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金融扶贫干部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2-12-05 16:47:29

金融扶贫干部工作总结

金融扶贫干部工作总结篇1

根据XX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XX镇金融扶贫服务站就我镇金融扶贫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做一下汇报:

一、加强落实工作要求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省、市、县、镇的工作要求,结合我镇辖区内29个村级金融扶贫服务站,建强我镇金融扶贫制度,夯实我镇金融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总任务。

二、加强政策宣讲工作

(1)个人信贷。在我镇近期组织的入户走访过程中,我镇仍存在建档立卡享受政策贫困户对金融扶贫政策不了解、不清楚现象。镇金融扶贫服务站下一步将结合各村金融扶贫服务部和包户干部,对贫困户再次进行金融扶贫政策宣讲,做到金融扶贫政策知晓率为百分之百。

(2)企业信贷。金融扶贫政策不仅仅是针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扶贫还服务于带贫企业及合作社。目前我镇的带贫合作社对金融扶贫政策不太了解。镇金融扶贫服务站下一步将对我镇所有的带贫企业及合作社进行上门宣讲金融扶贫政策,鼓励带贫企业、合作社进行申报金融扶贫贴息贷款,用于扩大经营规模,来带动更多贫困户。

金融扶贫干部工作总结篇2

根据XX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XX镇金融扶贫服务站就我镇金融扶贫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做一下汇报:

一、加强落实工作要求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省、市、县、镇的工作要求,结合我镇辖区内29个村级金融扶贫服务站,建强我镇金融扶贫制度,夯实我镇金融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总任务。

二、加强政策宣讲工作

(1)个人信贷。在我镇近期组织的入户走访过程中,我镇仍存在建档立卡享受政策贫困户对金融扶贫政策不了解、不清楚现象。镇金融扶贫服务站下一步将结合各村金融扶贫服务部和包户干部,对贫困户再次进行金融扶贫政策宣讲,做到金融扶贫政策知晓率为百分之百。

(2)企业信贷。金融扶贫政策不仅仅是针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扶贫还服务于带贫企业及合作社。目前我镇的带贫合作社对金融扶贫政策不太了解。镇金融扶贫服务站下一步将对我镇所有的带贫企业及合作社进行上门宣讲金融扶贫政策,鼓励带贫企业、合作社进行申报金融扶贫贴息贷款,用于扩大经营规模,来带动更多贫困户。

金融扶贫干部工作总结篇3

根据XX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XX镇金融扶贫服务站就我镇金融扶贫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做一下汇报:

一、加强落实工作要求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省、市、县、镇的工作要求,结合我镇辖区内29个村级金融扶贫服务站,建强我镇金融扶贫制度,夯实我镇金融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总任务。

二、加强政策宣讲工作

(1)个人信贷。在我镇近期组织的入户走访过程中,我镇仍存在建档立卡享受政策贫困户对金融扶贫政策不了解、不清楚现象。镇金融扶贫服务站下一步将结合各村金融扶贫服务部和包户干部,对贫困户再次进行金融扶贫政策宣讲,做到金融扶贫政策知晓率为百分之百。

(2)企业信贷。金融扶贫政策不仅仅是针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扶贫还服务于带贫企业及合作社。目前我镇的带贫合作社对金融扶贫政策不太了解。镇金融扶贫服务站下一步将对我镇所有的带贫企业及合作社进行上门宣讲金融扶贫政策,鼓励带贫企业、合作社进行申报金融扶贫贴息贷款,用于扩大经营规模,来带动更多贫困户。

金融扶贫干部工作总结篇4

2015年5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在晴隆县召开扶贫开发重点县结对帮扶工作座谈会,确定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一对一”结对帮扶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省联社高度重视,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动员国有企业结对帮扶贫困县推进整县脱贫的指导意见》的安排部署,立即采取行动,狠抓落实,结对帮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以规划为引领

帮扶农户脱贫

结对帮扶工作启动以来,省联社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到务川实地走访调研,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宋锐更是先后两次到务川,与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进行座谈,了解县情实际,制定帮扶措施。

在结对帮扶工作之初,省联社结对帮扶务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带队,到务川实地对接,围绕务川自治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五年全面小康战略规划,扶贫开发工作规划、精准扶贫要求、项目融资需求等内容,突出发挥金融支撑作用,与县委、县政府共同制订了《省联社帮扶务川自治县加快实现整县脱贫工作实施方案(2015-2019)》,按照“帮扶资金引领、信合贷款支持、部门资金整合、社会资金助力”的原则,确立帮扶目标、找准帮扶方式、细化帮扶措施、夯实帮扶保障,为结对帮扶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政策依据。

《省联社帮扶务川自治县加快实现整县脱贫工作实施方案(2015-2019)》明确,5年帮扶期内,省联社向务川捐赠资金不低于1.5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事业、行政村“两室一校”、农户技能培训等事业发展;累计提供经济社会发展信贷资金不少于100亿元;24家县级农商行及联社结对帮扶务川24个贫困村,助推贫困村出列;争创农村金融信用县,改善县域金融诚信环境,争取更多金融政策和资源更好地服务务川扶贫开发。实现到2019年,帮助务川自治县2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67个贫困村出列,2654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015年6月,省联社与务川自治县在贵阳召开第一期结对帮扶工作联席会议,明确建立干部互派机制,深化干部人才交流,实施双向挂职交流。当月,省联社从省联社党委驻遵义市党工委选派了一名业务骨干到务川联社挂职。10月,省联社选派了安顺审计中心副主任李永康到务川自治县委、县政府挂职,具体负责结对帮扶及金融精准扶贫相关工作;务川自治县拟选派一名副科级干部于2016年到省联社挂职交流锻炼。通过干部互派,增强工作对接联动,发挥驻地情况熟悉优势,提升工作效率,加快推进结对帮扶工作。

发展民生事业

扩大扶贫覆盖面

截至2015年末,省联社已划拨资金2000万元,分别用于9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10所乡镇卫生院救护车等医疗设备购置、15所乡镇中心完小及城区中学教学设备购置、1000户务川肉羊养殖农户的专业技能培训。接下来,省联社将进一步整合资金,加快推进务川自治县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建设。

按照帮扶计划,五年内,省联社将累计向务川投入不低于100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2015年以来,务川联社已累计投放各类贷款14.76亿元。其中,累计发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贷款3.6亿元,发放种养殖业贷款5.79亿元,发放城镇化建设贷款1.56亿元,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2.1亿元。

同时,务川联社结合结对帮扶及金融精准扶贫工作,2015年9月在全省农信社率先启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信息比对及完善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工作,100余名信贷员走村串寨,深入全县117个行政村遍访贫困户,累计对全县26541户贫困农户中的16589户建立了农户经济档案,评定了信用等级,授信总额达到9.5亿元。其中,对4980户贫困农户共计发放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18亿元,累计新投放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54亿元,涉及农户2506户。

此外,围绕交通、教育、医疗等一系列制约务川加快扶贫开发的瓶颈,《省联社帮扶务川自治县加快实现整县脱贫工作实施方案(2015-2019)》明确将务川通乡道路、学校、医院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纳入年度信贷支持计划。2015年11月,省联社遵义审计中心组织遵义县、红花岗、汇川、仁怀茅台农商行四家行社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信贷业务工作组,到务川指导开展重点民生工程建设项目融资工作。

省联社遵义审计中心还积极协调,在遵义市召开务川自治县人民政府与人民银行遵义中心支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对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需求、精准扶贫项目库中的贷款匹配相应金额的合意贷款规模等进行协调,争取人民银行的支持。截至目前,除务川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全县通乡公路建设2个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因医院建设调整立项规划及通乡公路建设未完成立项手续暂时搁置外,已完成务川县职业中学图书馆建设项目2400万元贷款、仡佬之源5A级景区祭祀板块建设项目2000万元贷款的发放工作,务川县第一中学三期工程建设项目融资1.2亿元正按照社团贷款管理程序申报组团发放。

启动结对帮扶

助推精准脱贫

2015年12月22日,省联社结对帮扶务川自治县大扶贫工作会议在务川召开,由省联社统一组织,遵义地区14家县(市、区)级联社(农商行)、除遵义外的8个地区所在地联社(农商行)共计24家行社到务川结对帮扶24个贫困村。启动仪式上,务川自治县向24家行社负责人颁发了脱贫攻坚工作顾问聘书。24家行社将按照省联社的部署,发挥各自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经验、推荐农业产业企业等优势,为结对贫困村发展出谋划策,介绍农业企业入驻,捐资办好民生实事,助推贫困村出列发展。

金融扶贫干部工作总结篇5

为响应这一号召、落实这一要求,今年以来,定西坚持以改革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三大导向之一,着眼破解问题,以切口要小为指导,从3个层面进行了19项改革创新,使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模式充满活力并发挥巨大作用。

改革领导体制

将长期以来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副书记担任改革为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提高规格,增强协调推进的力度。

整合党委序列的农村工作部与政府序列的扶贫办合署办公,组建精准扶贫办公室,形成“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机构,解决市、县区两级专门扶贫机构力量不足的问题。

整合乡镇扶贫开发、双联行动、互助资金监理等机构,成立扶贫工作站,配备10~15名工作人员,解决乡镇扶贫力量分散的问题。

整合双联行动帮扶工作力量和省、市、县区直机关选派到村挂职的优秀年青干部力量,组成贫困村和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工作队队长兼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与村级“两委”深度融合。特别是在869个重点贫困村都配备3名县级以上部门干部驻村帮扶,并由所在乡镇科级干部担任副队长,进一步强化帮扶工作队力量,解决帮扶力量与村级组织“两张皮”的问题。

改革运行机制

改革先导机制。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针对各级领导干部对推进精准扶贫脱贫认识不一致、有差距的情况,举办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及扶贫办主任参加的全市领导干部精准扶贫专题研讨班,形成八个新共识:其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了“三个转变”和“四个走在前列”的共识,“三个转变”就是脱贫目标和任务由以当年扶贫对象为主向所有应脱尽脱能脱尽脱的扶贫对象转变、工作内容由以当年脱贫对象为主向所有扶贫对象转变、工作任务由以仅帮扶重点贫困村为主向同步帮扶非贫困村贫困户转变,“四个走在前列”就是思想认识提升、减贫进度提速、富民产业培育、改革创新引领走在全省前列;其二是在树立正确政绩观上,形成了贫困地区加快精准扶贫进程必须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的共识;其三是在发挥大数据平台作用上,形成了大数据平台是衡量和检验“1+17”精准扶贫政策文件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的共识;其四是在全力以赴抓重点抓短板上,形成了把减少贫困人口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重中之重、集中项目资金帮扶单位和包抓干部等优势资源攻坚克难的共识;其五是在全力破解资金难题上,形成了既靠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又充分调动金融及社会各方面资金支持的共识;其六是在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作用上,形成了覆盖、选派、培训、管理的共识;其七是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上,形成了发扬“三苦”精神、“三严三实”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共识;其八是在调动积极性上,形成了既要靠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及广大党员干部,又要靠全社会,更要靠贫困群众自身的共识。

改革决策机制。今年,结合落实调查研究制度,围绕推进精准扶贫,市党政领导专题调研2次,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员调研1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陪同国家、省级领导调研,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精准谋划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改革导向机制。史无前例地提出以脱贫减贫成效论英雄,不以GDP增长论英雄,具体以用人、投入、改革为导向,要求各级党委和部门党组将主要精力、大多财力、重点改革聚焦精准扶贫脱贫。

改革责任机制。进一步明确7类责任:扶贫领导小组组长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党委政府包括村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各级扶贫部门包括驻村帮扶工作队专门责任,政府相关扶贫部门的专项责任,市直及县区直部门一把手负责责任,各级扶贫干部不摘帽不脱钩的包抓责任,双联单位的“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责任。

改革推进机制。在领导推进上,实行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在融合力量推进上,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在督查推进上,实行市级领导季度督查、扶贫部门定期督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综合督查相结合的制度。

改革考评机制。在考评上,实行《关于精准扶贫业绩考核评价的意见》等“1+4”考核评价制度,实行将考评考核结果直接与干部年度考核、表彰奖励、提拔使用挂钩的制度。在用人上,明确提出对完成脱贫任务的表彰奖励,对超额完成任务而且扶贫成效显著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推荐提拔,对推进精准扶贫成绩突出的市县乡领导干部予以重用,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市直部门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组织调整,对完不成扶贫任务而且扶贫工作弄虚作假的严肃处理,对选派担任扶贫队长或挂职锻炼考核不合格的记录在案、追究责任。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督查、考核和日常管理,严格要求驻村帮扶工作队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队员必须与原单位工作脱钩,队长、副队长集中精力抓短板,对不合格的及时调整。

改革统筹推进机制。一方面,通过整合双联干部等办法,在869个重点贫困村都配备3名县级以上部门干部驻村帮扶,并由所在乡镇科级干部担任副队长,进一步强化帮扶工作队力量。另一方面,从定西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一半以上的实际出发,在960个非贫困村全部建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做到贫困人口驻村帮扶全覆盖。而且,统筹培训重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队,一个标准管理驻村帮扶工作队,全面进一步提高精准帮扶能力。

改革工作模式

创新精准扶贫对象识别模式。实施“五步”工作法,即“农户报、社内评;村民议、入户查;村级定、乡审核;两公示、一公告;实名管、动态调”。在此基础上,通渭县创造出的“652”工作法精准了扶贫对象,省委主要领导肯定要求在全省总结推广。“652”工作法,就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双联干部轮流深入村组农户,按照“六步工作程序”(宣传政策――农户申请――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建档立卡)和“五看”(看住房、看是否有病人、看子女上学、看有无贷款、看劳动力)、“两算账”(算收入账、算支出账)法识别贫困对象,并利用大数据库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

创新大数据库建设模式。以村级初审、乡镇复审、行业部门联审、扶贫部门审核备案的“四级联审”制度建设大数据平台。陇西县被确定为甘肃省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县,临洮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试点县。目前,大数据平台为各级党委政府更好落实精准扶贫举措发挥着统计作用,为实时有效监测精准扶贫各类政策措施落实发挥着指导作用,为科学决策提供着精准而动态的可靠依据。

创新易地搬迁安置模式。针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用地难以落实、土地征收费用逐年增高的实际困难,在继续抓好易地搬迁农村安置的同时,把易地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互助老年幸福院建设等相结合,率先在全省探索出城镇化和“政府兜底、零负担”安置的路子。安定区、陇西县探索城镇化安置路子,对常年在县城从事打工、经商、贩运等农户,按照个人意愿,采取购买城区商品房、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房等方式进行城区安置。临洮县结合易地搬迁安置区配套建设互助敬老院,对农村五保户和孤寡老人进行“政府兜底零负担”集中安置、统一供养,实现了让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漳县、岷县将易地搬迁与灾后重建相结合,对因地震灾害造成特别困难的群众给予重点扶持,通过易地搬迁资金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捆绑使用,将有搬迁意愿的灾区群众迁移出来,彻底改变灾区群众的生存状况。通渭、渭源等县利用中心村已建成的公共基础设施,对比较分散的村社,加大村内插花安置试点工作力度。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城区、镇区、川区、山区、村内插花、社会保障等多种易地搬迁安置模式,逐步实现梯次转移、灵活搬迁安置。

创新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使用模式。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是甘肃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金参与扶贫攻坚的行动,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做的专属金融产品,银行实行基准利率、按年结息,省财政全额贴息,银行不要求贫困户抵押和担保,资金使用由贷款农户自主选择,每户可贷款1万至5万元,期限1至3年,是名副其实的“穷人贷款”。如何让缺乏闯市场能力、缺乏致富技术、缺乏现代经营方式的贫困户最大效益使用好这一贷款、实现“用钱生钱”?

目前,定西探索出以资产收益或股权收益为主的四种模式:

其一,是“贫困户+增收产业”的自主使用模式。包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双联干部等帮扶力量帮助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计划,确定致富项目,由贫困户自主使用专项贷款发展产业。

其二,是“贫困户+致富能人”模式。贫困户共享致富能人的基地和项目,用专项贷款经营项目,实现产业增收。比如,贫困户共享致富能人的圈舍发展养殖业。

其三,是“贫困户+合作社”模式。在贫困户自主自愿的基础上,由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集中使用贫困户专项贷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比如,合作社向贫困户投放基础母畜、统一提供防疫、饲料、销售等服务,带动贫困户增收。

其四,是“贫困户+龙头企业”模式。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将原本贷给贫困户的专项贷款贷给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使用、还款,贫困户从龙头企业收取7%―10%的利息收益。或贫困户以入股方式,将专项贷款入股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承诺贫困户只保赢不亏、每年得到一定现金分红。

创新贫困村互助金使用模式。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互助资金全覆盖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推动金融精准扶贫、放大财政扶贫资金效应,实施《定西市贫困村互助资金担保增信计划实施方案》,创新互助资金使用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帮助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将财政投入的互助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存入合作银行专户作为担保金,以5―10倍的放大倍数获得银行授信,最大限度撬动金融信贷资金,实现互助资金扶贫效益最大化。目前,全市共筹集资金11746.83万元,实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互助资金全覆盖。全市互助资金村达1058个,资金总规模达2160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869个,资金总规模17772万元。

其一,是“社会支助建立的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银行+贫困户”的“双乐模式”。安定区双乐村动员平安保险公司无偿捐助30万元,成立“双乐平安双联互助协会”,以此捐助金为担保抵押风险金,撬动农商行以5倍的放大效应向会员提供150万元的担保贷款。

其二,是“政府支助建立的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产业合作社+银行+贫困户”的模式。按照金融机构授信主体资格要求,及时将互助资金协会注册登记为专业合作社,经合作银行授信后自主运作,负责向农户发放和回收借款,接受合作银行的业务指导。

其三,是“支部+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贫困户”的模式。按照产业相近、互惠共赢的要求,以“村级党员干部或致富能人+普通群众”为模式,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助联保小组,联合申请和集中使用互助资金借款,放大了资金使用效益。

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产业带动增收模式。引导贫困户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农业设施等资产资金参投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参与分红,实现持续增收、长期受益。这一做法,在定西召开的“三西”扶贫开发现场会上,得到副总理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121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44个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2100个养殖场(小区),都与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广大农民结对子,建起稳定的契约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新型经营主体走、新型经营主体带着贫困户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需求走的产业扶贫新格局。在全市全面推广复制的模式有五种:

其一,是“企业+”精准帮扶模式。以渭源元古堆村为代表,采取企业投资为主、村民入股分红的方式,创新推出“企业主办+群众入股”“能人+贫困户”帮扶模式。

其二,是“企业+”产业开发模式。以甘肃天耀草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采取“投母还犊”“投母还草”的方式,探索出“公司+合作社+贫困村”“订单农业”等模式,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其三,是“企业+”精准对接模式。以甘肃参宝药业股份公司为代表,创新推出“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基地+村委会+贫困户”“公司+合作社+银行+贫困户”生产资料入股分红等模式,由企业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合作社等利益共同体,实现贫困户参与利益分红。

其四,是“企业+”就业创业模式。以山东三木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漳县贵清山植物园项目为代表,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企业对流转土地的贫困户劳动力在基地内优先安置就业,农户参与管理及务工,通过租金和薪金两块资金,实现了企业、贫困户双方共赢。

其五,是“企业+”社会公益模式。以金川公司、民生银行等联村企业为代表,通过鼓励引导企业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开展产业扶持、捐资助学、建设公共设施等,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贫困村扶贫攻坚步伐。

创新财政金融投入模式。大力整合财政资金,多种方式投入精准扶贫。

其一,是担保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

其二,是投入村级互助协会。

其三,是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以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入股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再量化到贫困户,让贫困户参与分红。

金融扶贫干部工作总结篇6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自查

按照《2020年度省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工作安排,、两地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精诚合作、无缝对接、互督互查,扎实开展自查自纠。

二、全面摸排,对标自查任务完成情况

2020年,实施帮扶项目18个,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595万元,社会资金70万元,安排其他财政资金88万元。尽管受今年肺炎疫情影响,前指克服重重困难,援建资金使用率已达86.5%。

(一)组织领导情况:两地深度接洽融合,建立帮受双方联席会议和季度专题研究会议制度。全年两地党政主要领导互访交流2次,召开2次联席会议,6次专题研究会。

(二)帮扶项目推进情况。按照《市对口帮扶县规划(2017-2021年)》,制定了《市对口帮扶县脱贫攻坚专项2020年度实施方案》,全年实施项目18个,截止目前14个项目已全部完工。3124.6万帮扶资金全部到位,并按照资金审计监管制度严格监督管理。

(三)产业发展帮扶情况。深植“造血式”援助理念,培育高原特色产业,在产业发展指导和项目引进上下功夫,通过产品营销、市场开发、产业推介、投资融资等形式,2015年以来引进内地企业6家,建成生态扶贫产业示范园了,形成了产业项目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解决了了贫困人口增收问题。

(四)劳务协作情况。整合各方资源收集就业信息,通过开展专场就业招聘会、定期用工信息、就地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全方位拓展就业渠道,实现60余名贫困人口转移到内地就业,3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本地就业。

(五)干部人才智力帮扶情况。扶智先行,通过专业技术人才支援、顶岗锻炼、短期培训等方式,全年在党政管理、教育、医卫、文化、旅游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各类干部人才“传帮带”素质提升800余人次,充分发挥干部人才“头雁效应”。对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干部人才提拔使用4人。关爱帮扶干部,严格落实相关津补贴制度,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全年赴慰问帮扶干部2次。

(六)社会力量帮扶情况。扶贫济困,发起社会帮扶总动员,协调两地企业、社会组织结对开展帮扶活动,组织扶贫济困活动,累计筹措241万余元社会帮扶资金。

(七)全域结对帮扶情况。在市委统战部统筹安排部署下,多领域携手,全方位推进,根据《市对口帮扶县全域结对规划(2018-2020年)》及六个行业帮扶计划,全年共完成48对部门、3对乡镇(村)、25对学校、8对医院、5对企业(社会组织)全域结对,帮助建强基组织、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升干部人才综合素质。

(八)特色亮点工作。一是加大成效宣传,先后在日报、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平台宣传报道脱贫攻坚工作和对口帮扶工作成效63次,其中中央电视台、川报、川台等主流媒体平台14次,川报观察、在线等主流媒体电子版25次;二是加大资金帮扶力度,全年应拨付财政帮扶资金3124.6万元,实际拨付3624.6万元,超过本年度计划500万元。三是社会帮扶力度持续加大,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全年社会帮扶资金达241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金融扶贫干部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六盘山;精准扶贫;泾源县;金融实践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I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3)-0088-04

一、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分析

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尤其是以固原市A县为代表的西海固地区,贫穷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顽疾”,而区域内金融网点覆盖率不高、金融服务严重不足、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金融领域的竞争弱化等问题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顽疾”的恶性发展,文章选取固原市A县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A县位于宁夏最南端,素有“秦风咽喉、关陇要地”之称,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范围,辖4乡3镇114个行政村,总面积1131平方公里,A县总体经济发展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经济薄弱,缺少骨干企业和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招商引资难度较大,金融资源总量有限,其社会经济、金融、民生、科教文卫行业发展,具有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行业发展的典型特征。2016年末,A县各项贷款余额15.2亿元,同比增长13.57%,新增贷款1.54亿元,仅占宁夏全区贷款总额的0.29%。目前,全县还有贫困人口2.23万人,占宁夏全区的3.8%。因此研究A县的金融扶贫工作,对全国其它地区,特别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金融扶贫开发工作具有普遍的借鉴、指导意义。

A县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大多数县区,在社会经济总量、金融供给能力、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率、民生领域等多方面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全县共有12.1万人口,其中回族人口9.6万人,占总人口78.8%,是比较典型的民族地区。

二、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模式与实践

(一)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

这一金融扶贫模式由地方政府、扶贫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推动建立,主要形式是“金融机构+农户+风险保证金”,主要特点是贫困地区地方政府运用专项扶贫基金专门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池”,为贫困户贷款提供担保和风险补偿。为了有序推进金融扶贫工程,实现送贷上门的目标,A县专门成立了金融扶贫领导小组,组建了由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包村信贷员等为成员的6个乡级信用协会和96个村信用协会,实现了乡村两级信用协会全覆盖;了有效防范和降低贷款风险,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入金融扶贫开发,A县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的导向作用,及时成立了县级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县财政累计注入资金9400万元建立了贷款担保基金,并全面整合中央和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建立6100万元扶贫资金池,同时,专门建立了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由县财政投入3100万元,建立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专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损失补偿。截止2016年末,A县全部完成全县7个乡镇96个行政村76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评级授信工作,已为55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基准利率贷款2.47亿元,户均贷款4.5万元。

(二)人民银行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

为开辟农村党员、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绿色通道”,人民银行A县支行牵头专门制定了《农村党员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联合当地组织和财政部门率先在六盘山镇开展试点,原则上“农村党员、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最高授信额度10万元,期限3年,期限内可循环使用;协调地方政府部门将“两个示范户”的贷款纳入到扶贫产业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范围和小额贷款财政贴息范围,建立完善农村党员和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授信管理制度,构建“农村党员(农村青年)+征信+信贷”的融资扶持平台,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信用示范效应。截止2016年末,共发放农村党员、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小额贷款8000万元。

(三)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

这一模式以金融机构为主导,通过不断创新抵押、质押和担保的种类和方式,创新信贷产品来推动精准金融扶贫目标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金融机构+互助资金+贫困户”贷款模式。A县以互助协会或村委会为单位建立扶贫互助资金,金融机构以互助资金为保障,为担保范围内的贫困户发放贷款。截止2016年末,A县已在全县91个行政村开展互助资金担保贷款业务,发放贷款1500万元;二是 “金融机构+两个带头人+贫困户”贷款模式。为了降低金融机构发放贫困户贷款的信用风险,解决金融机构与贫困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A县把金融支持农村“两个带头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工程作为金融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全县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党员贷”、金扶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三农保证保险贷款等多种信贷产品,积极创新和探索建立了“金融+支部+协会(公司)”、“金融+党员能人+农户+项目”的金融扶持路子。截止201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投放信贷资金1926万元,支持了45名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户均贷款达42.8万元,切实提高了农村“两个带头人”创业信贷需求的满足率,增加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四)产业金融扶贫模式

这类扶贫模式主要以贫困地区苗木、种养殖和乡村旅游等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出发点,以一批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具有地方特色的贫困地区龙头企业或处于农业产业链核心位置的企业为抓手,以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政策为主要手段,大力推进产业化金融扶贫。A县金融机构围绕全县支柱产业,一是主打养殖牌。为了支持养殖产业发展,A县主动引导和鼓励,把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资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等纳入金融支持A县特色养殖发展政策体系,主动探索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贷款,由合作银行根据信用评级结果发放贷款,贷款额度1―5万元,贷款期限1―5年,贷款利率执行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对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养殖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实行担保贷款,由担保公司提供贷款担保,由合作银行根据信用状况和带动贫困户发展情况,给予提高授信额度,增加信贷规模,降低贷款利率等信贷支持。为了增强草畜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A县在全区率先推行了良种基础母牛保险试点工作,专门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办政策性基础母牛养殖保险的批复》,确定每头基础母牛保险金额设定为5000元、7000元、10000元三个档,保费率为5%,比全区下调一个百分点。截止2016年11月末,A县已发放肉牛养殖基准利率贷款762 户2203万元,帮助农户先后两次从澳大利亚引进安格斯基础母牛10000。二是善打旅游牌。主动制定印发了《金融支持A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引导各金融机构围绕全域旅游的总体布局和要求,做好旅游金融服务创新工作,创新推出“农家乐”信贷产品,大力支持星级“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扶持农家乐、手工作坊等扩大经营规模。截至2016年末,A县银行业支持旅游及相关产业贷款余额合计3.02亿元,高于同期各项贷款余额增速120个百分点。三是巧打苗木牌。主动探索适应苗木产业快速发展需要的中长期贷款方式,因地制宜制定适应地方特色的苗木产权第三方抵押贷款方案,完善苗农贷款联保制度,将联保机制扩大到苗农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放宽小额贷款的对象、额度、利率、期限,简化贷款流程、手续,提高发放效率,实现“绿色放贷”,努力满足全方位、多样化、差异性的苗木产业金融服务需求。A县是全区首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31.7万亩,其中集体林地面积115.5万亩,现已确权林地面积112.6万亩,累计发放林权证21980本,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52万元。

(五)“电商平台+金融”扶贫模式

A县金融机构与商务部门、电商部门紧密配合,采取“农村电商+助农取款点”模式,在原助农取款服务的基础上,增添服务机具,培训服务人员,增加服务功能,集小额存取款、转账、农产品销售于一体,为农民提供贴心服务,通过整合资源、资金和服务,让存取现金、汇款、转账、缴费、y行卡消费、农产品销售、网络购物消费、物流配送、缴费、宣传、培训等服务,变为由一个服务点、一条网络线、一名服务员即可办理,不仅方便了群众,而且提高了服务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服务站点的固定性。截至2016年末,泾源县已建成农村电商县级运营服务中心和50个村级服务站,已完成助农取款点与电子商务服务点共建6个。2016年,A县被宁夏自治区商务厅推荐为国家2016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三、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一)县域主导产业对金融资源的吸纳能力有限

作为六盘山区的典型代表,A县产业基本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且集中于苗木、牛、羊等,结构同质单一,隐藏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和病疫风险,加之农业保险尚未全面推开,信贷风险隐患较大,对金融机构投资的吸引力不足。

(二)贷款担保基金缺乏可持续性

一是由于扶贫担保基金由政府各类资金整合而来,金融机构担心可以整合的资金会不会越来越少,加之部分资金属于临时整合性质。因此,对于担保基金是否能够持续存在疑虑。二是对一旦发生的信贷风险,政府性质的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是否能如约代偿心存顾虑,担心财政资金的动用手续繁杂,更担心推诿扯皮和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发生。同时,泾源县经济发展整体滞后,金融市场化程度低,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户普遍缺乏有效担保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质押类贷款品种创新不足。

(三)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中政策性风险不容忽视

我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推动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据调查,地方政府在两权抵押贷款推动中起主导作用,与其他参与主体的总体利益是趋同的。试点比较好的地方均有赖于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包括建立产权交易中心、银农企联席会议召集、制定两权抵押运作规则、建立担保基金等等。地方政府试图通过创新融资机制,激活农村产权蕴含的信贷潜力,这为后续农权抵押融资“破题”,有效解决农村信贷约束。两权抵押贷款的试点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人民银行、银监局、承贷银行等四方博弈的结果,承贷银行承担信贷风险,政府承担政策风险,监管部门承担金融稳定风险,在“无法”可依的现实情况下,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有过度干预市场的嫌疑,尤其是在建设法制中国的背景下,容易损伤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四)扶贫再贷款政策设计存在瑕疵

主要是当前扶贫再贷款政策要求,“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不得高于人民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而目前,各金融机构发放的大部分扶贫类贷款,都在2年或以上,且根据《固原市金融扶贫实施方案》执行同期同档基准利率,这与扶贫再贷款的管理要求存在偏差。在机构发放2年期以上的贷款而执行一年期基准利率,实际上使机构的贷款利率执行了下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扶贫的积极性。

(五)征信系统“黑名单”贫困户难以得到有效扶贫

调查显示,由于受到农业银行在“八七”扶贫攻坚期间发放的政策性扶贫贷款支持的老区贫困农户,受多重因素影响未能偿还贷款而被纳入征信系统“黑名单”,使这部分贫困农户难以再享受现有的国家金融扶持政策,严重影响了这部分贫困户如期脱贫,导致这部分贫困户纳入“黑名单”的原因主要有农户信用意识较弱、金融机构管理不善、误认贷款为扶贫补助款、专项扶贫项目失败等等。

三、六盘山区金融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一)加大金融扶持的规划与引导力度

地方政府部门要在扶贫攻坚中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制订发展规划,明确支持的重点扶贫范围、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对象,通过组织和引导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要主动引导金融、保险及社会各类资金参与到扶贫攻坚当中,切实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积极探索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有机结合的新模式,通过财政贴息、风险担保等方式撬动信贷资金,并利用信贷资金来放大扶贫资金效用。要切实建立金融扶贫激励机制,激发金融机构扶贫的积极性,对扶贫成绩突出的金融机构可采取税收优惠、资金奖励、财政存款倾斜等政策进行鼓励,调动金融机构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同时,要整合科技、农牧、林业等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培训辅导,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本领,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

(二)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力度

金融机构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创新“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金融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银保合作,力促“农业+金融+保险”模式发展。政府部门和保险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业保险的补贴额度和范围,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拓展农业保险品种,强化融资功能,以缓解融资难现象。

(三)强化贷后管理力度

要制定涵盖项目初期评估审查、中期跟踪检查、后期审计督查的全程监督、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对金融扶贫资金的实效性进行评估,推动建立扶贫资金公示制度,确保扶贫资金真正用于贫困群体,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要对扶贫资金实施“名单制”跟踪管理,高度重视个体差异化风险,实行“一户一策”风险防范措施。如:对患重病的借款人,可通过与借款人协商沟通,加强与保险部门合作配合,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机制,防止因病返贫;对没有发展产业意愿的,可切合实际实施有效引导,促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能力的产业项目;对明显有逃债迹象的采取提前收回措施等。

(四)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创建力度

要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合作,不断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扩大农户信用报告应用范围,完善贷款担保体系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干部群众对金融知识的学习,提高公众金融意识,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快金融扶贫步伐,提升金融扶贫效率。

参考文献

[1]韩喜平,金运.中国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14,(4):37-43。

[2]郑霞.政策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创新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1):41-52。

[3]国务院关于印发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发[2016]30号)[G].2016。

[4]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9号),2013。

[5]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办发[2011]33号)[G].2011。

金融扶贫干部工作总结篇8

郑文凯在讲话中指出,从扶贫新纲要颁布实施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呈现举国重视、各方协作、全面行动的良好态势,新阶段扶贫开发开局良好。面向贫困地区尤其是连片特困地区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定点扶贫第一次实现了对592个重点县的全覆盖,东西扶贫协作工作进一步深化,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扶贫开发的热情空前高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进一步确定。

郑文凯表示,金融机构在定点扶贫单位中数量虽然不多,但历来是扶贫开发工作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参与定点扶贫的各个金融机构和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帮扶领域不断扩宽,帮扶形式不断创新,帮扶机制不断健全,涌现出很多新典型、新经验、新做法。

首先是更加注重发挥行业优势,坚持自身优势与定点县实际相结合。如人民银行组织青年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金融知识的宣传活动,并采取无息、低息贷款的方式,扶持重点县贫困村种养产业发展。其次更加注重开发式扶贫,不仅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项目的支持,也带去了改革开放的新思路和市场竞争的新理念。如农业发展银行大力培育和扶持定点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再次是更加注重全员扶贫。光大集团、中信集团、民生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单位普遍组织动员全系统职工参与扶贫捐赠、献爱心活动,不断加大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将定点扶贫工作融入企业党建、群团工作和文化建设。最后是更加注重机制建设。许多单位在深入定点扶贫县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和本单位行业的特点优势,依据各级扶贫规划,专门制定了新一轮帮扶规划,出台了有关文件或与定点县签订帮扶协议,指导本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郑文凯介绍,近年来,扶贫部门、有关部委和金融机构为破解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不足、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2008年开始,国务院扶贫办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全面改革了扶贫贷款贴息管理制度。五年以来,共安排了1800亿元扶贫贴息贷款;承贷机构多元化的局面也基本形成,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6年以来,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联合开展了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该试点是以财政专项资金为引导,以村民自愿缴纳一定数额的互助金为依托,以其他资金为补充,按照“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原则,在特定区域建立生产发展资金。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有1339个县,17700个村开展了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资金总规模40.93亿元。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