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编辑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2-02-09 14:34:31

编辑技术论文

编辑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网络;光纤通道;磁盘冗余阵列;SCSI技术

近年来,在广播电视行业中谈论最多的就是非线性编辑网络,它可以说是未来一段时间视频技术发展和人们注目的焦点。正是由于它的出现,使得我国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系统在由数字化和网络化过渡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非线性编辑网络集成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和网络的共同优势,有利于提高全台工作效率,所有网上资源实时共享,同时也为编辑人员的艺术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因而受到视频界的普遍关注。我台在去年由大洋公司承建了一个光纤网与以太网双网结构的非编网络,网络由8个有卡工作站组成。为了让技术人员能够进一步认识非线性编辑网络,现在对组建网络中所涉及的一些相关技术进行探讨。

1FibreChannel连接与SCSI连接

通常把FibreChannel简称FC。FC接口是SCSI接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许多方面FC都与传统的SCSI非常类似,它们都是与存储设备的快速接口。然而,FC在一些非常重要的方面增强了SCSI性能的不足,两者对比如下:

⑴速率与连接距离

FC是一个串行接口,也就是说,在某一瞬时,只传输一个bit,这与SCSI是不同的,SCSI传输信息时是多个bit同时传送的。FC的实际速度为1.06Gband/S二进制下,由于所有数据采用“8b/10b”的编码方式,所以FC有效传输速率为106M/S,而这个速度是FastWideSCSI(20M/S)的五倍,是UltraSCSI接口(40M/S)的二点五倍。使其能应用到对速度需求更高的应用领域,包括视频领域。FC可连接距离达到500米,而SCSI可连接距离仅为30米,不利于网络工程的实施。

⑵可靠性

FC被设计用来支持不间断的热插拔设备。也就是说,在环路中,增加设备时不会影响网络中的数据流。这是SCSI所不能支持的。FC还可用双环来增强性能和可靠性,如果在一个环路上出现故障,另一环路使FC网仍保持畅通。同时,由于使用双环将使环路带宽可达到200MB/S。

⑶容量

FC最多可以连接126个设备,如果每个端口连接9G硬盘,则在单环上存贮网络空间达1TB,而SCSI只能支持16个连接。SCSI不利于网络的扩展。

所以说,在SCSI的基础上,FC为了存贮界带来很多新的性能和可靠性。FC可以支持更多的设备,加上集线器和Switch,FC极大开拓了高速存贮器领域。我们在组建非编网的时候,坚定信念地使用了FC网+以太网的双网结构。

2硬盘容量和数据传输率

对于PAL制的视频数据,如果不压缩,其数据率为20MB/S(720×576×2×25),双通道音频数据率为192KB/S(48×2×2),由此可以计算出在某个压缩比情况下,一定素材量所需要的硬盘空间总和,如某个系统的总的素材量为8小时,在压缩比为4:1时,则总的硬盘空间需要20×3600×8/4=144000MB,即约144GB(由于音频数据相对视频数据很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我们要求的系统存储空间是80小时,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采用了146G硬盘12块,其中1块用来热备份,RAID5校验占用146G,所以实际存储空间为1.46T。

视频网络系统所传输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同时,系统要求数据有很好的同步,即每秒严格25帧,因此在编辑回放和采集时,对硬盘的读写速度和网络通道的带宽要求比较苛刻,即要求速度高,而且高速度能够持续稳定。通常,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有两个实时通道,假如系统压缩比为4:1,则该编辑工作站最大占用的带宽为10Mbps。我们要求的是8个有卡工作站,在极限情况下,所有站点同时双通道访问FC,所需FC带宽为80Mbps,而我们采用的FC硬盘陈列提供200Mbps的带宽,完全可以满足高质量素材的实时上载与存储。

3磁盘冗余阵列(RAID)技术

RAID是利用若干台小型硬磁盘驱动器加上控制器按一定的组合条件,而组成的一个大容量、快速响应、高可靠的存储子系统。由于可有多台驱动器并行工作,大大提高了存储容量和数据传输率,而且由于采用了纠错技术,提高了可靠性。硬盘阵列是视频网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硬盘阵列的容量、速度、稳定性往往决定整个网络的性能。而网络中是运用RAID3还是运用RAID5也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RAID3比较适合大文件类型且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视频编辑、硬盘播出机、大型数据库等;而RAID5适合较小文件的应用,如文字、图片、小型数据库等。

RAID3:是把数据分成多个“块”,按照一定的容错算法,存放在N+1个硬盘上,实际数据占用的有效空间为N个硬盘的空间总和,而第N+1个硬盘上存储的数据是校验容错信息,当这N个硬盘中的其中一个硬盘出现故障时,从其它N+1个硬盘中的数据也可以恢复原始数据,这样,仅使用这N个硬盘也可以带伤继续工作(如采集和回放素材),当更换一个新硬盘后,系统可以重新恢复完整的校验容错信息。但是,当由于在一个硬盘阵列中,多于一个硬盘同时出现故障率的几率很小,所以一般情况下,使用RAID3,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RAID5:RAID5和RAID3的原理非常类似,硬盘的有效使用空间也是一样的,但是它将校验容错信息分散存储在N+1个硬盘上,所以它的安全性要比RAID3要好一些。

而我们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我们选用了RAID5方式。

4FibreChannel网络及管理软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FibreChannel指光纤通道,并不是仅指光纤光缆。FC不仅试图解决计算机和各种外设(RAID系统等)间的数据传送速度问题,也解决网络间数据传送速度问题。FC的目标是在一定的时间和距离范围内保持高的带宽传输。

FibreChannel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共享硬盘阵列的文件和目录信息对网络中所有工作站保持一致,即某个工作站对共享硬盘阵列的文字写入和删除,必须在其他工作站得到及时反映,否则,便失去共享的意义。另外,管理软件也被用来管理共享信息的读写权限控制和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平台。目前,国内一些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开发商,主要采用了两种FibreChannel管理软件:Transoft公司的FibreNET和Mercury公司的SANergy。

FibreNET是一种基于共享硬盘卷一级权限控制的管理软件,即在同一时刻,某个共享逻辑卷只能被网络中一个工作站拥有写权限,其他工作站对该卷只读,通过软件切换可实现逻辑卷写权限转移到其他工作站,当一个工作站在其拥有写权限的卷中写入或删除文件时,其他工作站需经过手动或自动定时刷新操作,才可保证文件和目录信息的同步。

SANergy是一种基于共享硬盘中文件一级权限控制的管理软件,即在同一时刻,多个工作站可以往同一个逻辑卷中进行写操作,但同一个文件在同一时刻只能被一个工作站修改,其他工作站对该文件只读。当一个工作站向某个卷中写入或删除文件时,其他工作站会自动同步整个卷的文件和目录信息。使用SANergy的优点是,工作站不用切换卷的写权限,不用进行刷新操作便可同步所有共享硬盘的文件和目录信息。但使用SANergy管理软件要求系统必须是双网结构,即FC网和以太网并存的网络。我们在网络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了后一种网管软件。

5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

⑴机的安全性

指网络中工作站点的安全性。一方面,主机本身的稳定性以及与各种板卡使用的兼容性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对此在主机或主板的选型方面会进行很严格和长时间的测试;另一方面,工作站点软件的稳定性,包括各个非线性公司自主开发的编辑软件和网络管理软件,在使用网络功能,如网络文件传输和调用网络素材时,会形成站点安全性的隐患,因此,在软件设计时,需充分考虑网络突发异常的应急处理。再次,考虑网络攻击的避免,采用norton公司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避免工作站遭受攻击。我们选用了大洋公司基于DigisuiteLE板卡的DY3000LE

⑵共享硬盘的安全性

共享素材硬盘是FC网络的核心,共享硬盘的损坏意味着音视频素材的丢失。与共享硬盘阵列安全性相关的因素有阵列的容错功能、阵列控制器的质量、硬盘的质量以及阵列的设计工艺包括电源、风扇、机箱工艺、防震特性等。目前许多硬盘阵列提供备份部件,如备份电源、备份风扇等。在选择硬盘阵列时,需根据其应用场合和资金预算进行综合考虑,如在节目制作网络中,其系统对硬盘的速度、容量要求比较高,可考虑使用非容错硬盘阵列,而在节目播出网络中,考虑更多的是安全性,所以通常会考虑使用容错硬盘阵列。

⑶服务器的数据安全

服务器负责的是网络系统的管理,包括素材、节目、栏目、操作人员权限、生产、文稿等管理以及高压缩比素材存储,所有的数据库都存放在服务器上,所以一旦服务器崩溃,整个系统的管理信息将会丢失。所以,服务器必须选用高性能名牌产品。在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系统中,利用windowsadvancedserver,采用服务器cluster方案。

⑷播出的安全

播出在电视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播出的安全性。通过如下的一些措施可以使得播出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的保障。

把播出系统和编辑制作系统分开,尽量降低制作系统对播出系统的影响。

使用RAID5容错硬盘阵列,提高硬盘的安全性。

使用专业的工控机箱,使得系统的抗震性和散热性得到改善。

采用双机备份方法。使用两台播出机同步播出,或由备播机监控主播机的播出状况,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为备份播出。

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在紧急情况下,播出备份应急节目或相应高压缩比素材节目。

编辑技术论文篇2

计算机毕业论文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引发传统编辑手段的全面变革。学术科技期刊实现全程电脑化的时机已逐渐趋向成熟。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将使学术期刊编辑方法和手段不会仅仅停留于简单的键盘输入和排版。目前,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各种手段运用于学术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尚处于初始阶段,但不久将会全面而深入地展开。

【关键词】学术性期刊/编辑出版/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

【正文】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未来的几年中,各种计算机相关技术都会得到飞速发展和应用,使计算机变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而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势头对传统学术科技期刊带来的影响尤为深远。目前,学术科技期刊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纸介学术科技期刊,以传统的方式办刊,不仅难以在市场经济潮流中站稳脚跟,而且也正受到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电子报刊和电子出版物的挑战。学术科技期刊必须面对社会发展的现实,转变传统的期刊编辑出版模式,迅速实施期刊编辑出版的计算机化,并逐步实现向多媒体、网络化编辑的转变和过渡。使学术科技期刊所承载的信息更加高速、全面、方便、准确地传至读者手中。按照常规的期刊出版流程,作者的稿件经编辑加工后,由印刷厂录入排版,打出校样,经过数次校对,然后制版印刷。如果利用作者的磁盘文件,在电脑上编辑加工,则可省去排版输入程序,编辑人员坐在计算机前改稿把关,减少了校对次数,却又同时减少出错的概率,并且大大减轻由重复输入造成的精力和时间的浪费,缩短出版周期。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作者已不满足于稿件软盘的寄递,而是希望用电子邮件把自己的稿件发送到编辑部的电子信箱中,出版部门只要运行电脑中设置的e—mail程序,就可在计算机显示屏上看到作者的来稿。在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又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处理器速度不断得到提高,硬盘的容量也正以每年60%的幅度在增长,但是价格却在持续下降。1994年1兆字节的价格为1美元,到1998年1兆字节就只值5美分了。如果说,以前阻滞我国学术科技期刊电脑化进程的多为财经方面的原因,今天已经不成为太大的障碍。问题主要在于,由于传统期刊编辑、出版和发行的配套运作已相对成熟,整个流通程序比较固定和规范,而采用一种新的编辑形态,就意味要有相应的人员管理及工作运作方式的变更。有些期刊编辑出版部门因此宁愿稳妥地在其固有领域及方式上保持观望,而不愿在这方面进行人员、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反映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应该看到,学术期刊实现全程电脑化已逐渐趋向成熟。而且,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还表明:学术期刊编辑方法和手段不会仅仅停留于目前较为普遍的简单的键盘输入和排版。多媒体和网络的各种技术手段全面运用于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的前景必将成为现实。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给予我们一个发挥创造力和提升人本身智慧能力的机会。信息技术正在潜移默化地改造我们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改变着人类传统的时空观念,社会运动方式,伦理道德观念和法律环境。这场席卷全球的革命刚刚从改变我们的行知模式开始,正以坚定的步伐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侧面,改造行业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更改造着人们认识生活,思考世界的观点、方法。二多媒体技术是指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数字化处理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于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通信、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近期以来,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对学术科技期刊进行编辑加工、行政管理和发行宣传,也成为一种显著的趋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引发传统编辑手段的全面变革。传统编辑方法与手段同多媒体技术结合后,将给未来学术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带来全新的变化。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的结合,使期刊出版工作过程和学术科研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地点、国界、环境等影响,这将有利于提高世界信息的流通速度,促进远隔重洋的各民族文化科技的及时交流。多媒体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功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要素结合起来,这一结合也成为学术期刊编辑、发行的一种全新形式,给受众以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光纤通道将电视网、电话网、计算机网三网合一,使三大传统媒介开始走向高度的综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像的优势,有利于全面提高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效率和刊物质量,促进电脑多媒体编辑技术的有的放矢地发展,并为今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繁荣打下良好基础。多媒体编辑要处理大量的3d图形、数字音频和视频信息,还有从web网络传来的高带宽信息。加速图形端口(agp)即将大量投入应用,这是一种用来连接cpu和图形加速器、比pci更快的总线,agp同时还提供图形适配器与系统内存之间的连接,有了这种连接,在3d应用程序中就可以将大量的纹理贴图保存在系统内存中。到2000年,所有的图形都将是3维,使用字处理或者电子表格软件的人将不会觉察到有什么不同。近期出版的一些专业电子排版系统,已集文字处理与图形图像处理功能于一身。不仅大大降低了此前许多排版软件在文稿中植入特定图像时的繁琐操作和不便,而且可以利用软件提供的多种绘图、制图功能,使非美工专业人员也能方便地制作出具有专业水准的图形图像,并通过手写板或扫描仪顺利实现图文混排。使数学、化学、物理等科学公式的排版简便规范,同时提供各种流程图、电子电路以及各类图库。近日,ibm公司分别推出中、英文语音识别系统的语音录入软件,它们以声音接收装置为媒介,将阅读文稿的语音直接转化成计算机上文本的版面,尽管目前此类软件在配置、环境、程序设计等方面有不少尚待完善之处,但随着新的优化软件的不断问世,它必将极大地提高文字输入的速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变期刊计算机排版采用键盘输入的格局。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与计算机进行交谈,正如一些科幻电影中描述的一样,计算机可以听懂我们话语,并按我们所说的去做。多媒体技术的发明,终于使人和机器从原来的对立中摆脱出来,人性化的局面、虚拟现实的出现,直到人工智能的进步,语音的输入使我们刹时感到pc已不再冰冷,芯片上已能出现人的情感,而且是高智能的集成。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电子邮件中可视图像和活动声像传输的成为现实,将进一步产生期刊在稿件传递、审稿阅稿、修改校对、联系沟通、装帧质量、出刊速度全方位的突破。三网络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使传统的期刊编辑的工作过程由单向的封闭流程,转变成一种带有显著的交互性特征的双向或多向的信息流通方式。编辑、作者乃至读者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信息的交流,它用最直接、最形象、最逼真、最快捷的特色使期刊编辑流程成为极具开放性的人际传播。网络社会和网络文明的到来,宣告高度而枯燥的技术文明将被充分共享的信息文明所取代。编辑部的全程电脑化和内部局域网的建立,将在以下几方面产生重要作用:1.编辑出版流程高效化通过网络,可以对整个编辑流程实施网络化管理,从选题登记、审批、组稿、编校、发稿、付印、稿酬、文稿档案等均可在网络上对其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对已发稿件也可建立起详尽的分类、统计、查询数据。同时,还可以建立作者库对作者队伍进行网络化管理,以便随时掌握作者履历、学术科研成果、个人专长、微机通信设施等情况,并由此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作者队伍。更可以通过网络的电子公告或电子邮件接触更多的专家学者和专业科研人员,为某一选题物色到最佳作者。在网络通信中,还可快速直截双向传递、显示编者和作者在组写稿件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细节,即使是远地相隔,通过网络也可就稿件的修改、校对、定稿等事宜,在两地边议边改,其速度和效率都是传统出版方式所不敢想象的。在广开稿源的同时,提高稿件质量也有了更可靠的保证。作者通过磁盘或电子邮件所投的稿件经转化为统一格式的文件后,直接存入稿件库,在进行编辑加工时,可以从中调出已排版的稿件,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编校。在审稿过程中,编辑一方面随时可与作者通过网上交谈,对稿件的有疑问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征求作者意见。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稿件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编辑可利用网上的巨大信息资源库,对文稿中的资料数据等关键性内容进行查询和确认。还可经电子公告板或电子邮件征求专家意见,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2.数据库管理系统化在编辑部内部,编辑人员通过网络和光盘建立选题库、书稿库、以及诸如《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专题目录索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人民日报全文数据库》等光盘数据库,了解某一选题的有关情况,以避免选题的重复。通过网络,编辑人员可以方便地搜索到新资料、新成果、新知识,掌握最新学术动态和学科的发展趋势等,从而根据这些信息策划出最新的选题。同时,内部网络的建立以及与外部的联网,使得编辑人员对资料的查询、检索变得更为方便快速。联网后各学术期刊传统的学术资料和信息的交流可通过网际交流更高效地实施,彻底改变以往此项工作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收效甚微的弊端,使编辑工作者得以随时从网络查找、浏览、下载所需资料,再将编辑部的报刊、书籍、文件等资料以扫描录入的手段存入资料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超高容量的储存介质,不仅解除了编辑部因书面资料的不间断增长而蚕食工作空间的麻烦,同时,资料库中所包括的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其他超文本的多媒体文件,由于具备功能强大的检索工具和方法,足以快速而准确地满足编辑部人员各种不同目的和不同方式的需求。3.行政管理自动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必将引发学术期刊编辑办公模式和观念的变革。全天候、全方位的国际互联网和局域网的崛起,以及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编辑人员主要通过传真机、调制解调器连线和计算机网络实现同编辑部局域网的互联,在家中接收领导下达的指令从事工作并同编辑部保持联系,并将处理完毕的任务经由图文传真、e—mail等技术手段迅速反馈编辑部。编辑部的内部局域网的建立,为实现办公和决策的无纸化和数字化提供了可能。内部网费用低廉,功能强大,采用后即不需要纸张。编辑人员通过运行浏览器,可看到任何相关的电子信息。随着国际互联网在国内的普及,计算机网络为期刊发行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和发行方式。利用网络的电子公告板,编辑部可以期刊发行和征订广告,也可直接通过电子邮件寄发订单,读者可通过网络向编辑部订购期刊。当实现了网上的线出版后,读者还可以要求阅读网上的电子期刊,并通过网络向编辑部承付一定的费用。目前的学术科技期刊已经出现纸质版、电子版、网络板三种形式并存的局面,虽然尚难以估计新的出版形式对传统期刊的冲击究竟有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计算机的大量出版物的出现将会大大改变我们的教育、生活方式,也对纸质期刊的出版造成一定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日趋丰富成熟,使传统的学术科技期刊的编辑、传播从内容到形式产生了全新变化,改变了延续数百年的编辑方式、阅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人们对于传统期刊编辑出版的观念。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期刊出版业只有勤于探索和实践,勤于改造自身的人力和技术结构,并且有一套与之适应的新的编辑理论,对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环境中的学术科技期刊编辑的特征、模式、结构、效果等进行科学研究,并作出总结性、指导性的说明。

编辑技术论文篇3

广播电台作为党的新闻事业中一部分,是党的宣传舆论阵地和喉舌,同时也是政府联系和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电台新闻编辑在选稿与修改稿件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选择新闻稿件,严把新闻质量关。新闻编辑的重要职责是每天要综合处理来自本台以及其他渠道的稿件,针对这些观点各异、角度多变、质量参差不齐、时效或快或慢的稿件,对其政治、思想、事实、价值等内涵作出准确评估,再决定取舍,并加工裁剪、筛选出好的稿件,汇编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可听性强的精神食粮。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

一、选稿审稿的能力

一是要正确把握新闻舆论导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党的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视导向为生命,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准确、鲜明、生动、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心声;必须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去观察新事物,认识新事物,发现新事物,一切报道都要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发展;必须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舆论导向作用,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为党和人民服务。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在选稿编稿过程中,要严把政治标准和新闻标准,选择新闻稿件首先要从政治上着眼,正确地把握好新闻的舆论导向。

二是要紧扣主题,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媒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也要想方设法在贴近受众上下功夫,满足受众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视听兴趣、欣赏水平也发生变化,人们不仅有对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需要,还逐步加大了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大量信息的需求。因此,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不仅要在衣食住行上做文章,更重要的还是要贴近受众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为受众提供与时代紧密联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三是要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广播新闻编辑应具有突出广播特点的能力。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树立本台新闻节目的个性。办出自己的特色。电台的新闻节目设置比较多,每一个时段都有不同的节目方针和内容要求。广播新闻编辑除了要根据本台宣传报道计划的要求去筛选稿件外,还要追踪社会热点,把住群众的思想脉搏,重视服务,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突出不同时段的新闻节目的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各个节目的特色。

二、改稿的能力

支撑广播最基本最直接的表现符号是声音,广播新闻又称音响新闻。广播的这一特性,要求广播新闻编辑必须成为一名熟悉声音符号,并成为自如驾驭它的能手。因此,广播稿不但要用眼用手写,还要用嘴用耳朵写,放在嘴上去读,去检验。”作为广播编辑,应当“竖起自己的耳朵改稿”,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那么,怎样才能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呢?

2.1文言或半文言的字或词在广播稿中出现,听起来不舒服。

如“分赴各乡、村挂职的50名干部均系自己报名申请……”,在广播稿中,编辑可把“分赴”改为“分别到”,“均系”改为“都是”。这样既好念。也易听。这类词语还有很多,稿子常见的有“数日、故里、致函”等,广播稿中可改为“几天、故乡、写信”。

2.2注意不要用同音不同义的字、词。

“近”和“进”,音同义不同。广播里说“他们走近了熊熊燃烧着的高炉旁边”,听众会产生疑问“走进”?如果改写成“他们走到熊熊燃烧着的高炉旁边”,就不会造成误解了。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同音不同义的字或词,如果把这些词写在纸上,人们可以观其形而辨其意,但由于广播只传音不传形,如果用得不当,就容易造成语意不清,甚至引起听众误解。

2.3尽量不用简称。

人们在交谈时经常使用一些简称,但在广播中就不能滥用简称。简称从它产生到听众普遍理解其全部意义有一个过程。广播在使用简称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简称是否已被大家接受了。那些尚未被听众广泛认可的简称不要在广播里出现,否则听众就会混。

2.4要少用代词。

报刊上的报道,人名、地名等一般只要出现一次就行了,而作为广播就不行。因为听广播,听众处在被动地位,有时听了后面没有听到前面,而且声音的传播是稍纵即逝,人名、地名听一遍未必能听清,即使听清了也未必能记住。如果广播只在开头用了人名或地名,后面就用“他”“该单位”等来代替,就会使听众搞不清楚。所以,广播编辑在编辑时,要有意识地把人名、地名和关键词语作适当的重复,加深听众印象。帮助听众听清听懂。:

2.5注意文字的简练。

空话、套话。不合时宣的抒情,多余的解释,都要毫不吝惜地删掉。

总结:要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广播编辑除了应具备上术编辑能力之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语言文字水平,更要具有一定的口播能力,只有“用耳朵去听去写,在嘴上去读,去检验”,编辑出来的稿子自己读了觉得顺畅了,听众才能听得轻松明白,也才能为广大听众所认可。

参考文献:

[1]廖宏成,《试论编辑新闻策划的几个问题》[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编辑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数字时代;编辑记者;专业知识;技术素养;专业技能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传统的传播领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多种多样的传播技术正在广泛传播,对编辑记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编辑记者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自我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并且合理利用自己储备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具备高素质能力,有效利用自己身边的网络、计算机等现代高科技设备和技术。本文对在数字时代编辑记者技术素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一)思想道德素质

编辑记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自己和所在单位的发展,还关系到出版新闻的社会舆论导向、普通大众心理导向、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编辑记者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自己的社会主义立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提升自己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强化自己的政治意识,提高自己的政治能力,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政治水准。编辑记者在进行工作时要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编辑记者还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服务观念,广泛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普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二)职业道德素质

编辑记者在工作过程中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业道德,以职业道德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和行为规范,在长期的实践中注意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处理好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关系。编辑记者在工作中要自觉抵制住诱惑,不受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影响,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让自己的工作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利益。信息时代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这要求编辑记者工作作风求真务实、严谨精细,在经过大量细致、严密的工作之后,甄选出其中有用的信息资源,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放过其中的任何一点有用信息。编辑记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抱负和人生理想,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不会在工作中产生懈怠的情绪,错过其中的有效信息。

(三)理论知识素质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编辑记者的工作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这需要编辑记者具有更加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素质,应提升自己的新闻理论素质。为了适应数字时代,编辑记者必须不断进行培训和学习,增强自我学习意识,完善自己所掌握的新闻理论知识结构,了解掌握新闻发展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等理论知识,熟练应用策划、摄影、录音、剪辑、制作、版面设计等相关专业技能,增强自己的理论素质和技能掌握。编辑记者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自主学习各方面的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了解到最新的自然科学发展动态,丰富自己的采编思路,让自己的采编质量变得更高,获得更好的采编文章。

(一)采访技术

作为一名编辑记者,采访技术是其必备的专业技术素养之一,编辑记者通过采访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截取其中对自己有利用价值的信息。编辑记者应该以自己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和特殊开放的视角为基础,发挥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设计多样化的采访问题,根据受采访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采访问题。在采访时,编辑记者应采取开放式的问句,让受采访者有一定的回答空间,避免出现回答封闭的情况,问题应该是受众所关心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应避免出现过度关于隐私问题的出现。

(二)策划技术

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众由原来的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了主动获取信息,他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并且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编辑记者必须积极适应这一变化,有效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突破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精心策划新闻报道,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多样化的深入报道,满足受众的各种需求。

(三)摄影技术

编辑记者可以通过摄影技术及时捕捉到现场的第一手素材,记录下当时发生的真实场景,通过照片和视频片段增强新闻报道的直观性、权威性和真实性,受众更容易接受新闻报道。所以编辑记者应该增强自己的摄影技术,提高自己的视觉化创作思维能力,掌握在不同场合的不同摄影技巧和摄影方法,用自己独特的角度和视角组合所收集到的素材,再配以真实的文字报道和声音报道,增强新闻报道的可阅读性,激起受众的好奇心理。

(四)计算机操作技术

在这个数字时代,传统的采写编辑方法已经不适应了,大部分编辑记者的采写编辑工作需要依赖与电子计算机,所以编辑记者应该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不仅如此,编辑记者可能会在野外操作计算机,所以应该对计算机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掌握一部分简单故障排除技术,如病毒查杀,操作系统的重装,被破坏应用程序的修复等,不影响自己计算机的正常使用,避免妨碍正常的工作。

(五)专业外语能力

编辑记者应该合理利用现在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查询相关英语资料,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阅读书写能力,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采访、写作报道、书面邮件等,在第一时间收集到独家资料,为受众提供准确无误的新闻报道。

结论

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从多方面要求新闻编辑记者的素质和能力技术,编辑记者只有不断进行学习和参加培训,才能适应大时代的变化。编辑记者应该合理利用自己储备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效利用自己身边的网络、计算机等现代高科技设备和技术,完善自己的采访技术、摄影技术、计算机操作能力、专业外语能力的能力等技术素养,争取成为一名多样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璐;数字时代影像文化的转型[J];传媒观察,2009(09).

[2] 文然;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优势与挑战[J];青年记者,2009(03).

[3] 安静;新闻摄影在数字时代的突围J];编辑之友,2010(S1)

[4] 郑瀚;论数字时代出版业编辑角色的转变[J];现代商贸工业,2010(07)

[5] 钟音;出版数字化背景下编辑素质重构与能力提升机制J];中国传媒科技.,2012(02).

编辑技术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编辑学的学科边界是编辑学同其他学科接触的前沿,圈定了编辑学的研究场域。对编辑学的学科边界进行科学划分,是构筑编辑学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事实上,编辑学的学科边界问题并非没有被提及。恰恰相反,这个问题始终贯穿于编辑学理论的研究过程。因为,编辑学的研究无法脱离它的研究对象,而这个对象,正包括在编辑学学科边界所圈定的内涵之中。早期的编辑学研究,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学术探索过程,学者们从最基本的“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入手,构建了编辑学理论——“编辑两体论”;在教学方面,早期的编辑学专业挂靠于新闻学、汉语言文学等一级学科之下,负责培养以文字工作为主的编辑从业人员。这使得其时编辑学研究被不科学地圈定在“编辑两体论”和文字编辑研究这个范围里。

编辑学理论研究目前正朝着多样化、创新化的模式发展,构建编辑学学科体系需要更多不同理论的充实。多方位、多层次地发掘编辑学内涵,展开编辑学学、术、史的研究,从编辑学学科边界着手,由外向内作深入探究,或许能让编辑学研究得到新的收获。这便是笔者撰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尽可能接近实际地界定编辑学学科边界,探寻编辑学学科边界变化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以抛砖引玉。

作为编辑学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编辑学学科边界的界定受到编辑学理论研究水平的制约,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编辑学学科体系的完善。出于对学科自身的需要与其发展前景的考虑,编辑学的研究必将走上广义(普通)编辑学的这条路,这个发展趋势毋庸置疑。那么,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科学地圈定编辑学的学科边界,才能使它不仅符合“广义”的标准,还能在学科“泛化”与“狭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呢?

首先,在编辑学理论和实践领域,编辑学的学科边界应该并且确实圈定了由编辑五体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编辑活动。我们可以这样对编辑活动进行简要描述:编辑源体应编辑主体所请或自发地创造出编辑客体,经编辑主体、编辑辅体的优化加工,再经编辑辅体传播销售,最后编辑用体对编辑客体进行使用和反馈,这些环节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编辑活动过程。“这五体中的任何一体,都是编辑活动所不可或缺的,也是我们作编辑学整体性研究时所不可忽视的。……它的内涵,几乎囊括整个编辑活动而无所遗漏。”[1]2编辑五体是编辑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五个部分,它们共同组成了编辑活动这个整体,涵盖了编辑活动的所有环节,随编辑活动产生而产生(由于编辑活动各环节存在时序先后问题,五体并非同时产生),贯穿编辑活动的发展历程,符合圈定编辑学学科边界的原则和标准。

其次,在编辑技术领域,编辑学的学科范围更是复杂多变:从编辑技术的对象上看,有符号、文字、图像、声音、计算机语言,等等;从编辑客体曾有和现有的载体上看,有骨、青铜、莎草纸、泥板、竹帛、纸、磁带、光盘、芯片,等等;从辅助编辑的手段上看,又有各种印刷术、计算机编辑排版软件、网络技术,等等。尽管种类繁杂且日新月异,但那些客观存在的编辑技术是随着编辑活动的出现而产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发展,也随着编辑客体的变化而改进。正是因为它们的不断创新,才拓展了编辑活动范围,推进了编辑发展历史,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传承、传播与创新。很明显,无论编辑技术如何变化,它总是承担着对人类精神文化原创型产品进行加工、整理、优化以适宜传播的任务。因此,在“术”这个领域,编辑学的学科边界圈定了所有对人类精神文化原创型产品进行加工、整理、优化以适宜传播的实际操作技术。

最后,在编辑史领域,编辑学的学科边界应该是以编辑活动产生至今的时间跨度来界定的,并且还包含着编辑五体各自的发展历史。编辑活动是何时产生的呢?过去,有些学者认为编辑活动是在文字出现后产生的。笔者提出几个疑问:既然认定了有文字才有编辑,那么文字是如何经过整理优化产生的?文字产生之前的文化又是如何整理优化传播的呢?这些整理优化的过程浸透的不是实实在在的编辑活动,那又是什么呢?只要我们尊重事实,尊重历史,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何科学严谨地追溯编辑史的源头,才能使广义(普通)编辑学在“史”这个领域拥有更丰富的内容,更广阔的边界呢?其实编辑活动在远古造符与文字草创时期便已产生,并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文明的进步。“编辑活动的产生,距今至少已有一万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石器时代。”[2]24靳青万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古代编辑史论稿》一书中,采用溯因推理的方法,以符号文字编辑为主线,将编辑活动产生的时间向前推进了6?000年——公元前8?000多年的编创文字时期,又在《编辑五体研究》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编辑五体各自的产生发展历史,并用大量的考古实物、文献资料论证了这些结论的正确性。编辑五体先后伴随着编辑活动产生,它们共同作用,一方面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一方面又紧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延续至今。无论是造符时代,文字时代,还是今天的信息时代,都从未中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编辑活动自产生起,便同人类文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由此可见,从距今一万年前的编创文字时期直至今天,由编辑五体构成的编辑活动一直持续进行着,编辑历史也从未中断,这就是编辑学在编辑史领域的学科边界。

编辑技术论文篇6

一、编辑出版类CSSCI核心期刊微信消息推送情况调查

笔者选取了7种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并推送微信消息的编辑出版类期刊——《编辑之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编辑》《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编辑学刊》《出版科学》为研究对象,这7种期刊恰好属于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笔者全面调查了这7种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微信消息,包括开始发送微信消息的时间、微信消息推送频次、微信消息的阅读量等。查询方式为,关注这7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号界面,查看历史消息,获取所需数据。为了减少误差,调查截止时间控制在2016年7月24日至30日。调查数据显示,《科技与出版》最早开始推送微信消息(2013年12月19日),微信消息的推送数量最多(595条);《中国编辑》微信消息的推送次数最多(176次);微信消息的篇均阅读量排名由高到低为《编辑之友》《中国编辑》《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刊》《中国出版》《科技与出版》《出版科学》。笔者调查发现,这类期刊微信消息内容主要包括母刊论文、最新目录、会议通知、出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以及期刊和出版业相关新闻等。

二、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阅读量大的微信消息内容

1.与编辑出版相关的汉语基础知识汉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字、词汇、语法、标点等,是编辑出版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在这7种期刊中,《编辑之友》向读者推送的基础知识受到读者广泛关注。从2015年3月20日至2016年7月23日,《编辑之友》共推送与基础知识相关的消息45条,篇均阅读量达到749次,远高于该刊消息篇均阅读量450次。如2016年5月6日推送的《编辑之友:标点符号难点整理》,阅读量高达1984次,12人点赞;2016年6月17日推送的《编辑之友:测测您的改错水平,这些成语,您能改对多少?》,阅读量1132次,7人点赞。从以上数据来看,汉语基础知识是编辑出版类期刊读者比较关注的一项内容,所以,编辑出版类期刊应该结合本刊情况,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适时地推送相关消息。2.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2001年8月,人事处和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国家统一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出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信息是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信息。编辑出版类期刊的读者主要是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工作人员及从事编辑出版研究的研究人员,所以在的微信消息中,与出版考试内容相关的消息阅读量也比较大。出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为每年的6—7月,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0月。所以,在此时间段推送的考试相关消息容易受到读者关注。《科技与出版》在2014—2016年的6—7月向读者推送出版考试相关信息、订阅考试用书及考前辅导的信息,为备考的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受到读者的关注。如其在2015年5月29日备考季推送的《出版专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即将出新版》,阅读量达到723次。《中国编辑》在考试前夕向读者系统推送的考试备考指南、考试真题及答案,也吸引了大量出版资格考试备考者关注。如2015年9月7日至15日备考的攻坚阶段,《中国编辑》连续推出9期《考试备考指南》和《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2005—2014)历年真题及答案,持续产生很大的阅读量。由此可见,推送考试相关消息要准确把握时间。3.编辑出版大家风采展示近年来,编辑出版界涌现了一批后起之秀,这些编辑出版家在其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业绩,是众多编辑的楷模。编辑出版大家的先进理念、工作态度、编辑出版经验以及对编辑出版界最新理论导向的阐释都是读者关注的内容。《中国编辑》母刊设有“编辑风采”栏目,主要采用访谈、记叙以及回忆录的形式与读者分享编辑出版大家的风采,包括编辑经验、先进的理念及个人的生活、兴趣爱好等,篇幅一般较短,形式比较自由,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中国编辑》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了十几位编辑出版大家的消息,如宋文、汪忠、周慧琳、韦志榕、汪家明、张纪臣、王刘纯、李毅峰、林阳、黄书元、郜宗、郝振省、沈鹏、胡小罕等。这些活跃在编辑出版界第一线的大家,有的是新闻出版广电局及编辑学会的领导、有的是出版社的社长,有的是编辑家及艺术家等,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此类消息篇均阅读量高达910次,远远超过学术期刊消息的平均阅读量。如2015年8月5日推送的《在编辑出版与学术研究中寻觅书法情怀——记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阅读量高达2764次,40人点赞。因此,这类微信消息是编辑出版类期刊出版者重点推介的内容之一。4.母刊论文对于大部分期刊而言,母刊论文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必推内容。在这7种核心期刊中,除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其余6种期刊推送了母刊论文。因此,笔者特意调查了这些学术期刊所推送的阅读量较大的母刊论文,根据阅读量、点赞数、信息来源、推送时间进行了综合排列,总结归纳出普遍规律——阅读量较大的文章最好经过专门的总结提炼,同时具有“实”“新”“全”的特点。“实”——实用性强,编辑出版工作者可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如阅读量排在第1位的《书稿质量检查与编辑加工要求》,该消息从书稿质量检查的文字和体例要求入手,详细阐释了编辑加工的原则、具体要求和灵活变通等相关经验,对新入职的图书编辑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阅读量排在第2位的《编辑的责与守——以文学编辑为例》,该文作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文学编辑工作30多年的编辑大家,她现身说法,以自己编辑出版的作品《历史的天空》《尘埃落定》为例,讲述了一个优秀的编辑应具有的几种能力,即与作家沟通的能力、强大的忍耐力及选题组稿策划的能力,让普通图书出版编辑受益匪浅。阅读量排在第3位的《论编辑的“编界”与质检的“罚点”——兼“华东师大版质检补充办法”解读》、排在第5位的《出版精品是这样打造的——基于编辑工作视角的思考》,以及排在第9位的《论编辑的学养》,其文章内容与编辑出版工作实际紧密关联,能给编辑出版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新”——新媒体、新理论、新规划。新媒体是编辑出版类期刊关注的热点。如阅读量排在第4位的《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活力何在?》和排在第8位的《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发表了与新媒体有关的内容。排在第6位的《关于“十三五”新闻出版科技体系建设思考》则阐述了编辑出版领域的新规划和导向,这些新媒体、新理论、新规划往往容易受到读者关注。“全”——编辑出版领域研究的全面总结。这一类信息相当于综述研究,读者可以从中获知编辑出版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如《2014年传播学十大热题》就是对2014年传播学的全面总结。因此,笔者建议编辑出版类期刊在母刊论文的微信消息推送上多考虑具有以上特征的论文。5.其他除了以上内容,编辑出版界的新政策、重大新闻及培训通知等也是读者关注的内容。如2015年12月28日,《科技与出版》第一时间推送了《北京市数字编辑首评职称》的消息,由于这条消息关系编辑出版者的切身利益,受到大量读者的关注。因此,这条微信消息赢得了这7种核心期刊微信消息的最高阅读量——浏览2937次,16人点赞。另外,按照国家规定,已获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还要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以提高工作能力。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可见,继续教育培训的信息也是读者关注的内容。

编辑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 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质量;提高;作用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7-0002-02

在科技发展进程当中,科技期刊起着关键性的载体作用,其职能是为了实现科技知识与思想、技术的有效传播,推动学术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促进科技知识的发展与创新,这也突显出了学术质量占据着科技期刊的灵魂位置。通过查阅与研究国家的精品期刊内容来说,同样可以将该理念充分体现出来。科技期刊质量涵盖有学术跟编辑两个方面内容[1],其中,高水准的科技期刊学术内容则是首要根本,编辑质量包括有合理的逻辑以及规范的编辑、顺畅的语句以及分明的层次等等方面,编辑的目的在于为论文的实际学术内容进行更为优良的展示,促进科技期刊使用价值的优化提升。

1在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中,编辑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科技期刊的实际学术质量主要是通过刊登出来的论文学术水平来进行体现的[2],可是,编辑人员的素质对整篇论文的学术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3],就编辑具体的工作流程而言,在科技期刊的整个制作出版过程当中,编辑活动是始终贯穿于其始终的,作为刊物出版的关键组织缔造者,编辑所具备的相关素质会对科技刊物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4]。

1.1栏目优化设置与文章的精心策划选题

在进行科技刊物出版的时候,主要是将充足的论文数量作为刊物出版的基础的,仅仅就论文数量来说,足够的数量难以保障整个科技期刊的质量水平,即使编辑人员在选编作者自由来稿的时候是处于被动地位的,敬业且热爱刊物编制的编辑人员总是可以依照实际的稿源状况来实现贴切栏目的合理设计与制作。与此同时,在其他相关方面,编辑可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挥出来,譬如说,实施吸引选题的有效制定,经过征稿简则的形式来为作者以及读者进行选题计划的合理宣传,编辑还可引导作品创作人员贴近选题目标,旨在帮助作者创作出编辑所需刊物论文这类型的精神产品,如此一来,则能够栏目设计以及选题策划放置于主观能动地位。为了保障论文作品与学科研究的紧密联系,以及作品选题的高水平精心设计,这都要求编辑人员具备有较高的知识累积程度、较为敏锐的目光与开阔的视野、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养,所以,编辑工作者需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有效实现经验积累,为科技刊物学术质量提高奠定扎实基础。

1.2优质稿件的合理组织

在进行科技刊物的编订时,编辑工作者能够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主动出击,依照所制定好的选题计划针对性地诚邀相关专家学者来进行刊物撰稿,对由于自由来稿所导致的零散性以及盲目性实施弥补,让其所出版的科技刊物能够在大方向上趋向于预期制定好的具体发展目标[5]。科技刊物的实际发展趋势跟编辑动态问题的追踪洞察能力有着很大联系。若想实现期刊的年度计划及每期报导重点,约到符合办刊宗旨的高水平稿件,则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是编辑针对所负责学科内的专家、学者的研究状况要充分掌握与了解;第二是编辑必须加强与相关专家在同一水平层次上的专业化交流,得到专家的认可,这主要是因为撰稿专家对刊物的认可信任程度来源于其对期刊编辑的了解与信任。所以说,科技刊物在获取优质稿件的时候会深受编辑工作者的直接影响。

1.3审稿专家的有效选择

科技刊物文章的取舍是会受到审稿专家选择准确度的直接影响的,与此同时,审稿专家所作出的准确选择还觉着刊物文章的高水平提升,从而对科技周刊的学术质量造成重要影响。第一步,审稿专家需要对科技刊物的制作宗旨以及层次、定位有着深入了解,第二步,审稿专家需掌握科技期刊稿件选择的相关特殊需求,认真负责的专业审稿人员可以实现文章细小问题的有效查找,并及时发现稿件文章中的闪光点,并积极地提出可靠的修改建议,及时针对关键问题实施合理补充,强化作品学术水平的优化提高[6]。然而,对于审稿专家的选择来说,编辑有着绝对的决定权,编辑对科技刊物实际层次的确定以及审稿专家层次所进行的准确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唯有其依照相关学科内容来实施具备认真专业素养的审稿人员选择才能保障刊物的质量提升。合格的编辑要通过对不同审稿专家的长期分析研究,逐步筛选出一批学术观点明确,审稿公正及时,并认真负责的审稿专家;淘汰那些学术观点不明确,审稿意见模棱两可、不负责任的审稿人,逐步构建适合自己期刊的审稿专家库。

1.4针对具体审稿意见展开评判,慎重决定稿件取舍

不同的专家针对同篇稿件实施审阅的时候,可能出现不同结论,稿件的实际取舍则是由编辑所决定的。编辑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科学的态度分析不同专家的学术立场,学术研究背景及给出的审稿意见,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审稿意见,拿出自己的倾向性意见非常关键[7]。如果编辑专业知识雄厚,又善于分析判断,在处理审稿专家否定意见退稿时,慎重细心,能以公正、慎重的态度处理学术上的意见分歧,综合多位专家意见而决不轻易下结论,就会避免一些富有创意的论文被封杀,甚至还会发现学术上的新苗头。编辑处理稿件的这种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不仅在帮助、扶持作者,也在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还在有力地提升自己期刊的学术影响力[8]。

2 培养编辑的科学素养,保障科技刊物学术质量提升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编辑需要不断进行学科知识学习,汲取精髓,实现自我能力提升。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一方面系统学习所负责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的参加该学科的学术交流会,参与该学科的科研活动,熟悉和掌握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特性,逐步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和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并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跟相关科研人员广交朋友,经过与其的交流,实现自身素养水平的提高[9-10]。除此之外,编辑应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接受新事物,不断进行新问题的积极探索,本着团队合作精神,用理性地思维来参与刊物出版,努力适应当代科技编辑的高水平工作需求。

3 结论

综上可知,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对于稿源质量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所以,作为科技期刊的相关编辑人员,在不断充实自身素养的同时,需将较多精力投入到优质稿件的组织收集过程当中,在有计划地统筹安排下,实现稿件处理速度的合理提高,尽可能地将稿件刊出周期进行缩短,加大对优秀稿源的吸收力度,与此同时,编辑需努力强化组稿力度,使得科技期刊真正顺应学术发展,充分满足读者需求,实现杂志学术水平的稳步提升[11]。

参考文献

[1]赵粉侠,许易琦.编辑科学素养与期刊学术质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22-25.

[2]李玉红.科技期刊编辑的主动性在稿件初审中的重要作用——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的编辑初审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6):1051-1053.

[3]高宏,张晓冬,张琳琳,游苏宁.从源头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2-144.

[4]王耀,华海清,孔洁,张超,贾佳,.科技期刊编辑对稿件的学术质量初审量化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1):146-149.

[5]何洪英,李家林,朱丹,等.论科学技术期刊论文的编辑初审[J].编辑学报,2007(1):17-19.

[6]王晓宇.关于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质量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1(2):52-53.

[7]刘根林,孙体如.论科技期刊编辑必备的素质[J].编辑学报,2006(10):384-386.

[8]姚明慧.编辑人员素质对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性[J].地震学刊,1999(2):62-66.

[9]黄丽艳,崔京浩.举办学术会议 提升科技期刊水平[J].工程力学,2010(S2):152-156.

编辑技术论文篇8

生物医学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创造、更新和传播,这对医学期刊编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电子网络技术是这种现象的缔造者之一,然而高度发展的文献信息网络技术也给作为知识生产的组织者和传播者的编辑评价文献科学性创新、掌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的脉搏、传播新的有价值的信息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文献信息情报研究已经渗透到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现将文献信息情报研究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1 稿件评价及修改

稿件的评价和编辑修改加工是期刊编辑基本的日常工作[1]。杂志的来稿专业范围很广,反映各个专业领域比较新的科学或技术研究进展。而编辑人员来自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不可能在来稿涉及的每个领域和每个方向有深入的研究,能直接对稿件进行评价和编辑修改。大型专业信息数据库为编辑全面、客观地评价大部分的来稿提供了重要工具,在整个稿件的评价和修改过程中,数据库起到了重要的信息辅助的作用。

1.1 普通来稿查重与查新来稿初步的查重和查新是编辑工

作的基础,是编辑掌握关于该稿件评价的第一手资料,也是进行后续编辑修改加工的重要参考[2]。通过初步的检索,编辑可了解已在其他杂志上发表的与本篇相关、类似、相同的论文,进而评价文章的新颖性、同行研究进展、是否抄袭等。国内文摘型数据库如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的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国外医学专业数据库如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爱思维尔(日svier)的EMbase等收录范围较广且全面,在查找同类论文方面很有优势。

1.2 掌握研究方向较新颖的稿件编辑工作中常遇到同类研究较少的来稿,这种稿件是最得杂志编辑青睐的,但对这种稿件进行评价和编辑加工,对编辑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引文链接知识网络型的全文数据库在辅助编辑评价这类稿件方面,优势比较明显。国内的国家教育部、清华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知网(CNKI),国外的如汤姆森科技的IS1 web of knowledge[含有著名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引文分析],引文和知识单元链接丰富。编辑可以通过引文一方面了解这个研究的整个历史:过去、现在、将来,相关的研究,另一方面通过这些相关链接弥补检索人口时选词和检索策略的不足。经引文和知识单元链接等调整检索策略后可能找到比较多的同类研究,与待审论文进行比对。如没有同类研究,同一主题的不同方向的研究也对稿件的修改和审核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1.3 稿件背景、前沿与讨论部分的编辑加工论文背景、前沿与讨论的质量是文章的可读性的关键,因此是文章的编辑修改的重点和难点。论文的前言及讨论中涉及到研究的背景、前沿问题、相关研究、同类研究等经常需要引用文献,对此部分的编辑修改,编辑需要用上述查找到的相关资料,有针对性地对来稿进行审核、比对和补充,使研究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增加文章的信息含量,增强其严谨性和可读性[3] 。

1.4 突出来稿的特色 在编辑加工中凸显来稿的特色、新颖性,充分挖掘来稿的学术价值,对杂志编辑及来说至关重要。而特色需通过比对才能明确。通过检索相关文献,与相近、相关或相同文献的比对,明确文章的特色,突出描述和充分讨论的问题、重点、文章的新颖处,在随后的编辑修改中将其凸显和补充,可以很大地增强文章应有的学术价值,而且有理有据。

1.5 词语规范词语规范是编辑的重要任务,也是编辑快速

查找专业文献的好帮手。CBM 和PubMed是权威专业信息研究机构的产品,在词语控制和定义方面最为先进和规范,是各个期刊编辑部首选的专业词汇规范来源。PubMed里提供了主题词树状结构表,主题词注释,同义词/曾用词,参照相关等词类的服务,给编辑全面系统地了解专业名词提供了快捷的工具,也为编辑过程中的词语规范打下基础。CBM则与PubMed有很好的兼容性,数据库的设计理念如出一辙,其中英文医学主题词的对照是沟通中英文医学科技文献检索的桥梁。

2 关注学科进展

学术期刊编辑的另一个重要的日常工作是追踪并评价所关注的学科或专题,特别是对各个学科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公共的关键基础研究和技术的跟踪[3]。而且编辑工作除了基本的论文的评价及编辑修改,很多时候如新开栏目或专题常需要编辑撰写关于栏目开辟的短小精干的文章。要达到开篇前的抛砖引玉和篇尾的高度概括、浓缩精华的作用,就需要对某个专题或主题的发展动态比较熟悉。熟悉国内外的重要的专业信息数据库,熟练掌握相关的引文分析型的大型专业信息全文数据库及其文献计量技术,对编辑掌握学科的整体的进展,撰写编辑评论至关重要。

2.1 重视阅读基础和临床综合的国际著名生物医学刊物 医学编辑要把握各个主要生物医学的主题及专题的脉动,需要定期搜索和阅读这些领域主要的期刊和报纸。基础和临床综合的国际著名生物医学刊物的长期定期阅读尤为重要,是形成编辑人员良好的科技新闻敏感性的好读物。这些优秀刊物的文章大都思路清晰、角度和方法独到、信息丰富,尤其问题的背景和前沿的讨论和撰写,通常能让同行全面理解该研究的思想及技术线路,启发同行进一步研究的灵感,也给期刊编辑对期刊栏目的策划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展望。这些都是其他普通刊物难以企及的。文献评价型数据库可提供很好的数据统计资料,帮助编辑科学地选择自己的主要信息来源。比如通过汤姆森科技的分析工具数据库《期刊引用报告(JCR)》,我们可以比对各种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科学地选定需要长期跟踪阅读的优秀刊物范围,再通过结合专家推荐和自己的经验,最终确定跟踪阅读的优秀刊物。比如生物医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可以选择Science、Nature 、C日l、Annu Rev Immunol和Annu Rev Biochem等,而临床研究类的则可以选择N Engl J Med、Lancet、BMJ和JAMA等。

2.2 跟踪阅读国内主要同行优秀品牌杂志 国内优秀同行品牌杂志通常能比较全面、及时地反映国内各个学科的发展现状。编辑对此类杂志的跟踪,能够捕捉国内的最新进展,尤其是有别与其他国家的主要的研究方向。编辑同时把握主要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国际和国内的新进展,对编辑准确评价杂志的来稿的水平有重要的作用。编辑可以通过国内的引文数据库如CNKI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选出优秀专业刊物,也可以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确定定期阅读跟踪的核心品牌期刊。

2.3 关注有特色杂志和新兴杂志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杂志和老杂志新的专题栏目不断出现,编辑保持对这些新事物的关注,及时了解同行的各种新的创意,才能更好地开拓思路,取长补短。几乎所有的大型专业数据库都能提供良好的整刊浏览的功能,甚至可以提供出版集团的检索项目,有些还有新刊出版提醒功能。这些都为编辑定期跟踪研究同行刊物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

2.4 关注学科基本科学指标学科基本科学指标(ESI)是编辑掌握学科热点发展动态的理性指标,同时也可以纠正减少经验性阅读范围所致的偏差,辅助编辑对学科热点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JCR具有优秀信息统计功能,经常就各大学科的主要科学指标的统计情况进行报告。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题,研究潜在课题的ESI,并根据这些统计指标进行选题策划。

转贴于 3 专家或核心作者研究

研究专业领域内专家和潜在核心作者的动态变化研究也是学术期刊编辑很重要的工作,对提高期刊的审稿质量,从根本上改善期刊的稿源质量,密切与编委作者读者的联系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的文献信息调查在跟踪研究优秀专家和作者中起核心作用。

3.1 确定研究策略 编辑根据杂志的专业和区域性质,确定调查研究的预方案,初步检索某一领域的专家和核心作者,与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联系提供的文献信息比对,明确各个专业本区域专家作者的水平是国际、国内领先还是区内领先。以此来明确查找主要的文献信息检索源是国外数据库还是国内数据库,甚至明确检索的主要刊物级别。最后根据检索结果评价本区域的某专业专家,作者在国际、部级优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及其研究方向。

3.2 信息数据库选择PubMed提供的检索项目比较多,在著者、科研机构研究方面提供的检索项目比较完善。汤姆森科技的JCR则能提供更准确的著者、科研机构评价信息。CNKI是国.内能够提供著者科研机构和来源文献等组合检索比较方便的全文数据库。可以选择CNKI的专业数据子库,其检索项比综合跨库检索界面齐全,导航功能非常好,比较适合进行一定目的的情报搜索工作,尤其是核心作者、科研机构的确定。也可以选择综合跨库检索,其特点是链接非常丰富,检索结果全面准确可靠。国内外的专利和科技成果数据库则能提供关于研究对象的实用技术和成果的资料,是评价研究对象的很重要的方面。

3.3 信息综合与评价综合检索结果,明确核心专家和作者,进一步阅读和分析他们的文献材料,从中挑选论文总体选题结构合理完善、写作水平高的专家和作者,作为编辑跟踪、联系的重点。我们在实际联系中也证实了我们的专家作者的调查分析的结果,这些专家作者对杂志的发展很有兴趣和见地,是编辑部最重要的审稿、咨询力量,编辑部也借此掌握了比较优秀的稿源[4]。

4 栏目策划

新栏目的组织和策划是体现杂志整体编辑水平的重要指标,需要编辑长期跟踪专业各种文献信息的发展动态,从中捕捉整体重要学科的主题或专题,并进行深入的文献专题调查,咨询调查相关专家的意见,讨论可行性后,再进行具体的策划、组织和约稿[5]。

4.1 选题酝酿综合的文献信息调查研究贯穿整个栏目的策划过程中,是编辑自始至终的主要的技术和知识的信息来源。

国际会议的综合报道、各大核心报刊的述评文章和年度约稿、卫生管理类的主题述评、专业情报类杂志、JCR的专题追踪服务在选题中通常起比较大的作用。

4.2 获取专家支持与合作编辑在酝酿和充分准备资料和选题后,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定下目标主题,策划、组织和实施栏目写作的内容、风格和体裁。专家的咨询和支持在杂志栏目策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这些栏目的策划者,也是栏目论文的具体撰写者。编辑需要与专家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才可能把栏目的宗旨和意图实现得充分与完美。

4.3 听取广泛的反馈好的栏目拥有较多的忠实读者,这些读者往往对栏目关注度较高。编辑在栏目出版的初期广泛征求读者的意见,对进一步提高栏目的水平,完善栏目的主题非常重要。优秀栏目的策划、实施和出版,通常可以很好地突出杂志的品位与主题,拓宽和吸纳优秀稿源,同时增进与专家、优秀作者和读者的互动联系 。

5 会议组织

学术会议是专家云集、各种学术思想碰撞交流、最新研究进展的平台。越来越多的杂志积极地参与到学术会议的报道和组织中。期刊编辑的文献信息情报研究,尤其是会议论文研究在其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5.1 跟踪各大专业国际会议报道大部分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和全国会议都定期举行,而且都有了比较长的历史,研究相关专业领域的国际会议论文和全国会议论文,是编辑快捷地掌握某个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全面而系统的动态发展历程的好办法。ISI Proceeding、万方数据的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库等是比较常用的国际会议和国内会议论文检索数据库。

5.2 直接参与和报道学术会议选择性地直接参加主要的学术会议能获取更多全面的相关学科的动态信息。对编辑而言,是更直接获取会议专题讨论的良好机会,同时也能广交学术界的朋友,联系更多、更新、更好的稿源,扩大杂志的影响力。Medicalconference.com是预告全球范围内的医学会议的信息网站,通用的信息搜索引擎如google也可以很方便地检索到相关会议的信息。

5.3 组织学术会议组织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是品牌杂志很重要的竞争策略,也是一个杂志综合影响力的标志。成功的会议组织往往更需要杂志较强的影响力和与著名专家学者的密切联系。常规综合的情报分析技术则可以为编辑提供关于会议主题、背景信息资料、专家的组织等的重要的信息辅助。

6 读者研究

最终评价和检验杂志的质量和价值的是杂志的读者,加强读者研究,同时也能让编辑及时地掌握杂志的论文质量和影响。引文研究、点击和下载统计等网络信息技术和情报分析功能较好的大型信息数据库让编辑更好、更快地了解读者使用本刊的情况。传统的方法,比如相同或不同领域专家座谈,在校博、硕士研究生调查,基层读者调查等,能调查研究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读者对杂志论文不同的需求。杂志可以据此增加和调整栏目和专题,更好地服务于读者的信息和知识更新需求。

7 结语

文献信息情报分析已经渗透在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每一天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充分运用广泛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各种不同文献信息情报分析技术,能让科技期刊编辑获取广泛和最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支持,也能让编辑出版的期刊在种类和数量众多的期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品位和特色。

参 考文献

1 刘东信.养成能提高编辑技能的一种好习惯:文献检索与查阅[J].编辑学报,2007,19(3):231~232

2 朱红梅,张大志,游苏宁,等.医学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素质及其培养[J].编辑学报,2007,19(3):228~229

3 Bruce PS,刘季蓉.医学期刊编辑的全球网络[J].编辑学报,1997,9(3):184~185

推荐期刊
  • 编辑之友
    刊号:14-1066/G2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编辑学刊
    刊号:31-1116/G2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中国编辑
    刊号:11-4795/G2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编辑学报
    刊号:11-2493/G3
    级别:CSSCI南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