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交流沟通机制8篇

时间:2023-07-24 09:23:34

交流沟通机制

交流沟通机制篇1

关键词: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本文中所研究的污水处理厂位于江苏省某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下文简称污水厂)总设计处理能力为每日8万吨,污水厂的设计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污水主要来自科学园、大学城、科学园研发区(内含工业污水),服务面积50多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40万人。该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日处理能力4万吨,2008年初工艺调试成功。污水厂所处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15.7℃,年平均降雨117天,降雨量1106.5毫米。

表1 污水厂进、出水水质水质指标

本污水厂采用的工艺为DE型氧化沟,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氧化沟按照不同的运行方式可分为连续工作式、交替工作式和半交替工作式等三大类型。连续式氧化沟进、出水流向不变,氧化沟只作曝气池使用,系统设有二沉池,常见的有卡鲁塞尔氧化沟、帕斯韦尔氧化沟等;交替工作氧化沟是在不同时段,氧化沟系统的一部分交替轮流作为沉淀池,不需要单独设立二沉淀,常见的有三沟式氧化沟(T型氧化沟);半交替工作氧化沟系统设有二沉池,使曝气池和沉淀完全分开,故能连续式工作,同时可根据要求,氧化沟又可分段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具有交替工作运行的特点,常见的有DE型氧化沟[1]。

图1 污水厂工艺流程图

经过统计本污水厂2008年06月~2010年06月进、出水中BOD5、COD、SS、NH3-N、TN、TP的情况,结论如表3中所示,经过半交替式工艺(厌氧池+DE氧化沟+二沉池)处理城市污水的达标率为100%,BOD5、COD、SS、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51%、84.18%、91.31%、89.19%、59.15%、67.15%,由数据可以推断半交替式工艺具有较高的去除有机物、悬浮物、NH3-N的功能,同时也能对水中TN、TP有较高的去除能力,本污水厂的去除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与交替运行时序的设置有很大关系。从理论上讲,C/N≥2.86就能进行脱氮,C/P>17才能满足生物除磷要求,在此时间段本厂BOD5/COD、BOD/TN、BOD/TP的平均值分别为0.364、1.86、22.79,显然,污水厂的进厂水中碳源较少,在此种情况下,适当增加缺氧段运行时间,以及修改交替模式(将第二段均设置成硝化反应状态)、调整水停留时间以及外回流量等就可以提高脱氮、除磷的去除率。

表3 污水厂2008.06~2010.06期间水质统计分析情况

2、DE型(交替)氧化沟生物脱氮和除磷机理

DE型氧化沟的生物脱氮功能是通过特殊的运行方式,利用逻辑程控系统使污水交替进入氧化沟,并利用曝气转刷或曝气机来控制溶解氧的浓度,使硝化和反硝化在沟中交替发生,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氧化沟中部分活性污泥絮体内外层存在浓度梯度,活性污泥絮体表层,由于氧的存在而进行氨的氧化反应,污泥絮体内层的溶解氧逐渐下降,此中环境下进行反硝化反应,最典型的同时硝化反硝化工艺就是氧化沟[2];氧化沟前设置了厌氧池,从二沉池至厌氧池的回流污泥中存在NO3-、NO2-,在厌氧条件下,以NO3-、NO2-为电子受体,以NH4+为电子供体将氨转化为N2[3],此种厌氧氨氧化脱氮模式可能对本工艺脱氮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还需进一步实验研究才能确定。

对于生物除磷,由于聚磷菌好氧吸磷比厌氧释磷要多,因此污水中的磷通过排放富磷剩余污泥来去除,双沟式氧化沟工艺也正是此原理,通过在氧化沟前加厌氧池,达到除磷的目的[2];缺氧环境中以硝酸盐取代氧气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吸磷,硝酸盐被还原为氮气而得以去除,达到同时除磷和脱氮双重目的[4],反硝化除磷技术是否在本污水厂除磷过程中发挥作用,仍需更深入研究证实。

3、运行时序

图2 污水厂工艺流程图

本污水厂DE氧化沟系统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污水进入氧化沟前端的厌氧池,经配水井的切换,两条沟交替出水,再此过程中营造出厌氧、好氧区和缺氧区,且不存在污泥回流。DE型氧化沟生物的运行程序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运行周期(4~8h)与运行程序,同时重新组合厌氧池等池体在工艺中分布顺序就可得到不同的脱氮除磷效果,结合进厂污水的特性,组合合适的操作程序(双沟式氧化沟操作模式可以在4种最基本的模式基础上扩展,开发出具有多种交替程序和组合模式),本污水厂运行时序如下:

1段:历时105分钟。污水进入沟I,沟I中搅拌机转动,使悬浮污泥和污水充分混合,沟I处于缺氧状况,缺氧对于反硝化反应很重要,反硝化反应使硝酸氮转换成自由态的氮,同时在沟中,大量的有机物被除去,沟I出来的水进入沟II。在沟II,污水处于好氧状态,转刷的快速运转为生物反应、有机物氧化、由生物群进行的硝化和大量磷吸收,提供了所需氧气。同时,沟II的自动堰开启,使经处理的污水连续排入沉淀池。在沟II,有溶解氧控制转刷的操作,当溶解氧浓度达到设定数值时,部份转刷停止运转,减少了能量消耗。2段:历时15分钟。,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污水进入沟II,沟II进行反硝化,同时污水分别流往沟I,沟I进行硝化反应。污水从沟II排放到沉淀池。3段:历时105分钟。污水进入沟II,沟II进行反硝化,污水流往沟I,进行硝化反应,沟I的自动堰开启,污水从沟I排放到沉淀池。4段: 历时15分钟,在4段,氧化沟的操作与2段相同,但污水从沟I排放。在此交替缺/好氧环境中会出现溶解氧浓度梯度,局部环境进行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有可能30%~50%的脱氮由于同时反硝化而完成[5];反硝化除磷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通常采用水力停留时间确定厌氧池容积,通常厌氧池中水力停留时间为0.5~1.0hr左右,一般规定最少不低于0.75h,回流污泥量与停留时间成正比,同时厌氧污泥量占反应池总污泥量的比值不低于10%,才能有较好的除磷效果[6]。,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在这个运行时序中,1、3两个阶段是主反应,主要通过相互切换,达到不用内回流就可以具有较高脱氮效率;2、4是过渡段,主要作用是使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含有较高的溶解氧,保证二沉池不会出现厌氧池反硝化造成污泥上浮。在时间分配上,一般好氧时段占56%,缺氧时段占44%的情况下,脱氮效率较高。如果改变1、2、3、4时段的时间,从而改变缺氧时段所占比重,就可以设计成多种适应脱氮要求的工艺;当脱氮效率要求不高时,缺氧时段比值较低时,加长2、3段时间可以实现;按照以往经验,在8h周期的控制时序中2、3段时间最少需要30min,才能保证出水[6]。

刘俊新,王宝贞等人通过调节转刷的充氧能力可使氧化沟内形成好氧段和缺氧段,当缺氧段的容积占氧化沟总容积的45%~55%时,总氮去除率高于90%。通过加入厌氧池,可提高氧化沟的除磷效率[7]。

本污水厂厌氧生物选择池内配有推流搅拌器,以防止污泥沉积。二个氧化沟相互连通,串联运行,可交替进、出水,沟内曝气转刷高速运行时曝气充氧,低速运行时只推动水流,不充氧。,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通过两沟内转刷交替处于高速和低速运行,则两沟交替处于缺氧和好氧状态,同时,氧化沟内还设置了推流搅拌器,主要起到推流作用。污水由厌氧池至二沉池的过程中,经历了厌氧、交替好氧/缺氧、沉淀的工况,经过微生物生化反应达到脱氮除磷的功能,具体交替工况如表2所示:(注:——进水、——出水、——搅拌器运行、——低速运行、——高速运行)

表2 污水厂半交替工况运行模式

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在实质上是一个连续流活性污泥系统,但是具有按时间顺序交替切换运行状态的特点。常规活性污泥法中污水按空间顺序依次在各个反应器(区)中完成好氧、缺氧(厌氧)和沉淀等处理过程。而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中,分别处于好氧、缺氧或沉淀等运行状态的各个氧化沟,按规定的周期相互切换运行状态。适当控制各周期长短与比例以及其运行条件,就可达到要求的处理目的。这种工艺上的灵活性使系统优化比较容易实现,应用微机自动控制运行也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

现有的交替模式工艺有交替式氧化沟、UNITANK工艺、SBR系列工艺以及近年来新开发的相关具有交替模式的工艺等。一般情况,交替工艺利用都具有2组以上池体组成;均可以至少2点以上交替进、出水;生化池池体均能交替组合进行好氧/缺氧/厌氧/沉淀工况处理污水;基本上不需增加泵作为内回流系统动力,只需要控制闸门的开/关就可以达到污泥回流。

污水通过进水闸门控制,按时序分别进入交替廊道,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运行周期。,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交替工况运行中曝气系统、推流搅拌设备、闸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曝气系统根据工艺不同可选表曝机类似系列曝气设备和鼓风机房—曝气管路系统等鼓风曝气系统;推流搅拌设备可选主要有:推流器、搅拌器、推流搅拌器等;闸门最好能选用开启速度快的设备。,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崔志峰等人提出了交替式(曝气—沉淀一体化)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该工艺已在新疆阿克苏污水处理厂、密云县污水处理厂、山东日照市东区污水处理厂等成功投入使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8]。佛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采用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具有占地省、土建费用低、运转灵活、管理方便、运营费用低等独特的优点,尤其适合在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应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替代其它活性污泥法[9]。

通过对江苏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DE型氧化沟工艺运行情况分析,深入分析研究了相关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的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总结出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去除有机物、悬浮物、TN、TP的功能,针对不同地区进水水质存在差异的情况,只需要设置合适的运行时序、调整交替模式就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应标准;该工艺还具有节能、控制灵活、占地省等特点;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下,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污水厂需要升级改造,完全可以利用原有的构筑物,将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做为现有污水厂升级改造的首选工艺。

参考文献:

[1]娄金生,谢水波,何少华等,生物脱氮除磷原理与应用[M],国防科学大学出版社,2002,141

[2]邓荣森,氧化沟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3

[3]孙洪伟,彭永臻,王淑莹等,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演变、机理及研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39(1)7-11

[4]万金保,王建永,反硝化除磷理论及运用现状[J],水处理技术,2008,34(3)7-10

[5]王诚信,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生物脱氮磷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1990,6(6),56-60

[6]周雹,活性污泥工艺简明原理及设计计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1-168

[7]刘俊新,王宝贞,J.W.vanGroenestijin等,采用氧化沟从城市污水中去除氮和磷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30(5)36-40

[8]崔志峰,王凯军等,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9)56-58

[9]陈贻龙,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工程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4(1),40-45

交流沟通机制篇2

关键词: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本文中所研究的污水处理厂位于江苏省某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下文简称污水厂)总设计处理能力为每日8万吨,污水厂的设计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污水主要来自科学园、大学城、科学园研发区(内含工业污水),服务面积50多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40万人。该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日处理能力4万吨,2008年初工艺调试成功。污水厂所处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15.7℃,年平均降雨117天,降雨量1106.5毫米。

表1 污水厂进、出水水质水质指标

本污水厂采用的工艺为DE型氧化沟,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氧化沟按照不同的运行方式可分为连续工作式、交替工作式和半交替工作式等三大类型。连续式氧化沟进、出水流向不变,氧化沟只作曝气池使用,系统设有二沉池,常见的有卡鲁塞尔氧化沟、帕斯韦尔氧化沟等;交替工作氧化沟是在不同时段,氧化沟系统的一部分交替轮流作为沉淀池,不需要单独设立二沉淀,常见的有三沟式氧化沟(T型氧化沟);半交替工作氧化沟系统设有二沉池,使曝气池和沉淀完全分开,故能连续式工作,同时可根据要求,氧化沟又可分段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具有交替工作运行的特点,常见的有DE型氧化沟[1]。

图1 污水厂工艺流程图

经过统计本污水厂2008年06月~2010年06月进、出水中BOD5、COD、SS、NH3-N、TN、TP的情况,结论如表3中所示,经过半交替式工艺(厌氧池+DE氧化沟+二沉池)处理城市污水的达标率为100%,BOD5、COD、SS、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51%、84.18%、91.31%、89.19%、59.15%、67.15%,由数据可以推断半交替式工艺具有较高的去除有机物、悬浮物、NH3-N的功能,同时也能对水中TN、TP有较高的去除能力,本污水厂的去除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与交替运行时序的设置有很大关系。从理论上讲,C/N≥2.86就能进行脱氮,C/P>17才能满足生物除磷要求,在此时间段本厂BOD5/COD、BOD/TN、BOD/TP的平均值分别为0.364、1.86、22.79,显然,污水厂的进厂水中碳源较少,在此种情况下,适当增加缺氧段运行时间,以及修改交替模式(将第二段均设置成硝化反应状态)、调整水停留时间以及外回流量等就可以提高脱氮、除磷的去除率。

表3 污水厂2008.06~2010.06期间水质统计分析情况

2、DE型(交替)氧化沟生物脱氮和除磷机理

DE型氧化沟的生物脱氮功能是通过特殊的运行方式,利用逻辑程控系统使污水交替进入氧化沟,并利用曝气转刷或曝气机来控制溶解氧的浓度,使硝化和反硝化在沟中交替发生,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氧化沟中部分活性污泥絮体内外层存在浓度梯度,活性污泥絮体表层,由于氧的存在而进行氨的氧化反应,污泥絮体内层的溶解氧逐渐下降,此中环境下进行反硝化反应,最典型的同时硝化反硝化工艺就是氧化沟[2];氧化沟前设置了厌氧池,从二沉池至厌氧池的回流污泥中存在NO3-、NO2-,在厌氧条件下,以NO3-、NO2-为电子受体,以NH4+为电子供体将氨转化为N2[3],此种厌氧氨氧化脱氮模式可能对本工艺脱氮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还需进一步实验研究才能确定。

对于生物除磷,由于聚磷菌好氧吸磷比厌氧释磷要多,因此污水中的磷通过排放富磷剩余污泥来去除,双沟式氧化沟工艺也正是此原理,通过在氧化沟前加厌氧池,达到除磷的目的[2];缺氧环境中以硝酸盐取代氧气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吸磷,硝酸盐被还原为氮气而得以去除,达到同时除磷和脱氮双重目的[4],反硝化除磷技术是否在本污水厂除磷过程中发挥作用,仍需更深入研究证实。

3、运行时序

图2 污水厂工艺流程图

本污水厂DE氧化沟系统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污水进入氧化沟前端的厌氧池,经配水井的切换,两条沟交替出水,再此过程中营造出厌氧、好氧区和缺氧区,且不存在污泥回流。DE型氧化沟生物的运行程序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运行周期(4~8h)与运行程序,同时重新组合厌氧池等池体在工艺中分布顺序就可得到不同的脱氮除磷效果,结合进厂污水的特性,组合合适的操作程序(双沟式氧化沟操作模式可以在4种最基本的模式基础上扩展,开发出具有多种交替程序和组合模式),本污水厂运行时序如下:

1段:历时105分钟。污水进入沟I,沟I中搅拌机转动,使悬浮污泥和污水充分混合,沟I处于缺氧状况,缺氧对于反硝化反应很重要,反硝化反应使硝酸氮转换成自由态的氮,同时在沟中,大量的有机物被除去,沟I出来的水进入沟II。在沟II,污水处于好氧状态,转刷的快速运转为生物反应、有机物氧化、由生物群进行的硝化和大量磷吸收,提供了所需氧气。同时,沟II的自动堰开启,使经处理的污水连续排入沉淀池。在沟II,有溶解氧控制转刷的操作,当溶解氧浓度达到设定数值时,部份转刷停止运转,减少了能量消耗。2段:历时15分钟。,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污水进入沟II,沟II进行反硝化,同时污水分别流往沟I,沟I进行硝化反应。污水从沟II排放到沉淀池。3段:历时105分钟。污水进入沟II,沟II进行反硝化,污水流往沟I,进行硝化反应,沟I的自动堰开启,污水从沟I排放到沉淀池。4段: 历时15分钟,在4段,氧化沟的操作与2段相同,但污水从沟I排放。在此交替缺/好氧环境中会出现溶解氧浓度梯度,局部环境进行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有可能30%~50%的脱氮由于同时反硝化而完成[5];反硝化除磷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通常采用水力停留时间确定厌氧池容积,通常厌氧池中水力停留时间为0.5~1.0hr左右,一般规定最少不低于0.75h,回流污泥量与停留时间成正比,同时厌氧污泥量占反应池总污泥量的比值不低于10%,才能有较好的除磷效果[6]。,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在这个运行时序中,1、3两个阶段是主反应,主要通过相互切换,达到不用内回流就可以具有较高脱氮效率;2、4是过渡段,主要作用是使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含有较高的溶解氧,保证二沉池不会出现厌氧池反硝化造成污泥上浮。在时间分配上,一般好氧时段占56%,缺氧时段占44%的情况下,脱氮效率较高。如果改变1、2、3、4时段的时间,从而改变缺氧时段所占比重,就可以设计成多种适应脱氮要求的工艺;当脱氮效率要求不高时,缺氧时段比值较低时,加长2、3段时间可以实现;按照以往经验,在8h周期的控制时序中2、3段时间最少需要30min,才能保证出水[6]。

刘俊新,王宝贞等人通过调节转刷的充氧能力可使氧化沟内形成好氧段和缺氧段,当缺氧段的容积占氧化沟总容积的45%~55%时,总氮去除率高于90%。通过加入厌氧池,可提高氧化沟的除磷效率[7]。

本污水厂厌氧生物选择池内配有推流搅拌器,以防止污泥沉积。二个氧化沟相互连通,串联运行,可交替进、出水,沟内曝气转刷高速运行时曝气充氧,低速运行时只推动水流,不充氧。,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通过两沟内转刷交替处于高速和低速运行,则两沟交替处于缺氧和好氧状态,同时,氧化沟内还设置了推流搅拌器,主要起到推流作用。污水由厌氧池至二沉池的过程中,经历了厌氧、交替好氧/缺氧、沉淀的工况,经过微生物生化反应达到脱氮除磷的功能,具体交替工况如表2所示:(注:——进水、——出水、——搅拌器运行、——低速运行、——高速运行)

表2 污水厂半交替工况运行模式

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在实质上是一个连续流活性污泥系统,但是具有按时间顺序交替切换运行状态的特点。常规活性污泥法中污水按空间顺序依次在各个反应器(区)中完成好氧、缺氧(厌氧)和沉淀等处理过程。而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中,分别处于好氧、缺氧或沉淀等运行状态的各个氧化沟,按规定的周期相互切换运行状态。适当控制各周期长短与比例以及其运行条件,就可达到要求的处理目的。这种工艺上的灵活性使系统优化比较容易实现,应用微机自动控制运行也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

现有的交替模式工艺有交替式氧化沟、UNITANK工艺、SBR系列工艺以及近年来新开发的相关具有交替模式的工艺等。一般情况,交替工艺利用都具有2组以上池体组成;均可以至少2点以上交替进、出水;生化池池体均能交替组合进行好氧/缺氧/厌氧/沉淀工况处理污水;基本上不需增加泵作为内回流系统动力,只需要控制闸门的开/关就可以达到污泥回流。

污水通过进水闸门控制,按时序分别进入交替廊道,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运行周期。,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交替工况运行中曝气系统、推流搅拌设备、闸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曝气系统根据工艺不同可选表曝机类似系列曝气设备和鼓风机房—曝气管路系统等鼓风曝气系统;推流搅拌设备可选主要有:推流器、搅拌器、推流搅拌器等;闸门最好能选用开启速度快的设备。,DE型氧化沟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升级改造节能。

崔志峰等人提出了交替式(曝气—沉淀一体化)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该工艺已在新疆阿克苏污水处理厂、密云县污水处理厂、山东日照市东区污水处理厂等成功投入使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8]。佛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采用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具有占地省、土建费用低、运转灵活、管理方便、运营费用低等独特的优点,尤其适合在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应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替代其它活性污泥法[9]。

通过对江苏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DE型氧化沟工艺运行情况分析,深入分析研究了相关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的机理、运行时序、交替模式,总结出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去除有机物、悬浮物、TN、TP的功能,针对不同地区进水水质存在差异的情况,只需要设置合适的运行时序、调整交替模式就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应标准;该工艺还具有节能、控制灵活、占地省等特点;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下,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污水厂需要升级改造,完全可以利用原有的构筑物,将交替式污水处理技术做为现有污水厂升级改造的首选工艺。

参考文献:

[1]娄金生,谢水波,何少华等,生物脱氮除磷原理与应用[M],国防科学大学出版社,2002,141

[2]邓荣森,氧化沟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3

[3]孙洪伟,彭永臻,王淑莹等,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演变、机理及研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39(1)7-11

[4]万金保,王建永,反硝化除磷理论及运用现状[J],水处理技术,2008,34(3)7-10

[5]王诚信,交替独立运行氧化沟生物脱氮磷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1990,6(6),56-60

[6]周雹,活性污泥工艺简明原理及设计计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1-168

[7]刘俊新,王宝贞,J.W.vanGroenestijin等,采用氧化沟从城市污水中去除氮和磷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30(5)36-40

[8]崔志峰,王凯军等,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9)56-58

[9]陈贻龙,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工程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4(1),40-45

交流沟通机制篇3

【关键词】高校 危机管理 危机沟通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33-01

危机沟通涉及到学生、教师等高校主要组成人员,也涉及到学生家长、媒体等高校之外的人员,同时,政府部门在危机过程中也起到决策和控制事态的作用。所以,对于高校而言,在危机沟通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和沟通途径,从而达到最好的消除危机的效果。

一、危机管理的目标与作用

1.危机管理的目标

有效地解决危机事件是危机沟通的首要目标,而危机沟通的过程是危机处理的关键环节,高校危机沟通包括危机事件处理中和危机处理后的沟通管理。按照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jesster提出的著名的危机沟通“三T”原则,危机沟通要遵循以下三步来进行:首先,以我为主提供相关的情况;其次,提供全部的情况;最后,尽快提供相关的情况。他认为通过这种沟通能有效完成对危机事件的处理,避免由于小道消息流窜,流言四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这样就会不利于危机事件的有效解决处理。

2.危机沟通的作用

沟通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危机沟通是组织在消除危机的过程中利用一切有助于危机消除的手段进行信息、思想的交流和情感、价值观的相互传递。通过这些信息的互动和交换,组织可以与公众之间建立一种双向交流的机制,这种机制便于对危机的形成过程和根源进行详细的了解,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能够使大众更直观、简捷的了解危机的状况和发展态势,促进公众与决策者之间的交流和信任,以便于增加在危机解决中的相互理解;另外,这种直观的交流,更有利于决策者了解群众的困惑和不解,减少了间接传话的易变性,从而更有利于双方消除误会,互相合作,更好地达到危机消除的结果。对于高校爆发危机的处理,在处理原则上要紧紧地把握住即时、诚实、负责、展现同情心、信息一致性这五个特点,尽最大可能的将危机消除,而且不造成任何的负面效果,使公众满意。[1]

二、针对利益相关者的沟通

对于和危机管理事件相关的群体,应该结合不同的利益情况,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进行沟通。对于学校内部的职工,学生等学校内部公众,应该做好充分的工作,缓解学校内部的矛盾;对于新闻传播媒体、外部公众,应该从他们不同的利益信息需求出发,将其心目中的不良影响进行彻底的改变。本文对学校及其和主要利益有关的群体进行内容、途径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的归纳总结。

1.与校内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沟通

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危机进行处理时,危机管理机构首先要进行全面的沟通协调,这样更有利于做出更好的决策,也有利于行动上的统一。否则,没有整体统一的力量实现对危机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很容易造成混乱局面的出现。信息沟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与校内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确认危机爆发之后,危机管理小组应该及时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及时的向在校的教职工和学生通报危机的相关进展,通过让师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危机正在被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解决来控制危机的继续扩大,为消除危机延缓时间。同时,这种手段也有利于消除师生的恐慌心理,稳定师生的情绪,有利于减少危机的蔓延和扩大化,增强师生与组织的沟通,便于问题的解决。同时,高校的相关部门还要加强纪律管理,防止谣言或者小道消息传播造成的不良影响产生。

在与学校师生进行沟通时需要把握几个原则:(1)迅速及时。在消息进行传播之前,学校的师生就应该对危机的情况进行彻底透彻的了解,把信息进行合理的划分,不论危机是什么情况,师生都有知道真相的权利。(2)多了解。向师生尽可能传递更多的信息,让他们知道事实的真相。(3)提供机会。让师生更多的参与到危机处理之中来,让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师生和学校的行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2.加强与主管和相关部门的沟通

有效的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对危机的解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级的态度和措施无疑会加快危机的解决,同时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发展。所以,在危机发生后,高校的相关负责人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地将危机的情况报告给上一级部门,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必要时请求上级部门给予帮助,不断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揭露危机事件的真相。如果危机的情况比较严重,还可以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求助的申请,在资源上为处理危机做出保证。

3.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学生家长在危机事件中既可以扮演调节者,也可以扮演怂恿者,这就要看高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力度。向学生家长提供真实可靠的学校信息是解决高校危机,争取家长帮助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尊重学生家长知情权的表现,有利于家长与学校之间形成相互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在长期不断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中形成的,家长的态度在危机的解决中扮演者不可小觑的角色,但是如果等到危机出现了才意识到需要沟通与交流,其效果往往难遂人愿。因此,学校领导要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与家长不间断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面对学校发生的危机,及时有效的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详细了解事件的进展,或者采取其它有效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尽可能多的情况。通过不断的交流沟通,减少家长对事件的抱怨,从根本上得到家长的支持。对于受害者的家长或亲属,管理小组要及时进行慰问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受害者家中遇到的困难。

4.积极与媒体交流

媒体的正确引导和报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危机事件的解决。因此,在高校危机出现以后一定要积极地寻求和媒体的合作,与媒体保持密切的联系,多向媒体透露和公开关于解决危机的正面消息,主动地寻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专业网站和门户网站等媒体,通过媒体对信息的传播,让公众了解危机的真相,防止出现更加严重的潜伏危机。

5.及时的进行信息公告

交流沟通机制篇4

    谈到报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之前的研究者往往更多是聚焦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个具体模块,而忽略了企业的沟通机制,尤其是内部沟通机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对报业内部沟通机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及内部沟通机制的提升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企业内部沟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是一门沟通的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讲,沟通就是管理的本质。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企业的沟通分为外部沟通和内部沟通。内部沟通是企业提高效率和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以强有力的企业内部沟通网络及时、准确、精要地将企业的目标及由此产生的具体措施与员工分享,以获得他们的理解、认可与支持。而作为企业管理核心之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是直接以一刻也离不开沟通的人为管理对象,可以说沟通尤其是企业内部沟通状况,直接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败,也对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否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沟通的功能从管理的角度看主要有交流、协调、激励、控制等作用,主要表现在:

    1.交流功能

    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将能有效地整合情感要素,充分尊重员工的感情需求,使员工能够达成精神层面的充分交流,以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行为的位置和心态的位置,从而在员工内心深处激发起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创造一种良好、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推动企业文化的形成。而这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2.协调功能

    良好的内部沟通有助于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首先,通过有效的沟通,人力资源参与组织战略的形成。其次,有效沟通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再次良好沟通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

    3.激励功能

    沟通激励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非薪酬激励。良好的内部沟通,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有着较高的员工参与度,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满意度,减少人才流失。此外沟通还是绩效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管理工具,它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结果的运用。可以说绩效管理就是上下级间就绩效目标的设定及实现而进行的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

    4.控制功能

    内部沟通是组织内部各层级之间信息流通的重要手段。通过申诉、举报等方式,企业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形成一种无形的机制,对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实现内部控制功能。员工有了发表自己意见的正式途径,也有利于员工的心理健康。

    二、企业内部沟通的种类和形式

    企业内部沟通根据传播的方向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根据传播媒介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从沟通的有效性上分,沟通可以分为有效沟通和无效沟通;从管理角度分,沟通可分为战略型沟通和战术型沟通;从沟通的广泛性上分,沟通可以分为个人沟通和群体沟通等。

    目前企业内部沟通常见的形式有:

    1.面对面交流 。面对面交流是最常见的沟通交流方式,上下级之间布置、报告工作,同事之间沟通协调问题,经常都采用这种方式。

    2.电话。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借助电话这一传播工具进行的有声交流方式

    3.会议。定期不定期的举行会议是内部沟通的重要方式。

    4.文件。公司下发有关文件是典型的下行沟通。对于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或者需要员工共同遵守的文件,必须与员工进行彻底沟通,确保执行到位。

    5.业务报告。报告无论是口头上的还是书面上形成文字的,都属上行沟通,一般需要批复或口头上给予反馈,从而形成上下信息交流上的互动。

    6.内部报刊。很多企业都通过办内部报刊来增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7.举办各种活动。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各种劳动竞赛、讲座、专题培训等,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与员工及同事之间的沟通。

    8.内部办公系统、电子论坛、即时通讯系统。这些电子交流平台在方便办公的同时,也使内部沟通和员工交流更加便捷和顺畅,节约了沟通成本。

    除了上述形式的沟通之外,对于非语言沟通也应引起我们重视,比如面对面交流时的双方的穿着、举止及其相关礼仪也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企业管理过程的效果。此外,员工对办公环境、工作气氛的感受,其实也是一种沟通。

    三、报业内部沟通机制提升的对策及思路

    我国报业作为一门行业和产业,具有其特殊性。它脱胎于事业单位体制,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内部经营体制的改革,如自办发行、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等。1996年1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挂牌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报业集团,标志着中国报业进入集团化经营时代。随着报业集团化经营的发展,通过自主发展和兼并重组等方式,报业集团的规模越来越大,内设机构和下属单位增多,容易造成内部条块分割严重,内部沟通不畅,交易成本上升。为有效提升内部沟通,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沟通标准

    任何的沟通只有在有了标准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而衡量任何沟通活动的意义,都会最终追溯到企业的战略和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媒介形态的不断出现和发展,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发展迅猛,传统报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很多单位薪酬待遇相对下降,导致员工的士气受到打击,容易产生一些消极和低落情绪,优秀人才流失现象加剧。在此情况下,通过令员工聚焦于集团的目标,集团可以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起以目标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从这个方面来说,企业必须首先要构建好自身的业绩管理体系,通过设置明确、科学的业绩目标,用以指导企业行为,包括沟通行为。

    2.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如果组织机构过于庞大,中间层次太多,那么,信息从最高决策传递到下属单位不仅容易产生信息的失真,而且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影响信息的及时性和沟通效率。有的学者统计,如果一个信息在高层管理者那里的正确性是100%,到了信息的接受者手里可能只剩下20%的正确性。为此需要加大力度,对报业内部行政、采编及经营单位的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尽可能减少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从而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减少沟通壁垒和障碍。

    3.强化内部培训

    强化培训是为了在企业的内部构建一种统一的沟通风格和行为模式,减少因沟通形式不一而造成的摩擦。通过培训可以将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固定下来,形成大家一说出口就能被理解的企业话语。参照GE等跨国企业的做法,目前国内的华为、腾讯等公司,都组建了企业大学或学院,负责对员工进行各种培训。通过这些培训,一方面让企业管理人员学习必要的管理技能、业务技能、沟通技能等;另一方面也统一了大家的意识和管理理念,为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与执行奠定良好基础。

    4.健全内部沟通渠道,完善反馈机制

    尤其要重视网络等新的传播手段和沟通渠道的作用。此外一些以前不受重视的非正式沟通,如今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比如现在所流行的柔性沟通是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沟通活动,更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 此外,企业还应注重沟通反馈机制的建立,使自上而下的沟通和自下而上的沟通达到平衡。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从新员工进入公司到被任用、从员工成长到期间的异动、乃至离职,沟通可以随着员工的系列变迁过程细分为“入职前沟通、岗前培训沟通、试用期间沟通、转正沟通、调岗沟通、定期考核沟通、离职面谈、离职后沟通管理”等八个方面,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员工成长沟通管理体系,以改善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公司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5.积极应对员工队伍多元化带来的影响

    在报业转型过程中,人才的需求结构与原有业务格局和人才结构反差较大,原本不受重视的经营管理、技术开发、财务管理、审计、法律等人才需求空前旺盛,但这些人才恰恰是集团短缺的人才。为了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员工队伍所产生的能量,包括年龄、性格、国籍、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员工队伍的非同质性程序越来越高,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而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更加注重培养与这些多元化背景的员工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多元化员工队伍的能量,进而提升集团在外部的形象和声誉,在留住人才的同时,也吸引外部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交流沟通机制篇5

谈到报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之前的研究者往往更多是聚焦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个具体模块,而忽略了企业的沟通机制,尤其是内部沟通机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对报业内部沟通机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及内部沟通机制的提升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企业内部沟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是一门沟通的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讲,沟通就是管理的本质。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企业的沟通分为外部沟通和内部沟通。内部沟通是企业提高效率和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以强有力的企业内部沟通网络及时、准确、精要地将企业的目标及由此产生的具体措施与员工分享,以获得他们的理解、认可与支持。而作为企业管理核心之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是直接以一刻也离不开沟通的人为管理对象,可以说沟通尤其是企业内部沟通状况,直接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败,也对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否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沟通的功能从管理的角度看主要有交流、协调、激励、控制等作用,主要表现在:

1.交流功能

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将能有效地整合情感要素,充分尊重员工的感情需求,使员工能够达成精神层面的充分交流,以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行为的位置和心态的位置,从而在员工内心深处激发起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创造一种良好、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推动企业文化的形成。而这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2.协调功能

良好的内部沟通有助于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首先,通过有效的沟通,人力资源参与组织战略的形成。其次,有效沟通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再次良好沟通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

3.激励功能

沟通激励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非薪酬激励。良好的内部沟通,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有着较高的员工参与度,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满意度,减少人才流失。此外沟通还是绩效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管理工具,它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结果的运用。可以说绩效管理就是上下级间就绩效目标的设定及实现而进行的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

4.控制功能

内部沟通是组织内部各层级之间信息流通的重要手段。通过申诉、举报等方式,企业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形成一种无形的机制,对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实现内部控制功能。员工有了发表自己意见的正式途径,也有利于员工的心理健康。

二、企业内部沟通的种类和形式

企业内部沟通根据传播的方向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根据传播媒介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从沟通的有效性上分,沟通可以分为有效沟通和无效沟通;从管理角度分,沟通可分为战略型沟通和战术型沟通;从沟通的广泛性上分,沟通可以分为个人沟通和群体沟通等。

目前企业内部沟通常见的形式有:

1.面对面交流 。面对面交流是最常见的沟通交流方式,上下级之间布置、报告工作,同事之间沟通协调问题,经常都采用这种方式。

2.电话。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借助电话这一传播工具进行的有声交流方式

3.会议。定期不定期的举行会议是内部沟通的重要方式。

4.文件。公司下发有关文件是典型的下行沟通。对于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或者需要员工共同遵守的文件,必须与员工进行彻底沟通,确保执行到位。

5.业务报告。报告无论是口头上的还是书面上形成文字的,都属上行沟通,一般需要批复或口头上给予反馈,从而形成上下信息交流上的互动。

6.内部报刊。很多企业都通过办内部报刊来增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7.举办各种活动。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各种劳动竞赛、讲座、专题培训等,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与员工及同事之间的沟通。

8.内部办公系统、电子论坛、即时通讯系统。这些电子交流平台在方便办公的同时,也使内部沟通和员工交流更加便捷和顺畅,节约了沟通成本。

除了上述形式的沟通之外,对于非语言沟通也应引起我们重视,比如面对面交流时的双方的穿着、举止及其相关礼仪也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企业管理过程的效果。此外,员工对办公环境、工作气氛的感受,其实也是一种沟通。

三、报业内部沟通机制提升的对策及思路

我国报业作为一门行业和产业,具有其特殊性。它脱胎于事业单位体制,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内部经营体制的改革,如自办发行、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等。1996年1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挂牌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报业集团,标志着中国报业进入集团化经营时代。随着报业集团化经营的发展,通过自主发展和兼并重组等方式,报业集团的规模越来越大,内设机构和下属单位增多,容易造成内部条块分割严重,内部沟通不畅,交易成本上升。为有效提升内部沟通,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沟通标准

任何的沟通只有在有了标准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而衡量任何沟通活动的意义,都会最终追溯到企业的战略和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媒介形态的不断出现和发展,网络媒体和 移动媒体发展迅猛,传统报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很多单位薪酬待遇相对下降,导致员工的士气受到打击,容易产生一些消极和低落情绪,优秀人才流失现象加剧。在此情况下,通过令员工聚焦于集团的目标,集团可以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起以目标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从这个方面来说,企业必须首先要构建好自身的业绩管理体系,通过设置明确、科学的业绩目标,用以指导企业行为,包括沟通行为。

2.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如果组织机构过于庞大,中间层次太多,那么,信息从最高决策传递到下属单位不仅容易产生信息的失真,而且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影响信息的及时性和沟通效率。有的学者统计,如果一个信息在高层管理者那里的正确性是100%,到了信息的接受者手里可能只剩下20%的正确性。为此需要加大力度,对报业内部行政、采编及经营单位的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尽可能减少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从而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减少沟通壁垒和障碍。

3.强化内部培训

强化培训是为了在企业的内部构建一种统一的沟通风格和行为模式,减少因沟通形式不一而造成的摩擦。通过培训可以将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固定下来,形成大家一说出口就能被理解的企业话语。参照GE等跨国企业的做法,目前国内的华为、腾讯等公司,都组建了企业大学或学院,负责对员工进行各种培训。通过这些培训,一方面让企业管理人员学习必要的管理技能、业务技能、沟通技能等;另一方面也统一了大家的意识和管理理念,为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与执行奠定良好基础。

4.健全内部沟通渠道,完善反馈机制

尤其要重视网络等新的传播手段和沟通渠道的作用。此外一些以前不受重视的非正式沟通,如今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比如现在所流行的柔性沟通是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沟通活动,更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 此外,企业还应注重沟通反馈机制的建立,使自上而下的沟通和自下而上的沟通达到平衡。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从新员工进入公司到被任用、从员工成长到期间的异动、乃至离职,沟通可以随着员工的系列变迁过程细分为“入职前沟通、岗前培训沟通、试用期间沟通、转正沟通、调岗沟通、定期考核沟通、离职面谈、离职后沟通管理”等八个方面,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员工成长沟通管理体系,以改善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公司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5.积极应对员工队伍多元化带来的影响

在报业转型过程中,人才的需求结构与原有业务格局和人才结构反差较大,原本不受重视的经营管理、技术开发、财务管理、审计、法律等人才需求空前旺盛,但这些人才恰恰是集团短缺的人才。为了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员工队伍所产生的能量,包括年龄、性格、国籍、、文化背景等,员工队伍的非同质性程序越来越高,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而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更加注重培养与这些多元化背景的员工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多元化员工队伍的能量,进而提升集团在外部的形象和声誉,在留住人才的同时,也吸引外部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交流沟通机制篇6

【关键词】护理操作风险;沟通交流;形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22-01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因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称为护理操作风险。护理操作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中,如何协调各因素的关系、如何分享管理思想,如何迅捷地传递信息等,就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根据管理学有关概念和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认为解决此问题有效途径之一是沟通交流。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在医院的护理操作风险管理工作中建立畅通的联系桥梁,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1 沟通交流的含义

根据管理学定义,沟通交流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交流并理解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激励或影响人的思想或行为,其目的常常是为了激励或者影响人的行为。任何一个沟通交流过程都有两个要素: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1]。因此,对于护理操作风险管理而言,沟通交流是指在医院日常管理行为过程中,两个或多个个体或群体间交流信息分享思想及情感的全过程。医护之间、护护之间、护患之间良好有效的沟通交流是医院护理操作风险管理高效的前提保证。

2 护理操作风险管理沟通交流的形式

整个护理操作操作风险管理工作都和沟通交流有关。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按其内容的性质、重要性和大小,以及沟通交流发生的范围和层次,可以分为以下六个大类。

2.1 情感沟通。人类是有自我感觉、情绪、情感、兴趣、爱好、偏好、习惯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并非完全理性的,特别是患者,由于其处于特殊时期,非理性所占比重较高,他们特别需要护患沟通,护患沟通是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途经[2]。因此,了解和疏导、调节人的情感,特别是增加护患之间情感交流必然是护理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

2.2 业务信息沟通。在日常工作中,护理过程是一个相互协作的过程,因此必然存在着怎么工作、应该怎么工作及目前工作如何的基本业务信息的沟通,这可称为业务信息沟通。

我们知道,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所有这些变化,都向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更大的工作决策和创造能力,也是护理工作存在着更高的风险。因此,护理操作风险管理的好坏,也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护理人员能否创造性地工作,能否及时传递各种业务信息。从实践中看,及时、准确、客观沟通,已经广泛发生在护理过程中,并确实对护理操作风险管理产生了积极作用。

2.3 责任、权利、利益沟通。现实中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机构,但也不排除要获得一定的收益。因此,任何一个护理员工,都要有比较明确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划分。护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构成了日常护理的劳动分工、岗位职责和授权划分。护理人员的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和组织地位,它是医院吸引,激励护理人员为医院目标奋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

权利、责任和利益最好用书面式固定、确认下来,即以书面形式进行正式沟通交流。但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护理工作呈现动态发展和交互作用,所以并非总那么容易清晰地划分清楚。因此,在护理操作风险管理中,不仅正常明确的责、权、利关系需要沟通,当它们发生变化,使某些护理人员对其认识开始模糊和难以把握时,尤其需要及时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

2.4 制度沟通。医院日常运行和护理操作风险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是护理操作风险管理的常规化部分。事实上,护理操作风险例行管理是医院健康成长的重要保健因素。没有保健因素,再好、再强壮的人也要生病甚至死亡;没有例行管理,再好、再强大的医院也要衰退甚至破产。

要注意的是,护理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在制定前、中、后都需要良好沟通交流。制定前,沟通交流保证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即现实性;制定中,沟通交流保证制度的全面与完整及与其他制度的配套性,即科学性;制定后,沟通交流保证制度的准确理解、及时执行和效果监测,即实效性。在所有制度沟通中,都必须有反馈,以便对制度制定、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进行及时、必要的调整。制度的价值和意义的最终体现在于制度有效执行并产生了预期的积极效果。制度沟通的最终目标是护理成员人人知所当知,并为当所为。

2.5 护理文化沟通。日积月累所形成的文化最需要沟通并也适合沟通。护理操作风险文化的形成发展,既是沟通的手段、目标和结果,又是沟通的环境和背景。我们所用的任何一种沟通方式和工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地,在护理操作风险管理中,我们的沟通工具和方式也是护理操作风险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在护理操作风险文化熏陶之下,护理人员个体的个性受到了某些同化和改造,其目的也是为了更轻松容易地达成沟通,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效率。

2.6 多角度的外部沟通。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并非只是与自己护理的患者打交道、互相传达信息,并且还要与同行、医生、患者的陪护家属、相关科室人员等进行沟通交流。原因是,一方面其他群体的行为和态度会影响护理过程所面临的操作风险;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及操作风险管理过程当中,过程与结果会影响到患者与陪护家属的利益。护理人员如果与之沟通不好、不足,就会危及医院的生存、发展。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及所进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中都必须进行必要的外部沟通交流。

3 结论

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及所进行的护理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因素众多,涉及的人员不断变化。因此,加强各方面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情感沟通,业务信息沟通,责任、权利、利益沟通,制度沟通,护理文化沟通,多角度的外部沟通等构成了护理操作风险管理的多维沟通形式,了解它们,认识它们,充分掌握它们,必将对有效的护理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交流沟通机制篇7

关键词:城镇社区;沟通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8—0238—03

“社会系统特别是一种自我生产的系统,它使用有意义的沟通作为其基本操作过程。”[1]目前城镇社区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重要问题,即良性沟通机制的构建——给社群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对话的场域,让他们情感、思想得以交融,利益诉求得以表达,促使城镇社区系统信息得以有效传递,进而发挥出系统的整体优势,提高城镇社区发展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本文拟由考察城镇社区沟通的现状入手,分析城镇社区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探讨中国城镇社区良性沟通机制的构建问题。

一、当前城镇社区沟通状况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城镇管理体制“单位制”向“社区制”的深入变革、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现代传媒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中国城镇社区的沟通状况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1.从沟通媒介看:传统血缘、地缘关系淡化,业缘、趣缘、事缘等关系增强

中国传统社会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所形成的具有“差序格局”的乡土社会[2]。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沟通媒介,人们交往的对象主要是自家的亲属、乡邻、或方圆左右的村民。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社区管理体制的建立,城镇社区在保留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些痕迹的同时,也在凸显着社会结构变革与发展的新质。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农转非人口、许多过去全方位依赖工作单位生活的“单位人”、自由个体、私营从业人员以及失业、无业、流动人员等汇聚组合成当前城镇的“社区人”,社区居民构成复杂化,人口异质性增强,传统血缘、地缘关系被突破,虽然在乡土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血缘上的亲戚关系和地缘上的“老乡”、“乡里乡亲”在人们交往的现实和观念上依然发挥着作用,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建基于血缘和地缘的交往关系已渐趋淡化,因工作关系、共同的兴趣爱好、相关事务而结成的业缘、趣缘、事缘关系逐渐增强。

2.从沟通需求看:情感性关系减少,工具性关系增多

沟通中建立起来的以满足情感需求为主的人际关系,称为情感性关系。情感性关系双方志趣相投,心理相容,相互在精神上得到慰藉;沟通中为了借助交往对象所拥有的资源来实现自己的个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称为工具性关系。工具性关系的基础是利益实现,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城镇社区人处在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竞争激烈,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大,客观上使人们无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关照情感需求。而出于个人事业发展、利益竞争的需要,以工具性为目的沟通大量涌现,具体表现在人们的心灵交流逐渐减少,出于利害关系考虑的形式主义的应酬逐渐增多。由于工具性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呈现出有形或无形的获得性资源,带来利益更大化的期望回报,因而从主观上也强化了人们沟通中的工具性需求,从而使情感性需求进一步边缘化。中国社会传统的熟人关系本来是更多依托于毫无功利性目的情感沟通与互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日益突显,竞争加剧,城镇社区居民运用原先的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以及其他的社会交往追求效用最大化倾向明显增多。

3.从沟通手段与方式看:日益现代化和便捷化

现代化和便捷化是当前城镇人际沟通的特点,在城镇社区沟通中表现得很充分。随着现代化通讯工具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城镇社区沟通主要借助于报刊、广播、电视、电话、手机和网络等现代传播和交流方式实现直接和间接的沟通,传统的相互串门和会面已经很少。特别是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已经确确实实地成为当今城镇社区中社群沟通的一个普遍的渠道。城镇社区宴请、娱乐等群集往,也一般都会安排到公共的餐饮或娱乐场所。这表明城镇社区现代交往沟通中公共生活空间特征更加突出,社区人际交往趋于便捷化,沟通成本降低,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得到社区成员的普遍认同与接纳。

4.从沟通的群际关系看:阶层分化趋势明显

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处于大变革的背景下,城镇社区正处于分化—整合的激烈变动中,越来越容纳不同身份、不同背景、不同职业、不同价值观念的人,社区结构的异质性增强。经济利益结构的变动或重新组合导致不同程度上的阶层分化,不同的经济社会地位、不同的利益需求、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导致有选择性的交往在城镇社区中凸显。有选择性的交往使得交往人群在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上的同质性现象加剧,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之间却缺乏理解和沟通。同时,处于经济地位、教育程度较高阶层沟通水平和效果一般高于经济地位、教育程度较低阶层,这将进一步推动城镇社区社群沟通阶层化,扩展城镇社区沟通的非均衡现象。

交流沟通机制篇8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际沟通;管理效率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引言

沟通是一个涉及思想、信息、情感、态度或印象的互动过程。互动的影响取决于它所影响的重要层面:策略的、战略的或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管理者不仅要向被管理对象输出指令,同时也要向被管理对象获取反馈信息,事实上就信息传达和反馈的一个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一时一刻离不开沟通,人类资源管理的过程是将人类沟通的信息进行组合,通过各种管道和媒体,在人或群体之间进行传递,并达成共识的一个组合过程。该过程通过多种信息资源和组合进行大量复杂的交流、反馈。没有这些大量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就要被中断或者停止。

一、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的意义

1.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沟通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能及时消除人、部门之间由于缺乏沟通造成的隔阂,通过经常的沟通交流,增强人、部门之间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事实上,无论是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还是领导与下属之间沟通,信息交流的主客体一般都是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加深彼此的感情产生共鸣,共同齐心合力把企业工作做好。

2.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利润。在我国的企业内部,通过员工与员工,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间接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激励了员工的自信心。在激励过程中,通过交流,直接提升了员工的精神面貌,给予员工很大程度的精神激励,从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

二、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沟通问题分析

1.管理者沟通意识需要加强

目前,多数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沟通的意识薄弱,只知道向手下员工提出要求,很少有虚心了解员工反馈信息的意识。所以,导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层隔阂。所以,企业管理者应该学习有关沟通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如沟通的涵义、意义、沟通的种类、沟通网络、沟通的媒介和渠道、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最新观念等,并有意识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提升企业人与人的凝聚力。

2.企业整体的沟通机制需要加强

完整的沟通必须具备完善的反馈机制,注意观察有效沟通后的反应和行动,并收集可用的反馈信息,为有效沟通做出评判和改进方法。因此,企业需要加强自身整体的信息反馈畅通,使整个企业自上而下的沟通和自下而上的沟通达到平衡,能实现双向交流机制,真正实现沟通的有效性。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产生沟通问题的应对策略

1.建立并健全人类资源管理沟通机制

有效的沟通是不断的跨越障碍的过程,作为管理者,每个人都各有各的障碍,首先要意识到它,然后努力去克服它们。对于别人的障碍,要以耐心和理解来对待,只有这样做,才会使管理者在不断地跨越障碍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企业要向提高凝聚力,避免出现人心散乱现象,就要建立并健全人类资源管理沟通机制,在建立长效沟通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定期总结沟通机制产生的效果,并在原有基础上改进不足,不断完善和优化,要广泛征求员工意见,鼓励全体员工进行沟通创新,拓宽沟通渠道,丰富沟通方式,不断建设新型沟通平台。

2.选择准确的沟通环境和方式

沟通的环境和方式很多,多种多样,为此要根据沟通信息及沟通对象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沟通环境和方式方法,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沟通是不断的超越障碍的过程,这种障碍不仅仅是客观上的障碍,还包括主观上的心理障碍。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是应该知道的,他的员工,每个人都各有各的障碍,要向与他们沟通,首先要意识到这些障碍的存在,通过自信考虑和分析,争取努力去克服它们。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与员工沟通中,要耐心来对待,只有这样做,才会使管理者在不断地跨越障碍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3.创新沟通方式和方法

创新人与人沟通方式和方法,对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也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固然重要,但时间久了,不能老居于一种或那几种沟通方式,适当的采用新鲜的,新式的沟通方式,对引导员工工作态度,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外,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如QQ、邮箱、MSN、微信等流行的聊天沟通工具,不管是讨论工作内容,还是闲聊生活琐事,都起到方便沟通的作用。所以说通过采用先进的沟通方式加以并用,能够起到最佳的沟通效果,间接的达到了提升企业活力的效果。

四、结论

总之,本文通过对人际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认知和定位,以及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沟通问题,对处理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际沟通现状进行了问题分析,提出关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沟通质量的措施,达到建立良好沟通气氛、提高沟通质量的效果。最终,通过提高人际沟通效率来促进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一个稳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进.论企业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市场周刊,2009(2).

[2]刘为军.浅谈管理沟通的作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1(4).

[3]陈康敏.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沟通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09(2).

[4]黎慈.改善企业管理沟通的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