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怎么提高初中化学8篇

时间:2023-07-25 09:23:49

怎么提高初中化学

怎么提高初中化学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1501

新课改提倡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即“减负增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从作业这一关键环节认真思考,寻求一种有效途径.实际上,对作业优化设计,这就是“减负增效”的一个有力、有效的举措.平时学生学习负担重,与作业负担不无关系.采取“题海战术”、熟能生巧的作业策略并不能时时奏效.那么,我们要怎么优化设计初中数学作业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注重趣味性

上课是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保证.可是,很多学生没有学会正确的听课方法,不知道如何听课,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引导.在作业设计上,主要考虑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课前预习题目,让学生能够联系、类比,尽快进入情境.课中随着知识的深入,设计对应的习题,让学生理解与掌握重难点的内容,弄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把学生仍没搞清楚的疑难问题标记下来,课后作业设计相应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与巩固.如学习《乘方运算》时,我设计了一个课前作业题:听民间传说富豪沈万三有一个聚宝盆,朱元璋就对他说,今天初一你给我放一个铜板到你的聚宝盆里去,明天你给我2个铜板,后天你给我4个铜板,初四你给我8个铜板……以此类推,一个月后把铜板聚齐送过来.沈万三欣然答应.但是他回家一算,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了.你能算出初五、初六、初十朱元璋要多少个铜板吗?你能算出一个月后,沈万三要给朱元璋多少铜板吗?这一有趣的故事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起来聚精会神,第一次觉得乘方运算这么有魔力.然后,我设计了一个课后探究题:拿出3根火柴棍摆出3个1,移动火柴棍的位置,你能摆出一个最大的数吗?你能摆出一个最小的数吗?摆成最小的数你有几种摆法?然后依次增加火柴棍根数去探究,第二天,和同学互相交流.这样设计趣味性的作业,使学生兴趣盎然,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二、分析基A,注重系统性

数学学科有严密完备的知识体系,要设计出高质量的数学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基础,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有一次在教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相似》,第一节课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这一性质,对后面三角形相似的有关计算很重要,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教材上是这样说的:在小学,我们就已经知道四个数成比例.因为班上基础差的学生占绝大多数,而且他们理解力也差,于是我就仔细分析了小学的相关知识,弄清了学生小学学过的比和比例的区别及其性质,然后安排了比和比例的定义、区别的复习,出示了一些很简单的课前练习题,(1)3∶5=12∶20 (2)4.2∶2.1=6∶3,然后让学生指出其中的比例外项和内项,并计算出外项积和内项积.我叫了几个平时不怎么听课的学生回答,结果出乎意料,他们都答对了,很快类比进入新课学习.这种结合学生真实知识水平进行的作业优化设计,便于学生类比接受新授内容.

三、动静结合,注重实践性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通过设计动手操作的作业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系统参与课堂学习,有效集中注意力,抑制疲劳.如《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一个基础部分,我在讲授“三角形的高”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一难点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事先让每个学生准备6根绳子,上课时让他们把绳子摆成一个三角形,问他们三角形面积怎么求.因为在小学阶段,他们已学过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知道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二分之一底乘高.当他们摆完后,我提问:这个高有什么特点?你怎么知道它就是高呢?有的学生回答:从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我追问:你怎么就知道两线垂直呢?有学生回答说可以用三角板画.我继续追问:怎样用三角板画呢?我让几个学生上黑板上画.这样,通过实践和观察,学生终于掌握了画高的要领:三角板的一条边要与三角形的一边重合,三角板的另一边要经过三角形的顶点.为了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画图方法,我继续让他们摆三角形图案,并进一步提醒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位置,然后引导他们分析思考,最后得到结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分别落在三角形内部、外部、一边上.布置这样的动手操作类作业,能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总之,作业优化是指根据整体性的思路,综合和作业相关的各种资源因素,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改进措施,使作业的各个环节趋于最佳.当然,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法还有很多,还需要每位数学教师不断地探究,以探究出更有益于学生学习的作业设计方法.

怎么提高初中化学篇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009-01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培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动因、重点和难点所在。如何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就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搞懂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基本问题,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问题

1.初中思想品德课“为什么教”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教育学生“学做人”和“学做事”是一个同步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抑或说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想品德教育或者德育的功能和价值,在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增强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在于“学做人”。这应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共识。目前在我国,初中教育中的课程形态主要以教学科目的形式呈现。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取向的定位和课程评价模式的确定,关键在于知识的选择、组织和它的传授逻辑。初中德育教育,关键是培养人的德性。

2.初中思想品德课“教什么”

“教什么”?这是一个涉及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层面的教学理念的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明确的,但对其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人们却有不同的判断和看法,实质是教学理念的区别。从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角度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样态大体包括三类:知识、规范和价值观念。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应“教什么”呢?从教学目的角度说,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使初中生者“学到什么”呢?或者说,无论是“教”还是“学”,应当怎样处理“知识”、“规范”、“价值观念”三者的关系呢?首先,无论从教的过程、学的目的还是从思想品德内在结构哪方面看,“知识”的传授和学是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在社会生活乃至“做人”方面,也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也必然“无能”。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就应该是“规范”的传授和接受。在思想品德课应当怎样处理“知识”、“规范”、“价值观念”三者关系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价值观念的基础,价值观念是规范意识的前提;规范距人的行为最切近,但规范若要被遵守,必须以相关的价值观念为基础。

3.初中思想品德课“怎么教”

初中思想品德课“怎么教”,实质就是“价值观念怎么教”的问题。那么,价值观念怎么教呢?能像一般知识那样讲解和传授吗?价值观念对行为的引导作用不是通过强制命令实现的,而是通过解释事物和行为的价值,为人的行动指出应该追求的方向。本质上,价值观念是一种主体的主观选择,但这种主观选择是以一定的知识即事实认识的结果为基础和前提的,甚至可以说价值观念是以事实认识为准备和初始阶段的。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乃至价值观教育还是要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主要不是也不应是关于事实认识的知识体系,而主要是并且应该是一个价值规范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价值观教育,最重要的是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也学生家长在内的一切成人社会用自己的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证实言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

二、解决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三个基本问题的实践分析

从理论上来讲,初中思想品德课“怎么教”、“价值观念怎么教”的问题也不难,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应有明确的价值教育意识,其实践标准就是比较完整地把握教学内容的价值规范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并以知识体系为中介进行教学;二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深信不疑并能身体力行;三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1.创新教育观念。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主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传统教育理念,研究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跳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质疑问题,探究理论,倡导探究式教学新模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思路。

2.探究新模式。具体操作方法是:教授每一节课内容,教师结合章节内容,提出重点和难点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查阅资料、阅读教材等多种学习途径,认真思考;让学生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讲解时间约占本堂课的1/3;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进行讲授理论的时间占1/3;教师再根据每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阅读相关刊物、网站,以总结归纳的时间约占1/3。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真正融化书本理论知识,真正消除心中的疑问。

3.创新教学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互动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社会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使授课在寻疑、质疑、答疑中完成。

怎么提高初中化学篇3

关键词:衔接 独立思考 拓展思维

进入初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初中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特点与自身学习方法有问题等因素所造成的。在此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谈一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首先看一看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有什么不同。中学比小学教材在难度上有很大的跳跃性,中学数学教材中每一节课安排的信息量较多,重复少,重在讲普遍规律,而不是在某一道题上下功夫,重在分析数量关系和综合运用,而不是单一题型、习题的编排。记忆性、重复性知识减少,理解性知识增多。小学习题基本与例题相似,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题型变化较大,因此即使学生上课听懂了,有些同学课后仍不会做题。

第二、教学速度加快,中学课本内容与小学内容相比增多了,几乎增加一倍,但每周只能上5节课,因而教师教学进度必须加快,每天基本上讲的都是新内容。

第三、在学习方法上,中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能够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记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初中阶段,老师们不再像对小学生那样,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学生感到中学老师不如小学老师讲授得那么仔细,学起来吃力,有时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只能囫囵吞枣地咽下去。随着学科的多样化、深刻化、这就特别需要初一新生从小学的依靠老师逐步朝着独立的方向发展,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再死记结论、公式,要重点掌握其推导过程。比如说,三角形内角和180度,不但要会用,还要了解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不满足于会解题,还要研究为什么这样解。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问题当中有几个相等关系,为什么要这样设,还有没有其它的解法,都应该多想一想。不孤立地学知识,要将各知识点揉成一个整块。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结构体系,要学会把一章或一本书的内容从薄读厚,再从厚读薄。不局限于课本,还要拓展到课外。逐步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从识记到探究的转变。

面对这些不同应该怎么应对,怎么才能学好初中数学呢?

首先要认真听课。听起来很简单,但很多同学做的不好,不是做不到,而是不以为然,自以为是。学好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学习好的同学不应该是每天学到深夜或做了大量习题的同学,而是课堂听课效率达到百分之百的同学。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呢?那就要充分调动身体的感官,去看、听、说、想、写,眼睛盯着老师,看老师如何板演,认真的听老师教你怎么思考,怎样灵活地运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跟着老师一起说,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边听边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该写的时候一定要动手写,写最能暴露自己的问题,听没听懂一写就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真书写很难做得很好,是因为不想受约束的心理逐渐增强,不知不觉就会自然地从字体当中体现出来。书写认真能让一颗浮躁的心灵保持安静与自由,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第二、独立思考完成作业,课后反思

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同学们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做不出来的题,不要轻易地问同学、老师或家长,可以有计划地分时间段进行思考,写会儿其他作业再进行思考,反复几次后,动笔将你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可能大部分都不正确,但他们全部都是你思考的结晶,不能因为做错了没有价值而忽视它,它与正确的结论具有同样的价值。当老师讲这道题之后,回家一定要将错题改正,并且要反思,比较老师分析的思路和你的思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是在什么地方被卡住的,是哪里出了问题,而老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还可以从你手中的资料里再挑选几道类似的题做一遍,再次感悟其中的思想方法。上了中学之后还会碰到一种情况,就是老师上课讲的比较难的题目感觉自己听懂了,可是过两天再考同样的题目只记得老师讲过却还是不知道从何下手。这说明你当时只是觉得老师讲得有道理,感觉自己听懂了,其实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时课后反思显得非常必要。要反思老师是从哪里寻找到突破口的,运用了哪几个知识点,用了什么思想方法等,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

第三、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若想站在世界的高峰,就一刻也离不开思维。”社会需要的是有创造力的的人才,不是在考场上考高分只会解题的机器。人的思维能力不是仅通过学好数学而提高的,而是各项思维能力都提高了,数学成绩甚至是其他学科的成绩自然就会提高,因为人的思维能力是相通的,当你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各种事物时,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还会困扰你吗?那么怎么培养这些能力呢?

(1)要从身边的简单的事情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处理各种事物的能力,如每天定时打扫自己的房间,有条理地整理自己的书架、衣柜、抽屉和书包等,这样做就会逐渐有条理地去思考问题,有条理的解决问题。

(2)如果你是班干部,就要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经常动脑筋想办法,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3)如果你不是班干部,更要积极抓住每次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的机会多锻炼自己,多出谋划策,多积极参与。

(4)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

(5)要广泛阅览,常外出旅游。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中蕴含了很丰富的人生哲理。读书多的孩子,不仅学习都很优秀,而且很有主见。刚进初一的孩子只要问他是否爱读课外书籍,就可预见到他的学习将来定会拔尖,而且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很优秀。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不擅于阅读就不擅于思考。好的阅读能力会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6)创设一个利于思维发展的环境。这是给家长的一点建议。

怎么提高初中化学篇4

【关键词】五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3-0094-03

一、“五读法”的提出

有人认为,英语重在“说”,数学重在“练”,而语文重在“读”,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经。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他还说,白话一样可以读,可以吟咏,吟咏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课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笔者在与香港的教师进行交流协作中,为了优化课堂阅读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我们提出了语文教学“整体五读法”:初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后来我们做了一些调整,将“精读、美读”合为品读,在熟读之后添上了“延读”。成为现在的“整体五读法”即“初读、细读、品读、熟读、延读”。

二、“五读法”的理解

所谓“整体五读法”即“初读、细读、品读、熟读、延读”。

初读是朗读的初级阶段,目的在于初步激发学生兴趣,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运用“常用识字十五法”趣学生字,并且默读或出声地读出课文。

细读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提出问题,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感情。

品读是高层次的读,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深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用词造句,深篇布局、精妙之处,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熟读就是选取精彩片段或篇章进行背诵,“让书中的话好像都出自于自己的嘴巴”,烂熟于心。

延读就是读课外知识,是对课文的补充和拓展。

为了更加清晰明了,易于操作,我们将其用表格(如表1)的方式呈现出来,从“目标、内容、策略、形式,以及能力培养的侧重方面进行了细化和解读。

三、“五读法”的运用

如何让“五读法”走入我们的课堂,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我们以香港现代中国语文 四上(二 )《拔牙》为例,看看“五读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见下表)。

四、“五读法”的深化

走过了第一阶段,大家都比较熟练地运用“五读法”的策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有更多的收益。

在第二阶段,我们就可以针对“品读” 部分进行重点的研讨。研讨的核心问题就是:品什么?怎么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能让阅读更有效,更有味。

(一)品什么?

先谈“品什么”?我们在“五读法”表格中是这样表述的: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写作技巧。怎么确定这个“重点”,怎么寻找这个“关键”,当然这需要我们老师有一定的把握教材的能力。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要把握一个原则,不要面面俱到,要“一课一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反复研读教材,研读学生,将文本的精彩之处与学生的学习之需统一起来研究,找到那个最合适的点。

香港小学课本中所选课文以记叙文为主,兼有部分说明文,从内容和写作形式上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从体材上还有戏剧、诗歌等。针对不同的题材、体材特点,教师给予不同角度的关注,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为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打好基础。

选好了文段,接下来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正确评估学生的整体程度。教学内容宜适度偏难,让学生稍作努力就能有所收获,给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如《静夜思》这首诗,低年级侧重于熟记背诵,对字词的理解;高年级则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二)怎么品?

知道了“品”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品”?要想品得好,就要问得巧。只有老师问得巧妙,才能引导学生读得有效,读得有味。怎样才是问得巧呢?第一,不能随意,要有目的性;第二,不能太浅显,要有启发性;第三,不能太深奥,要有参与性;第四,不能太局限,要有开放性。要做到这几点,我们就要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这里,我根据学校老师们平时所备教案和课堂教学实践,归纳了一些提问的类型,大家可以做做参考。

(1)统领型。用一个问题统领全文,让学生在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学会抓重点,掌握主要内容,这是一种语文能力的训练。如三年级《童话大师安徒生》可以先提问:“安徒生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然后给学生一个句式:我认为安徒生是个 人,因为 。这一个问题,就能让学生学会抓主要事件反映人物特点的方法,学生通过“找”和“读”这些描写安徒生的语句,感受到安徒生爱幻想、有爱心的特点。

(2)对比型。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带有对比性的文章。这一类课文,我们就可以采取用“对比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辨别,去感悟。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表达的方法,积累丰富的语言。如《方脸和圆脸》是人物性格的区别。教师可以请男同学读写老公公的语句,女同学读写老婆婆的语句。提问: 这里分别说了他们哪些方面不同?哪些方面相同呢?《树和喜鹊》是前后情形的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树和喜鹊从前很孤单?后来很快乐?《曹冲称象》是官员与曹冲的表现的对比。可以让学生思考:官员们对于称大象的难题有甚么反应?相比起官员,你认为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会用甚么形容词来形容他?

(3)体验型。体验性提问,就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设身处地去体会人物的情感,从而达到了解人物个性特点和感悟文章的主旨的目的。二年级《飘落的小树叶》,教学时,可以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说的,做做这这些动作,体会一下小树叶的心情?老师说学生做:秋风轻轻地吹来,树儿舒服地伸展着手臂,(这里教师示范做几个动作)小树叶乘机跑了下来,他们沙沙沙地唱着歌,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往下跳,哈哈哈地笑着,跳进小河里,快乐地向台阶说再见!请问,小树叶,你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4)拓展型。在一些余味无穷的地方,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们用童心、童趣、童声去创编,这样既是对文章内容的延伸,又能增强阅读的情趣性,丰富学生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二年级《树和喜鹊》。小喜鹊安安静静地睡觉了,它梦见 。三年级 《小雨的悄悄话》。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雨除了跟小树说春天的故事,还会跟谁说呢? 四年级《视力特工队》。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同盟军,你会有什么功能?请自我介绍一下?

怎么提高初中化学篇5

一、阅读感悟,提升理解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需要阅读,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思想内涵,才能更好地明辨曲直是非,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阅读思品教材内容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的一环。可惜,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对于思想品德教材文本的阅读不予重视,有所疏忽,认为这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事。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应该予以纠正。只有重视对于思品教材内容的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才能更好地抓住教育的主线,避免理解上的偏颇或走失。对于阅读,读什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对于教材内容的整体阅读。每教学一节新课,必须让学生熟悉教材,阅读教材,把握教材整体脉络,为理解思想教育之主旨奠定一定基础。二是阅读课后习题。习题是我们理解思想品德课教材而获得深刻教育的引路航标,要认真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受到比较好的思想教育。三是根据教材内容,根据教学需要,提供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比如说,在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中“两代人的对话”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父母,掌握与父母交往的方法,我先出示一则寓言故事让学生阅读,然后提问引导。这则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打开了?”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阅读完了,老师再作设问: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如此一来,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感悟,提升学生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讨论,提升明晰能力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众人的智慧一旦凝聚起来更是不可估量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谚语说的就是“人多力量大,人多智慧广”的道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于一些事理的判断,对于一些问题的辨析,我们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或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辩,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己见”的述说下,同学们在倾听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中受到启发,并产生新的认识或观点,推动问题的解决或促进事理的进一步清晰。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说,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三节“难报三春晖”,在教学时,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这节课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是到底是什么,然后再围绕这个目标设置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讨论,从而明辨事理,达到教育的目的。那么,根据教材,“难报三春晖”这节课的教育目标可以定为:辩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一是设置问题。老师事先设置了一些问题,如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办:⑴父母只要我读好书,我该怎么办?⑵父母不让我做家务,该怎么办?⑶外出时应对父母说什么?⑷父母生病了,该怎么办?⑸当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我该做些什么?⑹当父母烦恼时,我该怎么做?⑺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留下来而迟归,我该怎么面对父母?⑻成绩没考好时,该如何面对父母?⑼我想买电脑,父母认为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赞成,我该怎么办?⑽朋友来访,但父母不喜欢,该怎么做?二是畅所欲言。老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畅所欲言、去各抒己见、去讨论,然后分析判断是与非,进而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而不该怎么做。比如说,“成绩没考好时,该如何面对父母?”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有好几个答案:有的说,成绩没考好,不要对父母说;有的说,说了也没关系,关键是要怎样说,才能不让父母伤心;有的说,应该把真实情况告诉父母,才是对父母的尊重与孝敬……答案五花八门,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有个定夺。三是总结明理。对于问题的答案,作为老师应该有自己的看法:成绩要不要告诉父母,本身很复杂。就学生的权利而言,不告诉并不一定错。但如果从爱父母、孝敬父母出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这对学生自己也有利。如果从怕批评、防父母出发,与父母有情感上的隔阂,就处理不好这件事。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无孝子”,因此,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不就大白于“天下”了吗?

三、判断检测,提升辨析能力

初中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一些知识点的理解与辨析,是个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渐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思维去实现的。要实现这个过程,必须建立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领会事情的本质规律,当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时,学生通过思维也会理解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若干共同特点,但无法分清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点,哪些只是事物的外在特点。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材料,让学生去判断或检测一下,通过判断或检测,让学生在判断或检测中理解事物本质,达到明辨事理。这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比如说,人教版第八册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第一框“同学・朋友”一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如何运用交友的原则”。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首先,罗列一些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判断自己心目中友谊的样子,如(1)朋友越多,友谊越深。(2)只有在兴趣、性格方面类似的同学之间才可能产生友谊。(3)拥有彼此信赖的朋友,友谊的质量才够高……让学生去判断,认为正确,就打钩。其次,再引导学生对友谊投入状况如何进行检测。是一般呀,还是较好抑或是很好,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检测,如,(1)朋友苦恼时,我会同情他,安慰他,我会设身处地地为朋友着想,我把朋友当作内心的一面镜子,时常照出自己的不足,然后改正。(2)朋友有困难,我尽力帮助,当我做了对不起朋友的事,我会坦诚地向他认错,请求原谅。(3)我能原谅朋友的过失,我的快乐,总想和朋友共享。朋友叫我做不应该做的事,我能婉言拒绝。不喜欢我的人,我仍然会对他们表示友善。我时常想到对友谊要珍惜……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让学生总结出交友的原则是什么,进一步明确真正友谊的建立条件。

怎么提高初中化学篇6

此外,在做题时还有一些关键的技巧:1、有数字的题:在听数字时,听到的第一个数字往往不是答案,答案是在第二个或经过运算而得出的。有些题需要你用加法、减法或乘法运算之后才能得出答案。2、对话时第二个人重复第一个的话时,有两种可能:一种表示反对,一种表示强调。3、常识推理。选项中有时会有不用听说话内容就能进行判断的错误选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所了解的知识或生活常识进行排除。听力应试技巧是建立在平时“多读、多听、多说”的基础上的,所以还是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有较丰富的词汇量及较多的英语短语储备。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常规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

【热门课程】: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 90592(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长春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长春京翰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 90592

【同志街校区】长春市---- 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591

【十一中校区】长春市----绿园区 400-0066-911转90592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考试命题和阅卷任务。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京翰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怎么提高初中化学篇7

关键词:心理素养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高一的学生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数学呢?

1.良好的心理素养、痴迷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喜爱也就是做一件事的理由和把事情坚持下去的最强动力。良好的心理素养、近乎痴迷的兴趣是高效率学习数学的前提,也是在最后的考试中取胜的必要条件。大多数同学都会觉得繁重的数学学习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遇到一道难解的题,或者期末考试考砸了,更是郁闷至极;心情不愉快的时候总会有的,怎么办呢?是继续硬着头皮学习吗?不是,而是要迅速让自己摆脱不愉快,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遇到这种情形,可以找一个自己信任的人,把自己的不快倾诉出来,寻求他人的理解,这样,就能很快收回烦恼的心,专心学习,也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怎么样?试试看就知道了!此外,由于学习太紧张,再加上学习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顺心的事情,每天都要找一个时间,最好是在傍晚的时候,走出教室、走出家门,在安静的地方走一走,放松一下,回顾一下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表面上看起来这样做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有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境,提高了学习效率,那点时间算不得什么,数学学习中、考场上,什么是心理的最高境界呢?一句话,“宠辱不惊”!也就是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兴趣不减,心静如水,沉稳对付;如果感到题目比较难,不好对付,能做到既不紧张也不失望,依然我行我素,全力以赴;反之,如果感到题目比较容易,也能做到不喜形于色,以至于放松了警惕,漏洞百出。也许,你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感触,比如有的时候感到题目非常容易,却并没有取得一个意料中的好成绩;而有的时候,感到题目非常难,结果也没有考的一塌糊涂!原因很简单,不管平时的习题或考试题目怎么样,都是大家来承受,决定你成绩如何的不是题目的难易,也不是你的绝对成绩,而是你在全体同学或考生中的位置,而是你是否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因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形,都要不受其影响,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步骤学习和考试,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2.事半功倍的方法是学好数学的手段。

(1)跳出题海。大家一定非常关心这个题目,因为物理难懂、化学难记、数学有做不完的题。但题目是数学的心脏,不做题是万万不行的。而摆面前的题目太多了,好像永远也做不完。试试下面的方法:第一,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分析一下每到题目都是怎么考察的,考察了什么知识点,这个知识点的考察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第二,继续做题时,完全不必要每道题目都详细的解出来了,只要看过之后,可以归入上面分析过的题型,知道解题思路就可以跳过去了!这样,对每个知识点都能把握其考试方式,这才是真正的提高。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做一道题只是做了一道题,“就题论题”,不能跳出题外,看到本质,遇到新的题目,稍有一些不同就没有办法了,还谈什么提高呢?又怎能摆脱让你烦恼的题海呢?

(2)要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是概念多并且较抽象,学起来“味道”同以往很不一样,解题方法通常就来自概念本身。学习概念时,仅仅知道概念在字面上的含义是不够的,还须理解其隐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并掌握各种等价的表达方式。例如,为什么函数y=f(x)与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而y=f(x)与x=f-1(y)却有相同的图象;又如,为什么当f(x-l)=f(1-x)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而y=f(x-l)与y=f(1-x)的图象却关于直线x=1对称,不透彻理解一个图象的对称性与两个图象的对称关系的区别,两者很容易混淆。

(3)学习考场制胜的法宝。首先是要摆脱心理上的恐惧,可以这样提醒自己,害怕什么呢,不管有多难,大家都和自己一样。这样自我心理暗示一段时间之后,心里就坦然平静多了。其实学习和考试中最重要的不是要学或考的怎么怎么样,而是能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这也是超水平发挥的前提。大家不妨试一试,也许效果很好呢!其次,就是要有正确的学习和考试策略,做到“宠辱不惊”,特别是,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要紧张。考试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旦遇到一个题目,作了好长时间还无法解决,就焦躁不安,严重影响后面的做题,进而也影响考试的成绩。

怎么提高初中化学篇8

【关键词】语文教改;导读;比较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教学时曾说:“凡为教,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怎样学。”两位老前辈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道出了现代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笔者在吸取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了三点尝试,写在这里就教于同仁。

一、分阶段导读

初中六学期分三个阶段:初一上学期为第一阶段,采用的方式基本是“抱着走,教着吃”。初一下学期至初二上学期为第二阶段,采用“扶着走,试着吃”。初二下学期至初三为第三阶段,采用“领着走,找着吃”。

(一)第一阶段

初一上学期是中学生活的春天,是好的思想和规范教学的关键播种期。这时候必须使刚入学的初中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在这一时期有个质的转变。但是这时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学习方法并不习惯,甚至觉得神秘莫测、莫名其妙,于是感到苦恼进而厌学。因此,教学方法上就应尽量采用传统方式,适当进行导读,尽量做好中小学语文的衔接过渡,把初一课本中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的教与学的方法都展示给他们,使他们逐步适应初中语文教学规律。这一阶段笔者把它叫作“抱着走,教着吃”。具体归纳起来即“讲读”,就是“老师读读,学生读读,老师讲进,学生练练”。

(二)第二阶段

到了初一下学期,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初中生活和初中语文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从这时开始,他们的求知欲开始增强,也有了充分的自信心,理解运用初中语文的能力迅速提高。这就要适当扩大阅读量,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借助课本上的提示、思考和练习提出反映课文主要思想内容的一些问题(诸如:思想内容、文章结构、选材布局、写作线索、表现手法等),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讨论解决,然后,老师引导归纳总结。这样逐步使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的基本方法,逐步培养起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阶段的教学方法笔者把它叫作“扶着走,试着吃”,即“导读”,就是“学生读读,学生议议,老师讲讲(重点点拨),学生练练”。

(三)第三阶段

初二下学期,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已初步形成了独立阅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钻研的劲头起来了,争辩的习惯养成了,求疑的胆子壮大了,这时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阅读,自己提出问题,相互展开讨论,教师设置问题步骤引出重点、难点,然后学生主动探究,再统一归纳总结。这个阶段笔者把它叫作“领着走,找着吃”,即“自读”,就是教师引路,学生探究,其基本步骤是“学生读,学生议,师生讲,学生练”。

根据学生思维特征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有所知,而且重在有所思,教会“怎样学”,从“教”逐步过渡到“不教”,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样不仅教法活,而且学生情绪高,学得快、记得牢,用得上,知识在实践中真正能得到转化。

二、按体裁导读

在上述基础上,尤其到了第二阶段就可采用按体裁自读导学的方法,即按照课本中记叙、说明、议论等不同体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课文提示、思考、练习确定该文教学任务,设置不同问题供学生自读时思考和读后展开讨论。如:

记叙文:理清六要素、确定中心,了解怎样为中心选材组材,运用哪些表现手法,借助哪些辞格、运用哪些准确词语等。

说明文:被说明事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顺序怎样安排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哪些语言表现了说明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严密性等。

议论文:明确三要素、论证方式(立论或驳论),怎样证明论点?各部分间逻辑关系是什么?运用哪些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作用是什么?哪些语言表现出语言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等。

散文:怎样安排结构,写作线索是什么,运用什么表现形式,怎样叙事抒情,“形散神不散”如何体现,借助什么修辞格、语言特色等。

小说:明确三要素:环境在文中的作用、情节怎样安排、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什么形象。哪些辞格形象鲜明、哪些评议准确生动等。

诗歌:诗歌的意境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运用哪些联想想象、怎样比兴,它们的表情达意作用是什么?用何辞格、作用何在?以及韵脚、节奏等。

同时,每进行一课教学,首先要编织出精美的破题导语,感之以美、传之以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按上述提及的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问题分阶段导学,即第一阶段在“讲读”中把各类不同文体课文教与学的方法展示出来,为培养“自读分析”奠定基础。第二阶段让学生带着上述各类问题在自读和教师导学中学会阅读、理解、分析的基本方法,在“导读”中逐步培养起语文学习能力。第三阶段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学生自己提出诸如上述的问题,相互展开讨论,教师从中引出重点难点,归纳总结。