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8篇

时间:2023-07-09 08:25:15

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

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近几年,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业的发展迅速,这就给高层建筑的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之前的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地基强度不够,抗震性不强,沉降不均匀等现象。这就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结合建筑的上部结构、基础条件和地质条件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基础形式和施工技术,使高层建筑的承载力能够满足自身工程施工的要求,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与安全。

2 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是指在一定的层数或一定的高度以上的建筑。我国从2005年起就明确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或者是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其它民用建筑,就视作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层数比较多,在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对于其地基的荷载能力要求也很高,因此,高层建筑为深挖地基。高层建筑施工,不但要满足人类对空间的使用需求,还要解决施工进程中的结构问题,这就需要尽可能多的建设多层地下室。然而地下室的施工,涉及到了地下防水和基坑围护等十分复杂的工程问题。

3 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的结构应力结构规模庞大,比较系统,功能也比较多样化,建筑难度大,所以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1)基础深挖,施工面临很大困难。如果要实现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同时还能充分的利用地下空间,就必须向地下深挖,但是,地基深挖面临的困难重重,比如地下渗水和基坑围护等,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对工程工期和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

工序多,工期较长,工程量大,施工成本高。高层建筑的层数多、占据空间大、体量大,高处作业多,需要投入的工程也比多层建筑多很多,资金周转相对却比较慢,因此,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工程一旦出现延期现象,就会快速的增加工程的施工成本,最终导致投资收益率下降。

(3)作业空间狭小,垂线运输量大。高层建筑是垂直延伸的,所以施工工序只能是逐层开展,作业空间比较狭窄;建筑材料、设备以及人员的垂线运输量大,所以垂线运输速度会对施工效率造成影响。

(4)结构复杂,功能繁多,对施工组织要求高。高层建筑除了本身的建筑结构以外,还涉及到给排水系统、电力系统、消防系统等多个其他系统,因此,施工组织在工程的配合是比较复杂的。

(5)施工标准高,对材料要求严格。高层建筑对主体结构和立面装饰的标准要求十分高,另外对于材料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因此施工时必须采用有效地技术措施。

4 关于现阶段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关注,而近几年来的地震性等自然灾害也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高层建筑大多都采用的是框架结构等,还有的则采用混合结构结构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来满足不同层数和高度以及不同功能建筑的需求。

4.1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

框架结构的建筑主要把梁和柱作为承载体,同时还可以独立承担横竖方向的重量,一般情况下,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中用的比较多,有利于平面的灵活布置。在抗震性方面,框架结构不适宜于采用部分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4.2 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

剪力墙结构的建筑是用墙体来承载重力和抵抗侧向力,它的特点是大部分建筑都有楼盖,墙体载面比较大,在抗震方面的性能也比较好。此外,依据施工技术的不同,又可将剪力墙架构分为预制板剪力墙、浇筑剪力墙、浇筑与预制板相结合的剪力墙,在这之中用预制板作为材料的剪力墙结构的抗争性与其他技术的抗震性相比就显得弱一些。

4.3框架与剪力墙相结合的高层建筑

利用剪力墙来抵抗侧向力和竖向承载力,水平方向利用的是框架结构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合理的利用这两种建筑结构的优点,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的安全稳定和抗震性能。这种结构的施工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集中类型:框架与剪力墙分开、框架结构中嵌入剪力墙、框架与剪力墙分开及框架结构中嵌入剪力墙两种方式的结合应用。

5 我国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的特点及问题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的技术特点,大致上表现在复杂性、多发性、潜在性、严重性、困难性等几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我国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的复杂性是十分明显的,其主要原因是其地域跨度比较大,地质环境复杂多样。此外,诸如西南地区的板块结构比较容易发生地震,这就要求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一定要具有严格的抗震性。因此,地理的复杂性以及其地质环境使得建筑地基施工的前期勘察工作无法既准确又顺利的进行,会从整体上给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2)高层建筑的事故多发性。特别是这几年来桥梁事故的发生率特别的高,其主要原因除了各种客观的因素之外,还包括工程施工前期的施工设计和方案的不合理性,造成许多桥梁和其他建筑基础出现倾斜、裂缝以及不均匀沉降等现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生命危险和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了建筑施工的资金浪费和资源浪费。

(3)潜在性特点。对于现代建筑的地基施工,不管是其施工主体,还是施工工序,其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只有在前一道工序顺利完成之后,才能更好地完成后一道工序。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在每一道工序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仔细的核查和验收,对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并予以及时的反馈和解决。

(4)严重性特点。建筑工程在完成施工之后,从其开始投入使用,这个过程中如若出现地基施工质量问题,基本上是不可能进行工程恢复的。因地基造成的建筑质量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都远远的超过前期的资金投入,由于地基是建筑工程的基础,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是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地基基础一旦有问题出现,就会迅速地蔓延至整个建筑工程,然而这种地基问题的发生却是不容易引起注意的,而且还经常会带来灾难性的事故。

(5)困难性特点。地基施工的难度主要是针对我国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来说的,除此之外还包括地基带来的质量问题的事故处理,这方面也是比较困难的。

6 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6.1 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过程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质量的重点。加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建设优质工程,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是核心。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受到地基基础工程的直接影响。再加上我国工程所在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情况随着地域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对于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提出的要求也比较高,施工前期一定要对地基进行严密的考察,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地基设计方案,并通过对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保障地基的基础质量。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工程施工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建筑施工企业要求的工期比较短,在天气情况不佳的时候还照常进行,而且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

6.2 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及质旦控制措施

6.2.1 重视施工前的勘察工作

施工前的勘察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针对我国地域跨度大的特点,对复杂的地形和地址结构进行详细勘察,确保勘察工作能够准确,从而制定出地基质量预防方案。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对其进行分析,充分做好地基施工的准备工作;第二,根据勘察的情况,确保地面不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和塌陷等地质问题,确保地基钻孔的准确度。

6.2.2 制定合理地基施工方案和技术方案

工程设计人员应该从地形、地质情况出发,保证设计出的施工方案要与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相匹配,在地基的材料控制方面,首先要做好材料的质量监管,确保材料的质量。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因为地基涉及到的施工工序比较多,同时还十分复杂,所以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确保工程的每个工序都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的主要工序有土方开挖,支撑系统施工,降水施工,以及基础工程施工等方面,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降水施工和土方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特别要注意:①降水方式的设立,要以满足设计要求为最终目的,不敢是轻型井点降水还是大口径井点降水,最终都应该保证其在基地以下1一2m;②支撑系统的选择:工程施工现场要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所有影响因素,并采用放坡方式进行工程施工;③在支护形式的选择上,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严格认证后,才可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科学的施工,进而提高基坑支护体系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6.2.3设置工程质量控制点

对高层建筑设置质量控制点,主要是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关键项目、关键点和薄弱环节在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之下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质量控制点的内容比较多,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中具有影响力的节点,都能够称作质量的控制点。一般情况下都会依据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对质量控制点进行确定。高层建筑施工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设置多个质量控制点,同时还要严格把控和检验这些关键点,确保建筑质量和工程工期正常进行。

工程质量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施工过程中,除了设置工程质量控制点的事中控制之外,还要对工程的设计图纸、施工队伍、施工合同和工程质量这些因素进行严格的把关,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的把控。因为已经建成的建筑,所以事后控制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不是很大,不管如何加强事后控制,都是无法提升其质量水平的。

7 结语

高层建筑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要从多方面、分阶段进行把控。虽然在工程施工中,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违规操作却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好地基基础的处理技术和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施工单位要制定时工程施工质量标准,从而确保高层建筑能够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篇2

关键词: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 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大型公共建筑日益增多,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往往建筑面积大、投资大、施工参与人员多,人员构成、技术组成差别大等特点,有的项目还有外形独特、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的客观情况,因此,对建筑施工而言,对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管理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如何管理好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特点与难点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一般指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当前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特别是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中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要注重节约资源能源,体现城市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的要求,还要求与自然环境协调,对项目施工组织和管理要求比较高。因此,大型公共建筑项目除具备一般工程项目的管理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特点。概括来讲,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有如下特点与难点:

1.1工程相对复杂,进度控制计划编制要求高。

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工期紧,同时很多大型公共建筑具备某一地方新地标性建筑的特征,独特性、探索性等特征更为突出,加大了项目管理难度。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计划是保障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对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计划的编制要求高、要求严,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协调有力,才能保障工程项目进度实施。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其实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管理过程及系统工程的组织实践。要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必须保障项目实施各个环节、各个子系统、组成部分的有效组合和高效运行。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侧重于项目子系统的管理和实现,如安全、质量、进度、成本、合同等,在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完全适应项目管理需求。传统管理方式的阶段性、局限性割裂了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系统性要求,遵照原有经验实施项目管理往往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冲突,增加管理难度和成本,致使项目进度陷于困境。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进度控制计划编制工作要求在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思维模式下进行,以满足项目管理的全局性控制目标为实现目标,在强调整合资源、融合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的前提下,实现大系统的综合效益目标。

换言之,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需要换思路、换脑筋,需要比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更高的科学组织、决策思维和系统工程控制手段。

1.2人员多队伍复杂,协调调配难度大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规模大,涉及的相关单位人员复杂。有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材料供应方,涉及到结构、装饰装修、暖通空调、水电安装等专业,覆盖勘察、设计、施工、安装、使用维修等各个环节、阶段和过程,在建设过程中,建设方的参与程度也大大超过一般项目。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因为投资大,建设方往往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大,对施工组织干预强度比一般项目大,对项目管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加了协调调配的难度。

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一线工程人员基本上由农民工组成,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进场人员数量大,来源复杂,对现场农民工的培训和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都增加了难度。

1.3工程合同管理要求高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增加合同管理难度。大型公建项目一般技术创新内容较多,创新性意味着不确定因素增加,给项目进展增加新的变化、新的情况,给合同的变更增加不确定性。大型公共建筑往往是跨行业、跨专业的,因此环境变量对项目的影响也比较大。外部系统(社会环境、政策层面)的变化影响可能会给项目带来致命影响,因此也给项目的合同管理带来较高风险。

2 某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实例

无锡软件园D地块,位于无锡新区,该工程地上地下为一整体结构,地上2幢主体相对独立的24层建筑(即办公楼),1幢11层及1幢8层建筑组成,为集商务办公、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高层公共建筑群。建设用地面积约为42670.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9981平方米,包括:二座办公楼、二座综合楼及地下车库等工程,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40666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约49315平方米。主楼建筑檐高99.39米,地下二层,工期684天。裙房基础采用梁板式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主楼基础采用承台平筏桩基。主楼框架筒体结构、裙房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基础部分在塔楼投影范围外设置沉降兼收缩及温度收缩后浇带,分别在主体结构施工完及两侧混凝土施工完两月后方可封闭。

2.1施工难度及特点

该工程体量大,结构体系多样,结构施工中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量相对较大、节点类型多;同时,结构及平面形式不宜小流水段施工。因此,结构施工线各工种劳动力数量在同一作业空间内密度较大,施工作业难度增加,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工序搭接和劳动力调度。综合来看,有以下难点及特点:

2.1.1全部工期时间紧,为保证后续装修施工,结构工期较紧张,需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期。

2.1.2地下二层,属于深基坑施工工程,需进行土方、护坡、降水专业施工。

2.1.3地基处理采用灌注桩,抗压桩最长为52米,施工难度较大。

2.1.4部分结构工程跨雨季和冬季,需考虑雨季和冬期特殊施工措施。

2.1.5结构施工难点多:包括基础底板结构为梁板式筏基,核心筒结构底板厚1500mm,为大体积砼施工;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既有框架直梁、斜梁,又有次梁,梁柱节点多;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及地上首层至三层裙房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二十二、二十三层层高为6.0米,—2F局部层高5.2米。竖向结构的墙体和框架柱模板属于超高结构;框架柱截面变化较多,柱和梁柱接头处模板的设计以及变截面处钢筋的施工成为施工中的重点;中庭从地下二层至地上三层,需做好相邻部位的防护;,施工难度较大;外檐全玻璃幕墙施工,安全性和技术难度较大。

2.1.6设备、材料、半成品的施工需用量较大,施工现场临设库房无法满足库存的基本要求。因此,材料、设备进场基本做到随用随进,计划控制难度大大提高。

2.2工程控制计划编制

该工程项目规模大,结构、功能复杂,工期紧,项目管理难度较大,工程控制计划的编制尤显重要。针对以上技术难点和特点,我们按照系统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思维模式,科学编制工程控制计划。

2.2.1确定项目施工组织系统,明确管理人员分工及职责。对项目经理、生产经理、主任经济师、项目总工、技术主管、物资主管、监理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岗位业务范围和岗位职责进行明确。

2.2.2确定施工原则:

1)确定施工顺序:以基础、主体、装修三大分部工程为主控目标;2)确定基础施工阶段工艺流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工艺流程和装修施工阶段工艺流程;3)明确相关专业与三大分部工程协作配合原则:分别明确土建工程和装修施工进度反映形式,实现土建与专业,内檐与外檐,机械退场与装修收尾的配合协调;4)明确大型机械进、出场与三大分部工程进度的时间关系:根据工程进度对施工机械做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加强机械化施工程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施工工期;5)处理好与季节性施工的关系:合理安排季节性施工项目,提高有效的施工天数,为保证施工质量、缩短总工期创造条件,确保施工作业的连续性,均衡性。

2.2.3对各施工阶段工期提出具体要求。

为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均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保证工程施工和施工质量,在编制工程施工进度总控计划时,确立各阶段目标时间。并要求做到阶段目标时间不能更改。施工设备、资金、劳动力在满足阶段目标前提下进行配备。绘制出施工总进度计划表,据此进行工期进度控制。

2.3文明施工管理和技术准备

2.3.1确定文明施工组织结构图:明确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和责任人,对办公区、施工现场场地布置、施工脚手架设置、施工现场管理、材料堆放提出明确规范要求。

2.3.2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合同、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依据工程进展组织各工种人员进场,并进行培训教育和技术交底。

2.3.3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工程项目实施前期,及时配齐各种施工规范、规程、标准、图集以及工程技术资料表格,另外,根据本工程专业系统多的特点,对专业施工人员,要另行配齐专业图集、规范。在收到施工图纸后,组织技术质量管理人员、施工生产管理人员、预算合同管理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预审,明确各种材料做法及设计要求,提出对图纸的预审意见,然后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并及时进行设计交底工作,办理相关工程洽商。

2.3.4分专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计划:编制完成了土护降,临时设施建设,现场临时用水、用电,基础桩,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基坑施工技术安全防护,地下室防水,底板钢筋、模板、混凝土,基础钢筋、模板、混凝土,预应力结构,主体结构等施工方案;明确了给排水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3.5严格组织管理做好应急预案:该工程施工场地为交通较拥堵路段,因此,材料进出场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同时,特别制定了雨期和冬季施工方案,以应对特殊天气、极端气候的影响。

2.4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开展安全监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江苏有关文件搞好文明施工。1)现场监理将采取安装验收和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并着重加强对高处作业防护、脚手架、“三宝四口”、物料提升机、基坑支护、模板工程、施工机具等机械、设备的安全监督。发现隐患,应督促有关人员限期解决,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应立即制止;2)在现场巡视、旁站监理中发现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要求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不安全因素,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做好安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参与组织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的处理;3)现场施工用电严格遵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及要求进行检查;4)随时取得气象预报资料,根据气象预报,提前作好防风、防雨措施,切实按措施严格执行实施,并合理安排现场施工生产。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常备消暑物品;冬季做好保暖工作。

2.6工程合同管理

按质量计划,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做好横向管理接口,文件的传递、工作的联系、布置、交接要文字化。与甲方、总包单位等的洽商、协议、合同必须严谨、文件化,计划要准确合理避免盲目。与多个部门有关的决定或要求在实施前要提前征求意见,避免疏漏造成的损失。制定计划,确定专人负责合同履行过程中变更、洽商增减预算及索赔报告的编制及报甲方签认等工作。

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点

在我国,通常高层建筑都是采用楼群的形式进行施工的,是由主楼与裙楼共同构成的,因此,高层建筑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资金投入较多、高空作业较多等特点,由此看来,对于高层建筑施工来说,必须要对整体项目的整体进行合理的规划,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施工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从而大大缩短施工作业的时间,制定较为合理的施工计划,确保各个施工工种有序的施工,加快施工速度,从而有效缩短施工周期。而项目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建筑的全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其他方面的管理相辅相成,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1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

就主体结构的施工而言,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类似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但是,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也有其特殊性。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在逐层施工的方法上是相同的。但是就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来看,两者就有较大的区别。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房屋建筑高度的增高和体量的增大,必然造成施工难度增大,施工技术产生差异。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特点概括为:高、深、大、长。

1.1 高

高层房屋建筑尤其要注意高空作业的控制。高空作业需要解决好材料、机具设备、制品和人员的垂直运输等工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现场要注意提高安全意识,防止高空物体坠落而造成损失。

1.2 深

高层房屋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深。意思是指基础埋置深度深。高层房屋建筑必须满足整体稳定性,所以地基埋置深度必须满足规定的深度要求。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一般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20m以上。深基础施工会遇到很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地基的处理问题,尤其是在软土地基上施工时,有很多方案可供选择,这样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就是: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

1.3 大

高层房屋建筑的第三个特点是:大。意思是指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高层建筑施工中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施工工种多;施工方法选择多;管理技术要求高;安全质量要求高。特别是在有些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往往采用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的施工方法,虽然也有很多好处,但是总、分包会涉及到许多单位,需要整个建设过程能够得到很好地额协调和配合,这必然会给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所以必须要求精心施工,而且要求加强集中管理。当然,也可以利用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的特点,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这样便可以使得时间和空间得到有效地利用。

2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 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浇灌技术

混凝土浇捣时要注意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涉及到技术问题有:混凝土配合比、水泥合格性、浇捣技术、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置,混凝土养护、浇捣技术。混凝土凝合强度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配比。施工工地砼配合比,是由质监部门通过计算试配后得出的配合比。在该配合比下配制的混凝土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凝合强度。施工过程中做好配合比,虽然配置了搅拌站,但是可人工及自动控制砂、石、水泥、水的配加量。对于振捣技术则主要靠现场操作人员的经验来定。总的原则是合理适当的振动时间,使得混凝土表面呈现源浆和不再沉落,振动棒应尽量避免碰撞到埋于混凝土内的钢筋、模板。所以插入下层砼内的深度不宜小于50mm,但是也不宜过深。

2.2 高层建筑的泵送技术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泵送流程如下:在施工现场不止混凝土泵送机一装备相应的混凝土输送管道一固定输送管道一通过泵送水泥砂浆一泵送混凝土。由于高层建筑工程对混凝土强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混凝土的体量过大,因此在施工中必须泵送混凝土,而上述流程则是当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最能保证浇筑成功率的泵送混凝土流程,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确保混凝土配合比复合国家相关要求规范。目前,我国泵送混凝土主要采用添加化学外加剂与粉煤灰的“双掺技术”。这种方式能够对混凝土的参合料技术、外加剂技术、泵送设备及操作技术、配合比设计技术以及泵管布置技术进行全面综合的反映,从而有效的确保混凝土的泵送高度。

2.3 高层建筑的钻孔桩基技术

钻孔桩基技术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种基础施工技术,因其桩基承载力大、相邻干扰小、占地面积小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房屋建筑的基础施工中。钻孔桩基的施工工程的种类繁多,包括数据测量、机械操作、混凝土灌注和钢筋加工等等多项作业,因而所受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在施工中,容易出现钢筋笼上浮、孔底沉渣偏多、桩位偏差过大、夹泥、断桩、桩体混凝土离析等质量问题,造成钻孔桩基的成桩不能到达工程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并且补救工作困难,不能完全的通过事后检测来进行问题的判断。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的前期准备、测量、成孔、清孔、钢筋笼、混凝土灌注及竣工验收等全程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确保一次成桩。

2.4 “三线”控制

“三线”指的是轴线、标高、垂直度。“三线”的控制既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也是难点。轴线传递,首先保证施工复核轴线无误,然后一层楼面作为基准,在最长的纵向和横向埋200×200×8mm的钢板,再在E面标出控制点,以上楼层每层相应位置留200×200mm的方洞,将大线锤垂到下层的控制点,在进行校正,放出轴线和细部尺寸线,控制好过程线能够保汪墙体的平整度,这就要求浇好剪力墙,最好选用厚度18mm的优质胶合夹板,为保证齿体的垂直度还应注意控制剪力墙的四角垂直度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因此,多用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和控制此处楼面厚度的方法保证其准确度;控制垂直度也是保证高层建筑质量过关的基础,也是进行施工的重要保证,实现建筑垂直度的控制先要确定大楼的4个边角柱,给每―个边角柱安装模版,并且沿柱外层取出厚度线,利用吊线测定立柱的垂直度,校准之后在进行加支撑、浇筑混凝土,然后以4柱为基线,拉线控制垂直度。

3 结语

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关系着国家社会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设企业和施工单位必须加强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水平,积极的探索和寻求提高施工技术的途径和措施,从而有效的提高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水平,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参考文献】

[1]任海棠,王中军.高层建筑施工震损塔吊拆除技[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9).

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篇4

关键词:基层领导干部 公共形象 塑造

领导干部的公共形象,是一种“公共性”的社会现象,包括思想品质、知识水平、能力作风、仪表风度、心理气质等给外界的风貌及公众心目中对他的印象和评价。

一、基层领导干部公共形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可度不够高

一是岗位形象认可度不高。部分群众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不愿向基层部门反映,认为其不能妥善解决。在回答“基层部门对您反映的问题与困难的回复情况”时,有14%认为“不太好,存在一定程度的漏办和拖拉现象”,4%回答“比较差,漏办和拖拉现象严重”。二是工作作风有所不满。认为基层干部在处理矛盾纠纷尤其一些涉及经济利益的问题上,办事不够公道、公平。

2.亲和力不够强

对基层干部公共形象和个人形象往往集中在两个焦点上。一是会议、报告等场合,通常是刻板和难以接近的。在回答“您感觉领导干部如何”时,29%回答“干部难以接触”,12%回答“喜欢摆面孔,端架子”。二是在回答“领导干部下基层的频率是多少”时,57%认为“有事才下基层”。部分群众觉得基层领导干部虽是解决任务的排头兵,却不是群众的贴心人,彼此之间有隔阂。

3.真实度不够广

传统媒体对基层干部的报道倾向于正面,大众认为他们应该是“勤政”、“行家里手”的全能形象。而当前基层工作呈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基层干部受专业知识和工作经历的限制,处理问题时找不到“症结”所在,影响了工作实效。使部分群众认为基层干部工作不力,与期望的形象相差甚远。在回答“基层干部对党员群众关心的工作热点、难点问题所持的态度是什么”时,27%回答“关注不够,措施和效果不够有力”。

二、基层领导干部公共形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环境因素

一是工作环境弱化。在回答“影响基层干部公共形象环境因素”时,27%认为受“个别基层干部的负面影响和腐败官员带来的扩大效应”。二是生活环境复杂化。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思想逐渐向基层干部队伍渗透。三是媒体环境片面化。部分基层干部踏踏实实工作,但对宣传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媒体宣传的群众影响与社会效应。

2.主体因素

一是价值观念滞后。认为党政干部就应以“全能”作为基本的价值尺度来衡量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部分基层干部不愿让公众看到工作中的失误或是不到位的地方,与群众保持一定距离。二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优化。受调查的200名基层干部中,30岁及以下占了39%,专业背景也拓宽到了经济、法律和管理类。但工作时间短,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群众工作能力不强;身兼数职,任务多,责任重,下基层时间得不到保证,工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3.公众因素

一是从众心理的影响。部分群众“从众心理”根深蒂固,加之上级部门在开展工作时缺乏有效的引导,导致部分群众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基层干部的行为活动缺乏了解和参与。二是网络参与的良莠不齐。网络为基层群众提供利益表达、政策评论的通道,便于群众与基层干部沟通和交流。但由于缺乏引导、管理与规范,部分群众在面对政治事件或干部形象的信息时,无法理性甄别和判断,引起对基层干部的误解。

三、塑造基层领导干部公共形象的路径选择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建树以政治坚定、对党忠诚为根本取向的主体形象

(1)架构系统性的“思想政治”内容体系。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开展以为主要内容的党纪教育,增强党性意识;开展以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为主要内容的宗旨教育,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开展以廉洁从政为主要内容的廉洁守纪教育,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2)创设多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把加强学习作为塑造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素养的基本手段,开设“基层特色系列课堂”。开设“理论课堂”,坚持每月一次集中专题学习;开设“榜样课堂”,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老基层授党课、讲传统、讲历史;_设“健康课堂”,注重培养基层干部健康和谐的工作生活心态。

(3)建设特色化的“基层政治”文化。坚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或主题党日活动,到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基层文化论坛”,在思想交锋和碰撞中坚定理想信念。建设红色系列“基层文化长廊”,强化正确的基层价值取向,浓厚基层政治氛围。

2.强化素质能力建设,塑造以素质过硬、锐意进取为鲜明特征的行为形象

(1)更新基层干部能力培养理念。把能力培养作为基层人才开发的必要手段,将能力培训纳入基层部门自身建设总体规划。突出能力培养的重点,深入分析当前基层队伍能力结构和要素,除基层业务、学习调查研究、文字口头表达等能力外,还要抓好政策运用、组织协调、开拓创新、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健全基层干部能力培养机制。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和方式,在内容上,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实行供需挂钩,提供菜单点学,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在方式上,制定基层干部中长期学习培训规划,采取组织选调、自主选学、跟班学习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对基层干部进行轮训。

(3)完善基层干部能力考评机制。按照基层干部素质评价的总体目标,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业务能力为重点,以工作业绩为核心,建立能充分反应不同层次基层干部素质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和素质导向激励机制,既让基层干部清楚自身素质上的优劣,又让组织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培养措施。

3.推进作风建设,打造以清正廉洁、务实创新为核心特质的职业形象

(1)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强化学习研究的作风。一是严格执行集体学习和定期例会制度,组织基层领导干部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二是坚持抓好自学,养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习惯。三是实行全员调研制度,结合自身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亟需加强改进的业务工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篇5

围绕县委“激情干事,奋力跨越”的工作基调,突出“基层组织建设年”主题,以联系基层组织、真情服务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为主线,广泛开展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基层群众活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两贴近、三服务、三到位”的形式,做到机关干部和困难党员群众全覆盖,即,每一名机关干部都有联系对象,每一名困难群众都有机关干部联系,力促机关党员干部达到增强党性修养更加坚定、服务科学发展更加自觉、了解基层情况更加透彻、转变工作作风更加有效、创新机制体制更加积极,使此项活动真正成为“基层和群众满意工程”。

二、主要形式

本次主题活动以走出机关下基层,助民解困惠民生为主线。党员干部要把开展这一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帮助基层解决工作难题、帮助基层党员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上,扎实做好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维民权、聚民力的工作,为加快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铸造坚实的群众基础

(一)坚持“两贴近”。坚持从感情上贴近群众。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对群众工作的要求上来,以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工作方法为指导,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要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人民群众为师,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中培养深厚感情。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经受考验,在实践中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坚持从行动上贴近群众。领导干部要抽出专门时间到农村(社区、企业)开展定期接访、蹲点调研,掌握实情,解决难题。要有计划地安排干部“进基层、进村社、进农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要优先选派缺乏基层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特别是“离开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地区蹲点。

(二)突出“三服务”。要为困难党员、群众服务。每名党员干部要深入困难党员、群众家中,开展下基层走访调研活动,对困难党员、群众进行摸底调查,了解掌握困难党员、群众的具体情况,按照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三个层次,建立管理台账。同时要结合走访调研中发现党员和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组织引导党员干部与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结对子、交朋友。要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开展“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将机关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组织基层党组织对照先进找差距,落实本部门本单位先进党组织对薄弱党组织的帮带责任。开展“百名干部包百村”活动,重点在党组织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开展帮扶活动,增强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要为企业发展服务。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切实解决好当前全县工业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要把“服务企业,促进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本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扎扎实实落实中、省、市、县各项措施。

(三)确保“三到位”。做到领导定期接访到位。领导干部采取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和带案下访等形式,深入到矛盾突出,解决难度大的地方,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剖析问题症结,研究解决办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到干部定期入户到位。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结对联系困难户,深化“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把部门包村拓展到社区和企业,包社区,包企业,村(社区)干部要经常性入户走访,每人至少要到辖区内所有村(居)民家中走访两次以上,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帮助群众解决“急、难、盼”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到党员志愿服务到位。积极组织机关党员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切实把一批具有专业特长、热心服务群众、德才兼备的素质党员吸引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建立多领域、多层面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带着感情、融入亲情、倾注真情,真心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三、方法步骤

(一)走访调研知民情(4月中旬-4月下旬)。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进村入户走访,召开一次帮扶对象座谈会,开展一次集中接访,开展一次政策宣讲。深入基层和群众,重点开展基层党组织情况大调查和群众工作薄弱环节大排查,广泛听取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摸清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干部记好民情日记,部门建立热点难点问题台帐。

(二)办理实事解民难(5月上旬-11月底)。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办好实事解决民难。联户包户干部至少要集中一周时间吃住在联系帮扶点,与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提供政策、信息、项目、资金、技术、法律等方面的援助,为联系户办1-2件实事。党政领导班子主要领导要按照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惠民富民政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解决一批群众饮水、出行、上学、看病、就业、创业等关心、关注的问题,处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主要负责同志从项目支持、资金帮扶、政策扶持、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帮扶,办一批惠及民生、惠及发展的实事好事,积极推动活动全面有序开展,部门做好实事台帐。

(三)完善制度连民心(12月份)。汇总收集解难题、办实事工作完成情况,及时总结开展主题活动的经验做法,制定和完善服务群众、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制度,畅通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建立群众意见诉求办理回复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

四、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充分整合资源,汇集各方面力量,调动机关党员干部参与“机关干部助民解困下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努力构建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建立健全督查考评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奖惩力度,把“机关干部助民解困下基层”工作成效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的视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三)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把“机关干部助民解困下基层”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的有效实践载体,制定长期帮扶计划,制定相关配套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持续推动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

五、组织保障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为确保本次活动取得实效,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局行政办公室具体负责抓落实。

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篇6

关键词: 基层团委 工作难点 对策研究

1.前言

基层团委是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县级以下、总支部以上团的组织,它是团组织中非常重要的一层,建设好基层团委对于贯彻执行党团精神,维护基层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县级以上的行政区为2862个,青年人数约为3.15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5.37%,其中,非城市青年占到了青年总数的72.6%,①平均下来每一个县拥有十多万青年,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呈现出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落后和偏远地区分散的特点。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变革大潮中,如何做好青年团工作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地区三都县为个例,归纳分析基层团委工作现状及难点,提出对策,达到促进基层团委工作更好发展的目的。

2.基层团委工作的现状及难点分析

2.1日常事务繁杂,部门受多级管理。

基层团委工作在全国都具有普遍性,典型的特点就是日常事务纷繁复杂、头绪众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如此。以三都县2011年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需要完成的各类事务,包括安排策划、上级接待等,就有550项之多。按照全年法定工作日232天计算,平均每天需要完成2.37件。如果考虑人数多少、个人能力、突发意外、急缓因素、不确定因素,等等,每天8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是远远无法完成的。工作效率不高、态度不好、质量不佳、特色偏少、应付检查等现象较为普遍。另外,基层团委也受多级部门管理,对多级部门负责,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附属性,加之服务面太泛与涉及面太广,出现工作被动的局面就在所难免了。这些现象足以说明基层团委工作目前所面临的种种窘境。

2.2职务分工不明,摊派任务较为普遍。

首先,基层团委干部编制是明显不足的,以西南地区为例,县一级团委为三人编制,即一正一副一个团干部;乡镇团委为一人,且多为非在编人员兼任;村一级基本没有团干部,小学校除外。乡镇一级团干部面临上级工作的层层分解,工作压力倍增,但得不到相应的待遇补助,精神上得不到肯定和鼓励。种种因素非常容易造成工作怠慢拖沓和情绪不高的情况,更有甚者会造成对本职工作的负面影响;其次,即使在兼职人员不够的情况下,人员流动、抽调借用、更换新旧等情况也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对工作造成衔接不畅、业务重复安排、工作被动应付等情况;再次,大部分乡镇的团干部对自己工作的后期成果不明,没有一个目标和尺度衡量成败得失,往往出现工作成就感的缺失。绝大多数兼职团干部是刚参加工作的18―26岁年轻人,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这个年龄阶段渴望工作得到各级的肯定。当发现工作付出与成绩没有被认可时,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工作的内在动力与积极性,这就成为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

2.3经费明显不足,工作开展捉襟见肘。

基层团委年度工作经费是明显不足的,从调研情况来看,处于乡镇一级的基层团组织基本上没有直接工作经费,需要组织活动或有接待任务时,须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的经费,往往会缩水。县一级团委部门每年的工作经费在2―3万,而保守估计支出却在5―6万,赤字高达200%―250%。解决差额的途径往往是通过各种方式向上级打报告申请,向外拉赞助等。这种状况会影响工作效率和主动性,在客观上造成工作局面打开难、深入难、拓宽难的现实。

2.4青年人才分散,难以形成凝聚合力。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会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作为基层组织来说,现状不容乐观。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行扩招以来,2010年高校入学率为26.5%,我国已经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②全国受过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据不完全统计达8200万。以三都为例,39个基层组织团干部中有79.5%为28岁以下青年人;97.4%的为大学本科学历;87.2%的为3年以上工作经验。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基层团干部是有人才基础的,但如何调动他们为大局和工作服务的热情是一个难点。部分人在工作的同时,心中有自己的小算盘,单打独斗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在兼职的前提下,开展团的工作就难以形成合力,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事业发展。

3.基层团委工作难点的对策及建议

3.1合理定位,找准思路。

好的工作思路对工作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其前提是充分了解所辖的工作和各方利益。辅助和衔接部门的团工作,大局上要紧紧围绕上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小点上要结合自身的优劣势开展青年工作。找到两者之间的连接线,点―线―面结合,找准工作的重难点,才能定好位、准思路、出效果。另外,在基层团委工作要出创新和亮点是不容易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小点和细节都是重点,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把细节做好,有时候细节也同样关系着全盘工作。所以,我们在筹划工作时,既要考虑工作本身的顺利开展,又要顾忌各方面的利益冲突,还要注意工作开展过程中突发事件的产生,预留第二方案是最佳的选择。

3.2掌握情况,合理分配。

在可支配的前提下,根据基层团干的能力、长处、性格、特长、不足等综合因素,安排和调配不同的基层岗位,发挥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比如:有文笔特长的就多负责宣传、撰写、稿件等方面的工作;有口才特长的就多负责公关、交际、办公室等方面的工作;有文艺特长的就多负责一些活动、关爱、营造气氛等方面的工作。这样才会使共青团工作呈现出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特点,给人一种做事效率高、态度认真负责、形象敢干敢为的面貌,体现共青团干部的高素质、高能力、高效率的优势。

3.3公平公正,适时奖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对于团组织来说,开展工作经费少是现实困难,但工作必须开展下去。鉴于此,靠单纯的经费支撑团委工作和调动兼职团干部的工作是很难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其他方式上加以思考,比如制定实施工作激励机制的办法。针对基层团干部多为兼职的情况,借鉴绩效考核方式,制定公平、公正、适时的奖励办法。以半年或1年为期,将所有工作分解成块,如规定工作、特色工作、工作成效等三块,按照7∶2∶1的比例分配,结合上级领导监督,上级团委部门考核等方式,综合出每位基层团干的具体分值,按照25%―30%的比例评出优秀个人,同时给予荣誉和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工作的质量与实效作为考核评价的最主要标准,开创基层团干花心思、学知识、促提高的良好竞争局面。

3.4身份平等,嘘寒问暖。

亲和力是团工作的一大亮点,对于任何阶层、任何群体、任何问题都不能带有感彩,而是一视同仁、以德服人、解决问题、帮扶青年。对普通青年和团干部,要经常关心他们的成长、学习、工作、生活,让他们感觉有家的温暖,增进他们对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提高对团工作的认同感。但是,一些地方团的建设、青年工作的套路还是计划经济时的做法,而农村、县市青年所关心的已经发生了变化,工作思路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难以指导发展变化的实践。因此,多组织青年团干部以座谈会的方式交流学习,提出建议和想法,开拓思路,采纳有效的建议,必将给基层团委工作带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4.结语

基层团委作为群团部门中很重要的一环,体现在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它直接影响着基层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认识,认真负责地做好基层团委工作。让它在组织团员青年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水平,服务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教育和团结广大团员青年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共同推进我国青年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基层团干部要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在工作中多思考、勤动脑、办实事,树立主人翁意识。这样必会促进社会进步,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1号).2001-05-15.

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施工前;施工后;质量控制

1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几个特点

1.1精度要求高

高层建筑的精度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施工的质量。首先,为加快施工速度,高层建筑大多采用阶梯状流水施工流程,大量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施工工艺,如钢结构工程,幕墙工程,工业化生产也对施工测量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层建筑由于结构超高,结构受力受施工测量精度影响比较大,如果施工测量误差很大,不但会影响建筑功能正常发挥,如长距离高速电梯的正常运行,而月.会恶化高层建筑结构受力,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测量误差。

1.2影响因素多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精度除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影响外,还受受测量仪器精度和测量技术人员素质影响。建筑高度越大、造型越复杂,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变形遗显著。基础刚度越小,施工过程中超高层建筑沉降越大,差异沉降也越显著。建筑侧向刚度越小,施工过程中超高层建筑受施工环境和施工荷载影响就越大。

1.3技术难度大

高层建筑结构超高,平面控制网和高程垂直传递距离长,测站转换多,由于空间位置不断变化,高空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也较差,测量累计误差较大。高层建筑高度大,侧向刚度小,特别是体形奇特时,施工过程中受环境影响极为显著。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多,作业条件差,测量通视困难,高空架设仪器和接收装置也比较困难,常需设计特殊装置以满足观测条件,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技术难度。

2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测量的控制要点

2.1施工前工程测量控制

(1)熟悉工程特点。通过认真学习图纸,熟悉设计意图,弄清各轴线之间的关系,各曲线图形的性质。特别是在有多种曲线图形组成的平面图形中,应弄清曲线圆弧的分界点、各自的圆心、半径,有关的角度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各种因素。只有熟悉图纸,分析工程的特点,对测量工作质量的控制才会做到心中有数。

(2)审核施工单位的测量方案。施工测量方案是指导现场施工测量的技术性文件,工程师应认真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测量方案,提出审查意见,重点审查测量精度的控制、测量控制网设置方法、轴线定位与标高传递的方法、垂直度控制方法、曲线定位方法、沉降点的设置方法、观测周期与观测方法、测量控制点的保护措施以及测量工作制度等。

(3)复核业主提供的工程施工测量原始依据。施工测量依据包括红线桩的桩位和水准点的标高。红线桩是由城市规划部门批准并经测绘单位测定的、是建筑物定位的依据。要求施工单位对红线桩位进行实地校核,并在校核的结果上签字确认,方可使用。若发现有差错或误差较大时,应与测绘单位联系,妥善处理,办好手续后,方可允许使用。

(4)对周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观测记录。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或多或少会造成周边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位移、倾斜、裂缝等变形,因此,在工程开工前应督促业主单位委托有资质单位对拟建的高层建筑周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观测、记录、拍照等,收集原始资料,以便对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到的周边环境变形资料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提出处理意见,同时在工地与周边用户发生纠纷时,可为相关单位处理纠纷提供科学依据。

2.2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质量控制的措施

(1)合理布置施工控制网。在30年的实践中,大量的大中型电站的顺利建成,证明这样的规定是可行的。为了保证布网精度,在方格网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布设在整个场地的中部,并与总平面上所设计的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相平行,方格网的转折角应严格成90度,方格踟的边长的相对精度视工程要求而定,一般为l/10000~l/20000;控制点用桩的位置应选在不受施工影响并能长期保存处。重点测设复核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主轴线的定位是根据测量控制点来测设的。

(2)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控制。按照现行规范规定,所有高层建筑物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必须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核查现场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方法与位置是否满足要求。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而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设在建筑物四大角、大转角及沿外墙每10m~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高低层建筑物交接处的两侧,建筑物的沉降缝两侧,在建筑内中部设内墙点。其次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l 5m~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3)确保测量精度质量控制。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使竣工测量图与拨地测量图能进行同精度比较,利于规划正确地开展执法管理,对于竣工测量的平面控制精度非常高,一般要求不低于拨地测量的控制精度。比如《城市测量规范》规定:拨地测量应按三级导线的技术要求执行,在控制布设困难的情况下,允许同级附合一次,布设三级补导线,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干5cm,竣工测量的平面控制精度按上述技术要求执行。在确保测量精度质量控制中,首先要合理分析综合误差,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我们很难正确地作出施工误差和测量放样误差在综合误差中各所占的份额。比如考虑到工程竣工验收时,在对现场各类项目的检查中,建筑物轴线位置的检查频率是最高的,而建筑物轴线点一经测量放样在现场标定以后,继之的各项施工就是以它为基准。

2.3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结构中间验收前,监理工程师应在施工单位完成结构自检基础上,对施工单位测量结果进行抽测,作为结构中间验收的依据。当单位工程完工后,在竣工验收资料齐全、施工单位完成自检的基础上,监理工程师应对外墙大角轴线、墙面垂直度、平整度、建筑物全高、建筑沉降等进行实测复核,以此作为单位工程验收的依据。

3结语

总之,介绍了超高建筑的特点、施工测量及质量控制全过程,希望能为广大测量工作者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韦祖训.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控制技术.城市建设,2010年 第07期

[2]李良玉.GPS测量高层建筑施工的外业实施.广东建,2007年第04期

[3]苏亚军,骆江.浅议GPS在高层建筑测量施工中的应用.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 第07期

[4]张峰,何凯锋.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与控制.铁道勘,2005年第06期

基层工作特点和难度篇8

一、千分制目标管理考核产生的背景

1998年以来,为规范考核体系,客观地综合反映一年中各单位所做的主要工作的完成情况,避免对下级单位的多头检查、评比,解决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切实减轻基层应付检查所付出的时间、精力、经费等方面的负担,科学地评价基层工作优劣,使考核能真正促进各项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发挥强化促进管理的效能,省局在全省国税系统实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建立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

这次变革以及后来的实践证明,千分制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实现了考核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使得考核内容更加规范,考核形式更加标准,考核结果更加科学,也使基层工作有了日常对照的标准,增强了基层工作的针对性,强化了对日常工作的指导作用和对基层的管理,减少了对基层日常工作的干扰,并有效减轻了基层的负担。千分制目标管理考核的实施,对基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任务的按时按质完成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对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现行基层千分制目标管理考核存在的不足

经过近七年的实施和发展,千分制目标管理考核也在不断完善之中,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际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感到现行的考核办法在整体上是适应当前的实际考核评价需要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因素,仍然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一)现行基层千分制目标管理考核中存在的不足

1、考核内容仍需完善。从近年的考核内容看已经相当详尽,也相当复杂,这些内容包括了基层所做工作的大部分,基本涵盖了行政和业务的各个方面,但也出现了考核内容过于繁琐,特别是出现了一些考核内容过于空泛,有些甚至是原则性的表述,还有些考核内容缺乏具体量化指标。另外,近几年考核内容变化较大,考核内容的分类也不明确。

2、考核重点、难点未突出。从目前看,考核内容已经相当完备,但日常工作所占比例过多,冲淡了年度重点、难点工作,而且重点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分数分配不甚合理,存在重点、难点工作分值偏低,而一般日常工作分值偏高的现象。

3、没有很好地考虑被考核单位的不同特点以及解决各个考核对象之间的标准统一问题。某些考核内容没有考虑被考核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内容设置不科学,所核定的考核标准明显过高或者存在不合理。而且,虽然考核内容已经按照专业化分工不同,标准有所不同,但仍没能很好地考虑同一类型被考核单位的不同特点,而实施了同一标准。

(二)对现行目标管理考核实施产生的影响

1、影响了实际操作性。考核内容的烦琐和某些原则性的内容,还有一些考核内容过于空泛,很难有统一的扣分标准,例如某些政务工作、创建工作、税收服务、学习型系统等等,这不仅使基层无法按照该内容进行具体实施,而且考核人员也是无从下手,因为没有标准或者标准太宽泛而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也就失去了考核意义,因而这些考核内容在考核时,考核人员的主观因素就占了较大影响,就很可能会因为主观臆测导致考核不公的结果,甚至会出现凭面子、拉关系的现象,也就不能确保考核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另外,近几年考核内容变化较大,就显得连续性不够,不利于基层对照实施。

2、影响了对年度重点、难点工作的重视和完成。目前考核内容基本囊括了所有工作,不仅显得繁琐,而且这样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日常工作所占比例过多,冲淡了年度重点、难点工作,而且由于重点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分数分配不甚合理,导致重点、难点工作不够突出,影响了对年度重点、难点工作的重视和完成,我们认为要突出重点、难点工作,某些传统性工作和已经普遍做到位的工作可以不再列入考核,或者赋予一个较低的分值,做到主次分明,也有利于重点、难点工作的完成。

3、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由于没有很好考虑各个被考核单位的不同特点,人员构成不同、工作量不同,而实施了同一标准,那么对于人均工作量明显偏多的单位,将会出现做得多而错得多的情况,会束缚干部的手脚,压制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就达不到考核促进管理和工作的目的。而且,由于所核定的考核标准明显过高或者不合理,被考核单位就只能疲于应付,出现为考核而考核的现象,也就失去了指导工作的意义,甚至出现虚假、消极应付的情况,不仅不利于实际工作的开展,而且会极大地挫伤工作积极性,工作中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反而不能很好的得到解决。

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千分制目标管理考核的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目标管理考核中存在的不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进一步完善千分制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增强实际可操作性。

(一)要逐步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考核体系,不宜频繁变动,这不仅有利于保持考核的连贯性,确保考核的顺利实施,也有利于基层对照考核办法规范工作和行为,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我们建议要确定考核的大类,当有新的考核内容出现的时候,只要相应把内容填充到大类中就行了,而不宜经常改变考核的大类。

(二)要不断完善考核内容。一是考虑基层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少用绝对数,多用相对数。逐年选择重点、难点工作,不必面面俱到,对于基层已经普遍做到位的日常工作或者传统性工作,可不再列入考核内容。二是尽量减少原则性、不具操作性的考核内容,尽量降低受考核人员主观印象左右的考核内容,降低考核人员的主观意图对考核结果的影响,多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尽量避免出现基层疲于应付,甚至出现虚假、消极应付的情况,以利于考核的实施。三是研究各项工作之间的主次关系,确定某一项工作为参照物和标准,视其他工作与之相比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数的合理分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分清各项工作之间的重要程度,缺点是有些工作之间存在不可比性,例如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所以我们还要确定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之间的对应关系。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