资料范例,设计成果平淡无奇,过多地重视图面效果。

2改革的措施

2.1教学方法

对风景园林专业来说,建筑初步课程是建筑的启蒙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更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改变原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2.2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以教师、课本、黑板为中心的填鸭式的、封闭的、单向的向学生传播知识,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形象和生动,比较适合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另外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应发展“讨论式的教学”,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应适当地安排讨论,组织师生交流与共享查阅的资料及调查的案例,讲述分析的过程及结果,促进大家共同进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在各个课题设计的最后阶段,应开展“展示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展示自己成果的同时也可以学习他人的处理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得以延续。

2.3教学内容

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应对“建筑初步”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使建筑初步课程真正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建筑启蒙课程。笔者认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建筑初步内容可分为以下四部分:建筑绘图基本功训练、形态构成设计、小型建筑设计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

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都是非艺术生,大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几乎为零,在绘图的基本功训练上都需要加强,特别是建筑的表现,需要更为严谨的绘图方式,为将来景观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课时较少,在作业上应选择综合性的训练项目,压缩作业周期,减少临摹抄袭,追求高效、全面的训练项目,使学生的思维融入到设计的作品中去。另外,在形态构成部分应和学生全面地讲解造型的塑造规律以及思维形式的转变,通过对建筑要素的提取、归纳和总结来对形体进行把握与塑造。由于前面的铺垫与学习,在最后的小型建筑设计课题部分,是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的一次较为真实、具体的综合性练习。制作模型和绘制课程作业最直接最有效,在模型的制作和图纸的绘制过程中,可以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制作能力结合起来,使初学者更直观有效地体验到自己的创作中去,真正达到“做”、“想”、“画”的结合。

3结语

风景园林专业的建筑初步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各部分之间相互补充,共同形成一个整体。围绕着建筑初步的教学改革,要不断加强训练途径,提高办学条件和优化教学手段,形成课内课外的结合,理论专业知识与基础训练内容的结合,使建筑初步真正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建筑启蒙课程。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3

[关键词] 复习教学 数学 初三 效率

当前许多研究表明,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个体因素一般分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数学学习焦虑、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意志力均可影响学业成绩。其中,在当前追求和谐社会的中国,初中数学复习阶段的弊病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发现、关注。新课改要求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不允许我们再去搞“填鸭式”的教学;新的一代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呼唤。故而,在当今,找寻一种初中数学复习的有效指导途径是当务之急。

一、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方法

我国学生的“双基”水平、应试能力,是得到世界公认的。但是,与时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数学教育仍需大力改革。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当应试成为主题,师生均关注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情况尤为严重,现在国内,初三数学复习基本上是三轮复习式。

(1)第一轮

时间大约三周。注重基础,一本参考书外加课本。以纵向为主,顺序整理,是搞好整个初三复习的关键。以课本为准绳,进度宁慢勿快,难度宁低勿高,以落实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运算为重点,强调“三基”在解题中的指导作用,重视展现和训练思维过程,总结和完善解题程序,渗透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把课本“由薄读厚”。并定时辅之以单元检测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第二轮

时间大约三周。主要是做综合练习,亦称“专题训练”,题目的难度较第一轮略有上升。以横向为主,建构网络,注意切换方向,由第一轮“复习什么巩固什么”向“解哪类题有哪些方法”过渡。在单元过关、查缺补漏时,应重视基本题型的解法总结和强化训练。适度综合,归类整理,对有关重点,难点,弱点、热点内容做专题复习,跨章节联系,由知识点向知识块过渡、向知识体系过渡,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指导意义,提高整体把握中学数学知识和独立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先是分章节的综合训练, 教师主要是评讲卷,针对卷子中学生暴露的问题一一点评;然后是针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滚动复习,缩短复习间隔,提高重现频率,在滚动中领悟和宏观把握知识体系,把课本“由厚读薄。”主要侧重于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训练;

(3)第三轮

时间大约三周。纵横交错,强化训练主要是做各地的模拟题,以及前几年的中考试卷,这时候是高强度的训练,训练考试技巧和学生的应试方法的调整阶段,其实也就是考前强化训练,使学生找到自己的答题方法及答题经验。在掌握知识点及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先练后讲,讲练结合,对中考各种题型和综合试题强化训练。

2.初中数学复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有上述3轮的复习方法,但是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数学总复习中还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例如,(1)初三复习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未真正体现教改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成为一句空话,更不要说在初三课堂教学中体现“师生互动,充满活力、符合规律、共同发展”。(2)初三的数学学习成了为打赢“中考战争”的“题海战术”,初三的数学教学自然成了应试教育。“题海无边,苦磨傻练”。这种学习和教学高投入,低产出,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害怕数学,讨厌数学,觉得数学就是一些令人厌烦的推理和永无止境的计算,它毫无用处,学习它实在是出于无奈。(3)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被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不多,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调节重视不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关注不够。(4)教师由于在初一、初二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抢时间,赶进度。造成学生在很多知识层面上的断层,而教师却试图在此断层上建构学生的知识网络系统,但由于缺少一些好的方法,造成许多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对数学产生恶性的心理效应,认为数学很难,以至于数学成绩好,原先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也对数学敬而远之,毕业后不选数学专业作为专攻对象。

二、优化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效率的措施

1.注重复习方法

我们认为,优化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效率的首要措施就是注重复习方法。实行数学复习知识系统化,方法大众化,机体模型化,答题规范化,思维策略化。摒弃盲目训练,大搞题海轰炸的方法,代之以波利亚的解题反思,提高学生的数学复习效率。同时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给学生的数学学习以适度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整个初三数学复习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建构并持续发展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有效地将个人的专业经验转化为专业知识,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反省与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达到“教学相长气和学生一起和谐地走过初三。

2.合理应用心理学知识

在初三复习教学中,我们应将心理学知识及情商意识融入到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的研究。要在复习中开发学生的“情商因素”,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良性情感入手,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将心理学知识与初三数学复习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将抽象难懂的知识、方法具体形象化,能给学生多留下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切忌满堂灌。以此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对初等数学的良性的情感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一些亲和力强的语言,给好心亦给好脸,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3.关注学生的考试焦虑

在初三学生中,我们需要把考试焦虑心理的成因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复习教学因素进行研究,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从而减轻考试焦虑。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于学生错误的纠正,充分认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过程,深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正确对待考试,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蒋重清.初三学生高焦虑调适方法的探索性研究[J].湖南师大,2002,(3):39.

[2]叶晓俐.过程教学的几点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4):155.

[3]刘云章.波利亚的解题训练与“题海战术”的辨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8):29.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4

一 重视复习的意义,明确复习的目的

进行总复习的意义有五:(1)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去粗取精,突出有效信息;(2)复杂问题简单化;(3)抽象知识形象化;(4)零散知识系统化;(5)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进行总复习的目的: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重现,而是从更高层次和角度对所学知识、技能、方法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学习的过程。所以,加强对复习教学的研究,能彻底改变简单罗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复习模式,使复习成为促进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二 合理规划复习进程,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初中化学课程安排仅一年,新授课结束后离中考只有一个多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一阶段:进行系统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检查并及时解决学生知识理解上的障碍,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将整个初中化学各知识点按结构和脉络融合形成体系,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复习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奧秘、化学实验与活动探究、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等。

复习要求:“细、低、全”。“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基础知识。“低”是指复习中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孤僻怪异的题目,做到不脱离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全”是指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第一轮复习的中等难度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双基”知识。

注意事项:(1)用好课标、考试标准、教材(找准考点,落实基础);(2)合理使用资料,防止用资料代替教材,引导学生重视教材;(3)训练要适当,防止以做题、讲题代替复习;(4)问题引领课堂,重视情景创设,防止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第二阶段:进行专题复习,完善知识结构。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辨析各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总结综合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内容:根据学生对新课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自命知识专题,通常有气体制取,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提纯、除杂质等专题。

复习要求:主要以专题讲解和专题训练为主,然后进行综合训练。

注意事项:(1)研究考题、缩小范围、找准专题、做好专题复习;(2)做好专题训练,精选、精练、精讲,切忌过多过滥,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要有针对性的训练;(3)要杜绝仍由教师独占课堂40分钟的做法,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练习、复习、小结、思考的时间。

第三阶段:进行模拟演练,中考仿真训练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随着学业考试的日益临近,主要精力应当放在消除弱点、弥补漏点、调整心理方面,把卸下学生心理包袱作为重要任务。

复习内容:中考仿真模拟训练、考前适应性训练。

注意事项:(1)进一步研究中考试题,对考试大纲中的样题示例进行分析,整理考试信息,更加明确中考试题的特点、结构、难易比例,知识考查的呈现方式;(2)提倡教师组卷(所选卷应题目典型、题型新颖,难度宜小,保证训练价值);(3)回归教材、加强记忆,加强考试技能技巧的训练。

三 认真研究教材,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材上的题型,准确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试题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点衍生而来。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教材关,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认真研究学业水平考试样题,掌握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思路,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 重视知识基础,加强主干知识的复习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5

摘 要 本文以嘉兴学院男子篮球训练队的初期建设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校篮球队(甲子组)在组建初期阶段,遇到实际问题时,该如何做好万全应对。探索普通文化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作训规律,希望有助于嘉兴学院男篮训练队在摸索与总结中稳步成长。亦为普通本科高校、训练队、教练员、普通学生运动员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 高校 男篮 初期 建设

一、前言

随着CUBA的不断变革与重组,浙江省ZUBA大学生篮球竞赛体制的改革也随着大趋势进行着调整,将普通本科大学生组(甲组)分为甲A、甲B,实行升降级,次年,A组的后三名降级至B组,B组的前三名升至A组。甲组共26只球队,甲A8只,甲B18只,体制的革新必然会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格局变动,而作为杭外高校近年来第一次参赛的嘉兴学院篮球队来说,也正是一个绝佳的机遇,嘉兴学院紧跟时代的步伐,组建了以普通本科文化学生为班底的男子校篮球队,本研究通过对嘉兴学院地域位置、教练员执教理念、队员选材、学训矛盾处理、普通大学生篮球运动训练规律等因素进行研究,为高校在初建球队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二、结果与分析

(一)区域地理位置

嘉兴学院位于浙江北部,作为普通高校和远离高校集中城市的高校,地理位置决定了竞技水平高度,因为队员技战术水平必须要通过赛事的实战来验证,在嘉兴市区只有四所高校,高校数量偏少且没有像杭州下沙联赛、宁波大学生联赛一样的赛事磨砺,导致大学生之间进行的赛事交流与切磋少之又少,虽然常与社会球队进行切磋,但是社会球和学生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运动模式与强度,故区域性地理位置也给嘉院男篮带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执教理念

许多著名的教练都以其执教理念而为人称道,我执教理念则为“天道酬勤”,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只有足够付出,才会有对应收获,机会总是留给时刻准备的人,努力尚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建立自我的执教理念,执教目标,保持开放的意识,时常检查自己的信念和价值,向每一位队员输送自己的意识形态,当碰到需要做现场临时决策时,最有力的帮助就是自己良好的执教理念。因此,作为教练员,一定要建立较强的自我认知意识,逐渐更好的了解自己,因为未来运动员可能变得更像你这样而不是教练希望的样子。

(三)运动员的选材

球员以位置技术为主进行选拔,可有效避免同一位置球员扎堆现象,我校男子篮球代表队的选拔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选材。

1.集中招募

通过身体素质30%(助跑摸高10%、立定跳远10%、仰卧起坐10%)、基本技术30%(一分钟自投自抢10%、10个三分定点投球10%、多种变相运球上篮10%)及比赛实战40%(技术运用20%、战术意识20%)进行择优选拔,按综合成绩的高低进行排名,挑选出所需各位置队员,进入试训阶段。

2.校内比赛选拔

每年新生开学,各个分院均会组织新生杯,及时关注各分院赛事动态,从中挑选出合适球队位置的人选。

3.熟人推荐

学校开设篮球课程,可通过篮球教师渠道获取相关信息,推荐于校队;教练在室外球场寻觅打球较好的学生,问询意愿选择性招募进入试训阶段;在球友或学生朋友圈中,可推荐个别在篮球方面技能较为突出的同学。

(四)如何处理学训矛盾

嘉兴学院男篮的组建以普通文化大学生为班底,学生以学业为主天经地义,以训练为辅属于学校任务和兴趣爱好,身负学习与训练的双重身份,压力较大。作为教练员,学训矛盾若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到训练队竞技水平与赛事成绩的提升,国内各大高校也普遍出现这种问题。

1.训练时间的规划

嘉院男篮真正能够投入训练的时间为晚训3次/周(不包括寒、暑假和规定节假日),每次180分钟,早训2次/周,每次为60-80分钟,另外,每年寒、暑假以及节假日的停训时间段,影响了篮球运动训练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加上该校体育课的上课时间一般被安排在3、4节(上午10:00-11:30),5、6节(13:30-15:00),7、8节(15:30-17:00),使篮球队训练时间的合理安排显得更为被动,只有早上与晚间进行训练。一年级均有早晚自修,高年级晚上有选修课程,导致早晚训练时间与学生早晚自修、选修课程时间冲突。为更好促进球队整体性提高,训练时间的安排只能尽可能固定在与大部分队员上课时间不冲突的时间段,固定下训练时间后再以假条作为补充。同时每周2次的早训,出勤率最高,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控制好运动负荷,既保证有一定运动强度,还需控制好训练强度,不影响上午课程的学习。篮球运动是一个团队项目,对于整体性要求较高,若队员训练时间都不能统一,团体训练效果极差,只有经过大量的团体练习才能形成默契的配合,没有团体训练的时间作为保障,量积累不够就没有质的飞跃,所以球队在组建初期,一定要保障训练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限内,提高训练质量,才能高效地完成训练任务与赛事目标。

2.训练强度的调控

作为组建初期的球队,训练强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虽通过初期选拔,筛选出来的队员均为校内运动能力与专项水平相对较好同学,但队员水平参差不齐,教练必须尽快熟悉队员的具体特点,根据每名队员的状况,因材施教,尽快弥补短板;从球队的角度来说,初期阶段应先以基础的身体素质锻炼结合基本技术的练习为主,身体素质的优劣是篮球运动选手走向高阶技术与战能的重要衡量标准,而基本技术则是战术的保障,盖高楼一定要打好地基。嘉院男篮从开学后10中旬组建,经过为期两周的试训考察阶段,进入冬训周期阶段,早练身体晚练基础技术,经过一个月的渐进式过渡,增强团体简单配合练习,在建队初期来说颇有成效;对于训练强度的调控,教练要及时进行观察与沟通,在训练中调控训练负荷的方法主要采用脉搏法,以手摸脉搏的方法来确定训练负荷的强度等级,简单的方法手段结合到训练活动中可以有效并及时的掌控队员在运动中负荷大小的具体情况,同时在运动员训练结束后或第二天询问身体状况,如睡眠、疲劳程度、食欲等方式了解队员对运动负荷是否合适,及时调整运动训练强度,做到既能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又不影响到学生学习。

3.沟通技艺

沟通在篮球运动中无处不在,教练员的执教过程更是彻头彻尾沟通交流的过程,沟通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很多有形无形的利弊,教练员必须学会无数种情况下的沟通,包括在训练中每一个动作的注意事项,向运动员解说如何练习复杂的技术、战术,当裁判员发出错误的指令时如何与队员进行沟通,在学习与训练时间发生冲突时如何做出选择,在校期间的训练与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在训练中或结束后有效的信息反馈,沟通技艺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有效缓解学训矛盾,进而促进专项技能或者球队整体的提高。

(五)运训规律

1.体能运训规律

篮球运动是一种协同作战,对抗凶悍,攻守不断变化的群体配合对抗运动,体能作为对抗的保障,在球队组建初期,因重点进行训练,尤其是以文化生为班底的球队,更该如此。在运动训练中,训练的负荷过程不是笔直上升的,而是有着一定的起伏变化,其规律的变化为:初起承受负荷-不适应-持续负荷-逐渐适应-增大负荷-又不适宜……以此不断循环。通过不同手段进行练习后的脉搏法,是我院男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很好的掌握每个人所承受运动负荷强度的变化,对于负荷的极限也是很快可以看到,在这种不断增大运动负荷与不断产生新的适应的过程中,体能水平就得到了提高。体能是技能运动的基础,只有在技术训练之前和技术训练过程中,不断的储备体能,在相应的体能基础上在展开技能训练,体能的储备才可以暂时性的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所以,只有在训练过程中,不断的从适应-不适应-适应,结合有效的恢复机制,储备充足的体能,才是组建球队初期运动训练实际操作的明智之举。

2.技能运训规律

传、运、突、投、移动、篮板球等作为篮球运动的基础技术,是队员在比赛中能否完成展示配合的先决条件,对提高篮球运动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初建球队,运动技术的学习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基础技术,才能在战术配合中灵活运用的进行比赛。我院男篮对于技能的掌握,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学习,初始阶段、练习阶段、自动化阶段。

初始阶段应进行感知正确的技术动作原型,建立初始印象,思考与搜索之前学习过的动作练习,寻求相似的运动模式,开始建立新的神经联系。在大量的认知下,多想加上较少的练习,其效果通常好于多练少想,即在身体练习之前必须动脑思考该技术训练基本程式的特点要求,有助于提高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练习阶段,重点在于能改善技术的质量,这个阶段将花费更多的时间,为使技能训练的成果得以巩固并可实用,唯有多次重复,大数量练习才能更好的强化推进技能的形成。同时,水平的提高不只是数量的累积,还要有练习的质量,教练员需要做出判断与指导,多久该练习一次,每次练习时长,分解练习还是整体练习,何时进行高阶技术的升华等。

当技术成型时,技术水平的发挥不在是凭直达意念的调节进行,而是基本靠自动化操作来维持,把一种技术性运动发展到自动阶段是一种极妙的感觉,但是技术必须持续练习,才能保持在自动阶段,为技术的组合、战术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项化训练

作为高校初建球队,体能与技能是运动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项运动的训练体系,是身体训练的主要手段,一切训练内容和方法手段均应从专项运动的效能出发去进行思量、选择和设计。我院男篮在专项训练与体能、技能同期开始训练,随着训练的进展对其比例进行不断的调整,初建球队切莫只练身体素质或者技术技能,若未围绕着篮球专项进行设计训练,脱离实际专项需要,训练盲目且低效,对于初建球队整体水平的提高将大打折扣。最好的训练,就是从事哪项运动,就练哪个项目,马家军的中长跑训练是专项限定的,不仅把训练内容限定在中长跑的范围内,还坚决不蹲杠铃,半年内每三天就跑两个马拉松的距离,如此接近极限强度负荷的专项化训练。在高校初建球队时,虽不用接近极限负荷强度,但还是应以专项为出发点,结合高校队员的实际情况,考虑训练内容对专项运动的利弊,设计出既符合高校校情,又符合专项化训练的需要。只有专项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获得高水平的成绩,即一切从专项需要出发,遵循专项限定原则。

三、结语

以嘉院男篮初期建设进行研究,为长期高质量培养模式奠定基础,对高校篮球运动员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以区域地理位置、教练员执教理念、运动员的选材、学训矛盾的处理、普通大学生篮球运动训练规律等因素进行剖析,梳理初创阶段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解决实训中显现问题,理顺球队初期建设发展需要,有助于可持续的培养新队员不断发展。亦为高校初建球队的教练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更好的为球队组建与运动训练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基金项目:嘉兴学院教改课题(课题编号:85151526)。

参考文献:

[1] 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2] 秦百里,郭延安.高等学校组件高水平篮球队运行机制探索[J].体育与科学.2002.09:69-70.

[3] 王亮,裴伟民.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关系”的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1:70-72.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6

初三年级是初中阶段关键的一年,我们除了要继续学习英语知识外,还要进行总复习,参加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中考既是初中毕业的水平考试,也是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的选拔考试。水平考试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否达到合格的标准;选拔考试则是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材,使已达到合格标准的毕业生,根据本人的考试成绩与志愿择优进入相应的学校。因此,我们知道中考是以检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同时还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英语总复习中,我们学校决定把学好必要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作基础,以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为中心环节,在培养学生口头上、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同时,着力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为了帮助同学们搞好英语总复习,提高英语成绩,我校准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掌握基本的词汇知识。词汇总复习主要分为单词拼写、词语释义和词形转换三个方面。既要掌握基本词汇知识,又要具有运用词汇的基本能力,养成根据单词的读音记单词的拼写形式的良好习惯,并用构词法、音形相同相似比较法、归类法等记住单词。

二、体会英语语法的实际应用。语法的复习要兼顾句法和词法。句法以掌握五种基本句型为核心,还要复习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在掌握句法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词法。词法以动词为重点,掌握正确的时态用法。在复习中要注意理清语法知识脉络,使之系统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语法规则,再以语法规则指导语言实践,从而提高理解语法概念和规则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则的能力。

三、正确使用交际用语。学习日常交际用语的目的,是使同学们具备与讲英语的人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首先应能听懂别人所讲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做出正确的应答,还应在听别人讲英语时,结合自己所处的场合、情景等,理解对方的大意。在复习中,要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交际。

四、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对初中毕业生来说是一种较高水平的能力要求,主要考查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要提高理解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和丰富扎实的语言知识,同时还要提高思维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常识和其他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常识。这就需要同学们保证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并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如精读、略读、选读、速读、带着问题读,利用关键词、关键句去领悟隐含的意思等。

五、抓好听力训练。要想具备良好的听力,必须靠平时反复训练。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性听力训练,熟悉测试题型。结合听课文原声带、听力训练题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六、强化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背诵典型的范文,大量的习作练习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组织文章的能力,运用已学词汇进行描写的能力。

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1、阶段训练(XX年3月初-4月底 )

指导思想:按教材内容顺序,抓纲靠本,使学生从零散知识的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上,使基础知识更加条理化。

在材料的整体处理及时间分配上,我们拟订在三月初开始着手总复习,抓住课本,从初一开始,初一上下册花一个星期时间复习,从初二内容起两天复习一个单元,重要单词、词组、句子,让学生对照着去复习。同时在课上老师按时态等把语法总结复习一下,再由老师针对学生的一些薄弱知识分单元编写一些练习讲义给学生加以练习,每个单元出一份练习,主要题型为:词组翻译、选择题、首字母填词、词语释义、词形转换、翻译句子等。。由于针对四月底的口语考试,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还要穿行口语的复习辅导,故大概在在四月底可以完成第一轮复习。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坚持打破传统的复习模式,不搞填鸭式、满堂灌,而是利用提问式、讨论式、辩论式、启发式等方法让学生归纳、总结,群策群力,互相补充或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各个阶段的知识要点、难点及考点。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有发言的权利,有查漏补缺的机会。

2.专项训练(2011年5月初~5月底)

指导思想:在阶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语法专项练习并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强化训练,提高对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针对中考题形进行分项练习,因此,结合我市的中考题型,对阅读理解、翻译句子、单项选择、对话缺词填空和书面表达等进行专项训练,并把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解题技巧的点拨上,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各个题型的特点,强化分类练习。

3.模拟训练(2011年6月)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7

运动队业余训练训练制度一、选材是抓好训练队的前提

俗语说,成功的选材就是训练成功了一半。不论是专业队还是业余队,选材工作一样不可忽视。有了好苗子,就有成功的希望。因此,初一新生进校,我们就把选苗的工作重点抓。对于身体形态正处于发育高峰时期的初一新生的选苗工作尤其要做细致和认真。学校体育训练队要形成梯队,需要处理好比赛衔接问题。全体体育教师都要深入到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等场所,处处留意,观察学生苗子的反应、模仿、步型、灵敏、耐力、弹跳等能力表现。“蚕食性质”的选苗比较准确,初一就组建稳定的体育训练梯队,带队体育教师训练的劲头就更足。

二、制定训练计划,严格训练制度

高水平运动队的培养,必须有3年计划、学年训练计划、近期训练目标和周期训练内容,不可急于求成。学年计划根据学校训练的特点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学期和下学期,按东莞的季节气温都较高全年都可以确定为主训练期。在训练时间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周训练十次,其中包括大课间5次,每次40分钟,大课间时间短在训练内容上重点加强基础素质训练。使队员一开始养成正确的跑、跳、投的姿势,培养动作的节奏感,促进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如快速的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短距离加速跑等专门性辅助练习,让队员找到良好的自我感觉。下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训练1小时,多些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技能因素训练。此外,把柔韧性练习穿插到每次准备运动,同时带有技术性放松练习放在课的结束前进行,这样可提高训练的练习密度,也有利于初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全学期除期中、期末文化课考试停训外,不管天气如何都要坚持训练。

严训练,严要求。制定严格的训练制度是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的好办法。要让带队老师和队员要明确严格训练的目的,使学生懂得完成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按水平层次因材施教。如果带队教师要求不严,队员思想上就不够重视,训练随意性比较大,队员的流失就很严重。我们带队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这样才能保证训练队的稳定和高效。

三、做德、智、体三育工作,争取家长、班主任的支持

如果把学校比做人才加工厂,那么,德育搞不好要出危险品。智育搞不好要出次品,体育搞不好要出废品。德、智、体全面发展并不意味是简单的组合,而是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地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体育是基础,是搞好德育和智育的保证。

在东莞经济条件良好、学生普遍怕吃苦的地方,带好学校课余训练队,意味着“三分训练七分工作”。

首先,带队教师需要放我国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的课件给学生看,使学生从进队开始养成认真训练,树立为校争光的信念。再结合本队的典型例子,如106班张伟聪同学在一次训练中扭伤了脚,康复后马上主动提出要回队参加训练,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带队最擅长抓学生思想教育,做到细致入微才能为学生刻苦训练打好思想基础。2008届中长组的黄伟杰同学腿长体型匀称,肺活量比较大,我确信是中长跑的好苗子。他初一第一学期选入田径队参加长跑项目。学生有热情和比较喜欢团队活动,但有的父母反对,父母可能是心疼孩子和希望一门心思地学习文化课,坚决不准其参加训练,造成有的学生在学校偷偷摸摸参加训练影响训练效果。初一时代表班级参加学校长跑比赛又没有拿到名次。当时,该队员思想上已不想继续训练。经过老师跟他交流和谈心,以及开导,帮他重新树立信心,还多次电访家访,向家长讲清道理,讲明课余训练目的、时间、方法以及文化课学习之间的纠结具体问题,消除家长的顾虑,通过多次和他父母沟通,取得父母的支持,经过一年的系统训练后,他初二参加市比赛就获得800亚军好成绩。后来一直坚持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两不误,高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体育大学。

其次,班主任要明确自己对学校体育教育应负的责任,指导学生对全面身心健康成长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走进重智轻体的“误区”,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体质下降,反而影响文化成绩。课余训练的主体是学生运动员,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在于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立奖惩制度。对积极参与、进步快、出勤率高的学生给予个人德育加分,在评奖学金、三好学生等方面要作加分因素。对班主任支持并且参加人数多的班级加分,作为评文明班级优先考虑。改变过去认为学生的体育活动只是体育教师的事,与班主任无关的错误看法。班主任参与协助抓体育活动和训练,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

四、完善课余训练的管理

得力的课余训练管理制度是使训练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十年的摸索,如今我们东华学校体育训练工作有了自己的一套常规和制度。全面提高基层学校领导对课余训练的认识。每学期开学初就把各级各类赛事的时间计划拟定出来,对每届运动员选拔、带队教练队伍的组建等,都要有学校领导直接计划和指导,有体育科组长牵头,确定学校训练队的师资、场地器材设备等,形成一个与学校教育相适应、协调的业余训练管理制度。

学校课余训练的质量和水平主要靠教练,学校应选派技术技能过硬、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乐于奉献的体育教师专任教练。减轻训练队的专任教练课时量,以保证教练从事课余训练的精力和体力。学校定期对带训练的教师的业务水平、出勤、训练业绩进行抽查,辅以奖优罚劣,监督和鼓励他们,并为其创造学习条件,不断提高业余训练队教师队伍水平。体育科组定期对带队教练和训练效果进行检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节和整改训练节奏,实现预期训练目标,以保证训练质量以达到参赛预期比赛效果。现在我们学校训练队已经形成了上规模的训练体系,所以每年已经是出赛必赢,参赛必胜的赛场王者。

五、结语

总之,学校体育训练是体育教师充分发挥自己专长和能力的体现;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亮点。在口号和行动之间,体育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改进技术上的某些细节问题,以便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课余训练和体育教学不分家,学校体育教学是“基础”,课余体育训练是“提高”,必须在全面开展的基础上建立起“课余体育训练”的塔尖。

参考文献:

[1]王元丰,唐建倦,李晓明.新形势下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趋势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9,(04).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篇8

关键词 高职高专;英语初等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32-0036-03

收稿日期:2013-10-08

作者简介:韩书(1976-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北华大学师范分院讲师。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构建专科院校英语选修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编号:1252061A),主持人:黄连芝。

纵观高职英语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学生的从教技能(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受到普遍重视,但其效果并不显著,亟需从问题入手寻求良策。

一、问题分析: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提出的背景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涵盖知识、方法、原则、策略等内容。在一定意义上,技能就是一种方法,重视技能,就是重视方法与实践[1]。反思当前高职英语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

高职英语初等教育专业课程多为英语专业课,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只在通识类教育课程中体现,如在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实施中开发出若干学时的技能训练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占总授课的比例很小,没有相关教材,学校对此也不够重视,而且课程开设的学期设置不合理。有个别院校将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来设置,强调集中训练,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策略性知识和技能无法实现内化。

(二)训练方式单一,缺乏情境性和趣味性

活动是学生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在现实专业教学中,无论是在通识类教育课程中穿插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还是单独开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其训练方式大都是教师指定训练任务,学生按照一定程序和步骤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既缺少对英语教学现场的模拟和体验,更缺乏有意识的活动设计,而课外的教学观摩和教学实习也常流于形式,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效联系起来,无法较快地融入正常的教学工作[3]。

(三)考核方法单一,缺少指导性和生成性

大多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对于教师英语教学能力,如说课、讲课技能等都没有设置评价环节及标准,很多学校也没有把职业技能训练纳入规范的考核管理体系,因此也就不能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而在训练过程中,因为缺乏参考性考核指标,教师囿于以往的教学惯性而无法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生成性评价,无法给予学生积极的技能改进和提升建议。

二、课程设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施的载体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北华大学师范分院英语初等教育专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三板块、三阶段”的英语教师技能训练模式。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贯穿英语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主线。按照这一思路,将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内容分为基本功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教学能力训练三个板块。

(一)教师基本功训练板块

小学英语教师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功。因此,将教师基本功训练板块分为英语三笔字训练、简笔画训练和英文歌曲学习、教学道具制作四个模块。为英语初等教育专业配备优秀的书法教师,开展连续四个学期的训练,第四学期结束时要进行达标测验,不达标者不能参加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开设两个学期的简笔画课和一个学期的教学道具制作课。开设音乐基础和英文歌曲赏析课,并要求学生结业时会唱多首英文歌曲,能根据英语课堂内容编唱歌曲。

(二)专业能力训练板块

该板块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强化英语口语、听力、英语测试等对小学英语教学至关重要的训练项目。在第一学期开设语音课,选用口语出色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其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纠音练习,强调发音规范,早自习的时间由年轻教师组织进行晨读,晚自习组织英语角,请口语标准的外教来做客,让学生感受到优美的语音。第二学期增设朗读课,强化对长句和篇章的诵读,并要求学生模音,这个阶段的任务不仅限于语音标准,而且要求语音具有美感。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欣赏美妙的语音,更要求学生知道美妙语音的规则,句子中单词的轻读、重读以及句子的连读、句群、意群的停顿,句子的升降调等。第三学期开设教师口语课,使用学校自编的小学英语教师课堂用语手册。这本教材涵盖了符合小学课堂教学的用语。其余学期继续开设口语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脱口秀以及主题演讲能力,考核以抽签方式进行,给出学生没有练过的话题,让学生即兴表达。

(三)教学能力训练板块

从新生入学起,开设《小学英语教材分析》课,根据全国统编的各种小学教材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按内容板块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期就能熟知小学教材内容。第二学期开设《英语教学论》,对国内外英语教学的理念进行系统讲解。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后,在第三学期设置《小学英语教学设计》,针对英语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选取教学案例让学生对教学有初步的认识。第四学期针对学生迫切需要的教学技能开设《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技巧》,主要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提问、课堂调控、激励技能、练习与作业的设计等教学辅助技巧进行训练。该学期同时开设《英语教学游戏》选修课程,希望学生能熟练掌握更多有趣的教学游戏,能根据不同的情境设置有效的游戏,提高教学效果。第五学期开设英语课堂教学训练课,要求学生在最后一个月到小学进行教学实习,并试讲一堂实习汇报课。

三、训练策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施

结合师范教育和教师职业特点,将教学模块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训练阶段,针对不同的训练内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如任务驱动、微格训练等。

第一阶段,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和英语专业能力训练。针对简笔画、英文歌曲、英文书法、英语口语等的训练,采取课堂集中训练与课下学生自练相结合的形式。长时间的单一训练会让学生产生“高原现象”,这时可采用专家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导以及观摩上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以此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第二个阶段,在学生掌握了英语教学基本能力的情况下,开展微格训练。即借助多媒体、微格实验室和现代音像设备,将训练内容和演练过程可视化,并根据教师和学生反馈的信息改进教学。

第三个阶段,见习和实习。在学生已经对整个英语教学过程有所了解后,组织学生深入到课堂进行见习。见习结束后,学生要交上见习报告,并组织讨论,评价授课教师的技能运用情况。通过分享和交流,同时与自己的微格教学进行比较。

在能力训练的各个阶段,通过展示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如定期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小学英语课堂模拟讲课比赛、英语课件制作、英语三笔字大赛等,根据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定期组织相关专题讲座、校外专家学术报告、实习汇报会等,以此开拓思路,提升学生的理论修养。

四、考核方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施的保障

英语初等教育专业通过三大板块的课程设置、三个阶段的多种训练,旨在为学生建立一个教师职业技能不断累积和发展的通道。其考核评价也应注重这种累积性和层次性。

对教师基本技能的考核采取笔试与口试、单项考核和综合考核、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每项技能的考核都分三个级别,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按照教师职业技能所分的三大板块,明确每个板块专项技能的考核要求、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及评分办法。学生通过全部技能(包括实习)考核后,全部合格者由学校统一申报教师资格证书。各项全部达到优秀者或者单项技能获得校级一等奖的学生可以认定为特长生,学校颁发能力证书,放入学生档案。为强化学生教学技能训练效果,在能力考核的同时,实施教学能力合格认定制度,增设教学技能实习合格证(包括教案设计、教学实施及表现、英语教学口语表达),说课评课合格证书(包括说课、评课、教学研究及反思技能)等。

参考文献:

[1]魏饴,张天晓.教师职业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2]戴维·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2.

[3]邹娟.关于高校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30):178-179.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English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HAN Shu

(Branch Normal College of Beihua University, Jilin City Jilin Province 132013, China)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