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学教学教研8篇

时间:2023-07-07 09:20:22

中学教学教研

中学教学教研篇1

4.例题教学"隐性目标"的显性化——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例题教学为例梁买荣

5.注重"点"的发掘把握"读"的主线——阅读教学优化导读策略摭谈高乃松

6.化繁为简长文短教提高实效——《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品评马爱国

7.中小学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问"侯丹丹

8.得体有序生动——例谈口语交际的指导策略孙建波

9.在反思中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黄运武

10.小学数学例题呈现方式的思考与实践张卫星

11.数学思维培养要注重把握尺度楼孟娣

12.创设情境回归生活——架设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何寻,吴靖

1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初探李秀芳

14.开发政治课生活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徐斌

15.让教学素材的选择为政治课堂带来精彩贺梅

16.提高聆听效率凸现音乐魅力万赞梅

17.从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表现王英姿

18.《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张秋

19.《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赵永来,圣丙飞

20.《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教学设计杨亮

21.《神奇的七巧板》教学设计中小学教学研究 张玉玲

22.《分子与细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细胞质)郭莉

23.打开生活之门润泽品德课堂——《怎样到达目的地》教学案例与反思窦丽君

2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及反思张挥

25.重视个性化阅读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何雪玲

26.重视课本阅读教学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李振荣

27.发挥实验教育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范江文

28.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徐怀殿

29.新课程下高考英语(浙江卷)命题特色与建议韦海宁

30.浅谈信息技术高考复习策略裘华贤

31.由一课三案谈"过程"的重要性张云峰

32.浅谈教师校本研修基本模式的构建张艳芹,朱凯

33.文言文教学之我见——有感于《口技》教学蒲凤玲

34.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庞庆锋,孙喜飞

35."相关阅读"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有效手段伏龙霞

1.在生物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有的几个转变唐传瑞

2.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研究——以华东师大版课标教材为例任历丰

3.高中数学教学中预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陈曦

4.学会多角度分析巧拟分论点叶相珍

5.从训练课谈语文教师对专业成长边界的突破徐晓岚

6.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王君

7.语文分层教学初探伍爱辉

8.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王非

9.词句积累范文引导典型训练——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法葛永乐

10.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探究杨成

11.让生命教育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焕发活力蒋敏霞

12.提升学生历史概念归纳能力初探陈建云

13.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几个途径贾月华

14.新课程下高中音乐鉴赏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任松梅

15.语文个性化阅读策略探微宋文波

6.英语语法思维及其培养的核心观念袁辉HttP://

7.浅谈学习兴趣与中学数学学习邓姝

8."学案教学"与政治课教学的融合方水娣,杨羚

9.中小学教学研究 我为"读"狂孙永久

10.研究性学习要贴近生活--『节电节能研究性学习案例汪斌权

11.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窥探沈剑峰

12."师导--生演"式教学模式在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汤淮田

13.在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学海芳

14.浅谈《水乡歌》的再创造王贺

15.实践中反思反思中实践--谈两次执教自编教材《瓶子吞蛋》的体会杨宁赞

中学教学教研篇2

一、加强师资培训,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理论及专业知识。

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把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暑假中,我们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我校积极与长沙雅礼天心学校开展“人工智能科普进课堂”活动,与之结成伙伴单位,使教师获取先进的教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尝试开展“青蓝工程”,举行“师徒结对”活动,让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成长;互帮互学,齐头并进之风继续传扬,使教师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实践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以课题研究和网络教研为载体,扩大教师学习视野,不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本学期我校开始《中小学课堂培育德育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要求人人参与,全体合作,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

(4)认真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活动,如赛课、撰写论文等。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许多青年教师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他们的专业能力得以提高。

二、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其运行将是混乱无序的。因此,加强常规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教导处在不断完善管理措施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教学常规管理。

1、实行分层管理。为使常规管理落到实处,我们继续采取教导处和年级组两个层次对教学工作实行有序管理。教导处负责全校教学活动的监控调度,各年级主任携手教研组负责日常管理,落实具体的教学目标及各项任务的完成,在充分发挥年级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通过他们了解教师中的一些思想意见和建议,使他们在教学管理中起到教导处与教师之间的桥梁作用。

2、继续从“备、上、批、辅、考、评”诸环节着手,加强教学常规检查。本学期由教导处牵头,教研组配合,每月组织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每周由教导处抽查。检查内容为教师的学科计划、教案、听课记录、教学反思、学生的作业等。如发现问题,则要求教师及时整改。全面配合中心学校组织的教学常规检查。

3、规范考试制度,以考促教。教导处认真组织考试,实行月考制度,年级组考,严格要求教师监考,狠抓考纪考风,对违纪学生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对评卷、成绩统计、质量分析和试卷讲评等环节作严格要求,以考风促进了我校教风和学风。

4、面向全体,继续组织教师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求教师关心和爱护学差生。这是做好学差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爱护学差生是打开学差生心扉的金钥匙。因为他们更需要温暖、信任和热爱。第二、培养和激发学差生对学习的兴趣。学差生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不仅思想品德上后进,而且普遍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业成绩比较差,这就是所谓的双差生。我们要求教师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加强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具体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习兴趣。第三、抓反复,反复抓。学差生的思想转化过程是新旧矛盾的过程,也是一个个长期过程,要改变也非一日可成,一般都会出现重复。在这方面,我们注意研究他们思想反复的规律,耐心对待,反复教育引导,使他们看到希望,看到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

5、认真开展实验和竞赛活动。由教导处专人负责督促,要求科任教师组织兴趣小组、科普活动小组,引导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开展科普、美术、书法等技能竞赛,开阔学生眼界,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要求理化生教师每个学期必须完成二个学生教学实验,由实验老师和科任教师负责,实验后班主任签名确认。各教研组分别组织了作文竞赛、数学竞赛、英语竞赛。

6、加强音、体、美学科的教学管理,探索特殊群体成才的策略。我们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组织了七年级“啦啦操”比赛,八年级男女混合排球赛,推进学生课外活动的正常进行,从时间、场地、器材等多方面给予保证,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使音、体、美教学体现出新的特色。在本学期学校代表中心学校参加了县教育局举行的全县中学生篮球赛,我校代表队取得了女子组亚军,男子组亚军的好成绩;代表中心学校初中组队参加县教育局举行的“邵阳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二名。

三、突出重点,加强毕业班工作。

毕业班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了集中精力抓好初三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一个毕业班学生在我校能顺利地完成学业,同时继续提升我校办学效益和声誉,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加强毕业班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初三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并组织行政人员协助年级长开展工作。各行政人员积极深入年级、深入课堂、了解真实情况,定期、不定期地研究解决初三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协调各班各学科的平衡,使各项工作开展得更细、更实、更好。

2、认真学习和研究中考指导性文件,加强毕业班教学和应考的分析研究。本学期我们充分发挥了初三年级组的作用及各学科备课组职能,在讲授新课的同时,组织各学科备课组开展了近两年来的“两考”试题分析研究和学科考点研究工作。目前已较好地把握中考复习方向,为下一步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复习做好了准备。

3、加强备课组建设。强化备课,以强带弱,互为资源、互相帮助,加强教法、教材的处理和考试动态的研究。各备课组活动以提高课堂效率为重点,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加强学科之间的平衡和学科分析,为每一位学生寻求发展的空间。毕业班各学科教师加强了对学生的学科平衡研究,各科老师之间互通信息,认真作好学情的分析,寻找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空间,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好奋斗目标。

四、制定并实施化解大班额的方案。

1、加大宣传力度

学校多次利用家长会、家访及家校互动短信平台等方式,大力向家长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取得越来越多家长的理解。

2、分层负责落实化解大班额方案

3、规范招生行为,坚决防止2019年七年级出现超大班额情况。

五、做好邵阳学院体育系见习生工作

1、做好见习生日程安排;

2、安排好体育教师和实习生教学事项;

3、做好实习生的后勤工作;

4、搞好实习生欢送会;

六、如期高质的出好校刊(《春晨》校报)。以文学社为阵地,以作文活动为载体,带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七、今后的工作方向。

成绩属于过去,辉煌还待明朝!我们还需不断努力——

1、继续组织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加大教学过程管理的监督力度,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特别是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中学教学教研篇3

一)作为初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担负着整个初中数学教学教研发展方向的重任,因此在学期初就制定了本学期的数学教研计划。由于今年初中部教学班级增多,教学任务加重,数学作为一门主学科,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初一,两位老师都是新聘任的,需尽快熟悉教学。在数学教学与教研中,我们坚定不移进一步深化“杜郎口”和“洋思”教学改革,将每周的周一下午第一节做为固定的数学教研时间,在教研活动中,对各年级本周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进行把关,并对各种公开课和教研活动进行集体教研和通告,努力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切实做到了使数学教学工作不拖学校工作的后腿,有效的杜绝了教学事故的出现。

本学期由于初一数学课本及教学内容变化较大,两位教师都是新聘任的教师,因此我们将初一的教学内容作为本学期数学教研的重中之重,对两位教师进行了长期的追踪听课和指导,听评课20余节,使两位教师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学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期末考试中初一的一、二两个班数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三、四两个班成绩仍需加强,其他各年级的数学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作为初四年级一班班主任,担负着明年中考的重任以及学校的期望。由于,这一届学生仍然是新接的班,对学生情况不熟悉。学期初,我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逐步了解、认识、熟悉了全班学生,接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细心挑选班干部,大胆鼓励他们在班上开展工作,同时加强指导,让他们尽可能快的成熟,有力地进行班级管理。在班干部逐渐成熟的时候,在班级内实行了议会制管理,对班级内的事物进行了量化管理,并对老师的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使教学尽力向师生都有利于教学的方向发展。并进行每月一次选举,使得责任心强的同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开好主题班会是我们的另一个工作重点。作为初四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在主题班会中,我们注意加强科学用脑方面的思想教育,以及学生个人心理调适,科学的休息法,记忆法,科学的身体煅炼,营养搭配,科学用脑的最新成果等,各项工作都以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主,力争明年中考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

中学教学教研篇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改革探索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的全面实施,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有计划地进行,《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改变。这不仅仅体现在教材的变动,而且对从事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数学课程改革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变化体现在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上,提出了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改革教法的要求。这些变革相应地对培养中小学教师后备军的高师数学专业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培养数学教师基本数学教学技能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以下称《教法》)课程必须适应《标准》的要求。然而,很多高师院校数学专业的《教法》课程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却反映迟钝,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课程的教法陈旧,不能及时体现《标准》的新要求,结果是学生学习前对该《教法》课程期望值高,以为能寻求到把握最新数学教育的金钥匙,但随着教学的深入,传统的内容与教法逐渐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以至于在实习、求职试讲中与中学的要求脱节,最终失去课程设置本来的目的。如何改变现状,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满足学生要面对残酷就业竞争的要求,笔者认为,《教法》要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革。

一、开展《标准》专题学习, 更新教学观念

为推动高师数学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相适应,首先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师院校教师在头脑中要时刻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是高素质的教师,要改变别人,必先改变自己,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师的自我定位应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应从知识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形式从封闭式转化为开放式的三个转变,只有进行观念的充分准备,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才能在教育环境中掌握好方向。其次是组织学生学习《标准》理念、课程目标、评价方式,开设《标准》专题学习并积极开展讨论,分析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角色、能力、工作方式、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数学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结合《标准》改革《教法》教学内容

1.结合课改,吸收和补充新的研究成果

数学和数学教育都在不断地发展,教法与相关学科和新兴学科之间的关系还不很协调,有些教学内容陈旧,未能与当前的思想观念、生活实际和学科的发展同步,没有结合当前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理论脱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应走出课本,在保持《教法》内容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增加数学教育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该领域前沿的基础研究状况,形成较为先进的数学教育观念。同时特别要联系目前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实施现状,介绍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法》要在学习《标准》的前提下,开设中学数学发展的专题课程,明确符合时展的课程目标,使学生的学习紧跟时代的要求,实行教学内容和学生主体的开放,建立开放型知识结构。

2.对《标准》新增内容进行研究

新的中学数学课程在内容上有了重大的变化,突出了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标准》强化了概率统计,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有些具体内容在教法课程中从未涉及乃至现行的高师数学课程中较薄弱和不能完全覆盖。如,算法、框图、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开关代数与布尔代数、优选法与实验设计、风险与决策、数列与差分等[1],结合其高师专业课程的相应改革,专门补充讨论新增内容设置原因,正确把握《标准》对新增内容的定位,并对其教法及相关问题开展讨论研究。

3.调整教学顺序

《教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基础上开设的,通常是先学习了解研究对象、任务、特点,对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再讲教学原则、逻辑知识和教学方法,最后介绍中学数学教学工作[2]。如果先让学生明确中学数学教学应做哪些工作,再介绍做该工作具备的知识、原则、方法,就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师素质与课改要求的差距明显显露出来。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要具有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其变化的实质就是教法、学法上的改进,教法与学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许多有效的学法正是直接从教师具有示范性的教法转化而来的。高师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其未来的教学方式,高师生经历“大学教法—学习方法—中学教法”的过程,作为《教法》课,更应该在新的教育教学观指导下从“满堂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中解脱出来,运用探究、参与、研究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学生从被动听、做笔记、围绕解题、练习、考试关心分数向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有效的学习方式转变。

1.强化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两方面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通过教师精心选取典型的优秀教学案例,引导分析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教育原理、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分析常规教学模式,并探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探究式数学教学、数学质疑教学模式、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型数学教学模式整体教学与范例教学)[3];学习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方法;深入学习分析案例中的教学设计如何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方法,既可体现学科特点,又可将已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知识运用其中,学生又能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创造性地获得学科教学的有关知识,增强对教学问题的分析决策能力,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充分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种观摩—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未来教育教学的反思精神,发展学生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批判的技能,使他们掌握对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进而形成一定的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2.加强分析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标准》提倡使用信息技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因此《教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体会信息技术不仅作为教与学的辅助工具,更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四、加强实践环节中的理论分析和技能培训

《教法》课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师范性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不仅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技能。然而,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要体现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就应该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机制,创设一种能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研究活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开展合作交流的研究性活动中把握数学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然而,长期以来,《教法》课重理论轻教学技能训练,同时大学在追求学术高品位时,不可避免地脱离基础教育的实际。因此,教法课程必须由重理论轻技能转向借理论促技能,并将其作为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其理想的改革方式是实行开放式教学,发展专业发展学校,让学生经常到中学去见习,参与教研和教改活动,尝试教学设计和实施。这是一种互惠的行动,它不仅有利于大学教师、学生和中学教师双方的专业提高和发展,而且对师范生的知识应用和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但由于教育体制和条件的限制,这种方式难以实施。因此,在目前的状况下,只有加强和改进教学活动,活动始终以尝试教学设计、模拟课堂教学为中心,同时兼顾专业和技能的训练,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个人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具体做法:改变将《教法》课与试教课分离的现状,在《教法》课学习理论的同时,就开始分小组对中学的典型课题进行试讲,小组既作为教学基本功训练小组,又作为学习理论小组和反思研讨小组。在教师的引导督促下形成一种合作交流、相互切磋、共同发展、和谐统一的学习氛围,增进知识的应用,在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对理论的认识,继而在以后的全面试讲和教育实习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反思阶段针对实践中出现的矛盾与分歧,例如结合《标准》理念,分析《标准》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以及不足等,提出研究探讨课题,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确定毕业论文选题,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能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方式和手段,善于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既能从事数学教学又能从事数学教育科研的高质量的数学教师[5]。

五、实行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教学观念、内容、方法的改革,《教法》所采用的传统的一张考试卷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已经无法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效果,因此,评价内容和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完善。一方面,利用多渠道多种方式评价,如采取笔试、口试、教学研究小论文三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成绩,具体可包括课堂讨论、小论文、调查报告、平时作业、动手作业、课堂示范、书面考试等方面综合评价作为最后成绩。另一方面,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平时成绩比例增大为30%,期中和期末各占20%、5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以及课堂讨论等成绩,期中和期末考题改封闭型占主体为开放型占主体,主要考查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平时就积极投入到教法课的学习与活动中,促进教育理论的掌握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教学研究能力的初步养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赵振威,章士藻.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中学教学教研篇5

中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课程,其内容抽象,知识涉及相关学科多,与西医学临床思维差异大。鉴于中医学的学科特点和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新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胜任,笔者对研讨式教学法运用在中医学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1 对象与方法

在2007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随机抽取2个班,即实验班A班36人,和对照班B班35人。A班以研讨式教学法教学,B班采取传统教学法教学,A、B班采用同样的授课教师,统一的教材。

研讨式教学法具体分为以下5步:(1)老师简要概述基本理论和解释重点难点,学生分组;(2)老师指导选题,学生查找资料;(3)同学间或师生间分析、讨论;(4)小组完成论文或综述,学生介绍组内讨论、研究成果;(5)组间交流学习,老师补充相关知识并总结提升。

2 结果

2.1 师生对研讨式教学法评价的调查

在教学中,我们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发出问卷71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同时邀请了我校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和中医教研室的老师参与研讨式教学法教学的听课,课后发出教师调查问卷7份,收回有效问卷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详见表1。表1 实验班学生、老师对研讨式教学法的评价(略)

通过对表1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初探研讨式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学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喜欢初探研讨式教学法的学生达到70.4%,其中非常用喜欢的为53.5%,一般喜欢的为16.9%;老师达到71.4%,其中非常喜欢的为42.8%,一般喜欢的为28.6%。对于不喜欢此教学法的11.2%学生也经过分析,这些学生主要是基础较差,自学能力差的学生。从结果可以看出初探研讨式教学法并不适应所有的学生,尤其对于大一新生还需要采用传统教学法。

2.2 考试成绩分析

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统一考核并进行成绩分析。考卷由教务处统一命题,实验班为(77.28±12.12)分,对照班为(72.84±11.13)分;实验班与对照班中医学成绩比较,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P

3 讨论

3.1 运用在中医学教学中的优点

3.1.1 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旧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淹没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相反,研讨式教育法实现了教学的三大转变,教学方式从“讲授式”到“研讨式”,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教学目标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学生不在是知识的简单“存储器”而是“发现者”,师生关系从“主客关系”到“都是参与者”,堂上堂下师生可以充分的交流和研究,学生成为整个中医学学习过程的主体。

3.1.2 有利于学生知识积累和综合能力提升

研讨式教学法在每个阶段都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1]。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并经过自己处理后运用知识来完成论文或综述,并逐步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3.2 在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研讨式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适应。此外学生数量多,很多都采用大班上课,教师数量相对不足,使教学效果难以为继。

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针对性强的社会活动,研讨式教学法当然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或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全适用,至少不是对所有类型和基础的学生都适用[2]。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运用教育理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中学教学教研篇6

导研式教学及其作用 

导研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或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进行自主发问、解决问题、内化反思,进而达到能力培养、思维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问题性、自主性、指导性、探究性、优质性等特征. 导研式教学作为灵活性和独立性较强的一种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突出学生本位 

导研式教学将学生视为发现和创造活动过程中知识建构的主体,扭转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导研式教学适当地削弱了教师在课堂中的绝对地位,进而关注教师引导者职能的发挥,提倡教师角色由管理者向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 另一方面,导研式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进而聚焦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思维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学生自主发问、自主探究、自主反思. 

(二)直面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导研式教学以问题为切入点,以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为基本途径,以掌握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为基本目标,彻底改变了传统讲授型数学课堂只讲求结果、忽视过程的低效率教学模式. 一方面,导研式教学将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路标,紧紧围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反思这一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直面问题的生成与解决的过程. 另一方面,问题解决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已有知识和已掌握的技巧,在冷静思考、审慎分析的基础上,理清问题的前因后果,规划思维“路线图”,明确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标. 

(三)注重反思与拓展 

导研式教学将反思内化与问题拓展纳入数学教学过程,真正摆脱了传统数学课堂停留浅层次、表面化知识教学的困境. 一方面,导研式教学讲究题后反思,即要求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思路、策略与方法进行反思,或是把握问题本质,或是寻找问题解决再优化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导研式教学注重学生触类旁通以及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总结经验、产生认知冲突以及梳理知识联系与结构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 

导研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导研式教学主要分为导问、导研、导思三个环节,其中导研阶段是导研教学开展的重中之重. 笔者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课为例,来具体分析导研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导问 

导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自然、合理地发问. 教师作为引导者,要重视引导的技巧与方法,既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提问和研究的必要性,又要考虑当下学生能力发展水平. 对于高中生而言,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因此,发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 鉴于以上因素,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由以下几方面着手:1. 科学设置导研式教学情境,创造问题产生的条件,如可提供产生问题的素材或情境;2. 科学设计提问的难度,适应学生的能力发展,如提供提出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指导、适当搭建问题难度调控“脚手架”. 总而言之,导问既要创造学生发问的动力,又要保证提问的难度控制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 

如在学习《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故事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其主动发问的目的. “一天,一个叫杰米的百万富翁碰上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定个合同,我将在一个月中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钱,而后每一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 杰米爽快地答应了,但是最后他却破产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成功地被激起了求知欲,七嘴八舌便展开了讨论. 教师不妨趁热打铁,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杰米破产与韦伯奇怪的要求不无关系,同学们能否得知从哪一天开始杰米付给韦伯的钱要少于韦伯付给杰米的钱?”经这一发问,学生的思路成功地转移到建立数学模型上,即通过构建函数来确定答案,自然而然,问题便产生了:这是哪一类函数?具有怎样的性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手中的“风筝线”一松一紧,既牢牢把握“风筝”的方向,也时时调节“风筝”飞行的高度. 

(二)导研 

导研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主动进行问题探究. 教师要基于学生所认知的知识和规律为基础,清楚学生探究的难点在哪儿,教师应在哪块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师作为引路人,在这一阶段同样要注意引导的技巧,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好“热身运动”,如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复习与回顾,另一方面要把握释难和疑难的时机,最好在学生问题难以解决或主动寻求帮助时,提供探究策略与方法的指导. 总而言之,导研重在必要时为学生的独立探究或合作探究排除障碍,以使学生能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结论. 

如《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课,学生自主发问后,问题探究必然从函数方程式的确定以及函数的性质展开. 不少学生一时不知从何下手,只能干瞪眼.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回忆探索函数图象、性质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如通过五点法可以大致确定函数的图象,进而可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方面来寻找函数的相关性质. 经教师提醒和点拨之后,学生必然有所想法,跃跃欲试地想大展身手. 考虑到问题探究的复杂程度以及难易程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人为一单位的学习小组,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问题研讨. 适当对小组任务分工进行调整后,教师可以将“舞台”交给学生,退居“幕后”.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事事,相反地,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小组的合作情况,掌握课堂活动开展的实时动态,并能及时地为学生指明方向、答疑解惑. 如某一小组内部成员对于指数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产生了分歧,向教师寻求帮助. 教师得到“求救”信号后,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不仅要安抚学生的情绪,还需提供解决方案:“我看了大家的探究过程,都有一定的道理. 其实,很多答案并不是唯一或者非黑即白的,双方能否再仔细看看对方的思路,看是否存在漏洞?” 

(三)导思 

导思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反思、问题拓展. 教师作为点拨者,在这一阶段同样要讲究点拨的方法和技巧,一方面教师可以明确反思目标,为学生提供反思框架,提供对概念、结论进行辨析的素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变式训练材料,提高学生知识内化迁移的能力. 总而言之,导思是学生知识升华、经验总结的关键环节,主要着眼于学生对问题解决思路与方法的感悟以及对研究方法的总结. 

如《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课导研环节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一一罗列,并要求学生反思、总结探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所运用到的数学思想. 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主要运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别谈一谈对归纳法、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以加深学生对其的印象和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适当地设计与归纳法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相关的变式训练题,以提高学生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 

由此可见,导研式教学虽然类似于数学家研究数学,但是二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导研式教学以掌握教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为目标;第二,导研式教学有指导教师;第三,导研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中学教学教研篇7

【摘要】当前,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并将绿色化学教育内容融入到化学教学中已经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强化绿色化学教育意识,突出绿色化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在分析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对中学化学教育中有效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绿色化学;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2-0039-02

一、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目标

绿色化学是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技术,消除或减少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毒的原料、催化剂、试剂和溶剂的使用,不生产有毒有害产物、副产物和废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宗旨是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对于中学化学教育而言,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知识与技能。理解绿色化学概念、原则,了解绿色化学诞生与发展,认识生产生活中的绿色化学现象;学习绿色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成简单的绿色化学实验;理解绿色化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绿色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绿色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绿色化学意义,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掌握获取、加工绿色化学信息的方法,能够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绿色化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绿色化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激发参与绿色化学宣传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感受绿色化学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增强将绿色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意识,能够合理判断与绿色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关注与绿色化学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树立绿色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主动承担起学习绿色化学的责任,强化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使命感。

二、中学化学教育中有效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积极创造绿色化学教学条件,构建绿色化学知识体系,不断充实化学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介绍化学史时,教师可从正反两方面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育。讲解放射性元素时,教师要对居里夫妇的精神及坚决反战的人格表示钦佩,但也要就海湾战争中使用贫铀弹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提出批评。介绍环境问题时,教师可着重于介绍20世纪发生的公害事件,指明工业及传统化学是造成公害的主要原因,使学生明确绿色化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育,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意识。

2.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保护意识,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1)改进化学实验。首先,采用无毒原料、溶剂、催化剂进行化学实验。例如,做完银镜反应后,可将清洗试管的硝酸替换为三氯化铁溶液,避免产生二氧化氮有害气体;在萃取碘单质实验中,可将四氯化碳替换为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消除刺激性气味,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在乙烯的制备实验中,可将硫酸替换为氧化铝作为催化剂,避免浓硫酸造成污染;其次,优化化学实验方法。又如,在海带碘元素的检验实验中,可将灼烧提取法改进为煮沸提取法,简化实验操作程序,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因灼烧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再次,改进化学实验装置。再如,利用密闭的装置减少实验敞开操作,可将注射器作为密闭的反应容器,进行铜和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等实验,将污染物消除在密闭装置内。

(2)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可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进行微型化学实验,以达到降低实验成本、提高环保效益的目的。微型化学实验多采用点滴板、小试管、井穴板、多用滴管等微型化仪器,使用最小化的试剂用量,一般液体用量不超过1mL,甚至一些现象明显的定性实验可在试纸或滤纸上完成,如碘显色反应、溴水褪色、苯酚的检验、验证盐类溶液酸碱性等实验。

(3)“三废”的绿色化处理。在高中化学实验中,要及时对必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和生成的污染物进行绿色化处理,从源头处控制“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废气处理过程中,可采用封闭的实验操作方法,减少有害废气的产生量,并对废气进行有效处理或用气囊收集。在废液处理中,可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含酸碱的废液,使溶液pH值达到6.5~8.5之后再排放;也可用碳酸盐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等方法沉淀、分离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在废渣处理中,可回收一些化学实验中剩余或产生的金属进行再利用,如铜与硝酸反应剩余的铜片、银镜反应生成的银等。对于不能综合利用的固体生成物则要进行无毒化处理。

(4)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教师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尤其对于危险系数大、污染严重的实验而言,可通过电脑模拟、实验录像等对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将不良的实验后果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清实验操作不规范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实验室“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3.在课外实践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要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传统化学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认清利用化学手段进行末端污染治理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关注绿色化学,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教师可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环保知识竞赛、探究性学习、文献研究等。在实地调查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化工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对当地水资源、空气质量、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开设相关课题,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如研究生物催化剂的优点、研究高效低毒农药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在文献研究中,既可让学生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收集有关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文献资料,也可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使学生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绿色化学,能够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总而言之,随着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强化绿色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理论,最大限度地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并积极组织课外绿色化学实践活动,从而确保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磊.高中新课标背景下的绿色化学教育[J].成功(教育),2010,(12).

[2]林日轩.关于中学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7).

[3]蔡佳利,陈红,陈朝晖.树立绿色化学理念 改革化学实验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0).

中学教学教研篇8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批评艺术

论文摘要:批评是对学生的否定评价,使他们认识到与教师要求或自己与同伴的差距。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慎重使用否定评价,必须注意使用否定评价的时机和场合,必须避免使用使学生感到绝望的斥责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总结教育经验,将批评教育的技能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中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德、智、体全面人才的重要一环。体育教学受到场地、器材、环境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教学形式、组织调动更为复杂。活动中,学生又都表现得个性鲜明,体育课中往往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就显得更重要。

表扬和批评是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表扬较容易为学生接受,是通过对人的正确思想和良好行为的肯定、提倡和鼓励而进行的一种正面积极的教育,是发现美倡导美的教育形式。而批评则是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上的过错提出责备并帮助改正的一种教育方式。由于批评是对学生言行的矫正或否定,所以轻易地否定往往使学生的情绪受到负面影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贝蒙认为:继续强调否定行为可能影响学生用一种否定的方法评定自己,从而导致他们在一种自我知觉一致的方式里行动。影响批评效果的因素很多,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使他们产生抗拒心理。而正确的批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口服心服,消除不良情绪,还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动力。采取何种批评方式是因人而异的,不存在对任何人都立竿见影的批评方式。一般来说批评比表扬更复杂,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优秀的体育教师在批评教育时往往体现出一种艺术性。

一、体育教师威信的树立是批评艺术的基础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知敬爱。”这是说一个教师愈有威信,就愈被学生所尊敬、爱戴、信任和拥护,他的教导就容易为学生接受并付之于行动。没有威信的教师常常被学生从心理上自觉不自觉地轻视,他的教导便难以被学生接受。优良的思想品质、精湛的业务能力是树立威信的保证,当然体育教师的仪表风度等也不可忽视。

二、语言表达能力是批评的主体

研究表明:某一种信息的传递是由7%的语言(单纯语言)、38%的声音(语调、声音节奏等)和55%的身态语言(表情、姿势、手势等)组成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在语言、声音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发挥身态语言的作用。如一声示意的口令“立正”,教师自己应该目光炯炯,身体直立,精神抖擞,信心十足,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喊“立正”时自己左右顾盼,精神颓唐,信心不足,就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良好的批评效果,应该注意语言、声音和身态语言等的正确选择和配合。

(1)批评的语言力求准确,富有逻辑性。体育教学的复杂多变,要求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划分错误的责任界限,分清错误的性质、影响大小。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情况选择准确规范的字眼,并配以相应的表情和手势,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如果用些粗鲁、生硬、讥讽的语言和表情,则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多读一些书籍,平时注意现代生活用语和科学的外来语,以及民间谚语、歇后语,经锤炼、选择、积累,日益完善自己的语言。另外,教师还应学一点逻辑学,在批评时便可抓住问题的关键,语言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推理,无可争辩。切忌拖泥带水,颠三倒四,文理不通,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2)批评的语言应形象生动,饱含激情。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从爱护学生的思想出发。情动于中而溢于表,对学生的态度应是热情诚恳的,推心置腹的。教师在批评时,他的表情、音调、手势要在同批评内容相对应的基础上,或高亢激昂,或和风细雨,或形象风趣。

(3)批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实质上是把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采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分析,渐次引导,最后使学生分辨是非,提高认识。学生受批评时往往带有防御抵抗、惶惑不安、羞怯紧张等消极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坚持启发性教育,以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内部蕴藏的动力,而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甚至强词夺理,这样才能实现较好的教育目的。

三、要掌握批评的时机、时间和场合

一般在错误的苗头刚出现时,就要及时处理。如体育教师在队列训练中,发现有个别学生做小动作、讲话等,就应立即停下来,进行批评教育,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的问题则应延时“冷处理”,如:连贯性集体练习中,某学生出现错误时情绪过于激动,教师就应先让其一旁冷静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做处理。

四、要区分批评的对象

教师常有可能对体育骨干、班干部等学生以及和自己有交情的学生有意无意地偏心“照顾”,对他们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不仅会在其他学生中引起怨恨,而且受“照顾”的学生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易产生自私自负,不关心集体等毛病。因此,不论是哪个学生,出现错误时,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处理。

五、掌握批评的尺寸

要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首先就要明确行为准则与判断原则,规定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组织纪律方面以《体育课课堂常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要求比较合适。同时注意某些不成文的,没有具体形式的规范,它是师生在集体生活中形成的自觉习惯,它往往比规章制度更有约束力。要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还要杜绝提出要求却又不严格执行,或提出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过高过严的要求。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上课时却从不检查,或学生没穿运动鞋也不加批评指出;又如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等等。掌握合理的批评尺寸,必须坚持要求的连贯性和严肃性,不能因为个人感情的需要而此一时彼一时。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的批评要显示其艺术性,就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充分体现出批评的准确逻辑性、形象趣味性、自觉启发性、公正连贯性,并用批评教育的机智巧妙性达到良好的批评效果。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