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环保类问题8篇

时间:2023-07-07 09:20:14

环保类问题

环保类问题篇1

关键词:污染、植树造林、水土流失、调整、自然关系、环境法、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人们是否注重文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问题呢?

一、文明发展与人类的关系。

文明,先从卫生说起,看看自己身边的每一出地方,是否有垃圾堆积成山的地方。这样会给人类造成什么危害?它能污染空气,使人们呼吸的空气有害于自身。再瞧瞧自己身边的河水,是混黄一体,还是清澈见底。不过,我们八步却有这样的现象发生,2003年的春节,我们贺江的水为什么无缘无故变成了红色,为什么会从清澈见底转化成了朱红色。因为春节,家家户户都放鞭炮,放完鞭炮后的鞭炮残留物,全都扫入河水去,就这样,才使得贺江变成了红色,这条原来恰似十八的河,一转眼,却变成了年过七旬的老太太。河流被污染了,我们饮水也成了问题,如果我们全都喝这儿的水,自身也会受到伤害。就因为这样,环境一次又一次被污染了。大路上来来往往的小汽车是很多,但经常可以看到汽车的排气管后,总是有一阵乌烟一圈圈地冒出来,拖拉机是排气最厉害的,每当人们从后面经过一次,走出来的时,总会咳嗽几声。这样不仅污染环境,还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制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呢?第一、我们要要求有关部门先处理好污水的排放工作,经达标后才能排放到河里。第二、臭气不能不经达标排放出来,要经处理才能排放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环境里!

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任何法律部门都有自己的调整对象,环境发也不例外。长期以来,

环保类问题篇2

关键词:环保;课题经费;使用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为进一步推进环保科技创新,近年来国家允许各类企业申请环保课题,开拓环保科学技术研究的新途径,而国家经费的使用面临审计问题,在使用管理中需要按照各项规定执行,本文对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课题经费申请条件

企业申请环保课题需要满足如下条件:1.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环保事业的发展方向;2.符合环保综合规划、专项规划规定的重点工作任务;3.符合环境保护部项目申报指南支持方向、内容;4.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科学合理的组织实施方案和详细的经费测算,并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5.具备项目实施的人员条件、资金条件、设施条件及其他相关条件等。

课题经费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预算,实施方案详细说明开展项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技术路线、预期成果、验收指标、进度安排、人员分配、组织形式等,项目预算按照环保部相关规定编制,预算批复后按照基本预算执行。

二、课题经费科目设置

课题经费科目主要有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其他交通费、差旅费、维护(修)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信息网络购置费以及其他等科目。在上报课题时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按照每个科目费用的用途,根据项目实际工作人员和工作时间折算一年所需的经费。

1.办公费:用于公司承担项目课题活动中,购买日常办公用品的费用。

2.印刷费:用于印制反映项目工作过程和成果的项目文件、报告等各类印刷费用。

3.会议费:指课题组举办的与课题任务有关的会议(如咨询会、交流会、验收会等)支出,反映会议中按规定开支的房租费、伙食补助费以及文件资料的印刷费、会议场地租用费等。

4.差旅费:反映单位项目工作人员出差的住宿费、旅费、出差补助费、杂费等。

5.咨询费:用于支付给项目工作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专家的评审费、咨询服务费等。

6.劳务费:反映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如临时聘用人员、钟点工工资,稿费、翻译费等。

7.培训费:反映各类培训支出。

8.租赁费:反映租赁办公用房、宿舍、专用通讯网以及其他设备等方面的费用。

9.委托业务费:反映委托外单位办理业务而支付的委托业务费。主要指委托中介机构咨询、服务,委托软件公司开发等有收费标准的支出。项目协作经费应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测算,不在本科目里反映。

10.专用材料费:反映单位购买日常专用材料的支出。主要包括环境现场监测用试剂、材料,实验室用品等方面的支出。

11.专用设备购置:反映用于购置并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各类专用设备的支出。如环境监测设备、执法设备等。

12.信息网络购置费:反映用于信息网络方面的支出。如计算机硬件、软件购置、开发、应用支出等,如果购建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不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不在此科目反映。

13.其他费用:其它费用指项目开展过程中发生的与项目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

三、各科目使用注意事项

1.办公费:财务凭证报销单据需附有采购用品明细和发放清单,办公费不超4000元/人年。

2.会议费:一般开会地点需要是政府定点会议场所,会议费标准不超过400元/人天,人数按照项目工作人员和参会专家、相关人员。在财务报销凭证需附有会议结算明细单和会议通知,业务资料需有会议纪要。

3.差旅费:作为项目业务管理资料,需要有差旅调研报告,说明出差人员、时间、地点、目的地,调研内容和工作开展情况,注意出差人员与咨询人员的一致性。

4.咨询费: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高级专家1000-1200元/天,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咨询人员800-1000元/天,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咨询人员600-800元/天,咨询费的发放需要有专家相关身份信息(身份证)、专家签名等信息。作为项目管理业务资料,应当对专家费说明何时、何地、采取何种方式、咨询何种内容有单独的记录,证明专家费发放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5.劳务费:支付给为项目工作的临时聘用人员工资,单位须与临时聘用人员签订相关协议或者由公司签订合同,劳务费标准原则不超过合同总额的10%。

6.租赁费:按照项目工作人员占用的办公用房面积比例,折算项目需承担的房屋租赁费用,单价按照与物业签订的合同执行。租赁费不能包含水电费。

7.委托业务费: 原则不超过合同总额的40%。

8.培训费:培训费是项目工作人员开展各类培训所发生的费用,可以与会议费合并,一般为300元/人天以内。

9. 一般不能在经费列支培训费、推广费,对于包括技术成果应用推广任务的课题以及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公益技术的应用示范的项目,其发生的培训费、推广费可在“其他费用”中列支 (但不得与会议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重复)。

四、经费调整相关事宜

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但科目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情况下,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执行。如果单个科目超过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需按原申报渠道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环保类问题篇3

关键词:高职 文理兼招 差异 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的化工(环保)类专业实行文理兼招有利于改变生源的知识结构、适应高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1]。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文理”双向学科背景的同学既有理科缜密的思维,又有文科的策划统筹能力,格外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高职化工(环保)类专业的学生应当掌握、了解相关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和知识[2],不同类型的企业要求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侧重点不同,但都需掌握一定化学的基本理论。文科学生的化学基础相对于理科生来说是弱项,如何引导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是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化工(环保)类文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不同,结合专业人才要求提出改善现有教学状况的策略,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化工(环保)类文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不同

1.1 学习兴趣不同

大多数选择文科的学生就是因为数理化基础不好才读文科,使得我们高职的文科生进入高职院校的化工、生命科学工程和环境保护等专业后,对学习化学产生了畏惧心理,普遍感觉力不从心,学习起来费时费力,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直接导致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感,学习效果差。

1.2 思维方法不同

文科生更多的是感性的认知,理科生更多的是理性的认知。在学习化学相关课程上,文科生存在较强的惰性,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总是希望老师把所有的知识网络都概括得一清二楚,然后背就可以了,宁可忘了再去背,也懒得自己去分析事物的个性特征及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不会概括客观事物遵循的基本规律。

从事化工(环保)教学的教师大都具有理工相关专业背景,使得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上容易形成一种惯性,即把同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用于文科类学生。常表现在对知识点的讲解太拘泥于理论上的逻辑解释,而不能用一种形象化的方式来表达,这对于工科基础较差的文科类学生来说无疑很难接受,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更是如此[3]。

1.3 学习能力不同

化工(环保)类文理兼收专业通常采取以专业定班级的模式,由于文理科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课程不一样,学生的化学基础差异很大,在进入高职院校专业学习后,文科生的科学素养的缺乏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表现出基础知识薄弱[4]。而高职教师对于相同的化学课程一般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使得文科学生不太能适应,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节奏,当教师降低讲解难度时,理科生则认为太简单,降低了学习兴趣,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2 化工(环保)类文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2.1 分时分层有效课堂教学方法

分时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将每次课的45 min划分为多个教学时段(包括课堂导引、教师主讲、学生互动、课堂小结)。分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从形式上看,它好像只是课时的硬性划分,但就实质来讲,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反映着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它既包括了课前有效预习、上课高效互动、课后积极反思等环节,又体现了学生小组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分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既避免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又有利于调动文科等化学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层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既要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反复练习、夯实基础,又要点拨基础好的学生,把教学的重难点分成几个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文科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上,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得文科生学习理工科目的难度降低。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除了各专业教学大纲上的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潜力被挖掘,使得知识点的引申和化学前沿知识的拓展得以进行。

2.2 分方向有效人才培养方式

现行的化工(环保)类高职教育多是单一专业方向下的通才教育,学生毕业后专业知识都通一点但没有专业特长,影响了化工(环保)类专业化进程。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有必要对人才实施分方向培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将专业分成几个方向,分方向培养可让学生在通才教育的基础上再掌握某一化工(环保)领域的技能,在一个层面上形成与众不同的优势。以环保专业为例,笔者设想是否可以根据文理科学生的基础水平,将专业分为环保技术、环境科学与管理等几个方向,理科基础好的理科生自然对环保技术方向感兴趣一点,而理科生中的成绩较差者或理科基础薄弱的文科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环境科学与管理方向。这样既不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又使他们掌握了一种专科技能,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新的潜能,有利于工作后的个性发展。

2.3 重师资有效教学保障

文理兼招化工(环保)类专业基础课应避免经验不足的老师上课,文科生基础较差,如果老师上课缺乏经验,不懂因材施教,讲课不能把握节奏,容易造成学生反感,进而使其降低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的效率,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而对于如专业教师均为理工科背景出身等无法改变的情况,要求老师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要对学生富有爱心和耐心,要多考虑文科生的思维情况,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要时刻考虑到文理科高职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师应平时留意搜集一些相关,随时注意身边与“化学”有关的信息,将其记录和整理,以作为教学素材。此外,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中的某些问题。

2.4 分阶段分过程有效教学评价手段

分阶段分过程教学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评价[5]。此评价手段将课堂学习活动、课后习题、实验实训都纳入教学评价,可以发现文理科学生学习的共同难点和差异性,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后,缩小文理科生的学习差距,引导学生由片而性学习向全而性学习转变,由接受性学习向进取性学习转变,由维持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由整齐划一学习向个性化学习转变[6]。克服以往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而能根木上解决化学教学难的问题。

结论

想要提高文理兼招化工(环保)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应多分析学生个体差异,并大胆做出教学改革,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总之,高职化工(环保)类专业校文、理兼招是可行的,并不会带来太多的学习障碍问题,文科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大学的课程,甚至有可能达到更高的学习领域。

参考文献:

[1]肖陆飞,梁建军,刘义章等.高职理工科专业实行文理兼招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7)102-103.

[2]张一鹏.高职化工类专业毕业生素质与课程设置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5)121-122.

[3]张天.文理兼收高职学生有机化学课程问题浅析[J].广州化工,2013,7(13)289-290.

[4]肖陆飞,梁建军,周玲玲等.文科高职生学习理工科专业时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29(3)106-107.

[5]陈慧,潘东明.高校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多位探析[J].高教探索,2005(3)33-35.

[6]王一萍,黄亚瑾,倪涵等.文理毕业生的差异及化学教育对策探讨[J].素质教育,2008,(8)22-23.

环保类问题篇4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意识;培养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三废”排放量逐渐呈现上升趋势。由此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谋求合与作共同发展的主要内容。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环保教育也是其主要目的之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一般的地理科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环保意识,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生活健康和谐。

一、教育学生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现行的地理教材,从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阐述了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追求暂时的财富而不合理的利用资源,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如近年来发生的沙尘暴天气,给每人的生活都带来的极大的不便和危害。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就以此现象为主题,来讨论这一天气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巨大危害,进而分析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来感受环境问题时刻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也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为了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促进我们的生活和谐每个人要树立起“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过地理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必得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臭氧层出现空洞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困扰。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要让学生懂得人类是地球大家族中的组成成员之一,和动物,植物一样共同享用地球环境及自然资源,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自然界就会用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来惩罚人类。

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结合教材内容,教给有关环境污染治理的方法,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如在讲述水与环境的内容时,要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生成,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并且要对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逐步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各种措施和途径,使学生们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因素。从而让学生树立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三、把环保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树立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并且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如近年内蒙古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天气,给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危害,我们在教学中就以这一环境问题为主题向学生详细地介绍沙尘暴天气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巨大危害,进而提出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组织学生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地下河沟、乡村生活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恶臭的死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水、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在教学时要始终注意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又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环境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

环境意识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情感意志等观念形态的总和,它是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崭新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在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评价,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从而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环保类问题篇5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二个重要的内涵:一是需要,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通过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没有限制的发展,便不能持续。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更是迫在眉睫的。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人类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源于环境保护的。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二、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1)原生环境问题地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这一类环境问题是自然诱发的,是经过较长时间自然蕴蓄过程之后才发生的,或者主要是受自然力的操纵,且人已失去控制能力情况下发生的,并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的损害。这类环境问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干旱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做到预防减少损害。(2)次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人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是源于科学技术提供资源的速度慢于人类消费资源的速度。与以往的历史相比,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环境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承认技术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保类问题篇6

关键词:社会环境;地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81-01

地理学科本身的诸多特点,使其在实施环境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至少一半以上的标题与地理知识有关。

一、地理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功能

高中地理新教程中把人地协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空间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作为地理教育观点的重点,而这些观点引导着学生关心人类的生存和全球的变化,热爱人类共同的家园,使环境教育的主线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具体来说,地理学科环境教育的功能体现在:1、运用空间观点说明环境问题存在的严重性。地理学是关于人类生存空间的学问,空间观点主要是对于地理现象中的分有格局及其空间格局的基本认识,而环境问题及其发生与空间关系紧密相关。人类对资源不合理的开采利用既产生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等,也带来了局部地域性环境问题:如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化等。另外还出现了许多环境污染事件,如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湾汞污染事件,以及局部的水体污染和海上石油污染。这些环境问题引起的后果触目惊心,运用地理学环境问题整体性观点,便会发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环保问题刻不容缓。2、运用人地关系的观点阐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中学地理课程的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系统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自然地理和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学习明确地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是人地关系不协调造成的,从而有利于找到环境问题教育的最佳切入点。3、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回答了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可特续发展的观点是人们面对全球性的人炸、资源、能源储备不足,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日益恶化,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而提出的,它是人地关系的最大追求水准,是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地理学科是以“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学科,强调人类应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是学生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有利于规范自身的行为。

二、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功能的实施渠道

要在地理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外,还要鼓励学生走向社会,采取课堂和课外向结合的教学形式。1、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地理教育渗透环境教育的最经常、最有效、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教师主要是根据《标准》传授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知识,针对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冲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采用开放的课堂教学形式,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主体,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达到教学效果。例如:讲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要不要发展核能”等有争议性的问题时,可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以便拓展学生的思路,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地图、电视、电影录像、幻灯、多媒体计算机等,以增大教学容量,化虚为实,化远未近,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使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环境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在组织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中,应突出应用性,可操作性和形式多样性,也可组织学生参与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班会、模拟活动,讨论会、知识竞赛、创作漫画、编辑地理小报,报道国际环保典范、环保新闻以及环保好人好事,另外,在生态主题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同、世界防止荒漠化日和干旱日)开展宣传纪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进行环保的自觉性。3、开设环境问题专题讲座。邀请有关专家或环境管理人员做有关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专题讲座、报告以及学术讨论,把环境保护的新概念,新知识介绍给学生,通过提问与答辩,活跃学生思维,同时讲座的内容往往结合材料做例证,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了解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并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和方法。4、参与环保的社会实践。为了达到环境教育所要实现的知识,能力目标,并最终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观,并把形成的的环保意识付诸于行动,学生必须参与到环境规划和环境活动的实施中来,只有通过实际的参与,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有关知识,可以这样描述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学习情况,“我听说了,但是我忘记了”,“我看到了,于是我记住了”,“我做了,因而我理解了”。这种实际参与,才是正规教育中保证环境教育取得最有成效的最重要形式。

环保类问题篇7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了解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②通过搜集信息,了解各种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的对策,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分组制订研究计划,通过上网搜集信息的方式了解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报告。②全班交流研究结果,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的活动有关。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交流活动,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②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的点滴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制订研究计划。指导学生通过网上搜集信息的方式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并付诸行动。

难点:将网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用幻灯片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用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交流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课开始,请同学们看两组图片。(播放一组黄山、黛西湖环境优美的图片,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感受和感想。

师:由于人类的某些破坏性的活动,我们生活的环境正日益恶化。目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面对众多的环境问题,作为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呢?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环境问题与我们的行动。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前面我们研究了垃圾和水污染两大环境问题,除此之外,你知道人类还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学生说,教师补充。)

师:科学家把近十几年来的环境问题归纳为十大环境问题。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这三个环境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方式比较特殊,借助网络自主研究学习三个环境问题,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讨论研究方案,自主探究环境问题。

汇报研究情况。

三、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写出自己的行动

师: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各种环境问题的形成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是人类的活动也能改善环境。面对这么严重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自救措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特地确定了几个特殊的日子,作为保护环境的活动日,以唤醒全人类的环保意识。

课件出示:6月5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你知道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吗?

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积极地应对环境问题,作为小学生,我们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呢?说说我们的环保行动。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如今的我们就是明天的主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丽。下课前送给同学们几句话。(课件出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爱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网络,使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程有效整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研究计划,根据计划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这些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更好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的学习主要以教师的指导为主线,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主题探究式学习。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以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学习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提高学习水平,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保类问题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 环境教育 渗透

环境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方式普及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以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通过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们了解破坏自然环境对人类自身的危害。二是通过环境教育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为治理环境污染、整顿环境提供服务。在高中地理教育中涵盖着许多环境内容,通过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更好地将环境保护的观念传递下去。

一、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渗透方法

(一)教学理念的渗透

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育理念中的渗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活动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地理教学中新增加了人文环境这节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人文环境和大自然的关系。人文环境的发展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在古代人们收到洪水的威胁后创造了水利工程。同样,现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会有相应的活动与之相适应,如人受到沙尘暴的侵袭后意识到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人类的活动永远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同样人的活动会反影响到大自然。人类要想在大自然中永久地生存下去就要和大自然和平相处,要去适应大自然,努力保护大自然,不能企图去改造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惩罚。二是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当今社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地沙漠化、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水资源污染等,在地理教学中逐渐渗透环境教育,就是让人们明白人类活动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有多严重,这些破坏最终会反作用于人类自身,通过渗透环境教育让人们逐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资料的渗透

新课改以后,在原来的高中地理的教科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文和环境保护这册教科书,这本教科书就是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资料渗透。这本教科书主要是向学生指出现代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还有国家以及国际上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最后环境污染给人来带来的警示以及人类的发展方向。通过以教科书的形式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明白我们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多么严峻,深刻反省人类的所作所为,让学生更加明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来自己,引导学生按照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方法去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每一种教学方法中都可以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将现环境污染的场面直接明了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明白了人类的哪些行为做成了环境的破坏,使学生清晰地看到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威胁,也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激起学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自发地投身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利用野外观察法,带领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到野外观察那些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现状,滥排污水、向河水中倾倒垃圾、冒着黑烟的烟囱等,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在地理课堂上真正地接受环境教育,从而改变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将环境教育的渗透落到实处。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影响

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可以在环境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得到丰富。新课改以后,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新增加了环境问题这一重要内容,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地理教学中新增的内容对现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途径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将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到高中地理中不仅可以起到宣传保护环境的作用,学生还能通过地理的学习将保护环境的方法付诸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环境教育本身就是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通过高中地理教育渗透环境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最新要求。环境教育的目标是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向人们传授保护环境所需的技能,规范人们的行为,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境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去实现,而利用高中地理教学渗透拓宽了环境教育的传授途径。

学生利用高中地理的学习方式可以将环境教育的的学习途径从三个方面增加。一是通过将环境教育的内容分割成许多小部分,然后将这些小部分进行归纳分类,根据各部分特点将其融入不同的学科之中,使学生在学习各科时对环境教育的内容都能得到相应的知识点,同时对于一个环境问题可以调用各个学科的内容进行解决。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清醒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和紧迫性,舍主要是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三是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在环境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成系统地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和分类,根据它们的特点,对其中重要的难解决的问题进行着重研究。

环境的内容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教学中逐渐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同时环境污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从各个方面也逐渐渗透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渗透是全方位地渗透,包括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高中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之中渗透环境教育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解决的地理能源、重要施工项目、可持续发展项目等方面的问题时都有深远的影响,这很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治理工作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李青.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D].辽宁师范大学,2008.

[2]刘娜娜.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与整合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