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金融理财市场分析8篇

时间:2023-07-12 09:32:34

金融理财市场分析

金融理财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理财产品;联合分析;产品特征;市场预测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理财的作用和功能越来越重视。而其中商业银行是大众理财的主要选择对象。为使理财产品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就需要对产品特性及其组合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在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中产生最显著的效用。人们希望在产品特性与效用之间建立起一种关系来对产品特性的效用进行明确的数量化解释,而且当产品的某种潜在特性组合得以确定后,其效用也可以预测。

本文通过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理财产品进行分析,运用统计软件SPSS得出产品特性的效用函数后,对理财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预测分析并寻求各产品特性的最适组合。

2联合分析在理财产品市场预测中的应用

2.1确定理财产品的属性与属性水平

本文针对理财产品的各种属性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后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四种属性及其相应水平如下表:

2.2正交设计与产品模拟

本文选择的理财产品的属性有4种,每个属性下均有3个水平,若是全部组合,则共有81种组合,让被调查者对81种组合打分实在过于困难,因此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挑出具有代表性的9种组合产品。

2.3对虚拟产品进行打分评价

建立产品卡片之后,每一个卡片就成了一种购物的选择,同时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方式了解顾客对产品的爱好选择,1~9表示购满意愿的强烈程度。

假设某个被调查者对9种虚拟理财产品的购买意愿程度如表3所示,可基于此作进一步分析。

2.4属性效用的计算

通过统计软件SPSS的联合分析CONJOINT模块进行分析,得到各属性及其水平效用值。

观察上表,首先对联合分析进行拟合优度检验,这里采用Pearson的R检验和Kendall的tau检验,可以得知两个相关系数的检验都非常显著(在0.05水平下),可以认为联合分析模型所做出的假设和得出的成分效用值是合理的。

因子比重表示此产品特征在此类消费者的选择中的影响程度。水平值的效度表示该水平值对于消费者而言的效度,效度越高表示此水平越受欢迎。

2.5理财产品市场预测分析

由表4看出本文所调查的此类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是理财产品的风险大小,其次是所能获得的收益,而该类消费者最不关注的是产品的流动性。收益是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的初衷,然而此类消费者同时期望尽可能地规避风险。为了进一步分析何种产品对此类消费者的效用最高,我们计算此虚拟理财产品的总效度。如产品序号为1的虚拟产品,其效度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同理计算得到9种虚拟理财产品的总效度结果如表5所示。

U1=U(风险+收益性+流动性+认购门槛)=1.111+0.111-0.222-0.222=0.778

由表5我们可以得出虚拟理财产品总效度最高的为8号产品,总效度最低的为9号产品,8号产品与9号产品的流动性都处于一般水平,然而它们的效度却相差4.001,也就是说比起流动性,风险更是消费者选择的关键。由此我们不妨挑选出风险低的几类产品来着重分析它们的市场前景,即1、2、8号产品。2号产品虽然是低风险产品,但低收益使得它的总效度为负值。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推出8号产品显然是他们乐意看到的。但商业银行既要保证客户的风险低水平,又要给予客户高收益显然对于银行来说是不经济的。因此综合考虑,商业银行可以考虑推出1号产品。

3结论

本文通过联合分析的方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他们可以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制定出在未来市场中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银行也可以考虑自身情况,使理财产品的设计价值最优化。联合分析法在市场营销中就起着独特的作用,可推广应用于其他产品及服务领域。

参考文献:

[1]张祖庆,姜雅莉.基于联合分析法的消费者对产品支付意愿和偏好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3).

金融理财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大数据;财富管理;技术;优化;数字化

财富管理属于金融服务范畴,通过财富管理为客户制定完善的财务规划,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之下,我国财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升级,从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之后,财富管理行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实现了金融信息数据化,财富管理师利用这些大数据合理规划,降低财富管理的风险,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现阶段银行应充分发掘大数据技术的优势,转变管理模式,提高财富管理效率。

1大数据技术在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1在国有银行中的应用

财富管理是一种金融活动,与金融机构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当然是银行,目前我国有工、农、建、中、交五大国有银行机构,再加上邮政储蓄、农村信用合作社等,这些银行机构都有着非常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庞大客户群体,而且在金融理财领域都有着非凡的影响力与良好口碑,这些银行机构的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得到客户群体的信赖。传统的财富管理方式主要是提供各种存款业务,部分银行也在推销本行的理财产品。财富管理业务的开展也是紧紧围绕这五大银行或者其分支机构来完成的。但是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这些国有银行在新兴技术应用方面略显不足,财富管理业务缺乏创新性,数字化发展速度缓慢,无法应对新科技所带来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客户流失。

1.2在股份制银行中的应用

除了五大银行外,我国还有很多股份制银行,在金融领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五大银行相比虽然其规模不大,但是相对灵活,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背后都有着雄厚的资本支持,成为金融界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与国有银行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财富管理上也有自己的优势。这些股份制银行充分展现了其灵活的特点,用优厚的待遇引进大量的金融精英,充分挖掘政府的政策红利,运用大数据技术获取金融行业的市场数据、行业指数、客户投资情况等,通过科学的分析后指导财富管理,因而赢得了许多优质客户的信赖,特别是青年群体。还有些地方商业银行,由地方国资委进行控股,在地方政策支持方面更是占得了先机,运用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建立自动化管理平台,众多青年客户群体可以利用终端进行自主操作,借助自动化平台实现自主财富管理。比如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等都开发了属于自己的手机App,通过App软件,用户可以进行24小时在线操作,而且提供免手续费的服务,吸引了更多的客户资源,在财富管理行业中逐步扩大了自己的市场。

1.3在虚拟金融机构中的应用

上述所说的银行机构都属于实体金融机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运而生,这些机构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方面更具优势,引领着社会财富管理的发展,转变了人们财富管理的观念与方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各种财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使金融行业发生了巨大改变。目前互联网金融公司主要有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微众银行、陆金所等,其中蚂蚁金服提出了“让信用等于财富”的口号,借助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搜集、整理旗下电商平台用户的信用数据,推出了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等金融平台,吸引客户开通网商银行、花呗、借呗等业务,引导大众消费方向、理财观念,受到众多网络用户的喜爱。同样京东、微众等金融平台也提供与之类似的金融借贷、理财业务,成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强力对手。

2财富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2.1数字化模型分析缺乏深度

在大数据应用背景下,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增长的刺激下,人们的财富需求快速增长,此时数字化模型的重要性得到凸显。不过,从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虽然已经建立了数字化模型,但是对数据的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而且缺乏深度,使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虽然建立了数字化模型,但是模型的数据分析能力达不到,模型体系不完善,因此在财富管理数据分析中无法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二是数据分析缺乏精准性,分析要素比较单一,无法满足财富管理对数据精准度的要求。三是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体系不完善,在制定投资预期目标时出现偏差。基于这几个方面,财富管理的数字化模型分析缺乏深度,也就达不到财富管理预期的目标。

2.2金融机构业务整合能力欠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应对一些金融业务进行有效整合,以提升财富管理的效率。但是,实际情况是金融机构缺乏完善的金融业务体系,对于金融业务的整合存在很大难度。首先,有些金融投资行为是为了投资趋利,而不是为了发展实体经济,这种思想的存在阻碍了金融业务的整合发展。其次,金融产品类型与内容无法满足客户财富管理多元化的需求,现有的金融产品与金融业务的开展出现较大短板。金融业务得不到规划整合,无法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3财富管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财富管理市场正逐步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市场需要更高的服务质量,在这方面金融机构显然做得还不够,表现为整体的服务质量欠缺,无法适应快速增长的服务需求(见图1)。一是在金融服务中缺乏创新,精细化服务的理念并没有得到落实。二是在财富管理服务中主观能动性欠缺,被动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三是财富管理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面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表现出能力不足,专业水平欠缺。

3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富管理措施

3.1加快数据分析型金融服务的建立

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客户希望得到一对一的金融服务,这时候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问题就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分析型金融服务体系需要快速建立,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大的分析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分析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在财富管理方面的不同需求。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数据分析型金融服务能够适应市场发展,保证了财富管理的服务质量,与当前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需求完美契合。在大数据时代,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在精准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使财富管理的效率、管理质量都得到提升,从而推进财富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财富管理行业带来了机遇,在新的管理理念中加快数据分析模型的建立,面向不同客户提供精准的财富管理服务,推动了财富管理的健康发展。

3.2加快金融业务的快速整合

为了拓宽金融机构财富管理市场,应加快金融业务的优化整合,优化金融产品的布局,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资源进行系统性的、专业性的分析,更好地了解市场,明确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并精准导入服务管理模型,为客户提供合适的、优质的金融产品,从而提高财富管理质量。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市场分析,在相关产业的核心领域对金融产品服务进行梳理优化,以顺应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需求。一是面对金融市场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金融机构应做好规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客户建立“VIP”服务模式,满足客户财富管理的需求。二是在整合金融业务的过程中立足于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科学地做好金融产品开发,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三是在传统金融服务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做好金融业务的整合,在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同时,还要符合金融市场发展规律。

3.3提高财富管理服务质量

财富管理的起点是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在大数据时代加速财富管理数字化转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穿透性、多样性、时效性等维度详细了解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从而制定具有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给客户带来极致体验。服务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术水平,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市场信息的深度挖掘工作,借助大数据分析与算法交易,为投资客户自动化匹配最优的财富管理组合。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同时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专业性、个性化的服务,并且利用深层次的数字化模型建立面向未来的组织架构关系,全方位提升金融系统的服务能力。在财富管理服务中始终坚持服务质量为导向的理念,财富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秉持正确的职业操守,在金融市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推动财富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当前数字化转型初期,数字化技术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服务的优势,也缺乏服务的经验,因此数字化转型步伐不能太快,还要考虑到市场的发展现状。同样,财富管理行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客户对财富管理的理念理解不够透彻,财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市场运作机制都不完善,更需要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4结语

当前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财富管理市场面临着数字化转型,金融市场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投资理财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和优质服务。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各大金融机构的大数据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财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财富管理的相关建议,希望金融机构以大数据技术为载体,对财富管理进行优化整合,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提高财富管理效能。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在财富管理数字化转型期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规范财富管理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做好金融产品的整合,利用数字化管理优势,全面提高财富管理效率,为财富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小平.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20,34(1):9-20.

[2]侯维栋.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内涵与发展建议[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9,33(1):17-26.

[3]宫瑜辰.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私人财富管理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32).

[4]汤镇源.浅析财富管理行业的大数据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4):161-162.

[5]李梦宇.如何借助“零接触”服务模式加速银行数字化变革:基于疫情期间的同业行为研究与展望思考[J].国际金融,2020(5):22-26.

[6]林贝.大数据时代下私人财富管理的优化路径探索[J].财讯,2019(17):177-178.

[7]郝毅.数字金融新发展[J].国际金融,2019(12):16-19.

金融理财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财务分析;课程建设;金融学专业;会计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4-0076-04

收稿日期:2012-08-20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0年度省级教研项目“强化应用型的会计学教学内容设计”(20100435)资助

作者简介:朱炜(1966-),男,安徽怀宁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近年来,全球金融动荡日趋加剧,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金融管理及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对金融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金融分析的基础是会计基础,金融管理和金融分析人员除了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外,必须熟练掌握财务分析方法。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中的参与者,都需要应用财务会计方法来分析信息,进行监管、经营和决策。而且,财务分析,作为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手段,其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弱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和经营目标的实现。这就对高校金融学专业建设和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金融学专业必须强化财务分析的专业建设和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

一、金融学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分析

(一)金融学专业建设的意义和内容

1.金融学专业建设的意义。

金融学专业建设意义主要包括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金融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在整个社会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和研究目的。在现实方面,金融学专业建设可以为当前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建设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国际化,不仅体现在国际贸易的相互依赖,而且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状态也不断地显现,并有日趋紧密的趋势。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金融市场已经成为现在和将来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金融市场培养有用的建设人才也就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2.金融学专业建设的内容。

金融学专业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课程设置,其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所谓课程设置,笔者认为是目前高等学校立足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而确立人才培养的标准,对金融专业的学生构建符合标准的知识体系框架,而这一框架的实现过程就是课程设置的过程。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学生能够获取金融专业知识的必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高等学校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引进一批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活跃的优秀教师,推动高等教育金融专业的发展。

(二)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

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是金融学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金融人才的培养。以下从金融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

1.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1)口径宽、重基础。

金融本科教育应该运用高等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传授金融学相关知识,进而培养金融学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要本着口径宽、重基础的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在课程设置方面,能够做到全面性和基础性。全面性要求课程设置涉及的方面既包括专业的理论学习也包括其他通识性的知识学习,比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以及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性要求在课程设置全面的基础上对课程的学习要求,具体体现在教材内容的选取,和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程度上,以保证学生后期的发展。

(2)轻重分明。

金融课程从层次方面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在宏观方面,主要体现在金融学的发展、制度演变、政策沿革等方面。微观方面有金融市场效率、金融产品设计等。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其基础知识的扎实尤为重要,这就体现在微观层面上的知识获取,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突出和适当扩大微观金融课程的比重。

(3)体系完善。

体系的完善包括完整与改善两个方面。完整性要求金融课程建设的体系要完整,包括基础理论课程、核心理论课程、实务课程以及选修课程。也就是说每一种课程都要有,且比例应该是合理的;课程设置的改善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维,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具体课程的内容和比例。

2.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目前存在的问题。

(1)定量分析的课程较少。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都是科研方法,两者具有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关系。目前国内高校与金融定量研究相关的课程设置比较少。未来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以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为主要形式的发展,而金融产品的创新依赖于具有定量分析功底的金融人才,因此应该在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出定量研究金融产品的内容。

(2)财务分析在金融课程设置中的地位不高。

金融管理和金融分析人员除了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外,还必须熟练掌握财务分析方法。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中的参与者,无论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还是信贷市场参与者,企业、个人、政府及非营利性组织、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保险公司、中央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等,都需要应用财务会计方法来分析信息,进行监管、经营和决策。而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财务分析在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明显不高,基本没有把财务分析作为金融课程中的核心位置考虑。而财务分析作为金融运用中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理应在运用者的知识框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金融课程的设置,应该强化财务分析在金融专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3.目前《财务分析》课程在金融专业开设的基本情况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期货、证券投资学、公司财务等,财务分析课程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很低,内容往往只是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主要是以会计学中会计报表信息为基本出发点,运用会计分析方法对影响会计报表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调整,为财务比率分析奠定基础,从而准确分析企业单位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等状况,仅仅这些不能适应金融市场对财务分析的挑战以及财务分析主体和需求者的变化,缺乏与金融现实环境的协同,也缺乏随着管理决策与控制对财务分析信息需求转变的协同。

二、财务分析课程设置与内容剖析

以上分析了金融专业建设的意义、内容,也分析了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到当前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中,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还存在不足,以下就财务分析及财务分析课程设置与内容进行一定的剖析。

(一)财务分析的内涵

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主体为实现财务分析目标,以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分析对象的财务活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门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经济应用学科。

(二)财务分析的分类

基于基础学科的不同对财务分析进行分类财务分析的分类标准可以按分析主体不同、分析对象不同等多种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财务分析有不同的分类,本文基于财务分析学依赖的学科不同分类。财务分析按照所依赖学科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其二是基于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主要依赖于会计财务报表,运用会计学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理论基础是会计学原理,注重研究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假设的不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运用报表中的会计数据构建一系列会计指标,形成对公司财务活动各种能力的分析,比如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等;基于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是从财务管理的目标出发,一般而言是从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进行的财务分析。在此情况下,财务分析主要依赖公司对外财务报告以及内部报告,使用的工具是统计与计量模型等一系列量化技术。可见,无论是基于会计学还是基于财务学都要依赖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形成对财务分析具有着基础性作用。

(三)财务分析课程设置内容

我国高校一般将财务分析课程设置归在会计学或者财务管理学范畴内,这种划分的理论基础在于财务分析学是建立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基础之上的。具体来说,财务分析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有它自身的课程设置。本文基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课程设置内容进行分析:

其一,学科基础类: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是一切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及变化,对其深入的探讨需要有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理论知识储备。基于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要求管理学应该成为财务分析课程设置的基础之一。行为理论涉入到经济领域在最近几十年来获得较快的发展,然而行为理论与心理学也是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的设置可以有利于学生对财务分析的理解和把握。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经济领域内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丰富与完善,法学已经成为各种学科的基础类学科,因此,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理应属于财务分析课程的基础类。

其二,专业基础类:会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与财务管理是财务分析的专业基础,因为财务分析是基于会计与财务管理学的,只有学好了会计与财务管理才能做出有效的财务分析。金融学的考察对象是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而财务分析应用主要面对货币与资本市场,因此金融学在财务分析课程设置中也应该作为专业基础课来加以重视。我们知道,基于财务管理的财务分析将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价值做出判断,而定量研究会使用到统计学方面的知识,统计学作为财务分析的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会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构建了财务分析课程中的专业基础类。

其三,专业方向类:财务分析原理、财务分析实务。一门独立的学科要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内容、方法,而财务分析原理就是对财务分析的这些组成要素进行系统阐述;作为应用型经济学的分支,财务分析课程设置应该按照分析主体和目的的不同设置一些应用型课程,也就是财务分析实务。

其四,专业选修类:此类的课程设置应该考虑与财务分析领域密切相关的专门性问题。比如证券分析学、管理控制、价值评估、企业管理学等。

三、强化金融学专业教学中财务分析地位的思考

(一)提高财务分析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地位的现实意义

1.基于金融分析师基本技能的需求。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对金融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一个优秀的金融分析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作为知识储备,金融分析师应该是财务分析专家和理财专家,不仅能够分析企业的财务实力、问题和风险,而且能够为企业的发展、风险控制和解决问题出谋划策。因此,财务分析学在金融分析师的知识体系中将占有更为突出的地位。然而,财务分析的基础是会计学,所以会计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金融分析师是至关重要的。

金融分析师应该熟悉各种会计报表的编制,如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对企业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原则、计量属性都要清楚。具体而言,在会计处理方面,理应熟练掌握如存货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所适用的条件;在原则方面,谨慎性原则是会计的一项基本原则,但金融分析师对于它的使用合理性也应该有所了解;在计量属性方面,随着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的探讨深入,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相对以往有所扩大,金融分析师尤其要重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在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成因方面,就有很多关于公允价值使用的争议。

金融分析师还应该根据表外信息披露,比如管理层报告与会计报表附注等,以求准确解读企业的财务状况、发展潜力、风险防范等问题。

综上所述,金融分析师只有有效掌握会计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财务分析,在分析时应该从财务报表及表外披露入手,获取诸如会计计量属性、原则、方法、企业管理层变动等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风险大小及发展潜能。

2.基于政策制定者及监管层的需求。

在金融领域内,除了金融机构的金融分析师需要财务分析外,对于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等监管层来说,财务分析也尤为重要。因此在金融学专业强化财务分析地位有利于高等教育培养出更优秀的金融监管人才,以服务于政策制定及监管部门。

首先从政策制定角度来说,在资本市场及货币市场上,政策制定者需要了解经济发展形式适时调整金融政策,而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掌握必须依赖于对企业综合发展水平的认知,其信息的获得需要政策制定者对企业财务的分析。比如,某一时间段内行业回报总水平亦或是行业内各个年度、季度增长情况,而这些信息来源于会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其次,对于监管需求来说,在资本市场中,监管者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主要依据还是企业的财务状况,比如前不久证监会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措施,其中就包括了退市机制 2012年5月1日起在创业板实行退市制度,6月28日,上交所公布了《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同时深交所也做出了修订,对主板、中小企业板退市标准进行改进整合,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退市标准体系。。此外,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与否也会表现在企业的财务状况上,监管层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分析进而做出合法性判断。

(二)强化金融学专业教学中财务分析地位的具体措施

1.基于会计学和财务学设置金融学专业财务分析课程。

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要求掌握会计学的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会计学中的会计分析方法;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要求以财务学或财务管理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以反映财务活动与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与内部报告为基本分析依据,以价值分析与量化分析技术为基础,以专门的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为分析技术工具,以公司财务比率或能力分析、证券市场分析等为主要内容。因此,加强会计学、财务学的课程教学应该成为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之一。

2.基于金融学与财务和会计相结合安排财务分析教学内容。

为适应金融市场的运行与发展的需要,财务分析要考虑从投资者、中介机构(如财务分析师)、管理者、监管部门、其他利益相关者等财务分析主体的各自目的出发进行设计和安排。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应该开设一些基于财务分析的实务类课程,比如投资项目评估、证券估价、业绩评价、风险管理、企业重组等,这些实务类课程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更能够认识财务分析在他们未来工作领域内的基础性作用。

3.设置财务分析实务或专题教学。

根据财务分析实践的需求,从专业教学的关联性以及分析主体或分析目的出发确定财务分析实务专题,主要可考虑以下选择:基于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基于金融市场的财务分析、基于合并报表的财务分析、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基于相关利益主体的财务分析、跨国公司财务分析等,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金融学专业教学中财务分析授课教师水平。

金融学专业教学可挖掘、探索的领域很多很广,值得教师去探索,去努力。老师们应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能力等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对所授內容进行精心设计和编排,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目的的达到需要软硬件的配合,在提高财务分析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的地位的同时,要重视财务分析教师水平的提高,只有那些专业知识扎实、财务分析实务经验丰富的教师才可以胜任教学任务,才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先治.关于对财务学几门课程定位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2):53.

[2]陈希圣.企业财务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金融理财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财务公司;影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述

利率源于信贷发展,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中出现了信贷的规定。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利率在调节国家整体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高低波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投资、消费和储蓄等行为有着重要影响。[1]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利率市场化由市场供求、资金稀缺程度决定利率水平;依据经济活动中的风险程度、通货膨胀等因素,构建多元化且兼具灵活的利率结构系统;建立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市场利率为主体,兼具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和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利率管理系统[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资金状况和市场变化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实现以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金融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3]。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目前国债、金融债券、外币、货币市场基本实现市场化。2013年7月贷款利率放开,意味着距全面利率市场化仅差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一步之遥。预计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市场利率将震荡上行并倒逼贷款利率上升,但最终利率会降低到符合市场需求的相对均衡水平。

三、我国财务公司行业发展现状

自从1987年我国第一家财务公司―东风汽车财务公司成立以来,财务公司行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大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和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平台。截至2013年底我国财务公司176家,资产总额2.55万亿元,遍及电力、汽车、电子、煤炭、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多个行业。

伴随着我国企业集团行业跨度和区域覆盖面的日益扩大,财务公司行业有望进入飞速发展、日益繁荣的新阶段。

四、利率市场化对财务公司行业影响的PEST分析

财务公司行业作为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面对利率市场化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财务公司原先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的银财关系面临着向全面市场化竞争的转变,这将给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运用PEST分析法,从政策(P)、经济(E)、社会人文(S)、技术(T)环境方面分析如下:

1.政策环境分析

(1)有利影响分析

从长远看,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市场主体的经济预期稳定,使得国家宏观经济和通胀的波动率下降。这将有助于财务公司判断未来宏观经济环境,从而有效地制定自身发展战略以及掌控业务的系统性风险。

新的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即将出台,未来财务公司可能进入更多领域。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也将获得更多创新领域的政策性支持。

(2)不利影响分析

利率市场化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货币供应量转变为利率,央行以市场参与者的身份,通过影响基准利率调控市场利率。财务公司在判断未来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发展趋势时,由于对未来市场利率判断难度加大,将导致利率风险增加,管理难度加大。

财务公司服务集团内部但业务范围广,这使得财务公司一方面受政策保护,无盈利和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又缺乏独立性,集团认为财务公司的监管指标过多,投融资活动缺乏灵活性,而监管机构则注重稳定、按商业银行的标准监管财务公司。

2.经济环境分析

(1)有利影响分析

金融行业的“十二五规划”:“截至十二五末期,实现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15%以上[4]”。规划有助于企业集团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并带动财务公司业务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指出:“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4]”。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会为财务公司拓展国际业务赢得机遇。

(2)不利影响分析

国内金融环境不确定性加大,未来市场竞争激烈。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丧失了低成本渠道资金市场的垄断,风险提升、金融创新加速。对财务公司而言,利率市场化导致存款利率系统性上升,一方面抬高了吸存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主要竞争对手商业银行争夺作为优质客户的集团存款,财务公司资金集中度面临降低压力。同时,由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规模优势,以及在金融创新、贷款定价、议价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和盈利能力挑战巨大。另外,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进也将降低财务公司的盈利能力。

3.社会人文环境分析

利率管制政策下财务公司行业的共性文化特征主要是保守、诚信和低调。受财务公司的附属性质和规模限制,集团和成员单位更多关注财务公司的资金安全,而忽视其盈利能力。保守、诚信和低调保证了决策风险最小,财务公司享有资产质量最高的美誉,而这种文化氛围也导致了财务公司的创新性不足。

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配置可以帮助企业立足于市场前沿。目前除了少数几家外,大多数财务公司人员少且多以财务人员出身,金融专业程度相对较弱,更严重的是难以引进各业务领域的高端人才。

4.技术环境分析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已经对金融体系造成了强大冲击,各商业银行已如履薄冰,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纷纷投巨资拓展电子商务业务。而财务公司规模小、技术投入严重不足,业务系统无法与商业银行对比,这将成为今后财务公司发展的瓶颈。

五、结束语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财务公司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若能采取适度调整、优化经营战略等方式,财务公司可能化挑战为发展机遇,实现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出版社,1936.

[2]乔静.当代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理论研究述评[N].渤海大学学报,2008.

金融理财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财务金融;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国内银行

一、概述

银行是一种具备金融性质的企业,其生存方式是以多样化的金融资产以及金融负债为运营发展方式,并且同时向消费者提供各种多样性的综合。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同样具备企业的普遍特点,因此银行必须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投资、融资、风险管理等财务的管理能力。银行只有不断加强银行企业对其资金进行规划运筹和控制,才能进行更加有效的投资以及企业盈余的分配等问题,从而实现银行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由此可知,银行企业财务金融活动已成为银行运营的重要基础,也是所有金融企业发展的关键支撑部分,一个金融企业其财务管理的能力同时也能体现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其价值。

二、银行财务金融的核心问题分析

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对银行的资金进行规划运筹和控制的一项管理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成熟,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经营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环境中进行的。而在金融市场环境中,各种社会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常常会导致企业面临各种风险,如全球经济环境、政府战略决策、利率、汇率及重要原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为了有效规避和解决这些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银行必须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进行风险管理。

(一)银行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方面:(1)与银行的财务金融活动密切相关的类型和功能;(2)金融市场和中介与银行价值之间的相关性。

银行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点:

1.银行的资金融通管理。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资金融通主要包括筹资决策与投资决策两个过程。银行资金融通的筹资决策中主要关注筹资的途径、对象以及资本等,由于银行性质的不同,其对于金融需求的条件也就不同。因此银行必须依据自身的发展以及周围的社会经济环境详细地研究不同条件的金融需求,详细分析其所筹集的资本是否能供应各种金融需求,从而制定有效的筹资方案。在银行资金融通的投资决策中,其内容主要包括商业租赁投资、各种证券投资、金融信托投资等。

2.银行的资金管理。银行的资金管理主要包含银行现金交易、银行资金交纳管理、银行资金贷款管理、不动产管理等行为。其中银行贷款是银行资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属于银行进行经营活动获得效益的主要手段。对于银行整体的管理而言,资金管理是整个管理流程中的重要核心部分,银行只有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够确保银行运营过程的安全性以及盈利性。

3.银行的风险管控、成本管理。银行运营与投资的风险管理以及全流程的成本管理也就是银行的内部控制管理。由于银行属于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企业,从创建伊始就决定其自身性质具有高风险性,因此,企业有必要正确地识别公司当前面临的各类风险,客观地评价各种风险给公司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继而运用相应的技术方法和交易策略。因此风险管控的作用很大,是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主体。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银行企业的市场化,其内部控制管理的成本成为了一项主要控制对象,银行只有不断提高加强对其成本控制的管理水平,将风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即风险的有限性),才能有效地增加银行收益,实现银行的运营目标,进而提高了银行自身的价值。

4.银行的信息管理。银行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财务信息管理和表外业信息管理。银行财务管理又可分为财务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管理以及财务预算管理等。财务预算和财务计划管理主要是指银行对其在一段时间内所实施财务活动的计算、汇总、预测及分析等进行管理,而财务分析则是以财务活动文件、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为参考对象,通过具体的优化分析方法,对银行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财务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评价运营结果并分析资金流动趋势,研究潜在的银行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资金增长,实现运营目标。此外,银行需要对不列入银行内部的负债资产进行管理,而这项管理一般称为表外业管理。

(二)银行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

由于银行财务运营流程主要关注重点是其风险运营环节,因此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就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银行虽然是金融机构,同其他企业相似,其资金也是以货币形式呈现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特征,比如融通性、共享性、投资性、风险性等。

从融通性的角度考虑,银行为了避免因融通性过高而导致其所获利益降低的风险,可采用减少贷款要求,促使信贷几率增加,但又可能导致信贷风险以及投资风险产生。

从金融市场的功能角度看,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创造、风险规避、资金融通和控制权市场等功能与银行企业价值创造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从金融的视角看,银行的融资活动需要持续地从内部或外部取得成本尽可能低的资金来源。来源不同、融资渠道方式不同,其财务风险特征和融资成本也必然不同,并将构成不同的资本结构。

资金预算是银行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在银行的资金预算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资金计划进行处理,需要保证资金充足从而满足银行发展需求;其次银行需要提高财务运营过程中资金的流通率,在基本资金保障的前提下,运用财务管理技术,分析和预测银行未来运营方向,制定发展对象提高管理效率。此外,银行的资金预算是时态成变量的流动环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实时调整。

三、我国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在国有银行转型、财政资金有限的背景下,我国国有银行面临着国家整体市场化的推进,国有银行正沿着股份制改革、业务创新、改善投资环境、加大银行内部管理以及提高防风险意识等思路和步骤进行转变。中国人民银行在2011年首次将资本利率进行市场化,通过资金融通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操作。

债务危机以及对全能型银行的支持导致混合型银行运营不断产生,通过金融开放式结构使银行的运营规模得到了扩大,且提高了银行在资金融通方面的资金利用率以及利益,为银行的运营带来更多样的业务活动以及战略规划等。

随着各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人类正在步入“大数据”时代,采用大数据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积极推进并建立起数据驱动型发展方式,将对今后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大数据时代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对于探索大数据背景下的银行精细化管理、服务创新与风险管控,提高银行竞争力,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很多境外银行也成为我国银行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例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这些外资银行针对中国市场环境进行研究分析并且不断探索具有高利润的新市场,不断深入我国金融市场。我国国内银行应正视外资银行的挑战,调整思路。目前,国内银行在资金融通、银行自身内部机构管理、业务扩展等方面不断探索,从而挖掘出潜在优势。

四、协调财务金融与银行发展的关系

(一)完善金融市场及其制度

如今国内的金融市场已经发展了证券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使得金融市场逐渐多元化,业务活动也不断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服务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在市场完善程度上仍然有很多的不足,需要不断结合具体的市场发展情况不断寻找创新,完善金融市场与机制。

应加快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股份化组织体制是银行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符合市场体制内要求的基本经营方式,同时也是现代金融企业的一种基本制度。银行实现股份制逐步建立起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以地方性股份制银行和其他大量国有股份制银行为左右两翼、适度竞争、共同发展的银行体系,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金融制度。

(二)完善金融基础保障体系

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仍然不够全面,例如随着不动产质量的下降、银行的运营风险不断增加、由于缺乏有效预防挤兑措施,极易导致支付危机的产生。另外,银行支付计算系统比较落后以及社会的信誉度不足,导致银行的运营风险增加,例如一些刚刚建立的信用银行,没有很好的信誉意识和观念,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诚信获益机制,从而影响了银行的运营与发展。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制度就是法律法规,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就会导致银行在运营、监管、投资、筹资、合作等等一系列活动中失去安全依靠,因此,必须完善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

(三)加强银行金融与财务监管

在金融监管方面,首先可以建议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有效地处理和协调突发事件产生;其次建立银监会与证监会的管理机制,形成统一监督管理;最后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之间建立监管合作机制,吸取多元优势,从中获得共同利益,达到互利共赢。

在财务管理方面,银行应加强财务预算编制,完善财务收款控制机制,并且对财务信息处理加强监督和控制,要加强审查、统计、审计、监督等环节,完善并购管理上的法律,比如出资方式、法律等。

(四)提高风险预警能力

建立完善的银行风险预警机制。要明确风险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确定风险管理对象的范围状态;分析风险成因,制定风险防范策略;建立风险规避系统,实现对风险进行预警防范控制和应急;利用丰富经验的积累,提高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将风险减低到最大限度,从而提高银行的整个运营状况,提高银行业的企业价值。

总之,协调财务金融与银行发展的关系,需要做到四点:(1)完善金融市场及其制度;(2)完善金融基础保障体系;(3)加强银行金融与财务监管;(4)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做到这四点,才能有效降低银行业的财务风险,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协调财务金融与银行的发展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对银行发展与财务控制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海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

金融理财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金融环境 财务战略

一、当前金融环境变迁的趋势

(一)金融管制逐渐被放松

金融管制内容涉及金融业务范围、金融机构活动范围、利率汇率的控制、信贷制度的规定等。近年来,各国互开本国金融市场,允许外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并享受与国内银行同等待遇,而本国银行评估其自身综合能力实现走出去进军国际金融市场,各国金融竞争不断加剧,因此,“业务经营范围扩大”“引进来,走出去”的经营自由策略使得国际金融日趋活跃,同时也大大加快了金融全球化的进程。

(二)各国逐渐加强金融联系

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因素是金融参与者国际化,金融市场全球化,两者在国际化进程起着互推互助的作用。在全球化的金融环境下,金融市场交易的全球化包括货币市场交易的全球化、资本市场交易的全球化以及外汇市场交易的全球化、市场类型多样化、市场交易全球化,这使得金融市场参与者不再仅局限于以政府、国有大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活动主体,大企业、投资银行、私人投资者、投资基金等也纷纷加入国H金融市场,积极参与投融资活动,丰富资本流动量,加速资本流动速度。

(三)高科技在金融业中广泛应用

高科技的运用不但提高了金融活动的效率,同时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使得现代金融业不再局限于传统业务的发展,逐渐拓展成向网络化、电子化的方向发展电子金融业务。金融业务的多样化也使得传统的金融数据分析方式已无法满足金融投资者与管理者的需要,金融工程、金融数学是高科技创新运用的衍生产物,它的出现不仅能为金融信息使用者获取更有效全面的信息提供强有力的工具,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压力,同时也是推动金融创新的积极手段,为创新产品、服务与市场的开拓提供了源动力。

二、金融环境的变迁对公司财务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公司的投资、融资、营运资金运用等财务活动必须在金融环境下才能实现,公司应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以及公司自身综合实力制定、实施和调整财务战略,而在当前金融环境中,利率、汇率、金融机构的稳定性等因素是影响财务战略规划的重要因素。

汇率变动直接影响公司进出口货物的价值和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的收益,其变动是受各国经济环境、经济政策主导的经济发展趋势、贸易往来环境等影响。因此,各国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的不同导致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实施财务战略必须要考虑汇率对公司带来的影响。

利率是政府宏观调控、干预市场经济主要手段。提高利率则提高融资成本,影响融资规模,却增加投资收益;反之则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融资规模,降低投资收益。因此,它与金融现象、金融资产都有着紧密联系,如既影响资金市场短期融资环境又影响资本市场价格变动,在公司制定和选择财务战略时不能忽视利率对它的影响。

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货币贬值,导致公司面对高成本投入的困境,必须进一步提高销售价格,来弥补成本的提高,避免销售利润过度降低。在此环境下,公司资金的供应量收到多方面限制,使得公司资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影响公司的财务目标的达成。因此,财务战略的制定必须要考虑通货膨胀可能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有效解决办法。

三、金融环境变迁下有效实施公司财务战略规划的建议

(一)将过去建立在历史数据分析基础上的传统财务战略理念转变为由历史数据分析与权变分析相结合的动态财务战略理念

传统的财务战略规划本身主要依据是历史数据的分析对未来进行规划,假设未来的环境条件与历史环境条件是一致的,而财务战略实施过程中环境条件是出于动态变化中,这就可能导致财务战略实施后的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存在差异。权变观念是指公司在制定财务战略时清楚地分析构成财务战略的关键内容、影响财务战略规划的关键因素以及关键内容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当这些条件发生变化且变化超出可控范围时时,能够及时在原定的财务战略做出相应调整。即在动态的环境下的创新财务战略以达到适应相应的环境。公司利用历史数据形成基础的财务分析对公司财务战略的规划起到很到的指导帮助作用,但公司面临的是不可控制且不断变化的环境,所以无法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而权变观念正好是一个没有开始和结束的过程,因此,能够将权变观念与历史数据分析相结合能够在适应各种可变因素的环境下真正实现的财务战略。

(二)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财务、金融和经济等知识的复合面

财务人员复合知识的运用是财务战略规划的关键核心,通过掌握的经济知识为财务战略规划提供了指导方向;计算机知识包括计算机操作、信息安全技术等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可以方便财务人员进行大量数据的分析工作,能够及时的从财务信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掌握运用信息安全技术能够保证财务信息安全,避免财务信息外泄等。所以财务人员知识资源的拥有量是决定公司在变化的金融环境下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公司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日常财务管理中需将财务人员掌握知识的复合性、熟练度和深度等列入考核范围,有利于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提高信息的识别能力,保证信息获取的及时性,才能有效及时的调整运用财务战略,保证财务战略的可持续实施

公司的竞争最终是信息技术、信息量的竞争。提高财务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必须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因此信息量多则竞争力强,信息量少,不能有效的掌握信息、利用信息等,就会降低自身的竞争水平。金融环境的变化是无法准确预测的,财务人员必须根据历史变迁数据分析结合当前金融环境的现状,或在金融环境因素发生变化的第一时刻及时做出合理的判断,调整财务计划保证财务战略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艾慧.中国当代同伙膨胀理论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沈蕾.金融创新背景下中国金融稳定性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杨静.基于风险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金融理财市场分析篇7

近两年银行理财业务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投资,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这一业务行为对于银行理财业务绩效影响。在理论分析方面,通过美林投资钟模型结合银行理财业务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在实证分析方面,采用2014年末到2015年末的周度业务经营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指出参与资本市场业务将成为银行理财业务经营的重要选择和必然发展方向,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理财业务;向量自回归模型;美林投资钟模型;资本市场

一、导论与文献回顾

2014年以来,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呈现两个特征:一是以净值型产品转型和事业部制改革为代表的业务转型持续推进,二是银行理财资金的大类资产配置中资本市场类资产的比重显著提高。前一个特征主要来自于监管政策的约束和引导,而后一个特征更主要来自于银行理财业务自身经营运作的压力和动力。银行理财业务是一个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金融业务。随着2012年以来大资管业态的形成和关于银行理财业务是否属于影子银行的争论,国内学者对于银行理财业务的研究逐渐丰富。目前关于银行理财业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财业务的监管政策和业务模式、理财客户行为分析、理财产品市场定价、理财业务和宏观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领域,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大类资产配置和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研究相对零散。苏新茗(2015)[1]在《银行理财业务机制研究》中对于银行理财业务“资金池-资产池”的投资管理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银行理财业务投资收益和短期利率、期限利差、信用利差的关系。张旭阳(2015)[2]按照“资管投行”的理念提出了银行理财业务大类资产配置的发展方向。付巍伟(2015)[3]提出在商业银行融合资本市场的路径上,修改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允许商业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都是政策可选项。马续田(2015)[4]认为利率市场化催生的金融脱媒正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为商业银行通过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转型提供了基础。何德旭、李锦成(2015)[5]认为从中短期来看中国影子银行还不会对整个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造成冲击。刘知博、贾甫等(2014)[6]分析了资本市场抑制的情况下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并指出多层次金融市场有利于降低这一风险。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针对银行理财业务后一个发展特征,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式,站在银行理财业务大类资产配置的视角研究银行理财参与资本市场的绩效。银行理财业务广泛开展资本市场业务始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中大类资产配置的关键性作用也是近一两年才逐步为业内和研究者所认识,现有少量的研究也仅限于理论定性分析,所以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就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本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和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的情况,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针对本文主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第六部分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

从资产负债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经济所经历的阵痛,主要来自于经济去杠杆的自我修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去杠杆的方式开始从简单的债务重组、债务货币化发展为金融市场化与市场体量扩充,后者成为将债务转移出表、大范围分担的最有效方式。资本市场的发展在重整资产负债表中发挥核心作用,可以有效缓释去杠杆中伴随的经济萧条、通货紧缩等问题和违约、企业倒闭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冲击。从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替代传统产业对于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保障作用,以配合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新兴产业往往具有轻资本、成长性的特征,融资需求也相应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国有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与经济主体特别是创新主体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融资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不协调的问题。相比之下,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分散技术进步风险上的效率更高,能更好地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从财富管理需求来看,目前我国居民财富投资的比例中房地产、现金和存款、资本市场金融资产三者占比分别约为65%、30%和5%,和美国35%、35%和30%的比例相比,我国居民财富投资中资本市场金融资产占比太低。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金融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人口结构变化,我国居民的大类资产配置已经从实物资产向固定收益类金融资产迁移,并将进一步向资本市场金融资产迁移。这一配置比例变化的过程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相辅相成。

三、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的情况

经过十余年发展的银行理财业务仍然缺少“资本市场基因”,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由于银行理财业务经营运作中实质存在的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侧重关注投资本金的安全,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二是银行理财业务在资产构建上仍然依托银行传统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大类资产配置主要集中于类信贷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本行承销的债券资产和基于同业授信的货币市场资产。三是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投资运作体系上类似于银行表内业务,基于信用管理的风险管理能力很难有效识别资本市场的市场风险,也缺乏开展资本市场业务必要的交易能力和投研能力。银行理财业务和资本市场的第一次接触是2007年左右出现的挂钩各类市场指数的结构性产品和挂钩海外市场的QDII产品,但随后的国际金融危机和A股市场的大幅下跌使这类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本金损失,经过市场教育,背负刚性兑付期望的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重点集中于固定收益类的信贷资产。银行理财业务真正成规模参与资本市场源于2014年。随着A股市场迅速回暖并强势上涨,银行理财资金通过证券结构化、股票质押式回购、券商两融资产包等融资配资的业务模式广泛参与资本市场,也逐步开展新股申购、定向增发、量化对冲等直接投资的中低风险资本市场业务。作为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方向,部分业务创新领先的银行发行风险真实转移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理财资金通过FOF、MOM等方式利用基金公司、私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直接对接不同领域和不同策略的资本市场投资。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统计数据上看,2014年以来从银行理财资金的大类资产配置上看,资本市场业务所占比重提高,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和货币市场所占比重降低,银行理财业务的大类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化。

四、参与资本市场对银行理财业务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基于银行理财业务自身发展规律和运作模式的分析银行理财业务连接了客户的理财资金募集和各类基础资产的投资配置,所以资产的可得性和资金的可得性往往决定了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和广度。由于银行理财业务具有销售渠道完善的先天优势和隐性担保、刚性兑付的监管套利优势,所以募集理财资金的能力往往较强。所以,在实际业务中,资产的可得性往往成为业务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在资产的可得性方面,近两年,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和市场利率下行趋势的双重叠加下,一方面非标债权资产、债权资产等银行理财业务传统资产的可得性大幅下降,资产收益率覆盖理财资金成本的难度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伴随着银行表内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攀升,理财业务项下类信贷资产也出现信用风险频发的局面。上述两点形成所谓的“资产荒”,严重制约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即使在银行理财业务具有优势资金的可得性上,受制于大类资产配置,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上均为固定收益的资产管理产品,产品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期限结构和开放安排。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单一化的产品结构已经很难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其他机构资产管理产品和互联网金融产品对银行理财业务的替代性增强。为了有效应对经营发展中的困局,参与资本市场是银行理财业务的重要选择方向,可以提高银行理财业务的绩效。一是有利于拓展理财业务跨界跨市场的资产来源和投资空间,二是有效对冲市场利率下降带来的其他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三是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配置降低总资产风险。

(二)基于美林投资钟模型的分析根据投资学原理,大类资产配置是决定投资收益和风险特征的重要环节。美林证券2004年在名为Theinvestmentclock的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美林投资钟模型。该模型将实体经济增长的周期性与大类资产配置的周期性联系起来。根据美林投资钟模型,宏观经济周期按照经济产出缺口和预期通货通胀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过热、滞胀、衰退、复苏,在经济的不同周期阶段,大类资产收益率和行业发展均存在有规律的轮动。在确定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时,应首先对宏观经济周期进行研判,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提高该阶段内收益率较高的大类资产的占比,从长期来看可以有效提高资产组合的总体收益率。美林投资钟模型原理如图1所示:关于美林投资钟模型原理对于银行理财业务的适用性,首先考虑的是基于美国经济数据和市场数据分析所得的模型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郜哲(2015)[7]通过蒙特卡洛模拟优化后均值方差模型证明了美林投资钟模型也适用于我国金融市场。其次考虑的是美林投资钟模型原理是否适用于银行理财业务。银行理财业务目前仍然多采用资产池的运作模式,投资运作周期较长并跨越不同的经济周期,可以适用美林投资钟模型。基于美林投资钟模型,目前银行理财业务大类资产配置范围相对狭窄,投资比例相对集中,很难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通过资产配置调整获得较好的长期绩效。作为改进银行理财业务,应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扩大资本市场资产特别是直接投资的资本市场资产比重。

五、参与资本市场对银行理财业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和模型的选取为了通过实证研究参与资本市场对银行理财业务绩效影响,应该研究银行理财业务大类资产配置、大类资产收益率间的关系以及大类资产配置与理财业务绩效的关系。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模型包括五个变量,分别是理财资产中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MONEY)、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CREDIT)、债券资产收益率(BOND)和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STOCK),以及理财业务利差(MARGIN)。其中理财业务利差(MARGIN)为理财业务绩效的衡量,四大类资产基本可以涵盖现阶段银行理财投资的主要资产品种,收益率为时点上该类基础资产的加权平均收益率,理财业务利差为时点上所有理财基础资产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减去所以理财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本文数据来源为某业务规模行业前五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经营数据,采用2014年末到2015年末的周度数据。本模型也假设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配置和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所以本模型适用于整体银行理财业务,这一假设也基本符合市场真实业态。由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提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简称VAR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VAR模型常用于分析存在相互关系的时间序列,模型将所有变量对其他所有变量的滞后变量进行回归,从而更全面地解释变量间的影响。本文需要研究理财业务大类资产收益率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和理财业务利差的影响关系,所以本文适合选用VAR模型。

(二)变量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为了避免伪回归基于VAR模型的分析要求变量本身是平稳的或者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来检验相关变量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检验形式中C表示带有常数项,T表示带有趋势项,K表示滞后阶数,滞后期K的选择标准是SIC。D表示变量取一阶差分,*、**、***分别表示显著水平为10%、5%、1%的临界值。从检验结果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MAR-GIN、BOND、CREDIT、MONEY、STOCK都是一阶单整的序列,所以后续进行协整检验。建立VAR模型需要确定滞后阶数,使用不同准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从表4中可以看出,所有准则的判断均显示1阶滞后最优,所以选择VAR滞后阶数为1。在确定最优滞后期以后,为了分析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有必要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三)协整检验与协整方程分析根据模型的比较,本文选择协整方程都不含趋势项包含截距项的线性模型进行检验。从表中可以看出,最大特征根统计量显示:在存在0个协整关系的零假设下,以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其余都不能拒绝原假设。这证实了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本文所涉及的5个变量之间有且仅有唯一的协整关系。协整方程如表5所示,从各变量的t检验来看,除了CREDIT以外,其他系数均显著,说明模型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从协整方程可知:(1)银行理财业务利差与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均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2)从影响系数大小来看,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对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的影响最大,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和债券资产收益率对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的影响次之,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对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的影响最小。

(四)VAR模型的稳定性检验和估计分析先对VAR(1)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从图2中可以看出,VAR模型的AR特征根倒数的模全部落在单位圆内,最大特征根倒数的模为0.9161<1,说明模型通过稳定性检验,所以认为该模型是稳定的。模型估计结果的矩阵形式如表6所示: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1)银行理财业务利差与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的一阶滞后项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的一阶滞后项的影响最大且相关系数显著。(2)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与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和债券资产收益率的一阶滞后项的相关关系不显著,相关系数也很小。

(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为了进一步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有必要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本文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主要是基于VAR(1),考虑到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主要对于MARGIN和STOCK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不是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的格兰杰原因。(2)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是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的格兰杰原因。(3)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不是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的格兰杰原因。

(六)脉冲响应分析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可以考察某一变量出现外部冲击对其他变量产生的影响,也即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冲击对模型系统变量的当前和未来变量值的影响路径。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银行理财业务利差在其他变量受到外部冲击后的响应路径和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在其他资产收益率受到外部冲击后的响应路径。从图3可以看出:(1)针对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的正向冲击,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第1期均未有反应,此后出现正向反应,并逐步增强,一般在第4期左右达到峰值并逐步减退。(2)银行理财业务对于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冲击响应的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轴(第7期之前),这一正向反应具有更显著的统计学意义。(3)银行理财业务对于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冲击响应的峰值强度最高,为2.5391。从图4可以看出:(1)针对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的正向冲击,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第1期均出现负向反应。(2)针对债券资产收益率的正向冲击,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的负向反应持续10期。(3)银行理财大类资产配置中的资本市场资产具有风险对冲作用。

(七)方差分解分析脉冲响应分析的优势在于反映变量的相互作用的方向和趋势,但是没法客观分析影响的大小。方差分解分析是VAR模型中不同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另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分析每一个随机冲击对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本文有五个VAR模型的变量,结合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利差MARGIN进行方差分解,结果如下:从表8的情况可以看出:(1)银行理财业务利差波动受自身波动的影响最为显著,第2期时这一影响占比达到98.09%,此后逐步减弱,至第10期占比为58.21%,平均占比为76.30%。(2)其他变量波动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利差波动的贡献度随着期数的增加均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3)在四个变量中,银行理财业务利差波动受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最大,第10期占比达到17.40%,占比均值达到10.12%。(4)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波动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利差波动的影响次之,第10期占比达到17.40%,占比均值达到10.12%。(5)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波动和债券资产收益率波动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利差波动的影响很小,占比均值仅分别为1.31%和3.38%。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从第四部分理论分析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不仅符合银行理财业务自身发展的需要,按照美林投资钟模型,也可以有效提高银行理财业务的长期绩效。从第五部分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协整方程、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虽然资本市场资产的占比不足30%,但是资本市场资产已经成为支撑和影响银行理财业务绩效的最重要资产,其贡献度已经远超过作为银行理财业务传统资产种类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和债券资产,所以参与资本市场业务将成为银行理财业务经营的重要选择和必然发展方向。目前银行理财业务投资的资本市场资产的主要业务模式还是配资融资类业务,直接参与资本市场的业务规模占比很小。对于未来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主要有:一是现有收益率型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特征和资本市场投资的波动性特征存在错位,监管部门应加快引导银行理财业务转型,作为业务转型的方向,依托风险真实转移的净值型产品,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的空间和广度更大。二是银行理财业务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投资管理体系都不适应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投资,银行自身应当加快体制机制的改革,培养专业团队、调整风险管理体系、赋予理财部门独立的投资运作权限等。三是委托投资是短期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重要模式,委托投资可以有效融合银行理财的资金来源优势和专业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优势,同时也促进了银行理财自身投资能力的提高。本文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未对资本市场资产进行分类,数据样本较少,缺少全行业的数据等。使用其他模型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进行实证研究,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的收益风险分析等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SimsCA.MacroeconomicsandReality[J].Econometrica,1980,(48),1-47.

[2]张旭阳.回归本源,跨界布局[J].银行家,2015,(4):39-41.

[3]付巍伟.我国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必要性探讨[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1):203-204.

[4]马续田.以资产管理业务为载体重归资本市场[J].中国银行业,2015,(5):56-57.

[5]何德旭,李锦成.中国影子银行与A股市场的相关性分析[J].上海金融,2015,(4):77-82.

[6]刘知博,贾甫,等.银行体制、资本市场与房地产金融风险[J].经济体制改革,2014,(5):134-138.

金融理财市场分析篇8

一、引言

2014年6月13日是余额宝的周岁生日,也是互联网理财产品诞生一周年的日子,截至目前,余额宝用户已超过一亿户。宝宝理财规模的迅速壮大,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更令传统银行业开始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全面改革。这一年来互联网金融创新加速促进中国金融的市场化改革,核心变革是利率的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倒逼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互联网理财产品为例,余额宝等分流传统银行很多的活期存款,而目前银行的活期存款还是管制的,因此银行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强烈地呼吁放开利率。所以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只是利率没有市场化的产物,而这种金融创新方式又将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国内众多学者开始讨论,互联网金融创新到底对金融市场利率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一些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提高了资金的配置效率,互联网金融凭借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缓解资金配置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了资金配置的高效化,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在网上信息并直接进行联系和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等中介机构(即金融脱媒),大大节省了交易过程不必要的摩擦费用,提高了资金供需的匹配速度,并且还可以获得风险分散的好处(谢平 等,2012)[1]。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创新有助于社会融资总成本的下降。然而,有些人却认为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冲击了传统银行的信贷业务,严重干扰了利率市场,影响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拉高实业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加剧金融和实体产业之间的恶性循环,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呼吁取缔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由此得出,互联网金融可能会推高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对整个国家行业和经济都是不利的。此外,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才刚刚起步,缺乏相关金融法律规范且缺乏必要的监管,加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跑路,更加剧了金融市场风险。互联网理财产品是目前互联网金融创新中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发展日趋稳定。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创新(即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传统金融市场利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余额宝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标志性产品,代表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采用余额宝的收益率来进行分析。余额宝本质上是一种货币性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及银行间的存单等高流动性的资产(见表1)。鉴于余额宝主要投资于高流动性低风险的债券,与之对应采用国债收益率进行对比分析。国债也是一种高流动性低风险的债券,目前我国国债市场比较发达,国债可以在债券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易,因此采用国债收益率来刻画传统金融市场的利率特征具有合理性。债券是传统金融的主要融资工具之一,债券收益率可以看成企业融资的机会成本,国债的收益率是其他债券定价的基础,余额宝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能说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市场利率的影响。由此本文通过研究互联网理财收益率(以余额宝为例)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来验证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传统金融市场利率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各种金融利率波动性影响机制的研究,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证检验,涉及范围较广,研究角度多样。在克服了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中市场资产组合的风险调整系数数据不易观测且单一因素对资产收益率解释性不强的影响后,Ross(1976)[6]在考虑多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PT),资产的收益率要受多种因素的风险溢价影响,且经过实证检验发现包含三到四个因素的套利模型更能充分地描述对证券市场收益的影响,套利交易最终使得各种资产收益率达到均衡价格。

目前国内学者偏重于理论上说明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各种影响,而很少有学者利用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数据来研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市场利率的影响关系。本文将研究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来检验互联网金融创新对传统金融市场利率的实际影响。

三、理论分析与模型建立

从风险-收益角度看,利率偏好理论认为利率代表资金承担风险的补偿,不同风险资产要求获得不同的利率回报。预期理论认为利率受未来期望利率的影响,在相似风险下,类似资产的利率要求获得类似的风险。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说互联网理财产品推高了商业银行的利率。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实施利率管制,压制了存贷款利率的合理定价,导致银行名义利率偏低。而在互联网理财产品出现后,具有较高收益的互联网理财必然要冲击银行信贷和债券市场。这是由于在类似风险下,套利交易迫使资金的利率回归到合理定价范围。利率既是承担风险的回报,也是社会融资的机会成本。国债以高信用(以国家资产、信用为担保)、高流动性为特征,一般更接近于无风险利率,而目前的互联网理财具有较高信用(以强大的互联网公司为背景,并有相应的资金保险制度)、更高流动性(T+0交易制度),互联网理财收益率与国债收益率具有相当紧密的关系,因此互联网理财收益利率必将对国债收益率产生重要影响。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思想及模式,将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以及整个社会福利。互联网金融利用信息技术使得资金借贷双方可以快速获得所需的相关信息,缩短了资金交易过程,减少了融资过程的中间费用,使得社会融资成本下降,表现为互联网理财导致传统金融市场收益率的下降。由此,得出假设1。

H1:互联网金融创新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即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是负的。

互联网金融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不仅表现在融资过程交易费用的下降,更体现在降低资产价格的市场风险,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性下降,表现为互联网理财收益率波动导致传统金融市场收益率的波动性下降。由此,得出假设2。

H2:互联网金融提高资金流动效率,降低资产价格的市场风险,即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波动性的影响是负的。

本文基于金融市场套利定价模型理论,针对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的实际影响构建数学模型,来探讨传统金融利率对互联网金融收益率冲击的价格反应。

互联网理财和国债市场的特征与状态如下:

(1)金融市场的投资者是风险回避型的,并且追求效用最大化。互联网理财产品和国债市场具有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特征,其投资者具有风险回避的特征。而且每个投资者又是有限理性的,在可获得的信息以及承受类似风险的情况下,追求投资利润最大化(即选择利率最高的产品)。

四、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从表2可以看出,过去一年中国债收益率约为3.54%,余额宝的收益率约为5.03%,两者的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因此具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二)两种收益率影响的简单分析

理论上互联网金融创新促使社会融资成本发生变化,实证上到底是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引起国债市场收益率的变化,还是国债市场收益率引起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变化需要进行判断。本文首先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验证余额宝收益率是否会导致国债市场收益率的变化。在5%的显著水平下,实证结果表明余额宝的收益率是引起国债利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国债利率却不是余额宝收益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因此,验证了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存在影响的因果关系,并从实证上排除了国债收益率对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影响的干扰。

经过上述对余额宝收益率及国债利率因果关系的简单判断,接下来利用分位数回归法、ARCH法以及向量自回归法三种方法分别计算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国债利率的实际影响,实证结果如表3。

上述三种方法实证结果表明:余额宝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系数约为-0.005,即余额宝收益率最终引起了国债市场收益率下降0.5%左右。表明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成负相关关系,互联网理财产品创新有助于国债市场收益率的下降,也说明互联网金融创新促使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即假设1得证。

虽然互联网理财收益率与国债收益率成负相关关系,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引起了国债收益率的减少,但实证结果这种影响比较小,说明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市场收益率的影响并不大,这也揭穿了一些学者所鼓吹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大大推高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要求取缔互联网金融的谎言。

此外,实证结果表明前一期的国债收益率对后一期的国债收益率的影响达到了99.9%。说明普通投资者根据即期的国债收益率决定下一期的国债收益率,下一期的国债收益率受前一期的影响很大,间接说明国债市场收益率具有相对稳定性。

(三)两种收益率波动的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互联网理财收益率波动将对传统金融市场收益率波动产生影响。本文用国债年收益率的对数{ln gzrt}表示国债收益率,用余额宝年收益率的对数序列{ln yert}表示互联网理财收益率波动,对上述经济关系进行建模分析。由于采用的是时间序列,在计量模型分析之前,首先要检验两种收益率数据的平稳性。如果变量序列是平稳的,则可以直接使用相关方法估计模型;如果变量序列是非平稳的,则需检验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以便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国债年收益率的对数序列{ln gzrt}和余额宝年收益率的对数序列{ln yert}进行ADF检验。表4的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收益率的原序列是非平稳的,但对原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新序列是平稳的。

由于两种收益率的原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需要对它们进行协整检验,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与稳定性。本文采用E-G两步法检验传统国债收益率与互联网理财收益率波动的协整关系。由ADF检验可知,国债年收益率和余额宝年收益率原序列均为一阶单整。通过对两者关系的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滋t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该序列一阶平稳,说明序列{ln gzrt}与序列{ln yert}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两种收益率存在协整关系。

2、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序列{ln gzrt}与序列{ln yert}在理论与统计上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故以这两个变量建立滞后一期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基于数据统计性质的VAR模型将经济系统影响的时滞性,内生变量函数包含了系统内生变量的若干滞后值,常用于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从而解释经济冲击对变量系统的实际影响。VAR模型的实证结果如下:

由方程组(7)可得,国债收益率波动对互联网理财收益率波动的影响在理论和统计上都是不显著的,而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的波动影响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故而提取互联网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波动性影响的方程:

ln gzrt=0.028+0.991ln gzrt-0.010ln yert+e1t(8)

调整R2=0.981 对数似然值=1 183.09

AIC=-5.99 SC=-5.96

由方程(8)可得,调整的拟合优度R2=0.981,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各解释变量统计值十分显著。滞后一期的余额宝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的波动产生负向的影响,影响系数约为-0.01。说明国债收益率波动极大程度依赖于其滞后项,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变化对国债收益率波动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递减,且呈现负相关的现象。

从余额宝收益率波动对国债收益率波动的影响为负中,可以得出互联网理财创新导致了国债收益率波动性下降,从而降低了债券的市场风险。这进一步证明了互联网金融效率的提高降低了传统金融市场的风险,从而假设2得证。

3、VAR模型的检验。为了检验互联网理财收益率与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真实的因果关系,再对ln gzrt和ln yert基于VAR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表5的检验结果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ln yert不能Granger引起ln gzrt的原假设,但不能拒绝ln gzrt不能Granger引起ln yert的原假设,这表明互联网理财收益率的变动会对国债收益率波动产生影响,而国债收益率对互联网理财收益率的变动影响不构成因果关系。再次验证了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传统金融市场利率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影响,从统计上排除了国债收益率对互联网理财收益率的波动影响的干扰。

4、脉冲响应分析。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衡量互联网理财收益率的一个标准随机冲击对国债收益率当期和未来取值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一个互联网理财收益率的冲击对国债收益率波动的影响路径。对于方程(9),给国债收益率一个正向的脉冲,即:

图1显示了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波动影响的动态过程。其中,横轴表示以天为单位的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共有365期,即1年;纵轴表示国债收益率对单位冲击的响应值;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值,代表了国债收益率波动对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冲击的反映,虚线则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给即期互联网理财收益率{ln yert}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国债收益率的对数值{ln gzrt}会在前50天快速下降并在第45天达到最大值,但在随后300天内缓慢波动下降至0,且下降的波动率与方差逐期递减。由于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均在0值以下,互联网理财收益率的正向波动会对国债收益率波动带来负向的影响;但是该影响具有持续性,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变动对国债收益率具有持续的影响作用。

这种持续的影响作用可由金融市场的有效程度来进行解释。一般而言,在一国或地区的金融体系稳定的情况下,当期的国债收益率水平主要根据上一期的国债收益率水平决定,并且强势有效市场中,对国债收益率的任何一个冲击,国债收益率会快速回到正常水平。而在我国,给定互联网理财收益率一个单位的正向波动会导致国债收益率下降,但是国债收益率的波动调整时间较长,这也说明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有效程度较低。从长期来看,投资者对国债收益率的期望收益回复至正常水平,投资回复至平衡增长路径,所以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作用从长期来看不具有持续性。

5、方差分解。由脉冲响应分析可知,互联网理财收益率所引起的国债收益率波动在第300期逐渐减弱至零,因此,对国债收益率的前300期进行方差分解。从方差分解的结果看出,在300期的方差分解中,国债收益率自身的滞后影响最大,说明国债收益率波动具有较强的惯性,并且衰减较为缓慢。互联网理财收益率的方差贡献从第2期至第50期增长,从0.01%上升至4.03%,且国债收益率波动在此期达到最大。在此以后,缓慢变化至6.63%并维持在该水平,充分说明互联网理财收益率上升对国债收益率存在着影响,且该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会达到一个影响上界。

利用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分析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波动的贡献度,从图2中可以看出,一个标准的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冲击对国债收益率波动的贡献为7%左右。这也说明了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的冲击影响不是很大。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主要研究了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的实际影响,从融资收益率以及收益率的波动性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创新如何影响传统金融市场收益率。融资收益率模型结果表明:当期国债收益率的波动不仅取决于上一期的国债收益率,还受即期互联网理财收益率的影响。此外,还使用GARCH(1,1)模型与VAR模型对互联网理财收益率波动对国债收益率波动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理财收益率波动服从GARCH(1,1)模型,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波动性影响为负。给一个互联网理财收益率的正向冲击会导致国债收益率波动的下降,而且对国债收益率具有较长影响作用,且该影响作用在一年内波动递减至零。理论作用机制和实证检验较好地拟合了国债收益率波动与互联网理财收益率的均衡关系。

互联网理财收益率引起了国债收益率的下降,从本质上是互联网理财收益率会导致国债收益率波动性下降,市场风险的下降最终导致金融市场风险补偿的下降,无风险利率的下降。这归根于互联网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有效性,进一步降低了金融市场的无风险收益。

互联网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具有重大影响,而互联网理财在倒逼利率市场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理财虽然迫使银行名义利率上升,但对金融市场实际收益率并没有太大影响,因此并不会大大推高社会融资成本[13]。实际上互联网理财的高流动性反而降低了国债收益率的波动性,因此也促进了无风险利率的下降。因此,政府要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不能简单取缔互联网理财产品,导致金融效率的低下。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拓宽资金的投融资渠道,提高整个社会的金融效率,增加社会福利。

参考文献:

[2]董梅生,杨德才.余额宝交易成本、有限理性及其相机治理[J].改革,2014,(4):141-150.

[4]陈霄.民间借贷成本研究――基于P2P网络借贷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1):37-48.

[5]黄桂田,何石军.结构扭曲与中国货币之谜――基于转型经济金融抑制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1,(7):1-13.

[6]Ross A. The Arbitrage Theory of Capital Asset Pricing[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76,13(3):341-36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